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发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1:12

绩效发放方案

绩效发放方案篇1

关键词:公共档案馆:绩效测评:指标体系:测评方法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index and choice of evaluation research methods are included in Public archives information service.Based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introduced by archive experts and scholars,the authors summarize tha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ifficulty point lies in determination of performance index and evaluation methods.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of archival information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rough three aspects: uphol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inciple, determining performance indexes and evaluation method.

Keywords: Public archives;Performance evaluation;Index system;Evaluation method

档案机构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具有同样的社会地位,也同样具有知识文化服务的社会职能。然而,档案机构却一直以馆藏的保密性作为其“神圣”的职责而履行其“保管者”和“保管场地”的职责,却无法实现其潜在的知识信息服务的社会价值。本世纪以来,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大,各公共档案馆都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开放服务。而这种开放服务的效果如何,成效如何,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这需要一个客观、公平、公正、标准、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和评估。

1 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绩效测评难点

在对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绩效的测定中,通常有定量分析方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ology)和定性分析方法(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ology)。定性分析方法由于基于人的主观判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评判者主观认识的影响,因此,目前对档案信息服务绩效测评越来越强调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其中数学工具在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简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测评指标难以确定。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测评指标如果单凭一个或几个人,甚至一个机构就确定下来,其科学性难以让人信服。科学的指标体系需要集中很多人甚至多个机构的智慧,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普适性。

潘积仁[1](2005)对评价指标总结出5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了档案信息服务绩效的评价体系;王永坚[2](1997)从档案管理综合效益角度出发,把档案业务管理的六个环节作为收益评价指标,并对6个收益评价指标细分为档案归档率、利用效果登记率等14个考察二级指标;王薇、王汉华[3](1996)借鉴美国史密斯研究院档案馆馆长威廉··W·莫斯的档案效益评价指标,确定业务经费、直线排架长、专职等效人员、利用者日常借阅次数四项测评指标来对档案馆间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罗洪恩[4](1995)认为档案机构属于负效益部门,根据档案事业投资占事业投资比例、具体单个档案馆经费占档案事业经费比例、单个档案馆有效业务经费占整个档案馆所得经费比例、行政经费等数据分析,总结出档案所得经费、行政经费、事业投资总量、档案六个环节经费理想分配系数、档案六个环节经费实际分配系数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贾拥民、邱彩芳[5](2001)在收益—成本模型构建中,确定了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间成本、用户素质、易获取性五个影响档案利用的测评指标因子;李明[6](2007)在评价档案利用效益时强调注意除了经济效益指标外,还应注重社会档案意识效益、档案宣传效益指标;卞昭玲[7](2005)移植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的平衡记分法(Balanced Scorecard),对档案信息服务组织绩效评估初步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财务、顾客、组织内部执行和学习与成长),10个二级指标(如,服务价值、服务成本、用户满意度、创新能力、服务效率等);管先海[8](2000)通过劳动收益与劳动成本之比来探讨档案机构的效益,确定成本指标为人员工资、馆舍投入、设备投入、档案业务费和一般物质性消耗投入,收益指标为档案资料利用人次、咨询服务人次、参观档案陈列和展览人次、档案馆培训人次。

建立和确定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绩效测评指标尽管很难,原因就在于测评主体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量目标,还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要考量目标,不同的考量目标,所选择考核的指标体系会有所不同,其指标权值也会不同。客观地讲,档案馆的经济效益要得以准确量化是比较难以操作和实现的,因为档案所发生的经济效益由于其多重性、长期性和滞效性而难以量化。相对而言档案的社会效益的收益量化就更加困难,比较认同的做法就是针对档案馆内部工作来考察档案信息的服务成效,建立围绕档案馆内部工作环节及其延伸各种考核测评指标体系。

1.2 绩效测评方法难以确定。通过对所掌握的文献调研,目前,对公共档案馆社会化绩效测评的方法大多是移植和借用管理学、经济学的测评研究方法。如,平衡记分法,Delphi(德尔菲)法,360度绩效评估法,关键绩效指标评估法,成本—收益法,负效益系数法,层次分析法,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法等[9][10][11]。

平衡记分法运用于档案信息服务组织的绩效测评。具体方法:将每一个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相比较,得到个体指数,加权平均后,算出综合指数。其难点是权值属主观性评判,很难把握,因此,权值的确定一般由专家小组共同确定。Delphi法重点将绩效考核的背景材料及绩效考核指标数据交由档案专家打分,从而形成定性的档案绩效考核结果。其难点在于专家选择的科学性和测评周期把控,科学的测评需要专家们经过至少三个轮回,最后形成趋同性意见。

360度绩效评估法的优点是比较全面地进行评估,易于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同时通过反馈可以促进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团队建设和沟通。它的缺点是因为来自各方面的评估,工作量比较大。关键绩效评估法强调考核工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影响档案信息服务的关键的结果和关键的过程上,考核工作一定要围绕关键绩效指标展开。

成本—收益法,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法,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法,都侧重从档案成本角度来分析档案效益,其优点是利用档案实践中客观量化的数据通过构造具体的公式来推算考察对象的具体效益,但其缺点是对于定性数据缺乏量化考核。

负效益系数法测定档案工作绩效,其测定的预设条件是档案工作的六个业务环节的理想投入已知的情况下(在实际操作中理想投入系数需要科学测定),负效益系数法的难点就是对工作环节指标的理想投资系数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档案效益影响因素的指标特征向量值。其优点是通过专家评判,将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化权重转换,且考虑因素较全面,构造绩效评估体系可操作性强,缺点是专家对评估指标确定及对评估指标的权重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2 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绩效测评对策

推动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绩效测评,其实质是唤醒全社会民众档案利用意识,推动公共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向社会开放。因此,在开展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绩效测评时应坚持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原则,坚持促进向社会开放原则。绩效评估目的在于促进公共档案馆发展,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评估找出差距,引起政府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档案馆间的横向绩效比较,有效激励档案馆社会开放利用的积极性。

2.1 确定统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同一地区各级公共档案馆在进行档案信息绩效测评时,必须采用统一的绩效测评指标体系,只有统一标准,绩效测评才有意义和可比性。现实中,专家和实践者探讨和摸索出很多种绩效评估指标,综观所有的绩效测评体系指标,评估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都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性指标,二是馆藏性指标,三是开放与利用性指标。基础性指标包括档案馆人员编制、学历专业、继续教育和技术职称,档案事业费投入,馆舍面积、设备条件等二级指标。馆藏性指标包括馆藏档案数量、馆藏资料、档案手工目录、档案机读目录等二级指标。开放与利用性指标包括开放“‘建国’前”档案的数量、“‘建国’后”档案的数量,开放档案目录,年度利用档案人次,年度利用资料人次,参观档案展览人次,年度访问档案网站人次等二级指标。如果指标体系中单纯追逐三方面的某一方面,忽视另外方面的指标群作用,这种评估指标体系测评结果将不会全面,不利于引导档案馆事业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馆藏建设和档案信息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然,在强调档案开放与向社会提供利用的现代社会,在构建档案信息服务绩效测评体系时,应着重研究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测评指标研究,加大开放与利用性指标在整个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绩效分值比重,体现“档案是为了用”的利用理念。

