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6 10:31:21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

[FL(K2][KG2]教育公平是社公平的起点,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保障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201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15年3月,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与代表们商议扶贫大计时,他指出,“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2014年9月,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也决不让一个家庭因为孩子上学而陷入困境。”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总体资助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尚存在诸多不足,影响资助工作的开展。鉴于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破解影响资助工作开展的[JP+1]疑难杂症,着力提升资助工作水平和效率,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

第一层,通用职业基础能力学习领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打好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

第二层,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以燃气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把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将专业素质、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融为一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燃气工程典型工作任务处理办法。

[LL]第三层,职业能力拓展学习领域。编写岗位职业标准和实训指导书,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由教师和企业人员指导完成实训项目,培养岗位操作技能。

第四层,顶岗实习。学生在订单企业的安排下顶岗实习,订单企业为每位实习生配备正式员工为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岗位教育培训。采取“企业指导教师为主,学院指导教师为辅”的管理模式,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写出实习鉴定,学生提交实习日记、总结、鉴定等,并回校参加毕业答辩。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其针对性强、适用性好和就业率高深受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的欢迎,我院“订单式”人才培养已取得初步成果,应用成效显著。能够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活力,为校企合作找到了最佳途径,形成了先进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将“订单式”人才培养更进一步完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全程式、全面合作的订单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苗金明,杨明亮.基于“订单式”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5,9(3):21-33

[2]颜国栋.燃气专业“订单式”培养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8,6(6):39-41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2篇

一、2020年上半年司法行政工作总体情况

(一)立足基层,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探索建立县人民调解专家库。通过广泛征集、层层推荐、严格甄选,挑选70名热心人士,组建首批人民调解专家库成员。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多渠道配齐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加强对司法所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上半年,基层司法所共有63人次接受了培训。明确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制定《县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保障措施,有序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努力打造“枫桥经验”版。深入开展人民调解“以奖代补、以案定补”。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度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工作的通知》,确保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落到实处。全力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先后在春节期间、疫情期间、春耕生产及茶季,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要求全县司法行政力量全部下沉到一线,压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任务,做到对重点问题、重点地区、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等各类不稳定因素心中有数,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力争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1-5月,全县各级调委会共调处矛盾纠纷625件(涉疫纠纷13件),成功调解620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9.2%;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0次,预防矛盾纠纷86件。

(二)强化意识,拓宽思路,法治宣传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是明确对象,增强法治宣传效果。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印发《关于报送2020年度县直单位“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的通知》,目前已有16家县直单位报送普法责任清单。加强农民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春节期间法治宣传”“送法下乡助春耕”等主题活动,开展农村农民的尊法学法工作。共开展送法下乡宣传活动11场次,张贴海报、宣传资料等35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15200余份,开展法律服务50余次,接收群众咨询人数410余人次,利用“普法”、村(居)法律服务微信群等宣传30余条。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组建培训讲师团进行“法律明白人”培训,目前平里镇、塔坊镇、金字牌镇、柏溪乡、溶口乡、凫峰镇等10个乡镇已完成法律明白人培训。落实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为积极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工作要求,举行新任科级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和宪法宣誓活动。各县直单位认真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截止目前已有卫健委、医保局、财政局等多家单位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税法基地作用、利用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讲座和普法课堂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6月12日,县法院开展“温馨送法进小学”活动,通过线下讲座,线上直播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思维和素养。

二是明确重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活动。编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知识解答》5000册和“防控疫情法治同行”宣传折页10000份。联合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三八维权月线上普法系列宣传活动,推出普法微课堂。开展《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活动。印制1000本《社区矫正法》读本发至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利用“普法”、法律E服务群开展《社区矫正法》的学习宣传;截止目前,塔坊、柏溪等乡镇已开展《社区矫正法》专题学习培训会。强化主题日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维权‘疫’战法治同行”、“3.15消费常识知多少”线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5.12”《爱护天使幸福起航》心理减压讲座、税法宣传月活动等法治宣传活动,将法治观念植入群众心里。

三是创新形式,丰富法治宣传氛围。组织参加第六届“法润江淮共筑美好”法治漫画、故事、微视频作品征集大赛。加大“普法”公众号信息推送力度。上半年共推送150期,做到公众号更新常态化。充分利用“平安”、“微”、“人”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案释法等活动,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拓宽领域,服务民生,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大环境

民生工程宣传效果明显提升。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开展法律援助网上、非接触式受理工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大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在基层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大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的普及力度。有效落实法援值班律师制度。制定2020年律师值班安排表,统一印制的律师值班日志。把法律援助律师在公安看守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和检察院值班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线上法律咨询全覆盖。加大12348热线咨询宣传力度,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法律咨询服务。截止目前,共接待咨询共计152人次。案件任务进度实现稳步增长。2020年,截止目前,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3件,完成全年任务的70.69%,其中,刑事案件22件,民事案件101件。落实公证便民惠民服务,截止目前,共办理公证314件。发挥法律服务团作用。充分运用12348法律服务平台和法律服务律师团专业优势,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和“法治体检”等活动。

(四)强化监管,帮教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疫情期间”线上监管落实到位。通过线上电话报告、线上视频见面、线上手机定位、线上视频教育等方式,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疫情期间,全县196名社区矫正对象全部实行线上监管和线上教育,线上巡查367人次,线上推送各类学习资料32篇幅,视频6部。强化《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落实到位。编印《社区矫正法》亮点解读和《社区矫正法》读本等宣传学习资料3000份,征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释义》100册。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法》专题学习培训活动,有针对性进行重点讲解。充分利用县社区矫正工作微信群以及微信执法核查群,开设《社区矫正法》微课堂微学习。强化“心灵花园工程”咨询疏导到位。将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纳入县政法委“心灵花园工程”项目,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咨询、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全面评估,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强化疫情期间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工作。落实必接必送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共接收刑满释放人员23人,其中疫情期间接收刑满释放人员19人(2人为浙江十里丰疫情监狱),15人家属接回,4人县司法局接回,疫情期间接送率达100%。接回人员均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强化远程探视帮教系统应用力度。共受理远程探视(会见)帮教申请34人次,22人次成功进行了远程探视,为家属减轻探视成本近5万元。

