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07:05:25

开放式教育论文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公共艺术教育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的艺术家,而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成长的一种方式,是为发挥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教师不再是单纯教教材,而是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课内和课外、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效地沟通,手脑有效地并用。这样就形成了立体的开放式教学目标。

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手段的开放

目前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在各高校广泛开展课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也较为普遍。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校艺术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多停留在展示层面,即学生观看作品,教师讲评作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除了艺术专业的学生之外,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两三门艺术课程后,一般不会再接受更多的艺术课程教育。授课形式也很单一,往往采取大班上课形式,加上专任教师数量有限,致使艺术课程教学覆盖面非常窄。学生上课大都只是被动地“看和听”,课堂教学容易陷入有展示无交流、有讲解无沟通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潜能和艺术潜质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展与调动。另一个不利因素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多为选修课,课时量少,大班上课,难免出现教师一带而过、学生走马观花的现象,教学效率较低。再加上考核方式的宽松,公共艺术课程很容易变成学生听新鲜、看热闹的好去处,难以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实际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吸引力的强弱。

如何增强公共艺术课程的吸引力需要创建一种开放和共享的学习资源以及可以让学生自由把握和驾驭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模式。要积极开展对网络教育载体的研究,网络领域作为信息化传播与交流的“集散地”,作为信息选择与整合的“优化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已成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网络社会其实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虚拟主体是现实主体的符号化,因此,网络行为既具有现实人的常态真实性又具有虚拟符号的不确定性和假象。开放式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必须依据网络的特点研究网络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将现实教育与虚拟教育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

三、结合本地域特点,积极开发乡土艺术课程

1.教学内容的开放

应根据本地区民间艺术的实际状况,努力挖掘这些潜力,开发一批形式独特的适合本校实际的乡土艺术课程。这不但能有效促进本校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还能借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探析出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特点,形成不同学校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并且对本地区的艺术文化传承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提升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教育部规定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

2.教学形式的开放

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校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组织、感悟、体验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当学生具体接触到现实生活、工作领域的艺术作品时,会使他们的艺术触觉更敏锐,艺术感受力得以逐步提高;同时通过艺术与专业相互联系的感受,也使他们的专业视野得以拓展。开放式公共艺术教学教育的载体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开放式公共艺术教学教育要用敏锐的眼光发掘承载公共艺术教育和活动的载体,要大胆探索和尝试各种载体的应用。要丰富文化载体,公共艺术教育在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的同时要积极利用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作载体,要深层次发掘校本文化资源。要开发各种活动载体。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活动,把公共艺术教育融入“假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和各种学校社团活动中,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良好品性的养成。

3.教学活动的开放

充分利用当地的博物馆、民间艺术陈列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教学,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拓展了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融入当地社会(地方高职学生主要在当地就业)。倘若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引进民间艺术的教学内容,不仅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本地的艺术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弥补学校艺术教育中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不足,使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

四、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学习系统的不断拓展和延伸,也造就了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新模式。这种人文艺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既是信息技术对于艺术课程学习的全面介入,也是本土人文艺术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网络生活不断渗透的结果。只有与时俱进地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公共艺术教育才可以不断地保持对9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对于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教育也有一定的作用。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人才能够为社会所用,人才能够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发挥作用,但是纯理论教学很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与社会需求脱轨,造成大批“高学历,低能力”学生的出现,所以说,实践教学对于高校的学生能力培养时非常有必要的。在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离开课堂,直接走到相关行业中去,在行业内部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环境完全从课堂走向了实践岗位,在岗位中直接学习,对于专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实际问题来对应,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直接由实践经验来解决。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可以有最大限度的提高,当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时候,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时间,提高了新人的上岗工作效率,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对于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教育的作用发挥过程中,除了开放式教育模式可以实现学生学习场地的转变,使学生由课堂直接走向实践操作环境之外,开放式教学开可以实现社会精英人士走向课堂,开放,不只是学习场地的空间开放,自然也包括教学参与者的开放,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机会获得更多教师之外的专业人士的教育,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总之,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对于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教育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二、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对于高校学生合作能力教育的作用

在广播电视法学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下,小组讨论,小组任务等以一定人数的集体形式来完成的教学作业是非常多的,这样,学生就会在一定的团体内进行活动,自然不能自顾自地完成任务,需要考虑吧不同人的想法,不同人的感受,同时也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他人,最终,学生之间的合作就会形成,学生的合作能力自然会提高。集体学习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交代一定的任务,然后一定的标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个小组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可能是对于一个问题阐述观点,也有可能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是实验操作,最后以小组的成绩确定每个个人的成绩。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学生都必须考虑到小组的利益,自然会加强与其它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这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开放式教学模式下除了集体学习之外,还有其它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比如课堂表演式教学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开放,降低了对学生学习的限制,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机会,一方面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不同的观点和理解能力之外,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对于高校学生合作能力教育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对于高校创新教育方式的作用

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教育的自由、开放,保证学生的自由发挥,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非常丰富的教育形式,这也可以为高校创新教育方式所应用。比如,在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下,会有场景模拟教学,作为艺术类教学课堂,场景模拟的应用时非常普遍的,事实上,这对于高校的教育方式创新也是有一定帮助的。高校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很好地将一定的理论传达给学生,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在一定的场景下,学生会更容易进入到所学知识的环境,进而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有可能更为透彻,同时,这样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更大,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这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下,课堂形式很有可能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比如会有教师学生角色互换,教师学生一起讨论等多种形式,这对于高校教育方式创新也是有很大的引导作用的。

四、结束语

在今天,社会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改变,高校必须要调整现有的教育方式,改变人才培养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求。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远程教育得以实现,这在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在为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更多机会。在充分分析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对高校教育作用的基础上,对高校教育的创新实施切实有效的措施时非常有必要的。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 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初探 谈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浅谈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探讨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浅析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略 开放式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初探 “开放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初探 小学数学 “开放式培养”实践教学初探 以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小学数学开放式研究初探 数学课堂教学开放式模式探讨 中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 刍议“开放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初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牛 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开放式课堂教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改变封闭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全面推行新课改。关键词:新课改;内容;结构;组织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74-01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这些理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的封闭性教学而提出的,其实质是强调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行开放性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多项活动,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激活

一直以来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仅局限于教科书,教师是在“教教科书”,而不是在“用教科书”,许多老师很“尊重”教材,“忠实”教材。恨不得将教材内容“复制、粘贴”到学生头脑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大多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定的圈子。

(一)重组教学内容,加强知识的整体联系。当前,教学中使用的是专家的实践经验浓缩而成的教材,这种教材存在着主观划一、过于分散、远离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的问题。我在实践中采用了“调整”、“合并”、“补充”等方法进行结构重组,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织、联系紧密的立体式的知识网,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调整。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发现按教材的编排教学,学生学习的口诀越来越多,记忆难度越来越大。我就调整书上横向教学口诀的做法,采用纵向教学口诀的方式,这样学生学习时口诀越学越少,给记忆降低了难度。

