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26 10:09:12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教学;主要策略;情境;活动;语言;直观;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48-01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启发教学的宗旨是启发学生思维。下面,笔者根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典型的方法进行探讨,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开展的实践性策略,以期共享。

一、语言启发

语言启发,就是采用语言叙述的方式,而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法。如学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而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一天,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去山上采蘑菇,兔妈妈采了3个大蘑菇,兔宝宝采了一个蘑菇,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你可以先画一画,再算一算。孩子们在故事性的情境中,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于是,有的用表示蘑菇,有的用小花朵表示蘑菇,有的用表示,有的用表示,有的干脆用“―”表示,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中,得到3+1=4。5以内数的加减法,孩子们在听故事、体验重轻松掌握。

二、直观启发

直观启发,就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的演示,而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的《找规律》时,教师首先呈现小学二年级就学过的图形排列的问题,如 ( ),你感觉括号内的一组图形应该是什么?你能根据规律计算出第60个图形是什么吗?

在学习《找规律》时,除了“温故知新”法外,通过图形、实物的摆放而引导学生找排列的规律,更给学生直观、生动的感觉,并且实物的真实性也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如呈现一些花盆、彩灯、红旗的排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排放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可以给出问题的引导,如图中的花有什么特点:

(1)每( )盆花是一组;

(2)每组排列都( )相同/不同;

(3)每组的第一盆是( )花,第二盆是( )花,第三盆是( )花。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你的分析,你能说出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吗?你可以想出几种方法,请把你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写下来。

图片、实物等,可以增强直观性,容易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探讨。

三、情境启发

情境法,就是引入或者创设一定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们的体验。

如问题情境。学习《间隔排列》时,组织一个比赛性质的游戏活动――看谁记得快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组数的特点,你会有什么发现?

(1)3 1 4 1 5 9 2 6 5 3 5;

(2)1 3 1 3 1 3 1 3 1 3 1

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不难发现第一组数字的数字间没有特点,而第一组数字的1和3之间是间隔排列的。

四、活动法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导入环节,融入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的学习中。

如学习《间隔排列》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比赛性质的游戏活动――看谁记得快,(1)3 1 4 1 5 9 2 6 5 3 5

(2)1 3 1 3 1 3 1 3 1 3 1

在学生通过快速记忆,交流记忆的方法时,根据第二组数字的特点而记忆,效果好而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间隔排列。

在学生有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后,继续开展“找一找”活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排列的生活实例,请举例子说明。于是,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发现:桌子和椅子是间隔排列;站队时,男生和女生间隔排列……这样活动的开展,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强化学习有用的意识,也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

再如学习四年级的《找规律》时,在课堂之初,直接以男生PK女生而开展一个“快速记忆PK赛”,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第一次比赛:

男生:1625

女生:1243

第二次比赛:

男生:1625 3649 6481 5786

女生:1243 1243 1243 1243

通过比赛,男生、女生在第一次PK赛中,不分胜负,而在第二次比赛中,则女生胜出,男生感觉是比赛不公平而引起的。聪明的你,看出第二次比赛有什么不公平吗?于是,进入找规律的学习和探究中。

五、计算启发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之源。通过计算,以寻找计算方法、探讨计算途径为导入的方式,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简便运算》时,计算法启发,可以促使学生对简便做法的探究。如口算(1)156+100;(2)235+10;(3)156+37;(4)235+86你感觉哪几道题口算起来比较方便?那么,如果让你算16+54+46你会怎么算?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简便?再计算(1)69+75+25;(2)78+(47+22),你能探讨出可以采用哪种计算方法最简便吗?你能说说你用了什么运算规律吗?

由计算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简便运算,再由计算,引导学生探究简便计算用到的运算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很多,都应该注重“启发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不是方法的罗列,而应注重方法服务于教学、依赖于教学的宗旨。为了落实启发教学的有效性,务必注重与问题教学、探究实践等巧妙结合,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思中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冷静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4(4).

[2] 朱建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4).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篇2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小学的数学有较强的系统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原有知识的复习,提高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实现对小学生有效启发和精准的点拨。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独立思考新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结构。在小学生思考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要发挥点拨作用,使小学生的思路打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教师可通过指导“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的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让小学生自己通过验证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点拨小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进程,适当巧妙地点拨,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和顺畅,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活跃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设置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然后通过师生的讨论让小学生不断获得启发,最后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引导者,积极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小学生要进行创新思考,勇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使他们都能够得到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延伸。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锻炼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合理高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教学更高效,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一、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类似于幼儿园阶段的启蒙学习,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当代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将学生放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应处于指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能力与学习数学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从而改善自身的缺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数学课堂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了,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需要迫切改变数学教学的方法。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于知识不能深入地进行思考。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的科目,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思考,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对学生要求严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样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考空间,也让学生不能深入地理解知识,并且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启发式教学方法就相应的被开发出来,并且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三、启发式教学的方法策略

