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12-04 17:26:59

渔业养殖注意事项

渔业养殖注意事项篇1

一、渔业生产情况

(一)加强湖区管理,绷紧依法生产之弦

1、领导重视,制度落实。一是及时调整并充实了镇政府湖区管理开发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二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分管领导主持的渔业生产工作会议或座谈会,研究全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今年以来,镇政府针对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湖内挖沙作业船和打击湖内违规捕鱼行为等问题进行研究部署;三是每逢大风来临,镇里主要领导都要按照分工,负责驻守到各渔业村、渔业养殖场等重点防范部位现场指导对养殖设施进行加固、落实渔船就近返岸避风。

2、加强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依法兴渔意识。我们每年都组织渔业部门举行渔业街道专题培训,并结合伏季休渔,在全镇开展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同时,我们还对渔业生产知识进行培训授技,大大提高了渔民的养殖积极性。

3、加大打击力度,规范渔业生产秩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养殖设施加固等巡查,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违法行为,维护湖区渔业生态环境。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部分养殖户使用违禁农药造成渔业生态环境破坏的渔业违法行为和破坏渔业资源的“电、炸”鱼违法行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同时,加强与县渔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打击非法湖内取沙行为,蹲点监管,采取疏导与处罚相结合的措施,使今年全镇非法采沙作业船舶比往年有大幅度减少。目前,全镇渔业生产秩序井然,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突出特色,推动渔业生产的全面进步。

我镇渔业生产的工作思路是:保持四大家鱼的养殖,膨胀乌鳢、泥鳅的养殖,引进新品种的养殖,实现名、优、特产品的养殖。

在渔业生产方面,我们通过实施利益驱动、政策启动、产业带动、市场调动、服务推动等策略,使全镇的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实现了大突破。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南北长20华里、东西宽10华里的乌鳢养殖带,养殖面积近2万亩;湖蟹养殖面积达到3000余亩;600亩的泥鳅养殖基地,今年又注入了新活力,鱼苗的繁育开发将是泥鳅发展的重点。渔业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全镇农村经济的“半边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渔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是执法环境不理想,渔民的安全意识差、法制意识亟待加强。渔民对安全宣传、教育置若罔闻,采取各种形式绕过安全检查、私自捕捞,置安全隐患于不顾,甚至酿成事故。二是法制意识不强。个别渔民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违规使用网具,在捕捞作业过程中实行“一网打尽”,严重的破坏了湖区渔业资源,遏制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2是宣传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重点渔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还不了解《渔业法》,不了解渔政部门的职能,不了解保护渔业资源的意义。对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形成群管专治的良好氛围。

三、维护渔业生产的建议

1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在渔业执法中的作用。只有加大宣传渔业法律法规的力度让广大渔民充分了解《渔业法》,充分了解渔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对一些严重危害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让违法分子无机可趁,无利可图。

2是切实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要把渔业部门的职责准确定位在对渔业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上,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针对突出的渔业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渔业执法重点专项检查。这些重点包括:严厉打击违法捕捞(特别是电力捕鱼)、严格执行湖区禁捕期制度。专项检查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抓住不放,要责令和督促其整改,直到解决问题。

3是优化渔业执法的外部条件。在渔政执法过程中要主动地与监察、公安、水利、土地、港务等相关部门搞好协作,主动配合人大的执法监督和政府组织的渔业执法检查,虚心听取和接受人大、政府对渔业执法工作的批评监督,对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要如实汇报,争取人大、政府、政协对渔业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渔业养殖注意事项篇2

一、履行职能情况

渔业各项生产指标全面增长。截止年底,一以和谐发展为主题。全市实现养殖面积98万亩,比年88万亩增10万亩,增长8%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3%其中水产常用水域养殖面积92.2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3%;稻田野生龙虾寄养等潜在养殖开发面积5.8万亩,比上年增加4.2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5.1万吨,比年21万吨增加4.1万吨,增长18%比上年增1.2万吨,增长4.5%渔业行业经济总产值达24.9亿元,比年13.5亿元净增11.4亿元,增长3%比上年增4.2亿元,增长20.4%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14.1%比年13.8%提高了0.3个百分点。鱼苗生产39.9亿尾,比上年增2亿尾,增5%;鱼种生产6.3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增3.6%;投放鱼种5.9万吨,较上年增加0.4万吨,增6.8%;渔民人均增收5663元。占全市人均增收300元的42%渔业为全市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45.1元。连续五年来我市水产各项主要生产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五,居荆州、武汉、黄冈、孝感之后,水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渔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五年来我局共开展科技下乡入户和科技培训等活动983次,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并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培训活动成功推广了美国斑点叉尾鮰、中华绒毛蟹、克氏原螯虾、黄鳝、鳜鱼、大口鲶、杂交才鱼、湘云鲫、黄颡、银鱼等10个优势养殖品种和水库网箱养鱼、湖泊围栏养蟹、稻虾共生、鱼禽共生、鱼莲共生、鱼+猪+沼气结合、28放养模式、龟鳖生态养殖、种青养鱼和工厂化流水养殖等10种高效养殖模式,使全市放养品种和养殖模式日趋优化。今年全市名特优放养面积达83万亩,名特优产量17.2万吨,实现产值13.65万元,渔业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由上年的92.1%3.8%4.1%优化为82.2%10.2%和7.6%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6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市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总面积达到35万亩。并形成养殖区域即:一是虹鳟鱼、金鳟鱼、三文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区;二是淡水白鲳、罗非鱼、彩红绸等热带鱼养殖区;三是中华龟、中华鳖等龟鳖养殖区;四是斑点叉尾鮰、鲟鱼等网箱养殖区;五是克氏原螯虾、中华绒毛蟹等虾蟹养殖区;六是湘云鲫、杂交才鱼等新品种养殖区;七是黄鳝等池塘网箱养鳝养殖区;八是银鱼等人工放流养殖区。

水产板块基地建设日趋完善。几年来,三以规模渔业为主导。局按照“基地、文化、社会”三个建设一起抓的思路,使水产板块功能得到充分显现,五大板块基地已基本形成。即:一是以京山为核心呈现出五大公司特色的生态龟鳖产业特种片。二是以钟祥为核心呈现出六大推广特色的网箱鮰鱼产业汉江线。三是以沙洋为核心呈现出五大突破特色的湖田虾蟹产业长湖圈。四是以东宝为核心呈现出四大发展特色的天然银鱼产业漳河园。五是以掇刀为核心呈现出五大基地特色的高效鲫鱼产业中心区。五大水产板块基地现已实现养殖面积50.37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68%产量15万吨,占全市渔业产量的56%产值12亿元,占全市渔业生产总值的54.5%为增强我市水产品的市场竞销力,增加渔民收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渔业产加销得到协调发展。加工活,四以加工增值为纽带。则流通兴;流通兴,则产业旺。五年来,局始终把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作为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9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3家。今年我局通过招商引资已与年加工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南湖蓝天公司和东湖食品有限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二个公司将分别落户我市的钟祥市南湖渔场和沙洋县后港镇,使我市水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将可达到3万吨以上,今年实现加工4530吨,创加工值4702万元,同时我局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还打造出11个水产品品牌,即:长湖牌鱼糕、蛟龙牌鱼糕、金星牌黄鳝、长湖风味鱼、漳河保鲜银鱼、漳河虹鳟鱼片、漳河银鱼干、楚龙滋露虾仁、南湖鱼糜、曹武虾仁、长湖丁子鱼。11个品牌产品都已进入了荆门超市,其中长湖牌鱼糕、漳河银鱼干等产品今年还打入了武汉、上海、北京等大都市。长湖牌鱼糕在年还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野生龙虾寄养得到全面推广。继野生龙虾寄养工作会议召开后,五以渔民增收为已任。局积极争取省农发项目资金,沙洋县官垱、李市等地开展龙虾养殖示范基地14000亩,并组织全市水产技术人员和水产养殖户10000余人到现场参观学习,发放各种养殖资料2万余份。为让野生龙虾寄养能够在全市得到推广,局还探索出虾稻轮作、虾稻共生、虾稻联作和龙虾专养等四种养殖模式,并编印出《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一书,对全市虾农进行免费发放。同时,局还与龙虾加工企业――楚龙公司达成协议将在宋河发展订单龙虾养殖1万亩,作为楚龙公司龙虾加工的原料基地。目前全市共发展野生龙虾寄养面积5.8万亩,其中稻田养虾5万亩,共实现产值8000万元。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渔业生产环境逐步规范。营造良好的渔业生产环境,六以依法治渔为主责。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始终是局的一个主要工作职责。五年来,局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律法规,保障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较大成绩。一是渔业生产环境得到规范。五年间我市共受理偷鱼、毒鱼、电打鱼及渔业纠纷等各类案件687起,没收电捕鱼器586台,有效的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二是汉江渔业资源得到进一步恢复。汉江进入禁渔期后,市基本上实现了三无”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市场无江鱼工作目标,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增强。三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得到保障。五年来我局通过加大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建设力度,目前已获得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20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12个,确保了市水产品安全供给。四是水上安全得到保证。五年来我市渔政部门认真开展低质量鱼船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市1084艘渔船进行了年检,共取缔“三无”船只40只,彻底消除了渔业生产安全隐患。并为符合燃油补贴对象的660艘渔船发放燃油补贴44.22万元。

