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范文

时间:2023-11-10 17:11:54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1

一、播种至出苗期管理

培育壮苗应从播种开始抓起,播种温度25-30%最为合适,而出苗后湿度则要控制在15-25%,但只有出苗整齐了才能统一控制温度。在播种到出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装穴盘时,基质要紧实度适中。

2 将育苗基质搓碎,不允许有大块基质出现。

3 选用充分成熟、籽粒饱满的种子。

4 播种前用55%热水烫种30分钟,然后浸泡6-10小时。

5 播种时,要将种子平放。

6 播深0.8-1.0厘米。

7 播种后覆土均匀,紧实度适中,不可用外力压。

8 浇水均匀,水量视天气、室温、基质干湿度而定。

二、幼苗期臂理

1 防止出现徒长苗

幼苗徒长主要发生在2个时期:一是幼苗刚出土时,由于未及时通风、及时揭开覆盖物而引起徒长,因为此时黄瓜幼苗下胚轴对温度十分敏感,高温极易引发下胚轴伸长。二是在育苗过程中,夜温过高,昼夜温差小,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水分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施用过少。

徒畏苗叶面大,叶片薄、颜色淡,茎细而长,节与节间距大,组织柔嫩,根短而小。由于徒长苗根系弱,吸水能力差,叶及茎柔嫩,表面角质层不发达,所以在空气湿度降低时,蒸腾作用剧增,从而使叶片萎蔫。徒长苗抗逆性差,容易受冻,易染病。由于营养不良,徒长的花芽形成和发育缓慢,花数量少且出现晚,往往形成畸形果,易落花,早熟性差,产量低。

防治措施:①科学配制基质:营养土配比要合理,用有机肥、田园土等量混合配制营养土。此外,要选用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薄膜,以保证穴盘光照充足。②加强管理:幼苗出土盾降低空气湿度和夜温,因为此时幼苗下胚轴对温度十分敏感,极易徒长。保持夜间温度前半夜为15-20℃,后半夜10-15℃,早晨不低于5℃,保持一定昼夜温差。对于定植前一段时间发生的徒长苗,可在定植时将其栽得深些,保持子叶在土壤表面以上2.0-2.5厘米即可,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抑制徒长的下策,若过量,合影响幼苗生住和结瓜。确实有必要时,可用50%矮壮素原液对水配成2500-3000倍液,用喷雾器喷洒在幼苗上,喷后10天左右,可观察到幼苗生长缓慢,叶色变浓绿,茎变得健壮。

2 防止出现小毒苗

小老苗主要症状是生长缓慢或停滞,根系老化生锈,茎矮化,节间短,叶片小而厚,叶色深暗无光泽,组织脆硬无弹性,定植后长势弱,产量低,易造成“花打顶”。

对于出现的小老苗可采用2项措施来缓解:一是叶面喷洒赤霉素或云大全树果,促苗生长。小老苗生长停滞,叶片老化,光合速率慢,不利于植株恢复,叶面用4%赤霉素1200-1500倍液或云大全树果1500倍液、甲壳素1000倍液、芳润叶面肥200倍液喷雾,提高叶片细胞活性,养叶、促根并行。二是药肥处理根系。建议用甲壳素1000倍液、爱多收6000倍液以及全水溶肥料蘸根,促进根系生长,保证营养需求。为预防病害,还可在其中加入恶霉灵或中生菌素等。

三、病害及防治

大棚黄瓜苗期病害主要是由温、湿、土、肥等条件变化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和土传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1 生理性病害

①土壤盐分浓度大症状是子叶深绿下垂,茎节短,叶片黑绿皱缩,叶脉凹而叶肉凸,叶缘下卷有黄边根锈。严重时烂根干枯。

②沤根低温高湿或光照不足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幼苗出土后不发新根,老根变褐、腐烂。地上部分萎蔫枯死,病苗易从土中拔出。

③烧根烧根时,根尖发黄,不长新根,但不烂根,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矮小,叶小而皱,易形成小老苗。主要原因是有机肥未腐熟或没有搅拌均匀,或者是给基质消毒时,药液未洒均匀,造成局部肥力过高和药浓度太大。

④缺磷植株矮化,严重时幼叶细小僵硬,于叶和老叶出现水渍状斑,并向幼叶蔓延,病斑逐渐干枯,叶片凋萎脱落。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管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低温高湿环境,适当通风,提高地温,以促发根,在防治侵染性病时尽量使用烟雾剂、粉尘剂以降低棚内湿度。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白糖水(浓度0.2%-0.5%为宜),以增加植株抗性。选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搅拌均匀,严格按比例配制,不能肥力过高;基质消毒时,要按药量配制,搅拌均匀。

2 侵染性病害

①猝倒病由瓜果腐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幼苗发病则茎基部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绕茎扩展,以后病部缢缩成线状,最后倒伏。表皮易脱落,根部变褐。湿度大时,病部有白色绵毛状霉。如阴雨连绵则成片倒伏。

