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3-12-07 17:14:02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篇1

关键词:心理学;倦怠; 团体辅导; 帮学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

一、团体辅导帮学目的

团体辅导属于心理辅导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对具有学业倦怠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主要有两方面的目标。

一是通过认知行为互动的团体辅导,使具有学业倦怠的学生面对学业倦怠问题建立合理的认知以及学习行为,通过实践学习问题解决的策略,促进人际交往,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学习目标,从而显著的改善学习倦怠状况,有效减低情绪衰竭,讥诮态度,并提高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此外,次要目标是为后续关于学业倦怠以及团体辅导的实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较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团体辅导帮学方法理论基础

1.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以及无动机三种类型。内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它与个体的内部因素如兴趣、满足感等密切相关,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外部动机是指人们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而去从事一项活动的倾向。无动机是最缺少自我决定的动机类型。它的特点是个体认识不到他们的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的联系,对所从事的活动毫无兴趣,没有任何外在的或内在的调节行为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此理论中,团体辅导应当激发学习倦怠学生的内部动机,并引导其寻找外部动机,从而解决部分同学动机缺乏的问题。

2.萨提亚治疗理论

萨提亚治疗理论也被称为联合家庭治疗理论。联合家庭治疗理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理论认为,进行心理治疗的最大特点是要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是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此理论与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类似,但是本疗法更加强调于联合家庭等方面进行治疗。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帮学的过程中,根据此理论,团体辅导中应当注意联合被帮学者的家庭共同进行帮学,如与父母进行交流,鼓励父母与大学生多进行亲子交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等。

3.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人生来就具备理性和非理性两种思维,理性思维使人通过思考和学习推动行为,迈向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个体对事件的非理性信念导致对诱发事件产生负性情绪和行为反应,通过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变建立理性的人生态度。根据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学业倦怠大学生对学业的情绪衰竭等表现,源于对学习的不合理信念。团体辅导中通过设置适当的认知和行为作业,帮助他们认识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建立客观合理的思维方式;矫正不合理的情感,获得合适的情感体验;矫正不合理的行为,建立合适的目标。从而建立积极理性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团体心理辅导帮学方法与程序

1.团体辅导帮学方案程序设计

(1)团体辅导的初始阶段。在本阶段中,团体辅导的目标是促进组员彼此间认识与了解,使组员感受并习惯团体中的互动方式。此外,此阶段另一个目标是确立团体规范以及协议,使组员认识到团体的功能,组长的责任以及作为每个组员的责任,并进行团体规范的制定与签订。

(2)团体辅导的过渡阶段。在本阶段中,团体辅导的目标是为了引发组员的问题表露,促进其挖掘学习背后的动机与兴趣,以及当前学业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在此过程中促进组员间建立信任、坦诚互助的氛围,协助组员开始自我探索与认识,树立组员信心,促进组员间彼此支持与帮助。

(3团体辅导的工作阶段。在本阶段中,团体辅导的目标是为了探讨个人问题的根源,促进自我管理,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本过程中,辅导组织者应当协助每个组员设定个人目标,运用团体小组动力,制定相应的学习改善计划以及问题解决方案。

(4)团体辅导的结束阶段。在本阶段中,团体辅导的目标是彼此反馈,活动组织者应当注意观察并记录组员们的变化,评估组员自我任务,处理离别情绪以及团体未处理事宜。最终对本次团体辅导的学生参与状况以及辅导帮学效果等进行记录,以便进行长期跟踪与研究。

2.团体辅导帮学方案内容设计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有效途径,团体辅导时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和组织一定的团体活动,引发团体成员的主管体验和感受,从而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对于团体辅导学习倦怠帮学方案的内容,团体辅导以活动为本,强调主观体验,学生喜闻乐见。因而团体辅导采取以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参与和体验,其游戏性质使得大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减少了他们对学校和家长“要教育我”的抵触情绪,也降低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真实问题时所产生的压力,使他们可以更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能力、体会活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体验和认识,从而最终达到娱乐放松以及解决学习倦怠问题的双重目的。

根据团体辅导程序设计的研究,在内容方面,应当根据每个阶段目的不同对团体辅导内容进行不同设置。

四、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

团体辅导也非常重视良好团体氛围的形成。接纳、安全、尊重、温暖的团体氛围可以使成员真诚地开放自己,信赖他人,坦诚地探讨存在的困扰。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目的,非常适合学习倦怠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者建议学校组织者遵守:师生和谐原则、重视学生主体性与学生隐私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相结合原则、领导者的影响力要适中。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篇2

