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0:24

渔业品牌建设

渔业品牌建设篇1

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现代渔业体系科学发展

一、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的建设现状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渔业发展能力增强。渔业发展从粗放型养殖,向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养殖转变,已初步形成鱼饲料运销―水产养殖―渔药销售鱼病防治―鲜鱼运输销售――观赏鱼养殖--休闲垂钓的产业链条。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黄河鲤鱼连片养殖基地。

(二)科技服务力度加大,渔业发展质量提高。形成了以市、镇技术指导员为纽带,养殖大户和示范户为核心,广泛连接周边养殖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努力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使广大水产养殖户得到便捷的技术服务。围绕标准化生产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开展了养殖投入品的管理和积极创建名牌水产品工作,在水产资源增殖放流、现代渔业示范区内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多年来,在部、省厅、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荥阳农产品检测中心的抽检中,合格率达100%。

(三)渔业基础建设加强,渔民生产条件改善。截止2014年底,示范区内共新修道路56公里,新修翻修进排水渠道55公里,新增变压器23台,新建高低压线路1.5万米,修复引黄提水站一座、新打机井及配套122眼,种植绿化行道树2万余棵,新修过路桥涵13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28套,新建企业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室3个,使示范区良种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示范区内还推广了渔业互助保险,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渔业潜在的自然风险,深得渔民欢迎。

二、制约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渔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市场上鲜鱼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近年来,由于受南方水产品北进冲击、水产养殖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水产品价格连年低迷。我市示范区渔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加,渔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加之饲料价格及人力资源费用不断上涨,导致水产养殖业利润空间变小。

(二)渔业经营方式分散,现代化水平不高。我市渔业经营体制多以专业合作社为主、公司型经营为辅,但其经营方式较为分散,在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难度较大。加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范围小,渔民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我市现代渔业示范区养殖标准化程度不高。另外,良种覆盖率、鱼病防疫相对滞后,智能增氧设备、捕捞台网等现代化水产业养殖机械使用率较低,物联网技术应用不高,渔业科技创新程度偏低,渔技推广体系仍落后于养殖生产发展等因素,也阻碍了我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现代化发展水平。

(三)渔业增值空间小,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拉长。近年来,随着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近效游、休闲游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而我市渔业还处于以养殖为主、休闲垂钓为辅的初级阶段,企业、养殖户仅把目光盯在提高养殖产量、面积等方面,在参与型渔业、游览型渔业、水产深加工业等方面尚处于空白。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面,缺乏旅游开发型、加工型龙头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效果不明显,渔业增值空间小。

三、加快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科技为支撑,提高现代渔业科技含量。一是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及职能,形成以市站、镇站为主体的多层次、覆盖面广和服务功能强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落实推广经费、实验基地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水产管理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和正常运转。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加快特色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二是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引进名特优品种,加大鱼苗繁殖基地和病害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水产主导品种培育、重大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养殖模式、水生生物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节能减排等,开展技术推广和产学研合作,切实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三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进无公害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和水域监测,用标准指导生产、加工、管理、营销,严格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我市水产品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提高现代装备应用能力。加大信息化应用和网络技术培训和宣传,运用物联网、信息化、渔业养殖自动化智能设备等新装备,进一步提高现代渔业的科技含量。

(二)以市场为导向,拓展现代渔业效益空间。一方面在发展生态、精品、休闲养殖上下功夫。加大渔文化的推广力度,强化水产品牌的培养宣传,加强对养殖水面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源治理;大力发展休闲养殖,把水产养殖与餐饮、垂钓、度假、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在水产品深加工上下工夫。大力扶持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烤制品、干制品、水产快餐食品等生产,实现水产品加工系列化、多样化,满足不同群众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渔产品的附加值。

渔业品牌建设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县关于加快发展精品农业、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精品农业发展方向,以建立和完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实施水产种子种苗等工程,加强水产品牌等建设,突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等管理,健全完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全县渔业产业发展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实施四大工程

1、实施水产种子种苗工程。优质的水产种子种苗是我县大力发展精品渔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要围绕虾类、龟鳖类、河蟹、常规鱼类、名优鱼类分别在姚庄、西塘、陶庄、天凝等镇建立8~10个县级以上规模化水产种苗繁育和培育基地,加强良种选育与提纯复壮,并逐步试行良种补贴政策,重点提高中华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河蟹、鳜鱼、常规鱼类等主导品种的优质种苗生产能力和良种覆盖率。同时,在西塘镇鸦鹊村、姚庄镇*村各建设1个县级水产种苗引种育种中心,加强水产良种的引进、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与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的配套能力。

2、实施标准化鱼塘建设工程。继续以标准化鱼塘建设工程为抓手,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养殖模式生态、经营机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渔业示范基地。结合标准化鱼塘建设,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初步建立起符合*特点的水产标准化体系和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力争到2011年,确保完成1万亩水产标准化鱼塘及老塘改造实事工程,力争完成3万亩水产标准塘建设任务。建成1万亩符合“四个一”要求(即有一个优势品种、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健康养殖模式、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的生态高效现代渔业示范基地。

3、实施主导品种提升工程。围绕我县的主要养殖品种,重点打造五大主导品种精品区。一是建设2万亩“三虾”精品养殖区。在陶庄镇、姚庄镇和惠民街道重点发展南美白对虾精品养殖区,在西塘、干窑等镇重点发展罗氏沼虾精品养殖区,在姚庄镇重点发展青虾精品养殖区。力争到2011年,“三虾”精品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年产优质商品虾6000吨,年产值超1.5亿元。二是建设5000亩龟鳖类精品养殖区。重点在姚庄、天凝等镇发展中华鳖(太湖花鳖)、日本品系中华鳖、鳄龟等龟鳖精品养殖品种,同时建设3~5个规模化龟鳖种苗繁育基地,年产龟鳖种苗500万只。力争到2011年,全县龟鳖精品养殖区年产优质龟鳖2000吨,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三是建设1万亩河蟹精品养殖区。重点在陶庄、西塘等镇建设河蟹精品养殖区,在姚庄镇建设虾蟹混养精品区。力争到2011年,年产优质河蟹500吨,年产值达3500万元以上。四是建设万亩“四大家鱼”精品养殖区。重点在姚庄、陶庄、西塘、天凝等镇建设1万亩“四大家鱼”精品养殖区。力争到2011年,年产优质商品鱼8000吨,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五是建设5000亩名特优鱼类精品养殖区。重点在陶庄、西塘、干窑、天凝等镇发展鳜鱼、加州鲈鱼、太湖白鱼、乌鳢等名特优鱼类。力争到2011年,全县名特优鱼类养殖面积超过5000亩,年产优质鱼3000吨,年产值超6000万元。

4、实施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制定清洁养殖实施规划,大力推广虾蟹草、鱼鳖混养、河蟹套养鳜鱼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加快建设2000亩水产清洁养殖基地。积极实施标准塘改造、清洁养殖、排放废水处理等综合治理措施,着力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重点在陶庄镇建设350亩水产清洁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积极探索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生态渔业发展新路子。

(二)加强三项建设

1、加强水产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不断提升*水产精品的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水产精品在市场销售中的竞争优势,带动整个渔业产业的发展。鼓励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行业协会、渔业龙头企业、水产养殖大户通过品种改良、产品基地双认证和品牌营销,争创水产精品品牌。力争到2011年,全县培育省级以上名牌水产品5个,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机水产品10个以上,积极推动我县由水产养殖大县向水产养殖强县转变。

2、加强加工和流通渔业建设。通过引进外资企业和培育本地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发展我县主要养殖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业。继续做好南美白对虾“订单渔业”,进一步加强青鱼、加州鲈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攻关。支持渔业加工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户合作建立水产精品生产基地,促进产销对接。大力推广超市直供、连锁专卖、网上销售等现代水产物流模式,拓宽水产精品流通渠道。积极培育水产经纪人队伍,规划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展*水产精品的销售市场。

3、加强休闲渔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地理位置优越、湖荡湿地和池塘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加快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在现有4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几年努力,再培育2-3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休闲渔业与旅游渔业的有机结合。力争到2011年,全县从事渔业休闲的基地达到10个以上,休闲渔业经营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形成分布合理,特色明显的休闲渔业新格局,使休闲渔业成为我县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突出两项管理

1、突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县要以创建“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为契机,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强化初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大力推行水产养殖、用药和销售“三项记录”,从水产种苗、水产饲料、渔用药物等环节着手,加强对温室甲鱼养殖户的重点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体系及监控网络,加快建设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着力构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11年,全县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初级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突出渔政执法管理。渔政管理是渔业生产和发展精品渔业的重要保证。要继续加强养殖证的管理工作,按照《*县水产养殖规划》,认真做好内外荡养殖证的发放、换证年审等工作。进一步落实对无公害基地、水产种苗场、水产饲料生产企业规范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渔业水域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管理,为发展渔业生态养殖和精品养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严格渔船安全生产管理,严厉打击电捕、偷盗养殖水产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渔民合法权益。

(四)健全一个体系

进一步健全推进精品渔业发展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全县要结合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良好契机,积极推动渔技推广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生产基地、合作社、养殖企业、养殖户的技术对接,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我县渔业的产业层次。同时,结合新型责任渔技制度的实施,切实加强渔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深化渔业实用技术培训,构建适应精品渔业发展要求的新型渔技推广体系。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精品渔业是实施生态渔业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县渔业主管部门以及县农办、发改、财政、科技、环保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相互配合,积极推进。各镇(街道)要根据本实施意见,抓紧落实实施单位和责任人员,重点镇(街道)要专门建立工作班子,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科学制定规划。各镇(街道)要从市场需要和本地区的水产养殖优势出发,制定本镇(街道)发展精品渔业的工作方案,重点镇(街道)要制定三年期的实施规划。要依托现有的水产品品牌基础,进一步加大水产精品品牌宣传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建设一批规模化精品渔业生产基地。