(五)深化改革,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加强政府法制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完成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2019年依法行政考核。组织全县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工作,逐步推行行政执法人员平时考核制度,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上半年,对县政府涉及重大决策事项的协议和涉法事务共19项,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为县政府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法制保障。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提高文件办理质量。开展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在全县政务审批与公益服务领域,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推广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半年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11件,办结9件(维持7件,当事人自行撤回2件),2件正在办理中。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化解行政纠纷,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印发了《县人民政府2020年依法行政重点工作的安排》,着眼于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六)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强化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周一例会和党员一刻钟学习会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持续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常抓不懈巩固意识形态领域,提高舆情应对处置能力,积极做好重大舆情事件的下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精准扶贫活动。局支部选派6名党员对古溪乡谢家村6户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全体党员积极响应自愿缴纳特殊党费2940元,捐款8300元。强化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腐败问题。规范重点领域监管。加大对我局大件办公用品采购、大额资金使用、公务接待、公证处财务管理、警车管理等敏感性问题重点监督,对违反人财物管理相关制度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

(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积极参与政府中心工作

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传达贯彻省、市、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会议精神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制定我局2020年扫黑除恶工作计划、重点工作清单、“五大行动”方案、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提升方案。根据《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三督导组对县专项督导反馈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下发《县司法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摸排的通知》,突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重点对象的监管和涉黑涉恶线索排查工作,截止目前,共上报1条线索。从严落实律师事务所接案审查、律师辩护报备、集体研究等制度,截止目前暂无涉黑涉恶案件的情况。发挥法治文化阵地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势,进一步营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浓厚氛围。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防控应急小分队。要求全体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外来人员返乡摸排、疫情纠纷排查化解、聚集人群劝返等方面的工作。联合《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编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知识解答手册》5000册、《疫情防控法治同行》10000份等宣传册,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有效的法律服务。大坦司法所长被省司法厅通报表扬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防控疫情表现突出个人”。探索法治扶贫新途径。全体党员干部注册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APP、社会扶贫AP,负责古溪乡谢家村6户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为积极响应消费扶贫政策,利用端午节来临之际购买贫困户蜂蜜共计支出5680元。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推进“7+11”重难点村集中整顿及驻村夜访工作,指派副局长潘民养参与此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稳步推进村级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每周五对我局包保的责任路段进行整治清理。法治助力棚户区改造。积极积极响应县政府的组织安排,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纠纷调解作用,全力助力棚户区改造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再突破。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推动实施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圆满完成“七五”普法验收工作。

(二)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构建形成“大数据+人民调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实时采集、组织队伍和案件情况动态管理。

(三)推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再加强。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活动,做好旧规新法的无缝衔接。实施“心灵花园”工程项目,加强对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及时疏导。

(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再完善。持续开展“法治护航精准扶贫”活动,推进“法治体检”进民企常态化、制度化。畅通农民工、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持续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活动,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度。

(五)推动依法治县各项任务有序开展。建立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督察清单,实行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清单式管理,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目标任务。

(六)推动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落地有效。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3篇

【2017教师个人扶贫工作总结1】

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而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劳动者普遍存在着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史上曾经荒凉落后的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就是精准扶贫的样板。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到任潮州刺史后,花大力气兴办乡校:知州学停办,已经有100多年没有人赴京考取功名,他大胆启用潮州英才赵德主持教育工作;办学缺资金,他把自己八个多月的俸禄捐出来以给学生厨馔韩愈的兴学,滋润了潮州人的群体性格,使潮州人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潮州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誉。

贫困地区要拔掉穷根,就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要在人口较为集中的行政村,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人口分散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办流动幼儿园;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将老少边穷地区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推进力度。

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就必须要有一个有质量的师资队伍。然而,即使在教育培训投入位居山东省第一的青岛乡村,有的教师20多年不读一本书,有的一下课就甩开学生,立马回去照顾孩子。因为缺乏培训,一些老师的素质差,能力低,根本没办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贫穷地区农村的师资队伍素质可想而知。

令人欣喜的是,在国家层面,早在2010年就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到20xx年已经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00多万人次,仅20xx年中央财政就投入500亿元专项资金,全年培训240万人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下一步,教育部等部门还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覆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经测算,截至20xx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未来5年,每年要减贫1170万人,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集中精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离不开教育扶贫的治本之策,抓住了精准扶贫的本,再加上其他的超常举措,就一定能够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小康硕果。

【2017教师个人扶贫工作总结2】

通过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为云南省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提高认识,实地调研,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了扎实做好挂钩帮扶工作,学校20**年组织7批次,20**年已组织6批次各方面力量赴施甸县调研考察和实施项目。调研涉及整体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基础教育、施甸县城乡规划、姚关镇文化旅游开发、雷打树村人畜饮水蓄水安全、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野鸭湖产业发展、水蛭养殖和药品生产,高山特色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等诸多方面。严格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逐项落实。学校党委明确要求,全校上下必须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力求实效。

二、发挥智力优势,重点实施教育、医疗、文化扶贫

学校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具体针对当地人力资源缺乏、水平不高的问题,制定了干部培训、基础教育培训和医疗培训三个主攻方向,开展各类培训12期,供培训2600人次。

一是扶贫干部培训。依托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安交通大学基地,面向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和陇川县在20**年先后举办了4期干部培训,近期又将开展2期,共有200余名来自基层的干部接受了关于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建设项目策划、包装与申报、历史文化追思、空间集聚机制与城市发展的信息动力学、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领导干部的新闻传播素养、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地教学等。

二是教师培训。20**年6月,来自施甸县教育局的干部、中小学校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和听课培训;20**年4月、20**年3月,西安交大附中、附小及幼儿园的20余名骨干教师分两批,赴施甸县开展了高效课堂与课题研究、特色班级建设与管理、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备战高考与重点难点突破等四个专题的教学报告,并通过上公开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具体的形式进行教师教学培训。

三是智力帮扶。20**年,人居学院专家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向施甸县县委和政府提交了城乡规划及旅游开发帮扶项目的建议,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生命学院书记、院长带队赴施甸就可能进行科技合作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为施甸一中师生做科普知识讲座;实地考察了施甸县太平镇石瓢温泉地热资源,与县国土局和太平镇就开发石瓢温泉饮用富氢水相互交流了意见和看法,研讨了施甸健康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的可行性,为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20**年6月5日,学校副校长李伟一行5人在保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朋建,施甸县县长张云怡及其他市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姚关镇雷打树村、施甸三中、姚关小学和云南海瑞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调研工作,并在施甸县召开了20**年扶贫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总结20**年帮扶工作,明确20**年的帮扶工作计划,学校有关部门与施甸县四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议20**年帮扶工作。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创业企业与施甸县当地的青年创业企业进行经验交流,组织优秀博士生、硕士生为县农业局开发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电子交易平台,解决高山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推广问题。