合并。如 “口算连加、连减” 两课时的教学,我认为这是两个知识结构密切相关的内容,就将其合并成一课时,促使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迁移到连减的计算。

补充。如“画角”的教学,教材只安排了一个例题,内容单一且过易。教学时我补充了两个环节: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几度的角,怎么画?整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整理、观察、交流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活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激活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对那些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究的欲望及能力的知识,我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内容走进学生,走进生活,从而将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

二、教学结构的弹性化设计

开放性教学不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只追求实现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中要摆脱的教学模式和单一化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束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教学结构设计要依据知识点难易。作为数学课程重要实施者的教师,不能机械地停留于“教教材”的层面,而应该依托教材、凭借教材创造性地“用教材”。

(二)教学结构设计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常常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企图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在每一张白纸上画上相同划一的答案。事实上,学生在学习每一个新知前,都有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需求和兴趣,而学生的这些认知水平都将成为我们教学得以开展的资源。

三、教学过程的动态化组织

数学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开放空间,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动态发展、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是调整教学过程的“指挥棒”。所以动态的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的多向互动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以了解学生作为教学的实际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让积极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也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切实保护学生的探索心理。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新思路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的重建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 建筑学课程体系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探讨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构建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与教学的探讨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教学的探讨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浅探 地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体系探析 艺术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CAD课程教学探析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以“实践・艺术”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思路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思路探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盛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伴着教学改革的步伐,开放式教学体系为增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引发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思路的转变,即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形式上寻找专业特点,建立跨学科培养策略,体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综合性”特点。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开放式 教学体系 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56-02

当今社会各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日益受到重视,开放式教学体系是在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如何有效地组织开放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笔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年以来,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教育思路的转变一直处在一种相互发展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一套新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引发教育思路的转变,而教育思路的变革也必将促进教学体系的优化。所以解放传统,寻找到与新体系接轨的教育教学思路是保障教学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 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特点及思考

开放式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机载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进入工作室以后往往摈弃了以往单一的讲台式理论教学模式,而是采取以项目进程为单元的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当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学生零距离接触市场、客户,了解材料、工艺、预算、工程管理等,更好地实现教、学、研、产一体化的可实施性运行机制。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发现,学生刚进入工作室时,由理论过渡到实践普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地执行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思路,教育应立足于行业市场,让教学体系与知识经济同步。所以,寻找出一条适合本专业开放式教学的新思路,并以此去引导学生学习,是需要思考的重点。

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思路转变的方向

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扩招,除了艺术类考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理兼收的考生。本专业最终培养出的是既有美术造诣,又有对美的感性,同时还具备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被社会认可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这是我们教育思路转变的核心要素。

1.教学方法的转变

前段时间,拜读罗崇敏老师的《教育的价值》一书时,注意该书中谈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最根本的“应变之道”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可以预料,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乃至未来,学习将成为社会的主要生存方式。由此,我们的教育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顺应这一发展的需求。

第一,引导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中国传统教学中的“内倾式”管理,让学生习惯了一切以书本为准则,但艺术类学生往往都思想不太安分,个人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坏现象,因为在艺术设计的土壤上,正是这种不安分的因素,种子才能破土而出,只要给予它丰富的养料,定能长成一棵好苗子。中央美术学院的丁圆老师也曾在“危机与学科发展的研讨会”上提出:“培养一颗饱满的种子。”那么,如何让这颗种子有效地吸收养料?关键在于它必须要具有活跃的生命力,和对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自然因子的渴望。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激情。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建立学习主动性和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并以此来适应实践中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第二,引导学生从认知到反馈的转变。教与学是相互的,除了让学生认知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反馈信息,从中检验教学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馈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传统教学中,我们理解的反馈形式就是作业、考试,这也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常规途径。但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反馈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只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我们强调的是实现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分数。开放式教学就是一种在反馈中改进、更新的新体系,所以学生进入工作室后,我们必须建立一种以反馈为主的教学思路,并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相关知识链接,确保工作室项目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引导学生从动手到动口的转变。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那么在艺术设计的殿堂,除了会动手以外,还有一把宝贵的钥匙,就是动口能力,中国的高校课堂普遍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旦老师提问,大部分学生会把头埋下去,结果只有是老师点名才会起来回答。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根本不会,二是害怕回答错误。要消除这种现象,就要设法打消学生的心理顾虑,法国的伏尔泰说:“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一直以来,笔者都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不要顾及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的答案同样是开放的、辩证的。客观来说,在现实项目中,总会有一些经济、材料、工艺等因素的局限,怎样才能在这一系列的局限中让客户接受你的设计观点?再好的设计,如果脱离了市场,确实是一大遗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开放式教学也包括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和社会技能。所以培养学生动口能力的教育思路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保障开放式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

2.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转变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科学,它在纯艺术视觉美感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操作的可实施性。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开放的,在教学上,强化对外交流,实现其形式多元化的转变。比如:参加设计大赛,创办设计展,组织设计技术交流、设计讲座、专业研讨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设计素材,开阔眼界,激发设计创造力,并树立自我的品牌意识。在此,笔者要强调以下两点教育思路:

第一,打破传统,寻找专业特点。在艺术的领域里,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制约,我们需要的是创造力。这一直是中国艺术教育的软肋,因为创造的灵感不是光靠老师讲就能讲出来的,更多的是靠学生那双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应该注重对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当然这种“发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发现”,可以标榜不同的设计个性,这正是我们的专业特点所需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设计的“综合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的观点“施用累能”就指出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起来的。因此,我们教育思路应该从讲台走到市场,在工作室的可靠运行下,顺利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接轨。

第二,高度开放,跨学科培养。前面提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这个“综合性”到底该怎么理解?笔者想除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外,学科之间的跨越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边界已经很模糊,可以和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传统艺术学相互渗透,而这样的嫁接正是设计主题表现的关键因素,更能体现环境艺术的应用价值。那么我们的教育思路能否更国际化一些?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开放大学,为我们的开放式教学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视角。基于这一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思路可以执行高度的开放策略,即学习专业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时间开放、学习方法开放和学习观念开放等,甚至让学生通过“社会化工具”进行“非正式学习”。

三 结论

综观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开放式教学体系必然引发教育思路的转变,在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上进行改进,真正体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综合性”特征。教学体系是客观,而教育思路是主观,这种主客观的联系和影响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在教学体系上传承、创新;在教育思路上引领、创造。它不仅具有“当下性”,更具有“长效性”,这才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开放式实践教学;旅游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旅游管理专业最大的特点为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然而,由于旅游管理学科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教学还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虽然开放性实践教学已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还属于知识积累型,实践操作能力仍然需要提高。因此,科学的认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显得迫在眉睫。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教学特点

开放式实践教学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最为特色的一项环节,其主要采用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环境相结合的形式,模拟社会工作场景,学生为实践操作主体,教师在旁指导的形式,旨在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实接触工作场景,从而掌握专业实操技能,做到教学与市场需求接轨,学习与实操并行的新型特色教学形式。该种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1.真实性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活动、平台力求真实性,让学生切身处地地体验市场环境,企业服务中所需的设备、器材、内容、技巧都将其一一真实呈现,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楼阁咖啡屋,便是由其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创立,面向校内师生营业的同时,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真实地让学生管理、感受门店经营的一切事项,是实体企业门店经营整个服务过程的真实再现。