目前,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目前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治疗性咨询为辅。

1.成长性团体辅导

成长性团体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导形式。在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会遇到该阶段可能面临的困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面临的人生转折期,他们会遇到的很多常见的发展性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健康的方式克服或解决这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大学生就能获得心智的成长。基于这样的理念,发展性团体辅导的重点是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1)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适应和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适应不仅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更会延伸到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为此,每一名大学生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适应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梁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有明显助益,促进了大学生促进了人际交往行为,改善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张文海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中发现,参与团体辅导组在自尊、羞怯、自信和社交与感情孤独方面比对等控制组的贫困生获得显著的改善。

(2)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的应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方向的过程。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指导,所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就表现出较多的盲目性。研究表明,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性格特点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以及自身的能力。掌握就业技巧,制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就业竞争能力,团体辅导模式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3)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压力和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大学生面临各种新的理念的冲击。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进校的同时也就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此,很多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家境不好的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空前大。而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别丰富,面对压力,在情绪上和行为上易产生过激反应,结果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伤害。因此,大学生急需要在情绪方面的引导和压力的管理,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团体辅导活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有作用,能够较为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改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抗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恋爱问题中的应用。大学生恋爱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但较多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因缺乏恋爱心理辅导与性教育,不少大学生存有恋爱情感的困惑和性心理困扰。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性暴力、自伤、自杀等),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重视大学生性与恋爱观的健康教育与辅导已刻不容缓。杨婉秋等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表明辅导增强了大学生应对感情事件的信心、促进了对"爱"的理性思考,降低了恋爱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人际与健康的压力,提高了自尊水平。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对性与恋爱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也具有显著的影响。(5)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学习问题中的应用。在我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自己把握的时间大量增加,而对专业的选择在进大学之初考虑并不成熟,和现实往往有较大差异。为此,大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较多的困难与不适应,甚至出现学业的倦怠。研究表明,团体辅导的实验教学确实能改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促进学生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方面卓有成效,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并能极大地促进其自主学习。

2.治疗性团体辅导

治疗性团体注重成员经验的深层解析、人格的重塑与行为的重建,这类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涉及不多,但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以及在特殊情况下,高校内仍然需要启动治疗性团体辅导。

(1)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抑郁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大学生因为抑郁引发的自杀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重大损失。研究表明,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改善抑郁状况。

(2)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在我国,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对互联网的依赖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正常生活及学业的完成,有的甚至导致人格扭曲。网络依赖使得大学生变得孤僻,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适应性较差,在学业及个人发展问题上存在障碍等问题。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网络成瘾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能增强积极人格特征,削弱消极人格特征,以及减轻自觉症状等,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较多仍然是用于科学研究,并未普遍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究其原因:其一,专业师资缺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真正能够开展团体辅导,特别是治疗性团体辅导的老师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加大、加快对心理健康老师的辅导迫在眉睫。其二,认识误区。较多的大学生仍不能科学、正确地看待心理辅导,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团体活动时害怕被同学嘲笑和攻击,因此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有的同学在团体中涉及有关自己隐私的时候更是畏首畏尾,因此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化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虽然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但是其前景广阔。相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篇3

【关键词】团体辅导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20-02

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问题,国内的相关研究从未间断,但总体而言,至今为止心理健康课的实施仍多以学科式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欠缺依然是现今心理健康课实施过程存在的不足。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项相关研究的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心理健康课的意义,本文作为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改的研究与探索》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同各高校尝试性的实践性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普遍认为团体辅导式的教学形式生动、课堂氛围活跃,更让他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能在这样的实践学习过程收获更多更有用的促进自身发展的信息。团体辅导因其特有的优势决定了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开展高校心理健康课的意义。

一、团体辅导活动在高校心理健康课中的意义

现今心理健康课的实施存在着一些不足:课程目标缺乏实践性;课程内容同质化,授课内容没有体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课程实施呆板、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课程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缺乏质性、动态性和情境性;师生关系淡漠,缺乏沟通。这种种不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心理健康教育课收效不大。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以成员为主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成员的心理特点要求设计不同的系列活动方案以作出主题辅导安排,它强调团体成员间的互动,注重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它要求成员主动参与、积极体会感悟,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掌握生活经验,促进自身发展。团体动力学、需要理论等表明团体辅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团体辅导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几个优势:实现了课程目标的实践性、课程内容的阶段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课程评价的灵活性以及师生关系的亲密性。

