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类比法范文

时间:2023-11-12 05:09:48

化学中的类比法

化学中的类比法篇1

一、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复习方式

高中化学复习中经常用到的化学学习科学方法有:探究,分类,比较,类比,归纳等。在复习课中结合具体化学内容作优化学习方法的尝试,学习化学时,这些方法像“钥匙”教会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1、探究法

《新课标》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列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转化。在高中复习阶段,适时运用“探究式学习”这一复习方法,对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宏观把握教材体系,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设计研究性实验方案的方法等都有重要作用。

2、分类法

分类也称之为归类。分类是根据被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合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利用分类法,复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1)概念的复习,例如在总复习时对化学键、分子的极性进行分类,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时,首先要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复习有关的概念,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将知识进行分类。(2)复习有机物时,从结构对有机物进行分类,根据官能团对有机反应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原有的知识更加情晰,稳定,加强了记忆与理解,从而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3、归纳法

归纳是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推理形式。中学化学里有许多分散的知识,但是不少知识在做“横向联合”时就往往能找到一些规律。找规律不仅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也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培养自己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探讨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由很多事实总结出规律的归纳法。

4、类比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电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在复习中应用类比,具有启发性,在类比推理的过程中,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做为基础但又不受已有知识的限制,它是获得新知识、新方法的一种有效的探索方法。它可以提供线索,启发思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复习由氯化氢的喷泉实验引导学生联想到氮的喷泉实验,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应用类比的方法,常常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发明。

5、比较法

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概念、实验复习,研究改进实验常用比较的方法。如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要学会比较,关键在于对化学事实进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样做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关键特征,而且还能更加容易掌握新概念的涵义。要注重实验的复习比较,重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比较。如检测NaCl、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滴定法,比较可知滴定法最好。

二、驾驭科学方法论,优化复习的过程

在复习中我们要交给学生复习的方法,优化复习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地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1、在物质的性质、结构、实验等内容复习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论和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复习探究乙醇分子结构时分割成:(1)围绕乙醇分子式C2H6O可能结构的探究,(2)围绕乙醇分子结构推断的原理的探究,(3)围绕实验装置设计的探究,(4)围绕提高氢气产率的探究四个主要方面,相互之间构成了探究的主要环节:a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关注、参与的作用,b是作出预测、形成假设过程,c是实验探究过程,d是解释、推论与反思过程。学生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到进一步的发展。

2、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使用分类法,会从同类知识中概括出某些有规律性的知识。因此,分类法复习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在学完有机化学以后,叫学生把所有的有机物和氢气的反应都写出来,并比较催化剂的异同。学生在完成此项作业以后得知,在中学所学的所有的有机物加氢的反应都用镍做催化剂。学生逐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学会这种学习方法并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学生会逐步认识到分类法是提高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科学总结。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途径、方法时进行必要的指导,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了解归纳的形式、规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归纳的示范,教师为学生创设归纳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归纳,精心设计使用归纳方法的习题。如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化学平衡图像归纳,化学史知识归纳,有机化学反应归纳,高中化学实验知识归纳,化学计算归纳,高考化学热点、难点归纳等。更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习中产生的常见错误整理归纳分析总结。

4、利用类比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方法

化学中的类比法篇2

关键词:类比思维;物理化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38-02

在材料、化学、化工、生物、制药、冶金等相关专业中,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到对其他课程知识点的把握。同时物理化学也是诸多大学研究生入学的专业考试课程。但是,在物理化学课程具有课程起点高、知识点密集、知识点抽象、难度大的特点。这也使得物理化学“教”与“学”的难度都较高。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物理化学教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具体教学中,通过联想、分析、比较、归纳,把已经熟悉的知识模型、知识规律与所研究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并用类似的方法处理称为类比思维方法。类比思维曾经帮助人类获得大量的知识,很多物理学家如开普勒、牛顿、麦斯伟尔都运用类比思维解决了很多物理学难题,可见,类比思维能力是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基本素质之一。

