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特药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05 17:24:01

医保特药管理制度

医保特药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药剂科;药事管理;医院管理;措施;完善制度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172-03

医院的药事管理是指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在医院药事组织中如何提高药学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院药事管理的工作的高效,安全[1]。在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药剂科是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医院的药品采购、制剂监测、处方调配以及临床药学研究等工作,是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果质量的重要保障环节[2]。本研究分析了当前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所处的位置、重要性以及特点,并就如何促进药剂科的发展,根据文献,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完善医院药剂科管理体制,促进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

1 医院药剂科的药事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特点

1.1 医院药剂科的药事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内容

医院药剂科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患者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科室[3],所以,医院的药事管理引起了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的强化对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视。

目前,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在院长及科室领导的领导下,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强化对药物的流通、使用整个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②药剂科主要负责对医药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贮存,同时也是医院药学交流的主要负责部门,负责对医院工作人员医药知识的培训;③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用药信息咨询,掌握最新的药物进展,收集临床所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报告给临床监察等有关部门;④药剂科工作的内容还包括从药企采购药品、向各科室供应药品、对医院的药品进行保管、质检,盘点药品的库存等;⑤药剂科工作人员负责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药物的最新信息,促进合理用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4]。

1.2 医院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及特点

1.2.1 医院药剂科是医院药学的窗口单位 医院药剂科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及临床医护人员。工作内容涉及医院的所有科室,需要与各科室协调好关系。此外,医院药剂科需要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面对面的服务,药剂科的形象体现了整个医院的形象,药剂科工作人员的形象展现了整个医院的形象,药剂科人员的高超的业务水平,良好的执业道德对医院形象的树立可起到促进的作用[5]。

1.2.2 药品的特殊性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药品的专属性,必须对病用药,对症用药;②药品质量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只有符合药典质量标准的药品才能保证临床疗效;③药品的两重性,指的是药品既有防病治病的一面,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④药品的限时性,何时用药,合理用药非常重要[6]。

1.2.3 药剂科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关口 药品是治疗疾病与预防疾病的物质基础,保证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有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水平。药剂科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高超的管理技能,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素质[7]。此外,药剂科开展的一系列科研活动,如临床药学的开展、药物的合理应用、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对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也极为重要。

1.2.4 必须严格以法管理药物,依法用药 杜绝假冒伪劣药品,药品不同于其他食品,假冒产品会带来很大的个人和社会危害。近几年来,假劣药品不断出现,国家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制定的众多药事管理法规中,有许多是专门针对医院而制定的,如《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品管理办法》等[8],这些都需要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门重视。

2 我国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医院药剂科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科室[9]。药剂科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科学合理地提供合格的药品和制剂,才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合理安全用药,因此,医院药剂科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与专业性。然而,目前我国药事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医院只注重扩大医院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临床科室的发展,对药剂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药剂科的管理模式相对陈旧,办公场所相对落后,如药房对药品的管理仍采用人工方式,以供应为主,即只负责采购、调制、分发任务,缺少对临床药学的研究[10];②医院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观念落后跟不上时展,临床药学仍处于初级阶段或者没有开展临床药学的相关研究,绝大部分药学人员只能起到为患者和医生提供药品的作用,由于本身业务水平的限制,未能真正体现临床药学的作用;③医院以利益为导向,缺乏对药品质量的监管,导致药品安全事件经常发生,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严重[11],因此,必须加强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强化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内容,加强对合理用药、药品质量等相关政策的管理和培训。

3 在新形势下,医院药剂科如何发展

随着医改的进行,医院药剂科的职能将随之改变,药剂科不再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制剂和卖药来达到“以药养医”的模式,这种模式势必要改变,现在我们国家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不再实行“以药养医”[12]。需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3.1 优化管理制度

深化医院改革,建立完善各种医药药事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才能促进药剂科工作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药品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加强对临床药师工作的管理,例如实施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的临床特点、耐药性、临床疗效等,将本院所采购的抗菌药物分成特殊使用和限制使用、非限制使用等级别,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提供相应的抗菌药物。

3.2 促进医药分开

由于条件及政策而形成的“以药养医”的模式,医院管理很少重视药剂科的技术服务功能,而把重点放在了供应上,与医院药剂科的本质功能相脱节,医院的药剂科与临床科室相比,设备相对落后、陈旧,药剂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缺少临床相关的医学知识,科研工作开展得也比较少,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医院药学的发展。现在国务院正在大力推进医改,把医与药分开,进行独立核算,但在医疗科研技术服务上仍将紧密结合,药剂科除了要做好药品保障供应外,还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向于临床科研和临床药学相关的研究,然后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运用到临床药学的实践中去。

3.3 加强临床药学工作

由临床药师指导医生合理用药,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行为,有效避免了过度医疗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和患者的医疗费用。我国的临床药师多从事初级的配药工作,缺乏临床药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而在发达国家,临床药师则有着丰富的临床药学以及临床医学的知识,我们与发达国家相差巨大。在药学管理中,临床合理用药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药剂科与临床科室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3.4 采用信息化方式对药品进行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用力提高医院药剂科的工作效率。对医师处方,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血药监测,制剂标准化等实现信息化管理技术,药品的信息化管理以药品编码为中心,记录药品从入库到出库、各个科室药品使用情况、有效期情况等,方便医护人员查询。

3.5 注重对特殊药品的管理

特殊药品的管理是医院药剂科药品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对此类药品实行严格监控和监督审查。 对特殊药物从入院验收到申请登记全程都进行监控,进行信息化管理,需要临床医生及请领治疗护士以及药品发放人及主管药师四方签字,才能够出库。对特殊药品进行双人双锁管理。

总之,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性、政策性及经济性都很强。医院药剂科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科室,代表着医院的形象。药剂科是医院药品管理使用咨询环节中最重要的科室,通过指导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实践证明,合理用药是一个课题,需要药剂科工作人员和临床医生及护士合理有效地进行沟通,围绕着患者的病情,给其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医药知识、医药信息,并针对临床重点药物品种进行有效监控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药剂科通过科学管理的措施,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角度提高工作效率,使药房的管理向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使临床医务人员、护士、患者及其家属都能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韩培红,张丽华.从合理用药水平看我院药事管理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155-156.

[2] 周巧霞,张经硕.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1,8(12):57-58.

