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概论范文

时间:2024-01-02 17:21:55

化学纤维概论

化学纤维概论篇1

关键词: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评估;价值

1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概述

慢性肝炎是指肝脏出现的持续半年以上的炎症,其病因有多种,而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的主要诱因。慢性肝炎治疗不及时还会造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表现,它是肝脏坏死或发炎引发肝脏纤维增生的结果。与慢性肝炎相同,病毒感染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慢性肝炎与肝纤维化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治疗也较为困难。但是,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在发病早期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及时检测肝脏的变化以及肝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普遍用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检测评估的技术方法费用高,在患者中的操作性较差。这给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急需更加先进有效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评估的技术方法。

2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与方法

2.1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概述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以超声检查为基础,通过肝硬度测量,对慢性肝病患者做出肝纤维化的诊断,并由此给出分级,与传统肝脏组织活检相比,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具有无创、省时、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2.2方法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进行测量时,首先,患者需要仰卧,并且将右手置于脑后,同时需要将胸部肝右叶区的肋间隙腾出,以供检查之用,这是患者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医生就可以对其用探头将紧贴肋间隙的皮肤进行详细的诊断性检查。在检查中,惯例是需要测量患者的十个点来确保全面性,在每个点的测量时间设置上,每个大概需要1s左右,十个点的检测加上其他部分的检查与调整,每位患者的检查时间共计2min。从时间上也可以看出来,此方法相对于其他检查方法而言,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无论是对医生还是对患者来说都具有良好的实验性,并且能够良好的进行重复检查与操作。

这一方法在对肝病患者肝硬度值的测量中十分的准确。通过大量地采集数据,加上详细的分析,一段时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病情与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的硬度值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通过这一关系还能够很好的对肝硬化并发症进行很好的控制与治疗。相比较其他方式的监测过程与结果,瞬时弹性成像技术的优缺点,见表1。

3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评估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对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的评价化价值研究,首先需要将其与其他监测评价进行对比分析。

将瞬时弹性成像和肝活检方法检测肝纤维化进行对照研究。首先建立比照参照对象,其中,将HBV患者68例与161例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试验的对象,通过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来辨析技术的价值研究。通过利用瞬间弹性成像技术,初步可以测量到,血清透明质酸(HA)的平均水平以及Ⅳ型胶原的显示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实地计量与比较,纵然发现,他们之间呈现的是正比例的逻辑关系。除此之外,对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运用不同的统计模式进行数值的运算,首先,在中位数的排列上面,HBV患者表现的是5kPa、6.4kPa、9.5kPa、11.4kPa和15.4kPa;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位数分别是6.3kPa、6.7kPa、9.1kPa、13.7kPa和26.4kPa。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归纳整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弹性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价乙型、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程度。

除此之外,瞬间弹性成像技术,是由国外传入,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了结论的验证与证明,以便于早日的成为东方掌握的核心技术。其中对慢性丙型和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都进行了一一的比对与核实。

4结论

瞬间弹性成像技术在理论上已经被我国所掌握,对于我国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有了一定的方式与方法。虽然技术比较先进,但是,相对于比较深入的知识的了解,还存在欠缺。从而导致了根本性的问题的发生,那就是瞬间弹性成像技术的误差率。所以,在以后的瞬间弹性成像技术中,对于其评价的误差尽可能的避免,同时,提升本技术对于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价值,使其能够更加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中涛.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06,01.

[2]侯平志,郑红梅,李慧丽.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3,04.

[3]王利慧.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04.

[4]刘志权,冯军花,叶立红,等.肝组织炎症对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02.

[5]叶小萍.剪切波速度无创评估肝纤维化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05.

[6]陈明丽.超声定量分析方法评价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1,04.

[7]吴燕.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无创评价慢性肝病的初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04.

[8]胡,彭晓静,林红军.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2,03.

[9]杨娜,冯蕾.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01.

