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2:02

美育教学研究

美育教学研究篇1

新疆处于祖国的西北边陲,由于历史、经济等诸多原因,教育相对落后,教师的素质和内地教师的素质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中央实施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后,新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育作为这一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内容,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指导教育工作,促进新疆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美术教育方面,我最看好的是由于地区原因等,新疆各个中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视比内地高,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在内地的学校由于太过于重视文化课和各种升学压力,很多学校都忽视美术教育,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取消美术课,家长也觉得没有必要,对此很不重视。往往这些原因就忽视了内地中学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美术教育就被落后,要改变这种现象才可以更好地发展美术。对于差异性。首先,地域的差异对师资的来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地市级城市中,中学美术教师几乎完全能够保证是美术师范的本、专科毕业生,这种雄厚的专业资本是下一级城市所不能比拟的。在占有大多数学生数额的县和县级市以及更多的乡级中学,美术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是不能保证的,这在县、乡级学校的表现尤其明显。这些非专业的美术教师使美术教育的质量无法保证,这是促成现今社会上各种美术课外班遍地开花的因素之一。其次,地域的差异对教师的待遇产生重大影响。在工资待遇上,也会有所差距。这个工资额度造成了县乡级中学美术教师的流失,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单位同事、学生和社会的轻视,他们还要面对生活的窘迫。第三,地域的差异造成了中学美术教师在信息和教育资源使用上的不对等。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美术教师在学校中本就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但在地、市级城市中他们还有一定的交流活动,而在县乡级的中学美术教师,他们根本无从参加类似的活动,这使他们与地、市级城市中的美术教师差距越来越大。生活的窘迫,学科的被轻视,与城市里的同行相比眼界的差异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地域的差异所形成的对中学美术教育的不良影响越来越深远。第四,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它的美术教育以及各科教育也要适合这种区域特点。综上所述,地域的差异使占学生数额多数的县乡级中学美术教育同地、市级无论在质量上和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形成了差距,并且越来越大。

2中学美术教学方法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

针对中学生的这个年龄阶段,中学应该是处于好奇的这个状态,中学美术教育应该处于“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阶段。所谓综合探索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

(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

(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2)认识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而在这个领域中,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的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总之,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活动建议和成就标准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工具材料等方面充分考虑开放性和选择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在教学上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加大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的比重。第二,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情境,导入信息技术。第三,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探索,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其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乌鲁木齐第十三中学为例)

在参观了乌鲁木齐第十三中学特色校本课程后,更加深入地对中学美术有所了解。十三中对美术的教育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我希望现在的中学能像乌鲁木齐第十三中学一样对美术教育更加重视。他们学校不仅是只有在表面上的美术教育,还包括素质拓展课程资源对科学发展观地深入学习,素质拓展课程资源源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发展制度上的保障。乌鲁木齐第十三中学把美术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科目之一,就是要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使学生不再以为学习美术不过就是会画两笔画,和我们学习、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事实上美术学习可以让学生知识领域更加广阔。在十三中美术教育校本课程中,美术涵盖了会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动画、艺术设计等方面,而绘画又可以分为国画、油画、版画、壁画、年画、连环画、新媒体等,而且美术的学科门类仍随着社会的发展处于动态的扩展或收缩中。

4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作为义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基础美术教育在各种教育、美术教育思潮的影响下逐步完善自身,彰显出了蓬勃的发展力。随着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新疆地区的文化和教育也会得到很大发展,随着课程教材、校舍校园、图书资料、教学设备、教育信息化建设等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深入调研,为促进新疆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素质的提升和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量。

美育教学研究篇2

一、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1.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普遍需要的人才。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当注重教学创新,并通过为学生构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通过有效地运用多方面的资源,如各种图片、摄影、动画等,合理创设美术教学情境,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加生动、丰富的课题内容,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得到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注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学习体系。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全面认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与帮助作用。

3.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摆脱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随时随地地解决。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校外课余时间与美术教育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育水平。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如,学生可以利用3D手段增强自己作品的奇幻效果,让事物形象更富有活力和生动性。教师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信心。

4.注重趣味性的教育意识相关调查表明,新媒体技术给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多个方面带来了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等。所以,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教学意识,高度重视教学趣味性,合理、有效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通过运用交互新媒体手段,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会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如,通过采用电子讲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的电脑传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题内容,学生则可以根据电脑上显示的操作步骤完成学习,在学生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并掌握操作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效率。