2.2 采用科学简便实用的绩效测评方法。统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后,就需要对这些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分析,采用什么样的绩效测评方法,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绩效测评结果。不同的绩效测评方法所得出的测评结果是不具可比性的。

每种绩效测评方法均有其科学性,但操作的简单性并不是每种方法都能具备。因此,简单性、科学性和易操作性的绩效测评方法不但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周折,也确实可以有效测评档案信息服务绩效情况。由于档案工作涉及很多工作环节,且每一工作环节相互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应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测评档案信息服务绩效,在实践操作中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可行性是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指标分层得到各层级的具体指标,再用Delphi法对各层指标值赋以权值,一般采用5分法对指标进行打分取值。如,通过Delphi法专家对基础性指标、馆藏性指标及开放与利用性指标权重经过研究确定为“0.2”、“0.3”、“0.5”,基础性指标包含档案馆人员编制,学历专业情况,继续教育和职称情况,事业费投入、馆舍和设备情况四个二级指标,其权重值分别为“0.1”、“0.2”、“0.2”、“0.5”,依次专家给出权重,计算出三级指标权重值,计算公式为:“三级指标合并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根据专家所打分值最后计算出考核指标值得分,然后累加得出绩效考评总分值。具体见下表:

此种绩效测评方法的关键是构建出一套科学的、得到大多数公共档案馆认可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这种认可包括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权重、考核打分标准依据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认同。

3 结论

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不统一,并不说明档案信息服务绩效不能进行有效评价。所有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由于参考的指标体系不一样,评价研究使用的方法不一样,但其绩效评价结果总能在档案信息服务实践中得到一致性检验。正是由于档案馆的绩效属性存在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正面效益与影子效益等多种特征,所以,在进行档案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时关键是对各类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科学测定,而这种科学测定必须建立在定性和定量之间权衡基础之上,执行科学测定专家范围应包括档案实践工作者、档案馆上级领导、档案学专业学者、档案用户、社会知名人士等。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13年度立项项目“公共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绩效评价研究”(项目号:13BTQ061)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潘积仁.论建立档案机构绩效评估体系[J].中国档案,2005(6):20~21.

[2]王永坚.档案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档案与建设,1997(7):18~20.

[3]王薇,王汉华.论档案馆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J].湖北档案,1996(7):9~10.

[4]罗洪恩.试用负效益系数法评判档案工作效益——兼论档案馆工作效益及其评判标准[J].档案与建设,1995(1):37~38.

[5]贾拥民,邱彩芳.档案利用的收益——成本模型及其应用[J].档案学研究,2001(6):29~33.

[6]李明.试论评价档案利用效益的途径[J].兰台世界,2007(18):39~40.

[7]卞昭玲.试论档案信息服务组织的绩效评估[J].档案学通讯,2005(2):12~14.

[8]管先海.档案馆效益计量方法探索[J].湖北档案,2000(10):15~16.

[9]骈文景.关于档案效益计算方法的一点思考[J].四川档案,2006(3):44~45.

[10]吕元智.我国公共档案馆服务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0(2):40~44.

[11]刘明.档案信息服务绩效评估初探[J].湖北档案,2007(8):16~18.

绩效发放方案篇2

通过多年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践,一方面扩大了高校收入分配的自主权,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内部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激发了高校的内在活力,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高校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绩效工资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在于科学设岗定编,以达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效果。高校已实行竞聘上岗,但部分高校的这种竞聘上岗往往流于形式,一轮竞岗结束,只有少数岗位调整,还有个别岗位出现因人设岗的倾向,未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另外,部分高校在实施中基本以单一的“可以量化、可以测评”的考核指标为主,例如以教学工作量、论文篇数、论著、发明专利等进行数量累计考核,淡化了高校的育人及社会服务功能,这些常见的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有人为了评聘上更高一级的岗位并取得更高水平的绩效工资,在学术上急功近利,滋生了学术腐败,这与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相去甚远。

在高校由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的新常态下,为了更好地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2015年末,笔者在本校拟进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之际,随单位同事一起先后调研了西部地区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开展较好的部分省属高校,其中四川省5所,重庆市1所,广西省1所。通过座谈交流,重点了解各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具体内容、分配特色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通过对各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完善路径提出笔者浅见,以供参考。

一、调研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基本思路

笔者先后调研的高校绩效工资分配都采取了校、院两级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二级单位的分配自主权。他们参考了多种指标对绩效工资总量进行分配,划拨到各二级单位自行发放。各二级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细则经过本单位三分之二及以上教职工签字同意并报学校备案后执行。这些高校分配方案总体上兼顾了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教辅人员的利益,尽管分配模式不尽相同,但对绩效工资的分配都自上而下进行了统筹并进行总量控制。

二、调研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几种模式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性文件中,高校的绩效工资都包含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一般占绩效工资总量的60%-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40%。通过归纳调研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有如下几种模式。

1.按岗位设置进行分配,突出业绩贡献

(1)绩效工资总量的分配比例

采用这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高校,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占65%,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4%,调节基金占1%。

(2)基础性绩效工资算法及发放方式

高等院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合理规范的岗位编制、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考核制度。高校应根据岗位类型确定不同序列的岗位绩效体系,适当拉开不同岗位序列及同一岗位序列内不同岗位层级人员的收入差距,以便增强薪酬的激励性,同时完善内部公平性。采用这种“按岗位设置进行分配,突出业绩贡献”分配模式的高校,基础性绩效工资实行学校统筹发放。根据教职工所聘岗位等级的职责和任务,采用设置权重系数或明确制定绩效工资指导性标准的方式,以岗位津贴的形式直接发放到职工个人。基础性绩效工资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基础性绩效工资=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系数当量×基础性绩效工资系数

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系数当量根据学校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和岗位聘任情况等因素确定。各类岗位人员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需履行相应的基本职责。学校根据各单位受聘人员对应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按月将各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划拨至各单位,由各单位结合受聘人员岗位、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和年度考勤考核情况,核准上报,由学校按月发放。未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或未认真履职的人员,由各单位核算并报人事处扣减。

