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7:21:10

线上线下教学方案

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控专业;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数控专业数学教学的具体运用

本文以高职数学(3)第十章第二节“直线与圆的方程”为例进行探讨。直线方程与圆方程除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数控手工编程中求基点的坐标中也会用到。在以往该内容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以讲知识,多做题为主,题目大部分脱离实际。而学生在学习数控技术这门专业课时,又往往被编程难倒,面对几何图形,想不到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本案例将数学和数控编程中碰到的几何图形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1.设计案例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笔者通过查阅数控教材、参考书,网络交流以及数控、数学教师的探讨等形式,收集了大量案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找出与本节教学内容最合适的案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进行案例教学。

数控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为数控技术,其中有这样一个较为简单的以直线和圆弧构成的零件图形,要求程序工程师手工完成零件的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建立好工件坐标系后,关键是要找到各个几何元素之间的基点坐标。基点就是各个几何元素之间的连接点。基点的坐标是数控编程中的主要数据。该案例中图形既有直线又有圆,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该几何问题。

2.剖析案例

要完成该零件的编程,首先必须求出基点 A、B、C、D、E的坐标。基点坐标是编程中的主要数据。该零件图主要由几何图案中直线和圆弧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可以利用几何知识和直线与圆方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必须先建立直角坐标系,而如何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使问题更容易解决呢?可以建立如上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使点A与坐标原点相重合,以AE所在的直线为X轴,这样可使得直线和圆的方程更为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计算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等一系列点的坐标,进一步得出几何图形中的基点A、B、C、D、E 点的坐标。

3.解决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常用的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知识。①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Ax+ By+C=0 (A、B、C为任何实数,且 A,B 不能同时为零)。②直线方程的截距式:y =kx+b( 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③直线方程的点斜式:y-y0=k(x-x0) (x0,y0为直线通过已知点的坐标值)。④圆的标准方程:( x - a)2+(y -b)2=R2 (a,b为圆心坐标,R为圆的半径)。⑤圆心在坐标原点上的圆方程: x2+y2=R2。

教师在这段时间为学生梳理本案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即直线方程和圆方程的各种常见形式,重点指出哪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哪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或圆方程,为下面学生讨论直线和圆的方程做好铺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顾、复习和总结方式,为本节课的学习搭好“脚手架”。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数控技术这门专业课时,最为头疼的就是编程。学生看到幻灯片上打出的图形,正是《数控技术》上的一个零件图,顿时有了兴趣。当教师告诉他们可以用所学的直线和圆的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等着教师的下文。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本题的切入点。经讨论得出根据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可以得到A、B、E点的坐标;通过直线与圆的交点,得出其他点的坐标。找到切入点后,该案例就迎刃而解了。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共得出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方法一:求出直线方程 BC 的值,然后与O2为圆心的圆方程联合求解。为了方便起见可将坐标系的原点选在 B点上。

解:建立如图工件坐标系,圆的方程为:(x-80)2+(y-14)2=302;过B 点的直线方程设为 y = kx。

上述两个方程中,可以通过图上标注的尺寸直接计算出:圆心O2坐标(80,14),k =0.6153。

然后那将两方程联立求解:

(x-80)2+(y-14)2=302

y =0.6153x

即可求得点C坐标(64.279,51.551)

方法二:如果以BO2连线中点为圆心,O1O2为半径作一圆。这个圆与以O2为圆心的圆相交于 C 点和另一对称点C′,将这两个圆的方程联立求解,也可以得到 C 点的坐标。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鼓励每个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提出看法和见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表现积极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方法和思想。

4.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直线和圆方程的相关知识解决了求该零件图中轮廓几何元素的基点问题,了解直线与圆方程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理解利用数学工具研究实际问题的思想。既解决了数学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的难题,又解决了学生学习数控编程的难点。

三、案例教学法的局限

1.案例资源比较匮乏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起步较晚,适合数学的案例较少,适合中职各专业数学教学的案例更少。另外找到的数学案例大部分趣味性不高,学生进行探讨的参与度无法提升。虽然目前职业学校都开发了各专业的校本教材,数学教师通过与专业教师合作可找到合适的案例,但还是远没有达到可以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运用的地步。

2.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把握能力要求较高

案例教学突出了学生为主体,通过分组讨论自行解决案例问题,而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发散性的,容易偏离教学重点,提出的各种问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另外由于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容易造成混乱,教师需要适时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完成教学内容。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能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探索出适合各专业数学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戚永裕.案例教学法在数控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

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篇2

1案例呈现

评注案例1源自某地高三质检题.案例1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圆、椭圆及最值、范围等相关知识,同时凸显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是一道集知识、能力、方法与思想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鉴于此,我校高三备课组决定将案例1作为周末作业题.

2解答过程

3遭遇质疑

周一讲评时,学生陈汜玄提出质疑,认为上述解答过程与结论都存在错误,这让笔者大吃一惊!仔细审视上述整个解答过程与结论,似乎每一步都是严谨、规范的.刚好下课,笔者带着满腹疑惑回到办公室,并将这一“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同行,请求大家一起研究.

4错在哪儿

4.1熟知结论

让我们先看以下熟悉的试题(以下简称案例2):

注意到案例2与案例3中的A,B,表面上看,点A,B是椭圆长轴两个端点,其本质则是点A,B关于原点(椭圆中心)对称,因此我们进一步推广得到(以下简称案例4):

评注上述案例2、案例3及案例4的证明较为简单,请读者自行推理.案例2、案例3及案例4充分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一旦椭圆确定,则椭圆上任一点与椭圆上关于其中心对称的两点连线的斜率(假设斜率存在)之积为定值.

