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风险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12-29 17:15:39

管理风险及对策

管理风险及对策篇1

关键词: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保险

中图分类号:G214.2文献标识码:A

记者享有“无冕之王”的美誉,从新闻会到突发事件的现场,到处都能看到记者的身影。表面无限风光的背后其个人和家庭却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目前,关于记者职业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通过对记者所面临的职业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记者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人身风险

1、意外伤害风险。记者的意外伤害风险主要来自采访过程中,包括战地采访、暗访、正常采访活动以及突发事件的采访。战地采访时面临炮火和流弹的威胁,伤亡概率最高,仅伊拉克战争中和战后就有71名记者遇难(世界报业协会,2006),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记者人数。由于当前媒体竞争非常激烈,记者往往要深入一线,挖掘内幕,暗访、偷拍、甚至体验犯罪分子的违法犯罪过程,然后“独家”报道,这样的新闻能让媒体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赢得广告回报,但却使记者的人身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在1989~1999年10年间,全世界共有500多名记者在采访中遇害。即使是正常的采访活动,也可能暗藏风险。此外,在采访突发事件,如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时,记者处于事件的核心地带,人身遭遇意外伤害的可能性更大。

除了在采访中要面对采访对象可能带来的危险外,记者在采访途中也会面临交通事故风险。据调查显示,我国有73.2%的记者靠骑车、乘坐摩的、公交车或出租车外出采访。由于采访活动时间不固定,深夜或凌晨还在路上的记者不在少数,疲劳和简陋的交通工具成为记者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鉴于以上原因,新闻记者职业意外伤害的危险性仅次于矿工和警察,与飞行员和领航员并列为十大危险职业的第三位。

2、疾病风险。记者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造性的职业,媒体以发稿率来考察记者的工作业绩。为了获得新闻素材,记者经常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其中不能按时作息的占40%,一日三餐不能准时的占53.7%,经常加班的为56.6%,每天使用电脑超过8小时的占20%,极少参加或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分别为46.8%、33.7%。90%以上记者每天平均睡眠不足8小时。这种快节奏和充满压力与竞争的工作状态给身体带来极大的损害,记者群里普遍存在着透支健康的现象。以中青年为主的记者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或患病状态。在患病人群中,有2~3种疾病的人占到35.8%。记者目前最严重的疾病依次为:肠胃病(30.4%)、颈椎病(19.8%)、眼科疾病(13.5%)、头痛等神经痛(11.9%)、便秘(5.3%)、心脑血管病(3.9%)等。(表1)

(二)职业责任风险。职业责任风险是指从事职业技术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因工作上的失误导致的侵权责任风险。记者所面临的最主要的职业责任风险源于其报道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以及民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加之传媒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记者职业面临的责任诉讼日益增多。最典型的是2007年8月北京电视台播出《纸作的包子》假新闻后,当事记者受到刑事追究后,受害方还另外提出了民事损害赔偿要求。可以说,无论记者如何小心谨慎,但仍需面临其职业责任所导致的各种诉讼,最为常见的就是如上文所述的第三方提起的侵权诉讼。这些诉讼可能导致记者要花费大量金钱弥补工作失误所带来的损失。

二、现有补偿方式的缺陷分析

(一)商业保险

1、商业人身保险。商业人身保险具有投保自愿、退保自由的特点。只要满足核保要求,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及需求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购买保险产品。要想获得综合全面的人身保险保障,除了需要以外,记者必须满足相应的缴纳保险费的能力。从表2可以看到,北京、上海、西安、重庆四城市主流媒体的记者收入普遍高于其他媒体记者的收入。根据保险产品的特点,一般用来购买商业人身保险的资金不应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依据这一数字计算四城市记者对于商业人身保险的年购买力,结果并不乐观。支付能力最低的是重庆,为2,400元,最高的是上海,为9,600元。(表2)

记者的职业危险属于较高等级,因此在购买单纯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方面费率较高。普通人寿保险附加住院医疗保险可以提供相对完整的风险保障,但由于其缴费期限和数额固定,与记者收入不稳定的职业特点不相符合,加上缴费数额较高,普通记者缺乏承受力,因此未购买商业人身保险的居多。