(3)奖励性绩效工资算法及发放方式

教学科研单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为激励单位和个人进行创造性地工作而设立,其标准主要依据各单位对学校的贡献大小和竞聘上岗人员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岗位职责后所取得的突出业绩来确定。比如,参考学生人数、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成效、创收经费、办学效益、岗位职责、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等多种指标,将核算后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划拨到各二级单位,按其自定的实施细则发放。所有机关教辅单位的奖励性绩效总量则以教学单位奖励性绩效人均水平的一定比例(80%-85%)乘以机关教辅单位的人数进行划拨,同样由各部门根据自定细则进行发放。

第二,机关教辅部门的年度与季度奖励。机关教辅部门年度综合考核主要包括部门建设与专项工作、年度工作业绩、工作作风与服务质量三大板块,分为自评、专项测评(权重50%)、校级领导测评(权重20%)、交叉测评(权重30%)四部分。考核结果等级、各等级奖励标准、绩效工资的拨付办法、与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等级挂钩方式、季度绩效考核发放办法等均与学院相同。

(4)单项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学校还设立了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其他专项工作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重点奖励。

采用这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高校,强化年度考核和季度考核,并与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以此鼓励二级学院扩大办学规模(学生人数),提高办学效益(学费收入),调节师资队伍结构和生师比,同时鼓励机关教辅部门积极履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给予重点奖励,鼓励教师潜心教学,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参考指标较多,相应的配套文件比较完善,强调年度考核和季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机关直属单位和教学单位的奖励性绩效水平有较强关联性,能够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3.按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重点奖励突出贡献

采用这种模式的高校,学校绩效总额由单位综合性绩效工资(90%)和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10%)构成。

教学科研单位综合绩效总额由本专科教学绩效、研究生教学绩效、科研成果奖励绩效构成,分别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和科技处按照核拨办法核算。教务处根据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合计得到全校当量课时总量,用课酬总经费除以全校当量课时总量得到全校当量课时课酬(课时费),各教学单位的当量课时乘以课时费得到各教学科研单位的本专科教学绩效。研究生教学绩效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绩效(研究生人数、课时等)、学科建设绩效(综合考虑申报、获批、在建、验收及评估等因素核定)、质量与管理考核绩效。科研成果奖励性绩效分为科研成果绩效、科研柔性绩效、科技成果转化三部分。教学单位的教学综合绩效还包括教学综合奖励绩效(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申报、教材、教改论文、教学成果奖励、新专业申报)、教学工作专项绩效(专业建设、基础课程建设、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建设、一本招生专业建设、创新班、学生体能测试等)。

非教学科研单位的综合绩效根据单位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工作效能等进行核算,由人事处制定管理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绩效核拨系数,对各非教学科研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额进行核拨。教学管理绩效包括教职工管理绩效、学生管理绩效、教务管理绩效,根据教师人数、学生人数、总课时量等为基础,分项核算,累计计算核拨绩效工资。

这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高校对教学科研单位和非教学科研单位都制定有极其详细的绩效考核办法与绩效工资核算方案。在对二级单位绩效工资进行分配时参考多个指标进行,方案比较完善,公平性较强,但是对各教学科研单位的目标考核、绩效工资分配具体操作办法比较复杂,不易掌控。

4.打破身份,竞聘上岗,按岗位任务进行分配,兼顾综合业绩

采用这种分配模式的高校,采取“以绩定岗,能上能下(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岗位续聘),二级管理”原则,打破人员本身的职称或职务身份进行聘用,比如业绩优秀的讲师可能被聘任到副教授级岗位上,业绩不突出的教授可能被聘任到副教授级岗位上。对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如对教学科研岗、专职教学岗、专职科研岗、专职辅导员岗、实验管理员岗等岗位都有明确、详细的岗位任务,并对二级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岗位数控制。

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核算是根据各二级单位实际聘用的绩效工资岗位数以及各类岗位基本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指导性绩效工资核拨系数和确定的基数来核拨各二级单位每月基础性绩效总额。指导性绩效工资核拨系数仅作为学校与各二级单位结算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的依据,不作为各二级单位基础性绩效发放标准和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包括质量津贴、业绩津贴、业务津贴、教授博士津贴、专项人员津贴、部门基金、获奖奖励、创收提成等,根据相关核算办法,全部核拨到各二级单位自行分配。

这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彻底打破人员职称或职务身份进行竞聘上岗,尤其是通过低职高聘的形式,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教学、科研积极性。这种模式对分配方案的公平制订、各岗位等级的数量及其条件设置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几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共同特征

经过上述几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的比较和分析可知,每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和特色,总体来说,有如下共同特征。

1.完善的绩效工资分配配套文件

纵观上述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无一例外地都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文件,比如人员编制的核定、岗位聘任与考核、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特殊贡献奖励、学生管理工作的考核与奖励、绩效经费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这需要党办校办、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学工部等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务进行任务下达并制定考核和奖励办法。

2.分配方案的公开和公平

无论采用哪种分配模式,每个学校和学院的分配方案都须交由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院级分配方案还必须获得本单位三分之二及以上的人数同意,方能报学校审核执行。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多轮的公开讨论,通过后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在公平性上就有充分的保障。

3.绩效工资发放的可控性

无论哪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都是自上而下将绩效工资进行切块划拨,实际划拨到各二级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都是确定的,可控的。一般由人事处根据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文件及当年的绩效工资总量,向学校提交下一年度绩效工资分配的建议方案,获得通过后由计财处编制财务预算。各单位所有的绩效工资发放都必须经过人事处审核后才能发放。经过预算统筹后,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是完全可控的,不会出现绩效工资总量发放超标的问题。

四、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完善路径

价值分配绝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一种战略性思考。高校肩负着国家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事关学校发展大局,它对国家高等教育办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争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起来需要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过程。一份优秀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出台大多要经历收入分配愿景的阐明、前期调研、数据采集、分配模型的制订、数据模拟与意见反馈、模型修正、分配方案的正式出台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调研高校同行介绍他们在绩效工资分配方面目前存在的困境及进一步地深入交流,笔者认为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是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重要路径。

1.全方位审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民主性和基础性

制定一份完善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需要人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并进行广泛地调研和精心设计,更需要广大教职工民主参与,使大家了解、熟悉、理解政策,对新分配方案的完善各抒己见,从而以主人翁的姿态支持学校的收入分配改革。这些改革涉及人事聘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政策的调整,更涉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摸清全校教职工工作和收入的基础现状,对设计的新方案进行严谨的数据模拟,主动与教职工进行广泛沟通,系统分析新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对不同部门和职工群体的影响,使推行新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激励效应最大化,阻力最小化。

