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2 17:37:12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篇1

这次会议是党的召开前,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本来风伦书记要亲自参加并作重要讲话的,但由于临时有重要事务处理,没能参会。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维护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州维护稳定工作会议精神,深度聚焦“迎接、合力保稳定”主题,分析研判当前全市安全稳定形势,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强调再安排再部署,切实把维护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将安全稳定这根弦全面绷紧,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刚才,美强副书记作了通报,分析了当前形势,安排了相关工作,我都赞同,大家要抓好落实。下面,我强调三个方面。

一、要深刻认识到维护稳定工作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马上我们党将召开,这是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盛会,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维稳安保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扛起重大责任,全力落实重大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第一,要自觉增强向中央和省、州看齐的意识。党的十以来,指出:“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党中央把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7月3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维护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做好维稳工作的目标重点和方法责任,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党的召开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8月8日,州委书记刘文新同志在州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政治责任,为党的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的要求。8月25日,州委召开全州维护稳定工作会议,州委书记刘文新同志再次强调:要狠抓工作落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维护社会政治大局安全稳定。州委、州政府自觉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看齐,在树立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全局思维方面,为我们树立标杆、作好表率,一手抓发展第一要务,一手抓稳定第一责任。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切实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切实增强维护核心的行动自觉,坚决打好维护全市稳定的攻坚战,坚决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维护稳定工作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当前,我市正处于摆脱贫困的攻坚期、同步小康的关键期,更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矛盾交织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潜在的隐患和风险。即将召开的党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市上下压倒一切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在这样的特殊敏感时期,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当前维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肩负起维护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全市上下一定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刻把握维护稳定的重大意义。

二、要聚焦重点环节,全力抓好当前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当前一些重点领域不确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仍然非常突出,维稳工作点多、面广、影响大。在错综复杂的工作中,要善于“十个手指弹钢琴”,紧紧咬住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注重效果,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推动维护稳定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第一,要精准掌握底数。从即日起,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问题清楚、责任到人、措施具体、督导有力、目标明确、倒查有序、评估精准”的“七个责任链条”要求,聚焦征地拆迁安置、90年代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民办代课人员、城市建设、非法传销、非法集资、环境整治、计生卫生、交通运输、矿群矛盾、民工工资、民生事项、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军队退役人员、移民安置等16个重点群体,全面系统地对辖区内或分管领域的社会稳定问题开展再摸底再排查,做到不漏一项、不漏一件、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对排查出来可能赴省进京上访的重要重点群体和重要重点人员,要细化责任分解,将每项不稳定因素拉出任务清单,明确牵头领导及责任单位、落实具体措施、限定工作时间,逐案逐人制定切实管用的包保稳控措施,严密掌控每一个群体、每一名人员的动态,牢牢将其吸附在当地、稳控在家中,坚决杜绝发生赴省进京上访现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机立断、果断处置、平息事态。

第二,要强化协同作战。维护稳定不是政法维稳部门几家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起党政统揽、部门履职、政法担当、群众参与的联动协同机制。政法、综治、维稳、等作为一线攻坚的同志要主动靠前、自觉担当、提升本领,始终担起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以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经营好维稳工作。宣传、民宗、民政、财政等作为支持保障的同志要服从大局,当前万事、唯此为大,积极做好宣传造势、不稳定因素问题解决、物资保障支持,决不能出现“工作专班千辛万苦,其他部门千推万阻”。其他单位部门要有参与意识,积极融入全州维稳工作大局,多担一点责任、多带一双眼睛、多通报一些信息,千万不能置身事外、置之不理。

第三,要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对于合理诉求已解决到位,又长期闹访、缠访、重复访、赴省进京非正常访、越级访等方式表达无理诉求的人,或采取不正当方式表达诉求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要严格按照《公安部关于印发新修订<关于公安机关处置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公通字〔**〕25号)和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维护正常秩序的通告》,从严进行打击,坚决规范秩序,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的要求,引导人逐级依法有序表达合理诉求、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四,要狠抓矛盾化解。一是坚持调处化解尽早尽快。深入推进“三强保平安·喜迎”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百日攻坚战”和“五个专项治理”行动,努力把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解决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应急处置快速稳妥。、维稳、民调、宣传等部门主动融入市“三维一体”维稳源头防控指挥部,同公安部门组成专班,统一调度、防控源头。及时掌握各方面情况,特别是网络舆情,知情后第一时间研判、拿出对策,报市委、市政府应对处置。围绕16个重点群体,逐个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按照依法处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机制高效稳妥处置。三是切实加大存量问题的化解力度。**年“百日攻坚战”、“五个专项治理”和市级排查交办未化解的事项,以及“千名干部大下访进家入户办实事”活动中交办的事项,按照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个工作班子、一套化解方案、一套稳控措施、一定化解时限、一个化解结果、一份后评效益评估报告的“七个一”工作机制要求,组织精干力量全力开展一次集中化解。

