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范文

时间:2023-02-23 03:17:46

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范文第1篇

一、开放管理

1、面向社会,建立开放办园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幼儿教育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社会大环境的改革对幼儿教育既是促进又是挑战。幼儿园必须探索出与现阶段相适应的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责任就历史性地落到了园长的肩上。园长建立了开放性的多元信息流通的立体管理模式,使幼儿园、社会、家庭成为一个统一体,为本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带领幼儿园和教师投向社会,参与竞争,以优良的保教质量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誉形象,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使幼儿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围绕以人为本,尝试角色互换,彼此理解配合,实现自律境界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园长说了算,单一地向下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者决定目标方向,被管理者因感受不到管理目标与自己努力的关系,只会被动地执行,目标达成与否相对于管理者来说显得非常遥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由于目标的指向不同只会降低管理效力,还往往容易产生矛盾。省二保的考核管理由考核小组担任。考核小组成员有园长、年级组长、群众推荐产生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组成,考核小组组长由分管园长担任。第一线的习惯于被别人管的同志有机会调整视角,像管理者一样去观察其他同志的工作,是一个角色的更换。而考核赋予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其他班组其他同志的优点和长处,还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考核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岗位,由于加入了考核小组,实现了由被管理到管理,由被动工作到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再到学会向先进看齐,从而找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省二保经过几年的探索,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原则、以工作质量为目标、以规范考核为途径”,将日常的工作质量要求细节化,以班组为单位,通过管理者和教职工在考核对象层面的互动、在考核内容上讨论、在考核方式上的整合、在考核策略上统一、在考核结果上的认同,实现管理的全过程监控,目标指向高质量的工作水平。通过考核质量,推进时时重视工作质量、人人明确岗位工作要求、个个参与质量考核,逐步形成内部自主管理的目标。

3、幼儿园管理对家长开放

幼儿园的现代化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有效参与。幼儿园对家长敞开了大门,让每一位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幼儿园整体规划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他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省二保实行了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让所有的家长了解从幼儿园全体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具体规划,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让他们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

家长常常基于他自己孩提时代的经历来批评今天的幼儿园管理,他们不了解最新幼儿教育管理趋势、先进的管理方法。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多以儿童娱乐为主,对于普及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宣传不够。省二保也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幼儿园管理的实际事例做了一些普及宣传,让家长了解当今幼儿管理的最新趋势,对幼儿园管理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二、开放培训

省二保园长拥有新的现代人才观,重视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让教师系统地学习,采取了各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不断加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

1、开展园本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

研究孩子成长的学问,教育者的良好素质是前提。省二保幼儿园开展了以学习、工作和研讨三位一体的“园本培训”活动,建立了高效、稳定、长期的园本培训制度,努力创建学习型的幼儿园。近几年,分别开展了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幼教科研方法、园本课程开发、现代教育理念等内容的培训,探索了丰富多彩、生动有效的培训方式。计划通过园本教研、骨干教师带动、全员参与等方式,在园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自培氛围,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园本培训”的主体。为了博采众长,实行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每周一次年级教研活动,研究分析本年级教材,进行集体备课,一人先执教,大家共同分析教学的成败及原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同时,完善教师培训奖励考核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与进修(高层次学历进修、特色课程培训、高级职业培训等),以加快自身专业发展。

2、走出去,请进来

仅仅囿于幼儿园的小圈子或本地区的小范围是绝对不利于教师视野拓展和信息吸收的,没有与外界优秀教育资源的相互作用是难以搞好本园教育的。省二保在这方面慷慨出资,分派教师赴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等地,观摩、学习外地高水平幼教机构的办园特色、环境创设、教育教学方式,了解人家的课程改革进程等等。满载而归的学习者回到园里还必须对其他老师进行二次培训,把外出学习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同时他们还请有关专家到园里指导,使更多的老师能接受高水平的指导,专家高层次的思想观念使老师的原有认识受到冲撞,从而促使他们自身积极行动起来。

3、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观摩课

省二保每学期都要开展教研课、优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课题研究课、家长观摩课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学观摩活动,每次观摩都分为课前讨论、课后反思、大家互评等环节。智慧地碰撞,真挚地交流,使教师在这个集体中快速成长,新的理念在参与式培训中转化为教学行为,把日常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4、加强岗位培训,更新观念,引领教师“为发展而教育”

为了提升教师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推进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实践,省二保建立了有效的教师校本培训培养机制,开展了扎实高效的园本培训活动。培训过程中坚持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以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口。具体做法是:

开放教育范文第2篇

《开放教育研究》(CN:31-1724/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开放教育研究》集中了国内外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一流专家,组成了一支高水平,强阵容的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立足于远程教育,以开放的理念包容学派,以创新的思想总结理论,以务实的态度关注实践。

开放教育范文第3篇

2.信息动态

3.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前景——2010年ED-Media世界大会述评 陈娬,CHEN Wu

4.全球地方化视角下职业培训市场战略制定研究 王超,王志章,WANG Chao,WANG Zhizhang

5.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网络教育的实证研究 陈巍,CHEN Wei

6.远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杨平,YANG Ping

7.网络学习情境中社会临场感研究回溯 王广新,宫淑红,WANG Guangxin,GONG Shuhong

8.未来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实践价值取向 李兴敏,刘运祥,LI Xingmin,LIU Yunxiang

9.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 赵慧臣,ZHAO Huichen

10.一个标准能适合所有的项目吗:开放教育的选择 约翰·罗比森,洛娜·坎贝尔,菲尔·巴克,袁莉,希拉·麦克尼尔,R.John Robertson,Lorna Campbell,Phil Barker,Li Yuan,Sheila MacNeill

11.呼叫中心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杨顺起,吉喆,陈立勇,YANG Shunqi,JI Zhe,CHEN Liyong

12.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赵玲,ZHAO Ling

13.开放远程条件下教研活动的策略研究 杨家(騄),方青云,YANG Jialu,FANG Qingyun

14.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王佑镁,WANG Youmei

15.国家精品课程作者课程发展与共享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曾兰芳,方瑾,黄荣怀,ZENG Lanfang,FANG Jin,HUANG Ronghuai

16.教师接受网络教育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峰,GAO Feng

17.让数据说话:决策支持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 顾小清,黄景碧,朱元锟,袁成坤,GU Xiaoqing,HUANG Jingbi,ZHU Yuankun,YUAN Chengkun

18.基于Web的远程监控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 翟敬梅,徐晓,黄平,陈扬枝,ZHAI Jingmei,XU Xiao,HUANG Ping,CHEN Yangzhi

1.开放远程学习: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与创新——访英联邦学习共同体副主席阿莎·辛格·卡瓦教授 任友群,宋莉,REN Youqun,SONG Li

2.中国电大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余善云,姚文建,YU Shanyun,YAO Wenjian

3.一种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理论分析框架 丁兴富,DING Xingfu

4.数字化环境下农民大学生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张吉先,方志刚,ZHANG Jixian,FANG Zhigang

5.信息动态

6.开放远程教育办学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陈信,翁朱华,孙耀庭,CHEN Xin,WENG Zhuhua,SUN Yaoting

7.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 梁林梅,LIANG Linmei

8.信息视野的教育原理探新——兼论学习原理 黄景碧,HUANG Jingbi

9.支持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的方法 约翰·罗比森,希拉·麦克尼尔,菲尔·巴克,洛娜·坎贝尔,袁莉,R.John Robertson,Sheila MacNeill,Phil Barker,Lorna Campbell,Li Yuan

10.学校项目情境中教师技术应用的过程研究 林秀钦,张宝辉,LIN Xiuqin,ZHANG Baohui

11.虚拟团队与远程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分析 陶水龙,李莹,刘小星,TAO Shuilong,LI Ying,LIU Xiaoxing

12.综合训练学习系统的开发研究 赵志群,董艳,武悦,ZHAO Zhiqun,DONG Yan,WU Yue

13.中国教育技术青年研究者小生境研究及潜在应用——以2007年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为例 张海,王以宁,ZHANG Hai,WANG Yining

14.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生源结构的变化及对策——以上海电视大学为例 顾爱红,GU Aihong

15.基于"心理建构"的三维虚拟实验监控评价系统 刘英杰,杨雪,阚宝朋,LIU Yingjie,YANG Xue,KAN Baopeng

16.继承与突破:Second Life中的教育问题研究 史慧敏,李艺,SHI Huimin,LI Yi

17.美国NSF教育技术项目分析 顾小清,谢明颖,付世容,GU Xiaoqing,XIE Mingying,FU Shirong

18.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实与挑战——对"EDUCAUSE 2009年度当前议题调查"的解读 余青兰,郑旭东,YU Qinglan,ZHENG Xudong

2.为了开放远程教育的未来——上海电视大学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纪实 翁朱华,WENG Zhuhua

3.远程教育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能为与不能为——"2010非洲国家高级教育官员研修班暨开放远程教育国际大讲堂"述评 魏志慧,WEI Zhihui

4.开放远程学习的新趋势:质量保证的挑战 阿布杜拉·罕,顾凤佳

5.在线学习对口头对话的诉求 奥托·彼得斯,郑勤华

6.高等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新动向 斯达明格·乌瓦利奇·特伦比奇,约翰·丹尼尔,李爽