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七以自身建设为重点。局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扶持项目31个,获资金871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2.3亿元,使我局行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创家业,实现市场化运作,投入410万元对办公楼和家属楼进行了改建,并通过争取项目为市渔政处和钟祥渔政站装备了渔政执法车各一辆,为沙洋、钟祥各配备两辆水产防治检疫车,彻底改变了机关面貌和办公条件。改企业,实现企业改制,水产供销公司全员买断126人,解决了资金包袱1200多万元。车桥国营良种场全员买断39人,解决资金包袱近1000万元,扩建成为鲸源渔业有限公司。活事业,实现事业单位改革。水科所全员改变身份20人,解决资金包袱500多万元。推广中心后勤中心渔政处部分人员全面实现了公开聘用改革。目前企事业单位第一轮改革改制全部到位。扩产业,实现鲸源渔业有限公司扩建。公司占地面积近1000亩,拥有精养鱼池800多亩,固定资产1600万元,扩建投入360万元。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鱼户”产业亮点;市县两级“三站合一”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投入586万元的市级新基地以于今年十月完工,钟祥、沙洋、京山申报项目中,农业部已批复两家;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机关形象明显改善。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机关制度建设有明显的进展,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意识普遍增强,机关纪律明显加强,有力推进了三个文明建设,逐步向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高效型的和谐机关迈进。

二、廉政建设情况

明确责任。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一加强领导。经常召开党总支会议,研究、分析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二是坚持发扬民主集中制。工作中,主要领导能带头接受监督,注意发挥党组织“一班人”作用,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班子成员一切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自觉维护、尊重、支持“一把手”工作,做到工作分工不分家。对养殖许可、燃油补贴、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全部进行会审,增强工作透明度。三是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期间,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原则,克服好人主义,本着对组织、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对相互承担的工作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执行制度。个人廉洁自律方面,二加强自律。全局干部职工严格执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一系列廉政规定,严格按廉政责任制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自己。车桥鱼种场改建、沙洋虾稻连作、月亮湖基地建设和院内家属楼改建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抓得紧,组织严密,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环节都严格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财务管理方面,认真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严格管理。局在院内设立了政务公开栏,三加强监督。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实行服务承诺制,设立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并由专人负责,接受社会监督。今年是实施渔船燃油补贴的第一年,燃油补贴发放工作中,先通知补贴标准和范围,再公示补贴对象和数额,最后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渔民,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并主动请财政局审核各个工作环节,不搞暗箱操作,不留中间环节,不损害渔民利益,由于各项环节公开透明,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并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问题

通过全局干部共同努力,五年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

但疏于抓平时学习教育,学习教育抓的还不够。虽然我每季度组织了一次集中学习活动。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用制度管人,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用制度办事的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

难以真正担当“龙头”之重任。水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虽然我市水产品加工已经“破题”但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幅射带动能力弱。

尤其是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政运行困难,包括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职能,由于资金紧张而难以发挥到位。基层投入不足,其运转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渔民贷款又难,水产发展环境不优。主要表现是立竿见影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实。且手续繁琐。

渔业养殖注意事项篇3

我市是海洋大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区,大陆架平坦,海岸线长近20公里,拥有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342846亩,初级水产品总产量达12万吨,现有省级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11个,产地面积4765亩,国家无公害水产品18个,绿色食品3个。“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初级水产品是人民群众每餐喜吃的重要食品之一,近些年来,特别是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包括我们海洋与渔业部门高度重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温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等有关文件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建设、投入品监管、药残抽检和病害监测预报等为工作重点,加强源头管理和日常监控,加大专项整治和产业引导,通过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及开展无公达“双认证”、>:请记住我站域名/

>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渔)民生产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意识不强。一些养(渔)民对于药物残留问题认识不够,人民群众识别优劣初级水产品能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于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消费者一方面存在麻痹思想,对劣质初级水产品危害性估计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又受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有些无可奈何,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2、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比较匮乏。

3、地方适用标准制订及推广示范工作滞后。本地适用渔业标准数制订不够,有些其它地方品种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可能会不适合本地实际,需引进完善和示范推广。

4、渔业环境监测及评估工作还没起步: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导致渔业水域环境日趋恶化,原先适合渔业养殖的水域严重污染后,可能已经不适合进行渔业养殖,政府没有对渔业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来重新调整制订渔业养殖水域规划。

5、捕捞渔船(特别是拖虾渔船和渔运船)存在滥用保鲜剂(主要是焦亚硫酸钠)现象,个别渔民嫌麻烦不按保鲜剂使用规范要求,直接将焦亚硫酸钠粉撒到海捕虾上面,导致药残严重超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6、食品安全监管合力还需增强。由于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保障食品安全执法工作。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缺乏,难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众多,涉及的主管部门有农林、渔业、工商、贸粮、卫生、质技监、食药监等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监管不力现象,致使有些问题监管难以到位,影响了食品安全执法工作。

三、对策与建议

(一)制订并完善我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为切实履行初级水产品安全职责,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明确局领导、相关科、站、队工作职责,确定一把手对初级水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负总责,分管副局长负直接领导责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负直接责任的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工作机制。通过各项制度建设,构筑起初级水产品监管工作的“组织、认识、责任”三到位,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大型广告、网站、下乡发放资料、现场教育等途径大力力宣传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都诚信守法经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水产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水产品安全监客的社会氛围。

(三)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以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保鲜剂等渔业投入品的合理规范使用为重点,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①,指导渔民规范科学用药,建立健全养殖生产档案,落实“三项记录”制度,增加法律委员会意识;通过标准化示范培训推广,指导拖虾渔船和渔运(收鲜)船正确使用保鲜剂等投入品,规范海捕虾保鲜行为;

(四)从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入手推进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制度化,强化产中监管,加强初级水产品药残与质量安全抽查监控。

1、加强现场检查。深入推进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生产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综合督查行动,通过监督检查,指导导改正,执法查处,进一步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开展拉网式检查。检查内容如下:①苗种生产企业是否按照苗种许可证批准范围从事水产苗种生产;②水产苗种生产单位与养殖单位是否存储、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已烯雌酚和五氯酚钠等禁用兽药、原料药、人用药;③养殖单位是否按休药制度规范投售水产品;④苗种生产企业和较大规模养殖单位是否依法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投售记录等制度;⑤拖虾渔船和渔运船是否按规定规范使用保鲜剂(焦亚硫酸钠),是否存储、使用禁止使用的非食用

化学物质。

2、加强药物残留抽检。结合近几年我市养殖捕捞品种、用药状况,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特别是在养殖用药高峰期和夏季海捕虾保鲜剂使用高峰期,对全市水产养殖场、水产苗种场、拖虾渔和与渔运(收鲜)船,开展药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督抽查,保证抽样的随机、公正、科学、规范。

3、推进健康养殖行动。加强对生产者健康养殖技术的培训,大力推广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加大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加快无公害标准实施;巩固和深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强化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生产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现场检查和药残抽检中查出的违规者,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采取停止销售产品、责令整改、产品无害化处理或监督销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者实行专库管理,重点监控,限期整改;对于各案件的处理,切实做到禁用药物来源和渠道未查清的不放过,超标产品未处理的不放过,该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

(五)新《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法》已经颁布,将于20__年6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已逐渐健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议政府成立食品安全监管联合专门执法队伍,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多头管理或临管不力现象问题。

(六)开展“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活动,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养殖。积极开展无公害、健康养殖标准制订、示范推广工作,引导养殖单位(户)推行标准化、无公害健康养殖是实现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手段;对符合条件的,积极鼓励申报省级无公害“双认证”与质量信得过单位,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在特色优势基地建设、龙头修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种子种苗工程、新技术、产品和产地认证情况等作为项目筛选的标准和优先条件,引导渔业生产者生产更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

(七)逐步开展重点渔业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同时进行一些渔业环境研究与应用项目。

渔业养殖注意事项篇4

一、切实加强渔政执法工作

(一)加快推进渔业法制建设。一是各县(市、区)渔政机构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依法治渔进程;二是积极主动推动渔业执法改革,力争解决渔政机构执法经费不足问题;三是广泛深入开展渔业法制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广大渔业工作者和生产经营者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四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的宣传,提高渔民自觉守法、主动护渔的意识。

(二)加强对非法捕捞和违规渔具专项清理整治。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绝户网”(重点清理非法围栏网、密眼网、迷魂阵等)和涉渔“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二是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违规行为,巩固前期执法成果,在9-11月集中开展了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捕捞行为;三是加强与公安、海事、工商、检察、法院等部门的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充分发挥渔政执法人员攻坚克难的作用,对于夜晚电力捕鱼频发现象予以坚决打击。