2、责任保险。责任保险的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律环境,我国记者面临被追究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情形尚不多见,因此记者的职业责任风险意识与医师的职业责任风险意识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从而抑制了对责任保险的需求。保险公司在责任保险市场开拓方面缺乏积极性,专门承保与记者职业责任风险有关的责任保险产品种类较少,目前仅美亚保险公司在上海开办了传媒职业责任保险,该公司属外资保险公司,在全国大多数城市未设分支机构,投保职业责任保险存在地域上的不便。

(二)社会保险。除了商业人身保险以外,记者作为从业人员可以根据国家政策,由所在媒体与其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为他们缴纳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费。但实际的情形是,国内大部分媒体都实行聘任制,由于部分媒体招聘渠道混乱,缺乏严格的用人制度,导致机构膨胀,管理混乱。如某媒体组建报业集团后集团内就有正式编制人员、集团聘用人员、子报聘用人员、部室聘用人员、临时工、借调人员和兼职人员等,这些人员身份复杂,工资福利等级不一,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记者已经成为承担起支撑媒体的骨干力量,但部分媒体对这些人仍采用歧视政策,在保障等方面不予考虑。记者是媒体最前沿的员工,工作危险,充满挑战,但待遇却是最差的,毫无保障可言。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和中华传媒网进行的《媒体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状况》的网上调查(2006)显示的数据更加让人惊诧。在劳动者同用人单位的关系上,聘用全职的人员占到79.3%,国家编制仅10.3%。所有调查者中,户籍所在地与就业地点不一致的占53.2%,一致的占45.1%,有一多半的媒体从业人员是“外来工”。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的60.3%未与所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只占36.9%;在所在单位没有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占到了61.4%,

总之,激烈的媒体行业竞争使越来越多的媒体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然而,与媒体在新创时期对人才资源的求贤若渴相比,大多数老媒体或步入稳定期的“新”媒体在对待现有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却疏于管理。不仅缺乏长远的员工培养与职业发展规划,甚至连基本的用工合同、劳动待遇都不能保障。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记者队伍的质量和稳定,导致短期行为频繁发生。

(三)其他补偿方式。除了依赖商业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险进行风险转移以外,记者在遭遇意外伤害而致伤残、死亡或职业特点导致疾病时,也可以获得政府和民间慈善机构的救济,但这种救济要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政府和民间慈善机构的财力和关注度,是一种无法预料结果的不稳定的补偿方式。

三、对策

(一)加强职业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针对记者职业风险的特点,首先应对记者加强职业风险教育,增强记者的职业风险意识。只有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记者在从业过程中才能未雨绸缪,才能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和疾病发生的概率。如战地采访、暗访过程中,应注意自我保护,深夜采访归来时应注意避免疲劳驾驶,工作间隙应注意加强锻炼等。

(二)社会保险提供基础保障。目前,实施的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在逐年扩大。社会保险缴费低廉,而且涵盖了老年、疾病、意外伤害(工伤)等人身风险,保障程度相对较高。身为大众喉舌的记者在关注普通民生的同时,也应该为自己争取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作为相应的劳动监察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对于拒不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媒体进行督促和处罚,确保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获得社会保险提供的基本保障。

(三)商业保险提供有力补充。对于拥有社会保险的记者,购买商业人身保险并非显得多余。社会保险只能提供基本的保障。以疾病为例,各地的社会医疗保险报销都设有封顶线,要想获得额外的保障,必须借助于商业医疗保险。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社会保险的记者,可以有选择的购买商业人身保险,从而不致在意外、疾病和伤残来临时陷入困境。此外,有些风险如职业责任风险的转移只能依赖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责任保险。因此,商业保险不仅能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为参保记者提供更加充分和全面的保障,而且能满足责任风险转移的需求。国内的商业保险公司应积极开发承保记者职业风险的相关险种,实现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C・小阿瑟・威廉斯,迈克尔・L・史密斯,彼得・C・杨.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斯・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管理风险及对策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在具体的施工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应对施工风险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制衡建筑业投资膨胀的现象,最重要的是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做好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项目风险管理的概述