三、要落实最严措施,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在全省和全州维护稳定工作会议上,围绕维稳工作“七个坚决防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七个坚决防止”,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自上而下保持维护稳定工作从战略目标到战略路径、基本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全市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第一,要落实“七个坚决防止”目标。一是要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性事件,着力维护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捣乱活动,严管各类非法组织活动。二是要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着力强化涉恐重点人员管控,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公共交通工具、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严打分子在我市活动,坚决把爆恐活动消灭在预谋阶段、摧毁在行动之前。三是要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着力防控由涉众性经济利益和民生问题引起的,保持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类矛盾和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对防范金融、债务、征地拆迁、房地产、环保、企业改制等风险隐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四是要坚决防止发生重大赴省进京上访事件,着力抓好维稳工作,着眼把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千名干部大下访、进家入户办实事”活动,做到“控增量、减存量”。五是要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治安案件,着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对刑事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发挥人防、技防、群防作用,推动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六是要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夯实安全基础。七是要坚决防止发生重大舆情炒作事件,着力做好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切实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第二,要强化责任主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党政主责、一岗双责、各司其责、严肃问责”的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政“一把手”和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上手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主动靠前具体抓;其他负责同志要履行好“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维护稳定工作担当负责。细化责任分解,将每项工作拉出任务清单、明确牵头领导、落实具体措施、限定工作时间,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

第三,要强化督查问效。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事关发展,事关长远,没有督查问责,就没有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和各单位部门要敢于担当、勇于克难,决不能遇到矛盾绕着走、看到问题不发声,该干的事不干,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对维护稳定工作领导不力、工作不力、化解不到位、处置不及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责、绝不姑息。市委、市政府也将进一步严肃维护稳定工作纪律,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重大、赴省进京上访等问题,要实行“责任倒查”机制,逐件查清原因、查明责任,对不作为、乱作为,不履行工作职责或因工作不力造成上访人员进京非访、群体性非访和恶性事件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问责处理,以铁的纪律保障全市维护稳定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篇2

**年上半年,我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乡维稳办的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大”、**届*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半年来我镇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落实维稳责任

**年,将乡维稳工作落实到村、学校、全面安排部署了**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与全村3个组签订了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书,防控责任书,进一步使我村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二、制定《河山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反**工作方案》、《反**警示教育工作方案》开展指导学校的维护稳定工作。

三、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按照乡维稳办要求,我村建立信访维稳工作室,坚持矛盾纠纷排查6项制度,加大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上半年来我村无一件民事纠纷,通过综合分析,分别不同层次进行交办,落实责任进行化解,我村没有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过,没有出现群体上访事件。

四、抓好冒用宗教**组织的排查,预防**组织的破坏和捣乱。

星宿乡公安派出所、社会事务办、综治办加强对我村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排查,预防冒用宗教的**组织人员从事非法活动,经过排查,我村没有“**”、“门徒会”等**组织人员。

根据维稳办的工作要求,我村年初就下制定了《**年反**工作方案》、《**年反**警示教育工作方案》,调整充实反**工作领导小组,走进村寨、走进学校利用远程教育点开展反**警示教育,在学校开展“五个一”工程教育,宣传教育广大村民不受**的蛊惑,提高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反对**的意识。

综上所述;我村**年上半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在乡维稳办的指导下,加大对重大不稳定因素和突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在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加强防控措施,全村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无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无冒用宗教**组织人员活动,全村经济秩序良好,社会大局稳定。

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1、高度重视维稳工作,加大对重大不稳定因素和突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到大纠纷不出村、小纠纷不出户组。

2、加强对**组织人员的排查,经发现予以打击。

3、做好重大节日的安全防控工作。

一、高度重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我村书记、主任高度重视维稳工作,经常了解、询问工作情况,并亲自抓、主动管,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健全有关制度,健全信息员队伍建设。联络员、信息员也发挥了作用,能主动对矛盾纠纷、信访案件进行调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加强培训,提高信息员素质

