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

时间:2023-11-10 17:11:54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习题练习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中都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简略探究。

一、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升学生的感知与兴趣。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游乐园里有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组4人,之后,又来了9人,让学生对教师展示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与思考,观察画面中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样计算呢?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

二、注重方法的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注重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转化、综合分析等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已知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时,让学生依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运用具象与抽象、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具象与抽象间的转化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中的抽象思维进行具体化,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与分析数学问题,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圆周长概念进行具象化。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圆周长。如,在龟兔第一次比赛中,小兔子输了,但是它不服气,要求第二次比赛,小兔子设计了两条路线,一条是圆形的,一条是方形的,最后小兔子赢得了比赛的胜利,但是却得到了观众的集体反对,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对龟兔赛跑的路径进行分析,对于正方形与圆形的周L进行测量,感受圆的周长。这样,教师就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圆周长形成认识与理解,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方法。

2.一般与特殊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共性与特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新旧知识之间的共性与特性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的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敏锐感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性与特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两者的对比分析能力,使学生自主发现两者的周长都是通过四边长度相加而得出的,这是两者间的共性,而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而长方形则是两两相等的,这是两者的个性,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注重练习的开放性,拓展学生思维

在进行习题练习时,教师要注重习题的开放性,从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训练。习题练习的开放包含条件的开放,解题方法、策略的开放,结论的开放等,教师在进行习题练习时,要灵活运用多种开放形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策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维训练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孙秀.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上),2014(4).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篇3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学生感知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把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个体智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符合课程标准的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注重发掘在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过中所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何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又学会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众多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问题,渗透“化归思想”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小玲做了7个五角星,小云做了8个五角星,她们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10个五角星,还剩几个?解:具体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这道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知道小玲做7个,小云做了8个,可以求出什么?”“又知道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0个,可以求出什么?”“那么这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化归思想”,也称“转化思想”,它是小学数学中最关键的数学思想之一,它往往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推想、类比等手段,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直至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其基本形式有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未知为已知、化一般为特殊、化抽象为具体等。给学生渗透这种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依据,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对面积计算的认知结构。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都渗透着化归思想。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教师要努力做到数学语言应用的目的性、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启发性。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语言特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用确切的、完整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要经常让学生亲自动笔、动口、动手,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示范性挂在学生口中,印在学生脑中,让学生“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只要求意思答对就行,还应要求学生把在感知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表达清楚,力求精炼明了地说明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设计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34-01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但因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逻辑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因而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 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推理法与归纳法

推理与归纳是培养、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最基本方法,许多学科知识一般规律的得出都需要运用推理法与归纳法来实现。尤其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其包含许多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等,这些内容和结论一般都是采用推理的方法来生成,利用归纳法来总结和概括出一般规律。

2.分类法与比较法

一般情况下,学科知识的加工与整理都需要运用分类法来辅助,同时还需要运用比较法来研究同类或不同类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以此推理和得出新的结论。分类法与比较法是人们展开想象、思维的基础,其融合并贯穿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整个过程。

3.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是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被研究对象本质的思维方法,其中综合法是指将研究对象的所有关联内容都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而分析法则与综合法不同,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当分解,有针对性地研究各个组成部分。综合法与分析法一个从整体出发,一个从细致出发,两种方法以互补的方式促进着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

4.概括法与抽象法

概括法是指对同类事物的同一本质属性进行概括,以获得统一适用的规律,而抽象法是指将客观事物中的本质与共性提出来并转化为简单具体的模型。概括法与抽象法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对概括法与抽象法的掌握。

二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积极采用合适、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慢慢进入到逻辑思维的培养当中,并从中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探究乐趣和成功喜悦。

2.重视问题的引出,正确指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掌握思维及能力。从本质上说,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师需要借助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正确指导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引出,借助问题来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指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逻辑思维的常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以促进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3.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一道数学题的解决方法可能有许多种,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思维特点与知识的掌握水平来寻找解题的方法,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积极寻求解题的多样化。如此,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就是在思考问题、寻求多样化解题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所以教师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局限于对一种解题方法的讲解以及固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形式,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严密逻辑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想象、思考,鼓励学生寻找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及能力的不断发展。

