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5 17:25:49

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篇1

1.教师缺乏实践性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现场示范,又要讲解理论知识和管理课堂秩序,这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目前大部分院校中在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只顾一方面,或太过注重课堂秩序,导致实验教学无法开展,逐渐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不适应高等专科医学院校对于高等专科医学院校的教学,很多学生均属基础知识较差,还需要多做基础练习与理论知识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对实验枯燥讲解,内容无趣又有很多专业术语,学生听不懂、跟不上,最终提不起学习兴趣。即使有学习需求的学生或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弄懂实验原理方面还需一定的时间,而教师多数采用的是自己边实践、边讲解,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实践需求。

3.实验教学设备简陋免疫学检验需要足够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学生要充分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所以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亲自操作,并且保证操作的时间。但是学校的实验教学设备数量不足、设备简陋、陈旧,在教学方面不得不压缩学生的操作时间。学生对临床中出现的最新设备仪器的了解不足,无法运用到实际学习与工作中。

二、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的改进对策

1.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而言,只有培养出“双师型”教师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应该从院校方及教师本身做出调整,院校方应该多多鼓励教师到医院做实地考察、参观、培训及实习,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了解临床中常用设备及新兴设备,掌握先进技术,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而教师自身方面也应该多注重学习,利用下医院的机会多补充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

2.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程的安排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将新知识做出示范操作后,将主动权、操作权及探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熟悉操作方法、掌握知识内容,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课堂前15分钟对新知识的实验进行教学及演示,中间20分钟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实验,最后十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并且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3.增强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学校方面应该尽可能的将资金运用到实验教学设施方面,并且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在选择设备上注重当下流行的品牌、型号等,运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例如幻灯片、网络视频等设备。其以上工作均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新兴设备的投入,也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方法以及仪器设备方面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不能停滞不前,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从教师自身入手,做好知识储备,运用好设备仪器,并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技能,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免疫学技术篇2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应用;效果

甲状腺疾病为常见临床疾病,常通过检测患者甲状腺球蛋白进行诊断。传统检测方法为放射免疫技术、血凝法等,但检测效果不甚理想。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稳定性高、灵敏度高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标本用量较少,且标记物易得[1]。现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接诊的甲状腺疾病45例、甲状腺肿瘤45例、甲亢45例患者,对其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接诊的甲状腺疾病45例患者作为甲组,平均年龄是(29.32±10.25)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3例、22例;将甲状腺肿瘤45例患者作为乙组,平均年龄是(29.39±10.25)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4例、21例;将甲亢45例患者作为丙组,平均年龄是(29.48±10.22)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5例、20例;将同期正常体检人群45例作为丁组,平均年龄是(30.07±1.12)岁,男性和女性分别是22例、23例。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受检者空腹情况下采3ml血,抗凝剂选择肝素钠,通过放射免疫技术对血浆甲状腺球蛋白进行检测;后选择化学发光免疫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比较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假阴性、假阳性和检测浓度。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特异性及灵敏度。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 与放射免疫技术相比,四组经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假阴性及假阳性率较低,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检测结果比较情况见表一。

表一 四组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对比

2.2 甲状腺球蛋白检测浓度 与放射免疫技术相比,经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的甲状腺球蛋白浓度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检测方法甲状腺球蛋白浓度比较情况见表二。

表二 四组不同检测方法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对比

2.3 符合率、特异性及灵敏度 与放射免疫技术相比,四组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符合率、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检测方法符合率、特异性及灵敏度比较情况见表三。

表三 四组不同检测方法符合率、特异性及灵敏度对比

3 讨论

放射免疫技术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较大,试剂有效期较短,且具有一定放射性,限制临床应用。该技术又分为发光反应和免疫反应,在抗原或抗体上标记化学发光剂,将其与待测标本抗体或抗原经特异性反应相互结合,产生复合物,通过磁场对结合态、游离态进行分离,加入发光底物或氧化剂,促使物质氧化,产生激发态中间体,跃迁至基态,发射光子,经发光强度检测进行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2]。该技术主要适用于肿瘤标志物分析、心脏疾病标记物测定、激素分析等。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主要依靠检测甲状腺球蛋白判断,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甲状腺球蛋白的定量检测[3]。在本文研究中,对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分别进行放射免疫技术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甲组经放射免疫假阴性率为8.89%,经化学发光免疫假阴性率为2.22%;乙组分别为11.11%、2.22%;丙组分别为6.67%、0%;丁组假阳性率分别是4.44%、2.22%,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可有效检测甲状腺疾病,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较低。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经不同方法检测甲状腺球蛋白,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浓度均高于放射免疫技术,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有效检测甲状腺球蛋白具有重要作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符合率、特异性及灵敏度均高于放射免疫检测,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及灵敏度,符合率较高。

综上认为,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大,能为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提供有力依据,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化学发光免疫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6(17):50-51.

