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上医保壁垒

时间:2022-02-10 10:52:06

撞上医保壁垒

同城不同保

张漠(化名)与医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可以追溯到她的大学时代。

2005年读大三下学期时,因胆囊结石堵塞胆管引发急性胆囊炎,张漠在校医院躺了8天。挂号费、检查费、点滴费、床位费,这8天里,治病实际发生的费用有1200多元。可最终结账时,她只掏了412元。

医生告诉张漠,这是因为有大学生医保,“国家出大头,学生只是象征性的花点钱”。从农村走出来她第一次知道,在中国看完病还有人给报销。从此,医保这两个字便深深刻入了她的脑海。

2010年,张漠研究生毕业,凭着努力她顺利考进了辽宁省一家省直事业单位。经过半年多的等待,在办理完各种繁琐的人事手续后,单位为她发下来了医保卡。一个月后,她特意跑到药房去,选药、划价、刷卡、取药走人。“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张漠觉得终于享受到了作为城市职工的福利。不过,她的这种幸福感没多久就开始变味儿了。

2011年10月,忍受了多年的龋齿再次发炎,带得牙龈肿起一圈,喝水都会疼半天。张漠决定去拔牙。“以前(没拔)一是怕疼,二是听说拔牙挺贵的。现在有医保卡了,还怕啥?”在网上几经对比,她挑了一个二级甲等的牙病防治所。检查完去交费时,问题来了。

收费医生问,有医保卡没。答,有,张漠把卡递过去。对方看了一眼又递了回来,说不能用。张漠一下愣住了,为啥?“我们是市医保定点的医院,你这是省医保卡,在咱这不能用。”医生这样告诉她。“这医保卡还有不一样的呀?”张漠一头雾水。最后,她只得自掏腰包付了账。

拔完牙回到家,她在网上仔细查了一下才明白,原来同样在沈阳市,大部分单位给职工办理的是沈阳市医疗保险,而一些驻沈省直单位,办的则是辽宁省医疗保险。各个医院,也对应被分成市医保或省医保定点医院。按规定,职工只有到相应的医院就医,才能享受报销待遇。

这之后,张漠开始注意到两者的不同。“看过病的同事告诉我,还是市医保方便,不少医院里不能用省医保卡。特别是去药店买药,在街上走一圈,基本都是只能刷市医保卡!”

对此,记者分别登陆辽宁省人社厅和沈阳市政府网站查询,截至2012年初,沈阳市范围的省直医保定点医院有36家,市医保定点医院有58家,其中包括3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省直医保定点药房不足百个,而市医保定点药房有628个。

“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为啥享受的医保待遇就不一样呢?”张漠怎么也想不明白。

报销比例各异

让张漠觉得更奇怪的是,参加不同的医保,最终的报销比例也相差甚远。

2011年末,同事的父亲因血压激增突然晕倒,被送进省人民医院,接受了一个星期的治疗。老人参加的是沈阳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规定,省人民医院是三级定点机构,老人的医疗费最后报销了75%,自己只付了四分之一。

张漠听说后觉得还挺划算,同事却直撇嘴:“这哪叫划算啊,比职工医保差远了!”原来,按照沈阳市2011年的相关规定,参加沈阳市城镇职工医保的患者,其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达到了80%。而按照2001年《辽宁省驻沈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的规定,参加省医保的职工患者,其住院费用最低可报销90%。“换句话说,生一样的病,住同一个病房,最后从腰包里掏出的钱可不一样多!”

“别人看病要掏多少,我管不着,只要咱们出的少就行了。”知道用省医保住院看病只需支付10%的费用,张漠着实兴奋了好几天。在她看来,虽然定点的药店是少了些,但“住院费才是大头”,孰重孰轻很好分辨。不过,几个月后的一条新闻让她又有点闹心了。

2012年3月下旬,沈阳当地媒体报道称,自4月1日起,凡参加沈阳市市级统筹的城镇职工,在医院门诊就医的,都将按一定比例享受统筹基金报销。其报销比例为20元起付,在职职工报销费用的60%、退休职工65%,最高不超过150元。

对照这个新办法,张漠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感冒或发烧,到门诊看病总花费300元,最终实际个人只需要支付20元。“这力度可真是不小,不过咱们省医保就享受不着!”她向记者抱怨说,“我们很多同事都是年轻人,谁也不能总住医院,平时最多也就是头疼脑热的小病。门诊统筹啥时也能普及到咱们?”

张漠并不知道,在此之前沈阳市已有不少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2010年五一刚过,沈阳市人社局、卫生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通知,自当年十一起,沈阳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可以享受门诊统筹待遇。其报销比例为50%,一年最高累计不超过300元。

也即,生活在一个城市里的人们,在医疗待遇上却至少被分成了居民医保、市职工医保和省职工医保三个不同的群体。无论是去门诊开药打针,还是住院治疗休养,他们只能按照各自身份享受着各异的待遇。

隐利何时休

2012年初,张漠结婚了,她爱人李恺(化名)也在省直事业单位工作。有天闲聊说起医保的事,李恺有点羡慕地说:“还是你们单位好,交的是省医保。我们单位只能办市医保。”

张漠有点糊涂,不是省直单位都交省医保吗?“当然不是了。”李恺告诉她,一般只有省直机关或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才能办。“我们是自收自支的,省里不给办。”

张漠说不管交哪个,都是各有利弊,不值得羡慕。李恺告诉她了一个“秘密”:“你们医保卡上的钱都比其他人多!”张漠并不相信。月末,她特意取回来工资条和李恺的对照,果真不同。“我俩基本工资都一样,按说每月医保卡上的钱应该也一样才对呀。”李恺说,这是因为有补贴的缘故。

原来,按照规定,职工医保卡上的金额即个人账户部分,一般只包括个人缴费的2%、单位缴费的0.8%和账户金额产生的利息。但省直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职工,除了两项相同部分外,单位缴费划进来的是1%,另有月工资1%的补助。“你们每个月都比我们多1.2%呢。”

李恺此言非虚。在《辽宁省驻沈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和《关于印发辽宁省驻沈省直机关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意见的通知》中,记者找到了相关政策依据。

这多出来的1.2%,其实正是医疗改革妥协的结果。

1950年代,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构成了当时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大包大揽的医保制度弊端显露无遗。为了让企业能甩开包袱前进,1990年代,医改的帷幕在全国拉开。

与城镇职工医改的顺利相比,公费医疗改革可谓举步维艰,也引起了众多民众的不满。为了安抚人心,推进医改完成,国家规定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部分地区公务员的医疗自付费部分,还可享受一定比例的“二次报销”。

不过即使是这样,至今还有众多省市的公费医疗尚未终结。《人民日报》2012年1月18日报道,山东、广东、江西、江苏、湖北等7地公务员尚未全部取消公费医疗。另外,北京市还有人数众多的中央部属单位没有加入职工医疗保险。

“这要是在医院里遇见一个公费医疗的,人家根本不用心疼钱,我还得算计着花。那我还不憋屈死呀!”张漠说,同一城市里最好都享受相同的医保待遇,这样无论是谁都不会心理失衡。“要不怎么体现社会的公平性?”

上一篇:森林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下一篇:浅析国有煤矿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