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在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最好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物理化学教学而言,通过相似关系举出学生熟悉的领域中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由于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类比思维可对学生学习该课程提供直接的指导和启发。另外,类比思维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类比有助于迅速地把握处理问题的关键,变通物理化学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与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进行类比

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焓、熵函数、活度、相律等。这些概念不易理解,但是用学生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去类比,可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与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这种类比思维方法的基本过程是,确定要类比的目标问题对象,然后确定类比源对象;之后对目标问题对象与类比源对象进行比较,进而找出他们之间的类似关系;根据目标问题对象的已知信息,对其相似关系进行重整化处理。

例如,学生在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章节内容中利用熵判据ΔS≥0来判断隔离系统的方向与限度时,普遍感到不好掌握,我们就类比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解释。即让同学试想自己生活的房间,如果平时不注意清洁和整理,用过的东西随意丢弃摆放,用不了多长时间房间就会变得很混乱。这样,同学们在理解熵增加的本质即系统内部自然发生的随机过程打破了原有的状态限制,使得系统内部元素的状态更多,就会感到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所以,利用类比法,使抽象、陌生的概念变为具体、熟悉的知识,降低接受抽象概念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这种思维方式通过选取合适的类比源对象和目标问题对象以直观的、形象的图景映入学生脑海中,使其具有形象思维的特征。

二、与其他课程内容进行类比

学习类比思维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很多知识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类比思维的培养,既依赖于形象思维,因为只有通过想象作必要的类比示意图,才能将原来不同的两种物理模型、物理规律之间相互联系起来。同时又借助于抽象思维,因为只有抽象思维才揭示出两个事物的共同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除了与形象化的事物进行对比,物理化学的知识点还可以与很多其他课程内容进行类比,以此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的物理化学问题。特别是物理化学与其他课程,比如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乃至高中物理和化学之间都有部分相似的教学内容,那么就可以采用类比教学法,利用学生较为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去启迪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中新的知识。

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内容,同时也是物理化学中的内容;那么,在讲授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两节内容时,就可以采用类比法,指出与大学物理所学内容的相同之处,同时强调二者存在的差异,如此循序渐进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指出,不管是大学物理还是物理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的都是系统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问题,包括功、热和热力学内能或称内能等。但不同的是,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中,仅针对理想气体这一简单的系统,计算过程也相对简单;而物理化学的相关内容里,系统不仅包括理想气体还包括液态、固态物质,而且系统经历状态复杂,不仅有恒温、恒压还有相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等复杂的过程,同时相应的引入了新的概念,如摩尔相变焓Δ■■■H■、摩尔反应焓Δ■H■■等,所以计算过程相对复杂。这样,通过类比就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新旧知识之间互相沟通。

三、对课程内部知识之间进行类比

物理化学课程中有很多非常相似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集中以大量类似的化学方程式来呈现。面对大量的物理化学化学方程式,学生往往感觉记忆困难。巧妙运用类比法,会让方程式记忆变得轻松并且深刻。

例如,范德霍夫渗透压公式被认为是物理化学界的经典理论之一,被写在世界各国的物理化学教科书中,范德霍夫的渗透压方程式表述为ΠV=n■RT,但是其概念不容易掌握。我们可对比学生们所熟知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发现二者具有相似的组成,比例常数与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也基本一致,所以可对比这两个公式的特点来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掌握与记忆。

再比如,物理化学中有些方程式的导出过程也可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推导。比如真实气体的范德华方程式(P+■)(V■-b)=RT,就是通过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进行对比,添加了压力修正项(■)和体积修正项(b)而得出的。类似地,在多相多组分热力学章节中,提出了“偏摩尔量”这一重要概念,解决了体系中多相、多组分的组成变化对体系状态影响的问题。采用类比思维,只要将纯物质的任一广度量替换成偏摩尔量,则可根据纯物质的热力学函数关系,写出多组分系统中任一组分的热力学函数关系。

