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2:13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篇1

一般来讲,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学生之间缺乏兴趣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为了方便学习研究,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具体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和认知限制,不能或者很难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从小学课程的设置来看,理论性知识过多,应用性知识不足,实践活动少,知识常常离小学生眼中的生活太远,导致学习缺乏目的性,加上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好,对学习知识不够积极主动。

其次,受固有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影响,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课堂基本上局限于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教师在教课时也习惯于照本宣科,仅依靠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就完成了一节课,课堂枯燥乏味,学习气氛沉闷压抑,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和小学生活泼好动、勤思好问的天性格格不入,让学生很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热情,使得学习没有了产生兴趣的土壤与根基。

再次,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的正常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客观实际,盲目的遵循“一视同仁”的原则,过量的要求学生,学习知识成了一种负担,过多地供给知识就像过多地供给食物一样,必然引起厌恶。同时,在评判学生学习方面唯分数论,简单的用成绩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好坏,惩罚过多,激励不够,小学生心理发育不够健全,这些很容易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导致出现了失败心态,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注重小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内在动力的激发,碰到学生的疑惑,忙于让学生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而不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只有结论,而无探索的过程,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欠缺,问题积累不足,缺乏求知的欲望,事实上,小学生是最具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群体,他们的欲望长时间被压抑,长此以往,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正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尽管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自发倾向,但是学习兴趣的培养仍然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培养。那么,作为老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把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或者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导入知识,让知识更加具体化、趣味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注意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并合理引导他们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知识,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们自己在探索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形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举办学科知识竞赛、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科的吸引力;尽可能用儿童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让学生们易于接受;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情景,用讲故事、歌舞、画面等形式导入课程,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从而潜移默化的强化学习兴趣。同时,可结合学生的生活,选用适当的形式,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巩固学习效果。

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学习积极化。每个学生都希望被认可、被尊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加渴望被表扬、被鼓励,因此,对于小学生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要积极肯定,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比如,不管学生作业中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只要书写公正也是值得表扬的;如果书写不够公正,但相较以前有所进步,也应当给予肯定。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鼓舞,通过一点一滴的鼓励促进学生成长,使学生体会到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

合理定位师生角色,使学生地位主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按照自己惯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很少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时间久了,学生们就会形成依赖心理,自信心和主动探索的热情也会逐渐消失。因此,对小学生要以引导为主,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们自己动起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学方法科学化。小学生情绪发展不够稳定,他们的心理特征有这么几个特点:兴趣容易激发,但很难维持稳定,但很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兴趣广泛,但难于集中,缺乏一个中心的兴趣;不理解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容易产生偏科思想。因此,教师要主动的融入小学生当中去,经常和学生交流谈心,改变在学生心目中严肃古板、难以接近的形象,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老师,把老师当做自己的朋友,这样便于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兴趣变化,然后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他们保持饱满、积极、稳定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强烈、持久。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篇2

[关键词] 厌学 原因分析 对策

有一个关于星期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归心似箭》,星期六《胜利大逃亡》,星期日《快乐的单身汉》。读罢,原以为此作必出自某诙谐大师之笔,细一打听,竟是一位中学生的创造。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深渊”、“黑夜”、“虎口”,这些可怕的字眼与中学生缠在一起,不能不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一个学生要想获得学习的成功,就必须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和获得新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意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催化剂。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萌生强烈的求知动机,并采取自觉的学习行为。对学习兴趣很浓的学生来说,学习可以给他们带来需求的满足感、生活的充实感、情绪的愉悦感。相反,对一个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不感兴趣的意识倾向会萌发消极的心理疲倦,导致心理抑制,窒息其求知欲望。如果学生因迫于老师的压力,勉强坐在课堂中,必定会产生“度日如年”、“苦海无边”的情绪体验。小品中流露出来的正是这种“危险信号”。

