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2 17:20:38

生态文明教育报告

生态文明教育报告篇1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具体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学习目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家庭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5.学校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6.教师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1998.6。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5。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1997年年会论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5.覃章成《农村职高生的专业需求与教学需要的问卷报告》,载《农业高教研究》,19981。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生态文明教育报告篇2

关键词:十;生态文明;大学生

一、生态文明和党的政策

我们可以看到,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环境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另外,党的十报告提出了,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十报告此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以及高等学校的使命和大学生的现状,我认为,加强大学生们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非常必要和及时,具体而言:

(1)从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衡。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70%多的国土不适宜和较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发利用,土地等稀缺资源的约束也将强化。我国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人民面临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因此,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保护生态环境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2)从我国高校使命而言,我国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历史使命。其中,人才培养在四个使命中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约两千多万,为世界第一高教大国,每年有约六百多万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他们是国家的建设者,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若干年后,他们都会成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也有一部分会走上领导岗位和决策部门。因此,他们是否受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否具有生态文明理念,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3)从目前高校学生的现状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很多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特别是新校区的建设,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生态文化,按照生态校园要求建设的,因而,校园环境比较优美,这为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但毋容置疑,在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与生态文明要求相距甚远,突出的表现为:一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不强,据笔者最近对某高校的问卷调查,对生态及生态文明概念了解的和比较了解的不到问卷调查的10%:对十报告中为什么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了解的,不到15%:日常生活中,不乱扔垃圾、注意环境和生态保护的不足40%。对所在学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的不到3%。由此可见,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意识比较缺乏。二是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不够,学生宿舍内部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明显,特别是毕业班同学;学生食堂浪费现象严重;教室和公共场所水电资源浪费:公共草坪遭到践踏等等。如果这些现象任其发展下去,一旦他们走入社会,对单位和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都是有害无益的。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已迫在眉睫。

(1)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对生态及生态文明基本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课堂教学的系统性,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安排与环境、生态有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如浙江工业大学开设《环保概论》作为全校学生的通识课,厦门大学自编教材《海洋生态学》,并把课程提升为海洋科学本科通识课程,形成以本科专业教学为基础,研究生一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一全校其他专业本科生等多层次的生态学教学系列。通过系统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保护意识、人文素养、帮助他们认识到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实践教育。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体验真知,在实践中深化对生态文明理论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要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实践活动。一是利用校园宣传、网络服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戒烟日”、“植树日”等特殊纪念日,在大学校园里举办专家讲座、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摄影展、保护水资源等形式的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开展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态知识普及活动,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到有关生态发展的知识;二是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建立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考察,参加绿色志愿活动,让学生切实亲身参与,直接感受生态保护的意义,促进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

(3)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创造先进的生态文化,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品质。

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和教师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利用本学校的优势或从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科技创新,并把研究出的成果反馈社会,直接或间接推进生态文明进程,使大学生不仅能直接分享生态文明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且使他们切身感受社会对生态文化的认同程度,有利于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4)以建设生态校园为契机,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

近年来,各地高校正在按生态校园的标准进行校园建设,生态校园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生态校园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高校可以通过生态校园建设调动广大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创建生态校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

(5)强化制定相应规章制定,确保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章可依。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中生态文明存在的问题,高校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如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评优、党员发展等方面,可以相应把生态文明的有关要求列入其中,作为对大学生强化生态文明的制定约束。

四、总结

生态文明教育报告篇3

体育舞蹈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体育舞蹈论文开题报告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 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 研究步骤、方法:

(1) 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 研究工作进度

(1) 200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 200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 200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 200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 200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 200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 200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永军,凌红月 《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 李春文 《体育舞蹈教程》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 《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 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 杨萍,王美 《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 北京体育大学.

生态文明教育报告篇4

年以来,在分局党委的领导下,我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围绕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党员群众思想教育、纪律作风整顿以及廉政风险评估防范管理工作等方面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领导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队伍正风正气得到发扬,民警执法形象得到进一步提高,信访投诉问题明显降低。一、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根据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我所党支部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了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全面负责派出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计划,强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着重加强领导班子成员在新形势下的作风建设。1、以"一天一小时"学习活动为载体,提高全体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打牢思想基础。同时通过《廉政准则》的学习分析自查、评议检查、