(三)加强渔业水域污染督查和渔资打假力度。联合环保部门对沿江、沿库化工企业排污至沱江、水库的行为进行整治,强化对我市渔业水域的保护力度,力争在渔业水域污染案件办理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按照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对辖区内渔资的检查、监管,组织力量开展渔资打假专项行动。

二、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一)着力抓好春季禁渔期制度实施。一是科学制定春季禁渔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渔宣传,提高渔民自觉遵守禁渔期制度的意识;三是强化禁渔工作责任,坚持逐级签订禁渔工作责任书;四是扎实开展清江行动,3月1日开始,按照“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证集中”的要求组织实施;五是加强禁渔期监督检查,组织安排禁渔期间的各项执法检查活动,如专项检查、交叉检查、联合检查等;六是在热点水域、交叉水域及违法违规案件高发水域开展驻守执法,确保禁渔效果;七是查办典型案件,对于禁渔期顶风作案的不法人员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了严重处理。春季禁渔期间,出动检查车辆252车次,组织统一检查226次,参加检查船艇71艘次,参加检查人1002人次,接受举报62起,查出举报62起,查获违禁捕捞船2艘次,取缔违禁渔具244部,没收违法捕捞渔获物数量89.5公斤,没收违法销售渔获物数量46公斤,行政处罚5人次,罚款2800元。有效的保护了全市天然水域渔业资源。

(二)着力抓好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实施。一是积极申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计划,合理安排放流时间、规格、品种和数量;二是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增殖放流活动实施方案;三是加强活动宣传报道,让广大群众了解、关注和参与增殖放流活动;四是强化放流规范化管理,市局组织人员对各地放流活动现场进行全程监管;五是加强放流后期的执法检查,防止偷捕现象发生。圆满完成了2017年增殖放流项目,共投放各类鱼苗150万尾。

(三)着力抓好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一是以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为重点,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宣传,印发宣传资料3000份;二是加强大鲵、中华鳖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规范辖区内养殖和经营利用;三是严厉查处全市范围内违法养殖、捕捞和经营利用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

三、加强渔业水上安全监管

(一)切实抓好渔业安全生产。一是根据**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核评分细则,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二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升事故处置能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开展日常安全生产大检查,形成常态化检查机制;四是建立渔业安全联络员制度,切实加强我市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把管理重心、关口下降前移;五是启动事故月报、季报、年报表制度,按时报送渔业事故及安全隐患排查报表,严禁谎报、瞒报、漏报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六是完善渔业互保,进一步加大渔业互保宣传工作,鼓励更多渔民参与互保,做好渔业互保理赔服务。

(二)强化渔港、渔船、船员监督管理。一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事项,推动渔船登记、检验和船员管理进一步规范。二是完成全国内陆渔船管理系统渔船三证合一录入。目前,全市拥有渔业船舶490艘,其中:捕捞渔业船舶421艘,养殖渔业船舶69艘。三是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员管理办法》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在全市统一启动使用“中国渔业船员管理系统”,指定专人负责,严格账号管理,做好渔业船员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建立权威、准确的船员数据库,确保全面实现渔业船员培训管理、考试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推进换发新版渔业船员证书。

(三)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杜绝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开展了渔船检验执法监督、打非治违、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季度大检查等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有效的整顿渔业安全生产秩序,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范、杜绝渔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了全市渔业安全生产秩序持续正常。

四、认真完成其他重点工作

(一) 严格项目监管,加强监督检查。一是监督渔业油价补助项目实施,各县(市、区)渔政机构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部省规定,严格按规定程序,抓好油价补助的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发放、数据录入、总结上报等相关工作,确保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能通过各级各部门的查检验收。二是规范增殖放流项目的运行,以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为抓手,加强对项目实施单位的监管,规范其增殖放流项目的运行。

渔业养殖注意事项篇5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万尾,鱼种投放总量吨。共落实养殖面积公顷,池塘育种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公顷,共投放扣蟹公斤,约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吨,鱼种生产总产量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亩,实现渔业总产值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

其中在沿乌梁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亩,充分利用了乌梁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旗德岭山水库,××市×××海子和××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乌梁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旅游人次明显增多。六是渔民协作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组织在联合广大养鱼户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养殖和共抵市场风险,提高渔业经营水平和产品规范标准化、无公害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渔民认可。今年春季全市苗种调运工作就是由临河白脑包乡渔业协会和杭后南小召乡渔业协会共同承办的,由于工作扎实细致、服务周到,保证了质量的完成,深得广大渔民对渔业协会这一组织的拥戴。目前全市已有个渔业协作组织,覆盖全市养殖户,还有个正在组建中,这一组织已在全市渔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拓、渔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page]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⒈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月日共投放长江蟹苗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⒉乌鳢养殖情况

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不断引进名优品种,为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乌梁素海鲜活小鱼和人们对肉食性鱼类的浓厚兴趣,根据乌鳢对环境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经过几年的饲养,乌梁素海周围地带已发展精养乌鳢面积亩,其中,大棚养殖多座,商品鱼养殖亩,现在规格已达克,预计亩产可达公斤左右。建成简易孵化池座,计平米,春季已经孵化乌鳢鱼苗万尾,现在个体已达克,预计苗种产量可达万公斤。现在乌鳢已成为当地一个产业,从亲鱼培育、鱼苗孵化、鱼种生产到成鱼养殖一条龙服务,商品鱼畅销省内外。

六、渔政管理工作

××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⒈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⒉抓好“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

⒊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消费者能吃上放心的水产品。

渔业养殖注意事项篇6

这次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海洋与渔业两个专业会议、省十届人代会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回顾总结2002年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情况,全面分析海洋与渔业发展形势,研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总体思路,具体部署2003年工作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和渔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2年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应对考验、战胜困难,取得新的进展的一年。海洋捕捞生产面临减船转产、结构调整的沉重压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渔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产品市场销售遭遇了质量标准提高的严重影响;海域使用中各种用海行为亟待得到规范和调整,海洋与渔业水域污染日益严重。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突出一条主线--结构调整,围绕两个目标--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着力推进"六大工程",强化规范"五项管理",海洋与渔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业绩。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加强,海域使用开始走向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减灾防灾成效明显。渔业经济稳步发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80.68万吨(净增7.83万吨,增幅1.66%)。其中海洋捕捞324.18万吨(净减5.13万吨,减幅1.56%,符合预期情况)、海水养殖85.15万吨(增9.66%)、淡水渔业71.35吨(增8.29%)。渔业产值334.04亿元(增6.39%),养捕产值之比54.1:45.9;水产品加工产值146.33亿元(同口径比增长16.55%);水产品出口24.72万吨、出口值7.9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89%和1.73%);水产品市场交易量438.5万吨、交易额448.9亿元,同比增长5%;渔民人均收入达到6008元,比上年增收196元,增幅3.37%。

(一)以推进"六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渔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全省各地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主攻养殖、拓展远洋、深化加工、搞活流通、发展休闲渔业"的方针,以推进"六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渔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水产养殖持续快速发展。养殖总面积达到494.85万亩,新增9.59万亩(其中海水养殖175.35万亩、新增6.24万亩,淡水养殖319.48万亩、新增3.34万亩)。深水网箱养殖经受了2次台风(威马逊、森拉克)正面袭击的考验,至去年底已下海792只(总水体153万立方米),为全国之最。稻田养鱼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总面积已超过180万亩,新增20多万亩。浙西部山区"好山好水养好鱼"成为新亮点,在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全国三个"有机鱼"生产基地中,我省占2个(千岛湖、云和紧水滩水库)。高起点、高水平的设施渔业在新昌等地开始起步。新建成了33个省级优质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个部级水产原种场和4个省级良种场,引进、繁育、推广了一批优质种苗,促进了优势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

远洋渔业取得拓展性增长。先后实施了北太鱿钓、西南大西洋鱿钓、太平洋金枪鱼钓、印尼捕捞、缅甸合作等项目,开拓了南太平洋、印度洋等新的渔场,逐步走出了因资源变动、鱼价下跌,远洋渔业产量、效益不佳的低迷状态,各个项目经营情况良好。全省近20家远洋渔业企业外派渔船420艘,产量21.74万吨,比上年增长18.58%。全省拥有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公司从6家升为11家。值得一提的是台州市的远洋渔业取得了重大突破。"浙江省远洋渔业协会"顺利组建,为进一步规范远洋渔业行业管理,形成和完善行业自律和自我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

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在逆境中前进。面对水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出口受阻的严峻形势,全省各地迎难而上,狠抓质量安全,通过一年努力,已基本摆脱困境走出低谷。一是加强了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的行业整顿,开展了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二是水产品加工与流通龙头企业培育得到重视,全省新培育省级渔业骨干龙头企业9家,争取到扶持资金1200多万元;为加强行业管理,还成立了"浙江省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是开拓了淡水鱼精深加工新领域,湖州、杭州、绍兴等地都新建了淡水鱼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四是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成功举办了"2002浙江水产精品上海推介(展销)会",进一步扩大了我省水产品的影响。宁波、湖州、三门等也举办了特色鲜明的水产品推介活动,促进了当地水产品的销售。在2002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上,全省渔业系统有139个产品获奖,其中金奖37个、银奖33个、优质奖69个,比上届有较大幅度增长。