3、加大政策扶持。要切实加大对发展精品渔业的投入,县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扶持资金,重点扶持标准化鱼塘建设、精品渔业示范基地建设、水产良种繁育推广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渔业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注重对涉农项目导向性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发展精品渔业,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

渔业品牌建设篇3

一、渔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渔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生态、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渔业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规范渔业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全市渔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渔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208.6万吨,增加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607.8亿元,占海洋产业产值的58%;渔业增加值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60%以上,渔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

(二)渔业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捕捞向远洋扩展。2009年,全市远洋渔船达到255艘,实现产量6万吨,产值5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作业领域扩展到南太平洋、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等地。养殖向名优拓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全省最大的海参、鲍鱼、牡蛎、牙鲆、河豚鱼、扇贝、石鲽、海蜇和裙带菜养殖基地。2009年,全市海水名优养殖产值突破100亿元,占养殖业产值的76%。加工向精深拓展。开发了近千种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药品。2009年,海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值171亿元,占加工业产值的77%。船舶制造、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实现产值178亿元,占渔业收入的30%。

(三)渔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渔业企业群体,产值过亿元渔业企业超过40家,有20家渔业企业成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部级5家。在全省率先成立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截至2009年底,共组建渔民专业合作社20多个,入社1000多户,示范带动养殖户近3000户。

(四)渔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渔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了40多处教学、实习、中试和转化基地,实施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其中“863”项目30多个,建设了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滩涂贝类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浅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等50多个示范园区和基地。初步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机制,普及了池塘造礁养参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型渔民。

(五)水产品质量与知名度稳步提升。截至2009年底,全市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的养殖面积近40万亩,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300多个,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海洋渔业产品达到45个,其中部级名牌5个,有效提升了产品市场形象。在省海洋与渔业厅推出的“省十大渔业品牌”中,全市有6大品牌入选。

(六)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实施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报废渔船1000多艘,转产渔民5000多人,放流渔业苗种数量近30亿单位,建立了10多处海洋或渔业保护区,近岸水质保持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虽然我市渔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但仍存在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市渔业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和总量,渔业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消耗和投入的增加,发展方式粗放,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在体现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品牌、市场等方面,与先进地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我们建立了50多处教学、实习、中试和转化基地,实施一大批科技成果,但在总体上,科技进步因素不突出,渔业高新技术的拉动作用不够突出,造成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虽然获得各类名牌产品认证的产品数量不少,但真正有号召力的品牌不多,尤其是与相比,品牌效应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我市是水产品主产区,但长期以来,缺乏档次高、专业化、规模大的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与、、、、等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相比有很大差距,我们只是人家的零头。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岸线不断减少,养殖趋于饱和,空间越来越小。巨大的海洋捕捞能力与日益退化的近海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已经达到极限。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海水呈现富营养化状态。从近年的发展看,我们与先进地市不仅在质的方面差距有所拉大,在量的方面优势也逐渐削弱,必须彻底转变发展观念,加快渔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渔业发展。

二、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目标与方向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初步确定了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和机制体制创新,以科技兴海和品牌培育为抓手,高效利用资源和空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品生产,优化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扩大新兴产业,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提高渔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构筑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环境良好、带动力较强的现代海洋渔业体系,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渔业示范区。

主要目标:到2015年,水产品产量在目前208万吨的基础上适度增长;渔业产值年均增长8%,达到10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调结构转方式取得明显成效,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

主要方向:

(一)坚持全方位、立体式开发,进一步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当前,渔业发展面临着捕捞资源持续衰退和近海可养殖水面逐步缩小的双重压力,亟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由近岸向深海,由海面向海底,由本地向外地,由国内向国外拓展,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突破浅海与海底。在文登、乳山海域,受制于海域条件、养殖技术、设施投入等因素,养殖主要集中在滩涂水域,至少有50多万亩的浅海海域尚未开发;同时,全市筏式养殖实养面积约30万亩,占用水面约120万亩,目前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水面;在筏式养殖之外,在近海最少有40万亩的海底可以开发利用。上述三部分相加,面积超过210万亩,目前只开发了18万亩,还有近200万亩的浅海与海底尚未开发。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浅海和海底作为重点,进行专题攻关,确定适宜文登与乳山浅海养殖的品种,发展名特优品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网箱养殖和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养等。在海底投放刺参、魁蚶、西施舌、海胆、皱纹盘鲍、扇贝等海珍品进行增殖,使海底增养殖成为海水养殖新的增长点。到2015年,新开发浅海20万亩以上,新增海底增养殖50万亩以上。

二是突破深海与远海。根据国家908海洋专项调查结果大致估算,我市20米、30米、5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分别为4000、10000与24000平方公里。目前除了海带养殖推进到30米等深线以外海域外,其他养殖大都集中在20米等深线以内。而獐子岛集团已拓展到50米等深线,开发海域达到1500平方公里。我市的好当家集团正在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合作开发苏山岛20万亩深海海域。下一步,我们将借鉴、推广本地和外地开发深海的经验和做法,在技术、品种等方面争取突破,推进养殖由浅海向远海、深海进军。2015年,开发深海、远海养殖超过40万亩。

三是突破异地与海外。从国内看,省内的滨洲、东营以及海南等地,有大量的未开发滩涂水域,我市好当家等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南等地投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近年来,我市养殖企业在冬季将海参、鲍鱼、大菱鲆、牙鲆等转场到福建霞浦、广东深圳等地养殖,实施“北鱼南养”,也为异地养殖积累了经验。从国际上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在全球范围内,30%的鱼类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国际大洋性捕捞仍有发展空间,头足类、上层鱼类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如南极的磷虾资源开发基本属于空白。同时,非洲、拉美等很多国家渔业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低下,也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下一步,我们将发挥渔业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异地和国外开展捕捞、养殖、水产加工等业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参加竞争。

(二)以保障优质安全水产品供给为目标,提升传统渔业

一是压缩改造近海捕捞,壮大远洋渔业。

对于近海捕捞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捕捞能力过剩与渔业资源有限的矛盾。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实施近海捕捞转产转业,降低近海捕捞能力和强度,达到捕捞资源与捕捞强度的平衡。同时,推广先进节能环保的捕捞渔船,实施小型渔船玻璃钢化、大型渔船冷冻化,推广先进渔具、渔法,加强渔船渔获物先进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提高近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通过提高捕捞产品质量,来增加捕捞效益。2015年,小型渔船玻璃钢化改造和大型渔船冷冻化改造数量均超过300艘。

捕捞业的发展重点是远洋渔业,尤其是公海大洋性作业。2009年,全市远洋渔船达到255艘,实现产量6万吨、产值5亿元,在捕捞业中的地位和比重偏低。下一步,应该大力开发国际资源,建立一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远洋捕捞船队。主要实施“四化”工程:1、作业区域大洋化。在发展过洋性作业的同时,逐步提高公海大洋性作业的比重,使大洋性作业的产值占到远洋渔业产值的80%以上。2、作业渔船现代化。购置马力大、吨位大、仓储大的远洋渔船,配备新型网具和电子信息、遥感探鱼等现代化装备,提高捕捞效率。3、作业方式多样化。积极探索竹荚鱼拖网、秋刀鱼舷提网和金枪鱼围网作业,探索兼捕作业,形成各种作业方式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争取鑫发渔业集团南太金枪鱼围网船项目尽快实施。4、生产经营基地化。在斐济等渔船集中、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建立现代化加工厂和后勤补给基地,完善远洋渔业配套设施,延长远洋渔业产业链条,增强综合保障能力。到2015年,远洋渔船稳定在300艘以上,产值超过捕捞产值的20%。

二是发展健康生态高效养殖。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水养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养殖业普遍实施精耕细作、单种精作,实现了养殖品种优良化、水产养殖机械化、养殖管理自动化和养殖产品服务社会化,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比较粗放。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实施“四项工程”的,实现海水养殖业的根本性跨越:1、良种工程。加快新品种引进,通过原种、良种引进和本地种提纯复壮、杂交选育,及时替代退化种质,增强养殖品种的抗逆性,提高抗病能力、生长速度,确保良种覆盖率稳步提高。2015年,水产原良种场发展到20家以上,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2、特色工程。在全市海岸带因地制宜发展名贵鱼类和海珍品养殖,在市区双岛湾至远遥嘴浅海海域和荣成湾、桑沟湾、爱莲湾、靖海湾,重点发展名特优品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网箱养殖、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养;在荣成西南部、文登、乳山滩涂,重点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滩涂贝类精养;在市区和荣成北部近海基岩底质区,重点发展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增养殖,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养殖格局。2015年,争取海参、海带产值超过30亿元,扇贝、菲律宾蛤仔产值超过20亿元,牡蛎、牙鲆超过10亿元。3、园区工程。由浅海滩涂养殖向深海和岸基养殖两翼拓展,加快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打造环翠区高区北部沿海、经区沿海、荣成东部沿海、靖海湾、五垒岛湾、乳山湾六大养殖区。4、生态工程。加快渔业饲料、绿色渔药和免疫制剂开发,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七二一养殖、陆地工厂化高效循环水养殖、滩涂耕作式养殖、标准化生态池塘养殖和抗风浪网箱养殖、筏式养殖外移等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加强集约化养殖设施开发和相关技术研究,提高设施渔业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养殖。2015年,无公害养殖面积占养殖面积的80%以上。

