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22 15:15:01

数字化运营方式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1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随着电信网、广电网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改善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数字电视的服务质量,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在这一背景之下,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需要及时认清三网融合对于广电数字电视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以往的运营模式,寻求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可行性发展战略,促进自身长远发展,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一、三网融合的内涵

所谓三网融合主要是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电视网络逐渐向着宽带通信网络转化,广电网络逐渐向着数字电视网络转化,以及互联网逐渐向着新兴互联网实现转化的必然过程,使得不同类型的网络能够在技术标准以及功能等方面实现统一。当三网融合实现之后,运营商的网络业务范围基本上趋于一致,实现网络资源的高度共享,确保网络与网络之间的沟通更加地畅通,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但是,三网融合过程中,电信以及广电等运营商都会面临着来自技术以及制度等多个方面的严峻挑战,这表明三网融合不仅仅单纯地代表简单的物理结合,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应用领域的高度融合。

二、三网融合对广电数字电视的影响

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对于广电数字电视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从长远角度而言,三网融合方案的实施,为我国广电数字电视长远发展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国电视行业整体水准的提升。首先,三网融合能够实现广电数字电视的双向化、互联网化,为用户提供高清电视等多方面的业务服务,提升广电数字的未来收益;其次,三网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广电数字电视的市场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提升,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在体制、观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建立起新型的广电数字电视运营模式,促进广电数字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最后,三网融合能够促进广电数字电视的快速建设,使得广电数字电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扩大广电数字电视的规模,使得广电数字电视逐渐成为国家新型网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广电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

三、三网融合下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运营模式

(一)构建统筹协调机制

广电数字电视在运营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领域,再加上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因此,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需要构建统筹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根据自身职责实现分工合作,从而促进广电数字电视的同步发展。然而,由于目前广电数字电视行业内部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缺乏完善的统计监测指标,这就要求广电数字电视运用上需要逐渐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对重大运营项目监管体系的发展。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以及运营当中的实际状况,构建好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挖掘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促进广电数字电视运营的进一步发展。

(二)明确发展运营的思路

在三网融合的潮流之下,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需要积极调整运营模式,顺应运营发展的相关要求,这就要求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明确发展运营的思路。就目前而言,政府部门也颁布实施了适应三网融合的相关文件,展现了政府对三网融合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需要认真研读相关文件,明确未来发展运营思路,采用区域整合策略,积极将外部资本引入到实际的运营过程当中,实现制播分离,促进自身运营能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积极与网络相结合,实现台网互动,逐渐整合广电数字电视内部的各种资源,实现自身发展的新突破,从而组建形成强有力的广电数字电视运营系统,为未来的发展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转变运营营销观念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之下,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如果继续将运营、营销的重点放在传统业务以及现有客户群体当中,就会制约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无法实现预期的回报,因此,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需要正确认识到三网融合为广电数字电视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提供的机遇,积极调整好运营营销的观念,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不断寻找市场经济中的新焦点,以及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广电数字电视运营的创新发展。

(四)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

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进行,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需要根据现阶段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逐步提升自身运营能力,这就要求,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科学地进行自我分析,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自身的运营技术水准,增强资金吸引能力。同时,还需要积极调整现有的业务结构,对客户市场进行科学划分,提高自身售后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带动广电数字电视运营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需要正确认识到三网融合为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对自身进行科学的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发展的目标,转变运营观念,逐步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促进广电数字电视的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1]宋x.三网融合下广电数字电视运营商运营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2]毛红卫,周忠瑞.数字电视商业运营系统规划[J].中国有线电视,2014,(7):797-801.

[3]胡智海.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电信和互联网企业竞合分析[J].信息网络,2010,(1):68-71.

[4]汪云,包冉.昆广网络:"三网竞合标本"[J].中国数字电视,2010,(5):28-33.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2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较为滞后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较为滞后使得目前各地的数字电视实验或者市场推广初期都没有章法可循,因此在很多环节,如在节目审查、系统外资金准入的条件等方面模棱两可,也隐含着很多危机。技术标准是数字电视的产业政策中的核心部分。卫星标准虽已经确定,但是对于广电媒介来说,运营的价值难以开发利用。无线标准正在测试中,而有线标准默认为:DVB-C。因此,标准的不确定性对于运营者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正式标准出台前,技术的服务商和媒介运作都很困难。

运营模式成为发展障碍

对于运营个体而言,不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台,运营的模式成为最实际的问题,这是一个概念落实的关键,也是一个产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数字电视运营模式的筹建和细化也是数字电视避免泡沫的关键。由模拟电视发展到现在的数字电视时期,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误导观念,如数字电视一本万利,但是数字电视运营起来需要的不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法,一套可行性极高的运营模式及与之配套的成本核算的体系,才是最为重要的和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数字电视经营模式的建立过程也是模拟电视的经营模式向数字电视的经营模式过渡的过程。其间,二者的碰撞、融合必不可少,这样的机制升级是中国广电前所未有的。现有的数字电视经营的启蒙者和数字电视平台的筹建者大多是技术人员,对于经营没有太多的认知,因此在技术问题得到突破后,经营模式的问题将成为一个很大的潜在危机。这些都是电视经营突出重围的关键所在,也是电视经营实现平稳过渡、持续发展、降低转型成本的关键。

