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26 16:37:11

美育教学研究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语文;生态美育;教学研究

通过生态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植入,我们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工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变化在提升人们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我国学术界提出了生态美学的相关概念,并且创建出一些比较独特有效的生态理念和审美理念,对以往的审美意识带来了十分强烈的冲击。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生态美育资源

生态审美意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事物,所谓生态审美意识,主要就是指在当代经济文化背景之下所产生的相关新型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存在观。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态审美意识可以体现在这几方面:(1)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当是对立的,而应当是平等相待、互帮互助的,因此,人类应当尽全力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首先应当体现出其社会性,只有作为社会人,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3)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应当不断调整自身的情绪和状态,从而使自身能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自我和谐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有一篇精美的文章《荷花》,本文语句优美,能够为学生展现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文章中,作者按照科学合理的思路来描述公园里的荷花,并且就欣赏荷花来发表自身的感受。本文不过四百字,却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亲近,并且表达了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因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美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精美辞藻,而且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特美丽,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又比如,在《搭石》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呈现出家乡中的搭石之美:“一行人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和有序;踏踏的声音,就像是轻快的音乐;给人画面一般的美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家乡的独特风采,并且感受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之美。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美育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们不但是教学的组织者,而且是教学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为学生揭示出文章中的深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尤其是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更是我们需要格外关注的。

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生态美育,就必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自然美。自然美是十分奇妙的,要想体会到自然之美,就必须反复诵读相关的文章,这与美的语言是分不开的。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把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语言,从而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表现出文字的灵动之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鸟的天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反复复地诵读,从而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美丽河山。首先,学生可以自由吟诵,从而了解鸟儿热闹的场景;其次,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通^有感情朗诵来想象一只鸟、两只鸟到无数只鸟的沸腾场面,从而彻底融入文章所描绘的环境中;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聆听配乐录音,学习朗读示范,从而加深其在脑海中的印象。整篇文章作者用优美的文笔体现出对于生态美的赞赏之情,同时也体现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不但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还能够激发读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这种形式的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收获很多,与此同时,他们必然会加深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悟,并且从心底建立起保护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除此之外,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能够找到大量关于自然美景的描绘,中国古代先人用优美的词句赞赏了自然,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来提升学生的生态美学理念,并激发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为我们描绘出香炉峰高耸入云的壮阔景象,在太阳的照射下,山峰呈现出若有若无的紫色,更添一份美感。在这大山峡谷之中,一条千尺瀑布倾泻而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飞流之下”充分体现出瀑布的壮阔。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而建立起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是极其壮阔的一首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体现出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学生通过反复吟诵这首诗,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对于自然的感悟。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美育是极其重要的事物,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人教版教材中的精美文章,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美育理念,这不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吴素萍.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美育:以人教版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8):8-10.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13-01

生态美育最初是基于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审美关系调节,探讨人类精神之路的美学分支。二十世纪中后期,生态美育受到语文教育界的关注,旨在促使语文学科的人文底蕴与生态审美观相结合,用以培养青少年与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共生的自塑能力,从而体现语文教育的均衡性、亲和性以及完整性。

一、小学语文生态美育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生态美育教学一方面源自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培育需求。小学生尚且处于“自然人”阶段,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样式与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肩负的重大使命之一。小学语文生态美育教学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文本空间,为小学生关照世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学业才艺、人格健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自我修正、调适、锻炼的自塑能力,青少年自塑能力发展需要语文生态美育的参与,以激发小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促使其获得鼓舞自我精神成长的内在力量。

二、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途径

1.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课文不乏描写大自然生态和谐美的篇章,教师可通过课文教学培育小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朴实审美意识。以《天鹅的故事》为例,文中呈现了一群天鹅为求生存用身体破冰的壮观场景。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到审美点,一是有关老天鹅的特写镜头,问问学生老天鹅是如何腾空而起,又怎样用血肉之躯扑打冰面,其中的剧痛需要承受多少次?二是观察更多的天鹅加入了破冰行动,形成鹅群团结合作的场面,让学生发挥想象:它们叫喊些什么?由此明确了课文的审美方向,即对老天鹅勇敢奉献精神,以及鹅群团结拼搏精神的赞扬。文末老人将猎枪挂在墙上三十年,他是为谁而挂?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珍爱鸟类,保护自然生态的讨论。