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上升,学习兴趣下降原因何在?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内心的要求;钻研精神不足,没有尝到“梨子的滋味”等等,这是产生厌学情绪的内因。而究其外因,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不无关系。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家们也认为:成功的教育在于“启其蒙而导其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只知“教”而不知“导”,讲课内容枯燥、平淡;教学方法简单、呆板,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习惯于“我讲你听,我读你记,我考你背”,企求“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头脑里”。学生频繁接受不感兴趣的刺激,就会出现厌倦疲乏的心理体验,进而萌生厌恶感。同时,有的教师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意或无意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学生负担过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有的学校中心工作面向升学,学生被升学率这根绳索紧紧拴在教室里,有时连星期天也被迫钻进“题海书山”。有人打个比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象弹簧一样,适度的压力,能使其弹性得到充分发挥;而压力过重,则会使其失去弹性。因此,过重的学习负担非但不能激发兴趣,相反必将导致学生求知欲望的泯灭和学习兴趣的消亡。

另外,有一些学校靠“惩办主义”治校,“罚抄”、“罚背”、“罚款”、“罚劳动”……不一而足;体罚现象也时有发生。清规戒律多,正面教育少,爱之不足,严之有余……,学生在校无温暖感,只有压抑感。久而久之,则望学生畏,“视学舍如囹狱而不愿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原因还可以找出一些。要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从教育工作者角度考虑,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晓之以大义,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诱发其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要善于用爱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注意教育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视校如家,视师长如亲人,通过情感迁移,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

第三,要注意学生兴趣的中心定位,适时引导,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第四,教师必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寓教于乐,用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篇3

1.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学生把学习看作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在兴趣中学习,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智力和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1.2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通常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就能把所学的内容弄懂、弄通、弄熟、巩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时,就会联系到所学知识,这样就会加深理解,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更高,老师不去督促,他们也会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会自己做一些老师不布置的课外习题,遇到难题他们会找老师、同学共同商量解决。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果学生对物理产生这样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所以说“兴趣”与“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策略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寓教学于乐趣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如下:

2.1上好序言课,引发学习兴趣

上序言课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用一些生动语言将学生带到美好神奇的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去。例如:成熟的苹果为什么落向地面,而不会飞到太空去呢?下雨的闪电、打雷难道真是雷公、雷母吵架发怒,双方擂鼓、敲锣的声势?费劲流汗,汗水飘落下来吗?雨过天晴,一轮彩虹挂碧空。同学们知不知道彩虹是怎样产生的呢?选用一些精彩、新奇的演示实验来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可用茶杯装满水,然后盖上硬纸片,再倒置过来悬空而水不会洒到地面上。把新鲜鸡蛋放入烧杯的水中会下沉,连续向水中加盐并搅拌,鸡蛋会慢慢地浮上来。让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到物理这一门课又重要、又新奇、又有趣,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为今后学好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2.2上好实验课,培养学习兴趣

