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时间:2023-12-01 17:08:54

化学配平技巧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1篇

配平的前提条件: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类型不同,配平用的方法也不同。

一、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配平技巧

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方程式的配平,先要采用“奇数配偶数法”,然后用“观察法”进行配平。

例如:①P+O――PO

②Mg+O――MgO

③KNO――KNO+O

④HO――HO+O

通过观察,发现①②属于化合反应,③④属于分解反应,我们可以先用“奇数配偶数法”进行第一次步配平,如P+O――PO,此化学方程式中无氢无素,首先要给是奇数的由氧元素的化学式前面填数量“2”,则P+O――2PO,然后用“观察法”使每一个元素的分子个个相等,即2P+5O=2PO。

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板书演示,最后让学生练习②③④题,使学生掌握好以上配平方法。

二、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配平技巧

化学反应的类型是置换反应、复合分解反应方程式配平,一般用“观察法”,即先配“金属阳离子,再配阴离子,最后配氢、氧元素的顺序进行配平。

例如:①Fe+HCI――FeCl+H

②Cu+AgNO――Cu(NO)+Ag

③CuSO+NaOH――NaSO+ Cu(OH)

④CaCO+HCl――CaCI+HO+CO

通过对反应类型判断,①②属于置换反应,③④属于复分解反应,我们就用观察法配平。

如:Cu+AgNO――Cu(NO)+Ag,Cu、Ag元素原子在等号两边个数相等,再看阴离子,发现等号右边NO原子团个数为2,左边原子团个数为1,就给右边含NO原子团的化学式前配化学计量数为“2”,然后在等号左、右两边的Ag原子的个数配上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即:Cu+2AgNO=Cu(NO)+2Ag。学生理解了这一方法后,练习①③④题,熟悉配平的知识技巧。

三、有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采用的顺序为:先配碳,再配氢,最后配氧。出现分数等号时两边两边同时扩大分数分母的倍数,如果有机物含氧元素,最后配氧时,用等号右边的氧原子总数减有机物中的氧原子个数,再对O进行配平。

例如:①CHOH+O――CO+HO

②CHOH+O――CO+HO

③CH+O――CO+HO

如对CH+O――CO+HO方程式的配平,先配碳,等号左边为“2”,右边为“1”,即右边的CO前配化学计量数“2”。再配氢,等号左边为“4”右边为“2”,即给HO配化学计量数为“2”;右边总数为“6”,即给O前配化学计量数“3”,即得CH+3O=2CO+2HO。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做习题①②④,使学生熟悉配方知识技巧。

四、对反应物中有CO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反应物中有CO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看另一反应物化学式中含氧原子的个数,含几个氧原子就给CO配化学计量数为几,然后用观察法进行配平。

例如:①FeO+CO――Fe+CO

②FeO+CO――Fe+CO

③AlO+CO――Al+CO

我们以①为例来看,由于反应物①FeO中含3氧原子,因此我们给反应物CO配化学计量数为“3”。再用观察法进行配平,右边Fe的化学计量数为“2”,左边的CO配化学计量数为“3”,即得:FeO+3CO=2Fe+3CO。讲清这一方法后让学生练习②③,做到举一反三,教给学生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综上所述,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我们要“为了一切学生”,树立发展观、整体观,讲究加强联系,形成规律的策略,选择恰当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讨论、归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配平时,使用以上方法,就能很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标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芮建平.初中化学方程式教学策略初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2篇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有多种,教材只介绍了最小公倍数法,现再介绍三种常用的配平方法。

1.观察法配平

这一方法配平的步骤如下:

(1)定: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找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或元素在物质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的物质,将其化学式的计量数定为1。

(2)配:以此为标准,来确定其它物质的化学式的计量数。最后,检查等号两边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否相等即可。

例如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Fe2O3 + CO—— Fe+ CO2方程式的配平

分析可知:①Fe2O3在其中较为复杂且氧元素在物质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因此,将化学式Fe2O3的计量数定为1;②一个CO分子要结合一个氧原子才能生成一个CO2分子,而一个Fe2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个CO分子与之结合生成3个CO2分子,因此需在化学式CO和CO2的前边分别配上计量数3,使等号两边的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数目分别相等;③在一个Fe2O3中还含有2个铁原子,因此,在化学式Fe的前边配上计量数2,这样等号两边的铁原子数目也相等了。最后再注明条件并把“——” 改为“===” ,即得正确的方程式。配平流程如下图:

1Fe2O3 + 3CO—— 2 Fe + 3CO2

第一步第二步第四步第三步

所得正确的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Fe+3CO2

2.用奇数配偶数法配平

这一方法配平的依据是:奇偶入手、左右开弓、跟踪追击。步骤如下:

