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9 17:16:02

化学培训

化学培训范文第1篇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明确化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学校意识,树立属于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修订后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情景素材,如:新型陶瓷,导电塑料等,这些与时具进的教学情景素材的加入,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会不断更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这些情景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隐患编入了: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等教学情景素材,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也编入了:侯XX对我国乃至世界制碱工业的贡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科学的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我们认为,教育首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只是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过硬的能力和发展的眼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的接班人。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二、丰富化学知识,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理论的学习实验培训,使我对化学教育理论和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理论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了关于新课标化学教学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现实,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科结构论的学习,给我今后的教学很多启发: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沟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把教学的知识放在一个知识体系里,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链,知识树,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结构的、有联系的知识学生就容易掌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沟通化学知识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内容结构化。在教学中突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重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早期渗透,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视原理和态度的普遍转移,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渗透化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更明确了化学教学中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兴趣、化学思考、创新思维、化学学习习惯、化学学习方法。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化学基本技能,领悟化学基本思想和积累化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关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发展,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思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目标的关系和教学近效应与长效应的关系。这为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化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化学基础、化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化学素养,不同的人在化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理论学习中,我也认识到自己的学科理论还存在不少缺失和不足,今后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多看有关教育教学方面书籍,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感受名师魅力,寻求专业发展

参加本次教师培训,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知道我将要做的,不只是教有趣味的化学,有技巧的化学,还要教有文化的化学,有思想的化学。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化学潜能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通过这次的培训,我也又一次认真研读了新教材,深切体会到新教材的编写确确实实落实了“以人为本”,“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现并不缺新的有效的教学理念,而是这些好的教学理念没能很好地落实到教学的行动中去,其中的原因即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不能落实是因为存在教学习惯、教学时间、教学能力、知识水平等等诸多问题的影响。说其简单是因为对这些理念落实不到位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这就是认识问题。人们说认识决定行动,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在行动中落实到位,这次的培训让我对这些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化学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安全培训;危险化学品;管理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约9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工作人员安全技能不足、安全意识不高等导致的。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中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培训、健康管理对策

2.1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尤其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使各项培训工作有章可循。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积极建立安全培训台账,全面掌握企业人员安全培训情况。台账需包括岗位类别、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法等指标,与此同时,按照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等顺序进行排序。

2.2强化安全培训档案管理

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强化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严格按照安全培训规定,为每个从业人员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安全档案管理工作,促使安全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安全培训定期报告制度,及时向当地安全检查部门上报安全培训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培训岗位、内容、学时、考核成绩等内容,企业自留一份,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一份,从而使安监部门动态、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培训情况。

2.3制定合理的安全培训计划

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出头,积极联合其他部门共同编制《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每年年初,综合培训台账记录情况,合理确定参训人员基本信息,并针对本企业的特点与性质确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具体到编制形式来说,建议选择公文加表格的方式。公文内容应包含安全教育培训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形式、时间、具体要求、培训对象与人数等内容,同时,附《企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表》,该表应包含培训内容、课时、方式、参训人员、地点、教材等。企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必须经过主要负责人与安全管理人员审批后,方可实施。

2.4优化安全培训授课

①合理安排培训课程。综合安全培训大纲、企业安全培训规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等要求,严格遵循适用、务实等原则,结合企业各个厂部、班组、车间的具体生产性质与要求,合理编制安全培训课程计划表。②选择授课人员。企业应积极聘用专业、资质齐全的专职安全培训教师。还可在本企业内评选教学能力优秀、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作为兼职培训讲师。与此同时,加大授课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力度,促使其具备全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理论知识与授课能力,全面提高培训效果。③培训考勤与记录。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培训考勤与记录,负责培训人员的签到、签退记录。每次安全培训教育之前,必须组织参训人员签到。在具体培训过程中,还可通过抽查等方式,检查参训人员学习情况,将所有培训记录存档处理。与此同时,全面贯彻安全培训记录制度,每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结束后,相关人员应填写安全记录培训表,主要包括培训的内容、地点、时间、授课人、学员签名、效果评估等内容,一期一记录,并将该资料存档。

