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5 16:57:44

智慧城市的特点

智慧城市的特点篇1

《智慧城市》:当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何特点,是否按照最初的设想在发展?

万碧玉: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为代表的我国智慧城市形成了一城一策智慧发展、人为核心质量关键、产城相融互促共进、体制创新机制融合、多元筹资优配资源等五大特色。

从城市发展角度出发,强调“一城一策、智慧发展”,就是立足于本地区的当前发展状况,以城市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基于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城市信息化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国家、省市、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相衔接,以城市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一城一策”地创建智慧解决方案。

在城镇化转型发展方面,强调结合城镇规划、城乡统筹、城市管理运行等方方面面,以改革为动力,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重视智慧城市试点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实现从数量增长型的城镇化转向质量提高型的城镇化。

在驱动力方面,强调“产城相融、互促共进”,通过优化配置城镇资源,“四化”融合,注重城镇经济产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形成长期的城镇发展内生动力,有助于促进城镇科学发展,避免城市缺乏产业支撑而成为“空城”、产业缺乏城市依托而“空转”。

在体制机制方面,强调“体制创新、机制融合”,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投融资等方面全面探索体制创新、机制融合的解决方案。意识到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甚至跨区域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打造城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能力。

在资金筹措和建设运营模式方面,强调“多元资金、优配资源”,提前设计资金筹措,鼓励采用多渠道资金筹措和建设运营模式。城镇结合本地的特色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公益性项目由政府来主导,民生类以及可以市场化的项目让市场去主导,尽可能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支持各实体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专业化、市场化的第三方服务外包的建设运营模式实践和探索,形成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智慧城市》:什么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

万碧玉:智慧城市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优美。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说,诸如技术利用、资源共享等等许多要素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从目前大多数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来说,我认为从综合层面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来高度系统谋划城镇整体发展是第一步。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要科学地贴近目前城市需求,强调城市不同要素对象,如基础设施、政务管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对象要素问的关联性,强调城市水资源、能源、信息、交通、社区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围绕顶层目标的相互关联、优化配置和有机衔接。另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在“自上而下”关注城市任务和创建项目的建设同时,也包含落地性的重点工作和实施推进策略,各建设项目的投融资和运营模式强调了工作操作可行性。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包含投融资规划,投融资规划可以延伸包含城市/县/区/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即服务顶层设计中的产业企业培育和金融资本注入工作安排,为设计的各类项目提供具体的资金测算、资金来源和财务分析,以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智慧城市》: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参与度,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万碧玉: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申报情况,就可以清晰感受到现在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热度。前两批试点已有202个,再随着第三批试点的公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

各地政府如此高速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体现了大家对现在城市发展瓶颈的认识,都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的“智慧”来解决城市的产业、民生等各类问题。现在大多数的试点城市都成立了统一的智慧城市领导小组,由当地“一把手”领导出任领导小组的组长,集合建设、公安、环保、社保等与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密切相关的部门领导,以期能够协调各方力量综合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建设与发展。

当然,对于各地政府如此高度的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性而言,最根本及重要的是要摆正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以“一城一策”的原则结合当地的特性指导当地智慧城市的建设。现阶段,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更多地追求质量的提升,因此,智慧城市应该是真正解决城市问题,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方式,而不应该是另外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产物。同时,在当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蔓延下,各地政府也应清楚智慧城市不是信息化系统的堆砌,信息化技术只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种手段。此外,投融资和可持续运营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大力提倡PPP模式的前提下,各企业也积极希望能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分一杯羹,各地政府可以借助企业市场的力量来共同建设城市,但要重视政府的引导地位,既持开放态度又要把握尺度,注重加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智慧城市》:制定智慧城市标准应以何为依据和参考?如何确保各项标准切实可行、落到实处?

万碧玉:建立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处理好新标准与已有标准的关系、急需急用标准与后续标准的关系、先进超前标准与我国技术和产业实际现状的关系。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构建应与现有标准全方位对接。在基础技术标准方面,除行业有特殊要求基础技术标准外,一般按照国家和行业基础技术标准开展。根据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的需要,对现有各行业信息化中涉及的数据格式、产品要求、通信网络等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将其纳入到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中。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中需要制修订的标准数量至少达数百项,并且一些标准还需在以后业务发展中不断构建。因此,按照“急用先制定”的原则,目前阶段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定位在初步构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以应用示范工程为依托,制定急需急用标准。智慧城市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技术需具备前瞻性,所以标准研制工作也要有一定超前性,标准不仅仅是对当前技术总结,也是对当前技术引领,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标准来指导技术和产品研发。构建智慧城市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工作,标准体系的构建必需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既要借鉴国内外既有标准,同时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科研能力开展标准研制工作,才能在促进应用发展的同时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估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况?

万碧玉: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推行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风险和效益评估机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完成进展情况。城市人民政府要健全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监督听证制度和问责机制,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同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组织在228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为更好地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评估,指导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通过规范智慧城市评测过程采用的技术、方法、工具和软硬件平台等评测技术,坚持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确保各个指标之间评价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科学分解,指标需要具有易评价、可获取、可量化的特点,进而根据评估指标的类别、性质和功能,确定评估权重、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的差距,针对区域特色,细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以实现我国三大区域的平衡、协调、特色发展,做到信息化的适度发展,真正实现以点带面;鼓励特色创新,鼓励各试点城市突出优势发挥,积极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规范、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发展,最终构建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形成多元化的智慧城市发展格局。

《智慧城市》:今年两会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这对于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万碧玉:“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

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应用土壤,“互联网+”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是基于互联网思维,搭建开放、互动、融合的公共新型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与能源、医疗、交通等传统产业的融合,一方面推动了传统行业升级转型,在遭遇资源瓶颈的形势下,为传统产业行业通过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突破推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催生了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

智慧城市的特点篇2

旅游为智慧城市抓手

万宁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槟榔之乡”“世界冲浪胜地”,享有“温泉之乡”“南药之乡”“植物王国”“佛教圣地”“高尔夫天堂”“美食之都”等美誉。作为海南唯一入选全国第一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市县,万宁市按照“在不新增资源下,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在新增资源下,发挥比以往更高的综合效能”的智慧城市理念,正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

