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1 03:19:00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1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审美素质;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审视当前国内的美术教育,就会发现“应试教育”下的美术课经常被忽视,许多学校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没受到重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忽视美术课的综合教育功能的现象十分普通。据教师了解,很多学生对于美术课的了解很少,这样对于像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与审美技能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术教育提出要求,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良性发展。

一、在美术教育的目标上注意强化审美意识的培养

在以往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学任务中,过分强调了绘画技法的介绍与训练,相对地说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画匠,他们缺少欣赏美的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美的事物,把审美的意识、审美情趣放在重要位置。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育的目标上要让学生从丰富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人文美,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欣赏山川河流的壮丽奇观,充分感受自然美,,在这种丰富的审美体验中,才能形成强烈的追求美的动机与愿望,这种审美意识与兴趣是非常可贵的。这对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追求真、善、美,自觉发展审美能力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在美术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与发展

受应试教育所影响的当代学生,他们的素质发展是不全面的,知识面不够宽,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在美术课中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它不仅是美术欣赏课的任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任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感受各种各样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中体会画家的思维与情感过程,以此达到共鸣。艺术家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欣赏者能否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通过教师的淳淳善诱,教会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平衡。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平时要教会学生多观察、阅读、欣赏,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感性知识,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类美术作品的不同特点与表现技巧。进而学会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容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观察力、记忆力与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分析,进而把握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并借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在教学中要安排一些速写、记忆画、想像画、创作画练习,这都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力与创造能力的好方式。形象记忆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

青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能独立思考,不盲从,喜欢发表个人见解。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讨论性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中结合文学艺术特色进行欣赏教学,教师利用形象的图片和直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欣赏情境后,再抓住知识内在联系、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启发学生自己去找出矛盾,解决矛盾及问题,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教于乐,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求知欲。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强化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审美素质的独特性

创造力是美术发展的核心,也是美术教育的最后目的。美术教育在训练发展人的创造力的大脑的右半球中,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经过创造性的学习与训练,不但对通过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提高的审美素质进行认识上的定型和巩固,同时还可使学生的审美个性在新的层次上向更新的层次发展。所以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创造力的培养。

培养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创造力在整个社会、在整个人生当中所具有的价值。有了创造意识,缺少创造思维的训练,创造就缺少了桥梁,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通过理论常识学习、写生习作、招贴、标志、封面、工艺、平面、立体、色彩构成等课程中有创造性的构思的范作,向学生作分析,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感与欲望。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与潜质。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进行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技能,否则,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并通过各类创造性课程作业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个性发展规律性的东西,并结合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反馈。同时对作品附以简评在学校画廊展出,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与个性体现,使创造力得以进一步的弘扬。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2

关键词:美育 高校 素质教育

美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方针内容的组成部分。开展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过程,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过程。普通高校要加强美育,主旨在于“育人”。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这是我们时代最正确的、最进步的、最高尚的审美观。所以,高校的素质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初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部委员会,在全国普通高校成立了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由试点逐步向全国普通高校推广。美育在52所高等学校进行了试点,提出了必须实现用“三提高”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实现“三提高”应是普通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更高的境界。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而审美活动是使人从一定的功利性中解放出来,是人类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培养人的个性发展,从而认识人的本质、价值、情感,培养人完美的、和谐的、完全的心灵、人格、品质。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自然和社会)以及文艺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人们热爱真、善、美,变得文明、高尚、积极。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把艺术教育的“乐”,列为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的“乐”,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

高等院校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格。审美教育又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采用形象直观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形成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大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于情感的美育把真、善统一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使情感达到更全面的教育目的。美育能引人向善,美成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净化和丰富人的思想感情。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有乐趣。

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有德育、智育、体育不可代替的优点,同时,它又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它可以启迪大学生的智慧,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他选取最美的”。因为他的许多科学创新、成果是从音乐优美的弦律启发而来的。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家授予他最高荣誉奖时,他说了感谢他爱人蒋英的一段感言。“她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式,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点上我也要感谢爱人蒋英同志。”钱老他讲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也说明了艺术对科学具有启迪作用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此来说明审美教育对智力的开发与完善是多么的重要。