[2] 翟艳,王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18):68-69.

免疫学技术篇3

【关键词】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分类;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63-0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展起来的,它是比荧光免疫测定、酶免疫、发射免疫更先进的一种最新的免疫测定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对各种抗体、抗原、半抗原、脂肪酸、激素和药物的检测分析,下面就介绍一下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由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两个系统构成的。其中免疫分析是用标记物直接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之上的,然后再经过抗原与抗体反应生成抗体免疫复合物,其中标记物可以是化学发光物质,也可以是某种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是在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的发光底物,待发光物质氧化后就会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中间体,会发射光子释放能量以回到稳定的基态,发光强度可以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其中被测物的含量就是根据化学发光标记物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来的。

化学发光的原理是指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发生能级跃迁而释放光子的过程,能级跃迁过程是电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过程,实现了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的跃迁。其中可以根据形成激发态分子的能量来源不同将发光过程分为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光照发光(photoluminescence)和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

化学发光又可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间接化学发光,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一个反应产物分子,且被激发到能发射光的电子激发态,那么这就是直接化学发光过程。若参加反应的物质激发能传递到另一个未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D上,使D分子激发到电子激发态,D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光,这种过程叫间接化学发光。

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分类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应用于免疫分析体系中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2.1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这种分析方式是用吖啶酯直接标记抗体,作为抗原,然后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就会形成固相包被抗体一待测抗原一吖啶酯标记抗体复合物,到这一步后再加入双氧水氧化剂和氢氧化钠,这样环境就会呈碱性,吖啶酯就会在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发光。

2.2酶催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标本中的抗原(抗体)在发生免疫反应时所用的标记物为发光的酶,这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是酶催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UA)这种分析过程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具体是以三丙胺(TPA)为电子供体,用电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标记抗体(抗原),在电场中因电子转移而发生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

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就目前而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替代RIA的首选技术,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下面就简要地谈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几个应用。

3.1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作为评价和治疗机体免疫功能重要指标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以前诊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用的是常规酶法,常规酶法的缺陷是可能使得部分低病毒含量携带者漏检。但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宽的特点,在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方面其检测灵敏度比常规酶法高,Bowser等在测定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围产期儿童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时给出了证明。

3.2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的分析肿瘤标志物包括蛋白质、酶、癌基因产物、激素等,它是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在患者的细胞中,血液中以及组织中都存在肿瘤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可以用于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也可以进行体外早期辅助诊断和对术后的监测,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具有重要意义。Mac等达到了对食管癌患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的浓度、cyfra21-1的浓度、鳞状细胞癌抗原的浓度。Shabin和Raslan比较了AFP和人绒毛膜促线性激素这胎膜早破和健康孕妇阴道液中的两种标志物,发现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Sakaida等通过检测细胞色素C的含量得出C可能成为肝衰竭的新标志物。

3.3应用于心脏疾病的特征标记物测定临床上的心脏疾病常常采用同工酶定量测定,标记物为肌酸激酶和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Dutra等运用心肌肌钙蛋白cTnT受体分子制成了免疫传感器,可用于临床上早期检测心肌梗死。有文献报道同时检测了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相关系数分别为cTnT0.953-0.982;CK—MB0.835-0.999;肌红蛋白0.776-0.992,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检测临床标本。

4结束语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它将化学分析方法和免疫学分析方法的优点融合了起来,用这种方法分析简便、快速,且标记结合物稳定,没有污染,是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中最有前途的方法。现在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中应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能够实现试剂稳定自动分析,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精确的结果,可以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必将为未来迎来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1]魏光伟,余永鹏,魏文康,罗胜军,WEI Guang-wei.YU Yong-peng.WEI Wen-kang.LUO Sheng-jun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3).

[2]郑开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TSH及临床评价.福建分析测试研究报告,2001,10(3):1458-1461.

