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1:33:25

数字化用户论文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1篇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文献类型的图书馆。是以智能化、个性化用户服务为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具有跨库检索、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同时具有数字资源、网络服务和特色技术三方面特征。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要达成“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学校图书馆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内涵。近年来,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我们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1 建设技术先进、兼容性较强的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图1)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本校图书馆数据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初具规模,基本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其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理论文献”“学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儿童文学故事”“教育科研文献”等数据文献资源,同时也购买了“知网”“读秀”等数字资源库资源。纸质文献通过技术处理转换成为数字资源。文献全部采用Adobe Acrobat的PDF格式来进行制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纸质图书的外观,使学生在阅读时,纸质图书感很强。

2 有效利用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建立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资源库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教学与学科建设,以用户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整合各类资源,建立起了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资源库。其结构与功能如图2所示。

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分类

第一类: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室),如动画教材、教学音频、视频、PPT课件等。

2~3岁是幼儿想象力萌发阶段,幼儿在这个年龄喜欢的内容有交通工具和各种动物的故事、充满美丽幻想的传说故事,数字图书馆为这个阶段年龄幼儿配备了动画教材;4~5岁是幼儿性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这个时期喜欢描述完整故事的画册,内容充满快乐、友爱、幽默,既明快又有趣,四五岁的幼儿对喜怒哀乐是非常敏感的,也开始辨别善恶,通过视频让幼儿认识人类的各种生活态度,对事物的思维方法、感觉方式等。

第二类:学前教育理论文献,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管理、学前儿童教育研究、幼儿园游戏、蒙台梭利教育理论、0~3岁亲子教育、育婴师培训辅导等。

第三类:教育科研文献,科研成果、研究报告、会议论文、重点学科导师发表的专著或论文、优秀毕业生的论文、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等。

第四类:音乐、美术、舞蹈、技能类书籍。

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重要作用

1)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科研。广大教师借助学校数字图书馆来查阅所需要的教、科研参考资料。图书馆也免费为他们提供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目录检索等服务,深受师生欢迎。

2)方便了师生的学习与研究。学校数字图书馆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他们借此获取到幼儿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大大节省了研究者的时间与精力。如学生在幼儿园教育实习过程中,以某一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撰写一份“行为问题学前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就要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在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中都能找到。研究者可利用网上数据库检索文献、也可利用目录索引、文摘、教育网站获取文献资料。

3)其他作用。为学校国培、省培、远程网络培训等项目提供支持,方便学员查阅资料,学习网络课程。如在2012年省级培训项目中,教师指导学员上网查阅资料,拟定教案,撰写论文等。2012年国培远程培训项目,也安排学员在线学习,完成相关作业。

3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一定经费支持

依托学校现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所需经费,如表1所示。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首先考虑的就是经费问题。这其中包括3个方面:一是网络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经费,网络设施的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设备的配置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二是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用于购买电子图书、各类数据库、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及特色馆藏建设等;三是安全防范,如安全防范系统的购置等。以上所列均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本需求。

4 人员素质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应具备更加宽广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它需要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仅凭一人之力或各自为政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培育一支精诚协作、优势互补的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1]申军霞.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56-59.

[2]李兴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文化意蕴[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6-9.

[3]储荷婷,张茵.图书馆信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Android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架构;Android移动端模块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058-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4G network and smart mobile phone,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informationization in Colleg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Library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aking the Android system as the foundation platform and the book resource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ideas of the digital library. Second, it decrypted the key technology of Digital Library system development, raised a way to optimize the application system structure. Finally, it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at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s.

Key words: Android; digital library; system structure; Android modules design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人们获取数字资源的方式越来越便捷。教育部提出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高校建设移动数字化图书馆迫在眉睫。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因其开放、灵活和通用的特性,成为移动终端领域的新研究方向。系统以移动业务为设计中心,使用众多开源的组件,解决了移动终端封闭的劣势[1]。基于Android系统平台进行数字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既节约了开发成本,又推动了技术创新,带来师生读书阅读模式的变革。

1 系统需求分析

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移动终端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根据不同角色分配用户功能和权限。普通用户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手机应用获取图书信息和下载电子资源,包括用户管理模块、图书管理和电子书管理模块。管理员用户主要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用功能实现对系统用户的管理、图书信息的更新和电子书资源的上传和管理。

2 系统架构设计

数字化图书馆系统设计实现高校图书资源查询、预约和管理,电子书的下载和阅读等功能,提升图书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系统设计基于Android平台,在传统B/S架构模式的基础上,扩展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交互(C/S)的设计模式,使其共享数据、协作并行,如图1所示。本论文针对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交互通信,进行分析和研究。

系统分为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服务器端采用SSH框架,分为接入层、业务层和数据层。

1) 移动终端,设计可视化用户界面,调用触屏组件实现单击、双击、右键等功能。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发送用户请求,出于安全性考虑,对数据进行封装和加密。对服务器响应的数据,进行解密和数据分析,在移动终端展示。为降低内存资源的消耗,采用SQLite数据库,存储数据信息。

2) 服务器端接入层,负责与移动终端进行交互,接收和解析用户请求,依据Struts配置文件调用系统对应的Action处理模块。用户请求与系统响应模块对应,将处理结果和消息封装,发送给移动终端。

3) 服务器端业务层,是数据操作的平台,通过Spring容器向上层提供业务模型组件,处理数据请求。在业务层封装了大量通用的方法,如数据加密、格式转换,接口方法等,并提供事务处理、缓冲池等组件以提升系统性能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 服务器端数据层,采用Hibernate持久层操作数据库,实现对象/关系的映射。建立数据持久化类,定义增、删、查、改等数据库操作方法,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封装,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如此分层的架构设计灵活、易于扩展,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由于系统访问量大,因此系统设计优化了日志轮询和备份机制。

3 系统开发实现

系统实现包括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本论文将针对移动终端的实现进行分析和研究。基于Eclipse IDE 平台,嵌入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ADT)插件,构建Android应用开发环境。在调用ADT组件的基础上,本项目开发加密组件、解析组件等,进行封装并向Android系统开发者分享。

系统的客户端按功能划分为应用模块、控制模块和数据模块三大模块,如图2所示。

1)应用模块定义应用界面和用户触发的接口,包括设计用户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预约续订、电子书资源管理等功能。以用户界面(UI)设计友好,用户事件响应快为实现标准。

2)控制模块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的重要通道。处理用户请求,并进行封装,发送给服务器。对电子资源进行解析和再造,形成样式风格多样、图文并茂、标签标注可视的电子书。定义数据传输形式和标准,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3)数据模块,一方面设计移动终端与服务器数据流转的格式和标准,采用轻量级数据格式JSON,创建交互数据模型。另一方面定义系统数据类型和对象实体,实现对SQLITE数据库的读写和管理。

4.1应用模块

Android用户界面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建立:定义XML文件或者编写java代码。通过定义XML文件来设计用户界面的效率高,便于代码理解和重用[4] 。应用程序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活动(Activity),用来与用户打交道,通过调用方法setContentView( )加载视图资源进行显示,通过Service与相应活动绑定[5]。

本系统采用XML文件设计界面,Activity类实现界面服务交互。用户界面以布局样式为基础,在布局框架中添加所需控件以及设置控件属性。

4.2控制模块

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客户端控制模块分为三个部分:解析模块、加密模块和通讯模块。

