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4:41

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

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篇1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支气管 阿罗格 干预

儿童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是由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过敏)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该病易反复发作,极大地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和发育,严重者还可并发呼吸衰竭、肺心病等。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约30-40%的患儿有家族哮喘疾病史,约50-60%的有家族过敏疾病史;环境因素有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吸入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运动等方面[1]。儿童哮喘80% 以上在深秋时节发病或复发,近几年虽然防治哮喘的药物越来越多,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下降,我们采用护理干预联合阿罗格脱敏药物治疗6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门诊确诊的哮喘患儿共125例,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参加脱敏治疗的患儿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5至14岁,平均(5.65±1.80)岁;病程0.5~12.65年。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的60例 ,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至14岁,平均(5.45±1.89)岁;病程0.5~12.2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时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万托林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哮喘缓解后1周应用阿罗格药物进行脱敏治疗。我院采用皮肤点刺测试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液(德国默克公司)共38种,以组胺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试验结果:皮肤反应强度与组胺相似,风团直径>5-10mm为“+”,5-10mm伴红润为“++”, 风团直径10-15mm伴红润有伪足为“+++”, 风团直径>15mm伴红润有伪足为“++++”,阴性同生理盐水反应。125例皮肤点刺测试治疗中、有粉尘螨强阳性者59例、屋尘螨强阳性者46例,须发癣菌强阳性者13例,霉菌强阳性者4例,杂草强阳性者3例。根据点刺皮试的结果,65例患儿选择相应敏感的阿罗格变应原疫苗进行脱敏治疗。干预组具体方法如下:初始治疗从最低浓度(0级)的最小剂量(0.1mL)开始,浓度从0级依次递增至3级进行皮下注射,剂量0.1mL、0.2mL、0.4mL、0.6 mL、0.8mL依次递增,0~2级递增期间每周注射1次,如注射后出现较重的局部反应或有全身症状,则按上次注射剂量重复注射1次;3级递增期间每2周注射1次。维持治疗阶段,3级0.8mL或1.0mL每月注射1次,疗程2-3年。观察组在接受阿罗格疫苗治疗期间一般不用其他抗过敏药物,根据点刺皮试阳性,配制阿罗格变应原脱敏药物进行脱敏治疗,同时进行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所有患儿首次就诊时建立哮喘病例档案,详细记录患儿年龄、性别、就诊前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发作时症状、用药情况、用药效果、家族史、家长联系方式等,发放哮喘常识手册。

1.2.2 干预方法:①每月由专科医师和护士在门诊、院外电话定期随访1-2次,及时评价情况和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剂量,并针对患儿及家长的疑问解答相关问题。②健康教育:对观察组患儿家长和学龄患儿进行哮喘及其药物基本知识教育,内容包括: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规治疗方案,哮喘的常见诱因及防治方法;自我及/或家属病情监测。③饮食干预:指导患儿及家长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忌海鲜食物、甜食物、辛辣食物、食冷饮等;④服药干预:指导患儿家属正确使用止喘药,讲明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⑤运动干预:鼓励适当的运动,以增加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对照组给予止喘、解痉等常规治疗。

1.2.3 指标测定方法 手持式最大呼气峰速仪测量呼气峰流速(PEF)值。肺通气功能测定:a、患儿立正站立位,头保持自然水平,夹上鼻夹;b、含住口器(与肺功仪相连),平静呼吸3-4次后,做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屏气1秒,快速做最大呼气达残气位,用力持续而均匀,呼气快速而呼尽,重复3次,取最高值。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3.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1.3.2 记录观察患儿治疗后2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及住院次数的变化。

1.3.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F比较。

1.3.4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

1.3.5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哮喘发作基本控制, 即使仍有轻度发作但不需用药即可缓解(个别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时仅有咳嗽、无喘息),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大于35%或FEV1≥80%预计值,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 有效 :偶有哮喘发作时症状有较轻, 增加量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达预计值60%-79%,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发作时仍需要用药可缓解。无效:哮喘发作频繁、症状和FEV1测量无改善或反复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脱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2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两组患儿2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的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F比较。治疗后3、6、12、18个月两组PEF值均明显增加,但观察组PEF增加较对照组更显著(P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F比较(L/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P

2.4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4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x2=10.918. P

3 护理干预

3.1.1 心理护理及规范治疗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变态反应疾病,患儿家长难免产生焦虑、急躁情绪。作为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鼓励患儿家长以积极的态度战胜疾病;详细说明整个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让其充分了解脱敏治疗的意义、安全性及有效性;告知患儿及家长脱敏治疗是分不同浓度、不同阶段进行的,机体产生抗体需要一个过程,因脱敏治疗疗效通常在3-4个月起效,6个月才见到明显的效果,治疗不能半途而废,要保持耐心和自信心。

3.1.2 脱敏时的护理 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患儿每次注射前询问上次注射后有无不适及各种反应情况,并要求患者自行记录反应发生的时间和具体情况;每次行脱敏注射后观察30min,询问患儿有无局部及全身症状,如有记录其反应情况,同时告知患儿及家长偶有乏力、嗜睡等症状,注射当天要避免剧烈活动、洗澡等。

3.1.3 不良反应的护理 在进行皮试及脱敏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局部或全身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出现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红肿大于4cm者,可在注射部位上方扎止血带,使淋巴管暂时阻断,以阻止抗原的吸收,每3~5min放松30s,或用1∶1000肾上腺素在注射部位周围封闭,局部冷敷或用皮质类固醇类软膏外涂,并嘱患者不要抓挠,避免感染;轻微全身反应,立即给予平卧,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吸氧及静脉滴注氨茶碱、氢化可的松等;严重全身不良反应按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进行抢救。我院治疗患者中未出现严重全身反应。