2.基于人与社会和谐的教学途径

生态美育中人与社会的和谐应着重对小学生人事交往行为的情感道德培养。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为例,课文是一首短小的儿童诗,写了一个少年送给邻居盲婆婆一只蝈蝈,为其带去美妙愉悦感受的事。课文教学应集中在引导学生对“盲”字创设的想象情境中,一是对盲婆婆黑暗生活的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孤单寂寞、困难危险、难过伤心等;二是对蝈蝈美妙歌声引发的想象,比如田野是什么样子的,溪水如何流淌的,盲婆婆对童年的回忆等。对前者的想象指出了少年送蝈蝈的原因,对后者的想象则反映了少年送蝈蝈的效果。两次对比想象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尊老助残的情操,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果你的身边也有一位盲婆婆或是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你会为她做什么?由此立足人与社会和谐的审美体验,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自塑能力培养。

3.基于人与自我和谐的途径

课文中对个体生态体验的感知资源,可以帮助青少年调节自身对现实生活、情感体验,以及理性抉择三者的平衡,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教师可结合课文反映的生活真实,激发学生的本真感受,实现积极理性的精神探索。以《海伦・凯勒》为例,文中主人公海伦・凯勒小时候遭遇了失聪失明的不幸。教师可通过反复引读带领学生进入主人公生活的真实:她再也看不见……再也听不见……她不能亲口……也不能倾述……面对的只能是……引发学生感受:小海伦的心情会怎样呢?如果是你,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并提出问题:是向命运低头,还是创造生命奇迹?进而过渡到对海伦的理性选择的分析,从面借助榜样的力量启迪学生积极的生态决策,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

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生态美育,需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方面切入,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体察美、领悟美的能力,最终实现人与自我高度和谐的教学特色。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美育教学 探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再次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改革要求与希望。教育部已经颁发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正在制订《改进美育教学的总体实施方案》。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与实践,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改进任务,使美育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一、当前高职院校美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美育类课程设置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美育、艺术类课程大多为选修课,有的学校对教育部“限定性选修”课程的性质把握不准,课程名称不规范、门类不齐全。教学内容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针对性不强,有些课程内容是本科院校课程或专业课程的压缩版。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教学考核评价滞后,教学督导和评价机制不健全,课程不成体系,课程整体设计、教材开发、网络资源库等课程资源比较匮乏。

(二)美育教师数量和素质还需加强

目前,美育、艺术教师数量不足已成为美育教学最大的困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至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很多高校没有达到这一要求。湖南省2011年进行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查的12所高校中,无专职教师或缺少专职教师,或需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学校就达11所。①

(三)美育教学管理不规范

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美育(公共艺术教育)的规划和指导,美育教学机构不健全,存在管理职责不明确、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教学管理工作不规范等现象,影响美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美育教学工作新机制,保障教学

1.独立设置机构,提供组织保证

成立“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校级主要领导担任主任,负责学校美育教学整体策划、统筹、协调和领导工作。同时,设立美育教研机构,如艺术教育中心、公共艺术部等,由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直接领导,承担全校美育课程教学及管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指导、美育研究等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提供人才保证

首先,要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师资数量问题;其次,加强培训与引导,推行“教师团队建设计划”和分层培养机制,促进艺术教师专业发展。把握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更新观念、方法与手段,已成为当下艺术教育改革应对新形势、提升教学质量的紧迫任务,也是当前推动艺术教育在新阶段新发展的“牛鼻子”。②

3.重视经费投入与硬件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必要的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是学校美育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要设立专项经费、添置数量足够的美育教学专用设施设备,保证美育教学和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建立完整的美育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美育课程