二、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

笔者全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实践思路,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合理构建教育平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活动等,组织此类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其知识面与视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第二,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当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美术教育也应如此,只有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此外,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基础水平的不同,想法与学习思路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手段时,应当注重多样化、多元化,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教学水平。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并将其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对教师综合技能培训、专业培训的力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增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从而在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三、新媒体时代高师美术教育的对策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迫切需要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状态的人才,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育也参与到改革队伍中,对课程结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现行改革的需要,最终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高师美术教育应当采取“专而多能”的对策,进行全面发展。其中的“专”所要突出的是美术教育。首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民间美术、篆刻、书法、工艺美术、雕塑、绘画、现代媒体艺术等。其次,实践美术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理论之“专”,主要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材有所研究,并参与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与美术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最新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把学习美术教育理论的重点放在理解、学习新美术课程标准方式、内容和观念上,从而全面提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认识、理解和实践新教育改革理念的能力,使其在参加工作后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能够始终与美术课程标准保持同步。而“多能”指的是应当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包括综合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相近专业,如影视

、地理、历史、文学、舞蹈、音乐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需要树立较强的专业观念,从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美育教学研究篇3

对小学美术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地方培养小学美术教师,是打造一支适应于区域性,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技能的教师队伍。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整合地方美术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建立人才培养和小学美术教育建设的平台,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与资源共建机制,为地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从而避免造成专业建设、经济建设的巨大浪费。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同时也是对地方艺术的保护和促进。

关键词:

区域性;小学美术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小学美术教育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人的发展,我们历来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其价值即是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思维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学生发展和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的的美术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新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行了好多年,毫无疑问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美术教育的区域性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发展极不均衡,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城市优于农村的情况较突出。对小学美术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地方培养小学美术教师,是打造一支适应于区域性,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技能的教师队伍。这关系到地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通过对本区域高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现行教育模式调研发现存在以下不足:①现行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应用能力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②对实践教学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构建;③不能充分地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经济背景、市场需求有意识地建立培养体系。

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研究:

1、社会调研和社会背景分析

2015年4月开始对本区域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情况及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方案。

2、专业设置和定位研究

①对本区域美术人才培养专业定位研究。探究如何对接人才需求,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②美术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与模式研究。探究学校与小学如何在教学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和研究,如何共同培养人才、建立顶岗实习机制、如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③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美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将职业能力岗位知识、技能、职业综合素质的需求融合到课程教学中;④公共文化课程建设研究,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⑤美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建立定点实习单位,进行行业和学校的交流、建立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模式雏形。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

1)确定区域美术教学发展定位及管理理念建立

对区域发展状况,人才需求状况,未来发展、未来人才需求状况预测进行调查研究。对人才培养先进经验进行调研。我们对张家口市坝上和坝下地区的20所小学进行了调研,采取座谈、听课、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中,与一线美术教师、教研员进行了座谈交流16次,听课10节,回收教师问卷30份。对历史文化、民间美术的社会调研。如:我市地处蒙元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汇地,造就了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如坝上草原文化、涿鹿炎黄文化、鸡鸣驿古寺文化、暖泉古镇、阳原泥河湾地质遗址、张北六代古长城遗址等一大批古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等。通过对区域文化艺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状况,人才需求、未来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确立美术专业发展定位方向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与模式方向研究。探究如何对接小学美术教育,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2)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美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和小学开展广泛的合作和研究,共同培养人才。采取送出去的办法,联系实习单位。教学阶段让学生顶岗实践,做到教学结合,让基础知识直接与实践对接,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讲课。请专家以讲座、讲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辅导,优化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请一线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讲课,确保职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相紧密结合。请工艺美术大师讲授民间美术课程。使学生除了学习区域性大趋所需的课程外,多掌握几门技艺。一方面增加就业区道,另一方面也是对本土美术的传承。进行公共文化课内容改革和体系重构,增加相关边缘学科的教学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文化素质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课建设可以有力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主要眼于三个课程模块的建设,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国外进步文化的课程设置,二是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三是职业文化课程的设置。

3)增加本土历史文化教育科目,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4)美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由四大模块构成:社会实践训练模块、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模块、综合能力培养模块。其中社会实践训练模块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打工活动、公益劳动等),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形成通用职业能力。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主要通过行业认识实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认知能力。综合能力培养模块是通过就业的综合实习、科技活动、技术咨询、项目操作等实践环节,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5)建立包括专家、一线教师、工艺美术师、文化历史研究学者在内的教师队伍。

