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3:05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篇1

【关键词】学习习惯 英语教学 基本技能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也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七年级是中学生学习过程的第一站,因此,起始阶段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在英语教学中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我们教师在这一时期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传播知识与培养学习习惯这一双重的教学任务。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就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准确模仿的习惯

学习一门语言准确模仿很重要,让学生准确模仿是中学英语教学最关键的一步。起始阶段的英语的学习主要依靠模仿,模仿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音的质量。因此,教师需及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发音时的口形变化,仔细辨别读音;教师要在课堂上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调控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想方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切实把握好语音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同时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有声教学媒体的示范读,如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发音要领的分析介绍,如开音节、闭音节、升降调、重读、停顿、连读和不完全爆破音等。只有真正做到了语音标准、语调正确、连读合理、重读无误、读出结构,学生才能准确、及时、有效地模仿到地道的英语发音。

二、大胆开口的习惯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单词和短语的朗读和拼读,课堂上多让学生朗读对话和课文,多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说话机会,让他们在各种情景中跟教师学说、跟录音演唱、与教师、同学互讲。课后要多开展英语类的竞赛:课本剧表演,英语演讲等。要通过引导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开口说英语、讲英语、唱英语、演英语等各项开口练习英语的活动中来,培养一批又一批能说会道的中学生。总之,要鼓励学生多讲英语,多展现自我,使他们养成乐于用英语交际的好习惯。

三、规范书写的习惯

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费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书写字母、单词并逐步过渡到句子,要讲清楚书写规范的要求、正确示范,让他们充分练习。教师还需要强调的是,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大小写字母、单词间要间隔、不要漏写标点符号或错写、增减单词中的字母等。可以在班上多展示正确漂亮的书写,努力在班上形成比赛谁写得快写得正确的良好学习风气。

四、良好的“昕”的习惯

心理学测试表明,人通过“听”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识的80%以上,听的能力在英语四项能力中也是排在首位的,因此从“听”开始不仅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学习规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听”的能力,伴着语言和形体动作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用英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新知识时要认真做好每个单元的Listen and/num-ber的教学,只有在反复练习听的过程中,学生“听”的习惯和“听”的能力才能逐渐养成。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听磁带的好习惯,要把听课本录音和听广播、电视中的英语节目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自觉或在家长的督促下长时间坚持下来。这样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就能够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五、良好的背诵的习惯

口头作业与笔头作业占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是英语学科的特点,而我们的学生,则往往只重视笔头作业,而轻视口头作业。英语的背诵不仅能够帮助记忆词句,而且能够帮助领会文章的含义、理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积累很多词汇和习惯用法和语法知识,提高英语口笔头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随时记笔记的好习惯

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记忆力再好,背的再多也有遗忘的时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记笔记。随时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消化老师所讲知识的情况下,把课堂上的知识点放到课后去消化,还能够帮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教师有必要教育学生课堂上必须准备好笔记本,有些简单的可以就记在书上,以后有些难的或比较多的知识则可以记在本子上,课后慢慢去理解和消化。当然,还要逐渐训练学生课堂上做笔记时要抓住重点有选择性,简明扼要,条理有序;要书写迅速,才能够跟上老师的速度;还要在课后及时正确整理笔记,以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七、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作为学习的首要环节,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极其重要。课前预习的确是非常好的习惯,但要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却是非常难的,也是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为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在平时可以不断穿插这种习惯的引导和培养。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比较:有预习的课文和没有预习的课文的听课效果,让他们自己去体会预习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实践证明,坚持长期的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英语的能力,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要天天抓,反复抓。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学习策略的学生,需要慢慢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基础的学习策略;已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及策略的学生,则应鼓励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寻求更好、更适合自己、更高效的方法,更好地促进学习。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发展观,不断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包天仁,背诵课文贵在理解[J],英语辅导报,2003。

[2]乐伟国,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几点建议,来源:互联网。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篇2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 学习习惯 养成

美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际工具学科. 要掌握英语,除了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语习惯的培养过程。

现在许多英语老师在抱怨说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听说读写样样不通。有的老师几乎到了保姆式教学的地步,学生还是不领情,不仅没有任何进步,反而越来越退步。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在抱怨说英语太难学了。有的学生一上英语课就犯晕,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在听天书,甚至有的学生在英语课上公然和老师唱反调。其结果是老师越来越苦恼,学生也很郁闷。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久以来,我们老师一直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所教的内容,而忽略了所教的对象。虽然也下了一番功夫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可是当我们去面对学生时往往会觉得很茫然不知所措。而且,多数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习惯的培养。结果随着知识的步步深入,大批的学生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学习而越来越差,学习上越来越吃力和被动。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老师不仅教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初中是英语成为重要学科的起始阶段。因此,在初中学习英语的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用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英语学习铺平大道,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那么我们老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一、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上好第一节英语课,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学阶段的各种原因,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很担心英语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对第一节英语课颇费一番心思。第一节英语课并不见得非要让学生接触教材新内容,可以先与学生交流。当然,英语的基本问候语和课堂用语还是要先教的。可以先向学生了解他们对英语的了解和看法,然后讲讲学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诉学生学习英语无速成之法,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持之以恒,才有效果。最后要坚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由于小学各校的师资力量不均衡,以至有的学生学过英语,有的学生几乎就没学过英语。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适时鼓励同学们最为重要。我说:“不管小学时英语学的程度如何,都不要担心,也不要骄傲,我们一切从零开始。只要努力,同学们的英语都能学好”。

