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14 16:49:41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篇1

摘要: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的观念。而随 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逐步走向非农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此,我们这个团队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二胎政策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以我校所在地的南岸区村民为调查总体展开调查。通过对南岸区部分村民的调查和结果分析,深入反映重庆农村普遍民众对开放二胎政策以减轻养老负担的看法。 关键字:二胎政策 调查 分析

一、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13.397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3.410亿人。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据《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2010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0.38%。据相关专家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27.53%,2030年更将是37.55%,2040年将为45.00%。所以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中国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对比为数不多的人均收入,难免会让我们想到未来养老难的问题。

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全国除河南省外,各省、市、自治区均规定了双独夫妇(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的相关内容。到了新世纪初,当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进入婚育年龄后,双独夫妇开始出现,其二胎生育的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很快成为学术界特别是人口学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口学学者往往是从二胎生育对整个社会的生育率变动所具有的影响的角度来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的。他们所关注的二胎生育问题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社会中潜在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即双独夫妇)的规模会有多大?这些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实际上又具有什么样的生育意愿?不难理解,如果这种双独夫妇的规模很大,如果这些双独夫妇普遍都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那么,他们的生育行为将会对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和人口发展态势带来明显的影响,甚至也

二、农村生育观原因分析

1、计划生育观

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有了更多的积蓄来干别的事,但和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以及农村传统思想的病根,在计划生育观上仍存在严重问题。通过调查,接近90%的村民认为农村不该多生,在多数城里人看来,只有一个才不叫多生,但70%的村民认为农村家庭两个孩子最好,尤其是一男一女,她们看来两个并不为多。在对待农村生育与中国人口压力的问题上,35%的村民肯定农村超生会增重国家人口压力,应该严格控制农村计划生育,只有严格符合条件的夫妇才可以生二胎,然而65%的村民给出他们的看法,认为国家人口压力与农村无关,只要人家有能力抚养孩子,可以接受罚款就让生育二胎。

中国人口压力因农村超生而加大。这是最为严重也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人口的主要

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衣食住行,农村的落后制约着国家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对中国而言,农村是其兴衰的命脉。我国的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为何我们只能排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显然是人多!计划生育是针对中国人口压力大而制定的一项国策,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严格按照要求,有计划的生育。

2、多子多福

对你愿意生二胎这个问题我向所询访的几十个人进行了调查,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5-40岁,结果分析,其中,大约78%的人暗示愿意生二胎,20%的人不肯生二胎,另有大约2%的人暗示,一胎都不想生。 该查询拜访预示出了我国农村现阶段主要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念:大多的夫妇愿意生育二胎,少部分夫妇只愿生育一胎,极少部分夫妇不肯生育。而希望生二胎的大多集中在30-40岁。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各种原因,我国也有部分大中城市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家虽然连续举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为了缓解国度老龄化趋向,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节制尺度上有所放宽,部分符合生育第二胎 的夫妇开始考虑是否生育第二胎。而在农村许多生二胎的家庭并不是被允许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妇女教育水平提高与生产率上升。这一方面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改变了小孩对于家庭中的消费属性,因为某些地区生育的原因之一是妇女无事可做。生小孩来养就像城里人养狗、猫当作宠物一样。有些人表示,多生个小孩现在家庭就可以多一份换了,以后老年时生活就会多一份保障。一些35岁以上的家庭表示,第一胎在外地读书,一般男人也常年在外打工,妇女在家无聊,生二胎也可以说是为了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有些人宁愿违反政策规定,被罚款也要生二胎。

而对于一些不想生二胎甚至不想生小孩的人来说,原因有三点:1.政策这道红线不敢逾越2、生儿生女都一样。第三点也是大多数家庭不愿多生小孩的主要原因:生小孩成本太高了。生育成本对于农村的生育主体来说是较为实在的东西。人们往往从小孩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考察,即生育小孩的成本和小孩成长后可能带来的效益的一种比较。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则是影响农村生育主体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今社会较高的生育成本毕然使得生育主体少生孩子,也使超生游击队减少。另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的生育观念、个人独立的观念在中国农村也悄然兴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绝对不同于以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重点是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种费用。高额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弃数量,转而重视质量,也就倾向于优生优育。

3、重男轻女

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衰妇。而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显露出了,于是,随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男女平等地参与工作、参与竞争。尤其在今天,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知识水平提高,男女地位进一步平等,于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观中,女儿也是传后人。

所以现在大多数农村人的生育观念大多也变为生儿生女不重要,关键在培养。能让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父母晚年才会有依靠。本次调查显示,85%的被访者在生育前是不知道孩子性别的。在现在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大大淡化了,87%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对孩子的性别不介意,但还有很小一部分人表示会介意,喜欢男孩子;不到一成的被访者表示如果生的是女孩,会有失落,但也不会太介意。(稍有失落感的人群中,男性比例多于女性。)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示,不会因为生的是女孩就减少对孩子的培养和投入,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一样的,将来孩子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挑战也是一样的。

农村居民对子女性别的偏好趋向平衡,一男一女是多数人理想中的家庭结构,但隐含着对男孩的偏好。诚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是落后的。但是倘若在社会化养老程度低下,养老缺乏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靠养儿去防老。而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育政策的实施之果,更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则提供了农村观念变革的现代意识之源和榜样的力量。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的青壮年大批走出家门挣钱,外界的先进文化和超前思想也促成了农村育龄人员生育观的转变。城市的一些思想意识开始通过打工者的渠道,对农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差距大为缩小。从这次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来,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推行以及生育文明的倡导,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育观和抚育观的进步,这其实也是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一大步。观念和文化传统的改变虽然通常比较缓慢,但它一旦形成,也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发生效力。农村居民生育观正在发生的变化,当然也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提醒我们对未来农村人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提前有所准备。

三、调查结果及描述性分析

XX自1997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截至2009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1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9%,高于全国比例2.9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超过1637万,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7.8%。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城乡空巢家庭、农村五保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比例加大,他们中的多数人将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

根据《XX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0条规定,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下10个再生育条件之一,均可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其中,非农业户口的夫妻再生育条件有4个:

一,第一个子女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第一个子女患有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经医学干预后,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可以生育正常婴儿的;

三,夫妻一方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不能生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四,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个子女或者丧偶再婚前一方依法育有两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农业户口的夫妻在以上4个条件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个条件:

一, 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烈士独生子女,二等甲级以上伤残退役军人或因公致残相当于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二,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都是独生子女或男到独生女家结婚落户的; 