[3]高荣,赵一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04).

免疫学技术篇4

【摘要】临床检验为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技术的研发为临床检验学发展提供了机遇,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约了样本用量,实现了疾病准确、快速、无创的诊断。同时也需正视存在的困难,对复杂的数据行合理和有效的应用,以减轻患者负担,控制成本。同时加强基础研究的合作与交流,让从业者加强各种技术的培养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临床免疫检验的要求。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免疫检验;实践;探索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连接环节。免疫学检验是以免疫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各种具有敏感特性的标记技术,对各种病理和生理的免疫学指标行特异性、超微量地分析,包括细胞的、体液的诊治及预后评估[1]。就免疫学检验进行准确定位,是临床医生依据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防控的有效技术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就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的相关实施与探索进行综述如下。

1临床免疫学概念

临床免疫学属重要的免疫学分支部分,为免疫学应用到临床医学的途径。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与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相关性,为临床及时、科学的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在疾病的治疗、监测、确诊、预后中均发挥重要的引导及参考作用[2]。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多种免疫学技术已被普遍开展应用,如流式细胞式和免疫细胞检测及分类技术、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及各种肽类物质、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的检测技术等[3]。随着目前检验项目在临床的不断增多,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自身都对临床检验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各种免疫学技术均需紧跟医疗科技发展步伐,更全面、迅速的发展,以尽快的与临床应用适宜,进而开展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崭新局面。

2临床免疫学促进新技术发展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创新基础均需有相应的理论,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等均为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而这些技巧中,理论基础为DNA的双螺旋。同时免疫学的抗体理论与抗原对多种临床免疫学新技术的产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标记技术、沉淀、凝集等的发展进展[4]。近年来,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渗透及免疫学的飞速积习难改展,使免疫学在理论上获得了较大的突破。

3临床免疫学新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3.1多学科交融临床免疫学经典技术包括免疫标记技术、溶血技术、中和技术、沉淀技术、凝集技术等。以上技术为临床免疫学基础,在临床免疫学传统及现代的理论中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以上技术或其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技术至今仍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但生命科学在不断发展,不同学科间渐较难明确区分和界定,形成广泛的渗透和交叉的局面,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适体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染色质沉淀技术等免疫学新技术,使免疫应用范围和理论不断拓展。另外,临床免疫检验中,组织学、细胞学中的显微镜技术也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如由普通显微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对抗原进行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荧光显微镜与荧光标记技术联合进行检测。且电子显微镜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细胞的行为可直接行动态观察。以上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免疫学技术得到了较大丰富,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及方向[5]。同时免疫学检测数据显著多,用日益复杂,有效分析数据和正确应用结果显得较为重要故临床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渐趋深入。

3.2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的免疫新技术临床免疫学检测具有同步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与传统手工操作有较大的区别,如微粒子酶免疫技术、电化学发学分析技术等,毛细管电泳技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生物芯片技术使整个检验医学检测实现了大规模、平行化、高通量的要求。同时,组学技术、后基因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极大的满足了临床免疫学需要。

4免疫学检验定义

4.1临床免疫学中免疫学检验为重要组织部分以基础免疫学理论作指导,临床免疫学对免疫学方法及技术不断创新,在对疾病研究,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肿瘤、传染病、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发机制、诊治、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免疫学分支学科,是基础免疫学内容与临床免疫学内容的中间环节,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研究的相关技术方法。

4.2免疫学检验的相关定义依据免疫学原理,特别是抗体与抗原反应原理,对各种敏感标记进行利用,如荧光素、发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等,特异地、超微量的对各种病理和生理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细胞的和体液应用,行疾病诊治和评估的一组医学临床检验项目[6]。其要点为即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加以利用,又可对免疫学参数的各种内容进行检测。

5免疫学检验存在的问题

5.1定位目前,有一定数量的医疗单位中,尚未设立免疫学检验专业,无专业的检验设备,无实验室,无固定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免疫学检验中的一些项目被分散在微生物实验室和生化实验室进行检验,对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5.2质量管理分析虽免疫学检验中大部分项目在各大医学中已参加了国家卫生部相关室间质量评估活动,但在对室内质量进行控制的环节中,仍较为薄弱。对于大部分免疫学检验项目,在质控品和标准品上,国内尚未做到有效统一,虽部分有供应,但项目不全,价格昂贵[7]。故多数试验室质量控制不达标,导致检验质量不稳定。目前,尚普遍存在试剂缺乏统一的现象,检验结果中的假阴性、假阳性较难杜绝,为质量管理及标准化检查带来了一定难度[8]。同时,专业的免疫学检验人员较少,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带头人,同时也缺乏娴熟操作的技术人员[9]。此外,还存在研究内容与临床缺乏有效结合等,在疾病诊治中未发挥有效作用[10]。

