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24 10:44:59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农业科技合作社;农民;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097-02

合作社是农业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织,自诞生以来,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科技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类型,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相符合。农村科技合作社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重要力量之一。农村科技合作社成员不仅是技术使用者,而且是技术推广者,这种双重身份加快了技术推广前进的步伐。与此同时,它实现了成员组织化和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降低了成员的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风险,提升了成员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但是,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组织,直接面临国际、国内同业的竞争压力,农村科技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是中国农村科技合作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农村科技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农村科技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门类日益增多,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组织功能逐步完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1]。根据全国工商总局的统计,2011年到2013年6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从52.17万户增长到82.8万户,出资总额从0.25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以农业科技为主要服务,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的农业科技合作社应运而生。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农村科技合作社队伍将不断壮大。

(二)农村科技合作社经济效益显著

越来越多的农村科技合作社从原来单纯的技术、信息合作走向现今共同的实体经营。农村科技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仅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而且不断引导农户进行专业化与标准化生产,从而获得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农民成员收入的增加;实现了真正的产业供销一体化服务,并不断提高了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开展规模化与品牌化经营的同时,组织农民进行优势产业的发展与特色产品的开发,从而促进了优质品种的推广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

(三)农村科技合作社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在税收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了对于合作社的4项税收优惠政策;在金融支持方面,农业部、银监会联合发文出台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5项金融措施;在财政扶持方面,2003―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达13.75亿元[1]。

2013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意见》。

这些政策体系为农业科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二、我国农村科技合作社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科技合作社数量虽多,但质量没有保障

由于合作社法和国家政策给予农村科技合作社很多优惠措施和政策支持,使得农村科技合作社蓬勃发展,但其中不乏有一些浑水摸鱼的合作社。有些组织打着合作社的旗帜干其他的事情;有些合作社不能为成员提供有效的服务;有些合作社滥用资金等等。

现今农村科技合作社数量虽多,但大多数规模不大,属“小打小闹”型,而且资源零散,虽心有余但力不足,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另外,农民科技合作社发展中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方面,以及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落后地区明显滞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二)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还有所欠缺

合作社是由农民自主创办的,属于“草根”组织、“弱势组织”。大部分农村科技合作社在发展和创办阶段,困难很多,合作社可用作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难以获得贷款支持,除会员缴纳的会费或者入股的资金外,无其他资金来源渠道。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还有所欠缺,因此难以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发展壮大更无从谈起。

(三)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普通成员权益难以保障

目前多数农村科技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使得农民没有真正被组织起来,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因此为农民服务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产权结构上存在资本集中化的问题。首先,出资一半以上的为合作社出资最多的前三位成员的平均出资,在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话语权掌握在有钱人手中”的思想,这无形中剥夺了普通成员的权益;其次,在一些合作社中,农户可以先入社,如果感觉服务满意,再缴费,这种放低门槛吸引农户的参与方式,虽然达到了初步吸引农户的效果,但由于成员加入后,认为自己没出资,没有自己是合作社一分子的认识,对合作社经营不关心,较少参与民主管理,合作社内部也缺乏调动成员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机制,导致管理层控制着合作社的运营。这种资本集中化的现象,导致普通成员权益难以保障。

(四)农村科技合作社缺乏科技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

农村科技合作社主要为其成员提供技术服务,但多数农村科技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成的,虽然聘请了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但组织内部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农村,尤其缺乏懂技术的专业人才。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对于办好农村合作社没有足够的经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缺乏专业的、及时的、有效的辅导和培训,因此导致组织活力不足、运行不够规范。

三、促进我国农村科技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活力

长期以来,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时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是“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在农村科技合作社发展之初,大家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重点抓好一两个成功的典型,往往可以起到示范促进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合作社发展情况不同,成功典型的成功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到每个合作社中。要根据合作社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合作社自愿学习的同时,专家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用榜样传播正能量,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提高农村科技合作社的整体活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与透明度,推动合作社发展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80多万家,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面对这种更大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硬性”支持的同时,要加大技术指导、知识指导、营销指导等“软性”支持;另一方面要完善评价和考核制度,提高透明度,公开财政收支情况,并让百姓方便查询,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给农村科技合作社发展一条阳光大道。

(三)进行资源整合,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的农村科技合作社都面临着制约合作社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在农村科技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要进行资源整合并拓宽融资渠道,以突破资金缺乏的瓶颈。

