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05 17:20:58

翻转课堂特征

翻转课堂特征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UG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UG课程是我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草图、实体建模、装配图建模和工程图的绘制等内容。由于其实践性强、重点难点多,学生学习任务艰巨,往往无法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点。近几年,北美教育界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已成为颠覆传统教学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本文研究了翻转课堂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并将其应用到UG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一、UG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校UG课程总课时为48课时。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对UG命令进行统一讲解、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再做相应的上机练习。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学生课堂上操作练习的时间较少、师生互动欠佳,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二、翻转课堂的实质

翻转课堂的完整模式是由韦斯利贝克提出的,明确了一种新型教学观念,即“教师是学生旁边的指导者,而非讲台上的贤能者”[2]。所谓“翻转”,就是指教学主动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学”优先于教师的“教”,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通过让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课堂知识传授的任务,而课堂时间则用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1]。

三、实现翻转课堂的必备条件

1.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角色

进行了重新定位,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虽然教师在翻转课堂中不再居于中心地位,但实质上这一改变对教师原有的教学思维发出了挑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只有转变观念、革新思路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3]。翻转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充足的课程教学知识量以及优秀的课程设计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处理和课堂的管控能力。

2.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大学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经历、形成的学习意识和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将长久地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乃至整个人生[4]。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教育,并对其产生了依赖性。转换到翻转课堂模式后,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以高质量的微课视频、课件及其他学习资料为载体,引导学生有效预习;课中,调控师生间的深度互动;课后,通过微课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解答学生的困惑和疑难。

3.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价机制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是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若要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价机制,需要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活动与学习结果相联系。教师需要运用先进理论的指导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手段,更有效地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进行监控与评价,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要能让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5],以此促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翻转课堂模式在UG课程中的实践

UG课知识点多且实践性强,而课堂内仅有的课时量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此笔者构建了微课学习框架,设计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并将该模式应用在UG课程教学中。UG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五个环节:

1.教师微课制作环节

微课制作时,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学习节点作为微课内容的分割点,内容尽量要“小而精”。例如,UG课程中的“实体建模”内容,可分为“基本成形特征”、“布尔运算”、“参考特征”、“扫描特征”和“特征操作”等节点,各节点又可细分为子节点。以“扫描特征”为例,可细分为“拉伸”、“回转”、“沿引导线扫掠”和“管道”,其中,“拉伸”和“回转”是最常用的方法,所以应把这两个知识点设计典型案例进行微课制作。在编辑视频时,应注意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使学生有面对教师进行“浸入式”学习的感受。

2.学生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预习任务包(预习知识点、微课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料)。学生通过预习,提交预习作业,也可以将存在的疑问在交流区提出。教师可以进行网络答疑,也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培养其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思路与方法。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学生的活动报表,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或奖励。

3.课堂知识内化环节

课堂教学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反映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对一些操作难点进行课堂操作示范。然后,以典型应用案例为主线,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课堂练习目标和任务。例如以图1所示某连杆零件的实体建模为例,其结构特征有拉伸体、圆孔、槽、腔体和圆角等。学生完成该任务不仅要掌握各结构特征的创建方法,还要分析并确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问题的探究。最后是学生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教师参与课堂讨论并给出指点和评价,引导学生发现更高层次的专业问题,鼓励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尝试解决相应的问题,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4.课后强化提升环节

对于UG的操作方法,如果学生在课后不复习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疑难点进行归纳、整理,以微视频、课件或习题的形式上传到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下载观看微课资源或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活记忆细胞,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5.学习评价环节

一个好的学习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带来成就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UG课程教学中,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让学习评价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平台随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很好的促进了教学。

五、结束语

翻转课堂特征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 QQ群 公共选修课 学习效果 艾滋病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47-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公共选修课出现了师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质量低下等一些教学质量、教学数量和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1] [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公共选修课在教学形式上产生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以美国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为代表的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形式在发达国家兴起,给我国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所谓翻转课堂,即通过网络提供授课视频和图片文字等资料,学生在课堂下观看教学视频并自学,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在课堂上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将问题解决。这种授课形式不同于过去传统的课堂讲授、课下复习,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3]翻转课堂被引入我国后在一些大学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 [5] [6]但是采用翻转课堂在公共选修课中教学效果如何,未见国内文献报道。

为了探讨翻转课堂在公共选修课中的教学效果,我们对校级公共选修课“疾病、药物与健康”中艾滋病防治章节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通过分析,期待为更好的开展公共选修课提供依据。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与运行

翻转课堂具有四个主要的特征[7],即首先依赖于信息技术,这是翻转课堂的先决条件。翻转课堂需要在进入课堂之前准备大量的资料让学生自学,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等,这些资料并不是仅仅罗列在教学网站上就足够了,还要进一步拓展,以促进学生发散的学习。以艾滋病防治为例,我们就推荐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中文宣传网站(http://who.int / topics / hiv_aids / zh / )以及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http://)给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第二个特征是学习方式个性化。这个个性化其实是强调教学时间的分配。传统课堂中进行的团队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等改革都无法突破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这个最大限制因素,而在翻转课堂中,不同专业的同学则可以根据自己本身的知识体系状况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下进行调整,尤其是公共选修课更具有这个方面的需求。不同专业背景的确有差异,例如艾滋病防治这一章节的内容,专业为生物类的同学对教学内容中的艾滋病传播方面的内容理解较好,化学类的同学对于教学内容中的药物结构与功能理解较好,而体育专业的同学则对人体健康方面理解较好,这就是专业背景在他们学习之前就产生的差异性。从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的第三个特征是深度的互动机制。虽然传统课堂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避免的最后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流行,带来的QQ群、微信等新的信息传播途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实现了真正的时空连线。[8]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QQ群、微信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实现深层次的互动,即实现古人提出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公共选修课中由于学生的个体知识背景差异和学习能力不同而产生的学习差异,通过深层次的互动可以缩小这种差异。

翻转课堂的第四个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能力。翻转课堂中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学习都是依靠学生自主构建完成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和授课进度,自主的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文字阅读材料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则不需要全程看视频和图片资料,而对于某些难点和重点则可以多花时间和精力反复强化,此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一个在线的指导者。

