小学数学入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26 16:41:45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篇1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就是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所有习题答案都以老师为准,课堂成为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的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学生也就无从谈创新了。新时代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民主、平等学习环境,即“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让每个学生感刚到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能以成绩论高低,对每个学生要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在心里上感到安全,心态是开放自由的,不受压抑,不必担心别人的笑话和讽刺,变得敢想、敢说、敢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大胆创新,张扬个性。

例如解答买一个练习本5元钱,买4个练习本增1本,每本少花几元钱?大部分学生的解答是5-【4×5÷(4+1)】=1(元),有位同学提出一种独特的想法:5÷5=1(元)。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方法,马上给与否决,并说这种想法是瞎想,此时我抓住机会及时引导:这位同学求出的1元是不是本体的答案?这样解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同学们经过认真的检验、思考,渐渐认同,但仍有疑惑。这是我让这位同学说出这样解的理由:因为买4个练习本增1本,就相当于买5个本少花了1个练习本的钱数,也就是买5个本少花5元,那么每本就少花5÷5=1(元)。之后,我当堂表扬了该同学的思维创新,敢于冲破常规解法,想别人不敢想,极大的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 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 挖掘潜力,鼓励创新言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已是当今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创造而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攻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探索潜力,坚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都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鼓励学生创新求异,用不平常的方法解决问题,哪怕其结果并不完善。并且能容忍异议,确保唱“反调”的学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奖赏,使学生树立“每个人都能创造”的信心,随时为创新求异提供激励。教材是个例子,数学教学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关键在于教师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潜力。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地教,学生可以不拘一格地学,让学生感到什么都是新的,形成一种极强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组织学生运用学具动手实验,把剪成的十六等分圆拼成一个自己熟悉自己学过的图形。要求边拼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拼出的图形近似什么形状?拼出图形的面积与原来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出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然后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我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的说:“我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变的。应该努力做到“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学生多想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学生多看看;“解放小孩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想、看、做、说都是在教师灵活的、综合的策略引导下展开的。可以说,教学策略的活,将激发学生学习的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创。只有让课堂教学充满快活的气氛、鲜活的知识、灵活的教法,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探索创新的一次历程,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的乐趣,同时又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形象表达,发挥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1)学生通过触觉,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实物的六个面,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2)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了解表面积的意义。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出示长方体模型,沿着棱剪开,再展开,并贴于黑板。(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4)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巩固表面积的意义。(5)教师引导学生看两个展开图得出结论。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各种求法,教师再用电脑演示验证。(2)借助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室,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六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篇2

为从根本上完成素质教育赋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必须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小学数学的 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与同行进行商榷。

1.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来看

在全面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任务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到 “我要学”,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一方面学生要想牢固的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解释外界事物,热心于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数学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勤于思索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自觉检验的习惯等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良好的习惯都是学习和训练的结果,在童年期最容易形成,一旦形成,终身受益,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数学思想方法是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所表现出的思想与方法,它反映人类智慧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规律,既包括形式逻辑的思想方法,又包括辩证逻辑的思想方法。与小学数学内容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统计思想和空间观念等。与小学数学学习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有观察与操作、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分类与化归、归纳与类比、联系与转化等。除此以外,还有具体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形成构成了数学能力 ,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2.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对象看

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适应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特点,找到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每个人都具有祈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天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适应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研究每一位后进生的知识 基础及观察、记忆和思维的特点,坚持在全体学生操作、练习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后进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得新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要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在全班教学、小组讨论和个别教学时,鼓励他们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达到“帮学相长”的目的。同时,课堂教学要低起点、小坡度、快节奏,使后进生能跟上学习的步伐。每一小节、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要及时过关,及时补救,做到“段段清”。

在练习的设计上,包括新授前的练习,新授中的练习,以及新授后的巩固练习,要形式多样,提高训练的目的性。一是切实抓好基本练习,帮助全体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二是重视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三是加强综合练习,使大部分学生能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四是指导用好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3.从数学教学的过程看

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为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模式。课堂教学是把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认识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师是实现这种转化的中介环节。教要为学服务,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结构特征,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策略

一、美育以及小学数学中的美育

1.美育的含义

单从字面来看,美育就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美学教育、美的教育”。然而随着近几年来美育地位的不断提高,美育研究开始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对美育的概念也有了深一步的认识,较为权威的解释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从而促使学生爱美以及创造美。