7.今日之远程教育 德斯蒙德·基更,赵宏

8.网络新动力:教学法和组织 迈克尔·穆尔,夏冬杰

9.电子学习时代的教师教育 保尔·莱斯塔,翁朱华

10.南非大学:推进非洲大陆的开放与远程学习 巴尼·皮特亚纳,魏志慧

11.进步与发展之路——开放远程教育与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王一兵,WANG Yibing

12.中国推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成效 王珠珠,李娟

13.让高等教育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开放远程教育在上海的发展与挑战 张德明,ZHANG Deming

14.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深度推进——以上海市400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项目为例 王民,WANG Min

15.信息通信技术在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上海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陈信,CHEN Xin

16.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访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马尔科姆·里德博士 袁莉,余平,魏志慧,YUAN Li,YU Ping,WEI Zhihui

17.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的成长之路——上海电视大学半个世纪发展的历史经验 丁兴富,DING Xingfu

18.论我国教师就业市场的发展 胡惠闵,许筱英,沈伟,HU Huimin,XU Xiaoying,SHEN Wei

19.试点十年远程教育类科研课题研究综述——基于对教育部规划立项课题的分析 张秀梅,丁新,ZHANG Xiumei,DING Xin

20.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现状的调研 郭炯,黄荣怀,陈庚,GUO Jiong,HUANG Ronghuai,CHEN Geng

21.高校网络教育及公共服务体系的SWOT分析 曾海军,马国刚,范新民,ZENG Haijun,MA Guogang,FAN Xinmin

22.现代系统科学视野下教育学科学地位的考量 钟柏昌,李艺,ZHONG Baichang,LI Yi

23.在线学习中活动感知对社会性技能、社群归属感和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詹姆斯·拉菲,蔡宜君,克里斯·阿梅龙,克丽丝塔·加林,洪兰英,肖恩·P·戈金斯,James Laffey,I-Chun Tsai,Chris Amelung,Ran-Young Hong,Krista Galyen,Sean Goggins

24.网络课堂和传统面授课堂的融合——中美师生实时同步互动学习的实证研究 杨德生,YANG Desheng

25.将教学设计原理转化为评教指标——外语教学同行专家评教指标体系设计 张琳,张祖忻,ZHANG Lin,ZHANG Zuxin

26.论开放教育实现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理念的可行性 郭青春,GUO Qingchun

27.学习风格对网络学习的影响:一项实证研究 张燕南,张力,周涛,章国英,ZHANG Yannan,ZHANG Li,ZHOU Tao,ZHANG Guoying

28.远程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变迁及其启示——基于上海电视大学连续七年的新生调查 查文英,顾凤佳,ZHA Wenying,GU Fengjia

29.面向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彭飞,余胜泉,谭霓,刘军,PENG Fei,YU Shengquan,TAN Ni,LIU Jun

30.《面向管理者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新旧版比较研究 秦炜炜,QIN Weiwei

1.信息化和全球化潮流中大学的创新与发展——访国际高等教育战略思想家詹姆斯·杜德斯达特博士 郑旭东

2.学术研究推动远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上海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 丁新

3.国内高等院校异步文本内容分析研究述评 胡勇,陈丽

4.社会性学习及其研究趋势综述——兼论Laffey团队的社会性学习研究项目 顾小清

5.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陈维维,杨欢

6.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 蔡建东

7.网络教育技术采纳与扩散研究的元分析 高峰

8.国际学生对在线课堂学习支持的需求 王敏娟,马丁·希门尼斯,安米·劳恩,理查德·戴辛斯

9.为什么辍学——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访谈调查 李莹,陈洪玲,韩毅

10.大一学生计算机资讯准备度与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杨倩

11.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国外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期刊论文的分析 魏顺平

12.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开发与应用 王靖

13.从Sloodle看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 蔡苏,余胜泉

14.美国高校网络教育组织模式的多样性研究 樊文强,刘晓镜

1.设计研究的"承诺空间"——访国际设计研究专家安东尼·凯利博士 杨南昌

2.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陈鹏,李松

3.再论中国电大的定位与未来——来自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启示 王一兵

4.应对挑战:促进学习的整合途径——美国"AECT 2009年会"综述 顾小清

5.基于ICT的教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第13届UNESCO-APEID国际会议暨世界银行-KERIS"ICT在教育中的应用"高级研讨会综述 李艳

6.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开发应用模式研究 熊才平,朱爱芝,黄萍萍

7.教育场域中创新推广的资本分析——从布迪厄的观点出发 刘博

8.远程教育学生系统的构成与管理探究 李永纪,宋玲

10.论教学设计的设计定位及其决策循环特征 吕林海

11.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对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启示 赵可云,何克抗,王以宁

12.Fevatools:网络课程设计的形成性评估工具 芭芭拉·贝尔科维奇,伦农·坦

13.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蒋逸民

14.IMMEX教学应用的初步研究 张晓英,杨开城,赵国庆

15.开放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探索——主要模式、机制与形式探析 黄传慧

16.基于符号学的中外远程高等院校主页文化之比较 杨敏,顾凤佳

17.学习支持服务与学生参与度关系的调查研究——以浙江奥鹏远程教育为例 方舟,奚群英,吕有伟

18.大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参与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霍淑婷,高勇,赵颖

开放教育范文第4篇

本期的“视点·圆桌”,我们邀请了教育大发现社区的庄秀丽和余波两位老师,他们有着多年运营开放学习社区的经验,并在主持着杂志的《开放课堂》栏目,这期内容,是从什么是学习、学生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技术为学校学习变革提供的可能性这几个宏大却又是最基础性的问题出发,探讨在新的时代学校教育如何变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认识和理解“学习”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我们的理解方式决定着我们自身学习的实践方式、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组织方式。你们对“学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庄秀丽:不同语境下讨论“学习”时,由于视角和基于问题的不同,对“学习”的具体内容阐述会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在这里讨论“学习”,更多是基于开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的讨论。就“中小学生”学习而言,我认为我们讨论时,需要作出进一步区分,即作为小学生(儿童)的学习,和作为中学生(少年)的学习,由于成长的不同阶段、年龄的差异,这两者之间的“学习”,存在很大不同。为了使问题的讨论不产生很大的歧义,我建议今天对“学习”的讨论,重点针对小学生(儿童)的“学习”展开。

关于儿童的学习,古今中外已经积累了极富有建设性的理论和实践。例如,杜威的做中学,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外国教育史专家腾大春教授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文译本导读“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介绍杜威教育理论时指出:“儿童在参加生活中使经验的数量扩充和用经验指导生活的能力增强,也就受到了圆满教育了,所以,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我深深认同杜威的儿童做中学的教育观念,“学习”是儿童经验世界扩充和丰富的过程,为此,社会所提供的儿童教育服务或具体到学校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应当充分提供机会和空间,协助儿童发展他们的经验世界,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而不是走向反面,通过形式化知识的灌输,让儿童的成长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发展隔离,自小失去与所处环境对话、与生活实践对话的思考机会,失去认识自我能力发展的可能。

余波:儿童的学习,只要创造机会和空间,形式可以十分的多样。例如,接触自然,接触自然的环境、空气、动物、植物,体会自然,和自然相处;体查、接触自身、身边甚至社会中的真实问题,实践和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广泛阅读,阅读包括读书、看电影等;多交流,和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人交流,并多表达,通过语言、文字、音乐、美术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旅行,旅行是极佳的综合学习方式;深入一项体育运动,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运动能力,并在行动中去认识、理解体育精神;独立组织、发起活动,或者参与活动;持续地用几年时间来做一件事,发展一个爱好;日记、随笔、摄影、录音,用各种方式记录生活、学习中的事情,并尝试去分析、提炼生活、学习中的要点和知识等。

在“开放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中,需要把扩充和丰富儿童经验世界作为活动设计的准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的,我们需要为儿童创造出这样的教育环境。但就目前而言,儿童的主要学习还是在学校里,你们认为当前中小学学校教育存在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局限性?学生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又是什么呢?

庄秀丽:我把对问题的回应,依然定位在儿童这样的年龄段人群。学校作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主要和专门机构,按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有很多的优势,教育资源汇聚的场所,专业服务的提供场所,这都是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存在的优势。但是,实际情况,学校教育的发展,又受制于社会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学校学习与个体实际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严重脱节,甚至对个体的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儿童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被过多地剥夺了体验、参与、观察生活的实践机会。

余波:学校可取的优势是提供了一个集中的空间,让儿童可以和更多的伙伴一起学习、游戏。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如学习、活动空间受限于学校空间,学习环境、场景缺乏更多元的如自然、社会情境;学习内容受限于教材、教师知识,受限于学校自身学习资源储备;学习空间、知识资源的限制导致教学、学习方式的单一;集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儿童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学校学习几乎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但学校学习又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所需的多元环境、资源、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作为学生来说,他们不能作为共建教育的角色参与教育活动中,也缺乏主动学习探索的机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当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教育变革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热点,你们认为技术可以如何来支持学校教育问题的解决?