1.美育类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管理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完善美育、艺术类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管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着提高学生的职业美、技术美、劳动美、生活美的认识,积极推进“基于职业教育的美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构建起了必修课、选修课、美育讲堂等相互补充的美育课程体系。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完善配套教材(资料)

美育教学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有符合美育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目前,高职教育总结提炼了许多针对高职学生、注重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除运用讲授、讨论式等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外,高职美育教学应该结合课程自身特点,积极运用当前高职教育提倡的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导向法等。同时,要不断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美育教材和课程资料。

3.考核方式多样,注重美育课堂与课外美育实践相结合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其方式多样,应与课程性质关联。形式上要平时、期末并重,课堂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方法上作业、开卷、论文、口试、表演灵活多样。可制定《美育、艺术实践加分细则》,对学生参加美育、艺术等实践给予加分,使美育实践成为课堂的有益延伸,带动美育、艺术活动的普及。

(三)提升科研能力,促进美育教学

1.加强美育学科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系统的科研是支撑美育教学不断提升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树立“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完善科研配套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在服务人才培养、服务教学中确定研究方向,再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推进美育教学的动力,及时解决美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美育教学质量。

2.加强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研究,将美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美育教学不仅应着眼于开设美育学科课程,而且还要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要在学科教学之中实施渗透着审美精神的教学。此时的学科美育就不仅是要求充分挖掘各学科与教材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与素材,而是将审美活动的本质――审美精神弥漫、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③当把知识传授、职业技能训练与审美愉悦结合起来,就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释:

①章仙踪,张剑桥,司念伟.公共艺术教育如何避免“被鸡肋”[N].中国教育报, 2012―5―3.

②杨力.提高教师素质 推进艺术教育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2―24.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4篇

要充分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更需要让小学生在感悟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的美育元素之所在,并在美育维度下充分地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美育知识,从美育维度总结出如何通过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优化设计,寻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所在,在陶冶小学生身心的同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美育维度;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探析

一、将美感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到从美感教育的角度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加之数学知识在表面上呈现出的是枯燥乏味的表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在进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重视对于数学知识理论的教学,便会很容易导致小学生难以发现小学数学中的美感,进而导致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厌倦感。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可以将小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美学元素和小学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本来抽象枯燥的知识赋予更多的知识美,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类型探析

1.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美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小学数学具有着规律性强的知识美。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知识美的研究,对于小学数学知识中所具有的美感也没有形成足够的认知,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对小学数学知识内在原理探析的研究也没有形成足够的教学认知。由此可得出,目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之美的探索研究还需要提升。

2.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美

截至目前为止,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数学知识点记忆和数学习题解题方法的分析,并没有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美进行发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学内容的单调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缺少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这也会产生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要重视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的内容美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助力,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学部分,承载着系统性的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掘隐藏在小学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文化,发现小学数学的内容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3.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美

作为自然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这也就提出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追求。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存在着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强行灌输的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优化设计的的时候,也忽略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研究,这就使得所制定出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导致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总结研究,发现数学基本方法的应用特征,展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

三、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美发掘不足

数学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串联性和系统性(这是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性过程,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就可发掘出小学数学的内容。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对小学数学内容的探索度也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展示出自身的内容之美,进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过程成为机械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就难以真正地理解知识的精髓。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美发掘不足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考试仍然占据了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小学数学知识美的发掘,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美感,加强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多数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对于小学数学的知识美发掘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未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美”的追求,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美发掘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明确目的,这就导致小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规律之美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掘。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难以通过对知识的把握,形成对数学规律美感的认知,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一团乱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美发掘不足的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是未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发掘出知识美

为了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美育策略研究之前,要结合教学过程的各项具体要求,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美的深刻研读,来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充分地发挥出小学数学美育教学的作用。

2.勾勒出内容美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小学数学内容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美的展示。第一,要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运行过程贴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第二,要保证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数学知识蕴含的内容之美。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习题解析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足够的理解,并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3.引导出规律美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美。综上所述,通过将美感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合理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的美感分析,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要从美育维度出发,合理规划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平.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3,(06).