2.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

小学数学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为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信心。然而美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不强,还处在朦胧阶段,如果强硬地让他们接受枯燥无味的数学课程是很难的。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利用美育来引导学生对数学中美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王国的乐趣。

二、美育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美育是一种形象性的教育,它始终把“形象”作为教育的起点。所以将美育运用到小学课程教学中,就是为“抽象”的数学内容安上了一对“形象”的翅膀,这让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更容易掌握知识。此外,数学教育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条件受限,其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并且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以生动、可感的形象方式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最终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美育面临的问题

1.教师队伍的审美素质不容乐观

由于我国教育培养体系不够先进,任课教师在除本专业外,很少能够针对美学进行学习,对欣赏名画、倾听名曲更无从谈起。加上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因此教师队伍的审美素质可见一斑,特别是在数学这种抽象的学科中,对于美就更找不到头绪了。

2.美育受到小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安排时必须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情况。数学中的美育也不例外,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大好时机,当然也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完善。例如,小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不高,常常表现出不精确的特点。想象力方面也不够丰富,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完全理解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美育在数学中的发展。

3.美育处境窘迫

美育自身不大被学校和教师所重视,实施美育的主课堂像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往往会被主科剥夺,这从另一个角度也看出了美育所处的地位。此外,各个学校都大力宣传美育,但是真正落实的却很少,正所谓“雷声大雨点小”,走走形式而已,致使审美教学形同虚设。美育在主课堂中的地位相当窘迫,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四、将美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策略

数学学科中拥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将美育融入数学教学中,实现美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是教学改革创新的表现。美育有效地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策略有很多,下面就从任课教师这一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任课教师应树立全面的美育意识

任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正确认知美育,树立数学学科教育新理念,将美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明确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身美育素养,努力向美育施教者行列靠拢。

2.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

教材是师生上课时的主要工具,教材中处处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但是,教师毕竟面向的是刚刚走进校园的小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的指引,引导他们领略数学中的美。所以要想更好地将美育融入数学教学,任课教师就必须吃透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美,将美育的内容加到备课中,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

3.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出美的情境

要想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就必须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顺利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感受美,享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不仅需要将大量的美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审美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

(1)树立美的形象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榜样,学生会刻意地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注意自身形象,做到朴素但整洁、不呆板,活泼开朗但不轻浮,热情大方但不做作,谦逊谨慎但不推诿,给学生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

(2)教学手段中融入美育

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将有审美价值的教学手段引进教学,激发学生内心的审美潜力,让学生体验美的感觉,享受收获知识的成就感。特别是针对刚刚跨入学校的小学生来说,教学手段中融入审美是关键的一步。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图形、公式、定律等内容,这比起死板的黑板书写要更加生动,当然这也要求任课教师有一定的软件基础,能够设计出内容美、形式美的课件,并且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将美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不畏辛苦,才能真正将美育才能融入数学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绝对离不开美育,但是这又不是单纯的叠加,这要求任课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教学模式,完美地将美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丽杰.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问题的思考[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篇4

【P键词】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学重点也从考试能力培养向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转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形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趋势

受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不重视,教学实践中,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基本都围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展开,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这对于正处于义务教育关键阶段的学生来讲,并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1]。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应试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的主旋律,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具有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会有教师将素质教育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2.缺乏完善的现代教学体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基本都是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执行的,这就难免会使其出现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者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者一般并不属于统一层面的教师,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以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和教学的整体目标为主要参照标准,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和基础水平并不是主要的参考对象,因此,根据大纲制定的数学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水土不服现象[2]。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特点并不在教师教学计划的考虑范围之内,而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确是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1.强化自主学习,提升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与课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课题与具体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攻克教学难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路径,实现素质教学目标,最终提升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自主总结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除法教学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要想提升除法问题解决能力,要强化教学引导。举例来说,开展整数除法教学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其中的道理。对于此,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案例,模仿“熊猫分竹笋”等经典的教学案例[3]。原来的案例课题是这样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5只熊猫,它们一起觅食,忽然找到了一些竹笋,数一数发现有35根,该如何分配才最公平呢?就此探讨,就能得出35÷5=7的结果。

2.优化课程评价,构建科学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在课堂设计与教学方面入手,同时要构建新型的深度课堂评价体系,转变评价方式与评价模型,提升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知识,构建自身知识体系[4]。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式,因此,要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改革和创新评价体系是首要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数学评价模式,引入多元评价元素,实现反推作用,激励学生自主创新,深入探索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障碍,寻求有效的教学改革对策,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样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清清.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问题及应对之策[J].考试周刊,2014(65):71-71.