高校开展美育教育渠道非常广泛,主要通过开设文学欣赏、书画欣赏、艺术概论、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欣赏、舞蹈欣赏和美学知识讲座,观看戏剧演出、参加音乐会、参观美术、书法展览,以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和各种文艺社团,如:书画协会、艺术沙龙、摄影协会、大学生歌舞团、学校健美操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电视台、美术馆、文化馆、音乐厅、电影院、博物馆、游乐园以及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等,都是审美教育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教学内容与范本。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因为课外艺术活动不仅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思想与艺术特长的重要方式。根据他们浓厚的兴趣特长,引导他们参与校内外书法、绘画、摄影、舞蹈、表演等的培训,技能得到提高,参与一些各级各类艺术竞赛和表演,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和考验,为将来的培养目标。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通过举办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同学们施展艺术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增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作用。校园完善的硬件环境设施。如:音乐铃声、校园专栏、美术长廊。不但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成现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体现了艺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开发智力和个性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溶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是追求大学生人生完善人格的理想教育。

美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教育观。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品质、伦理道德、人格修养、行为规范教育等。而审美教育着眼于心灵的净化,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其一致性。正确的审美教育又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点。它有利于智力结构的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学的发展。

智力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对学生的智力培养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审美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愉悦的美感。这种美感必然有利于大学生的感知,活跃他们的思维。它强化着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为智力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绪。另外,美育还要求教师必须用美的手段进行教学,体现教学审美化。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有振奋愉悦的心情,消除教学中的焦虑和疲倦感,增强情感教学,学生才能愉快完成智力教育的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充满着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因此,未来的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与坚强的毅力。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审美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尽管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如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开展,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还有许多的理论问题需要研究。我国艺术教育,尤其是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还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努力,我国的美育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的开设、开展一定能够取很大的成绩,并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出符合时代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在高等院校大力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特别重视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3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下,现在的小学美术课不再仅仅是小学生娱乐的课程,还是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变革中它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因此,认识小学美术学科的本质,正确而辩证的看待小学美术的课程性质,是很好的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始终是在学科内发展,美术的教育教学始终停留在了技术的层面,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是注重学生的美育素质。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几次的教育改革,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发生了质的改变。

全面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从而使每位受教育者都能感受到整个现代文化氛围下的社会文化。而当代学校美术教育即是在遵照教育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大部分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运用必要的美术手段与方法,使受教育者感受艺术,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让受教育者完善人格,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表现的的范畴很广,而且还在不断地向边界扩展。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展示了视觉的艺术,让人感受到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从而让他们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升华。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慢慢消除学生对应试教育的消极抵抗心理,同时还让学生们对校园生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养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审美能力为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创造力,开发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质。

二、改革美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1.要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中,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专业的工作者都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培养形式,儿童纯真养成的的主要环节,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健全而良好的艺术素质的养成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美术教育的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从大多数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让学生大胆尝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3.实现由教师独霸评价权转向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转变。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独霸评价权,无论是课堂组织还是教学方式都是教师一人说了算。无论教师的观点对与错不允许学生反驳,更不允许学生参与评价。但凡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质疑,教师总会以老师的身份进行指导和强制的的纠正,直到学生低头接受方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多地了解儿童在绘画中的语言和思维。教师没有必要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矫正只要学生用心去画,用心去感受,用心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该得到支持和理解,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美术思维。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并非美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而是让学生的创新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结语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4

关 键 词:美术鉴赏 高校 素质教育 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主编《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陈洛加主编《美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5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包含于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阐明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即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大多数儿童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可以在对周围世界做了观察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去对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画得好与不好,这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少年儿童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自己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在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科,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如果美术课的形式开展得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不但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浓起来。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发展学生智力

1、充满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因而会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是这样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就会将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带到课堂,并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2、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要表现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和发现美。在了解美、认识美的过程中,美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另外,前面提到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了美术课具有审美功能,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的一些著名画家和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每一幅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家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这些画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4、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发展学生全身心的协调能力。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观察、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在眼、脑、手、体相互协同作用下,集中注意力才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美术课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的基本活动,能使学生的脑、眼、手等多器官协调并用,锻炼和提高学生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灵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鲁迅《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教育用视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维意识,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进行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能触动灵魂的向往而达到优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可谓以美感人、以美益德,它在涵养人的性情,制约一些不良习惯,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如在一年级小朋友中进行《可爱的小鸟》记忆画,让学生从小鸟飞时的各种美丽的姿态,漂亮的颜色中感受小鸟的天真可爱,我们不忍伤害,而应该爱护它,喂它食物,为他搭窝、植树,创造优美的环境,领悟一颗可贵的爱心和保护环境、保护美好大自然的纯洁心灵。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各种训练中,如静物写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如画校园题材的游戏,反映了学生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为童年生活和学习而陶醉,产生爱学习、能与人友好交往,并会互相关心、团结向上的好品质。在《民间工艺》的制作中,让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的丰富多彩,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以及悠久的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进行一些《我的家乡》、《难忘的旅游风光》、《蓝天白云下的城市》等记忆画训练中,让学生大胆表现祖国江山的美,家乡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引起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课文中还有各年级的不同内容的欣赏作品。如六年级的《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欣赏,通过欣赏学生懂得了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安定环境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雄心。通过形象的观感,在这些思想健康、情趣高尚、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中,使他们在感官上愉快、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触动,达到陶冶性情,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6