化学纤维概论篇2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轨迹;现象;推动

“纤维艺术”一词由英文“fiber art”翻译而来,“fiber art”一词首先是美国艺术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至80年代被广泛使用,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于欧洲传统的“壁挂艺术”这一名词。什么是纤维艺术?目前在我国的学术界和辞典、教材中虽没有准确的界定,但一般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狭义的,泛指编织艺术的延伸,侧重欣赏型艺术;另一种是广义的,既有欣赏型也有应用型,既有服饰型也有装饰型,既有织也有印、绣,只要由细小纤维构成的,都可以称为纤维艺术。综合以上两种说法,笔者认为,所谓“纤维艺术”,是指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粘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

一、发展轨迹

关于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国内不少专家多有论述,众说纷纭。比较权威的有北京服装学院的尼跃红教授把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归为复兴、丰富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清华美院林乐成教授认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从时间、名称和艺术创作风格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编织艺术——平面创作时期、软雕塑艺术——立体表现时期、装置艺术——空间塑造时期。清华美院染织系主任田青老师将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编织艺术平面创作时期;(2)软雕艺术立体表现时期;(3)纤维艺术空间塑造时期。WWW.133229.coM综合以上学界专家论述,笔者认为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提高期”三个时期较为符合实际。

1.起步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这一时期主要以传统的壁毯形式为主。其特点是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大多数由著名的照片或绘画作品复制而成,仿制画面生动逼真。其艺术风格是质朴、简洁、概括、平面化,这其中不免带有粗糙和简单。此时期从事纤维艺术的主要是地毯行业的创作人员。

2.发展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纤维艺术真正从传统壁毯工艺脱胎出来,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完美的表现形式成为国际纤维艺术中的一族。此时期从事纤维艺术的人员不断增多,尤其是老一代艺术家的加入,使纤维艺术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特点是突破传统壁毯的工艺与材料,追求纤维材料独特的艺术语言;其表现形式逐渐由平面到半浮雕,最后出现完全立体化的“软雕塑”;其艺术风格也逐渐由简单、平面化向丰富多样、情感化、立体化发展。这一时期离不开与国际同行之间交流的增多,视野的开阔,工艺娴熟,理论的提高及思维的转变。

3.提高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高科技迅猛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现代人不仅要追求材质、形式的美感,而且还要享受场景、环境空间所带来的活力;不仅把眼光放在传统的材质与技艺上,同时还要追求时尚与流行。他们把光与影也运用到设计中去,追求作品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并构成一个整体,达到多元化价值的体现,打破单一学科观念,树立交叉文化理念,追求多元化材料(如金属效应、薄透效应、闪烁效应)。在工艺上,则更不受局限,百花齐放,各显千秋。

由此可见,现代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追求绘画效果到开始追求立体表现再到对材质、肌理、空间、观念相结合的全面探索的过程。

二、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有以下突出表现:

(一)团队初具规模

2000年1月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正式成立了纤维艺术工作室,由林乐成、张怡庄、蓝素明、洪兴宇四位教师承担起了工作室的教学和科研及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并将举办国际纤维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列为首选申报课题项目。此后的几年中,全国有近50所高校相继成立了现代纤维研究室,从而壮大了研究团队,促进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水平的发展。

(二)理论逐步形成

近年来,随着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著作《现代纤维艺术》和《当代纤维艺术》分别在2000年和2004年出版发行,还有近百篇有关现代纤维艺术的科研论文相继发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工作室率先发起“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2004年,中国教育出版社还将纤维艺术编入了全国高中美术教材,2006年出版了由林乐成、王凯撰写的《中国高校通用设计教材——纤维艺术》,随着纤维艺术教材在新一代青年人中的推广和应用,“纤维艺术”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艺术名词,而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个文化载体、一门人文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和喜欢。

(三)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几年来有不少纤维艺术工作室创作实践的作品先后入选“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等国内外大型展览,并分别获得国际金、银、铜等奖项,国内外共获奖一百多项。随着现代纤维艺术在国内外影响的不断扩大,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一个全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北京市政府会议大厅、香港行政公署、北京昆仑饭店、中苑宾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空间中都能看到纤维艺术作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纤维艺术已成为影响现代生活或是评价现代生活质量的一部分;纤维艺术将从公共空间进入私人居室,成为体现主人文化品味的、格调高雅的室内装饰品。

(四)展示平台相继推出

为了展示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魅力,促进交流与研究,我国陆续举办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览和大赛,如“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国地毯图案大赛”等,特别是自2000年至今四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一个中国纤维艺术家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国际纤维艺术家交流、合作的平台,激发了各国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五)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是起步较晚,学科发展比较缓慢。国内设置纤维艺术专业或开设纤维艺术课程的院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创作思路主要受到清华美院和中国美院的影响,甚至许多院校的教师都直接来源于这两所院校,这样给学科的发展带来局限,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二是仍以学院为主,只限于专业的学术交流,使得了解纤维艺术的人不多。三是纤维艺术家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上述现状引起了学术界和纤维艺术家们的关注与反思,大家力求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稳定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发展推动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多元性与边缘性的艺术学科,在与现代人类生存环境亲和中,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烘托着人与环境的和谐氛围,显示出视觉美和触觉美的艺术魅力,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为了进一步推动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社会基础

