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44

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

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篇1

关键词 报纸资料;数字化管理;光盘存储技术;物理媒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32-02

当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量成倍的增长,在信息资料“大爆炸”的背景下,如何科学保存报纸档案,发挥报纸资料本身的作用,是当前相关报社、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其应合理利用蓝光光盘等多种存储技术,建立健全报纸档案数字化归档、存储管理体系。光盘存储方式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对于资料保存的要求,具有保密性高、存储与检索方式快捷、投入资本少、维护管理简单等多种优势,因此,在存储报纸档案资料时,应将光盘存储与其他存储方式相统一,确保资料保存管理的有效性。

1 光盘存储技术相关概述

光盘存储技术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产物,被广泛的应用在报社、证券公司、图书馆等场所,该类场所通常都需要保存大量资料,且保存时间较长。通过运用光盘存储技术,不仅能够较好地满足此要求,且可提升资料保存管理的安全系数。

光盘存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1)光盘的容量巨大,特别是蓝光光盘,可存储不同的大小的资料,便于工作人员管理。通常而言,DVD盘片的容量约为9.4GB,单面可刻录资料约为4.59GB,BD(蓝光)的容量则更加大,单面单层的BD容量可达25GB,每增加一层,容量增加25GB,最大可达4层。蓝光光盘已经达到27GB[1],基于双层架构的条件下,可达到45GB,基于四层架构下,可达到90GB,不同容量的光盘被应用在对应的领域中,一般来说,存储报纸档案的光盘是蓝光光盘,其优点有无需占用过多空间、存储时间长、体积小、抗干扰等。与传统光盘技术相比,蓝光光盘以光技术为基础,用于记录或者是读出信息,从记录的角度分析,其介质是可逆的相变结构,可很好地实现记录或者擦除信息,从读与写的角度分析,该技术具有相对的反射率。

2)蓝光光盘兼容性好,光盘属于物理媒介[2],能够较好的抗干扰,磁场、电、强光等条件不会影响到光盘,能够随身携带,不容易被破坏,属于较为经济的资料保存方式。

3)光盘存储的资料不容易被更改,也不会随意丢失或者损坏,这很好地满足报纸档案资料保存要求。光盘在利用计算机与其他软件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实现档案、数据之间的检索、存储。

2 报纸档案数字化中光盘存储技术的实践运用

2.1 不损耗报纸档案原件,实现原貌存储

通过光盘阅读或者存储资料时,可有效保障报纸中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完整性,在输出或者输入过程中也不会损耗报纸档案原件,与传统的档案袋等存储介质相比,其优势明显。将光盘存储技术应用报纸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可实现原貌存储,对报纸信息进行完整的复制、存储[3],确保信息能够更好地被运用。在查询资料时,无需使用资料的原件,只需要查光盘资料即可,进而避免人员对资料的损害,延长报纸档案的使用期限。

2.2 保证报纸档案检索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当前报纸不仅有纸质形式,更有数字化电子形式,因此,报纸档案的信息量剧增,传统的资料保存途径与检索途径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报社需求,这也从侧面凸显出光盘存储技术的重要性。当前应用得较为广泛的光盘出版体系,以光盘为基础,资料能够随时随地被阅读。工作人员可借助光盘技术,创建单独的报纸档案分类检索软件,通过该软件快速查找到信息,或者根据关键词直接检索。软件本身具备良好的保密性,当用户密码错误时,将无法获取对应的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从资料转化率的角度分析,蓝光光盘能够将报纸档案,以优于DVD的转化速度直接将资料播放到平台上,以确保信息资料的安全性。

2.3 实现报纸档案的信息共享

报纸档案收录的资料包含不同行业每天发生的信息,整个信息量庞大,为实现信息最大价值,应重视信息的共享性[4],报纸信息阅读的受众越多,其价值也就越大,将报纸档案资料存储在光盘中,通过网络等途径传播,进而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资料的作用。同时,当前人们大多通过网络平台阅读新闻,实现报纸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及时通过光盘技术传输新闻,可有效扩大报社的影响力,促进报社的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为确保蓝光光盘存储数据的安排行,应选择恰当的光盘刻录软件与刻录倍速,在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同时,确保信息成功转化。

2.4 满足报纸档案的多元化存储需要

报纸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要求会根据不同类型的信息而发生变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借助专业软件,对信息资料进行管理。如处理报纸资料的过程中,分为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原数据版、二是图片版、三是纯文字版,而光盘技术都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保障资料的有效存储。

3 光盘存储技术用于报纸档案数字化保存管理的未来展望

与传统存储技术相比,光盘存储技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报纸档案数字化管理、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等工作中,可有效简化存储工作程序。在未来,光盘存储技术将主要被运用在报纸等资料的数据管理过程中,实现资料的随机检索,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流[5],且存储的信息总量将会成倍的扩大,实现对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地管理。光盘这一存储介质,特别是蓝光光盘,具有模拟和数字两种记录优点,能够收录报纸中的图片,保障资料的原貌保存。同时,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报纸档案,光盘技术都能进行一体化管理,进而科学节省存储资料管理工作的人力与物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将光盘存储技术用于报纸档案数字化保存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确保资料的完整性,还可提升资料检索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盘存储技术也日趋成熟,相关行业应加大对该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存储的物理介质,促使报纸档案资料的保存管理走向自动化与信息化,简化保存管理程序,真正做到省钱省力又高效。

参考文献

[1]林浇浇.浅析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存储技术和维护管理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18):162-163.

[2]聂慧.基于新环境构成下的图书馆资料存储中光盘媒介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2(28):461-462.

[3]陈涛.云存储技术在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5):59-60,128.

[4]冯克.基于云存储技术的随书光盘管理和使用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21):210-211.

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篇2

关键词:音像制品;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中图分类号:D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145-02

盗版泛滥成灾,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电影业及相关文化产业、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更可怕的是盗版正严重阻碍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因此,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活动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海淀检察院近一年来办理音像制品类犯罪案件的具体情况,着重对此类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海淀检察院办理音像制品类犯罪案件概况

这里所称的音像制品是指录有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包括音像软件,学习软件。(包括CD、VCD、DVD、DVCD、EVCD、蓝光碟等)。音像制品具有便于携带、存储量大、制作简便、可批量生产、相关内容不易立即被发现等特性,这些特性也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将其作为犯罪载体。

2010年1月至11月,海淀检察院共办理音像制品类犯罪案件28件33人。其中非法经营类案件18件21人,占64.2%;利用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类案件7件8人,占25%;贩秽物品牟利类案件2件3人,占7.1%;复制、贩秽物品类案件1件1人,占3.6%。可见,音像制品类犯罪案件更多集中于非法经营类案件。而从海淀检察院办理案件的具体实践看,此类型案件中涉及的行为手段均是制作、销售盗版光盘,而这些光盘所录制的内容并不涉及、信息等违法性内容。

二、音像制品类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对象特定化、集中化――热门影视剧及知名软件程序成为重点侵犯对象

音像制品类犯罪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版犯罪,其中热门影视作品和知名软件程序是盗版犯罪的重点侵犯对象。影视作品与软件程序是与现代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事物,而现实中,由于正版影视作品与软件程序价格相对过高,制作发行时间较长,恰恰为盗版提供了空间,使热门影视作品和知名软件程序成为了盗版的两大主要目标。