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施工负责人对施工项目在未来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以此制定出有效应对风险的方法策略。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对风险进行预防、规避以及处理等,最终缩减风险对项目完成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因素。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具有不确定;二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可变性。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根据施工项目的进度安排进行调整,因此需要风险管理者针对各种因素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改变,以此实现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二、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基于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施工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他们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强调经济效益,将所有的施工管理紧紧围绕在获取经济效益上,而忽视风险管理,结果造成项目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设置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安排专职人员,结果造成施工风险管理一直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约束的问题。另外施工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不能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反映,造成巨大的损失。(3)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手段落后。风险评估手段是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施工企业处理风险的手段往往采取投保的方式,而且大部分采取的是事后补救的措施,这样导致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无法实现;同时我国对于风险评估主要是采取定性的分析方式,这样不能科学的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三、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1)增强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一是施工企业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施工管理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风险管理氛围。风险管理不仅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因此施工企业要以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二是强化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施工企业要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相融合;三是树立危机意识。施工项目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施工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认识到风险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一是明确风险管理职责,针对施工企业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或者人员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以此推动风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二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制度,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制定风险管理检查机制。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施工各个组成单位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形成日查、月查工作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并且召开专门的会议制定应对对策,对风险管理专职人员继续跟踪复查,以此保证问题得以解决。(3)丰富与创新风险管理评估手段。风险管理评价是针对风险危害的科学评价手段,传统单一的评估手段对于施工风险不能有效的进行反映,因此要不断丰富评估的方法:一是建立风险回避法;二是运用财务技术对风险进行控制。财务是企业施工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性技术处理置留一笔费用,以此作为应对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三是运用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改变以往静态的控制方法,而是采取动态的控制方法,及时根据施工项目的进度,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以此应对变化中的风险因素。

总之,在项目施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比较多,因此需要施工企业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完善的策略实现对施工质量风险、工期延期风险、施工成本风险以及施工安全环保风险的控制,以此提高施工质量,实现施工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管理风险及对策篇3

1 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的投机风险

风险理论把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其后果只有两种可能,即有损失或无损失。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三种可能:盈利、损失、不盈不亏,如股票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投机风险因有利可图而具有程度不同的吸引力,使人们为求得利益而甘冒风险。

1 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创新主体希望通过成功的技术创新获取期望的利益。但是技术创新系统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创新活动最终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创新成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二是创新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无法回收前期投入的资金;三是技术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所以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2 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动态风险,有其复杂性。即由技术创新系统的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变动,如经济、社会、技术、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变动,研究开发、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均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而所谓的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非常变动或人类行为的错误导致损失发生的风险,如地震、火灾等。

3 技术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活动。通过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管理,尤其是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受控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

4 技术创新风险导致的失败结果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例如,电视机、电子表在美国公司经历失败之后,却在日本企业手中经过完善和市场开拓,最终获得了成功。事实上,影响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有一些是可以控制的。在改变某些可控因素之后,能够改变原来失败的结果。

5 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风险。虽然技术创新风险不可能完全灭除,但总的来说,技术创新管理比较完善的创新主体,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某些风险因素,其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相对就会高一些。因此,要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必须在完善技术创新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杜拉克说过:许许多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有‘冒险癖’。……,他们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确定有什么风险并把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系统地分析创新机会的来源,然后准确地找出机会在哪里并加以利用,他们不是专注风险,而是专注机会。”

2 技术创新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

在技术创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事先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理性行为主导的过程,并不是人们所想象或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随机过程。因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其中每个阶段都包含有分析、评价、决策和实施等符合逻辑的理性行为。创新设想调研开发中试生产市场销售技术创新过程的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矩阵〔3〕表明,在技术创新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能存在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决策风险、政策风险,或者说不同特征的风险,如技术、市场、管理、决策等风险,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分布,其发生变化的规律存在显著的差别。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矩阵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创新设想调研评估研究开发中间试验批量生产市场销售创新主体需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事前、事中分析。一方面可以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使风险处于受监测状态,防范风险,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如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对创新设想进行评估,切实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开发新产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使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其目标。事实上,技术创新综合能力不同的企业,他们所面临的创新风险有着明显的区别。创新综合能力强的企业,相对而言创新的成功率要高得多。一些技术创新调查项目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1,2〕。有的研究认为〔4〕:新产品失败率25年来保持稳定的原因,是对新产品管理能力的长期改进,要保持这种稳定,可能意味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理性的分析,始终致力于完善技术创新管理和风险管理,是防范和控制创新风险的基本措施。

3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递减

美国布兹·阿伦和哈米尔顿咨询公司根据51家公司的经验,归纳出新产品设想衰退曲线〔5〕。从新产品的设想到产业化成功,平均每40项新产品设想约有14项能通过筛选进入经营效益分析;符合有利可图的条件,得以进入实体开发设计的只有12项;经试制试验成功的只有2项;最后能通过试销和上市而进入市场的只有1项。事实上,在衰减过程中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被逐步排除,或者说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随着过程的进展而逐步减少。衰减比率会因产品不同、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别。而越保守的公司,其衰减率越高。但衰减曲线的形状具有典型性。