我村经常对信息员进行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并且组织学习了维稳信息的分类,报告制度、学习工作制度,24小时报告的紧急、重大的信息内容等业务知识,从而使他们明确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维稳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三、积极做好“奥运”期间安全保卫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篇3

一、深刻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当前,总的来说,我们的社会政治是稳定的,但也存在不少值得高度重视并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农民负担问题,拆迁还建问题,山林水面纠纷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安全隐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极易发生事端,从而影响改革发展的大局。我们既要看到当前的大好形势,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又要看到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不可怕,也不要惊慌失措,但对存在的问题不予以高度重视,掉以轻心,就会出更大的问题。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宁可把情况看得复杂一些,把问题估计得严重一些,把对策研究得具体一些,切不可盲目乐观,麻痹大意。

二、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从我们的实际出发,采取关键性措施,千方百计消化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政治的稳定,确保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建立工作体系,积极主动做好防范工作。“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切矛盾和问题都是从细微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见微知著,从细微之处入手,下大气力抓好防范,抓早抓小,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遇事要往坏处想,防患于未然,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安宁。结合我们实际,主要是建立完善三个方面的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矛盾纠纷排查体系。各级对不稳定因素都要及时排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不能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对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解决,否则将措手不及。当前重点是排查“三条社会保障线”不到位、农民负担过重、水利山林纠纷、安全事故隐患、问题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对这次全市排查中列出的问题,市里已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并提出了限时解决的要求,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一定要按期解决。今后,市里每月要排查一次,县区和各部门、各单位每半个月排查一次。排查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每次排查出来的问题,都要责任到人,跟踪到底,解决到位。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有数稳定才有保证。二是建立反应灵敏的情报信息网络体系。在市、县(区)、乡镇(街道)直至村委会、居委会,建立起严密的情报信息网络。通过网络体系,广泛疏通民情,畅达民意,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信息和动态,有理、有力、有节、有方法,有策略,分类化解各类矛盾。对重点件,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查办,跟踪督办,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考核,努力使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一般事不出乡镇(街道),大事不出县区。同时,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按照合法的途径和方式,保障和维护自身的民益和根本利益,努力解决多头上访、反复上访、越级上访等老大难问题。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各级都要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办的基础上建立接待中心,要求统一接待,分头处理,并设立法律援助室。三是建立快速协调处置体系。社会问题具有引导性,一些问题,如果不迅速果断地加以处置,容易蔓延开来,等到蔓延开来再去处理,难度就更大,代价也更大。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协调处置预案,一有情况,立即加以处置。对一些突出性事件更要准确快速果断处置,不能拖。要始终保持一定的机动力量,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用。

(二)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消除和化解影响全局、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不稳定因素。抓住重点,带动全盘,这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工作方法。社会稳定和生产安全工作要抓好,就必须抓住那些影响全局、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重点问题加以突破。一是要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深入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要把“打黑除恶”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做到“严打”不手软,整顿不留情,规范不放松,坚决铲除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自觉肩负起保一方平安、维一方稳定的重大政治职责;二是要深刻揭批“”组织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密切注意“”骨干分子和顽固分子的动向,继续做好思想转化工作,解脱大多数,教育团结大多数,依法打击极少数;三是要高度重视新时期隐蔽战线斗争工作,依法运用一切手段,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四是要狠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保证。没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事故频发,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去抓经济工作,发展经济就是一句空话。安全生产历来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维护稳定的重点来抓,实行有效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确保安全生产。五是要积极慎重、稳妥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引发。重点是要高度重视下岗职工再就业、“三条社会保障线”、“低保”以及减轻农民负担等问题,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创造就业、扩大就业、指导就业、鼓励就业、教育就业;要关注三类人群,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社会安全网”;要切实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真正让农民休养生息。

(三)建立和完善制度,把稳定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制度建设是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建设。从我市稳定工作的实际出发,当前要突出建立和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是那个部门、那个单位的问题,就由那个部门、那个单位负责处理、解决,各级、各部门都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力,守土有方。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是维护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稳定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其它领导各司其责。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一些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出现,多数是由于互相推诿,责任不明造成的。因此,各级都必须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维护稳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做到功过分明,奖惩严明。否则,遇到矛盾,我交给你,你交给他,交来交去,不了了之。出了问题谁都有责,谁都没有责,最终小事酿成大祸。