1) 解析模块,是电子资源阅读的基础模块。根据电子书资源的压缩和封装标准,在移动终端进行解析,对获得的不同元素进行数据对象的封装和再构造,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形成样式风格多样、图文并茂、标签标注可视的电子书资源。

2) 加密模块,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基于MD5加密算法,对客户端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将加密模块封装并共享,其他应用系统也可以调用本模块,实现组件的重用。

3) 通讯模块,是客户端获取电子资源的保障。系统采用HTTP作为通讯协议,建立移动终端与服务器的数据响应[6]。系统采用多线程运行机制,提升应用系统响应速率,创建了消息发送、消息接收和心跳线程。Android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交互,采用JSon字符串,以输入输出流的形式传递。客户端接收电子书压缩包,存储在文件系统中,进行解析和再造。

4.3数据模块

数据模块以系统工具类进行数据过滤封装和处理,为其他模块调用提供接口和服务。在Android系统中提供支持SQLite数据库API。系统采用SQLite数据库保存本地电子书信息和用户阅读信息,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查、改操作和管理。

5 结束语

本课题采用移动终端/服务器的架构模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弥补了传统B/S架构设计的不足。系统与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集成,建设成本低、响应速度快、使用方便、支持功能扩展,提供更优越的用户体验,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探索。

参考文献:

[1] William Enck,Machigar Ongtang,Patrick McDaniel. Understanding Android Security[J]. IEE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Department,2009,35(12):10-13.

[2] 孔令来,王倩,季红. 基于Android系统平台设计和实现电子书的阅读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杂志社. 2008,6(10):2-6.

[3] 陈Z,陈平华,李文亮. Android内核分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11):112-115.

[4] 黄伟敏. Android 平台的即时通信系统客户端设计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11(16):140-142.

[5] WHITEHEAD Jim, Streaming XML with Jabber/XMPP[R]. USA: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6.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嵌入式

一、泛在知识环境与高校图书馆服务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前国内外各类出版单位及数据商不断开发出新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各类知识推送服务,越来越多的学术资源被电子化,从而形成了网上无所不有、信息无所不在的信息环境,这种信息环境即人们所称的“泛在知识环境”。 这种“泛在知识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大部分用户获取学术资源的最直接和最主要途径,从而导致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地和知识传播者的地位被削弱。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这种信息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传统用户对实体图书馆依赖程度的降低。

因此,新形势下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及时采取措施迎接挑战,加快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的更新和变革,尽快将图书馆动态地融入用户环境,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使自己成为用户手边即时可用的“信息专员”,使馆员从信息中介者转变成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伙伴。

二、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涵

所谓“嵌入式学科服务”是指学科馆员通过积极融入用户的教学、科研,将学科服务嵌入用户的物理和虚拟空间,构建一个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的新型学科服务模式。其核心就是要融入用户的信息环境,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发挥馆员在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将个性化的定制信息服务直接延伸至用户的学习、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用专业化的服务在个性化用户需求与高品质信息之间,搭建起一条高速信息通道。

三、嵌入式学科服务方式探讨

(一)嵌入式教学服务

嵌入式教学服务,是指学科馆员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与协作,参与实践教学工作,为教师提供和推荐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与教师一同完成课程、教案、作业等的设计,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服务。

即学科馆员应当以协作者或教学助手的身份融入和渗透到全部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接手一门课程到完成全部教学任务为止的各个教学环节,学科馆员不仅要为教学工作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和素材,还要协助教师完成课后作业的设计、课后答疑,辅助学生完成课程论文的写作,指导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的阅读等等。学科馆员要对整个课程的设计、规划以及相关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的选取等提供专业意见。还要亲自指导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本课程的相关文献信息,主动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相关资源情况、数据库使用方法,指导其检索和利用。

这种嵌入式的教学服务,其实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结合起来的很好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逐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的相关方法和技巧,提高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嵌入式科研服务

嵌入式科研服务,就是要求学科馆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 ,深入院系,进入科研团队,保持与各科研单位的不间断的联系,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研究动态和科研需求以适时调整服务方向提供有针对性的跟踪式科研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应渗透到课题预研、申请、研究、成果发表、结题、评奖以及社会影响评价等科研的各个环节。首先,学科馆员要为课题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的详细背景资料,对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给用户作为其确定科研战略的重要依据。其次,选题过程中,要协助科研团队组织相关材料完成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并协助其明确研究方向、研究重点、难点及意义等;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掌握科研进展情况,及时为课题组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对完成学术成果的教师要帮助其规范论文写作格式,提供投稿指南,协助完成科研成果的发表和结题等工作。再有,科研项目结束后,学科馆员还要对科研成果的影响力等进行跟踪调查,为后续成果的评介、评奖以及衍生项目的再次申报等提供佐证材料。

(三)嵌入式学科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而学科服务又会反作用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发展。因此,只有将学科服务与资源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有针对性的发展馆藏建设,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水平,从而提高学科服务能力。学科馆员要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全面搜集和了解对口单位师生的资源需求,参与对口专业、学科的资源建设,对相关资源的引进参考意见,确保学科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完整性。

四、结语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深化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是学科馆员服务的高级形式。也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信息服务,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必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在不断延伸和拓展图书馆的实体和虚拟服务空间的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带来了挑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唯有把握机遇、勇于开拓、深入实践,嵌入式学科服务这一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得以持续、稳健地发展,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鸣,杨志萍,张冬荣.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2013 (2) : 28 -31.

[2]郑敏.用户驱动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框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 (16) : 59 -63.

[3]周晓杰,刘海昕,张春杨.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19-22.

作者简介:迟秀丽(197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向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已多篇。

本论文系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课题“用户驱动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课程;J2EE

中图分类号:G712

在当今知识经济发达时代,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逐步融入了我们学校课堂的教与学,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已趋常态,特别是对于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网络教学的开展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及重要。

目前,随着我国校园数字化的推进建设和普及下,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有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支撑,教学资源的整合已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消除“信息孤岛”。

1 系统需求分析

在我高职院校负责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期间,与在建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的教师共同探讨时所了解到的情况,总的来说,现阶段客户方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网络课程建设方面。教师个人自主开发的课程网站往往只适用于短期的、有限的专业课程,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网站编程技术知识,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完成一门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且不利于课程资源的更新、累积,这种独立系统网站不具有普及性、更新升级性和扩展性。目前大多课程网站的资源建设系统都不具备教学团队的协同制作功能,无法和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作为教师教辅的利器,不能把教师完成的课程网站独立导出一个基于WEB的课程静态网站,随教材或资料发行用于共同交流,真正达到课程资源建设的开放性与共享性。

(2)教学管理及在线教学班级活动组织方面。当前大多网络教学平台都是依据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设置的,不适合在校学生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大多网络教学平台都只是对当前唯一的一个课程网站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不能让每个教师拥有自己的教学班级课程网站,进行个性化教学班级管理和在线教学活动,缺乏在线教学活动的作业提交与批改功能、在线测试管理功能、在线交流学习互动功能,不能和课程知识点相结合来组织整个在线教学活动,形成相关的统计分析数据,达到辅助并促进教学的功能。