四是教育挂钩帮扶。针对当地基础教育师资水平非常落后的局面,学校把当年扶贫经费的大部分投入到了基础教育帮扶上。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学校20**年一期投入60余万元帮扶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项目由西安交大网络中心承担,顺利建成并开通了施甸一中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新建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教室,搭建了施甸一中主页服务器;20**年,学校二期投入近50万元,为姚关镇雷打树小学、施甸三中、仁和镇中学各建设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初步的网络技术培训。学校工会与施甸县总工会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共同圆大学梦活动,每年投入2万元资助10名施甸籍贫困大学生。校团委、仲英书院组织了两次赴云南施甸帮扶实践活动,40余名师生分别在施甸县一中、三中开展公益支教活动;博士生协会对施甸县域经济中的特色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民生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

五是文化交流。文学院杨琳教授课题组,针对施甸县抗战文化、契丹文化、布朗民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及开发进行了实地调研;学生艺术团深入具有布朗族和彝族音乐魅力的白龙水村、摆榔乡、由旺镇等地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同他们同台演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舞蹈团,赴施甸县进行跳舞吧 交大的采点拍摄,并形成了醉美施甸专题系列,宣传推广施甸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六是卫生医疗帮扶。学校三所附属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对施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对口支援,第一附属医院派出医疗队赴施甸县为近20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医学临床三基三严专业培训;第二附属医院先后对保山市人民医院、施甸县中医院、施甸县妇幼保健院、姚关镇医院进行了学科对接和指导,重点对施甸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进行了模拟测评,同时制定了三年的医师、护理管理等方面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和保山市医专的教师培训计划。目前,已累计接受33名医务人员到学校三所附属医院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进修、学习和培训。

三、发挥挂职干部作用,做好挂钩扶贫工作

学校组织部根据教育部人事司要求,结合岗位要求,认真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派工作。经基层党委推荐、组织部门遴选、学校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分两批选派了2名干部赴滇西挂职。挂职干部深入基层考察了全县乡镇、农场、全县中小学,直接与群众沟通交流。主动登门与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党政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座谈,主动了解县情、民情,学习地方工作特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同时,作为学校与当地扶贫工作联席会议的联络人,切实承担起了学校与滇西边境山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找准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

20**年4月21日,学校举行社会扶贫工作会议,总结20**年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安排部署20**年学校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认真归纳和总结,找准着力点,影响和带动当地的发展,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和意义。一是突出挂钩帮扶的重点区域和项目,促进帮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和可持续发展。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4篇

一、行业扶贫工作情况

(一)全面加强扶贫政策宣传

一是线上宣传。通过建立县医保扶贫群(233人参加),医保大家庭群(56人参加),健康扶贫群(155人参加),在工作群中(268人参加)中进行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制作医保扶贫政策APP,在广播电视台播放宣传。

二是线下宣传。发放医保扶贫宣传画3万张,医保扶贫手册3万册。在全县111个行政村利用村广播进行宣传,每周2次。各驻村工作队、村“三委”班子成员随时入户进行医保扶贫政策宣讲,全县共入户宣传7万余次。对全县扶贫工作人员全体培训2次,300人,到8个乡镇轮流培训3轮,500人。

三是开展培训。开展全县脱贫攻坚普查医疗保障相关业务培训会议2次,共计500人次接受培训。组建了由第一书记和村医构成的微信群宣传平台,讲解医保报销政策,加大驻村干部及村医和贫困人口医保报销政策的知晓率。

(二)全面推进医疗保障扶贫政策落实

一是全面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排查工作。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56户13021人。经排查,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其中:本地城乡居民参保12934人、参加职工医保10人、参军1人、省内异地居民24人、省内异地职工14人、省外异地居民20人、省外异地职工18人;全县边缘人口137人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成立返贫风险预警小组,整合工作资源,实时监控医保信息,按要求每季上报风险预警信息。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四道防线,使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到80%,住院及特殊疾病报销比例达到90%。乡村两级门诊报销50%,每年350元封顶。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缴费期对新确立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开放,并不设待遇等待期。

截止2020年9月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医疗保障情况:普通门诊享受待遇共5052人,基本医保报销额41.42万元;慢病门诊享受待遇共2822人,基本医保报销额153.29万元,兜底金额111.9万元;特殊疾病享受待遇共67人,基本医保报销额74.29万元,大病报销额16.46万元,救助金额1.83万元,兜底金额3.42万元;住院享受待遇共1720人,基本医保报销额1244.82万元,大病报销额302.12万元,救助金额119.16万元,兜底金额342.67万元。

严格落实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一单制结算”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满意度。

三是加强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班子,特别是第一书记大力支持下,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医保电子凭证人脸识别和信息录入已经基本完成,并录入省级医保平台。

二、做好包保帮扶工作

一是加强驻村工作力度。根据“扶贫先扶志”的工作思路,我们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持续有效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宣传,加强贫困群众主动脱贫致富意识上的教育。驻村工作队坚持“白加黑,五加二”工作制度,全天吃住在村里,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到落实产业项目帮扶,从扶贫政策宣讲到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在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上下足功夫,力争扶贫政策宣传到位、帮促措施高效凸显,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到全覆盖。

二是加强帮扶力度

1、端午节期间组织帮扶责任人为包保户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2、扶贫日期间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卫生清扫和消费扶贫等系列活动。帮助贫困户售卖了笨鸡、鸡蛋、蜂蜜、白菜、土豆、萝卜等农特产品。

3、2020年出资6000元为贫困户李明秋家进行了危房改造。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动员全区(街道)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为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聚社会力量,营造良好氛围。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面宣传。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责任,牢牢把握主旋律,坚持守正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脱贫攻坚正能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各项活动正确政治方向。

(二)坚持主题鲜明。突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广泛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和传播手段,充分展示脱贫攻坚丰富实践、成功经验和脱贫成效,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共同行动的态势。

(三)坚持广泛参与。创新思路、搭建平台,多层级、多领域、多样化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保持攻坚势头和工作劲头,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坚持务实节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遵照有关规定,做到务实节俭、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三、活动内容

(一)扎实开展学习培训系列活动

1.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教育培训活动。对照2020年全市脱贫攻坚教育培训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加紧完成培训任务。组织开展村“三委”成员及包村干部培训、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系列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转移就业。

责任部门:党政办、农业农村办、综合服务中心、妇联、残联、脱贫办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2.组织开展线上网络专题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网络大讲堂”网络教育平台,持续开展网络教育培训,按要求督促包保帮扶责任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完成相关规定任务。

责任部门:党政办、脱贫办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二)全面开展典型选树和宣传系列活动