2013年9月16日,万宁市在兴隆召开万宁智慧旅游·兴隆WiFi特区新闻会,正式智慧城市招商目录、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筹备大会、智慧旅游1.0平台、兴隆WiFi特区、智慧旅游产业联盟、万宁美食护照、青春寻宝·智慧体验等7项智慧旅游项目。今后,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手机网络更便捷全面地获取世界冲浪胜地万宁旅游的各项信息,轻轻松松游览万宁。这是万宁创建智慧城市的第一步。

据万宁市副市长来庆强介绍,兴隆WiFi特区的建设,方便了很多市民和游客,有不少买房在兴隆的人,为了节省开支,到目前已经开通免费WiFi的兴隆温泉宾馆、兴隆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花园蹭WiFi,浏览新闻、观看电影、玩游戏等。据了解,兴隆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万宁市政府智慧城市投融资平台公司,和电信运营商签约两年,每年向电信运营商缴纳180万元,为市民和游客使用免费WiFi买单。

而通过智慧旅游1.0平台,搜索进入“智慧旅游”网站后,新闻动态、节日活动、玩转兴隆、旅游线路、特色购物、服务中心等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6要素的内容一应俱全,还提供智慧旅游APP手机应用软件免费下载,游客可以在该平台快速查询、预订支付,方便快捷。

智慧旅游产业联盟作为万宁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首批16家加盟企业包括: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兴隆温泉宾馆、兴隆热带花园、海南南海网传媒有限公司、神州半岛喜来登度假酒店、康乐园海航度假酒店、兴隆侨乡时代美食文化休闲广场、石梅湾艾美度假酒店、海南天涯驿站旅游项目开发有限公司、兴隆隆盛出租公司、兴隆热带植物园、东山岭文化旅游区、海航商务旅游行社、太阳河兴隆咖啡、兴隆海航康乐大剧场、中国工商银行万宁分行等。

根据联盟协议,16家企业本着“集约、低碳、生态、智慧、共赢”等理念,通过“智慧旅游在线”营销,建立吃、住、行、游、购、娱的产品信息库,组合具有竞争优势的性价比高的旅游产品,通过“智慧旅游在线”手机移动支付交易平台,提供门市价、散客价、团购价等多种产品的不同优惠选择,推行规模定制化的智慧旅游商业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扩大信息化消费,打造旅游合作新平台,提升万宁旅游业综合竞争能力。

来庆强认为,以智慧旅游为推手推进建设智慧城市,可能是对传统旅游业商业模式的颠覆,至少是一种优化组合,因为“对传统的旅游商业模式来说,规模和定制化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们可以选择规模化的出行方式,就是跟旅行社签约,坐上统一的大巴车统一出行,统一讲解,统一看景点,统一吃饭,这种规模化的旅行出行方式,它的好处是降低游客的出行成本,但是它牺牲的是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示范区建设为特色

除智慧旅游项目外,万宁还正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以万城+滨海新区、兴隆、神州半岛、石梅湾、日月湾、山钦湾,奥特莱斯(万宁芭蕾雨)为七大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将这七个区域建设成为有特色的智慧城市示范区。

“小海国际物联港”项目(万城+滨海新区)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按照“智慧小海、财富大海”的理念,以万宁市小海新区一平方公里为智慧城市先行试验区,以4G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为基础,以智慧水处理循环系统、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智慧防灾减灾系统、智慧能源循环利用系统、智慧阳光政务系统为城市管理手段,以智慧旅游全球分销系统、智慧槟榔电子交易市场、智慧财富500强主题馆、智慧财富云应用论坛、智慧水上飞机体验基地、智慧奥特莱斯购物体验基地、智慧冲浪体验基地为产业应用项目载体,努力将“小海国际物联港”打造成为海南省第一个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基地。

以神州半岛、石梅湾为实施基地的智慧旅游全球分销系统,建设万宁旅游资源数据库,纳入GDS全球分销系统以及酒店全球分销系统,和境外旅行社建立联系,满足消费者在万宁旅行中包括交通、住宿、娱乐、支付及其他后继服务的全方位需求,提高万宁旅游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打响“宜游万宁”这一品牌。

以山钦湾为试点的智慧社区,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

以兴隆旅游度假区为试点的社会管理方面,考虑到旅游业作为兴隆的支柱产业,着重考虑了智慧城市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智慧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以日月湾为试点,建立智慧冲浪体验基地。争取从2013年至2017年的5年时间内,建成智慧冲浪旅游小镇,以建设冲浪基地为导向,功能覆盖冲浪俱乐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娱乐体验馆、商务会展等。

以奥特莱斯(万宁芭蕾雨)为试点,建设智慧购物体验中心。项目包括“奥特莱斯世界名牌折扣店”、特色民俗商业街、星级酒店、酒吧街、儿童游乐场、酒店式公寓、高端养生度假社区等。以奥特莱斯芭蕾雨项目为依托,建设3D电子试衣间,通过三维图像,多角度立体展示衣服穿在消费者身上的真实感观,改变消费者的购物观念,促进网上交易的实现。

智慧城市的特点篇3

长安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就开始相继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智慧建设,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大部分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有限规模、小范围探索的阶段。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在国外通常不会选择大城市来起步,而是在一些小城市中开始最初的探索。

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提出了一项建设“电子欧洲(E-Europe)”的行动计划,2005年7月,欧盟正式实施“i2010”战略。该战略致力于发展最新的通信技术、建设新网络、提供新服务、创造新的媒体内容。并于2007提出了欧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欧洲智慧城市建设得以快速发展;2010年3月,欧盟委员会出台《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三项重点任务,即智慧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2010年5月的《欧洲数字化议程》提出了七大重点领域。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会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这一概念,2009年6月,美国商务部和能源部共同了第一批智能电网的行业标准,这标志着美国的智能电网项目正式启动。

在亚洲,2009年7月,日本政府IT战略本部制定了《i-Japan 2015战略》,旨在到2015年实现以人为本,“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 2004年3月,韩国政府推出了u-Korea发展战略,希望使韩国提前进入智能社会。2006年6月,新加坡启动了iN2015计划。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倡导了“信息技术觉醒运动”。他在1995年底提出建设总面积为750平方公里的多媒体超级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MSC)。