旅游休闲渔业日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全省各地开发旅游休闲渔业的意识明显增强,杭州、温州、绍兴等大中城市郊区,发挥区位优势,建起了规模化的休闲垂钓渔场,其中杭州垂钓渔场规模已达3000多亩。舟山市拥有渔民家庭旅馆332家、床位5800多张,占全市旅游接待能力的11.5%,户均年创旅游收入数万元。嵊泗县这一昔日的纯海岛渔业县正快步向旅游大县迈进,休闲渔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平阳南麂岛的人工鱼礁建设在上年投礁2400空立方的基础上,2002年又投礁3万多空立方,投礁规模居全国第一。

(二)以全国双转工作会议为东风,海洋捕捞减船转产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快

2001年我省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已初有成效,去年8月全国减船转产会议的召开和支持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我省工作的开展。全国会议以后,省财政追加我省减船转产补助资金每年600万元;在省财政、省计委的支持配合下,我局及时制定调整了2002~2006年全省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规划和2002年度计划,并联合召开了"全省海洋捕捞减船转产工作会议",章副省长到会讲话,对全省海洋捕捞减船转产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国家农业部及渔业局对我省转产转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农业部核定的2002年度全国报废渔船的船只数、功率数、专项补助款和转产转业项目扶持资金中,我省分别占到25.87%、33.3%、32.4%和33.5%,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到2002年底,全省已压减捕捞渔船1050艘,上缴渔船功率指标11万千瓦,引导渔民转产转业5200人,基本完成了农业部核定的年度减船计划。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全省沿海渔区已涌现出一批近外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典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从根本上解决捕捞渔民及渔民子女的出路问题,舟山市还启动了总规划用地985亩、总投资2亿元的"航海职工教育培训园区"建设工程,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海洋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由于我省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起步早、力度大、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去年8月以来,已两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一致好评,为全国性减船转产工作的全面展开探索了路子,提供了经验。

(三)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技术攻关、推广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我省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与攻关开发"研究课题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完成了对适养海区的全面调查和规划,开发了HDPE沉浮式、子母式及钢构碟式等多种类型、适养不同海域的深水网箱,申报专利8项,已批2项,同时取得了网箱锚泊、苗种培育、分级换网等系列技术与经验;完成了对三家企业的深水网箱产品的技术鉴定与国产化制造定点授牌工作;编写了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举办培训及讲座22次,听课人员达1600多人次。经过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努力,深水网箱课题已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的验收。同时,为深水网箱养殖配套的苗种选育和渔用饲料研究开发也有了新的进展。

贻贝、羊栖菜精深加工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效显著。完成了贻贝保鲜保活技术研究,进行了贻贝、羊栖菜系列食品开发,这些科研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当地养殖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

渔业标准化工作倍受重视。完成了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的制定,这是我省第一次承担部级无公害标准的制定;完成了《无公害黄鳝》、《无公害青虾》、《无公害罗氏沼虾》等10项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全省各地也制定了一大批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按照无公害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组织生产水产品,已成为众多标准化示范区和养殖户的自觉行动。

全面开展了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防治工作,将测报范围扩大到7个市31个县(市、区)84个测报点,对大黄鱼、鲈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河蟹、甲鱼等10大主要养殖品种5~10月份主要生产期进行了全程监测,基本摸清了这10个品种的发病情况,并及时指导各市、县开展病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培训和实践,水生动物检疫防疫员队伍也不断壮大。

(四)以强化"五项管理"为重点,海洋开发利用和渔业生产行为逐步得到了规范

根据去年初"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确定的"管理年"工作要求,我省全面加强了海洋与渔业的综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海域使用开始走向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在省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我省已将海域使用审批纳入到基本建设立项管理程序中,规范了用海项目的审批程序,并按《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征收了海域使用金。2002年全省新登记海域使用项目2071个,面积300多万亩,新发证764本,征收海域使用金1327万元,海域使用管理范围已覆盖到《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的全部用海项目。省、市、县际间的海域勘界工作开始启动。同时,积极抓好典型案例严格执法检查,有力地宣传了《海域使用管理法》,进一步树立了海洋主管部门依法综合管理海洋事务的权威。

渔业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先后实施了产卵带保护、"蓝剑行动"、张网管理、伏休专项检查、查处北太违法生产等一系列执法管理行动,收到了明显效果。2002年伏季休渔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查处省内违规渔船7艘。象山等地渔民还提出了延长(提前)伏休期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继续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全省内陆水库、江溪水域共放流(增殖)大小银鱼卵1550万粒(尾)、池沼公鱼卵(苗)2000万粒(尾)、香鱼苗26万尾、河蟹苗10万只;象山港放流增殖大黄鱼鱼苗100万尾、黑鲷10万尾,在南麂人工鱼礁海域首次放流大黄鱼、黑鲷、赤鲷等鱼苗60万尾。

海洋与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加大。制定了《浙江省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核准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十几个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和环评大纲的评审工作。基本建立了赤潮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去年全省共发现29次赤潮,污损面积达到5000Km2,由于加强了跟踪监测和预报防范工作,仅造成约2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远低于2001年26次赤潮损失3000万元的程度,防灾减灾效果十分明显。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宁波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省级建区工作基本完成,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被列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会"中国南部海域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4个示范区之一,获得了近80万美元的资金和技术资助。积极介入海洋与渔业污损事件调处,一年来共处置污损事件近20起,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对打击肆意排放污染物,保障渔民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台州路桥特大化工污损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最终使受损养殖户获赔700万元人民币,引起社会积极反响,促进了周边类似事件的顺利调处。去年我省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表彰奖励,被评为海洋环保先进集体。同时积极开展海洋预报工作,特别是在去年16号台风(森拉克)的抗台工作中,由于预报工作准备充分,预测分析结果科学,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并在抗台减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状况得到改善。针对虾仁氯霉素事件给我省水产品出口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我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了调查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按照农业部要求,协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加强出口水产品原料质量控制管理,最近我局又制订了《出口海捕虾制品原料供应船注册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和《出口水产品养殖场注册登记管理暂行规定》。随着我省水产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的提高,我省水产品质量和出口形势已明显好转。

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有所好转。在层层签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根据省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渔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全省渔业系统协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全省渔船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月"活动;12月21日省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作了专题部署。经过全省各级共同努力,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有所好转。去年,全省共发生渔船水上交通事故249起、沉船106艘、死亡或失踪115人,直接经济损失2986万元。除特大事故发生2起突破了不多于1起的考核指标外,其他指标均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指标内,其中死亡人数为控制数的77.7%。同上年相比,死亡人数、特大和重大事故次数均有明显回落。

去年,我们还配合省经贸委等积极做好渔船修造行业生产秩序整顿工作,对全省渔船修造企业进行了严格考核,全省渔船修造企业总量已从原来的350家下降到264家(有239家已获国家渔船检验局认可证书),减幅25%;其中建造类企业从189家减到80余家,减幅过半。通过整顿和考核,船厂的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渔业安全生产更有保障。

为加强浙北渔场治安管理,去年下半年,省综治委组织成立了由我局牵头的以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和武警边防总队为骨干的浙北渔场管理指挥组,长期驻守嵊泗渔场,加强海上巡查,严格执法管理,舟山、台州两市及嵊泗、临海、三门等县(市)也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及时调解渔事纠纷,使浙北渔场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整个冬汛生产旺季,共查处130艘违规船舶和165名违规人员,成功营救19名遇险渔民,浙北渔场刑事、治安案件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0%和42.7%。

(五)以渔港建设为重点,海洋与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2个重点建设渔港,已有18个通过了可行性研究,其中9个已开工建设(2个已建成并在抗御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余渔港建设项目也可望在近期开工。各地通过渔港建设,带动了以渔港为中心的渔区二、三产业发展,吸纳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由此带动了渔区小城镇建设。象山石浦和玉环坎门依托渔港,各自成功引进数亿元巨资,开始打造"中国渔村"和"休闲渔都"两大综合性渔港经济开发项目。

全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体系、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渔业病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工作也全面加快,省市县三级海洋与渔业监测预报网络初具规模,省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渔业病害监测中心实验室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海洋与渔业执法装备建设得到重视。部省市联建的中国渔政东海指挥基地已破土动工。省与市、县1:1配套投资的第一批13条渔监艇现已完成统一设计、统计招标工作,开始动工建造;另外还争取到部局2条渔监艇分配指标;台州市一条300吨级渔政船项目也被列入部局建造计划。

全省渔技110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去年新启动了5个市级站、13个县级站的建设,杭州、衢州、金华、温州等市都已开通独立网站。由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建的全省渔技110信息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渔业信息网站"也正式开通,并实现了与市、县级网站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养殖户可以随时了解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从而能更有目的地安排生产,实现丰产增收。