3.1.4 强化哮喘自我管理 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掌握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的方法,医护工作者根据哮喘患儿的症状、体征、PEF值和使用药物的不同,帮助制订患儿哮喘管理及预防哮喘发作方案。另外,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填写每日哮喘出现的次数,诱发因素,持续时间长短,用药后效果等。

3.1.5 避免接触过敏原 指导家长避免危险因素的暴露,室内定时通风,减少室内变应原的诱发。冬春季节好发,尽量减少患儿外出,减少与过敏源接触,防止患儿哮喘发作影响脱敏治疗的效果。

4 讨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它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尤其儿童的患病和死亡率上升明显。我国儿童患病率为0.5%-2%,个别地区达5%。据世界卫生组织[3]估计,全球大约有1.5亿儿童患哮喘,且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儿童哮喘明显上升。目前,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及病理过程起作用,且停药后作用往往消失[4]。而脱敏治疗是通过用递增量及反复注射特异性变应原方法,提高机体对致敏变应原的耐受能力 以达到再次暴露于致敏变应原后不发病,或虽发病但症状大大减轻的目的。阿罗格是德国默克集团生产的用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天然变应原长效试剂 ,是一种吸附于氢氧化铝的变应原提取物,具有纯度高、定量准确的特点。根据本文脱敏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总有效率为92.3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有部分患儿由于学习等原因不能坚持脱敏治疗 ,或对疗效产生怀疑 ,对局部反应担忧和恐惧等。因此 ,医务人员要对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 ,帮助其调解焦虑情绪 ,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我们对125例哮喘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与观察,其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2年内患儿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两组治疗效果及家长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6、12、18个月两组PEF值均明显增加,但干预组PEF增加较对照组更显著(P

5 结论

通过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配合应用阿罗格疫苗进行脱敏治疗,可明显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加强患儿及家长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有利于保障哮喘患儿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并且操作方法简便,未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胡仪吉.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3(2):79-81.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

[3]陈秀强,卞如濂.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和抗哮喘新药物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2003,32(4):269-272.

[4]高宪成,王玉梅,赵苏萍.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66例[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 (5):657.

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篇2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以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儿约占儿科门诊病人的60%以上,而呼吸道感染中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约占10%[1]。其主要的症状为呼吸道出现反复的感染,且病势缠绵病,发病时间特别长,严重者可能会造成支气管性哮喘、支气管性肺炎或其他较严重的脏器受损情况。RRI病因除与小儿呼吸道本身解剖特点有关外,还受环境,营养,免疫,感染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在儿科逐年增多,在引起RRI的非典型病原体中MP占有重要地位,现将MP的感染与RRI之间的关系作一临床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选取符合RRI诊断标准患儿7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3~10岁,以咳嗽为主诉;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为3~13岁,两组病例的其他一般情况的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反复呼吸道感染符合1988年全国儿童呼吸道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见表1。

1.2方法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儿分别于就诊后采集咽拭子,行快速液体培养法测定肺炎支原体(MP)。将患儿咽拭子浸入培养液,于35℃-37℃支原体培养箱中孵育24h后观察结果,培养基由红色变为黄色,且仍保持澄清,说明有支原体存在,呈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MP培养阳性率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儿童RRI组(病例组)MP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病例组MP培养 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 32例阳性患儿均有反复咳嗽症状,小婴儿以咳嗽喘憋为主,年长儿以刺激性干咳为主,症状均以夜间为著;其中伴有发热20例,体温37.5℃~39.3℃,无发热12例。32例阳性患儿的胸部X线结果中,有12例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片絮状阴影,14例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2例有胸腔积液表现,其余4例正常。

2.3 治疗与转归 病例组MP培养呈阳性的有32例,推测可能是支原体引起的,对于血清中红霉素的浓度过高的情况,应在静滴25 mg/kg・d的红霉素一周后,立即调整为口服3日浓度为10mg/kg・d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不发热重症患儿则选择组织浓度高的阿奇霉素静滴3~5天(5~10mg/kg・d),在停止用药后的第4天,给予口服2~3个疗程阿奇霉素2~3个疗程。病情轻者可给予口服3~4个疗程的阿奇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最终32例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身体得到恢复。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自然界除病毒和细菌之外的一种微生物,因为不具备细胞壁,其传播主要的途径多为呼吸道,特别容易使儿童的呼吸道发生感染。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导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不断增多,本研究中RRI组患儿支原体的阳性率为45.71%,与同期乔石珏等学者对120例RRI患儿行MP病原检测,阳性率为44.2%的研究结果相似[3]。MP感染可引起RRI发生,其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4],目前倾向于①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机制:当病原体由呼吸道进入后,在黏膜表面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紧密结合而附着,从而造成黏膜上皮破坏,这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致病方式。②免疫学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损伤。肺炎支原体抗原致机体T、B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活化功能失调,免疫应答和防御功能等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儿童感染的易感性,从而使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高。

人类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家庭,学校,托幼机构等密闭环境多见,肺炎支原体造成的感染,有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而且均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若不对病原学开展检查,就不能和普通的病原所引起的感染进行有效的区别,易致误诊误治,贻误治疗。目前国内外在实验室检测支原体时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5]血清学抗体检测法、核酸检测法、经典的培育法和抗原检测法等。而MP培养是 MP诊断的金标准,但传统的MP培养方法耗时长、 操作复杂,阳性率低,不能满足临床快速、早期诊断的要求。MP血清学抗体检测易受患儿感染的病程及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影响而出现假阴性。核酸PCR检测法虽然特异性高,但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难以在一般的实验室开展,且易受环境中MP交叉感染而出现假阳性。本研究中,我们采集RRI患儿咽拭子,将其放入MP快速培养的液体培养基内,由于MP代谢产生的物质会改变液体培养基的颜色,故可通过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去判断MP是否存在,一般在24~48h内即可判断结果,显著缩短了MP的培养时间,满足了临床快速检测的需要且免除了儿童抽血化验的痛苦。据统计,其敏感率可达87%,与PCR法特异性检测MP符合率达95%以上[6],便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肺炎支原体(MP)早期筛查。