二、结合本单位实际,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源头治理工作,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情况。(一)服务上的问题重点解决群众电话咨询有关事项答复不准确的问题。首先通过社区民警、张贴告示、发放便民条等形式向群众公布咨询分类的电话号码,避免群众产生误解;其次以最小作战单元为单位,对民警分别进行教育培训,要求民警咨询态度要符合规定要求,答复群众使用规范用语,答复的事项要准确无误,如确实无法答复群众时要告知咨询人请示领导或联系相关办案人员后再进行答复,坚决避免"不知道、不清楚、我不管等"语言的出现;第三实行答复民警实名制,咨询的群众要求告知其民警的姓名时,答复民警必须真实告知自己的姓名或警号;(二)执法上的问题在解决执法上的问题中,我所重点落实执法规范化建设,认真学习"安全防范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上的各类文件,对照市局的二十四条认真自查、整改。进一步明确责任到人。并通过对各类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通报,以及《执法细则》的学习,做到警钟长鸣,提高执法的规范性。(三)信访投诉方面问题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是党中央确定的目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所重点解决因服务态度差导致的群众信访

 

、投诉问题。一是召开了全体民警大会开展教育,对因服务态度差导致的群众信访、投诉进行梳理并在民警大会上进行通报;二是严格信访投诉的调查处理程序,接到信访或投诉后由主要领导进行批示,由带班领导负责调查,调查工作形成报告,报告经主要领导批阅后上报分局,严肃处理主责民警,对因服务态度差造成的信访投诉,要对民警进行单独教育,并扣减绩效奖金;三是比对分局信访、投诉常量的办法,及时向各单元带班领导、警长、民警进行通报,及时进行工作提示。三、强化教育、措施先行,提高民警思想素质水平。按照分局的工作要求,结合民警思想实际,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和纪律作风专题学习活动,注重提高民警的文明形象和执法服务水平。一是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日活动。规定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明确的警示教育日,先后开展学习公安部"五条禁令",采用近年来反面典型案例,教育全体民警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集中学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廉政准则》《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等坚决杜绝职务犯罪的发生;二是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活动。通过对《反差》、《盖起章先进事迹专题片》等教育片的学习,使民警在思想上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明显不同,潜移默化地在意识形态上发生着变化,使民警加深真、善、美的感念和标准,近年来,我单位未发生民警违法违纪的问题。

 

生态文明教育报告篇5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思政教育 机遇 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2012年12月,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首次《“美丽中国”省区建设水平年度研究报告(2012)》《“美丽中国”研究所城市建设水平年度研究报告(2012)》。该报告认为,“美丽中国,是生态之美、发展之美、治理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的总和,是世界视野、国家高度和百姓感受的统一,是中国价值、中国目标和中国道路的统一”。美丽中国包含以下几点:

(1)自然美。大自然是人类永远的家园。北宋哲学家张载认为:“人类和自然界中的万物应是同根同源的,它们虽然各属其种,各行其道,但相互之间,共存共荣,而不能彼此敌视,互相残害。”中国陆疆约960万、海疆470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

(2)发展美。想要建设美丽中国若仅仅发展经济或政治等都是不完善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把生态文明发展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

(3)和谐美。就建设美丽中国最终成果而言,我们可以达到以下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可以追求与人相关的一切和谐统一。

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和谐统一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而取得的一切成果;是指人与人本身、人与大自然、人与全社会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发展形态。生态文明是贯穿于人类发展的系统工程。

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地行动,其中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其中,它本质是一场改革,关于思想观念、理论和行为方法。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重要决策,也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

2生态文明建设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要求

思政教育专业自1984年设立以来,已经过了30多年,硕果累累:“学科定位已经明确,研究对象和学科边界日益明晰,研究者之间的话语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壮大。”但仍然存在一些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各方面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思政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应该把握这些机遇,努力推动自身发展。

2.1生态文明建设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1)丰富思政教育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理念。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等发展新理念不断涌现,这既是我党不断深化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体现,也促使我国思政教育学科深化了对“发展”理念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关心人类生存、生活环境、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好战略、好思想。它的提出和实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和落实,这将促进思政教育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促进思政教育主题的真正回归,“实现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本,实现从对人的漠视向以人为本的转型”。

(2)增强思政教育活力。在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过程中,美好现实证明了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有利于激发社会主义活力与生命力,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建设,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这样就可以坚定青年一代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

(3)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对国内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营建美丽健康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将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国策。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启迪人们关注自然界的经济价值以外,还需全面审视自然界的物质价值、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向世界亮出的“环保路线图”。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二十七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同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利于展现我国丰富的生态资源,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实现国际环保合作,达到双方共赢。