(六)以执法队伍改革和《浙江省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颁布为标志,依法行政工作迈出新步伐

以统一行使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职权、实现行政管理与行政处罚职能分离、人员依照公务员管理为基本目标,去年以来,我省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和省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省执法总队"已于去年4月26日正式批复组建,全省沿海地区海洋与渔业执法机构改革方案也已批复下达,宁波及奉化、象山和嵊泗、仙居等支队、大队已正式成立,其它地方也正在积极改革之中。执法队伍改革到位以后,不仅有望解决渔民要求解决的统一执法综合问题,还将明显改善队伍形象,实现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队伍的综合执法能力。

经过2年多时间的努力,《浙江省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终于在去年9月3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从今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这一《条例》有许多创新,可操作性强,被省政府评为2002年度优秀法规提案。《条例》对我省渔港的规划与建设、渔港与渔业船舶的管理、渔业船舶的安全生产等都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强化了对渔船修造企业的源头管理,确立了渔港规划的法律地位,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职责。《条例》的出台,有利于从根本上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减少渔业生产安全事故,使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有利于加快我省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有利于改变我省渔港建设资金短缺、建设标准不高、布局不合理的旧貌,加快我省渔港建设步伐,为我省渔港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宽阔的平台。

2002年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与问题,主要有:一是海域开发利用上"三无"现象依然存在,《海域法》规定的三项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落实;二是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水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我省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渔场缩小、资源衰退、污染加重,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捕捞比较效益继续下降,渔民增收难度加大,渔业涉外事件多发,违法捕捞屡禁不止;四是渔业安全事故虽有所好转但仍时有发生,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推进渔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强化海洋与渔业执法管理,加快基础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为建设海洋与渔业强省而努力奋斗。

总体目标任务是:围绕两个奋斗目标(即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渔业经济强省),实现三项根本任务(即实现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实现依法治海和依法治渔,实现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六大工程"(即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业龙头企业培育、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水产种子种苗、水产品市场拓展、海洋与渔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六项管理"(即海域使用管理、海洋与渔业水域环境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海洋与渔业资源保护管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

预期指标是:到2007年,海洋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3000亿元和1000亿元,年均递增约12%以上,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海洋经济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三位。到2007年,新增渔业产值100亿元、新增水产加工业产值100亿元、新增远洋捕捞渔船100艘、建成100个休闲渔业观光区,养殖与捕捞产值之比63:37。

2003年预期指标是: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2000亿元左右,增加值为550亿元,占全省GDP的7.5%以上。全省水产品产量470万吨,国内捕捞略有减产,养殖和远洋产量继续增长,渔业(第一产业)产值330亿元,养殖与捕捞产值之比55:45,渔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六大工程"、"六项管理"具体如何抓?这次会上印发了"六大工程"、"六项管理"的详细行动计划,这是会议主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不再作具体的阐述了。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就当前海洋与渔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讨论。

(一)海洋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海洋开发与保护工作越显重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不仅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而且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空间,是解决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难题的希望所在,海洋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开发价值。联合国大会多次作出决议,敦促世界沿海国家把开发利用海洋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保证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不久之前,党的十六大报告已明确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要求,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国广大海洋工作者发出的动员令,也预示着新一轮的海洋经济发展机遇期已经到来。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浙江的希望在海洋,浙江的未来在海洋"的观点。特别是近期以来,省委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我省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根据省领导的意见,我局会同省委政策研究室、省计委、省统计局等单位已联合开展了《关于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下步还将有更多的涉海部门参与到10个子课题的研究中来。根据初步研究的结果,我省发展海洋经济产业基础良好、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环境优越,但也存在着海洋经济整合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海洋科技力量相对薄弱、海洋环境破坏严重、传统优势产业(即海洋渔业)面临严峻挑战等困难与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区相比,我省的海洋经济总量还不大,资源利用水平还不高,优势产业辐射还不强,对外拓展能力还较弱,与我省的资源禀赋和可开发潜力不相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这些问题已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要继续深化课题研究,请省政府提出目标,省委审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目标、任务、方案、举措。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为配合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海洋局提出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海强、海权、海蓝、海盾"等工程,就建设海洋强国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目标、措施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切实加强对管辖海域的有效监控,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依法强化对用海项目的管理,全面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努力遏止海域环境污染;狠抓海洋执法监察工作,提高中国海监的知名度和威慑力,为海洋开发工作保驾护航。我省要按照国家海洋局的总体部署,努力做好海域使用管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科技兴海等各项工作,严肃查处用海大案要案,进一步确立海洋管理部门权威。同时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责无旁贷地做好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仍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但必须切实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近年以来,我省在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下,以发展浅海网箱养殖、沿海围塘养殖、内陆稻田养殖为重点抓外延扩张,以扩大名特优新养殖比例、改进养殖模式、改进产品质量为重点抓内涵提高,水产养殖突飞猛进,成绩显著。

水产品作为人类重要的动物蛋白源和营养健康食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吃鱼健脑、吃鱼健身日益成为共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基于这种认识,结合我省实际,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仍把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作为主攻方向。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必须改变传统观念,集中力量,优先扶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优势品种;积极顺应消费者日益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实际,大力推进无公害和绿色水产品养殖,并把浙西部山区有机鱼生产培育成新的增长点;同时要加快推进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确保我省水产养殖业持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大力发展优势品种养殖,培育优势产业带。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我省近百个养殖品种中,大黄鱼、淡水珍珠、龟鳖类、海水蟹类(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对虾类和泥蚶等品种已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有很高的位置。在今后几年,我们要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这六大类优势品种,培育成具有较强竞争力、有鲜明浙江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文蛤、贻贝、羊栖菜、河蟹等具有出口优势的区域性养殖品种,注重冷水鱼、观赏鱼、石斑鱼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淡水珍品的养殖。

第二、要抓好养殖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养殖水产品加工率不高、加工程度不深,已成为制约养殖产品销售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几年,我们组织科研力量抓了贻贝、羊栖菜的精深加工问题,效果十分明显。通过精深加工,原先仅供省内鲜销的嵊泗贻贝,开始销往国际市场(加工产品95%出口,3年出口4000多吨,创汇826万美元),并因产地收购价的大幅提高,使养殖渔民得到了很大实惠。

第三、要加大养殖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随着形势的变化,市场因素已成为左右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象山养殖大黄鱼从滞销到供不应求,身价倍增,正是基于对消费市场的深入研究,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先导、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的养殖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三门青蟹红遍大江南北,搞好市场营销更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抓好养殖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既能使养殖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

第四、要加强对养殖业的规范管理,尽快使水产养殖业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按照部局的要求,重点是做好养殖证的发放工作,这既是对养殖户合法权益的确定和保护,也是推进HACCP管理的必要条件。省局计划在沿海和内陆渔区选择3~4个县作为试点,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在全省推广,力争全省三分之一的养殖面积在年内完成养殖证的发放任务。

(三)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我省远洋渔业发展步伐

当前我省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扶持大洋性远洋渔业发展的战略有实质性启动,国务院已批准同意农业部起草的《"十五"远洋渔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扶持发展大洋性远洋渔业的政策。二是公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尚有较大开发潜力,世界金枪鱼产量长期稳定、鱿鱼产量逐年递增,表明资源基础尚好,仍有开发潜力。三是一些渔业发达国家远洋渔业正呈现萎缩态势,很多发展中国家尚无能力发展,为我国发展远洋渔业腾出了空间。四是我省经济发达,投资环境良好,民间资本充裕,尤其是渔区群众对发展远洋渔业热情高涨,捕捞技术精良,发展基础良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远洋渔业上作出一番成就。

我省要紧紧抓住远洋渔业国际分工重新整合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远洋捕捞渔船的更新换代。根据部局要求,用长远的观念,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造一批大洋性远洋渔船。在巩固过洋性远洋渔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双边渔业合作的领域,重点加大大洋性远洋渔业的扶持力度,扩大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钓船队规模。我们设想,2003~2007年,全省拟建造、购置500吨级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钓船30艘、1000吨级鱿钓船30艘,新造常温金枪鱼钓船50艘、更新鱿钓船50艘,发展过洋性远洋渔船100艘。五年后,争取全省远洋渔船规模达到520艘,力争达到550艘的规模,远洋渔业产量25万吨、力争30万吨。同时要不断加强对金枪鱼产品及市场的宣传,争取大洋性金枪鱼渔场和国内金枪鱼市场开拓双突破。台州、温州等地要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后来居上,为我省远洋渔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远洋渔业,还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派出船队去捕点鱼来,而应当包括向外输出养殖技术和水产品加工技术,进行全方位合作和多领域开发,这样,发展远洋渔业就不仅是沿海渔区的事情,同样也是内陆渔区所应当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我省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加入WTO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提高了水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一度使我省水产品对外出口和国内销售陷入困境。我省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渔业主管部门及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高度重视水产品安全卫生质量问题,一方面,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使我省水产品市场销售出现转机。从出口量值上看,虽仍比上年有所减少,但从去年9月份开始止跌回升的势头很好,国内市场拓展情况也十分喜人。这既是一种恢复性的增长,更是我省水产品安全卫生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后出现的必然结果。

