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20 17:19:26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篇1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气质性格的塑造;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31-01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美术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忽视,会导致人的思维、人的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不健全。著名教育家就说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正体现了艺术教育其重要性。

美术教育其重要性表现在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主要途径。思想品质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的最终因素。而培养品德素质的最佳时期是少年儿童阶段。我过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儿童时代形成概念之力尚弱,则尤倾于直观,故无论是开智、陶情均以利用美术为适宜。”因此美术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在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绘画的一个必要阶段。欲想绘画,必先观察。不论是素描、速写、水彩抑或是临摹、写生、创作、欣赏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并且需要老师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美术教育在记忆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绘画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要求在观察中记忆。绘画中的记忆是一种视觉记忆。绘画是看着物体或是书本临摹,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某些结构,轮廓,肌肉,光源等。绘画又是眼、脑、手并用,这样也就更有利于记忆。所以绘画在对学生记忆的培养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术教学中的速写、写生、默写、记忆等的练习,更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好形式。

3.美术教育在对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美术教育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情绪、性格倾向。儿童更是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更应要求他们独立思考,从而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会使他们的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气质,性格的塑造

气质是受先天因素影响,并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较稳定的外在特征。气质发展有着相当强的可塑性,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想像,敢于实践等对气质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一)学生自信心、自信力的气质的确立。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毛笔、彩笔等需要肯定落笔,不能涂改的工具来绘画。画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不需犹豫也不需害怕。教师对此进行肯定和赞扬,使学生从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在绘画上我们可以不用橡皮改掉缺乏自信心因素的习惯。国画就是一门很好的训练课程。

(二)学生气质的锻炼。经常给学生开设撕纸画、剪纸画、版画、手工制作等课业。拿出一些小模型让学生欣赏,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想象,用各种材料制作。让他们发散思维,自己创造。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固定单一的表现手法所限制,培养学生敢于设想,勇敢尝试,勇于创造的良好气质。

(三)培养学生竞争向上,不甘落后,互相帮助和群体意识的良好气质和性格。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幅画,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这种群体活动可对学生尤其是对目前众多的在父母过分的关怀下养成的娇宠、依赖性强、不合群自我意识严重的独生子女性格的重塑,改正是很有益处的。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陶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美以唤起人们的审美,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就应该先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统一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可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加强美术教育,改变它一贯不被重视的地位,努力把美术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摸索好的教学方式。使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篇2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062―01

目前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只有涉及美术必修课程的专业开设了美育的一些基础课程,而多数专业则基本不开设与美育有关的课程。这种只片面追求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美术、体育视为“小三门”的做法,没有充分利用美育的途径来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将对美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施美育谈谈看法。

一、美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1.美育可以促进德育教学工作。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是让人追求真善美,美育则是使人在进入审美状态后达到知、情、意的自由和谐状态,在和谐统一中陶冶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将美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的教育,可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人生观的净化。

2.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我意识不健全等特点。现代高科技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由过去的文字信息为主向现在的图像信息为主转变,使得美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等的特征,因此,将美育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既能达到对学生审美的教育、情感的陶冶,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精神学领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有治疗精神疾病的功效。其中,美育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放松,消除有害健康的干扰,促进有益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分泌,增强体质;美育还可以起到缓解紧张、陶冶性情的作用,通过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增强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4.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美术课外活动的开展,例如,美术展览、教室布置、舞台布置、校园美化、手工制作等,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这些活动增多了学生交往、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和集体意识。将集体活动与学生个性相结合,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克服和矫治学生固执、封闭的心理是大有裨益的。

二、在中职教育中实施美育的策略

1.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外在因素,具体可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

(1)规划设计、建筑有时代特色的校园。学校通过对校园花草树木的美化,对雕塑、石刻、喷泉等的艺术化,把校园建设成“花园式学校”,通过环境育人,并寓道德教育于美育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整洁、清新、充满诗情画意的校园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现代文明,形成正确的生活追求。

(2)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和学生精心设计班级环境,整洁美观、宽敞明亮的环境,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美并享受美。