②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发病时,病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凹陷,绕茎1圈后病部缢缩。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尚可恢复,严重时植株凋萎死亡。该病与猝倒病的区别:首先,立枯病是站立枯死,而猝倒病是突然倒地死亡,由于发生突然,猝倒的植株开始仍保持鲜绿;其次是湿度大时,立枯病病部出现淡褐色、稀疏蛛网状霉层,而猝倒病室出现白色絮状霉层。

③炭擅病炭疽病多在于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或近圆形淡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淡黄色晕圈非常明显,凹陷,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粘液出现,后期出现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一般排列非常整齐。

④蔓枯病蔓枯病多从叶缘开始向内“v”字形扩展,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轮纹不明显,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完全散生,没有规律,在高湿条件下也不分泌粉红色粘液。

⑤霜霉病霜霉病病叶无透光感觉,主要危害叶片,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不开裂不穿孔,病叶背面有黑色或紫灰色霉层,病斑较大,侵染速度快,中期病斑连接成片,病叶背面呈不规则形水渍状。

⑥角斑病角斑病病叶有透光感觉,角斑病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和瓜条,有时危害瓜蔓,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初期易开裂,形成穿孔;叶片背面有乳白色菌液,干燥后呈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病斑较小,侵染速度慢;清早病叶背面呈蜂窝形水渍状。

防治主要采取苗期喷药预防和治疗病害,注意3点:一是应喷用不产生药害的农药;二是喷用的农药尽量选用具有兼治2种或2种1232病害的;三是喷药应严格配药浓度和用量,以防产生药害。炭疽病和蔓枯病均是由真菌引起,所以在防治上有许多共同点,使用农药相似,在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及时进行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的同时,可在苗期叶面喷施磷钾动力750倍液或海绿素1000倍液,提高植株抗病力。蔓枯病和炭疽病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溴菌腈750倍液加朋宝1000倍液或升势1000倍液加海绿素1000倍液防治,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叶面喷施万家丰750倍液加海绿素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或60%细菌净800倍液,或70%可杀得1000倍液。防治霜霉病可选用69%烯酰吗啉1000倍液,或72%普力克1000倍液,或70%安泰生1000倍液,或68.75%银法利1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并可加人海绿素10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磷钾动力1000倍液喷雾,防治猝倒病等。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2

关键词:日光温室;黄瓜;虫害;防治措施

1 日光温室黄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分析

日光温室黄瓜发生的主要虫害是白粉虱,其病害是霜霉病和灰霉病。其中比较严重的是白粉虱,温室与露地蔬菜的相互重合是白粉虱在一年内世代重叠的主要因素。往往这些虫类一般都会在叶子的背面,吸允植物的汁液,长时间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植物的叶子就会逐渐变黄,最后导致黄瓜光合作用失效。成虫一般会在植物的顶部,然后逐渐的产虫卵,直至蔓延到整片叶子和瓜果上。日光温室的温度如果达到了19℃时白粉虱的存活率就达到86%左右,而且一头雌成虫能够产出324粒蛹,并且一代在一代的基础上虫害就会增加到近150倍,严重影响到黄瓜类蔬菜的正常生长,降低了产量和效益。同时也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可见虫害的影响极其严重,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建立势在必行。

黄瓜霜霉病主要受到损害是叶子,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全部发黄,干枯。这种病害的主要传播因素是孢子囊,一般日光温室的温度达到了15~20℃,湿度在80%以上病害的传播很快。黄瓜灰霉病主要损害的是黄瓜,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全部枯黄,黄瓜也逐渐腐烂。同样也是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下这种病害最容易产生,一般温度在18~23℃,湿度持续90%就会发生的灰霉病,而且日光温度在4℃时也会促使灰霉病的繁衍和蔓延。

2 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2.1 农业生态防治措施

在上述病虫害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发现,引起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室内温度和湿度。因此病虫害的主要控制措施需要和天气预报相结合,根据天气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在技术栽培和管理方面不断加强和提高,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2.1.1 选择抗病品种,严格对室内进行消毒等措施。在栽培黄瓜时首先要选好抗病品种,增强二氧化碳气肥,采用滴灌或是暗灌的技术,调控好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室内消毒和烟雾剂防治工作,完全隔离病菌传染源。同时在定植之前要对棚架进行消毒处理,每667m2用硫磺粉2~3kg,然后再加50%敌敌畏25ml拌上锯末,分堆点燃,晚上要进行封棚。

2.1.2 加强防病的关键时期,做好温度控制管理。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分为4个时期:苗期、定植、开花以及采收。苗期抗性比较弱,病菌感染比较容易,因此要加强苗期的病菌传播防治。定植苗之后,苗的生长期也比较容易感染病菌,要进行合理的药物防治。植物开花时,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黄瓜在采收时会多次浇水,因此湿度的控制很重要,在管理时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温度控制。

