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4 17:27:04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创新数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04-01

笔者以为,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开放教学等三个方面设计的创新。现作一粗浅的探讨分析。

一、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

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是有效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遵循主动、有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创新思维。

[例1]在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了解负数源自身边的现实生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辅之多媒体教学,设计以下几个例子,让学生探讨。

1.零上10℃,它比0℃高10℃,可记作+10℃,而零下10℃比0℃低10℃,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呢?

2.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它们的海拔髙度呢?

3.向南走100米与向北走100米,收入2000元与支出200元,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呢?问题情境有层次,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理解、掌握负数的概念和应用将会水到渠成。

[例2]“字母表示数”一节课,可设计一个游戏性的猜谜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出生月份乘以2,加上10,加上全家小于10的人口数,点学生名,教师准确猜出其出生年月及全家人口数。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对老师的“神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纷纷问老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这时老师开始点题,引入新课,告诉学生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后及整式的加减后,谜底就会揭晓,学生将会会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情景。

当然,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必须重视数学史料的补充与介绍,诸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中介绍数学回文诗,“巍巍宝塔高七层,点点红灯倍加增.灯共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以使单调的数学题变得饶有情趣。

二、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毕竟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数学活动方式.别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又具有挑战性和个性特色。

这种实践活动设计,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图形的观察、操作、归纳和类比等。实践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可以举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斜靠在墙上一个长为20米的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6米,它的顶端下滑2米后,底端将水平滑动多少米?

[例2]某汽车的车牌被前面的物体挡住,但从地面的水面上可以看到车牌的影子。你能从影子中确定该车的牌照号码吗?此题考查轴对称概念和空间观念,联系实际生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3]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先出示平面镶嵌图案供学生欣赏,观察学校教学楼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的形状,引导学生分析图案的组成.具体分三个步骤:图案欣赏——探索多边形在镶嵌中的作用——制作镶嵌图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实际生活应用。

三、重视开放教学的设计

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一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传统的封闭型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主动发现、想象和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基于有理数的加法比正数的加法范围扩大,会出现负数,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设计开放式教学方式并采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在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学生将很快接受。

[例2]在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一节课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个开放题,要求学生利用等圆、全等三角形、线段各两条设计图形。

在给足时间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潜能将得到开发,表现出极强且有独特的思维力,给出的答案也会让人大跌眼镜。

综上所述,数学创新教学设计是改革传统备课的方式,也是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果、获得最大效益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国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6):23-25.

[2]徐谢飞.数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途径[J].中学教研,2006,(3):42.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创新 重要性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如何把深奥的数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在枯燥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创新教学手段。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形式创新,凸显活动教学

数学创新教学设计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果,获得最大效益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从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应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需要。例如,讲“生活中的图形”时,笔者引导学生到教室外细致观察,找出校园内的图形,学生置身其中,一个个几何图形的特征如此明显,而且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形。

(二)在数学课堂中让开放与和谐并存。开放性与和谐性是创新教学的特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特长,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只是课堂中的配角,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辅助与引导,适当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二、多媒体技术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特点,以创新思维模式来引领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应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我们会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假设或联想等方法来再次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样做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又改变数学教学死板无趣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多媒体集声音、图像于一体,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容易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细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拓展了他们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从作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业与教学密不可分,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和实施新型的数学作业形式也是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使作业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更多现实有趣和富有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作业的主要形式。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性的作业。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有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并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到数学。为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要图方便,易批改,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功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和延伸。

此外,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化作业,分层作业,因材施教,真正从作业上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多姿多彩。

四、采取交流――互动型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培养和树立,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认真学习。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上,要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要结合他们的知识经验,给予他们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对产生的认知冲突进行解决,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尝试解决,使学生逐步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从主体参与入手,让学生创新地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种全新的学习境界,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好创新教学的宗旨,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是数学创新教学的基本环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创新性的活动,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晓立.巧用激励性语言,开启学生智慧――例谈“激励”在数学教学片断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2(23).

