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8 19:01:27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团体名称】在压力的作用下,绽放朵朵金色花

【团体性质】封闭性、结构性

【成员对象】初三学生20人,男女各10人

【团体次数】5次,每次60分钟

【辅导理念】减压辅导是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压力,二是如何减轻压力。根据心理压力理论,个体自我减轻压力良好者,在生活行为上将会获得成功;自我减压失败者,将会在生活和工作上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以致失败。现今中学生生活在压力的围城里,面对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学业成就各方面的压力,自我减压已经成为中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技能。自我减轻心理压力主要来自生活中对自我的了解和身心放松。

【辅导目标】

1.正视生活压力,寻找生活压力源。

2.探究自我减压技巧,拥抱压力。

3.自我接纳与自信,促进自我成长。

第一次团体活动――相逢是首歌

【活动目标】

1.成员相互认识,建立安全、友善的团体气氛。

2.澄清团体目标,了解成员参与动机和对团体的期待。

3.建立团体规范,促成团体的共识和默契。

【活动材料】大白纸3张,彩笔若干,油性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如何记住特别的我(10分钟)

活动规则:给大家3分钟时间,思考如何用创造性的方式介绍自己;然后请每个人用1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要求每个人在自我介绍的最后必须教大家“如何记住我”。

二、糖块分组(3分钟)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种颜色的糖果20块,然后将糖块抛给成员,拿到相同颜色糖块的人组成一组。

三、我的团队我做主(20分钟)

活动规则:要求两个小组用10分钟的时间给自己的队伍起一个响亮的队名,设计一个logo,编几句队歌,每个队集体摆一个pose。以最快的速度选出一名队长,队长将负责小组的具体事务。然后每组有5分钟的时间向大家展示队名和logo,并喊出自己的队名,唱出自己的队歌。

四、我的期望(10分钟)

1.向成员分发卡片并填写。卡片的内容是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和期望,然后相互分享,让成员根据分享后的感受总结,最终形成完整的、有层次的目标,并贴到预设的“金字塔”上。

2.教师澄清团体目标、功能和主要活动形式与内容。

五、我们的约定(10分钟)

1.教师说明订立团体规范的意义与目的。

2.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规范,大家举手表决,最后把讨论的规范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全体成员签名,并一起大声宣读团体规范。

六、总结(7分钟)

分发《心得记录表》,要求每位成员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心得感受、建议。

第二次团体活动――压力零距离

【活动目标】

1.了解现实自我的生活压力事件和压力环境。

2.让成员宣泄自己的压力,协助队员开放自我,正视压力。

3.创造成员彼此关心、信任的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

【活动过程】

一、国王与天使(10分钟)

1.活动说明:发给每个人一张“国王和天使卡”,请每个人在卡片上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交给教师。教师收齐卡片以后,将全部卡片放在爱心纸箱里,请每个人抽取一张。告诉大家,你所抽到的卡片上的人,就是你在活动期间的“国王”,你是他的“天使”,在整个活动期间你要默默地关心他、帮助他。同时,在全体成员中,某个人也是你的“天使”,他也会一直暗暗地关心你、帮助你。但你一定不可以让对方发现你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活动结束的时候才可以寻找并公布你的“天使和国王”。

2.认识压力烦恼每个人都有,体验倾诉烦恼后的轻松。

二、问卷调查(30分钟)

1.完成问卷:两个小组队员围圈而坐,发放“初中生学校生活情况调查问卷”,请成员完成问卷,问卷生活压力包含9个因子,分别是同伴关系压力、学业成就压力、亲子关系压力、未来前途压力、师生关系压力、他人期望压力、学习负担压力、异往与恋爱压力、自我控制压力。队员在音乐《最近比较烦》中完成问卷,队员完成问卷后放在圈中央。问卷采用无记名式,只要求每个队员在问卷上作一个自己能识别的小标记,自己可以认领。请队员给问卷计分,注意不是自己的,如果是自己的,请和其他队员交换。每题事件“没发生过”记0,发生过“没有影响”为 1 分,“轻度影响”为2 分,“中度影响”为3分,“严重影响”为4分, 并累计总分。

2.分享

(1)累计总分即为生活压力现状,分数越高就表示生活压力越大。

(2)队员拿回自己的问卷,看自己的得分,思考:你对自己的生活压力了解吗?你是否能正视自己的压力,并和同学面对面交流?

三、旋转木马(25分钟)

1.活动规则

(1)全体队员围成两个同心圆,男生外圈,女生内圈。

(2)旋转对谈:音乐响起,请内外圈成员对谈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压力和烦恼,内圈先说,然后外圈说。音乐结束时,内圈成员同时向右移一位,开始新一轮对谈。

2.分享

(1)在活动中,你的表现及你的队员表现如何?

(2)当你真诚地开放自我,向对方倾诉自己的客观压力事件及主观压力的时候,你的感受如何?

四、小结(5分钟)

(1)教师进行小结:金鱼悠然自得地在精致的玻璃缸里游来游去,它永远享受不到战胜风浪后的快乐。我们要正视生活中的压力,不逃避不畏惧,和压力为友。

(2)分发《心灵卡片》,要求每位成员写下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三次团体活动――拥抱压力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压力产生的原因。

2.成员积极面对压力,把压力降到最低值。

一、传数字游戏(10分钟)

1.游戏规则: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每组队员又快又准确地传递数字。每组10人,分别站成一纵队,每组的最后一名队员是龙头,第一名队员是龙尾。领导者将一组数字告知龙头,数字可以包含小数点、根号、平方等。

数字由最后一名队员依次传给最前面的队员,传数字的过程中,不可以说话、对口型,不可以在对方的背上直接写数字,每个人只能通过手指在队员的背上敲拍等方式传递信息。小组成员必须向前看,不允许回头。只要发现违反规则者,必须重新开始。每个小组有10分钟的时间商讨方法。

2.分享

(1)游戏过程中,你的队友传递数字给你的时候,让你感觉模糊不清、产生困惑的时候,你的心情如何?

(2)当你看到另一组的队友传到你们前面的时候,你是否体验到紧张和压力?感觉如何?

(3)如何才能又快又好地传递数字?当人处在紧张激烈的压力情境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

二、情境观摩(15分钟)

雨荷,一名初三学生,性格文静内向,学习成绩优良。最近几天一直被一件事情困扰着,愁眉苦脸,感觉很烦,静不下心学习。原来,最近班内局部调整了座位,雨荷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新的同桌是一个外向、敏感、很情绪化的女生。这个女生写字的方式很特别,用力特别大,好像在跟谁赌气似的,用笔在纸上快速而有力地划,发出“哧啦哧啦”的声音,刺人耳膜。尤其是做试卷时,她直接把试卷放在课桌上就写,笔尖透过薄薄的纸张跟铁质的桌面交锋,发出很顽固执拗的声音,分散了雨荷的注意力。

于是有一天雨荷对同桌说:“你不要那么用力写好不好?”同桌奇怪地看了她一眼,然后不满地“哼”了一声,埋下头去继续我行我素,而且从此以后,雨荷再跟她说话讨论问题时,她不愿意再搭理雨荷了。雨荷不想和老师说这件事,不想因为这件事把两人关系弄得很僵,但是同桌的举动影响了雨荷的学习,雨荷心里又急又委屈,不知道该怎么办。

讨论:如果你是雨荷你会怎么解决这个烦恼?