2.2生态文明建设给思政教育带来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人类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给思政教育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也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1)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所谓生态道德,就是关于人们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及自然界的其他实体和过程的态度、行为规范的总称。”现在生态危机日趋恶劣,反思总结出:生态危机的本源是“文化和价值的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对思政教育提出了要求,要求对人们进行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与引导。这需要思政教育要对人们进行一场深刻的思维“革命”即转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在人们心中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提升人们的生态监督和自控能力,达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从而从根本上增强人们的生态自律和自觉观念。

(2)宣传绿色生态消费。所谓绿色消费(Green Consumption),“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要求人类“在生活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万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要将生态文化、道德、 法律制度等内化成人们的思想,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让一切成为自己的主动选择和自觉行为。因此,思政教育要加大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们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精髓,提倡勤俭节俭、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从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思政教育尤其要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力戒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沉渣泛起,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不断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以科学的消费理念、理智的消费行为,为人们当好家、做人民的好公仆。

(3)鼓励养理性生态人。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培育理性生态人。理性生态人一言以蔽之,言行合生态规律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要求思政教育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所要求培育的理性生态人,从一定意义上说, 实质是思政教育自身职责和根本目的。因此,思政教育要对人们开展欲望教育,引导人们从传统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转变为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生态人”是一种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它追求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因此,一定意义上来说,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带领人们完成从由“自然人”到“经济人”再到“生态人”的进化与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思政教育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思政教育既要抓住机遇,又要直面挑战,采取有力的措施以促进学科科学发展。

3.1积极组建思政教育新队伍

思政教育一个显著特点是意识形态很浓,其关键作用是旗帜导向。广大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措施将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与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思政教育首先要建立管理适度、权责分明、组织结构合理、并兼具生态意识的领导队伍。其次还需要提高思政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这要求思政教育者除了拥有常提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等素质以外,还需要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将国内外生态文明教育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和升华。还需要厚实的人文知识基础,既要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底蕴及思政教育专业知识体系,又要有生态学、美学等知识素养;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以带领学生进行生态科技创新、生态文化培育等。同时还需灵活选用一批人员,建立一支完备的思政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涵盖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军队等区域,更要覆盖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在各行各业建立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网络,思政教育全员育人的高潮,艺术性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理念,以思政教育合力不断促进建设生态文明。

3.2积极完善思政教育新内容

思政教育内容,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教育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政教育根本任务,决定了思政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思政教育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法制观等内容。思政教育基本内容具有原则性、基础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它将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不断宣传生态思想。要将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智慧、国外生态文明思想精华结合起来,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要从人类生死存亡的高度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激发人们的生态危机意识,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要将环境道德观教育和环境法制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法律强制力和道德约束力的角度双管齐下,引导人们树立生态优先,环保有责的意识,以高度的自律精神规约生产、生活行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3积极提炼思政教育新方法

思政教育方法是架设于思政教育内容和思政教育目的、任务之间的桥梁。加强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方法的“社会化”、“科学化”、“理论一体化”与“实践现代化” 的发展与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影响。这里主要介绍目标凝聚法、思潮引领法与生态课堂法。这三种方法是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态认知能力的方法。目标凝聚法,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创新宣传方法,多样化宣传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共同理想来凝聚56个民族的团结力量, 以中国梦来凝聚全球华夏子孙的民族复兴的方法。思潮引领法,是指联合研究院、学者、专家等科研力量,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进行深刻揭露与抨击,对合理的消费主义、绿色生态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等思潮加以鼓励和提倡,以此帮助人们明晰真伪、明辨善恶、追求美的思政教育方法。生态课堂法,是指在学校教学安排中开设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等相关课程,系统理论的讲述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政教育法。

参考文献

[1] 冯刚.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

[2] 张耀灿.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ll(7):25.

[3]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269.

[4] 高明华.论生态道德与生态道德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15.

[5] 圆金鑫,张耀灿.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9(6):18.

[6]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 陈万柏,张耀灿.思政教育学原理(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

[1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管理世界,2005(7).

[12] 万美容.思政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 陈华洲.思政教育方法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4] 许瑛.“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理论参考,2013(2):18.