内容出现瓶颈

目前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类型也同样不适应数字电视的发展需要,急需开发更多的互动点播节目、游戏娱乐节目、各类具有针对性的资讯节目以及服务应用。比如付费节目、随次计费节目、电影选播系统、歌唱点播、新闻选取、电视在线教育、电视购物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如果没有大量清晰多样的节目,没有不同于以往模拟电视时期的内容,数字电视的付费收视概念就难以得到受众的认可。吸引受众支付机顶盒或全数字电视的成本并付出额外收视费的因素,不仅是清晰度的简单交互,更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内容。

数字电视内容格局的建立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解决内容问题的角色由谁来充当?整个内容运行体制的筹建由谁来指导和负责?如何建立一套利益分配体系以及行业监管体制,并兼顾大量内容的各个环节,与用户的承受能力相协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资金的短缺

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需要的资金量很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青岛模式、佛山模式还是杭州模式,都是采取免费向用户提供机顶盒的方式,目前功能最简单的机顶盒也要500元左右,再加上每户有线电视用户要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的费用约5000元,以此计算,仅仅我国1亿户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改造费用就需要10000亿元以上的资金,数字电视的推进过程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资金是事业运行的血液。技术设备的改造与升级维护、内容的再利用与购买、经营活动的推广等,都存在着资金缺口,而且广电自己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其实资金来源并不是最大的问题,而资金的管理才是关键所在,资金配置的方案和资金监管,以及资金如何运作才能实现预期的效益最大化,实现预期效益,从而保证资金的良好再循环或者资金再投入,这些都是关系到数字电视运营成败的关键。②

下面,谈一谈我国目前电视数字化的突破之路。

加快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完成了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1600万户,应该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模式、政策已经很明确,现在的关键是按照24字方针做好群众工作,真正让群众认可、社会支持、政府放心,实现平稳转换。要通过数字化,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安全可控的多媒体信息平台,推动有线电视网络走本地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

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实施

2006年8月,我国颁布了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并要求2007年8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测试和试验工作还在进行,配套标准还在制定,符合国标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还在产业化过程中,国标的全面实施要推迟一段时间。一旦国标设备测试完成和配套标准制定完成后,总局将统一部署,全面推动国标的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属于强制性标准,各级广电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避免出现重复工作,造成浪费。在推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中,要确保公共服务,保持模拟与数字并存播出,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不因技术的改变而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开发新业务,满足新需求。

最后,我们应该相信,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是电视媒体领域不可阻挡的潮流,数字电视不仅意味着一场电视技术的变革,也是媒介形态上的革新,它将会对电视传媒这一产业在运营机制上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得传媒的内容生产、经营、消费方式都发生变革。

注释:

①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http://www.chinairr.org/view/V07/200807/12―4690.html

②李亚京:《数字电视时代的距离》,《新闻与写作》,2005(3)。

(作者为钦州学院讲师)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3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电数字电视;运营模式

三网一般指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视网和电信网。自20世纪90年代,三网融合就是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手机电视的出现,加速了三网融合的发展。现在,我国三网融合发展不仅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还有一定的现实性,而且将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广电数字电视业务包括固定接收业务和新媒体业务,前者是广电数字电视业的传统业务,后者是新兴业务。

1三网融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三网融合的可能性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在三网融合的性质方面,三网融合不是相互覆盖或替代,而是技术和产业以及监管机构的融合。按照我国电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三网最终会打破各个的壁垒,实现融合。其次,在三网融合的进程方面,我国三网融合不管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产业层面都有很大推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最后,从三网本身的发展趋向看,他们都有走向融合的趋势。有线电视网的光纤化、宽带化、双向化。电信网的业务数据化、无线化光纤化。计算机网的网络业务多样化、宽带化。三网融合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视网和电信网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具备了三网融合的物质技术条件。而且三网若不融合,独自建设的话都无法发挥各自的优势。第二,我国工信部和广电总局都意识到了三网融合的重要性,并把促进三网融合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目前,三网融合已经在有些城市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后很可能推向全国。

2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数字电视的运营模式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数字电视的运营模式包括广告运营模式、企业合作模式、监管模式和市场开发模式。

2.1广告运营模式

广告收入是移动电视的主要收入,广告经营的好坏对移动电视的生存能力有直接的影响。目前,移动电视广告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自主经营;第二,完全外包给广告公司;第三,部分外包广告公司。自主经营。自主经营的广告的移动电视企业一般自行设立广告管理部门,接受企业的广告定制,利润归企业自己所有;完全外包给广告公司,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其好处在于可以降低市场风险、迅速开拓市场,其弊端在于难以掌握广告内容以广告实际需要的契合度;部分外包广告公司。在这种方式下,移动电视公司和广告公司共同管理广告的运营,有利于移动电视公司把握市场情况及其变化,以有效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式,获得最大利润。

2.2企业合作模式

三网融合下广电数字电视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应该是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广电数字电视应该顺应融合这一基本的趋势,主动加强与电信网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首先,应该合力造就成熟的产业链。广电数字电视要实现与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必须给融合的各个企业带来好处,必须整合产业链,形成一条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度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那就可以提高设备终端生产的针对性,也可以成立合资企业了。其次,形成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广电数字电视与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必须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利益分配不均,就会导致有些网的发展滞后于其他网点的发展,最终不利于融合式发展。广电数字电视一方面可以向向互联网提供节目出售来获得销售收入,也可以与网络运营企业实行利润分成。另一方面,广电数字电视要利用互联网的互动能力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有针对性的宣传个性化的节目。最后,建立互惠互利的盈利模式。广电数字电视的大多是免费的,它主要通过广告来盈利。实际上是将电视节目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整合起来卖个各个需要广告的企业或单位。广电数字电视应该与互联网建立互惠互利的盈利模式,这有这样,两者才能互惠互利,相互促进。