2.5强化安全培训考核

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制度,每次培训结束后,均要进行培训考核,对本次安全培训的内容、技能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薪资福利相挂钩,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培训积极性与主动性。考核结束后,按照要求填写培训考核成绩表以及培训台账。2.6评价安全培训效果评价安全培训效果,可从以下内容进行:①安全评价的依据。培训是否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②评价准则。评价培训是否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符合性和广泛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③评价结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④对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整改措施。⑤参加评价的人员及记录人员。

3结语

本文以危险化学品概念、安全培训分类为切入点,从安全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培训计划、培训授课、考核、效果评价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培训管理对策,多角度入手,以期全面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培训质量。

作者: 单位:大连来克精化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杜丰才,张季勇.浅谈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防护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6,(14).

[2]徐胜辉,马永利.浅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防范措施[J].农家科技旬刊,2016,(8).

化学培训范文第3篇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展高中化学教师培训。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进行反思。

[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研究;培训模式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成为这两年来新闻媒体和教育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不管对“核心素养”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来“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指导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面对“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怎么样;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四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推开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评价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并探寻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

本文的“核心素养”涉及两个概念,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总目标有赖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子目标的落实。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所有学生为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拥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的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公民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细化为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素养又可以用18个基本要点加以分解。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体现化学学科特质的素养就称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制,专家们提出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来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简单来说,“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回答的是一个公民有没有学过化学对于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区别,化学学科具有什么样的学科特质和学科价值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为了促进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采用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和实践并取得较好成效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2][3],并对这种模式在该培训项目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出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以“文献阅读”作为培训环节的起点,并围绕“文献阅读”延伸出“反思教学”“整理、汇编文献”“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在岗实践”,而“当堂讨论,专家引领”“整理、汇编文献”的结果也进一步引领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围绕“文献阅读”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参训教师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在岗实践”,在“在岗实践”中把集中培训期间所学习、认识和理解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并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经过若干个月的在岗实践和研究,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并组织参训教师进行集中汇报,主要采取“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参训教师将自己之前所学的“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展示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专家进行点评、纠偏。在此基础上,参训教师把前期文献阅读、班级研讨、教学反思、在岗实践、学员展示等环节形成的认识和思考撰写成论文,并向期刊投稿发表,把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其他同行分享,并将形成的成果进一步应用于自己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案例剖析

下面以我们承办的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国培计划(2016)”跨年度递进式培训项目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为例,探讨在该项目中如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该培训项目采取跨年度、分阶段、混合式的形式开展,在第一年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中,本项目的定位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并形成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一)文献阅读→反思教学

在本项目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前,项目团队在QQ群共享文件中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相关的宣传报道文章。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要在培训前认真阅读项目团队所提供的文献。通过在班级QQ群里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不熟悉,对此有系列学习和深入认识及理解的教师屈指可数。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在培训前就可以开始反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基于“三维目标”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与联系。很多参训教师在阅读文献以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陌生、困惑甚至抵触转变为初步认识和逐渐接受。他们认识到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并不是完全的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二)文献阅读→整理、汇编文献→反思教学

培训班开班以后,为了帮助参训教师更为自主地收集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文献进行阅读和学习,项目团队安排专家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应用》相关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和文献阅读、分析的一般思路。为了促进参训教师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项目团队还邀请中国知网讲师为参训教师介绍中国知网“大成编客”平台的使用方法。项目团队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理、汇编一本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集。让参训教师利用“大成编客”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参训教师应用所学文献检索的技术,阅读、下载相关的文献,并在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归纳、分类。比如: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和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还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核心素养的概念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等等。在整理、汇编文献的基础上,参训教师自然而然地会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反思教学

