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 第6期

时间:2022-10-18 01:52:57

免疫 第6期

人们发现: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得病而幸免于难的人会对该病获得抵抗力,当此种传染病再次流行时他可以安然无恙。可能由此受到启发,早在公元10世纪,我国就已经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约800年后,即1798年,英国医生发明了牛痘接种法,逐步取代了不够安全有效的人痘接种。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全球消灭了天花,这开创了应用免疫学方法在全球范同内消灭烈性传染病的先河。 “免疫”一词,在医学和微生物学中是“免除瘟疫”的意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它仅仅是指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对机体都是有益的。但在本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一些与抗感染无关的免疫现象,如:注射异种动物血清引起血清病,血型不符合的输血后的溶血反应,某些食物、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等。这些现象的发现和对其所进行的科学分析结果动摇了人们对免疫较为片面狭窄的认识。事实上,免疫反应(免疫应答)不一定由病原因子引起,免疫功能也不仅仅限于抗感染,免疫反应的后果并不都对机体有利,如自身免疫疾病就是人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而导致的疾病。

综合各种免疫现象,医学家们认为:免疫是指机体接触“异己成分”或“抗原性异物”时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清除外来异己成分,以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感染因子只是众多抗原性异物中的一大类而已。

机体的免疫功能体现为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包括无致病性的异物(如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某些食物和药物)、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正常机体内经常出现的衰残细胞以及偶尔出现的癌变细胞。只有识别和清除掉这些抗原性异物,机体才能维持相对的自身稳定。

人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抗体、补体、淋巴因子等1共同组成的执行免疫功能及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又称免疫组织,它由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淋巴集结和阑尾组成。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人对微生物的抵抗力有的是天生具有、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先天性免疫并不是针对某一种病源生物,故又称其为非特异性免疫。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病毒)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称为获得性免疫,又称为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通过人体的解剖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体现。健康的皮肤、黏膜是阻止微生物向体内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眼、口、支气管、泌尿道等部位的黏膜经常有泪液、唾液、支气管分泌物或尿的冲洗,可排除外来的微生物;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寄生有众多的细菌,与人体保持相对平衡状态,而这些细菌为正常菌群,可阻止或限制外来微生物或独立性较强的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此外人体还有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两个天然屏障。血脑屏障可防止细菌和其他大分子物质通过,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血胎屏障是由身体子宫内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的,能阻止身体内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穿过,从而保护胎儿免受感染。在妊娠前3个月,此屏障尚不完善,若孕妇早期受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或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甚至死亡。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将会有更深入、更广泛的认识,这将为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天地。

上一篇:学会沉着 第1期 下一篇: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