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步伐加快

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我国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经济、政策、管理多管齐下,大城市的试点需找准切入口,从百姓关心的行业领域入手。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风起云涌,呈现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共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到“十二五”末,整个智慧产业链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规模,将为运营商和IT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产业机遇。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均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到5年的创建期,2013年国家推出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且智慧城市试点规模扩张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2014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快速建设的发展期;2015年之后将进入运营阶段。智慧城市将激发科技创新、加速经济增长。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初步思考

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的核心是要解决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它的集成度很高,复杂性很强,因此,需要采用系统化的理论方法进行支撑。

如果智慧城市建设光有规划,而缺乏具体的实现手段,则在总体规划之下很可能又造成各自为政、分兵把口的局面,造成资源难以共享,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的后果。

“ 智慧”元素已经开始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 其中,智慧城市建设格外引人注目。如果把智慧城市比喻成为一片有序发展、充满生机的“智慧森林”,“规划”明确了森林的基本形态、占地面积和建设计划,而“顶层设计”则细致地设计了“智慧森林”的内在结构,包括了土壤、水系、树种的布局,以及树木移栽的方式等等。

顶层设计为解决智慧城市发展难题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顶层设计是在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指导下,旨在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提供指导性的“控制性规划”。

“智慧城市”的概念现在非常热,有人说智慧城市就是更加聪明的城市,但这并不是对它准确的界定。对于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目前我国还在尝试阶段,尚无发现一套成熟的顶层设计。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从目前发展来看,全国各地“智慧城市”仍然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打造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有顶层设计,同时要有智慧城市路线图,才能够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智慧城市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的运行,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

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100~200年间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超高速发展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环境污染、能源短缺、通货膨胀的压力、交通拥堵、流动人口治安问题等。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智能发展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智慧城市建设将逐渐改变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

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智慧城市建设。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仅仅处于起步期和探索阶段,而且从整体来看,我们当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地推动智慧城市的动力。

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特征,主要具备以下几大特征:数据的自动采集: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数据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智能应用。而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处在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如果没有一个整体性的顶层设计进行指导,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增加了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推动首先需要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提供根本的保障。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必须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必须以政府效能的提升为目标和标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必须以资源共享为基础。

技术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重要实现手段。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都是以业务为重点,从对政府各种行政业务的清晰划分和定义出发,进而延伸到服务分解、技术重用、数据共享、绩效考评等各个层次。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是一个城市战略层面的蓝图设计,是从全方位的视角进行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的设计。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智慧城市系统的运作机理分析,智慧城市实施的主要路径有:走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道路;因地制宜地选择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标准化引领智慧城市规范有序的推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互动发展;在试点探索基础上进行示范推广。

智慧城市的特点篇4

2015年3月31日,云计算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座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座谈会得到了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市经信委、呼和浩特市政府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云体系产业战略联盟、中央电视台总编和新闻组的组长,以及微软等机构和企业代表等。与会嘉宾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云计算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智慧城市与城镇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报告明确支持,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新的技术,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模式的支撑和推动,特别是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既可以扩大信息消费,又能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由此可见,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出代表,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八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按照这一要求,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时,我们将以云计算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并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一切需要的计算服务的支持。总的来讲,云计算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将延伸更多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自2013年起智慧城市的试点启动,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多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工信部公布的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名单中,包括京津沪在内的大部分省会省市都榜上有名。由于政策红利的到来,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并辐射整个智慧城市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还有待正确的定位,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举办的这次座谈会非常的必要,非常的及时,特别是在云计算的新模式下,进一步理清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创新投融资的机制,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互联网+”行动

为城市和社区发展另辟新径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在会上发言道:有一个笑话,说“互联网+”是马化腾做的饭,让马云先吃,“互联网+”的研究报告首先是阿里研究院正式公布的。

所以这个计划体现了“互联网+”不仅仅是代表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也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更广泛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所以互联网从过去的一个工具一个媒体变成了一个新的业态。

正是由于有“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与传统产业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创新。这是新的业态,也是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的行动也为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另辟新径。新的基础设施,云加网加端,这种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新的分工网络,为“互联网+”的能量释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强劲力量。

当前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仍然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目前,由于在中国创造的两大元素方面有重大的积累,而且有巨大的需求,一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研发的主力。现在从中关村到深圳,到杭州,形成了三大创业的热点。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推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传统企业的融合,“互联网+”不是算数上的加法,而是化学方程式的加法,所以它是化学反应的深度融合。按照现在的初步框架,就是做优存量,推动现有的传统行业提质增效,包括加快“互联网+”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发展“互联网+”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等等。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可观

云时代的智慧城市本质是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利用云计算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的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全国有几百个城市都在抓紧落实智慧城市工作,创新改进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构建智慧城市现代化综合治理生态,加快制定智慧城市急需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过这个培育我国的消费水平和加快人才培养。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也要实现几个关键转变 ,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 深化应用转变。从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 ,从纵向系统独立运行向统一服务平台并实现安全互联互通和资源依权共享转变 。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平台建设转变等等。在面对新的技术时,智慧城市也面临着新的转变,今后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要进一步聚焦需求导向,同时要更加注重条块的结合,把纵向系统与各地特色应用做好分工做好协同,同时要和各地的改革深度融合,推动各部门的业务协同,避免信息孤岛。

从“互联网+”看,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结合“互联网+”的智慧城市应用,应该说前景非常诱人,也非常喜人,但是我国多数城市还是在做相应试点。短短几年里能看到的各种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风起云涌,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特别是城市背后的海量大数据成为当下最宝贵的资源,成为又一个互联网的入口。但是,在百家争鸣的背后另一种弊端也在显现,城市智慧化的标准建设不够健全,各自为政,兼容性也比较有限。特别是整个国家的信息化也不是一个城市,需要大家站在全局上,所以推动整个智慧城市的统筹规划和加强顶层设计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成为制约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瓶颈。

智慧城市的特点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特点;问题

前 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慧城市的建设也随之出现。智慧城市已经逐渐取代了数字城市、知识城市等相关概念,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新理念。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工作提供了实际的理论支持,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因而它的构成比较复杂,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之中也就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为了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必须对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 智慧城市相关概述

