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1:25

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的意识篇1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主体意识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1. 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2. 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找一找身边圆形的物体,然后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独立探究,探索新知,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自由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3. 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例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动脑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从中挖掘了学生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4. 加强意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经常对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是学习数学本身的需要,学习数学离不开良好个性品质的参与,要求学生付出艰辛的劳动,对解决问题有顽强的意志力。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真正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首先让学生拿出10cm、8cm、7cm长的三根小棒,在桌子上摆出三角形,学生非常轻松自如地摆出了三角形,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拿出10cm、4cm、5cm长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结果学生怎么摆也摆不出来。然后教师提出疑问:“同样都是三条边,为什么后三根小棒摆不出三角形呢?”请同学们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总结的。

自主学习的意识篇2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通过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习意识的形成相信大家都熟悉美国经济学家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如果教师能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融洽、民主,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更敏感,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所以,为了减少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

(一)尊重学生。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保护学生的童趣、童真、童心,实实在在地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让学生消除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教师高高在上,无论教师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一旦消除后,他们的思想工作便会活跃起来,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便会油然而生。

(二)培养个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发展。个性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心理品质,为了不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遭到无情的“裁剪”,我们必须帮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还给孩子一片湛蓝的天空,为他们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每个人提供最大限度“自主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中,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在于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深度挖掘每个人的个性潜能,积极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和指导。

(一)精引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对从事的各种活动具有吸引力。吸引力从何而来呢?这就靠教师有形和无形的力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了一个《西游记》中的故事:“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走到半路口渴了,就让孙悟空去找水喝,孙悟空没找到水,却抱回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猪八戒一看到西瓜,咧开大嘴笑了。孙悟空说:我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我们每人吃,怎么样?猪八戒一听急了,大喊:‘不行,不行,我太渴了,我不吃,我最少也得吃!’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家为什么笑吗?”同学们齐声说:“想!”“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帮猪八戒找一找原因,看看大家为什么笑他。”这种精妙的引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二)自主探究。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学会知识,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发展,教师必须采取开放性教学,只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主探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不要再讲解。质疑问难,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创新潜能的舞台。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可采取同桌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纸片在一起剪、拼、移、想、说、评,看谁的方法更多、更好、更巧,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直接感知,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在辩论中总结,在互助中提高。最后,总结抽象出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并明确公式中“底×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呢?以剖析理解公式的含义,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计算公式。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其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巩固创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精心设计开放性题目,强化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孕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计划修一条240米的水渠,前4天修了80米,照这们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

⒈240÷(80÷4)-4

⒉(240-80)÷(80÷4)

⒊4÷80×(240-80)

⒋4×(240÷80)-4

⒌解:设修完还需要x天,(240-80)÷x=80÷4

评价时,教师不要轻易地评定某种方法的优劣,而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水平出发沟通联系,让学生自由取舍,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最优的方法,通过这种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流畅度、变通度、独创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的意识篇3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任何教育方式的实施,教育成果的体现,都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才能展示出来。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关键是有无宽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拘束的情况下,学生的大脑皮层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思维活动容易活跃起来,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扬民主,努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会学,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或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予以热情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处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积极应用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说传授,而在激励呼唤和鼓舞。”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教师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不仅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有一次,课上完后,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要求学生们背诵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背下的就举手示意,结果第一个举手的竟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学困生,他很流畅地将这首诗背下来,我又有意识地叫他到黑板上默写,结果准确无误。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抓住这个时机对他进行了鼓励表扬:“你真棒!原来你的识记能力这么强,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把自己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你一定会成为语文最好的学生。”此后,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我也郑重地进行表扬、鼓励,而他的学习认真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件事对我的启示深刻: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多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即使很小的成功也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得到满足,使之逐步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产生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