庄秀丽: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很多新的可能,这些新的可能不是指仅仅发生在网络上的学习,而是指做事情组织管理思路方式方法变化的新可能,这种组织管理变化的新可能,将会给儿童学习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可能和机遇。还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新思路新方法是什么,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来描述,这些关键词包括:开放、开源、大规模、大数据、开放课、同城活动、学习社区等。具体的组织管理变化新可能,我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

我和孩子(小学六年级学生),从网络上看到新浪微博代号为“@码语者”的英语角( http://.cn/kevinlilin),其中周五一天是针对青少年,就在我家附近,所以我就和孩子去参加了。后来我的孩子几乎每周都去,并在这个英语角中由新手变成了老手。这个青少年英语角,由孩子发起并由孩子们自己管理,每周活动流程相对固定(自我介绍,一周生活趣事分享,主题分组研讨,猜字谜,传话),每周分组研讨的主题会变化,针对每个主题的问题设计,有时候有的家长会提供协助。所有的资料都会通过网络提前进行公布,这样每一位参与者都会提前知道本周的讨论主题。

英语角的例子,就是通过社会力量、通过学习者自我组织,来创建的一种学习空间的例子。基本不需要任何资本投入,每位参与者每次参与交10元钱,而这个钱直接给了提供场地的房东。这个例子给我的启示是十分巨大的,如果不是由于网络,在一座城市里,互不相识的人,很难快捷地组织起来。网络改变了这一切,从豆瓣同城活动和新浪微博同城活动,可以见证到互联网是如何把人组织到一起的。同时也可以见证,任何人如果想组织专题学习分享,都有了途径和可能。

如果我们把“豆瓣同城活动”这个模式,放到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来推进,这个地区的人群,不管他在哪个行业、也不管他是成人还是儿童,这个人群所蕴藏的各种资源,都有可能通过“同城活动”的模式组织起来、流动起来。如果地区教育是这样的一种发展状态,每个人可以选择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就变得丰富。英语角的例子也说明了任何个体都有组织创建学习空间的可能,甚至儿童自己都具有组织和创建学习空间的可能,网络加上个人行动,就可能改变现状,改变让我们觉得匮乏的教育现状。

“用思想改变世界”的TED社区(http://),其组织管理方式,影响和参与规模,远远超出上述英语角的例子。关于TED社区介绍的文章已经很多,我在这里不展开谈。总的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成长所需资源的重新组织,提供了新的管理组织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已经涌现出了很多的案例。学校教育需要作出的最大突破,就是开放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社会当前发展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源连接起来。

余波:让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到教育建设中来,丰富学校有限的空间、资源、教学方法。技术在不断地变化,但教育和学习的核心本质或者说教育与学习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技术所做的是丰富途径,丰富方法,让人们更好地去实现教育和学习的核心本质。学习让人更好地成长,让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而教育则是所有的参与者共同营造空间、环境、伙伴、导师,鼓励参与者去实践、体验、学习、反思、创造、试错,让个体和群体都能更好地成长,让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变得更好。当前,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机遇,它不仅连接了各类资料、信息,更是连接了人,不但可以有更多更丰富的协作,带来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而且让每位参与者都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满足个性化成长。

例如,教育大发现社区“开放课堂”行动,倡导学校、家庭、社会联接起来,共建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做更好的线下教育。开放课堂行动中。学习活动主要采用和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参与式、体验式学习活动,来自不同学校、地区的老师、学生及学校外的家长、社会参与者可以借助网络共同来设计教学活动,并协作实施活动。活动实施过程中,不但学生可以得到自己班级教师、同学的帮助指点,还可以得到更多外校的老师、同学,甚至是学校以外的家长、社会朋友、专业领域从业者的帮助。

学校需要更加开放,创设机制让更多资源、参与者加入,并注重自身资源的分享,让学校资源、教师多与社会互动,从而给孩子提供更多自我探索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有更多人提供参与教育、共建教育的机会。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交流非常重要,这些是线上学习无法取代的,所以,学校作为传统的线下教育方式,应该抓住线下教育的优势,当然同时也要重视技术,重视网络,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助力学校线下教育发展。

“开放课堂”是学校教育一种好的方向,值得尝试。

庄秀丽:我最后再做一点补充说明,如果我们足够务实地看到当前由技术所驱动的整个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趋势,即移动、社会化、社区化,我们就可能认识到一种全员(来自社会各行业、来自家庭、来自学校)参与的学习环境的构建,不是海市蜃楼,而是会成为不断发生的现实。

开放教育范文第5篇

一、有效性的含义

这里的有效性包含三“有”。一是有效果:指对教学管理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衡量,其基本的度量指标可以是课程的及格率,也可以是学员的满意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100%;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管理活动带来的收益,即教学管理活动价值的实现。

二、当前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1-面授辅导课的有效性分析

2008年1月,我校开放教育部抽取200个样本单位,对开放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有60.22%的学员认为面授课是其喜欢的学习形式。关于面授课的时间安排上,70.03%的学员认为比较合理,16.67%的学员认为次数太少,还有4.3%的学员则认为次数太多;有46.77%的学员认为面授课的质量一般有5.83%的学员认为在浪费时间。可见,学员还是喜欢与教师面x,-J面交流这种形式,但对面授课的效果及质量评价却是五五开。这也说明我们有超过一半的面授课程学员是不太满意的。

2.网上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当前网上教学最常用的手段有两种,即静态的课程辅导资源(以文字材料为主,也包括视屏点播)和动态的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BBS、chat等交流方式。前者是种单向服务的方式,而后者则体现出双向互动等特点。从我们对网上教学情况的调查来看,其效果同样不容乐观,学员每周上网浏览网络资源的时间平均0.15小时,流媒体资源的点击率19.4%,chat这种适时答疑的在线比例为34.6%,BBS答疑与讨论的参与比例为39.7%。我校在网上展开了“无锡电大最受欢迎的网上课程”的评选,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课程学员投票仅为个位数,这充分体现了学员对我们网上教学总体上是不满意的。

三、当前教学支持服务有效性较差的原因分析

一时间,教师与教学管理者均陷入了困惑。我们提供的面授服务,学员虽然相对喜欢,但到课率30%2左右,且认为效果一般;而网上教学服务方面,学员参与程度更低,对其效果的评价也很一般。那么,学员到底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开放教育倡导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我们为开放学员设计的主要支持服务却并未得到学员的认可,如此低的参与率至少也说明这种支持服务是十分低效的。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从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甚至县级电大多层次地提供了那么多的教学资源,教学服务手段也不可谓不丰富,但使用率和有效性却如此之差呢?

1.电大教考分离的模式客观上造成基层电大教学支持服务易被学员轻视

广播电视大学多年以来坚持的教考分离的模式是电大系统的一大特色,也保证了电大办学的严肃性,从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电大教学的质量。但是这一模式同时也将基层电大的辅导教师置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他们提供的教学服务能否得到学员的认可,关键在于他们能否有效地把握考试,而且这种把握还必须保证是就题论题的。我们知道,绝大多数老师做不到这一点,更不要说还有一些老师不屑于做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学员对基层电大教师提供的面授课也好,网上教学服务也好,均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利用效率低也就可以理解了。

2.辅导教师主观上以我为主的教学服务手段拉大了与学员的距离

(1)面授课教师与学员间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

学员对面授课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面授课的内容未能满足学员的需求。学员的需求是考试,而教师的面授课内容是重难点讲解,供需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也是学员对面授课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前面授课的平均出勤率也就30%左右,像小教、法学等专业甚至是个位数的到课人数。

(2)网上教学未能体现以学员为本的服务理念

当前的网上静态资源,在评估和检查的双重压力下,看上去已经很完整了,但对学员而言真正有用的有多少呢?在学员看来,大部分静态资源是东拼西凑或直接将中央电大、省电大的教学辅导内容粘贴过来,没有创新,没有教师自己的特色,这样的资源学员根本不会认真去浏览。而学员真正希望看到的像“作业辅导”、“考前辅导”等这样的栏目及资源,我们的辅导教师却未花大力气去做。另外我们当前开展的BBS讨论、CHAT答疑等方式,多数还比较随意,缺乏精心地设计,对学员缺乏吸引力,所以学员光顾一次以后往往很少回头。

四、提高开放教育教学服务有效性的思考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教师、学员、管理人员等分别开了座谈会,也带着此问题与兄弟学校如南通电大、常州电大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的确,从学员角度反馈的问题确实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毕业;而教师和管理人员也一味地指责当今的学员如何功利,只重视结果而不愿付出过程。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抛开一些情绪化的思考,我们就会明白,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也N-#人之常情,假定我们去做学生,可能也会这样想的。相反,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现实,一味的埋怨学生不认真、不自觉,这是于事无补的。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将学生追求考试及格,追求毕业的动力转化到具备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达到一定的思考水平等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来的话,我们才可能真正有望提高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性。

1_考试指挥棒是实现教学服务体系有效性的基础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学生从始至终都关注着考试。考试这根指挥棒不但左右着教师的教,也当然影响着学生的学。我认为,现在导致我们的面授课、网上资源、形成性考核等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失去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最终的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目前大多数课程仍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这并不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促使更多的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在考前的准备上和冲刺上,对平时的学习过程就有些放任自流了再加上大多数课程的考试内容也比较死板,填空名词解释、问答这些以记忆为主的考试内容还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不以人为本的考试内容,最终导致学员在考场上铤而走险。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这些学习的终极目标均因落后的考试形式和呆板的考试内容而未能实现。

只有改变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才能解决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作者以为,一个专业选3—5门课程进行终结性考试,其余采用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视课程的特点而定。社会科学以应用分析为主,应该多采用开卷的形式;理工科以原理和推导为主的,可采用半开卷或闭卷。形成性考核就是要保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限定时间完成,作业题要随机,可以给3次机会。这样,可以将学员的学习过程落到实处。

关于考核,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要澄清的,这就是中央电大乃至省级电大对开放教育学员的考核持一种什么态度。是过关性考核呢还是选拔性考核?很显然,开放教育学员的考试,不存在选拔的情况,它应该是一种过关性考核,即学员只要付出了一定的学习过程,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就可视为该课程考核合格。可现实问题是,我们的课程责任教师在设计一门课程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时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呢?