司法实践中,从收缴的各类盗版光盘内容来看,各式大片、热门影视剧及经典影视剧赫然在列,另有各种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程序、Office办公软件程序及游戏安装程序等。如林某、徐某非法经营罪一案中,林某伙同徐某非法制作并销售大量盗版光盘,其中包括《越狱》等热门美剧。

2.犯罪方式游击化、隐蔽化――从公开兜售到隐蔽经营

此类案件,大多数犯罪分子并无相关经营资质及固定的经营场所。贩卖盗版光盘、光盘的犯罪分子经常在过街天桥、大型电子卖场及超市门口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进行兜售,并且大多都是在傍晚出现,其游击化特点异常明显。

除了以上犯罪形式,某些犯罪分子具备了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在销售地点和存货地点的选择上更加具有隐蔽性。如犯罪分子租用正常摊位,平时在柜台上摆放的都是空白光盘和少量的正版软件光盘,并未出现盗版光盘的踪迹。然而在这些柜台狭窄的储物间内却别有洞天,犯罪分子利用这一隐蔽地点,隐藏着大量盗版光盘用于贩卖。

3.犯罪手段操作简便化、快速化――“得益于”数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监管制度的不健全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数码网络技术被少数犯罪分子利用,使得制作盗版光盘的难度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相应的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同样使得犯罪分子可钻的漏洞增多。现实中,犯罪分子直接从他人手中购买光盘后,将光盘相关内容拷贝成多份并转卖,或者在电影院用数码摄像机偷拍下原版电影后,再制作成盗版光盘。而对于互联网,犯罪分子更是“得心应手”,只需轻点鼠标,便可以在相关网站任意免费下载音视频资料数据,进而刻录成光盘予以贩卖。

4.犯罪主体年轻化、团伙化――文化素质不高的外来年轻务工人员逐步由“单打独斗”到分工明确的“集体行动”

从海淀院近一年来受理的音像制品类犯罪案件看,涉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小学、初中学历者居多,且犯罪主体多集中于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及无业人员,占到全部案件总数的70%以上。这其中,犯罪分子大多在20-34岁之间,其中21-30岁间共13人,占39.4%,31岁-40岁间共9人,占27.3%。

此外,综观我院办理的音像制品类犯罪案件,犯罪分子往往结伙作案,有明确的分工,具体形式要么是老板和雇员,要么是夫妻、兄弟等家庭成员。其中,犯罪分子一般有明确的分工,联系进货、加工制作、散发销售、库房看管均有专人负责。例如张某、刘某非法经营罪一案中,张某与妻子刘某共同贩卖盗版光盘,一般由丈夫张某负责进货,妻子刘某负责销售。

三、音像制品类犯罪频发的原因

1.有暴利可图是根本原因

现实中,经营盗版光盘投资少、成本低、收效快,且无须支付研发费用、技术人员费用等前期耗费,造成正版音像制品和盗版音像制品的成本价格相差非常悬殊,相应的利润也是“天壤之别”。依照目前市面上的“行情”看,经营正版音像制品所得的利润一般在10%左右。而每张盗版光盘的成本通常在1元,销售价格则在5-8元,利润超过400%。可见,正是这种谋求暴利的内心驱动,使得一些犯罪分子无视法律法规,铤而走险,最终走上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2.市场需求较高为音像制品类犯罪提供“催化剂”

一般来说,正版音像及软件制品与盗版产品的质量差别并不是很大,而价格相差较大,当价格差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于质量差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时,消费者最终会选择盗版产品。除价格因素外,使用快捷方便,更新速度快也使得消费者难以自觉抵制对盗版的大量需求。正是由于消费者对盗版产品的大量需求,助长了盗版活动的猖獗。例如,大部分热门影片上映时的票价一般达到50元以上,有的正版软件程序的售价更是高达数千元,这使大部分收入不高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3.缺乏监管的数码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音像制品类犯罪提供了“温床”

现今,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其中的数码和网络技术发展势头更是迅猛,其具有操作简便性、资讯免费性等特点,可以说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便捷,然而现实生活中,对上述技术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也为少数犯罪分子所注意到,进而伸出了罪恶的“黑手”。事实上,缺乏有效监管的网络已成为盗版电影及软件资料的重灾区,且大部分网络视频、软件资料均可以免费观看甚至下载,这一更为高效便捷的获取资源的方式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加之摄像、录音、刻录等数码技术的进步,使得犯罪分子能够轻松制作盗版音像制品转而销售,获取非法利益。

4.犯罪源头打击难度大,上游犯罪惩治力度不足,导致下游犯罪层出不穷

目前我院受理的音像制品类犯罪案件绝大多数是发生在销售领域的下游犯罪,而对于发生在生产、运输等环节的上游犯罪惩治力度明显不足。当然,打击上游犯罪的难度也十分大,犯罪分子往往采取团伙化作案,有明确的分工,制假地和售假地通常又是分离的,而且犯罪分子一般采取做假账或是不做帐的手段,这样即使被查获,也常常难以查清实际的全部经营数额和违法所得额。此外,有的犯罪分子在销售窝点设置暗室,逃避执法检查,也有的犯罪分子通过使用假名、上下家单线联系等手段,给查办犯罪源头,破获犯罪网络增加难度。

四、音像制品类犯罪的防治措施

1.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文化,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遏制和消除盗版,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综合型的社会工程,必须依靠社会意识的树立,通过普及教育、舆论和法制宣传、道德教化等方式来解决对盗版的正确认识问题。政府、学校、媒体、社区应通力配合,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的教育宣传活动,促使民众改变消费习惯,自觉抵制盗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觉尊重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所有人的良好氛围。例如在美国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例,便是最好的证明。一位美国妇女非法下载了一首价值1美元的歌曲之后被罚款10万美元。该案例所引发的社会反响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

2.拓宽信息渠道方式,调动群众打击音像制品类犯罪活动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群众举报,提供线索是及时发现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为此,应大力拓宽信息渠道方式,采用多种手段,畅通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如公布举报电话、网络地址等,方便群众利用以及快速地进行举报,建立起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网。

3.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着眼于打击犯罪源头,加大对音像制品类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和深度

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对此,应结合我国实际,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立法,健全法律体系,弥补现有法律的漏洞,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涉及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此外,还应注意对现行法律中相互矛盾,意思模糊的法律条文进行清理、修改,使得权利人、司法机关能够有法可依。与此同时,预防和打击音像制品类犯罪,应着眼于打击犯罪源头,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切断源头,重击盗版生产者。加强企业监管,打击各种侵权违法行为,从源头抓起,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铲断制贩盗版产品的源头。二是加强市场监管,防止盗版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并最终流向消费者。加强市场巡查,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

4.积极探索新方法,适时提高监管力度,提倡并促进行业自救

如前所述,网络数码技术使用领域缺乏必要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为音像制品类犯罪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因而需要对现行网络数码技术的使用适时进行有效监管,这里首当其冲的便是互联网,通信主管部门应完善对互联网运营服务单位的监管措施,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纪的运营商,逐步缩小犯罪空间。比如进一步探索实施网络实名制、有偿下载等制度。

但要注意,外部有效监管固然重要,内部行业自救也十分迫切和必要。首先,电影制作、音像制作等相关企业要降低研发、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其次,要提高产品的防盗技术。面对日益猖獗的盗版现象,要重视研发先进的防盗版技术,大大提高盗版难度。最后,生产制作者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使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加强合作,形成完善的联合打击工作机制,增强打击合力