(1)看:找出化学式中出现次数最多,而且原子的总数在等号左右两端为一奇一偶的元素。

(2)定:在含有该元素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前配2,使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

(3)配:由已定化学式的计量数为依据,再来推算出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

例如: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FeS2 + O2 —— Fe2O3+ SO2。

分析可知:① 反应里氧出现次数最多,且左边是2(偶数),右边是5(奇数),所以配平从氧人手。在Fe2O3前前配以2,这样使右边的氧原子总数变为偶数;②2个Fe2O3中含有4个铁原子,所以应在FeS2前配以4,使等号两边的铁原子数目相等;③4个FeS2中含有8个硫原子。可推知在SO2前应配以计量数8;④等号右边共有22个氧原子,因此,应在O2的前边配以11,这样方程式就配平了。配平后再注明条件并把“——” 改为“===” ,即得正确的方程式。 配平流程如下图:

4FeS2 + 11O2点燃2 Fe2O3 + 8SO2

第二步 第四步 第一步 第三步

练习:用奇偶法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KClO3 —— KCl + O2

正确为:KClO3MnO2KCl + O2

3.分数法配平

该法适用于含有的化学式比较复杂的配平中,一般步骤为:

(1)定:把反应中比较复杂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暂定为1。

(2)配:以此为突破口,再推算出其它化学式的计量数。

如:写出大麻(主要成分为C21H30O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分析:①从其组成可知,大麻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即:

C21H30O2 + O2—— CO2 + H2O,式中复杂的化学式为C21H30O2,将其计量数暂定为1,一个C21H30O2分子中含有:21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

②反应后应生成21个CO2 分子,因此,在化学式CO2的前边配上计量数21,在H2O的前边配上计量数15,这样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总数与等号两边相等;③生成物中氧原子总数为47个,所以,需在O《》2前边配上55/2,这样氧原子的总数与等号两边相等;③因为,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是整数,所以,各化学式前的数都乘以2;④最后检查所有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左右全部相等,相等后,注明条件并把“——” 改为“===” ,即得正确的方程式。 配平流程如下图:

1C21H30O2 + 55/2 O2点燃 21 CO2 + 15 H2O

第一步第四步第二步第三步

正确的方程式为:2C21H30O2 + 55 O2点燃42 CO2 + 30 H2O

练习:用分数法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C6H6 + O2 —— CO2 + H2O

正确为:2C6H6 + 15O2点燃12 CO2 + 6 H2O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3篇

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也是其他配平方法的基础,初中绝大多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都用这种方法,新课标要求九年级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它。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初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不需要教多种配平方法,只需让学生熟练掌握一种最基本的最小公倍数法,足以解决99%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只不过要加点小技巧罢了。

下面我就讲解一下利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观察找出反应前后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先配平,若几种元素两边都是各出现一次,则选原子个数较多的那种元素先进行配平,一边出现多次的元素要放在最后去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该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写在化学式前面,该元素配平之后,通过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注意,一边出现多次的元素要放在最后去配平。

例如,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2、5的最小公倍数为10,得O2化学计量数为5,P2O5化学计量数为2,P+5O2―2P2OV5;再通过观察,在P前配4,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配平后标上反应条件和箭头,4P+5O2点燃 2P2O5。

又如,在配平KMnO4加热K2MnO4+MnO2+O2时,先配钾元素K:1、2的最小公倍数为2,得KMnO4的化学计量数为2,K2MnO4化学计量数为1,1不写,2KMnO4 加热 K2MnO4+MnO2+O2 。再通过观察,其他Mn、O也已经配平了,最后标上反应条件和箭头,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需要注意:(1)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添加或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2)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计量数之间必须是不可约分的整数关系。

例如,4H2O通电4H2+2O2 ,2C+2O2点燃2CO2是错误的,而2H2O通电2H2+O2,C+O2点燃CO2是正确的。

(3)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必须掌握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是,先在单质前配上分数,最后再去分母,这种方法可以轻松配平在一边出现多次的元素。

例如,在C2H2+O2点燃CO2+H2O反应中,先配C:2、1的最小公倍数为2,得C2H2的化学计量数为1,CO2化学计量数为2,C2H2+O2点燃2CO2+H2O;再通过观察,H已配平,最后来配平O,由于O2是单质,可以配分数,O2 在左边要先数右边的氧原子个数为5 个,左边O2前配5122,两边各种原子数目都相等了,所以C2H2+5122O2点燃2CO2+H2O。