三、问题解决成效:

1)确立了适应区域性小学美术教学培养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2)建立了包括教专家、小学一线教师、民间美术大师、文化历史研究学者、我校教师在内的教学团队,使得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完善。

3)建立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我校附属小学以及县、乡三级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在教学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与研究。

4)改革了课程体系,增加了能够反映地方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的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能够让地方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改革现有的美术学科课程,明确了课程的培养方向,以适应小学美术新课标。加大了与美术相关的边缘学科课程的比例,使得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5)建立了顶岗实习机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得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使学生一就业达到用得上、用的好的要求。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教育体系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整合地方美术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建立人才培养和小学美术教育建设的平台,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与资源共建机制,为地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从而避免造成专业建设、经济建设的巨大浪费。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同时也是对地方艺术的保护和促进。

作者:武立功 李雪丽 单位:张家口学院 河北蔚县城第四中学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5031313)

参考文献

美育教学研究篇4

【关键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教师素质

一、中美两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概述

在美国,教师教育被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包括职前教育、教师准备教育和职后培训三个阶段,因此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也就是在职培训目标,即继续教育。近年来,美国提出了“五者型”教师培养目标,即教师应成为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决策者和示范者。美国有专家认为:一位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优秀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其主修专业、教育专业的学者;其次必须是懂得如何教育有成效的教学者;第三,能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学生配合支持、善于与学生交往的人;第四,教师能运用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第五,教师的个人品格揩为学生的表率,是示范者。显然,“五者型”教师不是一次性职前教育所能造就的,而必须通过在职培训与进修使中小学教师上述五方面的素质日趋完善。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与进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宏观指导、各省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实施。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学历进修与职务培训。学历进修的目标是通过进修,使中小学教师获得相应的任职资格或高一层次的学历;职务教育重在教学技能与职业道德的提高。上海“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中小学教师职务培训的目标是:通过职务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具体要求是:①为所有应该参加职务培训的教师提供均等的进修机会;②将推进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教师职务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③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为人师表的教育,并体现在培训工作的全过程;④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良好氛围的形成;⑤改变师资水平薄弱的学校的面貌。

二、中美两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一)发展历程的比较

1.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比较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处于教材教法过关阶段,一方面是迫于当时中学师资队伍素质低下的形势,急需让那些不能胜任教学的或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能够胜任或基本胜任教学,另一方面也与当时教育界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有关,当时普遍认为有知识的人就可以担任教师,只要求教师知道“教什么”,至于是否会教,是否具有“如何教”的知识技能则未能给予更多的考虑。因此总体看来,这一阶段的教师培训在对象上,以无法胜任教学者为主;在方式上,以知识传授为主;在内容上,体现出师范性和学术性相分离;在目标上,主要是培养知识仓库型教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职业尚处于非专业状态。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各州均实施了“教师许可证制”,并要求严格执行,促使不合格教师不得不参加继续教育。美国教育白皮书还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为教师进修权利的行使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当时美国教师的最低学历已基本达到学士学位水平。但70年代美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仍然处于低谷状态。

2.20世纪80年代中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比较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中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新教师多、民办教师多、文化程度没有达标的多。是建国以来中学教师质量最低的时期,鉴此,提出了按“教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到1985年,国家教委召开全国中学师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中学师资队伍的任务。在此期间,为补偿学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根据中国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数量之多,也曾实行考核合格证书制度,包括《教材教法考核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分别起到提高教学能力和学历补偿作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对教师教育进行了持续的改革,使得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到了高潮。1983年《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发表,掀起了美国80年代教育改革的浪潮。各州都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改组学校,提高标准,加强教学效能评定,但这次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实践的教训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再一次向美国人民昭示:缺少教师参与的任何教育改革都将归于失败,教师才是解决美国教育问题的答案。直到1986年,《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和《明日的教师》报告的发表,教师教育的问题才真正成为美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之一。

3.20世纪90年代中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比较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了普及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师培训以全体中学教师为培训对象,以技术型教师为培养目标,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训练方式。