(四)强化思想教育,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认识上的不一致往往导致行动上的不一致。做好稳定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宣传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用共同的理想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释疑解惑,提高认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我们要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提高广大群众对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群众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形势。新闻媒体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做好“两篇文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当前,尤其要大力宣传我市“人心思上、人气兴旺、经济提速、城市变样”的大好形势,以及发展经济方面的方针策略等。要引导群众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暂时的困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坚决防止因宣传不及时、不全面、不到位引发的纠纷和矛盾,坚决杜绝一切可能激化社会矛盾、诱发不稳定因素的报道。要注意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对一般的思想问题、干群矛盾和民事纠纷,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决不能粗暴对待群众,更不能随便使用警力。对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即使暂时没有条件解决,也要耐心向群众讲明原因,让群众理解我们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的态度和决心,矛盾易解不宜结,易疏不宜激。

三、确保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根本的问题在于加强领导。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高昂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一)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坚决实行维护社会稳定一票否决权。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是我们各级领导的政治责任。社会不稳定,不安全,我们都要负政治责任。各县区、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同样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稳定工作负总责,个人进退去留是小事,但对地方的声誉、长久的发展是大事。否则的话,做什么官,当什么领导?各地、各部门都要建立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稳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抓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要认真过细地处理,要主动承担责任,绝不允许互相推诿、扯皮和采取“推、拖、压、了”的态度。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亲自上阵,深入一线,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教育等手段,妥善地加以解决。要定期召开稳定工作例会,加强对管辖范围内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逐级落实稳定工作年终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权。对因敷衍塞责、工作不力以致酿成影响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稳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有些,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和单位可以独立解决的,需要协调各方力量,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整体合力。维护社会稳定,总的要求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实行谁管辖、谁主管、谁负责,避免看得见的管不着,能管的看不见。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当地中央企事业和省属企业维护稳定的工作纳入本地维护稳定工作的总体工作中,统一领导,统一指导,采取综合手段狠抓落实。无论是条条部门,还是块块单位,都要树立维护社会稳定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才有战斗力。各部门在区里的下属单位,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区里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在做好本单位稳定工作的同时,全力配合块块单位搞好稳定工作。总之,在维护稳定和安全的问题上,不要自行其事,不要随心所欲,不要漠不关心,不要推诿扯皮,不要束手无策,也不要信口开河。各方要齐心协力,形成强大的合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思想和行动要高度统一。只要上下左右齐心协力,稳定和安全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三)抓好基层,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了,我们维护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保障。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企业、高校、街道党组织建设的领导,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充满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当前,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尤其是要注意加强那些改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二是要明确基层组织的责任。在深化改革中,基层组织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在加快发展中,基层组织要敢有作为,善有作为,充分发挥助力器作用;在维护稳定中,基层组织要守土有方,处事有力,充分发挥凝聚剂作用。三是要提高基层干部素质。通过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干部培训,提高他们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四是要为基层组织营造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对基层干部政治上要多关心,工作上要多支持,生活上要多帮助,使他们工作越干越开心,越干越有劲,做维护稳定的带头人。

(四)切实改进作风,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以扎扎实实的作风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当前,一是要认真抓好中央、省、市委关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决不允许打折扣,更不允许有歪曲和变相执行的错误和做法。二是要知民情,察民意,疏民怨,解民难。既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丰富经验,更要始终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做到呼声怨声建议声声声入耳,好事难事矛盾事事事关心,真抓实干,身体力行,努力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对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贫困地区群众、城镇低收入者,更要热情关心、大力帮助。三是要迎难而上,不解决矛盾和问题不撒手。敢于挺身而出到矛盾复杂的地方去,敢于和群众面对面地对话做思想工作;敢于坚持原则和坚持政策,敢于拿出办法解决问题。存在问题不可怕,就怕不解决问题。当然,解决问题要注意掌握方法。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合理问题,特别是一些危及、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久拖不决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分类指导,妥善解决;对不合情理,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掌握好情况,分门别类,耐心细致,做好工作,化解矛盾;对违纪违法,无理取闹的,应讲明政策,劝告制止,对劝告制止不听的,要有方法,有策略,坚决处理,果断处理。不能让少数人唯恐天下不乱,心存侥幸,聚众闹事,助长无政府气焰。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社会管理;基层维稳;创新研究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方针的引导下,开展了许多的社会管理活动,其中也不乏有社会管理创新之举,社会管理创新对于基层的维稳有着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通过社会管理促进基层维稳创新,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一、当前基层维稳运行机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在涉稳事件发生之前应该采取预防和控制事态的,并没有及时做好事前预防和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事情发生时的应对和过程中的处理,这样就会出现事情发生链条不完整和不均衡的弊端。