(3)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方面。作为辅助教学的网络课程,学生往往有任务地安排某个时间段在线学习活动,这就需要进行大并发的数据运行,比如集中作业提交、集中在线测试、集中视频观看、集中在线答疑等大并发数据的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客户方希望通过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实施,改善目前现状,加强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促进教学改革。

1.1 原型法来获取需求

鉴于老师对于系统功能需求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要求,采取原型法来获取需求分析更科学合理。所谓原型法,是一个通过强化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过程,让用户亲身体验系统,找出隐含的需求分析错误,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系统。当用户在对系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可以对系统提出修改意见,技术人员在根据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之后改进原型系统,逐步趋近目标系统,从而最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原型法的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原型法获得需求示意图

2 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

结合对系统用户的功能需求分析的描述,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主要由门户模块、网络教学模块和文件传输模块三大模块组成,其中核心的网络教学模块可分为课程建设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教学班级管理系统和课程学习系统四个部分。

根据用户需求,结合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本系统采用了J2EE架构的纯Java语言开发,运用了Tomcat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结合Oracle的优点:处理大数据量、存储多维数据集的能力、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在集群技术、高可用性、安全性、跨平台性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技术支持,我们选用了数据库Oracle10g作为服务器的运行及存储数据库。

3 相关技术

系统开发时,采用先进的基于J2EE的B/S三(多)层技术体系架构,支持大型分布式部署、负载均衡,满足全天候服务。可通过增添加应用服务器的简单方式,轻松扩展系统规模。可运行在各种网络和服务器架构上(windows2003/linus),支持sqlserver2005/oracle10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既考虑到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适应今后发展要求,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可伸缩性、负载平衡和可重用性。

J2EE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方法和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J2EE通过定义一种标准的结构创造性实现的客户解决方案,而且因为它的跨平台,基于组件的特性还保证了解决方案不会被束缚在任何一个厂商的产品和API上。

目前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中,企业级应用系统大多采用三层B/A/S应用模式,三层B/S应用程序结构模型中,用户通过访问HTML页来输入数据,并提交给一个Sevrlet,这个Sevrlet寻找一个Session Bean,该Session Bean具体处理用户提交的数据。由于Servlet并不执行具体的商业逻辑,而是交由SessionBean处理,所以这种模型下的应用被称为瘦客户机应用模型。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对高职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建设的推进,精品课程资源网的基本完善,资源的整合建设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单纯的学校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辅网络教学的开展已成教学需求的必要,也是将来教学手段必然模式的选择。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速,高职课程的专业设置灵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目前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只能满足当前教学需求的大部分功能,还有待拓展、更新升级,主要在功能拓展上、整合兼容方面、互动交流环节、监督管理功能、灵活网站搭建、并发数据设计上等相关功能技术上的升级与更新。

参考文献:

[1]网络资料.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cn/web/index.aspx.

[2]江立颖.基于Web的通用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

[3]李志先.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精品课程开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孔燕妮(1982-),女,广东省梅州市人,助教,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多媒体软件应用研究。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丈献信息开发进行数据统计,从信息开发状况、信息用户类型、信息资源利用、数据库建设、信息产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从中探析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和对策。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性和即时性更加明显,用户需要经过深加工的有效信息,许多图书馆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元化信息需求。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知识更新,已成为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

本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过去2003年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进行数据统计,并从多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求客观地反映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工作状况和服务效果,探求今后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工作对策。

1文献信息开发数据统计分析

1,1信息开发状况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文献信息的开发工作,自1991年起成立海外报刊信息中心,开发《决策内参》等信息产品,至今已编辑了600多期,同时还开发《文化内参》和《警界参考》等,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成为许多省市领导的参考必备。在1994年信息部就设立了《金迅剪报》中心,专门开发各个行业的专题信息,为社会各界人士服务,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2002年10月,两部门进行合并,成立了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并致力于加大信息开发力度,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优质信息服务。2003年中,其信息开发数量见表1:

其中,行业剪报复印版编辑38个专题信息,电子版编辑32个专题信息。

从数据可知,信息开发的数量是很大的,信息开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既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的内参资料,又有为企业和各界人士提供数十个行业资讯的经济信息;既有提供传统用户阅读的复印版,又有为现代化用户服务的电子版;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馆领导具有强烈的信息开发意识,投人较大的人力物力,力求更快速、更全面、更准确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作为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的社会机构,拥有丰富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并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为文献信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图书馆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动化设备,可以采用网络互联以保证信息的快速存取。图书馆还拥有一批专业的信息开发人员,他们掌握开发文献信息的方法和现代信息存贮、检索技术,了解信息源,会利用各种资源数据库,因此,能开发出专题多、数量大的各类型信息。

1.2信息用户类型

现代社会,人们的信息意识不断增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侧面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用户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服务对象,研究和掌握信息用户的结构状况,了解信息需求特征,是做好文献信息开发工作的依据。现将各类型的信息用户进行了统计,数据见表2:

由上表可见,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服务对象呈现多层次化,并以政府机构和企业成为信息服务的主体,两者占用户总数的83.8%。这是由于政府机构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决策和宏观管理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的影响深远,他们在制定方针政策和规划时,常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参考,以了解国内外某些领域科技发展水平、高新技术、经济信息以及对未来预测方面的信息。而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掌握一切经济信息,了解经济环境及市场状况,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些信息用户均需要内容新、范围广的各类经济信息。对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预见性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整体性、政策性、战略性、智囊性的综合信息。这些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图书馆能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一展风采。

1.3信息资源利用

信息资源是文献信息开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开发文献信息产品过程中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统计见表3:

由数据可见,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服务基础资源得以扩展,从传统图书馆基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拓展为基于全球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从利用印刷型文献到利用数字化信息(包括各类型数据库及互联网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呈类型多样、数量庞大、跨时空等特点。

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文献信息服务注人了更多、更新的内容并使其融人信息网络的大环境。同时,由于数据库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不断扩展。计算机检索已成为目前的主要检索手段。反映了现代化服务手段在文献信息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的信息服务相比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这将在信息服务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上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图书馆藏将没有存在的意义。从上述数据可知,馆藏资源的开发仍占着较大的份量。事实上数字资源与馆藏资源两者缺一不可,将共存互补。

1.4全文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进行数据库建设,一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二是给有关网络提供共享,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信息通道。它将使知识信息的有序化加强,传递速度加快,因此,我们要加强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建设,加强数据库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具有本馆特色的全文数据库建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的同时十分注重全文数据库建设,建立各个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其主要数据见表4:

从以上数据可知,自建全文数据库数据已达12万多条,这项工作是出色的。特别是在2003年中,在继续做好行业剪报数据库制作工作的同时,对《决策内参》、《警界参考》数据库进行完善和改版,对数据进行了重新的著录、整理和人库工作,并着手建立《文化内参》数据库。其工作成绩显著。

可见,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在数据内容方面已注重对文献资源的深加工。并着力加强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建设。如果图书馆在文献数量与品种上都占有优势,但仅单纯地将某些文献电子化,那还只是载体形式的变化。只有深人对数据进行组织、加工、整理,才会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建设好图书馆书目、题录、文摘等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同时,还需有重点地逐步建立起能揭示不同层次、反映多个角度的全文、数值、事实等数据库,加快开发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并使所建数据库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图书馆的有特色的信息产品,使之走向网络,走向市场,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图书馆间的横向交流与协作,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1.5信息产品质量评价