高校学生群体有着所有学生群体共有的群体性,他们有着共同的成长课题、类似的困扰,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处于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这让他们的思考能力、感悟能力有着较高水平,这无疑对于团体辅导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咨询实践表明,大多高校学生问题缘于人际关系不良,而人际关系不良常是高校学生各类问题爆发的导火线,因此,人际关系辅导对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果容易巩固,尤其适合改善人际关系,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地位作用。

总之,心理健康课要求体验性、学生本位性、生成性、回归生活世界,而团体辅导无疑体现了这些要求,团体辅导的特点及高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心理健康课中的意义。

二、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在高校心理健康课中的实施

依据高校学生特点及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所表明的学生需要出发,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主题大致可归纳为四类: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团体辅导常用技巧有问题讨论、心理剧、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各种习作与活动辅导。

问题讨论是指团体成员就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或困惑进行分析及探讨,在团体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看法,从而帮助成员明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养成尊重他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剧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它让成员在类似真实生活的情境中,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来诠释不同角色,在思想碰撞和心灵共鸣中,体验到一些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情感和态度,并达到宣泄情绪、减轻压力的目的。

角色扮演是心理剧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让团体成员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扮演某些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行为训练是指以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程序,比如放松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表达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等,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

习作与活动辅导是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心理习作与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通过心理游戏及习作,引发学生思考,唤起大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身边人员的关注以及对父母的关爱。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实践情况,结合高校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类型和团体辅导常用技巧,高校心理健康课可以如下方式开展:

(一)学习辅导方面:以问题讨论为主、活动为辅

对高校学生而言,学习辅导主要包括“了解自身学习潜能的辅导”,“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的辅导”,“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学习习惯的辅导”,“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以及“学习计划与监控的指导”等。

就高校学生在学习方面来看,他们缺少的不是学习的能力,近一点他们缺的是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远一点,他们缺的是学习志向水平、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和策略;再远一点,他们缺的是学习计划与监控。由中学升到大学,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已解脱,他们从此没了奋斗目标,学习也就开始缺乏动机,更谈不上兴趣,态度自然是消极的,更别说远一点的学习志向、习惯和方法计划等等。纵有少部分还愿意学习的同学,他们却又常常找不到合适自己的方法,还是老一套的中学学习方法,结果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使得自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总言之,高校学生学习辅导自然就成了心理健康课不可缺少的一个主题。

就学习辅导而言,可以讨论为主,比如,以“头脑风暴法”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积极探索自身学习的相关特点以及各种学习方法的利弊,从而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的学习风格。也可以头脑风暴法的形式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从而延续学习的兴趣。另外,同时可辅以活动形式,比如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人格辅导方面:活动为主、讨论为辅,各类技巧皆相宜

高校学生人格辅导方面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辅导、情绪情感辅导、人际关系辅导以及性心理辅导。事实上,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辅导是各个阶段都涉及的主题,所不同的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课,鉴于学生思维能力、感悟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对学生只做简单要求,往往常用一些行为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只需要从表面上去掌握一些方法技巧就够了,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水平较高、感悟能力较强,让他们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自我意识辅导方面,以习作为主,比如常用的习作“我是谁”、“我的自画像”、“生命线”、“小小动物园”等有助于学生思考反思自身情况,也可以通过心理剧、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内心世界;在情绪情感辅导方面,以行为训练为主、讨论为辅,比如,通过“放松训练”让学生感受不同情绪的放松,以“头脑风暴”的讨论方式让学生寻求更多的情绪调节方法;在人际关系辅导方面,以习作、活动为主,比如,利用“镜中人”、“盲行”、“哑口无言”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际间的误会、信任、互助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剧、角色扮演等促进学生反思与他人的交往,以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行为训练的方式交给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在性心理辅导方面,以讨论为主,比如开展“恋爱的好与坏”、“学业爱情之我见”等相关主题讨论或辩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正确的爱情观。

总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就人格辅导方面而言,可以活动为主、讨论为辅,各类技巧皆可尝试。

(三)生活辅导方面:问题讨论领衔走

生活辅导主要包括休闲辅导和消费辅导。休闲和消费辅导它更多的涉及一些生活方式调节技巧,需要引导学生去讨论发现合适自己的生活调节方式,因此可以用讨论法来开展。比如,开展“我的生活我做主”主题讨论活动等,指导学生就大学生活做出各种规划,正确看待休闲生活与学业、兼职与学业等的关系,让学生在讨论过程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