2.3监管模式

在目前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监管力度,形成有效的广电数字电视监管模式,即政府为主,行业协会为辅的监管模式。三网在产业化过程中市场经常出现失灵,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弥补市场的不足。具体包括:加速三网融合的有关细则的执行、建立健全产业监测机制、设立综合性的管理结构。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加快三个融合的关键期,如果融合不能快速实施,就会在信息化发展中落伍。国务院为促进三网融合,制定了推进的短期目标,各个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产业监测机制是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广电数字电视的运营比较复杂,渗透的行业很多。另外,广电数字电视受众庞大、影响广泛,所以应该及早完善相应的监测平台,形成常态化的监管体制机制。国家要对广电数字电视制定产业标准,以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此外,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利于平台检测机制的正常运转。三网融合的发展迫切需要成立综合性的管理结构。如果部门分开设置,那我监管主体很可能误认为三网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造成内容上、技术上和网络上的融合障碍。如果由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监管,不仅能够形成政策协调,还能够减少融合的阻力。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的监督管理,实现政府和企业的有效沟通。

2.4市场开发模式

三网融合要实现发展,需要培育广阔的市场。广电数字电视企业根据用户情况培育市场,形成科学的市场开发模式,即准确定位分析模式。首先,要开展市场调查,详细划分数字电视用户,对目标受众进行定位分析。其次,应该对受众的收视行为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最后,根据用户定位和受众收视行为分析来确定的他们的消费习惯,开发潜在受众。综上所述,三网融合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其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三网融合的性质、进程和发展趋三个方面,其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三网融合的客观物质条件和主观认识条件上。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数字电视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广告运营模式、企业合作模式、监管模式和市场开发模式。广告运营模式有自主经营、完全外包和部分外包三种。企业合作模式是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监管模式是政府为主、行业协会为辅的监管模式。市场开发模式是准确定位分析模式。

参考文献:

[1]鲁维.三网融合时代的机遇和挑战[J].电信科学,2011(2).

[2]张桂兰,陈刘喜.三网融合背景下关于可运营的IPTV业务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9).

[3]薛慧敏.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手机电视运营模式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0(4).

[4]王枫,邹德萍.“三网融合”开启合作新时代[J].上海信息化,2010(3).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4

【关键词】数字电视产业;价值链;核心竞争力

一、数字电视困局

中国数字家电产业凸现的商机有多大?据专家保守的估计,仅就数字电视的接收产品———机顶盒而言,中国的市场规模就达每年2000万~3000万台,这意味着有400亿~600亿的产值,更遑论价格更昂贵的显示终端和数字电视孕育的巨大市场。数字电视已被中国发改委列入产值千亿元的产业之一。如此大的预产值令产业各界和广电激动和神往。

几年时间,数字电视概念在中国掀起数次浪潮。2003年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有关主管官员明确提出“两年内将推30个付费电视频道,今年要发展100万个数字电视用户“的发展目标。但是产业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突破,6月份在资本市场上与数字电视概念沾边的股票出现整体性上扬,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电广传媒、清华同方等,不论是有线电视运营商还是卖标准的软件提供商,都受到了投资者的一轮追捧,但可怜的数字用户数令广电上下无不尴尬。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众多巨头参与进来,更多的人只是在表示一种试探的态度———等待。

二、产业瓶颈

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在分析制约这个巨大市场发展的因素时,观点是:“上有机顶盒厂商供不上,下有节目制作商没有丰富的内容提供。”显然,在有线网络运营商眼中,设备制造商和节目制造商是这场麻烦的根源。

理想的产业运行的价值链是:内容(节目)———生产———集成/包装———流通(发行)———展示

涵盖媒体运营业、内容制作业、网络运营业、广告业和娱乐业等。

近几年,激荡的广电行业内部变革措施频频推出,网台分离、有线无线合并、频道专业化、制播分离、资本运作、对等落地、集团化、网络安全等等。对于广电媒介发展而言,制定战略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问题在于战略的执行。在执行中首要的问题在于寻找突破口。我们面对着一个复杂多元的市场。广电网络运营主体的唯一性与非对称进入的政策背景,决定了这是一个比当年的电信业还要垄断的市场。媒体产业链尚未成型,造成节目内容的贫乏。因为没有完全市场意义上的竟争主体,所以也就没有了纯市场意义上的发展中国数字电视的“第一推动力”。

广电“上数字电视”与电信“上3G“一样,都处于新旧产业的变革时期,都将带来产业链的重新打造和巨大的采购商机,都将对以往的市场格局进行重新划分,影响到相关厂商的实力对比和业绩报告上的每一个数字。但是,回到源头上看,中国原有的移动运营商们对上3G并不“兴奋”,鼓噪的往往是那些现在并没有移动牌照的后进入者。大力推广数字电视,最高兴的可能是对国内市场垂涎三尺,手头拥有大量的节目资源,却被政策拒之门外的国外节目制造商。

与3G相比,数字电视的运营商们只有一个———国家广电总局下属的电视网络运营机构以及各地拥有广电网络的有线电视运营机构。之所以称其为机构,是因为这些运营者虽然有些已是上市公司(如歌华有线、电广传媒),但绝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大多是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事业单位。更为重要的是,各地广电网络的拥有者和运营者目前仍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全国性广电网络的运营主体仍然模糊不清。

三、数字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电视打破了公共广播电视赖以存在的基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公共性”和“稀有性”的传统信条,将极大地拓展广播电视的服务范围,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机会。当我们开始启动数字电视的商业运营时,我们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在目前普通有线模拟用户都能看到几十套免费电视节目的现实条件下,数字电视作为付费电视,它的主要卖点是什么?图象更清晰,节目更多?