(三)立足产业高端,依托高新技术,培植渔业新兴产业

拥有强大的水产品生产加工能力,但单位效益和产品增值率不高。加工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上,潜力巨大的海洋保健、医药、新材料等刚刚起步。即使在海洋食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全市的海带产品除了作为化工原料,加工产品只有几十个品种,即使是盐渍海带,与淡干海带相比不过增值4到5倍。而日本海带产品多达130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仅海带食品就有调味海带、海带松、海带酱、海带糖、海带茶、海带糕等多个品种,平均增值高达10倍以上,高的达到50多倍。产品增值水平低,主要的原因是科技落后,高新技术的拉动作用不够突出。下一步,我们将利用靠近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众多和生产基地大的优势,积极实施转化渔业高新技术成果,成为全国一流的渔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区。重点发展领域:

一是海洋遗传育种业。加快引进、培育和改良海水养殖动植物的种质,培育驯化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开发鱼类、甲壳类、贝类及海珍品的多倍体、性控及转基因等新品种,推广规模化苗种繁育,发展一批育苗养殖示范场,在海参、鲆鲽鱼、海带等育苗领域形成优势。

二是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业。建立主要养殖对象及大宗、优势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开展藻类、贝类、低值鱼类深加工,通过改型、换装、变异、仿生,开发调味品、佐餐品、模拟食品、鱼糜制品、方便食品等多种产品,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功能性食品基地。

三是海洋药品保健品业。加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开发,加强对新型海洋药物和脑营养物系列产品开发,为医治肿瘤、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提供新型药物支持。加强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的开发,开发新一代DHA、EPA鱼油软胶囊、海参肽、海参补液等保健品。

四是海洋新材料制造业。以海洋生物提取的壳聚糖、海藻多糖、胶原蛋白为主,重点开发无毒、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生物材料、药物载体、表面活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目前青岛大学已经开发出以海藻酸盐为原料的海藻纤维,在保健服装、消防、医疗、军事和环保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给发展海藻新材料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四)加快产业链延伸、多元化推进,增强渔业综合竞争优势

支持多元化推进,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渔业产业链较长,关联度较高,配套性较强,具有多元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我市渔业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蓄了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具备了资本输出和多元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要将实施多元化、推进渔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

一是推进渔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以黄海、百步亭、西霞口、荣喜、大鱼岛、西港、乳山船厂等为龙头,发展大洋型鱿鱼钓、大洋型金枪鱼钓、玻璃钢冷海水金枪鱼钓、超低温冷藏、海上加工等远洋渔业辅助船舶。同时,加快船厂技术改造,应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节能型、新材料技术,错位竞争,开发10万吨级以下各类海洋运输船舶、海洋工程船舶、游艇、特殊船舶、海洋平台、船舶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设备,积极开展渔用网具、养殖设备、器具的生产。针对海带养殖收割依靠人工作业的实际,尽快开发出海带养殖、收割机械设备,提高养殖机械化化水平。

二是推进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目前休闲渔业在我市已经起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规模偏小,档次偏低,影响力不大。在美国,休闲渔业产值是常规渔业产值的三倍以上,成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长海的钓鱼节、宁波的开渔节、朱家尖的沙雕节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区位、资源、岸线等天然优势,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建立集垂钓健身、休闲体验、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科普宣传于一身的综合性休闲渔业基地,扩大休闲渔业规模,提升休闲渔业档次,将渔业功能从传统的供应保障向现代的生态、休闲、度假等拓展延伸。同时,深度开发沿海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大型海洋生态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迈上新的台阶。2015年,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超过30个。

三是推进渔业与临港产业的融合。我市是水产品主产区,但长期以来,缺乏档次高、专业化、规模大的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与、、、、等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相比有很大差距,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70亿元,国际水产城年交易额36亿元,我们只是人家的零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场根本不具备集散与辐射功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下一步,我们将以渔港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渔港服务业,在为渔船提供靠泊、维修、卸载、补给、休整服务的同时,形成包含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贸易、渔需物资供应、餐饮游钓休闲渔业等产业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强龙眼港、石岛港、好当家等港口建设,完善港口设施。购置运输船船,建成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海洋运输船队。

四是推进渔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应用信息技术对渔业科技、生产和流通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数字海洋”,推进信息技术在渔业的应用,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

(五)保护渔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渔业之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充分考虑水域环境与水生生物资源的特殊性、水域多功能性,科学配置建设手段,提升资源修复效率,加速修复进程。以近海海洋牧场群建设为主线,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独具特色的渔业资源修复体系,促进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增强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5年,主要品种的增殖数量每年达到20亿尾(粒)左右,建设20个以上人工鱼礁群,面积达到10万亩,形成4个大型人工鱼礁带,海洋与渔业保护区超过20处。

二是建设生态池塘。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原则,在市区北海、荣成市东部-南部、文登南海、乳山乳山口-白沙滩镇进行池塘开挖、台面修整以及养殖区沟、渠、水、电、路、涵、闸配套设施建设,形成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生态型养殖池塘。计划到2015年,改造标准化池塘10万亩。

三是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实施渔民减船转产,强化伏季休渔管理,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执行陆源污染物达标排放制度,提高船舶等海上防污设备的配备率,控制海上污染源排放。实施重点渔业水域生态整治,加强对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积极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721工程”等科学养殖方式,利用养殖种类间的生态互补性,多梯度的利用营养物质,吸收转移CO2和氮磷等营养盐,优化生态结构、改善渔业环境。

三、加快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保障措施:

(一)以科技创新引领调结构转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海洋研究院的共建,使研究院的研究课题更贴近生产,更符合调结构、转方式的方向。与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建设渔业科研、教学、科研中试、成果转化基地,围绕制约渔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在优良品种培育、病害防治、健康养殖技术、增值加工等领域开展攻关,形成一批影响大的科研成果。推进自主创新。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共建或自建研发中心,增强龙头渔业企业自主研发实力。健全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渔技推广网络,立有效的渔技推广体制,侧重实用技术研究、集成力量,解决社会性渔业生产技术研究、集成断层问题,发挥上承科研院所、下启基层渔业生产单位的技术纽带作用。优化和创新渔业科技下乡、科技入企、科技入户模式。2015年,争取全市收入过亿元渔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年培训渔民3万人次,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渔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5%。

(二)以品牌培育促进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依靠品牌开辟市场,依靠品牌稳定市场,依靠品牌拓展市场、促进产品增值,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打造四大品牌群体:一是地理标志品牌群体。充分挖掘由优越的海域环境、显著的气候特征、特殊的人文因素孕育的优势特色水产品,抓好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地理标志商标认定及市场推介工作,把海带打造成像挪威三文鱼、法国牡蛎那样的世界级品牌;把海参、鲍鱼、牡蛎、海胆、鲆鲽鱼、双壳贝类等优势特色水产品打造成部级品牌,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二是产品品牌群体。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围绕抢占高端市场,开发系列化海洋食品、海洋药品、海洋保健品、高性能渔船、渔具、钓具,以产品的精美、适用、高档次、高技术含量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知名度。三是服务品牌群体。打造西霞口、赤山、好当家、河口渔村、小石岛、山等休闲渔业品牌,远遥渔港、北方渔市等渔港品牌,“山后”海鲜、海边大排档等渔业餐饮品牌,提升渔业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增强渔业发展活力。四是企业品牌群体。培植好当家、西霞口、赤山、泰祥、寻山、靖海、俚岛、宇王、西港等一批产品特色突出、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型龙头企业集中区,提升国内外市场知名度。2015年,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渔业名牌超过20个。

(三)以项目建设承载调结构转方式。一是在海水增养殖领域,重点实施好当家苏山岛20万亩海洋牧场、北海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刘公岛、俚岛湾魁蚶底播增殖项目、乳山禧丰海洋微藻项目、裕隆花鲈产业化苗种生产项目、中孚鲆鲽鱼类良种繁育及工厂化养殖项目。二是在海洋食品加工领域,重点实施好当家投资5亿元的20万吨/年水产精加工项目、泰祥投资3.5亿元的食品加工项目、宇王投资3亿元食品加工项目、海之宝投资8亿元的3万吨/年海藻食品加工项目。三是在海洋医药和保健品加工领域,重点实施投资3亿元的达因多烯康海洋生物制药项目、投资2.6亿元的中大F-苷肽原料药及胶囊项目、投资3亿元的格瑞安螺旋藻项目、投资1亿元的鸿洋神年产20亿粒功能性食品软胶囊项目。四是在海洋生物新材料领域,重点实施投资10亿元的威高集团“甲壳素及壳聚糖的医疗应用及产业化”项目。五是在渔业服务业领域,重点实施远遥中心渔港、好当家闻涛度假村、成山头、赤山等项目。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将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四)以执法管理保障调结构转方式。深入贯彻实施海域管理基本制度,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发挥区划的调控和杠杆作用,优化海域资源配置,支持符合现代渔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用海。深入开展海洋与渔业执法,打击违法行为,规范海洋开发秩序,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提高渔业应对自然风险能力和渔业防灾减灾水平。全面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健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初级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做到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渔业品牌建设篇4