4.2重温教材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棘手的疑难问题,最先自救的是重温教科书.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教科书是离我们最近、与我们最熟悉、跟我们最密切的规范性文本.

相信大家一定记得人教版教科书(文[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二节“椭圆”中例3(第41页),原题如下(以下简称案例5):

评注文[1]主编特意将案例5与案例6中的坐标设置相同,意在凸显案例5与案例6是从特殊到一般、从椭圆到双曲线、焦点从x轴到y轴,这既是作为本章总复习的综合考查,又是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系列数学思想的绝佳时机.同时主编暗藏玄机:案例5求轨迹方程,而案例6则是求轨迹,也就是说,案例6不仅要求出方程(代数),更要指出其轨迹(图形).

4.3疑点浮现

对照上述案例1与案例2、案例3及案例4,可以猜测命题专家当初就是依据上述案例2、案例3及案例4而命制上述案例1.应该说案例1回归教材,以教材为本,确实是一道难得的好题.审视案例5与案例6,不难发现上述解答就是仿照案例5、案例6的两点坐标而构建坐标系.按理说,上述解答过程中的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也是中规中矩,况且平时都是这样建立坐标系.上述案例1的解答步骤似乎规范、严谨,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是上述解答错误?还是案例1本身有问题呢?

4.3.1定值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上述案例2、案例3及案例4说明:只要椭圆确定,则椭圆上任一点与椭圆上关于中心对称的两点连线的斜率(假设斜率存在)之积为定值.那反过来,若斜率之积为定值,椭圆能唯一确定吗?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这正是学生质疑的地方.

4.3.2学生质疑的依据是什么?

为何案例5所得到的椭圆是唯一确定,而案例1中的椭圆不是唯一呢?请读者仔细对照上述案例1与案例5中细微差异.对于案例5,主编已经确定点A,B的坐标,而案例1中命题专家并没有确定点A,B的坐标,只是给出线段AB的长度而已.由于我们习惯性地“以线段AB所在直线为x轴,以线段AB中垂线为y轴”,并由此而得到点A,B的坐标,即“A(-2,0),B(2,0).”这样我们人为地将线段AB默认为椭圆的长轴(如图5所示).

殊不知,上述案例4有力地表明:线段AB不一定必须作为椭圆的长轴,其实只要将线段AB作为椭圆的任意一条中心弦(如图6所示)都可以满足斜率之积为定值.将线段AB默认为椭圆长轴(如图5所示)是最小的椭圆,将线段AB默认为椭圆短轴(如图7所示)是最大的椭圆.当然,不论椭圆多大、多小,只要其斜率之积为确定定值,那么离心率e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相似椭圆”的由来,这正是学生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也正是专家当初命制案例1时所没有考虑到的盲区!图5图6图7说到底,案例2与案例3的逆命题并不成立,换言之,kPA・kPB为定值,此时AB并非就是椭圆的长轴,可能为过椭圆中心任一条弦,更何况,由上述案例6可知其轨迹还不一定就是椭圆,可能为圆或双曲线.

4.3.3“相似椭圆”如何变化?

由上述分析不难得到,尽管斜率之积为定值,但并不能保证椭圆能够唯一确定,而是得到系列“相似椭圆”.那满足条件的“相似椭圆”不断变化时,其|PQ|又是如何变化呢?

其二、上述图8、图9到图10有力地说明前面解答中“以线段AB所在直线为x轴,以线段AB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2,0),B(2,0),”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构建直角坐标系,就等于默认了线段AB只能作为椭圆的长轴,从而只能得到其中最特殊的一种情况,即最小的椭圆,也就是图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至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备课组给出的解答过程及答案都是错误的,当然也说明命题专家给出的答案也是错误的.遗憾的是,因笔者功底浅薄,至今还有一些疑惑,在此借贵刊平台,向各位同行请教.比如,案例1本身是否正确?如果案例1正确,那么|PQ|的取值范围到底是什么?如果案例1本身存在瑕疵,瑕疵在哪儿?又该如何修复?以后命制此类相关试题时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5研究教材

教材是专家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结构编写的教学用书,是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材是经过无数次去粗存精与高度浓缩编写而成的,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和依据.正因为教材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教材本身就是专家命制试题的依据与源泉.

命题不仅是一件消耗体力、需要耐力的繁重劳动,更是一种面对危机、充满挑战的智慧结晶.命题之所以出现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典型、也是最隐蔽的错误就是自以为对教材熟悉.无论是命}专家给出的参考答案还是上述解答过程,其错误根源都是没有吃透教材.比如上述“以线段AB所在直线为x轴,以线段AB中垂线为y轴”,这就等于默认“以AB作为长轴的椭圆”,这就是没有吃透教材习题(上述案例5与案例6)而导致!