3.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典型选树活动。做好国家、省、市开展的脱贫攻坚表彰典型推荐工作,配合开展好我市“最美脱贫人”评选推荐工作。

责任部门:党政办、脱贫办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30日前

4.配合筹备制作脱贫攻坚成果纪录片。总结我单位五年来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各项成果,配合录制、拍摄反映五年来我单位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协助制作电子档案。

责任部门:党政办、脱贫办

5.开展扶贫日集中宣传活动。脱贫办组织人员于10月17日早9点在辖区设立咨询台、展版、印发宣传单;各行政村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条幅等。

责任部门:脱贫办、各行政村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17日

(三)积极开展“三送”系列活动

6.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依托广盛工艺与各村“村企联建”契机,鑫达农牧、众合食品等园区龙头企业用工岗位开发,启动村级公益岗下乡活动。

责任部门:综合服务中心、脱贫办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7.开展“送指导”下乡活动。配合市直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忙金秋、抢农时、迎丰收”主题活动,围绕持续稳定脱贫“再把脉、议方向”。

责任部门:农业农村办、脱贫办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8.开展“送健康”下乡活动。配合市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会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服务活动,重点针对贫困户中慢病贫困患者和“无法治愈患者”开展一次健康服务活动,对白内障、心脏病等贫困患者进行追踪回访服务。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公室、脱贫办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四)积极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

9.开展一次扶贫救灾活动。各包保帮扶责任人在台风过后,深入贫困户田间地头,采取排涝、垫扶等措施帮助救灾,联系保险、饲料公司等部门核灾自救,消除返贫风险。

责任部门:农业农村办、扶贫办、各包保帮扶责任人

完成时限:2020年9月20日前

10.开展一次下基层活动。各包保帮扶责任人在扶贫日前,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及时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和问题。

责任部门:扶贫办、各包保帮扶责任人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17日前

11.开展一次消费扶贫活动。开展助销帮销活动,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取柴河蘑菇节等系列活动,发挥包保帮扶干部作用,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等,倡导购买贫困户种养殖的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帮助销售扶贫产品。

责任部门:各包保帮扶责任人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12.开展一次助残帮扶活动。针对残疾人中的贫困人口,组织基层残联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评残工作。准确掌握“两项补助”的进展情况。

责任部门:街道残联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13.开展一次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活动。全面落实《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十六条推进措施》精神,积极开展小额信贷户贷率提升工作,通过看评星授信工作、看户贷量进度、看户贷率、看贫困户贷款需求,持续提升户贷率水平。

责任部门:脱贫办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部门、各包保帮扶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本方案要求,加强政策引领和舆论宣传,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规范开展活动。各部门、各包保帮扶责任人,要本着务实的精神开展活动,既要体现特色,又要厉行节约,避免铺张浪费。

(三)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部门、各包保帮扶责任人,开展活动时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应急处置,确保疫情防控思想不麻痹、责任不松懈、措施不放松、工作不懈怠,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6篇

一、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职责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队伍

将建强组织领导、壮大工作队伍作为社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保障。成立由局“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副局长牵头推进,局办公室协同相关股室全力落实的县扶贫开发局社会扶贫专项领导小组,层层细化任务分工,压紧压实工作职责,确保了社会扶贫工作有人督、有人抓、有人干。

(二)强化沟通协作,汇集工作力量

主动作为、强化当担,建立完善社会扶贫线上线下沟通平台。线下联合团省委等9家省直定点帮扶部门创新出台社会扶贫四大机制,建立定期联席会、协调会、每月报进度、半年报小结、全年报总结沟通机制。线上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省直定点帮扶和东西扶贫携手奔康2个工作联系群。实时共享帮扶工作开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经验做法、问题困难。精准收集、定期研判

(三)科学方案举措,健全工作机制

严格按照省州社会扶贫工作要点,结合本县实际高标准编制每年度《社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对年度省直定点帮扶、东西扶贫携手奔康、雨露计划等重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切实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三个明确”。针对社会扶贫涵盖面广、配合部门多、沟通协调不充分的问题,编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社会扶贫专项计划》的通知,对社会扶贫部门责任分工进行再细化、再明确,建立社会扶贫总口子定期统计+牵头部门充分协调定期研判的协同推进机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省直定点帮扶工作。始终坚持做好社会扶贫定点帮扶沟通协作的“电话线”,密切保持与团省委等9家省直定点帮扶单位高校、医院沟通协作。帮扶单位各级领导先后30余次赴我县开展脱贫攻坚现场帮扶、考察等工作,人次达200余人。争取教育、文化、培训等方面帮扶项目122个,直接和间接投入帮扶物款200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84期,受训人数达10000余人次;引导帮扶贫困群众就业100余人,劳务收入达60余万元;帮助销售各类农产品600余万元,切实在教育、产业、技能、文化扶贫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帮扶。

(二)“雨露计划”教育补助工作。为切实做好雨露计划支持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资金补助工作(以下简称春季学期雨露计划),有力消除县域内贫困代际传承问题。坚持从严对标省州政策要求,狠抓谋划部署、资金保障、宣传动员、审核公示、补助兑现五个重要环节,确保了雨露计划工作精准落地、落实,不断促进县域内更多的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积极接受职业教育、提升文化素质、强化致富技能。一是谋划部署到位。坚持高层推动,建立“一把手”全程督导,分管副局长实时跟进的工作推进机制,选定2名业务骨干全力推进雨露计划,切实做到了及时安排、有力推进、实时跟踪、科学决策。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及时对接县攻坚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结合每年度补助资金兑现情况,先后安排120万元作为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切实做实了资金保障,提升了业务人员放手大干的底气和信心。三是宣传动员到位。每年编制下发关于《启动雨露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象标准、申报程序、审核要点、补助标准等。切实用好驻村队伍、教育机构、宣传媒体、结对帮扶四个宣传“法宝”,切实将政策宣传到户、告知到人。四是审核公示到位。严格按照对象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核、县级复核、社会监督的“五级”把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责任人员、审核事项、纪律要求等,切实避免了错退、错进的情况发生。五是补助兑现到位,严格采取应补尽补、分期兑现、打卡到人的原则。对账户信息错误的情况,坚持不怕麻烦、不省话费、负责到底的工作作风,全覆盖实行现场更改、现场确认,切实提升了资金兑现的精准度、满意度、认可度。目前,按照雨露计划受助对象人均750元的标准共计发放40.95万元,受惠贫困学生达546人次,同时2019年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在册人员规模527人,正在开展乡村两级在校情况审核。