这一衰减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学习过程,获取经验的过程。在创新设想阶段,重点是要明确技术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在调研评估阶段,重点研究顾客是否存在这种需求,企业有无能力利用这一环境机会;在取得进展后,要尽量明确在可靠程度方面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但即使到研究开发的后期,甚至产品投放市场后,不确定因素还会存在,还是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新的风险。

一些资料表明,有些创新活动,对创新项目估计不足,有时甚至不存在技术可行性或市场接受能力;对研究开发费用、设备调整费用和批量生产费

用估计不足,特别是常常低估后者,致使投资超过预算,甚至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而承受过大的风险。因此,在考虑创新项目的评价时,不仅要进行事前研究,而且还要进行事中研究,对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评价,即由一次性评估转变为多阶段的评估,有一次性决策转变为多阶段决策。

4 技术创新的风险随创新过程的推进而具有积累性

国外的研究表明,应用研究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低于25%,开发研究阶段成功的可能性为25—50%,产业化或商品化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为50—70%,三个阶段的投资大体为1∶10∶100。上海对7个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查,其投资的比例为1∶103∶1055。1980年美国全国工业会议的调查结果,新产品开发各阶段的费用和时间的占用比例如表1所示〔5〕。显然产品样品开发和商品化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大的两个阶段。表2 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和费用分布概念开发样品开发试销商品化合计时间(%)14402323100费用(%)10301644100(注:根据〔5〕整理。)

为准确描述风险的大小,我们设I为创新项目的投资费用,P为该创新项目失败的概率,V为风险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I×P(1)技术创新项目从概念开发到市场实现要经历的阶段设为n个,则各阶段的风险Vi与该阶段的累积投资额I0i和失败概率Pi之间的关系为:Vi=I0i×Pii=1,2,…,n.(2)其中I0i=∑Ii,Ii为各阶段的投资额。显然,由于投资具有积累性,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尽管概念开发、方案分析阶段的淘汰率最高,但是由于该阶段投资费用和投资累积量较低,由(2)表示的风险Vi还是比较小的;而在样品开发和商品化阶段的投资比较高,累积投资量逐步扩大,其失败率虽然不像概念开发、方案分析阶段那么高,但由(2)式计算的风险V是很大的。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在创新过程的初始阶段淘汰率不高,不尽早放弃那些没有成功希望的设想方案,就会使一些不可能取得技术成功或市场成功的开发项目进入创新的后期阶段,将使风险沉淀和积累下来,最终导致风险的增加或进一步扩大,甚至导致企业的经营危机。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①进行多阶段评价;②谋划多种可行备选方案;③将风险的控制点尽可能设置在创新过程的初期阶段,尽早释放可能存在的风险;④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费用。

5 充分利用信息是防范或降低技术创新风险的有效途径

管理风险及对策篇4

风险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项目

一、当前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一票否决制”、“股权逐步释放”等条款,有些早期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协议中就没有设置,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束手无策。

2、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中国风险投资还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方和风险企业存在着比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按理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企业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是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创业人员认为自己是老板,不愿意向风险投资股东公布相关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障碍。另外,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二、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六个环节和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前四项在我国企业风险投资中有较多的应用,风险的应对与监控就鲜有应用。这是两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传统的项目投资多在立项前做风险评估,而忽视了还应该同时针对所存在的可以预测的风险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并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控。这样才能达到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

目前,风险投资公司较为广泛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故障树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

三、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到现在,在项目运作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投资项目的风险存在着突出的共性问题。

1、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风险企业资金不足,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与中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关。中国风险投资初期不太注重联合投资,通常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一家企业。

2、产品结构单一造成风险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

中国很多高风险项目的产品结构及业务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差,当相关市场变化或者竞争激烈时,收入就受很大影响。还有一些项目由于产品定位超前,原来定位的市场成长缓慢,而企业没有其他替代产品和收入来源,只能空等相关市场的发展,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形成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能力是目前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

四、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其应对策略

1、管理方式

第一,采取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在投资协议中增加对风险投资的特别保护条款。对于在投资前投资协议中相关约束条款缺乏的项目,在投资项目增资或者其他事件发生时,应当利用此契机,作为谈判的条件,加入新的约束条件,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发生。由于创业企业一般急需第二轮的融资,所以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愿意给该项目继续投资,在与创业者做增资谈判时,由于在谈判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把加入的相关条款作为继续投资的前提,从而加强投资协议中的监管条款的效力。