(四)职业辅导方面:习作无疑为最佳

职业辅导涉及一定的个人隐私而又需要个体深入思考体会,习作法无疑更合适这样的主题辅导,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一些习作的练习探寻合适自己的发展方案。比如,通过“我的未来不是梦”、“洋葱规划法”等习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让学生看清现在的学业与今后生活的关系,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三、依托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对此频频出台了各种文件,学校方面则积极响应培养相关教师人员。经过不断培训学习,不少教师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具备了一定的咨询技术。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咨询师的个人学位、资历、理论和技术的纯熟,而是咨询师的自身修养,对于团体辅导而言更是如此。优秀的团体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能在活动过程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把握好团体领导者应持的基本态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在活动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遵守一定的专业伦理。

(二)重视相关教学投入

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呈多元化,活动过程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和器材比较多,所需费用不是小数目,若作为普通教具让任课教师个人自行考虑解决,这显然不太实际。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及其收效,学校方面应该设有专项经费用以购买相关器材。另外,团体辅导过程学生的各类交流与活动等不可避免会导致人多口杂、噪音大等影响组织活动的现象,保证领导者的声音能够被成员听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方面应将扩音器等控制声源的设备并同教学设备考虑。此外,相关研究表明,背景音乐作为微观环境对于团体辅导活动起着促进、催化的作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适当将播放器等设备作为教学器材考虑。除此之外,比起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对于场地有一定的要求,活动场所的好坏对于活动效果有着某种程度的影响,如果条件允许,学校方面应尽可能设置专门的团体辅导场所。

(三)因材施教

学生个人特质不同,团体辅导的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参加辅导活动。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团体辅导更是如此。为保证活动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参与者”和“旁观者”两队人马进行开展活动。对于那些自愿报名、愿意与人交流、能够全程坚持参加活动等这一类符合成为团体成员条件的同学,可归入“参与者”的行列;对于那些性格极端内向、害羞、孤僻、自我封闭的人以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不符合成为团体成员条件的同学可以归为“旁观者”的行列,在将学生分为两大类的基础上再依据辅导活动的理论开展活动。

另外,因为团体辅导活动对于人数的控制有一定要求,所以,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教务处在安排学生上课人数方面应该做一定的考虑。而教师本身,为能达到活动效果最佳化,也可以充分发挥朋辈的作用,适当培养几个小组组长作为助手或者将他们培养成为协同领导者,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地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的作用,将课程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与众多学生社团纯粹提供大学生休闲活动、各类学习活动不同,其目的是“使健康者更健康,不健康者能及时得到帮助,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品位”。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注重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将各种心理知识、理论融汇于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协会比起课程活动而言更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利用协会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多开展相关团体辅导活动,将课程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将团体辅导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课的前景展望

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团体辅导式教学的研究已越来越多,其研究已由理论层面逐渐到了实践层面、由重治疗到预防甚至到发展,由重即时利益到长期利益,这样的转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无疑是一种福音,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课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兆. 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11期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篇4

一、缺乏实践机会以及课堂情景模拟流于形式等问题,以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为目的,本文引入心理学中的团体辅导形式,通过分析“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团体辅导的可行性及其操作方案,认为可以将团体辅导作为提高“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一项辅助教学模式。

工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团体辅导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已经意识到竞争的根本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必备资源和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完成的,这也就意味着企业中的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都应当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

目前,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各企业每年招聘吸收员工的主力军。那么,为在校大学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课程,为其奠定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已成为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所在。我校的“工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门针对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学生要初步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锻炼学生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毕业后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校“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课本讲授式教学,学生在受教过程中被动地接受较为生硬的课本知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2)授课学时有限,缺乏实践机会。作为非管理专业学生,本课程学习时间仅32学时,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并未设置实践环节,学生所学知识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机会;(3)缺乏技术指导,模拟实践流于形式。为解决缺乏实践机会的问题,有教师考虑将课堂情景模拟的教学形式加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因为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而使模拟实践流于形式,无法获得期望的实践效果。因此,对目前“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求一种有效的、便于操作的辅助教学模式,提高“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已成为本课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团体辅导的内涵及其特点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类咨询辅导形式,主要是在心理过程范畴内使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个体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共识,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从而有效地完成工作。团体辅导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育功能,即团体辅导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通过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来帮助其增进自我了解、自我抉择、自我发展,进而自我实现的一个学习过程。有资料统计,团体辅导的应用领域在教育部门包含了学业辅导,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可以较好地设计和指导团体性的课堂模拟实践活动,其功能根据成员的组成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此外,团体辅导还具有如下特点:

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这是因为群体的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在团体中,团体动力对于团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团体成员也是靠着动力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2.效率高,省时省力。相对于个体一次只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团体在解决问题方面,时间和精力是很有效率的。并且,团体中的复杂性,也会给团体成员其他的收获。

3.效果明显且容易巩固。团体辅导通过创造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增强了实践作用,使得辅导较易出现成果而成果也较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三、团体辅导应用于“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从表面上看来,团体辅导和“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分属于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范畴,二者之间没有契合点。但从内在上深入分析,二者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

1.团体辅导和“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对象性质具有相似性。团体辅导按照团体成员的问题性质可以分为“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工业工程专业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诸多性质符合“同质性团体”的特征,如他们的年龄相近、学历相同、学习和生活环境相似、专业背景和基础一致、需要解决的课程问题相似等。因此,在“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团体辅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间容易沟通和理解、凝聚力强以及支持性较高的特点,从而获得较好的辅导效果。

2.团体辅导丰富的活动形式能够有效改善“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目前本课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尤其自身的优势所在,但不可避免的存在如下不足:①内容多,课时少,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较严重,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交流互动的机会;②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受教师经验和风格、内容难易程度及自身兴趣的影响较大。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团体辅导丰富多样的技术手段和活动形式来弥补。通过团体辅导可以促进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等,最终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此外,在整个团体辅导过程中,不同内容、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团体活动,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的目的。常用的团体活动形式有:书写练习、角色扮演、团体对抗、集体讨论、运动练习和脑力激荡等。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配以团体辅导丰富的技术手段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团体辅导的组织原则与“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原则相吻合。在团体辅导组织过程中,一个保证辅导效果的重要原则就是: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与“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所期望的不谋而合。因为,本课程所涉及的部分知识点和技能(如职位分析、员工招聘、员工甄选等),不是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能够真正掌握的,必须融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讨论等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并学以致用。在这部分内容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引入团体辅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需要发挥指挥、引导和控制的主导作用,课程学习的主体由学生担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团体活动形式,完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运用。

因此,基于两者的功能属性与实际需求,团体辅导可以作为一类体验式教学模式融入“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环节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团体辅导在“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取代主要的讲授式教学形式。

四、团体辅导在“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讨论

目前,“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安排了32学时的理论教学,没有单独的自学与实践教学。但是,依据课程教学特点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课程教学大纲中可以单独设置4~8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当选择团体辅导的组织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预判涉及的课程内容、观点、适用范围、主要的论题、设计步骤和评估方法。或者可以考虑将两类学时穿插糅合于一体,从而提升课程教学体验的立体感和参与度。具体运用步骤可以有如下考虑:

1.确立团体辅导类型

“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有: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十一个章节部分,基于课程特点,主要选用“任务/工作团体”这一类型的团体辅导。这种团体是以完成特定任务或工作为目的,目标明确而非改变个人为宗旨,通常只会面1次或少数几次。如工作团队、讨论团体、学习团体等,团体运作历程可区分为开始、转换、工作及结束阶段。任务完成时,团体也就解散了。领导者的角色在于使团体成员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并促进成员间的讨论和相互作用。

2.搭建方案框架

团体辅导类型确立后就要进行教学团体方案框架搭建。首先要明确团体主题,这是方案的核心部分。除此以外,方案框架还包括与课程结合方式、参与人员、目标内容、辅导技术、具体活动步骤、评价体系等方面。表1为初步拟定的团体辅导教学步骤举例。

3.课堂模拟设计与实践

课堂模拟的设计主要是对方案框架进行具体细化。团体辅导与课程的结合方式主要考虑三种类型:①课前体验式,是将团体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篇序曲,引人入胜,使学生对后续学习有所期待;②课后体验式,是将团体辅导作为章节教学的课后尝试性体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回顾;③核心贯穿式,是将团体辅导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形成整个章节课堂教学的组织架构,同时在团体辅导开展过程中逐一融入课本章节的知识要点。团体辅导参与者由任课教师和学生组成,一般情况下,任课教师在活动中担任督导师或指导师的角色,学生作为团队领导者和成员,个别情况也可角色调换。目标内容主要为课程章节知识,具体活动步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可将团体辅导不同技术的目标特点与课程分类章节内容相互比较,确立结合点,但团体辅导的目标内容原则上应该围绕以上章节拟定。表2中列举了几类团体辅导技术与课程章节内容对应的示例。