二、过好英语入门关

(一)过好英语“发音关”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交流。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听了总让人佩服,让人折舌。然而,这最终是归结为“发音”。英语的48个音素,要象小学语文教师教拼音的那种精神去教,也要保证学生回到当初学拼音的那种精神去学。尤其要分清拼音与音标发音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不是走弯路,反而是走了一条必经之路。

学习发音,其实就是模仿。模仿得标准与否,其实就是看发音器官到位没有。教师无论如何是要以声示范的。尽量要做到夸张一些,学习每一个音都要让每一个学生单个模仿,跟着念。边学习单音标的同时,要边出示音标单词,试着教拼读。把48个音标教完之后,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拼读规则,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发现规律。检验学生音标过关与否的标准是:教师不用教读任何一个单词,学生能独立拼出来,拼准确。每个学生都要会,而且要熟念。七年级课本的单词表,让学生反复拼读,有错及时纠正。

(二)过好英语“拼写关”

拼写与发音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独立。过好发音关的前提下,要达到“一见音标,立写单词,一见单词,立出音标”的标准。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记忆单词就不再会成为让他们头痛的问题了,也不再会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拦路虎了。试想,有多少的英语差生不都是因为不会读、不会写而铸成的呢?过好了这两大关,他们不再会觉得记单词有多枯燥、有多伤脑筋了。根据读音规则记单词是一条捷径,而且不易忘记。只要会读便会写。那些英语学困生之所以会出现记单词今天记明天忘的现象,还不都是因为他们靠死记硬背的吗?他们把一个单词分成了无数个字母。而拼读规则教会他们把一个单词分成多少个组合。如immediately(立即)可分成四个部分,i-mme-dia-tely。不懂得读音规则的学生,则将其支解得淋淋散散,支离破碎。

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必须要对英文书写严格训练。在教学生字母书写时,我们不只是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就不管了,还应该在学生彻底掌握之前做到认真示范,并时不时地强调字母格式,尤其是那些容易出错的字母,如小写字母p、l、i、y、f,让学生还能模仿着书写。在老师无数次的示范下,经常提醒里,学生无数次的模仿后,学生自然就能对字母书写的格式了然于心,在书写时就能自然而然地写出正确格式,从而在书写中做到无错,展示出漂亮的书写杰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书写不工整,尤其是字母书写格式不正确,老师反复强调后仍有“顽固分子”。要让学生改正,教师的批阅一定要严格,对学生的小错误也不能将就,而且发现错误,一定要督促学生及时改正。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算再没有记性也会记住:哦,这个字母应该这样写,老师让我改了很多次了,同时明白不能犯错,因为错了也要改,会被老师留下来……如此一来,时间久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就会朝良性方向有效地养成。

三、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英语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即口头作业与笔头作业占着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我们的学生则往往是重视笔头作业,轻视口头作业。所以要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而且一定要重视英语口头作业的完成。平时做好口头作业的检测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培养好以下两个背诵习惯。其一,背单词的习惯。雄厚的词汇基础是学好英语的良好保证。这是好多英语学习者的苦恼之处,但也是必经之路。如果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学会背单词。背单词的方法很多,如:根据读音规则记单词;利用新单词去替代自己习惯用的旧单词进行表达或用以往所学的单词来解释新单词等等。其二,背课文的习惯。要想很好地达到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积累多了,自然就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在背诵英文课文时,有些同学习惯逐字逐句的背诵,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弄得支离破碎,这样即便是暂时会背了也会很快忘记,并且也没有什么效果。学生很痛苦地背不仅不会增长知识,反而会越来越反感,对学英语越来越没兴趣。所以教师应辅导学生如何背课文。“关键词语整体背”是背诵课文的方法之一。细读每个句子,把里面关键的词和短语找出来列成提纲再加上正确的时态表达,等到学生已经很熟悉之后,可慢慢擦去有关词直至最后完全背会。

四、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从获得英语单词的拼读能力后,学生即应开始自学。自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等环节。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并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只将眼光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在课后复习中,尽力回顾老师讲课的情景,要回顾老师的表情、板书、语言乃至老师的教法。养成这样的复习习惯,对学习英语大有意义。复习中尚存的疑难问题要在反复思考之后,及时请教老师、同学。课堂作业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自我解答疑难,更应立即回顾课堂情景,以提高自我反馈的效果。家庭作业应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把家庭作业作为检查课堂学习的标尺。要善于养成把家庭作业与课堂作业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习惯。轻易问他人或畏惧难题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五、养成认真记笔记的习惯