2.1.3 大沟内铺草,高温时要闷棚。通常温室内的土壤大部分都会在外,从而使水分蒸发,增强了室内的空气湿度,为病害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大沟内要铺上10cm厚的干麦草,起到湿度的控制的作用,防止霜霉病的产生。黄瓜在生长期间要时刻听天气预报,为天气温度变化做好预防准备。如果要持续2~3天的晴天,需要在闷棚前1天浇水,保证室内黄瓜营养需要。同时也能起到杀菌的作用,便于管理。

2.2 建立化学防治措施

2.2.1 正确使用各种药剂,保护性和内吸性杀菌剂要交替使用。为了保证黄瓜生长环境不受破坏,因此可以将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相互交替使用。为了防止霜霉病的侵害,可以选择代森锰锌与多菌灵,甲托混合,百菌清与甲托混合,在药量的配置方面的比例要调整好。同时也还可以将代森锰锌与乙磷铝和甲霜灵与王铜进行混合等,起到治疗的作用。

2.2.2 控制好药量的使用,提高喷药技术。在化学防治方面最重要的是药量的配置和比例混合,因此施药的浓度要合理控制,主要药的种类,使用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一般喷药的适宜时间是晴天的上午,温度和湿度控制相对较好,利于虫害和病害的处理。在喷药时要注意叶子的正反面,植物上部以及中心病株部位要重点喷药。

3 结语

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不足。因此在防治之前要在了解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生态防治,化学防治或是物理防治等,提高黄瓜的产量和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参考文献

1 何苟妮,候广育,陈美妮.光温室黄瓜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J].新农村(黑龙江),2011(11)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3

关键词: 西瓜; 甜瓜; 病虫害防治; 现状; 问题; 趋势

西瓜甜瓜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栽培方式改变、品种更迭以及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下,西瓜甜瓜病虫害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一些新的病害虫害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同时一些老的病害也仍然是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回顾了目前我国西瓜甜瓜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病虫害的防控要求。

1 病虫害防治现状

西瓜甜瓜病虫害因发生种类多,危害严重,已成为制约西瓜甜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枯萎病、炭疽病、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等[1-2],周年常发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细菌性果斑病、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软腐病等,特别是细菌性果斑病作为毁灭性种传病害,近年来发生加重,严重威胁西瓜甜瓜生产及制种业发展。病毒性病害发生近年呈加重趋势,其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甜瓜黄化斑点病毒(MYSV)和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CYV)危害最为严重[3-5];根结线虫病等线虫病害发生也逐年加重;常见害虫有蚜虫、粉虱、蓟马、瓜实蝇、斑潜蝇、瓜绢螟[6]等,这些害虫危害严重并直接或间接加重病害损失。因此,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严重阻碍了西瓜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西瓜甜瓜病虫害的防控技术主要涉及植物检疫、抗病品种选育与应用、健康种子和种苗的生产与应用、农业防治措施、防虫网及粘虫板等的应用、释放天敌及其他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以及化学药剂的科学使用等方面。

1.1 植物检疫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是我国检疫性病害。目前,已经建立上述两种病害病原的可靠检测技术,并在口岸检疫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一些种子生产企业在检疫过程中存在技术应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加强检疫是阻隔细菌性果斑病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跨地域扩散的重要措施。

1.2 抗病(虫)品种选育与应用

抗病抗虫品种一直是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最有效、最经济的技术措施。近年来我国借助引进国外抗病良种,开展针对相关主要真菌病害的抗病培育研究工作,育成了一些抗病品种,并进行全国性的联合多点区试鉴定生产示范试验,如抗枯萎病西瓜新品种‘京抗1号’;甜瓜一些品种较抗白粉病,如‘西州密25号’。但总体上针对其他真菌病害的优良抗病品种仍然缺乏。

抗细菌病害品种选育方面发展相对缓慢,迄今未发现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免疫或高抗的品种,但目前研究表明,不同西瓜和甜瓜品种间存在果斑病抗性差异,三倍体西瓜较二倍体抗病。抗虫西瓜甜瓜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尚缺乏相关研究。

1.3 健康种子与种苗生产应用

西瓜甜瓜上一些病害通过种子传播,并引发病害。在种子生产中,积极开展主要病害的防控工作,严格控制主要病害的发生水平,选用无病瓜制种,并采取温汤浸种、药剂处理、干热处理等方法进行种子消毒,减少侵染源。近年来,在砧木/接穗种子、育苗基质、育苗穴盘、嫁接器械、嫁接后管理等强化集约化育苗过程中强化病虫害的管理与防控,从病害源头抓起,培育无病健康种苗。

无虫苗的培育是西瓜甜瓜虫害防治中极其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北方地区的冬季初春,加强苗房清洁,做到无残株落叶、杂草和自生苗等,同时苗房内悬挂黄色粘虫板,必要时可采用熏烟处理残存虫口。只要抓住这一关键措施,可使定植后的瓜类作物在早期免受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或受害程度明显减轻,也为应用其他防治措施打好基础。