[2]汪兰.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3]李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2).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创新精神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一、教学改革首先要把握好创新教育的大方向

创新教育没有先例可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一种教育改革。而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数学课程标准》,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备课、上课、实践等方面作一些改进,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与总结,这样才能把握创新教育的大方向,不至于漫无目的地喊口号、瞎忙碌。《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集中表现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最终都是要完成引导思维、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参与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互探讨交流相得益彰;辅导自学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讲解传授及时弥补不足;因材施教,伺机引发,发挥特长,循序善诱;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活力等这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活动,都始终围绕一个大方向,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为根本。

二、初中数学教学应巧设创新氛围和开放模式

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参与气氛变浓,从而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在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很重要。教学情景的创设与运用能够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深入思考探究和广泛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三、突出学生主体,强化自主式的教学模式。

自主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主学习包括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馈等几个必要环节。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学会例题是怎样运用定义、法则、公式、定理来解题的。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来检查自己自学例题的效果。教师进行巡视、督促、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了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盲目性。

四、进行研究性学习,诱发学生探讨的热情。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具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的学习活动。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教学方式。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活动,都各有所得。要求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每一层次既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又是下一步前进的阶梯。探究教学模式有四个基本环节,即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反馈辅导、评议小结。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营造探究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探究方式,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并介入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充分性,抓住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拓展探究空间,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性。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探究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能训练他们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能力。

五、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分析评价的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教学设计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在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教学设计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教学设计能为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评价是数学教学模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

六、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最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及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应进一步拓宽思路,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教学中去,让教师与学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使课堂教学氛围更生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数学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的精神与执着的追求,去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开辟创新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春荔 .数学学科教育学[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情景创设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指出:“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教育执行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并基于现有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努力创造有趣、有质、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故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考虑具体教情、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积极创设形象化、个体化、差异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营造具备浓厚学习兴趣的课堂教与学氛围。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导入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精练简短而有吸引力的导入环节是整体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导入若获得成功,整堂数学教学课程也就成功了一半。可以说,数学教师能在导入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及时调整,那么他的课堂表现力将更为突出。在设计导入内容上,教师要紧扣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个体素质实际及生活学习实际,利用具体化、生动化事例或经历来引导学生走进特定教学内容。

在教授八年级上第十二章的“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时,笔者就将学生的个体实际融入其中。

师:“有一项科学研究表明,个子决定智慧。在咱们班,可以看到从身高上来看是参差不齐的。那么究竟谁高谁低呢?如何进行统计?有几种统计方法呢?那么下面我们进行身高申报。”

于是我划定几个区间――“140 CM~150 CM”

“151 CM~160 CM” “161 CM~170 CM” “170 CM~180 CM”,同时对应性地统计并计入不同的^间总数,并统计出各区间身高限定下的学生人数。

“很高兴大家都能够如实以报,那么大家看看,如果要看不同区间的数量对比,如何画统计图;如果要看整个班级区间人数的走势,又该如何画统计图呢?”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都开始了对课本内容的精雕细琢。

二、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思维情境

在初中阶段,无论方程内容还是函数内容,都可视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整体。虽然这些知识点散落在7~9年级的各个阶段,但是前后之间互为联系,牵涉较大[2]。即便是不同性质的数学内容之间也有联系。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第八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进行引导式回顾,并通过具体的习题练习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之后,我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示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示例,并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别。

一元一次方程示例:x+2=13

二元一次方程组示例:

x+2y=13,

x-y=-3

通过对以上两个示例的对比,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讨论,逐步形成共识:二者未知数个数不同;前者是方程,后者是方程组;前者可直接算出,后者需要进行转换代入。可以说,教师在学生处理新旧知识的思维发展中,应该既是设计者,更是组织者与调整者。

三、课堂激活融合游戏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对创新教学模式的高度认同中,如在数学课堂介入游戏活动等[3]。游戏既是儿童的天性,也是所有人的天性。在初中数学课堂,适当地设计并引入游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破课堂沉闷气氛,从而形成生动、有趣、有效的游戏情境。

在教授第十四章“轴对称”的内容时,笔者就通过问题交流导入了游戏情境。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让学生从实际图例中对轴对称判定获得更深了解。笔者提问一位学生:“你认为当我们的头发被剃光后,脑袋是轴对称图形么?”这位学生听到后,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接着我又问道:“这么说来,我们的左眼和右眼、左耳朵和右耳朵也对称了?”这时候回答“是”的学生开始动摇了。于是,我给每小组发了一张复写纸(要求绘画者将纸对折并将复写纸夹入),让小组中绘画较好的同学选定一位同学的容貌进行现场写生。当学生画出一半人头后,展开对折纸张,让全班同学欣赏并评价谁画得逼真。结果,即便是班上的美术课代表所画出的一半逼真的人脸在展开后变得失真了。学生也悟到了一个道理:人脸部并不完全对称。在课堂中介入游戏,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使得学习行为更加有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目标。

四、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例如: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为“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需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利用以上方法来创设情境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三)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五、结束语

总之,情景教学法的使用,能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当然,教师在创设课堂情感氛围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原则性,要将益智、情感及生活作为情景创设的本位。教师要积极尝试不同的情景教学新法,以适应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需求,为课堂教学披上情感的外衣,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麦可海斯.情感在课堂中绽放出理性的光芒[J].南方教育,2014(01):44-46.