外向型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生产全过程采用绿色饲料并进行水质检测,应用科学的鱼病防治体系(环境改良、疫苗防疫、药物防治、科学管理、优化养殖结构、品种选择),通过生物方法改良水质,构建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注意水产养殖与环保的关系,突出渔业机械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罗非鱼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并在引进推广新品种过程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生产和加工领域通过美国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注册实行科学养鱼,领取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验证证书,保证养殖的罗非鱼是无公害食品,个体大,肥满度高,适合加工制成鱼片。该基地作为水产品加工企业稳定的原料来源和生产基地,与种苗繁育中心和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产业对接,形成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1]。现代化罗非鱼繁殖基地以新建的水口镇和赤坎镇罗非鱼良种场为基础,按照国家良种场建设和现代化生产规范要求,建设现代化的罗非鱼良种场2个,依据科学的原则构建现代化的室内恒温孵化工厂及其配套设施,扩大良种鱼苗的生产规模,利用水产良种场的良好资源和区位优势,选育、引进优良亲本,建立亲本库,从根本上优化种质,然后向周边其他11个乡镇推广和供应良种,以促进开平渔业尽快实现良种化[2]。同时,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运用HACCP技术,人工控制关键点,开展标准化生产。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科研投入、开展技术合作进行品种改良提纯,对亲鱼进行提纯复壮和严格的选育,避免因近亲、小群体繁殖造成的种质退化。在繁育过程中严格水质检测和病害防治,完善恒温育苗系统和循环水处理系统,全面提高繁育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确保品种的质量和优势。对罗非鱼,应重点引进尼罗罗非鱼和澳大利亚罗非鱼原种和不含卵孵化的罗非鱼新种,以更新现有亲鱼和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同时建立相应的区域性保种基地和繁育基地,通过保种和扩种,使现有的罗非鱼种质得到更新。在潭江沿岸水口、赤坎、塘口、百合、沙塘镇建立健康规模养殖基地达到50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40%,优质罗非鱼出口量达到3.5万t。辐射带动周边8000hm2养殖水面,用3~5年的时间形成一个集良种生产、无公害生产、水产品加工转口贸易于一体的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名特优新品种养殖示范基地建立名特优新品种养殖示范基地,对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坚持以保护和提高养殖品种质量为中心,加强苗种质量监督,大力发展无公害优势水产品,推进养殖品种良种产业化建设,提高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全面提升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具有积极的作用。完善水产品良种繁育体系,按照引进、选育、保护、开发并举的方针,建立、健全从源种到扩繁的主要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水产业以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为突破口,加大名优新水产品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力度,重点抓好市级水产良种场基础设施以及本地优势品种广东鲂、花鳗鲡和华南鲤等良种工程项目建设,对常规养殖鱼类进行选育或更新。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一批市场潜力大的后续优势品种,如中华鳖、金钱龟、桂花鱼、斑点叉尾鮰、河蟹、苏氏芒鲶、长吻鮠、俄罗斯鲟等品种,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攻关,扩大优质鱼养殖面积,使品种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

在广东,锦鲤是一个极具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建立集繁育、养成为一体的养殖基地,占地67hm2,包括新品种引进区、繁育孵化区、成鱼养殖区及亲鱼培育区。并以此为核心区,向周边辐射发散。核心区内设置锦鲤主题公园,定期举办锦鲤大赛和拍卖会,以此推动锦鲤文化在开平的发展。该示范区直接安排当地农民200人就业,并且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向农户提供种苗及代销等服务,带动当地锦鲤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吸纳优秀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一种探索模式。带动当地锦鲤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如水族设备、观赏鱼饲料等行业。承办全国性的锦鲤大赛与若鲤大赛,这将极大地拉动当地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潭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平市境内潭江及其支流总面积2866hm2,是渔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潭江河是亚热带鱼类栖息、繁殖的天然场所,生长在潭江的鱼类有50多种,种群较多,较名贵的有华南鲤、广东鲂等20多个品种,开平市“龙塘湾鲤鱼”、“赤坎鲂鱼”久负盛名。建立潭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潭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潭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维护流域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潭江赤坎江南桥至百合合山桥段建立潭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面积500hm2,主要保护品种为广东鲂和花鳗鲡。继续对潭江河段进行增殖放流,并建设永久性的放生台;开展野外调查和研究,查清保护区水域的水质状况、主要水域河道地形及底质和水文状况、主要珍稀鱼类和特有鱼类及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现状、其他水生生物资源现状;根据潭江渔获物的结构和人工放流品种在渔获物中的比重、人工放流苗种的回捕率统计等资料,制订并实施以自然繁殖和幼鱼保护为主(即强化渔政管理)、以人工放流合适品种为辅的江河鱼类资源综合人工增殖技术路线;设置人工鱼巢和野生鱼类繁育基地;同时加大对保护潭江和水生生物的宣传力度,建立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提高人们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潭江河流域的和谐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市区的长沙街道新建占地13hm2的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厂,和一批储藏、包装和运销的相关配套企业,进行水产品精深加工,该企业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对当地水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调整起到骨干带动作用,主营产品符合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较大,预期效益好。实行标准化生产,主要产品申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该企业以开平的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作为稳定的加工原料来源和固定的生产基地,并与生产基地的农户建立起利益连结机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该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江门及周边市、县、区一大遍养殖业的发展,解决渔民“产品多了卖不掉,价烂不赚钱”的问题,同时以加工规模促生产规模,增加本区渔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政府每年配套相关资金,扶持该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厂房扩建、养殖基地建设、水产品质量认证及包装、保鲜、储藏和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主要产品定位为浅去皮罗非鱼片和深去皮罗非鱼片,加工规格瞄准国际市场5/7鱼片的需求量。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非洲、中东、日本等。采用全自动罗非鱼开片、修整线、全自动鱼片去皮机、鱼片及活鱼、手动发色柜、自动真空封口机、自动螺旋式和钢带输送式速冻隧道、自动金属探测仪、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度计、质普仪等先进设备,采用木烟发色、Co发色、臭氧消毒、低温速冻、超低温速冻等精深加工工艺,生产全过程严格执行国际通用的《HACCP管理体系》标准[3]。同时,积极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水产品,如鱼糜、鱼丸制品、腌熏制品、水生植物饮料、鱼皮制革等;积极开发分割、预冷、速冻、精细包装技术[4]。

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水产病害与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在市区的长沙街道建立水产病害与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并在各乡镇设立渔业环境监管站。进一步完善渔业环境、水产品病害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使各类监测系统形成网络体系,逐步提高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快推进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水产品疫病监控,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监测,以绿色生态的理念促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开展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水产品品牌创建等工作,推进渔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渔业生产的标准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和水产品营销的品牌化。实现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渔民增收与资源利用的协调统一,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5]。积极推动开展绿色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等工作,特色和大宗品种都需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使无公害水产养殖占有率大幅提高,以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开平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班,强化水产从业人员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水产品病害测报、水生动疫病预防与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等方面的技能,强化水产养殖病防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渔民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和天然饵料,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体和生态环境,投喂无公害饲料,运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免疫刺激剂作为新的防病治病新手段,少用化学药物禁用其他一切违禁药物,使开平市的水产品90%达到安全生产,符合出口的要求。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渔业协会)+渔民”的生产经营模式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渔业协会)+渔民”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绿色水产品为主打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组建水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供销和科研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产、加、销相互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机制和产业格局,促进渔业产业升级。以政府引导和渔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渔业合作社这一经济实体,几个专业化服务队成为合作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育苗专业队、生产专业队和技术专业队。另外,渔业协会作为民间社团性的经济组织,起到政府与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渔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该模式以整合成员资源和维护成员利益为导向,利用分散的社会资源沟通、整合、协调成员的经济行为,维护成员利益,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合作社的基本职能包括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经济职能是通过联合购买降低生产资料成本,通过集体销售增强市场谈判力,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和维持销售市场稳定,通过合作社内部的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而社会职能包括通过社员内部的要素合作来分担市场和自然风险,同时技术推广和培训等[6]。渔业合作社构造“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药物、统一养殖模式、统一产品品质标准的“五统一”管理,带动广大渔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养殖,与龙头企业间长期建立良性的供销关系,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致富渔民的效应。在这种模式下,渔民与合作社的关系为:鱼池的使用权入股到合作社(不养鱼的农户不予入股),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合作社归入股渔民所有,渔民返聘到合作社务工(加入专业服务队)。渔民拥有的大量渔业机械和设备也可入股。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品种-品牌-产业”的联动效益以出口罗非鱼为切入点,大力推广该品种的高效养殖模式,优化其产业结构,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大力实施水产品品牌战略,提高水产品品质,维护品牌的信誉,形成“品种-品牌-产业”的联动效益。