2.多元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手段要体现以人为本

(1)面授课应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

当前相当一部分学员还是很依赖面授课,这种依赖主要就是希望辅导老师能提供命中率高的考前复习。但大部分老师并不能直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而是我行我素地讲自己的课,这导致学员纷纷逃课。所以,辅导教师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即面授课的组织一定要考虑学员的现实需求将重点放在导考上面,这样才有可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只有学员关注课堂了,教师的思想方法、理念等这些更高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实现。

(2)BBS论坛应成为学员实现自我的舞台

在面授课以外,BBS应该是师生交流的一种很便捷的方式。一般而言,版主往往是课程的辅导教师。版主应该充分体现开放教育以学生和学习为主的特点,通过引导,让学员在这个天地自由驰骋。对老师而言,如何结合课程,释放学生思想的火花,既要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来,还是需要一番钻研的。

(3)chat讨论要精心设计

这种实时的讨论要逐渐过渡到语音形式,并且在内容上要有所设计。以前那种老师等在那儿让学生提问,又往往来不及回答的模式必须改观,否则这种模式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电视节目中著名主持人和社会名流的面对面交流尚且要事先设计,我们辅导教师与学员的实时交流为什么就不能精心设计呢?在这种讨论中,面对学生的杂乱无章,老师应该事先将学生最可能要问的几个问题先归纳出来,然后在讨论时一条一条地解决。只有在解决了主要问题以后,可以留些时间让学员自由提问。

(4)开播“空中课堂”,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2008年5月,无锡电大与当地教育电视台合作,通过数字频道播出有我校教师讲授的电视课程,给学员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使那些因种种原因错失了辅导教师面授课的学员还有两次听课的机会(周一至周五首播,双休日重播),也让学员体会到电大教学服务的无微不至;另一方面,锻炼了我们自己的教师队伍,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甚至,这种教学资源可以在兄弟学校之间进行交流与共享。

开放教育范文第6篇

近日,教育部网站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通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相关部门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以及办学质量等8个指标进行重点评估,其中学生满意度是评估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这是教育部首次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评估。评估对象是依法审批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同时也评估“实施境外学士学位以上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

对于通知要求,“颁发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须与该外国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相同,并在该国获得承认;所颁发的文凭证书须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宣传中的承诺相符。”以及通过评估“发现办学存在严重问题的,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限期整改、停止招生等处罚措施。”对此,笔者是赞成的,从严格意义上讲,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更应该是执法检查,即检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是否依法办学,是否合格。

但是,如若“合格评估”深入到学校的具体办学细节,诸如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师资队伍、培养质量,就难免让人担忧,这会成为本科教学评估的翻版,制造出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游戏来。拿其中的一项要求来说,“对于实施外国教育机构学历、学位教育的,招生录取标准应不低于外国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的录取标准”,真不知道教育部门如何去调查国外的录取标准。再说,对于不少实施“宽进严出”的国外教育机构来说,招生录取标准其实是很低的,问题的关键是执不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有效教育监管≠统一招生或统一培养标准

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中,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一直特别担忧,不了解学校的具体办学细节,不介入到学校办学之中,就难对办学质量实行有效的监控。而其中,最有效的监管方式,就是把所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机构,纳入统一招生;以及对这些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评估。

以民办教育为例,2001年之前,国内民办高校大多实行自主招生,自主确定招生计划、制订录取标准,一时之间,关于民办学校招生混乱、招生标准低的质疑铺天盖地。2001年之后,教育部门逐渐把民办高校纳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计划,列在各地最后一批次录取,录取学生一定要达到高职高专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不但如此,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也纳入统一的行政教学评估之中,而为了达到行政部门所制订的“评估指标”,各高校上演了一场突击战,有的地方甚至传出有蒸笼蒸“旧”新做的试卷,用麦子充草坪的荒谬造假丑闻。

再看香港地区在内地的招生,2003年,香港地区大学开始在内地招生,前两年,实行的都是自主招生,内地考生可以同时获得香港地区高校和内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港校和内地高校的竞争初显端倪,可好景不长,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列入内地第一批招生(2007年调整为提前批招生)。而在2007年,在2006年内地状元纷纷放弃北大清华投奔港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后,教育部门决定,香港地区大学在内地实行自主招生,必须在内地高校提前批之前结束,也就是说,根据这一规定,考生将很难再同时获得港校与内地高校的多张录取通知书。今年,香港地区高校再宣布,获得内地高校保送生资格的学生,不得再申请香港高校的自主招生。

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育部门的明确要求是,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须纳入国家下达的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研究生层次的招生须符合国家研究生学历教育招生录取规定和程序。

将所有招生都纳入统一计划,集中招生,确保考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从管理上说,确实有助于“规范”“有序”,保证“招生的质量”,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学校的办学灵活性、自主性,大大减弱,同时,学校间的竞争也无从谈起,因为在学校竞争的最前端――招生之中,学校已经失去话语权。这种教育管理方式,不但妨碍落实《高等教育法》关于高校办学自的规定,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学校失去个性与特色,走向“千校一面”。

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政府部门对学校进行这样的管理,则很大程度制约了选择权。本来,在我国传统高考之中,学校按批次、学生志愿、高考分数进行录取,每个学生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学校间几乎没有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民办学校、香港地区高校、国外高校进行不纳人统一高考的招生,实行不同的招生标准,考生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大学,包括内地多所大学、香港多所大学、国外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根据这些学校所录取的专业、提供的奖学金、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进行自主选择,那么,这不但让学生减少升学焦虑,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不再走应试教育之路,也促进高校在学生的选择面前,转变教育态度,提高教育质量。

在美国,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中,有新生选拔性与新生留校率两项。所谓新生选拔性,包括录取学生的高中学术能力水平测试成绩,以及申请者与录取者的比例;所谓新生留校率,是指新生求学一年之后选择留下来继续求学的比例。这两项指标,直接体现了招生过程中学生对学校的选择,以及大学培养过程中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学校为吸引学生选择学校、留住学生继续接受教育,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办好大学。可是,在我国内地高校,这两项指标根本无从谈起。大学人学时学生根本没有多少选择大学的权利,而进入大学之后没有自由转学制度,就只有“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大学、专业再不满,也只有一路走到黑。这也就造成学校办学质量再低、就业前景再差,也不愁招不到学生、不愁学生主动退学(退学之后不能转学到其他高校,要读书只有重新参加高考)。

发展教育,必须鼓励高校平等、自由竞争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要开放,更要放开。即政府赋予高校办学自,营造高校公平竞争的环境,具体的办学事务,包括招生、专业设置、教学、研究,交给办学者、教育者。把民办教育招生纳入计划内统一招生,以及把部分港校纳入第一批(提前批)招生,限制考生可以同时获得港校和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背离了高校的自要求,也限制了高校问的平等竞争。

客观上说,民办学校当初的招生存在一定混乱是事实,港校的自主招生也让内地名校“脸上无光”,但是,政府部门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竞争是让市场更有序、更规范的最有效途径。在市场竞争之中,不注重质量,混乱招生的学校,必然无法长久生存。政府部门将它们纳进统一招生,貌似规范,但却存在更严重的质量隐患。一些高校由于纳入统一招生,学历被国家承认,于是以此为“资本”,在完成招生之后,

不再关心这些学生的培养质量,其回报给学生的,就是一纸宣称“国家承认”但社会却并不承认的文凭。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招生中。已经出现严重的录取学生放弃录取不报到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学生和学校的双重损失,学生只有参加来年高考,而学校的教育资源闲置,无法在当年继续录取学生。另外,一些学校的毕业生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境。在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人数还不多的情况下,我国每年有超过百万,今年达到300万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大学生培养质量低下,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如果若政府部门能采取有效方式,无论是公办学校、民办学校,还是境外高校自主招生都不会发生混乱。各种类型、不同所有制结构的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也可确定。

首先,要加强高等教育执法,即严格审查学校的办学资质,打击违法、违规办学。当初高校的招生混乱,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为了当地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以纵容密切相关。只要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在受教育者的监督之下,违规招生、办学当不难治理。

其次,要加强教育信息服务。政府教育部门及时各类教育信息。以便受教育者选择教育,以及教育机构进行办学决策。在美国,联邦教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收集和学校和教育信息,2005年3月,美国联邦教育部就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在中学后教育数据系统内建立学生综合档案的可行性》报告,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数据信息库。报告指出,该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将有利于采集更有用的有关学生毕业率、保持率、学费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与之对比,我国公众所能获知的教育信息,极为有限,而就是这有限的教育信息,其准确性也受到公众质疑,比如前不久教育部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这也导致粗制滥造的大学排行榜受到社会的欢迎,而一些不规范教育机构也得以生存。假使国家教育部门有一个汇聚详尽信息的平台,受教育者可以方便查询,没有资质的教育机构又怎么可能招摇撞骗呢?

