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3 17:00:06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篇1

一、理解歌曲的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幽婉、深邃、淡泊的含蓄美,视虚实结合、阴阳相辅、意象共存为最高艺术境界。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传统的意境美。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中国传统音乐虚实相生,既追求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又趋向于表现“虚无”的意境。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无意精确鲜明,它借助于悟性、直觉,它是主题之外的一种审美特质。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淡兮其无味”,他强调:“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之下,庄子主张:“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虚境”,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虚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是实境的升华,这种意境美至今仍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三、欣赏歌曲的旋律美

有人说:音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量,是因为那些音符使人们思路开阔,唤醒回忆,引起共鸣,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于是让人感动。我想:这,就是音乐之美吧。

不管是歌曲或是单纯的旋律,只要闭上眼,就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视听盛宴,耳边的乐调构成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演绎着妙不可言。它带我们领略大自然的清新;它带我们感受情意的深厚;它使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当我听着充满了鸟声,水声,风声的轻音乐,就仿佛置身于那一片山林中,感觉着最原始的风景,最真实的大自然。我可以清楚地触碰到脚下的石板路,看河水漫过石块,听微风吹过耳畔……我们的大自然是何等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清澈的旋律流过我们身体的,是天人合一的心境。

一首《同桌的你》,让多少人忆起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里单纯细碎的情感!那样贴近每个人生活的词,那样简单上口的曲调,是最能唤起回忆的呵。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总能在切合的音乐中找到共鸣,有时只需哼上两句,便会潸然泪下。这样的音乐赋予我们的,是恒久的感动。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压力,我们总难免有意志消沉,甚至颓靡不振的时候。这时,激昂士气的励志歌曲,总有着一种振奋的力量,让冻结凝固的血液再次升温、沸腾。只需一句“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刹时就能温暖了全身,再次燃起斗志。那鼓舞人心的旋律以及坚定的歌词传递给我们的,是无穷的力量。

四、让音乐与舞蹈结合创造美

《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旋律是何等的优美,其艺术的魅力百年经久不衰。试想,没有音乐的旋律作衬托,只注意技能、技巧的完成,最终带给观众的感官效果只能是苍白无力,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舞蹈美。因此,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旋律是音乐的最佳体现。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与舞蹈的相互融合使其内容更加完美和具体。伴随着时代向前迈进的节拍,在即将步入2l世纪的今天,应当进一步重视研究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努力探索建立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音乐舞蹈训练体系,以求舞蹈事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

现在校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将是下一世纪舞蹈艺术发展的主力军,从现今起,就应注重在舞蹈教学中对他们音乐美感的培养。教师要首先树立起这种意识,从每一节课做起,培养他们舞蹈动作与音乐相配合的感觉。设计课堂训练动作或组合时,首要的是选择与其相配合音乐曲目的风格是否与动作或组合风格相吻合,能否抒发相应的思想感情。与动作或组合统一风格的曲目,就能充分抒发与之相应的思想感情。这样的乐曲,在课堂中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激情。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篇2