三、自我展示(20分钟)

每个小组把生活中你经历的压力事件和烦恼通过小品的方式展示出来,要求每个小组表演小品时要生动形象,主要把那种烦恼、压力的情绪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大家明白你的烦、你的愁。

四、分享讨论(10分钟)

1.看了成员的烦恼、压力展示后,你有何想法和感受?

2.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

五、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压力产生的原因、自我减压的方法,提供一些自我减压的技巧建议。

2.分发《心灵卡片》,要求每位成员写下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四次团体活动――放飞自我

【活动目标】

1.释放压力,放松自我。

2.自我肯定,自我接纳。

【活动准备】

播放班得瑞的《日光海岸》《催眠的花园》,自制皇冠帽两顶,已完成问卷调查表。

一、戴高帽子(20分钟)

1.活动规则:10人一组,围圈而坐。请一位成员坐在圆圈中央,其他队员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外貌等)。被称赞的成员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每个成员到中央时要戴一次高帽。游戏中,必须说优点,态度要真诚,要努力发现他人的长处,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2.活动准备:两顶手工制作的皇冠帽。

3.分享:

(1)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

(2)是否有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进一步认识?

(3)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有何感受?怎样才能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

二、放松训练(30分钟)

1.想象放松法(配乐)

找个安静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轻轻地闭上眼睛,慢慢呼吸,很深很深地吸气,开始数数,由10倒数至1,头部有意识地放松,逐次到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双臂、双腿……逐渐进入一种有意识地重新塑造自己的氛围,使心中的烦恼、自卑、悲观的自我越来越远……让一个充满自信、热情、富有魅力的形象走进内心。此训练要连续多次进行,养成习惯,便会达到自我放松。

教师在给出上述指导语时,语气要柔和,语调适中,节奏要逐渐变慢,配合对方的呼吸。指导者也要具有想象力,使语言指导具有形象性。

2.分享:放松的感受和体会。

三、放飞压力(5分钟)

让成员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压力问卷折叠成纸飞机,然后大家一起站起来,放飞纸飞机,放飞压力,让这些烦恼和不快渐渐远去。

四、总结(5分钟)

分发《心灵卡片》,要求每位成员写下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五次团体活动――珍重再见

【活动目标】

1.领导者、成员分享参加团体的体会、感悟。

2.结束团体,团体成员相互祝福、惜别。

3.评估团体辅导的效果。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我们是一家人》《友谊天长地久》《相逢是首歌》,成员填写团体活动反馈单、祝福卡片,纸笔若干。

一、穿越时空隧道(15分钟)

1.伴着轻柔的音乐,团体成员选择最舒服的方式坐好,闭上眼,教师逐一描述几次团体活动的大致过程,并分享总结感受和体验。结束后,成员睁开双眼,分享回忆四次团体活动中印象最深、最难忘的事情和经历。

2.成员填写团体活动反馈单。

(1)我觉得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的气氛是 ,希望以后能 。

(2)在本次团体辅导活动中,我对 (成员或活动)印象最深,因为 。

(3)我的最大收获是 。

(4)我对团体活动的建议是 。

二、真情告白――寻找我的“天使”(15分钟)

1.让队员把祝福卡片赠送给默默关心支持自己的“天使”,感谢“天使”在这次活动中的关心与爱护。

2.每个队员在背后别上一张白纸,请其他成员每人写一句祝福的话和建议,以作留念。

三、大团圆(30分钟)

1.目的:通过身体的接触传递温暖和力量,使成员在结束前更实在地肯定团体的团结,体验在一起的感受,获得支持与信心。

2.准备:空旷的房间。

3.操作:在团体最后一次活动结束时,教师请大家站立,围成圆圈,将两手搭在两侧成员的肩上,聚拢安静30秒。然后轻轻地哼唱大家共同熟悉的歌曲,并随着歌曲旋律,自由摇摆,使全体成员在一个充满温馨甜蜜而有内聚力的情景中告别团体。留下永远的、美好的、难忘的记忆。

【总结】

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能喷射出银花朵朵。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坚持进步。本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情境表演”“传数字”,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压力,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压力。并通过“头脑风暴”“旋转木马”“戴高帽”“角色扮演”“放松训练”等环节,让学生集思广益、分享交流,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切身体验自我减压的应对方法与技巧,并把这些方法正向地迁移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创新与完善。

(稿件编号:091112006)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1)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思考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方法中的一种,在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相对于个体咨询,往往具有许多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减少不良情绪,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勇气;容易让成员获得归属感,在团体活动的进行中,成员通过语言的沟通或是活动互动彼此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营造出安全、和谐、轻松的团体心理辅导氛围。在团体里,学生可体验社会上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交换意见、共拟计划等现实的经验,可促进学习,改进行为。

我校已开展了八期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取得了一定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但也有一定的不足。老师们对每期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团体心理辅导要有明确的主题与评价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成长中的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成长课题和困扰。我校心理咨询工作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或心理测量。针对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心理咨询老师会选择在不同学期分别开展以不同内容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根据主题的辅导目标制定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不容忽视,有效的评价能够发挥甄别、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而且u价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通过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作为效果评价,经过对心得体会的阅读与分析后发现,每期辅导后学生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例如在一期以“走进新生活,快乐共成长”为主题的新生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感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往,使我变得自信起来,同时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学会信任和包容。”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会对参加辅导的成员进行追踪调查,并结合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对该生参加辅导后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调查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亲子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确实有所提高和进步。

二、团体心理辅导开展途径的思考

中职学生面对来自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容易出现问题,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特点,应面向广大学生进行开展,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应用。

(一)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学生看成一个团体,以团体活动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体验、讨论、反思等,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支持和帮助,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二)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

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是与学生建立心理联系最多的人。因此,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专业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辅导员有计划地完成学生团体辅导计划,不仅能够缩短师生沟通的距离,同时提供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辅导员通过培训,将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中有效地实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

(三)对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成为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头等大事,其所带来的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中职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的认识困惑。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还可以让学生疏泄消极的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固定性

尽量选择自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或确实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团体中有个别非自愿者,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愿会降低,较少参与到辅导中去,不能保证每天的按时活动,或对活动表现出较少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团体效果。