笔者认为,作为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即教参)理应与教材一样严谨、规范.遗憾的是教师教学用书还是有一些瑕疵.比如上述案例6,随m不同取值,其轨迹不仅可以是圆、椭圆和双曲线,而且椭圆的焦点也会变化,既可以在x轴,也可以在y轴.因此笔者认为文[2]再版时,应该更加规范、严谨地表述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选修2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篇3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学时多(64学时),内容涉及自动化仪表、数学建模、自动控制算法及应用等众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特点是:容量大、知识面广,既有深奥的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工程经验的归纳总结;既有严紧地数学公式,也有粗略的经验参数估计。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就会使学生思维混乱并产生厌学情绪,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教学理念上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填鸭式教学理念,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上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偏重于数学公式的推导与证明,不注重理论的应用,导致学生学了理论知识感觉没有用,丧失了学习兴趣;对于工程应用知识的传授偏重于一般性、原则性方法的讲解,对于工业现场大量的实际问题并没有通过实例进行讲解,教学针对性差,学生不了解实际工程背景,对一般性、原则性的东西理解比较困难。

(3)试卷考核主要以概念性、理论性的计算考核为主,很少有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项目,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总之,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的人才需求不相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该课程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方法,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理论教学,很少有实际的案例,大多是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知道怎么用,学习兴趣低下。而采用案例式教学,学生可以完全在实际的工程背景下进行学习,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一目了然。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实际工程背景下,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和判断,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钻研行为,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

(2)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是在还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就进行理性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很难理解,更没有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和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达到身临其境的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教学案例选取的一般原则

要进行课程的案例教学,就必须合理地选择教学案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案例选取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所选的教学案例全部是真实的,从工业现场实际生产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教师随意臆造出来的。因为只有在真实的案例中才能提升学生工程实践的体会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贴近教学内容原则。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达到书本知识的更好传授。因此教学案例必须贴近教学大纲、与书本实际教学内容相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教师不按大纲教学的想法,使学生搞不清楚到底按照教师讲的学,还是按照书本内容学的为难情绪。因此只有教学案例贴近教学大纲,才能起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3)难度适中原则。选取的案例过于简单,学生思维难于调动起来,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选取的案例过于复杂,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接受,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反而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

(4)参与性原则。引入案例教学,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果不让学生参与其中,仍然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仍然激发不起来。所以在教学案例中必须设计学生参与的环节。

4案例教学的实施

合理的选取教学案例,完成教案的编写后,就进入了教学案例的实施阶段,下面我们以4个具体实例来说明案例教学在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中是如何实施的。案例1:二线制信号与四线制信号的区别和使用方法。二线制信号和四线制信号是自动化工程中经常遇到和经常使用的,但过程控制及仪表类教材中对二线制信号和四线制信号的阐述大多数停留在二线制信号电源线和信号线是合并在一起的,四线制信号电源线和信号线是独立分开的。这样的阐述并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二线制信号和四线制信号的区别和使用方法。因此在讲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在课堂上我们拿来了两线制的温度变送器、四线制的电流变送器、配电器和西门子200PLC。详细给学生讲解如何将两线制变送器通过配电器配电输出4线制信号后接入PLC;如何将四线制的电流变送器直接接入PLC。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知道二线制信号需要配电才能输出4mA~20mA的电流信号接入其他检测设备(PLC),而四线制信号由于存在供电电源,能够发出4mA~20mA的电流信号,可以直接接入检测仪表。这样就使学生深刻理解两线制信号和四线制信号的区别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即:大多数没有独立电源的变送器输出的信号都是二线制信号,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配电;而有独立电源供电的设备,如变频器输出的频率反馈信号、电动执行器输出的角度反馈信号为四线制信号,使用时不需要配电电源即可输出4mA~20mA的电流信号。通过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既掌握了两种信号制的区别,也学会了如何对这两种信号进行检测。案例2:蒸汽流量信号的检测(案例如下:烧结余热炉产生饱和蒸汽,蒸汽通过管道向外输送,供生产生活使用。管道中蒸汽温度240℃左右,流量4t/h~10t/h。请选择合适的检测仪表,测量管道蒸汽流量)。本案例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温度变送器、流量变送器、蒸汽温度压力补正等相关知识,来搭建一个饱和蒸汽流量检测系统,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察。学生在得到案例后,首先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采用什么原理进行蒸汽流量的测量、蒸汽流量需要哪种补正,那种补正更准确,实施更简单等问题。讨论后每组学生给出一个设计方案并进行讲解。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的方案。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方案设计加深了对蒸汽流量信号检测方法的深入理解,通过教师分析,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案例3:单回路PID控制。PID在自动化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课程在理论讲解时只有复杂的数学公式,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们首先录制了单容水箱实验设备在不同PID控制参数下的水箱液位的响应过程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PID控制的作用,PID的参数P,I,D对系统的控制有什么影响建立感性的认识。然后进入讨论环节,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PID参数的作用,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给学生讲清楚P,I,D这三个参数的作用和它们是如何对控制系统产生影响的。通过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对PID控制的作用、应用场合和应用方法也有了深入的了解。案例4:蒸汽锅炉汽包液位的串级前馈控制。串级前馈控制是本课程中学生比较难于理解、难于接受但却又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和控制算法组成框图学生很难掌握该算法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在这个知识点讲解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工业上最常用的蒸汽锅炉汽包液位串级前馈控制案例。首先通过案例给学生讲解蒸汽锅炉的生产工艺,锅炉汽包液位控制的重要性和控制的难点,然后让学生应用学过的单回路控制和串级控制的知识设计锅炉汽包液位控制系统。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设计的系统,说明为什么单回路控制和串级控制在锅炉汽包液位控制中达不到最佳的效果,从而引出串级前馈控制方法。这样教师结合实际案例,通过逐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讲解串级前馈控制系统,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该算法的精髓、应用的场合以及应用的方法。除了上述案例外,我们在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中还设置了单容水箱对象特性测试、锅炉炉膛压力控制(讲解单回路控制和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磨煤机解耦控制、烧结余热锅炉给水管道压力的选择性控制等20几个教学案例,这里我们不一一详细叙述。