对于孩子来说,音乐是无处不在的,“风声、雨声、鸟声、虫鸣声……”到处都有美妙的音乐,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成人也经常运用音乐来抚慰、教育幼儿。教育家们更是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福禄培尔在他创办的幼儿园中,音乐成了有力的教育手段;在我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所创办的鼓楼幼稚园中,音乐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都认为:小孩一方面需要物质生活,一方面需要精神生活.我们并不是要把小孩子都培养成画家、音乐家,主要是为了陶冶他们的精神情操和品德。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音乐是美育的组成部分,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美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正确的审美观点,也是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包括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及音乐欣赏等.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陶冶性情,对美好生活有无限热爱,并能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点。音乐还能促进听觉、记忆、语言、想象、形象思维、创造、情感及个性的发展.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音乐及其它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为日后良好个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我们应注重对幼儿进行培养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加活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喜欢让一部分幼儿充当演员.另一部分幼儿充当观众,那些有机会当演员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自己,而那些条件差的幼儿却会因没机会或因自卑而不敢表现、这无疑会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_因此,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加到活动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让他们都能树立信心; 2、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在音乐活动时,我从不让幼儿有局限性的环境,我允许他们自由创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展示他们自己的才华。在歌唱中,引导他们改编歌词、舞蹈,又可改编动作等。虽然他们的创造并不“杰出”.但都是真情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注重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整、完美,如:分组唱、合唱、打击乐、集体舞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在一起.例如:在一个集体舞蹈中,有一个或几个领舞的加上其他伴舞,那可更显托出舞蹈的独特及其和谐,在唱歌中也是一样,特别是在合唱中,要想获得和谐的声音,必定需要幼儿较好地调节自己的声音,最后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并培养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并能分享合作的喜悦。 幼儿期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也是音乐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促进音乐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幼儿走上成才之路打下基础。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篇3

【关键词】音乐审美 音乐基础知识 功能 目标 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31-01

顺应形势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应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在音乐方面,也应该探索新型的音乐教学,破除以往的守旧模式,在音乐基本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把音乐审美融入教学之中,就要掌握音乐教学与审美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较好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要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进行改革,顺应素质教育的背景,在确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时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以往的繁重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改为短而精,这样让同学们容易理解;还有就是教学方法,将以往的枯燥教学,改变为多元化教学,引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为目标,要顺应形式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音乐教育是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现今的音乐教育不能以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下去,要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和音乐审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两者缺一不可。单一的知识教育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单一的审美教育则会让学生不理解,所以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把基础知识打牢,而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基础课程时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旋律流畅,容易记忆的歌曲时,要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先进行歌词、旋律的学习再进行基础知识的引入,这样能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采取比赛的方法进行,保持同学们的激情,更能让同学们之间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审美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寻找正确的方法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要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中进行创新,继续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再将审美能力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并且保持这种热情,将会在审美能力上有很大的进步,为此,要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和审美教育的关系,这是音乐学习成功的重要环节。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为以后的教学指引一个发展的方向,让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不断地完善音乐教育,其目的是要不断完善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自身品德。追根溯源,古代的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的品性的。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为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服务的。所以,音乐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它包含四种主要功能:①育人功能,使人品德高尚。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个人品德,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观念。②智能功能,使人聪明起来。学习音乐,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在各项音乐练习中会让同学们的字体进行一定的配合,对脑平衡有一定的益处。③健康功能,使人心理、生理健康。在音乐活动中,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心理过程,创造出动听的音乐,用音乐表达情感,这是对人心理及精神的良好影响。④美育功能,培养人的创造美、审美功能。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升华,陶冶人们的情操,磨砺人们的意志,优化人们的性格,这是一个完善的过程,使人们进一步的完善自己。大学生音乐审美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符合现状的教学方案。通过他们对音乐历史的了解,在各个方面进行审美培养,全面的了解我国文化,将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建设。把民族精神融入到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中。

在要求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老师更应该树立榜样,为同学们做一个楷模。教师对音乐教育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形象,给学生以愿意接受的基础。音乐是传输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音乐来表达出教育工作者的丰富情感,表达出对工作的诚挚。音乐教师要善于用情感去教化学生,让学生领悟到音乐的真正含义。投入感情将课堂变得丰富、精彩,用感情去分析每个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力量,这才是我们想要传授的音乐课程。让我们用情感和旋律交织、编织成最温馨的场面,指引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堂里,一起畅想。教师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喜欢上你的课堂,将心比心,付出最真诚的情感,将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老师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沟通,才会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和想法,才会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艺术观,才会更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人才。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培养最完美的技术人才,这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教育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搞好音乐艺术教育,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她让我们终身受益。我们要在音乐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为艺术教育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篇4