[2]刘海燕.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存在问题剖析[J].考试周刊,2015(67):78-78,79.

[3]张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83):72.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篇5

关键词: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

G623.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智力与思维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进一步研究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育途径,为帮助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教育水平,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一、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分析

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尤其是小学时期的数学教育,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加强学生的数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为重要,但目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内容比较单一,目前大部分小学都采用国家材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数学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过多,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理论性极强的教材内容不能完全理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其次,数学教师受多年来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开展数学教育,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数学教育效果不佳,不仅影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造能力,使小学数学教育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第三,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目前在数学教育中并没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局限性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受困,无法通过生活情境等深入了解数学,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数学教育效果不理想,使小学数学教育陷入效率较低的困境。

二、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育途径

1.丰富小学数学教育内容

丰富小学数学教育内容,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与数学教育内容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或者与其他数学教师相互借鉴经验,搜集更多资源充实与丰富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小学数学《方向与位置》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数学教育,教师在网络资源中搜集一些动画图片,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图片进行处理,进行动物找家比赛,使学生操纵不同的动物,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学生通过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与方向变换帮助动物快速回到自己的家中,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数学教育效果。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育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育,需要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与借鉴新课改环境下成功的数学教育经验,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育发展。例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单纯的口述讲解教学内容,无法使学生对立体图形进行全面了解,这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展开教学,通过多媒体软件将长方体与正方体展现在学生面前,翻转式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全方位观察长方体与正方体,充分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性质有了更深入把握,同时,学生从多角度观看立体图形,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3.将数学教育延伸到生活中

笛е识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生活化特征,将数学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打破以往局限性的课堂教学局面,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单纯的使学生练习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超市,在不影响他人购物的情况下,教师使学生记录不同商品的价格,之后使学生对商品价格进行计算,为了使生活课堂更加真实,教师假设给每一位学生100元人民币,使学生随意购买商品,将价钱控制在100元之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加减法运算合计100元应该如何分配,在生活课堂中,学生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的练习,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将数学教育延伸到生活中,是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关键途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尤为重要,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环境下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使小学数学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邴文静.浅议小学生的德育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11)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功利化

一、 追根溯源: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剖析

1、小学数学教育误区

大多数教育者和家长认为幼儿园与小学朗格阶段应该有一定的衔接关系,普遍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便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入一些小学的教学内容,以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以便他们步入小学阶段后能够有所帮助。这种误区导致学生过早地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严重挫伤了儿童的积极性。根据新闻报道,在广州市某小学的“幼升小”的考试中,出现了一些这样的题目 “15-2+5-3+18=?”本该在幼儿园接受开放、自由的幼儿教育的孩子们,却每天要为这样、那样的考试忙昏了头,而这些题目本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却早早出现在启蒙教育时期。

2、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作为迄今我国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最基本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机制产生了影响,小学数学教育难免受到波及,小学数学教育中渐渐加入了智力题、分析应用题等难度系数较高的数学题,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早点接触小学课程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导致很多孩子在幼儿、小学数学教育时期都会采取口诀等技巧学习的模式。

3、升学率的压力迫使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升高中、大学等升学率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家人给孩子大补恶补数学技巧,随着市面上出现的心算、奥数等秘诀,这些辅导培训机构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大搞小学化智力教育,完全将小学数学教育规范和数学学习的乐趣置之脑后。

4、小学数学老师专业素质欠缺

目前,很多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都是从初中讲台上被迫转岗过来的教师,他们沿用初中教学模式,也有的是非师范性数学专业,甚至是艺术音乐、美术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为得一份稳定收入走关系得到老师这一职业,没有专业的幼儿教育技能,缺乏小学数学教育经验。