6发展建议

针对免疫检验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和检验科需重视免疫学检验专业的设置,设备引进、项目定位和人员配备,加强培训,建全室内质量控制[11],同时成立免疫检验学小组,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各级质量部分需加强参考品、质控品的管理,以提高检验效果,使临床免疫学作用落到实处[12]。7小结

免疫学技术篇5

关键词:非强制免疫

当前,如何开展非强制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是每一位兽医防治机构和人员必须正视的问题。必须看到,畜牧兽医部门强调强制免疫的同时,非强制免疫工作经已弱化了。许多防治战线同志熟悉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强制疫病,却不太熟悉新城疫、鸡传支、马立克、法氏囊、伪狂犬、细小、乙脑、链球菌、羊痘、鸭瘟等非强制免疫疫病。非强制免疫疫病品种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惊人的,如鸡新城疫、鸡传支、伪狂犬、羊痘等病的发病死亡率都很高。因此,继续推进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要重视非强制免疫工作;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有利于畜牧兽医部门树立权威,能够促进强制免疫工作的开展。

一、要充分认识非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

1.非强制免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动物防疫法第四条把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列入管理范围,可见,政府动物防疫工作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规定的禽流感、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4种疫病。近年来,农业部、省市县防疫指挥部多次发文部署落实非强制免疫工作,涉及狂犬病、乙脑、病毒性腹泻病、链球菌病等等非强制免疫疫病品种。农业部、省市农业部门一刻也没有放松非强制免疫工作,要求各级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

2.有助于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

近年来,羊痘曾经流行,鸡传支时常侵害鸡场,大肠杆菌严重影响蛋鸭产蛋率,伪狂犬病在猪场挥之不去,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常损失;狂犬病、乙脑、链球等还是人畜共患病。随着强制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非强制免疫工作逐渐上升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畜牧兽医部门应当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为养殖户提供科技服务,做好非强制免疫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3.有助于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养殖户不会信任只懂得强制免疫工作的畜牧兽医部门。只有全面指导兽医技术的业务部门才能树立权威,引导防治工作科学发展,为养殖户减少疫病损失。非强制免疫与强制免疫工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当前非强制免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服务跟不上

许多防疫人员熟悉4种强制免疫疫病,但不太了解非强制免疫疫病的防控。也经常出现非强制免疫干扰强制免疫工作的情形,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在安排免疫程序时经常出现这种矛盾。畜牧兽医部门不重视非强制免疫的技术指导,没有重视技术培训与窗口建设。养殖户面对的技术信息复杂,且真假难辨,防控手段普遍落后。

2.疫苗制品购买难

把疫苗经营推向市场以后,一些地方监管缺失,经营放任自流,冷链设施、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疫苗质量堪忧。一些地方采取畜牧兽医部门“零”利润经营方式回避生物制品监管问题,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难调动广大编外兽医技术人员服务积极性。

三、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的几点思考

为了做好非强制免疫工作,谨提出以下思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加强技术培训

对所有兽医人员包括各级技术人员、基层防疫员、规模养殖场进行非强制免疫方面的技术培训。深入普及科学免疫程序,妥当处理好强制免疫与非强制免疫的关系。让技术人员掌握非强制免疫疫病科学的免疫技术、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对养殖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技术指导是各级兽医部门践行科学发观展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2.建立服务窗口

按照当前生物制品的管理规定,兽医主管部门及其人员不得参与疫苗的经营活动,疫苗专营早已成为历史,兽医主管部门及其人员应当摒弃依靠疫苗经营垄断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不恰当想法。应当吸引民间优秀兽医人员成立疫苗经营企业,同时对其进行有效技术指导与监督,防止出现经常发生的民间兽医机构及个人技术乱指导、攻击或者干优强制免疫工作的情形。必须看到,养殖户不一定去兽医局或者乡镇兽医站,一般都会去疫苗供应处购买各类疫苗!因此,非强制免疫供应窗口是除了技术培训、现场监管之外的重要技术普及途径,县级兽医部门务必要重视窗口指导作用。