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篇3

关键词: 数码照片档案 归档 管理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也引起了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变革。数码照片档案的出现,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档案门类。数码照片以其所具有的成像快、处理快、传输快、查阅快的特点和不需冲洗、易存储的优势,很快被人们所接受。照片档案,作为一种新的载体,给照片档案的管理添加了新的课题。从档案管理的角度出发,认识数码照片,研究数码照片档案的特点,准确把握管理的各个环节,是照片档案管理所必须明确的内容,其目的是更好地规范从收集整理到归档利用的管理行为,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数码档案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一、数码照片档案的特点

数码照片指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设备获得的,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静态图像文件。传统照片采用胶片拍摄,产生纸质照片和底片。数码照片主要以数码相机拍摄与扫描仪数字化两种方式产生,数据存储在磁性电子载体上,没有底片。

1.数码照片的优点。

数码照片与传统照片相比,具有许多的优势,除了成像快、处理快、传输快、编辑快、查阅快、归档快等优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1)存储久,质量不变。数码照片只要存到了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上,就可以长期保存,不褪色,不变形。

(2)连接快,应用广泛。数码照片可以在自己的相机和计算机上显示、浏览、处理,还可以与打印机、刻录机、幻灯机、电视机等多种外连设备连接传输,更能与局域网中多台电脑或各个网站互相联体工作,通过网上,从而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

2.数码照片的缺点。

但由于数码产品的特性,数码照片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

(1)对软、硬件的依赖性。数码照片依赖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进行读取和操作,从形成、处理到归档的全部管理活动必须通过计算机实现。同样,计算机硬件损坏、数据误删等软、硬件错误也会造成数码照片的毁灭性损坏。

(2)信息的易改性。通过计算机对数码照片的增、删和修改十分容易,而且在一般情况下看不出痕迹。因此,需要从制度、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对数码照片进行安全保护,维护其真实性。

(3)缺乏数据标准,导致数据不能兼容共享,影响进一步地开发利用和移交进馆工作。需要统一数据标准来保证数码照片的完整性、有效性。专业设计的数码照片管理系统要求能够将数码照片及目录数据导出系统,转换成标准格式保存。

(4)数码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数码照片不再具有传统照片那种固定的物理位置,也不再对原载体从一而终。它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扩展、缩小或改变储存空间,如果原本照片没有备份就很难辨其真伪。

当然,传统照片与数码照片可以互相转换。传统照片经扫描等可转成数码照片,方便管理和利用。对丢失底片的传统照片,建议以扫描方式数字化,既方便易行、成本低,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照片信息。数码照片可以冲印成纸质照片,也可以生成底片。

二、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主要是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码照片按照其保存和使用价值进行有序的管理。数码照片管理的完善化、规范化,不但可以实现优化地提供查找利用,而且可以促进数码照片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经营生产的发展。因为数码照片档案真实记录了本单位或企业的重大活动和事件,保存它是本单位为日后查考凭证和参考借鉴之用。

三、数码照片档案的收集

1.收集归档范围。

凡是在本单位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成果的数码照片均属收集范围,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1)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本单位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数码照片;

(2)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数码照片;

(3)记录本单位重大事件及异常现象的数码照片;

(4)与本单位其他载体档案有密切联系的数码照片;

(5)本单位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数码照片。

以我校为例,我在学校负责数码照片档案的拍摄和保管工作,认为本校数码照片档案的归档范围整理为:

(一)学校大事

1.校庆活动;

2.团代会、学代会、教代会、工代会等会议材料;

3.上级领导和知名人士来校指导工作或访问;

4.校际间交流、合作、互访活动;

5.校友会活动;

6.学校获得的表彰、授奖、奖状等;

7.校其它重大活动。

(二)教学活动

1.开学、毕业典礼;

2.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和实验;

3.有代表性的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4.重要的教育研究活动;

5.教学成果展览;

6.军训;

7.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三)科学研究活动

1.获奖科研项目奖状、证书;

2.本校主办的学术活动、会议;

3.本校主办或参加的省际学术会议活动;

4.科研成果及其展览;

5.其它科研重大活动。

(四)外事活动

1.校际间往来、合作、签订协议;

2.外校或上级专家来访;

3.本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专家;

4.在本校任教的外籍教师、专家;

5.本校派遣老师到外地进修学习、参加会议;

6.其它重大外事活动。

(五)人物肖像

1.历任校级领导人照片;

2.本校其他著名学者、专家、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

3.本校著名校友;

4.本校历届毕业生合影;

5.本校各类专业函授班、短训班学员合影。

(六)基建景物

1.学校规划图;

2.本校教学、生活区建筑物、校园风光、校容校貌景点;

3.本校各种教学场馆、实训室、会议室、教室等教学设施设备;

4.其它建筑物、景物。

(七)其它

1.校运动会;

2.艺术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

3.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照片;

4.凡有保存、参考价值的照片,均归入其它类。

2.收集归档方法及要求。

数码照片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比传统纸质照片档案复杂,应采取集中收集与捕捉信息随时收集、零散收集相结合,定期收集与不定期收集相结合。在数码照片形成后,档案管理人员要督促摄影者或承办部门及时整理,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尽快归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确保数码照片档案有一个完整的文字说明,准确概括出数码照片所反映的全部信息。数码照片档案由摄影者或承办部门收集并编写文字说明后,及时向档案室归档,或随其他载体档案一起归档。

完整的数码照片档案应包括数码图像文件、纸质数码照片和文字说明三部分。数码照片收集时应统一将其转换为JPEG、TIFF格式。文字说明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以张为单位,写明照片题名、拍摄者、拍摄时间等。照片题名:简明扼要地反映每一张照片的具体内容,包括地点、人物、事由、背景等要素。拍摄者:照片的拍摄单位或拍摄人。拍摄时间:照片的拍摄时间,用8位阿拉伯数字标识。如20070104。永久、长期保管的数码照片应同时冲洗纸质照片归档,纸质照片档案管理参照国家标准GB/T11821-2002《照片档案管理规范》执行,纸质照片档案整理时应注明对应数码照片的档号。

四、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

1.完善数码照片档案收集制度,实施前端控制。

数码照片的收集范围可以参照国家《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凡是记录本单位重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数码照片均属收集范围。

数码照片形成后,由摄影者或承办部门及时向档案室归档。归档时要求数码照片、纸质照片(永久、长期保存的)、文字说明三者齐全并做到内容相符。数码照片也可通过网络、U盘等各种载体移交。目录数据库应著录照片题名、拍摄者、拍摄时间、文件位置(对应数码照片存放文件夹和文件名)四个项目,移交时要求全部著录。归档时档案室要对数码照片的重要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扫描照片要根据照片的大小、质量、重要程度、数字化目的等调整线数,如小照片、老化褪色照片、比较重要的照片和需要进行印刷的照片等需调高扫描线数。

数码照片收集复制方便,所以操作比较简单,拷一份移交就可以。但由于来源不能控制,不同的拍摄者会将数码照片导出到不同的计算机上,不及时移交,很容易散失。数码照片的特点使其收集比传统照片的收集更为复杂,难度也更大,因此,档案员要负责数码照片的收集,并采用灵活的方式实行定时收集;强化各科室和人员的档案收集意识,特别是要尽快建立数码照片归档制度并完善相关档案管理制度,完成数码照片的形成、积累、归档和保管等工作。

档案室要根据数码照片档案与传统照片档案的不同特点,在收集、归档工作中坚持前端控制并参与指导,确保这一新型载体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2.数码照片整理方法,实现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数码照片档案整理、编目可以由档案室统一进行,具体按以下步骤操作。