首先,将纤维艺术请出专业院校。进人中小学课堂,做好纤维艺术的普及教育工作,将纤维艺术编入全国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从孩子抓起,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审美意识。其次,拓宽发展对象,由在校学生扩大到社会的各类人群。在学校和社会中,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以女性为多,这是由于人们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用线编织上。其实前面谈到,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和技法是多元化的,在纤维艺术的材质、技术、空间感的创造方面,男生或许更能打破传统技法的概念,这就要借助于媒体的宣传,通过展览、交流会、画册、专刊甚至影视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纤维艺术,接受纤维艺术,喜欢纤维艺术。最后,让纤维艺术从五星级酒店、宾馆等高级公共场所进入到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为纤维艺术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基层纤维艺术团体的建设

国内虽然已经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也吸收了一批会员,但与其他门类如国画、油画等相比,在学术团体的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国画、油画在市、省级都成立了分学会,建立了县、市、省等各级群众团体,经常举办国画、油画各级画展,为国画、油画的推广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群众基础。纤维艺术也要建立健全省、市等各级学术团体,由各级学术团体定期组织举办各种展览、赛事、学术研讨会等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为纤维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

(三)立足民族文化。引入时代新元素

中国纤维艺术的民族性有别于国外的纤维艺术。如:民族的图、形、色,传统的工艺,民族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等。我国有丰厚的文化积累,远古的彩陶纹饰、夏商的青铜图案、战国的漆艺造型、汉代的画像石(砖)等都是纤维艺术在造型方面可以吸收借鉴的。这种吸收借鉴包括两种形式:第一是将古代的图案作为一种符号、一种元素、一种形式,直接应用到现代的纤维艺术作品中,使人产生直接的印象。第二是一种更高级的创造行为,即在理解古代图案造型的精神实质、审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这种精神、内涵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从而创造出新的图案造型。

强调民族性和文化相对多元化,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引入时代新元素(如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等)是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可行之路。因为,现代纤维艺术的诞生本身就是现代艺术深入发展的结果,与其说现代纤维艺术与传统的纺织、编织工艺有一定的承继关系,不如说是现代艺术观念再次利用了传统的纺织、编织工艺作为展示自己的代言物,是艺术的一次嫁接,如立体的纤维艺术作品常被称为软雕塑。这种新观念使纤维艺术的形式表现空间比传统艺术的形式表现空间更为广阔。现代纤维艺术本身已经模糊了形式的要求与约束,它可以是壁挂,可以是雕塑,也可以做成装置等等。

由于纤维材料的丰富和加工手法的多样使其形式不拘一格成为可能。这样看来纤维艺术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之形到意象之形到抽象之形可任由作者发挥。天然纤维材料的未来依靠高技术的发展,而纺织技术的革命则带来了多品种多功能的新产品。今天的纤维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材料概念,众多的传统纤维和新型纤维材料给艺术家的创作以更多的选择,众多新型的材料诸如合成纤维、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泡沫塑料、橡胶等为现代纤维艺术创作所用。

现代计算机技术毫无例外地影响到纤维艺术的创作。数字化的织造技术趋于成熟,它可以自如地把图形变成织物经纬上精密的织点,甚至在面料上重现影像已不是梦想。计算机的应用把编织中的逻辑和程式推向极致,使织物艺术进入一个不同于形象表现的数理世界。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印染工艺同样有了质的飞跃,作为一种工艺手段为纤维艺术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作为一个现代纤维艺术家来说,继承和引进发展是同样重要的。民族文化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而新技术、新思维、新材料等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现代纤维艺术应立足于民族文化,把握住时代的主旋律,仔细研究材料与技术手段,实现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这是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四)扩大国际影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纤维艺术家在中国一直比较少,而且只有极少数艺术家能够参加国外的展览,大多数从事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很少能够见到国外纤维艺术实物,更不可能接触国外的同行艺术家。“洛桑到北京”展提供了一个中国纤维艺术家展示自己作品及进行国际交流的平台,也是推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化学纤维概论篇3