三、翻转课堂学习效果分析

学习“疾病、药物与健康”的共有两个班级,因此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个班级人数为119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在艾滋病防治章节之前通过上述的课前视频网站资料进行学习,并在QQ互答疑,课堂进行完授课教学后,立刻进行学习检测。而另外一个班人数为116人,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知识在完成课堂授课后进行学习检测。检测内容为10道题目,具体题目和检测结果如下: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提供的证据显示,以下哪种治疗方法不但可以治疗艾滋病,还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办法?(A)抗菌疗法;(B)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翻转课堂教学班有99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97人选择正确答案。学生对艾滋病属于病毒传播掌握情况均较好,并且两种模式下正确率均为83%,无差异。

2.艾滋病治疗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病毒的复制;(B)杀死HIV。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5人选择正确答案A,传统课堂教学班有101人选择正确答案。学生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原理掌握较好,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7%,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10个百分点。

3.如果感染了HIV,还能过性生活吗?(A)能;(B)不能。翻转课堂教学班有83人选择正确答案A,传统课堂教学班有60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不太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70%,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18个百分点。

4.HIV感染者在没有症状的时候不会将HIV传染给其他人。这种说法对吗?(A)对;(B)不对。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7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107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8%,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6个百分点。

5.艾滋病的“窗口期”一般为:(A)6周左右;(B)6个月左右。翻转课堂教学班有77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39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较低,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65%,几乎是传统课堂教学班的两倍。

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感染艾滋病的人和吸毒人员一样,能够看出来,所以要离他(她)远远的;(B)感染艾滋病的人看不出来,所以预防艾滋病重在自律、自重,加强自我保护。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8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106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9%,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8个百分点。

7.正确使用安全套对预防艾滋病有什么意义?(A)可有效防止艾滋病的性传播;(B)可降低血液传播的概率。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6人选择正确答案A,传统课堂教学班有93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7%,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17个百分点。

8.在我国流行的HIV病毒株主要是:(A)HIV-1型;(B)HIV-2型。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4人选择正确答案A,传统课堂教学班有83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96%,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24个百分点。

9.哪里能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检测?(A)区县医院;(B)区县卫生监督部门;(C)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19人选择正确答案C,传统课堂教学班有90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100%,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22个百分点。

10.目前,艾滋病防控中提到的双重感染是指:(A)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B)结核菌和艾滋病病毒感染;(C)梅毒和结核菌感染。翻转课堂教学班有100人选择正确答案B,传统课堂教学班有54人选择正确答案。这个题目的正确率均较高,翻转课堂教学班正确率84%,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37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课堂检测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比传统课堂效果要好,也证实了前文中提到的翻转课堂具有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深度的互动机制、学生自主协作能力提高的特征。当然,某些题目翻转课堂班级也不高的原因可能与学生专业背景、学习动力不足有关,课下的教学监测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与学生的自觉性有关。

四、结论

通过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教学,证实了在公共选修课教学中采用采用QQ群学习的翻转课堂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成绩,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在新形势下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同时,如何进一步在课下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学习的监控是今后翻转课堂需要强化的一个方面。

[ 注 释 ]

[1] 郭德侠.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6):20-23.

[2] 褚庆忠.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现状与思路[J].大学教育,2013(13):125-126.

[3] 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10):93-95.

[4] 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5] 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203-209.

[6] 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7-20.

[7] 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翻转课堂特征篇3

关键词:SNS;网络教学;翻转课堂;腾讯综合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3-0016-05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及各种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高校教师纷纷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开展远距离教学,以解决当前高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高校多校区办学催生教师“走教”形式导致的师生在空间上分离、高校教师外出研习和出差的频率较高造成的课程无法按时开展等。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可以超越校园围墙的限制,充分迎合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性格特征,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巨大潜力。但在W络教学实践中却出现网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视频冗长无趣、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齐全等问题,导致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交流匮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归属感薄弱,严重制约着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教师迫切需要探索新型的网络教学途径。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方式,将其课前在线自主学习+课中师生讨论互动的新理念移植到高校网络教学当中,能为解决网络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枯燥冗杂、师生缺乏交流等难题提供良好契机。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下跨界融合与连接一切的时代特征日趋显著,基于Web2.0技术的SNS发展潮流十分迅猛,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构建提供了便利的支持,尤其在高校中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为高校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撑。

笔者将网络教学、翻转课堂以及SNS进行有机结合,借助SNS的优势并融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创新当前高校网络教学模式,尝试提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研究如何利用SNS搭建网络平台并开展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当前高校是布满新技术新应用的领地,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不仅有利于全方位提升网络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创新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与实践,对于促进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研究评述

1.SNS教育应用分析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会化网络服务是近几年随着Web2.0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事物,其定义为:一种网络服务或应用,用于在互联网上建立人与人的社交关系网络,并能够基于这种社交关系为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和互动提供支持,从而为网络用户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有效的帮助[1]。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习者与他人、环境等要素进行对话与交互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和“协作”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生分布于个体内部、群体之间、社会文化以及媒体当中。上述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分布、交互、协作和探索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为以“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为核心的SNS在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许多学者正探索SNS与教育良性融合的途径,SNS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利用SNS的真实性、开放式的特点,构建具有某一主题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平等的学习平台[2];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利用SNS手段引导大学生了解并正确看待热点事件,进行日常化、诱导式思政教育[3];③利用SNS开展混合式教学,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开展网络协作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弥补单一学习模式的不足。由此可见,SNS可以搭建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网络学习与在线交互工具、构建个人学习空间等,在教育应用中具有巨大潜能。

2.基于SNS的翻转课堂研究

随着SNS的普及与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其自身独特的社会性、网络化等特点,为翻转课堂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开始研究利用SNS开展翻转课堂。张新明等[4]依据在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模型的基础上,将QQ群和平板电脑作为海量支架式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设计出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模型,具体包括课程开发、课前知识传授和课堂知识内化三个阶段。王琦等[5]探索社会化媒体情境下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出蛛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微信的社会化媒体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并开展“商务咨询”课程教学以检验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张战胜等[6]分析了社交网络应用于翻转课堂的优势和可行性,并以腾讯微博为例提出了社交网络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具体包括:①优质教学资源的选取;②自主协作学习的选取;③监督与激励的选取;④任务驱动式教学;⑤适当干预引导;⑥课堂形式多样;⑦多形式评价和反馈;⑧课前课堂课后紧密联系。