三,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居住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聚居区,一方为少数民族的

四,市人民政府认定的部分山区农村的独生女户,少数民族户或边远高寒大山区的独生子女户;

另有两个条件没有户口限制: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或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

二,其他特殊情形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认定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民众对二胎政策的了解程度:

由此可见大多数民众对二胎政策或多或少是有所了解的。城市居民被访者愿意生二胎主要的原因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这是出于中国传统的儿女双全的思想,和自己时间和精力的考虑,其他重要原因还有经济允许、减轻子女生活负担和喜欢孩子等。农村居民被访者中原因较为均衡,相比而言选择养儿防老的更多。根据调查员的得询问和调查,主要原因有:

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保、退休金较为齐全,农村居民则不完善,所以他们认为养儿防老较为重要。

另外一个区别在于较少的农村居民被访者会选择经济允许,主要原因:在农村消费支出较少,抚养孩子的代价较小。

由上分析可知二胎政策不宜全面开放,针对经济允许的家庭,可以试行;全面开放后会加重家庭负担,降低国民的素质水平。不符合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所以可以对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或地区试行允许生育第二胎,来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局面,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更加完善农村地区的医保、社保等建设,使其养老要得到保证后可试行二胎政策。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得出的意见是:

经济允许的家庭和地区试行开放第二胎,完善农村地区的医保、社保建设后可开放二胎政策。

二胎政策是否开放,最终看的是这一政策是否确实有必要性,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以及经济的发展确实有积极作用。但是作为普通民众,我们的出发点就仅仅局限于自己家庭和者周边环境的考虑。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男女都约有40%的人觉得国家应该出台的二胎政策来降低或缓解我国男女比例的不平衡。还有25%的男性和29%的女性认为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减轻下一代的养老压力。还有较少比例的人群选择开放二胎政策,因为他们认为人多了就可以增加劳动力,而且每个家庭有了两个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总的来说,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大多都希望自己有两个孩子。

开放二胎所带来的不好影响:当然开放二胎也会产生许多不好的影响,比如说人口压力、经济压力还有家庭负担等,其中经济压力大和家庭负担重是最主要因素。

四、研究对策

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哪些家庭开放:

现在我国已经从十一五规划过度到了十二五期间。据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说,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很多专家对此做了研究。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他个人赞成逐步放开二胎政策。现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如果第一个是女孩儿,政策允许生第二胎。这一政策可以在城市逐步放开。因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口红利也到了一定阶段。王玉庆透露,目前计生部门也在考虑此问题,很多专家对此做了不少研究,他个人认为,二胎政策到十二五末期可能会放开。王玉庆认为二胎政策一旦放开不会导致人口暴涨。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特别是本地常住人口。因为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高了许多,且年轻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也符合国际规律,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政府控制,人口自然会下降。所以开放或者试点开放二胎政策的条件是允许的。因此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出生率较低地区的家庭、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家庭、夫妻中一方或双方是独生子女家庭开放。

就宏观上看,在人口政策三十年这个重要节点上,产生的种种变化,意味着调整人口政策的微妙期已经来临。而具体落实到每个家庭,在这个高消费的时代,人们的家庭收入水平与是否愿意生育二胎成为了又一大问题。的确,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不容小觑,这不仅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表现明显,在很多西方国家也尤为常见,据统计显示,在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成人的费用是291570美元。美国农业部发表年度报告说,它的这一估算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但不包括孩子的出生费用和大学教育费用。那么在中国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据媒体报道,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孩子们花了多少钱?这是一笔苦中有甜的糊涂账专家勉为其难推算大致费用。由此可见,人们的家庭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自己生二胎意愿,甚至是否有能力养一个孩子。当然不同层次收入的家庭,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有不同的看法。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7成的已婚人员在年龄上和经济状况上都要高于未婚人员,并且,较多已婚人员表示,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父母工作节奏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孤单感日益加重,而且在中国普遍本地人员外地上大学的情况下,可以减轻自己对孩子的思念之情。此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有2个及以上的孩子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们的养老压力。所以,如果政策开发及经济条件的允许,55%的人员认为自己会选择生育第二胎。而对未婚人员的调查中,由于本身人群的年龄较低,经济状况尚处于较低水平,接近6成的人员表示,在社会上再拼搏2~3年后才会考虑成家立业的问题,而鉴于目前的情况,暂时只打算要一个孩子。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篇2

【关键词】全面二胎政策;经济稳定增长;人口

一、全面二胎政策定义

全面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

(一)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虽然这些年对两孩政策进行各种样式的开放,但是都没有办法改变生育政策需要改变的实情。

(二)劳动力短缺现象。在社会化的发展中,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下老人和小孩儿,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出生率减少,适龄劳动力减少,导致人均GDP下降,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单独二孩实战遇冷。政府实施里单独二胎的政策,但是并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到2014年底为止,只有不到100万的夫妻申请生育二胎,和政府一年增加200万新生儿的预计相差很多。进展不明显,原因如下:

1.没有明确的法案。单独二孩政策并没有对一些法案进行改动,仅仅是对各地一些生育方面的条款作了修改。从而使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2.并不很想生育。生育二胎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也要从事业方面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夫妻对生育的观念也在转变,越来越多的夫妻并不是很想生育二胎。

(四)独生家庭问题。1.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需要赡养4个或者更多的老人,同时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沉重的压力让人感到无力。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20世纪80年代的4-5人减少到现在的3人左右,家里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家庭的养老和生育功能不断减弱。2.老人失去独生子女成为家里不能承受的伤痛,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妇所承担的内心痛苦,未来的经济压力,再生育能力,以后的养老问题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承受的痛苦所能相比的。

(五)男女比例失调。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很多家庭希望生育男孩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B超对所生幼儿的性别起到很大作用,人们都会在孕间去做B超检查,增加了生男孩的比例,使男女的比例失调严重。这也代表着也来越多的男孩在适龄期间无法找到结婚对象,同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对生育政策的各种限制就要放宽或者全部取消才行。

三、全面二胎政策难以实施的原因

(一)家庭层面。1. 生育成本高,面对压力大。现在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培养,再到儿女的成家,各种成本相当高昂,已经不是一个家庭轻易能承担的,况且就业压力大,再生一个孩子可能使夫妻的人生规划都改变,很多家庭很难做决定再生二胎。2.花费时间、精力多。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和社会上的地位不低于男性,越来越能在各个舞台展现自身风采。如果生育二胎,很可能使很多女性失去竞争的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抚养孩子,失去自己的事业。3.家里孩子阻力大。生二胎的另外一个阻力就是家里孩子不愿意父母再生二胎,认为生二胎父母对自己的爱就会转移,所以由于家里孩子阻挠的原因很多家庭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念头。