1.对象维度

政府承担着维护城市安全稳定和推动城市各项事业发展的职责,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我国城市政府的典型部门包括: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经济信息化、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社保、国土、环保、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市容、交通、农业、水务、商务、旅游、文化局、卫生、人口计生、审计、国资、地税、工商质监、安全监管、广电、新闻出版、文物、体育、统计、园林绿化、金融、知识产权、民防、法制以及等部门。

企业是城市发展动力的提供者,也是现代城市发挥经济功能的最基本单元。在智慧城市中,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提供必要的建设和运营资金,支撑智慧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公众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主体。智慧城市服务于社会公众群体,为常驻居民、从业者、旅游者和商务来访者等提供智能化的生产生活方式。

2. 信息维度

透彻感知:基于传感器的系统,将可见性扩展到城市各个角落,采集获取以前无法利用 ( 不可用或数据收集成本过高) 的新的实时数据源,包括水、空气、电气、道路、桥梁、房屋、排污口、停车场、车辆、人体、工厂、医院、物流、产品、商品、视频、卫星、飞机等信息。

深度互联: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高带宽通信网络工具,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跨领域$跨部门$跨时空的交互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能应用: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学模型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来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以及计算,以整合海量信息,并将特定的知识应用到特定行业、场景、解决方案中,更好地支持决策和行动,提升各行业的智能应用程度。

图:智慧城市概念模型

二、 智慧城市的特点

1. 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上

数字城市将城市中各类信息按照地理分布的方式统一建立索引和模型,为数字化的传感和控制提供了基础框架。智慧城市需要依托数字城市建立起来的地理坐标和城市中的各种信息(自然、人文、社会等)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和相互关系,增加传感、控制以及分析处理的功能。

2. 智慧城市包含物联网和云计算

在有了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后,智慧城市还需要进行实时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与控制,如同人除了躯干外,还需要触觉、视觉等用于采集信息,需要大脑处理复杂的信息,需要四肢来执行大脑的控制命令。物联网和云计算就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关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使他们相互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弹性地处理和分析。

3. 智慧城市与物理城市融为一体

在智慧城市中,各节点内置有不同形式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可用以测量包括温度、湿度、噪声、位置、距离、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和速度及方向等城市中的环境和对象数据,还可通过控制器对节点进行远程控制。随着传感器和控制器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智慧城市将城市与电子世界的纽带直接融入到现实城市的基础设施中,自动控制相应城市基础设施,自动监控城市空气质量、交通状况等,与现实城市融为一体。

4. 智慧城市能实现自主组网和自维护

智慧城市中的物联网需要具有自组织和自动重新配置的能力。单个节点或者局部节点由于环境改变等原因出现故障时,网络拓扑应能根据有效节点的变化而自适应地重组,同时自动提示失效节点的位置及相关信息。因此,网络还应具备维护动态路由的功能,保证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出现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三、 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智慧城市的内涵进行深刻的认识

从我国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来看,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智慧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对其内涵形成统一且深刻的认知。

2. 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体系架构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结构复杂,包括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于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等的网络体系建设,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标准规范、运维、安全体系等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在我国形成统一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特别是在国家层面,以为其是建设提供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减少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3.重视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的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技术有待突破,智能模型与工具的应用程度有待加强。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智能应用。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及其渗透应用本身就是难点,因此,要对传统的技术思路和模式进行突破,大力发展能够支撑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技术路径,促进智慧城市的实现。

4. 确立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

基于智慧城市概念模型中的关键要素,智慧城市发展有赖于对象维度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深度参与,它即是信息维度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过程,也是业务维度城市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过程。在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在强调政府信息化的同时,也要对企业和公众部分充分重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和公众参与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结束语: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流形式,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其实际的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为了推动和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现状进行充分的把握,在实际的工作中对需要注意的问题予以一定的重视,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巴蒂.未来的智慧城市[J].国际城市规划,2014(6)

[2]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

[3]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2(4)

[4]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1(1)

[5]陈铭.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5)

[6]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7]程大章.应重视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6)

智慧城市的特点篇6

关键词:城市经营;智慧城市;品牌;路径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new normal economy and new pattern urbanization, the concept and strategy of‘urban management’is demonstrated greater vitality in urban governance. Smart city i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Meanwhile smart city is a new concept of urban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troduces smart city concept, many government try to brand it recently. However, some cities have failed in branding due to the lack of innovation and timeliness. This essay outlines the brand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smart citie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smart city pilot projects in China. It moves on to the branding building case study. These lead to conclusions in some suggestion of smart city branding which aim to improve smart city as a soft power in urban new engine.

Key words: urban management ; smart cities ; brand ; path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11-11(5)

伴随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协同进程,以城市管理等为标志的城市治理成为城市领域的核心主题之一[1]。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治理之中的发展主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中城市经营的理念和思维,正在深刻影响城市管理者和全体市民[2]。从主体角度出发,城市经营涵盖城市所有的参与者,是权益、责任、目标和使命等的共同体。城市经营的核心之一是致力于实现城市内外各个主体的共赢、社会治理的和谐和产业经济的持续繁荣[3]。依托城市经营,不断促进城市基因和精神的凝集,核心的标志是城市映像的沉淀与品牌的实现[4]。国内学者逐步认识到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并且在城市形象、定位和营销等方面重点聚焦,但对于城市品牌形成过程和动因等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5]。从实践角度出发,我国城市政府重视各类城市品牌的建设,如放心农场(山东德州)、品质厦门(福建厦门)和荷美贵港・祈福之旅(广西贵港)等。

1 智慧城市的品牌内涵与价值

智慧城市品牌内涵在实践当中不断被丰富和完善,它是我国城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是融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有效载体,其实现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城市文明延续和复兴的效率、水平、范围。自2011年以来,我国从学习了解国外传播过来的概念,到逐步从国家政策高度引导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并写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历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范围内探索智慧城市的有效模式方兴未艾。智慧城市,这一名词快速被绝大多数城市管理者所了解,并成为城市品牌化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在信息化行业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推动下,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政务改革等相结合,一举成为全行业的热词,被广泛传播和使用。中国智慧城市事业经历近五年的探索,以277个智慧城市试点为代表的地方城市,正在致力于让新理念落地,编制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和若干意见等;成立由城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和智慧城市办公室;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智慧城市工程建设等。“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的定义、内涵、标准和实施路径等在全行业得到广泛探讨和界定,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层面超过27个部、委、办、局和行均将智慧城市的治理理念融入到了行政工作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地方城市政府相应委、办、局智慧城市应用思考和行动的同步。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认识智慧城市,首先应当是认识城市,把握住城市规律,再是了解智慧,做到因地制宜架构智慧应用。因此,智慧城市,应坚持不断的基础创新、跨界创新和适用性创新,不能固步自封、止步于概念和说辞创新。面向城市真需求,智慧城市才有生命力。截至2016年6月,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座城市(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不到三年时间,依托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国从学习了解国外智慧城市理念和实践的启示中,快速进入吸收借鉴、融合创新推进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新范式。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试验场。中国的最新实践得到美国、新加坡、欧盟和其他金砖四国等的高度关注。2016年伊始,新型智慧城市的探索业已启动。