(1)数码照片档案分类与编号。整理前首先要进行筛选。对于没有归档价值的或重复的数码照片必须剔除。反映同一场景的数码照片一般只收集1―2张。对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数码照片,应同时加洗成纸质照片保存于档案室。归档的每一张数码照片都要确定保管期限,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文书档案。

数码照片按其形成年度分类,不同年度的数码照片应分别整理。每一个年度建立一个名称该年度的文件夹。文件夹下存放数码照片文件。对文件夹内的数码照片文件一般可按时间(或重要程度)先后排列,并按其排列顺序编号。一组联系密切(如同一次会议、活动、事件的)数码照片应排列在一起。编号的过程是对收集来的数码照片进行文件名更名,也就是形成数码照片号(同数码照片文件名)的过程。数码照片号的结构是:全宗号+年度+件号。

(2)编制照片档案文件级目录。永久、长期的数码照片纸质冲印并整理归档后,进行数码照片档案文件级目录的编制。照片档案文件及目录项目包括全宗号、照片题名、拍摄者、拍摄时间、保管期限、备注。

(3)光盘刻录。光盘刻录一式两份,一套档案室保管供查阅利用,一套上交区档案局。光盘保管期限根据盘内数码照片的保管期限产生,从长处理。

(4)数码照片与纸质照片的有机衔接。永久、长期保管的数码照片应同时冲洗纸质照片归档,纸质照片档案管理参照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执行。所有纸质照片、数码照片记录数据著录在同一个数据库中,从而建成完整、统一的照片档案数据库,实现照片档案的统一管理与检索,达到查找利用方便的目的。在实际查找利用中,通过检索照片题名,浏览检索结果。如果该照片档案有纸质目录号、案卷号、照片号表示该照片有纸质形式照片,如果该照片有目录号、盘号、数码照片号,表示该照片有数码形式照片,如果两者都有,则表示该照片既有纸质形式的照片又有数码形式的照片。

照片题名简明扼要地反映每一张照片的具体内容,包括地点、人物、事由、背景等要素。纸质照片整理时,仍可以说明反映照片内容,在计算机著录和打印卷内目录时以照片题名反映照片内容。

五、数码照片的保存

为保证光盘刻录的质量,并确保光盘及其数码照片信息长期保存下去,数码照片档案保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选用品牌较响光盘刻录,并使用带有“校验”功能的刻录软件进行光盘刻录,这些软件能自动检查光盘上的资料是否正确。

2.光盘的标签应粘贴在光盘包装物上,不能直接在光盘上写字或粘贴标记,以免化学物质渗透光盘的保护层损害光盘数据层。墨水等书写材料可能存有损害光盘的溶剂,铅笔里的石墨会影响光盘的阅读。

3.光盘要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体、强紫外线隔离,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7℃―25℃,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5%―50%,以减缓光盘退化,并防止霉菌滋生。

4.注意操作规范化。如触摸光盘时应带棉质手套,裸手手指不应触到光盘的反射面。

5.认真做好数码照片档案读取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光盘存储的数码照片档案信息只能通过计算机处理和阅读,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对有关计算机等设备和软件使用情况、更新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如果读取设备或软件过时了,光盘存贮的信息要及时复制和迁移。光盘一般每满5年转存一次,原盘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5年,从而保证数码照片档案信息长期、永久地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腾春娥.对1984―2005年家庭档案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兰台世界,2006,(1).

[2]沙菲.我国家庭建档实践与理论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08,(3).

[3]美国F.泰勒著,韩放译.科学管理原理[M].团结出版社,1999.1.

[4][8]付正刚,刘治平.家庭档案之电子邮件管理策略[J].湖北档案,2009,(1-2).

[5]邓绍兴,陈智为.新编档案管理学[M].档案出版社,1994.

[6]特里・库克.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报告.

[7]世界上第一款数字水印数码相机亮相2005年第八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省略/kbh.htm.

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篇4

一、国内档案界对电子文件虚拟属性的不同观点

(一)认同电子文件虚拟属性

1.电子文件虚拟属性的提出

对于电子文件虚拟属性的提出背景,丁海斌教授有如下论述:“关于电子文件的‘虚拟’属性,国外档案学者提出得稍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是D・比尔曼先生,他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发表的《虚拟档案》一文,被中国档案界常常提起。从现有资料看,国外在这一问题上争论并不很多。这种情况与国内图书馆界比较相似,国内图书馆界在虚拟图书馆的提法上也较少争论,但我国档案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比较多。原因是什么呢?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实践上已经比我们先行一步,在实践中已经完全接受了虚拟的空间形态。”

在1996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美国(档案与博物信息)杂志编辑D・比尔曼作的报告《虚拟档案》,提出了与物理档案(Physical archive)和实态档案库(Physical repositories of archives)相对应的虚拟档案(馆)(VirtualArchives)的概念。虚拟和档案这两个词开始越来越多得联系在一起被人们提及。需要注意的是:D・比尔曼的报告中提到的虚拟是英文“Virtual”,其为计算机领域的词汇。随着学术界对档案“虚拟”属性的逐步深入得研究,“虚拟”已不再是简单的计算机领域的词汇。

2.电子文件虚拟属性的论述

认同电子文件虚拟属性的代表还有刘家真教授。刘家真教授认为:“虚拟(virtual)是指一种概念性的感觉或效应,这是非实际的事物。虚拟档案是用来区别于一些客观存在的档案实体,虚拟档案将实体档案信息以字节、比特方式表示并使之在电脑网络上流动,只有引入正确的软件,硬件与足够的背景细节,这些字节与比特方可随机定位到用户所在的网络终端,以可被人脑理解的文字、数字、图象、图表、符号等,显示出用户所需求的档案实体的真实信息。”。

丁海斌教授在有关文章中对电子文件的虚拟性进行了哲学性质的讨论,充分肯定了“虚拟”的积极意义,并提出:“档案学界应对电子文档的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以迎接行将到来的档案管理中的数字化世界。”。

虽然档案界的学者对电子文件“虚拟”的认识程度和表述不尽相同,但都一致认同:电子文件“虚拟”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符合文件与档案的属性,并进一步提升了文件与档案的境界,是档案界学术理论与时俱进的表现。

表一是认同电子文件虚拟属性的代表者及体现其观点的论著列表。由表中可以看到,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档案界逐渐接受了电子文件“虚拟”这一属性。

(二)反对电子文件虚拟属性

本世纪初期,档案界较多的学者认为:“虚拟”不能作为电子文件的一个属性,因为其与档案的物质性和原始性相抵触。这一观点的代表者及其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论著中:

麻新纯先生指出:“电子是一种运动着的物质,人眼虽不能直接看到它,但它确实具有物理的形态。而电子文件的形成和再现过程是先将声音、图象、数据、文字等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记录在硬盘、软盘和光盘上,再现阅读时又将电信号转换成可视、可听的信息。这一过程是一个电子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形成的电子文件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形态,而非“虚态”虚拟。由此得出电子文件不是“虚拟文件”的结论,这一结论在20世纪末一经提出就被大量得引用在档案界关于电子文件虚拟属性的论著中。

二、我的认识

通过上文对两种“对立”观点的阐述和研究,我发现他们产生分歧的根源在于“虚拟”这一概念的混淆不清,争论的双方讨论的对象是“虚拟”一词的不同释义,讨论的对象不同当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虚拟”是《辞海》中的解释: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虚构的。在他们看来,这样理解下的“虚拟”与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和物质性大相径庭,完全不可能成为电子文件的一个属性。