投资行业有一个4倍定律:在纯粹市场经济环境下,一项新事物必须在质量上2倍好于旧事物,在价格上2倍便宜于旧事物,否则就不值得投资。显然,现在各地运营商所推出的数字电视,无论在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缺乏竞争力。在国家政策支持推动的大背景下,那么数字电视的卖点究竟在哪里?现在的运营商又能怎么推动数字电视业务呢?

(一)打造功能

数字电视到底是什么,与模拟电视有什么不同。必须对数字电视进行功能性打造。只有功能显在,才方便被选择,找出功能点,才能创新,才能找出新的盈利模式。

(二)内容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数字电视来说,内容为王,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基本法则。数字电视要卖的,其实就是比免费电视更好、更多、更个性、更方便的节目。美国传媒大王默多克曾说:“宽带的核心是内容。”对于数字电视来说,新技术并不能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市场的重点同样是“内容为王”。数字电视平全可以继续承载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运营体系、政府管理体系的功能,但数字电视的未来主要收入应该来源于收费电视。数字电视的发展并不会减弱广电的社会功能,相反由于渠道的大量增加,可以承载更多的政府和公共服务信息。

(三)数字电视应具有魅力质量

世界上有两件难事,一是让人掏钱买东西,另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头脑里。要想吸引用户为频道付费,就必须有优质的,不同于免费频道的内容。现在国内数字电视运营由于节目源的匮乏,各卫星频道节目内容单一、形式雷同。电视节目的一元质量特征并不明显,用户对现在数字电视的质量并不满意。数字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区别,不在于节目“量”上,而是在“质”上。不仅表现在运营形式上,而且表现在商业模式上。数字电视将促进收费电视频道、信息资讯、家庭商务、娱乐甚至语音电话等多元化收入模式的形成。屏幕向平台转变,节目向内容转变,观众向用户转变。在当今这个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用户需求更是难以把握,数字电视应具有魅力质量,做市场的引导者,争夺眼球,引导消费。

四、网络运营商的角色和策略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负责搭建有线电视网络平台,在模拟电视时代扮演的角色是网络接入商ISP,为大众提供基本有线电视网络服务,一种大众服务产品,收取网络维护费。具有更多的是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进入数字电视时代,从物理网络上来看,除前端设备和终端接收设备外,基础网络并没发生改变,但可以提供的服务却可以大大增加了,这意味着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必须转型。

数字电视运营商可能更象一个节目分销商,通过向用户卖出节目,收取节目收视费。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往往认为网络公司就是ICP(网络内容提供商)。当然还包括数字电视平台可以提供的其他有偿信息服务,那么网络公司又成为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数字电视不是卖一项技术,而是卖信息产品,这个产品的最主要内容还是电视节目。并不是在原有市场上发展新技术,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新技术引领新市场。观点认为数字电视发展的瓶颈是机顶盒的推广,不能坐等产业链的完善,坐等用户消费意识的形成。数字化可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模拟、数字两套并存的过渡阶段也许需要更多的运营成本,而数字化带来的现实好处及对付费电视业务的推动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广播电视比中国发达的国家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英国BBC开办的数字频道因订户太少而入不敷出,在今年年初已经获准改由模拟播出。

数字电视是适位受众的产物,正是人们对个性消费的需求,原来传统的模拟电视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个人需要。所以关键不在节目量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能满足个性化的收视需求。

适位受众,适位营销。电视至今仍是大众媒体,受众难以划分。这也是近年广告市场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市场饱和,而是没有细分市场,并把市场做到极致。数字电视正应该将这种市场细分的需求做到极致。明确的目标群体,才能建立明确的营销策略。

在这个媒介过剩,内容短缺的时代。数字电视的发展应该从哪里突破呢?调查显示用户并不是不愿意买数字电视,真正的原因是数字电视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在中国社会阶层不分明的情况下,先把数字电视从高端消费开始,突出精品概念,引导时尚消费。

五、寻求战术突破

数字电视将发展为一项全新的数字视听服务,现有的数字电视服务模式与模拟电视尚无明显的提高,仍是考虑用户的明显需求来制定产品,在这一特殊阶段,考虑信息产业的特殊性,运营商应掌握主动,用全新的信息技术和服务方式激发消费者的隐性消费需求。节目源的匮乏,政策还不允许直接向国外直接购买节目。把握发展数字电视的先机,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先机转换为商机。更现实的做法可能是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探索新的运营方式。把现有手头的资源运用、发挥到极致,由于资源和市场规模的限制,也许先期很难盈利,但可以争取创造出一个运营雏形,制造出一个概念,甚至一个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下一步运营奠定基础。

信源是决定数字电视产品设计的一个要素,信源不足,可以想办法把能得到的信源充分利用,做模拟电视做不到的东西。根据不同节目的不同收看特点来发挥技术功能设计产品是有效配置节目资源的关键。