由于MP无细胞膜,作用于细胞膜的抗菌药对其无杀伤作用,故MP感染的治疗与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不同,临床上主要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MP的感染。本研究中,RRI组患儿32例MP培养阳性者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缓解。据研究[7],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MP的感染, 且能使患儿外周血中辅淋巴细胞(Th2) 的过度活化和Th2因子的偏移状态得到纠正,CD4/CD8的比例上升,有助于患儿免疫状态的调节和改善,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若没有及时的采取药物进行彻底的,极易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或急性的感染急性,从而使病情加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治愈[7]。甚至引起肺外并发症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给临床治疗增加困难。因此在门诊的过程中,面对患儿呼吸道出现的反复感染,要推测MP出现感染的情况,尤其是那些经过普通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更应及早检测MP,及早确诊病原,以合理用药及有效治疗其感染。

参考文献

[1]李晓晓.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探讨[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6):69~70.

[2]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4.

[3]乔石珏,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7):53.

[4]董宗祈,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3(4):243~244.

[5]董燕芬,等.肺炎支原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3):269~270.

[6]谢世营,等.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方法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1):55~57.

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篇3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支气管  阿罗格  干预

        儿童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是由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过敏)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该病易反复发作,极大地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和发育,严重者还可并发呼吸衰竭、肺心病等。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约30-40%的患儿有家族哮喘疾病史,约50-60%的有家族过敏疾病史;环境因素有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吸入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运动等方面[1]。儿童哮喘80% 以上在深秋时节发病或复发,近几年虽然防治哮喘的药物越来越多,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下降,我们采用护理干预联合阿罗格脱敏药物治疗6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门诊确诊的哮喘患儿共125例,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参加脱敏治疗的患儿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5至14岁,平均(5.65±1.80)岁;病程0.5~12.65年。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的60例 ,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至14岁,平均(5.45±1.89)岁;病程0.5~12.2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时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万托林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哮喘缓解后1周应用阿罗格药物进行脱敏治疗。我院采用皮肤点刺测试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液(德国默克公司)共38种,以组胺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试验结果:皮肤反应强度与组胺相似,风团直径>5-10mm为“+”,5-10mm伴红润为“++”, 风团直径10-15mm伴红润有伪足为“+++”, 风团直径>15mm伴红润有伪足为“++++”,阴性同生理盐水反应。125例皮肤点刺测试治疗中、有粉尘螨强阳性者59例、屋尘螨强阳性者46例,须发癣菌强阳性者13例,霉菌强阳性者4例,杂草强阳性者3例。根据点刺皮试的结果,65例患儿选择相应敏感的阿罗格变应原疫苗进行脱敏治疗。干预组具体方法如下:初始治疗从最低浓度(0级)的最小剂量(0.1ml)开始,浓度从0级依次递增至3级进行皮下注射,剂量0.1ml、0.2ml、0.4ml、0.6 ml、0.8ml依次递增,0~2级递增期间每周注射1次,如注射后出现较重的局部反应或有全身症状,则按上次注射剂量重复注射1次;3级递增期间每2周注射1次。维持治疗阶段,3级0.8ml或1.0ml每月注射1次,疗程2-3年。观察组在接受阿罗格疫苗治疗期间一般不用其他抗过敏药物,根据点刺皮试阳性,配制阿罗格变应原脱敏药物进行脱敏治疗,同时进行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所有患儿首次就诊时建立哮喘病例档案,详细记录患儿年龄、性别、就诊前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发作时症状、用药情况、用药效果、家族史、家长联系方式等,发放哮喘常识手册。

        1.2.2 干预方法:①每月由专科医师和护士在门诊、院外电话定期随访1-2次,及时评价情况和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剂量,并针对患儿及家长的疑问解答相关问题。②健康教育:对观察组患儿家长和学龄患儿进行哮喘及其药物基本知识教育,内容包括: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规治疗方案,哮喘的常见诱因及防治方法;自我及/或家属病情监测。③饮食干预:指导患儿及家长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忌海鲜食物、甜食物、辛辣食物、食冷饮等;④服药干预:指导患儿家属正确使用止喘药,讲明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⑤运动干预:鼓励适当的运动,以增加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对照组给予止喘、解痉等常规治疗。

        1.2.3 指标测定方法 手持式最大呼气峰速仪测量呼气峰流速(pef)值。肺通气功能测定:a、患儿立正站立位,头保持自然水平,夹上鼻夹;b、含住口器(与肺功仪相连),平静呼吸3-4次后,做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屏气1秒,快速做最大呼气达残气位,用力持续而均匀,呼气快速而呼尽,重复3次,取最高值。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3.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1.3.2 记录观察患儿治疗后2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及住院次数的变化。

        1.3.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f比较。

        1.3.4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

        1.3.5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哮喘发作基本控制, 即使仍有轻度发作但不需用药即可缓解(个别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时仅有咳嗽、无喘息),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大于35%或fev1≥80%预计值,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 有效 :偶有哮喘发作时症状有较轻, 增加量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达预计值60%-79%,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发作时仍需要用药可缓解。无效:哮喘发作频繁、症状和fev1测量无改善或反复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脱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2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x2=24.086),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2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的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f比较。治疗后3、6、12、18个月两组pef值均明显增加,但观察组pef增加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f比较(l/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

      2.4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x2=10.918.  p<0.01.