信息开发服务质量水平如何还需要经过用户给予最终评价。2003年正值《决策内参》出版600期之际,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对其质量进行用户调查。向用户发出质量调查表328 份,回收有效数据62份,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该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作出综合评价。由调查所采集的数据如表5: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读者满意度介于好和一般之间,说明读者对该文献信息产品是比较满意的,若按(90, 70,50)加权平均计算可得综合分为78.9分。

从各指标的隶属函数中还可看出,读者最感满意的指标是总体印象、信息量和参考价值,其次是选材质量和栏目设置,最不满意的是时效性。可见,在服务效果方面是得到读者的高度认同的,选材质量也获得较好的评价,而在时效性方面则由于是属于二次文献开发,且开发部门本着质量第一的精神进行认真的校对工作,从而影响了该产品的时效性。通过调查可见,今后应着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品的时效性,而在栏目设置等其他方面也有待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工作对策

2.1了解信息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图书馆应把信息服务的重点放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上,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应围绕用户的需求产生和提供,使信息产品和信息用户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因此,图书馆必须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才有可能使图书馆的信息产品、信息服务有的放矢,适合信息市场的需要。

要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一是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用户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把握用户信息需求动向及种类,信息需求的热点、重点。分析信息市场中各个子市场的特性,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包括馆藏资源、设备、人员、资金等),从中选择若干个子市场作为自己进入并占领的目标市场,简言之就是要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二是通过本馆现有信息产品营销情况的反馈,随时掌握用户的评价和建议,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和所占市场份额,为确定现有信息产品中止或继续生产提供依据。

用户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任何一个信息机构都不可能满足整个信息市场的需要,所谓“全方位服务”的策略是不可取的,泛而不精,缺乏市场竞争力,势必被其他竞争对手所取代。因而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确定服务重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2.2注重信息营销,提商信息产品利用率

从以上的用户数据可知,图书馆的信息用户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产品的营销,提高信息产品的利用率。

从收集、整理信息,到开发、制作信息产品、再到推销信息产品,这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运作模式。文献信息产品的销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广告促销。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向广大信息用户推介信息产品。也可自行印制宣传单或征订启示,向读者推荐,或有针对性地发给相关的信息用户,还可利用眼务宣传周以及各行业的大型集会、活动等时机去宣传散发等等。②工作人员上门推销。即工作人员亲自面对用户,对信息产品进行介绍、推广、宣传,激发用户购买欲望,使用户对信息产品有直观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发现用户的多种需求,并及时反馈以便调整信息产品。③寄发信息产品样本促销。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定期向目标顾客寄送信息产品,使其对产品的质量、价值、信誉度等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后再认购。④网络营销利用图书馆的网页,在网上做宣传、推广及销售。又可通过网络广告宣传自己的网址,使用户进入网址,浏览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论坛、电子邮件、新闻等展开网络公关,扩大网址和信息产品的影响力。⑤选择合作对象推销。利用他们丰富的销售经验,为图书馆节省花费在市场销售上的时间和经费,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从事产品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

2.3运用现代化技术,增强信息开发能力

从数据分析可知、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要不断增强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能力,注重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各类型数据库,提高文献信息开发效率。

首先要加强自动化装备,这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条件。这需要增加和保证自动化经费的投入,购置足够的现代化设备,开发引进各种功能完善的软件,加快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为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是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对于馆藏建设要加大数字化力度,购买各类电子数据库,设立镜像站。与此同时,自建全文数据库可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并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再者是大力开发数字化资源。随着人类社会步人网络化信息时代,数字化资源已逐步成为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些数字化资源包括定期更新的数据库资源及互联网上的各种动态信息资源。在开发这些信息资源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保证信息资源的专业特色,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地域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及信息的权威性,并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将无序、良荞不齐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的增值信息。例如可将报刊资源按省市地区进行分类,对行业资讯网可按各行业进行分类,或可将信息源进行内容的划分,如科技类、社科类、综合类、图片类等,以充分利用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

2,4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信息产品质量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及信息产品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开发人员的业务技能。因此,信息开发人员需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较高的信息、素质,较强的信息开发能力。要具有创新思维的前瞻性、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逻辑性、组织信息严谨性。②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文献信息开发。③较好的外语水平。能熟练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开发国外文献及互联网信息资源,捕捉世界各国的最新动态。④具有博而精的知识结构。必须一专多能,在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情报信息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对各门学科应有较好的认知水平,有较高的信息综合利用、开发能力。

因此,图书馆要加强对文献信息开发人员的培养,进行多途径的业务培训,如举办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鼓励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特长的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强化文献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的检索、获取、分析、组织、创新和传播能力,扩充学科知识.尤其是计算机和英语知识,从而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开发人员的综合素质。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字阅读 数字图书馆 数字资源

在信息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昔日纸质媒体的主流地位已风光不再,而数字媒体则方兴未艾。如今电子出版业的繁荣发展,社会化媒体的成熟,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也发生巨大的转变。颠覆传统纸质阅读的数字化阅读由此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数字化阅读作为现代阅读网络化的最具代表性的阅读方式,已然成为一种潮流趋势,毋庸置疑,数字阅读时代已经到来。

一、数字阅读的发展概述

(一)数字阅读的内涵

数字阅读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媒体为表现手段,与不同媒介形态进行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具有两重内涵:第一,阅读内容的数字化,不仅有文字、图像等静态信息,还有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它的主要呈现方式有:电子报刊、电子图书、电子地图、电子照片、网页等。第二,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阅读终端设备的开发,带有显示屏幕的电子阅读器,如电脑、手机、iPad、Kindle等,以其便携、环保、廉价等优势获得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二)数字阅读的现状

从近年来的各项调查都可以看出,数字阅读的相关比重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冲击传统阅读领域,这意味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必然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据CNET 科技资讯网国际报道,2011 年7 月亚马逊电子阅读器Kindle 图书销量首次超过精装书销量,专家们将其解读为“标志性事件”,称数字阅读时代的“拐点”到来了。

在高速发展的无线通讯技术不断推动下,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讯技术频繁更新换代,手机3G/4G移动网络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同时,阅读终端设备和移动阅读APP的多样化,进一步推广了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方式在内的数字化阅读,使数字阅读规模不断扩大。2013 年4 月,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 /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 个百分点。其中,18 至70周岁国民中有31.2%进行过手机阅读。在各种方式的数字阅读中,手机阅读成为最为流行的阅读方式。

(三)数字阅读的特点

(1)内容丰富。互联网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以及广泛的资源共享应用为数字阅读提供了涵盖古今、包罗万象的阅读内容。读者可以轻松获取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信息资源。此外,数字阅读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使阅读不受限于纸质载体,给读者提供了多种的阅读方式的选择,最大程度上的完善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根据保守估计,到2018年,全球电子图书的市场份额将超过传统图书。

(2)检索便捷,交互性强。开放的阅读环境是全媒体时代下数字阅读的重要特征。信息资源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自由交流和共享,读者可以随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数字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只需输入一些特殊关键词,便可以轻松地获取相关的资料,实现按需取材,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由阅读。