(3)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这也是优美校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举办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来教育学生,创造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如,通过文化艺术展演、各种竞赛、特色校园创建等活动,充分调动师生的艺术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或者通过宣传栏、宣传画、名人书画、励志名言、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渗透美学文化,把美育从课堂教育向社会生活延伸。

3.开设适当、恰当的美学课程。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专业选修课的作用,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美学课,如书法、音乐、美术、艺术鉴赏、影视评论等课程,让学生学习美、了解美、感受美。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当然,美学课程要遵循中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在不同时间段开设不同的美学课程,以保证不同学段的学生对美的体验和学习的效果。

4.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渗透美育。首先,教材的设计者一开始就要能融入美学思想;其次,施教者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再次,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及时捕捉教育的时机,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篇3

【关键词】美育;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美育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K82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49-01

一、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美育与德育的目标一致,二者相得益彰;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不能互相取代。德育是通过政治课和各科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美育则侧重于以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如果说德育主要是从认识上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美育则主要是从情感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德育的功能价值。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一些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把美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利用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等形象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阅读悲剧作品,让他们在审美中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所经受的苦难,以此提高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并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再如,有的教师利用参观雕塑展览的机会,让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比如一些纪念性的人物雕塑,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革命先驱、思想巨人的浩然之气,会慢慢地融入学生的精神情感之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美育在智育中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承担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任,同样,美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尽快扭转忽视美育的偏向,把美育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因为美育与智育同样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美育是美感形象教育,它对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智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对于促进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敏锐的感知力。人的智力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感知力的强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条件之一。敏锐的感知能力往往是人在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感知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培养感知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自然世界和艺术世界。美育是审美形态教育,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丰富的、形象鲜明的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学生通过对这些形态的长期感知,定能使自己的感知力变得敏锐。

(二)培养形象记忆力。在人的认识能力中,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记忆,大脑就不会留下任何信息,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那么学校的智力教育就不应该忽视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然而,学校以往的智育只注重训练学生对概念、数字、逻辑推理方面的记忆,而忽视形象记忆的训练。美育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形象教育,它提供的审美形象既鲜明生动,又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此外,美育向学生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视听形象,如一个个鲜明的画面,一首首动人的乐曲,它们都饱含着情感,因而易于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并牢固地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三)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培养想象力,审美教育是最佳途径。一方面,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大量的包含着审美感情的形象涌入主体的心灵,内化为表象,为想象提供材料;同时感情的积累又为想象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审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主体面对审美的世界时其想象力空前活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的想象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美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美育的全面开展,它在培养人的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定会日益突显出来。

(四)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并具有直观透视、瞬间判断的特点。由于直觉不靠逻辑的分析和综合却能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质,因而它就能使人在短暂的时间内,从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得出有价值的预见和设想。因此,许多科学家把直觉看成是创造的起点,是打开自然奥秘大门的钥匙。

三、美育对体育也有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因而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教育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其富有成效,我们认为,应该把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使美育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莹.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4(11).

[2]吴媛.略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0(08).

[3]韦有贤.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0(13).

[4]郭弟强.浅析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美术大观,2008(08).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审美能力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曾指出“人要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1]”素质教育的明确提出虽然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实践却是古已有之。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非常注意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他提出“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在西方,公元前6世纪时,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大多数学者都曾研究过美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对人格圆满、和谐的发展。但古人的这一思想在以后并未得到发扬,自工业革命以来,培养实用性人才就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精细的分工更是将人变成只会生产的机器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时,素质教育才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一、素质教育的三个层面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使人的各项基本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因此,身心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一般认为素质教育包括三个层面:①身体系统,即生理层面的教育。这是人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是人自由发展的基石,它是最基本的层面,既有先天遗传因素,又可通过后天获得。②心理个性系统,即心理层面的教育。这是最具有发展性和复杂性的层面,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他贯穿整个素质教育系统,影响其他层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③社会文化系统,即社会层面的教育,这是最能体现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的层面,它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修养、审美艺术修养,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效果,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面和最终反映。素质教育的三个层面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他们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且相互制约。脱离开任何一个层面,人的基本品质都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美育在素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美育的两个层面