(二)社会层面。虽然国家允许适龄的夫妇生育二胎,但是并没有根据生育政策针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相应更改。像女性的生育福利,产假福利,生育二胎妇女的就业政策,国家医疗卫生设施的优化,二胎子女教育成本的减免,完善的养老政策等等。1.医疗准备。全面二胎放开后,医疗资源需求是最为迫切的。同时,由于生二胎对家庭的经济负担压力大,政府需要增加优质妇产资源。2.女养育育成本。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养育、教育三大块组成。对于生养二孩家庭来说,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孩子的保姆费、教育费、换房费等增量将比较大。

四、全面二胎的好处

1.二胎政策可以增加劳动力。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且出生率不到国际标准的二分之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二胎政策,为未来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缓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压力。2.二胎政策可以调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男女比例影响了年轻一代人的正常婚姻和组建家庭,而二胎政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二胎政策也有利于个体的发展。(1)二胎政策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当今时代,我们不难看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一般独生子女都有内向和性格孤僻的情况。生育二胎可以让两个孩子在一个家庭成长,有利于塑造健康的性格和能力。(2)生育二胎还可以避免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也减轻了一个子女抚养老人的压力。

五、我对二胎政策的看法

如果按照现在实行的生育政策并不加以改变,用不了多久我国的老龄化现象就会十分严重,越来越少的出生率造成我国的人才储备告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体竞争力就会明显下降。独生子女赡养更多的老人同时抚养子女,压力很大,国家情绪低迷。失调的男女比例使越来越多的男人娶不到媳妇,增加犯罪率和社会不稳定性。全面二胎政策实施能合理改善老龄化问题,男女比例问题,国家人才储备问题,社会安全稳定问题,我认为当下实施全面放开的二胎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北京:.2003年8月第三版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篇3

全面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

(一)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虽然这些年对两孩政策进行各种样式的开放,但是都没有办法改变生育政策需要改变的实情。

(二)劳动力短缺现象。在社会化的发展中,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下老人和小孩儿,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出生率减少,适龄劳动力减少,导致人均GDP下降,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单独二孩实战遇冷。政府实施里单独二胎的政策,但是并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到2014年底为止,只有不到100万的夫妻申请生育二胎,和政府一年增加200万新生儿的预计相差很多。进展不明显,原因如下:

1.没有明确的法案。单独二孩政策并没有对一些法案进行改动,仅仅是对各地一些生育方面的条款作了修改。从而使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2.并不很想生育。生育二胎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也要从事业方面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夫妻对生育的观念也在转变,越来越多的夫妻并不是很想生育二胎。

(四)独生家庭问题。1.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需要赡养4个或者更多的老人,同时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沉重的压力让人感到无力。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20世纪80年代的4-5人减少到现在的3人左右,家里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家庭的养老和生育功能不断减弱。2.老人失去独生子女成为家里不能承受的伤痛,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妇所承担的内心痛苦,未来的经济压力,再生育能力,以后的养老问题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承受的痛苦所能相比的。

(五)男女比例失调。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很多家庭希望生育男孩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B超对所生幼儿的性别起到很大作用,人们都会在孕间去做B超检查,增加了生男孩的比例,使男女的比例失调严重。这也代表着也来越多的男孩在适龄期间无法找到结婚对象,同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对生育政策的各种限制就要放宽或者全部取消才行。

三、全面二胎政策难以实施的原因

(一)家庭层面。1. 生育成本高,面对压力大。现在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培养,再到儿女的成家,各种成本相当高昂,已经不是一个家庭轻易能承担的,况且就业压力大,再生一个孩子可能使夫妻的人生规划都改变,很多家庭很难做决定再生二胎。2.花费时间、精力多。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和社会上的地位不低于男性,越来越能在各个舞台展现自身风采。如果生育二胎,很可能使很多女性失去竞争的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抚养孩子,失去自己的事业。3.家里孩子阻力大。生二胎的另外一个阻力就是家里孩子不愿意父母再生二胎,认为生二胎父母对自己的爱就会转移,所以由于家里孩子阻挠的原因很多家庭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念头。

(二)社会层面。虽然国家允许适龄的夫妇生育二胎,但是并没有根据生育政策针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相应更改。像女性的生育福利,产假福利,生育二胎妇女的就业政策,国家医疗卫生设施的优化,二胎子女教育成本的减免,完善的养老政策等等。1.医疗准备。全面二胎放开后,医疗资源需求是最为迫切的。同时,由于生二胎对家庭的经济负担压力大,政府需要增加优质妇产资源。2.女养育育成本。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养育、教育三大块组成。对于生养二孩家庭来说,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孩子的保姆费、教育费、换房费等增量将比较大。

四、全面二胎的好处

1.二胎政策可以增加劳动力。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且出生率不到国际标准的二分之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二胎政策,为未来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缓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压力。2.二胎政策可以调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男女比例影响了年轻一代人的正常婚姻和组建家庭,而二胎政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二胎政策也有利于个体的发展。(1)二胎政策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当今时代,我们不难看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一般独生子女都有内向和性格孤僻的情况。生育二胎可以让两个孩子在一个家庭成长,有利于塑造健康的性格和能力。(2)生育二胎还可以避免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也减轻了一个子女抚养老人的压力。

五、我对二胎政策的看法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篇4

杨成钢(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经济增长能够“消化”新增人口,应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为什么要调整?用人口指标说话

一是四川人口出现负增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以下简称“六普”),相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五普”),全国常住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四川人口出现负增长,2010年人口总量较2000年减少193.08万人。

二是四川妇女生育率低于生育更替水平。“六普”数据显示,四川妇女总和生育率远远低于生育更替水平2.1。今年四川省人口抽样调查显示,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地区之外,四川省妇女总和生育率1.67,即使加上“三州”地区,其也只有1.72,远远低于生育更替水平。

三是四川娃娃越来越少。“六普”数据显示,四川省0~14岁儿童人口比重为16.97%,比“五普”下降5.6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川劳动力人口会减少。

四是四川老人越来越多。“六普”数据显示,四川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95%,比“五普”上升3.2个百分点。国际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就是老龄社会,全省老龄化已经来临,独生子女负担加重。

五是城镇化加快发展改变居民的生育观点。“六普”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化率为50%,四川38.7%,虽然四川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近几年四川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趋势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持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观念的人数增加,直接影响人口生育率水平,人口生育率会进一步下降。