因此,国际国内市场设置日益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虽然会在一时间对我省水产品市场销售造成严重影响,但从长远看,却更应当看作是一次提高自身质量卫生意识和管理水平的难得机遇。在这次重大变革中,一部分安全卫生质量过不了关的企业被档在了质量标准门槛之外,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则不仅跨越了门槛,经受了考验,而且减少了竞争对手,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全国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我省渔业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如捕捞、养殖、加工、市场销售等,都具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力量,这是我省的优势,也是我省渔业获得更大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贸易竞争面前,想要保持这一优势地位,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按照农业部提出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水产品质量管理。要加快水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完善,积极推行产品和产地双认证;要围绕特色优势水产品,大力培育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要加大生产环境的治理力度,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要加快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水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确保我省水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我省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继续全力做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

减船转产工作作为顺应时代潮流的一项正确的决策,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渔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一次强调要"加快沿海渔民的转产转业"。因此,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作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里我省沿海渔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

我省减船转产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地区之间很不平衡,总体进度尚不理想,个别地方减船转产进展缓慢,阻力很大,甚至明一套暗一套,表面上看淘汰压减了不少渔船,实际上还在通过各种途径增船增马力,对全省减船转产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种不协调现象的存在,既是世代以海为家的传统渔民习惯于祖传职业以及纯海岛渔区转产转业难度较大等这些客观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更源于对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和捕捞生产形势发展的错误判断。

第一,近海渔业资源虽然存在年际间的波动,但总体上处于衰退状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目前这样高的捕捞强度下面,期望着渔业资源能在短时期内有根本的好转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二,相继于2000年和2001年生效实施的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经过几年的实施,过渡期即将结束,2005年6月1日起中日协定暂定措施水域以外的日本周边水域(日本专属经济区)将限制我方渔船入渔生产,2005年6月30日起中韩协定韩方一侧过渡水域也将同目前的韩方一侧管辖水域一样成为韩国专属经济区,届时韩方专属经济区中国渔船入渔规模将从原来的5500艘减少到2000艘左右,渔获量也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按照现有的分配比例,我省只能分到220艘左右的入渔指标,给一个县都不够。因此,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虽然已给我省海洋捕捞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更大的影响还在后头。而中、日、韩三国一旦完成海域划界,则几乎所有的渔船都不得不局限在国内渔场生产,对国内渔业资源的争夺将会变得更加激烈,资源会受到更严重的破坏,渔民的日子也会更难过。

随着国家《渔业船舶报废暂行办法》的实施,大批北太鱿钓船也面临淘汰报废问题。因此,海洋捕捞减船转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同时更要痛下决心,积极行动,抓住当前难得时机,全力以赴抓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如果我们甘做群众尾巴,一味地被动等待,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六)统筹规划,合理引导,把渔港经济区和休闲渔业培育成渔业经济新亮点

渔港经济区就是在建设渔港的基础上,密切联系集镇建设和产业集聚,使之成为以渔港为龙头、集镇为依托、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和海洋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经济区。建设现代化的渔港经济区,对于促进渔区产业升级,实现渔业经济顺利转型,增加渔民收入,推动渔区城镇化建设,改善渔民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渔民的生存环境要改善,生活质量要提高,要实现这些目标,建设渔港经济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也完全符合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农业部渔业局对渔港经济区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以往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渔港项目,每个渔港国家只补助270万元,2002年开始增加到1600万元,今年可能会增加到2000万元。增加资金的原因,就在于不单单是为了渔船避风而去建设功能单一的渔港,而是要把一批中心渔港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渔业小城镇,为渔民就业开拓空间,带动渔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从我省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中心渔港已经显示了其在集聚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强大作用。嵊泗中心渔港地处海岛,区位条件并不优越,但渔港主体工程竣工后,港区内土地马上升值,达到每亩32万元,嵊泗最大的现代化水产品加工园区也在港区内开工建设;洞头东沙渔港也一样,这个渔港刚完成"三平一通",就有许多企业和个人前来洽谈投资事宜。因此,培植现代渔港经济区既是渔业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也是渔港自身发展的需要。台州市在渔港经济区培育工作上启动早、力度大,基础研究深入,为全省做出了示范。省市县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正在进行渔港升级调整的良好机遇,统筹规划好渔港总体布局,及时做好上下衔接沟通工作,积极努力,确保我省渔港经济区建设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渔业、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也已经成为满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消费的新兴产业,成为渔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势头会越来越猛,这是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发展休闲渔业也有利于解决日益突出的渔区就业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渔区社会的全面进步。

省局已有初步的规划,到2007年要在全省建成"都市型休闲渔业带"、"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带"和"生态休闲渔业带"等三大特色鲜明的休闲渔业产业带,把休闲渔业培育成我省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发展具有明显旅游业成份的休闲渔业,也要要充分考虑当地现有的旅游基础条件和游客来源,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应立足于在共同把旅游业这只"蛋糕"做大的过程中,获得休闲渔业更多的利益份额。

(七)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愈加强烈,保障体系建设和执法管理任务日益艰巨

《浙江省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今年起实施。这部《条例》加上原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可以说我省渔业领域有法可依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今后工作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好执法必严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执法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加强对水域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监测,积极开展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工作,大力开发有助于渔业资源保护的选择性渔具,为全省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但是近期以来,不和谐的音符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牵制了我们很大的精力,也潜伏着很大的危险。有这样几方面的表现:

其一,舟山等地部分鱿钓渔船违犯国际渔业法规,在北太平洋公海从事非法作业,严重扰乱了北太鱿钓渔业的生产秩序,农业部、外交部已高度重视,如果我们再不悬崖勒马,我国远洋渔业将深受其害,捕捞渔民也将深受其害。其二,沿海一些地方逆着海洋捕捞减船转产的历史潮流,打着建造渔运船的插边球,或者从省外买来渔船准造证,无视省政府禁令,继续违规建造捕捞渔船,在渔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其三,在国内捕捞生产中,线内违规捕捞、使用电脉冲拖虾等现象屡禁不绝,大肆破坏渔业资源。其四,渔业安全事故隐患严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有些地方虽然拥有比较强大的执法管理力量,但不检查不处罚,或只查外地渔船,对本地渔船眼开眼闭,放任渔民违规生产。

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渔民法制意识淡薄、唯利是图的原因,也有不执法或执法不严的问题,更有地方保护主义因素在作怪。无原则地放纵和包庇渔民违反双边渔业协定、违反国际法准则、违反省政府禁令,给国家形象抹黑,给我省渔业系统抹黑,到头来是既害了渔民也害了自己。

对这些违法行为,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省局已作出安排,要积极配合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和"11·20"专案组的工作,对北太公海违法生产行为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要对违规建造捕捞渔船的行为公开暴光,严肃查处;要继续发挥"海上渔政执法特编船队"的作用,严厉查处国内捕捞生产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根据《条例》的规定和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狠抓渔业安全生产,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在继续做好渔港、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渔业病害监测防治、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海洋与渔业执法装备的体系建设。由于执法管理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没有也不应有创收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为此,各地要积极主动做好政府领导的参谋,争取领导的支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争取将执法装备建设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保障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全省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意研究事关海洋与渔业发展大局的重大政策问题,在工作方法上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环节。还要善于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加强纵向联系和横向沟通工作;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指导,共同推进全省海洋与渔业事业的快速发展。

渔业养殖注意事项篇7

关键词:乌梁素海;水质污染;渔业资源渔业

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渔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生态环境养护,同时也在源头上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温家宝总理指出:“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渔业标准化既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现代渔业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1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渔业标准化是以渔业科学技术和实践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并将标准加以实施及监督实施的活动过程[1]。渔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渔业产业素质和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为此,推进标准化作为现阶段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无疑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

1.1推进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渔业的迫切需要现代渔业是相对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渔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2]。建设现代渔业,不仅要求生产工具和设施装备现代化,而且要求生产方式、经营手段和内在运行机制现代化。传统渔业和现代渔业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渔业生产是否按标准进行,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钢质化进程加快,鱼塘的标准化生态型改造和设施养殖的快速兴起,以及骨干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渔业设施和物质装备的现代化步伐加快,使渔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相对物质装备等硬件设施来说,分散经营的体制决定了渔业标准化等软件建设还比较滞后,甚至有些生产环节还没形成规范的生产操作规程,这就无法绝对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日本、欧盟等发达渔业国家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推进渔业标准化已是发展现代渔业的生命线,是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必然条件。