免疫学技术篇6

【关键词】生物技术;植物检疫;检测;运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编制与实施,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在植物检疫检测工作中,免疫学技术以及核酸技术这些生物学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应用空间,使传统的检测手段渐渐退出应用的平台。本文对免疫学技术、核酸技术这两种生物技术的在植物建议检测方面应用进行分析[1],认为生物技术的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一、免疫学技术

1.酶联免疫法

2.在上个世纪70年代,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被研发,在植物检疫检测中能够快速的将植物病毒、真菌以及MLO检测出来。

(1)病毒方面:

将植物种子中的大豆花叶病毒(SMV)、苜蓿花叶病毒(AMV)、烟草环斑病毒(TRSV)检测出来;作用于蚜虫这一介体昆虫身上,能够将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与黄瓜花叶病毒(CMV)检测出来;对于果树、苗木这类植物,酶联免疫法的应用使温州柑桔矮缩病毒(SDV)、扇叶病毒(GFLV)、李坏死环斑病毒(PNRSV)等病毒的诊断与检测工作顺利的运行。

(2)真菌方面:

生物技术在植物建议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借助ELISA试剂盒将腐霉、黑盘菌,其中ELISA试剂盒中培育土壤悬浮液就能够精确的将大豆根茎组织中存有的大豆疫霉菌检测出来,这是因为土壤大豆疫霉菌的孢子、卵孢子以及菌丝都处于游动的状态中,隐地疫霉存在于大豆根茎病组织中,在悬浮液的作用下疫霉游动的孢子就被顺利的检疫检测出来;在类菌原体方面,免疫技术也得到了切实的应用,例如其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翠菊黄化病、桃X病、花生丛枝病这些MLO病害检测并鉴定出来;

(3)细菌方面

:免疫学技术对水稻条斑性病细菌的检测起到了极好的成效,灵敏度可达102~103个菌/mL。其实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样式也是多样化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DASMELISA,其利用酶与底物产生的颜色与抗原含量成正比的原理,而广泛应用于植物病毒的定量检测中。

2.免疫荧光技术

简称IF,在植物检测中是以抗体为基础的一种检测方法,在植物组织、种子以及土壤中细、真菌的检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技术目前将菜豆萎蔫病菌成功的检测出来,因为其灵敏度较高的优势使假阳性反应问题得以避免或者是杜绝;IF在土塘根组织的辣阑疫霉、樟疫霉,根茎组织中的芸苔根肿菌、组织切片中的菌丝所取得的检测效果优于ELISA。而免疫荧光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即为直接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直接免疫荧光技术相比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拥有更大的应用空间,这是由于其能将一抗、二抗有机荧光素能够完美的结合为一体,此时在免疫荧光显微仪器道德作用下发射出的荧光性质就被检测出来。例如含有荧光色素抗体的细菌阳性细胞在IF的配合之下在显微镜下顺利的检疫检测出来,此时IF的灵敏度在103~105cfu/mL范围之内,这一生物技术的应用,使荧光细胞的数量清楚的显现出来,同时其形态特征也是清晰化的。

3.斑点免疫法

简称DIA技术,其是借助生物酶对抗体进行标记,将其吸附在硝酸纤维素膜(NC)或者是其他支持物之上,但是这些支持物必须满足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属性,在底液的作用下NC膜上产生颜色、形态各异的有色斑点。这一免疫学检测方法在植物病毒、MLO的检疫检测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目前DIA技术将那些从荷兰进口的石竹香石竹环斑病毒、在从美国进口的马铃薯脱毒组织培养苗中将PVX、PVY等病毒顺利的检测出来;此外DIA技术对烟草环斑病毒、烟草脉斑驳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等MLO病害的检疫检测达到了一定的效果。DIA技术一般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其自身携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结果保存时间长的优势,成为了现代植物病害检测中快速诊断检测有效方法之一。