智慧城市品牌化价值能够促进城市要素的高效整合和成效放大。2016年5月,总理在贵阳大数据峰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和分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信息与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是推动信息化社会、智慧城市和数据经济的关键性动力。世界已进入“大数据经济”时代,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数据量在2020年之前会增长50倍。大数据经济与“五化”融合,将可以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催生出“智慧经济”。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信息化探索到回归城市本源认知,对于深耕智慧城市并建成、出成效,至关重要。下一个五年,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约为4万亿元。因此,加快新兴技术手段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缓解城市问题,并进而挖潜智慧城市动能,实现城市智慧转型的关键。

2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概况

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超过300个。试点城市陆续签订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标志着这些试点城市进入了实质创建期。截至2013年8月,中国已有320多个城市、地区投入3000多亿元建设智慧城市。根据赛迪方略统计,2015年国内智慧城市的IT投资达到2480亿元,拉动经济总产值超过1万亿。截至2015年5月,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的一半以上)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总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市场规模估计有4万亿元,该市场从“十二五”中后期开始,将在“十三五”集中释放。当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等在全国推进了三个批次共计约277个智慧城市(区、县、镇)的试点工作(表1)。2015年智慧城市投资规模预计为2303亿元,增速约为20%,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其中社会资本投入超过50%。从建设内容出发,试点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库建设进度过半,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绿色建筑、数字化城市管理、无线网络、智慧社区、政务服务体系、智慧安全、智慧环保和智慧交通等其他重点项目完成度也在50%左右。

3 智慧城市品牌建设的路径建议

智慧城市本质上是城市开发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是实现城市自我纠错和不断自主完善的持续性状态。广义上讲,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等全流程的政策、方法、方案和实施是科学、高效、公平的,就是智慧城市。形象地讲,一个能够实现空间和时间上不断自我感知、自我纠错、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城市,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能够自我感知、进行学习,并解决感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因此,智慧城市品牌的建设要尊重该规律。

3.1 深刻认知问题,规避失败的品牌设计

智慧城市品牌的建设,务必建立在对智慧城市现阶段发展问题准确认知的基础之上,保障品牌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生命力。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状况,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九大核心问题:(1)重视软硬件投入,市民沟通参与不够;(2)将关联性不强的建设项目归入智慧城市,增加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疑问;(3)对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增强城镇功能和培育智慧产业的智慧顶层设计、实施部署力度有待加强;(4)智慧城市行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引领性的智库体系。在公共角度思考、规划以及提供智慧城市知识的创新能力较薄弱;(5)跨界思考、有效整合和成效导向不充分,个别甚至存在理念背离和局部技术应用放大等问题。(6)建设模式多样性不强,实际问题的针对性欠紧密,对经济成本和后期商业模式探索有待加强;(7)少数城市存在“大而全、难落地、难运营”等情况,方案宏大作用微弱;(8)与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为本的历史传承和生态文明衔接互动不足;(9)部门间信息孤岛局面改善水平不够,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的渠道、机制和水平有待提高。总之,对智慧城市的定义、目标、对现阶段的真形势、真问题和真任务,还缺乏全面系统的剖析、理解和陈述。以上问题直接导致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导性、操作性、预见性和科学性不强,执行效力欠佳等现象或态势的出现。

3.2 坚持跨界融合,传播有效的品牌内涵

跨界创新,将其作为今后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思维之一,已经具备条件。在智慧城市基础研究当中,注重多学科的跨界融合,特别是公共管理、法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学、交通与车辆工程等;在智慧城市落地建设当中,注重各委办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协同和杠杆机制的形成,特别是强调“庖丁解牛”的策略,而不是“外科手术”式的大动作等;在智慧城市实际运营当中,注重从交叉需求导向出发,促进新型互联网和通讯产业应用的有效创新,从基础理论研究之中提炼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精华,从落地建设政府职能的交联地带培育出面向刚性需求的有效应用。注重研究和尊重城市自身的规律,构建有效的城市模型,依托智慧城市思维、技术、方法和手段,更好地促进现有城市“工具”效率和科学性的提升。如,城市总体规划,以往的做法是经过有限的资料和实地调研,就开始空间规划。而现在,可基于海量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构建城市模型,对编制的规划进行情景分析和预评估,如发现路网等设置不够合理,可快速在规划环节全面优化调整,趋近科学理想化。有效解决传统调研中无法掌握足够样本量、无法将跨界大数据整合分析、无法量化计算、无法呈现和分析规划后的可能场景等缺陷。

从顶层设计出发,智慧城市必须是融合了“五化”的智慧创新复合体,从理论基础、技术研发到创新实践都处于萌芽阶段,不是单项技术、管理和政策创新,而是系统性、多学科和综合性的集成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在行业不断细分的背景下,展示出全面、统筹和集成等特征。因此,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编制,在跨界创新思维的启示下,应当具备:懂城市(规律)、懂政府(职能)、懂信息化(技术)、懂产业经济(动力),并勇于和善于跨界创新(促进有效落地和长效运营)。因此,将能够反映如上内容,作为品牌的内涵进行有效传播[6]。