三、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构建

1.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理念

目前高校的网络教学存在的网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视频冗长无趣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甚乐观,网络教学模式亟待转型和创新。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颠倒传统教学流程,采用以学定教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因此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课前传授知识课中内化知识的理念移植到网络教学中,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出远程翻转课堂的理念。远程翻转课堂是指翻转课堂的课前在线自学、课中在线互动、课后在线巩固等环节均在线上完成,与常态化翻转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将面对面的真实课堂互动这一过程转移到了线上,是一种蕴涵翻转课堂理念的网络教学模式。

相比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学生,高校学生身心发展更趋完善,其认知风格和认知特征具有较大转变,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①学习自主性和自控力较强,能够在自我内驱力的推动下主动学习并持续进行自我调控;②学习途径多样化,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中,更倾向于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跨越时空界限的学习;③学习表达诉求增强,善于与同伴分享自己创造性的想法,渴望获得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远程翻转课堂灵活性高,借助创新理念颠覆网络教学的常规流程,与高校网络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征高度契合,因此笔者把研究焦点聚集于高校远程翻转课堂。

2.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

活动理论强调活动在知识技能内化中的桥梁性作用,突出学习是在活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同时还强调人类活动是需要借助工具中介完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应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基础。泛在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身边可以方便获取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学习活动。基于上述理论,在构建远程翻转课堂模式中,必须注重搭建平台工具的选择,并充分关注网络环境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建立,为师生随时随地跨越时空的限制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近年来不断兴起的Web2.0时代衍生物――SNS与远程翻转课堂不谋而合。SNS强调以人为中心,倡导“分享、互雍托作”的人际交往理念,每个人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且能通过与他人之间进行互动和协作,创造并分享大量的有效资源,以此来扩张社会化网络关系,最终形成一种具有共同特性和目标的群体。将SNS作为搭建远程翻转课堂的工具,可以为高校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真实平等的关系奠定基础,同时保证师生交流以及网络教学活动的时效性,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笔者进一步提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

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是指以社会化网络服务为技术支撑,在高校中开展跨越时空限制的远程翻转课堂,即将翻转课堂颠倒教学流程的理念应用到网络教学中,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均在线上完成。在“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式模式”下,SNS是开展远程翻转课堂的核心技术支撑,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学习自主性的高校学生,虽然与典型的融合课前在线学习和课中实体课堂教学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不同,但翻转课堂模式的三大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依然适用,因此笔者构建了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见图1)。

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利用各种SNS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的主要活动包括统筹资源、互动答疑和组织开展,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自主学习、分享讨论和协作学习,具体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以及课后知识巩固。其中,在课前环节,教师主要负责录共享资源和收集反馈,学生则学习微课和记录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在课中环节,教师开展互动答疑、组织探究活动和总结归纳,学生提出疑惑、开展协作学习以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强化巩固知识;在课后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并将学习成果归档,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并分享观点提升自我。不同SNS的特征差异以及特定教学内容会使得每个环节的具体活动有所差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让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充分发挥效用。

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最大的特征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翻转课堂的全部环节,突出线上师生及时交互的特点,解决传统网络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齐全、缺乏及时有效的交互工具等问题,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提升网络活动的体验性和灵活性,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自和发言权,从而有利于实现差异化教学。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一种创新型网络教学模式,身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或宿舍等地方的师生均能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开展轻松多样的学习活动,为师生跨时空教学与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当前我国主流的SNS包括微博、博客、人人网、微信、豆瓣、百度百科等,通过对各种工具进行对比分析之后,笔者发现腾讯综合服务平台是构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一个最佳选择,该工具支持交流讨论、个人展示、协作共享,具有以下优势:①用户基数大,腾讯综合服务平台是目前广受国内学生青睐的网上交流工具,高校学生基本上每人都拥有一个QQ账号,且日常使用频率较高;②软件功能强大,集即时通信、文字交流、语音聊天、视频面谈、邮件互传、游戏娱乐于一体,单点登录,操作简易;③费用低廉,应用端下载、账号申请以及基础功能均免费,减免了服务器建立与维护带来的高昂费用。

笔者以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为指导,在充分考虑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笔者将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中提出的三大环节进行扩展,并对教学活动进行细化,构建了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见图2),丰富了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理论模型。

1.课程开发与准备

(1)搭建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的搭建是顺利开展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基础,建立一个以腾讯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的个性化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实现跨越时空限制的网络教学提供实施基础,为开展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提供环境保障。笔者在充分考虑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相关功能教育适应性的基础上,搭建了以“连通、开放、灵活、智能”为特点的、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网络教学平台。

1)基于QQ群课程教学平台

QQ群是指由一定数量的QQ用户围绕某个主题或兴趣好爱组建成的聊天室,群成员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即时会话,为教师开展在线实时教学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创建家校师生群来搭建课程教学平台,师生群除了具备普通QQ群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群签到、群作业等功能,更加贴合开展网络教学的实际需求。利用QQ师生群创建学习共同体,为师生对话、共享和获取学习资源、开展小组协作等提供实施途径,师生均以真实姓名为标识加入该群,共同打造使用和维护的学习环境。基于QQ群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具体教学功能如表1所示。

2)基于QQ空间的资源共享平台

QQ空间以其强大的互动性与共享性深受用户的青睐,具有主页、说说、日志、相册、留言板等部分模块,可以实现非实时交互、资源共享等功能。QQ空间提供了多元化的资源存放与分享的方式,本研究选取日志的方式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日志包括我的日志、私密日志、生活记录、记事本与好友日志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章节将资源分门别类地在日志中,学生可以充分的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入教师空间浏览、下载和转载相关资源,开展个性化的线上自主学习。