而数字电视可以拥有大量的频道版面,借鉴“厚报薄读”的概念,可以在数字电视平台上加载大量的分类信息,电视人不屑的豆腐块广告给报业集团创造了数以亿计的广告费,关键是观念的创新。甚至只是一个加上标版广告的天气预报画面都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分析下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方式来研究市场:1.翻报纸;2.上网;3.等着看电视天气预报。我们让用户在数字电视里可以随时找到。引导是经营问题,有资源不利用也是增加成本。展开思路,还能有许多方式可以尝试,如电视调查、公共信息等可以低成本运作的方式。用媒体特征的知、情、趣、魅力为引导,要么做到极致,要么根据资源调整为普视化。把商务运营的成功模式拿来使用,用艺术家的手段做一个外衣,不断探寻新的运营方式。对于具体产品的设置,需要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信源和技术功能这三大要素,才能推出资源配置最优的产品,可以通过做概念的方式推出,慢慢培育市场并接受市场的检验。

时刻关注媒体格局的变化,以务实的态度分析形势,详细地分析市场,满足顾客的需要,并争取超越顾客的需要。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把握手中的机会,把握数字电视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升民.黄升民自选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尹鸿.尹鸿自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冯禹丁.投资与合作[EB/OL].新桂网,2004-12.

[5]蒋海.数字电视厂商为何放慢脚步[N].通信信息报,2004-10.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5

[关键词] 信息化;传统出版业;特殊影响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27

[中图分类号] F270.7;G23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52- 02

出版信息化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出版企业各个工作环节上的应用,体现为媒体形态数字化、多样化,企业经营管理计算机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过程流程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行业标准建设、版权保护等优化。因而,对传统出版业而言,信息化不仅是流程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管理信息化,还包含了内容数字化、传播多媒体化、交易电子化等经营业态、方式的信息化。本文拟从经营业态、经营方式、经营规模、盈利模式等4个方面,讨论信息化对出版业的一些特殊影响,仅供参考(见表1)。

1 对出版业经营业态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保存、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对出版业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1.1 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出版数字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出版业的运行基础,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电子纸、二维码、电子阅读器、按需印刷技术等正在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形态。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构建未来出版业的全新商业模式,已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时代的传播准则,也使得目前网络中的交易准则发生了变化。数字产品的无损复制、随意修改、高效检索的特性,削弱了传统商品经济的排他性、竞争性、透明性的特征,对传统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逼迫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出版集团高度重视网络数字技术的运用,积极推进数字出版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作,建立了数字化图书仓库,把所有出版的图书和期刊转化成PDF格式放在网络上,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在线编纂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出版企业逐步与IT企业结合,成为数字产品的内容生产和集成的提供商。

1.2 推进数字出版的标准建设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市场上存在的多种数字出版的文本格式彼此各不兼容,数字出版领域缺乏整体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例如,方正阿帕比公司的CEB电子图书格式、清华同方公司的CAJ电子期刊格式、超星公司的PDG电子书格式等。由于数字文本格式的多种多样,每一文本格式彼此不能兼容,不仅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影响系统效益。因此,格式的多样影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建立和完善涵盖新闻出版各行业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以形成符合行业规范的新闻出版业标准化体系。

2 对出版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2.1 由粗放式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经营管理转变

我国出版企业过去一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的市场环境中运行,经营管理相对粗放,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出版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通畅、灵活的信息搜集、传递、分析、处理渠道和机制,增加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和决策的精确度。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建立自己的内外部信息构架,建立适合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出版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

2.2 推动数字资产的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DAM,Digital Asset Management)是对数字化资产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出版企业主要是报刊、图书的内容生产,其数字资产管理主要是使用数字化手段,对报刊、图书的文字、图片等进行收集管理,建立书名、价格目录、文本类型等,以便于对数字化资产进行搜索、数字转换、价值核算和上网发行等。随着数字化影响的不断深入,许多出版企业将其所掌握的出版资源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工作,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资产从品种、数量上看规模越来越庞大,对数字资产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对其进行再挖掘,并对其进行价值管理,有利于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庞大的出版资源,将传统出版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再通过版权管理和版权经营获取利益。

3 对出版业经营规模的影响

在出版企业传统的管理机制下,出版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且不断分立的过程。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职能管理,管理层次多,管理幅面窄,出版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要进行分立,如以前各省只有人民出版社,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的不断繁荣,不到10年时间,由人民出版社分立出科技、教育、少儿、美术、古籍等出版社。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出版企业职能管理混乱,经营管理粗放。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变革。流程的规范化、系统的集成化、组织的扁平化拓宽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幅度,实现了出版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提升了出版企业的管理效率,使许多出版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有的出版企业已跨出国门,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4 对出版业盈利模式的影响

4.1 由产品销售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

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商品经济的运营模式,出版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产品销售逐步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目前我国很多出版企业都尝试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探索,但仍未形成产业规模及优势。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中国智网、中文在线、万方数据等一些拥有资源系统的企业,有了自己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国外的出版企业在专业数字出版领域和教育数字出版领域已探索到较为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专业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职业提升,内容具有实用性、专门性、准对性,又能满足大规模定制的要求,促进了成本收益格局的优化。教育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学历教育,具有指定性特征,读者的阅读与购买存在必然性和不可选择性。目前西方的许多教育集团,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找到了一些商业模式,主要是在线课程、家庭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电子图书下载等。