1.2推进渔业标准化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客观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国内来说,中国人均GDP已进入3 000美元的行列,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多样型转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设定了准入门槛。从国际市场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水产品的出口越来越受到国际“绿色技术壁垒”的严格限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焦点,前几年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事件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为此,只有完善渔业标准体系,把渔业标准化渗透到渔业生产的全过程,规范渔业投入品管理,控制面源污染,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化学、生物及环境污染的危害,保障水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可以有效应对绿色技术壁垒,扩大我国水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1.3推进渔业标准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渔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形势,资源衰退、空间缩小已成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传统捕捞对象占渔获物的比例逐年下降,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成熟提早的现象日趋严重,海涂大面积围垦和沿海产业带建设的推进,传统海水养殖成为挤压的对象,继续依靠粗放型的渔业发展方式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渔业标准化。把生产健康优质水产品作为目标,科学进行产业布局,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与管理,在生产、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可以促进渔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切实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1.4推进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举措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建设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加引起举国的重视。渔业既是资源性产业,又是个高耗能产业。虽然在渔业资源合理利用上,中国主要采取渔船“双控”管理等投入控制制度,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建立渔船和主机标准,渔船船型的随意性,主机功率“大机小标”现象较为普遍,渔具问题也较为突出,致使海洋捕捞强度远远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同时渔船多且部分主机老旧落后,渔船废气排放和传统养殖方式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渔业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为此,大力推进船机标准化,推广标准健康养殖技术,控制捕捞强度,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渔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或数量质量兼有型转换,标准化作为推动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已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注。台州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渔业大市,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40.38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290.0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15.73亿元,占全国的2.61%、2.24%和1.71%,渔业在大农业和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虽取得许多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欲通过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情况,分析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渔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2.1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台州历来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从2001年开始,市政府实施“358”绿色行动计划,2003年实施“台州农业标准化年”,2005年出台《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2008年,市政府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协调小组,建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各县(市、区)也成立了标准化推广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产值占大农业比重50%以上渔业产业紧抓当前机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渔民参与”的方针,依托部门合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1.1渔业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在水产加工领域,台州市学习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经验,推广应用国际通行的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危害分析关键控制(HACCP)体系;在水产养殖领域,主要推广应用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在渔港建设方面,参照实施港航或水利工程技术标准,使防波堤建设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护岸码头建设标准达到50年一遇[3]。近年来,还结合台州实际,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5项,如台州金潮渔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伞式大棚还申请获得国家专利技术,成为大跨度鱼塘大棚建设标准典范。目前,台州市已基本形成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辅的渔业标准体系,内容涵盖了渔业基础设施、产业环境、生产技术、渔业投入品、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品加工等环节,为发展现代渔业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1.2渔业标准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从2003年开始,台州组织实施省级渔业标准化推广项目22项,示范区面积达1 947公顷,直接增收4 521万元,覆盖面积16 880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41.71%,带动渔户或渔民9 720多户(人)。项目实施单位能够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责任制,落实资金,保证了项目的正常开展。同时项目实施单位能及时对渔业投入品实行有效管理,建立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有效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和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此外,项目实施单位还积极联系市级或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定期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和水产品检测。通过项目的示范和推广,不仅提高了示范区的养殖效益,也带动了周边养殖户的增产增收。如温岭金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实施的《2009年无公害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省级推广示范项目》,核心区示范面积47公顷,带动农户25户,覆盖面积413公顷,带动农户110户,项目实施后,实现总增收244.5万元,其中示范区户均增收2.5万元,辐射区户均增收1.65万元。

2.1.3渔业标准化推动了品牌建设随着渔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带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普遍提高,涌现出一批品牌水产品,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全市已认定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111家,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96个,无公害产地规模约8667公顷,获得认证绿色食品29个,获认证的有机农产品为17个。“三门青蟹”成为全国首个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海水养殖产品,三门还获得“中国青蟹之乡”称号。另外还获得了一批浙江省、台州市名牌产品,“大陈岛”大黄鱼、“海の梦”和“兴旺”海鲜大礼包、“龙生牌”鱼糜及制品等,在浙江省内外家喻户晓。

2.1.4加强依标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围绕标准化生产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台州市重点开展了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养殖生产“三项记录”的监督检查,严查养殖生产违法用药、苗种无证生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及海捕虾滥用保鲜剂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了初级水产品抽检和送检制度,实施源头追溯。同时针对水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的要求,全市建成市级水产品检测中心一家,县级水产品检测机构三家,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网络初步建成,具备了对初级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和质量安全的检测检验能力。

2.2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台州在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应当清醒地看到,部分初级水产品药物残留和个别指标超标依然存在,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些领域的标准建设尚未起步。这些情况表明,台州渔业标准化工作与现代渔业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2.1渔业标准化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台州实施渔业标准化主要以推广为主,而没有进行强制性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当前台州部分渔区、渔村对于渔业标准化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许多渔民在捕捞、养殖等各个环节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生产,导致产品药残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如2007年的海捕虾事件就是因为渔民不按正确的生产标准进行操作,使得海捕虾体内焦亚硫酸钠超标,导致当年海捕虾价格大幅下跌,致使捕虾船增产不增收。

2.2.2渔业标准化建设极不平衡目前台州渔业标准化实施主要以养殖、加工业为主,而在其他领域,标准化建设则比较滞后,特别是在渔船、渔机、渔具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标准或没有严格参照标准化要求执行,致使海洋捕捞强度失控,破坏了渔业资源,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船方面,主尺度和主要技术参数没有强制性标准,新建渔船五花八门,对安全稳性也造成一定影响。渔机方面,据调查如一艘主机铭牌功率257 kw的渔船,其实际功率有700 kw,隐性增加主机功率。渔具方面,如流刺网长度目前达到几十公里,有的甚至上百公里,而且多使用三重刺网;帆张网渔船携带网具数量目前都至少有5项,多的有15项之多;蟹笼作业渔船也有同样情况。还有不少网具没有规定最小网目尺寸标准,虽拖网囊网的最小尺寸规定为5.4 cm,也没有很好执行。

2.2.3渔业标准化人才及资金短缺渔业标准化从制定、实施到推广对人才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台州渔业标准化人才却比较缺乏,据统计,全市从事渔业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只有20多人,真正从事标准制定的人员则更少。另外,渔业标准化工作一直经费匮乏。目前主要依靠省政府的以奖代补资金,每年补助的项目和资金有限,市、县两级政府没有专门设立用于推广渔业标准化项目的资金,推动全市渔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力度有限。

2.2.4渔业标准化宣传工作不到位要真正实现标准化生产,宣传和推广工作是关键。任何标准只有通过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但由于目前渔业标准化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渔民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加上渔民文化素质较低和法制意识淡薄,渔业标准知识和标准化生产经营理念还较缺乏。

3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十二五”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对于台州渔业乃至全国渔业来说,是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渔业,对渔业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渔业标准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渔民参与”的方针,以制标执标、基地建设、产品认证、品牌培育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渔业标准化体系,强力推进渔业标准化工作,使渔业标准化在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建设现代渔业和国家生态文明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1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渔业标准化工作做好渔业标准化工作是发展现代渔业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提高对渔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没有渔业标准化,就没有现代渔业,也不可能有渔业现代化”[4]的理念,把渔业标准化工作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对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在海洋与渔业专项扶持资金中,建议切出一块用于渔业标准化研究和技术研发,主要用于重要渔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推广和监管。除做好部级、省级渔业标准化项目的奖励和推广工作外,要建立激励推动机制,争取市、县两级资金扶持地方渔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实行扶持、奖励等政策,提高渔民、渔业企业实施标准化的积极性。要把渔业标准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畴,量化工作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层层抓落实,确保渔业标准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2完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现代渔业标准体系渔业标准化是现代渔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代表着现代渔业发展方向。要围绕发展现代渔业这一重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加快地方性渔业标准的制(修)订进程,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现代渔业标准体系。船机网标准制订滞后是困扰当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笔者建议上级部门,积极推进渔船渔机标准化,尽快实行渔船和柴油机主机技术参数标准化,解决渔民和船厂随意造船、柴油机厂随意生产标注柴油机铭牌等问题,对船用柴油机实行型谱和机号管理,对柴油机型号及其额定功率实行标准化认定和准入,还渔船主机功率本来面目。同时建议上级渔业部门尽快制订渔具渔法准用目录,实施渔具渔法的审查认定和准入制度,规定各种渔具的最小网目尺寸和限制使用措施。与此同时,要根据养殖模式向大棚覆膜养殖、设施养殖和向外海拓展的新动向,总结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渔业标准规范或养殖模式图,为发展现代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3.3强化示范带动,推进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渔业标准化,实施是重点。要围绕虾蟹等特色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带,继续做好渔业标准化项目的储备培育,选择重点水产养殖基地和出口水产品基地,继续争取省级扶持资金,加快推进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渔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区)。总结渔业标准化推广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发挥一些示范性好、带动性强的标准化项目的辐射作用,扩大渔业标准化实施推广覆盖面,提高渔业生产的标准化率,提高财政项目资金的乘数效应。通过典型示范引路和辐射带动,全面提高渔业各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覆盖率,推动建立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和流通品牌化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