开放教育范文第7篇

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是有工作经历的成人学员。由于年龄、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开放教育的学员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明显不同的学习特征。例如,在心理层面,成人的理解能力较强,但死记硬背较弱势;在生理层面,成人的生理条件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退化,对学习会有一定的负面的影响;在社会层面,成人扮演着多元的角色,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障碍,学习的精力不够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根据成人的特征,可以分析总结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学习自主性、独立性较强

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和儿童、青少年在学习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所具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地发言进行相关的学习要求。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平等地与教师交流,自由地发表意见,希望教师有任何教学决定都要与他们进行协商后做出。

1.2个体生活工作经验对学习活动具有较大影响

个体生活经验的差异就使得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与开放教学学员的学习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个体经验都是来自于成人的间接考验,因此也相对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影响的直接经验也就相对较少。对于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是借助于自己的经验和工作需要来掌握和理解知识,并不是借助教师的传授。

1.3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

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任务就是由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以身心发展和知识累积为主转变为以完成特定的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社会期望和完成工作的要求为主。对开放教育的学员而言,学习任务就是促使其有效完成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提高社会威望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学习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或生活状态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很希望有速成效果。

1.4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开放教育学员在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自己的倾向和爱好,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如下四种:①行动型。有些开放教育的学员倾向于“从做中学”,他们对教师详细的讲授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所以当教师提问的时候就会不经过思考就会给予答案。他们热心于新事物,喜欢新的体验。在集体学习活动中表现的也很积极、主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领导者的地位。②深思型。这类学员主要表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很长的考虑时间,经常犹豫不决,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更多地信息。这类学员还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因为这样便于收集更多的观点和信息。③理论型。这类学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喜欢先了解基本原理,然后提出假设,并采用循环渐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常常用客观的、公正的和逻辑性较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不接受他人的主观判断和众多的不同观点,往往只看重自己的理解。④试验型。这类的学员喜欢尝试和应用新的观点。对于学习内容,一定要经过尝试后才会相信,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善于用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充满信息、精力充沛,因此就会觉得教师讲的太多,他们认为只有在新的情景下才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他们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失望。

1.5学习需要的类型多样

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内部需要如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以及得到认同与尊重的需要;外部需要包括社会威望、群体活动等引起的外部期望以及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等。可以概括外:职业提高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刺激的需要、外部期望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等。还有一些学员是为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和兴趣。这类学员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2开放教育《财务管理》(省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建设的普教化,忽视开放教育学员特色

长时间以来,开放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普通教育的延伸或者补充,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国家层面对开放教育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基本与普通教育相似,而忽视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学员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诉求。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似。基于开放教育的补充或从属地位,在教师聘任、课程内容、教材征订等方面也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似。随着学习型社会观点的提倡和深入,开放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讲授的方法,学员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依然是开放教育教学的主导形式,没有的做到真正意义上开放教学。

2.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结构不够合理

合理的结构是促进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结构不合理,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编排基本还是注重基础的财务理论,这种编排方式强调课程的学科性和理论的系统性,求全、求广、求深,但对符合开放教育需求的实践性、职业性、技能性和参与性的课程内容呈现则比较少,甚至是没有。课程教学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环节被相应的忽视,甚至实践环节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实施活动中,根本没有开设,这种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理论学习不能指导社会生产实践,使《财务管理》课程的效用将大大地打了折扣,导致学员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使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变成了应付考试和混文凭,真正到了企业财务管理一线,还是不能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

2.3《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学员学习兴趣不高

开放教育的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满足不了学员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现在不少教育管理机构对开放教育不重视,不少的人对开放不了解,有部分人甚至把开放教育当作是不正规教育形式,是在糊弄学员。由于不重视,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力量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在我国,由于开放教育发展时间比短,理论指导实践的不足,与开放教育相关教材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在现有《财务管理》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很少有体现开放教育学习特点的开放教育教材,内容相对来陈旧,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涉及很少,学生不能从《财务管理》课程中得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课程缺失应有的感召力,再加上《财务管理》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公式较多,计算较为复杂,而开放教育学员的基础又不是太好,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完全是为了应付毕业学分。

2.4《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单一,考核方式不够灵活,适应不了学员的多方位学习需求

当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还主要是文字教材为主,主要是主教材、导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和期末复习资料等,充分利用网络和微信等多种媒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几乎没有。《财务管理》的仿真虚拟实践软件也比较缺乏,学员的真正实践机会很少。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的纸质试卷为主和平时形成的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理论考试组成,学员技能的考核和实践方面的考核非常少,考核只注重了死记硬背,对财务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核不多。

3基于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模式构建

3.1根据专业需求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资源

财务管理是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学科中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就需要对财务管理课程分层次建设,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员的需求。目前,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很多使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的财务管理学教材,部分学校在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物流等省管课程的财务管理课程也是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财务管理教材,在课程难度上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明显偏大,而不同专业学员采用同一标准的教材,也不符合学员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开放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可以分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和其他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对于会计专业要采用国家开放大学的统一财务管理教材,统一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财务管理是省设课课程,要结合学员实际和需求尽量去自建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在省设课的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对工商管理、市场销售、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等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理财方法和必要的理财技术即可,财务管理基础作为财务管理的入门课程就可满足需要,同时减少较深理论知识,增加好学易懂的经典案例和理财技能指导的内容,这样学员学习也较为容易,因此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

3.2实现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财务管理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而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即使做案例教学也无法将理论基础及应用解释得清楚明白,而开放教育的学员大多都有实际企业工作与管理经历,可能也接触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因此对教师理论教学感到和企业管理实际不一样,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不足,教师也缺乏感染力。此外,单纯由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只会让学员被动接受,不去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如何使用以及用于企业管理何处,只有将所学财务知识直接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应用。本人经过多年的开放教育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从以下方面实现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对接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并且效果显著。①ERP沙盘模拟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ERP沙盘的财务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作为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非常有效的。ERP沙盘是模拟企业供、产、销实际中遇到的财务行为,促使学员去思考,怎样顺利完成相应的财务活动,这样结合企业实际的教学,学员容易接受,财务技能也相应的掌握。开发财务管理网上模拟实训平台,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手段,通过模拟设计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的分配、财务分析等财务活动,使学员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应财务管理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学员进行ERP实训比赛,学员通过实训,使实践技能得到提高。②企业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由于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较少,并且真正到企业实际实践的机会更少,这给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主设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资料。做法就是将一个教学班模拟成为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然后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将学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通过模拟操作,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③深入企业财务部门调研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有实际工作岗位,教师可以动员学员到自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和考查,和企业的一线财务人员进行交流、取经,体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探索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④在岗实践。开放教育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投资、统筹、利润分配以及流动资产管理等具体方案,通过这种方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学员还可以在网上教学时相互交流,有时也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讨论解决。⑤邀请企业一线财务人员或财务专家到学校进行具体财务管理的实践讲座,以此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每个学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录用会计和财务人员的标准,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这样学生也会有针对性的去提高自己的应聘能力和应对实际财务工作的能力。⑥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开放教育的多数教师都是一直从事课堂教学和研究的,很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缺少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课程案例的理解多来源于文献资料,因此就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学科的现象,很难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研究等方式锻炼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并且丰富教师的财务管理经验。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将这些企业作为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增加学员的财务管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资金运作的方方面面,就需要学员从资金筹集、资金储备再到资金投放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从财务管理实务中去了解和体会,增加对财务活动的感性认识。

3.3基于开放教育学员特点建设有适应性财务管理课程资源

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是有工作在身,有的还有家庭,大多是在工作之余,家务完成后才有时间学习,因此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做到去听面授课和圆满完成书面作业。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把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网络化,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利用点滴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在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把考核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算考核合格,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集中纸质的考核方式,做到随学随考,学完考过。在课程网络资源中要有学员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4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的成果

笔者对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研究出有效的课程建设模式,并且在已经实施财务管理建设中发挥较好作用,取得了较好建设成果,具体表现在:一是财务管理课程(省开)课程建设成果获得较多的奖励。财务管理获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精品课程和广州市精品课程;财务管理教材获得广州市优秀立体化教材评选二等奖;财务管理网络课程分别获得教育部信息技术中心教育软件评审高教文科组三等奖;广东省教育软件评审高教组一等奖;广州市教育软件评审一等奖;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获得广东省教育软件评审一等奖和广州市教育软件评审一等奖。二是充分调动开放教育学员对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也会促使学生到课率大幅提高,特别是《财务管理》网络课程点击数量增加,主帖数量26000多,回帖数量有23000多个,完成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100%。学员的成绩合格率提高明显,在2014春季的成绩及格率达到99%。三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应用,克服学习中理论和实践想脱离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每节课后,就组织学生参加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也能够促使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司运作的仿真模拟和ERP实训,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选择企业进行相应的考察等。四是培养学员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好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程的网上教学中,让学员分角色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员涉身处地的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根据学员的回答,了解学员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熟练程度。五是极大地丰富了学员的知识,开拓学员视野,以此加深学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了解和认识。由于财务管理网络课程的使用,为学员的自学提供非常便利的学习平台,又加之财务管理网络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理论知识、有实践技能、有操作指南、有考核巩固,使学员边学习,边检验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本文是对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设课)建设模式的研究总结,希望能对开放教育相关课程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把开放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成为适用、有效的课程内容,提升开放教育的教学效。

开放教育范文第8篇

主持人:你对哪方面知识最感兴趣,感觉值得你去深入学习和研究?