持认同观点的学者没有拘泥于语义学的片面的解释,而是联系实践和社会的发展为“虚拟”赋予了新的含义。刘家真教授为“虚拟”下的定义是:“虚拟(Virtual)是指一种概念性的感觉或效应,这是非实际的事物。”。丁海斌教授把“虚拟”定义为:“虚拟是人类意识及其创造物(外显)的存在形态与表现方式、实践方式。它是我们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界的一切所知所见的工具。它也是我们将意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创造的工具。”。

下面我从“虚拟”这一概念人手,探讨电子文件的虚拟属性。

(一)虚拟的概念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样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认识“虚拟”这一概念,不能胶柱鼓瑟。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许多词语在我们熟悉的意思之上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山寨”这个词,我们熟知的含义是:在山中险要处设有防守的栅栏的据点,而现在它被我们赋予了“仿造”的新含义。这就告诉我们,“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认识新形势中的新矛盾与新联结。”。

在《辞海》中,“虚拟”的解释是: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虚构的。这一释义只是虚拟的语义学解释,更倾向于应用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例如今天我们经常提及的“虚拟社区”、“虚拟商店”,在这里虚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与真实相对。然而在我们档案界所涉及的虚拟则与之截然不同。“虚拟,是人对世界、对象、活动、意义等的人化形式的构建,这些人化形式主要是语言、符号、规则、数字等。”。让我们回到上古时期,那个时候语言、文字、数字还没有发明,人们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主观意识)是困难的。这时为了表述头脑中的思想(主观意识),人们假设某一特定图形、声音来代表头脑中试图表达的事物,并把这一假设规定下来成为一个范围内的共识,这样被假设的图形、声音和要表述的主观意识之间就形成了一对一的关系固定下来,也就形成了最初的文字和语言。打个比方来说,我们的祖先想表达“山”这个事物,他们假设用“”来表示它,并把这一假设告知一定范围的人,这一范围的人都应用这一假设。这时最初的文字就产生了,而这样一个“意识一假设一共识一文字(符号)”的过程就是上述“虚拟”,也正是虚拟的不同于语义学的哲学层面的含义。

从更深层次上讲,“意识是人脑对外部客观存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客

观对象直接进入人脑,只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观念映象,因而它是虚拟的。这种虚拟不是一种单一的反映形式,而是各种反映形式的总和。这种虚拟首先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的反映形式获得对客观现实的感性经验,然后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的反映形式,形成思想、观念、理论、计划、方案等等,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种反映是能动的虚拟。”。

据此,我把“虚拟”定义为:人类意识及其外在表现和实现它们的过程。

(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

在论述电子文件的载体之前首先要明确电子档案的概念。电子文件的定义有很多,本文采用的是:“以数字代码形态存在,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记录、传输、存储和利用的文件。”。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中电子文件的定义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其中提到的磁带、磁盘、光盘等是电子文件的存储载体,并非我正探寻的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在纸质档案时代,文件、档案以纸张的形式存在。那么,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呢?

把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作对比分析:纸质档案的信息载体是文字、图形、数字等符号;电子文件的信息载体除了文字、图形、数字等符号外还包括视频、图像、语音等。纸质档案要保存在档案袋、档案夹、档案盒等里面;电子文件要保存在磁带、磁盘、光盘等里面。纸质档案要从档案袋、档案夹、档案盒等里面取出查阅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手工拆封,取出档案;电子文件要从磁带、磁盘、光盘等里面读取查阅时也需要一定的方式

计算机系统。

在上面的比较中,存放电子文件的磁带、磁盘、光盘等和纸质档案的档案袋、档案夹、档案盒等对应,那谁来和纸质档案的纸张对应呢?我认为是电子文件的数字代码。电子文件的数字代码能够运载各种信息载体收集、归档、整理、保管,并在整个过程中和信息载体(文字、图形、数字、视频、图像、语音等)不可分离,是信息载体承载信息、传递信息的必要介质。

故而,我认为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是数字代码,磁带、磁盘、光盘等是存放电子文件数字代码的容器――存储载体。

(三)电子文件之完全虚拟

纸质档案是半虚拟的,因为其承载的信息载体(如:文字、图形、数字等)都是符号,也就是人类意识的外在表现即上文中定义的虚拟,然而纸质档案的载体――纸张既不是人类的意识也不是其外在表现,更不是人类假设的,而是来源于物质的,是一种实体而非虚拟。两者的结合使纸质档案处于半虚拟的状态。

而在电子文件时代,电子文件具备了完全虚拟的条件。首先,电子文件的信息载体虽然比纸质档案的更多样化了,但视频、图像、语音等信息载体仍然是虚拟的。其次,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数字代码是一种人类意识的外在表现,当然也是虚拟。所以,两者的结合使电子文件处在完全虚拟的状态。

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篇5

关键词:教学光盘 课堂教学 借鉴性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10-01

江苏省配备的教学光盘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生的力量,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最好的老师。从它上面能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能学到我们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课堂里借鉴性运用教学光盘,不断探索,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光盘的作用,发挥其光芒,点亮整个英语课堂。

结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在课堂教学中“剪切教学光盘”就是“活用”教学光盘;是对教学光盘创造性的使用,从而彰显其独特魅力。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我们都需要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吸收新鲜的知识,激活自己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需要不等于照搬性使用,摒弃拿来主义,我们可以借鉴性使用光盘。借鉴性使用,顾名思义则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教学光盘的优秀,只是如何让其更好的溶入课堂,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拥有“选择性”的思想。那样,教学光盘与课堂教学才可能达到相得益彰之效。教学光盘中主讲教师的课堂是虚拟的,它未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光盘教学显然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达到因材施教。因此,必然要求我们现场教师要对教学光盘的使用有所创新。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剪切教学光盘。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而言,对照光盘学习相对较为容易;但是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则有点困难,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我曾经播放了初三年级的一段教学光盘,只是随意的播放一遍,我就发现几乎用去了一节课的时间。

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使用教学光盘,还是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的。而教学光盘使用的关键是“求同存异”。以光盘资源作为素材与其它教学资源实施整合,来实施切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

1 变一次使用为多次使用

在使用优质教学光盘时,现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关键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回放,让学生看清看明,让学生认知过程更清晰,印象深刻,记忆更牢固。如在教学4A Unit 3 What’s your job?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光盘中出现的知识点――单词的复数形式,加强训练,重复播放,便于记忆。再如3A Unit 11 A boy and a girl,展开Part A Lean to say 教学活动中,现场教师则可以班级情况,只是出示光盘教学中自我介绍的模式,进而鼓励班级学生小组合作,在小组中进行自我介绍的练习。加强口语训练,打破光盘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最关键是,符合自己班级的教学需要;从而达到点亮课堂教学之效。虽然,有时我们只截取了光盘教学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环节;但只要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需要这个部分的,这个部分发挥了其不一般的效果。我们的借鉴性运用教学光盘就是可取的,就是成功的。

2 变机械使用为灵活使用

运用优质教学光盘展开教学活动中,现场的教师不能呆板、顺序一成不变地按照光盘程序播放,而是根据现场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停顿、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在4A Unit 3 Part A 教学活动中,课堂小结环节中,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时间,根据光盘教学活动中出示的问题,多指导学生思考、作答;最后再引出光盘中的答案或解释。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凸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再如,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想询问别人的职业时,你可以说……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则是让学生先说再引出答案――What’s your job? 灵活运用优质教学光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更为重要。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面对知识点较多的课堂,我们的学生显得很渺茫。笔者结合课堂实践探索出:我们教师可以借鉴性运用教学光盘,点亮英语课堂教学,变安静地听为主动地学,积极开口说英语。如5A After class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反复练习教学光盘中部分知识,对教学光盘中的知识进行分解。熟练掌握课文知识之后,再进一步开展Part A的教学活动。当教学光盘出现出示练习之后,主讲老师会说,“相信你也完成的很好”之类的鼓励性的话。但真正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我们现场的教师。因此,我们对于教学光盘的使用一定要有选择性,一定要辅助我们的课堂。

通过多年的的使用实践,笔者高兴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掌握的知识面更广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因此,只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了教学光盘,发挥教学光盘的优势,就会点亮我们的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鉴性运用教学光盘展开教学,让英语课堂“活”了起来。

参考文献:

[1]蒋丽珠.小学英语教材教法[J].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海燕.对小学英语课堂的几点观察和思考,2007.8.