        3  护理干预

        3.1.1 心理护理及规范治疗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变态反应疾病,患儿家长难免产生焦虑、急躁情绪。作为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鼓励患儿家长以积极的态度战胜疾病;详细说明整个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让其充分了解脱敏治疗的意义、安全性及有效性;告知患儿及家长脱敏治疗是分不同浓度、不同阶段进行的,机体产生抗体需要一个过程,因脱敏治疗疗效通常在3-4个月起效,6个月才见到明显的效果,治疗不能半途而废,要保持耐心和自信心。

        3.1.2 脱敏时的护理 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患儿每次注射前询问上次注射后有无不适及各种反应情况,并要求患者自行记录反应发生的时间和具体情况;每次行脱敏注射后观察30min,询问患儿有无局部及全身症状,如有记录其反应情况,同时告知患儿及家长偶有乏力、嗜睡等症状,注射当天要避免剧烈活动、洗澡等。

        3.1.3 不良反应的护理 在进行皮试及脱敏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局部或全身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出现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红肿大于4cm者,可在注射部位上方扎止血带,使淋巴管暂时阻断,以阻止抗原的吸收,每3~5min放松30s,或用1∶1000肾上腺素在注射部位周围封闭,局部冷敷或用皮质类固醇类软膏外涂,并嘱患者不要抓挠,避免感染;轻微全身反应,立即给予平卧,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吸氧及静脉滴注氨茶碱、氢化可的松等;严重全身不良反应按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进行抢救。我院治疗患者中未出现严重全身反应。

        3.1.4 强化哮喘自我管理  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掌握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的方法,医护工作者根据哮喘患儿的症状、体征、pef值和使用药物的不同,帮助制订患儿哮喘管理及预防哮喘发作方案。另外,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填写每日哮喘出现的次数,诱发因素,持续时间长短,用药后效果等。

        3.1.5 避免接触过敏原  指导家长避免危险因素的暴露,室内定时通风,减少室内变应原的诱发。冬春季节好发,尽量减少患儿外出,减少与过敏源接触,防止患儿哮喘发作影响脱敏治疗的效果。

        4  讨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它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尤其儿童的患病和死亡率上升明显。我国儿童患病率为0.5%-2%,个别地区达5%。据世界卫生组织[3]估计,全球大约有1.5亿儿童患哮喘,且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儿童哮喘明显上升。目前,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及病理过程起作用,且停药后作用往往消失[4]。而脱敏治疗是通过用递增量及反复注射特异性变应原方法,提高机体对致敏变应原的耐受能力 以达到再次暴露于致敏变应原后不发病,或虽发病但症状大大减轻的目的。阿罗格是德国默克集团生产的用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天然变应原长效试剂 ,是一种吸附于氢氧化铝的变应原提取物,具有纯度高、定量准确的特点。根据本文脱敏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总有效率为92.3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有部分患儿由于学习等原因不能坚持脱敏治疗 ,或对疗效产生怀疑 ,对局部反应担忧和恐惧等。因此 ,医务人员要对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 ,帮助其调解焦虑情绪 ,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我们对125例哮喘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与观察,其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2年内患儿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两组治疗效果及家长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6、12、18个月两组pef值均明显增加,但干预组pef增加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这一结果与国内李麦玲[5]等的结论基本一致。

        5  结论

        通过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配合应用阿罗格疫苗进行脱敏治疗,可明显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加强患儿及家长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有利于保障哮喘患儿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并且操作方法简便,未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胡仪吉.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3(2):79-81.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

[3]陈秀强,卞如濂.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和抗哮喘新药物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2003,32(4):269-272.

[4]高宪成,王玉梅,赵苏萍.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66例[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 (5):657.

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篇4

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进行了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在40%-70%之间。近年来大批学者对两者的相关性研究数据,足以说明肺炎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有着密切关系。基于儿童MP感染的高发病率,期望为儿童MP感染相关喘息的合理、有效治疗提供参考。减少MP感染导致儿童呼吸系统长远受损以致哮喘发生的潜在危险。现对MP感染相关喘息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以及MP感染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MP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

既往已确诊哮喘的儿童发生哮喘急性发作时,MP检测阳性率为20%;而既往无哮喘病史的儿童,首次喘息发作时,MP检测阳性率为50%;而且MP检测阳性的首发哮喘患儿在随访1年中反复发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P检测阴性的患儿。稳定期哮喘患者M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难治性哮喘患者MP检查阳性率高达52%。种种数据表明:MP感染是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并与哮喘控制不良相关。MP可长期存留在患者的气道内,引起慢性感染和定植,使哮喘气道炎症迁延和放大,从而使哮喘症状迁延反复。因此,对于感染诱发的哮喘急性发作、首次诊断哮喘或规则抗炎药物治疗而控制不良的哮喘患儿,建议常规进行非典型病原体病原学检测。

MPP儿童从急性期到恢复期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比例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Biscardi等[1]研究显示,50%首次发生哮喘发作的儿童发病于MP感染的过程,这部分患儿在随访1年中有高达57.7%的病例出现反复喘息发作,且大部分MP感染过程中首次发生哮喘发作的患儿具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提示对于具有哮喘易感性的个体急性MP感染可能启动哮喘的发生。

综上所述,易感个体发生MP—LRTI可引起气道慢性炎症和BHR,并可引起长期肺功能损害,从而为后续哮喘的发生提供了病理生理学基础。

2 MP感染相关哮喘的发病机制

2.1 免疫炎症损伤:目前逐渐增多的证据显示免疫炎症损伤是MP感染相关喘息及其启动哮喘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MP既是感染原,同时又是变应原,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引起气道免疫性炎症损伤。多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分泌增加,并可引起持续的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和BHR。另外临床研究发现MP感染可引起THl/TH2细胞比例失衡,导致TH2细胞因子(如IL4、IL-5)占主导优势。IL-5是EOS增生、活化的主要刺激因子。TH2细胞因子在启动、维持和放大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因此MP感染引起TH2细胞因子优势可能是其致气道变应性炎症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目前也有多个研究证实MP感染可使总IgE和MP特异性IgE水平升高。