[2]刘智云,张焕芳.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法的应用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12):19-21.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篇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创新,数学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的思路,将开放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中,以增强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用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等.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遵循建构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主要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其次要遵循问题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途径之一.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想达到高效和准确的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观察才能慢慢培养的;而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或者进行一些实例的列举,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要遵循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交互式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交流者与合作者,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问题,最终积极解决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对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进而探索出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实例,为学生创建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是原型创设,即老师将问题创设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它的厚度会变为多少呢?如果将它对折两次之后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对折三次呢?对折二十次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所用的纸对折不了二十次,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张纸足够大,能对折超过二十次,那么对折完之后它和一座高山相比谁更高呢?问题提出后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就引入了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其次是多媒体创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将数学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天平、飞机、风车等.通过展示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由于这些事物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这些事物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情趣.

(二)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交流感悟

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将活动的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性和人性化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领会勾股定理的概念.具体内容为:将班里所有学生按照前后四人为一组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动手将准备好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模型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分别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1)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将大正方形的面积表述出来.(2)由此可以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最终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为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1.

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提出自己的猜想为:a2+b2=c2,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述为:(a2+b2)或者c2+ab×4.经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然后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最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整个过程开发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和对问题的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讲到一元二次方程组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租的概念,进而能够掌握相关的解法,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1)已知两个整数,分别为x和y,试求出方程组3x+y=8,2x+3y=10的解.将学生两人分为一组进行讨论求解,让最快得出方程组解的小组派一个代表起立讲出解题思路,或者是上台在黑板上演示出自己的解题步骤.(2)某商店现出售两种不同品牌的乒乓球,其中A品牌的乒乓球每盒为6个,B品牌的乒乓球每盒为3个,一位同学总共买了4盒,一共是15个球.则:①设该同学买了A品牌乒乓球x盒,B品牌乒乓球y盒,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列出关于x和y的方程组.②运用列表尝试法解出这个方程组.教师在问题设置之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该问题,并鼓励学生起立并分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由上述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主动分析,然后解题,让学生从一般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中提炼出列表尝试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尝试求解和主动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将问题彻底解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得出结论之后与旁边的同学展开交流,讨论自己的思路和解法,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分析,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的扎实、牢固.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篇6