二、核酸技术

1.核算探针

其利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能够把互补核酸序列中的部分寡聚核苷酸检测出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诊断、病原物的检测都有应用,前者将柑桔病毒病、兰花病毒病、香石竹环斑病毒病等检测出来;病原物分为类菌原病(桃X病、玉米丛矮病等)、类病毒(柑桔裂皮病、椰子败生类病毒等)以及植物病原细菌(线虫等)检测出来。该技术的杂交检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率最高的是印迹杂交法,其灵敏度比ELISA高出2~3级,该杂交探针在植物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检疫检测中拥有极大的应用空间;

2.RFLP技术

作为一种DNA检测技术,能够将植物中存有的病原物种、变种、专化型和生理小种迅速的诊断检测逼格鉴定出来,例如与线虫存在亲缘关系的马铃薯金线虫与马铃薯白线虫,作用于北方根结线虫能够将A和B两个生理小种检测并辨别出来;在真菌方面,RFLP技术在mtDNA的辅助下将大豆疫霉菌和苜蓿疫霉精准的区分出来。

总之,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被检样品需求量少、结果产生快速以及操作简易等特点,其在植物病毒检疫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结束语:与植物辐照等多种传统检疫检测技术相比较,无论是免疫学技术还是核酸技术,其凭借灵敏度高、精准性好、产生结果迅速等优势迎来了大量的使用者。但是由于造价成本高等外在条件的制约,这些生物技术仅仅在科研单位得到切实的应用,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这些生物技术存在的缺陷会及时的得到弥补,应用流程将会越来越简单,免疫学技术与核酸技术将会成为植物病害、病毒、细菌检测鉴定的常规手段。

参考文献

[1]朱延书,康宁.生物技术在植物检疫检测中的应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3,03:42-47.

[2]王炳奎,吴庆,陈金跃.辐照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0(4):100-102

免疫学技术篇7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本文就医学院校各专业对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之处作一探讨,以便因材施教,能够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免疫学是涉及多种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医学院校中,免疫学这门课程对于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免疫学作为一门新兴前沿学科,现正处处速发展阶段,引领现代生命科学进程,学科知识系统强,逻辑紧密、更新迅速,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而且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诸多前沿学科 ,使学生望而生畏。

在医学院校中,学科门类非常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药学及生物技术等学科,免疫学是所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而各个专业对于免疫学中需要掌握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而在目前的各个医学院校,在大部分其他专业教学中仍旧使用与临床医学相同的教材,在免疫学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以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然而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某些临床知识和重要疾病是学习的重点,但是由于其和本专业无关,学生很可能会不感兴趣。因此,在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合理性,不应该拘泥在一个框架,应该因材施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不同专业免疫学教学内容改革作一探讨,介绍如下。

1 中医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

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须同时兼顾学习中西医两门不同的医学体系的基础学科,故西医学科的课时相比临床专业的学生而言普遍被压缩很多。中医学专业的免疫学课程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内容多,学时少。如果讲课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只会事与愿违,造成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紧扣大纲,运用有限课时,令学生掌握本学科重点知识及体系。在讲课过程中要穿插一些与中医学有关的知识,例如我国医学历史上的“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免疫的思想。

2 护理学的免疫学教学

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系统完整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对于免疫学这样的基础课而言,护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更重视临床方面的知识,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越接近临床,越贴近生活,也越容易被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然而免疫学课程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此对教师而言,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扩大教学范围,多从生活中找到与免疫学的交叉点,例如接种疫苗、ABO血型鉴定、亲子鉴定、器官移植、过敏反应等等,增加教学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将内容与相应的护理专业课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在护理一些特殊疾病患者时应该运用到的免疫学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个疾病有个全面的认识。

3 口腔医学的免疫学教学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专业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对基础医学理论教学要求更高。免疫学理论及技术在揭示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针对于口腔专业的免疫学教学中,要紧扣口腔专业的知识,加强两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兴趣,学有所得。例如在免疫系统的讲解中,可以讲解口腔的粘膜,淋巴组织、唾液、扁桃体等免疫系统;又如在讲解抗原时应当以口腔内的微生物为主。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实际应用,可以在课堂上讨论牙周病、龋齿与免疫学关系及免疫学治疗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这些疾病,并且将知识与本专业相联系,会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 药学的免疫学教学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开设免疫学课程之前的生物学知识学习尚不够深入,而免疫学又比较晦涩,与药学类课程的相关性较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因此,在授课时尽量将知识点与药物开发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介绍介绍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病相关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还有一些可以用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制剂,。也可以介绍与其专业相关的免疫技术,例如单克隆抗体技术,免疫层系技术及ELISA相关试剂盒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本课程的重要性。