(2)维稳运行机制在平时是处于一种停滞和被动的状态,只有在出现重大的事件时,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集中组织,才会发生资源的重新调配,运行机制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往往会造成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波动性”。

(3)在科学决策环节存在决策滞后于事态发展的现象。对可能出现的基本情况缺乏相应的素材积累,决策时难以了解全面的相关情况;缺乏对决策范例的积累,在需要决策时没有可以需要借鉴的辅助依据。上述出现的问题都会导致维稳决策不及时不科学,或者前后矛盾的现象。如若出现群体性的事件时,在做决策时会表现得特别明显。

(4)在事件的处置环节,处置责任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之间就会相互推诿,会延误处置时机;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团结,口径不统一,造成处置无序;而处置手段缺乏规范性和严谨性,内容较为简单随意,造成处理失当,引发恶劣的影响。

(5)在考核评价环节,由于责任追究机制的不健全,责任主体一旦在维稳工作中犯错误,难以明确具体的责任;由于结果的反馈不及时和不健全,责任主体在涉维稳事件处置之后,并不能够及时地进行评估和总结;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失效,不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社会管理之于基层维稳的价值

(一)协调社会关系

每个人都存在于社会中,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对社会产生影响,而社会作为整体也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社会中存在着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要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与整体以及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然而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就要协调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在社会转型前期由于出现了一些危害群众利益的事件,造成基层社会不稳定。为此要不断地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们的主体地位,协调好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为基层维稳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化解社会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当前的社会矛盾也是如此。首先我们要对当前的社会矛盾的性质认识清楚,分析矛盾存在的背景,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由于当前的社会矛盾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展不彻底造成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社会管理是能够化解这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随矛盾源头的治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也相应地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解决的是人民最关心和最迫切的问题,直接缓和了人民内部矛盾,将矛盾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三、社会管理下基层维稳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对基层维稳提出了挑战,更是对基层维稳创新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因此,基层维稳要以此为机遇,适应社会管理的需求,转变维稳理念,创新维稳体制,实现社会的安定协调。

(一)转变维稳理念

社会发展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出现不稳定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也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了基础。因此,政府要正确地看待这些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应该把任何的矛盾和问题都当成是社会发展的阻碍,要意识到伴随这会发展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必要的矛盾要允许其释放出来,对维护社会稳定有一定的帮助。树立动态的稳定理念,在动态中才能看到实物变化发展的一面,在社会稳定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

(二)构建维稳体制

(1)重塑党和政府的角色。加强党的领导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维护基层稳定的基础;政府作为公权力的行使着,也是维稳的重要主体。在基层维稳工作中重塑党和政府的角色,并不是弱化党的领导,而是要使党和政府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争议的协调者,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2)推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基础性作用,在维稳活动中也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在基层维稳中群众要作为参与的主体而不是被控制的对象。在基层维稳中人民群众参与的方式是人民调解,要充分的调动人民调解员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中。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集中突出,维护社会稳定就成为政府和党的重要责任。通过发挥社会管理在维稳中的作用,能够将矛盾及时的扼杀在基层中。同时要想维护社会稳定还要转变维稳理念,构建维稳体制,创新维稳机制,探索基层维稳的新模式,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周连根.社会管理视角下基层维稳创新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3,17(5):67-68

[2]马树颜.网络化管理与基层维稳机制创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67-69

[3]王玉荣.基于社会管理视域的基层维稳运行模式研究[J].学术界,2011,11(11):67-68

作者简介: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篇5

当前,在经济发展相对低迷的形势下,出现了一些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回升向好,不断推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是摆在各单位工会组织面前无法回避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会组织要在职工队伍稳定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高度重视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防止形成影响稳定的重大问题