5案例教学的效果分析与反思

目前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在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实施了2学年,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他们知道这门课程到底传授什么知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能够应用到哪些工业场合解决哪些问题等。从毕业后从事过程控制及仪表相关行业毕业生的反馈可以看出,这种案例教学对他们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他们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这个行业并从事一些相关的专业工作。虽然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案例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这门课程是合班上课,学生容量大,进行案例讨论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到所有学生,部分不积极参与的学生学习效果没有明显提升。

(2)案例教学会消耗部分的课堂时间进行讨论,授课计划的按期完成有一定难度,需要调整原有授课计划,适量缩减不必要的教学内容。

(3)有些知识点进行案例教学效果并不好,如何更好地选择教学案例和什么时候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6结束语

在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随着这门课程案例教学的广泛推广,我们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和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的研究会更加深入,以后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篇4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中小学生的耐力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已经得到遏制:与2005年相比,7-12岁小学城乡男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基本持平;城市女生、乡村女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0.05、0.20秒;与2005年相比,13-15岁初中城市男生、城市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3.03、3.58秒;乡村男女生耐力跑成绩与2005年基本持平[1],近五年我国少年儿童的耐力素质虽然出现改善,但是还是不理想。 2005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等十五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定向、无线电测向、业余通信、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科技体育活动的通知》[团宣联字〔2005〕第1号]。通知要求“各级团委与体育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青少年的特点,充分利用寒暑节假日,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青少年定向、无线电测向、业余通信、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丰富多彩的竞赛和形式多样的夏(冬)令营活动……”。[2]

2011年12月,国家教育部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2011版)》,提出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方法。[3]把无线电测向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融入无线电测向教学中,构建《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架构》,制定评价方案,完善其教学内容、拓展其素质教育的功能,使其在内容、形式上更富有时代的气息和多样性。并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一套适合在小学各年级分阶段进行递进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发展其耐力素质),为无线测向的普及与推广,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2 研究目标及内容

2.1 研究目标

2.1.1 掌握必要的野外生存的基本地理常识及自我保护常识。

2.1.2 掌握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技术技能。

2.1.3 开发适合在小学普及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的教学体系。

2.1.4 开发普及开展无线电测向的校本课程及评价方案。

2.2 研究内容

2.2.1 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框架及进度安排。规范学习小组和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内容及目标。以此来体现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理想诉求。

2.2.2 小学无线电测向评价方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引领。

2.2.3 小学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最终开发出适合小学使用的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为这项运动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主要创新点

3.1 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拓展无线电测向运动这一传统科技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无线电测向教学中电子知识和测向技能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在了解无线电的发射和接收原理基础上,掌握电子制作和测向的基本技能。

3.2 以构建评价方案为基础,把课外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教学:按照评价方案的目标和要求,把课堂教学和户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包括电子和无线电测向知识讲解,电子科技基本技能的实践操作;户外训练包括校园和公园的测向训练以及市内外的测向竞赛活动等。

3.3 以校本教材的形式,把无线电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分为水平二、水平三共二个阶段编写并实验。最终编写出两套适合在小学推广使用的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

4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无线电测向的专业训练进行校本化开发的有效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融入无线测向运动的学习中。

5 研究对象和方法

5.1 研究对象: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共334人。

5.2 研究方法

5.2.1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其实践性、合作性、开放性、及时性和兼容性特点决定了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实际,它把教学中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行动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计划:针对研究问题,制定计划。包括:学期、科组教研和集备的主题。计划内容有无线电测向课程框架、无线电测向教学内容架构、无线电测向评价方案、无线电测向单元教学计划。

行动:按目标和计划行动(目标和计划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课时)。具体是:集中研讨与分散研讨相结合,教师执行与实践;实验教师按照单元计划,校本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并结合需要组织相应的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

观察:在实施过程中,运用评价方案对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竞赛水平进行评估,并邀请专业指导评估,科组教师间互相研讨评价等,适时把学生学习过程的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教师和无线电测向专家、同行研究工作者一起,对行动过程和行动后的效果进行考察:

(1)教师参与教研的行动记录。(2)课堂行动观察。(3)问卷调查。(4)任课教师以教学日志方式写下体会。

反思:整理和描述、评价与解释校本教材、评价方案、教学内容架构的合理性,并在查找文献资料,专家会诊后,提出修改方案。形成行动研究报告。

5.2.2 个案研究法:以某节课或(一个独立竞赛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把静态的分析诊断与动态的追踪考察相结合,关注这些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多层面的研究。

6 研究思路与步骤

6.1 研究思路

6.1.1 把理论引入课堂,为课题开展奠定基础:根据无线电测向特点,把行动研究方法,团体动力学、组织行为学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及课外训练。根据理论的意义进行课堂教学框架、评价方案、校本教材等的设计。

6.1.2 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发展:在学校层面对无线电测向进行规划设计,把无线电测向的远期目标定为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把无线电测向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体质发展与无线电测向技能发展相结合。制定水平二、水平三共二个水平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课外训练计划及评价方案,编写校本教材(试验稿),以便规范课题开展研究。