2.多角度确保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公正作为一种道德和价值标准一直是许多人的社会理想, 也是组织管理中的敏感问题。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是否公正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满意度与行为表现, 还会影响到学校组织的绩效, 甚至是社会的稳定。高校的绩效工资分配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将自己的绩效和报酬与其他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比值相等,他们就会有公平感。任何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虽以公平为要义而设计, 但在制订及运行的过程中依然可能存在不公平的因素。所以,充分论证绩效评价方案的适用性、评价标准的差异影响对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尤其重要。

3.多层次体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激励性和导向性

绩效发放方案篇3

1、考核原则

突出重点,联动考核,强化责任,求真务实。

二、考核对象

本办法考核对象为全县所有村级常务干部:村(居、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社区)委会主任、村(居、社区)统计员、村(居、社区)人口主任。

3、奖励性绩效工资构成

方案一:村级干部基础工资每月提升至600元,奖励性绩效工资1400元,按照人口计生工作和其他工作共同考核,人口计生工作占总分值70%,其他工作占30%,根据量化分值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进行兑现。

方案二:村级干部基础工资每月提升至600元,绩效工资每月1400元,其中人口计生工作奖励性绩效工资为1000元,按季度单独考核兑现。

4、考核办法

(一)实行分值量化考核,总分值100分。

1000人以下的村100分为优秀,90分以上为合格,90分以下为不合格;

2000人以上3500人以下的村96分以上为优秀,86至96分为合格,86分以下为不合格。

3500人以上的村92分以上为优秀,84分至92分以上为合格,84分以下为不合格。

(2)奖励性绩效工资实现方式

方案一: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每月按总绩效工资的70%发放,评定为合格等次的每月按绩效工资的30%发放,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发放绩效工资。

方案二: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每月按1000元计生绩效工资发放,评定为合格等次的,每月按400元计生绩效工资发放,评定为不合格的,不发放绩效工资。

(三)村级干部绩效工资发放根据该季度工作开展情况,综合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考核后认定发放。

五、评分标准

2.每出现一例漏报、错报、迟报分别扣5分、1分、1分。认定依据:以调查认**果为评定依据。

3.每出现漏一人扣1分,错一项口0.5分。

4.年度结束时,每出现一例历年在家手术库存的扣1分,每出现一例期内库存扣3分,每出现一例手术虚报扣5分。

5.未上报“两非”案件线索,上级有关部门从其他渠道调查出该村“两非”案件的,每出现一例扣0.5分。

6.按时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及上级计生部门交办的工作,及时统计上报各种计生报表,每出现一次工作任务未完成或一次计生报表未统计上报的扣0.5分。

7.以上所指调查主要是乡镇自查或省、州、县的季度检查或年度检查。

六、加分办法

3.村级组织核实并上报不符合生育政策的捡养、收养、符合政策生育孕情消失、遗弃女婴、举报非法取环初查线索的,经查实,上报事实属实的,每上报一种线索加1分。

绩效发放方案篇4

1 建档设计

1.1 专人管理

绩效工资考评资料即绩效档案.之所以为“档案”,是因为它是以记录着绩效考评的全过程,内容较为全面。为使档案更具使用价值,建档设计是基础,指定专人负责保以确保档案的真实和严谨性。在内容上分别对各科季度的工作效率、效益等表现记载、评价以及年度总评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以保证使用目的的充分实现。

1.2 按科归档

按不同科室汇总目录按年度装订成册,本文以对我院的不同科室特点的科室如临床科、职能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绩效考核为例,

1.3 双形式存档

以季度内职工的服务质量、工作量、服务效能、满意度测评等常规性记载.配以创新、增效、失职、失误分项描述,由人事科制定对各科的考评标准提前发放每季一次,当季奖金收入与考评实际分值挂钩。每季的不同工作重点与评价的准确是档案保存的意义所在,避免了因年终时间跨度过长而混淆、遗漏绩效的情况,同时也使每季与工资挂钩的考核得分做得有依有据。所有绩效档案以纸质版和电子版双形式存档。纸质档案便于被考核对象签字查阅核对,并整改不足部分,电子版有利奖金的测算比对和审核,提高了档案的利有价值。细化的考核与记载提高了职工尤其是科长的受关注度,使得考评目标得以实现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效益效率。

2 绩效档案收集与建立

2.1 内容双向确认

绩效内容的定稿前发放到科室征求意见与确认,如对考评内容有异议.可以提出,绩效考评小组研究后给予确定内容,被考评科确认考评内容后签字。

2.2 过程真实记录

每季末人事科组织考评小组对各科进行考评。考评中有不能达到考评要求和标准的当场告知被考评人员并在签字栏内署名,以示对绩效考评真实性的认可。考评组对照考评内容提出扣分意见。人事科根据各考评组考评情况汇报医院绩效评价小组确定科室考评分数。

2.3 结果书面反馈

各科室最终绩效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科长签收确认。对于表现突出的科室或职工,予以公开表扬;对于表现一般的职工.让其了解医院提出的工作要求,从而促进其工作不断提高:对于表现不好的职工,由所在科室主任与职工沟通,了解职工状况.为职工提高绩效提供方法、指引方向,使职工了解医院期望.明确个人定位。并将不足之处书面反馈至科室同时提出整改建议,以达到考评的目的确保不走形势。

3 档案内容与适时利用

3.1 考评内容

以百分制考评分三类。一类分为全院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如门诊数、住院床日数和经济结余等效益、效率情况占总分的30%;二类为各科共同完成的任务目标如合理使用抗生素、医保、农保等管理占30%;三类为具有各科职能特点的任务如限期完成学科成立、质量管理、教学科研、基建验收等占40%。

3.2 组织考评

成立四个考评小组由分管理领导带队,各职能科长交叉考评,每季末对照标准逐一评价,当场指出完成与未完成的部分,要求被考核科限时整改。

3.3 审定考评分

由四个考评小组汇报考评情况,根据标准和具体表现集体审定最后结果给予考评分。

3.4 适时利用

年终评先评优使用,考评分低于95分的不参与评优和先进个人(集体);奖金等级使用,考评分位居全院第一名可上浮动一个奖金等级,给予全科员工一个鼓励,继续发挥团队精神出色完成任务目标。提升奖金基数使用,绩效档案的建立对领导决策提供了良好依据,分析近年来任务目标和效益完成以及全院的奖金情况,以便决策奖金的动态管理,提升基数的重要依据。