论文摘 要: 音乐能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开发潜能,陶冶情操,提高活动效率。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创造力,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品质,让学生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感悟,对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阐释。

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被教育界普遍关注,而艺术(音乐、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势在必行。我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根据多年来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感悟,对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阐释。

一、美育和音乐教育的关系

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指导学生去感受和欣赏,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等。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创造力,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品质,让学生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教改也对学校音乐教育提出要求,学校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一,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学生音乐教材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让学生对于音乐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看到完美真实的生活画面,这种教育最容易达到陶冶情操,塑造学生心灵美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通过采用美育的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做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

二、音乐教育中构建美育的思路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美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为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运用艺术形式表现美、抒发感情,教师应尽量利用和发现中学音乐课本中所蕴含的美的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接受了美育教育,便能初步掌握美学知识,以正确的态度去感受和鉴赏美而对现实生活作出评价,识别是非的标准,发挥艺术创造能力。如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的《保卫黄河》,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声调特征体现了高昂的战斗精神,生动地刻画出英勇杀敌、保卫祖国的光辉形象,学生通过欣赏或者表演会受到难忘而深刻的素质教育。

三、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方法

1.注意语言和形体美

美育是靠美的形象来打动人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美的形象传达作品中的内容、形式、旋律等方面,打动人们的心灵,它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体验,促进情感交流,等等。老师应该认识到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课堂上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语言风趣、有幽默感等,这一点很重要。同时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引入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美中引善,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在长期艺术形式熏陶下,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审美活动,就能更好地感受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慢慢地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仅如此,教师的言传身教还能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让师生感情更加融洽。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教育,能让学生在情感、素质、个人气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2]。

2.创造美的环境

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能够为学生创造美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常组织一些美化校园环境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环境也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点,音乐老师可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等,创造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自觉追求高尚文明的艺术美和生活美。如在早上学生进入学校时播放《春江花月夜》、《清晨》等中外名曲,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受到熏陶;在学生课间活动时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或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在学生用餐时播放《蓝色多瑙河》,可以缓减学生的压力,也可选择更多经典的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从音乐作品中感悟美

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和目的就是通过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应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的情操和心灵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进课堂与学生共同鉴赏。学生往往对某部电影非常熟悉喜爱,但对该部电影里面很出色的音乐却很少关注,此时教师就可对此作出正确引导。对于那些优秀的原创音乐,教师可以把电影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作生动地讲解,此举能使学生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直接感观,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另外对于一些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4.提高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它各自不同的感情色彩。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观,能迅速影响人类情绪、调节情感,引起听者共鸣。因此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而且能让他们的情绪感官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而发生变化,这种情感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然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音乐修养的提高,势必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也可以说,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促进了道德主体育德的养成。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将“乐”置于安邦治国的第二位,提倡“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3]。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历代教育家、思想家所重视推崇。

5.组织活动创造美

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开展一些课外的音乐活动,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时,老师加以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鉴赏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四、结语

中学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音乐教育和美育教育相结合,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者应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篇5

【关键词】 美育 教育 学生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所感动、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采取以美助德的主张。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一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

二、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配以“××××―×――”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以代价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傣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傣族特色的优美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一定会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也会表达出他们想学、想唱、想跳的欲望。

三、用读、拍、打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读、拍、打结合的方法,如在学唱《母鸡叫格格》这首歌曲时,先出示曲谱节奏,我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小组进行视读练习,等到读熟练流畅后进行视拍节奏,最后教师弹旋律学生边读边拍节奏进行合奏练习,加入歌词进行朗读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练习中的节奏规律发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创作、编排、自打节奏、随琴用la模唱旋律。这不但为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让学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四、在歌曲的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表情的歌唱应该是演唱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对任何歌曲,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音乐特征等。而后,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下列问题:歌曲的情感表现如何?表现歌曲的技能技巧掌握得如何?在歌曲的音乐风格问题上表现如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以便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表演中的优缺点。这其中,尤其要明确认识:自己在表演技能方面有哪些地方影响了音乐情感的表达,影响了表演的艺术质量,从而在技术上有针对性地予以突破,以保证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感情,保证表演的艺术质量。这个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表演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怎样做能达到这个目标呢?音乐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特别是对音乐学习能力比较低、甚至音乐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要防止发生歧视、甚至剥夺音乐能力有缺陷的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现象。队友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 北师大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篇6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教育渗透