3)基于QQ群论坛的交流互动平台

QQ群论坛是为同一群组中的成员提供发帖回帖的交流讨论平台,群成员可以针对某一话题来开展非实时的讨论。本研究选取QQ群论坛作为非实时交流互动平台,不定时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话题,鼓励学生在论坛中各抒己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中,在协作互动交流中不断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自身的观点表达和阐述能力,升华与群内其它学习成员间的友谊和感情,充分彰显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突破传统在线学习缺乏会话合作的优势。

(2)网络教学资源设计

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是线上实施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网络教学资源的好坏是决定该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要素,网络教学资源的类型包括微视频、课件、课程安排、学习指南、参考书籍、相关案例、答疑记录、专家讲座、参考文献、学生作品、测试练习、学习网站等。其中,微视频是颠倒传统教W流程、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核心驱动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制作微视频,并将这些资源存放在资源共享平台中,让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和获取。

2.课前知识传授

在课前知识传授环节,教师需要标准备网络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上传到QQ空间,通过群公告或群消息某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布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微视频,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并到QQ群论坛上,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为了能有效地开展远程翻转课堂,营造良好的网络课堂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事先跟学生协商,确定每周课程上课时间安排,方便师生跨越空间限制进行实时的课堂交流,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学生课前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教师共享的学习资源,观看微视频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等。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及时记录产生的疑难问题,并将学习疑惑进行整理,通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解决问题,不能自主解答的疑惑以及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到QQ群论坛与师生进行讨论或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是一个在学习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受限的矛盾中激发问题、定义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3.课中知识内化

在课中环节师生同时登录QQ,教师首先依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接着学生中向教师提问,教师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见解,围绕问题共同研讨、相互学习。QQ群能够记录课堂开展的完整过程,所有的课堂师生互动话语都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便于学生课后查找课堂相关记录。随后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小组协作活动或研讨活动,学生应用QQ讨论组结成学习伙伴,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源并进行共享,通过互动协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协作任务。最后,每个小组将小组成果上传到群共享,并在QQ群中汇报或展示作品,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在交流讨论中促进相互学习,汇聚群体智慧,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内化。

4.课后知识巩固

课后,教师可以在群作业中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并将课堂中学生提问的典型问题和解答整理成课程答疑记录、课堂反思、相关主题的拓展资料、小组协作成果等资源分门别类地共享在QQ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资源来巩固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小组任务,进一步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师生在课后借助腾讯综合服务平台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以发表日志和博客的形式进行教学和学习反思,为下一次网络教学活动的调整与完善奠定基础。

除了上述四个环节涵盖的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贯穿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基于QQ群论坛非实时交互活动。非实时小组协作互动是指教师或学生在QQ群论坛中与课程相关讨论主题,师生围绕主题开展非实时的讨论,打破课堂时空界线,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形成融汇大量个体意见的集体智慧,彰显群体协作互动的优势。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和技术的优势,所有的教学环节均在线上完成,真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现高校教学自主灵活、跨越界限、形式多样的特点,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五、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力图突破传统网络教学的桎梏,真正实现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流程的再造,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进行多维互动,提升高校学生网络学习效果,同时为高校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构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①利用SNS构建一个基于真实人际关系的学习社区,将真实交际关系延续到虚拟学习社区中,营造真实的班级氛围,对于促进成员相互间的交互、增强归属感有积极作用;②充分利用SNS提供的无缝沟通交流功能来开展翻转课堂中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环节活动,使之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保证各环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实现各环节的无缝链接和有机整合。本研究目前尚处于理论阶段,笔者日后会选取实验对象开展实践,验证该模式的效果,在实践中发现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并不断完善该模式,以期形成一个在高校内推广性高、实用性强的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程模式,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洋,张玉新,陈晨.社会化网络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10):22-25.

[2]杨洪刚,宁玉文,高东怀,沈霞娟.基于SNS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5):93-96.

[3]李冰,李晋.SNS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8):29-31.

[4]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8):68-72.

[5]王琦,席丹,高茹月.社会化媒体情境下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99-107.

翻转课堂特征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国培;适切性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翻转课堂及其特征

翻转课堂是由Flipped Classroom翻译而来,也被译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近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翻转或颠倒。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翻转课堂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围绕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资源环境与运行机制。

翻转课堂不是为“翻转”而“翻转”,是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而翻转,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思维、高阶能力而“翻转”,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翻转”,主要是教学理念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翻转。翻转课堂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主体,教师的主导是以学生的主体为前提、为中心,并为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服务。“教学”中“学”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翻转课堂可以把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内外。学生课前的自主探究以及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无不体现着学生的深度参与。翻转课堂可以完成教育界多年的夙愿,尊重学生的差异,并照顾学生的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国培计划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国培(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简称,有时也称为“国培计划”。以下简称“国培”,本文针对幼儿教师)是国家对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培训的重大工程。从2010年实施以来,效果显著。但是不可否认,国培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学者调查发现,在培训内容方面,几乎所有被调查教师都反映当前教师研训内容中理论色彩过重。大部分教师接受的学习内容中,“教育理论”占的比例较大,教育技术类内容相对较少,而“最迫切需要的学习内容”分别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科知识两项。在培训模式方面,当前我国教师研训方式上过于注重讲座报告式。调查表明,除了内容空泛、过于理论知识化、缺乏信息技术内容和课堂教学实战技能外,目前各地教师反映较强烈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形式单一过于依赖讲授制或讲座制,缺少互动活动。

总的来说,目前国培的问题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与学员的需求错位;二是培训模式与学员的要求错位。国培中,学员需求的是对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真正有帮助的实践榜样和信息技术技能而不仅仅是理论,国培中不但要有教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交流互动上给他们作出榜样。因此,需要从适切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探讨适切于学员需要、适切于学员特征的培训模式。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切于国培的学理分析