培训前的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项目团队提供,培训开始后的文献整理、汇编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参训教师利用中文数据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下载。这个环节中的文献阅读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精读和文献共读的方式。项目团队对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做了一个创新。通过与授课专家进行商量,改变过去专家“传经送道”式的专题讲座形式,采用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在该课程开始前两天,印发了三篇最新发表的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给全体的参训教师。这三篇论文分别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撰写的《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4],原国家督学、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撰写的《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5],以及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撰写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6]。要求全体参训教师认真研读这三篇论文,并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标注、写体会,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标注、提出自己的困惑。班级研讨由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主持。主持专家围绕三篇论文提出了以下问题作为参训教师当堂讨论的方向:“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理解‘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贡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养?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为我国未来的公民奠定怎样的基础?怎样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怎样理解和评价我国提出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课堂转型?化学学科的课堂转型,要转变什么,该怎样转变?”为了使整个班级研讨氛围更加热烈,项目团队在研讨开始就将班级按照“世界咖啡”的形式,将桌椅按10个人一圆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布置,全班共分为5个小组。得益于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及参训教师大多课前就认真反复地阅读和学习了三篇论文,加上主持专家列出了相当明确的研讨问题,整个班级研讨相当热烈,参训教师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参考三篇论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既谈看法、观点,也谈自己的困惑以及对未来教学的思考。针对参训教师的发言,主持专家做了深入的点评,针对参训教师的困惑和提问,主持专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文献阅读→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

在多种形式深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进入了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和第二次集中培训间的在岗实践研修期,该阶段有若干个月的时间。在岗实践研修期间,项目团队要求参训教师要积极地将第一次集中培训期间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反思。在岗研修期间,参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成“大成编客”的文献整理、汇编任务。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建立的“国培计划”专题网络研修平台有关“核心素养”的在岗研修心得体会,其他参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对心得体会进行回复和点评,项目团队聘请的专家也可以对心得体会进行点评、纠偏。在第二次集中培训期间,项目团队将以“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形式为主开展总结提升活动,收集汇编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研修成果,并印发给全体参训教师。安排时间让参训教师互相交流研讨在岗研修成果,同时遴选出若干参训教师作为代表,请他们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并请专家对参训教师的研修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既肯定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到位的地方,也指出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起到固化成果和认识纠偏的作用。

(五)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成果发表,总结提升

在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等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应该有了一个“多维立体”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个时候,相当关键的是要及时地督促参训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反思、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并指导参训教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向国内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并争取发表。论文的发表本身并不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而是为了及时总结提升研究的成果,为了使思考和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以后,可以通过班级QQ群和网络研修平台论文成果,让其他参训教师也可以共享研究的成果,增进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同时,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反思

我们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阅读对于课题研究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文献阅读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也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中,文献阅读是整个培训模式的起点,通过文献阅读,可以引发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可以布置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任务供参训教师检索、下载、阅读、梳理、分类、归纳文献;也可以对指定的文献进行精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还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在岗实践。当然,在岗实践研修过程中,遇到相关疑难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查阅文献,解决疑难问题。因此,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参训教师在“核心素养”理解中要发挥主动性

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作为主体,要激活自身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来,通过文献阅读、反思教学、整理和汇编文献、班级研讨、学员展示、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同时,作为培训主体,不能对“核心素养”的学习持排斥的态度,而要积极主动地接纳“核心素养”;并积极地反思“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主动地在实践中探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通过自学、培训、实践、反思等方式查缺补漏,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

(三)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动态发展的

在阅读国内教育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论文的时候,很多参训教师都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专家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阐述在发生着变化。这其实也很正常,“核心素养”对于国内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不管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都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直在动态发展着。很多参训教师由原来对“核心素养”的陌生、困惑甚至排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开始转变自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核心素养”确实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指明了践行的方向,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作者:张贤金 吴新建 叶燕珠 汪阿恋 单位: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2]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课题研究发展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13-16.

[3]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课题研究”模式的化学教师培训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0):15-18.

[4]杨向东.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19-22.

[5]成尚荣.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N].中国教育报,2016-09-19(3).