马星宇:说到兴趣爱好,小时候我就喜欢看动漫,而且自己还动手画过一些动漫人物,曾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动漫作家,直到进入高中上了陈老师的课,才知道要想用电脑做出成功的动漫,不仅需要娴熟的技术,还需要好的创意主题。现在,我对编程也很感兴趣,那是因为原先我很喜欢玩电脑游戏,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让我了解到,游戏也是程序,这学期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Scratch软件让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就制作出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从而萌发了自己编写游戏的想法。

主持人:如果课堂上,老师恰巧也讲到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你希望老师用什么方式教给你?

马星宇:如果这部分内容是理论知识的话,我希望老师能详细地给我们解释,让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学过这个有什么用;对于操作的内容我希望老师最好能手把手地教给我们,当然如果在学习评价系统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文档的话,我们也可以自己琢磨。

主持人:要是让你自学这些内容,你会怎么学呢?

马星宇:我会先学习知识点内容,再学习经典案例,最后自己动手来实际操作一下。通常我会到网络中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案例。

主持人:你觉得网络中的资源应该如何呈现,才能更便于你的理解,且让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的动力?

马星宇:现在网络上的教程大多数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的,以我学习Flash为例,资源都是按照Flash知识点呈现,这种方式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技术可能不错,但如果我是在制作Flas中要实现一些效果的话,寻求帮助,这种方式显然就没有以“功能”呈现更有优势。另外资源呈现的形式上,最好图片配文字,加视频结合的方式。因为文字方面看懂了,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图片、视频可以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这些知识,并使用它。

主持人:你认为自主学习和听老师讲课相比,存在哪些区别?

马星宇:个人觉得自主学习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时候,效率要慢很多,知识的吸收量较少,尤其在接触到一个新软件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个步骤的操作失误,导致效果无法实现,但优点是可以边学习边实践,出现错误的地方,印象深刻,下次基本不会再犯了。听老师讲课会理解很多知识,但实践的机会就很少,所以我觉得两种方法应该共同使用。

主持人:首先觉得您这个学生很坦率,他对于自己想做什么非常清楚,而且可以坦率说出自己的理想。现在社会某些人有这样的论调,羞于在别人面前谈自己的理想,觉得那是难以启齿的,但我们看到,现在的开放教育资源可以让很多人离梦想更近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自学,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

陈杰:是的,我这个学生,可以在课外遇到问题时,通过网络来寻找答案,获取帮助。但从学生的回答和您刚才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开放教育资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需要获得帮助的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这种现象可能是很多网络使用者,在获取网上信息时常见的情景,但这只能算开放教育资源的一半特性。

主持人:另一半应该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关键。

陈杰:对,我举个百度百科的例子,“百度百科本着平等、协作、分享、自由的互联网精神,提倡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为用户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网络平台,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奉献精神,充分调动互联网所有用户的力量,汇聚上亿用户的头脑智慧,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可以说,这个例子体现了开放教育资源典型的另一半特性,即对开放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是对知识的更新与摒弃,其实质即创新。可见开放教育资源不仅仅是把资源提供给别人免费使用,而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资源的建构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主持人:不过从您学生的学习经历来看,很容易理解您所说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前一部分,学生也养成了通过网络自学的习惯,但是后一方面仅仅从学生方面很难看出。

陈杰:当然,后一部分是由建设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的。我们目前开发的教育资源通常是把相关的信息挂在网上,提供给广大网友下载观看,网友通常没有修改的权限。但是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能会导致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知识更新,所以就引入了开放教育资源的第二层含义,共建资源,让“我”也参与到开放资源的共建中。正如手机从砖头变为轻薄小巧,再从小变大的过程,除了确实出于提升用户体验外,也有设计工艺、材料、生产制造方面的压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味制造技术“壁垒”或者封闭,只会让技术停滞不前。同样,回到我们的开放教育资源中来,如果资源只是单纯的共享,而不是开放“共建”,我想这样的开放资源也会慢慢死去。换句话说,没有学习者参与共建的资源,犹如一潭死水。

主持人:但现在的高中生,未必都会去选择利用网络学习,所以用和不用是一个层面,会用和不会用又是一个层面,有的用和没的用也让人操心。但我想得科幻一点,假如未来人们开发出某种机器,可以将知识输入人的大脑,那我觉得即便真有这么一天,我们依旧需要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输入。如果从这方面看,开放的教育资源给了我们一条大路,通向更广阔的(科幻)世界。

但我还是要把场景从科幻片拉回到现在的中小学课堂,不是未来课堂了。那么陈老师在构建这个开放教育资源的时候,是如何去考虑其核心,也就是实现资源“共建与共享”的?这种共建将会有谁来参与?所建设出来的内容,应该具有怎样的特性?

陈杰:以下是“淮南一中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教育资源”的构想:

1.搭建信息化教学设计平台。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教育资源应该能支持各种类型的教学。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料挂在网站平台上,这些资源不仅教师之间可以交流沟通,改进教学资源的设计,实现共同备课、共同构建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空余时间预览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网站上提供的资料进行相应的预习。学生对课程资源内容有疑问一样可以进行交流反馈。

2.提供互动的教学组织环境。信息技术教学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难解决的就是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如何去发现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为此,教师会经常走下讲台辅导和巡视,但结果是自己忙得半死,收益却甚微。

实践发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远远走在前列,他们能很快地掌握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有的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化的教学方式,发动学生相互帮助,可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目标,表面上看似课堂热闹非凡,其实效率也只是了了。开放资源平台应为此提供了课堂讨论、作品投票及作品互评的特色功能,给师生互动提供了有效的实施措施。

3.过程性展示与评价的舞台。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获得成果的时候,通过机房控制软件进行作品提交,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且当一节课学生有多个成果需要提交的时候,教师很难对此进行有效地区分处理。开放资源平台应提供学生作品上传的功能设计,在任务设计中开启上传,指定学生上传的作品类别,并支持多任务的作品提交、评价及展播。

4.系统化的学科测评工具。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经常会需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验,开放资源平台,提供灵活的分年级分科目类别选择功能,题型上支持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并通过Fckeditor在线编辑器,实现了图文混排的出题方式,使得功能上更加强大。开放资源平台同时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测试控制功能,可以控制测验开启和关闭。平台可以自动对学生的选择题类型的题目做到自动批改。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即时分析。使得课堂中的教学测验真正成为一种方便有效的教学检验手段。

5.个性化学习的虚拟社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安全性和教学的需要,硬盘保护卡的存在,学生的作品很难保存在电脑中,以至于在复习时候往往对学习过程缺少一种总体的把握。学生也容易遗忘曾经学过的知识,使得教学过程缺少了连续性。信息技术课堂开放资源平台,应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完整的记录,并提供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通过开放资源平台就可以对自己以前所有的课堂学习记录进行回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地巩固自己遗忘的知识。平台将对所有的课堂记录进行整理、排序,也方便教师对所有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为今后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复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主持人:我觉得您说的这五点当中,第一点和第五点我比较感兴趣,学生是这个虚拟社区的一员,他们有权利对资源进行修改,让资源变得更适合他们学习,同时上传自己的作品。我想如果利用这个平台发挥任课老师们的积极性,学生收获得会更多。但说了这么多开放教育资源的优点,也看到了您所作的比较典型的案例,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而言,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估开放教育资源呢?