[3] 邓震军,李红.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4):466-467.

[4] 陈盛新,舒丽芯,蒯丽萍,等.21世纪初中国医院药事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1):35-38.

[5] 曾建国.32家一级医院药事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药事,2011,25(10):1009-1010.

[6] 刘银芳,曾宪茂.浅析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1):627-628.

[7] 刘卫卫,王爽,王小虹.我国医院药剂科发展方向[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2):1695.

[8] 杨威,刘欣.电针联合传统针灸治疗小儿脑瘫40 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5):70-71.

[9] 高毅荣,武伟.药剂科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119-120.

[10] 张斌,金鑫,王志睿,等.医院药事管理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10,12(9):98-99.

[11] 庄玉梅.现代化医院药事管理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9,9(1):78-79.

[12] 卢绍江.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363-364.

医保特药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 药学管理;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69-02

医院的药学服务工作除一般的服务性质外,还有其独特的特点,药学工作人员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已经对药品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准则。为使药学质量管理体系化、制度化以及法制化,同时为满足患者的最大需求,本院申请、认证最终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结合本院药学管理工作的自身特点,建立了富有特色的药学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单位。自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本院一直认真贯彻体系的规范及要求,对药学质量管理工作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并且最终使得药学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药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医院的药学管理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包括医院药库、药品调剂室、临床药学部、制剂室、药品检验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药物临床实验室等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规程及操作规范等[2]。医院的药剂科要负责整个医院所需药品的采购以及销售,不仅要确保药品的质量,还必须要确保其经济、安全、有效。在药学服务中任何的差错,哪怕是剂型的错误都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除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外,还需要药学工作人员向患者讲解用药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且要求药学指导不能出现差错,否则会同样导致药品无效、中毒等后果。

为使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并且有效地提高药学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为药学管理工作引入新的思路,本院因此引入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药学管理的核心制度。

2 药学管理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的确立

合理的编制和使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是进行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步骤,本院参照ISO9000: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3],按照本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情况,将本院过去的相关操作常规以及管理制度进行了整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了比较详尽的药学管理制度[2]。

2.1 质量目标

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根据本院药学部门的工作内容及性质,以及其自身的特点,本院确立了“以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为重点”及“以顾客为关注中心,确保服务的优质与全面”的药学管理质量标准。同时使其与具体落实的方针保持一致,将体系识别的过程作为侧重点[4]。

2.2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最高层的文件,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结构、质量目标、质量方针以及基于管理过程的质量管理职责、管理体系、服务实现和测量、资源管理以及相关政策的分析与改进。本院按照卫生部相关政策的规定,明确了本院的药事管理委员会为药学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并将其相应的职能范围纳入了质量手册中。

2.3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确定组织完成有关活动的方法的书面文件,也是质量手册中的一个的支持性文件,是制订第三层文件以及展开各项具体活动的主要的依据。通过这个文件,可以将医院的各项药事活动的程序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程序文件的形式使药事管理工作变得程序化。本院确立了文件的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人力资源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以及记录控制程序等,这一系列程序为质量手册服务实践提供了框架[3]。

2.4 工作文件

工作文件是药学管理的各个分支部门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常用的实施细化条款,其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各项管理制度、质量记录表单、业务流程图以及标准操过程中的相关法规和规范。

2.5 记录控制

记录控制为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的记录应予以控制。对这些记录予以保持,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应制订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期限和处置[5]。

3 ISO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评价

3.1 内部审核

医院应该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和保持。基于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医院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并且规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同时审核应由非从事受审的活动的人员进行。形成文件的程序应包括实施审核、确保审核独立性、记录结果并向管理者报告的职责和要求。管理者应对审核期间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6]。跟踪措施应包括对纠正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3.2 外部审核

认证中心每年会对医院药学部门实施全方位的抽样审查和监督[7],对体系中不合理的地方以不合格的形式提出,并且对这些项目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找出问题所在,提供科学的修改方式,最后经认证中心确认修改结果之后再确定是否保留其体系的资格。

3.3 复评审核

医院每3年以检查体系的实施质量记录和现场交流与提问的方式进行体系的复评审核,以检查医院的体系规程的执行情况,并确认是否保持医院的认证的资格。还将从质量目标、体系的有效性、质量方针、识别与实施、群众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8]。

3.4 持续改进的策划

医院应策划和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必要的过程。通过使用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4 讨论

对于ISO质量管理体系,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明确其适用于各行各业,且不限制实施单位的规模大小。目前国际上通过认证的单位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

ISO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药品管理工作中,给医院的药学管理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并且在我国,为了实现与现行管理制度的融汇和与国际标准接轨,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竞争力,有许多医院已经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9],均使药品质量得到了保障,显著提高了药学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丽萍.ISO9000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4, 4(27):46-47.

[2] 黄小琴,肖正达,谭敏莉.浅谈ISO质量管理体系与医院全面质量控制[J].医院管理杂志,2010,8(5):344-345.

[3] 孙玉刚,陈淑媛,付小平.药学管理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4):39-41.

[4] 李彩霞.ISO9001标准质量认证体系对药剂科工作的认证体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9):1150-1151.

[5] 孙玉刚,孙婷,付小平.医疗机构药学风险防范的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5):59-61.

[6] 尹显贵,刘红艳.药剂科在医院IS09001质量认证中的文件准备[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5):54-55.

[7] 陈再玲.加强药学管理,促进药学事业的发展[J].药学指南,2009,11(8):174-175.

[8] 张太平.数字化医院情况下的药学服务及药学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0(1):133-134.

[9] 顾伟民.ISO9000族标准与医院质量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0, 20(1):23.