关键词:纤维艺术 传统性 特性

一、纤维艺术概念的界定

当前学术界对纤维艺术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种角度对其进行界定。狭义的纤维艺术,泛指编织艺术的延伸,侧重欣赏型艺术;广义的纤维艺术,既有欣赏型,也有应用型,既有织,也有印、绣,只要由细小纤维构成,都可以视为纤维艺术。笔者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界定,认为纤维艺术是指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以天然纤维、人工纤维、化学纤维、有机合成纤维等材质为基础,以编、结、缠、绕、贴、扎、缝、染诸多编制技法来实现纤维材质在形态、物理性质方面的变化,最终表现为纤维编织品和装置软体等的,都可以被视为是纤维艺术。纤维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是综合性、多元性以及边缘性的艺术学科,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纤维艺术的发展历史

纤维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相对较早,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初,纤维艺术就伴随着同时起源。纤维艺术在理论上无法找到源头,但在不同的民族古代出土文物里,都能够找到纤维织物。不同民族的纤维艺术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也使得现在纤维艺术品创作能够实现创作共识。

现代纤维艺术最早发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大力发展。创建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将该艺术与技术在教学中相融合,该学院专门设置了对工艺进行研究的纤维艺术研究所,研究所通过设备和材料供学生学习现代纤维艺术,现代纤维艺术的研究由此发源。之后,很多该学院的艺术家由于受到当时政治局势的压迫,移居美国,并将很多的现代纤维艺术研究成果带了过去,给美国的纤维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在法国,让・芒萨早在1938年就宣称与传统的精密复制绘画式的纤维艺术决裂,使纤维艺术在设计语言上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同时在纤维工艺材料、开发技术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使其焕发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纤维艺术由此开启了新时代,从传统的、以逼真程度作为评判标准,转到现代纤维艺术设计历程中。

现代纤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始于“”后,当时华裔女纤维艺术家茹斯・高(Ruth・kao)来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而使现代纤维艺术研究在中国得以发展。几年后,中国举办了壁挂艺术展览,展览会上,诸多的艺术家展出了丰富的作品。从2000年开始,清华大学教授林乐成以中国悠久的纤维艺术为根基,分析了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趋势,创办了“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该展会为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纤维艺术家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平台,也使中国的纤维艺术逐步走向世界。

三、现代纤维艺术特性分析

现代纤维艺术在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中表现出相对独特的一些性质,主要表现为形式和样式的多样性、材料和手法的丰富性等。

(一)形式和样式的多样性

同雕塑、绘画等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相比较,传统的纤维艺术主要是通过对毛、麻、棉、丝等材质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随着技艺的演变和发展,现代纤维艺术呈现出了与传统纤维艺术相区别的诸多特性,如现代纤维艺术逐渐趋于多样性,在传统的“地毯、壁挂”等纤维作品之外,还体现在立体软雕塑、空间装置等方面。现代纤维艺术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它具有一定的雕塑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传统诸如地毯、壁挂等纤维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平面性,而现代纤维艺术,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从平面逐渐过渡到半浮雕形式,并逐渐发展演变为三维表现形式,其代表形式就是软雕塑,表现出较好的柔韧性和弹性。该形式的纤维作品的出现,使纤维艺术与建筑装饰得到了有机的融合,使现代空间装饰与自然得到了很好的协调,人类跟自然的接触也变得更加亲密。由此可见,现代纤维艺术在形式和样式方面,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种过程,实质是纤维艺术在人类生活中更加广泛的应用结果。

(二)材料和手法的丰富性

顾名思义,纤维艺术就是以纤维为材质进行加工和创造的,纤维材质同其他材质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材质来源来看,纤维材料有天然和人造两类来源,但是不管是哪一类,在色彩、机理、质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代纤维艺术在材质来源上更加丰富,抑或是现代纤维艺术技艺的进步,都使得纤维材料在质量方面得到明显改进,同时也使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得以拓展。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纤维艺术所用的材料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和纤维有关的材料,这一概念虽然有点夸大,但纤维艺术的发展预示着这是必然的结果。