6.1.3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引领项目持续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无线电测运动的原理,掌握基本技能。建立无线电团队文化组织,使同学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优先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6.1.4 专家引领,抓好课题研究的源头:课题组已经邀请广东省及广州市的两位专家加入课题组,他们对国内外无线电测向的发展熟悉,掌握着国内外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即时动态,具体丰富的技术、人文资源,为课题开展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本课题研究思路的架构图如下:

图1 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校本化

开发的实验研究架构图6.2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向。课题组对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学习相关理论,并制定《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内容框架》、《小学无线测向评价方案》。

(2)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实验要素,分析实验对象,构建实验架构,申报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

(1)按照课题实验方案进一步完善研究细则,撰写研究论文-《无线电测向运动在小学普及教学的策略》,完善《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框架》和《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评价方案》。

(2)继续学习教育教学、无线研究方面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继续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并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落实到课堂中分步实施。

6.3 综合应用实践反思、经验总结,完善评价方案和校本教材。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2014年至2014年12月)

(1)对前期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中期报告-《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的实验研究》,对照实验方案的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进行诊断,调整研究策略。

(2)整理案例,归纳总结资料,分析提升规律。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鉴定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

(1)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材料,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汇编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的实验研究报告》,申报结题并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3)申报出版校本教材——《无线电测向教学》(小学)。

7 研究的初步成果

课题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已经完成无线电测向队伍的组建,并参加了2013年的广东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的比赛,取得了80米波段和2米波段共33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80米波段男丙团体三等奖、女丙团体一等奖、男丁团体五等奖、女丁团体四等奖;2米波段男丁三等奖的好成绩;已经制定完成《小学无线测向评价方案》及《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等.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1月

[2] 宣传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等.《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定向、无线电测向、业余通信、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科技体育活动的通知》团宣联字〔2005〕第1号. 2005年3月28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第一版

[4] 扶健华主编. 无线电测向运动教学与训练.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篇5

关键词:电力线路;线路改造;校园供电

作者简介:罗继东(1981-),男,甘肃庆阳人,塔里木大学机电学院,助教。(新疆阿拉尔843300)

中图分类号:G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141-03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塔里木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教育客观需要的前提下,抓住机遇积极发展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塔里木大学供电网络中配电设备普遍陈旧、技术落后,小截面老旧线路、老式油断路器、老式柱上断路器等仍大量被使用;存在着用户线、专用变直接搭接主干线,导致发生事故或需检修线路停电范围大、线路自动分断控制能力差等等。随着新老校区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居民、学生公寓楼密集,架空线间安全距离远达不到要求,况且老旧电缆在道路、小区穿过,其绝缘性能及各项技术指标不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这些设备“带病”运行,不但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而且不符合塔里木大学长远规划的发展需要。为了学校更好地发展,需要对电力线路进行调整改造。

一、塔里木大学线路现状分析

1.塔里木大学现有电网特点

(1)负荷密度高。学校人口稠密,居民小区、学生公寓集中,必然构成了高密度的用电负荷。这要求在配电线路导线选取时要考虑较大的线径。

(2)线路走廊紧张。道路、绿化带一般是线路的主要通道,但因宽度有限,势必要求同杆多回路架线,同时拉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供电可靠性不高。停电将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故要求较高的供电可靠性。

(4)导线横截面积小,供电负荷大,导致导线不能满足负荷需要。

(5)绝缘化率要求不高。根据大学未来发展趋势,架空电力线路入地电缆化是大势所趋,电缆化率将是表征一个大学品位档次的主要指标之一。

(6)安全性要求不高。因塔里木大学空间利用率高,电力线路与建筑物、活动场所距离相对较近,误碰误触可能性大,因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安全裕度。

2.塔里木大学电源及供电系统

塔里木大学供电系统,除一级负荷别重要的负荷外,不应按一个电源系统检修的情况进行设计,现在我校供电线路还是单回路供电线路。其特点是供电线路可靠性不高、经常性停电,要两回电源线路,应采用同级电压供电;供电系统应简单可靠,同一电压供电系统的变配电级数不应多于两级。高压配电系统应采用放射式。根据负荷的容量和分布,配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

二、全校负荷调查

变电所现有分区:我校现有变电所七处,每一处管辖范围不等的一个供电区域。

这七大区域为:

(1)主教学区变:含综合楼、行政楼、动科楼、工科楼、文科楼、一号楼、二号楼、图书馆、逸夫楼、生物楼;

(2)西学生区变:含(1―24栋)学生公寓,4个学生食堂;

(3)东学生区变:含(东1―8栋)学生公寓,1个食堂,风雨操场;

(4)生活区变1:含(1―20栋)教工住宅、农贸市场、西域文化研究中心、南疆干部培训中心、幼儿园;

(5)生活区变2:含(21―47栋)教工住宅;

(6)实习区变:实习基地;

(7)排水区变:排水系统。

三、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东校区是我校的老校区,面积很大,现在建设有很多实习基地与实验基地,东校区相对杂乱,迫切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根据研究,东校区大概需要用电容量为7000kVA。把东校区分为四大区域(不含现有西区变)分别是:

东区核心区变:1000kVA;东区一变:2X630kVA;东区二变:2X630kVA;老师及成人教育学生宿舍区变:2X630kVA。东西两校区容量总共约1.6MVA。