(二)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进行长期追踪调查

心理辅导对个体性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是长期和潜移默化的,同样,团体心理辅导也应关注成员长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只衡量辅导后的即刻效果或短期成效。心理咨询教师应与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参加辅导后的学生,进行多方聚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三)团体心理辅导应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尽管团体心理辅导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由于时间的限制,单纯的团体辅导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个体的问题有时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如果某个成员的需求是团体辅导不能满足的,则应当鼓励这个成员转为个体辅导。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不断拓宽和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得到更好地开展与运用,能够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对于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引起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和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高云芹(1964-),女,北京人,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高讲,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2]李姗姗.浅析职业学校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效果评价.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140-142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团体咨询,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较高层次的一个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行性进行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在华北煤炭医学院进行,为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我们随机选取了05级在校40名大学生,在活动前讲明活动的目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参加。最后选取了自愿参加的学生24名,经过前测和后测。剔出无效问卷后,获取有效问卷21份。

1.2 研究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此量表含有90个项目。共包括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即1没有、2很轻、3中度、4相当重、5严重。分值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实验研究过程

1.3.1 前测在进行团体咨询前,对自愿参加团体咨询的学生采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问卷当场收回,并及时进行问卷登统。

1.3.2团体咨询过程 将24名自愿参加团体咨询的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活动共分5次,1次/周,每次90分钟。5次团体咨询的内容如下:第一次:认识团体――交朋友训练。旨在通过这次咨询使学生能够认识团体,认同团体。认识新朋友,增加交往空间和交往技巧。第二次: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旨在促进团体成员全面认识自我。第三次: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旨在通过本次团体咨询,使团体成员能够了解自我的情绪,学会正确对待不良情绪,并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第四次:塑造完美人格。旨在通过本次咨询,使团体成员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建立的过程和基础,并且不断内省。第五次:笑迎未来。旨在了解成员在团体过程后的进步与改善。讨论成果,彼此反馈,结束咨询团体。

在每次团体咨询结束后,都布置与本次咨询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进行反思。以加强团体咨询的效果。

1.3.3 后测 在第五次团体咨询后,要求团体成员填写SCL-90问卷,问卷当场收回。同时填写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所得问卷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整理与统计。

2 结 果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比较将21名同学的前、后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见附表。

由附表可知,大学生经过5周的团体咨询后,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前测得分明显高于后测得分(t=2.44,P<0.05),说明经过5周的团体咨询后,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同时,对心理健康各因子进行比较后发现,大学生在强迫(t=2.59,P<0.05)、人际关系敏感(t=2.88,P<0.01)、抑郁(t=2.45,P<0.05)和偏执(f=2.99,P<0.01)4个因子上的前测得分均明显高于后测。说明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方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团体咨询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2 大学生团体活动结束后的体会摘录 经过5周的团体咨询后,21名学生分别写了自己参加活动的体会,现摘录如下:“感觉自己明显有变化,自己放下戒备。才能与人友好相处,关心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敞开心,才能读懂心,变得自信,有了诚意,也就有了朋友……我与同学们尤其是同寝室的人有了良好的友谊。”“天性内向的我在团体中越来越敢于说话,越来越自信。”“通过活动,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乐趣中认识自己……”“……只要真心待人,问心无愧,你就会成功,你就会快乐。快乐不是别人赐给你的,而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我也学会了,该如何排解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忧伤。”

3 讨论

由结果可知,经过5周的团体咨询后,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总体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这与国内学者刘钰、张会平,胡晶等,刘倩倩,刘素珍等人进行的团体辅导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团体心理咨询确实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团体咨询的内容针对性强,实用,本次咨询的内容主要涉及人际交往、认识自我、管理情绪、塑造人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引发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生当中,是大学生关心和迫切希望有效解决的问题。第二,团体咨询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个理解和支持的氛围中,参与者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探索自己与其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交技巧。成员在团体中感觉很放松、很安全,能够畅所欲言、开放自己,同时注意倾听、积极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能够互相接纳、互相支持,甚至有些成员之间成了很要好的朋友。第三,团体咨询训练的形式多样,游戏、讨论、任职训练、行为训练等等,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分享学生的体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学生在交流中一方面使消极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另一方面学生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这样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自信心也得到提升。第四,团体咨询的家庭作业的布置促使学生对咨询的内容、咨询过程以及自己的收获进行反思,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心得体会得知,团体咨询之后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如何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和别人,学会了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了换位思考和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所有的成员都表示对团体活动感兴趣,希望团体能继续下去。认为团体咨询是有效的,对他们帮助很大,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4 结论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发展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理解和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研究表明,幸福在知觉、认知和社会交往上具有积极影响,幸福感能拓展个体即时的思维-行为模式,帮助人们建构出持续的个人资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将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实践加以结合,最终诞生了传授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课程。对于学校来说,团体心理活动课程是幸福课最主要的载体[2]。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学生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仅为少数。但是,长期处于自卑压抑、空虚无聊和低动机状态的学生却比比皆是,成为高职学生的主流人群。这一问题正越来越成为高职学院学生工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升学后巨大的心理落差产生的自卑心理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大学去不了,无奈上高职”的挫败心理。对自我缺乏积极认同,处于自我怀疑、自我挫败的生活状态,不能形成积极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尤其在高职生活期间,遇到不如意的事时,更容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比如,逃避、抱怨、破坏、退缩,而缺乏主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动力与信心,自卑与消极应对。如此循环往复,使得高职学生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难以获得成功体验和环境控制感。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中,对环境的有效控制和自我接纳是幸福感的重要维度。因此,如何帮助高职学生找回积极的自我是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的首要任务。

(二)缺乏目标,学习懈怠现象较为普遍

高职学生缺乏目标,学习懈怠的情形随处可见。究其原因,首先是高职学生中职业与兴趣相矛盾的现象较为普遍,但面对这一矛盾,高职学生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与资源;其次,高职学生在过去学习中遇到比本科生相对更多的挫败,因此容易在心理上形成习得性无助的认知模式,认为自己做什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最后,高职院校的教学、生活又与普通大学同步,强调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这使得绝大多数刚入学的高职学生短期内无法适应,很容易受同伴压力的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迷失自己的方向,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重塑希望,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对改变高职学生学习的低动机状态至关重要。

(三)缺乏积极情感体验

大量研究表明,外向、乐观、高自尊和控制源等人格特点是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1]。高职学生常常把应试教育中的挫败感延伸到高职生活。不少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进入高职学习后,出现上课听不懂,下课缺乏自主学习,考试挂红灯,逐渐丧失兴趣,继续强化过去的习得性无助。而这种无助感往往会举一反三,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校园日常生活中,高职学生更容易表现出颓废悲观,不少同学选择网络世界来逃避现实压力;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表现出抱怨、固执、偏激、敌意、冷漠等防御行为,以至于难以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面对情感问题时,更容易感觉有万念俱灰,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面对挫折时,更容易自暴自弃,怨声载道。

二、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策略

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果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其焦点只是关注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人群,或将一些消极心理症状消除在萌芽状态,而忽视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即低动力状态。而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焦点转向激发人类的积极力量,如幸福感、勇气、乐观、人际技能、信仰和希望等,从而达到对心理疾患的有效预防和抵御作用。此外,相对于课堂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如下优点:感染力强,影响广泛;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广益;效率高、省时省力等优点。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的原理与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相结合,创造性地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具体如下。