平时记忆力再好,背的再多也有遗忘的时候,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要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消化的情况下,把课堂上的知识点放到课后去消化,还可以帮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所以说这是很有用的。教育学生课堂上必须准备好笔和笔记本,有些简单的可以记在书上,有些难的或比较多的东西则可以记在本子上,课后慢慢去理解和消化。

英语学习习惯很多,除了上面谈到的外,还有开口说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求学法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后自己总结归纳语言知识并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进行交流的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老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篇3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已提出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它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提出“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提出“交际能力”的要求的确是一大进步。

对“交际能力”的涵义,语言学家们有许多分析。概括起来,交际能力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语法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预先未知的真实(不是课堂上模拟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准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过去的英语教学虽然一直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对“能力”的理解比较狭隘,满足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完成机械的句型操练、掌握一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但不过是仅仅具备了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读不快、张不开口、写不出,不会用语言,更谈不上恰当地使用。

《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疑是比过去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纲》在“教学要求”和“内容”等部分做了相应规定。例如,《大纲》的“教学内容”部分不仅列出了语音、?词汇、语法等项目,而且详细列出了日常交际用语41项,约有300多个基本句型和用语。《大纲》在“教学要求”部分提出了学生能听懂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方法,围绕日常生活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

《大纲》在第五部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高中要继续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尽量加强实践,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运用。“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编写各种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的材料。”这就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了要求,要设法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例如,角色表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写便条、写信、记日记等,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机会通过口、笔头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为了保证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贯彻上述教学原则,不仅要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要求,还要对测试评估人员提出要求。《大纲》第六部分“考试和考查”规定,组织考试和考查时,既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试和考查的形式要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强调了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又对教学内容、要求、原则及考试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大纲》对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量化的要求,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听说是英语起始教学的基矗在初中阶段侧重听说,逐步培养读写,有助于打好语音和口语基础,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读写可以巩固和加强听说,提高语言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四项技能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阶段侧重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规律的。高中阶段书面语大量增加,培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为今后打基础都至关重要。

吸收语言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靠听和读,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学生不可能以听为主要渠道,但大量开展阅读是可行的。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吸收,是输入;说和写是产出,是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输入越多,输出就越多。在我国缺少英语环境的条件下,要迅速大幅度地增加词汇量,使学生产生语感,训练他们用英语思维,自由地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大量阅读是一条便捷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加强听读训练,特别要增加泛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基于此种考虑,《大纲》在“教学目标和要求”中明确规定:一级目标,除课文外,补充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左右;二级要求达到20万字以上。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是比较保守的,但要求全国普遍做到尚需努力。实际上,配合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的阅读训练中,?6册的阅读量就有50多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在80年代配合统编教材编辑出版过4辑《中学生英语读物》?,共40本,约200万字。?不少优秀的教师曾用这套读物培育了“高分高能”的高中毕业生。

遗憾的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往往只重视课文阅读和语言练习,而忽视泛读。这种状况是应该改变的。

《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根据总的教学目的制订的,学生需要具备以下阅读技能: 1.能使用词典、语法工具书等进行独立阅读; 2.&127;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段(包括图表和常见标志),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 3.能够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 4.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5.能根据己知的事实推断出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目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靠课文的教学。高中课文的阅读量至多有两三万词,平均每个学期才有数千词。因此,要大力提倡泛读,同时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也应改进。相当多的高中教师习惯于对课文中的语言现象逐句进行讲解与分析,旁征博引,给例句,进行翻译,而忽视了对语篇的分析。运用这种方法是难以培养出《大纲》所要求的阅读能力的,正确的方法应把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应就其内容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测其中的内容; 2.对影响理解课文的关键词语进行重点讲解; 3.学生默读课文,用眼扫视,逐句(不是逐字)阅读,用脑思考,根据上下文猜测个别非关键性词的意思,抓住文段大意,验证自己的预测,对读前的问题做出回答,并思考新的问题;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简明扼要地分析语言现象,讲解文段中新的语法结构; 5.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熟悉细节,掌握全部内容; 6.当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后,?放录音让学生模仿朗读,要求他们带着感情、绘声绘色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语篇中的涵义,同时提高语音语调水平; 7.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性活动,如复述、讨论(文段直接写出的和未写出的意思)、摘要(全文或段落大意、按时间顺序罗列史实等)、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与课文同类的问题)、写报告等。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加上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一 条加得好,符合时代的要求。高中学生英语的自学能力主要指学习语言知识和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独立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

在初中语音和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学习词汇的方法:能够运用拼读规则、音标和构词法知识拼读和记忆单词,并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自觉地按读音或拼法特点将所学单词归类,记在小本上,随身携带,不断复习;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吸收新词,记入小本,有意识地扩大英语词汇量。除了学习单词,还应特别注意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注意它们在课文中的用法,把那些与汉语差异大的、较难理解的短语记入小本,典型的例句也最好记祝对于《大纲》词表(一)中的短语要倍加重视,要熟记,而且会造句,经常用以进行口、笔头自由的表达。