医保特药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 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个人负担;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40.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05-02

通过对唐山市2004年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参保职工个人负担的因素有多方面,可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医疗保险个人负担的比例,以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1 参保职工医疗消费情况

1.1门诊患者负担情况

2004年唐山市医疗保险参保职工门诊就医购药个人负担率为9%,个人负担最高的县(市)区为迁安市,负担率为23%,最低的是滦县,为0.55%。2004年市本级参保职工门诊个人负担率为13%。

1.2门诊特殊疾病患者个人负担情况

市本级门诊特殊疾病患者个人负担率为18%,负担最高的是丰润区37%,由于门诊特殊病属慢性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医疗消费高、医疗费用可控程度低、道德风险高的特点,在政策制定上较为宽松,药品不再分甲、乙类,超过起付标准部分直接报销80%,因此总体个人负担水平明显低于住院患者,尤其在尿毒症(肾移植术后排异)、癌症、糖尿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几种疾病上,个人负担在15%左右,低于个人总负担比率。从病种发病率来看,23种慢性病中,冠心病、高血压以6‰的发病率高居榜首,脑血管病、糖尿病以5.6‰、5‰次之,中晚期癌症以2.2‰的发病率紧随其后。

1.3住院患者负担情况

唐山市参保职工住院患者个人负担率为24%,个人负担最高的县(市)区为古冶区,负担率为35%,最低的是路北区,为20%。2004年市本级参保职工住院患者个人负担率为26%。调查分析:

1.3.1次均住院费用年均上涨3.3% 2004年唐山市参保职工每一出院人次平均住院医疗费为5 049元。市本级次均住院费用几年来呈波浪起伏状,2004年为5 881元,4年间年均增长3.3%,较2001年绝对增长9.5%。县区中以唐海县最高,次均住院费用为7 552元,其他比较高的县区有路南区6 985元,遵化市6 642元,比较低的县区有玉田2 922元,迁西3 093元。由于县区医院全部为二级甲等以下医院,次均住院医疗费应低于市本级二级医院水平4 805元。路南、路北、丰南、丰润区把市区三级医院也定为本地定点医院,因而提高了住院医疗费水平。

1.3.2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大幅下降2004年唐山市参保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53.4%,其中三级医院为52.3%,二级医院为52.7%,一级医院为63.7%。市本级参保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47%,较2003年的51.5%下降4.5%,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大幅下降,基本在50%以下,说明住院医疗总费用中医疗技术成分得到明显体现,以药养医现象有所遏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调低政府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使药价整体水平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医保经办部门加大稽查力度,严格管理,降低乙类药品自付比例的结果。

1.3.3参保职工自费药负担率大幅下降按照河北省卫生厅要求,自费药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要控制在8%~15%左右,2004年市本级参保职工自费药负担率为3.4%,较2003年的7.2%下降3.8%,说明尽量使用《药品目录》内药品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用药管理逐步规范。

1.3.4参保职工平均住院日数下降2004年唐山市参保人员累计住院床日1 013 773 d,平均住院日15.6 d。市本级累计住院床日数481 435 d,平均住院日数18 d,较2003年22.5 d略有下降,整体上历年均呈下降趋势。

1.4参保职工个人负担总体状况

唐山市参保职工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为21%,市本级参保职工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23.8%。调查分析:

1.4.1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市本级2001年个人负担总平均比例为33%,2002年为25.5%,2003年为24.4%,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乙类药品自付比例由20%降低到10%再降到5%;扩大了门诊特殊疾病病种(由8类18种增加到13类29种);药品目录扩大等等。

1.4.2人均医疗费增长过快①全市情况:2004年全年人均医疗费819元,其中: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561元,退休职工人均医疗费1 310元,为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的2.3倍。②市本级情况:2004年市本级全年人均医疗费934元,其中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616元,退休职工人均医疗费1 380元,为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的2.2倍。人均医疗费4年平均增长19.5%,绝对增长70.7%,而同期居民消费价格却只增长了6.13%。

2 影响参保职工个人负担状况的因素

由于医疗消费市场具有很强的供方垄断性,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即医疗机构与病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医疗消费实质上是一种被动消费,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消费,是极易滋生道德风险的温床。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忽视患者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未能理顺和“以药养医”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多开药、用贵药、乱检查、重复检查现象仍比较突出,为住院患者提供过度医疗服务以获得较多的医保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保基金的流失。

2.1按服务项目付费引发医疗过度供给

费用结算是医保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定额结算、总额预付、按项目结算三种。唐山市采取的是按项目付费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不仅容易诱导医院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而且还需要对大量的服务项目和收费账单进行审核,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其弊端日渐显现。

2.2药品费用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现象依然严重

2004年参保职工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比重虽然较上年大幅下降,但仍然占住院总费用的50%左右,居高不下,药品费用的高比例严重地冲击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性,增加了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2.3医患双方道德风险引发医保基金流失的黑洞

由于医改涉及到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及医疗机构等方面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机制还处在初始阶段,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新情况和新矛盾,而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在医疗保险领域发生频率最高、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大、最难以有效地规避,主要表现为:一是医嘱外记账,二是治疗与病情不符,三是乱记费、多记费,四是以药易药变通记账,把自费项目变通为统筹基金支付项目,如有的医院把住院床位费分解记账。

2.4制度因素使个人负担率难以再降

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乙类药品要先自负5%,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要先自负20%,然后在职职工再自负15%,退休职工再自负12%。这样算下来,参保职工最终个人要负担32%或29.6%,而像一次性医用材料、体内置放的材料、CT、MRI等特检特治在住院患者尤其是大病患者的费用中要占相当的比例。外地转院、异地安置、急诊在非定点医院住院参保职工住院费用要先自负医保范围内费用的20%,个人负担明显加重,一般在50%左右,高出普通住院患者一半以上。部分县区没有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或实行了但筹资比例过低,也影响了个人医疗保险待遇,因此制度因素使个人负担率难以再降。

3 降低医疗保险个人负担的措施

3.1优化结算办法,发挥核算机制

建立“按服务项目付费、病种定额、按实结算”等多种结算办法并举的复合结算机制,实行立体化的费用结算,充分发挥结算办法的杠杆作用,做到因医院而宜、因病种而宜、因管理而宜、因服务而宜,进一步融合医保关系,解决医、患、保三方面的矛盾,使医疗管理更加理性化、服务化,从源头上遏制不合理费用的流失。

3.2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和“两定点”信誉等级制度,即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医保政策、费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打分,按照不同类别的定点机构、定点药店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情况,确定A、B、C信誉等级,给予相应政策,采取不同管理办法,畅通医疗保险定点进出渠道,保证医保定点准入和退出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两定点”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3.3强化指标控制,建立医保费用预警预报监控制度