实验对于中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实验可以将抽象知识变为较直观,可以将静变为动,将枯燥乏味变为形象生动有趣。有趣的实验课是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必然途径,最容易使学生大脑产生兴奋。老师演示实验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试。”学生自己操作,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2.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从而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激发学生的疑惑,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如在上到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将小车轮子朝上放在桌上,问:“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肯定有大部分同学说:“用力推小车就会运动起来。”教师边演示边问:“用手推小车,小车运动。当手停止推小车后,小车将处于什么状态?”学生都说静止。停止用力后,小车静止,让学生提出看法:你认为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致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将小车正放桌上,轮子朝下,用手推动小车达到较大速度时,使手与小车脱离后,小车仍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路程。问:“没有力的作用,小车为什么仍然运动?”这样一来,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就象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们兴趣盎然,急于知道答案,学习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2.4重视引导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不但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电能表”这一内容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认真看家里的电能表结构及电线接法,一个月家里用多少度电。讲授“家庭电路”这一内容后,还可以布置学生给家里安装一个电灯等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作用是极为广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2.5用风趣的语言,深化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例如,在讲摩擦起电时,给学生打比方,摩擦起电的原因,好比我们学校各个班都是一张长的桌子两位同学同坐,如果同桌间发生摩擦吵架,一个同学由于生气跑到另一个班的教室里,这样我们班就有一位同学单独坐,那位跑到另一个班的同学也是单独坐。这时相当于两个班都带了“电”。通过教师教育后,他(她)们和好,那位同学又回来了,他(她)们又同坐了。这时两个班处于中和状态,不带“电”了。则摩擦起电与此相似,原来,物质内部的正、负电荷是一对一对存在,这时物体不显电性。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就是使正、负电荷分开,使物体带多余正电荷或负电荷。如果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物体互相接触时,正、负电荷又结合,这时物体不带电,处于中和状态。语言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6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家的故事,增强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能结合物理教学,把课堂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机械运动”一节,在引入课题时,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2000米高空飞行时,从脸旁抓到一颗飞行的德国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会让学生感到好奇。在讲授“大气压”时,从故事引入: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格里克,他把两个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连16匹马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或者只有费了很大的劲才能拉开它们。”市民问:“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市长回答说:“空气产生的大气压力。”如果将铜半球上的阀门拧开,空气经阀门流入球内,用手一拉球就开了,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讲述这一故事,学生对大气压力真有那么大产生怀疑。为了证明它的真实性,他们就要努力学习这一内容。

2.7教育学生常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巩固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大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冬天,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冰棍“冒”出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学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形成许多尚未解决问题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就会不断提高和巩固。

参考文献

[1]符远翔.《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五种途径》广西教育,2004年7、8期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策略,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篇4

关键词:中学物理 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兴趣培养

一、引言

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理论与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论题,也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杜威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在其专著《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中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结果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结果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已经有很显著的成就,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本文总结了前人的科研成果,并且结合自己对物理教学的一些认识,系统的阐述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希望它能给广大物理教师的物理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和实践帮助。

二、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清代王均也说过:“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这两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兴趣在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基本上两种:

1.兴趣的定向作用

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学习什么,不学习什么,常常是由自己的兴趣来定向的,特别是志趣,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取方向,奠定其事业的基础,兴趣的这种定向作用,还可以表现在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上。例如:一个从小就很喜欢讨论风、雨、雷、电、云和雾等天气现象奥秘的儿童,长大之后就可能去学气物理学或气象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以免产生定向性的错误。

2.兴趣的动力作用

所谓兴趣的动力作用,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学生对于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就会推动他们满怀乐趣地去进行钻研,人的兴趣总是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着的。如: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如影随行,如响应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当的兴趣乃是一种崇高的情操。同样,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善于唤起并组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中学物理学习兴趣的特点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进入中学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物理学习兴趣特点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观察兴趣(学生对奇异现象感兴趣)

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从初中的二年级开始的,启蒙阶段学生普遍对物理学习有一种新奇感。绪论课的几个演示实验就能把学生对物理学习引进一个绚丽多彩、新奇无穷、运动变化的世界,奇妙的物理现象将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刺激,引起学生观察兴趣,由于这种兴趣是停留在被观察的物理现象的表面上,并没有深入探究其原因和内部规律,因而这种兴趣是个不稳定的,会随着某种事物或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2.操作兴趣

操作兴趣比观察兴趣要持久,他会促使学生产生动手的愿望,以便了解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原因。在初中三年级物理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这一抽象概念教学时,演示两快表面干净而被压紧的铅块吊起重物的实验,当教师把钩码一个一个加上去后,两块铅块仍不分离。教师问:有谁愿意到前面来,将这两块铅块拉开?当学生把铅块拉开后,下面的学生还想用手摸一摸那两块铅块的接触面,似乎想捕捉到一些什么。这种操作使学生的兴趣尤然而生,又进一步激发了认识的兴趣。