要突破资金匮乏的瓶颈,就要开源节流。在开源方面,通过吸引现有成员、潜在成员和其他机构人员等多种渠道对合作社投入入股资金;通过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达到抵押贷款的要求,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支持;通过各大金融机构响应国家政策,为支持农村科技合作社发展的金融需求,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在农村科技合作社外部创造的良好的环境的契机下,使合作社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在节流方面,除了合作社自身在各项开支等方面要“节衣缩食”,更重要的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四)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保障成员合法权益

对于监督制度不健全导致的成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有关部门可以从以下措施着手:

在内部监督方面:在合作社治理中,应强化监事会(监事)的作用,合作社审计结果应向成员,成员对经营情况具有知情权。针对资本集中化的现象,应规定合作社监事会中至少一位或一定比例的普通成员,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成员合法权益。

在外部监督方面:首先,外部审计的强制性条款应加入到合作社立法中,并明确规定合作社外部审计和具体实施方法;其次,要从多方面保证外部审计的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第三,引入良性竞争机制。那些不规范、不合法、无生命力的合作社应及时被淘汰,而那些发展规范、潜力较大的合作社应该成为国家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宠儿”[2]。

参考文献:

[1]任禾,臧薪宇,李月英.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方向[J].农业科技管理,2010(6):85-87.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发展模式;对策;问题现状;思路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59-01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模式,不同区域特点、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对园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发展对策,以期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环境发生改变,我国农产品将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着显著贡献。

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第一。农业科技园区现在只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一种模式或一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其地位并未得到完全确认。在各级政府与科技部门扶持上仍缺乏明确、稳定的支持政策和支持途径。第二,由于政府是投资主体,园区生产经营的机制不够灵活,直接经济效益不能完全保证,多数属于“形象工程”。第三,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不足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园区自身科技力量不足,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机制不畅问题。

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

1.实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应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原则,使园区发展逐步走向规范。政府应高度重视,确实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促进本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事来抓。在投资机制上,基本形成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营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格局。在管理模式上,都有园区地方领导小组和形式多样的、职能明确的园区管理机构,组织和协调服务,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

如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开始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和经验。如有些园区提出的“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园区运行机制,符合市场经济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基本上兼顾了企业、科技、农户各方面的利益,较好地协调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在园区运作方式上,建立园区经营主体,实行公司制运作。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组建、管理和经营,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此外,发展以股份制经营运作带动园区的开发,在权益分配上实现股份化。

3.加强技术开发能力培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广纳人才、加强内引外联。建立稳定的技术依托和技术来源,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应成为各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科技支持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在运作方式上,有的园区采用联合或协作模式,与科研院所共同进行科技开发、研制,形成科研、试验、生产、销售的联合体,依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雄厚技术力量,筛选项目、引进成果、搞好技术储备和应用。有的园区采用引进或聘请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和先进科技成果。建立专家基金,专项用于专家报酬和科研成果开发与转化,提升园区项目科技水平。有的园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科技部门、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成的多学科、多单位协同科技队伍,保障园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4.在农业科技园区创办农业企业孵化器,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

一些地区应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作用。创办“企业创业园”、“博士创业园”、“企业孵化中心”、“科技孵化园”等各种类型的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和培育各类科技型龙头企业,并鼓励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创办企业或采用各种方式参与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转让、承包与服务。孵化园为到园区创业的农业高科技人员提供生活、办公、实验场所,安排一定资金对入驻园区的农业科技生产加工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租赁等方面进行补贴,对土地征用、税收给予减免优惠,对申办企业的有关手续由园区管委会实行无偿服务等。

5.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中心,构建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与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通过以科技为主线。信息交流为纽带,示范推广为手段,切实为农民办实事,把优良品种、先进技术、专业知识和大量的信息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推动整个农业的上档升级。周边地区在示范区的引导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手段。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三、总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发展与现状的分析后,提出应从5个方面加强对其的发展。建立一个有利于园区可持续发展、有创新特色的开放式园区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篇3

>> 现代农业科技在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在金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湖北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鹤壁探索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征及发展建议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机制选择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保障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浅谈加强农业设施园艺发展的措施及其发展方向 “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柞蚕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河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及举措 生态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选择 农业科技传播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应用 浅析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 薇,韩振海,王德槟.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51-54.