我校整体输电线路规划如图1所示。

1.规划设计方案

(1)规划方案1。现状中,东区高压配电房可以容纳13面配电柜,刚好能满足设计中的塔里木大学各变电区域的需求。那么,方案1的设计理念就是充分尊重现实,利用现状,完美地处理好现有资源;东西校区整合供配电设施,实现集中的管理,统一调度。

我校现有的两路高压进线前已介绍。我们把这两回架空线都引进东区高压配电房。但在此方案中不用常规的一回线路运行,另一回线路完全备用的形式,而是采用双回线路同时运行的方式:主要的考虑是两回线路的供电质量都很高,都能分别满足用户用电的需求。整个校区容量较大,假如只是单回线路运行的话,势必会在线路上造成很大的损失,浪费能源。

在中间设立一个联络柜。

具体的管辖范围可以是一号线路管东西校区,二号线路同样管东西校区;

配电方式全采用高压放射式。配电柜中设计如图2所示。

(2)规划方案2。前面在地理位置考虑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概念:东校区面积相当,在以后的发展中将和西校区处于同一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规划方案2拟考虑东西分治,即在现有配电设施的基础上,在西校区另外单建一个高压配电房,东西相互独立,互不牵制,毫无关联。

其中,把现有的西校区变电房也移交给规划中的东校区高压配电房,如图3所示。

如方案1中所讲,为减少线路损失,采用两回电源同时运行的方式,也在东区高压总配设置母线断路器联络,断路器平时是断开的,仅在双回电源中,某一回受损后才开启使用,即由另一条母线独立向所有的负荷供电。

(3)规划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改进。总体的思维依然是南北分治,但是把东西两区用一根高压联络电缆连接起来,目的是使西区的供电可靠性得到增强。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校的重点仍然在东区,不管是教学还是人员等;但是几年之后,随着西区各项工程的相继竣工,可以用一个不很恰当的词来形容就是,东西校区将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东西校区的联络线如果设置得合理的话,那么对东校区的供电来说将形成高压环式接线,对西校区来讲,供电的可靠性将大大增强。高压配电房方案三如图4所示。

(4)规划方案4。只在东区建一个高压总配,但从东区引出一根(能承担西区全部负荷的)大容量的配电线路到西区,进入西区的配电子站。平面示意图和系统示意图如图5所示。

2.各方案比较

(1)采用架空线、电缆线的不同之处。

方案1:只需要一个高压通道引出至东区总配即可;需从一号线路上引一段架空线(或者是10kV高压电缆线)到高压总配电房,距离约在400米。

方案2:由于东西分治,需要从二号线路上引两路分别到两个配电所,相应的线路费用增加。

方案3:方案3基本同方案2,只是多了一条从东到西的电力电缆线,约450米。

方案4:综合方案1和方案3,一段从二号线路上引300米,另一段从东到西约450米。

(2)供电可靠性及灵活性。

方案1、3运行比较灵活:可单回线路独立供电,也可采用双回线路同时供电;可靠性也较高,因为那样的设置满足了在塔里木大学内都有两回电源的供给,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可能产生停电的情况,那就是所有母线同时故障的时候。满足了2级负荷的全部要求。

其余两个方案中,由于都有瓶颈,在电力供给比较紧张或者在天气等自然条件变化较大的时候,极易出现故障,很难越过瓶颈。

(3)供电电能质量。四个方案相当。

(4)运行管理、维护检修条件。

方案1中仅有一个高压配电房,所需管理人员少,且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较易实现全校的协调和统一调度管理。在具体的配电柜中,都采用了电流互感器、接地刀开关、高压断路器、避雷器,能完全保证正常的运行。在例行的检修或者是维护中只需把高压断路器断开,然后把接地开关接地即可以安全地作业了。

(5)交通运输及施工条件。

在交通运输方面,塔里木大学内部道路交通网络比较发达,运输较易。施工条件:方案1、3、4中,均需在东西两区作业,并且配电电缆所走的线路比较长,相对施工比较麻烦些。而方案2就相对省工。

(6)分期建设的可能性及灵活性。

方案1:比较灵活,由于有13面柜子的空间,现已经上了7面,等以后东校区、研究生学院区、新的住宅楼相继建成后,可分期上配电柜,即是说建成一个区位,上一面柜子。分期投资,分期建设,同时也可把风险分散,是比较灵活的设计思想。

其他方案中,东校区配电房无论如何要一次性建设到位,但选址在何处,建成什么样式的,以后是否能很好地融入主体建筑群是很难说清楚的(因为现在西区有很多地方还有待开发,有待整合)。

(7)确定方案。

综合比较以上各个方案(见表1),决定采用方案1,但需做些适当的补充和改进说明。

3.配电母线设置

高压配电母线排采用单母线分段,一段管东区,另一段管西区。中间用断路器连接,平时使用的是双回路同时运行,利于减少电能在线路上的损失;即使在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至少有一半的用电负荷不会停电,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较小;一回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倒闸操作,闭合母连断路器,实现继续供电。当控制回路设计得合理时,还可以实现自动投切,停电后恢复期较短,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1)低压联络线。在邻近的变区设置低压母线联络线,形成准网式供电。