目前也有个别研究显示MP感染可刺激参与哮喘气道重塑过程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综上所述,MP感染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一方面有利于机体有效清除MP病原体,但对于哮喘易感个体又会使MP气道上皮吸附损伤介导的气道炎症和BHR得以放大和维持,为MP感染急性喘息及急性期后RAD和哮喘发生提供病理生理学基础[2]。

2.2 气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目前关于MP感染相关喘息及其启动气道慢性炎症,从而启动哮喘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气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MP致病机制。MP通过以P1蛋白为主的黏附分子吸附到气道上皮细胞上,通过释放过氧化氢、超氧离子、神经毒素等介导细胞毒反应,引起气道上皮细胞损伤、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粘膜下神经末梢,从而形成气道阻塞和BHR,这是目前公认的MP感染急性期剧烈刺激性咳嗽和喘息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3]。

3 MP感染相关喘息的治疗

3.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我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推荐的治疗儿童MPP首选的抗菌药物[4]。临床上使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儿童MPP时要注意落实早期和足疗程用药的原则。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延迟或疗程不足是发生长远肺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MP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MP病原体仍可持续存留于气道内,如不给予足疗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以有效清除气道内存留的MP病原体,可导致慢性感染或定植,从而引起慢性气道炎症及肺部组织病理学改变。因此,对于MP.LRTI儿童应尽早并足疗程(2—3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年龄偏小(尤其是婴幼儿)和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的MPP患儿应随访观察,如急性期后症状反复,抗体滴度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复升高,可考虑启用第二个疗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3.2 抗炎药物:基于MP感染相关喘息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对哮喘有效的抗炎药物对MP感染相关喘息同样有效。ICS是目前最有效的抗气道炎症药物,目前有少数关于ICS对MP感染疗效的研究报道。雾化吸入ICS(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能有效控制气道炎症,降低BHR,并能有效减少肺组织MP病原体浓度。曹兰芳等研究发现,急性MPP儿童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更快更好的控制,有效减少急性期后3个月呼吸道症状反复的次数。2011年发表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指出,儿童MPP在大环或氮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ICS治疗,能有效控制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和BHR,促进气道上皮细胞功能的恢复,并有助于MP的清除。白三烯调节剂是靶向针对白三烯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GINA将吸人ICS和白三烯调节剂推荐为一线的儿童哮喘长期控制药。

综上所述,MP感染与儿童喘息和哮喘发生密切相关。MP既是感染原,同时又是变应原,免疫性炎症是MP感染相关喘息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MP感染相关儿童哮喘,除针对气道炎症予以有效的抗炎药物治疗外,如同时早期足疗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应有助于MP感染相关喘息的控制,并期望成为有效的哮喘二级预防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Biscardi S,Lorrot M,MarcE,eta1.Mycoplasmapneumoniae and asthmain children.ClinInfect Dis,2004,38:1341—1346.

[2] 陈广道、陈爱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喘息的研究进展.2012.10.756 -759

[3] WaitesKB,Talkington DF.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its roleki,a human pathogen.ClinMicrobiolRev,2004,17:697-728.

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篇5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哮喘急性发作入住呼吸科的1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从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发病季节、病原分布四方面进行临床病因分析。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病毒抗原,用RTPCR方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鼻病毒(hRV),实时PCR方法检测人类博卡病毒 (hBoV)、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细菌培养检测细菌,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

结果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全年均有发病,秋季为高发季节,秋季住院人数占全年的44.95%;198例住院患儿中,2013年男孩为68例,女孩为36例,2014年男孩为59例,女孩为35例,近两年男孩住院人数均多于女孩。172例检测到呼吸道病原,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阳性104例,占52.53%,呈全年散发;50例检测到病毒感染,占25.25%,以鼻病毒感染人数最多,共30例,不同季节鼻病毒感染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5,P=0.019),春季鼻病毒感染病例数较多,但不同季节病毒感染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63);69例存在细菌感染,其中54例合并鼻窦炎、扁桃体炎或肺炎,细菌感染全年散发。在5岁以上、5岁以下两个年龄组中,肺炎支原体、鼻病毒、细菌、博卡病毒的感染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P=0.014),感染合胞病毒的患儿年龄偏小。

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苏州地区近两年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其次是病毒感染,秋季是发病高峰。

【关键词】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诱因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5.016

儿童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而各种病原的呼吸道感染则是触发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为探讨呼吸道病毒、支原体、细菌感染等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及哮喘发作在不同年龄、性别、季节的差异,回顾性分析本地区近两年来198例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98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27例,女71例,年龄均3岁以上,分5岁及5岁以上、5岁以下两个年龄组。入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标准[1]。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采集

收集198例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以及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博卡病毒(hBoV)、人类鼻病毒(hRV)、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检测结果等资料。

1.2.2 标本采集

入院24 h内采用无菌负压抽取痰液法将塑料导管经患儿鼻腔插入7~8 cm达到咽部以下,诱导吸取1~2 ml分泌物。分为3份用于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及hMPV、hBoV、hRV的检测。采静脉血 2 ml离心制备得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待检。

1.2.3 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7种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2、3型(PinfⅠ~Ⅲ)。RTPCR检测hMPV、hRV基因。实时PCR检测hBoV、CP、MP基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单份血清结果判定:IgM>13 U/ml或IgM>13 U/L和IgG>10 U/ml表示急性感染;双份血清结果判定:第二份血清IgG和(或)IgM增高4倍或以上则为急性感染[2]。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法,有理论频数低于5者,进行连续性校正,多组间比较采用行×列表法,P

2 结 果

2.1 时间分布

统计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次年2月)四个不同季节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病人数,春季39例,夏季47例,秋季89例,冬季23例,秋季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人数最多,占44.95%,秋季为发病高峰。见表1。

2.2 人群分布

198例病例中,5岁及5岁以上95例,5岁以下103例;男127例,女71例,男女的构成比为1.79∶1;2013年住院人数中男孩为68例,女孩为36例,2014年住院人数中男孩为59例,女孩为35例,近两年男孩住院人数均多于女孩。