强化指标控制就是建立一系列质量与费用控制指标体系,质量指标包括大型设备诊断阳性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手术伤口一级愈合率、患者平均住院日数、术前占用病床日数、门诊抢救成功率等。费用指标主要包括“三率”指标及辅助考核指标,“三率”指标即强化医疗服务管理的三项指标: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备药率、自费药负担率。辅助考核指标包括参保职工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次均门诊费用、手术患者人次数、特检特治占总医疗费用比例、人均住院费年增长率等等。

预警预报监控制度就是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对参保人员发生的住院、单病种、门诊特殊病费用及违规项目、医疗消费等指标进行重点监控,并采取文字通报、上网等形式定期公布。对各项指标增长较快,问题较多的定点医疗机构采取向主管领导发出《预警告知书》的形式,促使定点医疗机构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加强医疗保险费用的管理。

3.4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三改并举”

药品价格管理改革应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尽可能建立比较完善的医药竞争体系和规则,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民;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双向转诊”制度,使门诊病人大量地向社区分流,降低医疗成本;规范医疗保险病人出入院标准,把康复治疗和护理由大医院向社区转移,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建立医疗新技术准入制度,防止过度利用和滥用新技术。

理顺服务价格,在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降低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的基础上,合理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建立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通过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促进医生因病施治,合理用药,遏制滥开药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患者对不同药店的选择,促进医院药房、社会药店的竞争,使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其次要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内部管理,减员增效,降低医疗成本,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水平。

(收稿日期:2007-03-12)

医保特药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医院;药剂管理;药剂科;方法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97-02

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药剂管理,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医疗质量及经济效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的全面改革推行,怎样做好药剂管理工作,使药剂科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高药学工作的服务质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事求是的为人民服务

首先,医院药剂管理部门是一个特殊业务部门,涉及的范围较广,除药品的采购、供应、保管、制剂的生产及检验以外,还要开展临床药学、继续教育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对于这样一个特殊部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为了确保医院的药剂管理部门工作有章可循,首先要制定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的规章制度。

根据《药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具体的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如:医院药剂科工作制度、药品调配制度、药品盘点工作制度、药品质量检查报告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药品保管养护制度、药品验收出入库制度等,以规范行为,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

其次,药剂管理的重心所在是以人为本。原则上就是依法,以制度管人管事,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医院的药剂管理部门须在全面覆盖各项具体工作的制度下,才能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完善药剂的管理程序

首先,要加强对购买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的药品采购制度。在满足患者在临床用药中的需求的前提下,采购质量好、价格实惠的药品。药剂科还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医药相关信息,不断提高药剂科的生产能力。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做好常规类药品和特殊类药品的采购,确保药品质量的安全性及价格的合理性。明确药剂的责任管理制度,无论是药品的采购,还是药品发放环节,都要责任到人到柜。

3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是一种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好坏关系到人们的用药安全。因此,加强药品的管理,首先就是要做好严把进货关。药品进货的核心内容是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的虚高定价,规范药品的购销行为。

在集中招标采购活动中,医院的主要工作是对药品质量严格把关。医院采购药品要看其品名、数量、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厂家、使用期限等信息,再看其来源是否正规,然后看其外观、性状是否正常。采购入库后若发现有质量问题或者质量可疑的药品,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做好登记,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从源头上控制药品的质量,对以下药品应坚决拒之门外:无证经营的药品;非法渠道购进的药品;更改生产批号、说明书或标签不符合规定的药品;近期会失效或过期失效的药品;霉败变质的药品;已有规定停止使用的药品;包装质量不好的药品;违反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其它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以及未标明产地的中药材等等。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也应拒绝使用上述药品,以保护患者的健康。

其次是严把保管关,药库和药房须保持通风、干燥、整洁,做好防虫、灰、霉、鼠、污染;生物制品和需冷藏的药品必须进行冷藏;品和毒性药品要专柜保管;中药饮片要加强养护,及时晾晒分拣,可采用“共储”、定期药物熏蒸杀虫等方法。另外药剂科的各药品保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对所保管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认真填写好药品的质量情况检查表,并上报药剂科备案。所有的药剂科工作人员对发现的药品质量问题,及时请示药剂科主任或上级领导处理,严防假冒伪劣、变质、污染、过期失效或其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使用。药剂科应加强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药品、储备急救药品的监管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4提高药剂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药剂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与技能的培训,规范其操作,并不断增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及时关注医药相关更新的信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学习能力下,医院也要定期对药剂师进行业务上的考核,而且把考核的成绩与药剂师的职称和与奖金等利益挂钩。此外,还需定期引进高素质的医药人才,平日注重对所有员工业务素质的培养、丰富。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促进整个药剂科科室业务的提高。

5医院加强对药剂科的支持力度

药剂科要获得上级的支持与理解,既要积极配合上级的工作,不断突出药剂在医院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尽可能的向医院争取到人力物力的支持。除此之外,还要争取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也要借助相关政策的支持,合理利用现有的医药资源,使药剂科的效益达到最大化程度。

6 药房引进计算机辅助系统

通过对很多三甲的公立医院的调查发现,医院虽在发放药品的时采取计算机管理系统,但是在对药品的库存管理的时候,很多医院都未实施计算机网络的统一管理。因此,建议医院的药房库存引进计算机的辅助系统,实现药剂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医院药房引进计算机的辅助系统后,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首先是对医药的供应商的系统管理,在辅助系统中对医药供应商进行分类,根据供应商的供货质量等信息进行评价,以便于日后对医药供应商的选择;其次是对药品入库的编码管理,这能避免人工填写所需要的重复劳动和避免意外损失;再次是药品出库的编码管理;最后,医院药房引进计算机的辅助系统最大好处是可以实现药品的有效期等药品安全问题的自动监控,避免因人为盘查所带来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人盘查时较高的失误率。总之,医院药房引进计算机的辅助管理系统有助于减少工作量,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7结语

药剂科的工作内容是具体的,同时也是长时间的,这就需要药剂管理员不仅仅加强自身的实践锻炼能力,而且要不断总结与创新。药剂室不仅仅要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提高的药剂的管理技术与工作的效率,以确保药剂的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臧淑杰.浅谈如何提高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水平.山东医药,2009(02).

[2] 谢丽明.医院药剂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l0,l0(10):32.