1.4 农业防治措施

近年来轮作、嫁接栽培防病技术[7-9]的推广应用在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防病效果,如与水稻轮作、采用葫芦科作物砧木的西瓜嫁接苗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推广,有效控制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危害。栽培管理措施方面主要采取培育壮苗、及时保证田园卫生、科学肥水管理、调整播期等措施。

虫害防治方面,多数害虫的食性杂,在瓜田周边做好野生植物的清洁工作,减少害虫的越冬和栖息场所,同时切断其繁殖的中间寄主,造成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条件。如集中深埋或焚烧带有瓜实蝇幼虫的落地瓜果。近年来新疆北疆地区蚜虫危害严重,可结合实际生产适当推迟播期以达到有效降低蚜虫发生的目的。针对斑潜蝇,可以采取耕翻土地消灭幼虫。防治黄守瓜则可利用地膜优势[10],其他虫害则可以利用防虫网防治。

1.5 防虫网及粘虫板等的应用

防虫网及粘虫板的推广应用可以防止一些害虫侵入,研究对比设施大棚和露地棚发现前者因发挥防虫网及粘虫板的防虫效果,其虫害发生更轻更晚[11]。另外,根据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的习性,在瓜田设置诱虫灯或性诱剂等诱杀成虫。目前性诱剂在我国已商品化,田间采用诱捕器和性诱芯来诱杀雄虫,干扰成虫,可显著降低种群数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性诱剂诱杀害虫必须大面积连片使用,否则防效不明显。

1.6 天敌及其他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

我国在释放天敌进行害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如成功利用替代猎物粉螨等饲养捕食螨来防治蓟马等小型刺吸性害虫,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粉虱类害虫等,均取得了优良防效[12],但总体而言,我国天敌昆虫的商品化与规模化释放远不能满足生产之需。

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对西瓜甜瓜细菌性病害具有一定防治效果的生防菌主要有酵母菌(Pichia anomala)、荧光假单胞菌(Pesudomonas fluorescens)工程菌株(染色体整合了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葫芦科内生细菌中的部分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但在生产中很少应用。生防制剂申嗪霉素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1.7 化学药剂的科学使用

我国在西瓜甜瓜病虫害药剂防治研究中取得较大的进展,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西瓜枯萎病除嫁接栽培防治外,在西瓜移栽后定期或发病后采用多霉灵、恶霉灵、扑海因等药剂进行灌根处理,可减轻发病。生产上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农药主要为农用抗生素类和无机铜制剂等。防治病毒病的化学农药包括病毒A、植病灵、病毒必克、宁南霉素等。蚜虫和实蝇类是瓜类作物上的常见害虫,吡虫啉、阿维菌素、啶虫脒、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是防治瓜蚜的有效药剂[13];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甲维盐等也可有效控制瓜实蝇的危害。对于任何害虫来说,单项防治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总是难以奏效,尤其是化学防治,对产品和环境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采用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害虫防治至关重要。

2 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西瓜甜瓜作物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对一些重要病虫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嫁接西瓜栽培技术、种子处理技术等简约化实用技术也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确保了西瓜甜瓜的安全生产。但目前生产实际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频繁

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频繁成为制约西瓜甜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病害方面,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叶蔓部真菌性病害周年发生,个别年份或产区发生严重,造成较大损失;叶枯病、霜霉病等病害在海南、四川、新疆等个别产区发生严重并造成较大损失;近年来新发生的种传病毒如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NSV)和介体烟粉虱、蓟马和蚜虫传播的病毒病等,且细菌性果斑病个别年份或产区发生严重,都给西瓜甜瓜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

西瓜甜瓜害虫种类多样,且发生危害程度与产区的区域性和栽培制度关系密切。南方与北方西瓜甜瓜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不一致,北方地区主要以小型吸汁类害虫为主,常发于棚室瓜田中;南方地区害虫发生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黄守瓜、瓜绢螟、瓜实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黄守瓜、瓜实蝇、瓜绢螟在南方地区危害比较严重。各地区需要根据其发生的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采取针对性地有效防治措施,建立有区域特点的害虫防治技术体系。

2.2 缺乏优良抗病虫品种

近年来,我国在抗病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成功培育出了一批抗病新品种,如抗枯萎病新品种‘京抗1号’。但是我国西瓜甜瓜抗病种质资源较少,抗病育种难度较大,致使目前抗性品种总体而言明显不足,尤其是细菌性果斑病,迄今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因而这些病害的防治只能依赖于化学农药。西瓜资源中具有高抗病毒的材料,目前正在转育抗病毒性状于栽培品种中。同时,抗病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历时较长,难以满足现时生产的需求。