[2]俞航.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原始问题”[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15).

[3]佟娟,王琦.“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设计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36).

[4]陈好兰.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发展[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2):38-39.

[5]陈敬秋.走进数学新课程[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01):45-47.

[6]廖爱莲.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3,(08):44-44.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美育;途径

一、概述

语文美育最早是由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提出的。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在学科美育思想提出伊始,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人们对其少有响应。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一股“美学热”也从西方吹到了我国。在这种大背景下,加之语文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蔡元培先生的学科美育思想又被大家想起,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但囿于升学的压力和人们对语文美育的片面理解,语文美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语文美育能否得以发展关键在于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否跨过应试这道坎,还语文教育的真谛。因此,如何让充满功利性的语文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真,这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语文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美育理论基础薄弱

我国的语文美育理论研究相对较晚,凭着一批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边实践边总结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然而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作为支撑,实践也会变得盲目和缺乏效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生硬地将语文中优美词句与美学著作中的概念相联系。这样生拉硬拽地进行美育,其结果不仅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甚至连语文内容的教学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因此,加强语文美育的理论研究,构建完整的语文美育理论框架刻不容缓。

2.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语文落后的教育理念束缚着语文美育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是推行语文美育的新动力。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认识肤浅,我们应该重视对教育理念的研究,不断丰富语文美育的教学研究。

三、语文美育的方法

1.阅读中的美育

在语文美育中,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方法。中国五千多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可谓数不胜数,这些作品都体现出不一样的美。尤其是诗歌的韵律美,它通过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例如,李白送别诗《赠汪伦》中的质朴、清新;苏轼《卜算子》中的幽愤寂苦;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恬静闲适。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所以在进行美育时首选是阅读意境高远的诗歌及抒情散文等优美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分角色朗读、“我是小诗人”等活动让学生把语言形象化,在原有作品形象的基础上加以拓展,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其达到一种新的审美境界。

2.写作中的美育

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写作是多种能力综合运用进行创造的精神活动。文艺作品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外,还要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将其中的美外化于作品中。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从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处挖掘材料,经过学生形象思维的加工实现以小见大,引起其心灵的震动,从而培养其写作激情。

3.识字中的美育

汉字本身具有的形象性特征,便于在识记教学中体现审美功能。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对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枯燥的识字任务充满情趣,提高学生的识记效率。

我国汉字以甲骨文为基础,又演变出篆、隶、楷、草、燕、行等字体,虽然经过多年的演变,但仍能从我国的汉字中找到字形与词义的联系。例如,书法教学就是一项美育活动,书法与绘画相似,都是线的艺术。由线条组成复杂的形体结构具有特殊的形式美,线条经组合形成的间架结构和墨的浓淡干湿相配合被誉为“纸上的舞蹈”。在书法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书体笔力结构等知识的掌握,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客观规律,刻苦练习。

四、总结

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曾说:“美育与德育是亲姐妹。”可见两者密切相关。语文内容丰富、教法灵活,所以其实施途径也多种多样。上面所述只是给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做个参考,更多的语文美育内容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美育理论,用美学思想来指导教学日常的教学活动。此外,对学生的审美教育需要长期地培养,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这样语文美育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范冬岩.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J].小学语文,2004(17).