医保特药管理制度篇5

一、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在医疗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定点药店是指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因此,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就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一项基础工作,其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所具有的基础地位成为关系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对保证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合理使用医疗保险基金至关重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在医疗过程和医疗费用支付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当医疗保险启动后,患者看病拿药由于花的是医疗保险基金的钱,使得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都想从基金中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医疗消费的特殊性造成医疗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由于医疗服务特有的专业性和垄断性,以及医疗市场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受托方和费用支付方的政府管理部门,无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支付办法和评判标准对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管理和合理支付费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金管理原则操作起来困难很多。

(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个人开支中医疗保健的开支费用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自然地对保险基金的需求和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同政府追求的“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产生了矛盾,使其在执行医疗保险政策中时有相左的行为发生。只有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医疗成本,节省医疗费用开支,从而实现医疗保险机制的运行目标。

(三)在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下,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一方面作为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供给者,另一方面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获取者,特殊的地位使得其成为政府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社会参保人员联系的纽带,在其中发挥出特有的信息传递作用,医疗基金管理部门只有在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发生费用结算时,才能得到实际的基金支出情况,也就是说,基金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对医疗行为的有效管理。

二、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05年1至6月,全区参保职工2501人,应缴基本医疗保险费90.55万元,月人均60.3元,要让有限的基金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然而从目前全**区已有的12家定点医疗机构和8家定点药店的管理情况看,除群众反映一些医院看病难,程序多,手续复杂,定点药店药品价格高等问题外,另一方面就是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和不合理支出问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医疗行为发生后,用的是病人和医疗保险基金的钱,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收益的多少与病人就诊人次和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多少呈正比,基金使用越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收益就越大,由于利益关系,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店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未按要求操作,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定点医疗机构甚至在病人出院时不提供费用清单或清单项目不清;个别定点药店甚至允许参保人员用医疗保险费购买保健药品等,导致了医疗保险基金的不合理支出。

三、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难点

为加强对**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相应出台了管理办法,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按照规定,同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制定考评办法,尽可能规范医疗费用支付行为,进行服务质量考核,并派出业务骨干组成巡视组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进行督察,解决疑难问题。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在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还不完善,管理人员还待增加,人员素质还待提高。目前,定点医疗机构虽已设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定点药店也指定了分管负责人和专管员,但在实际工作中,机构临时,编制未定,人员尚缺的情况在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刚开始不久,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都还缺乏经验,管理人员也还存在经办业务不熟的状况。因此较容易造成执行政策的偏差和管理上的漏洞。亟待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懂理论,会操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实到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中来。

(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手段落后。**区到目前为止仍未建起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参保人员住院后部分医院仍靠手工办理出院手续,这不仅工作量大,误差率也高,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并且个人帐户无法支付,参保人员看门诊或住院支付起付线等只能用现金,群众意见很大,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无法实现与医疗机构的有效结合。

(三)补偿机制不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以药补医”传统机制未能根本扭转,由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传统的卫生医疗体制下,医疗机构和药店普遍养成了“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习惯,尽管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开始运行,但医疗机构靠药品收入来补贴经费不足的运行机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财政对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入,采取分解处方,分解住院,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项目等办法,避开了医疗保险的管理,成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难题。

四、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建章立制,从根本上规范医疗行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模式确定后,法律就成为制度实施的保障,完善的政策是确保基金使用的关键,对医疗费用支出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从医疗保险启动以来的情况分析,降低医疗费用和参保人员的自付比例仍有很大空间,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今后应在此方面下工夫,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规范操作。

(二)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保险管理人才和医疗机构管理人才。医疗保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世界上都是难题,由于我国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足,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素质。为此必须抓紧医疗保险干部队伍的培养,造就一支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医疗保险管理干部队伍。同时,也要抓紧培养高素质的医疗机构管理人才,改变从临床一线提拔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管理经验的传统医疗机构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法,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医疗机构管理人才,这对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政策是前提,管理是手段,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本身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认真研究管理过程和办法,在管理模式的设计阶段,充分引入信息化的概念,优化管理模型,强化管理手段,同时又避免僵化管理。首先要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建立比较完整的计算机住院病人医嘱处理系统,强化住院病人费用管理,堵塞大量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和浪费,检验、检查的漏洞和搭车开药等问题。其次要实现医疗保险部门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联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统一和联网运行,通过网络直接报审,满足当前医保细目审查的要求。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管理统计指标体系,保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医疗保险基本情况和基本数据。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要强调系统设计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数据代码。

(四)完善结算方式,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和安全。科学合理地结算医疗费用是医疗保险基金正常使用和运行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医改中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和保障职工基本医疗的原则,根据《**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暂行办法》,探寻不同的结算方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复合型的结算方式代替单一的结算方式,通过实践找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方式,保证结算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医疗成本核算,确保基金的平稳运行和安全,确保医保患者应享受的医疗待遇。

医保特药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问题;策略研究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命安全,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基层医疗机构将进一步发挥其对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作用,基层医疗机构对群众的健康将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研究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的策略是对群众的健康负责,有利于推进药品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实现服务百姓健康的目标。

1 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品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1 药品管理制度欠缺 我国针对药品管理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管理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但由于在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人员缺乏等原因,药品管理混乱,制度缺乏,在有些基层医院甚至没有药事管理机构,更没有药事管理的相关制度,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甚至出现了存在过期药品没有发现的问题。同时,药品储存也不规范,对特殊药品的管理没有按照特殊药品管理的规定进行,部分机构缺乏药品管理的专业岗位和人员,这都极不符合药品管理专业性的特征。

1.2 药品管理观念陈旧,重视度不够 在基层医疗机构,对药品管理重视度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是某些领导也存在重临床轻药品的思维观念[1],认为药品管理仅仅是负责药品的采购,发放药品等简单的活动,仅仅类似于仓库管理员。这也导致了药剂人员的主动性不强,对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也忽视了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由于观念的陈旧,使得药品安全缺乏保障,威胁到了医疗安全,增大了用药风险。

1.3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加强 药品管理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药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而当前由于对药品管理不够重视,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品管理人员中存在许多非药剂专业的人员,有些是有临床护理工作中退下来的护士,即使有些机构中有药剂管理的专业人员,学历层次也比较低,通过药师资格类考试的较少。由于专业知识的有限性将影响到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4 库存和临床用药相脱节 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品的采用主要是依靠药品管理人员的经验,缺乏对药品库存和临床使用相结合的理念。这造成了所需的药品没有,而不需要用的药品由于长期储存过期的现象出现,不仅仅影响到了临床使用,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实现临床用药和药品采购同步化是基层药品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5 特殊药品的管理 国内也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内对品、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在储存、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药品使用发放的审核、空瓶子回收、处方签写的完整等都是在特殊药品管理中需要注意的[2]。

