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6:30

渔业养殖问题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库管理;生态渔业;特色渔业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22-01

一.生态渔业的发展

生态渔业,就是利用水库优越的产地环境、优质的水、生产优质的水产品。要求按绿色水产品或有机水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以水库优美的、无污染的库周环境及优良的水质,主打健康的优质的水库鱼类品牌来提升水库渔业的效益。如山东省潍坊市峡山水库是该省最大内陆水库,是一座饮用水源的水库,2010年水库所生产的鱼类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后,该库鱼价近乎天价被抢一空,鱼肉质嫩滑、味道鲜美、很少有泥腥味,鱼鳞鲜亮、发青,被人们所认可,水库渔业取得较好的效益。千岛湖是获得有机认证的鱼产品,鱼的美味、鱼的效益更是闻名全国。因此水库的自然环境条件最优越,如果加以自然环境的保护,控制污染源,定能产出优质的健康的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以鱼的质量、色的品牌来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也就是走生态渔业之路。必须要对影响水库水质的污染源进行控制,严格水资源的管理,严禁“三废”污染源进入水库。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水体,要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改善,确保水库的水质符合绿色水产品或有机水产品的养殖标准。注重产地环境的保护,注重库区生态林的建设,利用良好的环境生产优质鱼类,以鱼的品牌来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要求按无公害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强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按标准化进行操作,切实把好鱼种的进购质量安全关,严禁投施任何肥料或渔药。作好养殖全过程的记载,建立好生产操作规程,严把水库养殖的水质检测关,以及鱼的质量安全检测。提高养殖过程的技术操作,确保鱼的皮毛,鱼的体质、鱼的规格达到优质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或者绿色水产品的标准,积极挖掘水库优质鱼的不同水库的水产品地理标志,完善水产品的商品注册,提高水库优质鱼的知名度。这样才能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生态渔业之路。目前走生态渔业之路成功的例子很多,如清江鱼、丹江白鱼、千岛湖鳙鱼、峡山鱼等等。

关键点:优质的水库环境,优良的水质,标准化的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水产品质量。

控制技术:

1、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有机水产品的产地环境要求,水质养殖标准的要求。

2、要制定好优质的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3、要建立好质量追溯保证体系,加强对水产品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

二.技术渔业的发展

结合市场、结合水库渔业快速发展的成熟操作技术,在走生态渔业之路情况下,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一是利用现在成熟的水库养殖技术,在不投饵不施肥确保环境优良的情况下,生产无公害优质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有机水产晶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水库的资源,投足投放好鱼种,产出质优量多的成鱼二是如何结合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操作技术及时向市场提供质量保证的优质鱼类。

关键点:

如何建立适合该库的养殖结构和养殖模式,如何完成起捕的问题.如何利用水产养殖来调控好水库的水质,保护好水库水质环境的问题。

控制技术:

1、养殖模式的确立,生产计划的制定,鱼种投放规格、投放比例以及投放量的确定。

2、成热的捕捞技术能达到与市场相适应的与水库水体空间相对应的捕捞计划及其实现。

3、要达到以养殖来保护水库水体环境的目的。

三.特色渔业的发展

特色渔业,就是利用水库鱼类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天然鱼类丰富的特点,生产优质的凶猛性鱼类及其它杂食性鱼类。这些具有特色的能在水库自然产卵形成种群增殖的鱼类,过去我们为了追求放养的花白鲢鱼类,而对它们进行清除,现在这些鱼类的经济价值都比较高,也是水库渔业的一大特色,应该积极进行挖掘,进行种群增殖。主要是优势的种群建立或改良。有的水库以翘嘴鲇鱼为优势种群,有的水库以红尾(蒙古红)为优势种群,有的水库鳜鱼丰富,有的水库黄颡鱼资源多,还有黄尾密鲴等鲴类杂食性鱼类,有的水库有资源,投有形成种群,另常见的鲤、鲫品种水库较多,可以进行优质鲤、鲫鱼的投放进行品种的改良,有的还可以引进银鱼、沼池公鱼等等,这些特色鱼类,也是水库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关键点及控制技术:一是形成特色优势鱼类资源,建立自然增殖的种群;二是严格控制取水规格及产卵期间的自然保护措施:三是提高特色鱼类的起捕技术;四是加工成特色风味的鱼产品。

四.结论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库;渔业;养殖技术

一、创造良好的渔业养殖环境

作为渔业养殖使用的水库,水库的温度应维持在0-28℃之间,水库中水质应满足渔业的养殖标准,维持稳定的,无污染的水源环境。水库表面的风力应在0-6级范围内,养殖的水库应具有良好的植被环境和养殖环境,具有较好的降水数量,同时应具备便利的交通和开阔的水面,保证充足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从而为养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所选择养殖的水库坝体以及坝基应保持不漏水。溢洪道和输水管处应设置拦鱼栅,应经常清理水库底部的树木树桩等杂物。对于可能引发农田与水库养殖纷争的水库,应保证水库中具有最低的渔业养殖的水位线。应定期检查水库堤岸、溢洪道以及水闸,若发现险情时应加固加牢。水库在春季时应修整溢洪道,建立好排水沟,清除溢洪道内部以及防水口部分的大型植物以及其他的障碍物质。还应加强对水库的定期检查,致使汛期十分洪水能及时排出。由此提高了水库的抗洪能力。水库溢洪道以及水闸处应设置相应的设备,防止所养殖鱼在汛期时逃走。同时,鱼苗的放养之前还应捕杀凶猛类型的鱼类,从而防止体态和规格较小的鱼遭到捕食。放养前还应严格消毒水库,从而消灭水库潜在病害。改良水库水质。