一、美术教学有益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道德教育解决的是学生的做人问题。“上善若水,举业先德。”要求人们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为此,把德育列为“五育”首。美术教学融“德育”于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通过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欣常优秀的美术作品,使人精神振奋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通过欣赏街头巷尾文明礼仪宣传画,能够通过构图、色彩、形式等等美术效应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印迹,自觉讲文明,守礼仪,争做文明中国人。再如赏白石老人的国画作品《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凤仙花中飞舞采蜜的忙碌的情景,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歌颂了普通劳动者的勤劳品质,让同学们不仅体会了生活小景中的高雅景致,也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敬慕。

二、美术教育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优美高尚的美术作品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良好的审美教育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美术教育教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不管学生美术画得好与不好,都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中学生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平衡发展。而且,中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自己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在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科,每天只是语文、数学、英语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如果美术课的形式开展得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不但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浓厚起来。

四、美术教育有益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历来被许多人士所认可。我国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在教育内容上就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层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欣赏的。只有通学习、培养、训练才能使人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现在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学美术,并不是希望他们将来成为艺术创作家,而是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他们的审美素质提高了,下雨时,就不会报以道路的泥泞,而会去体验雨中漫步的优雅和浪漫。

五、美术教育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据医学科学研究分析,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美术课上老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从而开发智力。

六、美术教育有益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马克思主张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一个人只有完整的个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潜能,实现人人成功、人人发展的教育目标。通过美术教育,塑造完美人格,是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作品完成的结果如何,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具体的事物,接触表现的材料和用具,悉心选择表现的方法,换句话说,绘画、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就是目的所在。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所说:“在美术教育中,美术只是被用来作为达到目的的一个工具,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性程序来使人们更富有创造性,而不问此一创造性将会使用在何处。”所以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而是人格形成过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艺术教育――这不是培养艺术家,这首先是培养人。

七、美术教育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美术具有鲜明群众性,随着改革开放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如现在衣服穿着的颜色、款式、花样;住房的造型与室内装潢和摆设;饭菜的色、香、味;生活用品的包装和书籍封面的设计等等无一不与美术有关,都需要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广大中学生以后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中学美术课中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对今后工作将有积极的作用和主要帮助。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7

第一,加强美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

1.美育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大家知道,审美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审美活动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创造性,因为审美活动的核心它要创造一种审美意象。所以审美活动能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的冲动,培养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

2.自然界的任何事物本身是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它又有一种形式美的特征,这种美主要是形式美。譬如说简洁、对称、和谐等等。所以在科学发明活动中,科学家常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科学家追求美的形式,但结果就走向了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由美启真,由美到真。

第二,加强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就是发现,发现就是创造。任何发现都是一种创造。审美活动的核心是要创造一个审美意象。第三,加强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开阔、平和的胸襟。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同情心。而人有了同情心,就能互相爱护,互相扶助。所以,审美教育对于人的精神最高的影响,就是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二、学校应该如何加强美育教育

第一、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例如,帮助学生欣赏《红楼梦》,就需要介绍有关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观念,否则,学生是不可能真正进入《红楼梦》的艺术境界和欣赏心理的。又如,欣赏齐白石的国画,也需要让学生了解齐白石以及他生活的时代。了解国画的有关知识,包括流派和技巧,否则,他们也很难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其次,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这里也涉及某些知识的传授。例如,美术中关于色彩的知识,水墨画以墨代色的知识等。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这些能力。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再次,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心理。例如,根据美的对象的特点,创造适当的环境等,就有积极的意义。当学生进入美感心理之后,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助他们深化美感。如,介绍前人的经验,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等,都是有益的。不过,要充分尊重美感的个性差异性,不要简单地推广美感的样板,更不要搞强加于人或强求一律。对美感教育效果的期望和检验,要长远一些,开放一些,切忌短视、呆板和狭隘。应当相信,只要学生发生了美感,他们倾心赏美,即是在乐心受教。至于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恒,一定会获得丰收。