1.6 此外,基层医疗机构中对药品管理还存在药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药品储备的规定、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这都影响药品管理和药品安全。

2 策略研究

2.1 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实现药品管理规范化 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药品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杜绝药品污染现象的出现,药品实现分类管理和储存,定期对有关的药品的有效期进行检查,杜绝过期药品的出现和流出药房,定期编制上报,加强对入库、储存和出库等各个环境的管理,及时预防药品管理的不良事故的发生[3]。

2.2 提高领导的重视度 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医疗机构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根据临床工作实际需要,应设立药事管理组织和药学部门”。这充分说明药品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地位,关系到医疗安全,关系到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因此医疗机构领导需要改变观念,加强对药品管理的重视度,按照适当的标准对药品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定期组织对药品管理人员的知识考核,同时成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对药品管理进行监管。

2.3 加强人员培训和引进,提高药品管理水平 药品管理人员专业化是药品管理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缺少专业人员的基础上,适当的引进专业的药品管理人员,对本医疗机构的在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同时鼓励药品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改变当前人员专业化水平低,药品管理人员素质薄弱的现状。

2.4 信息化管理,实现科学的药品采购机制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采用药品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临床用药和库存药品进行信息化管理,定期对库存药品和临床用药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和库存药品之间的不同步性,改变临床用药缺少,而库存药品过期浪费的现象[4]。

2.5 规范特殊药品的管理 对于品、等药物具有特殊性的情况,药品管理人员要熟悉特殊药品管理的规定,并严格按照药品规定进行管理。建立特殊药品的专用单据,对专柜实行专人管理模式,执行双人双锁保管的管理制度。对药品入库和出库均有两人复核。每天统计特殊药品的使用量,做到帐物相符,这样既能保证特殊药品的管理完善,也能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2.6 此外,从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而言,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力度,定期检查,对实现药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药品管理是医疗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境,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应该重视管理,加大投入,加强人员培训,执行规范化管理,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为群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增来. 基层医院药房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2010,22(20):2682-2683.

[2]管朋春. 病区的药品管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2010,5(34):271-272.

[3]李英姿. 关于创办优良医院药房管理总结与思考.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57.

医保特药管理制度篇7

一、16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医药行业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为全国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抢险救灾、战备军需、防疫救命和四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医药行业在取得成绩求得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实存在的许多新间题、新困难,特别是新困扰—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症。

1、管理多头。按1978年国务院决定形成的医药统一管理体制,经过历次国家机构改革及其他种种原因,原有的“统一”逐渐支解。使用环节与生产、经营未实现一体管理。药政管理、中药管理等相继剥离“统一管理的体制”。目前,我国医药管理又出现了改革前的“三足鼎立”局面(以前是卫生、化工、商业三个部门,现在是卫生部药政局、国家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局),致使管理又出现多头和体制不顺,又互相掣肘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相互扯皮、推委,相互争权夺势、效率低下等。其结果有损于国家管理声誉和形象,于国于业于民都不利。

2、政出多门。由于管理多头,除前述“三足鼎立”外,还有脏器生化药归内贸部、血液制品归卫生部、放射性药物归核工业部、兽药归农业部等等,多部门引出政出多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各行其是、步调不一、标准各异,互不沟通、互不协调,职责不清、行业管理难。‘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基层企业则无所适从,左右为难。中观地方管理部门忙于应付上下,微观基层企业疲于奔波各部门,文山会海,应接不暇,劳民又伤财。医药管理出现了齐抓难共管,通力难合作的不良格局。

3、法制不全。鉴于管理多头、政出多门和新旧体制摩擦、转化,特别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立法、纵横利益格局刚性化的形成,使得医药法制不健全。与其他行业的国家管理显著区别为,药政管理不在国家专业主管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不完善,规不健全。特别是专业母法—药品法,1984年颁布至今十多年中年年人大、政协议案呼吁修改完善,但至今未果。相应的子法,特别是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等的“子法”,也历时十多年,几十易稿未果。专业执法队伍薄弱,普法力度不强,司法组织机构不配套。由于管理既重复交叉,又有空白地带,各类法规之间相互扯皮,互相排斥的事屡屡发生。加上有的缺乏法律效力,有的不符合市场经济惯例,在执法中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权大于法。违法屡禁难止。同时,缺乏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如规范政府行为和市场主体、保障市场经济秩序与涉外等的法律仍为空白。

4、宏观难调控。基于上述多种原因,致使16年前成立的统一管理新体制,由于“先天不足”(即药检与医药管理未成一体),又加上“后天多变”,因而“使用”环节的管理与生产、经营未能形成一体,药政管理、中药管理相继变动而分离了。药政、药事管理责权不一,权责分离。有的部门有责无权,有的部门则有权无责,宏观调控无力,难以形成合力。管理工作的主要精力多耗于应付扯皮、内耗与权力之争和政事纠纷,于是越争,政事愈加不清,政企难分开,政策不协调,不一致,严重影响了行业宏观调控,也波及相关行业及领域。如生化药、脏器生化药、兽药、食品、放射物品、化妆品滋补营养及保健品等管理失控。由此导致医药统一管理体制优越性难以有效显示,产业政策难以有效实施,行业指导难以有效落实,低水平的重复难以有效制止,政策难以有效贯彻,对外竞争难以形成一致对外,市场混乱难以有效根治,管理监督难以有效覆盖,假劣伪药(品)难以有效禁止。这一系列恶性循环的负效应,严重影响行业总体效益的再提高。上述问题既是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的,又是发展中、前进中遇到的暂时性的。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我国医药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同志曾指出:改革是对存在弊端的原有体制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看,随着改革深化,更须慎重设计改革方案,选择时机,把握力度;同时,要如实地分析反映医药管理体制的现状,报喜更要报忧,积极地提出改革建议,继续争取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二、纵观国内外发展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竞争是一种远比其他类型、形式的改革和竞争更为复杂和艰巨的特殊改革和竞争。其效用不可低估。由于具有综合程度较高、经历过程复杂和时间较为长久,并且有较强的隐蔽性的特点,因而不易在短期内进行有形的质与量的比较和竞争,更不可能两种体制同步性或可逆性进行。因此,管理体制的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和渐进性。好的管理体制是经济活动有序,并在有序中获取高效率的保证。