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全美教学、美国未来委员会相继发表《什么最重要:为美国未来而教》、《做什么最重要:投资于优质教学》两项研究报告,强调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前所未有的“教师质量大学校长高峰会议”,会议阐发了来自65位大学的校长共有的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心声,NCATE在2000年5月公布了经修订而成的认可教师教育机构的《2000年标准》,这项标准从政策上进一步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二)继续教育素质目标的比较

美国教师的在职进修目的呈现多样化趋势,有补充学历的、有提高教学技能的、有获得更高学位的、有获得更高证书以取得更好待遇的等待。这样的培训目标是为了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而设定的,它在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学历,而且推动了美国教育的发展。

在素质目标方面,中国与美国近似,都意在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提高任职教师的知识技能,工作能力;使教师正确理解社会上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并能做好应对的准备,进而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做好面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新挑战的准备;帮助教师取得新的资格,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其特有的才能;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发扬教师的革新精神和创造性。

(三)继续教育模式的比较

中美两国教师的继续教育,都具有“学校本位”模式,承办单位是教师所在的中学,在专家的指导下,以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内容为主,以提高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的是,中国在实施培训时,把重心放在校内,注重教研组内、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切磋,通过公开课、观察课、示范课、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切磋、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效果;通过共同研讨教材、教法来提高教学质量。美国即注意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有注意到了本校与大学及师资培训机构的交流和联系,形成了一个较为开放而又严密的系统。因而美国更强调大W、教师培训机构对中学的服务作用,把培训、服务送到中学去。

美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教师职业发展学校”模式,而中国则没有。它是为职前的教师提供临床实习,为在岗教师提供在职专业发展的一个机构。其最主要的目标是在实践中去准备未来的教师,第二个目标是使大学的教师与中学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聚在一起从事研究,以及进行关于教学新知识的测试。

(四)进修方式的比较

随着选修课程设置与时间的多元化,中美教师继续教育方式也日趋灵活多元化。有讲座报告,教研活动、脱产学习、实践考察等。

培训途径上中美两国不拘一格,有面授也有远程传播,有校内进修,也有校外进修,甚至出国考察。

随着中美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教师进修教育出现了一种从未能比的目标多元化及方式多元化的趋势。它不仅满足了不同教师的不同进修需求,而且从长远意义上看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保证了教育的质量。

三、中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比较的结论

(一)中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

中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而逐渐完善,继续教育机制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继续教育目标由提高学历层次向提升质量转变;继续教育内容由纵向学科性向横向综合性转变;继续教育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继续教育机构由进修学校、教育学院为主向更高层次转变,是中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特征。

美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是:继续教育的目标已由原来的“争取合格化”向“争取优良化”转变;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和讲授,由原来高等院校的教授一手包办向以进修人员为中心,由教师所在学校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和讲授转变;教师继续教育有进一步专门化的趋势,由原来以高等院校为主向以独立的专门教育机构以及州或地方的教育机构为主转变;教师继续教育的场所由原来以高等院校的教育院系为主向以教师所在的学校为主转变。

(二)中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对中国的启示

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的正确观念。转变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是进一步推进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育行政制度要力求中庸。由于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皆有利弊,很难两全其美,因此近年来中国和美国莫不努力在既定之基础上,做适当程度的改变。

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政策。中国的教育政策、法规现已比较重视教师的继续教师问题,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没有在实践中形成稳定的制度。只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通过详细的法律条文使这一工作得以制度化、规范化,才能真正将中国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从实际出发兼顾教师学历和教师素质的提升。中美教师培训的目标都具有双重性,在进行教师学历提高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继续教育模式要多样化。任何国家对教师的需求都是多层次的,单一的职后培训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因而中美两国的继续教育的模式都呈现出了多层次与多样化。

继续教育内容要有时效性、方式途径要灵活。继续教育在形式及途径上应呈现出多层次与多样化,应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为准来规划教师教育。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康乃美.中国与西方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宏观异同[J].教育评论,1994,(2).

[3]盛宾.近年美英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5,(2).

[4]吴民祥.略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5]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课题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5).

[6]果杰.中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之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8.

[7]张国胜.国外教师在职培训发展的趋势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5,(2).