物理化学课程方程式繁多、复杂,看似难以理解和记忆,然而从整体上去把握,就会发现不同章节的方程式只不过是同一个方程式在不同条件下的演变形式而已。因此,在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程式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类比或比较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另外通过类比来找出各个方程式之间的共同点和关联性,既加深对物理化学本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类比推理的过程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类比思维是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各种思维形式的总称。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类比思维,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规范。

首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类比思维在科学发展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类比思维的重要性。比如爱因斯坦从引力场几何化的成功作类比推理,致力于电磁场的几何化,进而建立“统一场论”的思想,这样的类比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从而激励并增强学生运用类比思维解决新问题的勇气。

其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类比源”。虽然类比思维既可以近亲类比,还可以边缘类比。但是教师与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心理特征都呈现出较大的不同。部分教师在追求专业知识精深的同时却对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时代背景少有了解,这可能造成教师在进行类比教学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类比原型。另外,部分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可能导致他们在理解类比源时产生一定的困难。这都需要教师要主动地积累深厚而广博的知识,尽可能广泛地涉猎目前时展的特征和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样类比源的选择范围越广泛,类比的形式越灵活,也越能发挥类比的作用。

最后,类比法中虽然包含了许多辨证的关系,如相似与相同、同一和差异、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现象相似与本质相似等等,但是教师应该适时地提醒学生,类比思维作为一种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它不同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也不同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它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因此,采用类比思维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须事先提醒学生注意到各种差异对类比结果的影响。教师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要注意类比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准确地应用类比思维接受新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类比。

实践证明,采用类比思维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还有利于对复杂物理化学概念、过程的具体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寻求思维的线索,获取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升物理化学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丹,贾建光,马丽景,吕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06):42-44.

[2]吴卫东.论教育研究中的类比思维[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2):46-51.

化学中的类比法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类比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52-01

所谓类比教学,是指在化学教学中利用类比的方式,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具体的概念的一种方式。当前的化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容易混淆化学概念,在学习中也无法明确具体的方向。而类比教学的出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一个办法,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除此之外,类比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化学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更加透彻地了解这一学科的本质。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类比教学的使用方法。

一、筛选化学信息,选择类比方式

在高中的化学课堂上,化学知识不再是简单的组合,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类比教学法就是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办法,类比教学需要教师调动学生以往的学习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探讨。它的性质决定了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制定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备课时间,以求教学计划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学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和教师不同,除了化学学习之外,还要学习其他知识。类比教学的理念较为特殊,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适应性保证学习进度。

在化学学习中,筛选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透彻地理解,不仅是对知识有所掌握,而且还要和学生以往的学习知识有所联系,这样才是建立类比的前提条件。其次,类比的方式也要慎重选择。由于学习知识的差异,教师的类比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当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类比的方式有联想、对比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合理选择。例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个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对比和联想的方式教学。金属是生活中常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列举一些金属,并描述其特性。这是唤起学生对金属的想法的方法。在这之后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上,用类比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这些金属的了解,以求让学生更深的知识理解。

二、通过题目之间的对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

高中的化学学习,除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之外,主要是为学生的高考服务。因此,教师也要讲类比思想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题目之所以具有一些迷惑性,是因为学生无法抓住问题的根本,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阻碍。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利用一些较为具体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对题目的了解。利用类比思想,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对题目的归纳能力。这是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来自题目的迷惑,从本质看待问题。化学题目同样地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需根据题目的类型,按照固定的解题思路即可。

为了锻炼学生的灵活结题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归纳题目类型。这样的好处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让学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经验优势,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这种方式也可以被应用于教学中。

三、类比教学的改进之处

在类比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注意方式的选择。类比方式应简单且具有代表性,这样的选择才可以辅助教学。在选择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因此教师之间的交流是获取新鲜教学方式的一个有效方法。其次,教师的思维毕竟有限,且无法准确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这个要求下,学生的建议也是类比教学方法改进的依据之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类比教学虽然十分有效,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应当合理分配类比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比重。用这种方法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效率的最大化。

结语:类比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它的出现推动了高中教学的改革。在这种大环境中,教师应当有自己的坚持,合理分析这种思想与学科之间的适应性,切忌随波逐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化学的基本特性,采取相应的类比方式。这是类比教学的基本形态,教师应当带领学生适应这种教学节奏。除了学生的个人学习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解题类比能力。利用类比的方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归纳能力,提高解题思维。最后,教师在应用类比教学的时候应当合理分配它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此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生的意见也是提高类比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唐 玲,徐作英,文宗.在化学传统纸笔考试中评价高中生创新素质的研究[J].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09(1).