第二,推进投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风险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风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风险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以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制约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第三,以提供增值服务契入监管。根据中国创业者的文化习惯,中国风险投资方应该对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灵活的策略。要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引进客户、合作伙伴等增值服务。用服务来换取投资企业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对被投资企业信息的及时掌握,做好对其风险管理和监控。

2、应对策略

首先,对于资金不足的创业企业,或前景基本不看好的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其财务状况,对已经或即将支持不下去的企业,建议风险投资公司及时采取休眠、合并、清算等方式止损;对尚存在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密切关注其财务情况,防止创业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开拓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为其寻找技术、市场、资本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发展前景较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应积极帮助联系贷款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也可追加投资。

其次,对于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建议尽量拓展产品线,或者适当改变经营策略,开辟新的赢利点。对尚在产品开发阶段的企业,应对其产品潜在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建议在其开发过程中,增加产品宽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并随着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产品方向和经营模式。

第三,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应加强与管理层的协调沟通,尽可能地输出增值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或推荐职业经理人直接参与管理,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投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白澎.风险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2]陈国栋.风险投资项目三维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J].求索,2008(11).

管理风险及对策篇5

【关键词】普外科;安全隐患;风险管理

近几年,伴随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进步,人们健康意识与法律意识加强,患者越来越重视医院的安全隐患问题。普外科为医院重要科室,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这样容易加大安全隐患发生率,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全面分析普外科的安全隐患,同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降低安全隐患率。

1普外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原因

1.1管理制度

管理者没有做到因时因地制定和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同时医护管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和执行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落后导致医疗技术设备落后,管理者不更新医疗设备,仍旧使用陈旧的设备;病房和门窗没有建设护栏来预防患者逃走;病房内危险物品的摆设不合格;对容易产生抑郁躁动行为的患者没有设置专用的躁动房间;管理不到位,没能做到定期检查病房设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威胁[1]。

1.2护理人员的自身因素

护理人员队伍职业素养不高,专业知识理论掌握不扎实,缺乏责任感;没有按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或者死板地遵从医生的叮嘱,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作出反映;没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医护人员没有根据患者病理特征的不同进行安置,导致不同类型的患者混合住进同一个病房,例如一些发生交叉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并没有将其与其他患者隔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扩大化;此外医护人员不能严格遵守管理护理制度,导致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护理队伍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2]。

1.3患者自身的原因

因为普外科患者治疗时危险性比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大护理难度,加之,部分患者于家属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充分认识遵医嘱的重要性,没有配合医院护理的工作。因此,引发术后感染概率比较大,为患者家属与医院造成麻烦。

2普外科护理安全的风险预防对策

2.1强化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在护理的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都与患者生命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操作,根据规定对治疗仪器进行消毒。同时医院需要强化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便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护理方式与技巧,经熟练操作与过硬技术,获取患者与家属信任。在普外科的护理人员上岗以前,需要实施全面、系统化培训,保证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能持证上岗[3]。

2.2对患者与家属实施健康宣教

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与家属实施健康宣教,首先,将遵守住院的规章制度与遵医嘱重要性告知患者,让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其次,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如果患者有疑虑,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解答,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要重点强调。最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有个心理准备,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5]。

2.3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和道德素质

管理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护理专业知识,使得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护理的各项工作。其次是要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优秀的护理工作者给予表彰,对发生错误的护理人员进行处罚,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护理工作者还要有记录和保存患者临床资料的习惯,为改进工作提供证据。护理人员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保管好患者的医药等物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尽量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

2.4重视普外科护理人员的管理

普外科护士长应该具备良好人格魅力与职业道德,同时要有高超护理技术与严谨工作作风等,加强护士长自身号召力与凝聚力。然后通过护士长来凝聚团队战斗力,一起完成护理的目标,提高护理的效果。如果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根据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也就是护理人员没有受教育不能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明不能放过、整改的措施没有得到落实不能放过、责任人员没有受到处理不能放过,使得相关责任能够落到实处,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