然后去分母,各化学计量数都乘以2,2C2H2+5O2点燃4CO2+2H2O。

又如,在CH3OH+O2=H2O+CO2反应中,先配H:4、2最小公倍数为2,得CH3OH的化学计量数为1, H2O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CH3OH+O2=2H2O+CO2。再通过观察,C已配平,最后来配平O,由于O2是单质,可以配分数,O2 在左边要先数右边的氧原子个数为4 个,左边CH3OH中有一个O需在O2前配3122,两边各种原子数目都相等了,所以CH3OH+3122O2=2H2O+CO2,然后去分母,各化学计量数都乘以2,2CH3OH+3O2=4H2O+2CO2。

注意:只有单质前才可以配分数,配了分数别忘去分母化成整数。

教师可以给出几道题供学生练习。通过练习,我相信学生能快速掌握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的技巧,顺利攻破配平化学方程式这一难关。

例如,3Fe+2O2点燃Fe3O4;

2KClO3MnO2122KCl+3O2;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方程思想;化学方程式;配平;待定系数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79-02

在高中化学中关于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带技巧性的问题,特别是在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配平问题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难点问题。因此,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将这一问题的教学采取分阶段推进的层次教学,在高一年级只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判断、标出电子转移数目,不涉及配平问题;让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知识后,在高二年级化学中讲配平问题,以便分散教学难点。

前人总结了许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优越的方法,如观察法、奇数偶配法、氧化数升降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局限性,那就是只对特定类型的化学反应方程有效,对某些反应方程的配平显得无能为力。于是就有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对所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都能适用的配平技巧?本文就是从配平化学反应方程的本质出发,运用数学方程思想寻求一种具有普适性的配平技巧——待定系法。

一、化学反应中涉及数学方程思想的原理分析

所谓数学方程思想是涉及等量关系的思想。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表现为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等量关系,这就为数学方程思想在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数学方程思想在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常常表现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或三元一次方的问题解决。

首先,将反应物(或生成物)系数用特定的字母表示出来,再以此推导定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系数;其次,根据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建立相关的数学方程或数学方程组;最后根据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特定字母系数,从而达到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应用案例枚举

1、涉及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配平类型

⑴配平KClO KCl + O

第一步:设反应物KClO的系数为x,并以此确定KCl和O的系数:MO

即: KO K+

第二步:为使取最小正整数,只需x=2

即: 2KClO 2KCl+3O

小结:在分解反应中,往往只涉及到一个未知数,所以确定系数后只需满足系数取最小正整数确定未知数的取值。

2、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配平类型

⑵配平Cu+HNO(稀)——Cu(NO)+HO+NO

第一步:设反应物Cu和HNO前的系数分别为x和y,并以此确定生成物的系数:

+(稀)——Cu()++

第二步: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相等立出方程:

3y﹦6x++(y-2x)

解得: 3y﹦8x 根据最小公倍数法:x﹦3;y﹦8

即:3Cu+8HNO(稀)﹦3Cu(NO) +2NO+ 4HO

⑶ 配平 KMnO+HCl——KCl+MnCl+HO +Cl

第一步:设反应物KMnO和HCl前的系数分别为x和y,并以此确定生成物的系数:+—— +++

第二步: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相等立出方程:

4x﹦

解得: y﹦8x 根据最小公倍数法:x﹦1;y﹦8,又因需满足(y-3x)/2为整数,故需x﹦2;y﹦16

即:2KMnO+16HCl﹦2KCl+2MnCl+8HO+5Cl

3、涉及三元一次方程的配平类型:

⑷配平S+NaOH —— NaS+NaSO+ HO

第一步:设生成物NaS、NaSO和HO前的系数分别为x、y和z,并以此确定反应物的系数:

+ —— ++

第二步:分别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和钠原子数目相等立出方程组:

① O : 2z﹦3y+z z﹦3y

② Na: 2z﹦2x+2y z=x+y

联立①式②式可解出:x﹦2;y﹦1;z﹦3

即:3S + 6NaOH﹦2NaS+NaSO+ 3HO

⑸ 配平CrI+Cl+KOH—— KCrO+KIO+KCl+HO

第一步:设反应物CrI、Cl和KOH前的系数分别为x、y和z,并以此确定生成物的系数:

++—— +++

第二步:分别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和钾原子数目相等立出方程组:

① O : Z﹦4x+12x+ z﹦32

② K : Z﹦2x+3x+2y 27z﹦2y

联立①式②式可解出:x﹦2;y﹦27;z﹦64

即:

2CrI+27Cl+64KOH=2KCrO+6KIO+54KCl+32HO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化学方程式 配平 观察―分数法在中学化学学习中,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其配平方法除了常见的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外,众多参考书介绍了名目繁多的配平方法,如奇数配偶法、归一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方法确实能配平一些不常见的反应,但这些方法难上手、适用面窄,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在复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时,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巧“凑”课。

一、引入课题

[投影展示]配平下列反应式:C■H■+O■―CO■+H■O Na■O■+CO■―Na■CO■+O■

[学生讨论]笔者在巡查过程中听到学生这样讨论:

这两个反应很熟悉,但怎么一下子配不平了。好像能配平,但我就是平不了。

第一个中氧元素出现了三次,我用不了最小公倍数法。第二个中只有氧变价,可怎么变的呀。

我记起来了,第二个是2,2,2,1……

“我配平了!”有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突然惊呼道。旁边有同学立即凑过去,却又很快散开,同时把目光转向教师。此时,我就势了解该学生的配平情况。可该学生低着头,回答道:“老师,我是配平了,但我是凑的!”