化学中的类比法篇4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之间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的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与青蛙的肺结构图相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如绿藻和蓝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4.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强化其一,巩固其他。

5.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像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化学中的类比法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58-1

一、观察法和比较法

从逻辑学角度看,观察和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方法,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把观察法和比较法看作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要求:通过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可见,观察法这一思想方法对数学学习是多么重要。

比较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它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列宁说:“任何比较只是拿所比较的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相比,而暂时地和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要求: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可见,比较方法的重要性。

二、分类方法

数学中的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的一种思想方法。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分一分》教学要求: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数学打基础。分类方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数形结合方法

所谓数形结合方法,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看得见甚至摸得着,使学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学生可以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例如,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各从一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第一队每天开凿70米,第二队每天开凿60米,经过4天正好凿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1)学生读题后,课件演示线段图,或者师生一起画图。

(2)用线段图将抽象的数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非常便于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就是“数形结合方法”。

四、化归方法

所谓“化归”,可以理解为转化和归结的意思。化归方法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者解决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最终获得原问题的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或简单地说,化归就是问题的规范化、模式化。

例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通过转化成已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而得出其面积公式。

五、类比法

类比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方法。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他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数学中的许多定理、公式、法则是通过类比得到的,在解题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往往也借助于类比方法,从而达到启发思路的目的。

例如,由加法交换律a+b=b+a的学习迁移到乘法交换律a×b=b×a的学习。

又如,在学习了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能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类比猜想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六、归纳猜想方法

人们运用归纳法,得出对一类现象的某种一般性认识的一种推测性的判断,即猜想,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归纳猜想。

例如,人们在度量了很多圆的周长和直径以后,发现它们的比值总是近似地等于3.14,于是提出了圆周率是3.14的猜想。后来数学家从理论上证明了圆周率的数值为π,果然和3.14很接近。

七、数学模型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简称MM方法。这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关键是建立适合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数学建模。

例如,抽屉原理就是重要的数学模型。抽屉原理可叙述为:

如果把n+k(k≥1)件东西放入n个抽屉,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有2件或2件以上的东西。

如果把m×n+k(k≥1)件东西放入n个抽屉,那么必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m+1件东西。

化学中的类比法篇6

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4.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强化其一,巩固其他。

5.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选准比较因子。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很广泛,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用来作比较的。只有具有比较意义和条件的双方,才能确立为比较对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较的基本条件:(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2.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如:比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区别。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蜂的身体大孝卵的受精情况、蜂房大孝幼虫期食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职能等加以比较。

3.灵活综合应用。

化学中的类比法篇7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如绿藻和兰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4.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强化其一,巩固其他。

5.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选准比较因子。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很广泛,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用来作比较的。只有具有比较意义和条件的双方,才能确立为比较对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较的基本条件: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2.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如:比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区别。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蜂的身体大孝卵的受精情况、蜂房大孝幼虫期食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职能等加以比较。

3.灵活综合应用。

由前所述,比较法虽分几种,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

化学中的类比法篇8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如绿藻和兰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选准比较因子。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很广泛,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用来作比较的。只有具有比较意义和条件的双方,才能确立为比较对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较的基本条件: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2.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如:比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区别。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蜂的身体大孝卵的受精情况、蜂房大孝幼虫期食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职能等加以比较。

3.灵活综合应用。

由前所述,比较法虽分几种,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

上一篇: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范文 下一篇:跨境电商规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