其中,活动设计理念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可以从首因效应、光环效应、从众与社会促进等方面进行选择。辅导的最后环节要完成效果反馈,融入了团体辅导模式的“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需要在课程或课程章节结束时增加效果反馈环节,以此检验团体辅导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正负向作用情况,可以借用团体辅导中的体验分享、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团体辅导融入教学后的实际作用。

4.规避误区

团体辅导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多加注意和避免。“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团体辅导不是传统的参与式团体辅导,而是借助团体辅导的形式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劳动力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是以心理咨询为目的的团体辅导,而是借助心理调控的原理与优势从而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受和理解记忆;不是简单的课堂模拟,而是考虑了实践过程中心理因素对参与者的正向影响。

五、结语

团体辅导在“工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讲授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的尝试性结合,以此规避讲授式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感等方面的不足,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样可以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基础上融入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体验,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克用,李超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篇5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思考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方法中的一种,在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相对于个体咨询,往往具有许多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减少不良情绪,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勇气;容易让成员获得归属感,在团体活动的进行中,成员通过语言的沟通或是活动互动彼此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营造出安全、和谐、轻松的团体心理辅导氛围。在团体里,学生可体验社会上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交换意见、共拟计划等现实的经验,可促进学习,改进行为。

我校已开展了八期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取得了一定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但也有一定的不足。老师们对每期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团体心理辅导要有明确的主题与评价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成长中的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成长课题和困扰。我校心理咨询工作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或心理测量。针对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心理咨询老师会选择在不同学期分别开展以不同内容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根据主题的辅导目标制定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不容忽视,有效的评价能够发挥甄别、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而且u价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通过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作为效果评价,经过对心得体会的阅读与分析后发现,每期辅导后学生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例如在一期以“走进新生活,快乐共成长”为主题的新生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感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往,使我变得自信起来,同时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学会信任和包容。”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会对参加辅导的成员进行追踪调查,并结合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对该生参加辅导后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调查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亲子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确实有所提高和进步。

二、团体心理辅导开展途径的思考

中职学生面对来自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容易出现问题,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特点,应面向广大学生进行开展,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应用。

(一)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学生看成一个团体,以团体活动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体验、讨论、反思等,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支持和帮助,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二)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

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是与学生建立心理联系最多的人。因此,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专业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辅导员有计划地完成学生团体辅导计划,不仅能够缩短师生沟通的距离,同时提供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辅导员通过培训,将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中有效地实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

(三)对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成为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头等大事,其所带来的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中职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的认识困惑。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还可以让学生疏泄消极的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固定性

尽量选择自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或确实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团体中有个别非自愿者,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愿会降低,较少参与到辅导中去,不能保证每天的按时活动,或对活动表现出较少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团体效果。

(二)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进行长期追踪调查

心理辅导对个体性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是长期和潜移默化的,同样,团体心理辅导也应关注成员长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只衡量辅导后的即刻效果或短期成效。心理咨询教师应与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参加辅导后的学生,进行多方聚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三)团体心理辅导应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尽管团体心理辅导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由于时间的限制,单纯的团体辅导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个体的问题有时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如果某个成员的需求是团体辅导不能满足的,则应当鼓励这个成员转为个体辅导。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不断拓宽和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得到更好地开展与运用,能够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对于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引起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和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高云芹(1964-),女,北京人,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高讲,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2]李姗姗.浅析职业学校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效果评价.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140-142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篇6

论文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它的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作用,也是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效率,更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优势。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补救性模式逐渐转向发展性模式[1]。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我国内地,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2]。

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的相似性组成团体,通过商讨、训练、引导等形式解决团体成员相似的心理困惑;个体在团体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达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的目的。由于团体心理辅导是咨询师与众多人员一起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由团体带来的动力学因素,其受益面和受益的人员较之个体咨询更广,能更有效率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3]。

1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作用

1.1 认知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强化了团体成员对积极的人际情感的认识。不仅一些特意安排的活动强化了成员对积极人际情感的注意,同时,由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特殊氛围以及一些特殊的规定(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等)使团体容易形成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人际情感氛围,团体成员在团体内更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系。

(2)团体心理辅导促使团体成员深入了解了团体对于个人的意义。在团体中自己能敞开心扉,能够在新环境中与不熟悉的人交流,在其他学校内的场合也能主动发言和与人沟通交流。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提高成员的自我开放水平和自我开放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团体成员在自我开放方面的提高对于改善其人际关系是有帮助的。