[2]叶 朗.关于把美育正式列入我国教育方针的建议[J] .历史教学问题,2001(1).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美育因素;探讨研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会忽视对美学元素的渗透,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带有极其浓郁的人文色彩,对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和陶冶小学生情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影响因素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正确审美观点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审美教育,教会小学生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美育的渗透需要引起各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语文教师审美能力不足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无法正常开展和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审美能力具有极大关系。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形成正确的美育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无法给学生营造一个协调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对培养学生渊博知识和美好人格具有独特优点。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研究和探索中对语文学科性质缺乏足够认识,功利的思想观念往往会左右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教学。

2.小学语文教学美育资源的不合理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情感美的培养,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目前,很多小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会将一篇充满美感的文章分割成若干段或者若干节来进行处理。教师人为地将语文教学和美育进行隔离,将许多文章具体化为思想内容、写作特色、题材段落等等,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中对语文课产生焦虑心理。著名大师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且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学语文课作为美的一个缩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方式的单一性

目前,很多小学对语文教学的本质和重点把握不准,从而导致小学语文美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相对于其它的学科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自身特点,尤其是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个性的体验。但是,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同质性。由于每一个学校的发展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本校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美育的实现。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则成为了当下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影响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

教师自身审美能力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顺利实施以及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因此需要教师运用比较直观的形象思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毕竟,对美的感知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培养也需要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着拓宽自身的阅读范围,尤其是在美育专业知识方面,教师可以对审美教学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阅读朱光潜的《谈美书简》、《谈美》。

其次,小学教师还要提高自身对审美的示范能力,为小学生的审美培养树立良好榜样。小学生由于自身所处的阶段差异,对新鲜事物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声情并茂地进行讲解,渲染课堂气氛,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例如,教师在对《望庐山瀑布》进行讲解中,可以对诗中的场景进行想象。通过对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探究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美感。

最后,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每一堂课教师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优化设计,才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2.合理地应用小学语文美育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资源的科学合理应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资源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要在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地安排语文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对《桂林山水》进行教学中,可以发挥图文并茂的教学优势,通过借助桂林山水的相关图片,为学生营造一种意境美和情感美。同时,教师应该尽量地避免将该文章分成几段来进行讲解。相反,教师需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对文章写作语言和风格进行全方位地分析。

3.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方式

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地改善教学美育方式。例如,在《望庐山瀑布》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播放相关朗诵音频,以及放映有关庐山的图片等等。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将自己有效地融入到特定情境中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和美学规律,对小学语文进行创新性教学,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充满探索美的兴趣和乐趣。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艳,张静.让美育与生命成长相伴―――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09(7):62.

[2]李文倩.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小学语文教学,2011.1.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7篇

在赵h先生离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职务之后的1986年,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彭云同志任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德高望重的赵h先生被教育部聘为艺术教育委员会音乐组负责人。1990年艺教委换届,赵h先生接替彭云同志连任第二、三届艺教委主任。在此同时,赵h先生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审组负责人,承担有关艺术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评审工作。至2001年9月1日逝世,赵h先生先后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任职长达15年之久。

赵h先生在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审组负责人期间,经常出席国务院学位办召开的有关会议,为艺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发表过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如艺术学科是否需要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当时在评审组是有较大争议的。在讨论中,尽管赵h先生的意见是少数,但他考虑到这是关系到我国艺术教育长远发展的大事,于是他在评审会上以他那善辩的口才艰辛地据理力争,最后终于说服了评审组的一些大专家。

我于1989年底到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主管艺术教育工作并兼任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有幸和赵先生共事达十多年。1990年赵先生出任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时候,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他的精力仍十分充沛,对艺教委的工作充满了激情,积极主动不知疲倦地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为艺术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起到了作为新中国音乐教育界的泰斗所能起到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赵先生的思维十分敏捷,学术思想异常活跃,不时地闪烁着火花。作为艺教委主任的他,其视野之宽、关注的热点之多、涉足的领域之广、熟悉情况程度之深,是很多同志所叹服的,包括中小学艺术教育、高等艺术教育、师范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以及多种艺术活动等。艺术教育的每一个方面,从教育思想、理论研究到教育管理、教学实践,以及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等,他都十分关注,身体力行,积极参与。