(一)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本研究结合高职学生普遍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参考幸福感问卷中的6个维度[1]36:自主性、自我控制、人际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个人成长,以此作为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方案设计的指标,设计出五个层面的团体活动:积极关系、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意义、积极行动。团体活动的目标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主性、自我悦纳、环境控制感,澄清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建立并保持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最终达到促进个人成长,提高主观幸福感的目标。具体方案见表1:

(二)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的具体实施

1.团体前访谈。团体活动前,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40分钟的个别访谈。在访谈中了解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的期望,向学生讲解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的过程、方法和目标,确定团体成员是否愿意参加此次团体辅导活动。

2.团体活动实施过程。团体辅导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计10次。每一次团体辅导又分别包括以下三步:热身――主题活动――团队成员分享。

3.家庭作业。每次活动结束后,辅导老师都会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写出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然后把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联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的积极改变中,以巩固辅导效果。

(三)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效果

1.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有助于高职学生探寻存在意义,增强责任意识。寻求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的不懈追求。生命意义的分析强调我们作为价值载体的重要性,并强调我们有能力从过去吸取经验,对现在生活负责,充满希望地为未来规划[3]。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通过开展主题为“我的生命线和墓志铭”的活动,让成员回顾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书写墓志铭,帮助成员探寻存在的意义。许多成员在活动中心情沉重,感叹自己的生命是有期限的,并且必须独自面临怎样活着的选择。团体中的另一项主题为“生命之旅”的活动借助两个生动感人的感恩故事,帮助学生扩展意识层面,深入细致地想象父母在未来几年经岁月侵蚀后逐渐衰老的情形,包括日见苍老的脸、不再挺直的脊背、青筋的双手、数不胜数的白发等等,帮助学生醒悟到世界上有一件事情不能等,那就是对父母的感恩,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团体分享中学生谈到,整个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中,最触动自己内心的体验便是:认识到我终究必须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起责任,不论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指导和支持。这一存在体验给团体成员带来失望,也带来巨大力量,促使成员愿意主动承担起生活的责任。经过积极意义的这一活动后,同学们突然感觉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懂事多了。很多同学知道如何更好地通过实际行动,尤其是要珍惜大学时光,珍惜学习机会,珍惜这份弥足珍贵的亲情,认真过好每一天,以便将来有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最终回报父母。

2.团体凝聚力与自我探索促进积极自我认同。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成长中的青少年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把早期养成角色和技术与当前的理想原型结合起来”[4]。一个人一旦获得自我认同,他就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意义。反之,则形成“消极自我认同”。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最初的两次主题为“我爱我家”、“信任之旅”的团体活动中,迅速帮助成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团体归属感和安全感。另外,在整个团体过程中,团体领导积极提倡成员之间真诚分享、不评价不评判,使得辅导团体成为成员在大学期间最具吸引力的团体。通过积极关系这一活动,成员在团体分享中总结到:我从未感到像现在这样轻松和愉快,我感觉我们是一个整体,充满力量和温暖。研究中团体凝聚力成为有效的影响力量,安全、接纳的团体氛围可以使每个成员毫无顾忌地谈论平时不能与其他人谈论的话题,相互分享经验,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积极关系,同时,团体的这种高凝聚力又能提高每位成员的自尊。另外,团体还通过直接开展积极自我的团体活动,帮助成员不管从自我内部还是外部镜像看到自身积极而独特的优势,消除过去以偏概全、自我否定的认知模式,促进积极的自我认同。对自我独特性的尊重和认可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通过积极自我这一活动,高职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学会欣赏和认可独一无二的自我,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自我充满积极期待。这种对自我的积极期待具有皮革马利翁效应,有助于新生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3.团体成员的情感宣泄促进人际互动,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情感宣泄是疗效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每次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的结束之际,都会有充分的时间允许成员开诚布公地分享自己的活动感受。而这种感受分享,成为增进成员间彼此了解,学习他人经验的重要机会。团体治疗中获益大的成员普遍重视情感表达,并同时还有认知上的改变[5]。因此,团体活动中除了鼓励情感表达外,还设计主题为“走下情绪的电梯”的活动,旨在帮助成员利用理性情绪治疗的原理,识别和调整消极情绪背后的非理性认知,以减少非理性认知带来的消极情绪。另外,针对高职学生适应中普遍存在的人际冲突问题,团体辅导别设计了主题为“情感决断表达技术”的团体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员掌握决断情感表达技术。成员在团体分享时谈到:原来在人际冲突中,即使不良的情绪,也可以通过恰当直接的表达,以获得同伴的理解和合作。通过积极情绪这一活动,团体成员表现得比过去更豁达,更愿意从多元灵活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情,抛弃过去自我否定或否定他人的偏激想法,情绪变得更加积极健康。而反过来,积极的情绪使得学生在看待新问题上变得更乐观,更开阔。积极情绪的这一作用在高职女生宿舍人际关系上表现得尤为显著。

4.规划未来和活在当下相结合,激发高职学生的内在活力。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做比较,及时调整和修改[6]。本研究中,团体治疗师通过“生命线、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等主题活动带领成员一起探索生命意义,增强存在意识。另一方面,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感恩存折”等主题活动将抽象的存在意义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目标和职业规划,并且,在最后一次团体辅导中,团体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思考如何灵活面对当下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确定需要的积极改变与应对策略,以帮助成员将团体中所有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巩固和泛化团体辅导的积极影响。成员在团体分享时谈到:每次团体结束后回到现实生活中,总会想到团体中的一些经验和启发,每天都告诉自己,积极行动与改变胜于任何誓言。经过积极行动这一活动,团体成员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愉快而充实地度过生活的每一天。这种积极乐观的信念,以及目标导向的行为对高职学生克服学业倦怠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Alen Carr.郑雪等(译).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2-13,16,36.

[2] 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程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

[3] William Blair Grould.常晓玲,等(译).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4-5.

[4] 埃里克・H・埃里克森.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合肥: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9.

[5] Yalom ID.李鸣(译).团体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0.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技术人才的基础[2]。青春期的躁动、与同学关系紧张、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父母的婚姻关系破裂等问题,都是导致中职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自卑和烦恼的关键因素。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自2009年起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1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及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3]。

相对于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以下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

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团体心理辅导容易让成员获得归属感。

5)团体心理辅导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多维视角。

6)团体心理辅导有益于发展社会性。

2 我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情况介绍

我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结合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学生的亲身经历,发现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自于四方面: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掌握如何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间正常的同学关系;如何平稳地度过狂风骤雨般的叛逆期,与父母和平地相处;如何重新点燃学习的斗志,这些都将对他们的生活及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校固定在每学年的上学期开展有关增进与改善人际关系和有关学习方法指导的团体心理辅导,在下学期开展有关正确面对情感困惑和有关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根据不同主题的辅导目标纳入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参与辅导的学生均为自愿参加,一期辅导为期四天,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课堂的时间,约为两小时。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不容忽视效果评价,有效的评价能够发挥甄别、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而且评价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4]。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通过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作为效果评价,经过对心得体会的阅读与分析后发现,每期辅导后学生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例如在一期以“走进新生活,快乐共成长”为主题的新生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感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往,使我变得自信起来,同时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学会信任和包容。”通过一期以“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分享:“以前在日常学习中总是出现马虎、着急的问题,通过活动让我明白了学习要有意志力和耐心,每个人都会犯错,人无完人,但重要的是要用心不重复犯错。”在一期“建立纯洁友谊,绽放青春光彩”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说到:“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都希望被异性关注,成为受欢迎的人,但是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去完成,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刻苦学习,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期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主题的亲子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后,学生分享到:“以前总是不愿与父母多说话,感觉自己不能被理解,通过活动让我认识到父母对我的爱,以后要多与父母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