3.3 善用传播策略,实现品牌差异化接地气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常态,中国智慧城市事业的推进,应坚持三个传播策略:(1)国际新视角。在实施自身智慧城市创新的同时,应动态把握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动向、开发思维、产业生态和协同创新策略等,充分借鉴和吸收经验、规避问题。与此同时,促进在非数据敏感领域的有效合作,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的策略和技术创新;(2)真问题导向。扭转产能驱动并调整项目、产能驱动的粗放思维,精准针对城市问题和服务城市决策治理,逐步实现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科学、严谨程度来提升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的质量与权重。围绕城市问题开展智慧治理创新,提振智慧城市战略的治理魅力与作用;(3)智慧微应用。突出智慧城市+的思维,对单项领域实施智慧创新,充分在跨界的交接点、接触面上创新,再逐步促进“信息孤岛”内核之间的互动融合,审慎、积极地推进智慧应用,补充城市空间思维短板,高效率地实现智慧城市在城市决策治理和城市四生(生命、生产、生活和生态)应用当中不可或缺的价值。通过三坚持,实现品牌差异化接地气地传播。

3.4 聚焦创新软肋,做大做实做强宣传推广

智慧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其中也存在部分共性问题与不足,为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在充分识别行业软肋的基础上,做好创新。应当坚持平台思维先行,微智慧落地;跨委办局谋划,扶持单项实践的总体战略,构建智慧城市跨界创新与产城融合示范区。结合对智慧城市当前困局的剖析,围绕城市总体战略,识别九条应做大做实和做强的宣传单元:(1)从城市细胞入手,着力发展智慧建筑与小区,为智慧社区建设奠定基础;(2)在城市核心区(重点开发区域)设置智慧城,推广产城融合概念,重点建设智慧城市孵化器,营造双创基地;(3)培育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整合落地力量共同参与,缓解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4)加大人才创新力度,构建创业之城,建设“智城”,创新人才引进与居住配套的重大实施策略;(5)与建设进度相配套,加快编制一批技术导则、纲要和指南等,全面统筹城市的智慧化建设;(6)充分考虑城市边界、人口、产业等的复杂性,充分用好建设实施的有效要素资源,加快构建城市建设管理的智慧化平台,并根据建设进度,逐步升级为城市运营综合平台;(7)对城市功能进行诊断分析并予以完善,实现规划信息化创新;(8)率先构建服务于城市决策的动态、可视化和量化的城市决策支持平台;(9)充分挖掘当地现有的开放资源数据优势与条件,构建全社会能够充分访问、查询、下载、调用和二次开发的智慧应用创新平台。

4 智慧实践与品牌化建设案例

自2010年以来,多个城市将智慧作为品牌的重要“标签”,把“智慧”作为城市的定语。当前,北京市朝阳区的移动电子政务(全区各单位开发政务应用纳入政务应用商店,并安装APP,建设“智慧朝阳”)、房山区长阳镇推行“微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养老;重庆两江智慧总部基地,通过智慧应用集群(公众服务、产业云服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景观、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安全),打造智慧新城;重庆永川率先用PPP模式创新支撑试点建设;贵阳将大数据云服务和智能终端等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核心战略之一,着力打造中国“数谷”;浙江嘉兴乌镇规划建设“互联网智慧小镇”。这些智慧应用和智慧战略正快速改变市民的生活与工作,为城市巨系统的结构完善和功能升级提供基础,以上都是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改变的例证(表2)。

城市智慧化建设务必要有标杆性项目、行政体制或业务服务创新等,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抓手和引擎建设。不同时期,要成功实现智慧城市的品牌化需要标新立异的思维和做法。自2011年起,“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等概念被逐步引入国内,国家政府、相关部委和地方城市等迅速开始思考如何将概念与城市发展理念相结合,理念-顶层设计-规划-实施等路径在逐步展开。湖北武汉快速将理念与规划相结合,编制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推动了全国智慧城市规划创新的咨询思考。此后,将简政放权、行政体制改革等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北京海淀、宁夏银川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实施智慧政务建设。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特别是行业围绕数据开放共享的沉淀,地方省市探索成立大数据的专门行业管理机构,如广东省、广州和沈阳等。与大数据管理的行政性创新相对应,大数据市场化交易创新同期也在国内得到有效落地,标志之一就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成立(表3)。

5 结语

品牌化需要具象的传播主体,结合当前我国智慧城市事业的核心问题与创新主轴,应从:既有建筑智慧化改造、绿色智慧小城镇、智能建筑与智慧小区、智慧城镇产城综合体、智慧城市辅助决策、城市管理与城市公共品智能化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商品化、城司转型智慧城市运营、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测、智慧城市立法、智慧城市专项规划、城市医院诊断技术开发与标准化、基于3S等技术三级城市开发精细化监察预警平台、面向城市政府的智慧城市能力建设方案开发、智慧城市增量成本概算与政府激励政策设计、大数据盈利性平台设计与开放运营模式、智慧城市双创交易所设计与PPP合作模式、基于城建档案等实施城市仿真建模与应急管理技术、既有规划展览馆智慧化更新综合技术路径与示范和智慧城镇群区域要素协商统筹调度机制与协作平台等入手。

城市的智慧化与智慧城市的品牌化是辩证统一的协同体,智慧城市的创建是实现品牌化的过程基础[7]。“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继续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各地政府实践提供了政治保障。与此同时,城市经营应当重视和加强智慧城市的品牌化,既实现对阶段性成果的肯定,又促进智慧化建设要素的集聚和进程的加速。城市经营如成功实现智慧品牌的建立,将势必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生态位和品质优势,形成“正磁力”效应,有效整合城市内部和吸取外部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要素资源,进而促进城市事业的高效运行[8,9]。

参考文献:

[1]徐振强.“十三五”以五大理念统筹中国智慧城市科学发展[J]. 建设科技,2016(10):66-69.

[2]郭国庆,刘彦. 城市营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J]. 当代经济管理,2006(2):5-12.

[3]徐振强. 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协同创新关键路径的思考[J]. 城市住宅,2016(3):6-10.

[4]何国平. 城市形象传播:框架与策略[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8):13-17.

[5]张D,张锐. 城市品牌论[J]. 管理学报,2006(4):468-476.

[6]于涛,张京祥. 城市营销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思考[J]. 城市问题,2007(9):96-101.

[7]徐振强. 基于28个关键场景思维助推建设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J]. 中国名城,2016(4):11-24.

[8]徐振强. 新型智慧城市的服务城市管理、服务社会治理的关键路径[J]. 上海城市管理,2016(2):24-29.