[12] 胡红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73-75.

[13] 鲍顺淑,齐w,魏晓明,等.中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意义和作用[J].北方园艺,2010(15):25-28.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大型化和可持续性方向正逐渐走进当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精细农业”目标的确立,更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不管是CAD技术、液压技术、电子化对还是智能化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都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农业机械新技术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现状,同时对机械技术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1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正如上面内容所述,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之下,农业机械新技术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可谓好坏参半,有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基础,但同时也隐藏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而言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机械新技术正在逐步实现

创新农业机械新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创新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系技术发展的现状体现。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更多的是借鉴和模仿,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但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让我们开始重视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农业机械技术人员队伍的建立,为农业机械新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近年来,在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正逐步实现创新。

1.2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

在逐步扩大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理环境下,农业发展条件有着千差万别,特别是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农业发展,大部分需要依靠人工完成,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新技术在不断发展,一些特定环境下可以应用的农业机械技术也开始出现在当代农业生产中,所以说,今天,在一些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农业机械的应用。有了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开始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也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体现。

1.3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在逐渐增多新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新的技术突破,而对于目前行业发展而言,能够实现行业内部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有效融合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前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不断增多。比如二维交互式绘图技术与农业机械技术融合是目前农业机械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技术,特别是在农机生产过程中,二维交互绘图的计算机处理为机械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目前三维参数的出现也迅速成为农机技术发展中的宠儿,其优越性在也越来越大。总之,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逐渐增多是目前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又一体现。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从当前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好。首先,智能化和电子化技术的应用将会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开辟新的方向,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的大趋势;其次,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将会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数据处理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效率,是农业机械新技术未来应用的又一方向。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等理念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服务于农村生态平衡发展,同时农作物秸秆与根茬、畜禽集约化饲养中的畜禽粪便与废水、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渣废液等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等也会逐渐增多,这也会是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蔡立华.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06).

[2]齐忠军,李晓明.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1).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科技素质 城乡和谐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增长,并不利于城乡和谐发展。因此研究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与城乡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的现状

1、农村劳动力整体科技素质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基本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普遍提高,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7.5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0.63%,初中程度的占49.33%,高中程度的占9.81%,中专程度的占2.09%,大专以上的仅占0.56%。而且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西部地区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3.10%,文盲、半文盲率超过16%。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科学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提高农民素质的重点在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我国8亿多农村人口、4.8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农村劳动力的94%以上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型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要求。这种状况必然会影响着现代农业建设,影响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2、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较科技素质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不断增长,已逐渐成为许多农村家庭提高收入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和保障。

目前在城市和沿海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约有8000万,这些人以青壮年为主,除约1500万人是带家属在城市居住以外,还有约6500万人仅以有限的收入维持生活。虽然,他们中绝大多数上过学,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文化科学教育,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较,无论从整体素质还是科技素质上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状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科学素质和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度将越来越大。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偏体力劳动和科技含量要求不高的工作,其收入状况也就较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科技素质低的现状。也正因为这些因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生存发展往往遭遇各种困境。

3、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低素质特点明显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虽然在城市的竞争与发展中处于劣势。但应该说,无论从科技素质还是综合素质而言,他们都是农村劳动力中较高的。他们的流失使农村整体劳动力素质处于更低的水平。

在很多农村地区,青年人除了个别生病残疾的只好在家外,其他或是上学、当兵、经商、学手艺,或是出外打工挣钱。真正务农的青年寥若晨星。在干农活的几乎是中老年人,青年人在农忙时回来帮一下,就非常不容易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年老的父母和半成年的子女是农业生产的半劳动力,就是由这些半劳动力来耕作不多的田地,收获不多的粮食,维持日常温饱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既表现在科技文化素质上,也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只有通过农村经济的自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同时由于现有从事农业劳动力的现状,使新的农业科技技能无法推广,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

二、劳动力科技素质对缩小城乡差距的影响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建设,影响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影响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至于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偏低已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与城市差距的缩小。

1、无法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劳动效率

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科技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意识到只有通过科技的发展,才能提高劳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现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低素质状况,使许多现有的科技手段和成果无法运用到生产劳动过程中去,而只能沿用以往的落后生产方式,这既难于提高劳动效率,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成本的提高。因此,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迄今还明显落后于农业先进国家。