3.4落实监督管理,实施水产品认证和名牌认定要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通过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认证认可促动,行业自律联动、市场准入拉动等多种形式,强化渔业标准在执法、生产、贸易中的作用。要完善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继续严查养殖生产违法用药、苗种无证生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及海捕虾滥用保鲜剂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初级水产品抽检和送检,建立水产品原产地标签制度,实施源头追溯,确保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5]。同时要继续加强市域水产检测检验机构建设,延伸监测区域,扩大监测范围,建立渔业水域环境评估机制,探索对渔业标准化实施的监管机制。要以实施渔业标准化为抓手,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的认证。针对水产品和渔业投入品生产加工特点,在质量管理领域推行ISO认证,在渔业生产领域推行GAP认证,在渔药生产领域推行GMP认证,在水产品加工领域推行HACCP认证,促进渔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6]。

3.5搞好宣传培训,全面树立标准化生产理念推进渔业标准化是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和建设现代渔业的过程,也是渔民群众一个认知过程。要高度重视渔业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开展渔业标准化宣传,在全社会普及渔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渔业标准化的认知度。深入渔区、渔村开展“送标准下乡,送技术下乡”活动,通过广播宣传,在渔村、渔港张贴标准化资料,挂标准化宣传横幅,进村、入户、上船,将渔业标准化有关读本送到渔民手中,指导渔民掌握虾类保鲜剂合理使用等渔业标准化常识,切实提高渔民理解、掌握和使用标准化的能力。要针对渔业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渔业经济组织、渔业龙头企业的各自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对基层推广技术人员、标准化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特别是要从渔民中培养渔业标准化工作技术骨干和带头人,普及标准化知识,使其成为渔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的中坚力量。同时,发挥省级渔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的吸引、凝聚和影响渔民的作用,在项目实施中全面贯彻和实施渔业标准化。

参考文献

渔业养殖注意事项篇8

1行业管理情况

一是加强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工作。截止2011年末,全市已认证无公害产地26个,无公害产品56个。2012年7月3日昌邑区金龙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水产品松蒲镜鲤鱼,在我市大型连锁超市大润发三店的水产品柜台挂上了“无公害水产品专柜”的牌匾,开创了我省无公害水产品与大型超市对接的先河。二是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从水产品生产源头抓起,对养殖用水和水生动物病害进行跟踪监测,对鱼药、鱼饲料、苗种等水产养殖投入品加强监管,要求渔业生产单位和个人建立“两证三记录”制度,即:养殖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和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水产养殖销售记录。宣传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定期对水产品采样抽检,以此监督生产用药及水产品流向安全情况。三是组建渔业专业技术合作组织。2004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昌邑区桦皮厂渔业技术协会,2011年成立了金龙渔业养殖合作社,同年还成立了松花湖渔业协会。协会(合作社)在组织渔农学习专业技术、引进养殖鱼类新品种、鱼病防治以及水产品产、供、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实施品牌战略,着重以松花湖鱼和“庆岭活鱼”为主导品牌向外界推出。“庆岭活鱼”蜚声省内外,松花湖开江鱼美食文化节现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12年第六届开江鱼美食节期间就接待参与者113万人(次)。五是抓队伍建设,逐步配齐配强渔政、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注重对科技人员的培养任用,开展水产技术培训,提高渔民养殖技术水平,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问题及原因

2.1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吉林市水产养殖业的基础和支撑能力比较薄弱,投入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现有的水产养殖设施大多数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淤积严重,部分养殖设施质量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全市也只有松花湖利用每年收取的水面使用费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约260万元投入到松花湖、松花江自然水域。同时,试验和技术推广经费不足,试验示范项目和技术推广项目难以实施。因为没有检测设备,对某些鱼病的诊断只能依靠经验和目测,严重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发展。

2.2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龙头企业长期以来,困扰我市渔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国有水产生产企业退出市场后,现有的企业没有形成龙头,未能真正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致使渔业产业化进程不快,规模小,链条短,总量不大。

2.3基层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职能发挥不够一是我市渔业科技现有水平还不能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全地区共有渔政管理人员80人,水产技术推广45人,每个城区只有一个水产员,有的还是兼职。在新品种的引进养殖方面,还是以群众自主摸索为主,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低;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手段相对滞后,缺少新设备和先进技术。二是渔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各养鱼户之间、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很难形成规模和合力。现有的合作组织号召力和组织力不强,作用发挥的不好。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较多隐患,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不能实现对水产品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全面检测。

2.4大水面养殖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资源利用的不好仅以松花湖为例: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0%,年产商品鱼只在4000t左右徘徊,平均亩产6—7kg。不但与其自身年产1.5万t的潜力相差较大,而且与国内、省内其他条件并不占优的大水面相比也是落后。大中型水库平均亩产也仅为16kg,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水产品生产潜力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2.5养殖水域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一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失地、失水的农民也逐渐增多,可养鱼水面(池塘)逐渐减少。二是受工业、农业和生活等外源污染影响,一些传统养殖水域养殖功能逐渐丧失,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6各级政府对渔业发展重视不够由于渔业在地方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2011年全地区渔业经济产值37843•52万元,因此往往不被地方政府列为重点发展项目,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

3建议对策

3.1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增强渔业发展动力一是尽快制定和完善扶持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本着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台惠鱼政策,给渔民水面补贴,把鱼补和农补等同起来,一视同仁。据了解,四川省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探索实行水产良种补贴,将过去用于水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推广的财政资金转变为用于支持水产品优势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对养殖户的种苗补贴(不少于75%)、必要的设备购置及技术培训。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渔业投融资体系。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基础设施配套、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开发、龙头企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等。本着“取之于渔、用之于渔”的原则,将每年渔业主管部门按规定收取的水面使用费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全部用于向松花江、松花湖等自然水域投放“三花一岛”等名特优和鲢、鳙、鲤、草等经济品种上。财政部门应将每年增殖放流专项资金列入预算足额发放。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参与渔业经济开发,不断扩大渔业发展的资金总量。三是加大保障力度。积极探索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实现形式,争取将农业保险覆盖到渔业领域,为渔民营造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同时,探索研究如何解决渔民保障问题,对失水渔民政策处理要同失地农民一样享有补贴的权利。

3.2拓展空间,转变方式,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一是要对重点养殖水域进行规划。合理确定渔业水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切实加强对渔业水域开发利用的指导与调控,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大力开发水库渔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向舒兰太平水库那样尝试用大水面精养成鱼,提高单产数量和经济效益。要狠抓松花湖等大水面的渔业开发利用,变集中捕为轮捕轮放、均衡上市。不得随意侵占渔业水域,任意改变渔业水域功能定位。二是拓展新的养殖空间,鼓励和扶持养殖企业向工厂化、集约化发展。比如大中型水库的渔业经营企业,要创造条件走工厂化集约化的路子。三是要转变养殖方式。大力推广新品种养殖技术,发展附加值高的名优珍品,扩大名特优新品种的覆盖率;加快鱼塘标准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强化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健康、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业。通过革新养殖技术,规范养殖行为,推广养殖新模式,在全市逐步形成具有明显区位优势、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渔业产业带,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

3.3深化加工,活跃流通,延长渔业产业链一是要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以水产品保鲜、保活和低脂鱼类的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加大精加工产品比重,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提高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综合加工能力,实现由初级向精深加工转变。二是要充分发挥利用我市水域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渔家乐等系列项目,开展漂流观光、休闲垂钓、河鲜品尝等以水为特色的旅游活动,拓宽渔民增收渠道;要打破单一产品、单一生产的格局,寻求投资主体多元化、休闲产品多样化,不断开发渔文化内涵,促进渔业向高深层次发展。三是要重视发展科技、信息、咨询、生产资料等为渔业经济发展配套的各类服务业。

3.4强化服务,科技兴渔,提高渔业发展后劲一是要大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农业科技做为重点发展方向,以增加水产养殖品种、提高水产品加工水平、搞活水产流通为目标,逐步实现渔业经营管理高效化、科学化。二是要加大渔业技术推广和普及力度,充分发挥渔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与渔业生产的紧密衔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渔业科技示范点,推广示范品种和新技术。三是支持渔民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与鱼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链结,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培育起运营规范、竞争力强、能有效带动渔民增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广泛开展渔民技术培训,着力提高渔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渔业生产者的技能素质。

3.5加强监督,依法治渔,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进一步做好养殖证发放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设,加快水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渔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水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坚持不懈地做好抽样报检工作,推进水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二是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渔政队伍执法水平。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装备建设,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渔政队伍。三是加强渔政管理,坚持依法治渔。抓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渔业水域环保、渔船检验、港航监督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项工作的监督管理。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深入有效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大力宣传贯彻《渔业法》、《吉林省渔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渔业法律法规,加大禁渔期、禁渔区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最小网目尺寸及禁用渔具规定,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私捕滥获、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渔业生产秩序等行为。四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摆上位置,配齐配强专业人员,保证经费,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水产养殖业和渔业经济更好更保证经费,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水产养殖业和渔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下一篇:产业发展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