2.校企紧密合作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放式的实践教学离不开旅游企业(如旅游景区、酒店、餐饮等企业)的支撑,只有校企紧密合作,才能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提供理论知识的基础授课,旅游企业提供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场所,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成为市场 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大大增强毕业后就业的自身竞争力,成为行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现今所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欠合理性

实践教学在我国的教育界一直被看作为辅助式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没有被列为重要的地位,缺乏固定地、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以致衍生出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被动、实践模式混乱等诸多问题。如此缺乏条理的教学设置,致使学校所授知识不能与社会所需很好的融合、教学质量低下、教学质量不明显、学生缺乏清晰的目标。表1为广州市某几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表:

从上述表可看出,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此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实践操作课程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少,欠缺重视度,且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容易出现课程反复的情况,虽可令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亦出现了教学资源浪费的情况。

2.师资配置欠合理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造就了对教师的要求除了重视基本的理论授课

技能外,亦相当重视教师的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其既有相关的系统理论基础知识也要有相关时长的旅游行业工作经验与阅历。但目前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科研理论水平偏高,行业实践经验缺乏的情况。若教师自身缺乏相关旅游行业工作经验,则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热情,所培养出的学生与现今企业的要求有所差异,难以对学生施予应用型教育。

3.实践教学实验设施缺乏

笔者对广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访谈人数为326名,表2为其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验设施的满意度调查: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验设施的配置还是较为缺乏,如上表所述,49%学生均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验设施还可以,部分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验设施较好,少数同学认为不好,从调查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验设施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同时管理工作亦有待完善。

三、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对策

1.合理设置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是教授理论课程的补充,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通过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令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素质与技能,对专业知识的水平不仅停留在理解的层次更应上升到应用的层次。

2.合理配置师资

随着旅游业与教育业的高速发展,对师资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除了要求师资具有相应的科研、教学能力外,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因此高校在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师资配置的期间,可引入教学能力高的企业教师教授实践性的学科,亦可定期派旅游管理专业前往旅游企业进行学习,务求令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皆达到我国现今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标准,同时校方需明确在校教师以及企业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3.大力引入实践教学实验设施

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开展必定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验设施,只有实践教学实验设施达到标准水平,校方才能顺利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实验设施可分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及校外企业实践教学设施,校方应明确不同场地实践教学的设施,及其公正客观、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建立一套标准的校外校内相对应的实验设施,以期大力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结论

开放式实践教学为今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一环,是应用型专业教学的核心部分,它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训等)都发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现今的旅游管理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合理配置师资、大力引入实践教学实验设施,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从而完善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大力推动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继武.旅游管理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刍议[J].教学教育论坛, 2012(29).

[2]程新杰.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253-02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是指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机会和权利,欣赏每个个体的自身发展,强调学习过程中能力增长和情感体验,建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

管理学课程是各类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管理类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是研究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该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与操作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和应变等能力。传统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的高等教育。因此,建立管理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管理学课程的特点着手,旨在探索和构建管理学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和体系。

一、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及其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管理学课程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一体的一门边缘科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其适应性可以从管理学的发展阶段及人性假设等多个方面去理解,因此,具有对开放式教学模式诉求的三个基本特点。

(一)实践性管理学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管理实践也就是管理的活动过程,它既是管理思想和理论产生的源泉,又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研究管理学不能从教材出发,不能从课堂出发,只能从管理实践出发。管理学课程的强实践性就要求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以实践为基础,要求开放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要随着社会实践内容变化而适时变动的。

(二)管理学课程的强操作性要求课程的教学与研究通过具有现代性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实现培训操作性人才

管理学课程重视对从业者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和从学科中找出适当的具体方法、技术和理论的培养和训练,倾向于管理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规划与统筹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的培养,因此,其研究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操作过程的效率,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学科。

(三)管理学课程具有很活的综合性

综合性管理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在具体去抽象专门管理理论时,综合运用了多种学科的知识体系,如社会学、运筹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基础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边缘学科。综合性的管理学课程要求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内容要有开放性,在发挥自身原有学科优势的前提下,注意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的精髓,加强交流,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确立自己的地位,培训符合企业事业单位管理需要的人才。

二、管理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构建管理学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突出学习主体开放式知识结构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建立

首先,建立管理学开放式教学模式要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教学委员会的认同,要在教务部门的支持下完成改革教学方式、考试方式、教学内容。由于管理学课程是培养管理者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规划与统筹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开放教学课堂,可以把课堂开在实验室、图书馆、企业里,把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变成以学生自学为主,把以学生为听者改变成以学生为主动参与讨论演者为主;改变考试方式,把传统的闭卷考试变革为以开放式的可以带回家的不限定时间的以讨论稿或小论文或决策书等方式上交答卷的考试方式。其次,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教学开放理念。传统的讲授式教育中,通常把教师看做是知识的权威,老师教的一定是对的,因此,很多学生即使是心有疑惑也不敢轻易挑战权威。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师生双方开展对话。这种对话是在平等的主体间进行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对学生的自学、实践等进行组织、计划、指导、协调,而学生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师生双方通过积极的课堂教学互动敞开思想和灵魂,以质疑、解疑的方式彼此达到认可和发展。由此,教师和学生形成所谓的“学习共同体”,一起进入“相互学习的关系”,最终获得师生的共同发展和自我完善。

(二)构建管理学开放式教学课程的“新”体系

1.开放式教学课时比例的安排

原有管理学教学课程的内容主要以管理理论教学为主,很少或没有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以原理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主。面对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在校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实现教学目的。“管理”本身是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是《管理学》的教学对象是社会实践经验少、专业知识缺乏、对社会组织几乎全无了解的在校学生。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在讲清楚基本概念、要求把握学科理论体系的同时,必须结合一定的实践活动进行,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达到与理论教学课时各占1/2的分配比例。同时,在“新”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布置学生自己阅读,尽量少讲甚至不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布置课后作业、进行课程项目研究等,自学课时占理论课时占1/3。

2.开放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开放式教学方法的构建包括理论课时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课时的教学方法。理论课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的传统讲授法以外,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堂讨论教学法,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反对意见。教师以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作为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的5%―20%,甚至更多;另外,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要求学生自学,阅读资料的内容均在考试范围之中。

管理学的开放式教学重点体现在实践课时的教学过程,其基本教学方法有:

(1)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构筑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在本门课程中,至少拿出1/3的实践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交互式教学。这是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式、互动式课堂教学是指结合课堂上教师讲授,发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采用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上台发言、管理游戏、自我评估、学生模拟等形式。

(2)校内课外模拟实践活动。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活动,系统模拟一家公司从组建到营运的全过程,以使学生对实际管理过程有更深的体验。