4 体会

4.1 沟通要充分

考评分的高低与绩效直接挂钩,所以对分数的多少被考评人是很在意的,要避免因怕得罪人不敢扣分导致考评流于形式,也要考虑不分具体情况呆板扣分导致对考评不信任而放弃努力。所以此前充分沟通是考评不走形式的基础。

4.2 建档设计要科学

建立档案的设计科学与否与档案存在的意义关系密切,从目录、及时收集、整理归类等要有明确的思路,尤其是绩效档案关系到员工的个人直接待遇与医院动态业务量、质量等相关。

4.3 档案管理要专人

绩效发放方案篇5

员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1为调动中心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公平合理、公开透明、有效激励的内部分配机制,根据〔〕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分配方案。

一、指导思想在上级核拨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建立以职工奉献精神为宗旨,以提高职工敬业爱岗精神为核心,以促进职工绩效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全

体职工工作积极性,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公平合理,按劳分配,优劳优酬,责重酬高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二、分配原则公平合理,按劳分配,优劳优酬,责重酬高。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构成比例我中心在职人员6人,全年绩效工资为69816元6人=418896元,其中全年基础性绩效工资为229680元(占全年绩效工资总量的54.8%),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为189216元(占全年绩效工资总量的45.2%)。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四部分组成,与绩效考核挂钩,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发放。

(一)月考勤奖,600元/月/人,按月发放。全年月考勤奖43200元,占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22.8%;

(二)月绩效奖,基数为800元/月/人,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进行分配。正科实职、副科实职、管理八级和专技十级职员、一般工作人员(包含管理九、十级和专技十一、十二、十三级)比例为1.3:1.2:1.1:1,按月发放。全年月考勤奖58560元,占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30.9%;

(三)年度绩效奖,年末发放,年度绩效奖=(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3.5。年度绩效奖71778元,占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37.9%。

(四)其他绩效奖,年末发放,总额为15678元(未包含月考勤奖、月绩效奖、年度绩效奖扣发的金额和其他奖励),占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8.3%。

四、考核办法

(一)月考勤奖

1、工作人员当月迟到或早退5次以内的,每次扣发50元,当月迟到或早退5次或以上的,全额扣发当月月考勤奖。无故旷工的,扣发当月全部月考勤奖;

2、当月请病事假3个工作日以内的,每个工作日扣发50元,当月请病假10个工作日或以上的,全额扣发当月月考勤奖,当月请事假3个工作日或以上的,全额扣发当月月考勤奖;

3、以上扣除、停发、没有领取的月考勤奖全部纳入单位其他绩效奖中。

(二)月绩效奖

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扣发当月月绩效奖25%:①当月迟到或早退达到6-10次的;②当月事假累计达4-6个工作日的;

2、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扣发当月月绩效奖50%:①当月迟到或早退超过10次的;②当月事假累计达到7-10个工作日的;③当月无故旷工累计达2个工作日的;

3、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全额扣发当月月绩效奖:①当月事假累计达10个工作日的;②当月无故旷工累计达2个工作日的;③因工作失职或违法乱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恶劣影响的;④因工作失职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⑤工作中弄虚作假、致使工作目标完不成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4、经批准请病假的,按病假日数比例,扣发月绩效奖;

5、以上扣除、停发、没有领取的每月绩效奖全部纳入单位其他绩效奖中。

(三)年度绩效奖年度绩效奖根据个人年度考核情况,合格(含合格)以上的领取与个人职务(岗位、技术等级)相对应的年度绩效奖。合格(不含合格)以下的扣发当年年度绩效奖。年度考核优秀的工作人员在年度绩效奖部分基础上另加500元。年度累计事假超过60个工作日、病假90个工作日的全额扣发年度绩效奖。以上扣除、停发、没有领取的每月绩效奖全部纳入单位其他绩效奖中。

(四)其他绩效奖加班、值班、超工作量、年终先进奖励,按规定系数比例进行统筹发放。

五、其他问题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发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1、受刑事处罚,或受党、团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处分期限未满或虽未规定处分期但处分期未满一年的;

2、被市级(含市级)以上效能告诫或通报的;

3、表现很差、群众意见很大的。扣发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部纳入单位其他绩效奖中。

(二)国家法定的假期(如探亲假、婚假、生育假、丧假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本文未涉及而政策法规有规定的,按相应规定处理。

员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2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保证学校绩效工资顺利实施,根据《灞桥区教育局教职工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意见》精神,结合我街道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推动狄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范围

街道全体在编教职工

三、基本原则

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5、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四、考核内容

1、校长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主要考核校长在办学方向、办学行为、依法治校、教育教学质量、德育工作、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实绩。

2、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以教师履行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全面考核教师的德、能、勤、绩,重点考核的教师师德、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

(1)师德。主要考核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特别是教师的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等内容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是否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2)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考核教师从事德育、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发展等履行职责情况。

德育 主要考核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

教学 主要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以及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参与教学管理的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

教育教学研究 主要考核教师对学生思想的把握和有关学生问题的研判;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和学生智力开发的研究;取得的教研和科研成果。

专业发展 主要考核教师全面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情况。

(3)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应作为教师教学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任教师岗位一样计算基本工作量。主要考核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等。

3、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绩效主要考核服务态度、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等方面的情况。具体办法可参照教师考核办法制定。

五、考核办法

校长的绩效考核由学校学期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两部分组成,总分为100分。其中校长的学期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各占50%;副校长的绩效考核在学校进行。学校的学期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由街道中心校按照校长量化考核方案综合考核,记入校长的绩效考核内容。

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在街道中心校的指导下,由各学校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在绩效考核中要充分发挥校长、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绩效考核分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核。平时考核由学校结合平时的工作按月进行,学期考核可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项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师自评与学科组评议、年级组评议、考核领导小组评议相结合,同时适当听取学生及家长的意见。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考核办法由学校制定并组织实施。

六、绩效工资的构成与分配

1、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案和办法。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

2、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各学校要完善考核制度,制定考核细则,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各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和分配制度,加大对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力度,拉开分配等次。

对工勤人员各校要根据工勤人员的考核情况适度拉开档次。

3、对支教教师的考核按照《灞桥区教育局支教教师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参照学校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以上由区振兴办每年发交通和生活补贴3000元,同时在职称评定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终目标考核不占学校优秀指标。

4、发放办法

绩效工资由区人事局按照街道中心校人员情况核定全街道绩效工资总量。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区财政局按在册人数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各校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配。并将分配方案报中心校审核后,方可通过。

七、有关具体问题的规定

1、推行岗位聘用,强化竞争机制。按照公开竞聘、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在核定的岗位内实行岗位竞聘,逐人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并按岗位兑现工资待遇,提高用人自主权。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现人员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

