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与德育

时间:2022-08-25 06:26:10

论美育与德育

【摘 要】美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高尚的艺术品和美好的事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情感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审美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美育即美学教育,它既是形成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青少年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形成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品德的教育活动。因此,美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

1.美育在德育中的意义

1.1 美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意义。在我国,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广大人民群众,包括青少年一代,不断地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为这种美的生活、美的未来而奋斗。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比以往任何精神文明在内容上都更加丰富。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们不但要有科学技术的武装,也提出了审美的要求,美育能满足这种要求,并且能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区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抵制庸俗低级东西的影响,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1.2 美育是将社会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内部道德需要的中介。学生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认识为基础,但并不是有了道德认识就必然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如“年幼者应该尊敬年长者”,可能在社会、集体的约束力量下,学生会迫于压力而产生道德行为,但不能保证其行为具有表里一致的动机纯洁性。只有当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理想、信念,并作为一种动力推动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美育在培养相应的情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下面的这首歌中所唱: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再把你的微笑留下……。这种对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歌唱,融和着一种对人生的领悟,对理想的追求,可以使人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一旦在学生的心灵巩固下来,就会在多种不同的 情境中显示出一种情感的内驱力,就会对道德行为的形成产生推动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那些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道德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可以产生直接的巨大的情感冲击力渗入学生心灵,使学生充满道德的激情。在长期反复地熏陶下,就会使学生的精神需求日益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通过美育培养起来的审美情感,可以使一般的道德行为规范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变成一种深层的理想认识,从而使外在的社会需要成为学生自觉的内部道德需要,加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进程。

1.3 美育是提高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有力工具。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同样的道德活动,也取得同样的道德效果,但可能有不同的动机,这种情况是经常可以碰到的。例如,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帮助一个落后的同学补课,有的是出于真心诚意的同学友爱,但也有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赢得教师的表扬。这些不同的意图必然会伴有不同的情感态度,人必然会以行为的情绪色彩被人认知。这种认知是非词语、非推理的认知,是一种直观的认知、审美的认知。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审美规律,把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纳入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既有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评价,更重要的还可以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改革,即运用形象教育的手段直接培养学生表里如一的道德品质,从而造就出身心和谐、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2.在审美教育中进行德育的原则

在审美教育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符合美学原理和德育原理,把美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在美育中完成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任务,也在美育中自然而有效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因此,我认为在美育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在审美教育中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要把美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通过美育,鼓舞青少年积极向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崇高理想,孕育高尚情操。但审美教育的思想性,必然通过审美形象表现出来,才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美育要把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艺术作品是否具有健康的、先进的、积极的思想内容,也要求表现内容的审美形象生动鲜明,能激发审美者的想象和情感,起到鼓舞人的作用。

2.2 在审美教育中坚持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人的形象美表现为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内在美指人的主观世界的美,指理想、道德、情操、知识等方面的美。外在美指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美。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外在美受内在美制约。美育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独特形式,是按照美的法则去塑造人的,应当在美育中把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起来。当然应以要求内在美为主。

2.3 在审美教育中,坚持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美的陶冶的统一。家庭是人生所受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的文化环境,家庭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都将对青少年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生活在家庭气氛和谐、居室环境优美、家庭成员互相关爱、父母具有好的表率作用的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就能受到美的熏陶。这种美的陶冶,不是被动的、强加于人的,而是从小引导他们在美的环境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孕育出美好的思想感情。

学校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也为青少年创设了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进行语言交流、培养意志品质的场所,因此,学校环境美对青少年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在学校,教师如果衣帽整洁,学生也会注意整洁。校园里如果花树葱茏、幽静美观,学生就不会胡涂乱抹,喧闹叫喊。幽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会使一些丑人恶行自惭形秽。

社会环境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社会环境中蕴涵的丰富的美育因素,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精良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深的社会精神文明的陶冶,培养学生判别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低级庸俗的文化现象的能力,以涵养美好的思想感情。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美是相辅相成的,当三者和谐一致时,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三者相背离的时候,便会抵消其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去关照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美育因素,善于抓住美的内核,善于利用美的物、美的事、美的人,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培养学生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

2.4 在审美教育中,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统一。要在审美教育中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仅仅依靠理论灌输是不行的,还必须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辅之以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美育实践活动,即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统一,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实践活动之中。如某校小学学生,通过对地图的绘制,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挚爱。他们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帖在教室里,人们一走进教室,引人注目的是墙上几十张地图,犹如满天的云锦,人们从图画里看到了同学们美好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以及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

青少年的成长不仅需要在思想品德、智能发展和身体健康等方面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还要具有人类美好的情愫,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美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要完成这一使命,还有待于众多的美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

上一篇:美育在数学教育中的渗透 下一篇: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