(一)适切及适切性

“适切”中的“适”是“适当、恰好”“切”是“切合、符合”。我国学者张铁道认为,“适切性是指某事物与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相关程度,通常表现为适当、恰当或适合、符合环境和环境中诸多要素需要等方面的特征”。适切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只有与所处的环境适切,才能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生物学上所讲的“适者生存”。作为一种重要社会现象的教育,也存在适切性的问题。“教育要适应社会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发展适宜性”等论述和原则,均含有适切性的意蕴。适切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任何教育教学资源、任何教育教学方式等都要遵循适切性的原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或者课程形式或者教育教学的MOOC,理应遵循也必须遵循适切性的原则,关注其适切性问题。

(二)翻转课堂适切于国培的适切性分析

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学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集理论与实践,教师教授与师生互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员学习专业的同时,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1.翻转课堂是适切社会和国培学员需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适应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的需要。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半衰期不断缩减。非常规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通过信息技术为个体学习提供工具支持。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研究者调查发现,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整体素质不高、程度差异较大。翻转课堂强调和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国培计划培训中,既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信息技g能力,是适切社会和教师需要的、一举多得的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学员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

国培学员来自不同学校、学习经历、个体需求、接受能力等存在诸多差异,他们期盼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他们特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非一刀切”的,是能够适切他们个性差异、体现他们特点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允许学生不同步调的教学模式,与学员的需求不谋而合。

3.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目标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参与度低,知识的巩固率低(只达到5%),因此,效果并不甚理想。翻转课堂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知识的习得,能够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总之,在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兼顾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师传授与师生互动,是适切国培需要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引入“国培”中可以让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加学员学习参与度,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四、基于适切性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一)基于适切性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理念受建构主义的影响,强调问题情境、真实任务、主动参与、技术支持。基于适切性视角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加强调适切性,重视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学员带着真实的任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的把握和运用。

1.前端分析

主要包括学员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员特征分析等三个方面。我们要了解和把握国培学员的学习需要,洞悉他们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培计划内容的要求,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学员的整体状况,包括知识水平、能力状况、认知风格等,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做准备。

2.目标分析

设计者要结合培训目标以及前端分析的结果,提出既适切培训目标又适切前端分析结果的适切性目标。同时需要对目标进行细化,使每一次的培训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对于提出的目标,要尽量涵盖“三维”目标的内容。要结合布鲁姆的目标理论,提出有层次的、以“最高层次目标”为追求的终极目标。

3.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设计的方法、手段和过程要适切于学习者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需要等。翻转课堂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不同的教师还要结合不同的学员、内容和目标,提出更为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环节等。

4.教学评价设计

以设定的目标为依据,设计适切性的评价方式。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既要重视形成性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要重视学员的基础和条件,要结合学员的基础对学员进行适切性的评价。当然,在评价的时候,要参考“同侪评价”的结果以及重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评价。

(二)基于适切性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结合我校开展幼儿教师国培教学的机会,针对国培学员开展了基于适切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具体实施过程(详见图1)。

1.建立群组

培训学员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或QQ群,全班学员加入群中。可以指定或者选举优秀的学员作为群主,并监督其管理微信群或者QQ群。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培训的经验,我们一般选择中学一线名师或者教研员作为管理员。

2.学情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员的需求和实际工作中的困惑,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通过QQ或微信等技术方式收集,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学员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状况等。当然,在分析学员需求的时候,要注意国家的应然需求与教师个体的实然需求的结合。然后,结合学情分析以及培训目标,确定具体的培训目标,选择适切的培训内容等,并选择集中的问题作为翻转课堂中视频材料需要呈现的内容。

3.制作资料

我们可以聘请高校教师或者聘请优秀的一线教师(调查发现:国培学员对中学一线名师及教研员需求最高)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回答,并制作成录像、录音、PPT或文字教案的形式,然后把相关的视频材料放到微信或者QQ群中。

4.课堂互动

老师对上一环节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讲解,并在课堂与学员探讨互动,引领学员的教学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提升。

5.个别指导

学员之间有个体差异是正常现象,应该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并对个别仍然不甚明白的学员进行帮助指导,这种指导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从而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在一期培训班教学中的实施,学员普遍反映,该模式对于提升培训效果、适应学习者的个体需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意义。

五、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国培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从教学内容上,选择适切于学员的学习内容。国培学员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有很大差异,如何满足不同学员对学习资料形式的需求,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第二,从教学活动上,设计与开展适切于学员的学习活动。不同程度水平的国培学员,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设计上,如何实现国家的应然需求与学员的实然需求相结合。课堂互动环节,采取什么方式提高学员学习参与度,提升学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这些需要深入思考。

第三,从教学效果上,兼顾适切与目标的关系。我们强调适切,并不是一味的适应和纵容。我们要围绕培训的目标,以目标为准绳,选择适切的内容、方式等开展适切的培训活动。当前,国培要注意学科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两方面的协调,既要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学员学习风格特点,完成培训的计划和任务。

六、结Z

本文结合国培项目,基于适切性视角,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国家的应然需求与教师的实然需求有机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与学生共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主体。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能力、对课堂互动的整体把握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我们强调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并不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反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要高很多。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容中逵.国培背景下农村教师研训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

[3]周建华.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4(2).

翻转课堂特征篇5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也面临着考验,必须积极改革传统课堂以迎接挑战,“翻转课堂”正是变革传统课堂一个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它的核心思想不是推翻和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革新。

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例如,有学者结合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利用问卷、访谈、学习成绩对比等方法验证具体应用的有效性;有学者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有学者分析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行性问题等,总体而言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念性、探索性、策略性方面,而对于“翻转课堂”如何进行课前、课内、课后活动的设计,各环节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则鲜有研究,不具有操作性。笔者结合自己的课程教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两步四阶段十环节”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的三位一体化。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科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011年春季,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使“翻转课堂”风靡全球,但他并非“翻转课堂”的首创者。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乔纳森?伯格(T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采用录制视频并上传网络的形式,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之后,“翻转课堂”被称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它并非凭空走入教学实践的,它有着坚实的前期理论探索。