二、养殖合适的鱼种

1选择所养殖鱼的种类

在选择了水库养殖种类的前提下,应通过不同种类的鱼数量的协调和匹配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率。可根据水库具体的水质条件在水库中逐渐增加草鱼、鳊鱼、鲤鱼的放养数量,这些草食性鱼类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具有较高的食物转换率,同时也能清理水库中的水质,鱼类的分粪便还可重复养殖花白鲢,草食性鱼类的饲料可通过利用水库周边的空地解决,也可与科研部门合作,引进新的渔业养殖品种,提高养殖的收益。

2控制好养殖密度

水库的渔业养殖应注意鱼苗的投放密度,根据水库的条件以及养殖管理的水平进行灵活掌握。投放的鱼苗一般以鲢、鳙鱼为主。若是水库中的青草资源丰富则可搭配一定数量的草鱼,水库底部栖息物丰富则可搭配青鱼和大规格的鲤鱼。

3掌控放养时间

水库渔业养殖应在春季或秋季放养,一般选在每年的4月末或10月初。鱼苗的放养时应选择晴好的天气,在水库的上游向阳避风的浅水处进行放养。有条件可采取伦捕论放的方法。

4鱼种消毒

水库面积较大,在发生鱼病后难以有效治疗,由此,鱼种放养前应进行鱼种消毒,从而防止病害的产生。消毒方法一般采用硫酸铜溶液浸洗20min-30min,或是用1%的小苏打和3%的食盐合剂浸洗。严禁投施任何肥料或渔药。作好养殖全过程的记载,建立好生产操作规程,严把水库养殖的水质检测关,以及鱼的质量安全检测。提高养殖过程的技术操作,确保鱼的皮毛、鱼的体质、鱼的规格达到优质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

三 合理的选择养殖的种类和细菌

为了提高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保证绿色生态养殖,渔民需要正确的、科学的选择养殖的种类和细菌。

3.1 对于养殖的种类

养殖者需要选择一些生长速度快,耐密度、能够混养的,食性和饵料利用率高的,具有抗病特质的品种。

3.2 对于细菌

一方面可以从天然水域中捕捞;另一方面可以选择正规菌种培育场中的人工菌种。但是要注意,在选择人工菌种时,其必须经过病菌检验的。

四 饲料的选用

为了保障绿色生态养殖,在给淡水产品投喂饲料时,其可以含有腐殖酸,肉毒碱、虾青素、甜菜碱、几丁聚糖等各种生态类饲料添加剂,但要杜绝含有多种激素的、抗生素等饲料。同时,要坚持每天使用天然绿色的鱼料。对于某些特养的品种,还要依据特种的天然食性投喂仿天然饲料。利用生物手段防治鱼病。绿色生态养殖的重要一点就是在鱼病的防治上是否是绿色、环保、无残留。

4.1 植物同鱼共生

试验证明,将鱼和植物共同的放养在水中,鱼的生病几率比单纯的养鱼降低了很多。这是因为植物能够吸收鱼类的粪便和残留的饲料,帮助鱼类清除病菌生繁殖的场所。同时由于植物能够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从而增加了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净化水质,降低了鱼类生病的几率。

4.2 混合养鱼法

实践证明,水库中养殖的品种较少,常常容易导致鱼类的生病,反之水库中的生物种类越多,根据生态机理,其生态系统就相应的越健全,鱼类的抵抗病菌的能力就相应的越强,从而使得复杂生态系统下的鱼类的发病率大大的降低。例如,鲫鱼寻食时会掘池底,从而能够毁坏病原体的繁殖环境。由于食物链的存在,发病的或者体弱的鱼类往往由于行动的迟缓被一些肉食类的鱼类吃掉,从而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由于生态系统的这种自动防病机能,使得品种越多越复杂的水库中鱼类的发病率大大的减低了。

同时,由于不同品种在水中生长的位置不同,混合饲养还能够极大的提高水库的空间利用率。

4.3 无污染防治鱼病

为了保证水库养殖的生态化,养殖者需要对养殖物种进行无污染防病。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规定,渔业用户要杜绝使用磺胺咪、红霉素、痢特灵等多种抗菌素药物;严禁将抗菌素类药物直接投撒到养殖水域中。同时也要杜绝长期的给养物种食用含抗菌素的药物。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养殖者需要树立科学的、健康的养殖理念,尽可能的使用免疫疫苗、抗菌肽制剂等有益生物的制剂。如果不得已必须使用抗菌素药物,则要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使用一些专一性的抗菌素。从而保证其他物种的安全。此外,还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天然的、具有高药性的、无毒副作用或者毒副作用少的草药进行鱼病的防治。这要不仅环保,保证水产品的药物残留少,还能够提高水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水库淡水养殖的生态化,需要不断的提高生态意识,不断的加强水产品的育种,培育出更多的抗病、抗逆的新品种,推进水产品养殖用药的合理性,尽可能多的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强大的防病和保护作用,提高水产品的质量。 近些年来,我国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了严格的禁渔期和禁渔期制度,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加大对电、炸、鱼等非法作业方式的查处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同时,各地还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对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只有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库水域资源,才能使淡水渔业进入一个正常的良性循环,达到持续、稳定、生态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锐全.推进淡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10,(5):94.