加强开平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场地认证力度,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开拓超市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并举,通过举办渔博会和罗非鱼节等有效载体以提高水产品品牌知名度。水产科技培训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及相应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及整体素质,加快养殖渔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渔”战略,促进渔业技术进步。加强对养殖品种的人工育苗育种技术、鱼类良种选育技术、病害防治与快速诊断技术、健康养殖与集约化养殖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进一步建立健全水产科技培训推广服务体系,重点加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建设,坚持科技下乡,带领基层加强技术推广网络建设。积极做好水产技术培训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和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快培育新型渔民,加强渔民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对渔业先进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新技术,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高渔民的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品病害防治技术水平,加大名优新水产品良种引进和繁育推广的力度。大力推广先进渔业科技,使渔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渔业科技贡献率,全面推进科技兴渔战略的实施[7]。培育或引进龙头企业,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渔业产业化经营,要突出3点:一是要加快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可以是水产品市场、科研及技术推广单位、中介组织、加工企业、名特优苗种基地等。发展龙头企业的方式,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入股、引资等方式创办新企业,也可以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改、扩建、兼并、联合,围绕主导产品,突出主业,尽快扩大规模,走“品牌加规模”的路子,增强辐射带动能力[8]。二是要加大扶持力度。龙头企业承担着带动渔民生产、增收的任务,龙头企业的兴衰关系着渔民的利益,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渔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渔民。三是要以渔民得利为目的,完善利益机制。要引导龙头企业按市场经济法则,通过合同契约、资产参与、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形成利益纽带,使龙头企业与渔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使渔民真正得到实惠。

渔业品牌建设篇5

[摘要]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业近几年来以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目标,坚持走“规模渔业精养化、养殖技术科技化、生产措施标准化、渔业产品品牌化”的四化之路,真正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三年翻一番的跨越式目标,具体措施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养殖条件;强化统控结合措施,提升水产养殖质量;强化养殖特色品种,提升地域养殖优势;强化养殖科技应用,提升渔业发展后劲;强化产品品牌意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瞄准;目标;推进;转型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130-02

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业近几年来以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目标,坚持走“规模渔业精养化、养殖技术科技化、生产措施标准化、渔业产品品牌化”的四化之路,创造了一连串东辛水产发展史上的新纪录。其中2009年实现租金收入7179万元,经营创利220万元;2010年实现租金收入9936万元,经营创利336万元;2011年实现租金收入1156万元,经营创利5808万元,真正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三年翻一番的跨越式目标,大步行进在江苏垦区水产行业的第一方阵。东辛农场水产养殖公司先后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认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东辛水产养殖基地现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国有淡水养殖场,被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评定为连云港市十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

在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过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养殖条件

东辛水产业起步较早,历史较长,但长期以来处于小而弱、分而散的境地,在农场经济总量中微不足道。近几年来,农场党委紧紧抓住东大滩盐田复垦洗盐排碱的机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养殖条件和环境,扩大渔业基地规模。农场先后筹集2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路、桥、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了养殖区进排水完全分开、池塘混凝土硬质护坡、主干道水泥硬化等一系列工程。目前农场水产公司已铺设长达30千米长的水泥防渗渠道,混凝土硬质护坡塘口达到了6000余亩,其中2012年一年就实施了3500亩,水泥护坡投入使用后,不仅有效遏止了风浪冲刷堆坡导致池埂坍塌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池塘渗水难题,提高了水产养殖设施化水平。鱼塘使用年限由原来3年提高到15年以上,池塘容积较改造前增加了20%,鱼产量提高了25%,效益提高了10%以上。水产养殖面积从过去的20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22万亩,增长了10多倍;养殖模式从以前的单点零星养殖发展到如今的连片规模养殖,单体塘口也从以前的20亩/个发展到如今120亩/个。养殖基地新建了15千米水泥路和50千米长的砂石路,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框架已初具雏形。

2强化统控结合措施,提升水产养殖质量

在水产养殖管理和渔用物资经营上,农场严格实施“五统一、三控制”相结合举措,即统一“苗种繁育、投入品采购供应、关键性技术措施、品牌建设、产品销售”,控制“养殖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水产养殖基地按照水产品不同种类进行科学布局,分片养殖,从养殖塘口的土壤盐分、水质变化、适养品种,实施重点监测,进行分类指导,优化了养殖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益。水产公司统一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大厂家、大品牌鱼药、饲料等相关渔用物资,降低了渔业生产成本,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养殖户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水产养殖操作规程,养殖户“按章操作”,提高了生产措施落实的到位率;严格实施质量追溯制度,从产前苗种供应到产后市场销售,均有详尽的控制措施并记录在案,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的“东辛牌”水产品。“五统一、三控制”不仅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水产公司仅销售饲料、鱼药等渔用物资就实现经营创收463万元,东辛水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

3强化养殖特色品种,提升地域养殖优势

东辛地处沿海,土壤盐碱含量本来就很高,加之盐场复垦匡圩改造形成的池塘,土壤含盐量更大。近几年来,农场根据复垦地排盐洗碱的要求,大力加强市场调研,不断进行总结探索,调优养殖结构,形成了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较强市场竞争力并且适合资源条件要求的两大特色品种和两种养殖模式。一种是原海水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这种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产量高、抗病力强等优点,对盐碱含量大的水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另一种是北方人喜食的鲤鱼。东辛产鲤鱼色泽金黄、成相漂亮,深受北方省市市场的欢迎,而尤以友邻省份山东需求量最大,凭借地方特色和地缘优势,农场大力推广鲤鱼规模化养殖,成为鱼类养殖的最大品种。在高产高效水产养殖中,东辛实施主养南美白对虾和鱼、虾套养两种主要模式。按照连片、集中的原则,目前22万亩水面形成了“四大养殖区”,即南美白对虾主养区、鱼虾混养区、生态养殖休闲区和水产苗种繁育区。南美白对虾主养面积目前已达到5000余亩,年产对虾2000多吨,实现效益3000万元,平均亩效益超过5000元。鱼虾套养面积达到16万亩,套养模式亩效益提高到2000元以上,实现了鱼虾双丰收。

4强化养殖科技应用,提升渔业发展后劲

科学养殖是提高水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按照水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品种分布区域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发展要求技术体系的要求,农场大力开展职工养殖科技培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实施双向交流,年外出参观100余人次,培训水产养殖职工400余人次,培训率达到100%。为了水产养殖新科技的加速应用,农场从机构和人员设置方面予以配套,成立了水产养殖科技研究所,新引进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3名,与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淮海工学院等部门和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协作。在养殖生产中,大力推广先进养殖适用新技术和现代渔业装备,先后推广了微孔增氧和格栅分隔养殖等技术,其中利用格栅分离,实行鱼虾套养,防止鱼类进入虾料投放区,不仅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提高了套养虾的产量和规格,平均亩效益提高了一倍以上。目前全场水面拥有自动投饵机和增氧机2400多(套),全部实现了自动投饵和高密度饲养,为规模化养殖增添了后劲。利用国家虾产业体系连云港站养殖试验基地落户东辛的信息、技术优势,2011年新建南美白对虾育苗场,从海南、厦门购进仔苗进行淡化繁育试验,一举获得成功。当年繁育虾苗6亿多尾,解决了农场与周边地区苗种供应难问题,实现销售收入480万元、利润120万元,平均亩效益近10万元。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大棚养殖对虾技术,实现了一年养殖两茬对虾,亩产量达到1500斤/亩,亩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为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养殖提供了技术储备。

5强化产品品牌意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水产品牌化经营是渔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的延伸和高级发展阶段,是联系渔业生产和水产品市场的桥梁,是把产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获得良好而持久的经济效益的最直接的途径。近几年来,东辛在水产品品牌建设中,以公司化推动产品品牌化,以高质量提升品牌含金量。农场渔业生产实施公司化运作,水产公司负责苗种、投入品和产品销售,养殖户负责养殖生产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按照打造“东辛牌”优质水产品的目标,做大、做强、做响品牌。目前东辛生产的南美白对虾已经获得了江苏名牌农产品、市名牌农产品称号,建鲤获得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实施无公害健康养殖,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格执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保证了农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了品牌信誉。东辛南美白对虾和鲤鱼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达8000亩。东辛水产品已经顺利通过了HACCP体系认证,取得了通向绿色健康食品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品牌化运作不仅提高了农场水产市场知名度,而且改变了农场多年来“自寻市场、远征销鱼”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山东、上海、浙江等地鱼商竞相上门采购水产品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金国鑫浙江温岭市“订单渔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市场,2012(45).

渔业品牌建设篇6

关键词:乌梁素海;水质污染;渔业资源渔业

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渔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生态环境养护,同时也在源头上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总理指出:“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渔业标准化既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现代渔业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1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渔业标准化是以渔业科学技术和实践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并将标准加以实施及监督实施的活动过程[1]。渔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渔业产业素质和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为此,推进标准化作为现阶段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无疑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

1.1推进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渔业的迫切需要现代渔业是相对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渔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2]。建设现代渔业,不仅要求生产工具和设施装备现代化,而且要求生产方式、经营手段和内在运行机制现代化。传统渔业和现代渔业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渔业生产是否按标准进行,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钢质化进程加快,鱼塘的标准化生态型改造和设施养殖的快速兴起,以及骨干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渔业设施和物质装备的现代化步伐加快,使渔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相对物质装备等硬件设施来说,分散经营的体制决定了渔业标准化等软件建设还比较滞后,甚至有些生产环节还没形成规范的生产操作规程,这就无法绝对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日本、欧盟等发达渔业国家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推进渔业标准化已是发展现代渔业的生命线,是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必然条件。