那么,美育又是什么呢?对于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又该如何理解呢?美育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①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来培养人们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的识辨能力;②美感教育,主要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欣赏来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知、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力在内的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创造力。

三、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王国维先生说“美育可以调和人的感性,是人的感性发达,以达完美之域[2]”可见,美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以抽象的理论影响人;也不同于具体的艺术教育、技术教育,以具体的形象指导人,它是一种大的文化素质教育。它不仅要训练培养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要发展受教育者的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从而形成完美的人格。美育,从根本上说,即以美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并最终推动整个社会趋向于完美、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人的意识形态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如果少了美育,不仅忽略了人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同时也会使各种意识之间缺少沟通。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因为,美育同素质教育,即德、智、体等诸方面相互联系,不仅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而且美育对德育、智育、体等方面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美育对于素质教育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具体作用呢?我们从德育、智育两方面来分析:首先,美育在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成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应该具备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德育主要是为了使青少年明辨是非,理解和掌握善、恶标准。它侧重于抽象说理,要求青少年用一系列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带有明确的强制性。而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感染人、打动人。在对美的激动中,潜移默化的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人变的高尚。

由上述可知,美育或审美教育作为联系素质教育系统三个层面的重要纽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是美育,促进了人体生理的有机平衡发展,开拓了心理层次自由和谐的发展,丰富了人的社会层面的内容。没有美的促进作用,素质教育就难以和谐、全面的进行和扩展。美育对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结语

总之,美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动手段,也是人类认识自己、完善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通过美育,我们不仅能够完善品格,塑造完美人格,而且能够促进社会协调、和谐的发展。也只有通过美育,才能达到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7,54

[2]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  中国青年报

[3]蒋培坤.审美活动论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47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篇5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里,美育是涵括在德育之中,因为美育同德育一样,功在影响人的思想,培养目标高尚的品格,塑造美好的心灵。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培养和提高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人们去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完美的人格,它以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强有力的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把美育涵括在德育之中的表述,决不意味着美育的可有可无,也不意味着美育工作可忽视。

美和美育非常广泛的存在各个领域,其影响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他以“乐”为核心的美育,是使学生的道德臻于完美的、最后的也是最高的手段,他的“尽善尽美”的审美思想,奠定了儒家为代表的侧重于强调美和善的统一,主张美育为政治教化服务,为我国古典美学理论的基础、荀子也专门写了《乐记》更特别指出“乐也者……可以善民心,感人深,其移风易俗”《乐记》继承与发展了孔子关于审美教育的“为人”与“为邦”的思想,从审美心理学与社会的确度,阐述了“乐”控制心理与社会发展的功能,将审美教育与改造人,变革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赋予它广泛的、现实的社会意义。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积极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确实,人格的完善和劳动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美的追求。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美育以足够的重视,就充分发挥它与其他方面教育彼此渗透、相辅想成、增效、增值的巨大作用。譬如:培养“四有”新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是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当然要靠政治课教育,靠德育和大量思想政治工作。而要真正做到“树立”、“确立”》、这需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学习相关的知识;要把学得的科学的知识深化为自己的认识;还要变为乐意于此的自觉行为;进而长期的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养成为一种习惯,积淀为一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这里不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意愿、志向,还要把内在的需求引导外化为规范的行为,并把两方面融合在一起,形成为一种素质。在这复杂的过程中,无疑需要有大量的、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投入期间。情感、情感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培养的青少年不仅知道什么是对的、错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更在有对前者热爱、对后者憎恶,对前者追求、对后者摒弃的鲜明、执热的感情――政治道德教育。正确的观念、认识、与正确、火热的政治道德感情融合一道,能产生积极、进步的强大力量。反过来,有的时候人不是对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也不是不对的事情都不去做,在一定条件下,感情甚至会起决定性的作用。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不可能只通过概念、知识的讲解、传授而完成,它还需要大量、丰富而鲜活的实在内容、情趣活动的参与;需求细致深入,反反复复的滋养和累积。所以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他还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可能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我们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晓知以理,还需动之以情;不仅在讲道理的过程和活动中要同时动之以情,而且要有一些着重进行感情陶冶的过程和活动,一个侧重实施情感教育的部份。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的利器。