2.3 病原菌的快速诊断技术有待完善

早期检测和诊断病原菌的侵染,对及时有效防治西瓜甜瓜病虫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目前生产上危害较重的病虫害,以及新病虫害和检疫性病虫害。种子带菌带毒严重影响了西瓜甜瓜种子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的生产销售,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种子带菌带毒检测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研究获得快速简单的检测诊断方法,使种子带菌带毒检测技术标准达到国际水准,建立高效的西瓜甜瓜种子健康检测技术体系和规程,试制检测试剂盒并应用于大批量商品种子健康度检测非常重要。目前,在我国西瓜甜瓜生产上还比较缺乏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危险性病虫害的产品和方法。

2.4 小型害虫识别困难且危害严重

小型害虫识别困难,尤其是目前常发性害虫烟粉虱B型和Q型[14],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等,此类害虫单靠肉眼无法识别其种类。瓜类叶螨在西瓜甜瓜上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该虫体型微小,田间发生初期不易被发现,有时还被误认为生理性病害进行防治,由此贻误防治时机而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斑叶螨,其抗药性发展快速、普遍而且严重,亟需选择新型药剂或者采用其他高效防治措施进行该种叶螨的种群治理[15]。

昆虫传播病毒的生物学和传毒机理、规律的研究很缺乏,针对防控病毒病的昆虫介体的有效防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

2.5 土壤连作障碍问题突出

连作障碍一直是西瓜甜瓜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大面积推广大棚或保护地西瓜甜瓜栽培后,连作障碍问题愈发突出,成为西瓜甜瓜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西瓜甜瓜连作障碍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土传病害病菌积聚、土壤次生盐渍化与酸化、矿质营养元素失衡等,但土传病害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枯萎病菌、蔓枯病菌、炭疽病菌、霜霉病菌、疫病菌等均可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土壤残留的病菌成为西瓜甜瓜发病的主要菌源,特别是随着大棚栽培的应用推广,西瓜甜瓜栽培连作程度加剧,造成大棚栽培中病害发生明显加重。

2.6 西瓜甜瓜健康种子/种苗生产技术和规程亟需完善

健康种子和种苗是保证西瓜甜瓜作物安全健康生产的第一步。目前,在西瓜甜瓜采种、种子采收后处理以及种苗的健康生产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健康种子的标准和健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使得瓜种子带菌率高。急需建立健康种子/种苗生产技术和规程,并形成标准。

此外,关于种传病害的其他传播途径如土壤、水等的传播效率也需要深入研究。关于种传病菌病毒的越冬越夏存活及致病性方面的研究也需要加强。

2.7 农药和生防制剂合理使用技术需普及

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是目前我国西瓜甜瓜病害防治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种植户因缺乏防控意识,因此在农药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选药不科学、用药时期和方法不科学、轮换用药不科学。鉴于此,西瓜甜瓜产业体系科技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引导种植户形成“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意识,重视预防,合理使用农药,在一些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生物防治领域,尽管我国已建立了部分天敌昆虫的大规模饲养、释放技术,并在田间表现了良好的应用潜能,但在实际应用时广谱杀虫剂的负面作用导致其难以推广应用。加之我国设施大棚上缺乏调温控湿能力,同样缺乏科学管理,加重了生防应用难度。

2.8 综合防控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西瓜甜瓜病虫害防治研究起步晚,防控技术整体比较落后,新出现的某些病虫害甚至不被农户正确识别。我国西瓜甜瓜主要产区的自然条件、栽培模式与管理方式、病虫发生规律不尽相同,目前生产上大多数西瓜甜瓜推广品种的抗性一般,栽培措施和气象因子对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较大,如大棚栽培中由于温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利于病害发生,蔓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加重。目前,我国的西瓜甜瓜病虫害防控仍然需要综合防治(IPM)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包括病虫害的远程网络诊断系统、新病虫害的快速诊断和防御系统、种子健康生产和处理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田间农药合理高效使用技术等。

2.9 缺乏系统研究和有效的推广网络

我国西瓜甜瓜生产上的病虫害发生种类多,有的病虫害曾给西瓜甜瓜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同时,一些新发生的病虫害也已经对西瓜甜瓜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由于我国从事西瓜甜瓜病虫害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因此植保技术缺乏系统的研究,在新的病虫害发生时缺乏相应系统有效的技术。同时,在技术推广方面缺少由专家、推广技术人员和瓜农构成的网络,对于病虫害的识别和发生的认识仍然有许多盲区和误区。

3 病虫害防治发展趋势

我国西瓜甜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研发的实用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应用。但是,目前我国西瓜甜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仍然较为单一,生产上缺乏针对主产区生产特点和重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综防技术体系。今后一段时期内,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前提下,加快研发关键的绿色防控技术[2,16],进一步组建和完善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并在西瓜甜瓜生产中推广应用。

3.1 抗性品种选育与合理布局技术

利用国内外抗性种质资源,选育针对霜霉病[17]、枯萎病[18]、白粉病[19]、果斑病等主要病害的抗病西瓜甜瓜新品种,同时选育针对2个以上病害的多抗品种。在研究明确我国西瓜甜瓜主产区重要病原菌群体结构与生理小种分布的基础上,合理搭配与布局西瓜甜瓜抗性品种,利用抗性品种多样性的特点来控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3.2 病虫害快速检测和预测技术