赵先生在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工作的前期,我国艺术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基础还非常薄弱,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他就任艺教委主任时,深深感到关键是要解决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在这种强烈的愿望支配下,以他为首的艺术教育委员会的许多专家,不失时机地通过给教育部和中央领导写信、参加中央和部一级领导等召开的有关座谈会、在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发言、撰写和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阐述美育、艺术教育在育人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期引起中央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对美育、艺术教育的理解、关注、重视和有力支持。这种努力应该说是有成效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写进了教育方针,确立了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艺术教育界的不少同志认为,这同赵先生等一大批艺术家们多年所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普通学校艺术教育是赵先生在艺教委工作期间思考最多和接触最广的一个领域。早在1986年,时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音乐组负责人、中国音协副主席的赵先生就和李凌先生自告奋勇地出任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担负起普及和推动国民音乐教育的重任。在两位老先生的积极提倡、热情关心和全力支持下,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密切合作,从1986年起至1998年,接连举办了八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有力地吸引了大批音乐教研和科研人员及音乐教师参加,成为改革和发展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事业的一个亮点,对动员和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艺术教育的科研工作滞后,影响着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赵h先生的领导下,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托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美育研究室,先后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八五”、“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赵h先生担当该项目顾问,他经常出席课题组会议,亲自审稿,并为课题组解决疑难问题等。在他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八五”和“九五”课题取得了大批丰硕成果,在艺术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有力地推动了艺术教育战线教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在普及中小学艺术教育中,赵先生强烈地感到,突出的问题是师资的缺乏和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的不适应。为此,他曾多次呼吁要大力发展和改革我国的师范教育。他经反复思考,撰写了一份约5000字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学模式等。其中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是强调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通才教育,要培养既有较宽的扎实的音乐知识技能,又有广泛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热心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合格的音乐教师。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美育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缺乏美育的讲解

语文在中学教育中是一门主要课程,农村中学语文在课堂上接触较多,要想在学校里实行开展美育,是要通过教学内容完成。在阅读农村中学语文时有一种特殊情感,农村中学语文是感性的学科,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了人物的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农村中学语文在对表达内容知识的同时,充分体现语言美育,生动的韵律美育,想象的意境美育,品味文字中带来的美育。充分体现出国家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材,是经过精选名师著作。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是心灵上的门窗,知识的陶冶,在对加强美育知识的传授中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农村中学语文美育教育在农村教学中,通过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农村中学语文在发展中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农村中学语文在课堂脱离了主观世界的课程,出现这种问题的现象表示语文教学不单一是片面的强调语法、词义、词汇、文字与语言物质相关的内容。可能将一些非理性内容在意识形态下表现出来,如文章的理解,文章写作。在对美育了解与认识的同时,表现出肤浅的语文教学,传统的讲述语文基础知识,使其美育的丢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和对美育教育的加强,体现美育价值、作用。美育功能的认识得到提高,深入了解社会上出现的美学,人们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观念的植入,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美育是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加强美育教育,使其学生人格的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对美誉知识的创新力。农村中学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目的与任务在于开发学生的情感、价值、健康、全面的人才。完成时代人类和谐美好的发展,美育是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在学习生活中,都不能缺少美育,想要全面发展,就有效地实施美育。此外、受教育观念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教育中忽视了美育对素质的审美,认为美誉没有实质意义,单一的重视语文基础,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品德、人格与审美爱好的培养。减少了学生对美感的体会,排斥美育教育,使其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渗透。有些教师能够加强自身的发展,让美育教育在农村语文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里,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些教师自身涵养的缺乏,对美育教育的停滞,从中体现出语文教育对美誉知识的肤浅,满足现状对教材中美的实施得不到正确的审美,感到迷茫。

二、农村语文教育培养关注学生的兴趣

农村中学语文美育教育是加强对学生兴趣的了解,重点是注意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观念,转变态度,分享教学中的知识点,加强对学生情感变化观察,体现学生对价值观念的培养,讲解主动参与和体验教学。我们在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过程中,不是要求学生要记住什么,也不是单一地教给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美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树立“以学为本,以师助教”的思维,使其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学生相互学习”的效果,加强学生为主要体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舒适和谐,独特创意中得到精神上的审美,心情上愉悦,使学生在轻松的教育教学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上得到享受美学。