最好选择一种英汉双解词典做自己的良师益友,遇有词汇方面的疑问不等待或仅依靠教师解答,自己查字典求得答案。经常使用字典,会越用越熟练,查找迅速,而且可以学会根据上下文找到恰当的释义。

2.学习语法的能力

学习语法是为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不是为语法而学语法,不必细抠语法,钻牛角尖儿。要善于通过语篇分析和语言实践发现新的语法结构,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出语法规则。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典型的语法例句及其中典型的部分。例如,They found two people killed in thefire.&127;(过去分词用作宾语补足语),背记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句,如定语从句This is the room in which we lived last year等。认真完成语法作业,对自己练习中的错误要弄清原因,然后订正,决不囫囵吞枣,不明不白地放过错误。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要复习前一阶段所学语法,学习课本中的语法小结。自备一本为中学生编辑的实用英语语法工具书,经常翻阅。在口、笔头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听英语

重视听力训练,懂得听是吸收语言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课上专心听教师讲英语,认真做听力训练练习;课下利用一切条件听英美人士的录音、听广播、看电视英语节目、听英文报告等。所选的听力材料不必过难,听时要弄清目的,克服心理障碍,情绪放松,精神集中,不要求字字句句都听懂,而是善于捕捉主要的信息,抓住大意即可。遇有机会,主动接触外国人或讲英语的人,大胆与他们交谈,多听他们的讲话,听懂了就会感到有信心,兴趣倍增。

4.读英语

懂得读是吸收语言和信息的最重要手段。爱读书,善于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随身携带,分秒必争地读。每本书的篇幅不必太长,可以迅速读完,使自己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的兴趣。精、泛读结合,快速扫视,用眼不用口,动脑思索,猜测词义,必要时使用字典,摘记警句和重要词语,便于记忆,甚至用于口、笔语表达。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废寝忘食,好似“入了境”,这时脑中的英语仿佛多了,也活了,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感”产生了。高中学生仍以读简易读物为主,以后读原著就自然容易上路。

5.说英语

懂得口头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学习的目的,愿意说,也爱说。明白中国人说英语有错误是必然的,不怕犯错,不怕别人笑话。教科书中的对话能够大声地说出来,主动找人对话,即使无人时也能自言自语。课上积极发言,课下创造机会(组织小组、“英语角”)开展口语活动。在交谈时开动脑筋,主动发问,并能随机应变,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较复杂的意思,设法使交谈持续下去。

为使自己说得有信心、有兴趣,在讨论之前可做些准备,从听读的材料中吸取营养,复习必要的词汇,尽可能提高说话的质量。

6.写英语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篇4

【关键词】英语笔记 记录要求 策略训练 学生作品 激励评价

笔者发现,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很少教师能指导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达到强化语用能力的效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若能围绕故事主题,结合故事特点指导学生对整个故事内容进行适当地归纳做笔记,既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一、要求明确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指导学生做笔记就要做一些相关的准备,明确做笔记要求。对于笔记的记录与整理学生还要了解以下几点:

1.时间的灵活性、内容的简洁性。

2.形式的趣味性、书写的规范性。

二、策略训练创意无限

做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多种感官眼、耳、脑、手齐参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做笔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策略训练的过程。笔者梳理了适合小学生记英语课堂笔记的方法,采取课上示范指导、模仿记录到自主选择记录方式的策略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1.图文式词汇。教材每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脉络清晰,引导学生学会做预习笔记,对单元主题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图配文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种形式。

2.要点式摘记。故事发生的场景在学校的操场上,Yang Ling(YL)、Su Hai(SH)、Mike和Liu Tao(LT)谈论各自的家庭住址和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故事文本,划出四个孩子的家庭住址,并记录下来。要点式摘记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语境自然习得语言,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故事内容,学会自主学习。

3.表格式填空。表格式填空是通过对故事关键信息的提炼,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方式。Unit 2 How do you come home? Story time

4.图表式标注。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在学完Unit3 Ask the way之后,引导学生再次阅读Unit 2故事部分,思考如何在地图上标注出四个孩子的家。孩子们借助Unit3的地图,再读Unit 2的文本,通过图表式标注,把四个孩子的家标在地图上适合的位置,直观形象地体现出家与家、家与学校之间远近的关系。

了解和掌握了做笔记的几种主要形式,不同的故事主题孩子们有不同的想法,孩子们针对五下每单元的故事部分,采用喜欢的方式整理笔记。

孩子们围绕过生日展开话题,运用表格、摘要和思维式笔记整理的方式,记录了苏海和迈克过生日的时间和活动,通过比较清晰地了解中西方孩子过生日的异同。孩子们灵活运用做笔记的方法,融入自己的思考,梳理出故事部分的主要内容。一学期结束后,通过翻阅笔记,整册书的故事部分展现在眼前,便于学生复习巩固,语言交流,易于拓展延伸,丰富小学英语笔记的形式。