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主要任务,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科目。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能够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一、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和美育的含义不同,但二者互相渗透。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一)音乐教育的含义

音乐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发点在于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识别力、鉴赏力以及审美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

(二)美育的含义

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认识生活中的美、体验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中的美的能力。美育的途径是丰富多样的,形式是变化万千的,美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各种艺术内涵和艺术形式,还包括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各种美的事物。

(三)音乐教育和美育的关联

音乐教育和美育是互为关联的,美育是开展音乐教育的自然延伸。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陶冶情操、塑造心灵和完善人格,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是科学的、合理的、容易的。开展音乐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通过音乐艺术让学生产生对美的热爱,抒发感情。教师应利用中学音乐课本中蕴含的美,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二、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音乐中有优美的文字、动听的曲调、感人的情境,音乐中蕴含美的元素,音乐易给人听觉上美的享受,也易影响人的情绪、情感以及性格,因此,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是可行的。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注重一言一行,言传身教

美育通过美的形象来撼动人的内心,使人的内心与美相交融,从而产生共鸣。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旋律等方面来传递美的形象,进而打动人的心灵的。音乐教育和美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补充的。教师是学校美育的实施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优秀的教师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课堂上,教师美的语言、美的举止都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带动学习气氛,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教师的言传身教恰当,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美育引入音乐教育之中,这能够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旋律之美,享受音乐的内涵之美的同时得到适当的美的教育。在长期美的艺术的熏陶下,学生自身的情感、素质、个人气质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就能积极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充分利用音乐美,打造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平台,是美育的重要组成方面。优美的教育环境可以促进美育的实施,提高美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可以利用音乐的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在学生进入校园时播放《春江花月夜》等名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课间休息的时播放流行歌曲,如SeeYouAgain,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考试休息期间,播放励志歌曲,如《相信自己》,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斗志。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美化校园环境的活动,让学生对校园美化提出意见,几人一组合作完成对校园美化的实用性策划案,让学生在优雅的动听的旋律中感受美、创造美。

(三)丰富教学形式,感悟音乐作品中的美

音乐是思想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学习的过程,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和共鸣性比较强的艺术,它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活动,使学生的情操和心灵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是教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手段。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优秀的电影原创歌曲,让学生欣赏、分析。有的学生可能在听的过程中能猜出电影的名称,有的学生可能对电影原创音乐缺少关注,而不能欣赏音乐。教师播放原创音乐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描绘听到音乐后脑海里形成的影像,然后教师可以讲解原创音乐的故事情节,引领学生理解、感悟作品,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中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强烈地冲击了学生的听觉感官,而且还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了音乐作品中的美,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感受。

(四)丰富审美教育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情感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旋律等形式来体现感彩的,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人类的精神品质、思想追求和情感意识。音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官,能迅速使人的情绪、情感产生波动。因此,音乐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向往与热爱,还能让学生对音乐抒发的情感产生兴趣,这种情感与美的结合是美育的必经阶段。

(五)丰富美和创造美的音乐作业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不会留课后作业,从而使学生对音乐课不够重视。课后作业是学生温故知新的重要手段,因此,音乐老师应该注重作业环节。学生熟练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后,为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行创作歌词,以体现现实生活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完成歌词创作作业,鼓励学生创作。如果有学生创作的歌词很有意义,教师可以配合学生,给歌词谱曲,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歌曲,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还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达到音乐美育的目的。