农村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肯定。举例:课前小演讲、诗歌朗诵、文学活动,通过活动的创建,全方面的了解语文中美得教育与美得塑造,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朗诵农村中学语文,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刻感受优美词语的动人之处。朗诵文章是教师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作品在反复朗诵诗审美的体现。就学生的基础能力来说,应该把每位学生擅长的知识分层讲解,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每个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发光点,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不同的,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观察,鼓励学生对智慧的肯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近绿色丛林、桂林的山、高大的皂荚树,让学生试着用心体会,真情历历在目,感受美得载体欣赏生活中美的存在。

兴趣是学生对知识肯定,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能有效加强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向上地对学科的重视,做到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学习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在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上,许多老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分段,归纳知识重点与中心思想,以扎实的基础完成教育的内容,定向的思维模式,减弱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情感,另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说明两种现象教师成为了主体。

三、农村语文教育创新美育发展促进教学研究

美育在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中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对美育时时刻刻有着认识,不仅体现在教育上,在教师的仪表、行为举动、语言、板书等,正是加强学生对美育教育的接受,更要注重美育的目的,使学生接受没育教育。举例:优美的声音是为学生创造语言美得条件,课堂上活跃的知识讲解为学生创造热爱美得路标。美育在农村中学语文中细微体现,美育时刻存在,建立多层次,多内容的美育。阳春白雪是一种美,下里巴人未尝不是一种美。对学生而言,美是一种心灵体会,美是一种相识的经历,美是一种自主的创造。所以,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参与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使美育成为现实的关键。[张效民]认为美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而高尚人格的人才有些研究者从美育的功能出发,认为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叶春平]认为美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感受的能力。美育的意义,美育的价值与各学科教学之间蕴涵的美育进行研究探索。美育的作用最终要是通过潜移默化,内塑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的途径成为研究者们研究的重点,而美育在学科教学的实施途径是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的。这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也面临一次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叶春平.美育基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效民.教育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化培养;素质教育

一、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的必要性

美育教学是基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或者美术从业者,还是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小学教育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美育更为重要,这一时期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工作。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课堂大都注重课本知识和基础演练,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认识和学习美术的起点,我们应该把握这一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做好美术启蒙教育,给学生普及美育教学。同时要进行个性化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

1.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旧的美术理念有两种极端:一种是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美术教学;一种则是片面追求培养专业的美术天才而忽视文化教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美术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决定学习质量。现代教学提倡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小学美育也不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创新,如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调配颜料,自己去摸索如何着色,思考如何让作品独具特色等。

2.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丰富课堂内容

兴趣是第一老师。艺术类教育都强调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创作,只要激发学生兴趣,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活跃程度。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为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可以开设室外课堂,这样不仅可以营造独特的教学氛围,还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发现美术与自然生活的联系,培养个性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要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制订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第10篇

关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自1999年以来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文献研究也举起而上,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的数据显示,有涉猎“艺术教育”、“公共艺术课程”这样关键词的文章过万篇,可见,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处于上升阶段。基于从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教育以及音乐课程三者的关系出发,带着对音乐课程的教学疑惑,通过对近五年关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启示,大致涉猎有这样几个层面的内容:

1.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选取几位学者的实际案例调研分析,在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中反映出了以下问题:孟展《从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现状透析河南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公共音乐教育》,文中提到:高职高专公共音乐课程普遍的两种授课模式,一是过于专业的教学;二是音像资料堆积的欣赏。在公共音乐课程体制从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课程开设单一、没有固定教材、授课内容随意、缺乏标准的指导性纲要。曾姝《高校公共音乐课探究》,通过数据调研得出:目前我国高校尚有56%-57%的学校未开设公共音乐课程。授课多按照普通本科院校和师范音乐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上课,授课形式基本是先声乐后器乐、先国内后国外、先小型后大型曲目。同时,高校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缺乏,没有评价标准可依,无法判断是否符合音乐教育规律,导致授课随意,教学模式的单一,只重视技能知识的学习,造成了美育的缺失。裴洪胜《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的艺术教育研究》提到:部分高校只重视专业建设与发展,忽视了艺术教育的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得不到领导老师的重视,设置内容随意,在学校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恰当加入艺术教育的份额。王玲莉《湖南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研究》一文认为:音乐教师本身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在音乐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理念和意识,采用原始的直接传授音乐知识这种灌输性质的授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高衡《浅谈高校综合艺术修养》提到:教学内容不应该单纯的讲解音乐知识。