4.2 由传统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变

电子商务与传统营销相比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提供海量的交易信息、便捷的网上交易和灵活的支付手段。具体到出版企业就是及时提供关于图书的多层次、分类别、全面而细化的信息,比如将一本书的写作特色、写作背景、作者情况、相关书评、精彩片断等详细信息提供给书店和读者,发挥网上商务信息服务的优势,方便在线交易。网络支付一度成为包括网络出版在内的多种网络经济形式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随着在线支付系统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完善,系统不仅易于使用,而且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大大增强。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开通了网络付费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支付将成为出版企业图书交易的主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焦民.信息化――出版社成长的必由之路[J].科技与出版,2006(4).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6

一、外延的变化

1、传播主体的变化

对传统电视而言,电视的传播主体就是各级电视台。除了各级电视台,再无任何主体可以传播电视。数字化背景下,电视的传播主体大大增加。

首先,是已经数字化的、传统的各级电视台。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04年做出的规划,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2003年有线数字电视全面启动,2004年有线数字电视全面推开;第二步是在2005年底发射直播卫星后 ,开展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同时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确定后,开始试播地面数字电视;第三步是2008年利用北京奥运会的有利时机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开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业务,到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逐步实现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

传统的各级电视台,在数字化条件下,所播出的电视,除了以固定的电视机为终端的有线网络数字电视外,还有以电视机、电脑、手机为终端的IPTV,以车载电视和手机为终端的移动电视(通常,人们把车载电视称为移动电视,手机为终端的则称为手机电视),以及以电视、电脑、手机为终端的网络电视台。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一是计算机,二是机顶盒+普通电视机,三是手机。

其次,是各大电信运营商。2003年起,由上海文广、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主导的IPTV开始在全国各地发展用户,由此,电信运营商开始进入广电,传播电视。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其推进一直相当缓慢。2004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39号文)规定,已领取《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机构应自申请更换新的《许可证》。这一许可证是通过IP技术传播版权节目即所谓IPTV业务的惟一许可,因此,到2005年4月12日,所有的《许可证》都到期后,要开展IPTV业务的企业都必须领取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新牌照。2005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将第一张IPTV牌照颁发给了上海文广。2006年下半年,国家广电总局将牌照陆续颁发给了央视国际网络、南方传媒集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样,四张牌照都发给了广电系的单位。由此,电信运营商进入广电、传播电视的路基本被堵死,除非与有牌照的广电系的单位合作。2008年1月18日,国家六部委联合了《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2008]1号,下称国务院"1号文"),由禁止广电、电信相互进入变为鼓励广电、电信相互进入。于是,电信运营商作为主体进入广电、传播电视名正言顺地成为可能。中国电信公布,截至2008年5月,其IPTV用户已累计发展超过94万户。2010年6月6日上午,经过五易其稿的反复磋商,国家三网融合协调小组会议通过了《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的方案明确广电将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包括EPG计费管理、通过有线网开展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和IP电话业务。从此,一直在传说和纷争中的三网融合问题终于尘埃落定,电信运营商作为电视传播和三网融合的运营主体资格再无疑义。

第三,是各互联网视频网站。连续的图像变化每秒超过24帧(frame)画面以上时,根椐视觉暂留原理,人眼无法辨别每幅单独的静态画面,看上去是平滑连续的视觉效果。这样的连续画面叫视频。 提供视频的网站,就是视频网站。自2005年中国第一个视频网站----土豆网问世后,据统计,仅2006年一年的时间,中国的视频网站数量就从年初的30多家迅速增长到了300余家 ;从2004年至2007年获得风投的视频网站就有30余家,总金额高达10亿美元。 据数据公司统计,2005年中国观看过网络视频的用户有3200万人,而2010年时,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将达到18000万人。 虽然最近3年来由于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版权纠纷日益增多等问题,视频网站数量缩水近9成,但目前仍有近20家视频网站顽强存在。

第四是直播卫星电视运营商。2008年6月9日,中国第一颗数字直播卫星升空。其所发出的电视信号,电视机可不用天线或有线光缆而直接接收。直播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免费模式给边远地区传输47套免费的高清和标清数字电视节目。由此,电视传播的主体又增加了一个直播卫星电视运营商。

第五是个人。在模拟技术时代,个人是难以作为传播主体存在的。数字技术的出现,使这变成了可能。个人既可以向视频网站上传视频,也可以个人独立地以博客等形式视频。数字化时代,使得“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信息者”成为可能。

这样,在数字化条件下,电视的传播主体由传统电视台/广电集团变为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站、个人共存。

2、传输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模拟电视的传输方式有三种,一是无线微波传输,二是有线光缆传输,三是卫星―光缆传输。卫星---光缆传输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接收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的区域,再由地面接收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

数字化条件下,电视的传输方式则变为:有线光缆传输、直播卫星传输、电信网络传输、互联网传输并存。

3、接收终端的变化

传统的模拟电视的接收终端,只是电视机。数字化条件下,接收终端由单一的固定电视机变为固定电视机、电脑、手机、移动电视机共存。相应地,电视由传统电视(即模拟电视)变为有(无)线电视及卫星数字电视、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IPTV、网络电视(通过网络软件在电脑上看的电视媒体节目)、网络视频共存。

二、内涵的变化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电视的内涵,由隶属于国家的电视台通过微波、卫星、有线电视网传输的节目,变为由电视台、电信运营商、网站运营商、个人等通过电子媒介所传输的视频内容。由此,产生了有线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几种典型的新型的电视模式。