智慧城市的特点篇7

2012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20周年,也是珠海智慧城市正式启程的一年。珠海将如何继续高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大旗引人关注。今天的珠海,已经初步探索出科学发展的珠海模式,也站在了新一轮大发展的节点上。今天的珠海,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和挑战。面对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面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主旋律,如何抢抓机遇,冲破障碍,依旧是值得珠海探寻的问题。

智慧城市如何“后来居上”?

去年底,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珠海赫然入列。按照珠海的最新计划,争取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也关系珠海科学崛起的大局。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显然,新四化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独立,而是融合集成、相辅相成的。珠海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又如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正在推进的工作实现良性互动,也将是珠海面临的一大课题。

据了解,目前珠海在智慧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均已走在全省前列,加上与新加坡IDA、惠普公司等大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智慧城市建设有望在今年大大提速。不过,不少人认为,与智慧城市先行发展地区相比,珠海智慧城市建设要想“后来居上”,还需克服多重挑战。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成为珠海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法。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珠海在智能交通建设上已有了相关部署。据记者了解,目前珠海市近期着力推动多个领域的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并争取短时间内使公交电子站牌示范站点、主干道绿波控制系统和交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智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除了智能交通,珠海还积极推动电子政府发展。目前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珠海分厅已试运行,全市271项审批事项中有99.1%的事项可实现网上办理。按照计划,珠海将在今年6月份要建成横向到各政府职能部门、纵向到区的网上办事大厅,在两到三年内建立起市民私人网页,这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根据今年的政府报告,除了积极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和网上办事大厅外,珠海还将扩大口岸电子验放系统应用,建设物流电子口岸信息共享平台。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光纤入小区、入户,提升高速宽带网络普及率。“启动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物联网等领域寻求新突破。”报告称。记者了解到,珠海计划今年内完成智慧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构筑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按照珠海的计划,争取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

在珠海的思路中,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进驻将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任务。自去年以来,珠海在此方面动作频频。去年11月,珠海政府与新加坡IDA签订了相关协议,目前已达成12项合作意向。新加坡IDA国际有限公司总裁黄华杰表示,新加坡IDA国际有限公司、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乃至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都非常关注并十分看好与珠海市的合作,并将双方合作项目作为IDA国际有限公司今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IDA国际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珠海市的合作,加快启动双方在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大厅、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能城管和智慧港口等方面的合作项目。

此外,珠海还牵手惠普公司,在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投资设立惠普(珠海)智慧城市项目,重点发展云计算创新引擎、3D在线网上购物、3D影视创意制作基地、3D在线虚拟未来城市等10项业务。大企业的进驻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一般而言,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根据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定位,制定相关的招商引资计划。而如此高标准、高起点地谋划信息化建设,也为珠海创建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奠定了基础。

目前,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智慧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并在全国成为智慧城市领跑者。基础良好但起步较晚的珠海能否“后来居上”?珠海市副市长王庆利表示,答案是肯定的。就外部而言,珠海正迎来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城市定位的确定、广珠轻轨等交通要道开通带来的交通优势以及“三高一特”的产业定位,珠海正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主观上,珠海也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的科学崛起。而近日住建部公布的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珠海“榜上有名”,这也意味着资源、政策将进一步向珠海倾斜。

就内部而言,珠海目前正制定创建智慧城市的相关规划,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今年1月,在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开幕式上,珠海市人民政府还获得“中国智慧城市推动奖”,珠海依然有后来居上的潜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已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制度,珠海需用更大的力度推动相关工作,从顶层设计开始打破各部门条块管理的局面,从而形成创建智慧城市的合力。

创新打造新型智慧新城

为助推特区转型升级、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珠海电信持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进“村村通”工程、启动“光网城市”战略、打造3G精品网络,建成了融合固话、有线宽带、无线3G、WiFi、卫星通信等集有线和无线接入方式于一体、天地一体化无缝覆盖的网络,不断完善“智慧珠海”所依托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五年间,珠海电信通信网络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业务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目前珠海电信建成了覆盖珠海全市范围包括农村、海岛在内、通达世界各地的大容量、高速率、光纤化、多媒体的信息服务网络,技术层次、业务能力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为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世界级的“信息高速公路”。

从ADSL到全光网络,引领互联网第三次“换代革命”。2010年5月,珠海电信启动“宽带珠海·光网城市”工程,加快宽带网络光纤化升级,推进100M到家庭,1000M到政府和企业,为市民提供光速互联网体验。经过持续建设,迄今珠海全市电信互联网带宽总出口扩容达到240G,比2008年底翻番了近两番;光纤网络遍布城市大街小巷、通达所有行政村,光纤线路长度超过40万纤芯公里,足足可环绕地球赤道10圈。目前,全市新建小区和商业楼宇基本实现光纤通达,市区70%以上家庭用户具备了20M以上的宽带接入能力,凤凰花园、海湾花园等300个小区具备100M以上光纤接入能力。

在实现全市3G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近年来珠海电信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持续在全市重要政务服务窗口、酒店、公共场所等区域进行WiFi网络覆盖。目前全市电信WiFi热点超过2500个,基本覆盖星级以上酒店、电脑城、图书馆、展览馆、餐厅、咖啡店和电信营业厅等公众场所,为珠海“无线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2011年8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签订的“十二五”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近五年,中国电信将在珠海投资超过20亿元,拉动信息通信消费需求80多亿元。重点在智能信息网络建设、“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电子政务服务、“物联网”应用、“云计算”产业发展、横琴智能岛示范工程、“幸福珠海”民生应用等九个方面加大深度合作,并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食品安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大信息化服务力度,助力实现城市管理更智能、政府管理更高效、经济发展更协调、公共服务更完善、市民生活更便捷。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和推动。多年来,珠海电信在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的同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政务、商务、生产、生活、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并积极引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全方位助推“智慧珠海”建设。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战略,未来珠海电信将充分发挥全业务服务领先优势,以“智慧城市”为统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光网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面向政府、民生、产业等三大服务领域支撑打造各种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助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

“珠海正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需要把建设‘信息特区、智慧珠海’提升到关乎城市发展未来和影响城市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实施‘智慧珠海’战略作为‘科学发展走新路’的重要抓手。”广东省社科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肖智星提出,珠海要建成全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的一个全球化智慧城市,并在全球率先构建起一个环境优美、信息通畅、生产智能、生活幸福、管理精致、人文兴盛、创新活跃的智慧社会。