三、巧设情境,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可见,质疑是治学的关键。宋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有问题才会去求解答。知识、能力就是在不断疑问、不断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使他们充分认识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有针对性的学习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方向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到篇章之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且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教学中,有些课文或课文中有些词语,学生读时一晃而过,不觉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又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让学生于无意处发现蕴藏的“真金”。比如在讲《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文中写到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前后两次付钱时不同的动作描写:“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在学生看来“排”和“摸”只是两种不同的动作而已。我就此提出了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两次付钱除了两种不同的动作之外,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说,钱数不同,第一次“九文”,第二次“四文”。接着我又让同学们做付钱时的“排”和“摸”两种动作进一步体会。最后让同学们考虑这两个动词的作用。很多学生认识到了“排”和“摸”两个动词反映了当时的孔乙己两种不同的心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应该尽量多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启发学生主动置疑问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使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成功,求知探索欲望更加强烈,进而主动地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的意识篇4

一、“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交往与合作中,学生从他人身上反观自我,自我调节,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评价,相互提高,形成主客体的不断转换,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在群体中进行交往与合作,他们之间的相互认同、彼此理解,以及共同目标和情感的形成,使个体主体性因群体主体性的实现而获得发展。其二,合作与交往是社会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理解人际关系,产生角色规范,养成责任心,克服自我中心,在培养自尊、自强等自我意识的同时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交技能,这正是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质。其三,通过合作与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能力,这是推动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还知道 ,季亚琴科的集体教学思想,主要是非固定成员的两人配对交往,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别人,用自己的方法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达到互帮互学。

二、“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就是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民主的自主与合作发展空间,在教师指导下,以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为基础,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共同解决问题,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潜能得到了开发。以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交流竞争为主要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具体表现在,首先将班级学生按认知水平、个性差异等分成若干个7—8人异质小组,为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多向合作互助创设一种和谐的活动空间,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根据班级学生性别、个性、特长、认知能力等因素,把学生总体保密分级:A级、B级和C级。按教学需要编排座位,基本采取前后两张课桌4位学生围坐形式(即马蹄形),定值日组长,给每位学生创造机会,促进各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该教学模式包括:个体自学、小组合作、集体评价、当堂训练四个环节。基本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目标导学。

(1)提出目标。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起着导引和课终评价的依据。目标可由教师提出,或学生提出,教师归纳。

(2)以旧引新。做好新知与相关旧知的迁移,使学生在自学和探究新知时有坚实的基础。本阶段以问题或目标激趣导入为主。达到了“课始趣生,目标明确”的效果。

2、个体自学、小组互助。

(1)个体自学。在新授前先让学生个人尝试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答案,这是小组合作成功的重要基础。让学生质疑,一是自己未解决的问题;一是自己虽解决了但给别人有启迪作用的问题经验。

(2)小组互助。在学生自学而不得解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将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新知学习及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逐层揭示学习内容,提供合作素材,引导思考方向,指点探究方法,给予某些困难学生以点拨”作用。

3、组间交流、师生评价。

(1)小组质疑。小组质疑的问题主要情况基本同个体质疑差不多,只是可能复杂些。

(2)大组交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纳,选有代表性的存在共性的问题组织大组交流,为全班提供再次交流信息的机会。某个小组抢先发言后,其它组可做及时补充。师生对小组汇报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3)教师针对班内情况进行质疑。对有些学生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4、难点剖析、当堂训练。

(1)教师质疑。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精点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精讲注重基础和关键。

(2)教师设计(有时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矫正、强化、提高”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也可组织学生设计习题,进行互练、互议、互批、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的意识篇5

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开放环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新一轮的课改目标也促使着我们去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指出,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简单地说,以往所谓的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学生的需求了,我们要重塑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法来展示数学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自主地走进数学课堂。

一、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自主意识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但也不难看出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将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的同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时,由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要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二次函数的模型,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导入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商场购进一批童装,每件进价为100元,售价为130元,每星期可以卖出80件,为了迎接元旦,商店决定降价促销,根据市场调查,每降价5元,每星期可以多卖出去20件。降价后,如果商家想使每星期的销售利润额最大化,应将售价定为多少最合适?这是一道以生活为背景的二次函数题,只要学生能够抽离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即可解答出来。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会得到提高,进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创设自学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开展自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考虑到上节课已经学过了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所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选择小组自主学习的模式。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减少自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接着,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1)圆与圆之间有几种位置关系?存在几个公共点?