微课是指时间在7~12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内容的小视频。它有以下特点:(1)服务于自主学习,兼顾移动学习需求;(2)针对某一知识点,主题突出、设计合理;(3)以教学视频为主,包含辅助学习素材。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应用视频播放器的快进、暂停及回放功能,及时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并方便一段时间的巩固复习。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的比较分析,探索微课的开发思路和方法,提出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的微课设计方法。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应该只是一个视频,而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的集合,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它以教师讲解、演示的“微视频”为主,辅以课件、案例、素材等资源的学习资源;以“微作业练习”为主,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其中微视频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完成整个微课学习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得教学模式有操作依据、有理论支持,我们必须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1)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本人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后,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翻转的过程如图1所示。

(2)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结构的翻转,而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后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更多的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从“群演”变成了“主演”。有效的“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课堂内安排各种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课堂内有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时,应该遵循相关理论,依据以下设计原则:

原则一: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递放在课前完成,课内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等活动。老师要把课堂的舞台让位于学生,成为协调者和指导者,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原则二:要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传统的课堂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统一的教学组织,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浪费,而基础差的学生认知负荷过高,阻碍了学习。因此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微视频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灵活选择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不用担心是否影响其他同学的进程;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视频,不必担心知识点的遗漏;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用担心答疑是否及时有效,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层教育、个性化学习。

原则三: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摆脱了群体教学模式中教学进度的困扰,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使得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直至掌握所安排的内容。根据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不难发现其关键是课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课堂内如何设计活动实现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是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应用案例后,提出了“两步四阶段十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课下借助微课完成知识的自学,通过自测和同学间的在线交流、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并通过网络在线调查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老师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第二步:课上,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学后暴露出的问题,精心设计并讲解,然后组织针对性训练,紧接着是一对一的讨论,面对面的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课上,随着问题的不断生成课堂张弛有度,呈现螺旋式前进,直到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两步”的划分最能体现“翻转”的思想。

一节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课时进行学习内容的整合,适当控制每一课时的“量”,保持合理的教学进度。在控制“量”的前提下还要把握“质”,就是教师要精选微课讲解的难点,因为我们仅仅是把知识的初步学习放在了课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的时间。由于讲解的时间短,所以对“讲”的适切性、科学性要求更高,从片头到片尾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微视频设计的基础上,再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的学案和在线测试题等。同时,“微课的录制”是一个全新的环节,它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活,应该根据内容特点,选择相应的录制方式。例如,铁架台+手机、录屏软件+PPT、摄像头+扫描仪软件、录屏软件+写字板+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等方式。为了提高微课的录制质量,学校还专门投资建设了录播教室。

第二阶段:记忆领会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观看微视频,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等环节,完成教师所设置的过关任务,实现知识(技能)的传递,顺利完成记忆领会的过程。微视频具有可快进、暂停、重复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不懂的过程可以反复看,一看就懂的问题可以快速看,这对于接受能力较弱、接受较慢的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帮助,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学生通过在线自测,在线答疑,向同学、老师求助,在线探讨一些在知识领会阶段的细节问题,帮助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过关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在线答疑和讨论情况,及时获取微课教学效果并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三阶段:应用分析阶段。课上,师生共同努力首先解决记忆领会阶段教师搜集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类型,编写成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将课时内容的难点分化,重心前移,同时选取恰当的方式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者讨论式课堂;在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设置典型任务,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或在旁边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或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最后完成任务形成学习作品,实现知识深层次分析与初步灵活应用。学生通过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再产生新的问题。每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的讲解也更有针对性,预设性的问题逐渐被生成性的问题取代,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课堂效率也大幅提高。

第四阶段:综合评价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后,把优秀的学习作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示;教师还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对于学生课下、课上的表现给予多元化评价,充分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过去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巩固作业,现在都在课上完成了,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也能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选拓展任务,彻底清除了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

课下,学生之间进行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课上,师生之间进行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评价点拨、成果展示、反思总结五个环节,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十环节”。

教学要素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只能是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此,本人提出“翻转课堂”只是一个模式,让初入课堂的老师能有规可循,同时引起同行的关注与研究。

四、对“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

1.“翻转课堂”实施需要的条件

(1)首先必备的硬件设施是人手一台电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的不同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大多数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室里最多配备一套多媒体设备,如果是集体播放,则不符合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发展,所以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只有开放计算机房。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刻性。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展开调查和讨论。对于一般的普通高中的学生,是否都有这样的自觉性呢?正像与会的一位上海教师说的,他积极地投入“翻转课堂”的研究,但学生迫于完成各门课的作业,对看视频预习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必然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这显然违背了翻转课堂的初衷。所以,在高中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有足够的自觉性的基础上。

(3)教师要有制作微视频的技能。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实践表明,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要注意在声音的录制上声情并茂,同时还要考虑形式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丰富性、趣味性等。另外,教师要设置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也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总之,普通高中要实行“翻转课堂”,必须在设备和技术上得到保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有较高的要求。

2.对“翻转课堂”的展望

虽然翻转课堂教学具有众多优势,但由于此新型的教学方式还处于不断摸索尝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况且不是所有的数学课堂都适合“翻转”,如新概念的建构过程,再如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需要互动和讨论完成的教学过程等都不适合作为微课的主要内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推理严谨的学科,高中数学知识内容丰富且晦涩难懂、思想方法深奥且变化多端,在高中数学课堂实施“翻转”要谨慎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选择妥善的教学方式,否则易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因此,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在全国普遍应用还很困难,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努力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深度整合的途径与策略。

翻转课堂特征篇6

关键词:协作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 设计 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01-02

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协作学习活动,借助多媒体工具和微课平台,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本文将简析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义,论述当前传统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并从构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丰富课堂文化活力、完善教学软件、加强教师自我教育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途径。

一、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义

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融合协作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平台以及情境教学模式等多重混合式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模式具备协作性、灵动性、细碎化和点状化四大特征。所谓的协作性是对协作学习的概括,协作学习也称作“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协作性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协作性学习最早是由美国的约翰逊兄弟提出,他们认为协作性学习具有协作性、广泛性和适用性等优点,可以在任何学科门类以及任何年级进行。后来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将小组协作学习定义为一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依赖的学习模式,同时要求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我国的研究学者表明开展协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即用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学习形式。灵动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学课堂更为灵动、活泼,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灵动学习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细碎化”是指微课教学形式较为自由,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通过手机、电脑、PC等工具为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活动;点状化则是指微课教学内容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说,不会讲解更多的知识点。