陈杰:这个问题我想可以从几位国外学者的观点中得出。第一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Vijay Kumar对于“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作出的某种综合性的概括,他提出,开放教育资源应该具有本地化、重组性、适应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征,并能够及时更新。而美国莱斯大学Joel Thierstein则强调了开放教育资源的重组性,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应实现对内容的模块化处理。他们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通过传统教育方式需要15周完成的课程,学生采用网上学习方式仅需6周就可完成,而且学习效果数倍于传统学习方式。

第二位是,日本东京大学的Hideki Mima,他着重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做了阐述。他认为在当前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很有必要开发新的专用搜索体系,满足用户快速、准确搜索资源的需求。这与美国国际互联网档案馆的Steward Cheifet的想法不谋而合。

主持人:我一直想用麻省理工学院的例子来谈开放教育资源的本质。2001年,也就是十几年前,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开放课件项目(MIT OCW)活动,通过网络系统、大规模地开放和共享校本课程资源,但当时他们的行为被看作是“逆潮流而动”,那么当时的潮流是什么呢?知识就是金钱,是某些人特有的权利,开放教育资源违背了当时的物质观。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甚至关乎到这个项目的生死。而今,总结他们成功根源有三,一是他们具有开放的现代教育理念;二是以教师为中心,让教师自愿参加开放课程计划,并想尽一切办法减轻教师的负担;三是注重应用效果和评估。用户利用网站提供的“反馈”功能可以向管理人员与课程主讲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完善OCW计划,而其中对教学有价值的部分会传达到教师那里,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开放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传统教育 开放教育 辅助 引导 自学

开放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模式起步较早,也较成熟完善。在我国,开放教育是1999年才诞生的新生事物。它源自以前电大的“注册视听生”,从诞生之日起,这种新颖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并迅速走向兴旺发达。这充分说明开放教育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证明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我国改革开放已有30年,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导致大众教育资源捉襟见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而开放教育的出现恰恰顺应了时代要求,不但改善了教育资源不足的尴尬局面,同时以其新颖、亲和、灵活的形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作为河北开放教育的典范,有着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邯郸广播电视大学对开放教育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邯郸电大开放教育的理念是:“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依托,以多种媒体教育资源辅助学习相结合为基础,以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辅助――引导――自学’三位一体的立体互动教学模式”,辅助,引导和自学三者都是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简称其为“立体教学模式”。

这一开放教育模式中,学习是核心,体现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又体现“辅助、引导”活动围绕学习这个核心展开。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的教材组合以及多种交互式的教学辅助手段,摆脱了以往教学方式局限于课堂中的局面,最大程度满足各种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种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凭借它全新的教育理念和革命性的教学方法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

我先后在开放教育领域从事过教学和管理工作,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开放教育以其全新的与众不同的革命性的教学模式带给广大教师的冲击。下面我想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我对于开放教育的一些见解,还请读着批评指正:

顾名思义,开放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教育而言的,一般来说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一、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材和课程教育为辅助

开放教育大胆勇敢地摈弃了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课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再让学生围着教师转,把一切以教师、教材的说法为准的“求同”教育思路转变为以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多维思维、敢疑善疑的“求异”教育思路,教师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扮演着循循善诱,切磋琢磨的师长加良友的角色,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理念,同时,对培养具有创造、创新意识,敢于“异想天开”、“做白日梦”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而又可行的平台;看看我们建国59年来却在诺贝尔奖面前一事无成的尴尬,看看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权威的理论、思想面前的不敢想、不会想、不能想的无奈,开放教育无疑是投向我们沉闷呆板而又封闭的教育体系的一颗石破天惊的重磅炸弹。

二、采用多种教和学的方法与手段相结合

开放教育的学员以成人居多,他们大多数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有着比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因此,针对他们的特点,电大开放教育设计了立体教学模式:它要求我们的教师至少掌握2~3种现代化电子教育手段以适应不同学员不同的学习需求;这种教育形式,由于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几乎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进行实时、即时、延时等方式的教育教学交流沟通,即解决了学员由于工作繁忙、家庭事务而造成的学习缺勤情况,同时,也为学员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提供了最为快捷的通道。

三、取消和突破各种对学习的限制与障碍,无需入学考试

开放教育除了具有采用立体教育教学模式这个亮点之外,它“免试入学”的特色同样值得大书特书。“免试入学”一反传统观念,为各位有志于继续提升自己各种素质的学员提供了一个无限可能的平台,尤其是在提倡终生教育的今天,尤其是在鼓励大力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的现在,那些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被阻隔在大学校门之外的人士,终于有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台阶与舞台。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由于一分之差就可能终身剥夺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使得那些独具潜质、充满发展潜力的人士遗恨终生。这无疑是不公与残酷的。不过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出现,必将扭转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结出更加灿烂辉煌的人才之果。

四、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上也有一定的自

开放教育讲求“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依托,以多种媒体教育资源辅助学习相结合为基础,以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辅助――引导――自学’三位一体的立体互动教学模式”,这样,就使得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了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上,学员可以选择自己最愿意接受的方式学习新知,讨论问题;在学习进度上,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生活的繁忙闲适程度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进度;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上也可以依据“有利原则”和“就近原则”做出自己的取舍安排。无论如何,现代通信手段延伸到哪里,开放教育就可以把教育送达哪里,充分满足人们自主学习的不同需求。

五、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开放教育在现代社会之所以成为可能,媒体与信息现代化无疑是它的重要前提。开放教育在教学中的特色是:采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上课堂和教学光盘等多种媒体教材的组合;在教学手段上,更是百花齐放,充分考虑到了学员的现实需求:采用面授、电视录像、双向电视、语音信箱、电子邮件、网上论坛讨论等多种交互式的教学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科技所能提供的一切便利,从而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员的多种需求。

可见,开放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有着诸多显著的优势,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于成人学生终身学习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开放教育模式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教师的信息利用技能、教师与学生的多种形式的互动能力、教师的再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1.开放教育依靠广播、电视、录像、网络等多种现代通信媒体实施远程教学,使学习的课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满足处在任何地点的受教育者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和课程,通过多种渠道借助多种媒体接受教学,以获得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且提高自己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能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上级主讲教师的教学意图全面辅导开放学习的学员进行该课程的学习。

同时,应该认识到虽然现代开放教育有着非常富有吸引力的互动技术和内容,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面对面直接互动。这就证明在教学中需要弘扬现代教学手段和网络技术的长处和优势,但也不应该抛弃具有人文色彩的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

2.在开放教育中,教师应掌握更丰富、更广阔的互动渠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网上互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重点与难点、学习提要、学习资料、学习论坛、视频点播、网上答疑、教学进程等栏目放在该门课程的网上课堂上,并可利用网络论坛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要鼓励并欢迎学生经常在“学习论坛”中发表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网上互动。

开放式教学的师生互动和提问非常重要。这其中有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还有传统的主持会议式等多种模式,究竟选择何种模式则大有讲究。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将书本上的知识激活并内化使之成为教师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地做一个“二传手”,教学的科学性(真)与艺术性(美)的完美结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互动渗透在各种情况、各种场合,包括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也包括在对下岗待业、怀孕生病和遭遇不幸学生的关心中。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面谈等方式去实现这种全方位的互动,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

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资源要素的组合利用,还是在教学发生机制以及整体教学模式结构运行等诸多方面,较之传统的教育形态有着极大的区别。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才能保证自己适应新的发展变化,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答案是只有善于再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开放远程学习时代的到来,彻底扭转了以教师课堂教育、课本灌输教育、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入,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与内涵。角色转型与形象再造的需要,促使教师必须善于学习、勇于学习、勤于学习,学习各类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并将其融会运用至开放教育的实践中去。只有学会学习的教师,才能学会在开放教育的大背景下敬业生存,才能不辱使命,达到一个开放大学教师应有的素质要求。

对教与学关系的反思、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依托远程网络平台实施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与流程再造,都应该成为教师不断学习的内驱力。

作为新时期从事开放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从上述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开放教育的教师,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多年来担任电大教师的点滴体会。

总之,我相信新兴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一定能够在我国取得更大的成功,也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由衷的欢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开放教育必将获得更大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这对于每一个从事开放教育工作的教师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要求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投身于开放教育这一历史潮流之中。为开放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云虹等:《多媒体教材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0。

[2]包 芳:《开发性与教育现代化――多媒体教材的设计、编制和应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2。

[3]谢海军:《论多媒体教材的建设》,《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

[4]李富山:《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与电大教学改革》,《现代远距离教育》,1996.4。

[5]陈乃林:《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与探索》,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开放教育范文第10篇

陈 杰 安徽省淮南一中网络中心

张 骏 安徽省淮南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 岩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郭影强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惠阳一中实验学校

主持人:蛇年开年,得先拜年!紧接着,这期的话题就给力了,谈开放:在开放的交流平台,聊开放教育和开放的教育资源,我想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但是为什么非要聊这个话题呢?因为它应该是蝉联了2012~2013年度开年“火热大奖”,就是每到过年的时节,这个公开课,开放教育资源就异常火热,去年的这个时候,本栏目曾讨论过有关中小学网络公开课的内容,但今年和去年又有所不同。

去年开年是网易公开课,引发了国内的“淘课”风潮,今年则由可汗学院带领的自适应学军,向传统的公开课进行挑战。与此同时,这种在线教育的复杂性和商业模式的探讨,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Coursera”、“edX”、“Udacity”、“Udemy”等网络平台,陆续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开放教育资源。虽然我们本期的目的,是想通过老师们的探讨,让人们对开放教育资源有所了解,并尝试摸索国内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有效方法,但在这之前,我先请大家看几个相关的网站。

首先,这张图是网页的顶端通栏,The Future of 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的未来,然后,for anyone,anywhere,anytime。内容还没看到,开头这句话已经先底气十足,也传达了这种“开放”的理念——为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强强联手于2012年5月了这个网络在线教学计划(edX数字教育平台)。再看其中教学的内容,哪位老师给翻译一下?