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会对参加辅导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并结合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对该生参加辅导后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调查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亲子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确实有所提高和进步。

3 加强团体心理辅导在我校的实际应用

目前中职学校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多样,但都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包括:1)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使团体心理辅导得到深层和广泛的应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打破成员之间的陌生感,增加亲密感;2)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者,使更多学生受益。朋辈之间年龄相似、发展阶段相似、面临的心理问题也相似。对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介绍和团体心理辅导师的培训,由他们来执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缩短了学生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距离,缓冲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缺乏的不足,使更多学生受益;3)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使新生在最短时间内互相了解,建立互相信任,尽快融入新的集体,缩短适应期;4)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是与学生建立心理联系最多的人。在专业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辅导员有计划地完成学生团体辅导计划,不仅能够缩短师生沟通的距离,同时提供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5)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学生看成一个团体,以团体活动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体验、讨论、反思等,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支持和帮助;6)对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就业问题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头等大事,其所带来的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还可以让学生疏泄消极的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4 关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

4.1 保证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固定性

尽量选择自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或确实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团体中有个别非自愿者,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愿会降低,较少参与到辅导中去,不能保证每天的按时活动,或对活动表现出较少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团体效果。

4.2 提高成员对活动的投入程度

首先,在目标的确定上:尽量使预期实现的辅导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其次,在方案的设计上:尽量使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做到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团体成员在参加后续活动时,切实感受到之前的辅导对自己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最后,辅导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方法与技能,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使学生在与其的互动和交流中,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和感悟。

4.3 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进行长期追踪调查

心理辅导对个体性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是长期和潜移默化的,同样,团体心理辅导也应关注成员长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只衡量辅导后的即刻效果或短期成效。心理咨询教师应与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参加辅导后的学生,进行多方聚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4.4 团体心理辅导应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尽管团体心理辅导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由于时间的限制,单纯的团体辅导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个体的问题有时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个别辅导服务可以安排在团体心理辅导以外的时间进行,如果某个成员的需求是团体辅导不能满足的,则应当鼓励这个成员转为个体辅导。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不断拓宽和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得到更好地开展与运用,能够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对于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引起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和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相信在未来,团体心理辅导将成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2]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1):73-75

[3] 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2(1):179,198-212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近十多年来,各地的社区都普遍开设了家长学校。绝大多数家长学校是由社区聘请家庭教育专家以报告和讲座的形式向家长讲授教育理论与方法。这种培训形式的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少授课现场出现台上讲者声情并茂,台下听者昏昏欲睡的尴尬场面。也有很多家长反映听的时候轰轰烈烈,实际运用的时候却不知如何着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授课内容以理论为主,欠缺操作性;讲课者与听课者缺乏互动;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一般化的内容难以切合每个家长的实际需要。为了提高家长学校的培训效果,我们在社区中开展了家长辅导的试验,尝试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家长开展培训。

一、亲子教育团体的特征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特征

团体心理辅导是应用心理学的一门分支科学,它有着独立、完整的理论和技术,是许多行业用来培训专业人才的一种盛行的教育模式。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所进行的助人过程,是一种助人的社会服务。国外研究者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系统的辅导,强调其预防的作用,内容以发展中的个体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题。简而言之,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方式”去辅导他人的一种辅导模式。

(二)家长团体的特征

1.专家和学习者是一种辅导关系――真诚、同感、尊重。在亲子团体中,教者称为导师,团体辅导以家长为主体,教师的角色既是合作者,又是程序执行的促进者和团体动力的催化者。

2.导师要创设一个安全、信任、的团体情境,要接纳每一位家长、营造安全的情境。

3.导师参与到整个亲子教育活动之中,经历热身、互动、凝聚、解难、结束等几个发展阶段。

4.辅导过程体现成人有效学习的特点,既要有由外到内的认知学习,又要特别体现以人为本的由内到外的体验学习――在团体中建立关系、自我探索、自我了解、采取行

动等。

5.活动内容具有实用性。课程内容充实,以成长性的活动为主。主题选择符合家长的需要,能举实例,实例最好是现代的、身边的,有录像和采访更佳。

6.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热身游戏、故事分享、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讨论分享、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促进参与者的互动。

二、亲子教育团体的类型

亲子教育的团体可以分为治疗性团体和发展性团体两大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父母成长工作坊

父母成长工作坊就是把现实生活的情境和事件,模拟为室内的小组活动,在团体活动中进行体验学习。常见的有“自尊感提升工作坊”“父母情绪管理”等。

(二)亲子平行沟通小组

亲子平行沟通小组即父母与孩子分别组成小组,同步开展联合辅导活动,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辅导目标。如受虐的妇女及其子女、单亲父母及其子女等。对于这些辅导,采用平行小组的形式更为有效。其优势在于亲、子都清楚了解他们的共同目标,效果更佳;亲子在辅导过程中进一步沟通,增进认识,建立新的关系,积极面对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团体动力可以促进亲子双方提高信心和勇气;亲子共同实践的过程就是共同体验学习的过程。

(三)亲子共享体验活动

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辅导活动,一同感受、体验、成长,例如读书会、参观博物馆、参观科技馆、参观文化艺术展等。

(四)亲子历奇训练营

历奇辅导综合户外拓展、历奇训练、体验学习、助人自助等多方面内容,帮助成员提升自我概念和团队精神。

(五)亲子团康辅导训练营

以开展康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亲子教育团体。团体康乐活动的内容有唱歌、唱游、带动唱、游戏、土风舞等,辅导者将这些内容进一步深化,运用团体的方法和技巧带领成员,就可以达到辅导层面的效果。

(六)亲子戏剧工作坊

选用亲子日常的普遍事例,或者事先准备好童话剧、课本剧,用 “角色扮演”的技巧,协助团体成员按一定的游戏规则排演出来,并在演出过程中进行角色体验,从而改变不良认知,宣泄情感,学习新的行为,实现辅导的目标。

三、亲子教育团体的设计

(一)订立团体辅导目标

组团之前,首先调查家长的需求是什么,即这个团体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团体辅导工作的第一要务,因为团体的目标是导师和家长努力的方向,也是评价的标准。订立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家长的需求、社会的形势、导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团体目标应文字化、具体化,并要分解到团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