从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来看,随着当前人们需求逐渐多样化,纤维艺术编制工艺也随着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花样翻新速度很快。传统的纤维艺术表现形式以缂织、高比林为主,所追求的是绘画特性。而现代纤维艺术则通过编制、环接、缠绕,抑或是拼贴等方式,都使纤维表现形式呈现出丰富性,而这些丰富性也使纤维艺术产品在形式语言上得到丰满。这种丰满性同时也在不断发展,诸多的艺术家仍在不断地探索新的纤维表现形式,现代纤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形式,使其产品更加多样化。

结语

新技术、新思维以及新材质的不断出现,为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现代纤维艺术将通过自身独特的材质、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把人类与自然进行和谐融合,用新的纤维艺术加工创造工艺去实现材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协调和统一,从而促进纤维艺术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有助于现代纤维艺术的长远发展。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理念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0c008 。)

参考文献:

[1]石海亮.纤维艺术的材料与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9(12).

[2]张威媛.浅谈现代纤维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8(7).

[3]王晓蕾.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语言特点[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8).

[4]卢晓.论影响现代纤维艺术的审美因素[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4).

化学纤维概论篇4

纤维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通常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般的纤为分为化学纤维、人工纤维和天然动植物纤维以及有机合成纤维等,通过缝缀、编织、缠绕等综合技法,经过艺术家丰富的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了种或平面或立体的艺术表达形式。纤维艺术之所以能够从传统编制艺术逐渐发展为现代纤维艺术,再从平面走向立体、具象走向抽象、传统二维平面装饰走向现代三维空间装饰设计,正是由于纤维艺术自身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其作品深受各个领域的青睐。纤维艺术是在在最基础的最传统的编织工艺之上,同时不断地结合时代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来的新的艺术形态。纤维艺术作品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以及不可复制的表现技巧,在不同的领域中比如艺术领域,可以创造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平面或立体,从而演化成了一种极具视觉冲击以及感染情感的艺术表达。

纤维艺术的材料使用和表现手法

通常的“纤维艺术”一般包括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同时也包括各种人造和合成纤维,譬如树枝、羽毛、金属丝、竹、塑料等等。基于材料、结构、技法、及颜色的形态设计,是纤维艺术的综合表现的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它不只是材料、色彩、工艺等的简单重复,而是以形态及材料的表现方法加上设计者不断的创新,进而展现出纤维艺术独特又个性的表现形式以及丰富的抽象语言。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同时为艺术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材料基础。所以艺术家采用不同的材料来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就纤维艺术来说,“表层”就是对绘画基本图案的模仿,纤维材料本身其实就是深层次的涵义。

线的纤维形态在不同空间里的表达

现代纤维艺术对于空间的主动介入,促使之成为种新型、暗示人的情感以及影响人的精神存在的空间媒介,而艺术作为纤维艺术的

部分,装置形态的纤维艺术作品,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立体装置的特点,其中环境因素也是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纤维艺术的材料的主要形态就是的麻材料的使用,例如在第一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郭振宇和他学生共同创作的大型软雕塑作品《中华根》,这件作品高6米,长21米,制作过程达三个月之久,虽然只是运用麻绳这一传统材料,但是最后却创作出一幅大气、扣人心弦的作品。该作品完美的诠释了纤维材料与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魅力。纤维艺术作品《中华根》这个例子充分的说明了,在装置艺术和纤维艺术这两种形式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装置艺术的某些创作理念以及创作方法可以应用到纤维艺术中,纤维艺术可以吸取借鉴装置艺术的优势,创作出更加符合当展的具有独特魅力的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中线性特征的产生和概念

说到“线”,人们对于纤维材料的线性利用与创造,是可以回溯到数万年前的。说是在上古时期,先民用将绳结打结,记录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先民这种通过一个回环穿插的简单动作,就将线性纤维材料完成了二维到三维的表述,重新赋予了线材料新的意义。在“女红”中有一种纤维产品,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中国结”。最传统的中国结,通过不同的编织技法,来完成对整体形态的编织,虽然不同的形态表达了不同的寓意,而且有的还具有深层次的涵义。如金刚结、盘龙结等,这也体现了线的纤维艺术深深的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关于“线”,在生产生活方面,通常主要是用金属、麻、面、丝等来表达,具有细长和柔软可折叠的特征。由于力的大小、多少、方向等的变化和不同,“线”当然也就蕴含了多种张力。存在于“线”中的不同性格也不尽相同,例如色彩的冷暖、敏锐或者呆钝等等。总的来说有关与“线”的深入探讨,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对纤维艺术的审美价值最基本的探讨。从纤维艺术的基本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看出一种规律就是它与“线”之间本身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关联,纤维材料本身是它的基础,两者在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契合。