(一)新的基点—改革、重构的必要性、紧迫性

1、社会进步、产业革命,带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分工的细化,要求社会实现相应的专业化与协作的组织管理服务。我国医药管理体制同样要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演变、推进和完善。

2、面对我国社会新的大变革,医药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及发展经济的需要,特别是要实事求是地针对目前体制现状兴利除弊,打破现有部门壁垒和条块利益格局,彻底扭转目前国家医药管理名不副实的现状。

3、结合药情看,医药商品是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战备救灾防病救命的重要物资,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它对人类繁衍昌盛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化产业,既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又是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风险的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也是人类健康工程的基础产业,更是有较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4、从国情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又有十分丰富的药用及相关资源和很大的生产能力;我国的医药企业数目为“世界之最”,已高于世界制药大国美国4倍以上;更有45年来特别是16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发展经验为基础。中国的化学制药工业生产和出口已跃居世界前茅。与医药相关并有着共同特性(即为人民生活必需品更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的行业如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兽药等产品,不仅已有了一定基础,而且均强烈企望国家、社会加强统一指导,统一管理。尤其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关乎人命的行业中更有着不可替代性。

5、以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角度,立足世纪之交,展望下世纪,我国经济面临大发展,医药经济则面临着更大发展。既要满足全国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对医药产品的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高效的需求,也要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参与国际大竞争和大循环。同时,也须从客观上更好地保证到2000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

6、解放思想,吸收、借鉴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成功而有效地管理经验,对医药商品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医药管理工作负有严肃的社会责任,必须严格对其产、供、用实行闭环式的统一、有效的管理。世界许多国家,不分社会性质,不论国家大小,一般都设有医药管理机构。如前苏联、瑞典、法国等,特别是美国设有食品药物管理局(简称为FDA),把与药物相近或相同的或边缘性的产业纳入统一管理,这既有利于带动或互补发展,也有利于优化系列产品、有序发展和多元化配套、综合发展。鉴于此,中国的医药管理体制,应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新的基点出发,转变现有职能,按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构新的管理体制。对国外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不能照搬,照套,而应结合中国国情、药情,在比较采众长,为我所用,在比较中取舍与扬弃,借鉴一切对我国有益的做法。—我以为最终的模式是中国式的FDA管理体制,也就是与大变革、大市场、大发展相匹配的、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大医药管理新体制。建议暂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物管理部(即食品、药物管理部)

(二)新的设想

1、新的基本框架—将目前分散在卫生、医药、中医药、内贸、农业、核工业等部门的中西药品(其中西药含脏器及生化药、兽药、放射性药物、血液制品和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新产品及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供应、使用实行统一管理。对药政、药检、械政、械检(均含兽用)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它是独立的综合性管理部门。但有不同于美国FDA之处。因为美国FDA是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的下设机构。

2、新的目标—积极参加国际大医药业竞争,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计划生育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对医药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做好大医药市场(国内外两大市场)的有效供应,建立统一、高效、精简、协调的大医药管理新体制。

3、新的任务—通过更有效的配置医药资源和建立合理、完善的医药法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药政、药事管理制度,引导医药经济坚定不移地朝着利用科技、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快速增长的方向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医药行业的率先现代化,更好地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4、新的步骤—鉴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重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医药管理体制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应充分论证、慎重地推进。倘若可行拟分三步实施。第一步,用一年左右时间为调查研究阶段。重点研究可行性、可操作性,并拿出相应方案。与此同时,可采取过渡性的工作方式—以不定期地召开议事性的联席会制度,加强有关医药部门和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或称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碰头会如近期可围绕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的紧急通知进行议事、通气)。第二步,用一至两年的时间,组建中国DA—中国药物管理局。先将分散在卫生、医药、中医药、农业、内贸和核工业的有关药物(含兽药)实行统一管理,加强药检,理顺药政、药事管理,完善有关法律,实行由生产、供应、到使用的闭环式有效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将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纳入大医药管理新体制,从而组建成中国的FD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物管理部(独立的)。在组建中,现有机构精简下的人员和有关物资等可充实到为“新体制”服务的中介组织如各专业协会、学会、高层次专业大公司和为企业服务的信息服务部门,如信息中心、情报中心、有关报刊等。部分骨干人员可派赴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充实专业岗位,为“大医药”新体制的大发展作出贡献。

医保特药管理制度篇8

1、利益驱动。目前,药品销售的收入要占医院收入的50%,由于有的药品生产企业以高额折扣为主要推销手段,价格越高,折扣越大,医院倾向用高价药品。同时,有的医生见利忘德,在利益的驱使下,处方上很少用降价药招标药,相反却对高价的新药很热衷。降价药品在医院及药店很难买到。治疗普通的感冒,在医院一般需花上百元。

2、流通环节多。目前药品经营模式为医药公司专营,流通环节为药品厂商、药品批发公司、药店和医院,流通环节过多使药品出厂后价格上涨了30%-40%,从药厂到消费者,中间往往有4至7个流通环节,过度竞争现象严重。医院不管有多大比例的让利,仍然按国家规定的零售价与病患者结算,病人没有得到一点益处,巨额利润全都进入了医院和个人的腰包,造成药品价格的不断上升。据调查,目前武威市的药品销售利润分成比例为:生产企业占30%,流通环节占40%,医院占30%,由于流通环节多,层层加码,致使药价攀升。

3、“以药养医”利益机制的存在。医、药是医疗服务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医院的正常运转靠得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和补贴。近年来,国家对医院拨款和补贴逐年减少,医院由原来国家“供血”变成了“自我输血”,医院正常运转经费的80%以上由自己解决,而在国家经费严格控制之下,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我国实行把药品进销差价留给医院的政策,以此作为财政不足和医疗服务性收费补偿不足的补充.使医、药之间除了技术关系.还存在着经济联系,也就是所说的“以药养医”。