1.2推进渔业标准化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客观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国内来说,中国人均gdp已进入3 000美元的行列,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多样型转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设定了准入门槛。从国际市场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水产品的出口越来越受到国际“绿色技术壁垒”的严格限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焦点,前几年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事件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为此,只有完善渔业标准体系,把渔业标准化渗透到渔业生产的全过程,规范渔业投入品管理,控制面源污染,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化学、生物及环境污染的危害,保障水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可以有效应对绿色技术壁垒,扩大我国水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1.3推进渔业标准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渔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形势,资源衰退、空间缩小已成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传统捕捞对象占渔获物的比例逐年下降,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成熟提早的现象日趋严重,海涂大面积围垦和沿海产业带建设的推进,传统海水养殖成为挤压的对象,继续依靠粗放型的渔业发展方式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渔业标准化。把生产健康优质水产品作为目标,科学进行产业布局,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与管理,在生产、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可以促进渔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切实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1.4推进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举措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建设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加引起举国的重视。渔业既是资源性产业,又是个高耗能产业。虽然在渔业资源合理利用上,中国主要采取渔船“双控”管理等投入控制制度,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建立渔船和主机标准,渔船船型的随意性,主机功率“大机小标”现象较为普遍,渔具问题也较为突出,致使海洋捕捞强度远远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同时渔船多且部分主机老旧落后,渔船废气排放和传统养殖方式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渔业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为此,大力推进船机标准化,推广标准健康养殖技术,控制捕捞强度,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渔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或数量质量兼有型转换,标准化作为推动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已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注。台州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渔业大市,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40.38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290.0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15.73亿元,占全国的2.61%、2.24%和1.71%,渔业在大农业和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虽取得许多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欲通过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情况,分析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渔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2.1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台州历来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从2001年开始,市政府实施“358”绿色行动计划,2003年实施“台州农业标准化年”,2005年出台《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2008年,市政府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协调小组,建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各县(市、区)也成立了标准化推广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产值占大农业比重50%以上渔业产业紧抓当前机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渔民参与”的方针,依托部门合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1.1渔业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在水产加工领域,台州市学习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经验,推广应用国际通行的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危害分析关键控制(haccp)体系;在水产养殖领域,主要推广应用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在渔港建设方面,参照实施港航或水利工程技术标准,使防波堤建设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护岸码头建设标准达到50年一遇[3]。近年来,还结合台州实际,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5项,如台州金潮渔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伞式大棚还申请获得国家专利技术,成为大跨度鱼塘大棚建设标准典范。目前,台州市已基本形成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辅的渔业标准体系,内容涵盖了渔业基础设施、产业环境、生产技术、渔业投入品、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品加工等环节,为发展现代渔业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1.2渔业标准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从2003年开始,台州组织实施省级渔业标准化推广项目22项,示范区面积达1 947公顷,直接增收4 521万元,覆盖面积16 880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41.71%,带动渔户或渔民9 720多户(人)。项目实施单位能够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责任制,落实资金,保证了项目的正常开展。同时项目实施单位能及时对渔业投入品实行有效管理,建立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有效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和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此外,项目实施单位还积极联系市级或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定期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和水产品检测。通过项目的示范和推广,不仅提高了示范区的养殖效益,也带动了周边养殖户的增产增收。如温岭金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实施的《2009年无公害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省级推广示范项目》,核心区示范面积47公顷,带动农户25户,覆盖面积413公顷,带动农户110户,项目实施后,实现总增收244.5万元,其中示范区户均增收2.5万元,辐射区户均增收1.65万元。

2.1.3渔业标准化推动了品牌建设随着渔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带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普遍提高,涌现出一批品牌水产品,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全市已认定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111家,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96个,无公害产地规模约8667公顷,获得认证绿色食品29个,获认证的有机农产品为17个。“三门青蟹”成为全国首个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海水养殖产品,三门还获得“中国青蟹之乡”称号。另外还获得了一批浙江省、台州市名牌产品,“大陈岛”大黄鱼、“海の梦”和“兴旺”海鲜大礼包、“龙生牌”鱼糜及制品等,在浙江省内外家喻户晓。

2.1.4加强依标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围绕标准化生产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台州市重点开展了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养殖生产“三项记录”的监督检查,严查养殖生产违法用药、苗种无证生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及海捕虾滥用保鲜剂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了初级水产品抽检和送检制度,实施源头追溯。同时针对水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的要求,全市建成市级水产品检测中心一家,县级水产品检测机构三家,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网络初步建成,具备了对初级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和质量安全的检测检验能力。

2.2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台州在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应当清醒地看到,部分初级水产品药物残留和个别指标超标依然存在,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些领域的标准建设尚未起步。这些情况表明,台州渔业标准化工作与现代渔业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2.1渔业标准化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台州实施渔业标准化主要以推广为主,而没有进行强制性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当前台州部分渔区、渔村对于渔业标准化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许多渔民在捕捞、养殖等各个环节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生产,导致产品药残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如2007年的海捕虾事件就是因为渔民不按正确的生产标准进行操作,使得海捕虾体内焦亚硫酸钠超标,导致当年海捕虾价格大幅下跌,致使捕虾船增产不增收。

2.2.2渔业标准化建设极不平衡目前台州渔业标准化实施主要以养殖、加工业为主,而在其他领域,标准化建设则比较滞后,特别是在渔船、渔机、渔具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标准或没有严格参照标准化要求执行,致使海洋捕捞强度失控,破坏了渔业资源,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船方面,主尺度和主要技术参数没有强制性标准,新建渔船五花八门,对安全稳性也造成一定影响。渔机方面,据调查如一艘主机铭牌功率257 kw的渔船,其实际功率有700 kw,隐性增加主机功率。渔具方面,如流刺网长度目前达到几十公里,有的甚至上百公里,而且多使用三重刺网;帆张网渔船携带网具数量目前都至少有5项,多的有15项之多;蟹笼作业渔船也有同样情况。还有不少网具没有规定最小网目尺寸标准,虽拖网囊网的最小尺寸规定为5.4 cm,也没有很好执行。

2.2.3渔业标准化人才及资金短缺渔业标准化从制定、实施到推广对人才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台州渔业标准化人才却比较缺乏,据统计,全市从事渔业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只有20多人,真正从事标准制定的人员则更少。另外,渔业标准化工作一直经费匮乏。目前主要依靠省政府的以奖代补资金,每年补助的项目和资金有限,市、县两级政府没有专门设立用于推广渔业标准化项目的资金,推动全市渔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力度有限。

2.2.4渔业标准化宣传工作不到位要真正实现标准化生产,宣传和推广工作是关键。任何标准只有通过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但由于目前渔业标准化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渔民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加上渔民文化素质较低和法制意识淡薄,渔业标准知识和标准化生产经营理念还较缺乏。

3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十二五”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对于台州渔业乃至全国渔业来说,是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渔业,对渔业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渔业标准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渔民参与”的方针,以制标执标、基地建设、产品认证、品牌培育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渔业标准化体系,强力推进渔业标准化工作,使渔业标准化在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建设现代渔业和国家生态文明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1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渔业标准化工作做好渔业标准化工作是发展现代渔业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提高对渔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没有渔业标准化,就没有现代渔业,也不可能有渔业现代化”[4]的理念,把渔业标准化工作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对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在海洋与渔业专项扶持资金中,建议切出一块用于渔业标准化研究和技术研发,主要用于重要渔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推广和监管。除做好部级、省级渔业标准化项目的奖励和推广工作外,要建立激励推动机制,争取市、县两级资金扶持地方渔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实行扶持、奖励等政策,提高渔民、渔业企业实施标准化的积极性。要把渔业标准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畴,量化工作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层层抓落实,确保渔业标准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2完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现代渔业标准体系渔业标准化是现代渔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代表着现代渔业发展方向。要围绕发展现代渔业这一重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加快地方性渔业标准的制(修)订进程,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现代渔业标准体系。船机网标准制订滞后是困扰当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笔者建议上级部门,积极推进渔船渔机标准化,尽快实行渔船和柴油机主机技术参数标准化,解决渔民和船厂随意造船、柴油机厂随意生产标注柴油机铭牌等问题,对船用柴油机实行型谱和机号管理,对柴油机型号及其额定功率实行标准化认定和准入,还渔船主机功率本来面目。同时建议上级渔业部门尽快制订渔具渔法准用目录,实施渔具渔法的审查认定和准入制度,规定各种渔具的最小网目尺寸和限制使用措施。与此同时,要根据养殖模式向大棚覆膜养殖、设施养殖和向外海拓展的新动向,总结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渔业标准规范或养殖模式图,为发展现代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3.3强化示范带动,推进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渔业标准化,实施是重点。要围绕虾蟹等特色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带,继续做好渔业标准化项目的储备培育,选择重点水产养殖基地和出口水产品基地,继续争取省级扶持资金,加快推进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渔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区)。总结渔业标准化推广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发挥一些示范性好、带动性强的标准化项目的辐射作用,扩大渔业标准化实施推广覆盖面,提高渔业生产的标准化率,提高财政项目资金的乘数效应。通过典型示范引路和辐射带动,全面提高渔业各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覆盖率,推动建立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和流通品牌化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

3.4落实监督管理,实施水产品认证和名牌认定要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通过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认证认可促动,行业自律联动、市场准入拉动等多种形式,强化渔业标准在执法、生产、贸易中的作用。要完善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继续严查养殖生产违法用药、苗种无证生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及海捕虾滥用保鲜剂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初级水产品抽检和送检,建立水产品原产地标签制度,实施源头追溯,确保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5]。同时要继续加强市域水产检测检验机构建设,延伸监测区域,扩大监测范围,建立渔业水域环境评估机制,探索对渔业标准化实施的监管机制。要以实施渔业标准化为抓手,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的认证。针对水产品和渔业投入品生产加工特点,在质量管理领域推行iso认证,在渔业生产领域推行gap认证,在渔药生产领域推行gmp认证,在水产品加工领域推行haccp认证,促进渔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6]。