(三)“扶贫日”工作开展情况。将“扶贫日”系列活动作为构建全社会大扶贫格局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坚持实行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责任分工制度明确、方案计划先行、内容措施细化。科学组织县民政、县红会、县团委及文化宣传部门,狠抓活动前宣传动员、活动中营造声势、活动后保持氛围三个重要环节。确保了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有条不紊、成效显著。5年里县内外500余家爱心部门、社会群体及人士积极参与扶贫日活动,共计募集爱心捐赠资金1300余万元、爱心物资价值100余万元。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氛围得到显著提升。

(四)扶贫技能培训工作情况。以“三到位+一严一新”工作法,全力做实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及致富增收带头人培训,力争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同推进。一是底数摸排到位。在对象确定上、科目选择上,坚持结合基层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突出政府引导,制定下发《培训需求及意愿》统计的通知,全覆盖完成19个乡镇61贫困村2107户985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及劳动技能培训需求及意愿统计。二是对象选择到位,实用技术培训方面,按照全县南、中、北各路产业布局,科学确定民居接待、机械维修、花椒种植培训等班次,从而形成辐射带动。致富带头人培训方面,坚持优中选优、一村一名的原则,科学选择村组干部、专合组织负责人、种养殖大户等作为培训对象,集中进行政策解读、宣传营销、经营管理培训。三是规划安排到位。在培训日程安排上、方式方法上,统筹考虑群众生产习俗、文化素质层次等。坚持避开虫草、松茸等收成大季,坚持避开一年两季农忙时节,坚持应人而异、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搭配,实现了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的目标。四是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从对象主观能动性入手,将提升兴趣、预见实用作为培训质量达标的关键。实用技术培训方面,突出现学、现用、现见效。致富增收带头人培训方面,采取教师讲经验知识、干部讲政策常识、实地看经营成果的方式,在完成既定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县内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宣讲、实地参观教学、产业发展经验交流等,切实提升了政策知晓度、拓宽了眼界、吸收了经验。5年里共计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个班次,受训人数达700余人次;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5个班次;受训人数达350人。

(四)信息摸排帮扶项目统计情况。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信息摸排。方面编制下发《关于做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信息摸排和稳岗工作》的通知,细化明确对象摸排、信息录入、稳岗措施、数据共享等重要环节任务,先后建立乡(镇)+“五个一”+驻村工作队摸排体系、县扶贫开发局+教育局+发改局信息共享和稳岗稳业体系。目前,共计摸排县域内外出务工劳动力1136人,为下一步统筹资源做好稳岗稳业工作储备了第一手资料。社会扶贫帮扶项目申报方面。严格按照州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社会扶贫帮扶项目统计筹备工作的要求,制定下发《关于报送县社会帮扶项目》的通知,从严把关项目资金量、项目申报标准、项目实施可操作性。精准识别上报单亲妈妈、残疾家庭、助学成才、贫困户心愿等帮扶项目10余个。

(五)社会救助工作情况。一是社会扶贫网推广覆盖完成,先后编制下发《县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方案》、《关于加快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的通知》,高质提前完成全县2000余户贫困群众全覆盖注册推广及1000余名爱心人士注册推广工作,发送爱心求助1条,募集爱心资金16690元,解决不了贫困群众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二是深化社会救助帮扶对接。先后争取创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网银行、跨世纪电器城等多家爱心帮扶企业,采取现场捐资捐物等方式,在贫困乡(镇)、贫困群众基础设施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共计争取社会援助物款500余万元,切实办成了一批解民忧、除民困、帮民富的民生实事,获得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三是全力推进群团组织帮扶工作,县团委、残联、妇联等部门充分联动相应。一方面按质按量落实金秋助学、童伴计划、爱心妈妈、暖冬行动等既定任务,受惠贫困学生、母亲、残疾人达2000余人次。另一方面创新实施“喜波勒熊”、“扶贫志愿者留守儿童夏令营”等活动,在贫困群众好风气形成、好习惯养成及留守学生开拓眼界、关心温暖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效。

三、专注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创新实施社会扶贫扶志扶智“三个亮点”行动

高度重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要求,联合县内外各级帮扶力量在贫困群众智力培育、志气提升、习惯养成等方面动真情、下真功夫,探索“千企帮千户”接通帮扶资源+“星级示范户评定”提升脱贫志气+“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技能“三大”创新行动,为全县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搭建了“方位标”、做好了“引路人”。一是编制出台《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资金管理办法》,联合各级力量动员县内外爱心企业、组织、团体通过爱心结对、捐资捐物等方式建立“千企帮千户”行动爱心基金(目前基金资金量538万元),实现1000余户贫困群众与爱心企业直接结对,切实拓宽了帮扶渠道、积蓄了帮扶资源。二是编制出台《千企帮千户脱贫奔康星级示范户创评实施细则》、《千企帮千户爱心积分超市实施方案》,瞄准致富增收、教育卫生、爱国守法、明白人培养、感恩意识提升等10个方面创建目标,科学设定10星示范户创建和积分奖励标准,并以1颗星500元、1积分1元标准兑现奖补,让懒与勤不一样、恶与善不一样、无知与明白不一样、贪婪与知足不一样。共计完成4个乡70户贫困家庭388颗示范之星创建,兑现奖补194000元;完成5个乡户积分创建工作,共计兑现积分60000余元。三是“三到位+一严一新”工作法高质量落实1000余人的技能培训,在人员识别、班次安排、科目选择上充分尊重地区实际、发展要求突出精准二字,在跟踪管理上、教学方式上坚持因材施教、正向激励抓住实效“二字”,学员来之则学、学之有得、学之有用的成效显著提升,为下一步产业发展、增收致富锻炼了本领、积累了知识。

四、其它工作

(一)万企帮万村工作。配合县工商联及双流援建指挥部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编制出台《县万企帮万村工作方案》,全力做好乡村帮扶需求统计和爱心企业帮扶意愿收集,统筹考虑爱心企业经营方向及贫困乡村发展需求及帮扶诉求,配餐式为困难乡村精准搭建爱心组织帮扶桥梁。全覆盖完成61个贫困村与爱心企业精准结对。

(二)省内对口帮扶工作。积极配合发改部门,全力做好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各项协作保障工作。先后共建打造产村融合、农旅结合“桃园地坞”搬迁点、蛟龙港游乐园、松多蔬菜基地、3180矿泉水等一批负有特殊社会帮扶典型项目。为全县集体经济打造、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7篇