我们树有重视美育得优良传统。战争年代部队解放到哪里,歌声、墙报就出现在哪里,与宣传革命道理相伴,一曲《白毛女》一场诉苦会,台上台下群情激奋,几天时间里,闹、除恶霸、报名参军、开赴前线……群众觉悟迅速提高,当然与阶级地位、本质相关联,但也应当看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把文艺活动、美育同政治教育、政治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巨大功效。

十几年来,蔓延盛行的“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优劣混杂芜菁参半,对其中一些低级庸俗的作品表演、不良倾向,虽几经治理,问题确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其负面影响也没有得到清除。相反,在一段时间里一些传播媒体竞相参与“捧星”、“炒星”,造成舆论的混乱和不负责的误导。加之某些社会思潮、风气的推波助澜,致使一些缺乏阅历的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之中“跟着感觉走”,堕入了迷茫的“梦”境。“追星热”,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酿成的。一些青少年在艺术商业活动制造的种种假象蒙骗下,把某些歌星当作迷恋、崇拜的偶像,追逐不舍,甘愿为之献出一切。甚至出现为看高价演出,不惜卖血买票的现象。而当批评、扭转这种“追星”现象的时候,不少青少年不以为然。甚至提出反问:“不追星追啥”?能叫人不吃惊么?!“追星”的是少数人,追到不管不顾执迷不悟的更要极少数,但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不带普通性。除了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对青少年的严重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即青少年在较长的时间,在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审美教育的时候,却没有得到或所得甚少。他们眼前的艺术世界非常狭小,心灵缺少操练,性情缺少陶冶。对情感交流、精神生活的要求多而且高,但接受和鉴别的能力却少而且差,从一定意义上讲,“追星”现象,还是忽视美育的一种滞后反映。因此,也应当充分认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迅速解决青少年缺乏美育问题的紧迫性。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篇6

【关键词】潜移默化;审美素养;愉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20-01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的少男少女们有着独特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标准。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他们的自觉意识还较弱,受暗示性还很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往是模糊的,因此,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还不能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

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因此,许多中学生在刻意修饰外在美方面大下工夫。特别是现在的“追星”“韩流”盛行,一些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染红、黄色头发,留怪异发型,穿奇装异服,把自己打扮的“与众不同”以此为美。

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必要的、迫切的。但是现实中作为美育主要途径的美术在初中阶段却是相当薄弱的。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初中美术教师,我对初中美术教育的实际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注重分数 重视升学率的思想,在学校领导、教育工作者头脑中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很难彻底转变过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成长的作用认识不够,随意缩减课时,敷衍了事,在大多数初中学校九年级普遍都不开设美术课,初中三年的美术教学任务只能完成多一半,不能完整地对学生进行美育。多数学校对美术教学必需的硬件设施提供不够,没有专用美术教室,没有一件美术教具、用品,有好多内容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都有无法开展。二是教师思想认识有偏差。在整个社会还没有把观念彻底改变的环境中,我们美术教师也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只要能应付了上课,根本谈不上通过美术课的美育功能更多地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况且在好多时候这种教育功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的。美术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中学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艺术

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也曾这样说过:“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可见,美术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有多么大。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度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直观形象的美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通过美术的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奉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而图片则是宣扬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诱引人们走向堕落,是低俗的丑恶的垃圾。比如: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申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雕塑选择了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美术课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美术课教学的特点就是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感染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识。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艺术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另外,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益处。