4.提高练习题的难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还需要通过做练习题来加以巩固,当然要想通过数学练习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就需要加大数学练习题的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在一定基础上提高练习题的难度,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思考来完成作业,从而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训练和提高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攻克这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不仅训练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 结束语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而,小学数学教师更需要从小抓起,充分认识培养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淋淋.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0(1)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所以强化学生数学的发散性思维训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目标,最终实现素质教育。下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效培养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主动探索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帮助学生打开智慧的“天窗”。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定期的评价与纠错,建立错题档案对知识加深印象。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故事、游戏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从学生切蛋糕的游戏导入教学,在讲分数的除法时,也可以通过切水果的方式来进行形象的教学,能够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着积极作用。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小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进行竞争,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是指根据同一来源根据不同的思维方法而产生的相同的答案。发散性思维的基础是思维朝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它与定向思维相对,其主导从多个方位或者新的思维和视角来思考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可以采取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方式。

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如果思维比较狭窄,那么学生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多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至少想出3种不同的解答方案,在布置课外习题时,也要求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以一道题为基础题,让学生自己进行习题的变化,并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其他的学生进行思考、解答等方法。通过长期的坚持训练,既能够增长学生的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对训练的内容进行有层次、有坡度的精心设计,通过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性思维的佳境。

五、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思维的联想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标志,联想性思维指的是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也称为数学的“转化思想”。在进行思维广阔性训练时,让学生寻求多种解题思路时,就可以通过思维的联想性来进行思维转化、从而获得解题思路的捷径。特别是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通过思想的转化、数学方法的转化,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联想性的训练。比如一些应用题,表面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是通过思维的转化,都可以按照工程问题中的整体思想“1”来进行解答,并且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比如,四则运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甚至是相对的,但是通过思想的转化,可以发现加减法之间是互逆的,乘除法之间也是互逆的,当知识之间建立了联系,就能形成知识的体系。因此“转化思想”不仅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显著的帮助,更是对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想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154-155.

[2]廖明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8):60-61.

[3]张淑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113-114.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要先找出一两名学生解答,用已有的知识又无法解答的问题,创设认识上的“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先通过口算得到如下等式:6÷3=2;60÷30=2;600÷300=2;6000÷3000=2然后提问:这4道题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同,为什么除得的商都是2?这时,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新课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在新授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断设置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冲突”。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与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后,要使商不变,被除法应该怎样?在学生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例题再讨论: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整数除以整数,被除数又小于除数的除法怎么算?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

近几年,在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中,把质疑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能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要通过恰当的思维训练,让全体学生经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的归纳和演绎过程,定律、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自主、充分、和谐的发展。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篇8

明确练习重要作用

信手翻开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不难发现每一小节、每一单元的结束都会出现相关的练习。科学研究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同样,在小学教学中,学生也要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

练习是指反复学习以求熟练,通过联系能够及时消化并巩固新学到的知识。叶圣陶先生说要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

练习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教学中,老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维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推理,去解决问题。在不断进行思维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作业的习惯。

练习还是学生与教师交流,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数学知识,可能形成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也可能形成错误的认知结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检查和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获得反馈信息后,达到对学习知识的全面了解,而教师此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更进一步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

分清练习的不同类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强调让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手操作、幽运伎级嘀值韧揪独囱习数学,而每种途径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某一种数学思考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动眼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学习心理、学习规律和信息论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首先是依靠用眼观察事物得到的。科学研究发现,人们80%的信息都是依靠眼睛观察获取的。如四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练习,要想“说一说小伟上学可以怎么走,说出每一段的方向。”学生只有先认真观察,获得大量的信息,才能进行语言描述。

动口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动口练”是小学数学经常用一种练习方式,即口头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需要将解答过程以书面形式呈现,而是将解答的思路和方法说出来,达到“以说反思、以说学思、以说促思”。“动口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发现学生思维的特点和不足,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系统性。同时,对锻炼和培养学生明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不要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和教师反复的讲述之中,特别对于计算教学,让学生口头口算、估算在课堂教学中逐渐销声匿迹,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

动手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必须通过儿童自己的动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各感官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眼、手、脑等感官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中众多抽象的公式、定义,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能够很快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动脑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课。在练习中,教师会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三年级二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女生比男生人数多4人,问全班共有多少人?”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这道题既可以用比例列方程求解,也可以直接用解整数或者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求解。通过这样的练习,优化了解题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种感官参与的“四动”练习外,练习的素材选择蕴涵着数学教育理念的同时,更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素材来自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实物和其他方面,力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以练习为载体,并自觉地将练习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相结合,使数学课堂走向高效。

上一篇: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范文 下一篇:免疫学与遗传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