结论

现代纤维材料的表现是对纤维材料特质的整体把握,是有对纤维材料的种类、形态、工艺及表现形式的内涵理解的前提下而产生的创意。线作为

种很有表现力的纤维艺术材料,应该充分的发挥材料自身的属性,同时应该强调设计者对材料的激励、形态所赋予的理想和观念性的表达,并通过恰当的工艺手段将材料物化为具有一定内涵意义的作品,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设计者的理想和观念,新的纤维艺术设计作品的不断涌现,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化学纤维概论篇5

关键词: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与纤维,教学改革

 

前言

《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与纤维》是面向我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大三下学期讲授。本课程主要讲授复合材料用的聚合物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材料,涉及知识面广,摘要和突出。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和交流本人在教学方面的粗浅看法和经验。

强调基本概念

本课程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不仅有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还有高分子化学方面的。在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要帮助同学分析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甚至其发展的过程。因为有些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在讲授基本概念时必要的时候需要指出所给出的定义所适用的范围与场合。给出术语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并给出描述该术语所必需给出的关键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要他们死记硬背。比如在讲授高分子这一概念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讨论什么是高分子,高分子具有什么特点,然后在他们给出的答案中总结归纳出高分子所具有的特点,最后给出描述高分子这一术语必需给出几个关键词:单体、聚合反应、重复结构单元、共价键、分子量。这样学生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轻松描述这一概念。用各种讲授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在讲述高分子与大分子的区别时,给出了高分子、大分子的英文分别为polymer和macromolecule教学改革,然后就从英文的构词法上来分析两者的区别,这样比简单看中文要容易理解得多,接着给出了大分子、高分子与有机物的关系图(见图1)。当然还要指出上述给出的区别仅是定义上的区别,现在两者经常是混用的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在讲述树脂这一概念时,着重介绍了其发展简史:(1)树脂顾名思义最早是树分泌物中提炼的脂状物(比如松香、天然橡胶等);(2)后来是虫胶、动物胶(如驴胶);(3)再后来是用来指未添加加工助剂的(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树脂这一概念。

图1 大分子、高分子与有机物之间的关系图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连续玻璃纤维工艺基础》。这两本教材都是10年前编写的,虽然内容丰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很多新发展、新性能和新应用没有及时反映出来,因此,在撰写备课笔记时需要补充新内容,比如增加热塑性树脂和碳纤维等的教学内容。而且上述教材,注重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对材料基本性能与应用范围介绍不多,这与该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有一定距离,我们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在进行复合材料生产、开发和设计时能够合理、正确的选用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各种材料的性能与特点和应用范围。因此,我们以“组成-结构(/合成工艺)-性能-应用”这一主线来进行教学。强调材料的组成、合成原理/方法,突出材料的性能、应用,并能通过具体实例给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具体请见案例1)。

案例1 苯乙烯含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固化产物性能的影响[1]

 

顺酐/苯酐(摩尔比)

苯乙烯含量(%)

固化时最高放热温(oC)

抗弯强度(MPa)

抗拉强

度(MPa)

热变形温度(oC)

伸长

率(%)

25oC,14h后的吸水率(%)

40/60

40/60

40/60

40/60

20

30

40

50

323

347

349

340

145

113

100

110

57.6

55.6

64.0

66.8

147

158

172

176

1.2

1.31

1.73

1.85

0.17

0.21

0.17

0.17

50/50

50/50

50/50

50/50

20

30

40

50

340

380

392

396

140

134

120

105

57.0

58.3

64.7

56.2

158

194

201

199

1.3

1.32

1.7

1.7

0.19

0.23

0.21

0.20

60/40

60/40

60/40

60/40

20

30

40

50

356

400

407

404

134

12l

125

124

56.2

60.5

50.6

46.5

169

219

226

225

-

1.38

1.46

1.23

0.23

0.25

0.25

化学纤维概论篇6

近年来,人民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纤维性食物减少,脂肪性食物增加,高脂肪、高蛋白性食物成为人们食品消费中的主体,这就出现了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肥胖症等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调的疾病。膳食纤维作为第七大营养素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