各级工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破解难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切实增强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和落实责任制,把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市儿童福利院建立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职工队伍稳定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订立交接班制、政治学习制、业务培训制、班组长相互检查制等,使各项工作从院长到职工,从上到下层层展开,从职工到院长自下而上层层保证。同时我院工会还十分注重努力发挥各科室、班组的作用,使他们敢抓敢管,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根据院内的规章制度,各科室、班组都实行“四个一”的规范服务,即严格一套规章制度;明确班长,工作人员“一岗一责”;公示一周“护理”工作要点;公布一日工作流程,尤其是对一日工作流程表,他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作了适当调整,使制度更加细化,职能更加强化,流程更加优化。由于制度的健全,执行的规范,儿福院的职工基本上都能遵守院规院纪,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爱岗敬业的思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点二:强化对敌斗争工作意识,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要针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防止危害、消除影响为目标,切实提高对敌斗争的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民族分裂事件、暴力恐怖事件、重大政治事件,确保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积极防范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利用敏感时段插手我职工问题和工会事务,甚至挑起,破坏我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破坏我国工会组织统一。广大工会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全面把握情况,区别不同性质,掌握发展方向。要主动加强与安全、公安、司法等部门的联系,协助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坚决防止出现“独立工会”性质的“维权”组织,自觉维护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

关键点三: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妥善处置

处置,维护社会稳定,要着眼化解矛盾、疏导情绪、平息事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注意从源头抓起,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不断建立健全行业、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整体联动的长效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谐稳定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强对当前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提高处置的能力和水平。以发现要早、化解要快、处置妥当、防止蔓延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预警预测机制,完善处置预案,明确处置原则,牢牢掌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专题培训,确保一旦发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掌握情况,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职工的疏导工作,及时有效控制局势。处置工作要严格政策界线,注意方法策略,把握处置时机,实现最佳效果。

关键点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

维权是维稳的前提和基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的同时,提高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为了做广大职工的贴心人,让工会成为员工“有话好说,有事好找,有难好帮,有苦好诉”的娘家,我们积极争取政策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比如设立“友情爱心基金”,对家庭突遇灾祸、大病、住院的职工进行慰问。同时,每年春节、重阳节,我们还积极组织为离、退休职工发放慰问品、每年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体检,并为妇女另外增加健康检查等等。通过这些点点滴滴、实实在在对员工的关心、关爱,让员工深深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单位归属感。

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落实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进一步加大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帮助单位改善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我院广泛开展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员工身心健康,活跃了单位的文化氛围。比如开展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旨在通过展现身边的感人瞬间和工作风采,来进一步激发职工敬业、勤业的热情,形成了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关键点五: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紧密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十精神,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以及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大力宣传我市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及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打牢全院职工群众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采取的方针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克时艰、战胜困难。按照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际国内大事和经济社会形势,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针对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及时释疑解惑,澄清认识。完善重大舆情分析研判制度,围绕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强深度分析,主动引导,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我市社会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点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新时期 社会稳定 稳定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步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正确处理社会稳定和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关系,是我们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的有力武器。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认真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社会稳定,怎样实现社会稳定的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稳定观的重要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稳定观。

新时期的社会稳定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稳定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安定、协调、和谐和有序,是在人们自觉地干预、控制和调节下实现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①社会稳定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新的领导集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认真分析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深刻把握社会稳定的规律,逐渐形成了新型的社会稳定观,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和谐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的利益问题,属于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范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谐、社会稳定与中国前途命运的内在联系。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为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保证,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是对社会稳定观理论的检验。新时期的社会稳定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科学理论,进而保证安定团结和平的局面。和谐社会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协调性,社会稳定观本身就是关于社会协调的科学理论,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社会和谐的提出从宏观上为社会稳定观提供了理论指导,“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②,这些要求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新时期社会稳定观的内容,为社会稳定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稳定机制,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巨大任务,也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她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为立足点,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期的社会稳定观就是坚持党的核心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党的事业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程中,始终坚持稳定大于一切,把国家的和谐、人民生活的安定当做自己的首要任务。

经济稳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经济稳定是指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的稳定,经济体制的和谐有序,经济发展政策的科学连贯等多个方面。经济建设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的稳定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大起大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其他事业的有序发展,才有利于全面小康的实现。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持经济稳定显得更为重要;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主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把握经济各项工作的规律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9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切实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审时度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国家的经济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些都充实了社会经济稳定观的内容。