[3]沈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思考与实践的知识讲座,2007.

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篇6

现状分析

1.收集难度加大

(1)收集制度缺失。数码照片与传统的相纸照片有很大不同,它没有底片,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并不需要洗印出相纸照片,而是以数码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相机存储卡或数码棒上,再由摄影者转存于计算机硬盘或光盘中。对于这种全新的照片文件应该怎样进行收集,应履行怎样的归档手续,对数据文件有哪些技术要求,归档的影像文件是否需要与相纸照片相对应,是否需要翻拍底片等等,这些问题都曾困扰过或正在困扰着档案工作者,国家又没有可供参照执行的标准,各单位在制订相关制度时都感到没有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2年6月开始进行数码照片档案的收集工作,当时由于刚刚起步,心中无底,档案室也没有刻录设备,所能做的只是“照单全收”。2004年,我们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的通知”,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及数码照片的归档问题。但由于存在上述困惑,在这份文件中也只是把数码照片文件作为电子文件的一种,并未单独建立归档制度,因此针对性不强。据了解,像这样“收集先行”的单位不在少数。没有制度的保障,数码照片档案的归档就没有了根基,就不可能是一种规范的行为。

(2)收集对象难以把握。从照片的生成来看,过去传统相机价格较为昂贵,又有洗印成本,单位多采用统一由宣传部门拍照,照片档案收集的对象就较为集中和单一。近几年由于数码相机品质不断提升,价格不断走低,使单位各个部门几乎都拥有了相机,甚至职工个人也经常使用自己的相机为本科室的活动进行拍照,摄影拍照不再是宣传部门的专利了。而数码照片又大多不需洗印,只保存于计算机中。因此,比起传统照片,数码照片档案收集的触角要更为广泛,照片形式也更为隐蔽。档案人员不仅要了解宣传部门照片形成情况,还要摸清各科室甚至个人计算机中的数码照片情况,其难度可想而知。

2.整理难度加大

(1)数码照片档案数量大。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不足四年的时间里,所收集的数码照片档案光盘已有57张,照片文件量已达数千,数量远远大于传统照片。在整理数码照片时,既要鉴定筛选,又要对原数码照片文件重新命名,还要进行刻录光盘、编写、粘贴文字说明等一系列大量、烦琐的整理工作,工作量无疑会加大。

(2)照片质量不一。大多数摄影者在拍摄完毕后只是将大量的数码照片卸载转存于计算机上,在档案部门催交时,一般都会不加整理地一锅端给档案部门。往往是一个活动就可能有上百张照片,内容重复;个别的照片清晰度不够。

(3)整理方法不规范。如同归档环节一样,数码照片档案整理依然是没有标准。在数码照片的分类、文件档号的构成编制、要不要有文字说明,以及文字说明所采用文件格式和存放位置等这些具体的整理要求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单位各行其是,方法不一,有的单位对数码照片档案的整理仅在编制光盘号和光盘目录这一层。

3.安全隐患加重

(1)数码文件的易损性。数码照片的保存和使用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计算机病毒、硬件故障、软件的升级都可能造成数据文件严重破坏或丢失。

(2)数码文件的易改性。一方面,计算机对数码照片的增、删、修改十分容易,而且一般情况下看不出痕迹。另一方面,如果操作人员在整理照片时,把那些认为“无用”的照片删除掉,或者误操作,而此时又未作备份,数据一旦被删除,档案将荡然无存。

(3)存储设备质量不高。目前光盘的质量参差不一,据了解,一般光盘四至五年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有不少光盘使用期都不足一年。此外,在光盘上使用记号笔,其液体也可能会对光盘有销蚀作用。灰尘和光盘使用频率过大等等都可能影响光盘的寿命。

4.检索查阅手段单一

目前,各单位所使用的OA系统或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还没有将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纳入其中,对数码照片的检索和查找只能是在档案室的计算机上进行,一般多使用通用的图像管理软件,如Acesee5.0。但由于单份数码文件要比普通文档大上许多,至少在1.2M以上,大多都在3M以上,数码照片档案总量就往往可能高达十几G、几十G甚至上百G,因此不可能将数码照片档案数据库建立在单台计算机的硬盘中。在这种条件下,只能采用对数码光盘进行逐盘检索的方式。如果需要进行跨年度的专题检索,要涉及多张光盘,就会感到特别不便。在目录编制方面,也不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机打目录,而需要采用手工方法。

对策思考

1.尽快建立数码照片档案管理规范与制度

数码技术发展速度之快,使数码相机几近取代光学相机,数码照片档案也就成为各单位最主要的声像档案资源。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以改变目前这种管理真空和无序的状态。档案工作者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在数码照片文件的管理上也有了一定经验,因此,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管理制度。现在已有一些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先行一步了,在网上可以查到浙江省绍兴市档案局、青岛市档案局、北京市地税局等出台的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办法。这些制度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但应注意可操作性,一定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定。在归档制度上,要首先明确照片档案的归档人,笔者认为应为摄影者,只有他才最了解照片生成的情况,兼职档案员应起到督促和指导的作用。在数码照片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法上,可以与传统的相纸照片保持一致。在归档要求上,应对归档时间、照片文件格式、像素数、归档载体限定、归档光盘份数等制定出具体的规定。特别应注意的是归档手续不必太过繁复,如为归档一份数码照片档案要填上若干张表,恐怕会吓跑归档人,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执行。在制定整理要求时,对数码文件号和光盘号的构成要素的规定,应结合自己单位的分类方法和照片实际情况,一定要本着简便的原则,不能过于复杂冗长。光盘号可采用时间流水编号,数码文件的档号构成可考虑由光盘号+类号+组号+组内文件顺序号组成。这里的组是指一个活动或事件形成的互有联系的一组照片。在对数码文件、组、光盘的三种文字说明的规定上,也同样适用简便原则,文件的文字说明只需注写关键词,而六要素的要求在这里就显得太过繁复。但一组文件的照片说明应要求六要素齐全。光盘的说明应有光盘内文件的起止日期、组数、文件总数、光盘

刻制时间、制作人等信息内容。

2.强化鉴定筛查、控制照片数量

我们在收集数码照片档案时,对每一份文件都应打开进行检查,通过读取照片的EXIF信息,可以对该照片是否进行过改变图像性质的编辑处理进行鉴定,也就是说要判别图像是否经过修改、添加、合成、挖补等后期编辑处理,以确保归档数码照片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这项工作应由档案人员与归档人共同完成。此外,档案人员还应去粗取精,对照片加强筛选,将反映事件全貌的或典型细节的图像文件归档,对同一场景有多张图像的,一般只需保留一二张;而对那些图像不清晰、角度不佳、压缩率过大的要坚决剔除。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图像文件的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文件数量,以减少后期整理和检索的压力,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可以转变数码照片档案膨胀速度过快、内容过于冗杂的局面。