膳食纤维概述

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从生理学角度将膳食纤维定义为哺乳动物消化系统内未被消化的植物细胞的残存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抗性淀粉和木质素等;二是从化学角度将膳食纤维定义为植物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人体不能消化吸收,但具有一种或多种健康益处的成分。

根据水溶性不同,将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与非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功能是可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调节血糖水平,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危险,改善糖尿病,主要源自于水果、蔬菜、大豆和燕麦等,包括果胶等亲水胶体物质和部分半纤维素。非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功能是膨胀,可以调节肠道功能,防止便秘,保持大肠健康,它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

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膳食纤维是植物性成分,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粮谷类的麸皮和糠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柑橘、苹果、石榴、猕猴桃等水果和洋白菜、甜菜、豌豆、蚕豆等蔬菜含有较多的果胶。谷类食物,尤其是全谷类,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膳食纤维的主要特性。(1)吸水作用。(2)粘滞作用。(3)结合有机化合物作用。(4)阳离子交换作用。(5)细菌发酵作用。

膳食纤维对人体营养素吸收的影响

膳食纤维是一种重要的非营养素,其本身不能直接被机体所吸收利用,但对胃肠道功能及多种营养素的吸收都有一定的影响,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膳食纤维与能量。作为一种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在食物的含量可影响所摄入食物的能量密度,含较高膳食纤维的食物相应具有较低的能量密度,从而使摄入等体积食物时的能量减少。

膳食纤维与蛋白质。膳食纤维对于蛋白质代谢及氮平衡的影响不大。摄入高纤维可能会改变蛋白质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模式。

膳食纤维与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血糖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代谢,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升高。

膳食纤维与脂类。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可预防冠心病、肥胖和胆石症的发生。

膳食纤维与维生素。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减少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度;可能会降低维生素B6的吸收;纤维的发酵性可能会对维生素B12吸收有影响;不同的纤维对维生素E吸收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膳食纤维通过抑制胆汁分泌,会降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但不会降低非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膳食纤维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膳食纤维与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的作用。

膳食纤维与糖尿病。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和降低餐后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维持餐后血糖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

膳食纤维与肥胖。研究发现,适宜的膳食纤维具有控制体重和减肥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摄入过多的膳食纤维,可能导致发生低血糖反应,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不足。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过多的膳食纤维,很可能把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物质带出体外,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吃高纤维食物要适可而止,儿童尤其不能多吃。成人每日摄入25~35克膳食纤维为宜。

另外,在平时的日常饮食,我们应该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饮食,基本就能保证我们每日的膳食纤维摄入。

化学纤维概论篇7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 创新 思维

现代纤维艺术,无论在材料还是观念的创新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纤维材料、工艺流程的更新以及艺术理念的前卫化,为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也正是在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艺术家拓展了纤维艺术的创新领域,将更多的观念和手段运用到作品创作当中。

一、思维的创新

艺术的创新首先是思维的创新,纤维艺术的多方位创意思维方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1.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逻辑思维在创意设计中通常是时断时续出现的,有利于对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处理。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离不开逻辑思维。但是非逻辑思维更适合进行艺术创新,它可以分为转移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等,因而它注重感性能力的开发,而感性能力的开发正是创意性思维的关键所在。非逻辑思维方法是现代纤维艺术家们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总是从形象到概念或概念到形象的广阔空间中进行选择、加工,运用塑造、重置、并置、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思维创造活动,进行艺术创作。只有克服了思维的惰性、突破了思维的定势,具有能动性、敏锐性、求异性和独创性才能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当中获得独特的灵感,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

2.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意思维的典型方法,又叫求异性思维,辐射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从标新立异出发,充分发挥探索和想象的力量,用推测、想象、假设等思维的方式向多个方向拓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某种纤维艺术立体形态造型方法的解决途径,可以有悬吊、支架、纤维热定型或化学定型等方法;某一编织作品的材料选择,从纤维的类型上就有天然的棉、麻、丝、毛,化学纤维的粘胶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原脂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从纤维的线型上有纱、线、绳、带等。收敛性思维又称为聚合性思维、集中思维,是从已有的大量信息中搜寻、寻求和推出正确答案和最优秀方案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在发散思维所产生的多种方案、设想途径中收敛性思维所起到的是一种汇总和遴选的作用。