2.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改革建议

孟展提出要进一步确立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中应有的地位,同时,完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分别在大一、大二、大三开设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兴趣培养课程,以达到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艺术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曾姝提出改革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要有创新,改变填鸭式教学,并结合各自专业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老师为次,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适当融入通俗音乐,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评价标准。裴洪胜提出应重视团委与学生会的作用,多开展校园艺术节,增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胥佳《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探析》认为: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全面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发掘学生的音乐智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优势,对学生进行多元式教学;加强教材建设,构建特色教材。3.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硬件、软件问题在教学当中,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有一些相关性的硬件与软件问题,如音乐师资队伍与教学设施的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学生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协调,学生音乐常识欠缺、音乐素质普遍偏低等。这些问题不是单一性,而是相互映射的。

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思考

基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要充分体现艺术修养的作用,是进一步吸纳公共音乐课程的改革建议?还是有所创新的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方法?笔者认为,只借鉴音乐欣赏作为载体还是有些单一,还应涉及美育的问题。美育(aestheticeducation),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寓教于乐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育的愉悦性,就是要使人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畅,既能给人以快乐,又能给人以教育,有吸引力。其任务在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这便与本文一开始提到彭先生认为的艺术修养内涵不谋而合。美育成为了提高人们艺术修养、审美修养、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看来,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是必须要涉及美育的问题。音乐欣赏(musicappreciation)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是对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就必然离不开对音乐各个门类基本知识、规律、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对优秀作品的艺术鉴赏实践操作,涉及音乐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方面。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鉴赏力,美育和音乐欣赏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作用。如果说美育作为理论的意识形态带给学生一种感性认知,那么音乐欣赏完成了美育的理性认知,让学生以实际的感性进入美的体验。通过具体的音乐欣赏,完成审美活动,反映美育的寓教于乐的特点,体现艺术修养教育的作用,达到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如何将美育、音乐欣赏溶于其中而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当下音乐欣赏课程的研究现状,吸取可借鉴理论,并结合美育思想,形成比较规范的教学标准。具体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1.美育理论与音乐概论:美育理论涉及美育的性质、意义,美的内容与形式,审美意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内容,是传递给学生对于美的理性认知。音乐概论完成对于音乐基本理论的概述,是让学生对林林总总的音乐世界一个整体的把握。2.音乐门类的有效结合:可以从传统音乐、新兴音乐、与各专业结合的音乐、地方音乐四个层面出发,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种类,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认识与自身专业有关系的音乐。3.以音乐历史发展作为线索,讲述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精神,体现音乐与文化历史的关系,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性知识。4.音乐资源的利用:利用音乐讲座、选修课的形式,将网络资源、历史文献等信息传递给学生,增长见识,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充分体现。5.音乐操作体验: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合唱、乐器演奏的艺术团体中,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了解到音乐技术理论,包括乐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证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艺术细胞。

三、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在具体音乐教学操作中,还在于教师的自身感悟,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面对大学生这样的教学对象下,高校音乐教师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音乐课程作为近年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其标准的指导纲要以及教学内容是需要完善的,笔者基于音乐教学中的困惑,诚惶诚恐,写于本篇。在对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研究下,借鉴并吸纳前辈学者的教学经验,提出应在美育前提下实现音乐欣赏教育的教学思考,并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城市生态管理范文 下一篇:骨科康复训练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