3.因果认识的兴趣

学生进入中学后,由于学习兴趣更加的集中,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所以,学生学习兴趣的中心已经由了解怎样改变现象发展到了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理解它的物理实质。但知道了一个物理现象的原因时,兴趣已在驱使学生了解这个现象发展下去将会有怎么样的结果,也就是对事物的因果关系感兴趣,这是中学阶段多数学生学习物理的认识兴趣。

4.概括认识的兴趣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化,逐渐领悟到世界上更多的事物乃至整个物理是有规律的,物理规律在科学与生产技术的发展中是举足轻重的,当学生把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后,认识兴趣就能长期稳定下去,并发展为志趣,个性心理特征也趋于基本稳定。

四、教学中兴趣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不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一味地“教”书,“以书为本”,不善于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不去考虑学生学习的条件,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生的需要,只是死板的套用课本和习题集,致使学生认为物理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而原有的一点学习兴趣也被冲淡得一干二净,再者,对于当前的应试教育下,我们更多的学校在高三或初三的这一年里都在备战高考或中考,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匆忙的完成了所有中学物理必修课的内容,所以,三年级的物理课都是以“复习”为主,而复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处理大量的习题,并且伴随着频繁的单元测试、章节测试、校内小考、校外大考等等。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习题、习题还是习题”。主要精力是做练习,以便掌握好高考必备的基础知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只能寄托于大量的习题上,学生在这种固定化、单一化的学习程序下奋战,其结果只能是大量的学生败下阵来,从而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恐惧。在我教育实习时,有一位学生曾对我说过:“没有高考,我会花很多的时间去研究一下物理和实际的问题,探索一下物理的奥秘。”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高考的价值,中学生对物理的厌学已经成为普遍情况,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在教学中对学生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这是由学生主体活动和学生求知需要发展所决定的。

六、结束语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篇5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同样教学,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象历届学生,努力争取成功。”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简单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用“肯定、承认和赞扬”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四、以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思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思坦”,但要成功同学们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五、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份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使用地膜时也应注意当雨水过时时适时揭膜的目的。

六、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七、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与学习的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而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篇6

[关键词] 心理障碍 认知能力 学习动机

师专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造成师专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数学的基础薄弱和认知能力较弱

学习基础与教学内容和要求之间的差异是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之一。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智力活动而理解掌握的,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它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我所教的学生情况来看,凡是在初中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进入师专以后,尽管老师和学生本人已付出了努力,但成绩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依然跟不上教学。可见,由于学生在以前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从而导致继续学习就难于理解和掌握,学习的进展必然会遇到障碍。

此外,认知能力是顺利地完成认识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内部因素,它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着学习。数学认识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识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一般来讲,师专生的认识能力较差,他们不能全面地观察实际材料的背景,不能准确地理解描述数字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语言,导致不能正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师专生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不能完整准确地回答上来。做题时,由于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空间想象、运算等中介能力差,使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培养。中师生既不能再认基本概念和公式、定理,又不能根据所解答的问题追溯其背景和原则,这样就不能把过去形成的能力迁移到所解决的问题上。在记忆过程中,不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旧知识有区别地联系起来,而是二者之间相互干扰,这也是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

二、缺乏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归因模式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主要由于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构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对事业富有冒险精神,并能全力以赴,希望成功;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公正评价,并不过分重视个人的名利;这些人能约束自己,不为周围环境所左右;他们把成败常归于自己能控制的主观因素,如个人的努力程度;他们倾向于对未来成就抱较大的希望。学业不佳的学生,或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自卑感,最后厌学弃学;或归因于教师能力差,水平低,教法不当,讲得不清,板书不细;或归因于学校学风不浓,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也有学生是因过早偏科,从而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学习动机不良是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又一心理障碍。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结;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规范,思路不清晰,做作业喜欢对答案,甚至抄袭;考试总想方设法作弊,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学习不求甚解,无学习责任,想学时学点,不想学就不学,缺乏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焦虑紧张,害怕测试考试,情绪惶恐多思、抑郁沉闷,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思考,但不深刻,是肤浅和一知半解的描述。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情绪紧张,常担心被教师喊到回答问题,一旦被提问,常因过渡紧张使问题表达缺乏层次。感情脆弱、意志不坚,无法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学习顺利时,兴趣越高信心越足,但稍有不如意,就消沉自卑,丧失进取心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力求趋近的认识倾向,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能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能自觉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还具有化难为易,转苦为乐的作用。