[2] 曾令旗.绿色水产大板块-洪湖渔家生态鱼[J].渔业致富指南.2010,(19):22.

[3] 徐厚新,许洪善,乔长征.随县创建水库生态渔业示范片[J].渔业致富指南,2010,(19):6.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逐渐完善,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无论是建筑业、林业等方面的管理体系都开始慢慢的趋于科学化、系统化,我国的渔业也是如此,但是随着渔业养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开始变得逐渐严重,基于此,本文针对绿色理念在渔业养殖中的渗透展开研究,论述了绿色理念在渔业养殖中渗透的重要性,探究了绿色理念在渔业养殖中渗透的方法策略,以期对我国渔业养殖的良好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帮助作用。

关键词:绿色理念;渔业养殖;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76

生态养殖理念的形成,为环境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环境背景下,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热议的话题,我国也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相关研究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加大了力度,对于渔业养殖而言,其本身对于环境存在着一定污染元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保证绿色化的渔业养殖,为生态养殖理念的发展打好基础。

1 绿色理念在渔业养殖中渗透的重要性

万物的生存与繁衍生息都离不开水,水是孕育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在当前社会下保证社会生态发展的基础。目前来说,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并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水生态环境受到恶性影响的问题更为严重,这样的问题已成为当下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对于渔业养殖而言,一定程度上对于水资源造成了污染,这样的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重要问题之一,所以,实现生态化养殖,遵循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渔业养殖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1]。

2 绿色理念在渔业养殖之中渗透的方法策略

拥有一个好的水体,不仅可以使渔民拥有更多的渔业资源获得更多的收益,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因此,实现绿色理念在渔业养殖中的渗透已经迫在眉睫。由此,本文提出了以下3点策略。

2.1 加强绿色理念的植入力度

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使用绿色方式养殖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由于高产的需要有些养殖者仍坚持使用一些添加产品,这样的做法在提高产量同时,但也带来是一定的问题,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还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因此,要在渔业养殖的过程中,加强绿色理念的植入力度,将绿色理念中的环境保护以及安全内容深化到渔业养殖的过程当中,这样一来,不单单提升了渔业产品的产品质量,解决了生态污染问题,还令人们能够买到放心的渔产品,使得健康得到保障[2]。

2.2 强化绿色理念在渔业养殖之中渗透的监督管理力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绿色理念渗透,相应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监管部门,对监管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在选拔的过程中,需要对审核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品性进行合理的考核,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监管部门的职权执行质量。当部门设立好之后,监管人员需要定期的深入到渔业养殖户的养殖生产过程当中,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对于一些不遵循绿色理念的渔业养殖产业进行警告与处罚,对于一些严格遵守绿色理念标准的渔业养殖户进行嘉奖,有合理的奖惩制度,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绿色理念在渔业养殖中的渗透[3]。

2.3 加大绿色理念在渔业养殖中渗透的宣传力度

要想保C绿色渔业养殖理念深入人心,前期的宣传必不可少,由专业部门对渔业养殖污染的资料进行汇总,聘请专业的讲师进行宣传,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渔业养殖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且传达绿色养殖理念,让渔业养殖户的心中具有着一定的绿色养殖概念,同时也可以派遣专家到渔业养殖户家中进行实地的绿色养殖教学,系统而有科学的将绿色养殖方法策略传达给渔业养殖户,这样一来,绿色养殖理念得到了良好的宣传,加之前文提到的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加强绿色理念的植入力度,三者合而为一,就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绿色渔业养殖[4]。

3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渔业的发展,渔业养殖的前景良好,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想要尽量避免渔业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就需要加大对渔业养殖过程管理的力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渔业养殖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目前来说,我国已经有相关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结论,但是单单有这样的研究还不够,还需要将具体方法策略应用到实际的渔业养殖过程中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绿色理念能够完全渗透到渔业养殖中,为生态的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溢卓.日本渔业资源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饲料研究,2016(22):37-41.

[2]安然.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辽宁省海洋生态损害补偿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11):153-156.

[3]范周龄,马丽卿.关于推进舟山远洋渔业产业联盟的探索[J].特区经济,2016(11):50-51.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淡水渔业;环境保护;生态养殖

1淡水渔业环境概述

在我国社会经济、工业快速发展及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淡水渔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再加上人为捕捞,使得部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功能急剧减弱,各类水环境危害现象发生频率愈来愈高[1]。同时,部分淡水渔业养殖模式较为落后,资源消耗较大,容易影响水体质量,并且排污、净化措施不够到位,导致淡水环境当中营养元素如磷、氮等含量较高,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总体上来看,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环境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急需完善,相关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2影响淡水渔业环境的相关因素分析