其次,数字阅读的交互性强,这是由数字阅读的实质是一种超文本阅读所决定的。读者可以通过下载资料信息到移动阅读终端随身携带随时阅读,又可以随时通过无线上网阅读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即时在线与其它读者进行交流分享。此外,读者根据自身需要,在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标注,就能打开另一个相关的文本,从而进行高效、便捷、跳跃式的信息浏览。同时,这也是对读者选择阅读内容的自主性的一种扩展。

二、图书馆打破传统的资源服务,走向数字化建设

传统图书馆作为为全民提供文献资源的信息机构,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保存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传统图书馆的许多功能和作用正在被削弱和淡化, 其时代局限也日益显现。公共图书馆走向数字化建设,弥补和拓展传统图书馆功能的不足,才能寻求到继续发挥自身职能的广阔空间。数字图书馆由此应用而生。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与发展

网络技术普及应用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发生变化,传统图书馆面临了一系列挑战。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环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呈爆发式增长,而紧随而来的是“信息无纸化”呈大势所趋。这对于给人们提供文献资源阅读的图书馆带来了巨大冲击。而数字化信息即时、便捷、广泛的传播效应,使得需要通过一系列程序才能提供阅读服务的传统图书馆面临尴尬处境。

为响应国家文化建设工程“数字化”建设的号召,图书馆抓住机遇,依靠先进网络和技术信息,将本地的图文资源进行收索、分类、整合,利用国家数字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建立起富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机制。而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提供数字阅读的全新服务形式,成功解决了自身阅读群体流失的危机。

数字图书馆实质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即以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的图文并茂的文献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享共建的可拓展的,不受限于时间空间、可跨库无缝连接与智能检索的海量、便捷的知识网络。

数字图书馆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工作内容:把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传统的纸质资源将失去主导地位,数字资源将成为馆藏主体,现有的纸质馆藏也将逐步完成数字化转换和基于版权协议的开放性获取。目前图书馆的电子期刊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电子图书也将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以亚马逊Kindle阅读器为例,它占据全球电子书市场60%的份额,究其原因,并非是它有多么强大的软硬件平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资源平台。资源永远是阅读的主体,数字阅读时代,资源建设依然是图书馆服务的重心。

总而言之,数字图书馆在文献存储量、内容检索方式、信息传递速度、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相较于传统图书馆进行了深度的发展和革新,更加符合当下数字阅读的潮流趋势。它在充分履行自身传统职能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优质的阅读服务。

(二)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是融合信息时代特点,以海量数字资源网络为基础,具有强大检索功能,并能以各种类型数字阅读设备为载体,符合读者需求的数字阅读平台。

(1)数字图书馆涵括了数量庞大、类型繁多的阅读材料,而这些阅读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储存于各种类型的电子阅读器中,大量节省了信息材料的物理空间,使读者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阅览。不仅如此,由于各类电子阅读器的广泛使用,人人都可以参与数字化阅读活动,在无形中也扩展了阅读的群体,更进一步推动全民数字化阅读。

(2)数字化阅读的载体本身融合了互联网与多种媒体形态,具有非常全面而强大的传播功能。读者可以充分地运用全方位、多层次的远程传播网络,进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即时在线,与其他读者同步分享形象生动的阅读感观体验。

(3)数字图书馆建立数字资源统一的网络系统平台,能够提供强大的检索功能,读者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地阅读。这样省去琐碎的传统借阅程序,读者直接键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在检索结果中浏览标题、目录、文摘、参考文献、图表、关键词等内容,筛选所需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4)数字图书馆是在开放的阅读环境中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材料的信息平台,一对多的信息交互模式,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使用,使优质信息为更多人的所用。

三、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001年5月23日,我国的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中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数字阅读的趋势之下,引导读者深度阅读,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是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充实优化数字资源,满足读者需要

数字阅读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于数字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读者开始寻求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取与实际需求契合度最高的资源信息。这意味着数字图书馆要强化信息意识,进行文献资源的建设,加工信息资源。具体的策略是,不断收录更新文献资源,推进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加大对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保证数字资源的丰富性与完整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的阅读需要。

此外,在互联网网络检索技术支持下,数字图书馆也要针对分散性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实现的有效整合与重组。建立网络导航,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

(二)构建以网络资源共享为基础的系统平台

保障社会信息资源,提供文献服务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独有的重要职能。图书馆文献资料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其职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建立以网络资源共享为基础,涵盖核心文献、联合书目、联合期刊、学文论文、学术资料、电子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各种特色数据库,并结合网络协作技术,完善数据库查询系统,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以网络操作平台为载体,将用户、公共图书馆自身数据库以及周边信息数据库紧密连接起来,最大限度的保障相关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在“一站式”文献传递服务技术的支持下,配合对信息资源集中化使用以及网络共享的方式,降低各个公共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相互之间的重复性,一方面,实现降低公共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利用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提高相关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三)完善数字阅读终端

数字阅读终端的数量和种类繁多,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终端外借服务,完善图书馆基本功能。更新阅读内容,规范文本格式,优化用户使用界面,为读者提供简单高效的操作平台;还可以建立图书馆论坛,为读者互动、反应需要提供渠道;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引导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开发互联网软件应用

如今手机网络已经进入4G时代,每天互联网市场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多如牛毛,公共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应结合现在信息技术,开发创新型的文献服务终端,抓住机会,发展移动图书馆,不断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数字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数字阅读载体的多样性与便携性特点,推广人文服务,整合数字资源,提供优质的在线服务,引导人们进行有效且有深度的阅读。

在数字阅读的挑战面前,现代图书馆应该解放观念,创新进取,引领数字阅读,拓展新型的资源服务,在数字阅读的新时代走得更长远。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李慧.开展数字阅读提升图书馆内容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1,(1).

[2]陶爱兰.公共图书馆青少年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服务与管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期刊;期刊信息资源;电子期刊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电子期刊以其迅捷的检索功能成为读者查阅文献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信息网络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网络 ,从而使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1 .新时期利用期刊资源的必要性

期刊是图书馆馆藏中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载体,在社会信息交流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期刊信息资源仍具备巨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我国网民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网络环境中获得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这也成为发展电子期刊信息资源的推手之一。电子期刊是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使用的一种出版物。电子期刊具备传播迅速、检索方便、成本低廉、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实现资源共享等优点。

1 . 1 流量大、载量多。电子期刊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产物,它完全脱离了传统的纸张介质,而是将信息存储在磁盘、光盘或虚拟网络平台上,通过浏览器阅读,可节约大量存放空间。

1 . 2 时效强、传播快。电子期刊不仅继承了传统期刊的优势,而且能加快出版节奏,缩短报道时差,网上电子期刊具有及时、快捷、高质的特点。文献信息出版的主要环节都处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自动化程度高。读者在网上可以及时地阅读到各种最新的期刊信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障碍。

1 . 3 载体形式多样化。电子期刊在保留印刷本的格式和外观特性之外,还具有连贯性、声像性、动态性和交互性,可显示逼真的图像、动态图形甚至示范声音等,文本已不再是出版物的全部,图像、音频和视频成为期刊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能按不同读者的口味改变其显示方式,这使得刊物的内容更加直观、丰富、生动、形象,拓宽了期刊信息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1 . 4 共享性。网络拓展了期刊文献信息服务的空间,随着网络电子期刊的出现,信息资源可同时被多人使用。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地共享网上电子期刊,而且众多读者同时访问一种期刊的同一篇论文,也互不干扰。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信息重复利用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期刊文献的资源共享。