(3)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了成员对自身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于团体成员是有意义的。

(4)团体成员在认知方面提到的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在冲突发生时怎样去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调适心理。

1.2 情感方面

(1)团体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表现出的不自在感、自卑感、不信任感和抑郁都有所降低,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个人的孤独感、不安感都有所降低。

(2)团体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后对学习、人际关系的自信心有所增强能更好地信赖他人,与人交往。

1.3 行为方面

(1)不少团体成员反映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自己开始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并且能运用正确的认知方式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冲突。

(2)通过使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到的人际沟通技巧等,较好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效率

2.1 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2 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为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4]。  2.3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3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优势

3.1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交往的情感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加者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成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3.2 团体心理辅导使团体成员互相学习,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得到直接的帮助

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团体成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团体心理辅导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成员反省自身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团体成员提出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其他团体成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及时、圆满的处理。

3.3 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度[5]。

3.4 团体心理辅导使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场合认识老师,或者体验到与老师友伴一样的愉快经验,过去的疑惑戒心可以消除,不再避开老师。学生与辅导员的接触,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改进自己的态度。同时,辅导员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问题所在,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辅导员,必然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人。经过团体讨论,交流分享,将使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感到更有意义,能够认识更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封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模式探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2] 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悉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3] 李梅.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危机干预中的运用初探[M].杭州出版社,2009,6.

[4] 唐慧敏,李志德.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27.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团体辅导;德育教育;应用

团体辅导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由受过专业理论教育的领导者,通过专业的训练技巧和训练方法,帮助其团体成员获得一些信息,达成团体目标的一致性,帮助团体成员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健康的行为态度,广泛应用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是一种实际应用价值较强的德育辅导方法。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和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务虚的。这种认识上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其次,德育教育的内容空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具体感受,使得教育过程缺乏吸引力,导致德育教育效果极差。另外,由于当前我国教育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更加复杂,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为,只有在职高院校中推广实施团体辅导才能有效提高职高学校德育水平。

二、团体辅导简介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环境下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辅导对象一般是一个团体,比如学校班级学生,公司职员等等,通过在团体中实施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引起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团体成员在不断地交往中不断的学习、观察、体验,从而重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自我,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和行为态度,激发个人潜能,提高个人能力,且不断调整自己对别人的态度,融洽人际关系,强化个体自信,增强社会竞争性。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团体辅导只是一种心理辅导形式,相对于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在辅导中,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团体辅导的互动性有助于人际关系和交往技能、责任感的形成;通过交流,让成员得到启发,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扩大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通过自己的意见在团体中得到的反馈为改变团体成员的不良习惯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也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三、在中等职业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实施团体辅导的可行性

在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中实施团体辅导的条件现均已满足,并且在一些方面还有一些优势,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稳定可靠的团体,彼此年龄差不多,生活环境和经历相似。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德育教育是可行的,便于长期的跟踪观察,另外,职高学生各年级之间拥有一定的通性也为团体辅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团体辅导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通过彼此的交流,可以引导它们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另外,团体的辅导者一般由专业教师来担任,学生们容易信任,易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实施团体辅导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在德育教育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以为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首先,德育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升学就业教育等众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可以将德育工作分成若干个小系统来完成。

其次,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时常受到一些歧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他们只是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只要在德育教育中,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思想意志的强化工作,就能使学生个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最后,要做到坚持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必须保证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保证团体辅导的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团体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作用,让团体辅导在中等学校中真正运作起来,并坚持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的原则,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论团体辅导在高校基层组织生活中的运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白杰.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

[3]姚国成.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篇8

关键词:护理 本科新生 团体心理辅导 体验 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11-02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从而达到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中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过程[1]。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尝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多集中在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自我效能、适应性等方面的干预且多为量性研究[2-3],尚未见以质性研究的方法评估护理本科新生这一特殊团体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真实体验的相关报道。因此,该研究拟对护理本科新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体验进行深入访谈,旨在了解其真实体验,为进一步促进护理本科新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3年11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2013级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本科新生15人(以S1-S15 表示),男7人、女8人,年龄19~21岁。均为国家统招本科生,均来源于浙江省。

1.2 方法

研究采用面对面、深入访谈的方式。访谈内容包括:(1)对活动方案的评价;(2)活动对你的影响。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根据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4],征得受访者同意,在访谈过程中运用Minichiello等[5]提出的刺探和引导,让受访者自由地表达感受和体验。每天访问3人,每次访谈40分钟,1人/次;第2次访谈除反馈上次谈话内容,并澄清一些不明确的回答,以增加资料的准确性。访谈结束后采取Colaizzi[6]的7步分析法评估此项研究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反复聆听录音回忆访谈时的情景,进行分析、推理、总结、归纳、要素提炼等形成主题。