2.3 病原分布

本组数据显示哮喘急性发作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阳性104例,阳性率达5253%。肺炎支原体在不同季节感染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75,P=0.129)。50例检测到病毒感染,以鼻病毒感染人数最多,不同季节鼻病毒感染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5,P=0.019),春季鼻病毒感染病例数相对较多,但不同季节的病毒感染总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63)。存在细菌感染的共69例,阳性率达34.85%,其中合并鼻窦炎、扁桃体炎或肺炎的病例有54例,占78.26%。细菌感染全年散发,在不同季节的感染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P=0.912),其中以肺炎链球菌(37/198)、流感嗜血杆菌(21/198)感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87%、10.6%,其次为卡他布兰汉菌(7/198)、金黄色葡萄球菌(4/198)、莫拉菌(3/1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98)、铜绿假单胞菌(1/198)、阴沟肠杆菌(1/198),少部分为病毒、支原体、细菌多重感染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见表1。在两个年龄组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4);鼻病毒的感染人数比较(χ2=0024,P=0.876);博卡病毒的感染人数比较(χ2=1309,P=0.253);细菌的感染人数比较(χ2=3323,P=0.0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P=0.014),提示感染合胞病毒的患儿年龄偏小。见表2。

年龄病例数

病毒RSVIVBPinfⅢADVhRVhBoVMPCP细菌

3~5岁103901116553142

>5岁95111014151127

合计19810121306104269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哮喘发作最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和天气变化(或接触冷空气),分别达879%(12 299例)和515%(7204例) [3]。2010年中山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中,83.8%的患儿因呼吸道感染患上哮喘,341%的患儿有季节性过渡期间哮喘[4]。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感染、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本地区近两年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急性发作有密切关系。有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gE、IL4、IL6和IL10水平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有过敏体质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有更高的血清IgE水平和IL4 /INFγ比率,最终继发哮喘的儿童血清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进一步升高[5]。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韩国学者研究发现感染难治性肺炎支原体的儿童更多地患重症肺炎,因有特应性敏感特质和哮喘史的患儿需激素治疗,特应性敏感特质和哮喘史可能是感染难治性支原体的危险因素[6]。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发作时,需行鼻咽部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如果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在无条件行病原检测的医疗机构,若常规抗炎平喘治疗疗效不佳,可考虑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本地区近两年感染诱发的哮喘发作期病毒感染率排在第二顺位,已知可诱发儿童哮喘发作的呼吸道病毒常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以RV和RSV感染报道最多。Darveaux Jl指出感染在哮喘中的作用是多样的,可能会加剧哮喘或诱发最初的哮喘发作,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这两个作用与特定的病毒有关,即hRv和RSV,为哮喘首次发作最可能的元凶之一[7]。有文献报道,RV是引起患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的病因,仅次于RSV;超过一半的这些孩子反复喘息,大多是在6岁之前消失;近一半患儿在第五年随访时被诊断为哮喘[8]。

日本学者Ikeda等研究发现在伴有鼻后滴漏综合征的哮喘人群中,鼻腔分泌物培养阳性与肺功能的下降及哮喘病情的加重有关,认为细菌感染参与哮喘的发病并导致病情的加重,同时鼻窦炎的加重伴随哮喘病情的恶化[9]。马香等人[10]通过整理近年来各国研究者的研究资料,发现细菌感染不但参与哮喘的发病,而且还会导致病情加重。其机制是促进lgE的合成,增加组胺和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气道炎症;既有哮喘发作,又有细菌感染的鼻窦炎、扁桃体炎、肺炎等儿童,除了抗炎平喘治疗外,需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因此,虽然抗生素治疗不是哮喘治疗的常规方案,但在有细菌感染的证据下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

本资料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男孩多于女孩,可能因男孩比女孩通常更为活泼,活动范围相对较广,接触致敏原或感染源概率更高,易诱发哮喘发作。另外,考虑与男孩比女孩哮喘患病率高有一定关系。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51%,女性儿童患病率为229%,男性显著高于女性(1.5∶1,χ2=608.7,P

因此,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各年龄段的哮喘患儿呼吸道感染,以免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需同时治疗病毒、肺炎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尤其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容忽视,有条件的需行多病原检测,指导临床治疗。在哮喘发作高发季节到来前可口服抗过敏药物或予吸入药物加量,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到空气流通差、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远离花粉等致敏原。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附件:哮喘常用药物及治疗简介)[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 陈正荣,季 伟,王宇清,等.肺炎支原体致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8):744748.

[3]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

[4] Huang J,Huang DM,Xiao XX,et al.[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asthma among children aged 0-14 years in 2010 in urban Zhongshan,China][J].[Article in Chinese]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2015,17(2):149154.

[5] Ye Q,Xu XJ,Shao WX,et 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is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allergic diseases[J].ScientificWorld Journal,2014,2014:986527.

[6] Shin JE,Cheon BR,Shim JW,et a1.Increased risk of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sensitization and asthma[J].Korean J Pediatr,2014,57(6):271277.

[7] Darveaux JI,Lemanske RF Jr.Infectionrelated asthma[J].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2014,2(6):658663.

[8] Teeratakulpisarn J,Pientong C,Ekalaksananan T,et al.Rhino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bronchiolitis and its impact on subsequent wheezing or asthma: a comparison of etiologies[J].Asian Pac J Allergy Immunol,2014,32(3):226234.

[9] Ikeda K,Yokoi H,Kusunoki T,et al.Bacteriology of recurrent exacerbation of postoperative course in chronicrhinosinusitis in relation to asthma[J].Auris Nasus Larynx,2011,38(4):469473.

[10] 马 香,杨永弘.呼吸道细菌感染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20):15871590.

[11] Teach SJ,Gergen PJ,Szefler SJ,et al.Seasonal risk factors for asthma exacerbations among innercity children[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5,135(6):14651473,e5.