二、针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对策

1、规范幼儿和小学教师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行为的规制也是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影响过渡时期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首先,应实现人才区域间流动,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和互动关系,合理安排优质教师资源。这种流动应是双边的、互动式的流动。如在城乡之间形成规范、系统的教师流动机制,就有助于改善农村教学水平。其次,建立一套激励制度,拜托城市教师“只进不出”的现象,让小学数学教师树立危机意识,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最后,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定期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必不可少,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必须与时俱进,同时,将培训系统化,丰富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方式的多样性,这样都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探索游戏化学习方式

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学前幼儿转向小学过渡期,难以接受小学化的学习方式,枯燥的写写算算,抑制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可以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正确处理幼小衔接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通过设立疑点创设问题情景。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疑点,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结论

研究结论:第一,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教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应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不应仅偏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但在培养观方面,却过分强调超前教育。第二,教育方式存在功利化倾向,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自由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偏少,普遍存在布置作业过多!贯彻国家要求不力和开设辅导班过多等问题,第三,启蒙时期学前教育教育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甚至是偏远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物资配备缺乏、班级容量过大、没有教学书刊、游戏类智力开发的数学学习用具,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良胜发展。第四:城乡小学发展不平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12):1.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Z].

[3]李彦芳译.卢梭的爱弥儿[M].武汉出版社,2015-8-20

[4]罗崇敏著.教育的智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游戏

随着我国新课改活动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素质,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伴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类游戏应运而生。

一、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教育类游戏是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衍生物,是一种全新的利用游戏为学生创造别样的学习环境的学习方法。游戏化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将游戏化学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种虚拟的学习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有益的教学环境。

二、小学数学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

教育类游戏被定义为:可以培养游戏使用者(学生)的智力、知识、情感、三观,并且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小学数学教育游戏必须可以满足小学数学教育需求。笔者认为教育游戏应该注意一下设计原则:

1.多层次结构原则

小学数学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掌握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所以教育游戏也需要具有相应的层次结构,才能更加适应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结果。

2.情感原则

在虚拟的游戏化学习环境中,教育游戏的目标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传递的同时,教育游戏亦不能丧失游戏本应该具有的娱乐性质。注重教育游戏的学习情境仿真与游戏者的情感融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3.针对性原则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游戏需要考虑到游戏者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针对实际教学情况设计教育游戏。教育游戏需要充分体现与小学数学教学者、学习者的相适应性。

适宜的教育游戏可以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样,不合理的教育游戏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游戏的利与弊,在教学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情况的教育游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入学教育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学生的性格形成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要从少年抓起,小学生素质教育应该首先普及的地方。数学学科作为一种强调逻辑推演能力的学科,对于素质教育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加入素质教育的考虑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教育大纲中对于小学数学的主要要求是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和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学生能够具备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本就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理应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或者与素质教育有广泛的交叉。

二、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能力是通过观察将已经活动的线索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小学生在对数学题目尽心观察和分析之后,使用正确的思路还基础答案,这就是数学中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不仅仅能用于数学,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1]。

2.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类的活动收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智力因素指的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更多的指向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了学生对于某项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压力的抵抗能力等。智力因素很难改变,但是非智力是后天影响的产物,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可变性,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让学生成为一个非智力因素更健全的人,将会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数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一个人获得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所必须的基础。尽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浅显,只涉及到加减乘除,整数分数,但是这些知识背后的理智和逻辑能够为学生奠定科学素质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2]。

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路径

1.从思想根源上教育

思想在行动之前,想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建立素质教育的基础,需要首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造。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更加开放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认清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分别吸引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具备发散思维,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从教学内容上教育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知识的罗列,并不重视小学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所以,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入素质教育,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动力,甚至也扼杀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内涵,再适当的从课外材料中寻找能够凸显素质的材料,把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比了解知识更加重要的工作来做。

3.从教学环境上教育

教室是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封闭的环境无法创造更多的可能。素质教育教师要给学生打开一方新天地,放开思维方式的束缚。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大胆的脱离教师,把学生们带到更多的地方,活动室、操场、甚至是公园,在生活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学的价值,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

四、加强小学数学教育课堂的效率同时要注重素质教育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非常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有着浓厚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尊师重道固然没错,但是如果矫枉过正,压制了创新和发展的力量,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偿失了。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鼓励学生质疑权威的精神,激发生的创造性才是教育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初衷。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监督知识传授的效率与素质教育的开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耐心指导,而不是大水漫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任中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A].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2.

上一篇:演讲比赛技巧和方法范文 下一篇:新年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