有线数字电视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应用数字技术生产、播出、传输和接收音视频信号的电视技术系统。现有有线网络经过双向化改造后即成为交互式有线数字电视,具备观众和播出平台双向交流功能。目前从全国来看,南京、深圳、杭州等地的有线运营商已开发互动电视业务,其他的有线运营商则已着手互动业务的开展。此外,还有的有线运营商已在开发互动+高清业务。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以下优点:1、清晰度高;2、音频效果好3、抗干扰能力强;4、占有频带较窄;5、保存了现有模拟电视画面格式,普通电视机前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6、电视信号可以通过现在的公共电信数字传输网络传输,为提供其他数据业务创造了条件,继而为广播网络连接其他网络,以及视频业务融入统一的信息基础设施(NII)开辟了道路。 交互式有线电视的优点则是:不仅提供包括频道直播基本服务、资讯服务和数字广播等业务,观众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播节目、定制信息、检索信息,实现与节目主持人或系统管理员的实时对话,实现点播节目、互动游戏、远程医疗、预约节目、电子商务、接入互联网等服务内容。

IPTV是基于IP网络的传输的一种电视形式。它可以提供的业务主要包括电视类、通信类以及各种增值业务。电视类服务是指与电视业务相关的服务,如视频点播、直播电视和时移电视等;通信主要指基于IP的语音业务、即时通信服务、电视短信等;增值业务则是指电视购物、互动广告、在线游戏等。

移动电视主要是指接收终端为车载电视机的电视。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其最大的特点是弥补了传统电视的“盲区”。移动电视以其视听的强制性、广泛性、时效性等明显特点区别于其他电视形式。

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实现,如美国的Sprint、我国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已经利用这种方式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第二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韩国的运营商计划采用这种方式。中国的中广卫星移动广播有限公司已经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目前美国和我国移动运营商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主要是依靠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基于其GPRS网络,而中国电信则是依靠其CDMA1X网络。 手机电视是网络电视和IP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网电视、卫星移动电视、数字地面电视之外的另一种门类独立的信号接受模式,是适应手机消费者的视频新手段。用户使用手机电视业务,可以在手机上收看实时直播的电视节目,观看最新电影的片花预告和经典影视剧的剪辑,下载精彩的体育赛事,查找自己喜欢的相声小品、明星访谈等综艺节目和幽默搞笑的短片等等。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成为惟一被允许在手机上传输视听内容的媒体机构。

网络电视是与IPTV不同的另一种电视形式,它与IPTV的区别在于,IPTV在可控可管理的网上运行,而网络电视是在开放的互联网上运行。网络电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以土豆网、优酷网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网站;以PPS、PPLIVE为代表的B2C网络视频网站;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大型门户网站;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网络电视台等。

数字电视、IPTV重点在可以交互及个性化服务,从而更新电视使用的方式,并且进一步细分观众;同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于它们是一种可运营的模式,可以有效地管理用户和终端,为服务内容运营提供平台。

手机电视强调的是携带的方便及由此带来的使用的便利,并考虑在不同环境状况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在移动环境下大量的时段如何消费电视服务。车载移动电视在具有数字电视的特性同时,考虑人们在移动环境下大量的时段如何消费电视服务;而作为公司汽车上的车载移动电视和私家车上的车载移动电视,必然会有单向收看与互动使用的区别,以及针对主最主要的乘客群体与聚集大量个性化内容的不同。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7

【关键字】数字化管理 智慧水务 应用

在水务行业中实施数字化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水务集团在思考的问题,由于智慧水务概念的产生,逐渐将数字化管理实施力度提到了管理转变的日程上。在水务管理中实行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加强水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智能化,促进水务行业今后的发展。但是如何有效的运用数字化管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天津市污水处理的事件,以这一事件为案例,分析在水务管理中是如何运用数字化管理概念和实际操作的。

一、政策背景

2013年,住房城l建设部下发的通知中提出,确定在北京等多个城市实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随着智慧概念的产生和试点,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智慧”的理念,部分行业已经开始讲智慧理念运行到自身的管理中,而作为城市建设重点的水务行业也正在进行“智慧”的创新改革。污水处理行业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对城镇的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对污水处理重视程度加深,至此在今后几年间我国污水处理厂数量也在逐年递增。随着污水处理厂数量的增加,电子地域分布广泛,集团与各厂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运营管理水平逐渐出现脱节的现象,在管理中出现的人才短缺以及运营消耗大等这些问题使得集团急切的需要进行集约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有效提升对于下属单位的管理力度。

二、智慧水务的概念

智慧水务的概念提出主要是指借助水智能系统形成的水务管理模式,在常规的水管理模式上融入信息化管理机制系统,对于水务管理中涉及到的自来水、污水和中水等各种水的处理进行数据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用水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智慧水务”理念的指导下,水务集团内部管理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水务集团内部采取数据采集、传输等传感设备在线检测水务系统的运行状况,并且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设施,形成了“水务物联网”。水务集团通过数字化管理将大量的水务信息好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整合,并且通过网络及时的将信息传递给排水公司,通过各种智能化系统对水系统进行检测,遇到问题能够及时的反馈,对于问题的处理解决都能达到实效性。

三、工程案例

本文主要针对天津污水处理的事件作为一个案例来解析数字化管理在水务集团中应用的作用体现。

(一)系统框架结构。在这个案例中所采用的一个系统框架大致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的设备中包含有各污水处理厂、泵站的在线仪器仪表、生产设备、自控系统等,是物联网框架的基础,利用系统网络数据之间的传递和转换在不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多种通信接口的转换,从而实现最完善的感知层体系。而网络层就是依靠有线网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实现总集团对下属企业、分公司的管理,并将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即时传达到总部。应用层是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应用体系,但是应用层面是建立在感知层面和网络层面基础上的,首先通过感知层面的对于各种数据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展示,然后针对超额数据发出预警信号,其次就是通过对生产运行的数据的汇总计算,实现污水处理厂以及集团内部各种图表的运行,方便管理人员对于日常运行情况详细了解。再次就是通过各个运营环节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便了解整个运营过程和信息,最后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制定出最佳的决策方案。