化学培训范文第4篇

本次培训以分机构为中心,以班级为团队进行在线讨论,大家分别创建BBS课程论坛、班级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这里自由的交流,传授课程经验、提供经典教材、理出关键问题、吐露教学心声,在这里大家擦出了教学上的火花。网络的盛行让大家没有了距离,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大师面对面,与专家面对面,从更深层面理解了普通化学相关内容。同时大家也把各自对本课程的看法也进行了相关的表达和阐述,让我们对本课程有了新的见解。

我从年开始给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学生讲授《无机化学》这门课程。大一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求知欲也很强。作为一名教师,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有很大的压力,希望能竭尽所能将知识传授给他们,但课后总觉得这堂课效果很差,对课程内容的讲授不够清楚、深入,没有让学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一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次培训给我提供了思路,经过思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以后工作中做到几点: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对于无机化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原子结构中的电子云伸展方向、分子结构中的轨道杂化、晶体结构和配合物结构章节中的部分内容采用flas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讲解起来也比较直观;

第二,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讲授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如图片、化学故事、生活中的化学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简单介绍科研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多启发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和解决无机化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自学能力;

第三,对于难点重点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并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说明问题,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问题的实质和解决的方法;将各个章节的知识串接起来,既有利于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又有利于新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最后,采用辅助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无机化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将《无机化学》这门课程的教案、各方面的素材、习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此外,也尽可能的将化学的相关知识,如化学前沿发展、热门研究领域的一些报告PPT或文献等资料也放在网上,利于学生了解化学发展动态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化学培训范文第5篇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大局需要,是严格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实际步骤。全省从事危化监管的同志,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明确随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的下放和委托实施,设区市、县两级安全生产行政审批权力范围扩大了,但责任更重了,要求更高了,务必请各设区市、县(市、区)负责危化监管的同志,认真学习领会省局的《通知》精神和这次业务培训的统一部署,明确下放、委托事项,明确工作流程,明确有关要求,加强沟通,通力合作,使下放、委托工作实现“无缝对接”。

二、规范程序,确保实施到位

设区市、县(市、区)安监部门要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和省局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危化安全生产下放、委托项目实施的内容、条件、标准、程序、流程和时限。

一是规范实施下放项目。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和省局的《通知》要求,“甲种经营许可证中的民营加油站的许可下放至设区市安监管理部门;除乙种经营许可证的气体经营单位、有仓库的经营单位的许可外,其余门面、店面的许可下放县级安监部门”。上述下放项目的实施主体是设区市和县级安监部门,对实施的法律后果负责。市、县两级负责危化监管业务的同志,对下放项目的审批依据、标准、程序、流程和时限要尽快熟悉,组织对口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尽快进行下放项目的实施工作。

二是规范实施委托项目。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和省局的《通知》要求,“在危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方面,投资额1000万至4000万元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投资额1000万至5000万元的其他高危险和安全风险较大的项目许可,委托至设区市安监部门审查;在危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方面,投资额1000万至4000万元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投资额1000万至5000万元的其他高危险和安全风险较大的项目许可,委托至设区市安监部门验收;非药品类(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许可,委托设区市安监管理部门许可;还有设立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审批,除省局保留的外,其余项目的许可委托设区市安监管理部门许可”等,对委托的项目,省局很快将与有关设区市安监局签订委托书,明确委托权限,双方责任和义务等。委托书签订后,各设区市安监局业务科的同志要熟悉危化委托项目许可的法规、标准、程序、流程和时限,及时做好委托的各项承接工作,保证委托权限落实到位。

三、提高效能,确保质量到位

全省负责危化安全生产监管的同志要以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为契机,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确保下放、委托项目实施的工作质量。

一是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凡未列入下放实施和委托实施的省级行政许可项目,仍由省局实施,下级安监部门不得实施或变相操作,对省局下放或委托的项目,不得再次下放或委托,不得变相保留,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要将实施依据、审批流程向社会公布,及时在设区市、县政务网站、办证大厅、安监网站上公布,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社会监督。不得借下放或委托项目之机巧立收费项目,杜绝向企业“吃、卡、拿、要”的行为。

三是坚持标准和条件的原则。设区市、县(市、区)安监部门负责危化监管的人员,要加强学习,尽快熟悉下放和委托实施项目的相关法律、标准,向专家请教,发挥专家作用,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加强请示汇报,确保下放和委托项目安全许可审批质量。省局将对各设区市、县(市、区)下放、委托的危化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纠正或通报;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化学培训范文第6篇