淡水渔业环境污染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因素[2]:(1)养殖药物。多数淡水渔业养殖户会选择杀虫剂、杀菌剂等药物来控制养殖水生生物病害;利用杀藻剂、除草剂等来抑制淡水植物生长,并且会采用杀杂鱼药物来控制非养殖类动物生长。在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是主要产业之一,整体养殖规模较大,所投入的养殖药物量也十分巨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的用药习惯,甚至存在滥用药的行为,再加上宏观监管工作不够到位,容易出现水体污染、水环境生态失衡等各种问题,反而不利于淡水渔业健康发展。(2)养殖饲料。淡水渔业养殖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养殖方式,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养殖饲料。这些饲料不可能完全被所养殖的生物消化掉,部分会残留在水体当中。相关研究表明,市面上大多数养殖饲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其损失率接近40%。部分大规模渔业养殖基地每日投入的养殖饲料数量较大,很多未能够被水生生物正常消化的养殖饲料会不断累积,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一些水域较深的区域当中,一些饲料会沉入水底,这部分饲料会消耗水体当中的养分,容易滋生大量厌氧生物,会让水底生态结构受到影响。(3)工业废水及城市废水污染。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排放量愈来愈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方法并不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淡水环境及其资源受到持续性的污染及破坏,影响了淡水渔业发展。

3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3.1大力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

传统淡水渔业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淡水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升产值。经过一段高增长期后,渔业经济会逐渐放缓,并且淡水渔业环境破坏程度变得愈来愈严重,渔业产品质量也会不断下降,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显然是相悖的。淡水生态渔业弥补了传统淡水养殖的缺陷与漏洞。以草鱼养殖为例,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技术进行养殖。在一定规模的淡水水域中以网围的方式实施集约化精养,通过投放大规格鱼种,以养殖大规格成鱼的方式来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又如,在生态养殖当中可采用软体动物控制开发技术。部分淡水水域水质及底质较肥,可为软体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软体动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够成为部分鱼类或水生生物的食物,为渔业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结合软体动物生长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养殖方案,能够实现滤食性鱼类与软体动物互利共生。通过生态养殖,不仅能够保持稳定的水产业经济产值,还能够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3.2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反映出淡水渔业的实际环境状况,便可提前采取一定措施来控制水环境污染。根据水域污染程度、污染因素及污染源情况,相关部门可制定保护性政策,避免淡水渔业环境受到持续性破坏。同时,要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并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渔业污染事故。地方政府要加强区域渔业环境检测网络建设,形成联网监测机制,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并将相关监测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社会化监督。

3.3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

相关部门要发挥协同作用,相互配合,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方面。首先,要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在排放所有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入淡水环境当中。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若发现违规排放行为,以法律为后盾对违规对象进行严惩。其次,要大力推广科学水产养殖技术。由相关部门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科学饲养,合理控制养殖药物投放量及饲料投放量,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另外,要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在落实污染源普查及治理的过程中,还要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来修复水体,并做好相关修复评价工作,持续改善淡水渔业水环境质量。

4结语

在淡水渔业养殖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相关环境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为此应通过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及污染控制工作,对淡水渔业环境进行持续性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作者:王宾 单位:济阳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钟文武,王文玉,孙昳.云南省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90-292.

[2]李建民.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03):177.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5篇

一、渔业生产情况

(一)加强湖区管理,绷紧依法生产之弦

1、领导重视,制度落实。一是及时调整并充实了镇政府湖区管理开发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二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分管领导主持的渔业生产工作会议或座谈会,研究全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今年以来,镇政府针对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湖内挖沙作业船和打击湖内违规捕鱼行为等问题进行研究部署;三是每逢大风来临,镇里主要领导都要按照分工,负责驻守到各渔业村、渔业养殖场等重点防范部位现场指导对养殖设施进行加固、落实渔船就近返岸避风。

2、加强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依法兴渔意识。我们每年都组织渔业部门举行渔业街道专题培训,并结合伏季休渔,在全镇开展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同时,我们还对渔业生产知识进行培训授技,大大提高了渔民的养殖积极性。

3、加大打击力度,规范渔业生产秩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养殖设施加固等巡查,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违法行为,维护湖区渔业生态环境。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部分养殖户使用违禁农药造成渔业生态环境破坏的渔业违法行为和破坏渔业资源的“电、炸”鱼违法行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同时,加强与县渔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打击非法湖内取沙行为,蹲点监管,采取疏导与处罚相结合的措施,使今年全镇非法采沙作业船舶比往年有大幅度减少。目前,全镇渔业生产秩序井然,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突出特色,推动渔业生产的全面进步。

我镇渔业生产的工作思路是:保持四大家鱼的养殖,膨胀乌鳢、泥鳅的养殖,引进新品种的养殖,实现名、优、特产品的养殖。

在渔业生产方面,我们通过实施利益驱动、政策启动、产业带动、市场调动、服务推动等策略,使全镇的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实现了大突破。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南北长20华里、东西宽10华里的乌鳢养殖带,养殖面积近2万亩;湖蟹养殖面积达到3000余亩;600亩的泥鳅养殖基地,今年又注入了新活力,鱼苗的繁育开发将是泥鳅发展的重点。渔业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全镇农村经济的“半边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渔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是执法环境不理想,渔民的安全意识差、法制意识亟待加强。渔民对安全宣传、教育置若罔闻,采取各种形式绕过安全检查、私自捕捞,置安全隐患于不顾,甚至酿成事故。二是法制意识不强。个别渔民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违规使用网具,在捕捞作业过程中实行“一网打尽”,严重的破坏了湖区渔业资源,遏制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2是宣传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重点渔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还不了解《渔业法》,不了解渔政部门的职能,不了解保护渔业资源的意义。对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形成群管专治的良好氛围。