“智慧城市”如何建设?肖智星认为,珠海信息基础设施较完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好,具备建设“智慧珠海”的良好基础和特殊条件。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为核心,以制度创新和试点示范为动力,以智慧技术应用和创新为主线,以横琴新区综合示范建设为重点,以“信息特区”建设为特色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基于“智慧基础设施”的“智慧经济、智慧生活、智慧政府、智慧文化”五位一体建设。

在建设策略上,肖智星提出了“超前引领、需求牵引、分区推进、政策造局、公众为本”等五大策略。其中,横琴岛作为“特区区”,更应该率先打造成为“信息特区”的典范,建设与港澳直通、与世界直连,无差别的网络信息环境。

智慧城市的特点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能力构建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9日

一、智慧城市的演进及其特征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对于“智慧城市”概念和内涵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政策引导城市集约、紧凑、高效发展。2000年,美国提出“精明增长”概念,并以此为原则指导城市规划建O;二是信息技术的变革和进步,带来新的城市形态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带动了“数字城市”、“信息城市”等城市组织形式的出现。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城市形态向智慧城市建设转变。对智慧城市两个方面解释的视角不同,前者强调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节约、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后者强调信息技术在城市系统建设、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二)智慧城市的演进。纵观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信息化城市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建设,如光纤铺设、卫星站点修建、跨国海底光缆接通、带宽扩展和网络架构等;第二阶段是数字城市建设阶段,城市建设的主要资源围绕用户电子文档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传递、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等;第三阶段演进为智慧城市阶段,该阶段主要资源用于使城市的信息网络实现自动监控、信息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处理和自动决策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注重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推动社会、环境与管理的协调发展,其着力点是整合、惠民、绿色。智慧城市的三个发展阶段是前后紧密相续或互相交叉、交融的。总体而言,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体现形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其演进发展的历程受到ICT发展的巨大推动,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

(三)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延续和发展,是数字城市的更高一级阶段,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相比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宏伟的目标和更丰富的内涵。“智慧城市”是处于高级阶段的城市发展形式,它将科学的城市管理理念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基础,重点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以便提高城市的全面整合、互动和协同。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城市。智慧城市是以广电网、物联网、互联网为基础,更广泛深入地推进应用型和基础型信息系统的开发,更深入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渗透到衣、行、食、游、住、娱等市民生活的全过程;还要渗透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政治等全过程,促进人的智慧与人工智能最大限度地在城市范围内进行集合。

(四)智慧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智慧城市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该管理应该通过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公共价值,从而搭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城市平台。智慧城市管理的主要要求如下:一是民主化城市管理。民主化包括“民众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政府接受城市服务的新理念、建立价值取向等方面”。智慧城市为广泛的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实现途径和技术工具,极大地降低了城市管理民主化的成本;二是柔性性城市管理。柔性化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其管理的主导思想主要表现为培养人、关心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该管理通过依靠价值理念的认同、思想文化的灌输、感情的互动,实现了高效率的良性循环,适应了城市居民需求层次的提高。信息化智慧城市运行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信息资源,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智慧城市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影响因素

1、公众期望。公众期望是人们在使用产品和服务之前对其功能效果的一种预先估计。公众预期与公众需求之间相互影响,公众需求产生公众对服务的期望,公众期望进一步刺激对功能的需求。对于智慧城市中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的公共管理服务,城市居民的公众期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智慧城市所使用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备、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信息是否及时。包括:智慧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服务能否被市民快速吸收;政府管理人员是否具备高度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方式科学合理、服务效果符合居民预期。

3、感知绩效。感知绩效是衡量人们对所提品和服务的实际认同感,根据大量文献的研究结论,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与感知绩效是正相关关系。可见,如果政府管理者为市民提供了兴奋感知绩效,则居民就会对政府满意,反之则会感到失望。该指标来源于城市居民的主观感受,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智慧城市不同个体对其应用效果的主观感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二)外部影响因素

1、城市基础环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管理的物质基础,其作为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空间物质载体,深刻影响着居民自身发展和城市社区服务。比如,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可以通过智慧交通提供优良的交通环境,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有利于城市的市民和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这些都使得城市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和舒适。

2、城市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综合考虑了城市管理中所使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学历背景、生活阅历和人生价值观等诸多因素,补充了城市居民对智慧城市管理效果的主观判断。通过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合理地评价智慧城市管理水平。

三、智慧城市建设路径选择

(一)突出区域优势地位。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相互复制而“千城一面”、缺乏区域特色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城市的性质特征、功能、历史文化等,突出城市的区域优势和特色。针对“人走政息”而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要在充分论证、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制定能够突出区域优势地位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相应的规划应由当地人大按照法律途径表决通过并公布,以法治的路径确保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能够稳妥推进,不因城市党政主要领导的变化而“夭折”。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结合当地区域优势而进行,保障相邻城市之间形成专业协作关系,促使相邻城市之间的经济结构实现互补和有序转换。

(二)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当前市场导向不足的问题,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却收效不够明显,且存在“重模仿、轻研发”现象,信息安全漏洞难以完全填补。为此,当前我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导向作用,使市场需求真正成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源动力”,以自由争、价格杠杆为手段,让市场“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在城市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发掘创造更多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智慧应用,让智慧应用真正发展成为城市新兴产业,实现智慧增长。政府在主导此项建设过程中,必须走出“形象工程”误区,将其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在政府主导下,逐步提高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让更多企业的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以市场化竞争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府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产效益、生活水平。

(三)强化技术研究开发。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较大程度上就是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对城市资源进行统筹配置、提升城市各类系统的运作效能。在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强化技术研究开发,依托新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让城市成为“智慧中心”、“知识中心”。要通过政策法律手段不断优化技术研究开发的环境,强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城市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加强和科研教学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发研究新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依托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不断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新的产业集群提升城市产业发育的程度、产业经济的效益。切实加强科技创新研发人才的培养,对不同部门和行业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以鼓励性政策加快智慧城市重点领域的技术研究,对优秀人才给予全方位、高保障的福利激励。要注重统筹规划,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期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设计,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权利义务,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进行统筹管理和指挥。

上一篇: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污泥处理的难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