三、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为将来参加工作做准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作用起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美术除了纯欣赏性的绘画、雕塑以外,还有许多实用性美术,比如: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现代商业美术、服装设计等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所离不开的。比如:盖一座大楼要考虑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纺织工业要设计面料的色彩、图案;做衣服要设计款式、色彩;生产出产品要设计包装;宣传商品要设计广告;生产汽车要设计造型、色彩;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富有情趣,日常生活用品不仅要好用,而且还要好看,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都离不开美术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的门类还会不断增加,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篇7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下,现在的小学美术课不再仅仅是小学生娱乐的课程,还是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变革中它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因此,认识小学美术学科的本质,正确而辩证的看待小学美术的课程性质,是很好的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始终是在学科内发展,美术的教育教学始终停留在了技术的层面,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是注重学生的美育素质。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几次的教育改革,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发生了质的改变。

全面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从而使每位受教育者都能感受到整个现代文化氛围下的社会文化。而当代学校美术教育即是在遵照教育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大部分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运用必要的美术手段与方法,使受教育者感受艺术,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让受教育者完善人格,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表现的的范畴很广,而且还在不断地向边界扩展。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展示了视觉的艺术,让人感受到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从而让他们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升华。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慢慢消除学生对应试教育的消极抵抗心理,同时还让学生们对校园生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养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审美能力为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创造力,开发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质。

二、改革美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1.要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中,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专业的工作者都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培养形式,儿童纯真养成的的主要环节,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健全而良好的艺术素质的养成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美术教育的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从大多数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让学生大胆尝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3.实现由教师独霸评价权转向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转变。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独霸评价权,无论是课堂组织还是教学方式都是教师一人说了算。无论教师的观点对与错不允许学生反驳,更不允许学生参与评价。但凡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质疑,教师总会以老师的身份进行指导和强制的的纠正,直到学生低头接受方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多地了解儿童在绘画中的语言和思维。教师没有必要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矫正只要学生用心去画,用心去感受,用心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该得到支持和理解,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美术思维。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并非美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而是让学生的创新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结语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篇8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4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123

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学生美术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需要在美术教学别关注情感教育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要把情感教育落实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从基本要素着手,要认识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中的基本素质、感知、愿望、再现、创造,更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切实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精神文明的素质。

一、重视情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保证教育的完整性,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和综合素质。美术学科是一门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既需要学生直观的学习,更需要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通过中学美术学科的有效学习,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够提高修养,开发智力。如果学生没有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情感,也就不可能有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进而使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则是需要一定的教学艺术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情感教育也是当前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要因势利导,通过利用情感教育,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架设起师生交流的桥梁,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生才能够走近教师,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而且这种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负担”为“乐趣”,喜欢美术学习。

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情感

(一)师爱是情感教育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爱像一抹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一场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一座桥梁,能沟通心灵。所以我们说有了爱,师生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师爱是教育的源泉和基础,也是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起点。只有师生之间密切的交流,教师才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会真正信任教师,从而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灵活设计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往往会更投入,主动性会更强。美术学科本身并不属于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在内心中存在着轻视的心理,如果教师不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学生是不会喜欢上美术课的。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流程和课堂学生参与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比如讲“剪纸”这一课让学生分组实践练习,边学边练,学生们很感兴趣,最后比较,这样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头脑中的愉快中枢,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美术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最强有力的内部动力之一,它将形成十分直接的学习动机,可以促成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运用现代教学仪器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情感

巴普洛夫认为“情感是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所以,使学生从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会产生一种信心,从而激感,成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比如,讲“陶艺”这一课,利用本地土资源让学生制作陶艺模型,学生们很感兴趣,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形状,作品美观大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上来了,手脑并用,看着做好的作品,品尝着成功的喜悦,学生们乐在其中。

(四)教师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情感发展

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勇于进行教育实践,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情感素质。要认真学习美术史,不断提高美术方面的素养,对美术教学不断进行探究。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探究,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能用已获取的知识,领悟美术家的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并积极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教师必须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多进行感情交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上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教师循循善诱、亲切教诲必然感化学生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钦佩、喜爱和信赖,以便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呼吸道健康宣教范文 下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