三、维护渔业生产的建议

1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在渔业执法中的作用。只有加大宣传渔业法律法规的力度让广大渔民充分了解《渔业法》,充分了解渔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对一些严重危害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让违法分子无机可趁,无利可图。

2是切实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要把渔业部门的职责准确定位在对渔业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上,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针对突出的渔业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渔业执法重点专项检查。这些重点包括:严厉打击违法捕捞(特别是电力捕鱼)、严格执行湖区禁捕期制度。专项检查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抓住不放,要责令和督促其整改,直到解决问题。

3是优化渔业执法的外部条件。在渔政执法过程中要主动地与监察、公安、水利、土地、港务等相关部门搞好协作,主动配合人大的执法监督和政府组织的渔业执法检查,虚心听取和接受人大、政府对渔业执法工作的批评监督,对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要如实汇报,争取人大、政府、政协对渔业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淡水渔业 环境保护 生态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89-01

1 淡水渔业环境概述

在我国社会经济、工业快速发展及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淡水渔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再加上人为捕捞,使得部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功能急剧减弱,各类水环境危害现象发生频率愈来愈高[1]。同时,部分淡水渔业养殖模式较为落后,资源消耗较大,容易影响水体质量,并且排污、净化措施不够到位,导致淡水环境当中营养元素如磷、氮等含量较高,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总体上来看,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环境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急需完善,相关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2 影响淡水渔业环境的相关因素分析

淡水渔业环境污染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因素[2]:(1)养殖物。多数淡水渔业养殖户会选择杀虫剂、杀菌剂等药物来控制养殖水生生物病害;利用杀藻剂、除草剂等来抑制淡水植物生长,并且会采用杀杂鱼药物来控制非养殖类动物生长。在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是主要产业之一,整体养殖规模较大,所投入的养殖药物量也十分巨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的用药习惯,甚至存在滥用药的行为,再加上宏观监管工作不够到位,容易出现水体污染、水环境生态失衡等各种问题,反而不利于淡水渔业健康发展。(2)养殖饲料。淡水渔业养殖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养殖方式,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养殖饲料。这些饲料不可能完全被所养殖的生物消化掉,部分会残留在水体当中。相关研究表明,市面上大多数养殖饲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其损失率接近40%。部分大规模渔业养殖基地每日投入的养殖饲料数量较大,很多未能够被水生生物正常消化的养殖饲料会不断累积,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一些水域较深的区域当中,一些饲料会沉入水底,这部分饲料会消耗水体当中的养分,容易滋生大量厌氧生物,会让水底生态结构受到影响。(3)工业废水及城市废水污染。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排放量愈来愈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方法并不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淡水环境及其资源受到持续性的污染及破坏,影响了淡水渔业发展。

3 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3.1 大力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

传统淡水渔业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淡水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升产值。经过一段高增长期后,渔业经济会逐渐放缓,并且淡水渔业环境破坏程度变得愈来愈严重,渔业产品质量也会不断下降,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显然是相悖的。淡水生态渔业弥补了传统淡水养殖的缺陷与漏洞。以草鱼养殖为例,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技术进行养殖。在一定规模的淡水水域中以网围的方式实施集约化精养,通过投放大规格鱼种,以养殖大规格成鱼的方式来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又如,在生态养殖当中可采用软体动物控制开发技术。部分淡水水域水质及底质较肥,可为软体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软体动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够成为部分鱼类或水生生物的食物,为渔业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结合软体动物生长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养殖方案,能够实现滤食性鱼类与软体动物互利共生。通过生态养殖,不仅能够保持稳定的水产业经济产值,还能够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反映出淡水渔业的实际环境状况,便可提前采取一定措施来控制水环境污染。根据水域污染程度、污染因素及污染源情况,相关部门可制定保护性政策,避免淡水渔业环境受到持续性破坏。同时,要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并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渔业污染事故。地方政府要加强区域渔业环境检测网络建设,形成联网监测机制,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并将相关监测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社会化监督。

3.3 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

相关部门要发挥协同作用,相互配合,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方面。首先,要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在排放所有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入淡水环境当中。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若发现违规排放行为,以法律为后盾对违规对象进行严惩。其次,要大力推广科学水产养殖技术。由相关部门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科学饲养,合理控制养殖药物投放量及饲料投放量,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另外,要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在落实污染源普查及治理的过程中,还要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来修复水体,并做好相关修复评价工作,持续改善淡水渔业水环境质量。

4 结语

在淡水渔业养殖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相关环境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为此应通过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及污染控制工作,对淡水渔业环境进行持续性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文武,王文玉,孙i.云南省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90-292.