一、活动主题

参与消费扶贫,助力脱贫决胜。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落实中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以动员各界参与消费扶贫、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巩固脱贫成果为目标,以建成运营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及地方馆、用好“扶贫832”销售平台等为主要载体,以拓展八项消费扶贫行动为重要抓手,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策支持与市场运作相促进、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相统一,统筹全社会各方面资源,积极购买和帮助销售扶贫产品,营造全力参与消费扶贫、购买扶贫产品的浓厚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20年9月1日至30日

四、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同志任主任,县发改局、扶贫办主要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各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参加的组委会,组织领导我县消费扶贫月活动(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附后)。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有关部门、乡镇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办公室主任由县扶贫办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县消费扶贫活动月工作专班承担。

五、活动内容及分工

统筹开展7项主要活动:

1.布放运营30台消费扶贫专柜。结合实际确定专柜布放规划,明确布放点位资源、规模等,通过落实优质点位、免除租金费用等方式,支持专柜布放运营。专柜重点布放在县、镇的学校、医疗机构、小区、交通站点、商业中心、机关、广场、社区等场所及中省直单位。按照省、市活动方案要求,2020年全市布放运营专柜200台,其中县布放30台。(牵头部门:县扶贫办。配合部门: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交通运输局、发改局、宣传部、教育局、商务局、卫健局、工商联、网信部门等)

2.规范设立1-2家消费扶贫专馆。在县内选择1-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村级电商服务场所,规范完善为消费扶贫专馆。运用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建设本地的消费扶贫专馆,集中展销推介我县扶贫产品。(牵头部门:商务局。配合部门:组织部、发改局、扶贫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供销部门等)

3.新开辟2个消费扶贫专区。在全县选择大型商超企业设立易于辨识的消费扶贫专区,精选运营商,集中宣传、展示和销售扶贫产品,全县开辟不少于2个商超扶贫专区。(牵头部门:商务局。配合部门:发改局、扶贫办、组织部、市监局、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工商联等)

4.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按照省里统一安排,配合做好全省消费扶贫网络平台与中国社会扶贫网有效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丰富完善消费扶贫数据统计。组织符合条件的扶贫产品供应商登录中国社会扶贫网,开展企业宣传和扶贫展示,集中推介扶贫产品。(牵头部门:扶贫办。配合部门:抚发集团、发改局、宣传部、网信部门等)

5.用好“扶贫832”销售平台。发挥好“扶贫832”销售平台作用,推动扶贫产品及其供应商加快入驻。定期调度各级各类预算单位扶贫产品采购完成情况,动员鼓励加大采购力度。(牵头部门:扶贫办。配合部门:财政局、发改局、供销部门等)

6.开展扶贫产品认定。按照《省扶贫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扶贫产品认定,切实扩大扶贫产品来源和认定范围,提升各地各方面参与消费扶贫能动性。把质量好、价格优、特色强、带贫多的扶贫产品,优选引进“三专”平台,推向更广阔市场。(牵头部门:发改局。配合部门:农业农村局、市监局、乡镇政府)

7.开展消费扶贫主题日、采购日活动。深化推进消费扶贫七项行动,以乡镇、部门为单位,于9月30日之前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分类开展扶贫产品展、消费扶贫主题日、采购日等特色活动至少一次。切实采购和帮扶销售扶贫产品,在全县上下掀起消费扶贫热潮。(牵头部门:发改局。配合部门:扶贫办、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卫健局、商务局、市监局、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网信部门、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等)

六、实施步骤

整体活动分3个阶段:

1.组织发动阶段(9月初)。按照省市活动方案要求,制定《县2020年消费扶贫月活动方案》,并组织召开全县消费扶贫月活动部署协调会,明确分工,共同发力,确保消费扶贫活动顺利开展。

2.组织实施阶段(9月)。全县各乡镇、部门按照本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和行业性活动。

3.总结阶段(10月上旬)。全县各乡镇、部门对消费扶贫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电子版和纸质版(加盖公章)于10月12日前报送县扶贫办,邮箱:。联系电话。

七、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建立顺畅的联动机制。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是中央、省促进消费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消费扶贫成果是今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请各乡镇、部门高度重视消费扶贫月活动,加强统筹协调、情况调度和总结报告,为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2.狠抓落实,加大活动的支持力度。要加大对消费扶贫月活动的支持力度,特别对专柜专馆专区,要落实优质点位,减免租金费用,把支持扶持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支持扶贫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等支持。

3.强化监管,发挥全面的监督作用。坚持平等自愿原则,尊重市场规律,不搞行政摊派,不许强迫命令,严禁弄虚作假,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扶贫产品质量合格、价格公道。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将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加强社会监督。

4.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主要媒体开设专版专栏持续跟踪宣传报道消费扶贫活动,在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播放消费扶贫公益广告,发送消费扶贫公益短信,在全社会营造参与消费扶贫、购买扶贫产品的良好氛围。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8篇

6年前加盟友成后,汤敏从一位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经济学家转型为一位新公益践行者,“写一篇文章,提一个建议很简单。但是完成一个行动是非常难的,公益行动更难。”

以友成一直坚持的教育扶贫和电商扶贫为例,汤敏感触颇深,“教育资源不平衡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扶贫同样如此。”汤敏说,用传统的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不得不用创新的方式才有可能有所突破。

“双师教学”改变教育不平衡

很多人认为,对中国这样地域辽阔的国家而言,教育不平衡的关键原因是贫困地区的师资水平薄弱。

2011年前后,汤敏进行的“创新”是把城市里的退休老师组织起来到贫困地区支教。“我们组织了几千名城市退休教师去广西、内蒙古等省份的贫困地区支教。这些老教师给当地教师悉心指导,效果很好,参与培训的农村老师教学水平提高很快。”

但一段时间以后,汤敏觉得这种方式很难根治问题。“与广大农村学校的需求相比,我们的支教活动还是杯水车薪,而且城里的老师也很难长期待在那里。”?