1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简单 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初中老师都能够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研究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问题,特别是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方法简单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灌输式”、“说教式”、“传授式”仍然是其主要的教学方法,“台上教师讲、台下学生听”,还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往往事倍功半。 1.2教学载体匮乏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学教学载体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在数学教学中发展作用,初中教学工具更加科技化和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教学创新。但从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整体情况看,尽管很多初中学校购置了大量的现代化教具,很数学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比较落后,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更是落后,还没有完全摆脱“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无法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2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路径 2.1激发学生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才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实效,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必须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热情,通过形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愿意学习数学而且能够学好数学。教师要把“情感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举措,采取与学交朋友的方式不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使数学老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愿意上数学教师的课。还要积极开展“指导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制约学习计划,当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细心讲解,着力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充分说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初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过去说教、灌输、传授等传统、落后、枯燥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创新理念,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只要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只要能够强化学生综合素质,都应当大胆尝试,特别是学校领导应当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创新教学方法,就要将讨论、游戏、互动、启发、合作、探究、反思等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要想运用好这些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学情”调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统筹兼顾、分类推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切实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3运用现代设备 初中数学教学运用现代教学设备,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因而初中学校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大力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科技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硬件和软件投入,配备符合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多媒体等现在设备,为初中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创新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学会灵活运用现代设备进行数学教学,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知识点”同步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视频,以此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师还要运用现代教学设备积极开展“拓展教学”,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现代数学理念和前沿数学理论,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能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大致的了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3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必解之题,只有积极推动教学创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成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必须从破解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重点在在激发学生热情、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设备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科学和优化。 作者:雷长春 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二中学初中部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 优化;问题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觉得要从优化初中教学问题设计下手. 因为“问题是初中数学的灵魂,思维的动力是问题”,思维的开始是问题. 如果将学生的头脑比作平静的池水,那么数学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课堂问题,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池水中,能够激发起学生数学思维的浪花,启迪了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所以,设计好的教学课堂问题是提升课堂初中教学效率的保证. 以下谈谈笔者在这些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 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所以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启发学生的思维. 也就是说,在老师的适当提示下,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循序渐进地认识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必须合理、巧妙,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让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先从三角形的定义开始,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然后提出问题:是不是长短不一的三条线段都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问题提出后,教师拿出三条长度不一的棍子,让学生看能不能用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进行试验,发现这三条棍子不能构成三角形. 也就是说,三条长度不同的线段,不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二、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之一是“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它的基本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如:教学“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可以以三角形内角和作为基点,引发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解决,又可以发现不同的分割法. 围绕某个总“问题”的解决而设计一些子“问题”做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初中教学材料,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 就要求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有梯度的数学问题. 对学习数学有障碍的学生,尽量要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回答较浅或基本的问题,积极激励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对能力较强,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适合安排他们回答较深、较难的问题. 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考虑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三、问题设计要有过程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动手操作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这是很多教育家的共同认识. 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能够直接刺激学生大脑进行比较积极的思维,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够真实感觉到学习的快乐. 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学生的思维就能够经过一个由模糊到清楚,由具体到想象,由直觉到思考的过程,再由粗糙、直观,向精确、严格的升级过程. 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和论证总结中,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时间,在“做数学”的进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几个问题:(1)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ABC,画出过点A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并比较同桌所画的上述三条线段的位置情况;(2)再画当AC = BC时,观察上述三条线段会产生怎样的现象;(3)在AC = BC时,又让学生画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继续观察上述三条线段的情况;(4)能说出你的猜想吗?通过类比,很多学生都能提出较为完善的猜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了观察试验、归纳、类比以及概括经验事实并使之一般化和抽象化,形成猜想或假设一系列过程. 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等腰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会重合在一起?”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说理的方法,从而验证猜想.

四、问题设计要有创新性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有了思考就能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机会,因此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显得重要.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有效开发数学创新学习的潜能.

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时,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写出三组成比例线段. 有一位教师把以上问题设计成问题串: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由此题给出的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可见,数学教师的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维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重要. 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通过“问题”设计把科学数学发现的过程简单地重现于课堂,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给予学生充裕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探索发现和猜想,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问题”设计的优化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初中教学课堂变革中需要重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它引发的效应不仅仅表现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种良性的循环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创新意识都能不断得到锤炼与增强,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学会”走向“会学”.

【参考文献】

[1]常颖慧.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J].考试(教研版),2013(5).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创设;实践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能够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为数学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教学的质量成为所有教师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情境教学法简介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景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材知识,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情境教学法在当前教学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初中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应用

1.课堂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新课题讲授时应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创设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着手。

比如,在初中数学“与数学交朋友”的教学中,可以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图形引入课堂,瓷砖是学生所熟悉的形状,可以针对这方面设计教学导入:“为什么这些瓷砖铺在地面上不留缝隙呢?”学生就会对这一问题自主思考,接着教师将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这样就创造了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引人入胜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多边形的外角和”,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小明在一个六边形的湖边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跑步,小明在跑完一圈之后,身体转动的角度之和为多少?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一问题展开实际分析,以此使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3.创设生活情境,深入实践生活展开教学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展开数学教学。初中数学课题中指出:“人类离不开数学”“数学伴随我们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入新的数学内容。

比如,在初中课堂“数据收集”这一内容中,可以这样联系生活设计教学情境,增加数据学习的乐趣。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事先准备各种水果,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时引入数据知识,这时有的学生拿起笔进行计算,有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互相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数据的计算,并掌握统计表的设计,之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其他学生解释,最后对这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接着教师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4.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其中游戏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满足学生爱玩天性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初中笛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大多数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猜三角形状的游戏,使学生更好地区分锐角三角形。教师首先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对不同三角形进行分类;或者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测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对于钝角三角形的猜测来说比较容易,而当学生看到一个锐角时,很难猜出是直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通过这个三角形的猜测游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是当前教学应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立艳.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的设计及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35-138.

[2]李玉梅.情境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

[3]陶新燕.关于如何创设理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3(11):70.

上一篇:电工基础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纺织业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