3.数码照片电子文件与相纸照片可采用非全对应保存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数码照片电子文件与相纸照片没有必要一一对应保存。与相纸照片相比,保存数码照片电子文件对档案库房占用的空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归档文件的数量完全可以相对大一些,以备将来多方面的需求。但如果要一一对应相纸照片,照片整理的工作量就会成倍地增加,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这些与数码文件相对应的相纸照片的利用几乎为零,因此,一一对应的保存方式就显得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如果完全不保存相纸照片,数码文件的不稳定性,又极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从每组照片中精选出若干张加以洗印,也可以制订出一个比例,永久、长期保存的,比例大一些,短期的洗印出一两张即可。此外,对洗印出的相纸照片的整理,可完全与传统的相纸照片一并进行,只是在底片号的位置上注明数码照片文件号。

4,借力OA,实现数码照片档案资源共享

现在许多单位采用OA办公,虽然大多数单位还未将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纳入其中,但档案工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它的文件传送功能将照片下传给利用者,归档人也可以将照片文件方便地上传给档案室归档。但档案工作者不应满足现状,还要看到OA同样也为数码照片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应积极地向单位提出OA升级计划,力争早日将数码照片档案管理整体纳入OA系统,增加OA的数码照片档案的归档、著录、统计、查询、备份、目录编制等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将数据库建立在功能强大的服务器上,使OA上的每一用户对数码照片的利用都能达到远程异地即用即得的效果,最终实现数码照片档案资源的网络化共享。

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篇7

中国照片档案馆为部级的照片档案保管研究机构。目前,馆藏各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200多万张,其中保存原始底片200万张,复制底片80多万张和相当数量的原始图片数据。丰富的内容,多年的珍藏,专业化的管理,让中国照片档案馆享有“中国图片总汇”的赞誉。

底片是照片档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照片档案馆立馆之基础。底片档案功在千秋重在保存,只有母本底片保存完好,才可能复制出一代又一代再生的照片供后人留念利用。因此,保管好、保存好底片对搞好照片档案工作尤其重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几代照片档案工作者为研究探索科学,长效、安全地保管好底片档案,为照片档案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工作。

一、档案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历史责任和科学态度是做好照片档案工作的基本保证

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前身是新华社摄影部资料组(后改为照片档案室)。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被党和国家赋予了最高和特殊的采访、编辑、新闻照片的权利和职责,因此保存下来了大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共和国政治、经济、军事等重大历史活动的珍贵照片、底片。、对新华社的照片、底片保管工作非常重视,都曾做出过相关指示。当时的档案工作人员把保管照片、底片工作首先当作一件政治大事、国家大事,工作中严谨而保密。他们服从组织分配,有些同志几十年一直从事照片档案工作,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和规定,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作无名英雄。

照片档案在记录历史方面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等特点,因此它的原始凭证作用就更加突出,可谓“一图胜千言”。为维护照片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中,档案工作人员冒着风险完整保存了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照片档案;顶着压力征集了“四五”运动全过程的上千张照片、底片。在建国后党和国家的历次大的事件、重要活动中,照片档案工作人员都秉承据实立档、据实用档的原则,忠于职守,为维护照片档案的真实、完整和安全坚守岗位,不辱使命。

档案工作不仅具有政治性,也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足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要了解历史,了解科技发展,并能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和保护中。1984年,中国照片档案馆建馆后,照片档案事业在队伍建设、馆藏条件、技术保护等方面都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特别是2000年新华社多媒体图片数据库的全面建设,即中国照片档案馆照片档案数据处理系统,将照片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带人了全新的数字化阶段。

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努力改善保管条件,为底片档案的安全长久保存提供好的环境

照片档案工作初始,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教案。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工作的形成是档案工作人员经过长期实践不断地摸索、总结、筛选而传承下来的。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工作人员实行了底片和照片分开保管,并且底片以单张方式进行保存的工作方法。60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工作的确立符合照片档案管理和保存的客观规律,为照片档案事业的顺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至今这项基础性工作仍在沿用。

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档案工作人员对底片袋的纸张、底片本的材质到胶黏剂的使用,对库房的选择、门窗的安全密闭到档案柜的具体摆放,都思之又思,慎之又慎。沿用“石室金匮”自古的档案保存方法,当时存放底片的是2米多高的重型保险柜,防盗、防火、防尘,每天下班都要上密码锁。后来换成了五节柜及新馆建成后的底片档案密集活动架。每张底片经过编号、核对、登记后,放入半透明底片袋中,再插入底片本竖直存放柜中。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底片保管工作制度,对原始底片的使用实行严格审批手续,非本室人员不许进入底片库房。进出库房必须穿拖鞋,抽还底片必须戴洁净手套。由于要随时满足新华社新闻摄影报道的需要,抽还底片工作要快、要准,底片经常被大量调出,工作人员特别制订了严格的底片调用归还和检查制度,减少了因工作疏忽、失误带来的差错,努力消除对底片档案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确保了底片档案的安全。

底片库房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简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1957年,迁入新华社口字楼高大宽敞的老式砖房,磨砂玻璃窗,冬暖夏凉。1975年,改建了一个封闭式铁皮门的底片库房,配备了空调、除湿设备,为底片存放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家”。照片档案馆新馆建成后,建成了密闭的黑白、彩色底片库房,库房面积、库房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2000年年底,改造完成不锈钢封闭式底片库房,并设置了通风设备,库房温湿度控制、防尘、防火、防水、防光照等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2001年,新建光盘库,为底片档案和数据档案安全长久保存提供了保障。

三、全部底片实现了数据化处理,中国照片档案馆图片数据库建立

新华社每日新闻报道和大量地对外提供利用图片,让底片档案的日常工作非常忙碌、繁复,每天是抽底、还底、再抽底的重复性手工过程。为防止差错,还要随时张张复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去应对,档案工作人员要24小时值班。底片经常被调出使用,底片安全和寿命也大受影响。

2000年,新华社启动多媒体数据库建设,中国照片档案馆照片库是其子库之一。经过近10年的照片录入工作,现已将中国照片档案馆的馆藏照片基本录入完毕。

图片数据库的建成对底片档案的管理和保护带来了历史性变革。照片使用者可通过网络直接获取电子图片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原始底片和原始数据的使用次数,就是档案工作人员接触底片的机会也明显减少,底片和数据的安全性明显增强。底片档案由过去动态被动性管理走入静态主动性保护,底片档案的日常工作也从过去大量反复地抽还底片,转到对馆藏底片定期检查、技术保护和库房管理与维护等档案保护方面,带动了档案管理方式的进步。底片真正成为了“馆藏档案”,实现了科学管理。

四、底片档案的备份和抢救

复制备份是保护底片档案和抢救褪变档案的一项重要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档案工作人员对所有重要的原始底片全部制作了复制底片,在日常非特别重要使用时,只提供复制底片。对历史遗留的12英寸以上的大底片及玻璃底片分别制作成3英寸以下胶片,使之成为“活档案”的工作,尤为重要。档案工作人员还依照当时特殊的历史形势,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一批重要活动的底片作了多份复制底片,以供战备之用,并参照清乾隆年间保存《四库全书》的办法,分别存放北京西山、四川雅安等地,以防战争和天灾人祸。这批战备底片目前依然完好保存着。目前,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容灾备份工程”已获批准,这项电子档案的备份保存工程,是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幸事,也是国家照片档案事业的幸事。