2、无法利用新科技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当前许多农村还在沿用千百年来的一些传统模式,其中一些内容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比如,一些效率较低的耕作方式;只管生产不重视流通渠道;生产发展与市场脱节等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运用新科技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目前农村劳动力较低的科技素质很难完成这种转变,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还存在着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科技投资总体偏少,农业科研单位分工不明确导致科技资源配置浪费较大,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备、转化率较低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支撑能力的充分发挥。

3、缺乏科技意识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科技意识的提高,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方面是有些科技成果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益,影响了农民们对科技发展重要性认识。另一方面,有些农民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科技工作者的事情,与己无关。同时一些传统观念甚至使他们对科技还有一定的抵触。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对生产方式、精神文化方式的转变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同时制约了农村整体民主意识的提高。

三、通过科技素质的提高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科技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提高农民素质的重点在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科技素质的提高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建全农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解决农村青壮年文盲和青少年失学现象;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富有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

(1)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目前,可以通过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巡回服务团和服务小分队、开通服务热线等形式,大力推动科技人员下乡入户,增强其科技致富能力;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针对农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扶贫性、创业性教育。

(2)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等培训工程的实施规模,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3)继续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转岗培训,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进入城市后的竞争力。

城乡和谐进程中,农村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劳动力保障。通过提高进城打工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收入空间,改善生活状况。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以青年人为主,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也不大可能都进城里打工。正是这些每年新增几百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生力军,主力部队。他们绝大多数人上过学,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文化科学教育,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关键是要落实在这些的青年人身上,他们的言行就可以直接影响其家里的人或身边的人。他们是土地的新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所在。这也就是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所说的,就是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新型农民早日掌握、运用科技致富,让致富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2、运用科技手段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城乡和谐发展要通过农业现代化及与城市化的相互协调来实现。而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关键就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在内的现代农民素质。只有建设一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才能快速抢占当今世界农业技术应用的制高点,顺利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我们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科学配置农业科技资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特别是自主创新步伐,使农业科技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力,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课题。

实现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然会使城乡之间步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城乡差距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最终实现城乡和谐。

【参考文献】

[1] 王树梅: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7.01。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村职业教育;科技培训;建议;辽宁彰武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行农业各类补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我国“三农”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但是也必须看到,还有一部分农民仍然处在贫困之中,有的还相当落后,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贫困现状,只有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1彰武县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现状

彰武县85%人口为农业人口,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县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2]:

(1)基础教育薄弱。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差距很大。55岁以上的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相对偏低,观念守旧,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慢。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30~55岁的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对新品种、新技术掌握适应快,其中少部分人已发展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及运输业等,还有少部分人进城经商,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等。30岁以下没有升入大学的青壮年农民,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意识超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大部分外出创业或务工。

(2)农村人才流失。由于农村各种条件差于城市,培养出的许多人才离开农村而向非农职业转移,留下来的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3)农村职业教育滞后。缺少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且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进一步造成农村实用型人才严重不足。

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意义

(1)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我国已经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是科技的发展,农业经济区、牧业小区、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民经纪人等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

(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前提。多年来,彰武县涌现出很多农民科技专家、大户能手、科技带头人等农民科技精英,他们自己培育了适合当地生长的新品种,发明了多项新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乡土人才,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普及,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民接受农业技术的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为农村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技明白人、科技致富带头人。

    3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几点建议

(1)利用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教育、科协、农业、牧业、安监、劳动等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全县农民系统开展集中培训,做到全县共性问题集中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①加大农村普九教育投入。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力度,使农村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农村的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仍存在很多问题,农民文化素质依然偏低,要增加偏远乡镇教育经费投入,补充师资力量。②加大成人教育培训力度。农民成人教育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以分散学习为主,集中辅导为辅。各级政府可以免费发放一部分学习资料,切实把农民的基础文化水平提上去。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在乡镇也在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但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为了应付检查,有的是搞样子工程,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各级政府要为农民的切身利益着想,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农民愿意学习,想学哪些知识,再把他们组织起来学习。要联合乡镇举办农业技术学校,但教育系统中缺乏面向农业知识与技能的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建议各类农业技术学校,因地制宜办到乡镇去,坚持“农科教”结合,真正实现建教育之渠、引科技之水、灌农业之田、结富民之果的办学目标。③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随着农村结构的调整,农民教育结构也应调整。当务之急,要培养新一代学习型农民,这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根本。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类学校要面向农村,服务农村,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使农民尽快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实行普、职、成“三教”统筹,创建农民教育网络,建立县、乡、村3级基地,把县职教中心建成学历教育中心、科技示范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科技服务中心[4]。