3.5搞好宣传培训,全面树立标准化生产理念推进渔业标准化是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和建设现代渔业的过程,也是渔民群众一个认知过程。要高度重视渔业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开展渔业标准化宣传,在全社会普及渔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渔业标准化的认知度。深入渔区、渔村开展“送标准下乡,送技术下乡”活动,通过广播宣传,在渔村、渔港张贴标准化资料,挂标准化宣传横幅,进村、入户、上船,将渔业标准化有关读本送到渔民手中,指导渔民掌握虾类保鲜剂合理使用等渔业标准化常识,切实提高渔民理解、掌握和使用标准化的能力。要针对渔业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渔业经济组织、渔业龙头企业的各自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对基层推广技术人员、标准化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特别是要从渔民中培养渔业标准化工作技术骨干和带头人,普及标准化知识,使其成为渔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的中坚力量。同时,发挥省级渔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的吸引、凝聚和影响渔民的作用,在项目实施中全面贯彻和实施渔业标准化。

参考文献:

渔业品牌建设篇7

一、履行职能情况

渔业各项生产指标全面增长。截止年底,一以和谐发展为主题。全市实现养殖面积98万亩,比年88万亩增10万亩,增长8%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3%其中水产常用水域养殖面积92.2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3%;稻田野生龙虾寄养等潜在养殖开发面积5.8万亩,比上年增加4.2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5.1万吨,比年21万吨增加4.1万吨,增长18%比上年增1.2万吨,增长4.5%渔业行业经济总产值达24.9亿元,比年13.5亿元净增11.4亿元,增长3%比上年增4.2亿元,增长20.4%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14.1%比年13.8%提高了0.3个百分点。鱼苗生产39.9亿尾,比上年增2亿尾,增5%;鱼种生产6.3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增3.6%;投放鱼种5.9万吨,较上年增加0.4万吨,增6.8%;渔民人均增收5663元。占全市人均增收300元的42%渔业为全市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45.1元。连续五年来我市水产各项主要生产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五,居荆州、武汉、黄冈、孝感之后,水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渔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五年来我局共开展科技下乡入户和科技培训等活动983次,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并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培训活动成功推广了美国斑点叉尾鮰、中华绒毛蟹、克氏原螯虾、黄鳝、鳜鱼、大口鲶、杂交才鱼、湘云鲫、黄颡、银鱼等10个优势养殖品种和水库网箱养鱼、湖泊围栏养蟹、稻虾共生、鱼禽共生、鱼莲共生、鱼+猪+沼气结合、28放养模式、龟鳖生态养殖、种青养鱼和工厂化流水养殖等10种高效养殖模式,使全市放养品种和养殖模式日趋优化。今年全市名特优放养面积达83万亩,名特优产量17.2万吨,实现产值13.65万元,渔业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由上年的92.1%3.8%4.1%优化为82.2%10.2%和7.6%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6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市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总面积达到35万亩。并形成养殖区域即:一是虹鳟鱼、金鳟鱼、三文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区;二是淡水白鲳、罗非鱼、彩红绸等热带鱼养殖区;三是中华龟、中华鳖等龟鳖养殖区;四是斑点叉尾鮰、鲟鱼等网箱养殖区;五是克氏原螯虾、中华绒毛蟹等虾蟹养殖区;六是湘云鲫、杂交才鱼等新品种养殖区;七是黄鳝等池塘网箱养鳝养殖区;八是银鱼等人工放流养殖区。

水产板块基地建设日趋完善。几年来,三以规模渔业为主导。局按照“基地、文化、社会”三个建设一起抓的思路,使水产板块功能得到充分显现,五大板块基地已基本形成。即:一是以京山为核心呈现出五大公司特色的生态龟鳖产业特种片。二是以钟祥为核心呈现出六大推广特色的网箱鮰鱼产业汉江线。三是以沙洋为核心呈现出五大突破特色的湖田虾蟹产业长湖圈。四是以东宝为核心呈现出四大发展特色的天然银鱼产业漳河园。五是以掇刀为核心呈现出五大基地特色的高效鲫鱼产业中心区。五大水产板块基地现已实现养殖面积50.37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68%产量15万吨,占全市渔业产量的56%产值12亿元,占全市渔业生产总值的54.5%为增强我市水产品的市场竞销力,增加渔民收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渔业产加销得到协调发展。加工活,四以加工增值为纽带。则流通兴;流通兴,则产业旺。五年来,局始终把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作为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9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3家。今年我局通过招商引资已与年加工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南湖蓝天公司和东湖食品有限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二个公司将分别落户我市的钟祥市南湖渔场和沙洋县后港镇,使我市水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将可达到3万吨以上,今年实现加工4530吨,创加工值4702万元,同时我局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还打造出11个水产品品牌,即:长湖牌鱼糕、蛟龙牌鱼糕、金星牌黄鳝、长湖风味鱼、漳河保鲜银鱼、漳河虹鳟鱼片、漳河银鱼干、滋露虾仁、南湖鱼糜、曹武虾仁、长湖丁子鱼。11个品牌产品都已进入了荆门超市,其中长湖牌鱼糕、漳河银鱼干等产品今年还打入了武汉、上海、北京等大都市。长湖牌鱼糕在年还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野生龙虾寄养得到全面推广。继野生龙虾寄养工作会议召开后,五以渔民增收为已任。局积极争取省农发项目资金,沙洋县官垱、李市等地开展龙虾养殖示范基地14000亩,并组织全市水产技术人员和水产养殖户10000余人到现场参观学习,发放各种养殖资料2万余份。为让野生龙虾寄养能够在全市得到推广,局还探索出虾稻轮作、虾稻共生、虾稻联作和龙虾专养等四种养殖模式,并编印出《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一书,对全市虾农进行免费发放。同时,局还与龙虾加工企业――公司达成协议将在宋河发展订单龙虾养殖1万亩,作为公司龙虾加工的原料基地。目前全市共发展野生龙虾寄养面积5.8万亩,其中稻田养虾5万亩,共实现产值8000万元。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渔业生产环境逐步规范。营造良好的渔业生产环境,六以依法治渔为主责。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始终是局的一个主要工作职责。五年来,局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律法规,保障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较大成绩。一是渔业生产环境得到规范。五年间我市共受理偷鱼、毒鱼、电打鱼及渔业纠纷等各类案件687起,没收电捕鱼器586台,有效的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二是汉江渔业资源得到进一步恢复。汉江进入禁渔期后,市基本上实现了三无”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市场无江鱼工作目标,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增强。三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得到保障。五年来我局通过加大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建设力度,目前已获得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20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12个,确保了市水产品安全供给。四是水上安全得到保证。五年来我市渔政部门认真开展低质量鱼船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市1084艘渔船进行了年检,共取缔“三无”船只40只,彻底消除了渔业生产安全隐患。并为符合燃油补贴对象的660艘渔船发放燃油补贴44.22万元。

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七以自身建设为重点。局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扶持项目31个,获资金871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2.3亿元,使我局行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创家业,实现市场化运作,投入410万元对办公楼和家属楼进行了改建,并通过争取项目为市渔政处和钟祥渔政站装备了渔政执法车各一辆,为沙洋、钟祥各配备两辆水产防治检疫车,彻底改变了机关面貌和办公条件。改企业,实现企业改制,水产供销公司全员买断126人,解决了资金包袱1200多万元。车桥国营良种场全员买断39人,解决资金包袱近1000万元,扩建成为鲸源渔业有限公司。活事业,实现事业单位改革。水科所全员改变身份20人,解决资金包袱500多万元。推广中心后勤中心渔政处部分人员全面实现了公开聘用改革。目前企事业单位第一轮改革改制全部到位。扩产业,实现鲸源渔业有限公司扩建。公司占地面积近1000亩,拥有精养鱼池800多亩,固定资产1600万元,扩建投入360万元。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鱼户”产业亮点;市县两级“三站合一”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投入586万元的市级新基地以于今年十月完工,钟祥、沙洋、京山申报项目中,农业部已批复两家;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机关形象明显改善。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机关制度建设有明显的进展,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意识普遍增强,机关纪律明显加强,有力推进了三个文明建设,逐步向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高效型的和谐机关迈进。

二、廉政建设情况

明确责任。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一加强领导。经常召开党总支会议,研究、分析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二是坚持发扬民主集中制。工作中,主要领导能带头接受监督,注意发挥党组织“一班人”作用,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班子成员一切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自觉维护、尊重、支持“一把手”工作,做到工作分工不分家。对养殖许可、燃油补贴、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全部进行会审,增强工作透明度。三是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期间,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原则,克服好人主义,本着对组织、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对相互承担的工作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执行制度。个人廉洁自律方面,二加强自律。全局干部职工严格执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一系列廉政规定,严格按廉政责任制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自己。车桥鱼种场改建、沙洋虾稻连作、月亮湖基地建设和院内家属楼改建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抓得紧,组织严密,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环节都严格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财务管理方面,认真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严格管理。局在院内设立了政务公开栏,三加强监督。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实行服务承诺制,设立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并由专人负责,接受社会监督。今年是实施渔船燃油补贴的第一年,燃油补贴发放工作中,先通知补贴标准和范围,再公示补贴对象和数额,最后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渔民,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并主动请财政局审核各个工作环节,不搞暗箱操作,不留中间环节,不损害渔民利益,由于各项环节公开透明,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并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问题