学生也可通过课外时间自选课题、自行设计,将试验过的实验内容带入选修课堂进行演示,供大家讨论,一起分享。从被动到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和实验技能与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抓住时机,在不同学习环节设置不同学习内容,逐步培养探究性教学能力(1)大一新生在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衔接与过渡中适时增加探究性实验教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相比,无论是教学目标、知识难度、学习方式,还是实验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科学品质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大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增加与中学联系紧密的探究性实验(高校称之为设计性实验),帮助大一新生顺利完成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和过渡。例如:针对课本内容“CuO是碱性氧化物,加热时易被H2、C、CO、NH3等还原为铜:3CuO+2NH3==3Cu+3H2O+N2”,即可要求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并验证。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探究复杂实验,如碱式碳酸铜的制备,需要学生自行列出仪器、药品、材料清单,配制反应物溶液,探究反应物的合理比例并确定制备反应的浓度和温度条件,分析生成物颜色、状态等,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控制,除了定性实验外还要求定量实验———计算产率。整个实验过程上升到新的高度,培养了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研究能力,顺利完成过渡,有质的飞跃。(2)教学实习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在大学期间,师范生的学习与实习应有更紧密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随时联系实际教学,不断练兵,学以致用。要熟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熟悉中学化学教材,熟练掌握教科书中的探究性实验,并反复训练实验教学能力。在教育实习期间,教学法实验室全天开放,有针对性地指导实习生提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能力。(3)毕业设计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毕业设计对于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可小觑。论文写作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论文选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设计实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实验;得出结论;论文汇报等环节,是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过几个月时间,成百上千次实验,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实验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毕业设计中,也可以让学生尽早介入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组,延长毕业设计时间,增强科研创新的可能性,也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对此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深化对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理解与认识。(4)教学做合一实现本科生的卓越成长。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为了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力,高师院校可以按照“精英化”和“个性化”模式,吸引优秀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承担中学生奥赛的实验培训工作,指导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我为人人”的社会服务意识,又能让他们享受到“人人为我”的社会回报,切实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力。多途径进行探究性实验,练好扎实基本功(1)开放性实验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工作,根据实验室自身条件设计一定数量、切实可行、具有创新意义的命题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自带实验课题,并提出申请,由实验室安排指导教师,设计好具体的实验方案,经批准立项后开展实验。开放实验纳入学生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室开放活动。甚至可以选拔一些思想觉悟高、能力强的本科生参与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在开放性实验过程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起辅助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进行探究性实验训练。我校化学基础实验室开放“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茶叶中一些元素的分离与鉴定”等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研究”让学生体会典型绿色化工工艺;“淮北地区生活用水水质分析”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就生活饮用水与健康方面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2)开展项目研究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开展项目研究,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化学材料与科学学院开展“不同环境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项目研究,提高人们环境保护和自身健康保护的意识。(3)开设课外实验学生通过课外时间自选探究性实验课题、自行设计与试验,其课外实验内容可以在讨论课上演示。(4)开展创新实验竞赛通过丰富多彩的创新实验竞赛、科技活动实验和科技创新展示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针对我国果蔬每年腐烂损失率高达25%~30%的现状,开展“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涂膜对果蔬的保鲜性能研究”,通过制备不同的壳聚糖生物保鲜膜,并将其应用于果蔬的保鲜中,达到创新训练的目的。

加强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与作用

培养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学教师的主渠道。而依据新课改,有针对性地加强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必然有助于他们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质疑、调查、探究,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也能够更好地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真正成长为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促成高师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升教育部“新世纪教改工程”明确指出,教育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中,实验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的课程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60%~70%[5]。探究性实验把教师的讲授转化成了精心引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地探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成发现认识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动手实验、动眼观察[6],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认识和融会贯通。促成高师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重点在素质教育的实施;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7]。现在的大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受益者,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他们作为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将来作为教师也会改变教学方式,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进步。重视对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必然重视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情感与态度的养成教育等。拥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创新型化学教师队伍的建立,正有赖于此。也只有加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才能有效解决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结束语