2.5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

护理人员还要提前消毒病房,确保患者不会因为病房环境影响到心情愉悦性。在科室收治到患者时,需要提前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治疗注意事项。在手术治疗以前,护理人员需要细心、耐心的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与既往病史。护理人员应把手术时间、注意事项、手术室的设备与主刀医生等告知患者于家属,使得患者于家属了解手术过程,将患者恐惧心理与疑问心理消除,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此外,护理人员需要落实手术室消毒与清洁的工作,对器材准备、急救用品与药品进行完善。在手术前一天需要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清理,可以采取石蜡油对污垢进行清理,并且石蜡油能够发挥出的效果,给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护理人员根据手术情况取患者,在手术前不可以随意活动与按压腹部,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

3讨论

总之,伴随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人口老龄化与环境污染,导致普外科患者人数持续上涨。尤其老年患者因为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在行普外科手术治疗时,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件。因此,为了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需要护理人员针对老年患者心理与治疗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降低坠床、下呼吸道的感染、跌倒、上呼吸道的感染、褥疮、创口感染等安全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汤安莲.临床护理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5,(40):414-414.

[2]邓海峰.普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5,(6):778-779.

[3]刘娟.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考及护理对策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0-21.

[4]程晓冬.普外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6):389-389.

[5]董梅.普外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5):2690-2690,2241.

管理风险及对策篇6

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若想对建筑

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应当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这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当树立起良好的风险回避意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及人力、物力、财力投资来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从而使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管理工程风险。

2、重视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建筑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合同是建筑企业经营的重要载体,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防止工程变更索赔问题出现的关键措施,只有管理好了合同,才能够有效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的外界风险,继而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各方面施工的顺利开展,因此合同管理必须要得到重视。作为建筑企业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机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有效管理建筑合同,这是不容忽视的。

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先具备一个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而不至于管理起来没有条理、没有依据、没有目标。总体来说,一个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应当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①要具备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交付全过程当中所需的所有成本费用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合理规划各分项工程的资金使用限额,依法监督资金流向,坚决打击舞弊现象,避免资金的浪费,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②要具备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对参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全体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作人员等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人为本安排工作,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知识技能,并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来促进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以及还应当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便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追究责任到人;③要具备完善的材料设备管理制度,对所有施工材料及设备的采购、维修、维护及使用进行全面管理,严厉禁止不合格材料和设备用于施工建设,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4、健全风险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完善风险信息系统也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保障风险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够大大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效率。具体说来,一个完善的风险信息系统,应当能够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全面收集和准确分析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各项文件,例如了解施工场地的地形和气候等条件、调研当地的原材料市场以及研究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等,从而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和归纳整理,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加以防范。

二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合同管理存在漏洞、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风险信息系统不健全等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应当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重视合同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健全风险信息系统等对策进行有效防范。

管理风险及对策篇7

论文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账款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其实质是企业因赊销产品而形成的产物。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安全、有效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一)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论文网。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风险,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普遍现象。应收账款的逾期甚至成为坏账通常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且限制企业现金的流通、阻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二)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截至2009年8月的应收账款为3,59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63%。这些状况已严重影响到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造成企业资金的严重短缺,极不利于企业的继续发展,因此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经营理财的意识和观念。部分企业管理者没有对现有的资源和资金进行有效的配置和调度,致使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并且也不积极从加强管理的角度去清理应收账款,造成大量资金长期滞留在外,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 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一)买方市场是应收账款存在的前提

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风险,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高竞争力,增加利润,利用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赊销来促进销售。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越大,其承受坏账损失的风险就会越高。虽然赊销可以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但因为赊销而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和高昂的资金成本是企业所始料未及的论文网。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企业缺乏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有些企业缺乏应收账款管理规章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相应制度,但却并不照章办事,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沟通,销售与核算环节脱离,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其次风险,企业销售激励机制不健全。有些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只将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工作量挂钩,而并未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量,只关心销售量的高低,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

再次,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对销售人员追求个人业绩产生的应收账款,企业没有建立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回,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四)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不细致

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没有做任何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风险,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威胁。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决策者风险意识

企业决策者应该增强对应收账款风险性的意识,尽量将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决策者在制定销售政策时,不应该盲目追求销量的最大化,要考虑到应收账款所带来的成本、费用及其风险性,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和激励体制,以避免或减少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论文网。