(六)组织活动创造美

学校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创造力、审美力,从而实现美育的目标。以《智取威虎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乐曲的含义。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乐曲中的人物和各种声音进行模仿,通过与学生共同思考和探讨乐曲的寓意阐述作品的含义。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演话剧。各组长在教师的指挥下,给组员安排角色。在演出中有的学生演雕,有的学生演人物,有的学生演山,演雕和演山的学生容易使观看的学生开怀大笑,观看过后学生还会提出一些表演建议。表演不但拉近了音乐和学生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在享受生活和快乐的同时也享受和感悟了美。

(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课堂上的行为举止。首先,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应该注重个人魅力和修养的提高,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言传身教的方式方法,具备让学生称赞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教师要注重上述七个方面的提高和完善,坚持音乐教育和美育相结合的原则,保证音乐教育和美育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廖家骅.审美教育过时了吗———多元音乐教育哲学思潮刍议[J].中国音乐教育,2011(6).

[2]尹丽.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策略[J].文教资料,2011(24).

[3]于祥宗.浅谈中学音乐课的美育[J].文理导航,2011(8).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篇7

【关键词】普通高校;美育;音乐教育;对策;探究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现状和特殊性

由于普遍中小学教育对音乐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因此,学生们获得的教育知识十分有限。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学生们普遍音乐素养较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而对于美育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来说,除了需要对学生们早期基础知识的缺陷进行弥补外,还要对其人格修养的塑造方面予以强化,从而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传承。现阶段来说,普遍高校对于美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认知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单纯认为只要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基本上就能够完成美育中的音乐教学任务。显然,这种理念存在较大偏差。对早期的音乐教师来说,其接受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以一对一为主,直接传授基础节能,造成教师自己无法适应当前选修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由于学生们的基础水平差异化明显,使得课程教学的质量相对较差。此外,有些高校内部没有开设音乐院系,因此在开设选修课程的时候,相关教师都是其他专业的教师临时顶岗。由于具备音乐素养的教师不多,课程的整体数量自然也很少,可选择的类型也十分有限。即便学生们十分喜欢音乐,愿意选修音乐课程,往往很难有机会选到,甚至有些学生在校期间从来没有选修到音乐类课程。在实际授课的时候,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都以音乐欣赏为主,形式十分单一,同时没有相关制度进行监管。同时教师手里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无法提前设计教案,因此经常会有无法有效把握教学目标的情况出现。如此一来,美育便会演变成智育,只能单纯向学生们普及知识内容,而对学生自身情感层面的体验有所忽视,造成学生们兴趣度较低,探究欲望较差。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高校内部社团便成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最佳组织。但是,由于社团没有教师进行指导,学生们只能自主展开练习,对于音乐内容的认知也会变得十分浅薄,无法做到深入探究。长此以往,社团还会沦为“垃圾音乐”的聚集地。总体来说,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一直都处在缺位的状态。即使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内容十分单一,方式也极为死板,导致学生们很难有效融入到课堂之中,对于音乐本身的理解也产生偏差。在当前社会,低俗的“喊麦”音乐已成为人群中的主流文化,而传统的高雅音乐却遭到了人们的忽视。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高校音乐教育的探究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对策

对于美育教育来说,音乐教育一直都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促使人们自身的审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能丰富其内心的精神世界。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高校理应提高对美育教学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机构组建

为了保证音乐教育工作可以得到全面推进,首要的工作便是提高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除了需要完成基础知识教学,还要体现出立德树人的基本思想,才能为之后的音乐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其中的首要工作便是创设专业机构,以此为之后的资源配置、优化结构以及实施教育等多个方面提供帮助。在新时代背景下,还需要不断探索全新的发展途径,对原有的教研机构不断完善,改进工作机制存在的不足。如果高校内部有设立音乐专业,还可以在其中设置音乐教育部门。如果高校内部没有设立音乐专业,可以尝试在校内的美育中心下设置音乐教育部门。如此一来,教师团队的管理工作将会更为合理,同时还能对场地条件及乐器设备以及音响设备各类设施进行落实。海南大学在近几年就创设了校内艺术团。为了提升艺术团的科学管理水平和艺术品位,培育精品校园文艺节目,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高艺术团团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营造精彩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定期展开排练和训练任务,如此便使现有的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和整合,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二)师资培养