三、激励评价强化动机

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笔记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及时、有效地调控,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笔者采取以下五种方式让学生体验笔记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反思不足,扬长补短,保持英语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1.自我评价,查漏补缺。故事学习后留有5-8分钟,学生回顾故事,开动脑筋,思考笔记记录的方式,快速梳理出笔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秀出风采。

2.小组评价,集思广益。采取小组互评,前后六人小组面对面,相互传阅,从书写到简图,比一比谁的笔记美观大方。优秀笔记本,放在展示台上,给予适当点拨评价,学生分享交流,比较中提高做笔记的能力,欣赏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优秀作品装订成册,在班内、校内、网络等多种渠道展示、交流、分享。

4.家长观摩,分享成果。家长会,把装订成册的学生作品向家长展示,家长浏览作品集,了解孩子笔记整理情况,与孩子交流,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做笔记能力的提升。

指导学生做英语笔记是强化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笔记的形式,模仿做笔记的方法,体验笔记整理的愉悦过程,在自我纠错、相互评价、作品展示、家长认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在故事复述、表演、续编等活动中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篇5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素质

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硬件设施落后,没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师通常只有“三个一”――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许多学校既没有录音机,也没有磁带,更不用说多媒体、投影仪,这样落后的设施,严重影响英语了教学效果。

二是学生方面的因素。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源素质差、底子薄。农村小学普遍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学生学习英语起步晚,基础不好。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懂为什么要学,不懂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没有学习的动力,加上学习方法不对,刚开始学习英语接受能力又差,所以学得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入门便已经掉队了。

针对以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相应的解决

策略:

一、改善和利用乡村教育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1.政府部门应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为农村学校配置英语教学的参考资料、音像制品、语音教室,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切实基本解决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设备不齐等问题。教师应有效利用已配置的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等能力。因此,改善教育薄弱环节,利用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

2.学校应尽可能充实图书馆,让图书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丰富学生课内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农村学生生源素质的提高,注意科学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入门

社会各界应多渠道尽早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英语,重视小学英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小学英语正规化,为学生们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再加上学习英语方法正确,学生一接触英语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轻松入门,英语教学就此进入良性循环。此外,还应注意家校配合,共同督促。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单独依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学校应多与家长联系,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共同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校期间由老师督促,回家之后的听、说、x、写训练的督促与完成要靠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三、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应发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农村中学由于薪资等一系列待遇和发展前景都远逊于城区,优质师资队伍容易流失,因此农村中学师资队伍素质普遍低下。当务之急,政府应调整政策,缩小城乡教师待遇差别,确实落实一些有利乡村教师待遇的措施;以吸引优质教师到农村任教和调动在职乡村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在职乡村教师要“做一行,爱一行”,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相互听评课,切磋教法;积极地学习口语、简笔画、多媒体、白板等现代教学技能,学会制作课件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切实实现教师自身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备课

首先是备学生,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勿好高骛远。例如:笔者所在的中学是一个半岛农村中学,小学阶段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学生七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起步晚,基础不好。多数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无法指导孩子。这就要求教师制订一套适应半岛学生低起点的教学措施。其次是备教材,现行仁爱版英语词汇量大、内容多、难度较高,农村学生起点低,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在学习过程中总感到吃力。针对英语学科特点:语音、词汇、语法的掌握是学会这一语言的基础,而语音却是基础之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我校半岛农村中学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先教学国际音标结合26个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再次是上好起始年级的每一节英语课。入门教学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怕英语,主要是从学生刚入门时没有掌握音标和单词的拼读规则而听不懂、不会读、单词记不住开始的。同时在农村中学适当超前集中学单词也有助于课文材料的学习,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记忆和学习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胆大敢开口的学生要多肯定和表扬;胆小羞涩不敢开口的学生要多给予机会,一有进步就应肯定和表扬,多次鼓励他们“开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提高对英语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例如:利用图片或简笔画教学单词,放一首英文歌或动画来导入新课,角色扮演学习对话,小组竞赛或游戏,复述和故事化书本材料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掌握,创设语境教学语法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学习能力。“课外活动可以创设用英语交际的环境和情境,学生可在课外活动中把从课本上学到的语言拿到实际中来应用,从而弥补了课本的不足”。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读音准确、书写规范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善于总结、勤于归纳的良好习惯等,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三)指导学习方法,避免走弯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来说,传授他们英语知识固然重要,教给他们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却更重要。就我校半岛初中生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学好英语,甚至标注中文或拼音来读单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音标记单词及其字母拼读,音标―单词拼读―中文理解。例如:用拓展法和归纳法教学语音和词汇,5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和重读闭音节的发音规律;oo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d、k之前发/u/,“脚”与“食物”恰相反,其他oo多发/u:/;短节拍歌记单词:“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等。教师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要针对具体的课堂教效果设计适当的作业,好口头不如烂笔头,相应的练习巩固是必要的。而且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和其他科不同,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用英语交流。