第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实施美育。前面说过,美育的对象应当是美的,才可能产生美感。同时,还要注意美的对象情况复杂。例如,《红楼梦》中既有艺术的美,也杂有糟粕。对于这一类美的对象的欣赏,就需要有较高的辨别力和较多的知识了。所以,欣赏《红楼梦》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比较适宜。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计划。学生的特点,依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认真研究。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8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和共同的培养方面,那就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有着其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内容,愈来愈受到教育者的青睐,是最有活力的一种素质教育方式。本文就针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艺术教育会为更多教育者所接受。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在德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含有这道德教育的内容,具有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艺术教育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一样,有着共同一致的教育目标,都是着眼于完善人的的伦理结构,而相对于道德素质教育的刚性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柔性教育,充分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它的实行更有利于人的伦理结构的完善。以艺术为思想道德的教育媒介,改变了思想道德教育讲授式的抽象说教形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化,成为令人欢喜的积极活跃的接受形式,更具有形象性和愉悦性,将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抽象概念和道理进行情感的形象化和生动化,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唤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感,促使他们受教育的自由和心理意向的明朗,更有益与促发受教育者的接受积极性,更有利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二、艺术和教育在智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人的情感对人的认知具有着组织和瓦解的影响力,痛苦愤怒的情绪有损于人的智力操作,而高兴愉悦的情绪则更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而艺术教育则重视形象性的感性体验,能够有效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其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熏陶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受教育者从中获得非常多的美感,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刺激他们的感知,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使得美感成为受教育着进行智力活动的内部诱发因素,激发受教育者接受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强化受教育者的各项心理活动和大脑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情绪效能。而且,艺术教育还包含着异常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艺术教育通过艺术这种媒介,生动具体地将人类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最大程度地传授给受教育者,有效地提高了受教育者智力素质中对知识质量、水平层面的构造,并将其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素质,经久不忘。

同时,艺术教育对受教育者智力的开发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右脑智力的开发。人的左脑主要负责文字、语言、计算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算,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人的右脑则主要负责空间、图形、雕塑等鉴赏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形象思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还必须是创新型人才。人的右脑是想象创新的大本营,主宰着人类智慧的发挥,关乎着人是否才思敏捷。因此,重视艺术教育,促进受教育者右脑智力的开发,有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接受主动性,更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培育出来的新世纪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更好的促进我国更高更远发展。

三、艺术教育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感官的增强,也有利于人的审美心理的构建。因此,受教育者的体质结构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够直接影响教育的功效。而艺术教育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完善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和体能。

重视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在于锻炼受教育者的体质体能,增强受教育者的体魄。而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修养,激发他们按照美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自身塑造,而且可以将建立的美的形式应用于体育技能上,通过展现优美的动作和灵巧舒展的身姿,更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动作美、造型美和谐美,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发展。

并且,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百折不挠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形象参考,能够激励受教育者进行自身身体素质的培养,达到艺术教育中所富含的审美自由、审美创造和审美超越,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体魄的发展,进行活力四射的生命追求,将美感洋溢于坐立行走等所有的行为中,凸现个人的教养和精神。

四、艺术教育在美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落实和实现审美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教育媒介,往往会激发受教育者对美的特殊感受。当美的客观对象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时,就会引发受教育者的美感,产生一种激动愉悦的情感反应,能够产生一股强烈的力量侵入人的心灵深处,升华为一种美化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通常情况下,艺术教育所包含的审美素质有两个层面:第一,心里层面。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受教育者通过对美的特殊感觉对事物的辨别形成一种自由把握的能力,进而运用其创新思维进行客观世界的形式创造;第二,精神层面。艺术教育可以通过艺术作用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运用其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言语来告知受教育者对美丑的辨别,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超越,陶冶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怀。这两个层面关系到受教育者对审美性情的塑造和审美心灵的构建,在人的审美素质教育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艺术教育在劳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中包含着丰富的劳动精神品质和劳动技能知识。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自由创造和自由超越精神,促使受教育者从艺术教育中更好地接收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经验,为劳动素质的培养提供精神支持,有利于受教育者劳动素质的提高和劳动技能的掌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融合了多元化的教育因素,能够涉及每一项教育形式,起着一种支撑和融合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能够替代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下一篇:旅游景区管理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