1.利用情感教学,创设合理情境

运用情感教学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情感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让数学的学习更为高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感受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教师在课堂上保持和蔼可亲的面容,让学生乐于与教师进行知识上的交流。教师在给同学解答问题时,应当注重自身对问题的理解放到学生身上,学生是否也能够从这一方面进行理解。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应注重自身的感染力,让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教师可以与同学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关注着自己。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因为是多人课堂,教师难以注重到每个人的学习。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

况。教师对班上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可以为后面的针对性教学与针对性练习打好基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就不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跟随教师的讲课脚步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脚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更加具有启发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做习题的同时,得到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授“角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角,让同学们来区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讲出哪些是锐角、钝角和直角;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要讲出角的名称,还需要讲出角的范围。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的学习可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关注学生实际,进行生活式教学

生活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生活式的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解答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学习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出这么一道题目:足球场上的观众席,一共有1200个座位,坐了856个,还剩下多少个座位。学生就可以通过思维联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学生通过教师进行实际性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更为高效的学习。教师也需要不断地为启发式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

[2]谢文秋.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孩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3]林永荣.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11(4).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88-01

“启发式”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由来已久。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说当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来时,教师给以点拨指引,这就叫做“启发”。“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启发式教学,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重在引导,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变被动为主动,去思考创造、发现知识,探索规律,实现全面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巧妙的引导,启发,来引发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进入新知识的探索学习之中,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二、找准“启”点,找到思考方向

求知欲望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望越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的魅力找准“启”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启发当然要启发在要点处、迷惑时,才能使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受,才能使启发式教学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能力的培训。首先要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备课时精心设计提问,课堂上把准问题的关键点而启发。其次,我们必须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知识连接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启发。这样学生在教师启发的基础上能独立思考,积极练习而求得新知,掌握规律。例如,在教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开始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教师提出哪些是“树上原来有的桃”,学生能通过引导理解“已采了23个桃”和“树上还剩5个”这两部分都是原来树上的,这样学生解这类问题有了大概的思路,掌握了基本的方法。“求减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如此,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了“可以把一共采的桃分成已经吃的和剩下的两部分”,从28个桃里减去吃掉的,就得到剩下的;减去剩下的,就得吃掉的。由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学生知之不多,能力、智力发展有限,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障碍。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清楚明了的“启”,可以推动学生思考、想象。在学生迷惑的时候及时引导,为他们找到思维的方向。这样的启发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能理解知识,轻松的掌握知识,实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开“启”智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理论,这一理论应用在数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体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而在儿童的心灵世界别强烈。”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启发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和新知识的“发现者”。因此,教师必须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规律,提出新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我先出示几个自然数:1、2、3、4、6、9、10、14、25,问学生看到这些数你们想提什么问题?有的同学说:“这些数能组成哪些多位数?”以有的同学说:“这些数能组成哪些最简分数?”当学生提完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解决。这些数能组成哪些最简分数;然然后把你们组成的最简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再根据它们得数的特点进行分类。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它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与这个分数的分母有关,那么怎样的分母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这样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这样做,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启发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6-02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前,一些国家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相关联的。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新课改的理念是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改变比较单向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逐渐开发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教学。为了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应该为小学数学教学创作一个良好教学气氛,启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自己的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知识与现实相联系的渠道,让学生觉得小学数学学习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感受到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新课改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也促进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发展,笔者立足于这样的趋势,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引作用

传统的教师方式习惯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方式,老师单向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新课改趋势下已经逐渐被改变。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也强调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这样单向地教学方式,而更加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引作用。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传授单纯的知识,不如给学生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因为教师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给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的教学指导理念,以及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推行,教师可以拓宽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鼓励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积极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中的三位数乘法时,老师可以指引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乘法和两位数乘法基础上,逐渐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26×18,26×8 等计算练习,然后再增加难度到126×118 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复习一位数乘法和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拓宽到三位数的乘法。这样不仅比教师单纯讲授知识要好,而且也让学生有了探求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在这种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引的教学方式中,不仅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而且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发,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启发与创新

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将学生的优势充分利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促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很多问题都十分好奇,而这种好奇的心态正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动力,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心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启发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以充分利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而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感受到小学数学学习的益处,也感受到自身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充满信心,进而推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