2013年8月,友成基金会开始和人大附中发起试点“双师教学”项目,在全国率先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MOOC(慕课)的方式输送到乡村贫困地区中小学,尝试用远程的方式解决乡村学校师资不足、优质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以此探索城市优质教学资源补充乡村的可行性。

“双师教学”中的“双师”有两个教师一起开展教学活动,一个是人大附中的老师,负责网络远程教学;另一个是试点学校的老师,负责在远程主讲结束后组织本班学生讨论、重难点总结、答疑、批改作业等。

“双师教学”实践起来并不复杂:友成每天录制人大附中老师讲课内容并远程传送到乡村学校,当天晚上乡村教师对视频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剪裁,第二天在课堂上播放。

乡村教师并非只是“录像放映员”,当视频中老师提问人大附中的学生时,乡村老师会把视频暂停,让当地学生来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李海峥教授带领团队对“双师教学”项目做了第三方评估。据他介绍,“双师教学”项目提升了参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中考升学率,提高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有望帮助该地区的青少年通过受教育的方式实现脱贫,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汤敏看来,“双师教学”在使乡村学生受益的同时,也使广大乡村老师受益。广西上林县三里中学的一位老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双师教学’模式是我参加过的效果理想、受益较大的培训之一。”

“双师教学”目前已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重庆彭水、贵州威宁、湖北咸宁、广东东莞等地都开始采用该模式,把本省、本市、本县优秀教师的课“拍下来、送下去”。

在“双师教学”实践中,部分贫困县因为缺少稳定的网络,优质的课程和持m的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难以落实。在此背景下,友成基金会与爱学堂联手打造的“乡村教育创新计划”应运而生。未来三年,这一计划将为乡村学校的老师们带去更好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为学生们带去更好的互联网教育体验。

如何教会农民当电商

“电商扶贫”并不是一个新词汇,然而“电商扶贫”却急需新的内涵。

“目前在农村的电商多数都是做下行,即把工业品卖到农村去。真正能把农产品卖到城市里,能让农民通过电商赚到钱的不到10%,电商惠及到精准贫困户的就更少。”汤敏说。 友成-沃尔玛“全国零售训练营”培训项目在贵州习水县开班。

“双师教学”的成功实践给了友成对教育创新的有益启示:线上授课+线下孵化,教农民当电商。

友成基金会电商扶贫项目主任张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不但给想当电商的农民提供面对面的培训,还通过互联网让有成功经验的农村电商创办者当师傅,来带电商徒弟。”汤敏将其称之为“互联网下的新师徒制”,由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用长期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较大规模的徒弟们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与实践。

记者在友成开发的扶贫MOOC平台上看到,全国各地讲师的电商精品课程都可以随时学习,让大山里的人跟城市中的大咖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

据张静介绍,从2016年开始,友成的电商扶贫走过了江西、贵州、甘肃、河北、四川5个省份5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156个乡镇,“培训了11175名学员,其中有62%的人就业创业成功,平均每月增收500~3000元不等。” 友成的“双师教学”模式

眼下汤敏还有个更大的想法,如何动员城市的消费者为扶贫做贡献。“贫困户的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竞争不过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产品,能不能通过城市的消费扶贫志愿者多购买、多宣传一些贫困户的产品,用我们的举手之劳来帮助贫困户呢?”汤敏说,“现在我国有1000多万贫困户、4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大家都伸出双手,买一点贫困户的产品,相信有不少贫困户可以很快脱贫。”

除了公益创新,“由点及面”的平台化一直是友成的鲜明特色。作为民政部评定的4A级基金会,友成成立10年来累计公益支出3亿元,自主研发试点了中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友成志愿者驿站、公益路人甲等创新性平台项目16个;资助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252个,辐射超过5000家社会组织,受益人群覆盖全国。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认为,友成打造的基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公益及脱贫攻坚的跨界合作平台模式,是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社会发展的经典教案。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9篇

在2015年11月27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全国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冲锋号。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未来5年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作风,玉龙团县委按照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自觉融入大局、服务大局,根据《中共玉龙县委 玉龙县人民政府关于举全县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玉龙县贫困县退出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充分发挥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在精准扶贫、同步小康建设攻坚战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启动了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计划,掀起了广大团员青年参与扶贫攻坚的新一轮热潮。

一、深刻认识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第一,助力脱贫攻坚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特别是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明确要求,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各级团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实际广泛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在攻坚克难面前勇当生力军。

第二,助力脱贫攻坚是服务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要求。指出,群众性是群F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共青团的力量来源于青年,价值也体现在对广大青年的团结凝聚上。帮助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贫困青少年传递党的温暖,把他们的利益诉求反映给党和政府,切实服务他们的迫切需求,真心实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努力把团的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里。

第三,助力脱贫攻坚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渠道。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共青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结合青年思想认知特点,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入了解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辉煌成就,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正确认识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结起来,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牢牢把握共青团助为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也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共青团要自觉融入大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生产、教育、人才、公益和贫困地区团的基层基础工作等领域,全力而为,奋发作为。

(一)助力生产扶贫,着力提升造血功能

通过在贫困村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开展生产经营。定期举办农业科技、创业技能培训,提升青年创业成功率。实施贫困乡村青年转移就业行动,发动各级青年企业家提供就业岗位,定向吸纳贫困家庭青年转移就业。一是建立奉科镇软籽石榴种植基地、黎明乡香水百合种球种植基地、鲁甸乡重楼种植基地和白沙镇喜鹤岭纳西婚俗产业基地等4个玉龙县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示范基地,实现带动就业创业20人,力争每年在不同乡镇新建4个示范基地,持续实现带动就业创业,确保到2019年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示范基地。二是加大落实“两贷一微”创业扶持政策力度,优先扶持有创业意愿、有好项目的贫困创业人员和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较多的企业。在国家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每年最少用“贷免扶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扶持2户以上贫困户创业,每年力争用“两个十万元工程”吸纳30名以上贫困户转移就业。三是每年组织100名以上青年劳动人口参加电子商务、创业知识、汽车修理、民族手工艺等实用就业技能培训,力争每年带动就业创业20人。

(二)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重点针对贫困乡村因学致贫家庭,围绕青少年在学业方面的现实困难,广泛整合团内外资源,为贫困乡村青少年提供切实有效的助学服务。一是深化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国酒茅台?国之栋梁”等助学项目,力争每年为30名以上贫困学生直接提供资金资助,征集爱心人士、公益组织与特困学生“一助一”结对,按需提供生活资助。二是广泛筹措社会资金, 帮助贫困乡村建设和改善图书室、教学综合楼、村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 力争每年建设和改善1―2所学校或村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项目,力争每月1次组织引导广大青年人才到“直过民族”村组开展汉语汉字基础教育。

(三)加强公益扶贫,汇聚社会扶贫力量

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扶贫, 广泛动员企业、 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 努力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需求的有效对接, 着力在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助残助困、 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一是建立石头乡兰香村青年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推动公益志愿团队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结对服务,并尝试引导推广到其他贫困村。二是建立玉龙县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主动对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云大旅院、师专、职高等学校,成立政策宣讲、教育帮扶、科技支农、文化宣传、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环境保护、旅游帮扶、劳务输出、金融服务等10支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农村开展科技示范项目推广、农业农村政策宣传、农业技术指导、送医送药、健康知识普及、帮扶留守儿童和贫困户等志愿服务活动,每个月至少开展2次。各乡镇团委、机关企事业、学校和社会组织团组织各自依托辖区内团干、团员、青年志愿者、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致富能手、创业青年、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探索成立青年宣讲队、青年调解组、青年帮扶队3支队伍,并结合各自实际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实施平台扶贫,创新发展思路