四、学习数学的意志不坚定

意志是学生自始至终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去解决。师专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我的记忆力不如别人”,“我的脑袋没别人灵活”等,往往产生自卑和畏难情绪,缩手缩脚,固步自封,他们经不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坚强的意志是师专生学习数学的又一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影响师专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对症下药,消除其心理障碍,才能发展其智力,培养其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学习的能力,笔者以为应关注以下几点。

1.爱心关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从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期望中获得学习力量,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2.教学法改进。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兴趣引导。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它能让我们进入科学的大门。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而这种学习需要又完全取决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就师专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以及将来学生从事小数数学教学所必需。另一方面,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处处体现着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数学学不好,会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升学,也影响着今后参加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因此,当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篇7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50-01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征,作为教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根源,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特点

1、中学生情绪活动具有丰富性。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与认识活动不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展现形式和独特的生理基础。中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人际交往的增多,情绪进一步发展起来。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心理健康更趋完备。

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学生大致占百分之十。情绪是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的主要指标,它影响广泛持久,若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则很容易导致心理患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不断产生着各种新的需要,而且需要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使中学生在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上,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强、自理以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体验。其表现为情绪带上了纹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面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显示器。比如说,此时对某一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既可以表现的不在意,也可以表现出热心;对一个人明明有好感,愿意接近,却由于自尊的原因,会有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中学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抑制过程弱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喜欢感情用事,于是好激动,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深恶痛绝,对弱者则多加恻隐之心。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敏感,高兴时欢呼雀跃,甚至唯我独尊,失败时则极端苦闷,悲观失望。有时为一点小事,或是动怒怄气与人争吵,或是转向反面变得悲观、绝望。在强烈的感情冲动下,他们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正因为中学生的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而迅速。所以,他们既可以表现出惊人的豪壮行为,也能因为狂热、愤怒、不冷静,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就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2、中学生的情绪在实践上比小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一件事情引发的反应能够较长时间留在心头,这种拉长了的情绪状态则会转为较稳定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下,心情舒畅,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感到满意,干什么事都有劲,甚至对平时不感兴趣的活动也津津乐道;相反,若心境不好,则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或欢乐愉快,或安乐宁静,或一语低沉,高兴的情绪会元虚成良好的心境,苦恼的心境也会延续成闷闷不乐的心境,而这种不良心境的元虚不仅会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中学生的情绪内容日趋复杂,但其高级情感体验上存在一定的简单性。中学生的情绪有时十分的强烈,有时又温和细腻;有时大起大落,波动性强,有时又相对稳定,不易改变;有时袒露率直,有时又纹饰内隐甚至封闭内心情绪,这就是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二、中学生学习情绪障碍辅导策略

1、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师教师可从改变认知结构入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经历,寻找自身优点;引导学生展望美好前景,设想自己走出心理阴影,重新热爱学习的情景。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分析设想中,重建其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兴奋起来,让这种积极心态逐渐形成、巩固,从而重新建立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认知结构系统。通过几次这样的辅导,可以重新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就可以慢慢建立起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

2、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知识情绪体验。常用的方法是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到适度启发,即在学生解题时,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并引导其走向成功,带给他积极的情绪体验。由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会不断得到强化。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篇8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困生;激发兴趣

一、以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不仅是“一种刺激”还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 是与情景活动相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会使“学困生”也主动参与讨论。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失去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简单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 2m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用激励态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情愉悦,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有一次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 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

四、以知识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份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使用地膜时也应注意当雨水过后适时揭膜的目的。

五、以加强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上一篇:土地征用办法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