陈杰:大致看了一下课程的简介,其中包括:通过对古代希腊文学,以及古典概念英雄的研究,从而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JusticeX:介绍道德和政治哲学,包括当代讨论和争议所面临的困境;通过指导学习基本的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DNA重组和理性的医学,从而探索生命的秘密……类别很广泛,看上去比较有深度。

主持人:当然,这些都是大学的课程,大学生或者成年学者理解这些内容应该比较适合,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些中小学课程,neoK12,它是一个特别为上学的孩子们所架设的视频网站,其中还有给那些学前儿童、小学和初高中的孩子浏览的教育视频,包含一些如生理科学、地球和宇宙、数学、人体等的内容(网址:http:///)。

点进去以后,除了视频,还有很多在线测试的内容,非常有趣。

相比较之下,国内的类似教育资源网站也非常多了,像公开课,很多国内著名的大学,知名教授的课程在网上也可以见到,反响也很好。当然了,还有一些针对基础教育的所谓教育资源网站,我试着归纳了一下,网站中包括有:①教材(全国各地,各版教材);②测试题(各学科大考小考的测试模拟题,包括备考的内容);③高考、中考、小升初;④知识点(点开以后是教师完整的一个教学设计);⑤课件资源,下载付费。当然,除了这些必须有的内容,还会有一些学生作品呀,考试小常识等。将它视为一种归总,我觉得非常全面了,但我还是觉得我看错网站了。

陈杰:也未必是看错了,只是和我们今天要谈的内容有很大差别。

主持人:那么就请几位老师谈一谈您所理解的开放教育资源是什么?

陈杰:网易的公开课里确实有不少的教育资源,在刚推出的时候也着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我理解的开放教育资源,不仅是资源在网上简单的呈现,而是一种共享,一种重组,一种创新。

开放教育资源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要改变教育中人的习惯与思想的问题。

有了开放教育资源,教育者工作重点不再是讲授,而应是帮助受教育者,如何更好地使用资源。而受教育者也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味的等待,而是主动学。同时,在教育管理层面要提供良性的外界条件,支持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从而彻底改变“学习”的模式。如此就成了这样一个过程:“要我学”—“我要学”—“从那学”——开放教育。

李岩:我理解的开放教育资源基于“开放”的理念,在开放中“共享、共创、合作”。此时,知识将难以作为永恒、静态的“真理”,更不仅仅是权威者的。开放作为名词,表明了一事物与外界的状态,作为动词,描绘了一个主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作为形容词,则限定了被指对象的属性。

张骏:从实际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打破和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都是课上老师讲,课下学生完成作业。现在让学生在家看讲课视频、课堂上做练习已经成为现实。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欧美教师的热门话题。开放和免费的课堂已经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任何一个单位或学校不可能一下子制作很多开放资源,这就需要一个组织者,大家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课程放上去,如微课程等。这样的开放教育资源,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尤其信息技术课,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以各尽所需。

郭影强:开放是基于现实的联结架构进行的!计算机网络为开放提供了物理的平台,现在我们谈的多半是内容、组织和活动方式上的开放。

李岩:说得好!开放必定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基于现实的联接,否则就不具备持续性。可能陈杰老师所说的是一种理想的应然的教育认识,视频开放了、免费了、随处可得了,学生就愿意自主学习啦,这个我个人认为还值得商榷。开放只是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学习形式的可能,而开放资源也还不宜简单地视为飞落的陨石,如获至宝。

郭影强:的确,学习活动需要指引和过渡,但应该如何引导,这个是需要设计和实践来检验的。

主持人:看了老师们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有对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些看法。年前我们拜访了教育大发现社区的庄秀丽老师,她跟我们谈了很多,使我们了解到,目前有很多专注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工作者,定期组织类似学习共同体的线下开放教育,很多参与者带着他们自己熟悉的话题,来到现场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交流。例如,北京的创客空间,还有不同内容的Open Party等,参与者们将开放的教育理解为一种生活习惯,工作之余与同领域的人交流经验,有些人还主动带领孩子们学知识,用一种开放的教育观念。我想这也类似于陈杰老师刚才提到的比较理想化的开放教育,而在这里,每个人的知识和财富,都成为了一种有形的开放教育资源,他们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也恰恰体现了李岩老师对“开放”二字的理解。知识在共创当中生成。

陈杰:Open Party是由北京的多个技术社区共同举办的社交活动。本着自由、开放、分享、互动的宗旨,采用“非会议(Unconference)”的形式,为参与人员创建一个表达和交流的平台。活动话题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还包括生活、旅游、艺术、创业、商务等,活动受众群是一切愿意分享、愿意学习新知识、愿意结交新朋友的人。

主持人:所以,我觉得开放教育资源其实是一个挺大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我们的课堂中。回到话题中来,想要在基础教育中建设开放教育资源,首先应该考虑什么问题?

陈杰:我认为首先应从技术特征的角度来谈。技术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基础,我们需要有一组开发、学习和管理的工具;一套开放的课程内容资源体系;技术系统的标准和开放的许可协议。基础教育阶段与高校尚有距离,因此考察技术系统的基本要素——工具、平台、内容、标准和协议,将有助于描绘符合开放教育资源的理念,且适合基础教育的技术系统的概貌。

郭影强:我倒是认为应该先来谈谈由谁来做这件事,是学校,是教育管理机构,还是其他什么机构来做?不同的机构,他们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因此解决方案也是不同的。

陈杰:我想,如果是学校和教师来做件事,那么我们应该明确当代学校教育的功能。当下,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大,它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技术发明,它还给人类提供了一个伟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同时,互联网还有一个本质的规律:无穷大和无穷小。

从教育和学习的角度来讲,互联网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无穷多的学习资源或课件,但真正好的课件、真正有用的资源可能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学习效率高的课件,好的资源尽管比例小,但选用的人会无穷多。所以说,互联网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被动的学习模式,缺乏内在动力的被动学习或强迫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还会给参与者带来痛苦。互联网时代将成为自我做主的学习时代,快乐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互联网将会使学习的有效性增加,减少参与者的痛苦,提高学习质量。而面对学校的传统功能——知识传播、知识产生和知识应用。在开放教育资源以后,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宽,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会使学校的知识传播功能逐渐弱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要逐步演变成为以知识产生为主的研究机构。

李岩:陈杰老师这点很有深度,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模式和渠道。

陈杰:我想开放教育资源也为互为师生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李岩:嗯,学校角色不再仅仅是传播,也难以再形成什么知识的围栏。

郭影强:这么说,基础教育的学校,也将会成为以知识产生为主的研究机构吗?

李岩:嗯,基础教育的核心当然不在于知识生产。但它影响了未来知识生产的方式。

郭影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能否构成一个连续,与开放教育资源有怎样的关系呢?

李岩:教育的不同阶段,开放教育的理念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衔接,但未必完全取决于此,因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体制和制度。

陈杰:所以,目前肯定是无法取代,但可以作为补充。

郭影强:作为推动体制变革的力量,至少是背景。

李岩:说得好,而我们的讨论可能需要进一步聚焦,太开放了也受不了,呵呵。

陈杰:那就聚焦吧。

李岩:基础教育阶段—开放教育资源—信息技术课程。

陈杰:说到这里,我又有话可说了,我在上学期就算是为开放教育资源做了点实验吧,

我把我的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做成了一些教学资源,使用的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系统这个平台(learnsite)。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学生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上课的时候,学生遇到问题,往往是询问老师或者同学,而现在,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教学资源在寻找答案。我有个班级,有个学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主持人:您让他也来参与一下?或者您代表他先来说说?

陈杰:我还是先来谨慎地代表一下吧。12班的马天宇同学,他上我的课很忙,也很受欢迎。他做完自己的作业后,基本上不闲着,帮着别人来完成任务。以下是他的感言:

“现在高中的信息技术学习与初中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每个人在老师的服务器上都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每节课都会有自己的作品,老师可以评价我们的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作品的成绩相对以前更加公正公平,另外,现在课上老师教的内容明显的比以前少,而是把任务摆出来,让我们利用系统中提供的资源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开始有很多同学不适应,认为老师不负责,不好好教。但是,仔细想想,我们自己在家遇到其他学科的问题,如果问不着老师的话,也会用百度或者其他方式来寻求答案……”

李岩:学生所描述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开放教育资源更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将平等、自主对话的方式引入学习之中。学生在其中其实是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才是生生不息的开放教育资源。从技术上就是构建这么一个环境,学习让学生养成对话、多元学习方式的习惯。所以技术环境、个体意愿、共同体结盟、组织制度等成为开放教育资源的构成要素。

陈老师的例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形式的变化,当然了,这种变化学生是不习惯的,因为他们已经被教习惯啦……

陈杰:这些孩子们确实是“被习惯了”。我刚开始带他们的时候,他们意见很大,说我不好好教他们,可见他们有想学的动力,却感觉听老师一字一句的讲,心里才踏实,而自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自己不能明确。

郭影强:但是等学生习惯之后,他们肯定会喜欢上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方式的。

李岩:一旦学生和老师教与学的方式改变,并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他们就会形成学习的内驱力,老师的教学只是自己精心预设的一个片段,学生的参与则使其形成了一段真实的教育生活。所以,接下来我们有必要来谈谈,开放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寻找一些典型模式,分析它是如何被构建和应用的,还有就是如何来评估开放教育资源。可能把这几个问题回答,我们的讨论就豁然开朗啦。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育范文 下一篇:小学音乐课件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