(2)各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3)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 cm和4 cm,根据以下条件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假如:①O1O2=8 cm,则两圆__________;②O1O2=5 cm,则两圆__________;③O1O2=0.5 cm,则两圆__________。

简单的几个试题涵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并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体会到独自获得知识的喜悦的同时,重新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探究数学的欲望,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构建开放环境,搭建自主平台

开放式课堂是相对于封闭式课堂而言的,它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努力构建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例如,已知AB是O的直径,E是AB上一点,过点E做

CGAB,F是直线CG上的任意一点,连接AF交O于D,连结DC、AC、AG,①探究AC、AD、AF、DC、FC之间的关系;②若CD=12,AD=16,AC=24,你能求出图中其他哪些线段的长度吗?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如,DC・AF=AC・FC;AC2=AF・AD;DC・AC=FC・AD等。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去寻找切入点,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而在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我们还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自主性,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总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价值,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为高质量、低成本课堂的实现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新课程:教研,2010(9).

[2]厉恩高.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自主学习的意识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 激发; 感知;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12-001

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与学习的哲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所谓自主就是为自己作选择,并对这些选择负责,而不是把责任归因于环境或别人的态度。自主学习者认为人的自主能力是很重要的,是建立在人的自觉、视野和行动的勇气之上的,必须在一次又一次成功或失误中累积经验而来,不能靠别人灌输知识来学会,它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能力。

《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这里参与把知识建立的过程就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恰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学习活动中充分感知,体验,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初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的衔接和系统性方面已经比较严密,不仅仅每一个知识点需要学习者的自主参与,而且在诸多知识点的连贯学习形成数学能力方面,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难学好的。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积极参与探索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开始和维持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生正处在身心的急剧发展期,一方面他们对事物充满热情与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情绪高涨,非常愿意去做。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又极易受各种外界原因影响,对不太感兴趣或不如自己所愿的事情往往是避而远之。表现为有理想却很难实施或中途夭折。再者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枯燥的数字、单调的图形、抽象而乏味的内容,所以在数学课中,创设情境,烘托气氛,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初步意识十分必要。数学课堂中,激发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巧设导语,引导实践: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比一比,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等等。

如讲勾股定理时,因为勾股定理不是由其他定理经过推理论证得到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因此,课前我要每个学生各自画一个三角形,测得两直角边与斜边的长度,然后分别计算一下它们的平方,观察两直角边的平方与斜边平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上课时,一经提问,同学们踊跃发言。虽然同学们画的三角形大小不一样,但最终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从而总结出了直角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定理,即勾股定理。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了结论,便于记忆和灵活应用。

这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引课,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 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用学生急需和感兴趣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深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二、优化感知过程,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学生自主建构的,不是老师交给的,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实践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以接收式为主,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现在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再现知识的形成及规律之上,不能只重结果,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在学习八上((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一节时,我这样设计学习程序:首先展示生活中的等腰梯形,鼓励学生说出相关概念。其次用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折裁出等腰梯形,分组操作并讨论,除书上的方法之外还有哪些画法,选一代表说明思路,其他组补充比较。第三,对折手中等腰梯形归纳前两条性质,并用图形语言表述。第四,引导学生说出两种推导第三条性质的方法同时比较优劣。知道利用对称性说理是很简便的方法。最后再由学生总结性质及推理方法。这样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由学生自主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不乏闪烁着创新的亮点,对学生今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必然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三、建立合作机制,使合作者之间的共同学习与每一位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通过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协作互补,增强自主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师生间或同学间相互讨论分析,共同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和解题技巧。这样,既有利于团结合作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交流的有效性,促进每一个合作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在重视合作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注意:精选合作内容,明确合作分工,细化合作组织,重视合作指导等。