建立可靠、高灵敏度的病虫害检测方法,尤其是种子/种苗带菌检测,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杜绝从源头传播,为健康种苗的生产提供保障;并实现批量生产,实现该类检测试剂的国产化,减少对国外同类产品的依赖,快速有效地为病虫害防控提供依据。

3.3 健康种子和种苗生产技术

根据我国主要西瓜甜瓜制种主产区的实际情况,探明影响病原菌在西瓜甜瓜良种生产与采种过程中侵染定殖的主要关键因子,制定出符合目前生产模式的西瓜甜瓜健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针对种传病原细菌和病毒,建立相应的提高西瓜甜瓜种子健康度的处理技术,采用高温和药剂处理技术,研究有效的带菌种子处理方法,为健康种子生产建立一套适宜西瓜甜瓜带菌种子的处理技术,并研制出种子采后处理的技术规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示范。

结合西瓜甜瓜细菌性病害的快速检测技术,集成控制西瓜甜瓜嫁接苗细菌性病害的各项技术,制定西瓜甜瓜嫁接苗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在育苗工厂进行推广示范。

3.4 农业措施防治病虫害

研究并推广简易、简便且经济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在明确西瓜甜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类型(早熟与迟熟)西瓜甜瓜品种的搭配、适当错开播种期、与其他瓜类作物的隔离栽培布局、立架栽培模式等措施控制白粉病、霜霉病等主要气传病害;利用新型棚室结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立架栽培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模化、标准化育苗,培育无病壮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西瓜甜瓜嫁接栽培防治枯萎病、果斑病等技术,嫁接西瓜甜瓜栽培种其他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技术;在大棚或保护地栽培中,运用太阳能消毒技术、高温闷棚消毒技术、环保型药剂消毒技术等杀土传病害病原菌,有效的土壤消毒技术为主要土传病虫害防治和连作障碍克服提供新的途径;根据不同产区西瓜甜瓜栽培模式与西瓜甜瓜生长特性,利用合理肥水技术、作物茬口搭配(轮作、间作、套作等)等栽培技术控制西瓜甜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3.5 物理防治措施的进一步推广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在设施栽培的门窗和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阻断外界害虫迁飞或者随气流进入棚室内。粘虫板是方便快捷的物理防控措施,悬挂黄色粘板能够诱杀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等害虫的成虫,而蓝色粘虫板则可更有效诱杀蓟马成虫,另外对蓟马具有高致病力虫生真菌的筛选和致病性评价工作已有重要进展,有望研制出防治蓟马的新产品;研发的蓟马诱虫粘板和信息素将直接用于蓟马类害虫的物理和生化防治。物理防控将是未来病虫害防控发展的关键辅助措施之一。

3.6 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

研发和利用已有微生物生防菌制剂、天然植物源药剂、抗生素、微生态药肥等非化学农药防治西瓜甜瓜上主要病害的应用技术;根据植物免疫调控理论,研发和利用已有的多糖类、蛋白类、无机化合物类诱抗制剂在西瓜甜瓜主要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技术;生防/诱抗制剂与化学农药在西瓜甜瓜生产中的配套应用技术。重视西瓜甜瓜生产中害虫的生物防治措施。我国生物防治多数停留在研究和试验阶段,借鉴荷兰在保护地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完善我国西瓜甜瓜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推广。

3.7 化学农药合理使用技术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西瓜甜瓜病虫害防控别要科学合理使用。随着进一步研究明确西瓜甜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将建立基于病虫害发生流行预测模型指导、安排合理的药剂防治技术体系,根据发病情况确定用药时期、药剂种类和用药次数,合理搭配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系统杀菌性的交替使用,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缓病菌抗药性产生。在监测害虫抗药性的基础上,选择低毒高效的药剂进行防治,尤其要注意药剂的轮换或者配合使用,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6]。还需要选择可以毒杀害虫不同发育阶段的杀虫剂配合使用,将会显著降低药剂的施用次数及成本,并取得良好防效。需要注意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参考文献

[1] 韩鲁明,张金利,王丽君,等. 西瓜砧木种传镰刀菌的种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 种子,2013,32(1): 31-34.

[2] 张 毅. 设施甜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瓜菜,2013,26(5): 60-61.

[3] Gu Q S,Liu Y H,Wang Y H,et al. First report of 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 in cucumber,melon,and watermelon in China[J]. Plant Disease,2011,95(1): 73.

[4] 古勤生,吴会杰,彭 斌,等. 瓜类新病毒病害(三):甜瓜黄化斑点病[J]. 中国瓜菜,2012,25(1): 32-33.

[5] Kato K,Handa K,Kameya-Iwaki M. Melon yellow spot virus: A distinct species of the genus Tospovirus isolated from melon[J]. Phytopathology,2000,90(4): 422-426.