二、当前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一般指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模式,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式,或教师板演、学生模仿的模式,都属于“讲解-接受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剥夺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生活。而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与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四大局限性,即难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的需求,难以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充分照顾每位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与个性。在这些局限性的影响下,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需求,不能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最完善的教学方案与课件内容,难以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途径

(一)构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

提升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借助先进教学技术和一切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协作学习小组,组织有趣的协作活动,构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让大学课堂能够体现出协作性、灵动性、细碎化和点状化特征。而且,教师应注意处理好多种教学方法、多方面的知识、在线学习、离线学习以及单项知识讲解的承接关系。例如在开展《土壤学》中黑土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发挥学生的协作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提前合作完成课件,在课堂上做5分钟的讲解;然后,教师可以实施翻转性教学活动,通过介绍黑土在我国商品粮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引入黑土土壤类型的教学内容。然后,为学生展示自行录制的黑土教学微视频,让学生欣赏黑土地理分布、黑土形成条件、黑土成土过程、黑土剖面形态、黑土基本理化性状、亚类划分、黑土利用与培肥,从微视频中学习到黑土的全部知识点,领悟自己在制作课件和合作学习中的不足。另外,教师可以结合点状化与细碎化的特征,指导学生掌握黑土的地理分布与粮食生产现状,让学生全面学习《土壤学》课程。

(二)丰富课堂文化活力

设计灵动、高效的大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知识积累运用能力,教师理应从多种角度来丰富课堂文化活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情趣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发展个性特长。例如在《生态学》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升文化活力来完善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生态学,增强实践应用技能。在讲解生态位原理时,教师可以融入“学思结合”理念,广泛引入经典案例,如格乌司原理又称生态位现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合作整理知识点(生态位、生态位分化、生态位重叠等),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小组形式汇报交流阅读感想,充分理解“一山不容二虎”,以此提高W生的阅读思辨能力。比如在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古人重视生态环境的诗句,让学生在熟悉诗句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在师生间协作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用课件为学生列举以下诗句: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接着,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诗句提出问题,如:“这些诗句展现哪些生态现象?”“这些绿色经典提示我们要怎样去做呢?”“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学生能够在合作讨论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蓝天碧水,让水更秀、山更青、天更蓝;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利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些诗句,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生态学实践技能,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指导学生灵活应用生态学理论知识,要求按照科技论文写作格式来撰写实验报告,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具备表演天赋的学生在生态学课堂上合作表演歌舞、话剧、自编小品等,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课堂文化活力,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三)完善教学软件

顺利开展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协同学校共同建设数字化校园软件,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有不少学校尚未组建MOOC 体系(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即微课在线课程),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MOOC 体系的建立,构建交融性微课平台,集合MOOCs,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自由选择不同的MOOC,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我校由教务处牵头,由信息技术学院承接网站制作,各精品课程团队提供教学素材,多数由教学名师讲授,录制微课,制作网站“吉农在线学堂”。经过建设和调试,2016年4月16日起试运行,因绝大多数课程正处于建设过程中,有些资源将会陆续进行丰富。已完成上线的有李玉院士等《走进多彩的菌类世界》、钱爱东教授等《动物的微生物学》、宋慧等《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由课程介绍、教师团队、课程推送、知识拓展、课程评价、教学资源、课程章节等部分组成。

(四)加强教师自我教育

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对教师专业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秩序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秩序是可控的,而翻转课堂是一个开放式的,每个学生的问题是不可预测的,教学秩序是不可预期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教育能力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师德建设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设计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传递内容,所以教师的角色不仅限于知识内容的传递,在知识碎片化的时代指导如何思考并掌握探索的方法比直接说出标准答案更有意义,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能教会学生多维度地探索问题而非重复标准答案,并鼓励学生多样化地创造和分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融合协作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平台以及情境教学模式等多重混合式教学方案,具备协作性、灵动性、细碎化和点状化等四大特征。使用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指导学生在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中获取和分享知识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在设计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案时应注意弥补传统教学课堂的缺陷,科学构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丰富课堂文化活力,不断完善教学软件。最后,加强教师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奇霞.设趣激凝熟练读精思,构建大学微课教学平台[J].华章,2014(16).

[2]王成,王俊丰.试论高校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5).

[3]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翻转课堂特征篇7

一、翻转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最忌讳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有什么,教什么,教多少,学多少。这样死教教材的结果是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教“死”了。翻转课堂以课上成果交流、问题解决为主,使教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到“用教材教”上,把教材看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资源,一个媒介,这不仅是文字位置的变化,而是体现了以学定教、授人以渔的新课程理念。

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如果用“教教材”方式来设计是这样:教师准备实验器材—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把教材中浮力定义画出来回答—教师总结—学生把浮力定义背过结束。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流程上,学生只是被动地做,这样的课很难“有趣”,更多的是“无趣”。

同样的课题,教师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好奇心的设计应是这样:根据教材提示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学生们展示带来的各种生活中器材—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猜想—交流猜想—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实验—分组实验验证猜想—记录数据—分组交流实验结果—教师释疑总结—回到教材再谈论浮力定义。

还是那一节课,同样40分钟,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运用方式的翻转而大不同,由照本宣科的文本式教学,变成用教材中的内容、材料来引导学生思考、动手、合作、质疑的过程,一个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整个课堂结构与效益的转变。学生其乐融融,教师何乐不为!