(3)调查与访问。即根据教学与训练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项目决策与管理,即设定一定管理情景与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对该项目设计管理方案或对其进行模拟决策与管理。这是大量采用的基本形式。

(4)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另外,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空间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开放式教学方法的。

(三)管理学开放式教学法教师队伍的构成

开放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用来指导学生的实践。这就要求学校对管理学教师加强教育和培训,通过校内教师之间的座谈会、研讨会、举办讲座等形式,或者制定教师到公司企业兼职锻炼的鼓励性措施,聘请企业界管理专家、资深学者讲课等途径,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的能力。另外,教师需要自觉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到企业部门了解学习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管理工作,与社会上一些知名企业建立联系,收集了解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材料和知识,为开放式教学提供必要条件。

(四)开放式教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

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必须改变过去的成绩评价方法,采用“理论考试+实践考试”的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理论考试不再以简单的笔试作为评价标准,而是以“平时小组课堂讨论分+自学作业完成分+实践教学过程表现分+理论笔试分”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重点体现学生综合管理能力是否提高,以“全景式”评价代替“管窥式”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引导学生学习实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管理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法需要构建开放式的平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开发式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管理学教学课程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潜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作用。因此,管理学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杰,郝强.证券投资专业开放式教学环境设计应用研究[J].教育论坛,2010,(1).

[2] 岳意定.美国大学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1,(5).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开放课堂

无论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还是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都给我们的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实施开放性教学。政治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这是一门对初中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学科,并且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政治学科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 目前的政治教学工作却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政治学科的学科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而努力打破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

一、初中政治中引进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大力提倡并引入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1 大力提倡并实施开放互动式教学是适应政治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新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教学大纲都要求教师在新的形势下。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学生为本”这一要求。如何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呢?我们认为要想实现以学生为本,政治教学1二作者首先就要求摒弃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即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教学及学习思路。在此前提下。政治教学工作者应在政治教学活动中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结合中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上述一切做法恰恰是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必然要求的。

1.2 大力提倡并实施开放瓦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政治教学模式简单机械,学生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听讲地位,如果引进开放巨动式教学模式,则学生必然要自身参与到整个政治教学活动中来。这就无形巾督促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由授课内容相笑的一些政治资料,自我充实,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完成学习任务,满足课堂上积极参与相关问题讨论的迫切需。也就是说,通过实施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1.3 大力提倡并实施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政治教学中,老师要想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其自身必然要事先精心备课,探寻简单易懂能使教学过程生动幽默的途径,这必然督促老师加强身的理论学习与知识积累,也是对老师的锻炼与考验。另一方面,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与老师在政治教学课堂上不似从前那种等级森严的师生关系,在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朋友型师生关系得到确立,无论有关政治问题的提问或是讨论,)双方之间的对话都是平等的,气氛也是融洽的,学生上课就相关政治问题自由发表其观点。这样老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也是一名忠实的听众,师生之间的关系大大的缩近,而这义有利于政治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开放式的初中政治课堂

2.1把政治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课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它“活”起来必须把课本知识带进我们的实际生活。把课本理论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Ⅲ。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多了解生话、社会。同时政治作为一门时效性很强的科目正是需要教师用开放的思维去教授。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调查、了解当地政府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引领学生观察党和国家目前所敛的工作。采取在实践中学习的办法,不仅使学生牢记了所学的知识。雨且也锻炼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学生的情绪往往在想象中得到高涨,想象力也随之而发展。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的引入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昕的,且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联系、想象,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2.3教学角色要开放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教”,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学”。然而,在新课改理念中,我们不再强调这种教学角色的固定化,而是倡导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能够建立一个教学相长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更加谦虚的姿态积极地从学生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吸取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而作为学生,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以学为主,然而,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学”应当是一个主动词,而非被动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从

教师那里接收到的知识主动地经过思考加工,然后把它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样,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地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进而促进自身素质的真正提升。总而言之,在开放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无需将自己的角色一成不变地固定住,而是依据教学实际能动地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调试,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更加动态化的特征,更有利于政治课堂教学素质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结语:

总之,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无论是知识还是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这与我们所追求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丁星凡 中政治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概论[期刊论文] -当代教育论坛2005(22) doi:10.3969/j.issn.1671-8305.2005.22.032

[2]宫永 论初中思想政治课开放互动式教学[期刊论文]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08) doi:10.3969/j.issn.1671-0703.2007.08.048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两年来,吉林省临江市闹枝镇中心小学以《农村小学师生开放式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了“创办开放式图书馆,拓宽师生阅读视野”的行动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并将成果指导运用于实践。

一、以行动研究方式为主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1.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骨干教师任组员的课题领导小组。二是制度保障。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实施方案》做到计划落实,措施到位,富有成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全员性参与、全过程管理;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原始资料、研究过程有积累。每天中午12:00~12:30为师生同读时间。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读书指导课,看一本喜爱的书,写一本读书笔记,一篇读书体会,开好一次读书汇报会。鼓励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开展“小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阅读教学真正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三是措施保障。8个开放式图书架分别摆放在教学楼走廊,一楼为学生阅读区,二楼为教师阅读区,每个书架书目进行分类;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各班图书角中的书籍由专人负责,定期轮换,并在班级开展“我为图书角增光彩活动”,鼓励学生自觉爱书、读书、捐书(也可以以书换书),从而保证图书角书橱里的故事常读常新,书橱里的天地越读越宽。四是物质保障。二年以来,学校采取自购、配备、捐赠等多种方式新增图书、报刊2500本,价值4.95万元。师生参加教育教学竞赛获奖后可到书架上自选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开放式书架摆放的书在师生阅读的过程中自然破损,基本没有丢失发生。

⒉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一是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教师每学期开学初或放假前都会帮助学生选择、推荐有益的书――首先按照年龄特征、知识面和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推荐趣味性强、短小精悍的读物;其次就地取材,从图书室、开放式图书馆借阅;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二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是许多名家提倡的读书方法,也关系到学生阅读是否取得有目的、有计划、有收获的实效。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摘抄优美词句和段落、写读后感,实现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阅读目标。三是指导学生背诵积累。我们在晨读中诵读经典、背诵进修学校推荐必背古诗词篇目和课文精彩段落;中、高年级课前安排3分钟演讲时间;走廊、教室悬挂名言警句要求学生背诵。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篇目的反复诵读过程中强化了语言的记忆和积累,陶冶了情操,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自然统一。四是搭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我们开展了“读书周”、“读书月”活动,举办了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活动;开展了诗歌朗诵会、假期读书成果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读书演讲等竞赛活动;进行了“书香校园”、“书香之家”评选活动,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多读书、读好书,把课外阅读活动推向一个较高层次。五是网研结合,升华教师读书境界。首先是引导教师制定读书计划,落实读书书目,开展网络研修。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倡导“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浸染校园”的理念。学校提供教师可读性书籍及学习笔记。每年利用寒暑假,教师自选有关说课评课、班级管理、名师与课堂等方面的书籍,抽时间阅读。平时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课标、语文基础知识等方面书目。教师自觉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育随笔,个人博客,与大家交流互动,分享读书收获与快乐。其次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效果查验活动。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评会,学习心得、经验交流会,读书收获演讲赛,“中青年教师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读书活动优秀教师表彰会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使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同时开展论坛“每月推荐,教师阅读回复”活动。学校依托吉林省教育论坛版块“教师读书”栏目,每月推荐一篇文章,教师自主阅读、回复。从班级管理、师德修养、专业发展等不同方面精心推荐,引领教师怎样做最好的老师。网络空间人人通,论坛每月推荐阅读,发帖、回复、帖内回复,教师的阅读、交流互动不知不觉将读书内化为一种行动,形成一种习惯。六是读研结合,提升师生教、学能力。每学期针对课题上研究课、汇报课,教师之间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本课题,为有效上好阅读指导课,学校开展了低年级口语交际,中高年级“师生同读一本书”系列活动。即通过一节课外阅读指导公开课,教给学生有效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并在以后的中午阅读时间摘记读书笔记,撰写读书体会,理解整本书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一个半月后,举办了“学生读书成果交流汇报展示”活动,学生围绕所读整本书讲故事、说收获、表演情景剧,随后展示了师生的读书笔记,进行了“我在读书中成长”征文上墙活动,效果很好。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1. 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读书能力。