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稳定最集中体现。政治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首要目标。政治稳定是指国家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主要包括国家的稳定,政治制度稳定,政治生活稳定有序。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按照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政治的稳定十分注重政治生活的稳定有序,注重国家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更要把国家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看成是我国改革发展、政局稳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升华了政治稳定的内容。“稳定压倒一切”是新时期政治稳定的理论先导,使“社会稳定”有了合理定位、提升了其科学内涵,明确了党员干部的稳定政绩观,进一步提升了政治稳定的地位。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动摇”就是要坚持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动摇,保证我国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不懈怠”是要求我们的政治工作要以民生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扎扎实实搞建设,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的安定有序;所谓“不折腾”,是对搞好我国和团结统一提出的具体要求,维护国家的稳定,保证各族人民以及港澳台的团结统一,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

文化稳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文化稳定代表着广大民众对社会有机体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是指社会成员的思想情绪和对社会的满意度,包括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公民道德取向,社会成员心理承受力等方面。新时期文化稳定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我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交锋的形势下维护文化安全、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文化稳定的保证;践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文化稳定的首要内容;当前文化稳定还涉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之,维护文化稳定是党的思想旗帜,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理论内容,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的社会稳定观的两个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始终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③,在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稳定和发展同样重要,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没有改革,什么事业也不会成功;没有发展,什么功绩也不会取得,要始终坚持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障社会稳定。要始终从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调整的关键时期出发,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各种挑战,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维护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

正确处理保民生与稳定的关系。2005年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这些思想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2009年1月的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提出了“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要求:“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正确的保民生、保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科学的把握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保障民生是归宿,维护稳定是前提。社会稳定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的结合点;保障民生是各项事业的归宿,“当前我们要牢牢抓住保民生这个根本的归宿,千方百计抓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现实民生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经济增长的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维持社会的安定和谐”④;加大维护社会稳定的力度,是民生实现的前提,以稳定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平衡。

总之,新时期的社会稳定观内容丰富,是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观的科学总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的学说,正确把握了社会稳定的规律,为今后社会稳定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注释

①宋士昌:《马克思主义社会稳定理论与实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ews.省略/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2006年10月18日。

③:“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求是》,2009年第1期。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篇7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指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高校是社会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校园,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必然要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然而,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和群体,既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场所,又是思维活跃、充满激情的年轻人聚集的场所,既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和桥梁,又是国家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其社会影响度极高。在这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民主政治和利益诉求意愿强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晴雨表,在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安全稳定了,对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反之,则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需要学校与广大师生员工相互理解,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和谐共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没有安全稳定的和谐校园环境,就不可能有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处在深化各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条件建设和管理服务方面的不适应,由于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各种利益调整,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不安全不稳定事件。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妥善协调好各方利益,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才能保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广大师生员工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关键阶段。随着校园与社会日益融为一体,高校已不再是一方不受侵扰的净土。高校内部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政治问题与治安问题相互影响,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渗透等,维护高校安全稳定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校园治安形势目前依然十分严峻,各种案件(事件)持发高发,一些重特大刑事案件和事故也时有发生,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与全体师生员工朝夕相处、紧密相连的基层组织,面对校园安全稳定新格局,必须顺时应势,主动应对,有所作为,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正确应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所面临的问题

(一)维护安全稳定任务繁重与工作薄弱的矛盾依然存在安全稳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是安全稳定工作全局的基石,基层工作做好了,全局的安全稳定也就有了保障。近些年来,高校党委为了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积极采取各项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同党和全体师生员工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安全稳定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如领导认识不到位、资金和人员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条件建设落后、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陈旧等情况,在很多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对新形势下安全稳定工作的特点、规律研究不够,工作缺乏创新,应对安全稳定工作的时效、力度和手段等方面也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二)校园管理局限性与安全稳定广泛性的矛盾依然存在当今社会已成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整体,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都难以置身其外。高校作为一个具体的基层管理单位,其安全稳定的管理范围仅局限于校园,超越校园之外,学校基层党组织就感到鞭长莫及、束手无策。对于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的校园一般性案件,学校保卫部门也因无侦查职能,常常受到查无合法性的质疑,处境十分尴尬。校园周边地区环境是否安全,对学校的影响最直接,如何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地方政府管理职能,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难题。

(三)维稳资源有限性与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多样性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及其他高科技通讯技术的普及,在带给人们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如网络诈骗、电话诈骗、手机诈骗,甚至散布反动言论、蛊惑群众闹事等,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高校基层党组织由于受到资源配置的限制,特别是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匮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难度较大。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履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