当然,以上几方面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恰当地指导。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且融洽的关系,在课堂学习中形成“共鸣”,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自主意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导.教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主学习的意识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 意识 能力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和效果来看,单靠课堂教学是远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从学生自主学习方向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一、自主学习理论及特征

自主学习具有三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自发的学习,自主学习者对于学习的选择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这时候学习者呈现出主动的特征;二是自由的学习,自主学习者对所学的专业、所采取的学习方法,所利用的资源、时间、地点和节奏等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实行自主控制,不必顾忌他人或群体的态度;三是自律的学习,自主学习者由于在学习中获得了主题需求和客体对象的一致,使他既是学习目标的确立者、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意识从心理学角度主要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从自觉主动的角度去认识和观察自己的学习状态,其包含的内容很多,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觉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并形成较强烈的自主学习的动机。

(二)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如果没有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开展自主学习,才能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是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没有自主意识是不可能有自我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意识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内在动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除了要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外,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一些技巧和策略。学习者要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转变学习观念,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在具备了自主学习意识后,还要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不能再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而是要突破传统的封闭,转变为开放式的、自主式的创造性学习。学生要了解开放教育下的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的、互动性的、交互性的、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担负有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的任务。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能够完成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二)端正学习动机,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不正确的动机只能带来相反的效果,学生在目的明确、动机端正的情况下才能适应开放教育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自觉性,能够具备正确的学习动力,学生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条件,通过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心理测试等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等,这样才能尽快适应自主学习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动机。

(三)培养学习技能、引导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一般都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学生首先要主动接受相关技能的培训,比如利用网络教育来进行自主学习,就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微机操作、浏览器的实用、网络文件下载、网络互动学习讨论等,增强自主学习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四)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障

受教师资源和教学设施的影响,高职院校一般实施大班教学。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就应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水平不同的学生应帮助其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安排不同量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使学生在“过饱”或“过饥”的状态下学习。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补充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小结,明确重点和难点,并对始终的各种联系进行综合,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学会将知识综合成系统,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不断完善自我。教学中结合每次课教学目标,通过精心编制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自评或相互提问,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总结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通过学习者自身来实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指导、辅导、顾问、合作、帮助的作用。学习者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样才能在内外因的作用下使得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当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离不开崭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自主教育就是适应时展、社会需求的一种科学理论。自主教育的主体可以针对任何学习者,客体是其辅助作用的教育者,如老师和家长,但当前自主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成人学生,在高等教育里还尚未开展,但是可以预见,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自主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于红云.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企业教育,2009(4).

自主学习的意识篇8

怎么

关键词:美工    智障学生    自主学习   论文

一、 前言

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自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教师要关注学生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智障学生,我们更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自食其力的人。

智障学生自身的生理因素导致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家长过低的期望和放任、溺爱、漠不关心等的教养态度使得家庭环境不利于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家长或某些教师过低的教育期望不利于智障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社会未能形成尊重残疾学生的环境,使他们的就学、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智障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因此在美工课的教育教学中我立足于培养智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 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发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一种轻松、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智障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较弱,教师在课堂上积极的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生制作纸浆画得过程中。先让学生欣赏教师的作品《多彩的秋》、《美丽的小山村》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美,从而引发学生想要自己制作一幅的欲望。只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纸浆,边示范边让学生观察,接着让学生分成两组,一起合作制造各种颜色的纸浆,大家互帮互助,一种愉悦欢快的气氛洋溢在教室中。力量控制不好的就撕纸,将纸撕成小片投入小碗中,有的用勺搅拌,几个人轮流进行,有的拿颜料,往制作好的纸浆中调色,当各种颜色的纸浆制作完成,大家开始在各自的底稿上制作。当有的人少绿色的纸浆时,会有学生主动为他制作,当有的学生花布好底稿时,会有学生主动帮助他画底稿,当有的学生找不到刀子时,会有学生主动为他找来。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无比的高涨,他们之间的氛围无比的亲密友好,他们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完成着一幅他的作品。他们自主地选择色彩、内容,自己设计、布局,自己制作,完成一幅在制作一幅。渐渐的课堂氛围越来越好,学生自主学习制作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了。怎么