(1)学生阅读有兴趣。每天中午半小时的师生同读时间,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而不思则罔”习惯,读书笔记的摘抄、展评,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读书体会的见解、启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课本剧的编排,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朗诵、演讲比赛、讲故事和学校的大型读书汇报会,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习作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课间,我们总能看见孩子们与一本本好书为伴,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班级的图书角、开放式读书馆成了他们的快乐小天地。

(2)学生阅读得法。学生现已能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符合年龄特征、趣味性较强的书籍。每学期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教师读书指导课,学生能初步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整本书,学生能从看封面、知作者、读前言、阅目录等初步了解一本书,再从读文章、品句子、谈感受、说收获中走进整本书。老师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遵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有效的方法。现读书汇报会两个视频在临江教育网,三篇学生文章收录在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生命阳光》一书;两届“华瀚杯读写大赛”整体取得好成绩,其中郭守君同学取得90多分好成绩。

(3)学生阅读有收获。一是学生学会了利用时间。根据图书的大小、厚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时间阅读。二是学生学会了整理。五个书架,分给不同的班级学生管理,图书的上架摆放、分类管理、卫生等都由学生自己来做,每天的检查评比不仅培养了学生整理分类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让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学会了保护图书、爱护图书。三是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学生自己买一本书,只能自己看,自己受益。学校号召全体师生每人献一本书,这样一本书就会有更多人看,更多人受益,同时自己也会因分享到他人的图书而感到快乐。

2. 课题成果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得到了运用。两年的实践,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高了,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多了,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的多了。课题具体实践研究过程让教师知晓如何选题、明确研究过程、掌握成果运用方法。在“我的中国梦”师生读书演讲汇报会中,教师们一同圆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梦想,更懂得肩上的责任;在读书指导课上,教师们一同聆听着课堂背后的读书故事;在博客大赛、论坛交流中,教师们一同经历着思维的碰撞,心灵的共鸣;在“读书体会”分享中,一本本好书激励着新教师的职业情怀。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学素养的提升,精神生活的丰厚,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近两年,教师在《现代教育科学》《新教育》《新课程》《白山教育》等省市杂志发表文章8篇,6篇经验交流文章在临江教育网、督导网;王露露老师执教《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课并进行了课后交流,在白山市区域科研共同体研讨会上,荣获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洪玲老师在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中获朗读一等奖;赵云梅等特岗教师在联片教研中获得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多名教师在吉林省教育社区博客大赛中获奖。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中学英语教学 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与起源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开发大脑潜能的图解工具。它能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大脑呈现最佳表现。

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除了具有时间维度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外,还具有空间维度的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优势。左脑擅长语言、逻辑和数字等,而右脑擅长音乐、图画和想象等。如果说语言文字是逻辑思维的工具,那么“图”就是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可视化工具[1]。思维导图是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语义网络化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2]。它通过绘制图的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3]。思维导图的出现,使学习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文与图的对立统一于思维导图中,体现了语言、文字、图像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4,5]。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一图值千字。通过一幅思维导图,可以把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使学习者能较快较好地把握全书的脉络和作者的思路;②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呈放射性开放式发展。以主题为主干,其他信息为分枝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主干可以不断增加,各个分枝可以不断“生长”。其开放式结构有利于系统地思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③主题明确,联系紧密,便于记忆整理。分枝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关键字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枝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高层次的形式上;各个分枝线条上的关键词就好比方向舵或指南针,这样不容易在思维的海洋里迷航,可用它来梳理思路,整理思想;④便于联想和发散,易于把握相互关系。各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接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这就使我们容易把握各支的联系和关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适于社会各层次人们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6]。教师可以用它来制订教学计划,整理教学资料,指导备课授课,总结教学反思等,学生可以用它来记笔记,构思文章,以及归纳知识、指导复习等,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国外研究现状

自从Tony Buzan创立思维导图以来,它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目前,思维导图的研究应用涉及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项目计划、知识管理、教育教学等众多领域[7]。思维导图的逻辑架构和全脑思考的方法受到各行各业的推崇,IBM、微软、甲骨文、惠普、波音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是最早引入思维导图进行咨询和培训的机构。

在教育领域,思维导图的引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像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等知名学府的教授和学生都在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美国的中小学教师要求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许多优秀教案都使用了思维导图。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韩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和新西兰等国也纷纷引入思维导图,效果良好[8]。Tony Buzan参与开发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Mind Manager己有英文、德文、日文和韩文等多个版本,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国外推广和普及程度。用思维导图提升智力和思维水平,己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推行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三、思维导图在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而言,国内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应用较国外少,将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是香港和台湾地区,并已有一部分中、小学将其纳入必修课程。台湾学者在思维导图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出版了相关专著,如孙易新的《自智图法基础篇》、《合智图法进阶篇》等。

内地引入思维导图较晚,但近年来相关研究日益兴起,其中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最多。自1997年《学习的革命》出版,内地学者开始接触思维导图这一概念。2005年Tony Buzan亲临我国举办培训活动,标志着思维导图正式引入中国。同年,外研社出版了思维导图系列丛书,并成立思维导图培训中心。次年,中国管理科学院也设立了脑图英语教育研究中心。目前,思维导图正走近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已有相关公司在进行思维导图软件的开发和汉化工作。

1.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发展阶段[7,9]。

(1)个体应用初期阶段(1999年—2004年初)

本阶段主要是推广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较典型的代表有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河北开滦二中的齐伟、上海上南中学的张国正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赵国庆等学术先行者。

(2)群体化应用初期阶段(2004年—2005年)

本阶段主要是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集中培训,让更多的一线教师接触、认识和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在尝试期,只有一部分教师接触和使用思维导图。

(3)精英个体阶段(2004年—2006年)