(一)建立信息预警机制信息是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就是对象,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安全,信息就是稳定,做好信息工作就能把握安全稳定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任何不稳定因素都是要经历萌生到发展再到爆发三个阶段,而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是在萌生阶段,如果信息工作抓得好,能够及早获取信息,就能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把问题解决在萌生状态。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建立遍及学生、教工和各级党团组织的信息网络,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汇集和研判平台,及时准确地把握信息,争取主动。

(二)建立矛盾隐患排查化解机制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着力点在于防范,防范的基础在于矛盾和隐患的排查与化解。许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往往都是由矛盾纠纷和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引起的。因此,建立矛盾和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党委要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针对学期始末、大型活动、重大节庆日等重要敏感期,对学校内部重点人头以及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等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并对发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化解和整治。同时,要发挥各单位各学院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预防虽然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但是,一旦发生不安全不稳定事件时,高校还必须具备快速处置的能力,将其所产生的影响、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建设统一指挥、组织协调、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上下功夫,做到决策科学、反应迅速、处置果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加大投入,建设设施先进的遍及校园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重点要害部位的技防监控系统和快速机动反应平台,争取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其次,应制定各类突发安全事故(事件)处置预案,如:突发处置预案、公共食品卫生安全处置预案、重大刑事案件处置预案、重大自然灾害处置预案、危险化学药品和火灾事故处置预案等等,规范处置程序,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再次,应定期加强各类预案演练,熟悉预案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篇8

新闻传媒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人民的利益表达的使命,必须发声、发语。社会管理中要重视和发挥新闻传媒的社会利益表达作用,社会管理主体对新闻媒体应加以正确引导。新闻媒体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针对人民的正当利益诉求,正确理性的表达,采用平民化的视角,给予人文关怀。重视对突发事件的深入报道,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促使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矛盾的化解。新闻媒体要倾听人民的利益心声,为人民的利益发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利益协调功能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完善矛盾调处机制

基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石。社会转型期间基层社会矛盾凸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政府征地过程中的矛盾、城市规划中的拆迁、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的不公平等等,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妥善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加强处理社会矛盾的组织领导

在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的基础上,加强处理社会矛盾的组织领导,增强社会矛盾处理的意识。强化思想认识,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在领导精力、组织保证、力量投放均加大倾斜力度,切实增强处理好社会矛盾的责任感。要把处理好社会矛盾作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手段加以推进,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全力推进。完善社会矛盾处理组织设置,坚持以人为本的处理原则,努力搭建处理社会矛盾的平台,强化组织的处理职能。

2.完善社会矛盾调处的保障制度

科学划分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矛盾类型,制定出台相关的制度、法规,明确各种矛盾处理的程序方法,为处理社会矛盾提供制度支持;加大处理社会矛盾的财力支持,为矛盾处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矛盾处理的队伍建设,吸纳政治觉悟高、擅长做群众工作的人,为矛盾处理增加人力支持。另外,在处理社会矛盾时,坚持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社会矛盾,不能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处理办法,了解掌握群众的生活实际和想法,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防止事件演变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恶性事件。

三、建立柔性维稳机制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维稳方式。一种是刚性维稳,即针对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而采取的强硬的打击手段,维护社会安定秩序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柔性维稳,即针对人民内部矛盾而采取民主温和手段,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手段,较之刚性管理手段更能收到成效。正如老子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道德经》)尤其在市场化条件下,为增强社会管理的韧性,增进管理服务的厚度,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时,必须建立柔性维稳机制。

1.转变传统维稳思维,树立柔性维稳思维

传统维稳过程中,政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维稳,但是矛盾数量有增无减依旧升级,维稳局面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尴尬境地。这是由于传统的维稳思维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跟不上社会的新发展和新形势,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要求。针对新时期社会管理中的新矛盾,我们需要转变稳定压倒一切的维稳思维,树立柔性维稳思维。不仅在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的工作下功夫,还要从政策制定层面化解社会矛盾,让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末端。(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2.实现维稳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

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存在于一个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的过程,传统维稳是为了稳定而稳定,是一种静止、僵化的维稳管理模式。社会矛盾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对静态管理维稳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从被动应对到积极预防、从事后控制到源头治理、从刚性管制到柔性关怀的转变,推动维稳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维护新时期社会的安全稳定。

上一篇:电商精准营销方法范文 下一篇:法治对社会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