以上所述是笔者对农村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多年农村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得出的相应策略。“对症下药”才能稳步提高我县农村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篇6

关键词:新课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52-02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在学习上会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初高中衔接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就英语学科而言,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的过渡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议。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交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课堂上面带微笑,目光和善,语言亲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去学习知识。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平时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他们解决困难,和他们作朋友,先让学生接受你这个人,他们才能更好的接受你传授的知识。反之,教师经常在语言上辱骂学生,在身体上体罚学生,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厌恶心理,学生在思想上排斥这个人,就算这位老师的学识再渊博,知识再丰富,课堂再精彩,也没什么效果。当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不听从老师的教育,甚至顶撞老师,这时绝不可火冒三丈,待这个同学冷静下来再做处理,这样既避免了激化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化解了师生冲突,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教育理念。其中“乐之者”就是心甘情愿地从内心深处想学习的学习者,然而“乐之者”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和努力的。所以把学生培养成“乐于学习英语的人”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努力的方向。但是说起来容易,要落实到行动上却很艰难。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在前面唱独角戏,学生无人听讲;教师上课提问,学生无人感兴趣,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学生不知所云,逐渐厌学,不学,甚至逃学,中途辍学,最终成为教育的败笔。其实很多欧美经典流行歌曲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运用多媒体在教室里播放,同时配上欧洲优美的乡村景色,古典建筑等插图,吸引学生的兴趣。周末,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部好的英语原声电影,例如“Harry potter”、“The sound of music”、“The lion king”等都是很好看,学生又看得懂的电影,让学生通过电影了解欧美文化,从内心出发想学好英语。另外,教师可以尝试在班上建立一个English corner,或让学生多和老外接触,让他们体验到用英语交流的快乐以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重要性。

三、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独立学习英语。

1.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思考什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听课的辅助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并且要求学生课后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所学知识作圈注。教师要坚持检查与督促,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英语学习要战胜遗忘,与遗忘作斗争,就要强调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当新课结束后,教师应立即对所教内容加以总结,让学生把所学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及时地在脑海中重播一遍,然后再做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而且能够事半功倍。除了及时复习外,阶段性的复习也很重要,很多学生自己也很苦恼,辛辛苦苦背下来的单词,过不了几天又忘了,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学英语的信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知识点较散、语法多、词汇量也较大,学生很难全面掌握或灵活运用,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才能够汇小流而成大海。

3.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习惯。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扭曲了英语教育的目的,很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沦为考试的工具。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英语口头能力的表达。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大声的朗读英语,力求把一些精彩的句子、段落背下来。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一定的英语语感,这样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轻松很多。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1.做好每节课的热身。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的导入方法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语言环境。直观真实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无法比拟的,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2.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努力创新教法。牛津英语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都设计了Reading和Project两篇阅读材料。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怎样理解阅读材料,讲课文时,通常挑选出能表示课文主体的关键词和短语,巧妙地设计板书,使板书能勾画出课文梗概,必要时,让学生根据板书,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进行复述。阅读后,鼓励学生表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陈述观点。总之,阅读教学是完成从“知识向能力过渡的实战”,它不仅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钻研教材,创新教法,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学生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炼,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例如英语考试中做听力时,如果碰到一些外在干扰因素,如喇叭播放音量较小,磁带不太清楚,外部噪音吵杂,很多学生抗干扰能力较差,心理素质差,静不下心来,乱发脾气,不但听力做得一塌糊涂,还影响了后面解题的质量。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知道着急、发火是没有用的,只有静下心来仔细审题,耐心的聆听,抓住key words,key phrases或者听懂大意。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也可偶尔制造一些干扰因素去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抗干扰能力,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到将来高考时,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够从容应对,镇定自若,信心十足,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沈陈炎.重视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7).

[2]王琼.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03,(4).

[3]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篇7

[关键词]典范英语;阅读能力;课外阅读;读后活动;阅读评估

笔者任教于宁德市某中学的初中部,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材料也十分有限。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把《典范英语》阅读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课外阅读机会。在《典范英语》阅读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典范英语》阅读在七至九年级阶段均有开展,根据语言难度和主题深度,每个年级有固定的阅读文本。

一、《典范英语》阅读的实施过程

1.