(2)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根据前面的设计,在正常情况(或用电需求不是很紧迫的情况)下,各变电所是相互独立的,互相之间没有影响,互相也不会受到牵制,这也是放射式配电的优势。通常由进线到各配线柜通过10kV电力电缆送到各区域变电所,降压为380/220V后再通过低压电力电缆送达各负荷点,完成整个的变配电过程。

(3)效益。几个方案在经济效益方面相当,只是在方案2和方案3中需要三面进线柜、三面计量柜,设备较多,初期投资较高,相比较而言,产出投入比不是很划算;并且在设备增多的情况下,相应的出现故障的几率也增大了。

在社会效益方面,方案1更可观些,因为采用的是高压放射式配电方式,各配出线之间没有联系,当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不会牵连到其他的线路,因而造成的停电范围也会比较小。

方案2中,在西区仅有二号线路供电,假如一号线路发生故障,塔里木大学不会大面积停电,影响面较小。并且又能很好地满足塔里木大学教学楼的用电和其他设备的供电要求。

4.塔里木大学节能措施

电容补偿、无功补偿。为基本满足上述要求,我校设计时把无功补偿装置统一装设在变压器的低压母线侧。这样的补偿可以选择相对较小容量的变压器,节约初期投资。对于容量较大并且功率因数很低的用电负荷采用单独集中补偿。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塔里木大学校园电力线路改造方案,首先对学校规划中涉及的电力线路进行简介,并对前期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校园电力线路改造的必要性,在已经进行的线路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校园实际规划的电力线路改造方案,更好地满足塔里木大学校园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单士贵.校园电力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J].泰山学院学报,2003,(3).

[2]黄汝锐.校园电力扩容改造方案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

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篇6

关键字:项目案例;综合布线;驱动式教学

基金项目: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课题《综合布线技术项目案例驱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JY19)

1 引言

21世纪迎来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快速发展,随着综合信息系统在交通、电力、银行等行业的应用,市场急需大批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人员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网络综合布线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综合布线是一门工程技术,实际工作不但要求具有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安装、测试验收以及维护的技术能力,还必须具有工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需要掌握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和招、投标的相关知识,因此该课程应具有技术性和工程性的双重特点。

2 目前教学现状

随着综合布线技术在我国楼宇建筑和网络工程中的迅猛发展,综合布线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综合布线技术逐步作为一门课程进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工程和智能楼宇建筑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因其比较偏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符合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在职校开设较多。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国标、欧标、美标和国家规范,了解一般楼宇综合布线的常用材料和品牌,形成对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课程名称一般定为《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技术》、《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等。在国外,学习综合布线课程后,学生不仅要完成校内实验,而且必须在企业进行带有职业性、专业化方向的工程训练,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为大一1个月,大二2个月,大三3个月,有的训练带有毕业设计或研究生课题的性质。学生不但在国内的大、中、小型企业实习,而且还有到跨国公司,甚至到国外的企业进行数月甚至长达一年的实习。

《综合布线技术》是工程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以后的深造和工作。在开设过程中,相关学校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例如很多学校已经把该门课程做成了精品课程,写出了一些教材与实验教材,条件好的,还以校园网为实际项目指导学生实践。目前关于高校的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颇多,但是各个高校的基础不一样,学生的素质程度也大不相同。对于我校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在真实项目案例驱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缺陷,还未达到职业教育的目标。

3 项目案例分解与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在《综合布线技术》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实际的案例(数字校园实训楼综合布线系统)驱动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全过程按照工作流程指引学生学习,建立了提出问题(施工方案需求)、分析问题(施工技术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施工,项目管理,项目监理,项目测试一验收),使学生在实践任务的前提下掌握知识。本项目将要建立一个教学网站,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实训课每5位同学分成一组,每组成员不同分工,完成案例的实训任务,这样提高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并且不同组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

表1:项目任务分解与评价表

4 结束

项目案例驱动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主要是对高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综合布线技术课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希望能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走向综合布线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董黎明;孟昭文;郭新.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2] 李伟波. 项目驱动式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02-02

今天以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伴随全球化经济、自由化贸易、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推进,电子商务让传统商业告别了传统的刀枪棍棒,甚至飞机大炮竞争格局,进入了激光核武乃至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无论你是生活在大都市,还是生活在乡村;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事业,电子商务无处不在。企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作为电子商务教育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改变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_放的、共享的互联网为电子商务教师的在线模拟案例教学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在线模拟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实现在线模拟案例展示和动态互动教学,优化每个教学环节。

1 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能力。电子商务专业是集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经济学、物流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同时具有高度的商业实践化。虽然学校的电子商务教师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经验,所以讲授的内容多有纸上谈兵的感觉。

(2)学生能力。由于招生扩大,尤其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升高,招收的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空间想象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专业教学实验过程中出现与模糊的理论知识不一致的情形,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脱节。

(3)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普及,互联网上实时性、现实性的案例大量涌现,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

(4)实习基地。电子商务专家、电子商务从业者和电子商务教育者都认识到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的重要性。电子商务学生只靠书本知识,不能从一线电子商务活动中学到东西,这样是不足的。有人提出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样固然很好,但是实现起来,很不容易。

2 传统案例教学与在线模拟案例教学

以往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书上教学案例为内容,这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现在随着网络普及,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案例资源,可以实现在线模拟展示和动态互动教学,即在线模拟案例教学。虽然传统的教学案例改变了“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有时候书面上的教学案例与实际不符,实效和现实性差,无法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性较差,缺乏职业成就感。利用网络在线案例资源,实时、动态、互动的教学案例是传统案例教学的突破。与传统教学案例相比,在线模拟案例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1)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通过访问知名、特点鲜明的网站,结合网站实际情况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活动。