此外,四川人口还有2个特别显著的特征,一是1100多万独生子女户,占全国1/3;二是“失独户”四川占全国比重最高。这些人口指标显示,四川省“二胎”政策调整很有必要,而且要加快调整。

为什么能调整?处于有利时机

全国人民的呼声很强烈。对于放开“二胎”,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不管是广大干部,还是一般群众,都有比较强烈的意愿,学术界也基本达成共识,生育调整已有舆论氛围。

我国经济增长还会持续,能够“消化”新增人口。从总体上说,现阶段我国经济状况良好,未来保持较快增长是有保证的。经济增长一方面有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承受人口增加带来的负担。所以,完全有能力“消化”新增人口。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即使把“二胎”政策放开,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愿意生2个,因为人口生育意愿不等于人口生育行为,居民的人口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有一个滞后期。因此,很多人不会马上选择生第二胎,这种滞后对政策效应有一个缓冲期,新增人口在我们的承受期之内。

总体来看,现阶段生育政策调整处于有利时期。

两个误区需避免

第一个误区: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

大样本调查显示,87%的夫妇生育意愿是2个,而且最好儿女双全,一男一女。很多媒体据此得出放开二胎总人口就会翻番的结论,于是,他们反对放开二胎。放开二胎总人口就会翻番,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生育意愿不等于生育行为,更不等于立即生育行为。

第二个误区:人口增长降低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需联系经济增长来思考。真正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经济增长速度、规模、方式。过快的城市化规模,不适度的经济增长节奏和不恰当的发展方式才是造成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我们既要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真正原因,也要看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积极的一面。

何景熙(四川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放开二胎生育的时机早已成熟

自1970年代末国家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是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近30年来,四川的总和生育率从过去的4.0以上下降到现在(全省抽样调查的)1.6左右,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还要低。30多年来全省共计少生了4000多万人口,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根据四川省当前的人口形势,应该及时放开二胎政策。

原因一:四川长期少子老龄化使目前人口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一般来讲,一个国家如果总和生育率小于2.1,不能实现正常的人口代际更替。四川的生育率远远低于2.1。被抚养的少儿人口减少,老龄人口增加:目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65岁以上占10%以上;全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日益加重。

原因二:由于人口红利不可能持续下去,未来会缺乏有活力的创新型人才。过去多年,四川大量劳动力到外地打工,为全国经济包括四川作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人口红利不可能持续下去,因为少儿人口越来越少了。四川劳动力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老化,15~30岁人口在下降,45~65岁人口比例在上升,这样的人口内部结构,其创新能力可想而知。到2030年,劳动力年龄结构中45~65岁人口的比例会高达48%,劳动力都是些中老年人,会缺乏大量有活力的劳动力,特别是高端的年轻创新型人才,这样更不利于四川经济发展。

原因三:缓解四川人口结构老化的问题至少需要10~15年。到2030年,四川整个人口结构会达到最老化。退一步讲,即使现在放开二胎政策,四川人口结构老化的问题也得10~15年才能逐步缓解,因此,现阶段必须及时调整二胎政策,时间不等人,在我看来,现在调整已经迟了一步,早在七八年前,我就呼吁调整生育政策,如果当时调整,四川也许会早一点缓解人口结构带来的各种问题。

原因四:不会出现社会不稳定。放开后,短期内生育率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是从长期看,人口数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更不会出现社会不稳定。

原因五:独生子女问题多。独生子女责任重、压力大;独生子女的性格和身上的毛病对整个社会影响大;失独家庭不能再生育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独生子女增多对征兵和国防建设也有一定影响。

原因六:生育政策城乡不平等,应逐步统一。当年城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非常严格,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若生第二胎,会开除公职和党籍,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城市居民实际上为计划生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农村生育政策条件相对宽松。城乡生育权利不平等,应该逐步统一。

原因七:有付出也该有回报。当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四川人民积极响应,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为全国控制人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伤亡惨重,很多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儿女。我觉得,以前四川人民付出那么多,现在是该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如果放开二胎政策,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分步实施,平稳过渡。双独家庭早已放开,现在应该考虑放开单独家庭(有一方是独生子女)、有残疾儿童的家庭、再婚夫妇家庭。第二步:完全放开城乡育龄妇女的二胎生育。

借这个平台我再次呼吁:四川放开二胎生育的时机早已成熟,希望尽快调整相关政策。

郭正模(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人口学硕士生导师):

放开“单独”二胎,协调人口数量控制和结构优化的矛盾

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严重失调抑制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实行人口计生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协调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通过人口的数量控制和结构优化有机结合的综合措施,使两个“再生产”的关系处于一个合理、科学的均衡区间。

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由于我国人口发展政策发生偏差,放任家庭人口无节制生育,使人口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再生产增长的能力,带来以高出生率为特征的“人口陷阱”等一系列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后,我国开始执行严格的以数量控制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高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少出生3亿多人,使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人口红利”时期。

但是,当我国人口数量控制和出生率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产生了新的不协调问题,即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严重失调的发展态势,人口的深度老龄化反过来会降低积累率,抑制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使经济发展进入以老龄化为特征的“人口陷阱”状况。目前人们考虑采取适度提高出生率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政策措施,其根本目的也同样在于协调两个“再生产”。

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能够增加资源的人口承载力

人口数量控制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协调人口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关系。目前不少人担心人口数量控制放松,会导致土地等资源难以承载过多的人口。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过去在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所依据的人口承载力的理论是设定在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经济社会体系,尤其是基于我国耕地、粮食等资源的生产能力来确定的所谓“最佳人口规模”和“人口数量极限”。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粮食生产能力等资源约束不再是人口数量控制目标的基本判定标准。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人均耕地都低于我国,却能够养活那么多人,并且顺利成为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所以,现在再看我国实行的以数量控制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环境下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映人口承载能力的科学依据越来越显得不足。因为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加资源的人口承载力。

人口再生产具有长周期的特征,调整生育政策才能够满足2030年后劳动力要素的需求

相对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人口再生产具有长周期的特征。一个国家只有通过“未雨绸缪”行动和高瞻远瞩的超前决策,才能够免除人口结构失调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目前,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已经长达30多年后,在人口结构已经进入全面转型阶段,在普遍实行“双独”二胎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单独”二胎的政策,明显的利大于弊:

一是由于我国在2020年前仍处于“人口红利”的收割期,所以人口的适度增长可扩大居民消费与就业的规模,从而拉动经济稳定增长。

二是目前的新增人口经过16-20年的成长周期,才能保证2030年后劳动力供给的平稳增加,而对劳动力短缺起缓冲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深度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能量。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篇5

第一章 XX年轮胎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对轮胎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全球经济危机影响

二、我国经济增长放慢影响

第二节 XX年轮胎行业政策影响因素

一、宽松货币政策影响

二、关税影响

三、国家政策扶持影响

四、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影响

第三节 XX年轮胎行业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

二、政策因素

三、行业因素

第二章 XX年全国轮胎行业景气分析

第一节 XX年全国轮胎行业运行综述

一、轮胎行业产销影响因素

二、轮胎行业消费结构

第二节 XX 年轮胎行业景气分析

一、轮胎行业利润情况

二、轮胎行业景气分析

第三节 XX年轮胎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第三章 XX年轮胎行业工作要点回顾总结

(本部分主要从行业及企业角度出发结合外部政策及经济大环境,就工作要点、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等展开分析)

第一节 轮胎行业发展新态势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节 适应行业变化发展的工作新挑战

第三节 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典型分析

第四章 XX年轮胎行业销售量回顾及XX年预测

第一节 XX年轮胎行业销售量现状

第二节 XX年轮胎行业销售量预测

第五章 XX年轮胎行业进出口回顾及XX年预测

第一节 XX年轮胎行业进出口现状

第二节 XX年轮胎行业进出口预测

第六章 XX年轮胎行业上下游回顾及XX年预测

第一节 XX年轮胎行业上游回顾

第二节 XX年轮胎行业下游回顾

第三节 XX年发展态势预测

第七章 轮胎行业重点企业XX年回顾及XX年展望

本部分选取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就其发展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进行对比剖析,是您结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预警,为企业XX年更好的发展制定科学的策略。

第八章 君略产业研究院对轮胎行业基本观点及预测

第一节 君略产业研究院轮胎行业基本观点

第二节 君略产业研究院轮胎行业十大热点事件及点评

第三节 君略产业研究院XX年轮胎行业预测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 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图表 中国宏观经济分产业gdp 增速预测

图表 中国gdp 增速与轮胎行业收入增速对比

图表 轮胎行业主要产品与原料价格变化对比

图表 轮胎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 轮胎行业利润增长情况

图表 XX年轮胎行业产量统计数据表

图表 国内外轮胎行业价格走势图

图表 XX年中国轮胎行业费量数据表

图表 XX年轮胎行业产销格局

图表 轮胎行业主要渠道构成图

图表 轮胎行业XX年主要指标预测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篇6

然而,总和生育率远低于人口代际更替水平,生育意愿持续低迷,劳动力绝对数量首次下降,老龄人口上升的速度快过预期,进而造成实际赡养负担加重,近百万失独家庭从精神慰藉到养老支持将陷入困境。透过种种矛盾可以看到,生育政策调整是触及利益较少、受益者众多、改革红利最大的改革领域之一。因此,本届政府任内,应当对未来的中国人口政策作出决断。

——编者

“计生内部谁也不想合并,但大家心里都知道,这是大势所趋。”2月底,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名官员对《财经》记者说。

此时正值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召开,此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若方案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讨论通过,国家人口计生委将可能整体并入卫生部。这意味着,组建32年之后,人口计生委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将不复存在。

具体而言,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与卫生部整体融合,其原有人员和职能将被拆分,在新的“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部”之下,设立单独司局行使人口控制职能。而国家人口计生委原有的生殖健康、生育服务等职能,与卫生部里职能相近的司局合并。

公众最为关心的是,计生机构的调整,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人口政策转向?据《财经》记者了解,十以来,新一任领导集体尚未正式讨论生育政策调整的议题。此次机构改革与计生政策调整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机构调整仍给予民众“生育松绑”的想象空间。最主要的反对意见亦由此而生——专门机构都不存在了,计划生育如何继续实施?

实际上,中国未来的生育政策调整,已非国家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层面所能左右。调不调,怎么调,何时调,皆需中央高层拍板。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本届政府任内须对未来的人口政策作出决断。

就下一步调整而言,此前有关分省、分步骤放开“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胎)方案测算最为详细、进展最成熟,在体制内认同者最多,亦符合中国类似政策“循序渐进”的惯例。因此,未来政策调整,很可能延续这一思路。

计生委下一步

早在十年前,有关计生委机构改革的呼声就已出现。曾有的讨论包括,计生与社会保障、卫生、发改委等部门合并,但均未进入实操阶段。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创立于1981年3月6日,由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七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设立,其作为国务院常设机构,负责全国计生工作。2003年3月,在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中,这一机构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此后,其再无大变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各项生育指标全面下降,人口控制压力减轻,一度沉寂的改革讨论重新升温。基于人口形势变化,各界皆认为改革契机已然来临。据《财经》记者了解,两年前,国家人口计生委内部即有十之后“大部制”改革“要动计生”的说法。

接近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知情人士分析,此次“计生”与“卫生”合并方案被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人口压力减轻,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大幅降低,在省、地市一级,人口计生部门的人口控制功能已日渐萎缩,而其负责的生殖健康、节育等职能,与医疗卫生机构存在颇多重合,且受困于人员、技术等条件,难以与卫生系统抗衡。比如,人口计生系统在城镇设有计生服务中心或计生服务站,但由于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前往条件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机构,享受更好的生殖健康服务,计生服务机构的地位已显边缘化。从这一角度而言,两方合并,符合“大部制”改革精简机构、解决职能重叠的方向。

目前,人口计生委系统的机构设置直达县一级,即使在乡镇一级,也一般设有计生办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二者通常是同一机构的“两块牌子”。

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刘集镇,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生办)共三层楼,第一层和第三层是提供生殖健康、生育服务的诊室,第二层为行政人员办公室。该机构共人员25人,只个别有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其他聘用人员支出需自筹。

3月4日,《财经》记者走访该中心时看到,诊室空无一人,玻璃门上了锁。二层办公室也房门紧闭,不见人员出入。

据刘集镇计生办副主任张艳军介绍,计生服务中心属于生育服务的孕前检查、发放叶酸等项目,与镇卫生院的功能重叠,村民更倾向于去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的卫生院。

基层计生机构最重要的人口控制功能也已转化为社会抚养费征收。在刘集镇,村民反映的情况是,社会抚养费征收已经和计划生育脱钩,成为非第一胎新生儿上户口的一项行政性收费,“还可以讨价还价”。