阅读材料的选择

(1)阅读材料的适用性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按照克拉申输入假设,表达能力并不能直接从知识传授中获得,却可以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并进行大量的听读练习获得。

因此学生的现有语言技能水平是我们挑选读物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英语原版的文学作品,如何选择难度合适的阅读材料至关重要,阅读材料题材或难度不合适,都会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一旦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便难以继续开展。《典范英语》是系列图书读物,集备组老师按系类内已经标注的等级来选择材料。

《典范英语》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编排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材料。材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故事内容从十分简单的短句,逐渐过渡到生动有趣的长句,主要词汇和句型在故事中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们学习。这些材料是学生们经过努力可以读懂的,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阅读材料的真实性

阅读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没有被简化或改动的蕴含真实信息的日常语言,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原始材料(Marrow,1977;转引自全建强,2006)。传统的阅读文本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对原文进行了改写或删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语言素材的真实性。而真实的材料提供给学生接触地道、自然语言的机会,帮助学生在阅读活动和社会交际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领会到所学习的语言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语言交际。《典范英语》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材料,有些源自英美文学经典,语言鲜活生动,体现了地道的英语文化。它不以“交际”、“语法”为纲,不以“实用”、“速成”为目标,而以学生的“精神世界”为重,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为目标。体验并学习这样的语言材料,是奠定扎实语言根基、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前提和基础。

(3)阅读材料的教育性

英语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需渗透情感教育。在选择文学作品的时候,应关注作品的核心思想,判断其是否有益于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好的文字后面有情感,有思想,有内涵,有意义。语言教育要从有“意思”、有“意义”的内容出发,以内容为核心,用内容盘活形式。为了确保所选书目符合教育性这一原则,我们选择了注重培养生活技能、塑造良好品格,主}思想积极向上的阅读材料。

例如,《典范英语》7“Walrus Joins in”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海象Walrus笨拙的表演搞砸了其他动物的演出,但观众的宽容和鼓励使它不再沮丧,通过刻苦的训练,它成为一个优秀的小丑。学生们从中学到要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并能以宽容之心待人。

2.

《典范英语》阅读的具体操作过程

(1)课内具体实施步骤

①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分享自己的阅读教学经验时说:我每天花90分钟陪我的学生。我的学生做得很好,是因为他们读得很多。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练习,这种练习不仅仅是对类似识别单词和根据上下文推断意思这种拆分技巧的练习,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完整而安静地进行阅读。

我们每天安排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通常是在周一至周四下午第四节课。除了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阅读,学生还可以利用午休、周末等课余时间,各自灵活地安排课外阅读。一般学生们一周可以完成1个故事的阅读,每个故事30页左右,大约1500-2000个单词。

②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认为老师是所教科目的专家,会持尊敬和效法的心态。当他们看到老师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课外阅读时,便会觉得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随之进行效仿。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安静阅读,不能做其他事情,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而不是批改作业,也不是在教室内巡视或离开教室),以便与学生就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沟通。

③读后活动不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如果将学生读后活动的表现计分,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压力,使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读后活动的开展和参与,也是本着自愿的原则,教师不作硬性的规定。

(2)《典范英语》

阅读评估

①阅读记录表。使用阅读记录表,要求学生在每天阅读后,记录下自己阅读材料的标题、阅读的页数以及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和有用的句型。学生填写了阅读记录表,只要认真进行阅读,便可获得相应的平时成绩。阅读记录表的成绩不会因为阅读量的多少而发生变化。

②测试。教师应当抑制想检测阅读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的冲动,因为并没有方法可以准确测量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的益处,这种益处应该是质性的,而不是量性的。虽然集备组老师没有直接对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行测试,但可以从平时的英语阅读测试中逐渐看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阅读测试只作为检测的手段,没有计入学生的成绩。

③阅读态度。《典范英语》阅读不仅对学生的阅读成绩有积极的影响,对其端正阅读态度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对自选阅读书籍和去图书馆看书有了更积极的态度,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更深刻了。阅读态度的改变伴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注重阅读过程,在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获得智慧。

④阅读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应追求功利。不以背记多少词汇、掌握多少句型来衡量阅读的效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典范英语》阅读过程中,一开始生词可能会多一些,读得慢一些,但鼓励学生不要有畏难情绪,要进入故事情节,像读中文小说一样。The reader lives through the momenttomoment life of the text,savoring both sound and sense.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习惯的养成,英语学习会变得轻松愉快,英语也会自然习得。

二、《典范英语》读后活动

丰富多彩的读后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从中观察到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在完成一个故事的阅读后,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和形式不受限制,只要和阅读的内容相关即可。学生阅读之后交流各自的认识和感想也是学生对阅读效果的一种自我评价。

(1)积累好词好句

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文章段落,大声朗诵,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感受文学和语言的魅力。这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英语故事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实现阅读交际化。

(2)分析人物特征

除了对情节脉络的把握之外,对人物个性特征的准确理解也是阅读的目的之一。我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与人物相关的描述,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以此来推测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笔者引导学生把有趣的细节描述找出来,分享精彩的段落和句子。

例如作家Geraldine Mccaughrean在“Noisy Neighbours”这个故事中,以生动的笔触刻画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Mr.Flinch 过着悲惨的生活。他家的一头住着修理汽车的Carl Clutch,另一头住着辅导学生的音乐老师Poppy Plink。整条街、整栋房子都跟着噪音摇晃起来。Mr.Flinch is the grey filling in a noisy sandwich.他用手捂住耳朵,用力敲打墙壁,把自己锁在壁橱中,用旧毛巾把头包起来,给邻居写愤怒的信;他把死老鼠塞进Carl的冰箱,半夜装神弄鬼吓唬Poppy;他拿出一大笔钱,说服他们搬家。最后他还是没有摆脱这些噪音,他的两个邻居,虽然搬家了,却只是互换了房子。罗列出种种细节后,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判断Mr. Flinch的性格特点。笔者提供若干个描述人物个性的关键词,如grey, miserable, mean, unhappy, poor等,要求学生判断哪个关键词最符合所描写的人物特征。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通过实例指导了学生如何进行人物特征的分析。