(2)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等“三下乡”活动是农民接受科学技术,补充新知识的一种形式。活动要持之以恒,根据各地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分类别、有选择、有重点进行。采取部门联合,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县各乡镇村屯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培训。同时在全县农业经济区、牧业小区、专业合作社、协会、科技示范村等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培养科技带头人。建立“乡、村、社”3级科普活动服务网络,完善科普服务体系,达到1户1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组织科技能手、科技带头人去山东、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3)建立经纪人联系网。在全县同一专业经纪人之间建立信息联系网,便于技术交流,沟通市场信息,达到大户带小户、小户带四邻、辐射周边、发展专业村屯的目的。

(4)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根据农民需要,利用县电视台、乡镇插转台、远程教育等宣传阵地,组织专家按季节举办科普讲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参考文献

[1] 曹水群,多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现状的关键——以陕西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0(1):63-64.

[2] 赵汝周.基于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政策思路分析[j].成都发展改革研究,2009(6):57-61.

[3] 李淑华,孙忠信,张亚丽,等.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所在[j].吉林农业:下半月刊,2009(11):29.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篇7

摘要阐述了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关键词早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四川九寨沟

中图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3-0155-01

核桃是我国重要干果之一,也是传统出口创汇果品,有很高的药用、营养和经济价值,是九寨沟县种植的主要干果,在农民经济收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但过去九寨沟县核桃生产多采用实生繁殖苗,造成现存核桃品种混杂、种源退化、种间差异大、品质低劣、结果晚、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通过运用现代先进栽培管理技术,改善核桃低质低产和效益差的现状,通过培育、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无性繁殖,走品种化、良种化、规模化栽培之路,以实现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1发展现状

九寨沟县属高原干热河谷地区,海拔1 130~2 300m,年降雨量500mm,年蒸发量1 500mm,空气干燥,土壤湿度低,春季冷凉,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核桃的生长,是发展优质核桃的主要区域。全县目前共有核桃树183万株,面积逾2 000hm2。长期以来由于全县核桃均以晚实品种实生播种,种间性状差异大,种源退化,投产晚(一般挂果周期在10~15年),大小年现象严重。特别是退耕还林新栽的170万株实生幼苗,通过5年的培育生长,仍然是只长树不结果(5年树龄平均冠幅在1.5~2.0m)。因此,在保护当地优良单株的同时,引进优良品种尤为必要。2003年九寨沟县对早实核桃良种香玲、鲁光、新巨峰、阿扎343等具有嫁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的人工杂交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以解决生产中的品种退化问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核桃栽培地块相对分散,产业化程度低。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种植技能培训,农户重栽轻管问题突出,良种化和商品意识不强。三是科技推广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四是没有建立自己的良种采穗圃,距离国家良种采穗圃较远,运输困难,成本高,造成引种穗条的贮存管理较难,使成活难以保证。

3发展对策

3.1加大政府资金与科技投入力度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晚实核桃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科技支撑费用。以科技带动核桃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从观念上引导群众,广泛开展以科技、市场经济、特色理论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培养新型技术人才,通过技术人员到乡、到村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把重点放在核桃标准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生态农业等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上,切实提高群众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知识、有头脑、敢于创新的新型农民队伍,使广大农民掌握核桃种植技术,改变核桃种植中的自生自灭、粗放管理的传统理念。与一大批农民企业家按市场需求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3,4]。

3.2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利用九寨沟县现有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扩大核桃的栽植面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3.3加快科技创新

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一是对基层技术人员开展科技知识更新培训,建立一个从县、乡(镇)到村组、农户的技术推广网络,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技术队伍。二是加大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抓好常规栽培技术推广的同时,要结合九寨沟县生态、气候、土壤及种植习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研讨活动,重点在于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等领域的科技创新[5-7],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3.4抓活流通

以九寨沟旅游市场为依托,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市场的改造,完善功能,提高档次,促其由产地市场向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市场转变。研究市场,把握商机。把握市场走向,了解市场行情,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拓宽九寨沟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培育品牌产品,在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设立专柜,全力打造“九寨沟”农产品品牌。

4参考文献

[1] 田习文,田习武.论平山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9(5):101.