针对当前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高师院校有必要着力培养化学专业大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力,思考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多角度多层面促成他们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力的养成,并由此进一步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让这些未来的化学教师,服务教育,服务社会,保证基础化学教育的优质高效发展,同时收获创新、创造带来的丰美人生。

化学培训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将《实验化学》模块作为侧 理学 生的“必选必考”内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积极举措,但也受到各种软硬件条件的制约。浙江省根据《实验化学》模块特点开展了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培训和推进手段,使《实验化学》模块教学成为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6个选修模块之一,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在各新课程实验省备受“冷落”的化学选修模块。在前期进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各实验省中,只有极少数实验省把《实验化学》模块真正列人可供学生选学的化学学科模块。

为了凸显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浙江省把《实验化学》模块作为全体侧理学生(编者注:理科班学生)“必选必考”的内容。这种有意识强化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块设置安排,在全国各新课程实验省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匠心”。

1模块特点

《实验化学》模块与化学学科的其他模块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个模块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浙江省选用的苏教版《实验化学》模块为例)。

①编排形式新。《实验化学》模块的7个专题内容均以课题实验的形式呈现,各课题实验相对独立,但又体现相关专题的实验教学设计及操作要求。这种编排方式与新课标化学学科其他模块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

②教学内容新。《实验化学》模块中的许多实验课题、实验操作以及呈现方式都是原中学化学教材从未出现过的,这些实验课题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实验设计思想。对大部分化学教师而言,全面接受、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及其教学要求存在相当的困难。

③教学目标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化学》模块呈现和要求的不仅仅是相关的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原理,更对实验设计和操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④软硬件要求高。《实验化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教师的学科底蕴、实验技能以及探究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学校在化学实验专业人员配备、实验室配置、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配备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⑤教学课时紧张。《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时间仅有36课时,而其中的不少课题实验往往很难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这就给本模块的教学活动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2培训方案

考虑到《实验化学》模块的特殊性以及浙江省新课程实验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浙江省 教育 厅教研室组织了《实验化学》模块教学实施前的课前培训。

培训的主要项目包括:

①深刻理解《实验化学》模块的重要性。基层化学教师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把《实验化学》模块列人侧理学生的“必选必考”模块普遍感到难以理解,认为该模块教学要求高、教学难度大,学校目前尚不具备该模块的教学条件。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化学特级教师刘宝剑老师对大家进行新课程理念培训,特别强调《实验化学》模块教学在凸显化学学科特色、实现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②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解读及教学建议。由于《实验化学》模块中出现了许多原人教版教材中不曾出现过的新实验、新仪器、新设计和新知识,基层教师普遍感到难以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省新课程实验专业指导委员会化学学科组专家与一线教师面对面的解读和交流,可以有效地解决基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困惑。

③《实验化学》模块教学现场观摩。如何开展和实施《实验化学》模块有的课题化教学?如何解决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仪器药品和教学时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试图通过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呈现的《实验化学》模块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观摩,让教师们感受到该模块的教学技巧和独特魅力。

④课题实验深度研究。《实验化学》模块中的不少课题都是第一次进人高中化学教材。为了帮助老师们深人了解和掌握各课题实验的重点原理和操作关键,我们安排各市对化学实验较有研究的教师对模块中的18个课题实验进行重点研究,以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专长,实现重点研究、各个击破,并通过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生动论释新课程有效教研、同伴互助的 教育 理念。

3精彩展示

作为“第一次吃螃蟹”者,浙师大附中的化学教研组长陈国有老师和杭州学军中学的于绍军老师承担了极大的压力。谁都不曾经历,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到底该如何实施《实验化学》模块中的课题化教学?为了在本次培训过程中真正发挥好观摩的作用,两位老师可谓是动足了脑筋。在“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观摩课上,陈老师让不同的小组研究不同的牙膏—纳爱斯、黑妹、中华、高露洁……品牌饶是丰富。它们的基本成分是否大致相同,又如何检测呢?小小的火柴头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随着课题的进展,学生们不时被自己的探究及其发现所鼓舞。在“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观摩课上,于绍军老师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 科学 细致的实验思维引导及操作提示,与学生一起见证了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催化效率的影响,并让学生亲身领略和体验了化学学科的实验研究方法。