[2]李建民.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03):177.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淡水渔业;现状;策略

引言

淡水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基础产业,对农业整体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渔业发展因为受到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渔业发展缓慢。正因为如此,渔业养殖才应该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积极寻找问题,并提出有效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对策。

1 淡水渔业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淡水渔业养殖技术不先进 当前渔业停留在传统养殖模式之下,技术简单落后,一些养殖技术运用不当,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无法满足生态化渔业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渔业产品质量不断下降,消费者对渔业产品也逐渐失去了信心,市场占有率无法得到提升。因为养殖技术的落后,养殖品种无法繁衍,养殖品种老化单一成了当下养殖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淡水产品主要还是以鲫鱼、鲤鱼等为主,而且还停留在粗养状态,没有实现精细化养殖管理,在固定的淡水区域中产量无法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比较低下。

1.2 难以分散的渔业养殖风险影响渔民养殖积极性 渔业具有高风险的特性,容易遭受各种天灾人害的影响,其主要风险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鱼病,很多鱼病无法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一旦发病,就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淡水区域,从而涉及多品种的鱼类,发病时间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时候将是对整个产鱼季节的影响。也正因渔业有这样的养殖高风险,很多渔民对养殖心存担忧,所以不敢大面积、大规模养殖,造成养殖规模始终停留在小散乱的状态,无法促进渔业养殖规模化发展。尤其是当前随着水土污染情况的不断增加,渔业养殖的风险也将变得越来越高。

1.3 加工水平、运输手段落后制约渔业发展 一方面,水产养殖加工上规模企业不多,水产加工技术水平有限,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很少。导致水产品研发力度不够,附加值普遍较低,绝大多数集中在售卖鲜活鱼类,最多也就是冷冻加工、初加工等低端的水产品加工。一些涉及高科技的功能食品研发、药物的研发以及水生活性物质的提取等渔业科技产业少之又少,从而无法将渔业产品进行高效利用。另外一方面,水产的储藏、运输设施和装备比较落后。当前我国的水产运输很大一部分都是活体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只是靠简单的增氧设备来保证水产品的成活率,但是这种运输方式只能使水产品保持二十小时左右的成活时间,造成了很多水产品在运输途中死亡,导致水产品活体运输成了制约渔业做大做强向外发展的可能。

2 淡水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水产良种繁殖,加大良种质改力度 加强水产良种繁殖,加大良种质改力度是完善养殖种类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实现养殖产品种类的完善,政府可以出台一些良种补贴政策,通过经济利益的刺激影响渔民加快对水产品种类的改良,促进优良品种的养殖,提高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通过良种繁育的方式,可以在原有固定的水域资源条件下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通过良种覆盖率实现对传统品种的取代,实现渔业养殖优化。同时,还需要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采用生物、物理的方法改善水质,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水循环系统的自然和谐,淘汰传统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的养殖模式,保证渔业养殖生态环境,从根源上减少各种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生,从而降低渔民养殖风险,为创收创汇打下基础。

2.2 完善水产养殖防疫体系 各级政府应该在水产养殖防疫和病害治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并逐步稳定投资渠道,建设鱼病防治中心等防治中心。这些防治中心要与当地渔民紧密联系,不定期走访各大渔业养殖基地,对各品种渔业水产品以及水域质量抽样调查了解,并开展各种流行疾病监测,及时掌握渔业病害发生的规律情况,采取有效的病害治理措施,提高养殖水域治理和养殖病害防治效果,最终保证水产质量。

2.3 支持养殖加工和运输行业的发展 积极培育和扶持大型科技水产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扶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在养殖加工和运输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渔业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对渔业的科学利用,实现渔业产品的利用率。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养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通过政策扶持或者政府补贴引导养殖加工龙头企业配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让更多科研工作者能够有良好的研究、工作环境。政府通过着力培育、发展和壮大一批技术优良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推动渔业养殖加工和运输的发展,将渔业水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增加渔业养殖的市场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从而吸引更多渔民能够主动参与养殖,促进渔业的发展壮大。

总而言之,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积极寻求各种办法突破传统渔业的养殖问题,通过技术提升、风险防范等措施实现渔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智伟. 湖泊渔业生态化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2] 杨明生. 节水渔业与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J]. 水利渔业,2002,02:35-36.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江西;淡水渔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江西省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地处江南地带,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越,全省水域广,水系发达,总面积约2500万亩,主要以淡水养殖渔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大省。[1]

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江西省渔业认真贯彻“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渔业发展方针,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大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农产品出口的主导产业。[2]我省渔业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发展中若干制约性问题依然存在,包括渔业环境资源、产业结构、水产品质量及产业竞争力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着我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迅速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使我省渔业及时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这亟待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1 江西渔业发展中若干存在问题

1.1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资源衰退现象日趋严重

近年来,由于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江河湖泊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致使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退化,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据统计,1962年鄱阳湖捕捞总产量曾达到4.2万吨,1985年下降到2.7万吨。1983年凤尾鱼产量约110万公斤,1988年下降到55万公斤;银鱼的历史最高产量曾达20万公斤,现已形不成渔汛。此外,由于环境的恶化,捕捞强度的增高,以及人类活动破坏,我省渔业资源也明显得呈现衰退现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指数下降,白鳍豚、白鲟、鲥鱼等珍稀水生生物物种已难觅踪迹,江豚种群数量也正以每年7%的速度减少,一些物种正处于极度濒危或灭绝的境地。在捕捞所得渔获物中明显以鲤、鲫、鲶、黄颡鱼等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比例超过90%,青、草、鲢、鳙等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的比例极低,中华绒螯蟹、暗纹东方豚、刀鲚鱼、银鱼已难成渔汛,渔获物严重小型化、低龄化和低质化。[2]