除去基层计生机构的职能萎缩,就技术层面而言,计生委合并难度也不大。目前,国家人口计生委机关拥有行政编制143个,加上下属事业单位,共约千人左右。相较于体量庞大的卫生部,人口计生委是国务院部委中较小的机构,各级计生服务中心也可与同级的卫生机构合并。

在国家人口计生委内部人士看来,整体融合是相对理想的方案,若是在卫生部下设独立司局,人口计生委实际上被降格。整体打散并入,并将新部委更名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部”,则显示计划生育仍被置于重要地位。

但是,挑战依然存在。一直以来,卫生部以医疗专业人士为主,行政管理职能并不突出,而计生系统干部更多承担的是行政管理职能,新部门如何磨合,计生管理职能是否会弱化,令人口计生委内部有所顾虑。

松绑后人口会反弹吗

机构调整固然引人关注,但未来中国的人口政策走向,更是公众关心的焦点。

前述国家人口计生委官员认为,城市的人口矛盾确已减轻,但在广大农村,生育控制压力依然较大。目前统计显示农村生育率不高,部分原因在于一套强大的农村计生队伍仍在发挥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人口计生系统人员近40万人,在较大的乡,专职工作人员多达十余人,多由副乡长主抓计生,实行超生一票否决制。在村级组织,计生责任由村干部承担,具体工作则由志愿者开展,对超生者实施“盯防”。

就在今年2月22日,湖南省湘阴县还发出通报,12名村支部书记因为计生工作不力,受到撤职处分。国家人口计生委内部亦有人担心,机构调整之后,基层计生职能弱化,不利于农村的人口控制。“政策一调,农村人口肯定要反弹,计生系统弱化了,生育还能不能控制住?”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本轮机构调整的讨论中,主要反对意见来自人口大省的主政者。他们担忧,机构调整后,计生功能受到削弱,人口形势一旦反弹,将给本省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并摊薄人均GDP指标。此外,一些当年的计生政策设计者,也强烈反对。

由于人的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之间存在差额,人类群体行为亦受“羊群效应”、公共服务等因素影响,放松生育政策之后,究竟会造成多大反弹,尚无法精确测算。

中央高层内部对农村人口反弹也有担忧。2011年4月,在“六普”数据公布之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时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信息司司长于学军就人口形势给中央政治局讲课,对于生育政策调整之后的农村人口反弹的问题,有领导专门发问,但二位人口学家的解答未能说服当时的领导。

国际上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达2.1可保持人口代际更替。在此之上,人口逐渐增加,其下则减少,被称为低生育率。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总和生育率之低超出主流人口学界预期。翟振武依据每年新生儿约1600万人推算出,总和生育率为1.6。联合国人口司编制的《世界人口展望(2010)》认为,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05年-2009年间是1.64,预计2010年-2014年为1.56。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研究员蔡泳、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等学者测算,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还不到1.5,已进入超低水平。

近年来,国家人口计生委一直将中国的生育率口径保持在1.8左右,并称有必要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但其内部,对真实生育率能否达到1.8也存在不同意见。

但是,无论哪组数据都说明,中国的低生育时代已经来临。

曾参与国家人口计生委生育政策调整方案制定的学者称,国际经验和历史证明,人口一旦进入低生育时代,就很难大幅反弹。

从“六普”结果看,中国人口结构中,10岁以下少儿组降幅很快,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城镇化进程加速、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性别选择依然严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生育意愿下降,且和生育政策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近十年来,中国人的生育选择越来越少受到生育政策影响,越来越多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也就是说,即使生育政策调整,对人的终生生育选择也影响有限。上述学者测算,按照分步骤放开“单独二胎”的方案,长期来看,生育率将从1.6回升到1.7-1.8左右,依然符合“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政策预期。

对于城市生育政策调整后,是否会引发农村人口反弹直至“失控”的担忧,大部分人口学家认为,事实上,在中国农村,“二胎”已普遍存在,即使政策调整,主要的人口增量会出现在城市,并且只是将过去不合法的“二胎”合法化,不会造成新的“人炸”。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曾长期跟踪农村生育意愿。自2007年开始,她在江苏农村进行的跟踪调研显示,在2万余名妇女的样本中,18岁-43岁育龄妇女总体生育意愿都不高,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65个,平均希望生育子女数为1.42个。

2010年,郑真真在进行回访时发现,2007年明确表示自己“肯定会再要一个孩子”的妇女(符合二胎生育政策),只有44%生了二胎。而在2007年明确表示自己“不打算要”的妇女中,仅有2%生了二胎。郑真真表示,这说明农村的生育意愿也在下降,而且,人的真实生育行为往往低于生育意愿,放开生育政策,对农村生育的激励非常有限,“农村居民的生育行为也是理性的,受到经济、教育等条件限制”。

“从2000年到现在,第一波生育率下降是城市人口,第二波生育率下降是流动人口,现在农村本地非流动人口生育率也下降了。这是大趋势。”郑真真说。

“认为农村人口的生育行为仍处于无序状态,这是一种传统思维定势。”前述人口计生委官员称。

旧方案新方案

据《财经》记者了解,生育政策的调整目前尚未列入日程,但未来几年,生育政策调整最大的可能,还是沿袭过去分省、分步骤放开的“单独二胎”方案。

上一轮“单独二胎”方案自2007年酝酿,于2009年正式提上日程。2010年初,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稳妥开展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

当时,曾有多版“二胎”方案进入讨论,有按女方年龄分步放开;有按省份逐步放开;还有如北京大学教授曾毅提出的“二胎晚育软着陆”方案,即在适当晚育间隔前提下,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也不论夫妻双方是否为独生子女,均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

最终,按省份逐步放开的“单独二胎”方案入选,此方案被认为更好地体现了“平稳、逐步、有序、可控”原则。目前,中国内地各省皆已实施“双独二胎”政策——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二胎。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先‘双独’、再‘单独’,最终过渡到全面放开二胎,比较容易被接受。”此外,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为生育政策业已做出的牺牲,亦是个中考虑。

“单独二胎”实施方案,最早设计了“三步走”策略:2011年,浙江等五省份首批试点;其后,开放北京、上海、天津等六个左右的省份;其他省份则为第三批。最终在“十二五”期内,实现全国全部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详见《财经》杂志2010年第7期“独生子女政策谋变”)。

2010年11月初,方案经微调后,由国家人口计生委提交至国务院。当时,包括国务院“六普”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内的数位官员,均预计“六普”主要数据出炉之际,即为政策调整一锤定音之时。