[6] 王少丽,张友军,李如美,等. 北京和湖南烟粉虱生物型及其抗药性监测[J]. 应用昆虫学报,2011(1): 27-31.

[7] 孙兴祥,林红梅,何春萍,等. 嫁接与生物防治对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 中国蔬菜,2013(14): 88-91.

[8] 张 曼,羊杏平,徐锦华,等. 嫁接西瓜对西瓜枯萎病菌侵染的防御机制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8): 1605-1611.

[9] 王汉荣,方 丽,任海英,等. 西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筛选[J]. 植物保护,2011(1):150-152.

[10] 刘小明,邓耀华,司升云. 黄足黄守瓜与黄足黑守瓜的识别与防治[J]. 长江蔬菜,2006(4): 33,55.

[11] 孔祥义,刘 勇,罗 丰,等. 海南大棚与露地甜瓜病虫害发生差异性初步研究[J]. 中国瓜菜,2012,25(2): 30-33.

[12] 张 帆,罗 晨,张君明. 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寄生选择[J]. 华北农学报,2007(6):179-182.

[13] 王少丽,张友军,徐宝云. 不同杀虫剂对西瓜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J]. 中国植保导刊,2012 (10): 44-46.

[14] Pan H P,Chu D,Ge D Q,et al. Further spread of and domination by Bemisia tabaci(Hemiptera: Aleyrodidae)biotype Q on field crops in China[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11,104(3):978-985.

[15] 唐小凤,王少丽,张友军,等. 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基因的PASA检测技术[J]. 植物保护学报,2014,41(1): 67-73

[16] 陈发兵. A级绿色食品通农牌西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J]. 长江蔬菜,2013(2): 56-59.

[17] 杨柳燕,徐永阳,徐志红,等. 甜瓜霜霉病研究进展[J]. 中国瓜菜,2011,24(3): 38-43.

[18] 羊杏平,刘 广,侯喜林,等. 西瓜核心种质枯萎病抗性与SRAP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J]. 园艺学报,2013,40(7): 1298-1308.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4

【关键词】 温棚 黄瓜 根结线虫病 综合防治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统筹推进,商丘市以蔬菜产品为主的“菜篮子”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设施蔬菜在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目前商丘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万ha以上,各类温棚23.5万座。由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等保护地设施在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为病虫害的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导致了以黄瓜根结线虫病等为代表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和为害程度逐年增加,连作温棚更为严重。因此,加强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于改善保证蔬菜品质,提高蔬菜产量,增加菜农收入,推动“菜篮子”工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商丘市宁陵县程楼乡温棚黄瓜园区等12个主产区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实践效果,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

1. 发病症状

根结线虫属无脊椎动物中的线虫门,根内寄生的病原线虫,主要通过为害植株根部,影响植物对水肥的吸收,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根结线虫从黄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造成危害,一般温棚黄瓜地块造成作物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整株死亡。温棚黄瓜根部受害后,病株根部会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使根部畸形。细根上有许多结节状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为乳白色,后变为褐色,表面常有龟裂。在根结之上可生出细弱新根,再度发病,则形成根结状肿瘤。受根结线虫病为害的黄瓜,往往于地上部分表现出地上部分生长受阻,长势衰弱,叶片褪绿黄化,矮缩和萎蔫等症状。重病株矮小,发育不良,结实少,干旱时中午萎蔫或提早枯死。

2. 侵染循环

2.1病源 病源以卵、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 1~3 年。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主要分布在土表10cm土层内。

2.2 侵染 以幼虫侵入寄主,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结或瘤。线虫发育至4 龄时交尾产卵,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 龄后离开卵壳,离开植物体到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进入土中越冬。

2.3 寄主 黄瓜、番茄、芹菜等。

3.发病规律

温棚黄瓜根结线虫的移动和传播,通常是借助于流水、风、病土迁移及农机具和病土、带病的种子,其他营养材料以及人为活动,在日光温室中可终年为害。温棚黄瓜根结线虫生活最适温度为25℃~30℃,高于40℃或低于10℃都很少活动,温度超过55℃约10分钟即可致死。温棚土壤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土壤湿度在40%左右时发育最适宜,雨水有利于线虫的孵化和侵染,但在干燥过湿土壤中,其活动受到抑制。温棚保护地栽培,提高了土温,增加了土壤湿度,更易于根结线虫的繁殖,受害逐年上升。地势高燥、砂质土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板结、干燥情况下不易发病。

4.防治方法

温棚黄瓜根结虫病防治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方针。根据温室大棚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结合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特点,充分利用温室、大中棚空间封闭,土壤、温湿度人为可调控的有利条件,营造不利于根结线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在生产上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最终达到消灭虫源,减轻为害,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的。

4.1 加强植物检疫 严防携带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种子随黄瓜种子、种苗、农家肥料人为传播蔓延,购买种子时到正规的种子经销店购买。