二、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是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配平中的观察―分数配平法,即易学易用的巧“凑”法,配平过程中先用观察法配平简单元素,较复杂的元素留在最后用“凑”的办法暂时将其配平,然后用等式性质将方程的系数化为互质的整数。

[例题分析]配平下列反应式子:C■H■+O■――CO■+H■O

此题若用最小公倍数法来配平,在配平O原子会遇到困难,即左边O原子2个,右边O原子3个,最小公倍数为6,但用此法无法配平之。

此题涉及四种物质,即C■H■、O■、CO■、H■O,其中有三种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显然,O原子的配平较复杂,则不应最先配平O原子,一般最后配平O原子,可先配平H原子和C原子。

[学生展示]如何配平C■H■+O■――CO■+H■O呢?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发明了如下配平方法。

步骤:(1)配平H原子,左边H原子1个,右边H原子1个。故原式照写。

(2)配平C原子,左边C原子2个,右边C原子1个。故在CO■前配写数字2,C■H■+O■――2CO■+H■O。

(3)分数法配平O原子,即在O■前配个分数,使左右两边O原子个数一样多。因为此刻左边O原子2个,右边O原子5个,则在O■前配写分数“5/2”。C■H■+5/2O■――2CO■+H■O

(4)在每个化学式系数前,乘以分数的分母“2”。2C■H■+5O■――4CO■+2H■O,即完成了此反应的配平。

[教师小结]观察―分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

(1)首先在单质存在的一边中,选定一个比较复杂的化学式,假定此化学式的系数为1。

(2)在其他化学式前面分别配上一个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除单质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3)然后,在单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单质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4)最后,把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系数同时扩大适当的倍数,去掉各系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教师引导]按照此“凑”的配平方法,Na■O■+CO■――Na■CO■+O■

这一反应方程就只需要在O■前配二分之一了。对这一经常用到化学方程式,有些同学就不用背系数了呀。(有同学哑然失笑)

[教师引导]根据这一配平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常考的难点方程。

1.CH■CH■OH+Na――CH■CH■ONa+H■

2.Na■O■+H■O――NaOH+O■

3.Al+H■O+NaOH――NaAlO■+H■

4.CH■CH■OH+O■――CH■CHO+H■O

[教师点拨]这个反应是高中化学中常考的特殊反应,相信有些同学都记住了该方程的系数。但对该反应的酌配平过程却是比较模糊的。用这种观察―分析法使得对于该反应的配平思路变得简单且清晰。应用观察―分数法能很好地化解中学阶段有机化学方程式配平中这几个难点,大大减轻了同学们的学习负担。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归纳与讨论,这些方程都是中学阶段常考且配平有一定难度的方程,通过观察―分数法配平,能轻易地突破难点。

[技巧总结]1.应用观察法配平一般元素时应把握“由简到繁”的原则;

2.应用分数法配平较难元素时一般应将单质前的系数改为分数而将方程暂时“凑”平。

三、课后反思

1.观察―分数配平法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找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让学生水到渠成地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较高级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观察―分数法的生长点:

(1)观察配平法化学方程式: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学生最先想到的是观察法。观察法常见的思路是:首先通过观察,找出方程两边各只出现一次(即最简单)的元素,先配平这种元素,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最后配平方程中最复杂的元素。

(2)数学中方程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提出观察―分数配平法的过程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配平且又常考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往往用观察法或最小公倍数法难配平。在此基础上归纳其共同特征,提出了用观察―分数配平法解决这些重难点方程。同时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找到生长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这一新配平方法,让学生自己实现了“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 配平; 方法

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化学用语,也是初中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所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常按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根据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正确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左边,如反应物有两种或多种,那每个化学式之间用加号(+)连接,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右边,如生成物有两种或多种,那每个化学式之间也用加号(+)连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短线连接。其次是配平化学方程式,这就要求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再次是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符号。

从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三步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学生最易出错的是第二步,即配平化学方程式。所谓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要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原子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对应相等。如原子个数不相等,就在化学式前面配上一个适当的计量数(即系数),使原子的个数对应相等。但要注意不能改动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是一个难点。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简单归纳一下有关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阶段的化学方程式比较简单,一般可以用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数法等方法来配平。