但在中央高层中,政策调整未取得共识,方案被“无时间表”地搁置。知情人士表示,当时决策层对整体人口形势走向仍未有定论,对待人口老龄化也态度不一。一些意见认为,老龄化固然是大趋势,但生育政策的变化对未来老龄化程度有多大的影响,尚不能准确评估。

同时,历来的政府决策主要解决本届任期内的问题,人口问题的负面作用将在未来逐渐显现,老龄化高峰也出现在十多年后。对政府而言,调整生育政策并非最紧迫的问题,“解决民生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更为优先”。此外,部分人口大省也对计生政策调整态度保守。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人口计生委官员透露,生育政策调整重启之后最可能采用的方案,是新成立的“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部”出台政策调整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后,转发各省自愿分步实施“单独二胎”。由于主要的人口反弹顾虑在农村,政策调整将主要针对人口压力较小的地区,而北京、上海这种特大城市,由于其人口资源压力大,当地政府对人口态度谨慎,很可能在最后放开的省市之列。

在一些更积极的人口学者看来,时至今日,“单独二胎”方案已过于保守,难以解决中国的少子化、老龄化问题。

2012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题为《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的报告,亦认为近期生育政策的调整方案应该是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胎”。报告建议,第一步,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第二步,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最终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郑真真等学者也认为,2004年时,调整生育政策还可以考虑“单独二胎”等渐进方案,现在九年过去,人口形势已发生变化,“单独二胎”政策内覆盖的人群很窄,调整影响变小,应当采取更宽松的调整方案——全国直接放开“二胎”,容易操作且公平。

前述参与国家人口计生委调整方案起草的学者表示,中国的第四次生育高峰即将结束: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口普遍进入育龄,每年新出生人口在1500万-1600万人左右,待这一高峰结束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生人口进入育龄,每年新出生人口数量将下降到1000多万,比现在少400万-500万人。此间全面放开“二胎”,才有可能对冲生育水平快速下降的曲线,使人口变化波动趋于平缓,“现在是比较好的时机。”

时机不可贻误

相反,若政策调整一再拖延,带来的影响可能是长远且不可逆转的。

2013年初,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12年,中国15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劳动年龄人口从相对比重下降到绝对数量下降,势必会造成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的加剧。在人力资本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社会人力资本存量将会降低,劳动生产率也将相对降低,并通过影响社会消费和社会投资而严重影响总体经济发展。

劳动年龄人口,乃至少儿组人口数量下降,与计生政策实施息息相关。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的研究,如果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未来2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减缓直至零增长。与之相对应,0岁-14岁少儿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16.6%持续下降到2050年的11%左右;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74.53%持续下降到2050年的60%左右,这将导致人力资本后续供给乏力,劳动力来源受到严重制约。

一方面是劳动力绝对数量的下降,另一方面,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六普”数据显示,老龄人口上升的速度快过预期。两种变化叠加,造成实际赡养负担加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按照新数据,到2038年,统计赡养率很可能修正为1比2.6或者2.5,那么,对应的实际赡养率可能修正为1比0.8甚至0.7。中国进入老龄化高峰期的时间也会提前到2035年,甚至更早。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志刚做过测算,假设生育率下降对老龄化的影响是4%,死亡率下降的影响只有0.5%,“相差8倍之多,几乎没有可比性。所以,计生政策导致的生育率下滑,对老龄化影响巨大”。

除去对经济的影响,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根据王广州的研究,按照宽窄不同的口径推算,到2010年,中国由于实施计生政策累计出现的“失独”家庭在64.5万-100.3万户之间。这数百万父母丧子之后,从精神慰藉到养老支持,将全面陷入困境。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公开表示,“我们如果不解决好(失独家庭)这个问题,就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篇7

释疑 不会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原新教授指出,“单独二胎”新政在各地落实后,毫无疑问将增加人口总量,加剧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竞争性。根据测算,全国城乡普遍实施“单独二胎”,将使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14.53亿,峰值人口增加1500万;2050年,总人口下降为13.85亿,但比现行生育率,至少增加5000万人。

不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此间也指出,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人、2033年前后总人口峰值15亿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因此,“单独二胎”虽然会导致人口规模扩大,但尚不会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或给基本公共服务造成过大压力。

利好缓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

原新指出,目前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近中期不会影响老年人口总量,但会微弱的降低老龄化水平。据测算,“单独二胎”与现行生育政策相比,2030年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 010;2050年从34.1%降到32.8%;直到2074年以后,该政策会影响老年人口数量。

此外,“单独二胎”会适当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研究显示,城乡普遍推行“单独二胎”政策后15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增加,203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8.75亿升到8.77亿;2050年从7.00亿升至7.26亿。

受益提升家庭抗风险能力 原新认为,“单独二胎”最大受益点是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家庭。

超低生育率使得家庭被简约化到了极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普遍进入婚育期,城市“421”式极端简单的家庭数量显著增加。这样的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弱,并因此导致空巢家庭、失独家庭大量存在。

原新指出,“单独二胎”实施后,可以在政策上终止“421”的家庭结构,取而代之的是“422”,可明显增加家庭人力资源,提高家庭抗风险和未来照顾老人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家庭自身发展,比如让孩子的成长受益,有兄弟姐妹的相互陪伴,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

酝酿阶段提四方案 两松两紧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绍,2008年,中央部署绸缪生育政策调整完善至今,对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学界主要有四种意见。

一是首先在全国城乡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保持生育水平的总体稳定,为下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造条件,“这是多数专家的观点”。

二是实施普遍两孩政策。有专家主张在适当晚育加间隔的前提下,普遍允许城乡所有35岁及以下的夫妇生育二孩;35岁以上的夫妇作为“奉献一代”,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三是继续坚持现行生育政策。年出生人口数下降到1200万上下时,再由各地根据实际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四是进一步收紧生育政策。严格实行一对夫妇生育—个孩子。

单独两孩易为社会接受

对于第二种调整方案,王培安指出,“以年龄作为界限缺乏合理性,不宜被接受”;同时,在多数省份已取消生育间隔的情况下,再恢复难度会很大;一旦管理失控,极易造成生育堆积。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易为社会接受。”王培安说,辽宁、吉林、天津等7省市农村已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具有实践基础;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由各地依法组织实施,风险可控;“同时,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可以释放一部分生育势能,有利于保持生育水平的总体稳定。’北京落地 部分二级医院产床尚有闲置

【市民反映】家住朝阳区的李女士:我和老公是“单独”,也想要两个孩子。但现在我才刚怀第一胎,到妇产医院排队建档,已经体会“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问题。政策一放开,大家都要第二个孩子,去哪儿生啊?