3.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一种历时性的横断性思维,它具有同时性、横断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分析事物,探寻不同的答案或研究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特点的思维过程。如现代纤维艺术种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都受到同时代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纤维艺术家们从综合材料绘画、装置艺术、现代建筑等中不断获取创作的灵感。许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其创意、材料使用和制作设计都是横向涉及多个领域,并将这些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成功地运用在自己的创新之中。

纵向思维是一种以事物的产生、发展为线索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或称为单一的垂直思维。通过比较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能够较为科学、客观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和复杂性。如果在纤维艺术的制作方式的运用上,你不去了解、总结过去那种制作方式的成功经验,吸取别人的长处,就很难获得高度的提升。

二、表现方式的创新

在纤维艺术的创意过程中,创意表现方式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创意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观念,以全新的手法来传达创意信息,还要从观赏者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入手,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创新的表现方式包括以下五种:

1.主题的表现。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主题进行诠释和发挥,如何将主题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文化传统、材料特点、制作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纤维艺术家西德霍塔纳卡的《焦土》就是使用大量的纤维碎片和烧焦的棉线编结而成,突出表达了人类的发展给生态和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纤维与自然、自然界的循环发展关系这类环保的主题。

2.解构与重组。传统审美趣味往往只重视事物的完美性,然而有时破坏也是一种创造的途径。自然的风化、秋天的落叶、色彩的蜕变以至原子裂变等,都是一种完整美转化为残缺美的造化过程。若有意识地将完整、单一的自然形态加以破坏、分解,使原有形态不再是自然形,不再具有原来的形态意义,再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并产生新的形式美感和新的意境表达,这种方法常被称为解构重组。分离和重组后元素的对比组合具有跳跃性的动性,其形态能带给观赏者比原自然形态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3.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是超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共性合二为一,这种结合并不是表面的将两个元素并存、合并,而是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表现形态,并展示出新的创意价值。这种表现手法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向观赏者展示其强烈的感染力。运用异质同构的手法,常常可构建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形态,或者是矛盾的形态。

4.象征性符号的运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作品的主题是利用象征性的符号语义进行诠释的,象征性的符号语义反映了一定时代约定俗成的观念,并且受到政治文化、审美观念、姐妹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在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中,许多的纤维艺术家都选用未经机械加工、染色的原材料,利用全手工或半手工制作,通过他们的作品来表达对环境状态的关注,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自然和环保有关的符号意义。还有一批艺术家直接以文字符号作为表现语义的作品,这些文字符号语义的表达可以从文字自身美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与各种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将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分开,强调艺术语言的能指层面构成的世界。

化学纤维概论篇8

当下,这个“绿色”概念已经由最初的理念层面渐渐变为切实可行的一个个具体成果和可以进入采购环节的实用产品。循环经济被高度关注,节能减排仍是关键,高保型性纤维、凉感纤维+再生纤维成为新潮流……

对于产业发展来讲,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强化技7R创新都是围绕节能减排的具体战略。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针对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实现低碳经济已不是企业的构想,而是理念的“落地”,并且成为新材料研发的一个主流方向。

“排放权即发展权”这句话近来反复被提及。

可以想见,哥本哈根贝拉会议中心的谈判桌上,是怎样一幕“硝烟弥漫”的情景。正因如此,这场讨论气候的国际会议才受到了超乎寻常的重视。

随着近年来“节能环保”这一全球性话题的兴起,纺织品生产也开始逐渐注重材料回收及各种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从最初的回收棉、回收涤纶纤维,到目前众多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纺织服装行业正一步步探索并实践着“从摇篮到摇篮”的绿色可循环发展模式。

纺织业,增加了“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天然纤维产品加工、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服装生产以及高档地毯、刺绣、抽纱产品生产”。这将有利于纺织服装业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做精、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化学纤维制造业,保留了差别化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等高新技术化纤生产、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资源,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等条目,取消了产能已过剩的氨纶生产,将有利于该行业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而品牌方面更是积极响应,知名运动服装品牌李宁近日推出具有再生环保概念的服装,并且制定了明确的回收再生计划――到2010年在全国挑选50家店面实施回收再生计划,2011年将扩大到100家,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衣服的回收上,李宁有一个很好的借鉴对象――美国知名户外品牌Patagonia。Paragonia从2005年开始就与帝人集团合作,积极推动衣服的同收再利用计划。他们希望在2010年前实现其产品的完全回收利用,从而使Patagonia每年销售的一百多万件衣服永远存在和被使用。

上一篇: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