(一) 观察法

这是配平化学方程式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但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个化学方程式先观察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对应相等,如相等了,就直接把短线改为等号。这个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都为1,但1不写出。

例1: Fe+H2SO4==FeSO4+H2

如果原子的个数不相等,那就要配上计量数。先确定最复杂的化学式为配平的起点(最复杂的化学式就是指原子个数比较多的)。最复杂的化学式的计量数定为1(1不写出),以它所含的原子数为准将其它化学式依次配上适当的计量数。

例2: 配平Fe+O2----Fe3O4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原子的个数不相等,就需要配上适当的计量数。最复杂的化学式为Fe3O4,以它为起点,它的计量数定为1(但1不写出)。右边有3个Fe原子,则左边Fe应配上3,这就使得Fe原子配平了;接下来配O原子,右边有4个O原子,而左边一个O2分子中有2个O原子,要使O原子个数相等,那么左边也应有4个O原子,所以左边O2应配上计量数2,这就使O原子也配平了,那么化学方程式也就配平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3Fe+ O2----Fe3O4

第二步 3Fe+2O2 == Fe3O4

例3: 配平C2H4+O2----CO2+H2O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原子的个数不相等,需要配上适当的计量数。确定最复杂的化学式为C2H4,以它作为配平的起点。(它的计量数为1,但不写出。)因为左边有2个C原子,则CO2的计量数配为2,左边有4个H原子,则H2O的计量数配为2。接下来就是配O2的计量数了,因为右边的O原子数共为2×2+2×1=6个,则左边的O2就必须配上计量数3。那么此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 C2H4+O2----2CO2+H2O

第二步 C2H4+O2----2CO2+2H2O

第三步 C2H4+3O2==2CO2+2H2O

例4: 配平C6H6+O2----CO2+H2O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原子的个数不相等,需要配上适当的计量数。确定最复杂的化学式为C6H6,以它作为配平的起点。(它的计量数为1,但不写出。)因为左边有6个C原子和6个H原子,则右边CO2的计量数配为6,H2O的计量数配为3。接下来就是计算右边O原子的总数了,右边O原子的总数为6×2+3×1=15个。则左边的O2就必须配上计量数15/2,才能保证左右两边的O原子数相等。但是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不能为分数,必须是最简的整数比。因此我特别强调一下,当配平后的计量数中有分数时,只要将化学方程式中的各个计量数乘以分母,就可把分母去掉变为最简的整数比了。那么此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 C6H6+ O2----6CO2+3H2O

第二步 C6H6+15/2O2==6CO2+3H2O

第三步 2C6H6+ 15O2==12CO2+6H2O

(二) 最小公倍数法

这一配平方法就要选择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化学式中某种原子数目出现最小公倍数的原子为配平的起点,即那种原子的数目就配为最小公倍数这个值,则化学式相应的计量数就可确定了。

例5: 配平KClO3----KCl+O2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左边KClO3这个化学式中O原子数为3,而右边O2这个化学式中O原子数为2,3和2的最小公倍数为6,依据此方法,所以O原子的个数就配为6个。则左边KClO3的计量数配为2,右边O2的计量数配为3。这样就把O原子配平了。接下来就来配K和Cl两种原子了,由于左边KClO3的计量数配为2,表明K和Cl两种原子的个数都为2个,所以右边KCl的计量数就配为2,那么此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2KClO3----KCl+3O2

第二步 2KClO3==2KCl+3O2

(三) 奇偶数法

这一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应选择化学方程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为配平的起点。找出含这种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将其计量数配为2,即变为偶数,再依次配平其它的原子。

例6: 配平FeS2+O2----Fe2O3+SO2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Fe原子和S原子各出现2次,而O原子出现3次,所以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就是O原子。我们就以O原子为配平的起点,而O原子为奇数的化学式是Fe2O3,依据此方法,它的计量数为2。则右边Fe原子的个数就为2×2=4个,为保证左右两边Fe原子的个数相等,所以左边FeS2这个化学式的计量数就配为4。这样左边S原子的个数就为4×2=8个,为保证左右两边S原子的个数相等,所以右边SO2这个化学式的计量数就配为8。此时我们已经配平了Fe原子和S原子,接下来就计算右边O原子的总数。右边O原子的总数为2×3+8×2==22个,所以左边O2的计量数必须配为11。这样就把整个化学方程式配平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FeS2+O2----2Fe2O3+SO2

第二步 4FeS2+O2----2Fe2O3+SO2

第三步 4FeS2+O2----2Fe2O3+8SO2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方程式 教学