2、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2 . 1 改变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目前,相当多的高校服务理念还是局限于“重藏轻用”,期刊管理仍然采用开架、半开架的管理模式,即现刊是开架就地阅览,过刊则是闭架借阅。这种管理模式在阅读空间上受限制,检索费时命中率低。为了保障网络检索与传统手工检索两不误,高校需进行管理创新,既全开放式管理,开架借阅,并设专人负责提供导读、咨询服务,以便将部分人力、物力和管理精力转移到期刊信息的深层次开发上,提高现有馆藏的利用率。

2.2、 走印刷型期刊和电子期刊共同发展的道路。电子期刊的普及使得传统的图书馆期刊馆藏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期刊由单一的印刷型向电子型和印刷型并行的方向发展。

由于电子期刊和印刷期刊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短时期内,电子期刊还不能完全代替印刷期刊,但它的普及趋势势不可挡。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数字化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无围墙图书馆),可以预见未来的现代化图书馆将会像一个大机房,读者在图书馆或家里的计算机上阅读,图书馆馆员的作用则是指导帮助读者查找文献。走印刷型期刊和电子期刊共同发展的道路。

2.3加大开发利用网络期刊信息资源的力度。期刊工作现代化主要是为了加快期刊信息的交流传递,提高馆藏期刊的利用率和摆脱落后繁杂的手工操作,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期刊管理,为读者提供多功能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服务。具体办法:加大学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引入数字化技术、多引擎搜索技术、专业网站导航技术;根据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多样化,强化个性化服务;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期刊管理模式,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为一体的大信息平台。

2.4强化读者网络意识、信息意识。网络能为读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但不少读者对网络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一定的检索知识,网络意识及文献信息需求意识薄弱,使得期刊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用户教育培训工作,以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读者的网络知识、网上检索能力,强化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各类用户对利用期刊信息资源的兴趣,使得读者的文献意识越加强烈,为全面开发利用期刊信息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有效开发信息的关键。高校图书馆由原来的期刊维护和管理工作转向现在的期刊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存贮、连接传送和开发利用。这就需要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精的信息服务队伍;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宽广多维的知识结构、较为广播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具有熟练地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运用技术的能力。服务手段更需自动化、高科技和多样化,努力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向导。

总之,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被人们重视,研究期刊工作的人们也开始注重研究实际问题,在深化期刊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将电子期刊、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协调、用户需求和期刊管理作为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唐依人,赵伟霞.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学刊

2、曲浩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3、黄杰.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21世纪 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17-02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或解答的技能。信息素养是指通过教育形成的,个体在信息获取、评价、利用、生成等方面的能力及修养。它主要包括四层含义,即信息知识(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能力(技能层面)、信息品德(道德层面)。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对信息的驾驭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则重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信息素养最初是从图书馆素养和文献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的。原国家教委明确提出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实施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才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一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分为两种,用户和馆员。用户又分为大学生和教师。大学生是信息社会中信息制造和利用的主要群体,良好的信息素养应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高校素质教育和全面培养与造就人才的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和文献检索课,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信息素养较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对信息素养的概念普遍感到很陌生。通过对山东工商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只有27.3%的同学表示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第二,信息意识较淡薄。学生的信息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从山东工商学院2005年对学生读者利用图书馆主页的调查情况看,只有12.7%的学生经常浏览图书馆主页,有40.8%的同学偶尔浏览,有35.3%的学生基本上不浏览。第三,信息能力较低。不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内容,不知道检索方法和途径,是大学生在使用数据库检索信息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教师的信息素养被认为是构成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教师在未来信息化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1世纪国家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提出了较高的期望和要求,高校也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来展示自身新的形象与实力,而信息检索和利用是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的有效期短,信息的科技文献载体呈现出多样化,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教师只有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才能准确地发现和掌握新的成果、新的论点及新的发明创造,使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课题建立在“选题新、起点高”的前沿阵地上,在学习和科研中始终保持求新、求异、敢于突破的创新活力。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信息意识薄弱,利用先进技术设备与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图书馆基本知识了解不足。尤其是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代表的分类工具不熟悉,有些教师不知道怎样为写好的论文给出分类号等。第二,信息检索技能较低。例如,不了解数据库检索的基本方法,对检索知识一知半解;不能掌握检索系统的检索语言、检索运算符以及相关的检索技巧等。第三,信息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在知识领域内剽窃、非法使用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图书馆员信息素养高低是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水平,首先必须在图书馆员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只有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教育、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过:“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现代图书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不再以馆藏为中心,而以读者为中心,它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以网络为基础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而图书馆员也被称作信息导航员,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一定的开发特色馆藏资源和提供网上资源共享的技能。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员在整体素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接受过信息检索课程教育的在校学生和没有受过信息检索课技能培训的读者进行调查与访谈,了解到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素养教育对象的受众面有限

目前,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信息检索课教学和数据库培训及入馆培训。信息检索课教学受各院系课程设置的制约,图书馆缺乏自主性。数据库培训虽由图书馆自主,但是缺乏常规与计划,并且培训规模与体系没有形成系统。新生的入馆教育其实走形式的居多,真正能从中受益的较少。从调研中发现,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和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主要是通过借阅中文书刊获取信息,学生们对互联网的利用仍局限于网络聊天、玩游戏、收发E-mai1、浏览娱乐新闻等,很少懂得利用网络来检索相关专业信息资源。

2.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足

从调查中可看到,大学生认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但在使用上却远离图书馆。这说明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有限,高职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主要是为了消遣,学习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则较少。通过访谈也发现,多数学生不知道课外该读哪些书,在学习中不能有意识地、很好地利用图书馆,平时很少有目的地自觉地就某个问题去图书馆查资料。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这除了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关外,图书馆自身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3.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有的认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资源建设、书刊借阅和信息服务,而以信息检索课教学及数据库培训为代表的信息素养教育仅是信息服务的一小部分内容,在图书馆处于辅助地位。然而,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来说,人才培养是其唯一的目标和任务,其资源建设与书刊借阅最终也应服务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这一大目标。如果说各专业、各院系进行的是学科教育与专业文化教育,图书馆则理应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与环境,承担起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

4.信息素养教育缺乏完整的内容体系与师资力量

目前,信息素养教育是以信息检索课教学和数据库培训为主的,缺乏规范性。同时,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有限。另外,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本身缺乏信息教育意识,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来培养,对各课程中的信息源、信息资源检索、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整合与组织,以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不能让学生了然于心。所有这些问题都明显影响到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 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机制

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及服务功能、教育职能的加强,图书馆角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成为集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借阅、文献信息检索、网上信息查询及知识传播、文化陶冶、能力培养、素养提高为一体的重要课堂,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多层次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路径的信息素养教育机制来全面地推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