运用全县各级团组织微博、微信、网站、QQ等新媒体平台,向社会贫困群体需求,汇聚社会爱心力量。通过玉龙县青少年发展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等公益平台募集社会资金,将社会爱心资源与贫困群体需求相对接,为贫困群体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服务保障。注重挖掘共青团参与精准脱贫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例,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脱贫工作。一是力争每年筹集30万元资金,实施共青团希望水窖建设100口。二是大力挖掘身边带头开展精准扶贫、助力同步小康建设工作的乡村创富好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致富能手等青年代表,宣传他们依托精准扶贫、同步小康建设,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先进典型,动员和发动更多青年投身精准扶贫、助力同步小康建设,弘扬青春正能量。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乡镇为单位,由各乡镇团委负责人定向从14―35岁综合素质较高的建档立卡贫困青年、村级团组织负责人、辖区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团组织负责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优秀创业青年、外出务工优秀青年、省市县青联委员代表、团县委班子成员等群体中建立本乡镇微信“青年之声”平台,通过互动社交平台直接面向广大农村贫困青年开展联系与服务,实现劳务输出、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鼓詈椭С峙迩嗄曜郧坎幌、吃苦耐劳,积极创新创业创优,努力为其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

三、努力形成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共青团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脱贫攻坚战,把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在实处,关键要在组织领导、形成合力上下功夫: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级团组织要深刻认识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着力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机构, 明确工作职责, 努力形成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结合各乡镇脱贫攻坚总体布局, 瞄准建档立卡底数, 制定帮扶措施, 负责项目落地和推进实施。

(二)创新方式方法。全县各级团组织要注重与共青团工作和建设的互联网转型紧密结合, 把微信等新媒体网络互动社交平台作为联系服务贫困青年、密切团青关系的“窗口”,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倾听和回应贫困青少年的诉求, 推动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深度结合, 实现扶贫资源与脱贫需求的精准对接。要着力加强电商扶贫力度, 帮助贫困青年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市场资源, 实现致富脱贫。要着力推进网络众筹、众扶、众帮的扶贫模式, 利用线上公益平台, 广泛开展微捐赠、微公益活动, 建立人人可参与的公益扶贫渠道。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福建省 精准扶贫 发展研究

一、导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缓和以来,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省内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不同,加之建国以来,两岸关系的持续性紧张以及对台战备的需要,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逐渐拉大,贫困问题浮出水面。本文主要针对福建省精准扶贫工作的三大方面,分述如下。

二、福建省落实精准扶贫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福建省落实精准扶贫取得的成绩

2011年,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根据近年来全省各县的GDP增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情况,并结合实地调研汇报,列出23个县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重点县开展全面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工作。

《实施意见》出台以来,23个重点县所取得的扶贫成绩集中表现为:经济态势呈现持续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带动作用增强;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二)福建省落实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虽然,福建省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福建省的扶贫现状与形势依旧严峻,精准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及挑战,主要表现在:困人口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对贫困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外贫困依然严峻;扶贫边际成本加大;致贫返贫现象依然突出;扶贫力量难以凝聚成合力等。[1]

三、福建省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以宁德市精准扶贫脱贫的探索为例

当前,福建省精准扶贫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做到“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扶贫目标,除了正确认识当前扶贫工作的成绩和问题,还要充分借鉴本省先进经验和精准扶贫模式,为脱贫攻坚指明道路。

上世纪80年代中叶,宁德市所在的闽东被列入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被称为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的“经济断裂带”。1988年后,宁德根据自身条件和现实状况,提出以下“四个立足”,使得农村贫困人口持续下降,贫困情况得到根本改善。

(一)立足“拔穷根”,推进思想脱贫、提高人的素质

做到“扶志”与“扶智”双管齐下,“授鱼”更“授渔”。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引导,以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帮助人们克服依赖思想;开展各行业技能培训;三是兴办教育,这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2011~2015年宁德市各类学校招生总人数总体逐年上升(如图1所示),各类学校入学率也呈逐年上升态势,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二)立足“换穷业”,推进产业发展、拓宽致富渠道

一是给予特色产业政策优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二是扶持集体经济,设立专项资金以盘活贫困地区集体经济;三是以政策为导向促成区域经济形成,以城促产、强产兴城。

(三)立足“改穷貌”,推进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条件

应以建档立卡为基础精确识别贫困人群,变“漫灌”为“滴灌”展开基础建设[2],同时兼顾施策的公平与效率,立足于二者的最大公约数。

(四)立足“治穷病”,推进民生改善、完善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精准扶贫政策紧密连接,采用社会保障制度为基本手段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推进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到户。

四、建立和完善福建省精准扶贫模式的政策建议

从当前来看,福建省既有的扶贫模式和措施虽然有效地减缓了贫困,但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引擎作用和消费内需拉动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扶贫开发成效,推动扶贫重点县经济发展。

第一,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支持重点县承接产业转移,利用省内多条高速铁路开通、大部分重点县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机遇,吸引周边省份的企业到重点县投资兴业;

第二,发挥新型城镇化引擎作用。提升城镇承载力,加强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容纳人口的能力;深化重点县的小城镇改革发展,鼓励农民向当地城镇集聚,就地创业;

第三,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拓宽增收渠道,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市场消费体系,健全重点县消费信贷措施;

第四,建立统一协调的地方性法规保障。目前,福建省精准扶贫工作还缺乏统一协调的地方性法规保障。统一协调的地方性法规能够有效保证全省精准扶贫政策的权威性和延续性,为扶贫机制的确立和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第五,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当前,福建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这是福建省所面临的独特挑战。福建省应申请国家有关两岸经济发展长期性的对口扶贫帮扶政策,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无论台海风云如何变幻,都始终坚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五、总结

福建省虽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但相对贫困问题依然严峻。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扶贫攻坚工作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这种“撒胡椒面式”、“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扶贫,也因当前形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用,急需转向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精准扶贫。在思考如何建立和完善福建省精准扶贫模式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借鉴本省已有的先进经验和精准扶贫模式,提炼其中精华,为精准脱贫、攻坚克难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刘荣章,陈志峰,翁伯琦.海西背景下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挑战与对策[J].东南学术,2012(3).

上一篇:幼儿教师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下一篇: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