针对新闻图片发稿抢时效,底片水洗不充分,药物残留不利于底片档案长久保存等问题,20年来,先后水洗底片50多万张,延长了底片“寿命”。并对底片不洁、霉斑、擦痕等问题进行了必要的修复和补救,使底片重获新生。

五、数码影像技术出现对光盘等存储介质长久保管的实践挑战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日臻成熟,从2001年开始,中国照片档案馆接收底片(胶片)档案时代基本宣告结束,数字照片走进馆藏。档案工作人员在继续研究探索底片科学,安全、长久保存的同时,将面对数字时代图像档案保存与管理的挑战。

数码照片的出现,带给底片档案工作人员最直接的感受是存放空间浓缩了,成百上千张照片只需要一二张光盘就完成了存储。但是,数据的集中也意味着风险的集中,一旦造成损失就是巨大的,难以弥补的。因此,光盘档案的安全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目前,中国照片档案馆建立了专门的光盘档案管理和保护队伍,努力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光盘档案管理、保护的规范化、标准化。在日常工作中,尽量减少光盘的使用次数,对重要的原始照片数据进行了光盘备份,定期抽查光盘数据的保存情况,数码照片档案的借阅利用只提供拷贝复制文件。选择高品质的光盘,计算机、刻录机等尽可能选用较高配置。2001年建立了光盘档案库,光盘库防水、防潮、防光照,防污染,温湿度得到有效控制,每张光盘按照一定的分类竖放在档案柜中。今后,档案工作人员将不断了解、掌握当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果,使照片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快捷和系统全面。

光盘行动的实践方案篇8

Zheng Ke;Li Fenglian;Sun Shanheng

(烟台新奥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烟台 264002)

(YanTai XinAo Gas Engineering Desig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Yantai 264002,China)

摘要: 目前,各工程设计院所CAD辅助设计出图率已近100%。如何实行CAD电子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atio of engineering-map-drawing by CAD has already gone to 100% in designing institutes. How to place the electronic archives on file in a standardization way, that's the important question to 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manage the CAD electronic archives by practical way.

关键词: 电子档案 归档 存储 修改

Key words: electronic archives;place on file;storage;revise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76-01

0引言

国家质监局在1999年2月和8月分别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CAD文件管理》(GB/T17825―1999)两套规范,为CAD电子文件资料的管理制定了提纲挈领的标准。但由于各种工程设计单位针对的业务方向不同,在档案管理方面还需量身定制,以下就如何解决电子文件资料代替纸质文件资料进行存档提出几点建议:

1贯彻执行标准,实现归档文件的通用化、标准化

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先建立一系列标准,如CAD系统软、硬件平台,制图的编辑软件、字库、图幅、格式,电子文件的数据类型、文件种类,电子文件的编号、著录,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要求,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光盘的信息组织、刻录、标识等[1],以保证归档的电子文件齐全、完整、真实、有效,便于长久利用。

在文件格式的储存上,我们要兼顾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存储的电子文档,需要满足在审阅时,不会因调用和审阅人员的误操作而变更其中的内容;另外,电子文件还应满足在仅装有最基本软件的计算机上能够打开、阅览的条件。

为满足第一点,档案管理人员经过对各种文件存储格式的比较,提出两种方案,一种是以JPG格式进行保存,由于其稳定性、兼容性较好,可以满足仅装载基本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进行审阅,但其缺点是不能保留“层”等辅助信息,审阅时也难以在图中做出准确、明显的标志;另一种好的数据格式是利用PDF文档进行储存,PDF是由“ADOBE”公司研制出的数据格式,不但在二维图形中可以保留原应用系统产生的资料的不失真,还可以保留DWG文件关于“层”的信息。鉴于由CAD转换至PDF格式的简单易操作和PDF文件浏览器的免费性,可以使图形文件较好地进行传递。经多方面的比较和尝试,我们认为供审阅用文件使用PDF文件格式保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的要求。

但由于PDF文件格式逆向转化为CAD文档不易,为更好地重复利用已有的电子文件开展新的设计工作,我们决定在利用PDF格式存档之外,同时保存原CAD格式的文件,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原设计文件中包含信息量的完整性,方便设计人员的制图工作。为此CAD文件可以作为档案管理的辅助资料进行储存。并同时保存图形文件中调用的字库和引用的模板和调用的其他图形文件[2]。

2存档文件的储存、查阅和调用

在以往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档文件以光盘形式按照规定进行存档和保存[2]。但目前设计项目日趋复杂,随着设计图纸中包含信息量的增加,电子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种类的增加和专业性的增强,又让系统在打开文件过程中需要加载的程序多达两种或两种以上,造成了在储存电子文档的同时,需要同时备份的软件和软硬件平台所占用的存储量大大增加了。由于电子档案对储存介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传统使用的CD光盘(600~700Mbite)只能存储1~8件工程,目前广泛应用的DVD(4Gbite)光盘通常存储不了一个季度的工程项目,介质数目的增加,给储存工作和查阅带来了很多困难,光盘存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

经过实践,我们认为采用大容量移动硬盘加装写保护装置或程序,可以解决目前的困难。目前,一部移动硬盘的容量往往是DVD光盘的50~120倍,购置和维护成本却不会比质量较好的DVD盘片更贵,而写保护程序更有效地防止了文件被肆意地更改。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表明,以移动硬盘执行GB/T 17678.2―1999的规定,从经济性和适用性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

为在方便调用的同时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除了设立A、B两份存档,我们在网络服务器中储存第三套CAD只读文档[2],并采用以用户名登陆、应用电子签名进行表单填写的实名制下载,这种通过网络进行查阅的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加快了借图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电子文件的编目过程中,经统计,每个单项工程的档案内往往存储着8个以上的文件。而由于设计人员、使用软件和存储习惯的不同,其中不仅包含工程项目中多份设计名称各异的图纸,还包括工程的基础设计资料、分析报告、计算书和扫描的技术文件,在一个大文件包中,包含多个子文件夹,这给查阅、调用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长时间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我们采用EXCEL进行目录的二级编撰,第一级xls文件的工作表中体现的是档案的工程名称、时间和地点,注明工程名称的单元格直接链接至第二级工作表文件中的单项工程目录,在单项工程目录中,详细写出单个文件的名称、内容和有无修改和存档时间,在次级工作表中,注明文件名称的单元格直接链接至存档文件。查阅和调用者通过目录可以直接点击单元格打开文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存档文件的修改、作废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建、改建项目的增多,电子文档不可避免地会被修改、作废,如何做好电子文档的修改和作废工作,也作为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建设工程的设计图纸不是普通的文件,在工程改建、作废后即可销毁。我们认为,在工程改建、拆建、废除之后,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文件的电子档案仍然应该进行保存,并应注明废除时间和作废原因,留待日后备用,除非设计标的物的使用年限已到,图纸不宜轻易废弃。

GB/T 17825―1999和GB/T 17678―1999已经颁布十二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先进适用地技术层出不穷。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去利用更好的方法和技术,科学、规范地进行电子档案的整理、归档,从而提高设计工作的水平,达到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仍然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

参考文献:

[1]GB/T 17825-1999,CAD文件管理[S].

上一篇: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乡镇深化改革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