1.扩展教育对象与目标

在网络环境下,为了应对激烈竞争,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大信息教育观”,积极主动地扩展其教育对象和目标,牢固树立并落实“在现代社会,人人应具有较高信息素质与技能”的理念,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相对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其主要扩展方向是从主要教育用户中的大学生向教师、管理人员和图书馆员,特别是来校接受继续教育的短期学员等用户扩展。同时,图书馆应深刻认识到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树立“用户教育多级目标观”,合理确定分类、分级、动态的用户教育目标。其主要扩展方向是从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扩展到兼顾更好地利用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体系,从信息意识、素养与技能通识教育扩展到兼顾信息素养与技能专业教育,从培养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展到兼顾培养用户分析、评价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2.优化教育过程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坚持全程性、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等原则。对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而言,首先应明确整个大学阶段用户教育的总体目标与任务,然后按年度落实分解目标与任务。其中,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可开展较为系统的图书馆利用入门教育活动,如参观指导、馆藏推介、图书馆基本知识讲座等,重在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进行多方面的体验,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可开展较为系统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基本信息技能;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可与院系专业任课教师合作,围绕课程学习,开展专业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专题培训,重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评价与利用专业信息的应用能力;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可与院系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合作,以论文写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发现、分析、评价与利用论题信息,并且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非主体——教师、科研人员和图书馆员等,可参照上述四个阶段安排教育过程。概言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过程应由入门教育阶段、通识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有机衔接构成。

3.创新教育路径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路径。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前的路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用户的日益多样和复杂的需求。因此,应特别注意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且从我国高校实际出发,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路径创新工作。

第一,对传统路径进行创新。要继续对大学生用户的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信息资源检索讲座的形式进行创新,尤其是文献检索课,应纳入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争取设为必修课或在原选修课的基础上扩大培训范围和受训人数,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教材最好应统一,教学管理应实行有效的监督;信息资源检索讲座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应逐步扩大讲座的范围,重视向教师、科研人员等非主体用户拓展,定期为教师开设基于学科专业课程的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对图书馆员应定期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服务的馆内系列讲座和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培训学习。

第二,继续探索新路径。目前,值得关注的主要新路径有个体化用户教育、多媒体用户教育、网络用户教育和远程用户教育等。其中,个体化用户教育是对传统群体化用户教育的有益补充,强调满足用户日益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多媒体用户教育是对传统用户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强调提高用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网络用户教育是对传统用户教育工具的根本变革,强调实现现代用户教育的快速性、综合性和集成性等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瑞刚等.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杂志,2004(5)

[2]王俊杰.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4(4)

[3]汪雁.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053-03

关键词: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发展路径;发展规划

1 背景

网络时代,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逐渐多样化。面对网络的强烈冲击,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改进各种服务,提供更多的优质特色资源。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建设,图书馆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可提供参考咨询、阅览、外借、资源检索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图书、报纸、期刊、电子资源的订购量逐年增加,已初步实现了文献信息服务的标准化、科学化[1]。我馆已发展成为营口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成为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图书馆,在学院各项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为了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新设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依据教育部教高[2011]3号文件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制定)等国家、省级文件为标准,我馆在特色资源建设发展方面制订了发展规划。

2 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馆的成立时间不足6年,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现有藏书52.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报纸452种,购买电子资源10个,试用电子资源40个。馆藏资源初步形成了以理科、工科、管理学科为主,法、文、史、综等多学科兼的格局,并形成了以印刷型资源为主,电子资源为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学院师生的基本信息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馆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工作已基本完备,这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馆的发展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馆藏资源结构还需优化。根据学院《2016―2020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表》,我馆对学院今后重点建设的机械、材料、化工与制药、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与工程类5个专业集群的学科文献保障力度有限,还需要根据学院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外文资源相对匮乏,部分学科收藏不精、不全,缺少顶尖学者的精品[3]。②文献资源采购工作有待创新。目前,我馆纸质文献采购的方式主要为现场采购及通过网络书单采购,采购方式较为单一,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发挥专家和学者在纸质图书采购中的主导作用。我馆对于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虽然也在不断加强,但目前我馆电子资源的获取途径单一,对于学院开设的重点专业保障力度有限,且外文电子资源匮乏,因此电子资源的采购方式也需要发展和创新。③知识信息和文献服务手段有待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和文献服务手段目前还停留在图书借还、入馆教育及信息检索课这些传统的服务上,没有开展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没有建立数字文献资源传递平台,也没有开展文献信息定题检索、科技查新、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最新文献报道等信息服务工作。④图书馆网站建设还有待加强。目前,我馆网站还停留在介绍型的阶段,网站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网上信息服务,仅仅是介绍图书馆提供的传统服务、部门设置和规章制度等一般性的内容[4]。⑤多元文化服务工作有待开展。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工作目前仅限于“世界读书日”的系列活动,没有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文化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较为单一,活动影响力有待提升。⑥特色资源体系有待形成。我馆拟建的营口人地方文献库虽然形成了建设方案,但具体工作还有待开展;教师教材库初具规模,有待形成一定的体系;学位论文库、院系优秀教师授课视频收集等工作还没有开展,相应的数字化推广平台还未建立。⑦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转型还在探索。在目前泛在信息环境和大数据的热潮下,图书馆如果还遵循传统的运作方式,只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建设开放型图书馆的想法还有待落实。

3 加强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

在实施“十三五”规划期间,我馆将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为纲领,以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建设方向,紧紧围绕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方向,建立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使我馆在现代化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均达到省级高校图书馆先进水平。

3.1 启动“营口人地方文献库”的建设

特色文献建设是本科图书馆评估的重要内容。我馆拟以地方文献为突破口,建立地方文献库,并从2014年起已经着手这方面的资源建设,拟定了建设方案。在“十三五”期间,我馆准备有计划地系统搜集地方文献资料,对包括营口人写的、写营口的、与营口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各单位的宣传资料、营口地区史志资料、地理资料等进行加工处理,成为反映营口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文献资源的一个窗口,并建立数字推广平台,对“营口人地方文献资源库”进行推广。

3.2 对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

我馆计划建立并完善教学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课程教材、教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以及与该课程相关的优秀论文等)、职业型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职业资格认证教材、教参、在线培训等)、实习实践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学生论文及实习实训成果、教师科研成果、实习实训实践视频、网络虚拟库等)等,为广大师生、企事业单位提供检索、浏览、借阅及下载等信息服务。

4 建设特色资源采取的主要措施

4.1 增加馆藏数量,形成多元馆藏结构

4.1.1 保证图书馆藏书总量达标。在保证图书馆藏书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藏书量标准(生均100册,每年生均购书3册)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比例。根据学院建设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我馆拟增加应用技能类、创业类图书及配套资源的采购比例,积极支持学校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强化相应馆藏建设,使图书馆成为学院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料基地;稳步加大电子期刊、图书等数字资源的采购比例,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重点采购综合类电子资源,强化复合图书馆服务的资源保障;增加图书馆视听资源的数量,增设纸质藏书文献评价体系,加大工具性软件采购数量并与技术发展基本同步,不断引入新资源类型,强化纸质、电子、网络等各类型资源的整合;注重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整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体系,逐步形成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网上资源占有一定优势的综合性特色馆藏体系。