让学生对于方程式有良好的掌握能力,懂得正确的方程式的书写方式,这是学生化学基础的构成,也是初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心。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教师要由浅入深的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首先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在合适的教学引导方式下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当学生接触的方程式越来越多,学习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后,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把握能力自然会有显著提升。

一、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方程式的学生而言,他们很可能会对于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方程式的表意等缺乏把控能力,并且会产生对于方程式理解上的障碍。这些都非常常见,教师要了解学生可能会碰到的各种难关,并且一点点的帮助学生消除这些障碍。首先,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根基。学生在学习方程式的书写前会接触到很多和方程式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储备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方程式、书写方程式的支撑。因此,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牢固,这是做好方程式教学的第一个步骤。

很多理论知识都是为学生接触方程式所做的铺垫,教师要加强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学习方程式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水的构成、原子、分子以及离子构成”时,化学式和化合价也是化学式书写的提前呈现,为接下来化学式的书写和理解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教材同样为学生设计了很多实验,其中隐含着化学式和物质的直接关系,而且提前渗透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相似的课程设计还有很多,例如酸和碱等,这些都加强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总框架的掌握,为学生后续进行方程式的书写提供了铺垫作用。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方程式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只有理论基础十分扎实,学生才能避免方程式书写中的各种常见错误。

二、采取恰当的教学引导方式

方程式这一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学生在接受知识时需要自己的思维非常活跃,要能够充分理解方程式的每一个部分,以及每个部分的含义。在化解这些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合理的调整,可以采取恰当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吸收知识,这会让学生对于方程式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师可以首先在化学式的教学中就引入一些灵活的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式的印象,并且让学生能够准确的书写不同物质的化学式。这是后续方程式书写的重要基础,也是这一板块知识的教学中的重要组成。

比如,在学习水的化学式H2O时,就可充分利用理解记忆,先让学生对水有一定的概念理解:它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液体,存在于空气中、地下、江、河、湖、海等物体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在学生对水有以上的了解之后,就会对水的化学式H2O产生一定的记忆,这种方法就是理解记忆法。灵活的教学方式的选用会让知识理解上的障碍慢慢被化解,最后,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这部分知识点也会有越来越深入的掌握。

三、注重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随着学生学到越来越多的方程式后,方程式书写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就成了教学重点。教师要给学生强调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尤其是要将方程式配平,这是非常核心的一点。有的方程式比较简单,配平过程并不难,但是,也不乏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式,学生配平时总是会出现各种偏差。对于这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进行重点讲解,找到一两个有针对性的方程式进行配平过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配平方程式的一些常用技巧。

以铝与氧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2=Al2O3为例,方程式配平应从简单的元素开始。这里,Al2O3这个化合物较为复杂,将其计量数定为1,即Al+O2=1Al2O3,Al和O元素配平比较简单,所以先配Al2,即2Al+O2=1Al2O3,O前面的计量数未定,设为x则有2x=3,x=3/2,所以有2Al+3/2O2=1Al2O3,即4Al+3O2=2Al2O3。这是初中化学中学生接触到的相对较为复杂的方程式了,教师以此为范例来给学生讲述方程式的配平过程可以有效的实现配平技巧的讲授,会让学生今后遇到相应的方程式时懂得如何配平。

结语

方程式的教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师要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引导方式,并且让学生掌握一些和方程式书写与配平相关的技巧,这些都是方程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应有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 浅谈初中化学方程式有效教学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2015(23).

[2] 古晓洁. 如何提高初中科学教学的有趣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优化概念;实例展开;总结归纳

化学方程式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在中考的考查中,化学方程式是高频考点,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在本学科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以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延伸、迁移和扩展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严重滑坡,影响了后面内容的学习。因此,改进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让他们轻松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线教师必须努力做到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好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热情不减,更爱化学,学得更好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第五单元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的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概念的形成

刚学化学方程式时,由于学生对化学式书写不够熟练,对文字表达式的记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配平和标注上,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多媒体生动的呈现功能,以Fe+O2=Fe2O3,Fe+O2=Fe3O4为例子引出书写的原则:

第一,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第二,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将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物质用一定数字标注,实现质量守恒定律,叫配平。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实例展开,总结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避免学生在配平中出现的“猜测性”和“盲目性”,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用4种常用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并通过针对性的训练,由浅入深逐一突破。

1.最小公倍数法

这是教材给学生介绍的一种常见的、较简单的配平方法,配平的着眼点在于找出左右两边各出现1次且个数变化较大的原子,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把数字写在化学式的前面。引导学生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系数的来源,避免乱猜乱撞。在学生配平了这道方程式而心情愉快的时候,我给出常见、简单的方程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学有所用,收获成功的喜悦。