近年来,随着药品生产、流通的快速发展以及药品流通领域促销手段的变化,医院和医务人员逐渐认识到,在财政补贴水平相对下降、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调整困难的情况下,只有药品销售是比较容易增加医院收入的渠道。于是,出现了大处方、用贵药等浪费药品现象。这种现象是以药养医带来的,是医院补偿政策不完善造成的。在药品这个市场上.患者与药品提供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患者缺乏消费自,主要依赖医师的指导.加上患者主观意识上认为“贵药是好药”的消费心理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大锅饭”,对医院和药品商追求药品利润起了推动作用。

4、招标采购机制不完善。目前药品招标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招标品种、数量偏少,规格不全,有的医院少进或少用招标药;二是招标中对采购排在第一名的药品,也重新形成了垄断;三是现行药品零售作价办法不合理,医院已经赚了自己应赚的利润,作价时还要将价差的20%-30%让给医院,实际上保护了医院的利益,保护了暴利,按现行作价办法,有的招标药品医院利润可达80%以上。

5、部分医院制剂价格偏高。医院制剂普遍规模小,成本高,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或高于国家定价.并且在质量上与GMP认证的企业产品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革公主医院医疗体制,实行“医药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公益性质,注重维护公众利益,不应以营利为目的。政府兴办的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责是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应逐步改变“创收”机制,遏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为此,医院应靠高超的医术、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医德和优质的服务取胜,医院不应参与药品买卖赢利和创收。价格主管部门可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技术含量高、风险程度大,体现医生技术水平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以鼓励技术进步,增加医院的收入。当前,要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医院门诊药房改革,革除医院“以药养医”的利益机制。要将医院药房从医院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药品零售企业。药房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和药品销售收入与医院脱钩。药房实行独立核算,照章纳税,与社会上的药品零售企业同等对待,不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和行政保护政策。政府可将此项税收收入作为同级财政增加对医院的投入。同时,要改变当前医院的处方只能在本院取药的做法,允许“处方外购”,给病患者以选择权。医院要给患者提供处方签,让患者持本院的处方到定点药店自行购药。实行医药分开,改革的难度很大,当前首先要逐步减少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人的比重,特别是要切断医生收入同药品收入的直接联系。最终把医药分家的工作落到实处。

2、探索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单。建立国家对公立医院(非营利性医院)的投资和管理体制,健全医院补偿机制,这是解决医药分开的前提条件。公立医院是面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医疗服务的公共医疗机构。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这是建立公共财政的应有之意.也是对纳税人公共利益的维护.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建设小康、促进土会和谐的客观要求。目前,公立医院的总收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收入;二是医院经营药品销售的差价收入;三是政府财政的专项补贴。因此,实行医药分离,就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调整医疗服务个格来完善补偿机制。作为政府的公共财政,要始终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宗旨,要为公立医院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要按中央规定所指出的“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的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鉴于当前政府财政收入现状,财政收入水平还不高.政府不可能把医疗服务全部都包下来,应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源发展医疗事业。改革医疗卫生体制,试行对公立医院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的改革,扩大投融资渠道,促进公立医院投资多元化.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资和管理体制。

3、改革药品定价机制,完善药价管理办法,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督和检查。2000年以前,绝大多数药品价格是放开的,由药品生产企业自主作价。实行政府定价的只有100多种。随着医保目录的制定,实行政府定价的药品增加到删种,而这些药品实际上都是原来由企业自行制定价格的。纳入政府定价范围以后,市场形成的价格已经很高,政府管理的实质是在已有的高价位基础上大幅度降价,剥夺企业已经形成的既得利益。因此,阻力非常大。政府对价格监管的体制、形式、方法和手段还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还存在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为此,要继续推进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按标准品和比价系数定价的药品价格管理方式。要切实按照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合理比价关系和社会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价格。凡属处方药都应实行政府定价,堵住医院和医生通过替代品变相涨价的渠道,切实降低价格水平;凡是国家高度垄断限制生产和流通的特殊药品,如毒性药品、品和戒毒药品的价格都必须参照国际惯例,实行严格控制;凡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形成充分竞争、且市场需求量大的新药特药价格也应进行适当控制;凡是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充分的普通药品价格原则上要逐步放开。要缩小内外资企业生产的同类药品在价格上的差距,取消对超过专利保护期的原研制药品价格实行的优惠政策。当前,要建立健全药品成本调查和专家审价制度,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严格成本审核,压缩药品流通费用和流通利润空间。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省际间的价格协调制度.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制止竞相抬价。要根据各地药品集中招标的实际,适时降低药品最高零售价的标准。要继续完善药品集中招标的收费政策和中标药品零售价核定办法。对一些目前尚未纳入政府管理、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的市场调节价药品。依据(价格法)的规定,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遏制过快涨价势头。要强化对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维护药品市场的有序竞争,制止乱加价、哄抬药价等不正之风。加强对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管,严厉处罚各种违价行为。

4、深化药品生产流遭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生产和流通的监督管理。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的质量和价格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药品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又直接涉及到其产品质量和价格。要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改变目前生产过渡和流通无序问题。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医药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对于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要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新忧产品,特别是要扶持生产技术含量大和疗效价格比高的药品。要支持优势医药企业的兼并扩展,培育一批跨地区、上规模、集约化、高水平的医药企业集团,使他们在药品生产中发挥骨于和龙头作用。要进一步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严格药品经营市场准入制度,推动企业的兼并、联合、重组,促进药品经营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发展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化药品流通管理模式,促进药品的规模化经营,促进药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5、强化医疗行业管理和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市场秩序、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大力清理整顿个人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挂靠、出租诊室、外包科室、出让许可证、变相销售医院制剂等问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诚信教育,要以病人为中心,“视人民为父母,把病人当亲人”.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要加强药品销售的管理,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和有关政策规定,要规范医疗服务和用药行为,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建立约束机制,真正切断医院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切断医生个人经济收入与处方签售药品的直接联系,防止医生乱开药,开大药现象发生,减少人为抬高价格的因素,切实减轻患者的过重负担。要继续深化医院内部改革,实行病人选择医生等制度,对医生的行为加以必要激励和相应约束,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价格比较低廉,质量比较优良的医疗服务。卫生部门要加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药品购销中的收受“回扣”违法行为。要进一步扩大药品招标采购的范围,做到临床用药70%以上的药品通过集中招标采购。

上一篇:机场消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