对于音乐教育工作来说,师资永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相比传统的专业音乐教育,美育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与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并非所有音乐院校毕业的教师都能够胜任美育音乐的课程教学,从而造成相关人才的数量变得少之又少。因此,政府理应采取一些措施提升师资培养的效果,以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人才。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可以尝试开设相关院系,专门针对美育教育中的音乐课程进行全面讲解和分析,从而能够培养出一些有着独特音乐素养的综合人才。不仅如此,各个高校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特色,提升培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高校的首要工作便是配齐音乐教师的数量。毕竟音乐教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传统的声乐、器乐和舞蹈之外,还有创造和欣赏。基于这一特点,高校在进行教师引进的时候,便需要对教师自身的专业予以全面思考,同时还要定期开展一些实践类活动。比如海南大学,其音乐专业类型便包括合唱、舞蹈以及国乐等不同的活动类型,安排的教师也各不一样。对于音乐课程而言,其涉及的知识种类也非常多,因此教师自己必须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基础,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最新的知识内容,增强自身实践技能。如此一来,教师的整体素养便会得到提高,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们更好地展开指导,提升学生们的探究欲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对校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聘请一些知名的音乐认识以及相关工作者前往学校举办讲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乐队和舞团在校内进行演出。毕竟表现活动本身有着很强的直观性效果,可以让学生们直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激发自身对音乐的兴趣度。

(三)课程设置

高校为了能够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首要任务便是确保开课有着足够的质量,同时数量也要达到要求。不仅如此,应该通过进行课程安排将相关选修课程也纳入到培养计划之中。如此一来,学生们在校期间,至少可以选修到一门音乐方面的课程。在开展音乐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确保课程类型足够丰富,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除了开设一些传统的欣赏类课程之外,还可以尝试设置一些声乐、器乐、舞蹈以及合唱技巧类的课程,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技巧。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知识类课程,向学生们普及相关基础乐理知识,教导学生们如何进行歌曲创作,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形式来说,除了传统的公共课之外,还可以安排学生们定期进行演出观摩,或者直接进行整体排练,从而能够促使学生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更为浓厚的兴趣,即便没有教师引导,其同样能够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之中。对于课程内容方面,除了需要包括一些西方经典的音乐,诸如贝多芬、肖邦、舒伯特以及巴赫等,同时还要对我国的传统音乐进行弘扬,促使学生们对我国古典音乐能有更多认识,并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努力,完成音乐传承。对于当前的美育来说,音乐教育并没有设置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各个地区也很少会针对此类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基于这一情况,高校理应结合学习和相关地区的具体情况,自主进行教材创编,引导学生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充分感知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

(四)音乐实践

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学生们在课堂中完成学习之后掌握了相关知识。之后再通过课外活动和舞台表演,以此展现自我的风采,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知识内化,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效果,增强自身整体水平。如此一来,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学习也将会有更高的喜爱程度,同时也会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之中。音乐本身便是一种情感表达,只有在真正走出教室之后,才能有效融入到学生们的生活之中,促使其认真完成音乐体验,增强感知效果。相比中学生和小学生,高校学生的时间通常比较宽松,同时也有着更高的自由度,从而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创设了优良基础。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歌曲创作,同时还可以举办音乐会,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亲自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信心。当前来说,许多有高校内部都开设了音乐社团,这也是学生们开展实践活动最为重要的形式。为了确保活动的开设更为有序,应设置专门机构,以此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例如,海南大学便在校内开设了艺术团,为了在校内创设优良的氛围,每一年都会开设音乐会。2017年,海甸校区便举办了第八届草地音乐会“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多个专业的学生都参与了这次活动,诸如艺术团流行乐团的各位同学带来歌曲《牡丹江》,艺术学院的章宇豪同学带来的歌曲《我们这一代》,校园好声音团队带来了《追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丁丹阳、孙逸凡等同学也带来了歌曲《仰望星空》。整个活动十分火热,吸引了全校学生的注意,增强了学生们对于音乐实践的认知程度,提升了自身音乐素养。