二、翻转课堂,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

2011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过程。如何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如何让学生动手实践,成为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主人,需要借鉴翻转课堂理念,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

我们对《它们都是鸟》一课前后课堂的结构性变化进行对比,来看课堂效益的不同。

1.课堂结构翻转前

课上,观察鸟的图片—观察它们共同点(身体表面有羽毛、尖嘴、翅膀、尖爪、卵生)—教师解惑释疑(尖嘴、翅膀、尖爪等是不是共同特征由教师提出,举企鹅、鸵鸟、鸡、鸭等例子让学生再观察思考)—板书鸟类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卵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深化对鸟的认识。

2.课堂结构翻转后

课前,(前置性作业:搜集至少5种鸟的图片并找出异同处)。课上,交流课前作业—讨论质疑(尖嘴、翅膀、尖爪等是不是鸟的共同特征由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前准备的各种鸟的资料中一一排查、争论、归纳、总结)—教师点拨引导(当每一个学生提不出不同意见时,全体学生也就得出有羽毛、卵生是鸟类特征的结论)。

前者是教师按部就班授课,知识传授完整,帮助学生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哪些特征是鸟类特征),课后作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问题是所有知识与问题都是教师告知式的接受学习,学生知道了是什么,不再质疑为什么,科学课着力培养的批判性思维、探究性思维都因被告知而扼杀。

后者的设计把资料搜集、观察异同的知识性学习任务放在了课前,课堂变成了学生交流的课堂、质疑的课堂、探究的课堂,每一个学生的疑问在碰撞中得到解决,好奇心得到激发,思维能力提升,探究能力得到锻炼。

翻转课堂结构,课堂的流程变了,教师角色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也变了,学生由接受学习转变为发现学习,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翻转评价,变结果评价为动态生成评价

科学课程大多是文化课教师兼职,习惯于运用成绩好坏与知识对错的结果评价。这与科学课程注重学生探究过程体验评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探究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主旨严重背离。如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把以成绩高低、结果对错论英雄的结果评价翻转,把评价的关注点放到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性评价上,是科学课程理念追求的理想境界。

动态生成性评价的关注点是教师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评价具有过程性、动态生成性、自我体验式的特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强调学生自我比较,淡化学生间的相互比较,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交互性。动态生成性评价方式举例:

(1)小组评价,生成学生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组间评价:可评出完成最快小组、质量最高小组、分工合理小组、组织有序小组等。组内评价:可评出最认真记录员、规范操作小能手、最认真观察员等。

(2)行为评价,强化学生积极情绪体验,行为校正。及时对学生学习状态、动手操作规范、实验效果情况予以生生、师生互动评价,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强化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与好奇心、求知欲。

(3)拓展评价,让科学课源于生活。木材课让学生从家搜集各种木材,对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指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发现生活,学以致用,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4)项目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美国小学生三年级就研究“中美区别”的大课题。我们也可给学生一个适合的课题项目,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探究项目的过程,对实验记录单、研究报告进行交流评选,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翻转课堂特征篇8

关键词: MOOC 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 影响

随着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并伴随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应运而生,并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场迅速席卷全球的MOOC之风能否为正处于改革与发展中举步维艰的高等教育带来一丝凉风,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MOOC概述

1.MOOC的起源

2011年秋季,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教授在网上成功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有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在随后的2012年,Sebastian Thrun成立了一家营利性公司Udacity,免费为全世界的学生提供课程[1]。随后,Coursera、edX平台相继出现,逐渐形成三雄争霸的局面。

2.MOOC的三大平台

2012年起,MOOC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MOOC平台,而Coursera、Udacity和edX被称为MOOC的三大平台,成为最知名的MOOC运行平台。

Coursera是MOOC三大平台之一,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电脑科学教授安德鲁・恩格(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于2011年11月创办,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

Udacity是斯坦福大学教授于2012年2月创办的盈利性机构。Udacity旨在重塑21世纪教育,通过Udacity平台给各阶层想学、乐学的人带来可获取的、低廉的、高参与的高等教育,以缩小学生技能与就业所需素质之间的差距[2]。

edX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推出的非盈利性网站加盟学校包括伯克利、德克萨斯大学系统等。除了为全世界的学生提供免费课程外,这家网站的另外一个属性则更像是大学的一个实验基地,通过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提高线下传统校园的教学和学习[3]。

二、MOOC的特征

MOOC相对于其他在线课程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高质量、丰富的课程内容,这是MOOC最显著的特征。(2)免费开放性,MOOC是在“开放、共享”的理念下产生的,旨在使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传递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3)强大的交互工具,MOOC不仅提供了在线交互工具,而且可使用博客、论坛、WIKE等交互工具,这也是MOOC不同于其他在线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4)独特的评价体系,在MOOC上的学习者,不仅能得到老师的评价,还能得到他人的评价及第三方评价,MOOC就形成了一个涉及第三方的多元评价体系。(5)大规模学习群体,这是MOOC的又一显著特征,一门课程可能会有几十甚至几百万人学习。

三、MOOC的教学理念――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影响

1.学习者:由被动学习者到主动学习者

在传统高等教育中,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者,而MOOC的出现使学习者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由于MOOC上大量的高质量课程内容,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自己喜欢的教授;MOOC上集成了强大的交互工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博客、论坛、wike等进行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得到及时反馈,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模式:由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又翻译为“反转课堂”,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反转课堂)”,很快引起了多方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

西澳大利亚大学利用斯坦福大学的Class2Go平台,提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对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把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时间留给互动答疑讨论。在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减少了重复性劳动,可以把更多精力和重心放到对教学的细致分析中,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但是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翻转课堂需要有责任、有爱心、懂设计的专业教育者[4]。

3.教学评价:由教师单一的教学评价到涉及第三方的多元评价

传统高等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上课老师进行,通常以考试的方式进行。MOOC平台中,教师通过平时作业、他人评价、博客、WIKE、论坛等的讨论情况及期末测试等形成一个师评、他评、自评结合在一起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并且在MOOC项目中成绩的评定均由第三方执行,MOOC项目本身只是课程的提供方。这样,MOOC就形成了一个涉及第三方的多元评价体系。

MOOC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学课堂将变得更侧重互动和问题解决,而不是知识的传授。MOOC的开放特性构成并彰显了其独特的创建、结构及运作,这为传统大学的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和运作提供了独特的思路[5]。

参考文献:

[1]蔡文璇,汪琼.MOOC:2012大事记[J].中国教育网络,2013,04:31-34.

[2]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67-75.

[3]ASL.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J].电脑迷,2013,07:42-43.

[4]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3:20-27.

上一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范文 下一篇:钢结构高层住宅的优缺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