4.1.2 加大采访力度,提高馆藏质量。纸质图书及数字资源采访应征询各学科带头人的意见,设立理工学院图书情报委员会,在每年采购文献资源之前,组织专家组对拟采购的资源进行讨论,决定采购资源的种类及数量;图书馆网页开辟“文献资源荐购”专栏,对于读者购买需求旺盛的文献资源、少量图书可即时采购,数字资源可在理工学院图书情报委员会会议上讨论。我馆将逐步把图书馆资源采购嘟桓学院师生,千方百计满足学院师生的文献需求,提高文献资源采访质量。

4.2 强化数字主导型图书馆,实现便利、完整的远程服务

4.2.1 建设数字图书馆门户,引进统一检索平台。我馆要提供异构电子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简化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并向集成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开通移动图书馆,利用移动图书馆实现图书馆各类馆藏和数据资源的统一检索、统一导航、统一调度,让用户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地查询、浏览与获取所需资源[5]。

4.2.2 构建基于网络的学科导航数据库和教学教参数据库。我馆要提供数字化教学所需的电子教学参考书;建立网上素质教育平台;通过调研、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等,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建立读者电话、短信、微信、网络咨询平台,迅速响应读者的咨询请求;引入高效、规范的服务管理系统,处理读者意见、建议和投诉,提高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6]。

4.2.3 不断推动图书馆个性化深层次服务。我馆应改变大量的数字资源仅仅显示在主页上及存储在机器里,被动地等待用户来选择的服务模式[7],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和推送服务;构建较完备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做好资源整合,并通过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信息服务,来补充馆藏资源的不足[8]。

4.2.4 开展科技文献网络代查代检服务。我馆将积极与省内具有查新资格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院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提供网络代查代检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查新服务、课题代检索服务、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查询并出具检索证明服务等。

4.3 调整馆藏资源布局,形成图书馆有效空间

4.3.1 馆藏布局调整。我馆通过对图书借阅频率的统计,有计划、有步骤地剔除阅览室内流通率偏低的纸质图书,将其转移到特定的物理空间集中存放,解决图书馆增量图书无处可放的困境。逐步调整现有物理空间的布局,释放利用率较低的空间的使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创业、交流空间的面积。

4.3.2 电子阅览室调整。我馆将改变现有电子阅览室的用途,并逐步取消电子阅览室,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根据学生的喜好摆放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各层走廊,随时随地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设立专门的数字资源体验区,让学生对图书馆现有的电子资源一目了然。图书馆一楼设立电子读报屏,并与学校主页连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学校近况,加深图书馆与学校的联系。

4.4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4.4.1 开展自助借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馆可以小范围逐步开展自助借还设备建设,实现图书馆24小时自助借还;逐步改革现有书库的资源布局及工作分工,利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书库无人值守、学生自助借还,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区域。

4.4.2 使用自习室选座系统。通过图书馆自习室选座系统,可以实现图书馆自习室座位资源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座位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座位资源的利用率,解决长期困扰图书馆的占座问题[9]。

4.4.3 开展学科服务等。我馆通过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图书馆员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学科馆员、文献传递员、信息咨询员等可以助力学生及教师工作的方面上来。

4.5 加强图书馆宣传推广力度,提高馆藏资源利用水平

我馆需深入研究读者心理变化和需求变化,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宣传和推广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保持现有的宣传讲座、网站宣传、印刷品宣传、主题活动宣传等,拓展微信、短信平台、实时咨询等新的宣传方式与手段,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和服务水平[10]。

4.6 加强馆员培训力度,构建专业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团队

4.6.1 工作实行量化考核。我馆对图书馆的各项指标实行量化的目标管理,并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明确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以及馆员在规划实施中的要求与责任,以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1]。我馆还定期对所负责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在年终考核时,对达标的部门和负责人在年度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表现优秀的员工还可以选派外出进修学习,从而形成激励机制。

4.6.2 加强人才专业培训。我馆将推进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和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及相关专业的在职进修;与国内图书馆建立交换馆员制度,提高中、高级人才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视野。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组织内部知识交流。重视管理人员在事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实施专门的管理培训计划,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队伍[11]。

参考文献:

[1]韩美霞,辛晨环.关于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思考[C]//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4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2]刘杰民,王炼,张文静.湖北省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J].图书情报论坛,2012(12):1-7.

[3]佚名.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2(2):56-64.

[4]黄康美.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观察,2008(11):110-112.

[5]周祖平.让资源就在您的手中[J].科学与财富,2012(1):188.

[6]李跃进.论读者工作中抱怨行为的产生与解决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90-92.

[7]李咏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0(3):51-54.

[8]尹锋.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推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以长沙学院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43-45.

[9]黄长伟.高校图书馆自习区座位资源实施计算机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128.

[10]张国臣.转型期高校图书馆“十二五”规划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C]//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4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11]百度文库.广州图书馆发展规划2011―2015[EB/OL].[2012-03-15].http:///link?url=IpfIJPX4vXnooDZcPyp NeV_IbLCFEU3P6wb3GYOy7MkJYqGdiyeBR gtoGhtN7utgbLlvGgzgqEA7cJAb5CyDR8Ta3yH G5WNRio6g0K1dLe.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10篇

>> 用于脑运作分析的前向网络样本重组树生成算法研究 基于三角构成规则的加权有向网络拓扑生成算法 适用于网络渐进传输的多分辨率曲线生成算法 全排列生成算法比较分析 KenKen问题的生成算法研究 曲线生成算法的文献综述 基于列生成算法的集装箱班轮运输网络优化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缩略图生成算法 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基于编码的MAC生成算法 数据库关键词检索中候选元组集连接树生成算法的研究 基于分类随机算法的试卷生成算法研究 分析基于列生成算法的动车组检修计划优化 AOS自相似业务流等时帧生成算法的Matlab仿真分析 关于传统空间缓冲区生成算法的分析 基于Bresenham的直线快速生成算法 题库系统中试卷生成算法的改进 一种可用于脑神经网络分析的有向网络分解算法 形式概念演化生成算法 MPI通信代码自动生成算法 一种启发式双代号网络图自动生成算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Xie Qin. Framework of Bra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Z].[2013-10-21]. .)

[30]谢勤.WAP算法连续化及其应用[C].毕业论文,2004.

[31]谢勤.一种可用于脑神经网络分析的有向网络分解算法[J].数字化用户,2014,3:113-116.(Xie Qin. An Arithmetic For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From Directed Graph To FFN Trees [J].Digitization user,2014, 3:113-116.)

[32]谢勤.一种可用于脑神经网络分析的有向网络分解算法[C].第八届海内外华人神经科学家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Xie Qin. An Arithmetic For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From Directed Graph To FFN Trees [C].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or Chinese Neuroscientists Worldwide 2014.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4.)

[33]谢勤.用于脑运作分析的前向网络样本重组树生成算法研究[C].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4:258-264.(Xie Qin. FeedForward Network Sample Recombination Tree Generating Arithmetic(DG-FFN SR Trees Arithmetic) And Generation Of Sample Recombination Graph [J].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2016,4:258-264.)

(通讯作者:谢勤)

作者简介

谢勤(1982-),男,A南理工大学硕士,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工程师,近年在亚组委信息技术部完成核心信息系统――计时记分和成绩处理系统项目实施管理方面的工作,其中计时记分系统投资一亿。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

作者单位

1.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2.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信息技术部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3.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4.广州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5.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6.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上一篇:物联网导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逻辑学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