(2)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更新快,在线模拟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实时、动态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为电子商务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可以利用网络公司提供的案例模拟平台,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进行仿真模拟学习。

(4)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登录国内外网站,随时收集大量真实的案例素材,激发学生思考、引起争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教学结果。

3 电子商务在线模拟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学方法

(1)必要条件:连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商务教师熟悉在线教学案例资源并熟练掌握这些在线教学案例资源。

(2)教学方法:在线模拟电子商务职业每个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采用过程式和体验式的学习和考核。

(3)具体措施:①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在线案例,进行分析配合理论知识讲解。②大量、集中、归类、分层、递进地进行案例教学,分批分次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③要求学生在每次课程结束后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且作为平时成绩。

(4)教学形式:互联网上教学资源丰富,都以虚拟的形式展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形式进行分析、教学、讨论和评价。①课堂对话式。老师讲授基本知识,留时间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老师解答,进行双方互动对话,会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②项目小组形式。把当堂课程的教学案例当作一项工作任务,模拟企业工作方式,把学生分小组,并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分为若干小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或者把相同的项目作为工作任务让每个小组尽心分析策划实践,进行竞争,最后各小组把完成作业展示给大家,进行评比。③辩论活动式。老师主持答辩,把学生分组,找出案例分为正反两个论点,让每组抽签、准备资料、进行辩论比赛。通过辩论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的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可以模拟企业中电子商务岗位工作分配任务,老师把自己作为企业负责人,小组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把每次课堂的学习当作真实的职业工作,塑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知识,也能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组织、交流、评价等职业素质。

在线模拟案例教学虽然形式丰富多样、课堂气氛活泼,但是老师在实施操作中是存在很大难度的,要引导得当需要老师精心备课,老师无疑要熟练掌握将要进行的在线教学案例,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并有较强的评价归纳能力。切忌讲解过度,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多想、多说、多探讨、多操作,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宽海,张靖.第三方支付的分析研究[J].中国信用卡,2006(14):58-62.

[2]孟洪兵.高校数字化电子商务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5-57.

[3]董仁涛.支付宝:从淘宝网看电子商务支付方式[J].商场现代化,2006(2):133.

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教学改革

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教材选用同济大学编写的第四版及华中农业大学编写的第三版的教材。教材理论性强,但实践性少,造成了学生只会理论知识却不能应用于实践,不知“为什么学”,“有什么用”,“怎么用”的问题,基于这一点,我们探索如何利用数学计算软件工具,如Matlab,改造《线性代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应用及考试方式等,提高独立院校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线性代数》知识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1 根据学生知识结构、专业和实际基础,综合运用如下多种教学方法

1.1 问题驱动教学

在我们的《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中,以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问题,揭示《线性代数》的规律性,启发学生认知《线性代数》知识的内部联系,从而达到让学生认知抽象的、深层次的新概念、新思想。利用学生刨根问底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自己的问题,剥去抽象概念的层层外衣,露出概念的本质性内容,让学生最终认识知识的内涵本质和规律性。总之,一堂出色的《线性代数》课应该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主讲老师绘声绘色地引导和讲演,能让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1.2 换位教学

在《线性代数》课堂上,我们尝试采用“换位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课后作业,下次上课的时候,找同学到讲台上讲解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台上同学的对错,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集中讲解题目,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效率非常好,即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如此进行下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在提高。

1.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从实例入手,由学生找出数学问题;或以某个实例为基础,建立与《线性代数》有关的数学模型,介绍怎样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课程内容,我们可以先讲解关于矩阵背景的案例,进一步说明《线性代数》知识的重要作用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入矩阵概念,进行矩阵运算,分析矩阵的性质。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让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例介绍,特别是对一些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介绍,对传统内容的应用性问题进行更新和充实,增加某些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题(比如通信规划、经济管理、人口理论、生物遗传和染色体等),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积极采用最新的技术成果,促进《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现代化

2.1 多媒体教学

课程组开发研制《线性代数》电子教案,积极探索传统黑板粉笔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不断积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经验。

2.2 网络教学

积极开发建设网上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教学录像、习题、疑难解析等教学资源上网,不断建设完善网上教学辅导平台。

3 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视《线性代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通过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程,介绍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数学软件,鼓励学生上机利用数学软件解决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参与计算机的编程进而增强学生的动手及思考的能力,从而来帮助学生理解《线性代数》中的抽象概念和定理。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数学软件来解决《线性代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很有帮助。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严格考试命题要求,实现成绩考核合理化

对同一教学班级、同一专业,期末考试实行统一命题、评分,老师流水阅卷;建立《线性代数》习题库、试题库、实际问题库;慢慢实现考教分离;试卷命题要符合教学大纲,符合命题基本要求,符合难易适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要有题型变化,针对专业增加开放性的题型;建立考试成绩分析表,通过分析考试成绩的情况,指导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从而提高以后的教学。

总之,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线性代数》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工作实践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容.数学的教与学[J].数学教学,2009,(4).

[2]夏方礼,孙惠,陈泽凡.数学互动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1,11(4).

[3]谢国瑞.线性代数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电工实训建议及意见范文 下一篇:乡村旅游资源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