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与条件分析

时间:2022-09-27 12:53:31

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与条件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欧洲,它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而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而且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当时的国情与欧洲有很大的区别。那么,作为“舶来品”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前后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呢?学术界对此问题鲜有全面分析。而认清这一问题,关系到能否认清思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的必然性;能否认清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能否认清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其传播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就其研究对象看――它是一个完整科学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就其阶级属性看――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般原理;就其主题看――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尽管马克思主义不能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解决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各种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但它能够为无产阶级及广大劳苦大众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当时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树立了榜样

马克思主义真正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在此之前,尽管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了半个多世纪,但中国人与它是隔绝的。一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首先,“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它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向全人类展示了共同的美好前景,它的胜利,显示出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威力;其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时,处在与近代中国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相同表现在封建压迫都很严重;相近表现在经济文化都较落后;第三,新成立的社会主义俄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平等地位对待中国。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特殊吸引力。此后,中国先进分子根据活生生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事实,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学习“西学”的失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前赴后继,进行了艰苦斗争和探索。但是,对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先进分子而言,他们能够提出的救国方案只能是学习“西学”。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的。从洋务派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掀起“求富求强”运动,到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并进行“百日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实现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指出:“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抗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这种残痛的事实,从根本上激起中国先进分子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救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它推动着中国人在“中学”、“西学”都无望救国的情况下,去探索救国的新路,这就为尔后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和有利的思想土壤。

早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若想在中国得以传播,从总体上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思想文化的阻碍和排斥。而早期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扫荡,则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扫荡了封建障碍,准备了思想条件。

当然,这里讲的是客观上起到了这种作用,因为新文化运动发起的主观动因并非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服务。具体情况是:辛亥革命后,一度处于极度苦闷和彷徨中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领域思考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缺少一个法国大革命前夕那样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国人民还没有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基于此种认识,从1915年9月开始,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猛烈的反封建活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以磅礴的气势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以及迷信愚昧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它动摇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权威地位,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同时,在民主、科学两面旗帜的指引下,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激励着人们去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这样,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思想文化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某一个国家的传播,必须以这个国家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为基础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如果一个国家还没有无产阶级或没有形成一支队伍,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武装的对象,根本谈不上在这个国家里传播。

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产生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办的近代企业中,当时列强为了在中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商品,在中国沿海城市开办交通运输业,如船坞、轮船公司等,受雇于这些企业的中国人,便成为中国最早的海员工人和搬运工人。此后,中国工人阶级随着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工业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发展而壮大起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

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打仗,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相应地,中国产业工人增加得也比较迅速。五四前夕,产业工人总数达到了200万人左右,再加上1200余万的城市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阶级已经形成了一支队伍,成为了一支崭新的社会力量。而且,时期,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中国工人阶级正处在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新的属于自己阶级的思想武器的指导。因此,到了时期,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先进知识分子,在此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先进的知识分子历来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他们首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起到了主导和核心作用。如果前后没有这样一支先进队伍,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在此时期在中国广泛、顺利地传播。

首先,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们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对它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又使他们看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新希望和新曙光。于是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正是在这支队伍的直接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得到了翻译出版。如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告》中文本在上海第一次出版。在此前后,《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相继翻译出版。也正是在他们的直接推动下,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的学会和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船地发展起来。当时除了新文化运动初期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和、陈独秀在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的《第周评论》;在天津,、邓颖超、郭隆真等组织了觉悟社,出版了《觉悟》杂志;在湖北,恽代英组织了利群书社;在广东,阮啸仙组织了新学生社;在四川,有《星期日》;在浙江,有《教育潮》……据不完全统计,在后的半年内,全国各地新出版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宣传社会主义倾向的报刊,达到200多种。他们的宣传和鼓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此外,这支先进的队伍在1919年至1921年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论战,同时还深入到工人群众中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如此,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上一篇: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思考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