(二)招募甄选成员

招募团体的成员,应当有明确的标准。例如,招募期望型和溺爱型的两类家长成员,就要在招募时进行测试,甄别分类。具体应考虑性别、年龄、人格类型、受教育程度、社会背景、技术能力、参加辅导团体的经验等因素。

(三)组团的具体工作

首先是宣传、广告、动员等工作,动员目标家长参加;然后确定地点和时间并进行首次见面谈话、测试和甄选;最后,介绍本次团体的目标、辅导的内容、方法、期望,签订共同遵守的协定,分组和导师

见面。

(四)设计辅导程序

设计辅导程序首要考虑的是活动是否有结构性。团体辅导活动有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之分。结构性活动就是围绕某一目标而开展的系列化的活动。结构性活动要按照团体活动的发展阶段来进行活动设计,从热身期―互动期―凝聚期―工作期―结束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程序的设计也会有相应的要求。设计好辅导活动后,还要考虑活动的安排是否具有连续性。连续性的活动就是活动在一天或连续几天进行,比如利用假期组织若干个家长学校的成员进行培训。

四、团体活动实施过程及效果

(一)团体活动实施过程

在团体活动中,我们采用了热身游戏、故事分享、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讨论分享、问题解决等多种活动方式。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结合自身的经历组织讨论,交流彼此的教子心得,在活动中领悟教育孩子的新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技巧,并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教育方案,分享自己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体会。鉴于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育的效果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验证,故采用定性方法对此次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定性方法主要包括主持者的观察记录、团体成员的家庭作业和团体活动后进行的问卷

调查。

从我们的观察记录来看,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他们大胆表露自己的教子观念与方法,并能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分享运用新技巧后孩子的行为发生的可喜变化。从家长设计的两个教育方案(分数奖励日程表、家庭合约)与家庭作业来看,家长们能较好地将所学的理论与技巧运用于教育孩子的实际中;有些家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合约”,不仅对孩子提出了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听从父母合理的建议等要求,而且合约中还包括了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例如,每天允许孩子看一小时电视、父母不能大声骂小孩、不能无理阻碍小孩做感兴趣的事等。从这些作业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技巧正在发生着转变。

(二)团体活动实施的效果分析

经过这次培训,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民主的观念、合理期望的观念等)有了较大的转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育技巧(奖励的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观念和技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团体辅导的方式对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困惑有着独特的作用。团体辅导强调主持人要以真诚、同感的心态,通过创设宽松、无批评的心理环境,让团体成员在活动中大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达到自我领悟、共同提高的效果。家长参加团体辅导后会发现其他家长也有类似的困扰,这对于提高教育孩子的信心有帮助。在团体辅导中,家长会得到多方的帮助与感情支持,同时也会去帮助与支持别人,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气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工作坊的内容较切合家长的实际,既有教育观念的研讨,又有教育技巧的学习。这些教育观念与技巧对于既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同时又不太懂得怎么教好孩子的家长来说,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再次,在培训方法上我们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既有热身游戏、讨论分享、故事分享、问题解答,也有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能更好地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使培训收到良好的成效。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心理 团体辅导 活动课 选题 活动设计

最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这门新兴课程迅速发展,逐渐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的重视,团体辅导活动课的效果也逐渐被大家认可。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心理健康活动课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规范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主要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活动主题,以及主题确定之后如何紧密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本文针对心理团体活动课的这两大问题,谈谈自己经过教学实践后的心得体会。

一、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及其必要性

我们所进行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各阶段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线,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引领感悟等多种形式的针对性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处理与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学会合理自己的情绪、纠正不良的信念,获得克服心理偏差的力量,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活动课程。

目前,心理团体活动课的必要性越来越显而易见。首先,心理团体活动课是学校教育现状所提出来的迫切要求。调查显示,我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差、厌学、焦虑、攻击、退缩、耐挫力差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各种困扰,并且更进一步的影响到了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其次,心理团体辅导可以高效率的对学生心理发展起到作用。一个班级的同学他们的思维发展阶段、所处的时代基本上相似,他们所遇到的成长困惑,心理问题也基本相同,所以针对这个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行团体辅导活动,是对大多数同学有效的,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多数同学的心理问题得到的关注。

二、心理团体活动课选题的确立

确立心理团体活动课的主题是进行活动课的第一步,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代表着整个活动课的方向。笔者在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在这里希望对各位教师能有所帮助。

(一)灵活性

心理活动课的选题要具有灵活性,我们不能依靠某本教材按部就班的开展我们自己的活动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1.因学生团体心理特征而异。不一样时代的学生有不一样的心理特点,随着现在信息高度开放,学生甚至不同年级之间都会有代沟。在一次高一的活动课上,学生们大声的说道:老师,你过时了,你那些问题小学时就讲过了。所以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现在的学生他们爱听什么样的课,他们有什么样的发展特点,最近他们关注什么,这都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的。

2.因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而异。很多心理学家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阶段,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各个发展阶段去选择我们的题目,我们需要考虑学生这个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道德发展的特点、交友的特点,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学生。比如,“感悟亲情”这一课,我们不能把它放在初中、小学,他们的认知、道德发展水平还不到那个阶段,他们在下面听课好似鸭子听雷,只看到了活动的热闹。

3.因时间、地理位置而异。在新学期初,我们要开展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活动课,比如开展关于遵守规则的课程,让学生收收心。在临近期末,可以开展关于消除紧张,正确看待考试的活动课,使心理教育课更好的为学生带来收益。

在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呈现不同的心理问题。我们作为教师要灵活地去考虑活动的主题。

(二)计划性

这里的选题计划性是指我们要有整体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很多心理团体活动课教师存在着教学计划模糊的问题,她们没有在学期初制定整体的教学计划与目标,而是每周临时写一篇活动方案,这样就失去了联系性,使整个教学思路混乱。整个学期学下来课程没有承接关系,只是凭教师的个人想法随机的去安排课题。当然,我们这种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随着课程的进行随时调整。比如使学生增加自信的活动课,一次不足以达到目标,那我们就应该考虑在这方面增加课程。

三、心理团体活动课的活动设计

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设计本节课的活动。现在网络、书籍上有着大量的活动介绍,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1.针对性。心理团体活动课的活动应该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多样的形式与活动就成了装饰与摆设。每次活动课下来,学生能够记住的只是课堂上热闹的游戏,同学之间的嬉笑,此时的心理体验只是一时的现场效果,在活动过后随即消失。现在有一种活动设计的误区,有些教师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同学们会不会喜欢这个活动、会不会积极参与,而不是辅导的理念及主题的针对性。这使心理团体活动课彻底的变成了团体活动课,失去了我们原有的意义。

2.典型性。每节课大约45分钟,除去简单热身,只能开展两个活动,所以我们最好选择那些更能使学生受益的典型性活动。当然,我们还要考虑那些典型性活动是否学生已经参加过很多次了,比如对于增加学生之间信任感的活动,最典型的莫过于“信任之旅”,所以教师最好事前有调查,或有备选的其他活动。

3.易于操作。有些活动过于繁琐,即使教师反复强调规则,大家还会不知所措,那么这样的活动是不适合我们的。学生都很喜欢心理团体活动课,也很愿意积极参与活动,但在教学中,会由于我们活动的选择、规则没有说清而导致学生不配合教师。我们在活动开展前一定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明白活动规则。

4.启发性。我们的活动不是让学生玩的高兴,而是希望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感悟到活动的主题。所以选择活动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这个活动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以使他们能从成功的结果及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胡三.论实施班级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当代教育论坛,2008,(1).