Mg+O2――MgO H2+O2――H2O

Al+O2――Al2O3 Fe+O2――Fe3O4

2.观察法

这是配平方法中常见而又简便的方法之一,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如果掌握了观察法的配平技巧,那么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很容易了。这种方法的技巧是从某种原子开始去观察,以确定各物质的系数,单质总是在最后确定。为了锻炼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我采用了初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子展开,并通过小组竞赛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学习不同的配平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采用了以下几道式子:

KMnO4――K2MnO4+MnO2+O2

CuSO4+NaOH――Na2SO4+Cu(OH)2

Fe+HCl――FeCl2+H2

通过这个方法的运用,即解决了配平的问题,同时学生也明确了“”和“”的使用。

3.奇数配偶法

奇数配偶法是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中一种简单易学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两边某种元素多次出现,且两边的元素原子总数出现一奇一偶的情况。对初中生来讲,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于是我采取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展开,引导学生先找出化学方程式里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元素的原子,而且该元素的原子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总数是否一奇一偶,选定这种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然后在奇数原子的化学式前写上“2”。从而确定其他化学式的系数。

H2O2――H2O+O2

CO+O2――CO2

4.暂定系数法

暂定系数法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中常见的一种,这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因此引导学生掌握这种配平方法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初中此种方法主要运用于有机化合物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于是我采用以下几道方程式,由浅入深,一讲一练,碰上系数是分数的,最后化为整数。

CH4+O2――CO2+H2O C2H2+O2――CO2+H2O

C2H4+O2――CO2+H2O C4H10+O2――CO2+H2O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惊呼:“太妙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接着给出以下两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C2H6O+O2――CO2+H2O

C21H30O2+O2――CO2+H2O

三、学生总结归纳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

最后以小组比赛形式总结配平的四种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概括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步骤:写、配、标、等。学生轻松学习了四种配平方法,积极性非常高,你一言我一语把书写步骤中要注意的问题补充得非常好,同时也提出了沉淀箭头的问题,我作为引导人解决了学生的疑虑。

本节课通过介绍四种配平方法,把四个步骤巧妙地运用在其中,并采用常见、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巧妙地把四种配平方法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轻松掌握新的知识。尽管常用的配平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在配平中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时运用,但是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刚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就可以把贯穿在整个化学学科中学习的这条主线轻松掌握,带给学生的无疑是兴奋和满满的收获。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总结规律;进行三联;归纳能力

一、教给学生点金术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化学也不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规律,帮助学生自学。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着四个规律:

1.强弱规律

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可用通式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而氧化性(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是: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是:还原剂>还原产物。根据这条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一中间价”,不会出现交错现象。例:SO2与浓H2SO4不可能发生反应;■与浓H2SO4只能反应生成SO2

3.先后规律

一种氧化剂与几种还原剂反应时,总是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先被氧化,再依次进行;一种还原剂与几种氧化剂反应亦然。

例如:向NaBr和NaI溶液中通入Cl2,首先发生的是:Cl2+2NaI=2NaCl+I2,再发生:Cl2+2NaBr=2NaCl+Br2

4.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通过归纳这些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独立解决有关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规律的内涵,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在高一我们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就可以用上述的第四个规律:守恒规律。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归纳出几种常用的技巧。

(1)全变左边配

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反应,一般从反应物着手配平。

Pt+HNO3+HCl――H2PtCl6+NO+H2O

确定了Pt+HNO3的系数分别为3和4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余物质的系数,得到: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2)自变右边配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变价和不同种元素变价两种情况),一般从生成物着手较好。

(NH4)PtCl6■Pt+NH4Cl+HCl+N2

确定了Pt和N2系数分别为3和2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可得:

3(NH4)2Pt■3Pt+2NH4Cl+16HCl+2N2

(3)部分变两边配

Zn+HNO3-Zn(NO3)2+NH4NO3+H2O,先确定Zn和NH4NO3的系数分别为4和1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Zn(NO3)2、HNO3、H2O的系数,依次为4、10、3。

(4)多变要整体配

Cu2S+HNO3-Cu(NO3)2+NO+H2SO4+H2O

Cu2S中的Cu和S同时失去电子,应从反应物中把Cu2S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

确定了Cu2S和NO的系数分别为3、10之后,再用观察法确定H2SO4、Cu(NO3)2、HNO3、H2O的系数依次为3、6、22、8。

掌握了以上技巧,就基本上掌握了我们中学阶段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二、总结规律,进行三联

所谓总结规律,是指学习元素化合物部分应力求结合元素周期表,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中掌握它们的规律性。例如,要了解硅酸的性质,可以从第三周期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性质递变的规律去判断。其规律是从左到右,碱性渐弱、酸性渐强,根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磷酸是中强酸,那么按照规律,可推知硅酸必定是弱酸,根据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其酸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的规律,可进一步推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更弱。