生态文明教育报告篇6

关键词 耶鲁报告 通识教育 课程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我国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越来越显露出难以满足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弊端;笔者拟通过分析通识教育课程经典文献《耶鲁报告》,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1 《耶鲁报告》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比较

1.1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现状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起步较晚,最早在研究型大学中实施,其基本理念包括:以人为本,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坚实基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全校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是指全校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通常由学校统一安排课时、任课教师,并统一考核。一般高校的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军事理论课、形式与政策等。

我国高校选修课程覆盖面较广,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数学、语言、医学、艺术、体育健康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跨学科的课程。以北大为例①,目前开设的全校选修课程已经超过150门,主要分布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和文学与艺术。北京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注意拓宽学生专业面,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并且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2 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停留在全校必修课加自由选修课的基础之上,且必修课所占课时比重较大,由此导致学生参与通识教育的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遭受阻碍。以笔者本科期间接触的通识教育课程为例,笔者曾就读的本科学校为一所民族院校,全校必修课通常在大一大二期间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毛邓三、思修、马哲、民族理论、中国近代史,还包括四门选修课,笔者所选的是中医美容、食品安全与健康、旅游管理等。

其次我国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人文社科、艺术、语言课程则较为忽视。本科教育基本上仍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块设置,这仍然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不是通才的培养模式。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主要设置于大三、大四,而且涉及的知识较浅,带有明显的概论性质,更像是把专业课难度降低变为通识课,从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上培养学生能力的较少。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导致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分离,并赋予通识教育课程以较低的学术地位,由此而令教师和学生越发忽视通识教育。

最后,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着形式化倾向,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缺乏总体设计规划,灌输现象严重。这一弊病不利于学生广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总体而言,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课程尚处于边缘状态,导致这一状态的主观原因包括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教育者对通识教育理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以及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与机制的亟待改革等。

1.3 《耶鲁报告》关于通识教育课程的观点

关于通识教育课程,《耶鲁报告》明确提倡设置古典课程。该报告这样阐述了古典课程的重要性:“每一项古典学科都具有心灵训练和教养的独特功能,相反,职业技术科目没有这种功能。”“古典训练成为专业学习的必要准备。”②耶鲁报告》认定,古典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因此,充分吸收古典课程所蕴藏的经典知识,能够促使学生严肃认真地应用知识。

《耶鲁报告》所秉持的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即全面训练学生的心智、奠定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为了全面训练学生的心智,耶鲁学院开设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入的课程:科学原理及数学、古代语言、古典文学等。开设这些课程的同时,耶鲁学院力图达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耶鲁报告》虽然将通识教育的本意认定为相对于专门教育或专业教育,但同时也认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仅不冲突,而且还能为专业教育奠定知识基础。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也表明:“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应该携手并进”;关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他指出,“我们不必仅仅因为今天正在设法促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携手并进而放弃‘为学术本身而学习’的崇高理想。如果这两者能做到相互结合,我们可能会发现两者都对实现这一崇高理想有所裨益。”③这一精神早在《耶鲁报告》中就已经体现。

《耶鲁报告》中所言通识教育课程目的是对“学生的官能进行经常的、生动的训练,以便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心智,发展他们的潜能。”这正是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最缺乏的理念。

2 《耶鲁报告》通识教育课程思想的借鉴

2.1 构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良好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做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三者的和谐统一。在《耶鲁报告》影响下,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大概可以分为核心课程、必修课程、自由选修、名著阅读等四大类。④借鉴这一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应以建设综合性核心课程为主,同时兼顾课程的自由性和经典性,并实现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2.2 丰富通识教育课程门类与设置形式

按照《耶鲁报告》的基本思想,本着全面训练学生心智的目的,耶鲁学院开设了一系列通识教育课程:科学原理及数学、古代语言、古典文学等等,同时支持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的交叉学习。借鉴这一做法,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就不仅应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体系,而且还应将更多的具体课程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多样化,学科门类应更丰富,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选择。

2.3 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耶鲁报告》极为重视通识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素质:“这些教师要有从长期经验和教授过程的仔细观察中形成的自己的观点”,能够“用全面的视角控制整个课程”,并必须“形成博雅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管理与控制博雅教育的原则”。因此有学者认为:“作为有远见的大学校长应该重视通识教育,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最优秀的教师教授通识教育课程。”⑤看来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生态文明教育报告篇7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山东省委《党委(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第三条  办好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学校各部门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负责本部门意识形态阵地的规划和管理。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部门是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态阵地要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建设和使用,决不给反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理念提供任何传播渠道。

    第四条  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要增强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强化对校园网站、新闻网页、校报、广播站、新媒体平台、出版物等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对各种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学术沙龙、社团组织等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  课堂讲坛管理

   (一)课堂讲坛是学校宣传思想阵地的重点。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积极发挥课堂讲坛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对课堂纪律负责。教师要切实加强课堂管理,强化教学纪律,自觉遵守《冠县职业教育中心关于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意见》、《冠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检查条例》等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规范。