[2]钟志农.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要领[J].思想・理论・教育,2001,(10).

[3]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4]吴忠才.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3).

[5]裴利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三种偏向于纠正[D].教育探索,2004,(10).

[6]王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教育探索,2008,(2).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关键词:心理辅导;中职班级管理;实践应用

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其主要是通过班级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让成员能够在开展的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自身学习行为的一种方式。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一种技术性非常强烈的活动,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作基础。其中,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增强班级归属感,提升班级凝聚力

在当前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班级凝聚力较低。因此,为了有效增强中职班级教育管理的归属感,提升班级管理的凝聚力,便需要开展以“班级团队合作”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其中,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班级问卷,以此了解学生对班级团体活动的反应,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培养团队精神”的辅导活动。其中,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合理设置班会课和自习课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在活动开展之后谈谈体会和感受。例如:可组织学生开展“大风大风吹一吹,大风大风吹过穿白衣服的人……穿白衣服的同学应该主动站出来”。心有千千结,一排好队伍,牵手自己左右边的两个人打乱队形后自由活动,当听到口令之后再按照原来的状态牵手。通过设计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够组合成为一个个结点都非常混乱的队形,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够解开这些结点,或者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够解开这个队形的死结呢?促使同学们积极进行思考,有利于增强整个中职班级的归属感。

二、加强同学间的交际,改善同学关系

在中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尚未正确认识自我,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所以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能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学会重要的人际沟通技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其中,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开展5—6次。下面就是一次重要的辅导过程:暖身活动,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成员站在下面听管理者宣布规则,并相互探讨活动完成的关键点是什么?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人际交往的帮助和影响?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相互交流活动角色扮演的心得?设计折纸游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分享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除此之外,老师还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异往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知识,让整个中职班级变得更加融洽。

三、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乐观成长

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需要全身心投入中职班级教学活动中,坚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其中,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对学生表现较好的情况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帮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例如:中职班级在开展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尽量将性格外向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混合在一起,采用叠加介绍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其他学生,降低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四、有效管理情绪,缓解焦虑心情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困境,如:失恋、考试不过和竞选失败等。部分学生在面对上述情境的过程中不懂得宣泄自己的情绪,常常感到非常压抑,情绪低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合理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形式,首先,应该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其中,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大考验”的游戏,明确列出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困惑情绪,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交流自己的情绪。同时,让学生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学会正确处理困惑的情绪。其次,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情绪表达训练,让学生通过表演自己穿衣服并询问大家意见的情景,并让三位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回应,讨论哪一种方式更好?通过创设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情绪表达技巧的大讨论过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使用深呼吸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总而言之,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直接决定了学生在生活中存在各种问题,如:青春期叛逆、学业困惑等,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团体活动,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班级学生和谐发展。

作者:王永寿 单位: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郎惠英,朱瑾.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管理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10):599.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心理资本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职业辅导

一、前言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当被问及就业问题时,97%的学生认为有压力、退缩、恐惧和自卑等心理反应。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优势。而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能力,如果能被合理的开发,则能很好地降低大学生的职业恐惧感和压力感,并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有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能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很好的预测性。因此,本研究在心理资本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团体辅导方案,来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进行干预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宁夏大学新华院在校大二、大三学生中发放积极心理资本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调查,然后从中选取26名存在职业决策困难的学生作为团体辅导的被试。经访谈确定13名自愿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作为实验组被试,其他13名学生作为控制组被试不对其进行团体辅导干预。

(二)研究工具

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测量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该问卷由张阔等编制,该量表有4个维度,即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希望,共26个题项,采用7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积极心理资本状况越好。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2~0.82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即CDMSE。该量表是由彭永新、龙立荣编制,量表包含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5个维度,共39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团体辅导过程中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处理。

(四)研究过程

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共7次,每次2个小时。团体辅导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阶段(第1次团体活动)。通过“相识接龙”和“无家可归”等活动,帮助团体成员相互认识,了解团体辅导进行的形式,并商定团体规范,填写团体活动合约书。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第2-3次团体活动)。通过“棒打薄情郎”和“信任之旅”等活动,增加团体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通过“自画像”“职业竞猜”等引导成员增加对自我的观察和了解,并启发成员思考自己了解或感兴趣的职业。

第三阶段:工作阶段(第4-6团体活动)。先后通过 “价值拍卖”“兴趣岛”和“职业试穿”等帮助团体成员增加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的了解。然后,采用“秘密大会串”活动及“职业平衡单”和SWOT分析法相结合,帮助团体成员解答职业决策困惑,学习职业决策的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阶段:结束阶段(第7次团体活动)。总结团体活动中的收获,进一步澄清职业规划,坚定职业决策信心。最后在音乐“我的未来不是梦”中结束团体。

三、结果分析

(一)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果分析

表1 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得分t检验

由表1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前测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

表2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差值得分t检验

注:* p

表2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差值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团体辅导干预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作用是显著的。

(二)实验组、控制组在积极心理资本上的结果分析

表3 实验组和控制组积极心理资本前测得分上的t检验

由表3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积极心理资本在前测得分上不存在差异。

表4 实验组、控制组积极心理资本前后测差值t检验

由表4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差值在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三)实验组团体成员的心得体会分析

团体成员表示,通过这次团体辅导使得自我认识、自信心、制定职业规划、收集就业信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通过这次的辅导,我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对自己的理想也更加的坚定了。通过这次的团体辅导,我还学会了坚持,从刚一开始决定参加这个辅导,一直到最后结束。”“这个小团体中让我认识了真实的自己,提升了自己,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找到目标与方向。每一次的活动,我就会有新的感受与体会。”最后,部分成员还建议这样的团体辅导能从低年级学生开始会更好。

四、讨论

(一)团体辅导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心理上有着和普通公办高校学生不同的就业心理,如自卑、畏惧和恐惧心理等。如果能降低这样的消极情绪体验,将能更好地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中的心理优势。在本研究中,我们尝试应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存在职业决策困难的大学生进行干预,从自我评价、收集就业信息、解决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制定职业计划等方面设计团体活动、从数据的结果分析中可以得知,团体活动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有效的。团体成员也反馈说自己在团体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在团体活动中通过团体成员的分享,可以使大家相互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和前人的研究认为团体辅导可以提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致的。