2、改进和完善考核分配制度,建立与聘任制度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各学校要积极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绩效工资分配的自主权,逐步建立与聘任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将教职工的绩效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工作业绩挂钩,进一步建立起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

3、下列情况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作如下规定:

(1)因区委、区政府整体性工作,通过组织、人事部门借调到教育系统以外的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借调单位考核意见发放;其他借调到教育系统以外的单位工作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按50%发放。

(2)当年到龄退休、正常流动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实际工作月发放。

(3)国家规定婚、丧、产假期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按标准发放;在工作期间休探亲假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寒暑假期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别纳入前半年和后半年考核总量发放。

(4)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在处分期间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的30%。

4、未参加目标考评的人员,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对连续两次目标考评不合格人员,通过解除聘用合同、转岗、待岗等方式予以调整。对目标考评不合格人员,落聘及待岗人员给予半年或一年离岗学习提高,在离岗学习期间,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对期满后仍不能上岗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将其人事关系交由人才交流中心,自谋职业。

5、教师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或从事有偿家教及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扣发当月或学期奖励性绩效工资。

6、教师月内无故出现旷职现象不享受当月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期内旷职累计3次及以上,不享受学期奖励性绩效工资。病事假按照学校请假制度执行。

八、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肃纪律,认真把握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确保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2、规范操作。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必须建立在严格的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对没有绩效考核办法,平均分配的学校,区教育局将停止下拨或追回已拨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心校将追究校长直接责任。

3、严明纪律。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草率从事,不敷衍塞责,不上交矛盾。要深入调研,缜密决策,科学地制订教职工学期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和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方案必须通过教代会通过。对在发放中弄虚作假、不按规定执行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一经查实,对学校主要领导予以戒免。

九、本实施意见由区教育局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员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范文3为加强我校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强化教师岗位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构建合理、公平、公正、具有激励机制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根据江宁区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较职工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对岗位津贴、教师师德、工作量、工作业绩等进行考核,以及绩效工资的分配、发放、解释等方面,确保绩效工资公平、公正地发放。

二、考核对象和时间

学校在编在岗的全体教师,时间为20xx年度。

三、分配原则

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在社区教育中的主动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师德为先,注重实绩。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职责和实际工作表现和贡献。

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社区教育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从事社区教育的工作能力。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究实效。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形式

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上学期、下学期两次考核,一次造册,报教育局审核,通过个人帐户直接划拨到教师个人工资卡上。

五、考核项目

1. 基础性绩效考核

(1) 对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岗位职责,服从工作安排,满工作量,完成学校规定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

(2)对没有履行岗位职责,没有完成规定任务的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按比例减发。

(3)师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视具体情况减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4)长期病假(2个月以上),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纳入病假工资计发基数。

(5)凡年度考核基本合格、不合格的人员,于考核结果审核备案后的次月起分别停发其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1个月、2个月的岗位津贴,生活补贴按标准发放。

2. 奖励性绩效考核

分上学期、下学期两次考核。教师的奖励性绩效考核工资按年度发放。计算公式为:

(1)学期考核实际得分=职业道德分+考勤分+完成工作分+服从分工分+团结协作分+安全工作分。(具体计分办法附分)

(2)教师年度考核得分=上学期学期考核实际得分+下学期学期考核实际得分

(3)教师常规考核津贴=教师年度考核得分分植系数

注:分值系数=全校参与考核教师的常规考核津贴总量全校教师常规工作绩效考核得分总和。

(注:全校参与考核教师的常规考核津贴总量是指扣除各种津贴和各种奖项后的津贴总量)

六、奖励性绩效考核内容及计分标准

1. 业余班班主任津贴(考核小组考核)

按每月100元进行月考核,每年按实际工作月数计发。

2、管理干部津贴(考核小组考核)

按实际工作月数计发

副校长津贴:每个月400元

中层正职津贴:每月200元

中层副职津贴:每月100元

3、节假日加班或晚班上课津贴

学校统一安排加班或上课,每加班一天按80元计发,晚上上课按每小时40元计发。

4、创建项目奖

学校创建通过验收,按省级、市级、区级分别奖励每人1000元、800元、600元。

5、先进学校奖

学校获市级、区级先进集体分别奖励每人1000元、600元。

6、教育成果奖

(1)教师积极撰写社区教育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区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奖励400元、300元、200元和300元、200元、100元。

(2)参与有关课题研究并通过结题,市级课题800,区级课题600。

(3)主动撰写通讯报导,在社区教育报头版3分、二版2分、三版1分。

(4)参与网站建设和管理,并达到每周更新所负责项目最少一次的目标,加10分,达不到无分。

七、常规考核津贴

根据社区教育多任务、多头绪、突击性的特点,每个教师不可能固定某项具体工作,随时调整或分配某项工作,所以常规考核奖每学期设立100分,其中职业道德20分、考勤10分、完成工作任务40分、服从分工10分、团结协作10、安全工作10分。按学期考核。

1、职业道德(20分)

(1)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随意脱离岗位达10次,扣5分

(2) 遵章守纪,执行学校规章制度。违章一次扣0.5分

(3) 抵制有偿家教。发现一次扣一分,直至扣完职业道德分。

2、考勤(10分)

(事假必须请假,病假应有病假单和发票)

(1) 学期事假4天,病假7天不扣分;

(2)学期事假3天以上,每超一天扣1分,直至扣完该项全部分值,并且,可出现负分;

(3)学期病假5天以上,每超1天扣0.5分,直至扣完该项全部分值,患重大疾病酌情扣分;

(4)迟到、早退1小时以内一次扣0.1分,迟到、早退超1.5小时扣0.5分,直至扣完该项全部分值,并且,可出现负分;

(5)无正当理由超假,按旷职处理,旷职半天扣0.5分,旷职1天扣1分,直至扣完该项全部分值,并且,可出现负分;

(6)学期出满勤者,另加1分。

3、完成工作任务(40分)

社区教育内容丰富、头绪繁杂,因工作需要,每个教师工作任务可能需要不断调整。学校每学期根据本校发展需要和目标任务要求分配到每个教师的具体工作和因工作需要而另外安排的工作为工作任务,另外安排的工作不属于超工作量。

(1)具备一定的工作量并且工作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履行工作职责。工作不负责任扣2分

(2)实施过程自主、独立、创新。工作过程因自己不去努力、不动脑筋而耽误工作扣2分。

(3)完成工作,过程清晰,资料齐全。工作不能完成,没留下齐全的资料扣2分。

(4)完成工作体会深刻,写出总结。没写总结或总结性论文扣2分。

4、服从分工(10分)