【专家说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段成荣:生育政策改革将带来社会服务目标人群的变化。卫生计生部门在计生服务、妇产科服务方面,教育部门在托、幼教育方面,规划部门在人口空间布局变化方面都要尽快做出科学的分析、预测,早作服务能力调整等相应安排。

【官方回应】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绝大多数二、三级综合医院都有产科.全市助产机构近140家,产科床位近4000张。如果每张床位平均年周转60个产妇,全市的产科床位每年可接纳24万人次。近年来,全市年分娩总量约22万,“生孩子难”主要集中在三级或妇产专科大医院,不少二级医院的产科床位尚有闲置。未来3年至5年,全市将有约20所大医院扩建,11家位于郊区县的区域医疗中心建成,会相应增加产科床位壮大产科服务能力。

三年增加7.5万个入园学位

【市民反映】家住昌平的刘女士:小区里的配套幼儿园因为申请不到办园资格关闭,为了给孩子找个可靠的幼儿园,找关系又花钱。前不久新闻上还说,“单独二胎”政策一出,学区房都跟风要涨价。再生第二个孩子,以后上幼儿园上学都成问题。

【专家说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刘爽:近期做过一项调研,北京的幼儿同学位尚不能满足需求,如果近两三年内再出现出生人口小高潮,将直接导致孩子入园更加困难。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变化,政府需要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积极跟进,做出调整和完善。

【官方回应】昨天,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缓解入园难,2011年北京颁布《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提出,市、区(县)3年投入49.6亿元,规划建设并改扩建769所幼儿园,今年底将增加学位7.5万个。另外,今年北京新建的30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已于9月1日开学,加上去年已建的15所,将提供6.4万余个学位。

建议 “失独家庭”补偿纳入社会福利体系

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刘爽指出,“单独二胎”新政让我国不会再出现政策性“独二代”家庭现象,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和谐,减少“失独”悲剧。但新政实施后,政府也应注意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的衔接与配套问题。“多年的计划生育,累积出上亿的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失独家庭,如何在改革、发展大局中,将对这些家庭的补偿和优惠纳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体现社会公平,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篇8

她叫王璐,目前已婚已育,有一个3岁的女儿,一直在私企任职市场经理,工作了好几年,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资历,原本想着可以在事业上创造更大的价值,于是计划准备跳槽到一家500强企业。当她满怀信心的去面试时,没想到却被该公司婉言拒绝。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有可能生二胎,用人单位考虑到工作后再生小孩会请好长一段假期修养,而生了孩子,又要花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所以用人单位宁愿选择一位各方面能力不如她的男性。

王璐觉得很受打击,且不说她能力如何,就因她是一位母亲,就要被剥夺打拼事业的权利吗?最后,还未喝完咖啡,她就行色匆匆的走出去,消失在人群里。 二胎放开,已育女性晋升更难

2016年元月起,全国二孩放开。以往,已婚已育的女性多是招聘企业的“香饽饽”,如今,二胎全面放开,很多已婚已育女性也遭遇了求职新困惑。像王璐这样的遭遇,每天都在不断上演。

刘珍,80后,儿子4岁,她最近辞职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据她介绍,招聘企业问的第一句就是:“你打算要二胎不?”有些企业甚至会问:“谁给你照顾小孩啊?”以此判断招聘求职者是否有后顾之忧。刘女士说,面对这些问题,她最初都如实回答,可每次都会被拒绝。

照顾家庭还是打拼事业,女性常常感到左右为难。很多已婚女性在生第一个小孩的时候就休息了半年至一年时间,原来手头的工作不得不丢下,回到公司一切重头来过。错过了人生奋斗的第一个黄金期。现在二胎政策开放了,如果再生二胎,意味着目前刚刚起色或如日中天的事业又得放下,又得休息半年至一年时间,还面临着养育两个孩子的压力,错过了事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期。

一个从头开始,需养育两个孩子的女性,未来职场还有她的位置吗?后二胎时代, 女性职场该何去何从 二胎放开,大龄未婚女求职更难

且不说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的女性求职难,那些大龄未婚女,如果想要跳槽求职,岂不难上加难?对此,很多大龄未婚女表示很无奈。

今年33岁的王丽,大学毕业后,她独自在北京打拼10余年,去年回到老家沈阳。原本她以为自己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在沈阳找工作应该不难,可半年多来,她投了20多份简历,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招聘一看我30多岁还没结婚,都婉言拒绝了。”

一位HR分析,一些企业之所以青睐已婚已育的女性,除了怕员工结婚后休婚假、产假影响工作外,还有一种担心,即大龄未婚女会把结婚当成短期内比工作更重要的事,这意味着她们有比普通女性更大的变数。而且,她们中的一些人还会闪婚闪孕,会较长时间影响工作。 反思:女性职场何去何从

全面二胎后,站在女性就业方面来讲,确实受到了一定层度的影响。对于女性如果想在事业方面取得有所建树的话,将变得更加困难。一网友发帖说:“目测一下今后女人找工作的困境:没生育的,可能需要两次产检;已育一胎,还有一次产检可能性;已育两胎,倒是不休产假了,可是俩孩子事儿多呀。还是招男的吧……”

面对二胎与事业,女性自己也有压力,到底生不生二胎?要什么时候生?这变成了用人单位和女性之间的博弈,用人单位的担忧,从而减少聘用女性员工,或干脆就不录用。像王璐,就因为企业考虑到她可能要生二胎,给企业带来用人成本提高以及影响工作的连续性,企业拒绝一个有足够工作经验的女性,而宁愿选择一个各方面能力不足的男生。企业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是不公平的。

二胎政策下,用人单位将符合生育二胎的职场女性统统排除在外,使得女性就业局势更加严峻。用人单位拒绝录用符合想要生育二胎的女性,确实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却不具有合法性。HR郑女士表示,“二胎”政策放开后,有不少部门主管到她这里要人时明确表示尽量招男性。郑女士解释,政策允许多生一个,企业承担的部分就要翻倍,这前前后后加起来算,企业得白白养着一个人三年。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法律虽有原则性指引,却缺乏行之有效的救济措施,使得女性就业歧视普遍存在。对于那些职场上的女性而言,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希望立法予以完善,为生育二胎提供法律后盾,确保女性就业前景一片光明,才能免去女性生育二胎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范文 下一篇: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