在本阶段,较早接受培训的教师中,一部分返回工作岗位后坚持使用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自己得到快速成长,并成为所在学校的骨干。这一阶段,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基础教育中,思维导图已由实验逐渐引入常规教学实践中。

(4)区域化推广阶段(2006年以后)

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发展,更多的教师认识和使用了思维导图,并以上述精英个体为核心,辐射到较大的范围。在一些大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思维导图已经由实验逐渐进入常规教学。如北京蓝靛厂中学在学校整体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法;上海向明中学在学生科技创新训练中运用思维导图。实践证实,思维导图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以“思维导图”为主题词,对1999—2012年间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分别进行检索。结果发现,关于思维导图的文献最早出现在2005年。期刊论文共有文献511篇,其中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有367篇,关于英语教学的有185篇,但其中关于中学英语教学的仅有29篇,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括号内数字为关于中学英语教学的论文数量)。硕博论文共检索到111篇文献,其中关于中学教学的占69篇,但涉及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的只有9篇,具体分布见表2。

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所占比例最大,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多个层次,涉及学科达20余门,但绝大部分是理科学科,英语学科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思维导图在英语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亟待加强。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涉及教学设计、教法探索和知识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学科教学设计方面一般先介绍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然后放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并给出相关导图事例,最后考察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教法探索上,由于思维导图具有主观性强、构图随意、表达丰富和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教学手段整合,互通有无,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方法[4];在知识管理领域,思维导图能有效组织个人知识信息,建立形象的知识信息网络,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思维导图的研究更强调学生在导图使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率。

3.思维导图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如上所述,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学科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局限于高等教育层次。在理论研究方面,胡存华通过分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原理,剖析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10],贾竑分析了思维导图用于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优点、注意事项及教学目标的构建[11,12],魏利霞对思维导图在培养英语学习者元认知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13],黄雪英介绍了思维导图对培养学生英语元认知学习策略的作用[14],邹菁则就思维导图对转变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作用进行了研究[15];在应用研究上,周艳飞等人对思维导图对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16—19],刘亚娟等人对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上的作用进行了研究[20—28],林宇飞和李娜考察了思维导图对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29,30],但鲜有学者对思维导图对英语听说和语法教学的作用进行探究[31,32]。

英语是直线性、分析性的语言,其语言逻辑具有放散性的特点,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也具有框架型、结构化特点[1],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思维组织和逻辑表达。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恰好能满足英语教学这一特点,显著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其先进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1)导图式知识笔记

在英语学习中,笔记十分重要。传统笔记是线性文本,仅发挥了左脑对单词、文字、表格、数字、逻辑和次序等的记忆功能,忽略了右脑对想象、联想、夸张、颜色等的记忆功能。思维导图笔记可弥补以上不足,它具有的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联想丰富等特点,正是外语教学需要的方法和追求的效果。

(2)整体性把握知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促进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并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

(3)教师开放式备课

常规备课的教案,不能让教师根据学生当时当地的需要把课堂教学调整到最佳状态。使用思维导图备课、上课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用思维导图预先给出要讲内容的主体结构,如果学生互动中产生了某种特别的需要,教师就可以立即将这些问题与已有的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加以讲解;如果上课时间突然延长或缩短,则又可以重新归纳、调整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受到思维导图的刺激,更新想法。这种开放式、自由式的教学方法,对实现外语教学的最优化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互动合作式教学

“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学习,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教学”[33],高效的交流合作是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关键。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和理念,促进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作和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对话式交流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各自的学习计划。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积极引导,并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这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兼顾个体和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做到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既能关注整体,又能关怀个体,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思维导图能够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外语学习和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教师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最终通过努力做到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又能够关怀个体发展。

四、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研究应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中重复多,创新少,实践应用少。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工具,重在实践应用,但很多理论研究只是泛泛而谈,而不是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作用不明显。

2.应用研究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维模式取代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以往的研究多是一些粗浅的实验和教学经验总结,不够深入和系统。

3.国外借鉴研究较少。

尽管思维导图的研究要实现本土化,但是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成熟经验同样是非常必要的,这对减少国内思维导图研究的盲目性、增加方向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缺少评价研究。

现有的研究很少涉及思维导图的学习效果评价,虽有个别学者对思维导图进行了一些反思与思考,但不够深入,难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5.英语学科教学研究较少

目前思维导图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多,文科较少。其实,像数学等逻辑性强的科目,并不十分适合用思维导图,对一个纯线性的思维活动来说,列出清单比使用思维导图更合适[9]。相反,对于英语等文科科目而言,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更好。然而从文献分析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很少,且多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十分有限。

五、结语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已取得了广泛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它能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率,这对于中学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的高中阶段的教学而言,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裴光钢.思维导图和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7(2):38-40.

[2]尚卫平,赵国庆.关于“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调查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48-50.

[3]江永南,张健泓,王林.思维导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1):87-89.

[4]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09-116.

[5]向冬梅,孙冲武.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成学习的探讨[J].网络科技时代,2007(8):91.

[6]廖旭金.思维导图——改善教学效果的利器[J].中国校外教育,2009(9):68.

[7]王伟红.新课程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2010.

[8]石茵.思维导图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

[9]高志军,李海青.对思维导图在教育应用研究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16-17.

[10]胡存华.关于思维导图激发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7):86-87.

[11]贾竑.思维导图及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0,(12):74,82.

[12]贾竑.思维导图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目标的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225-226.

[13]魏利霞,郭鸿雁.思维导图与英语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11):80-82.

[14]黄雪英,胡竹菊.思维导图制作与高一学生英语元认知学习策略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6):9-11,27.

[15]邹菁.运用思维导图转变英语学习方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83-185.

[16]周艳飞.思维导图与英语任务型阅读[J].中学教学参考(上旬),2010,(9):89-90.

[17]梁艳春.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08,(15):118-123.

[18]龚芳芳.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2,9:141-142.

[19]柴绍明,丁美荣.计算机支持的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8):7-14.

[20]刘亚娟.关于思维导图促进英语词汇学习的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117-120.

[21]孔龄.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初探[J].英语教师,2010,(4):46-47.

[22]纪曼然.思维导图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70-71.

[23]李伟宏史学冬,孙力华.思维导图及其在大学英语精读课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园,2010,(9):3-4.

[24]罗德喜,张芸.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12):85-86.

[25]郏伯荣.思维导图在英语单词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4):30-31.

[26]毛海燕,单宏磊.谈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8,(11):59-60.

[27]闫英琪,王立明.通过思维导图用词根架构英语单词[J].甘肃科技,2007,23(10):277-279.

[28]刘智斌,覃学健,刘玉梅,雷广荣.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单词记忆的实验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90-93.

[29]林宇飞.思维导图式引导小组合作式写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42-44.

[30]李娜.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2,10:58-59.

[31]胡勇忠,吕灿,徐巨成.利用图式理论和思维导图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80-82.

[32]胡勇忠.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J].琼州学院学报,2010,17(6):161-162,165.