(二)实施效果。天津市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企业的进、产、排三个环节进行实时的跟踪,通过云设备和计算机信息的系统将各环节中的工作状况等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并从中寻求出最佳的处理方案,实现了对污水处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控制以及精细化管理,达到规范管理、节能减耗、减员增效的目的。建立在物联网科技以及云计算平台之上的城市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成为天津市在处理污水环节中的关键平台,对企业进行数据的收集、整合、处理和传递等都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为企业实现减员增效、节能减耗等方面的目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信息化综合管理的解决方案。

(三)效益价值

1、提升水务集团的运营管控能力。在水务集团中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运营过程中所有数据的收集、监测、分析和整合处理,为企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信息依据,在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精细化管理模式,逐渐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管控能力。

2、提升水务集团的决策分析能力。数字化信息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有效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分享,使得水务集团总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有效、最真实的信息,方便管理层根据提供的信息作出最实际的决策。通过数字化系统提供的具有专业性的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协助管理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

3、建设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减少管理成本和运营过程中的维护成本费用,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去扩展自身的业务,为企业今后的长期战略化发展以及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目前根据我国水务集团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到,一些大型的国内水务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战。在水务企业管理中不仅要重视企业内部的各个运营管理环节,同时也要注重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开展是管理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各行业以及税务生产过程中自动化发展可以看出,今后税务集团依靠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必然性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徐学梅.对水务集团资金管理的浅议[J].经营管理者.

2014(34)

[2]乌市水务集团:水质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演习[J].给水排水

动态.2008(01)

[3]李忠芳.浅析奥运会期间供水安全管理[J].给水排水动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8

互动良性化

第一,中文在线有统一的销售和反馈机制,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系统内部的互动营销策略、渠道的推广与系统外部亲人、好友、粉丝、群体用户的交流,活跃用户的参与度,增加新用户,促进网站的发展。第二,通过事件营销、话题营销等,结合虚拟积分奖励,让用户不断感受到新鲜感和活跃感,从而提高用户的活跃度与黏着度。第三,将精彩的事件、活动运营通过口碑、push、MMS等多方位的立体通道进行推广,全面覆盖目标用户群,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第四,通过评论、投票、意见征集、网上调查、会员服务、在线投稿、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产品的销售量、用户对消费内容和网站设置的投诉等信息留住老用户,准确经济地发展新用户。第五,根据区域状况,资费合理性,内容安全和完整性等突出问题合理调整资源配置,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定期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加强互动与交流。

营销精准化

在完善的平台建设示范的推动下,中文在线以搭建高质量的内容平台为出发点,做好出版内容的整合分类工作,用户数据的整理、分析工作。每推出一种出版物,用户平台上就会广泛收集受众的反馈信息,包括年龄、身份、阅读手段、阅读时长、阅读喜好。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可以把受众分为若干群体,这有助于进一步推荐适合于他们的内容。

中文在线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为目标,通过为读者、图书建立各类行为与内容属性,利用强大的运营平台,对用户信息、用户阅读行为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精确地找准目标受众,进而有针对性、不定期精选一批推荐图书,通过多种通道将内容精准推送给需求用户,实现图书的智能分发和营销的精确化。

管理优质化

中文在线拥有优质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针对渠道多、产品授权时间不同、数据繁杂等问题,在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前提下,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版权审核及内容加工、数据及结算管理、产品销售及反馈管理、用户及数据管理模式。

在运营的过程中,中文在线拥有系统产品内容的选择和管理方式,通过出版机构、知名作者、原创作者等获取原创版权内容进行内容的采集,再由整体资产管理平台,实现版权及内容的管理,并实现内容的风险控制,形成“机审人读,审编一体”的审查机制,努力做到“内容安全,产权清晰”的发展模式。由法务人员定期维护内容审核关键字库,对内容库进行技术扫描,排除图书安全隐患。通过技术扫描和人工审核的途径进行多层次审核,并对重点图书采取人工逐本审核。这种管理体制有效地避免了纠纷,确保了图书内容安全和发行需要。

产业链完善化

全媒体出版发行的过程中,数字出版平台与作者、出版社、内容运营商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产业链更加复杂多元。中文在线以内容的整合、运营平台、用户资源的共享作为商业模式的基础,通过如数字资源加工、资源管理、产品运营、产品发行等全媒体运营管理平台探索出新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链条。在全媒体格局下,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产业生态复杂化,出版发行产业链面临重构和变革,价值传递过程更加多元化,作者与出版社的关系突破传统的依赖性,运营商介入到利益分配。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版权的提供方上传授权内容,中文在线数字出版平台进行数字产品的加工审核,根据内容销量、排行等向版权需求方(企事业单位、海外机构等),机构用户向机构下属、个人用户推荐书店内容并支付版权费用,数字出版运营商再向版权提供方结算版税。这种产业链接能进一步带动传统出版单位寻求新的内容传播渠道和新的赢利模式,加快数字化的转型,催生新的出版业态,推出新产品,带来新体验。

发展集约化

上一篇:公众号营销策略范文 下一篇:战略管理好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