(二)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有提升作用

积极心理资本被认为是个人可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都有显著影响,因此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大学生心理资本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大学生心理资本存量,从而实现成功就业。团体辅导在提高团体成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也对其心理资本有提升作用。有成员反馈说,通过这次团体辅导,不但知道自己该如何规划职业方向,做好就业准备,而且还提高了做事情的韧性,树立了对以后发展的希望,经每次的团体分享还让自己了解了自身的优势所在。

(三)团体辅导应用于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辅导的可能性

团体辅导可以帮助更多的存在职业困惑的学生。鉴于心理辅导教师的不足,在独立学院开展团体辅导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比一对一的个体咨询更容易普及。另外,团体辅导可以让团体成员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并非独特的有着职业困扰的人,从而可以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与此同时,在团体游戏的分享过程中也可以帮助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实现团体成员间的资源共享。

五、结论

1.基于心理资本理论设计的团体方案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及积极心理资本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作用。

2.团体辅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方法进行推广。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中选取的被试仅是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建议以后的研究中能从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选取被试,并对其展开职业辅导,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早地进行自我觉察和职业规划,从而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项目由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科研基金资助。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反思教育 团体辅导活动

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近年来,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了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使再出色的学校,其培养目标也不可能囊括社会对人才的所有要求。因此,学生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提高,还体现在他们能将学校中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应用于新的工作环境,并在工作岗位上寻找并获取新的职业技能。自我反思无疑是实现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当前国内关于反思培养的焦点集中在教师发展方面,并未延伸到高职教育。而国外的研究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很多文献对反思发展的过程、特点与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如在反思能力自身发展特征方面,D.Sue(2000)将反思能力划分成7项子技能,分别为“描述、鉴定引发反思的事件及特征”、“处理认知冲突引发的情绪”、“搜索多方资源,从不同视角审视认知冲突与发展”、“找出新假设与方案”、“制订实施新计划并积极调整”、“评估与比较”、“监控调整反思的内容与进度”[1],为学校教育中反思能力培养提供了细致、具体的指导方法。在培养模式方面,大多数学者推崇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模式,借助团体的思考与判断来反思自己的工作行为,并提倡讨论、评价、反馈的方式相互启发与进步[2]。

结合当前研究成果与前期关于学生反思状态的调研,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当从三个层面加强反思教育。一是树立自我反省意识,使学生能够不断以新眼光考量自身认知和行为模式,以求获得进步;二是培养反思技能,改进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主观、以偏概全、机械决策等思维习惯,建立起客观、开放、弹性的认知结构;三是完善认知策略,唤醒长期被应试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监控的意识,积极监控并调整思维框架和思考模式,从而促进自我反思健康、理性地发展。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将三个层面的反思教育贯穿于团体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高分子应用专业班级的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共有62名同学报名。考虑到参与人数较多,分为2个团体分别进行,每个团体各31人。另外,每个团体再设4个小组,每组组长1名。

2.问卷编制

调查问卷在参考国外反思理论与国内关于教师反思调查《我国反思性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3]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学生反思水平,分为反思意识、反思技能、知识观3个层面编制,在进行信度分析与因子分析后,筛选出17道问题。每道题目为0—4分共5个等级。问卷调查后用SPSS13.5软件处理所得数据并比较团体活动前后反思水平的测试结果,比较前后2次被统计结果的差异并做统计与分析。

3.组织实施

2011年2月起,我们将团体反思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贯彻在4次8课时为期3个月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课程中(图1)。具体来说,学生们先在讨论的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相互启发,创造出更多的交流反思机会;然后利用师生间、同学间评价与反馈的教学形式领悟自我反思的发展性与包容性,并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最后,反思日记的作业促使学生将自我内部对话外显与清晰化,并系统反思自己在课堂、模拟工作环境中的行为。为此,团体活动前,教师提前2周公布活动主题并分配角色、布置任务、准备道具;团体活动中,激发同学参与的兴趣并展开积极讨论,分小组对参与者在活动中的表现予以反馈和评价;活动后要求每个人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反思心得体会。4次活动的设计方案如下(表1)。

图1 基于团体辅导活动的反思教育模式

表1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方案

表2 团体活动对反思教育效果的差异性检验

二、结果与讨论

团体活动对反思教育效果的差异性检验表明(表2),团体辅导活动在改善学生反思状态发展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1.增强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反思意识的缺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特殊事件或者新鲜事件态度冷漠;二是在思考过程中对事件缺乏耐心与寻根究底的决心。针对这些问题,辅导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通过群策群力的团体反思推动学生思考深入拓展。为期3个月的活动后,学生对“生活学习中的新鲜或特殊事件探索”(p<0.05)与“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惑时会一直深入思考”(p<0.05)的意识显著提高,说明学生对周围事件开始反应敏感,同时对所关注的问题会深入地、连续不断地思考。

此外,我们借助于团体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自我教育、互相学习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思维碰撞产生的激情。合作反思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并使学生的反思走向深化。团体活动后,学生积极“接受别人的评价”(p<0.01)及“相互分享心得、接收反馈意见”(p<0.05)的愿望有显著提升。

2.提高了学生的反思技能

在反思技能培养方面,我们借鉴了D.Sue将反思能力划分成7项子技能的研究成果,在辅导活动中针对各单项技能实施相应的辅导,结果表明学生各项反思技能得以有效改善。比如在活动初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的预想方案形式简单、内容浮浅且不全面。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集体反思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在后期不再草率地得出结论,而是能够冷静思考,“查询相关资源后提出可行的方案”(p<0.05)。又如一些同学在认知冲突时会本能地用原有经验去排斥新变化,或者曲解现实让客观现象适应自己过去的经验,团体辅导活动后学生已能够合理处理认知冲突引发的不良情绪,坦然“承认与他人的差距并向他们学习”(p<0.05)。

3.改善了学生的认知策略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我们对认知策略培养的复杂性有深刻的感悟。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需要个人经过艰苦的摸索,然后在认知结构里不断建构而趋于完善。认知策略本身具有内隐性、缄默性、独特性等特征,再加上学生长期在一成不变的教法熏陶下养成思维方式固化的困难,都为认知策略的养成带来很多阻抗因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陪同学生一起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认知重组—应用新认知—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此外,为了在更大范围与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我们督促学生在每次活动后及时记录反思日记并予以反馈。“再反思”的过程是学生重组潜隐、模糊、跳跃的认知过程,也是他们感受反思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提高自我思维监控与调整能力。

三、结语

当前,在国外反思教育研究硕果累累的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仍未提上教育日程。事实上,反思教育是一项有明确内涵和方向并且很有意义的教育改革,应当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加以推行。我们将反思教育贯穿在一个学期的团体辅导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研究时间短暂、方法粗略,没有将更细化的因素考虑进去,但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有更多的教育者参与其中,为反思能力的培养打开新的视角和思路,实现高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Sue,D..The use of reflection in palliative care programme: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flective skills over an academic year.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6).

[2]Margarent,A.,Ortrum,Z..Professional devlopment through action research:case examples in 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Syst Pract Act Res,2008,(21).

[3]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讲话稿范文 下一篇:纪律学习月心得体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