1.2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科技含量水平相对较低

我省渔业产业结构呈“一大两小”这样的一个模式,就是以第一产业(包括养殖业和捕捞业)为主,而第二产业(水产品深加工及渔船、渔机、渔具、渔药、饵料等生产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物流、营销及休闲渔业等其他服务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3]在水产养殖中,我省多以个体分散生产经营为主,而大集团、大企业的集团控股养殖却非常少,目前只有江西鄱阳湖四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公司企业有从事水产养殖工作,这就制约了我水产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养殖模式老套单一,还多以粗放式养殖生产为主,而产业化、工业化、高精密度养殖较少,这就导致我省渔业生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同时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金以及资源的浪费;水产品加工方面,加工企业的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而且加工工艺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省在水产品加工方面只有鳗鱼的加工相对比较有优势,而其他很多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竞争力都很薄弱;在第三产业方面,我省还仅仅只是刚刚起步,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1.3 不法捕捞现象严重。渔政执法力度不强

目前,我省许多地区还存在着偷、毒、炸鱼等不法的捕捞行为,而且屡禁不止。这种不法捕捞,不仅造成了我省渔业资源的极度浪费,还污染了水域生态环境,给渔业生产和公私财产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造成这种现象频发的原有又恰恰是因为我省渔业执法部门的执法和监管不力。目前,我省渔业执法机构主要由渔政、渔监和船检这三支队伍组成,由于我省水域辽阔、分布广泛、环境多样等复杂情况导致渔业执法部门无法进行全面的监管,所以就给了个别不法分子予可乘之机。同时也有我省渔业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能力的不足以及对违法犯罪的惩戒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

1.4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现在的渔业提倡的是健康养殖,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省由于很多渔民的在用药方面不科学,不规范,从而导致我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如近几年发生的氯霉素、甲醛、恩诺沙星和孔雀石绿残留等事件。[2]这些事件极大地打击了我省渔业的生产和市场贸易,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在水产品养殖生产以及质量安全检查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发现,我省水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我省渔业养殖方式不断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和高精密度养殖方式发展,很多渔民在养殖生产和管理上的不科学(如用药不合理,不规范,疾病防治工作没做到位等)造成有疾病和有毒物质残留的一些有质量安全问题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另一方也因为我省水产品种类复杂,市场集中化程度低,导致我省食品安全检测部门无法进行全面监管以及监管力度不够所致。

1.5 渔业灾害频发,渔民权益难以保障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休闲渔业;问题;发展对策;广西昭平

中图分类号 F3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28-01

昭平县地处桂东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和物种资源优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该县渔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水产养殖业进入全区内陆重点县行列。与此同时,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休闲渔业悄然兴起,增添了渔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开辟了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1 昭平县休闲渔业发展概况

昭平县大小河流200多条,绝大部分为桂江水系。桂江是昭平县最大的河流,境内河段103 km,有一级支流85条,二、三级支流112条。全县河流总长1 624 km,多年平均径流量173亿m3,地表水径流量29.94亿m3,可利用水量14.98亿m3,水域面积达1.13万hm2,适宜养殖面积1 000 hm2,可设置网箱40万m2。近年来,昭平县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在保持水产养殖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政府重视、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等措施,促进集养殖、饮食、娱乐、垂钓、观光、养生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网箱养殖面积达9.8万m2,池塘养殖814 hm2,渔业总产值2.607亿元,有各类休闲渔庄80多家,综合经营收入5 660多万元,成为该县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 昭平县休闲渔业的基本形式

2.1 饮食服务型

依托圩镇、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以农家乐、生态渔馆和山庄园林为载体,发展休闲渔业,如昭平镇马圣村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创建了种草流水生态养殖、前店后塘田园风光式休闲渔业经营模式,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池塘边种植黑麦草、象草和蔬菜,解决草食性鱼类主要饵料问题,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建造标准鱼塘,保持水深1.5 m左右,适当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引河水入鱼塘,利用马圣河自然落差,不间断排灌流水,自然调节水质,使养殖水体保持良好,形成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条件,提升鱼的质量。四是实行生态养殖,不使用化学药品,尽量少用合成饲料,确保鱼产品生态、安全、天然美味。创新水产养殖模式后,依托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渔业生产的场地,拓展经营范围,整合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兴办集养殖、餐饮、观光、娱乐、养生等于一体的农家乐,形成生态养殖、市场流通、餐饮休闲的产业链,增加渔业效益,拉动乡村旅游,促进水产养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2.2 生产经营型

依托江河或库区网箱养殖基地,利用渔业自然环境和生产场地,整合山水景观与渔业文化,兴办集养殖、餐饮、垂钓、观光、娱乐、养生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渔业,这种形式的休闲渔业主要集中在桂江沿岸乡镇。投资者结合网箱养鱼,增加垂钓、捕鱼和水上游玩等娱乐项目,依托百里桂江造船或在沿岸开办鱼餐馆,利用自然环境、网箱养殖和船舫式鱼馆发展休闲渔业的模式,让人们走进水产养殖场,在产地直接品尝生态鱼的鲜美佳味[1]。

2.3 休闲养生型

依托山塘水库,结合周边的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既有养殖、餐饮、住宿、垂钓、娱乐,又有观景、健身、度假、休闲、养生和乡村生活体验。这种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的休闲渔业形式,让游客观赏鱼水欢歌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灵动和生气,体会垂钓戏水的乐趣,品尝生态鱼的鲜美佳味,增进身心健康。