(五)评价体系创设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评价体系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而可以对教育的实际效果展开检验,激发学生们的潜在动力,引导学生们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及时找出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果发现有任何偏离目标的情况,就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整。通常来说,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制定合理的人才标准,为后期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创设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本身便有着很强的特殊性,在对学生们进行考核时,不需要采取传统的书卷方式,可以依靠举办演唱会以及创造歌曲的形式,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展开检验。需要明确的是,对于美育教育来说,其中的音乐教育并非只是进行人才培养,在进行成果考察时,同样需要考虑学生们对于音乐本身的兴趣程度和基本特点,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感受。除此之外,对于教师课程质量的考核同样十分重要。通常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确保其具有多元化特点。

(六)创设教育特色

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高校音乐课程同样需要起到弘扬我国名族文化的效果,应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本身,充分发挥其优势,拓展教学内容和形式,促使高校音乐教育活动更具特色。一般来说,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的时候,理应和当地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们深入挖掘,创设一些更具当地特色的课程。尤其是需要对校内的艺术团队展开重点培养,在完成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对其团队精神展开培养,进而使其综合水平得到全面增强。

三、结束语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研究

一、前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向学生讲授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还需要促进审美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在促进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音乐学科本身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材本身具备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为一体。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应该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前提下不断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德国美育家席勒提出想让一个感性的人变得理性就需要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美学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美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主张美学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美学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

2.音乐审美教育是实现美育的关键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是实现美学教育的关键途径,鉴赏音乐感知音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在人们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本身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能够满足自身的审美要求,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

1.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努力同新课标保持一致

相比较其他学科,音乐学科在审美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促进学生审美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音乐学科的特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促进审美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初中音乐课程的特点,不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丰富,从这个培养目标出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音乐的美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美,这样能够促进音乐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美好,在教学中将审美意识逐渐地渗透给学生。

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

兴趣是推动学习行为开展的动力,对于初中音乐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想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需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具有欣赏价值的内容,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在兴趣的推动下促进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本身这首歌曲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当贴近,无论是歌曲的曲调还是歌词都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贴切,在这首歌曲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

3.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带来的优势,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背景下所强调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凸显,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悟体验音乐。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中,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些情感方面的引导,所以利用创设情境法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某种情感,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充分感知音乐带来的美感。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并且能够满怀深情地将这首歌曲演唱出来,强化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歌曲比赛的现场,自己当评委和选手,这样在学生相对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能够对音乐畅所欲言,充分感悟到这首歌曲的情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感。

4.在音乐教学中促进音乐美学教育的升华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仅仅是简单地强调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很少重视审美的内涵。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美,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有限,生活常识有限,所以对于音乐的欣赏往往比较局限,在进行音乐审美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需要教师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由于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不强,所以很难将一系列的音乐作品有机地整合起来,发现其中的联系,进而促进音乐美的升华,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将具备相同元素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内涵,拓宽对音乐审美的视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着对这些歌曲进行对比,对比歌曲表现的内容,从而对于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不断的对比、总结过程中找到审美的落脚点,促进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渗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学艺术,初中阶段作为小学阶段同高中阶段的衔接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需要侧重对于学生音乐意识和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方面教师需要重视音乐学科本身的特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综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音乐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秀清.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179.

[2].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05).

[3]王丽萍.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2007,(11).

[4]何建福.浅谈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艺术教育,2013,(15).

上一篇:法律援助的阶段范文 下一篇:建设工程监理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