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篇6

【关键词】 哮喘;咳嗽变异型;治疗;儿童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86 例男 55 例;女 31 例。年龄 1 ~ 3 岁 18 例,4 ~ 6岁 40 例,7 ~ 12 岁 28 例。病程 1 个月 ~ 3 年,平均 9 个月。其中 50 例在求治过程中分别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百日咳、原发性肺结核等。

12 诊断标准 本组均根据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所订标准诊断[1]:①持续咳嗽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气管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③有个人或家庭过敏史,过敏原(变应原)检测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④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3 临床特点 本组均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以夜间发作性频咳或清晨剧咳为主。阵咳 56 例;刺激性干咳 30 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春发作为主 51 例;夏秋发作为主 35 例。剧烈活动、大哭或大笑后咳嗽加剧 30 例,少数患儿剧咳后能咳出少量白色粘痰。既往有湿疹 24 例,荨麻疹 18 例,药物过敏史 7 例,过敏性鼻炎 12 例。部分患儿喷嚏,眼结膜、鼻前庭、咽部或喉部发痒,胸闷等症状。患儿一、二级亲属中有过敏史者 26 例。易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本组均无典型的哮喘发作史。体检:双肺无阳性体征者 62 例,双肺呼吸音粗或深吸气时闻及哮鸣音者 24 例。胸部X线检查 66 例,正常 45 例,双肺纹理增粗 21 例。化验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内。

14 治疗与转归 86 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50 例口服氨茶碱、非那根;36 例口服舒喘灵、酮替芬。剂量为:氨茶碱 4 mg/kg,3次/日;非那根 05 ~ 1 mg/kg,3 次/日,舒喘灵015 mg/kg每次,3次/日;酮替芬年龄<3 岁05 mg/kg,2次/日,年龄>3岁1 mg/次,1次/日。咳嗽停止后停用支气管扩张剂,继续服用抗过敏药物 05 ~ 1 个月,疗程最少 1 个月。70 例患儿症状于 3 ~ 10 d内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中 26 例停药后有症状反复,再次同样处理仍然有效。16 例无明显效果者和停药后多次反复者加用普米克气雾剂吸入,100 μg/喷,2 ~ 3 喷/日,总疗程 3 ~ 6 个月,效果明显,均能完全控制症状。本组 86 例患儿无 1 例发展为典型哮喘。

2 讨论

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早在1972 年由 Glauser 提出[2],并首先报道 5 例成年患者,其表现只有发作性的夜间干咳,没有喘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短期使用激素效果很好。我国在 1993 年制定了小儿 CVA 的诊断标准[3]。本病发病机制与典型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同,都是以持续气道炎症的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4]。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5],但比典型哮喘程度轻。

本组病例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就诊前服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后短期内有明显效果,支持 CVA 的发病机制与典型哮喘发病机制相同的观点。由于慢性咳嗽原因很多,如无明显的个人或家庭过敏史,或尚未获得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诱导痰细胞分析资料时,不一定先按 GINA(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进行吸入治疗,应针对气道高反应性适当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治疗,也可以使慢性咳嗽症状缓解。本文服用氨茶碱、非那根和舒喘灵、酮替芬两组 70 例患儿于短期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蔡幸生等[6]报道相一致。本组患儿于咳嗽症状消失后停用支气管扩张剂,继续服用抗过敏药物 05 ~ 1 个月,以巩固疗效,减少反复,效果较好。

由于本病气道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停药后如有呼吸道感染、吸入刺激性气体等原因的诱发,可再次出现咳嗽,再次给予同样处理仍然有效。对于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减轻不明显的患儿(本组 16 例)、有多次反复的患儿,加用针对气道慢性炎症治疗的吸入激素治疗,疗程相对要长一些,本组给予普米克气雾剂吸入 3 ~ 6 个月,症状完全得到控制。

对于慢性咳嗽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儿,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特别是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者,应想到 CVS,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治疗,必要时吸入激素治疗,可达到治愈的效果。本组 86 例患儿经 2 ~ 4 年随访无 1 例发展为典型哮喘。

参 考 文 献

1全国儿科哮嘀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

2Glauser FLVariant asthma [J]Allergy,1972,30:457

3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治疗常规(试行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1993,16(哮喘增刊):10

4Wasserman SIBasic mechanism in asthm[J]Ann Allergy,1988,60:477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03,26(3):132

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篇7

①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a.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后15分钟第1秒用力呼气(FEV1)增加≥12%;b.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①~④条或第④、⑤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分期

急性发作期 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前通常会有先兆症状,表现为胸闷、咳嗽,其次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咽痒、眼睛痒和流泪等。其中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表现常被家长误以为是“感冒”而耽误了对哮喘的及时诊治。在某些情况下,如患儿白天过于顽皮、气温变化较大、气候阴湿等,应特别注意先兆期的表现,若能在先兆期就及时防治则有利于控制哮喘的发作。但一部分患儿的哮喘急性发作不一定有先兆期,而表现为哮喘的突然发作,这往往和受凉、剧烈运动或吸入某种刺激性气体或过敏原有关。哮喘严重程度分级详见表1。

慢性持续期 哮喘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疾病。慢性持续就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患儿仍有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气短、胸闷等症状。虽然应用平喘药物能够暂时加以控制,但缓解期比较短。特别是一些患儿,其家长平时不重视预防,用药不当,又因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不理想,导致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持续存在,因此,哮喘就呈慢性持续状态。

临床缓解期 指哮喘患儿症状体征消失,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或者呼气峰流速≥80%预计值,并维持>4周。

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程度的评估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这是评估患儿哮喘控制状况的良好工具。它不仅有利于医患双方对哮喘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哮喘未控制患儿,避免低估病情。

这一测试包含7个问题,孩子4个,家长3个,适用于4~11岁哮喘患儿,每4周进行1次测试。具体问题如下。

让您的孩子独立回答问题。

1.今天你的哮喘怎么样?