3 昭平县发展休闲渔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休闲渔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总体规划和有效管理。休闲渔业多数以民营企业和个体老板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合理。二是规模偏小、产品单一、服务功能不齐全。三是基础设施较落后,配套功能不完善。交通不便,缺乏旅宿和娱乐等服务设施,影响休闲渔业的持续发展。四是缺乏相关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无建设用地指标,难以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原有的一些休闲渔业企业也因缺乏政策支持而无法做大做强[2]。

4 加快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

发展休闲渔业是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调整优化发展思路,形成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中心,以桂江水系为纽带的休闲渔业经济圈,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充分认识休闲渔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正确处理渔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引导,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把渔业生产、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公共服务等综合规划,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地域特点鲜明的休闲渔业项目。一是把渔业生产与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养生、科普教育等结合起来,形成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把休闲渔业与生态农业、健康产业结合起来,发展综合性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项目,构建绿色生态、特色高效、三业融合的现代渔业体系。三是把休闲渔业与城镇建设、景点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建设休闲渔业项目[3]。

4.2 提升层次,打造品牌

要规划建设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区域性的休闲渔业基地,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先进高效的养殖模式,着力打造桂江生态鱼品牌,用品牌开拓市场,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生态养殖、产品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休闲养生一体化的产业链,打造多元化的绿色生态休闲渔业,拉动乡村旅游发展。

4.3 整合资源,引导发展

休闲渔业既涉及到产业联动,又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增强发展后劲。组织职能部门制定休闲渔业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对休闲渔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规划道路建设和景点开发,进一步完善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考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建立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引进外资和群众自筹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推动休闲渔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合力[4]。

5 参考文献

[1] 柴寿升,张佳佳.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31.

[2] 陈思行.美国休闲渔业现状[J].北京水产,2005(1):4-7.

[3] 王茂军,栾维新,李向诺,等.大连市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设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1):88-92.

渔业养殖问题范文第10篇

此次普查涉及规模化养殖场1个、养殖专业户90户,养殖模式均为池塘养殖,养殖面积556.13 hm2,占全县养殖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于漳河、黄浒河流域,以“人放天养”的粗放方式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少有池塘精养和特种水产养殖,四大家鱼仍为主要养殖品种,特种养殖以河蟹为主。

1水产养殖业污染现状

1.1农业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近年来,水产养殖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随着繁昌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渔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不断增加,以及生产方式不合理,不能循环利用水资源,导致渔业污染加重,特别是河蚌育珠对水体污染加剧,直接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县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1.2自染程度较轻

据普查,当年种苗投放量318.95 t,养殖总产量1 401.98 t。渔药使用量168.72 t,主要为清塘消毒药物,占70%;防治鱼病药物占30%左右,流失量15%~20%,约25.3 t。渔药使用以漳河流域的平铺镇、黄浒河流域的孙村镇居多。饲料使用量1 745.11 t,以青饲料为主,占85%,辅以少量配合饲料(只有15%)。养殖废水排入外部水体量达6 234 575.73 t,无循环利用及排入农田。根据繁昌县水产养殖特点,总体上投入品不多,配合饲料使用较少,水产养殖自染程度轻[2]。极少数集约化养殖水平高的养殖水域存在极其轻度的污染,随废水排入外部流域,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大。

2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繁昌县渔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渔业的快速发展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改善消费者膳食结构做出重要贡献。但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大、排放多、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逐步显现:养殖生产方式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池塘老化,净化设施设备配备不足,配合饲料使用率低,投喂冻鲜小杂鱼养殖现象普遍,局部地区养殖排放污染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因素,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的主要障碍[3-4]。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渔业节本增效、增加渔民收入、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是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3治理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产养殖要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目标,采取政策、经济、技术、管理等措施,提高全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建立节能减排管理机制,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渔业生产各个环节,也涉及到管理、企业、生产者和科研推广各个方面,必须科学谋划,积极推进。要统筹规划节能减排与渔业发展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4]。

3.2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参与

切实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明确生产经营者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调动协会和渔民的节能减排积极性,形成渔业各行各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3.3大力推进养殖业节水减排

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全面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改进进排水设施,配备水质净化和环保设备。研发并推广高效配合饲料,减少投喂鲜活小杂鱼。推进构建精准化养殖技术体系,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发挥渔业碳汇功能,大力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和大水面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增养殖,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加大增殖放流力度[5]。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生态环保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养殖设施风能、太阳能、地热利用技术,扩大新能源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3.4树立安全用药意识

水生动植物养殖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鼓励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渔药,最好使用水产专用药物,食用鱼上市前,遵守相应的休药期。选择商品饲料时要注重品牌,不在饲料中乱添加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自染情况的发生。利用某些鱼类能净化水体的作用,大量养殖,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的作用[6]。

4参考文献

[1] 易诚,程胜高,胡国平,等.衡阳市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4):61-64.

[2] 王金乐,李建光,向燕,等.贵州省水产养殖环境问题及其污染防治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2011,35(6):64-65.

[3] 丁树谦.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基本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65-67.

[4] 陈清华,彭海君,刘明清.基于最佳管理实践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污染管理[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0):90-93,109.

[5] 刘中华,刘先峰.水产养殖环境综合改良方案[J].渔业致富指南,2011(16):79.

上一篇:自媒体考核办法范文 下一篇:医学妇产科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