承担18个课题实验深度研究任务的11位老师向全体参加培训的教师奉献了他们历经几次、十几次实验,多方寻找的宝贵经验及体验。他们中,有的老师为了寻找某一仪器或药品,跑遍了各大仪器试剂商店、大专院校;有的老师为了求证某一数据,从图书馆到互联网,从大学教授到国外同学,真可谓是为求真谛,不辞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11位老师简短却十分精彩的研究报告博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赞赏和钦佩。他们的研究精神同时也很好地诊释了新课程的精髓。

在与会全体老师,特别是承担此次观摩课教学和课题实验深度研究任务的十余位骨干教师的艰苦努力下,《实验化学》模块教学培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培训同时也呈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讲者,大家都沉浸在一种浓浓的学术研究氛围之中;无论是培训会议进行中还是在会后休息时间,大家都在认真切磋、积极探讨。在热烈的碰撞和交流中,《实验化学》模块中即将碰到的问题被一一化解。于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4结语

化学培训范文第8篇

(一)抓好学习培训。每个党员干部根据学习调研阶段方案和本院制定的学习日程安排要求,结合法院工作特点,认真学习必学内容和自选内容,做好了学习笔记,并撰写出心得体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之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日常审判执行工作。

(二)精心组织部署。一是着力夯实活动基础。县委召开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院党组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于3月23日上午组织全院干警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机关党员干部和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二是认真确定活动主题。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法院工作实际,确定了“亲民、爱民、为民,公正文明司法,实现太谷法院跨越式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并把它贯穿于整个过程,体现了法院工作特色。

(三)抓好课题调研。紧扣县委要求和法院工作实际,围绕我院确定的活动主题,选择涉及我院进一步发展的关于刑事审判工作、合议庭制度、审判委员会制度、调解工作、人民法庭工作等方面调研课题,深入调查本院干警意见、积极寻求上级法院建议、深入人民法庭所在地及有关单位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推进我院整体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四)开展主题讨论。坚持把最高院提出的“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作为我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系我院工作实际,设定了“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何促进我院科学发展”讨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建言献策,并通过开门纳谏,问计于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来审视自己,谋划和推动当前法院各项工作。

(五)边学边查边改。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服务发展上水平、法院工作增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突出实践特色,边学边查边改,用诚心、真心察民情,解民忧,用实干服务大局,推动发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院始终把“实践”贯穿活动的各个环节,把查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做到边学边查边改,服务民生,服务大局,着力用实干推动发展。

总的来看,我院的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按县委的部署要求,围绕学习培训、深入调研、主题讨论三个环节,在做足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推动活动开展。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学习还不够深入、调研的针对性不够强、解决问题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真抓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

分析检查阶段,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做好这一阶段工作,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开好一个会议,完成好一个报告、组织好一次评议。“开好一个会议”就是要高质量地开好院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完成好一个报告”就是要撰写出一个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法院工作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高质量的法院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好一次评议”就是要组织好机关全体党员、部分非党人士、普通群众和离退休人员对分析检查报告的评议。

(一)继续深化学习。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研读《邓小平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总理等国家领导作出的与科学发展观有关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服务科学发展能力上取得新进步,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的。

(二)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搞好分析检查的基础。会前,党员干部要结合分管工作,开展“四对照、四查找”活动。即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认真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国内兄弟法院的发展经验,认真查找法院机关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对照法院工作实际,认真查找本单位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和工作举措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查找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之间要分别谈心交心,还要与联系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谈心交心。谈心活动要做到深交心、真交心、交真心,坦诚相见,既要严于解剖自己,又要善于帮助同志。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要认真进行分析,写出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会上,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事求是地从发展观、政绩观上找原因,从思维方式、工作举措上找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认清差距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三)形成院党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要结合群众所提意见和查摆出来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确保找准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要认真研究法院机关特别是院党组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写好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四)组织好群众评议。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是听民声、知民情、集民智的过程,是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一个创新,也是确保分析检查报告高质量、群众满意的关键。对评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认真听取,虚心接受。通过组织群众评议,使分析检查报告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更好地体现群众意愿、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更好地形成党员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