对非金属的原子结构,聚集状态、熔点、沸点、主要化学性质、气态氧化物、含氧酸的酸性、氧化―还原性、稳定性、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以及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等的知识,都可以总结出规律。

所谓“三联”是指联系基本要领和基础理论联系化学实验,联系化学计算。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检验学生的运算能力,更好地落实“双基”。

总之,增加学生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还有许多方法,有待于从今后的工作中去探讨;而归纳化学知识能力的养成,对于高中生学好化学是至关重要的,帮助学生归纳知识能力的形成既是学生制胜的重要因素,也是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化学配平技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课堂;纠错;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

化学课堂教学中各种物质的特性与化学反应较多,如果教师不给学生特定的方法进行纠错和总结规律,哪怕是最简单的内容到了学生那里却变得很难!例如我在教元素时特意给学生布置了记元素符号的任务,并且为了使学生印象深刻,还特意打印了元素周期表贴在教室。原以为做了这么多的铺垫,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起来应该不困难了,结果却不是。很多学生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很多错误,后来才知道,学生会书写元素符号,但是却不能够非常正确的书写出化学式。原因在于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记不住,而且很多元素的化合价会改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化合价。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础就要求正确书写出化学式。

一、纠错是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为了给学生纠错,首先要让学生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再正确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这里,我特意总结了几点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规律编成口诀让学生记住。

一价:氢、银、钾、钠;二价:钙、镁、钡、锌;铝三硅四氧负二。

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是铵根

当学生能记住了常见的元素化合价之后,再根据化学式中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以及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让学生书写化学式。同时要求在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先写元素符号同时标注化合价,再写出化学式。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反复记忆、不断的纠错,学生基本上能把常见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然后对于有些金属元素也有变价的现象,主要是铁元素,这个就要根据读法而定了。如果带铁的化合物读作“某某铁”时铁显+3价,读作“某某亚铁”时铁显+2价。

二、纠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了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就会简单一些。但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还是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逐一检查每个过程是否发生错误。只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才能确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出任何纰漏。

1.掌握两个原则

(1)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即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不能任意编造物质的化学式。)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等号”两边的物质所含各元素的种类相同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化学方程式要配平,之所以对化学方程式要进行配平,是为了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时,绝不能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

2.熟记书写步骤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般按“写”、“配”、“注”、“查”四步进行。现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书写为例:

(1)写:根据反应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中间用“短线”,若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用“+”号连接。KMnO4―K2MnO4+MnO2+O2。

(2)配:即配平化学方程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即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改成等号。

KMnO4=K2MnO4+MnO2+O2

(3)注:即在“等号”上或下注明反应条件,如加热(常用符号“Δ”表示)高温、点燃、催化剂等。生成物中的气态物质,需在其化学式右侧标“”符号,若反应物中也有气体,则气体生成物不标“”符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生成物中的难溶物,需在其化学式的右侧标“”符号。

(4)查:检查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是否准确完整,要做到“四查”,即查化学式、查配平、查条件、查生成物状态符号,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防止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缺这少那的错误,确保用正确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事实。

以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概括为:“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方程要配平;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3.会配平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我们学习的难点,也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关键一个环节。配平化学方程式一般要求“快”、“准”,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必须掌握多种方法,根据反应特点,灵活运用。一般来说:配平较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可用“观察法”,稍复杂的可用如下常用的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找短线两侧同种原子差最大的,以该原子的最小公倍数为配平的着眼点进行配平。例如,在HgO■Hg+O2反应中,观察短线两侧不难发现氧原子差最大为1,反应前有1个氧原子,反应后有两个氧原子,其最小公倍数为2,则HgO前化学计量数为2,那么Hg前的化学计量数为2。

(2)奇偶配平法:先找短线两侧同种原子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且有奇有偶的,将最大的奇数配成偶数。例如,在C2H2+O2―CO2+H2O反应中,观察短线两侧发现氧原子出现次数最多,其最大奇数是1,所以先在H2O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然后用观察法配平氢原子,再配平碳原子,最后配平氧原子。

(3)设1法:设1法又叫原子守恒法,它适用于配平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时首先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找出一种化学式相对比较复杂的物质,把它前的计量数看作1,以此作为配平起点。例如,在Fe+H2O高温Fe3O4+H2反应中,Fe3O4是化学式较复杂的物质,把它的计量数看做1,则Fe前的计量数为3,H2O前的计量数为4,那么H2的计量数也为4。

三、结束语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纠错,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和规律及技巧。把每一个步骤中可能暴露的问题降为零。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书写时,同学们必须把题给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来,与已有知识整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再运用它来解决新问题。抓元素守恒:书写时,根据元素守恒来确定隐含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上一篇:循证医学研究范文 下一篇:育婴护理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