2 结果

2.1 活动方案设计合理

2.1.1 方式独特

多数受访者认为团体辅导方式摒弃了以往集体活动过程中的古板活动形式,以新颖独特的活动方式展现在护理本科新生面前。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本科新生喜欢并愿意接受新颖并有创新意境的活动方式。S2:“平时学习比较枯燥,活动不多且缺乏创新,能从有意境的团体活动中学习知识,分享人生的经历,是一种独特的学习过程。”S9:“团体心理辅导区别于讲座和上课,它将大道理让大家以参与活动的形式真实地展现出来,令人感触颇深。”

2.1.2 内容丰富

多名受访者表示,十分喜欢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期待每一次的活动。S1:“内容安排很丰富,如集体游戏、励志视频、角色互换、‘你讲我听’等内容,至今记忆犹新。” S10:“活动多以游戏为主,有不同类型的游戏,如益智类的我们拼了、角色扮演类的信任之旅、策略类的摆渡过河等,每次活动的内容都安排紧凑且充实丰富。”

2.2 活动效果较好

2.2.1 深入交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受访者表示参加辅导活动很有意义,使成员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平等、坦诚、温暖的团体氛围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对以后的生活学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S1:“通过参与其中的活动,也可以找到彼此共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S13:“活动结束有一段时间了,同学间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同学都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感觉大家都团结一致。”S10:“虽然很多时候会把‘团结就是力量’挂在嘴边,可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太少,很难真正意义上体会它的真谛。团体心理辅导把一些道理贯穿在游戏中,让人真实体验到了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

2.2.2 小活动大道理感悟深刻

多位受访者提及活动结束后更为感慨,均有恍然大悟的感觉。S8:“信任之旅单元中,当真实体验了在黑暗的环境中选择信任‘拐棍儿’的那份执着带来的幸福与安全感,与做‘拐棍儿’时被他人信任的那份满足与欣慰感,深深地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S12:“小鸡成长记中,感悟到青春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都有挫折需要去克服,经历困难会让生活变得更充实。”

3 讨论

3.1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该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主要表现出以下三方面优势:一是该研究团体心理辅导的受试对象是护理本科新生,第一次参加类似的活动,合理安排指导共同参与游戏,并在游戏辅导过后给予适当引导,给足思考的时间,以集体为单位现场进行独自表述活动感悟与以抒写日记的形式记录活动感悟相结合,效果更佳且更有意义。二是该研究活动方式新颖独特以及内容丰富多彩,它区别于以往死板单调的集体活动形式,能使受试大学生在团队中更好的分享交流,体验挫折,感受内心。三是该研究配备辅导实验的指导者,均通过专业的理论与技能培训,精心编制了8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单元内容,并通过了指导老师之间的共同学习、讨论及模拟,使团体心理辅导变得更加可行、有效、统一及科学,是获得了护理本科新生的一致认可的关键。

3.2 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效果较好

访谈中发现,由于该研究的对象是护理本科新生,均为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他们从开始的陌生成了相伴一生的挚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为新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而且促使新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团队凝聚力、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增强。在被访谈对象中,大多数同学通过一些活动项目,如四人五足、坐地起身等活动,感受到了树立团队意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被访者出现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与感悟,究其主要原因可能与以游戏为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以轻松的活动方式,使成员在新的环境中通过分享各种活动的体验,感受来自团队成员的肯定与建议,帮助其建立团队意识,并在团队中得到快速成长有关。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护患矛盾的加剧,越来越强调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具有合格的护理技术,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弹性。因此,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合理构建一套有效的适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尤为重要。该研究以质性研究的方法探究了护理本科新生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体验,验证了其有效性,为其它护理院校进一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专项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金良,张大均,吴明霞,等.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9):85-89.

[2] 戚秀华,李莎莎,徐瑞杰,等.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本科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10(25):1-3.

[3] 滕秀杰,崔丽霞,李旭培.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75-877.

[4] Patton M Q.Qualitative research& evaluation methods[M].3rd.California:Thousand Oaks,2002:75-142.

[5] MinichielloV,AroniR,Timewell E,et al.Indepth interviewing[M].Melbourne: Longman,1995:138-152.

上一篇:帮扶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高分子建筑材料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