因社区教育的特殊性,每个人的分工是灵活多变的,突击任务也很多,需要教师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所以,需要设立服从分工项目分。

(1)顾全大局,服从工作需要。拒绝分工,造成不良影响一次扣1分。

(2)积极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消极怠工, 影响整体工作一次扣1分

5、团结协作10分

社区教育内容多,每个教师工作内容互相影响,相互联系,需要每位教师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1)相互抵触,互不配合,严重影响整体工作,一次扣1分。

(2)互相挑拨,制造矛盾,严重影响团结,一次扣1分

6、安全工作(10分)

(1)尊重学员,不要讽刺、挖苦学员。若因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不当造成对学员伤害1次扣1分。

(2)注意水电安全,若因自己过失造成学校财产损失一次扣1分。

(3)工作中注意维持教学秩序,若因自己管理过失或处理不当,造成学员受伤,1次扣1分。

八、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陈堂忠

副组长:叶永种

成 员:王尚保 王家敏

九、考核监督

实施考核全过程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发扬民主,随时接受教师的监督和质询。考核量化分数揭晓后,要在本校进行公示,公式期限不少于3个工作日。有意见的要及时核实,考核分值有误的,必须重新确定。

十、本《方案》上报区教育局审批,经全体教师通过后开始执行。

绩效发放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5-01

一、高校档案管理效能的意义

(一)有助于建立高效能的管理机制。对于高校档案管理来说,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能够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将高校档案的各项功能作用都发挥出来,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采取一些激励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完善的绩效机制,从而推进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就当前来说,我国已经建立这种绩效机制的高校有很多,大家都认为这种绩效机制可以有效进行档案管理,将档案的效能和效益结合起来,取得双重进步。

(二)有助于促进多层次的档案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促进学校重要文献的记录传承,可以将学校珍贵的资料保留并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反复创造价值。高效率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高校档案管理的作用效能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使高校建设发展更加快速。

(三)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如今是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也是理所应当,并且对操作档案管理系统的人员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操作人员,不仅要能够娴熟掌握档案管理基本操作流程,更要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计算机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快速予以解决。操作人员不仅要有很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敏捷的洞察力,可以准确辨别出问题的所在。高校档案管理系统需要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档案管理效能低的原因

(一)档案体系建设不健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对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分类、归档和储存,档案的整理方式也十分滞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这种技术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更是不例外,已经在各方面都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唯独档案管理方面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很多高校关于档案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甚至是手工整理,这种原始方式使得工作效率落后,并且会出现很多操作性的失误,有待解决。

(二)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单一。由于高校档案管理面对的受众群体多是学生教师,因此它的发展面就比较小,但是档案管理系统发展前景却很大。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档案管理系统,以后就可以为社会各阶层服务,使档案管理的模式多样化。

(三)档案管理建设滞后。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是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运用却相对落后,还在运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方法管理档案,这使得档案管理的效率十分低,影响档案管理发展。

(四)缺乏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高校档案管理应该将管理成效放在第一位,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对生活的帮助也很大,我们应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使其效率大大提高。

(五)缺少专业档案管理人才。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缺少人才的帮助。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需要一些知识储备大、高素质的、善于运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及时纠正错误,避免操作失误。

三、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效能的对策

(一)健全档案体系建设。档案信息系y的建立健全还有待完善,档案信息系统的一些服务功能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如我国高校的学生档案,只有学生性别、名字、年龄等基础的信息,没有学生在学业上的记录。因此档案管理系统还是有欠缺的地方,并不全面。因此应该突破这些局限,使档案管理更加完善和健全。

(二)面向社会开放服务。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应该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因为社会发展需要资源管理,并且院校与院校之间也需要这种档案资源管理的对接,因此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系统的利用效率。

(三)建立现代数字馆藏。建立现代档案管理方式有助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发展。原始馆藏档案方式不论是在储存量、寻找资料的效率,还是占地面积,都无法与计算机系统下的档案管理相比拟。要建立现代数字馆藏,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四)引进绩效管理机制。有研究显示,绩效管理机制能够快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档案管理能够更有效率地被使用。如果高校档案管理想要实现出众的管理,就应该尝试引进BSC绩效管理体系,当档案管理与效益绩效有关联时,档案管理自然会提高效率。

(五)引进专业档案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是现今档案管理需要的管理型人才,因为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之下,档案管理也利用计算机系统提高效率,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来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全明.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J].中国档案,2014(6).

绩效发放方案篇7

关键词:绩效工资 审计 评价

2009年10月1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开始在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同时实行规范性津补贴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绩效工资改变了过去的分配方式,但能否对医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能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关系绩效工资改革成败的关键。绩效考核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根本机制。

由于绩效工资具体发放办法和标准由基层单位自主确定,原则上要求拉开差距,奖勤罚懒、调动职工积极性。作为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如何对基层医疗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和结果进行审计评价,亟待有一个规范的模板。下面仅以我个人对绩效工资审计方面的总结,与大家作一个探讨。

一、程序是否合法

一是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是否经过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因工资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属“三重一大”范畴),看相应会议记录是否有单位职工代表签字画押;二是是否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看有否主管部门盖章的批复文件;三是是否在显眼的地方向全体员工予以公示,看有否相关公示的影像资料。

二、内容是否合法

一是绩效工资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影响公平公正,领导考核得分与一般职工考核得分差距是否过大,(要求规范分配程序,对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进行监督管理,领导与职工收入差距应控制在5倍以内)。二是考核指标是否科学,是否具可操作性、是否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为指导思想建立考核指标。三是考核指标是否违反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九不准”明确归定,不得“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将医疗卫生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不得“在药品处方、医学检查等医疗服务中实行开单提成”。四是考核指标来源是否科学,量化指标的提供者是来源于相关责任科室还是来源于HIS系统(医院收费管理系统),是否有无关第三人和分管领导进行复核。有的基层单位医生的业务工作量直接以科室主任统计数据为准,科室主任作为绩效考核的实际受益人,难免会在数据统计上加上主观性,所以还应有无关第三人参与核实。

三、符合性测试

无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位的绩效工资方案做得如何完美无瑕,无可挑剔。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乏弃方案于不顾的基层单位,考核意见仅以领导意见为准,考核得分,以领导说了算,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既使职工怨声载道,也失去了公平公正,为防止这种阳奉阴违、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对绩效工资方案进行符合性测试。具体方法是:

第一, 抽查一个月的绩效工资,核算职工奖励性绩效是否严格按考核文件和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举例:某疾控中心,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第七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确定中心×××为一线业务科室,其工作人员增设0.1的科室责任风险系数……为克服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一线业务科室应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凡考核周期本科室工作人员(科长、副科长除外)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以最低为基础计算,最高和最低差距低于 10%(不含10%)的,下一个考核周期本科室全部职工不增设风险系数”,经审查,该中心奖励性绩效实际核算资料反映出一线科室工作人员(科长、副科长除外)之间差距均低于10%,下一个考核周期一线科室全部职工仍较其他科室职工多10%科室责任风险系数。某乡镇卫生院科室绩效考核评分制定有详细的评分细则,但没有作为评分依据的佐证资料。如评分细则中“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度10分,满意度90%为达标,每下降1%扣0.1分”,2013年9月,其医技科的科室考核测评表中有此项扣1分,但是却没有提供服务人群满意度调查表等佐证资料。以上资料说明在执行绩效工资过程中基层单位存在执行不到位,未严格按照方案考核评分情况。

第二,对每月绩效工资进行加总,测算是否超过单位年绩效工资总量。基层单位年绩效工资总量是根据单位人均绩效和编制人数由人社局进行核定,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后绩效工资差额由财政补助,如果基层单位绩效工资发放脱离了总量控制,肆意发放,势必失去了“削峰填谷”“限高托低”的作用,从而也加大了财政负担。

第三,抽查会计凭证,是否有滥发津补贴行为。绩效工资实施以收支两条线和规范津补贴为前提。检查基层单位在实施绩效工资后是否还有以职工福利、差旅费等实物或现金形式变相发放津补贴的情况;检查单位工会账户,是否有不合理大额现金支出;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没有账外私设小金库。例如:将工会活动室出租给他人开麻将馆,收取定额租金,遇节假日则将租金用来发放职工福利。收取牙科医疗收入不存入财政专户,滞留单位小金库以期私分。

四、对绩效工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单位在实施绩效工资后有没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没有提高医院诊疗人次,入出院人次。有没有提高社区居民或患者的满意度。审计方法:调取HIS系统数据查询诊疗人次和入出院人次数、制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五、其他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是查看绩效工资核算资料和相关佐证资料是否完整。是否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二是单位领导和职工是否配合。如单位在接受审计时,领导人员和财务人员、人事干部等态度暖昧,说话模棱两可,以不清楚不晓得,资料灭失为由进行搪塞,拒不配合审计检查,对于这样的单位十之八九有问题,应重点予以审查。

参考文献:

[1]绩效工资将助推三大医改措施启动[N].第一财经日报 9月14日讯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2009-09-03 07:59:52来源: 网易财经

绩效发放方案篇8

关键词:绩效工资 方案 原则

绩效工资改革涉及事业单位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自2009 年9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以来,“绩效工资”一词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意义以及最终产生的效果如何?如何实施?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一、对绩效工资的理解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吴江院长对绩效工资的解释:“现在的绩效工资在过去就叫津补贴,饭补、降温补贴等各种补贴,人人有份;变成绩效之后,就要‘论功行赏’,不再是通过津补贴之类来体现工资待遇。”由些可见,绩效工资就是变过去带平均主义色彩的福利补贴为根据业绩大小、贡献多少来兑现的可变工资。

二、绩效工资构成

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后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补贴三大块构成。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部分。岗位工资是按照专业技术(或管理、工勤)岗位设置后工作人员受聘的岗位,而不是按原有身份岗位(即职称资格)进行发放。根据岗位不同进行分类分等,专业技术岗位分为十三个等级,管理岗位分为十个等级,工勤岗位分为六个等级,每级岗位发放相应等级的岗位工资。岗位工资主要是体现科研人员(或管理人员、工勤人员)所聘岗位职责和要求,是基本工资的主体部分。薪级工资主要体现科研人员(或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资历,工作年限及任职年限越长工资越高,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的管理办法。

2.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又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是与岗位工资相对应的,巴彦淖尔市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设置为:专技岗位十三级五个档,分别是一至四级(正高)为第一档,五至七级(副高)为第二档,八至十级(中级)为第三档,十一至十二级(助理)为第四档,十三级(员)为第五档;管理人员从三级(正厅)至十级(办事员)共八级八个档;工勤人员从技术一级(高级技师)到技术六级(普工)共六级四个档,其中技术四级至技术六级为一个档。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发放考虑到了工作人员的业绩,主要以所聘岗位为依据,按照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的实际情况分档按月发放。而奖励性绩效工资是工资中活的部分,单位享有分配自,半年、年终按照职工的工作实绩完成情况、在职在岗情况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发放。关于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比例,各地执行标准不同,有七三开,有开。

3.国家规定的津补贴。分改革性补贴、独生子女费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三部分。改革性补贴每人的发放标准一样,独生子女费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在艰苦地区工作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三、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应把握的原则

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国家对绩效工资进行总量调控,并对其分配提出原则要求,同时赋予事业单位自主决定分配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权利,也就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公益性事业单位正确运用分配自,充分体现收入分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应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1.坚持程序到位。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明确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意义及应坚持的原则。制定分配方案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其中的考核内容、标准、由谁考核、如何考核要反复讨论,明确规范。对德、能、勤、绩、廉五个考核要素进行具体的细化、量化,初稿出来后要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并在本单位内公示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坚持分类考核。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是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社会公益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同岗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员工,工作职能职责不同,体现的工作业绩效率有所不同。既便是被聘为相同职务职称的员工,由于历史原因与现有编制及实际岗位需求的矛盾,有的被安排在所聘岗位,有的则被安排在与所聘岗位并不相符的岗位,导致混岗现象产生、职能职责不清。如部分聘为专技或工勤岗位的人员安排在管理岗位,从事后勤服务工作;还有部分专技、工勤人员因编制因素高职低聘,但实际从事重点岗位或关键性岗位;再有就是高职低能不能履行所聘岗位职能。因此,在考核中要认真对待这些现象的存在,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实际从事的专业技术、管理、工勤技能岗位,或尊重本人意愿,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考核。

3.坚持注重工作业绩与实际贡献。坚守工作岗位和具备相应岗位的工作能力是完成单位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但在一些地区或一些单位,在编不在岗、长期请假或以科技特派员名义从事第二职业的现象普遍存在,比比皆是,工资却照发不误,严重挫伤在岗人员的工作热情;还有人浮于事、高职低能的现象造成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为扭转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公益性科研单位就应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强化考核手段,完善考核措施,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把个人在职在岗情况、出勤情况、工作绩效、部门目标管理完成情况作为工作人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按照在岗有薪、加班加薪、缺岗减薪、无岗无薪的办法,论功行赏。无论什么原因,无岗位年终绩效考核结果,不得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发放。只有如此,才能体现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的政策,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才能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上一篇:非法营运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下一篇: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