(二)大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1、加强产品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首先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及时开发研制新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风险,使生产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服务水平。另外,企业应有目的地选择客户,选择那些信用品质好,赖账可能性小的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成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要求实现设备现代化和产品现代化,大力发展高、精、尖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通过工艺设计、产品性能、产品寿命、销售技术、服务的提供等方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从而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量。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风险,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信用部门,建立客户信用资料档案。集中保存并及时更新客户信息,资料应该包括企业与主要客户交往的历史资料,主要有客户的基本信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公布的一些信用等级、营业执照复印件、信用调查报告、合同或订单、付款记录及往来信函等。

2、制定严格统一的信用政策。在企业内部从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款政策三方面制定信用政策论文网。在信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信用等级对客户执行不同的信用标准;同时,要根据客户信用状况的动态变化随时调整对其的信用额度,从动态上保持信用政策执行的一贯性。

3、建立信用管理人员的奖惩激励制度,通过赊销责任制或者销售收款责任制的方式 将销售和信用部门的信用管理职能统一起来。

(四) 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企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强合同管理,对客户执行合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防止坏账风险的发生。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风险,目前尚欠款数额、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用户付款的时间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2、检查客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客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

3、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实现企业资金良性循环、增强企业经营活力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把应收账款的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性的工作来抓,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志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初探财会研究2009年第9期

2.王芝杨企业如何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经济论坛2009年第13期

3.张海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国总会计师2009年2月刊

4.严涧浅议企业应收胀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家天地2009年4月

5.杜新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第2期

 

管理风险及对策篇8

急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以及偶然和意外事故所致突发伤,批量伤病人的救治,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各种因素,而医疗护理行为又是具有超过

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因此,作为急诊护士正确识别风险因素,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

不安全因素,做好工作环节中的风险监控,提出防范措施,提高应对能力,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风险因素

1.1 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不知道哪些是风险及其后果和危害,缺乏预见性,一旦出现护理纠纷,不能沉着冷静,更不知道怎样去取证,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或医院利益。

1.2 护理记录中的风险:主要包括记录不吻合;护理记录不具体或有涂改现象;护理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不全面等。

1.3 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合同制护士大量增加,加上转科等特点,护士流动性也较大,同时,急诊病人来院时间短,病情危重,要求高,每位病人及家属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治,特别是在遇到节假日、晚夜班这些薄弱的时间段也是急诊病人就诊的高峰时段,由于缺乏对复杂病情的判断能力,缺乏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如使用洗胃机的过程中突然停电或者洗胃机不能正常工作致使不能马上使用洗胃机,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能慌乱,要积极寻找原因,排除障碍,如实在无法使用洗胃机时,用人工洗胃法,总之不能延误抢救,否则会因此而引发护患纠纷。

2 管理对策

2.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让急诊护士深刻地认识到,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必须从自身做起,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和客观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让每位护士都能判断护理风险,分析产生原因,确定高风险发生环节,利用医疗安全分析和个别指导等形式对全科护士进行风险教育,学习医院制定的各项核心制度和相关法律,学习识别哪些是风险,有多大危害,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2.2 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一份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的护理文件不仅可以作为护理质量的评价内容,同时也是病人接受护理服务的证明。因此,组织大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急诊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事件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新知识,转变观念,从法律的角度写好护理记录,严禁涂改,告知急诊护士不要知法犯法,给医疗纠纷带来违法的证据。采取定时与随机检查的办法,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在记录护理文件时要医护一致,护士单独值班遇到抢救时,先用一张小纸记录抢救程序,抢救结束后再及时地书写护理文件,确保护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科学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

2.3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轮转护士多,处理问题能力差的特点,首先更新护士知识,学习新理论,教育护士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培养自己观察病情的广度和深度。科室建立“纠错登记本”,遇到纠纷的以纠纷实例及时教育全体护士,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并记录在“纠错登记本”上,对教育以后的轮转护士大有益处,以防类似事情的发生。学习和考核医院制定的服务到位措施,将急诊常见疾病抢救预案定为:一人抢救程序,二人配合抢救程序,三人配合抢救程序,并进行急救情景演示模拟考核,训练护士应急随机事件的能力,对常用急救仪器操作考核,这样,通过在岗培训,提高护士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3 结果

通过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其有效的管理对策,全体护士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提高了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增强了法律观念,业务水平、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无1例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护理质量得以提高,获得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等不断提高,护士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病人的不满和投诉,一旦引起纠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财力都不可低估。所以,正确分析护理风险因素,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将“怕出错”提升到积极思考哪里可能出错的高层次上,做到防微杜渐,真正体现护理行为中的安全保障。

上一篇: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范文 下一篇: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