很差(0分),差(1分),好(2分),很好(3分)。

2.当你在跑步、锻炼或运动时,哮喘是个多大的问题?

这是个大问题,我不能应付(0分);这是个问题,我不喜欢(1分);这是个小问题,我能应付(2分);没问题(3分)。

3.你会因哮喘而咳嗽吗?

会,一直都会(0分);会,大部分时间会(1分);会,有时候会(2分);从来不会(3分)。

4.你会因哮喘在夜里醒来吗?

会,所有时间(0分);会,大部分时间会(1分);会,有些时间会(2分);从来不会(3分)。

请您自己回答下面的问题(不要让您孩子的答案影响您的回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5.在过去的4周里,您的孩子有多少天有日间哮喘症状?

每天(0分),19~24天(1分),11~18天(2分),4~10天(3分),1~3天(4分),没有(5分)。

6.在过去的4周里,您的孩子有多少天因为哮喘在白天出现喘息声?

每天(0分),19~24天(1分),11~18天(2分),4~10天(3分),1~3天(4分),没有(5分)。

7.在过去4周里,您的孩子有多少天因为哮喘而在夜里醒来?

每天(0分),19~24天(1分),11~18天(2分),4~10天(3分),1~3天(4分),没有(5分)。

儿童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案篇8

[关键词] 基层医院;儿童哮喘;健康管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045-02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尤其是基层医院患儿家属普遍对哮喘病意识薄弱,对哮喘知识了解甚少,导致患儿发病初期未能得到及时规范化治疗,而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肺功能,因此,加强对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哮喘病知识的普及推广,哮喘患儿及家长的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等,以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1]。本文探讨基层医院儿童哮喘综合管理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哮喘患儿280例,其中,男165例,女115例,年龄7个月~14岁,平均4.5岁,具体诊治方案均按《儿童支气管哮喘与防治指南》[2],对哮喘预测阳性者按哮喘规范化治疗,3~6个月后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将28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哮喘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其两组诊治方法相同,诊疗方案均按《儿童支气管哮喘与防治指南》[2],首诊时均建立健康档案,由儿童哮喘专科医师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哮喘知识及治疗方案,记录治疗前咳嗽、气急、喘息、肺部哮鸣音等症状体征的程度。复诊时评估哮喘控制程度,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①利用具有5~10年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哮喘专科培训的专职护士电话随防及上门访视指导,制订切实可行、规范的操作流程,普通患儿在初次就诊后3 d及7 d分别进行第1次和第2次电话随防,每次时间为5~10 min。对于疗效欠佳、反复发作的患儿进行上门访视,并给予哮喘防治知识指导,查看患儿居住环境、饮食习惯、衣物等是否存在过敏因素,指导家长为患儿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居室注意通风换气、禁烟、衣被常晾晒。对年长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护理干预缓解患儿的紧张心理,给家长心理支持,增强家庭内部情感勾通[3-4]。②每季度组织一次哮喘防治知识专题讲座、每半年组织一次患儿家长哮喘防治经验座谈会及哮喘知识测试。③入社区发放宣传资料、健康小卡片,对社区卫生站医务人员给予相关知识的培训,数据库与社区卫生站资源共享,进行联合管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咳嗽、气急、喘息、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平均天数、半年内及1年内复发率。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平均天数、半年及1年内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天数,半年及1年内复发率的比较

3 讨论

哮喘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哮喘患儿得到规范化治疗,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提高,但基层医院仍有较大的差距,基层社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误诊、漏诊、滥用抗生素等现状较普遍[1];患儿及家长缺乏最基本的哮喘防治常识,即使有的哮喘患儿能得到及时诊断,在哮喘缓解期也较难管理,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哮喘遗传易感性、特异性体质、气道高反应性、性别和种族差异、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烟草烟雾、空气传染、食物和药物、婴儿期喂养史、社会经济状况、气候、运动、剧烈情绪波动、胃食管反流、缓解期治疗的依从性等,各地区存在明显差异[5]。不依从行为发生率较高,在缓解期忽略治疗,使部分患儿反复发作,病情加重,肺功能恶化[6-8]。有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在给予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策略后,可明显改善自我管理,减少发病次数[6],因此,加强基层医院儿童哮喘的综合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社区医师诊治水平及重视程度,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本研究通过加强基层医院哮喘儿童的综合健康管理,重点在于应用专职护士访视,对难治性、反复发作患儿的上门访视,进行居住环境的评估、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指导,效果明显,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控制平均天数、半年内及1年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平均天数,半年内、1年内复发率均稍高于相关报道水平[9-10]。有研究表明,寒冷地区比热带地区发病率高,潮湿地区比干燥地区发病率高[11],本地区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潮湿。由此表明,本院加强基层医院哮喘儿童的综合健康管理,尤其是应用专职护士访视,可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小凡,李群芝.湖北省部分基层医院哮喘防治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86-8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3] 翟虹.烟草烟雾对儿童哮喘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3(3):122-123.

[4] 苏波,张楠.儿童哮喘发病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92.

[5] 谢士军,姜尚林,黄晓夏,等.儿童哮喘发作危险因素的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9):921-922.

[6] 曲桂香,吕宗合.影响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因素的临床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223.

[7] 倪海东,李敏敏,周小娣.支气管哮喘儿童缓解期治疗不依从行为调查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0):976.

[8] 赵德育.儿童哮喘诊治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0):752-755.

[9] 郑方周.高流量氧驱动布地奈德、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9):1021-1022.

[10] 唐丽,苏秦,邓益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复况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2):79-81.

[11] 赵京,柏娟,申昆玲,等.北京、重庆、广州三城市中心城区0~14岁儿童过敏性疾病问卷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40-744.

上一篇: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 下一篇:感人的教师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