[2] 能竹兰.永胜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9(3):91-94.

[3] 王力,潘英.洛南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3):255-256.

[4] 耿义良.山阳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2009(1):28.

[5] 韩华柏,朱益川,余凌帆,等.四川核桃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3,21(4):138-140.

[6] 吴伟文,麻耀强,吴伟志.论杭州市山核桃产业的发展与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3,23(3):57-60.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篇8

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一是产学研脱节现象较为普遍,创新运行不通畅。这突出表现在:科研课题关于农业生产实践的少,科技人员重视理论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真正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农业科技研究,由此造成科研与生产脱节。二是现有科技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这严重影响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2.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有待提升。目前,山东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总量不足。全省农村科技人才数量仅占农村劳动力的2.29%。[2]二是人才配置不合理。目前,山东省的农业科技人才大多分布在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长期扎根基层的甚少。根据有关数据,山东省农技推广人才与农业人口之比为1:676,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为1:100。三是由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吸纳新技术的能力较低。

3.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在1%以上,而山东投入水平只有0.1%至0.2%。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投入渠道单一,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由此带来了诸如科研单位的设施条件简陋、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从企业投入看,大多数农业企业自身科研实力较弱,未能形成自主研发体系。

4.农业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信息化。近年来,山东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有明显提高,但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与山东农业大省的地位仍不相符。主要表现:一是缺少对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由此,造成了不少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库的作用发挥得也不好。二是缺乏资金投入保障。目前,财政投入是山东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致使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一些自筹资金的单位资金压力更大。三是农业信息传输渠道不畅。目前,山东省对农业信息化相关载体的整合不够,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致使农业信息的与传输不畅通,降低了现有农业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山东省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及评价

(一)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评价体系架构根据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参照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从山东省实际出发,我们构建了一套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评价体系.

(二)山东省农业科技创的测试分析以表1所示的评价体系,以2011年山东统计数据,计算山东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以(0.2,0.4,0.6,0.8)为分数集的对应评语集(极低,较低,一般,较高)进行分析,根据计算得出如下结论:1.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较低。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综合评分为0.42,居于0.4-0.6区间。可见,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较低。这个结论,与2011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是基本一致的。根据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2011年全国31个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被划分为四类,其中山东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5%,名列第11,处于第二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05%),这与山东经济大省的排名是极不相称的。2.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指数较低。以理想状态为100%,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指数仅为42.65%。这与山东整体科技环境相符,在2011年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排序中,山东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为54.22%(全国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为56.94%),名列全国第13位。这种现状与山东缺乏农业科技人员密切相关。3.山东省农业科技投入指数过低。以理想状态为100%,山东农业科技投入指数只有19.55%,这与山东整体科技投入水平差别较大。2011年,山东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59.8%(全国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58.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名列全国第7,比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前进4名。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山东农业科技投入中物质投入占比过低。4.山东农业产业化指数一般。如以理想状态为100%,山东农业产业化指数为57.55%,接近一般水平。5.山东省科技创新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指数一般。以理想状态为100%,这一指数为65.98%,只达一般水平。

三、山东省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着力优化农业科技环境一是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通过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业企业、农技推广机构的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构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网络,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山东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二是构建良好政策环境。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为农业科技创新事业提供保障。要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中来。要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科技成果独立评估制度以及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制度。三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体系、公益性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四大建设”。四是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立足山东实际情况,推进农业信息化,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信息需求为向导,以农业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强化农业信息化为“三农”服务的实效性,使信息化成为推进山东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二)着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一是确立财政投入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纵观世界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荷兰农业科研经费60%以上来源于政府的投资。(4)政府只有把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才能真正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二是开辟多条渠道,形成多元投资格局。要通过政策引导,提高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构建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农业科研融资体系。

(三)着力打造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要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盘活优化现有科技人才、重视培养后备人才以及合理配置科技人才资源等措施,努力打造三支人才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着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加工和捕捞能手、农村经纪人、各类能工巧匠和科技带头人等。他们处于农业第一线,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最直接实践者。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强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二是着力打造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要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形成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的科研梯队,尤其要注重高层次的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的培养。三是着力打造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为此,一要完善培训制度,及时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二要运用经济杠杆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稳定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

上一篇: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个人教学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