(五)坚持边查边改。突出实践特色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最鲜明的特征,也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见实效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要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于本阶段各环节,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总的要求是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本机关业务,立足工作实际,突出阶段特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六)加强领导。在分析检查阶段,无论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还是组织群众评议,坚持群众路线是原则,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是关键。院党组党员领导和党小组、庭室队主要负责人必须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在工作中认真抓好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围绕与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不适应、不到位、不敏感”的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进行分析检查,带头听取意见。在组织群众评议阶段,也要充分尊重群众的评议意见。通过多渠道听民声、知民意、集民智,为整改落实阶段打牢基础。

化学培训范文第9篇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l)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景,培养迁移能力;

(6)一般题争取一题一得,典型题一题多得(包括知识、思路、方法等)。

化学培训范文第10篇

为此在甲基橙制备的学习中,我们有意使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理论课授课时间与实验相统一,在实验中讲授重氮盐和偶联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笔者还发现如果将物质常数测定放到合成实验中,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从检验合成产物的性质和质量入手,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将熔点的测定与阿司匹林合成实验相结合,根据熔点的测定来判断阿司匹林的纯度。在实验中,不但强化训练了学生各种技能,同时以最终产品的收率、纯度作为考核指标,促使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力求精益求精。此外将折光率的测定与1-溴丁烷合成实验相结合,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增加创新性设计实验内容创新性设计实验是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学生按规定的内容和实验步骤逐步地合成产品,对于这个药为什么这样合成、是否有其他更合理的合成方法很少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习惯于验证性的思维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则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例如将环己酮的合成作为创新性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合成路线。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发挥他们各自的创造力,写出几种合成路线、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再由课堂上分析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最终确定选用最为可行、操作简便的次氯酸钠氧化环己醇的方法,并且避免了重金属氧化所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自己设计的实验,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乐趣,而且实验成功后的喜悦更能提高他们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相结合,提高他们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不应局限于强调使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或者合成实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发展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新模式由传统实验教学方式转变为研究性实验教学方式。前期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下次实验的某些步骤提出改进要求,学生则通过搜集、查阅文献,结合平日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求解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肉桂酸的合成,我们一改以往所有同学同一条件下的实验模式,前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反应物的投料比、温度和催化剂三因子的正交实验方案,对比各组实验结果找到最佳反应条件。该实验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学生整个实验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顺应了当代主流的教学理念。转换课堂主客角色,建立教学新模式传统课堂讲授中,一般先由教师讲解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操作示范,再由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根据药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特点,有机化学实验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判断,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逻辑处理,最终得出结论[4]。如在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这项实验中,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以下主要问题:①与羟醛缩合比较,反应物结构和反应条件上有何不同?②碱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并进一步延伸:用不同浓度的碱能否得到同样的实验效果?③为何呋喃甲酸的产率往往大于呋喃甲醇的产率?④除乙醚外可否选用其他有机溶剂做萃取剂?在该实验中,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每个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对实验成败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学生也有自己的分析和解答。对本实验的延伸问题,学生能够自行解决、解释并归纳总结,这样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发现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重视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动手、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及时记录。

鼓励学生探索新方法,允许学生合理修改实验方案以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巡视中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后果做出一个正确评估,督促其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进一步地改进实验。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强化研究式教学对一些学有余力、实验兴趣浓厚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多步合成实验路线和方案的设计。在实践教学中,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开放实验室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和创新性实验;对愿意参与老师课题组的学生,先由研究生或博士生带领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操作,熟悉基本规范操作要领,然后由老师给出课题,再由本科生自己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多年的实践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提高了学生参加创新实验的积极性,为本科生考研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实验技能基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不少本科学生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申请了专利,而且发表了学术论文。

作者:柯方 周孙英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

上一篇:工业化建筑案例范文 下一篇:儿童创新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