作者简介:

美育教学研究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美教育、策略研究

一、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学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例如,竖直线意味着刚直、挺拔,横直线意味着平稳、开阔,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圆形具有完满、流转的美,矩形有刚劲、整齐、对称之美,正三角形具有平稳、安定之美等等。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图形的同时,如果能够说明这些图形、线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如:在教学生认识长正方形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正方形摆他们喜欢的东西,并且让他们说说是如何摆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想象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图形美的另一面。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把120米看作单位“1”从分数意义的角度,或用解工程问题的方法怎样来解答这道题呢?这一下,学生的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思维又活跃起来,经议论、尝试和思考,学生的解法又增加了几种

二、在情景教学中体现美感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如小学一年级在教学1――10的数字时,教师可根据数学特点,出示图画,如:小棒1、鸭子2、耳朵3、叉子4,看到这些图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再如:根据某一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个总体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始终贯穿在情境中,学生既学的快乐,对知识点掌握的还牢靠。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深化审美体验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五、结束语

学生只有发现了数学之美,才能改变以往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学会欣赏数学之美,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本文从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挖掘教材体验数学知识内在之美、通过多媒体教学体现美感的教育、在小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了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使他们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美的所在,从而更加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与提炼》,潮州长兴县,韩孔亮

[2]《浅淡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上饶市,林颖

美育教学研究篇6

关键词:教学方法;培智美术教学;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74-01

前言

由于智力和心理等问题造成培智学生不能够像普通学生一样拥有协调的手脚、认识图像、感知色彩,对于培智学生来说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剪纸、填色、绘图等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会存在听不懂、不服从指挥等问题,对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在特殊教育中培智美术教学时需要研究出适合培智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选择合适的培智美术学科教材

(一)简化教材

培智学生通常具有较差的教材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的练习才可以达到正常的学生水平,所以在特殊教育中的培智美术教学时,需要教师尽量选择较为简单化的美术教材,并以小单元的形式组合一些容易被学生接受、简单的美术知识进行教学,然后根据教学的进度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例如在一幅图画中,让学生找出其中哪些图案的颜色相同;设置相似的美术作业,对同一幅图画里的动物种类、图画颜色、画面动物数量等进行改动,引导学生对色彩更清晰的感受和认识;或者在教学生画小鸡的过程中,从基础的教学开始,教会学生画直线、画圆,使其对圆和直线进行正确的认识之后,在进步的开展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小鸡图画。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小鸡进行涂色。借助简单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小鸡的形象,对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进行掌握,从而达到培智美术教学的目的[1]。

(二)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在培智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主题、话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绘制出与主题或话题一致的图画,在画纸上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到的景象等修改、添加图画的内容,并尽可能的设计一些具有丰富化、多样化的图画。使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活跃、想像力的锻炼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等。另外教师在学生自由创作图画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其原有的图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绘制,使用不同的颜色、简单的直线和圆等图形对画面内容进行丰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图形运用能力。

二、科学使用培智美术教学手段

(一)构建美术教学情境

对于培智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美术教学情境,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并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置身画中的感受,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出现“溜号”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小鸭子》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关于小鸭子的趣事、小故事等,使学生产生一种仿佛小鸭子就在他们身边的感觉,在讲述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理解画出关于小鸭子的图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2]。

(二)结合生活常见资源开展教学

在培智美术教学课堂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的美术资源结合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中使用废纸、吸管、塑料瓶等,设计相关动手操作教学活动,利用这些常见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绘画装饰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彩纸、浇水、塑料瓶等绘画工具,并示范如何正确的操作这些绘画工具。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学生实践的时候及时的对学生做出指导,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还应当及时的给予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3]。

(三)在教学中引入儿歌

儿歌通常能够使用形象生动的歌词传递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比较于难懂的理论知识,儿歌更易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培智学生,儿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培智美术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儿歌教学方法。可以在导学阶段引进儿歌教学,将儿歌和图画相关知识结合,使图画的意境、图画内容等知识通过儿歌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例如对学生进行画手指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听《手指操》这首儿歌,让学生不仅可以画出手指的形状,还能够通过学习了解手指的名称。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儿歌教学,在教学生画某个具体的图像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儿歌的形式,介绍具体图像的特点、形象特征等信息。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图画内容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4]。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特殊教育中培智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分析,从中可以了解到在特殊教育中,只用采用科学合理的培智美术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促进培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增强其美术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唐仕元.培智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指标构建及成长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唐海.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D].湖北大学,2013.

[3]王春利,王景志.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新模式浅析[J].好家长,2014,48:199.

[4]魏婷婷.职前教育中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材开发的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5,10:24-26.