5 生物技术的免疫学教学

生物技术专业与其它的医学专业不同,该专业侧重于生物产业,而本专业的学生也缺乏医学知识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践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与其专业相对应。例如将与生物技术专业基本无关的一些临床免疫学部分如免疫器官、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陷等内容予以删除。而应该针对于本专业特点增加一些特色内容,例如免疫学技术的应用,酶免疫测定,单克隆抗体技术等方面要深入详细的讲解。将免疫学教学与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基础教学是为其他医学专业服务的,随着各个医学医学专业的发展,对其基础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必须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各个医学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兰香,何述辉.高校《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蚕学通讯,2013,33(1):53-55

[2] 梅建凤, 杨胜利, 陈建澍.结合专业特色,提高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66-968

[3] 吴杰连,吴照义.适应药学职业模式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01):59-60

[4] 朱艳平.生物技术专业 “免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02):152-154

免疫学技术篇8

为什么细胞免疫疗法可以治疗肿瘤

所谓生物治疗,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患者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各类恶性肿瘤或减轻其他治疗相关副作用的一种先进的、具有显著效果的新的肿瘤治疗技术。

307医院细胞免疫中心红主任介绍称,对我们的身体来说,癌细胞其实并不陌生,一个正常人的体内每天都会产生100~300个癌细胞,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而患癌症,就是因为我们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免疫系统会随时监控我们的身体,一旦身体有癌细胞产生,马上就会有大量免疫细胞发现并杀死它们,以防止肿瘤的产生。

人之所以会长肿瘤,就是因为人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免疫细胞无法正常识别并杀死癌细胞,这样癌细胞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正是运用了人体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这种此消彼长的原理,通过往患者体内回输大量免疫细胞来增强人体免疫力,重新激活失去活性的免疫细胞,使其能够有效识别并杀灭肿瘤细胞。

细胞免疫治疗属于一种整体治疗方法,而不仅仅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免疫细胞能纠正机体免疫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转移因素,其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保护了正常的组织细胞,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细胞免疫治疗在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确切,现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五类患者适宜接受细胞免疫治疗

根据CTC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的临床治疗和国际上的研究报道结果来看,有五类肿瘤患者最适宜接受细胞免疫治疗。

一是早期肿瘤患者。任何疾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均是有利的,尤其是对于早期的肿瘤患者。但是一些肿瘤病症在早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往往不易察觉,容易放任病情发展,直至中晚期才被发现。随着癌症的高发率逐年攀升,如果不幸遭遇癌症侵袭,最好尽早进行治疗,避免病情严重发展而增加治疗难度。据介绍,对于早期原发性的肿瘤病灶,除进行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外,更易实施细胞生物学技术,充分利用DC(树突状细胞)和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进行自体杀灭癌细胞治疗,有效控制癌细胞发展,直至全部杀灭肿瘤细胞。对于大多数早期肿瘤患者,甚至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治疗。

二是联合放化疗的患者。细胞免疫治疗可以启动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细胞免疫治疗的副作用轻微,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增强放化疗的耐受和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它能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毒副作用;抵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化疗的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可达到瘤体缩小甚至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的效果。而对于放化疗无效的患者,同样可以采用生物治疗来延长生存期。

三是无法承受手术、放化疗的患者。据介绍,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对于那些体质相对较弱、错过了手术最佳治疗时期而又承受不了放化疗反应的患者,较为适合选用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细胞免疫治疗最大的优点是无副作用,由于是患者自己的细胞,经过培养回输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同时,培养出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免疫识别功能,只对癌症细胞有杀伤作用。

四是术后恢复的患者。由于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具有免疫调节和自体细胞修复作用,在治疗肿瘤的同时,部分患者尤其是放化疗后的患者都会出现毒副作用改善迹象,精神状态和体力亦有明显恢复。同时,细胞免疫治疗独有的免疫识别杀伤功能,能有效清除手术、放化疗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微小病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五是晚期肿瘤患者。对于晚期肿瘤、已发生转移、体质较弱的患者,都可以选择细胞免疫治疗技术,通过培养出的免疫细胞控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升其生存质量。

上一篇:对民航服务的理解范文 下一篇:游泳对健康的好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