[33]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开放式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心似白云常自在,海阔翔鹰任东西。”这是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中心小学校长张云鹰的独白,也是她的写照。与张云鹰的对话过程中,我们脑海里总是感到她那种女子中罕有的大气、知性、智慧,说话和做事都是一片响亮之声。

张云鹰在她的校长生涯中,提出了一个典雅的命题:读书的女人最美。她激励教师们以自己的精神追求与专业发展,去科学地引领学生们的发展。事实上,她自己就是一位沉浸于阅读,执着于研究,著述甚丰的思想者。

她首倡“开放式教育”理念,形成了“开放式语文教学”流派。

她主张“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不断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提高教育的质量。

她投身教育科研,提出“培养现代城市人”的教育命题,践行“配方课程”,总是带着一种透视的眼光审视教育问题,不断藉以科研的力量引领学校迅跑。

她追求“读书—教书—写书”的教育人生,尽显人生三部曲,彰显教育智慧。

她把向警予作为精神偶像,对事业有着近乎超常的热情,始终保持着一种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的执着精神。

为了更深地读懂这位文化校长的教育境界,我们与她展开了一番探寻式对话。我们相信丛林之中,云中之鹰会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记 者:张校长,您倡导的“开放式教育”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产生了积极影响,请您先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开放式教育?

张云鹰: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系统的基础教育研究,陆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了《教育智慧与学校创新》《开放式教育》《开放式习作教学》《开放式活动课程》《开放式阅读教学》等系列专著。

开放式教育就是“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渠道多元化,教育功能作用纵深化,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化,教育评价个性化,师生关系民主化”。《开放式教育》全书十章,主要包括开放式教育管理、开放式品德教育、开放式课程与课堂、开放式教育手段、开放式教育评价、开放式教育文化等,每一章还附有教师案例,有很强的可读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教授亲自为《开放式教育》作序,评价“开放式教育是公平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学生主体自主选择性的。这种开放式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既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又是一种课程、一种活动。它从满足和谐社会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整合观点出发,将教育目标指向培养和谐的、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城市人,是培育公民社会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也以《开放式教育:一座城市的名片》一文赐序。

记 者:教育是生活的改造,也是社会的改造。您觉得教育这个职业对您的生活有哪些改造,您的教育对社会有哪些改造呢?

张云鹰: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的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秉承了这一思想,并明确提出“教育就是生活改造,就是社会改造”。我作为一个已从事了30个年头的教育工作者,在教人、化人的同时,更多的是被教育本身感动了、感化了、改造了。因此,也有了我的人生三部曲,即“读书、教书、写书”。我是六十年代的独生子女,当时实属罕见,但我毅然选择了当教师,期间有改行去团委、去妇联的机会,也曾去教育电视台工作了一年,最终还是离不开三尺讲台。记得1987年我刚生完孩子,也就仅仅休息了一个月就主动上班,那种对学生的牵挂是难以比拟的。不知这算不算是对我生活的改造。当今,教师的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价值标准、行为取向不可避免地遭遇困惑与挑战。不少教师的信仰与个性缺失,精神生活单调,日常生活空洞,职业倦怠产生。而我确信自己还是在自觉守护心灵梦想,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读书写书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做教学改革的主体参与者,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在讲台上闪光;铸造学校精神特区,感受职业生涯的幸福,感受教育人生的快乐。

其实,教育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改造社会不从教育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底地改造社会。由此,如果教育不包含改造社会的使命,便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我一直主张“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就是对人的改造,对社会的改造。我们开展“访千家”活动、“亲子活动”,评选书香家庭,评选“优秀爸爸”、“优秀妈妈”;我们走进社区进行感恩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带学生到社区利用空白墙体绘制环保节能图画,美化社区环境等等。这应该都算是对社会的改造吧。

记 者:我们知道您为了建设高品质的学校文化,要求作为校长的您自己要有高水准的文化素质,那这么多年来,您是怎样坚持做到每日提升,成为“文化校长”呢?

张云鹰: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也可以说,校长,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他(她)是学校文化的符号,是学校先进教育文化的标识,是应该让学校增值的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我一直坚持铸造学校文化的精神特区,那么,我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一个“文化校长。”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我每天如果不读报、不看书,就会觉得很惶恐,觉得很对不起自己。因为只有读书,自己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给学生以丰厚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生命的长度终归有限,只有靠读书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才能实现生命价值的“高端体验”。

我读书不仅读教育类的专业书,还会读文化类、哲理类、企业管理类的书。读了《华为的世界》才领悟任正非为什么要培养狼性人才;看了《张瑞敏如是说》才明白他的用人之术;《第五项修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第二级台阶上散步》等,拓宽了我的管理之路。只有广泛阅读、汲取文明、丰富学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只有博览群书、博闻广识,才能永葆思维的青春活力。我读书常喜欢摘录,写随笔,当校长以来,大大小小的笔记本满满地写了16本,数十万字。我总是把读书学习与工作创新结合起来。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智慧,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如果读书与工作两张皮,不能学以致用,不能知识迁移,这样的阅读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

我以为,带动教师读书,首先要让教师们明白为什么而读。我经常跟教师们讲,我们读书,一是为自己而读,它是内在生命的一种自觉、内心深处的个人所需,可以丰富人性,充实底蕴,增加情趣,体验人生。二是为职业而读,教师是传承文明薪火的人,要把读书的精神营养转化成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为学生而读,通过阅读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孩子百读不厌的书。我倡导的“读书的女人最美”、“导学伙伴”、“洲际视野”等活动坚持长期开展,逐步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文化品牌。

我提倡以写促读,鼓励教师勤动笔勤写作,当写作艰难之时,自然是向书本汲取养料之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守“学而后知不足,学而后施于人”,养成了读书、写作、思考的习惯。我从教不久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年要在部级刊物上发表三篇文章,后来我做到了,并超过预期。有人怀疑会写的不一定会教,不一定会干。但我以为只有干得精彩才会说得精彩、写得精彩。我即使外出休闲旅行,也免不了写点游记、杂文、随感,也为自己找点借口,“休闲出智慧”!《中国教育报》以“唯有阅读才能培养教育家气质”对我进行了专题报道。

当然,一个“文化校长”要具备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小学校长,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外在形象气质、服饰感染的熏陶,到内在精神品质、慎独躬行的养成,任重而道远。

记 者:您“蒙以养正”的校训闪耀着教育回归人性本初之美,然而您也提到现实社会中存在逐利和物质至上论的风气,当您的教育遭遇现实的尴尬时,您如何说服您的师生坚持本真不受诱惑和影响?请用您所亲历的故事来谈。

张云鹰:长期以来,教育界被人们认为是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教师被誉为是最纯洁的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职业结构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呈现多元化发展走势。教师的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价值标准、行为取向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困惑与挑战。