美育教学研究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研究

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审美教育是提升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一条有效途径,从目前语文教学的方法中寻找完善审美教育的研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现状来看,语文教学所侧重的是对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相对没有那么重视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语文教学不仅仅需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需要拓宽审美教育的途径,不断地来完善日常审美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学中只是教师在讲授一些课程的时候,穿插着使用一些审美教育的内容,这些审美教育的内容往往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对于学生语言的审美,还需要培养学生环境的审美、意识的审美。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审美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来总结教学的经验,将这些审美的意识以及审美的意图贯穿到学生审美的全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培养的功能。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从教师的角度来重视,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举止,教师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应该不断地来发挥教师的榜样的力量,让教师在审美教育中发挥主导的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审美教育的作用。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充当学生知识储备库的作用,而且还需要在回答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回答学生问题过程中的一些审美语言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完善学生的真正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2.审美教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教师在讲授一些课堂的时候使用相对优美的语言,而且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来增加其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从一些阅读的材料当中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途径。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种审美教育的培养,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够将这种审美能力提升起来。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课程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完善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还需要教师在选择一些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多发现一些能够增加审美能力培养的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3.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应该多去记忆那些语言优美的句子和文章,只有将这些语言优美的句子和文章使用好,才能够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审美意识,从而在长期的语言积累过程中达到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不仅仅需要语文教师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且还需要学生自身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促进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完善。让这种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美育教学研究篇8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美术教学改革

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长期受绘画、美术学专业的影响,难以完全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因此,亟需对素描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成为美术教育专业中课程改革的重点。一直以来,在传统素描课程的引导下,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以及完善的教学体系。①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偏重于关注技巧性,没有建立起独立、合理的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体系,导致素描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很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都是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简化,导致整个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滞后,培养的美术人才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陈旧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始终立足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美术素养。但是现阶段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素描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等,与社会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具体的素描课程教学安排上,也存在对素描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出现严重偏离等问题。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缺乏较好的教学模式,整个素描课程的教学仍然重表现、轻理论,加上部分教师的一些思想局限,如多数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性知识,对于素描课程的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全面。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表达不清、技巧性知识的传授存在严重漏洞的问题。这种素描课程将导致整个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素描课程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出现偏离,整个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这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

(二)缺乏有较强针对性的教材

随着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素描课程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高等美术素描教材,其中,《美术之路——素描》与《素描求索》这两本教材深受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但是这些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普遍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对整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方向性的指导。③缺少针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编写的素描教材,导致整个素描课程的开展遇到困境,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

(三)专业性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现阶段,高校的素描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一般主要是绘画与设计。而对于本职工作素描课程教学,很多教师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认识,从而难以对学生进行较强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给学生传授不同的素描方法和观点,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素描课程的认识出现偏差,对素描课程的整体性特征不能完全掌握,进而无法完全吸收和消化整个课程的重点内容。素描课程专业性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使整个素描课程的发展都受到影响。

二、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众所周知,素描课程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为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性素描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模式

首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在素描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以基础性的训练内容为主,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从美术教育专业来看,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能够胜任中小学素描教学工作,以及必要的课外作业辅导。这就要求在具体的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详细的内容教学,使素描教学具有一定的规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素描基本理论知识,使其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视野,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④其次,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在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全新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现代社会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要,倡导以学生为主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的素描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点的合理安排,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素描知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素描课程教学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计划、美术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来进行。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素描课程的教学与教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用适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的教材,是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首先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素描教材,使用合理的教材培养专业人才。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素描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结构,厘清知识体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师,或对素描课程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素描教学知识,以更好地改革素描课程。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素描课程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三)优化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的关系

素描课程教师应从现代教育的根本出发,了解美术教育专业与素描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生与教材的特点,以及整个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因材施教,反映出教与学的关系,关注素描教学的主要构成;将教师、学生、教材进行统一,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⑤

总之,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专业特点,明确素描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改革素描课程教学,从选择教材、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完成素描课程的改革,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结语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素描课程的开展情况,对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生及素描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优化素描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厘清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使素描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从而促进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陈洋 吕怡然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注释:

①董俊超.对素描概念的全面诠释——高等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的素描课程研究[J].美术大观,2014(6):147.

②朱平.高师素描教学的境遇及转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4-315.

③崔春,王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时空,2010(5):119-120.

④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1):56-57.

上一篇: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下一篇:如何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