三、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点拨

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连贯性,因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就是需要将知识连贯起来。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完善,将知识的讲授进行适当串联与复习,这样既可以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连贯起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好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准确地指点,因此,好的提问方式对于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生的思维陷入暂时性的困境,这就需要老师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开阔。例如在讲授“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的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让小学生自己通过验证来得到最终的结果。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思维陷入困境的时候向学生提问,比如“大家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样的点拨不仅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提示,让学生从思维困境中解脱出来,而且也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流畅,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下推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需要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理念有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启发式教学。本文主要根据笔者自身经验,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论述,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1]韩双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教育教学论文,2011,10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启发式教学 运用

引言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学生通常会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因此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甚至还会有极少数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之前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当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依据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下述教学心得体会。

1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首先,教师以引导式的教学来对学生思维进行有益的启发,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其次,应用启发式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其学习研究、创新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2 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2.1紧密结合讲授式与启发式两种教学方式

在全球教育界应用广泛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具有300余年的历史。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小学生欠缺思维能力、阅历经验,因此必须进行讲授式教学。而在当前的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下,唯有紧密结合讲授式与启发式两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整体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应先提出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1)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将三角形转化为那种图形来进行计算?(2)在三角形进行转化之前与之后,图形之间具有何种关系?使学生依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去积极思考,并动手实际去操作,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新知识。教师在在教学当中,不应仅仅只是满足于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还应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要充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氛围。

2.2从整体来进行导向、从细微处进行启发的教学方法

在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与推广日益广泛。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核心点为“导向”。可是同时也无法避免的会存在误区,误区体现在:第一、学生在学习当中具有依赖性,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未能给予学生真正的进行自主学习的“充分授权”,教师注重于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主导教学,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发展意识。第二,教师未能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对于此种情况,认为应采取思路教学来运用在数学教学当中。有效地应用教学,从整体来进行导向、从细微处进行启发的教学的策略,具体的方法可采用(1)列出学习提纲;(2)进行深入分析研究;(3)最后综合总结,通过这样推进式的学习方法来促进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起自我的新思路。例如学习四位乘数的乘法时,因为学生之前已学习过计算一至三位数乘法的方法,为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多位数的乘法,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首先进行笔算,55×2,155× 15.(2)再进行尝试运算:1553× 1521,经过学生实际计算获得正确答案。并启发学生总结自己所应用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教师及学生教学思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无论是怎么样的教学活动,都应立足于充分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之上,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学习研究,主动思维,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有效拓展。因此,启发式教学能够较好的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新内涵:在教学当中进一步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紧密结合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第一、通过尝试能够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在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不再像以往苛求于所有人都能够升学,只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获得成功”。是较为符合于社会现实、专家预期的。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成绩优异,还是学习后进生,都能够通过大胆的尝试来获得成功,如此一来就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第二、借助于启发、让学生充分调动起各个眼、脑、手、口等器官,不但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来真好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快乐学习”。

2.4重视启发点的升华

要使启发式教学真正达成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目的,就应重视启发点的升华。从而能够使教师在教授知识点的关键处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应注重教学当中的新旧知识的连接。第一、教师应在对学生复习新课程知识点所进行的提问当中,设计出准确的启发点,以此来掌握问题的关键点,将启发落在实处。第二、应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纽带,应设置出具有阶梯性、启发性的高质量提问。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通过学习与研究来理解与掌握新知识。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紧密联系,构成体系性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对正方形面积进行推导时,教师可提问学生:“正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具有何种关系?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具有何种关系?”并由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来进行讲解并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过此种启发教学,可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紧密联系起来,较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进一步达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结语

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还能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持续地发现、研究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当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持续进行研究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当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玉成,闵凡余. 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S1:71.

[2]李媛.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和策略[J]. 知识窗(教师版),2016,05:47.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篇7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篇8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启发式教学 指导研究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并将课堂材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能够开展平等的学习对话。启发式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因此,小学数学应重视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研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打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塑造自身的特性,健全自己的心智。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来引导学生达到对知识掌握和提高的教学指导思想。变“填、灌”的方式为交互式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思维、探究、发现、提高,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与学的教学方法论。

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指导方面,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在他们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小学的数学有较强的系统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原有知识的复习,提高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实现对小学生有效启发和精准的点拨。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独立思考新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结构。在小学生思考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要发挥点拨作用,使小学生的思路打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教师可通过指导“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的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让小学生自己通过验证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点拨小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进程,适当巧妙地点拨,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和顺畅,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活跃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设置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然后通过师生的讨论让小学生不断获得启发,最后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引导者,积极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小学生要进行创新思考,勇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使他们都能够得到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

以此为背景,在探讨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法逐渐走入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以其特有的方式和所达到的效果,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有效把握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和特点,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在新课改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在数学教师的正确运用下,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灌输式”或者所谓“填鸭式”教学方法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表演,学生在下面只是被动地充当观众或者听众,是截然分离的教与学,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转变教学观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落实在课堂教学上,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国峰.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

上一篇:水务一体化改革方案范文 下一篇: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