通过全局干部共同努力,五年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但疏于抓平时学习教育,学习教育抓的还不够。虽然我每季度组织了一次集中学习活动。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用制度管人,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用制度办事的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

难以真正担当“龙头”之重任。水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虽然我市水产品加工已经“破题”但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幅射带动能力弱。

尤其是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政运行困难,包括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职能,由于资金紧张而难以发挥到位。基层投入不足,其运转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渔民贷款又难,水产发展环境不优。主要表现是立竿见影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实。且手续繁琐。

渔业品牌建设篇8

一、履行职能情况

(一)以和谐发展为主题,渔业各项生产指标全面增长。截止年底,全市实现养殖面积98万亩,比年88万亩增10万亩,增长8%,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3%。其中水产常用水域养殖面积92.2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3%;稻田野生龙虾寄养等潜在养殖开发面积5.8万亩,比上年增加4.2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5.1万吨,比年21万吨增加4.1万吨,增长18%,比上年增1.2万吨,增长4.5%。渔业行业经济总产值达24.9亿元,比年13.5亿元净增11.4亿元,增长3%,比上年增4.2亿元,增长20.4%。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14.1%,比年13.8%提高了0.3个百分点。鱼苗生产39.9亿尾,比上年增2亿尾,增5%;鱼种生产6.3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增3.6%;投放鱼种5.9万吨,较上年增加0.4万吨,增6.8%;渔民人均增收5663元。占全市人均增收300元的42%,渔业为全市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45.1元。连续五年来我市水产各项主要生产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五,居荆州、武汉、黄冈、孝感之后,水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渔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五年来我局共开展科技下乡入户和科技培训等活动983次,并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培训活动成功推广了美国斑点叉尾鮰、中华绒毛蟹、克氏原螯虾、黄鳝、鳜鱼、大口鲶、杂交才鱼、湘云鲫、黄颡、银鱼等10个优势养殖品种和水库网箱养鱼、湖泊围栏养蟹、稻虾共生、鱼禽共生、鱼莲共生、鱼+猪+沼气结合、2:8放养模式、龟鳖生态养殖、种青养鱼和工厂化流水养殖等10种高效养殖模式,使全市放养品种和养殖模式日趋优化。今年全市名特优放养面积达83万亩,名特优产量17.2万吨,实现产值13.65万元,渔业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由上年的92.1%、3.8%、4.1%优化为82.2%、10.2%和7.6%,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6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市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总面积达到35万亩。并形成养殖区域即:一是虹鳟鱼、金鳟鱼、三文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区;二是淡水白鲳、罗非鱼、彩红绸等热带鱼养殖区;三是中华龟、中华鳖等龟鳖养殖区;四是斑点叉尾鮰、鲟鱼等网箱养殖区;五是克氏原螯虾、中华绒毛蟹等虾蟹养殖区;六是湘云鲫、杂交才鱼等新品种养殖区;七是黄鳝等池塘网箱养鳝养殖区;八是银鱼等人工放流养殖区。

(三)以规模渔业为主导,水产板块基地建设日趋完善。几年来,我局按照“基地、文化、社会”三个建设一起抓的思路,使水产板块功能得到充分显现,五大板块基地已基本形成。即:一是以京山为核心呈现出五大公司特色的生态龟鳖产业特种片。二是以钟祥为核心呈现出六大推广特色的网箱鮰鱼产业汉江线。三是以沙洋为核心呈现出五大突破特色的湖田虾蟹产业长湖圈。四是以东宝为核心呈现出四大发展特色的天然银鱼产业漳河园。五是以掇刀为核心呈现出五大基地特色的高效鲫鱼产业中心区。五大水产板块基地现已实现养殖面积50.37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68%,产量15万吨,占全市渔业产量的56%,产值12亿元,占全市渔业生产总值的54.5%。为增强我市水产品的市场竞销力,增加渔民收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以加工增值为纽带,渔业产加销得到协调发展。加工活,则流通兴;流通兴,则产业旺。五年来,我局始终把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作为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9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3家。今年我局通过招商引资已与年加工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南湖蓝天公司和东湖食品有限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二个公司将分别落户我市的钟祥市南湖渔场和沙洋县后港镇,使我市水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将可达到3万吨以上,今年实现加工4530吨,创加工值4702万元,同时我局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还打造出11个水产品品牌,即:长湖牌鱼糕、蛟龙牌鱼糕、金星牌黄鳝、长湖风味鱼、漳河保鲜银鱼、漳河虹鳟鱼片、漳河银鱼干、楚龙滋露虾仁、南湖鱼糜、曹武虾仁、长湖丁子鱼。11个品牌产品都已进入了荆门超市,其中长湖牌鱼糕、漳河银鱼干等产品今年还打入了武汉、上海、北京等大都市。长湖牌鱼糕在年还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五)以渔民增收为已任,野生龙虾寄养得到全面推广。继野生龙虾寄养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积极争取省农发项目资金,在沙洋县官垱、李市等地开展龙虾养殖示范基地14000亩,并组织全市水产技术人员和水产养殖户10000余人到现场参观学习,发放各种养殖资料2万余份。为让野生龙虾寄养能够在全市得到推广,我局还探索出虾稻轮作、虾稻共生、虾稻联作和龙虾专养等四种养殖模式,并编印出《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一书,对全市虾农进行免费发放。同时,我局还与龙虾加工企业――楚龙公司达成协议将在宋河发展订单龙虾养殖1万亩,作为楚龙公司龙虾加工的原料基地。目前全市共发展野生龙虾寄养面积5.8万亩,其中稻田养虾5万亩,共实现产值8000万元。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六)以依法治渔为主责,渔业生产环境逐步规范。营造良好的渔业生产环境,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始终是我局的一个主要工作职责。五年来,我局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律法规,在保障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较大成绩。一是渔业生产环境得到规范。五年间我市共受理偷鱼、毒鱼、电打鱼及渔业纠纷等各类案件687起,没收电捕鱼器586台,有效的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二是汉江渔业资源得到进一步恢复。在汉江进入禁渔期后,我市基本上实现了“三无”(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市场无江鱼)工作目标,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增强。三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得到保障。五年来我局通过加大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建设力度,目前已获得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20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12个,确保了我市水产品安全供给。四是水上安全得到保证。五年来我市渔政部门认真开展低质量鱼船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市1084艘渔船进行了年检,共取缔“三无”船只40只,彻底消除了渔业生产安全隐患。并为符合燃油补贴对象的660艘渔船发放燃油补贴44.22万元。

(七)以自身建设为重点,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我局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扶持项目31个,获资金871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2.3亿元,使我局行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创家业,实现市场化运作,投入410万元对办公楼和家属楼进行了改建,并通过争取项目为市渔政处和钟祥渔政站装备了渔政执法车各一辆,为沙洋、钟祥各配备两辆水产防治检疫车,彻底改变了机关面貌和办公条件。改企业,实现企业改制,水产供销公司全员买断126人,解决了资金包袱1200多万元。车桥国营良种场全员买断39人,解决资金包袱近1000万元,扩建成为鲸源渔业有限公司。活事业,实现事业单位改革。水科所全员改变身份20人,解决资金包袱500多万元。推广中心后勤中心渔政处部分人员全面实现了公开聘用改革。目前企事业单位第一轮改革改制全部到位。扩产业,实现鲸源渔业有限公司扩建。公司占地面积近1000亩,拥有精养鱼池800多亩,固定资产1600万元,扩建投入360万元。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鱼户”产业亮点;市县两级“三站合一”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投入586万元的市级新基地以于今年十月完工,钟祥、沙洋、京山申报项目中,农业部已批复两家;“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机关形象明显改善。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机关制度建设有明显的进展,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意识普遍增强,机关纪律明显加强,有力推进了三个文明建设,逐步向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高效型的和谐机关迈进。

二、廉政建设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经常召开党总支会议,研究、分析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二是坚持发扬民主集中制。工作中,主要领导能带头接受监督,注意发挥党组织“一班人”的作用,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班子成员一切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自觉维护、尊重、支持“一把手”的工作,做到工作分工不分家。对养殖许可、燃油补贴、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全部进行会审,增强工作透明度。三是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期间,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原则,克服好人主义,本着对组织、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对相互承担的工作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自律,执行制度。在个人廉洁自律方面,全局干部职工严格执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一系列廉政规定,严格按廉政责任制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自己。在车桥鱼种场改建、沙洋虾稻连作、月亮湖基地建设和院内家属楼改建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抓得紧,组织严密,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环节都严格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在财务管理方面,认真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了有效落实。

(三)加强监督,严格管理。我局在院内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实行服务承诺制,设立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并由专人负责,接受社会监督。今年是实施渔船燃油补贴的第一年,在燃油补贴发放工作中,我们先通知补贴标准和范围,再公示补贴对象和数额,最后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渔民,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并主动请财政局审核各个工作环节,不搞暗箱操作,不留中间环节,不损害渔民利益,由于各项环节公开透明,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并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问题

五年间,通过全局干部共同努力,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

学习教育抓的还不够。虽然我们每季度组织了一次集中学习活动,但疏于抓平时学习教育,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的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

水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虽然我市水产品加工已经“破题”,但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幅射带动能力弱,难以真正担当“龙头”之重任。

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尤其是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乡镇财政运行困难,包括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职能,由于资金紧张而难以发挥到位。基层投入不足,其运转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水产发展环境不优。主要表现是立竿见影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实,渔民贷款又难,且手续繁琐。

上一篇:煤炭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