现在很多教师都是高学历、毕业于名校,像我们学校现在都有清华大学毕业生走进小学课堂,他们缺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对教育的敬畏。这就需要学校文化的滋养。所以我一直倡导教师心中要有自己崇拜的教育偶像。在我们学校一次教育论坛会上,有一位老师一开口就说:“刘德华说……”我们暂且不去评价刘德华到底说的对不对,关键是如果作为教师一张口就是“刘德华说”或“张学友说” “小沈阳说”,没有自己教育的精神偶像,那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我要求我学校的教师要树立自己的教育偶像。这个偶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也可以是现代的教育工作者,甚至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我专门做了一本小册子《中外教育名人名言警集》,其用意是让我们的教师常用大师们的语录熏染自己。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崇尚这句话的人,女教师也不例外。一个舞蹈教师因其美貌,毕业一年就嫁入“豪门”。为此,不少年轻未婚女教师羡慕不已,纷纷议论。年轻漂亮嫁入“豪门”无可厚非,问题是如果将此作为教师的追求就远离这个职业的要求了。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开展“女性情感论坛”、“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等活动,列出“我心目中的好丈夫十条标准”、“我心目中的好妻子十条标准”。青年教师通过交流论坛、演讲比赛,赛出的是“为自己的履历工作”的道德理念, “道德自律、工作自励”的理想信念,“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的教师文化。我以为,当教师如果纯粹为了挣钱谋生,目光没有超出饭碗的边缘,甚至不劳而获,那么注定一生平庸。当教师不仅为了谋生,还能主动追求专业发展,以身立教,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精神,那么,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享受职业生涯的儒雅者、研究者、幸福者。当教师有崇高的理想,这才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人生最高的境界。这样的教师就是一座“精神之山”,一泓“师能之源”,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斯霞等就是这样的职业精神典范;像霍懋珍、魏书生、李吉林等许多教师都是在用行动坚守教育本真诠释师德师能的真正内涵。

记 者:您在教育生涯上的成就和您的切身经历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吧,那您能谈谈您之前印象最深刻的一些经历吗?

张云鹰:人的一生总有些难以忘怀的记忆,总有些影响自己的“重要他人”。很多人曾问我,是什么力量让你常常保持一种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的执着精神。我想那一定是全国第一任妇女部长、革命先烈向警予的英魂感召着我。

1964年,我出生在长沙,三岁那年随母亲来到湘西怀化溆浦,也就是向警予的故乡。庆幸的是我的童年是在向警予的故乡长大的。现在回忆起来,我早早地就住上了四合院式的别墅。那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就是屈原笔下的“溆怀萦怀,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从小就反对封建旧势力的向警予曾在家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男女混合学校,并亲自挨家挨户劝女子“放脚上学”,她也是这个学校的第一任校长、首批教师。后来我上小学就读于此,就在警予故居不远,即现在的“警予学校”。当年警予提出的校训“自治心、公共心”延续至今,深入我心;警予亲自作词、作曲的校歌,我到今天都不能忘怀:“美哉,庐山之下溆水滨……”当年师生唱的《运动歌》:运动运动运动乐,哪怕天寒哪怕地冻,各把精神来振作,筋骨强,血脉活,要使身体都活泼,运动运动运动乐……也一直传诵至今。1981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我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教初中二年级的语文。为了更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更深入地了解孩子,我主动提出调到警予学校,从小学一年级教起,精心重组教材,加大学生阅读量,教学生用5年的时间学完了6年的功课。在接受湖南怀化地区小学生毕业班统测时,我所带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超过了其他班级,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学生家长更是联名向教育局申请,要求我把这个班带到中学。

2008年清明节之际,我曾回母校,为警予学校教师上培训课,并亲自制作鲜花在警予铜像前默哀。警予精神更是激励着警予学校的师生,当我得知学校兴建的一栋教学楼,因资金不够,是每个教师捐赠五万元才得以竣工时,我又一次被震撼了。警予的精神已经深入警予人的灵魂了。2009年,警予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是当之无愧的。这里还孕育了好几位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优秀教师。

离开警予故乡已经二十多年了,向警予改造社会、破旧布新的革命情怀一直激励着我,像一颗种子在心中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我一直觉得,女性就应该像向警予一样,灿烂一生、拼搏一生,活就活得精彩,做就做到最好。

记 者:您的教育思想,包括您对向警予精神的传承中多次强调了女性的角色,您是如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女教育家”?它有哪些特质,您在其中又有哪些刻骨铭心的酸甜苦辣?

张云鹰:在今天这个呼唤教育家、需要教育家的时代,我们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造就出千千万万的教育家,但是我们可以向曾经的教育家看齐。向警予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是追随、蔡和森的著名革命家。但在我心里,她更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她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男女混合学校“警予学校”至今屹立在湖南省湘西溆水河畔,也是我放飞童年梦想、曾经读书、工作过的地方。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她提出的校训“自治心、公共心”,一直鞭策我;她亲自作词作曲的校歌我清晰记得并时常吟唱:“美哉,庐山之下溆水滨,我校巍巍矗立当其前……为我女界呀,大放光明!”也许就是这种“为女界大放光明”的情结,我渴望像警予一样灿烂一生。

2003年8月,39岁的我做了一个改变我教育轨迹的决定,以一个学科研究人员的身份参加面向全国的校长招聘。“张老师,你从来没有当过校长,凭什么来竞争校长?”多么严峻而现实的问题啊!“过去的经验,也许正是今天教育改革的阻碍。创新比经验更重要。……”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结果,我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赢得了校长岗位。记得第一次主管领导找我谈话时说:“不瞒你说,其实我们想要一个男性校长,但是他们考试差距太大了。”在一般人看来,女性的成功会打上种种烙印,因此,多年单身的我更加小心翼翼,时刻警惕自己永远打的是一张实力之牌。记得刚当校长我点的第一把火就是对一百多名教师重新考核竞争上岗,并定了三项原则:文凭不达标的(当年只要求大专)一律解聘;退休返聘没有专业特长的一律解聘;通过科组业务考核,不符合学校要求的一律解聘。结果,二十多名教职员工联名上访投诉,有的背后威胁,有的找领导说情,有的干脆闹事。面对种种压力刁难我一一应对,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意味。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教师队伍的优化,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是为当地百姓子女造福的善举。

近十年的校长经历,身为女性,感慨良多。第一,女性的坚韧,多了几份坚守。吴贻芳女士是我十分敬仰的女教育家。1928年,35岁的她就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是我国第一个大学女校长。她终身未婚,在家庭变故的磨练之中,养成了正直、坚强的品格。和宋美龄曾面请她出任中华民国的教育部部长,她以一句“我不会做”婉言谢绝。1951年,她却欣然接受任命,当了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我想,江苏省的教育事业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同吴贻芳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第二,女性的细腻,多了几份唯美。我在警予学校教书时是李惠秀女士当校长,她是全国“五讲四美”先进个人,湖南省劳动模范。至今我还记得她陪着我到省里参加教学比赛,陪着我们排练节目到凌晨三点……如今我工作过的两所学校,到过的人都会说很有味道,很有“家”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女性的特质体现吧。第三,女性的“霸道”,多了几份自信。女性与生俱来的优柔寡断无疑给管理造成了一些困扰。因此,我以为,女性校长需要更“维权”一些,“霸道”一些。只要是合理的,就坚定不移地去做。

上一篇:大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家庭教育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