2.体验成功,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行为,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发展的潜力,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智障学生因为常遭遇到失败,因此他们的自信心往往较低,体验不到一种成功的喜悦。由此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恰当的时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美工课上,在教学生绘画简笔画金鱼时,教师将步骤简化,并且将一步步的示范:先画一个圆它是金鱼的头,再画一片大枫叶它是金鱼的尾,头上添俩圆作为金鱼眼,一个小半圆它是金鱼嘴。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边说一边画,画完了教师仔细巡视进行辅导,让学生在自己再画几条金鱼,可大可小,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涂色,老师并不限定颜色,只是提供一些建议。很快各种色彩,样子各异的金鱼跃然纸上,学生们看着自己画得金鱼十分高兴。抓住机会,我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大家进行评议,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学生们更高兴了,小心仔细的选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放到前面,然后开始了评论。有的说我喜欢于晨的,她画得金鱼和好看。有的说我喜欢张征的,他的金鱼样子多。有的说,我喜欢熊梦琪的,她的金鱼颜色用得多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了一种成就感有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他们会认为自己作品真得很不错,自己满意,有同学喜欢,他们能够体验到一种被人认同的感觉,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学生进行欣赏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讲述如何欣赏绘画作品,是学生渐渐的有了一种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培养了一种审美的情趣和行为。美是无处不在的,重要的是我们学会发现它。当学生们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多时,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了,他们不再认为自己不行,而是自己行,对于他们来说自己是可以成功的,他们愿意学习,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大家来欣赏。

3.提供想象的空间,促进智障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进行美工教学时,要给与学生充分的想象的空间。美术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加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智障学生由于认识活动的缺陷,造成想象力的贫乏,但他们同样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如教学生制作三角时,当学生跟随教师完成后,教师的教学并不是到此为止了,重要的是后面的装饰。我让学生通过水彩笔、油画棒等用品将三角进行装饰,可以画点、各种线,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可以用圆、方等各种图形,各种动物花草等。学生马上兴趣高涨了,纷纷开始装饰了起来。我对学生强调自己装饰的三角不能跟其他人的一样,而且自己的三个三角装饰得也不能一样。学生了解了要求后,开始积极地进行设计,有的画画,有的画彩虹,有的画头像,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我惊叹于学生们的想象力,感叹到给与他们想象的空间应该更大一些。由于学生充分的在美工课上进行发挥创造,进行想象设计,他们越来越喜欢美工课,越来越来积极主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捕捉生活实际,引导智障学生自主学习。怎么

学习过程是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建构过程,它具有生存性、自主性。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笔,运用多彩的色彩将生活中的美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如在教学生绘画多姿多彩的树时,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树的样子。由于智障学生再现难,认识事物比较片面,说得就比较粗糙。当学生充分回忆后,教师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形状和颜色,接着再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加以绘画,用色彩开始着色,让学生体验着自己的心情和情绪,来选择色彩进行涂色,尽力地将自己心中的感受通过画来加以展现出来。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对学习的认识,对生活的欣赏和进一步的认识。教师的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自己的内心,使自己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促使了智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三、 结语

智障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结果。通过在美工教育教学中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课堂心理氛围,使智障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知识的自我学习、自我补充和自我完善,从而达到想学、乐学、善学,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美工课是创造美的地方,要让智障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受生活的美好,使他们自主的学习,自主的创造,尽情描绘自己的生活。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极为重要,是我们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怎么

2.叶立群、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3.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

4.伍芳辉主编:《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科学施教与健康成长的基石》,北京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5.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5。5。

上一篇:学期全面总结范文 下一篇:对乡村教育的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