   (三)相关科室和专业部要严肃课堂纪律,加强教学管理,决不允许任何利用课堂公然散布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教师要自觉依托课堂讲坛,使课堂讲坛成为传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第六条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一)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树立正确导向,着力内容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维护学校网络信息安全。

   (二)加强学校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推进微博微信公共帐号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

   (三)遵守国家关于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的有关规定,加强校园网接入管理,规范校内部门接入移动互联网、使用社会网络资源管理。

   (四)按照意识形态责任制相关要求,各单部门党组织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必须担负起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管理工作,健全舆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提高对网络的管控能力。发现意识形态苗头性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向学校党委宣传部上报。

    第七条  讲座论坛意识形态管理

   (一)举办讲座论坛(含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牢牢掌握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举办讲座论坛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学校的利益和师生的合法权益。报告人要对自己的报告内容负学术、政治和法律责任。

    第八条  举办面向全校的讲座论坛实行分级分类归口管理,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实行申报、审批、备案制度,坚持“一会一报”制。

    第九条  对经批准召开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校外新闻单位需作宣传报道的,必须征得主办单位同意,并经学校党委宣传部批准,报道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对未经批准召开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一律不作宣传报道。

第十条  学校教职工原则上不允许以个人名义在校内举办讲座论坛。特殊情况由校外机构或个人租借校内场地(报告厅、会议室、教室等)举办的报告会和讲座,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本单位(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

(二)申请人所属单位(部门)党组织负责人负责审批;

(三)申请人所属单位(部门)于审批后3个工作日之内报校党委宣传部备案。

    第十一条  主办单位(部门)邀请校外人员举办讲座论坛的,必须认真审查报告人身份和报告内容,必须向报告人明确政治纪律要求。

    第十二条  我校师生到校外举办讲座论坛,报告人必须经所在单位(部门)批准。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对报告人提出明确的政治纪律要求。

    第十三条  主办讲座论坛的单位(部门)应至少提前一天在校内指定位置张贴海报,公布报告人、报告内容、举办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  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实行社团成立和年度检查制度,由团委负责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五条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管理,建立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由社科处负责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  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新媒体平台、出版物以及宣传橱窗、墙报、海报等,由各相关科室加强管理。

    第十七条  党委宣传部和各科室应当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阵地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给学校造成影响的,对相关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发生责任事故或者造成重大影响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与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相关法律程序追究处理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生态文明教育报告篇8

一、调研目的

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运用课程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通过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素养,更好服务于自身工作。

二、调研内容

学生根据现有所学理论知识基础,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既可在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内开展调研,也可以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自行确定调研课题,以便更加有效的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调研课题根据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选题分别如下:

(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调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参观纪念场馆、观看陈列展览、瞻仰历史遗址、寻访革命先烈、聆听“五老”讲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一系列方式,调研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现状,探讨行之有效地思政教育途径,深入教育和积极引导青少年爱国、爱党、爱社会,肩负时代使命,敢于担当,建设美好中国。

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特点,分析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调研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写出调研报告。

3、所在家乡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当地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的调研,了解青少年精神生活基本情况,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敢于担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4、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模式调研。江西革命老区在国家支持和自身努力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提高,但仍居全国较后水平。通过对生产生活条件、产业结构、教育卫生、地方财力、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入调研,为老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面临挑战调查。对自己所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中可采取查看文献、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或选择当地一个或两个有的村庄开展相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亦可对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变化、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城乡结合部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治安问题、征地款项的发放使用、劳动力安置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以你的家乡为例,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面貌及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建国70周年社会变迁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3、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调查,了解、分析当地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状况,分析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思考对策。

4、结合所在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新时期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可以通过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随机形式在你所选乡村或社区了解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状况、党内民主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和社区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及存在问题。

三、调研要求

1、所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2、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选题列出调查计划书(包括调查对象、方法、内容及时间安排),作好调查笔记。

3、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调查报告字数3000字左右。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四、组织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以5人为宜)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每人独立提交调查报告。

五、成绩考核

社会实践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为三档,评分标准如下:

A档:80~100:全面完成社会实践各项工作,选题适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实践方法正确,实践计划设计合理,实践记录完整;调查报告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2500字。

B档:60~79:能够完成社会实践各项工作,选题适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实践方法比较正确,实践计划设计比较合理,实践记录比较完整;调查报告语言比较准确;叙述比较清楚;资料数据比较可靠;结论有一定说服力,字数不少于2500字。

上一篇:物联网工程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古代教育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