2.读书笔记

鼓励想做笔记的学生做读书笔记。当学生阅读了一本书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喜欢书中的结局?如果自己是作者,会怎样写结局?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写作不强调重复原话、语法正确,而是要追求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力求表达生动,不必用语法的尺子来衡量。写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知识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它只是辅的,《典范英语》阅读一定要以读为本,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使读书笔记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以下是初二学生丁赛华在阅读《典范英语》7 Walrus Joins in后写的读后感。

Maybe everyone is a part of life and some may not be perfect, just like Walrus. Before the performance, he thought himself silly and useless. And then he destroyed other animals’ performances that they were so angry with him. But don’t forget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his behavior made everyone happy. So he was a successful performer at last.

So I learn that we should be confident with ourselves all the time. Though we all are not perfect. Everyone has hi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 can also show our advantages to others and hide our disadvantages. In a word, something we have done may be wrong in our eyes and we might feel ashamed and depressed, but it’s not so bad in fact. So we must facethese difficulties bravely and sing songs all the time.

3.创作表演

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让学生去获得社会、身体、音乐、艺术、空间等领域的经验的学习环境。交际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导演,视觉、空间智力方面具有潜质的学生设计制作道具,口语能力和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演员。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相互认可彼此的角色,从而促进了不同智力特点学生的互补和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学了《典范英语》7

Walrus

Joins

in

后,学生自编自导,进行了排练和演出。学生们在演出前做了大量的准备,也有很多的想法。在编排时,对文本进行了适当的增减、重组,力求以最佳的方式展示出来。表演的整个过程,环节完整,情节过渡发展自然。有报幕,有谢幕,还能充分利用黑板制作海报。虽然布置简单,但都自然地融入表演。

这种表演虽然耗费时间和精力,但如果一学期举行一两次,既可以为学生实践语言提供机会,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三、《典范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体会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两年时间的《典范英语》阅读活动,做了大量的尝试,选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典范英语》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教和学的形式,它增强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在语言输入方面增加了趣味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课外阅读贵在坚持

教师要制定措施,加强监督,适当的时候要以鼓励性措施来激励学生坚持。这样才能使课外阅读长期化、条理化,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进行多元评价

英语教育读书笔记篇8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使之难易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做法谈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的具体做法。

一、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与教材课文配套的《高中英语读本》

英语读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他们快速阅读的技能。此书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题材较为广泛,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活动。一是读前活动,通过提供未知的背景知识,提出关注的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读中活动,专门设计了读中思考的简短问题,编加了大量的边注。这些边注有词汇词义注释、复杂语句解释、背景知识补充、文化知识补充、值得模仿的语句摘录等。三是读后活动,这部分主要有阅读理解活动或学习写作活动。我在每上完一单元教材后就利用一节课时间,安排学生当堂独立完成相关阅读活动。

二、《新概念英语》

笔者认为《新概念英语》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最好的一本书。我们一般利用周五的早自习进行阅读训练。第一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口头回答课后的问答题及理解选择题,然后要求学生认真模仿录音朗读课文。第二步,要求学生利用一些连词把理解题内容按要求连句成文,写在专门的作业本上。第三步,向学生解释Key Structures部分,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口头做后面的语言点专题训练。此书文章短小,课后练习的归类性又很强,学生容易接受,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收获明显,因此学习兴趣浓厚。结果,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写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套路。

三、外国文学简写本

进入高二,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英语简写本(即英汉对照本),重点推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书虫》系列,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阅读,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的梗概。拥有同一本书的同学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和体会。有些同学写得很好,不但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上也下了一番工夫,可谓刻苦用功。教师把好的作文张贴在墙上,供学生阅读欣赏。

通过两年不断的课外阅读训练,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同时笔者鼓励学生间交换读物阅读,以方便学生之间切磋。

四、《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

进入高三,在我的推荐下,学生订了《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此报提供时事新闻、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等各方面报道,是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思维和交际能力的报纸。该报在版面设计和栏目设置上颇具匠心,特别吸引学生眼球,加上选文语言地道,文字优美,图文并茂,报道信息新、时效性强,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帮手。

笔者在使用《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进行辅助教学前,先仔细研究该报的栏目设置,每周专门开设一节读报课让学生阅读报纸,以保证阅读的时间和质量。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 “习作共赏”的文章必须阅读,“Test yourself”题目必做,“Help”中的词汇及短语必记。利用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下去。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应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给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的指导,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范泽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6(4).

上一篇:儿童心理学关键期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传承非遗的目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