4.2农业防治

4.2.1 土壤处理 苗床育苗传播是根结线虫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温棚黄瓜栽植用苗一般在苗床中内育苗,因此要重点做好苗床土壤消毒。在用电热线温床育苗时,在黄瓜种子播种前,升温到55℃,持续2小时;还可以施用多菌灵、根腐灵、退菌特等农药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大面积土壤消毒时,可通过调节土壤pH值,适当追施碱性肥料(碳酸氢氨、生石灰)可使线虫适宜环境遭到破坏,减少根结线虫的为害。同时,还可结合土壤深翻凉晒,即在前才茬收获后,下茬播种前应翻晒土壤,特别是温棚重茬地需要翻晒,使线虫暴露在土表而促使其死亡,还可以使表土根结线虫翻压倒土壤深处致死,一般深耕翻晒20cm以上为宜。

4.2.2 种子消毒 温棚黄瓜多种病虫害可通过种子携带传播,加强种子处理可以杀死潜伏在种子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减少种子携带的侵染源。种子处理的方法是有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温汤浸种:将黄瓜种子放入55℃~60℃的水中,浸泡10~15分钟,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搅拌,等水温降到30℃左右时,开始转入浸种,浸种时间为4小时,注意掌握好浸种温度和时间。药剂拌种:用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注意种子及药剂均要求干燥,随配随用。

4.2.3 合理轮作倒茬 温棚黄瓜线虫发生多的地块,改种抗(耐)虫作物如禾木科、葱、蒜、韭菜、辣椒、芫荽、菠菜、甘蓝等或种植水生蔬菜,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线虫种群数量,控制其为害。

4.2.4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配合适量的磷钾肥,增强温棚黄瓜的抗性。同时,利用野生茄科类具有对根结线虫抗性的品种作砧木进行嫁接栽培,能有效控制温棚根结线虫为害。在温棚黄瓜拔秧收获后做好田园清洁处理,特别是感病植株要彻底烧毁或带出温棚外深埋。还可结合夏季休闲季节,进行高温闷棚,注意掌握好闷棚温度和时间。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5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 病虫害 主要因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61-01

蔬菜生产中,经常会发生病虫害,且病虫害品种繁多,有时在同一块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发生多种病虫害。然而,很多时候一些菜农并没能正确有效地防治蔬菜病虫害。为了抑制病虫害,菜农常常滥用化学药品,结果这些药品残留在蔬菜上,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采用科学的方法,减少化学药品滥用,有效防治蔬菜病虫害,生产出健康、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是广大消费者的期待,也是菜农们迫切的任务。

一、蔬菜病虫害发生现状

1.蔬菜病虫害主要发生种类

1.1日光温室蔬菜病害主要种类:A茄子黄萎病。B芹菜斑枯病。C白菜软腐病,霜霉病,黑斑病;甘蓝霜霉病,腐病。D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灰霉病和叶霉病等。E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细菌性缘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等。F花椰菜霜霉病、黑腐病、黑斑病等。

1.2日光温室蔬菜虫害主要种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潜叶蝇、白粉虱、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

1.3蔬菜病毒病主要种类:黄化、花叶、畸形等。病毒病对辣椒、茄子、番茄、黄瓜、马铃薯等蔬菜影响较大。

1.4蔬菜细菌性病害主要种类:软腐病、黑腐病、菜花细菌性黑斑病等。

1.5蔬菜真菌性病害主要种类:霜霉病、灰霉病、黑斑病、叶枯病、白粉病等。

2.蔬菜病虫害危害程度

根据调查、分析,蔬菜病虫害连年发生,对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也对菜农的经济收入造成了严重威胁,且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有逐年上升趋势。

3.使蔬菜病虫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3.1菜农主要靠化学药品去除病害,然而品种繁多的病害导致化学药品的交叉使用,有时,交叉使用的结果没能有效地去除病害,反而强化了蔬菜病害的抗药能力。

3.2近年来,大棚、温室等蔬菜种植措施被广泛使用,迅速发展。然而,如白粉虱等害虫在大棚和温室中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存活力强,繁衍迅速。

3.3全球气候变暖,增强了一些害虫越冬的能力,使一些在寒冷环境下无法生存的害虫顺利地度过了冬天。一年四季,繁衍生息,增大了害虫的队伍。

3.4菜农是蔬菜的主要生产者,每一菜农所管理的蔬菜基地有限,导致蔬菜分散经营,当发生病虫害时,没能够统一管理和用药,使防治效果参差不齐。

二、蔬菜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1.大棚和温室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病虫害的发生

经过病毒,病菌与蔬菜的长期协调进化,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同样适宜病毒,病菌的发生及繁殖。

2.大棚和温室中较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蔬菜病虫害发生

大棚和温室在夜晚密闭保温时,相对空气湿度可以达到90%~100%。这种高湿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并能降低其抗病性。但却对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非常有利。而病害一旦发生,其传播非常迅速,极易流行。如果治疗不及时,对蔬菜危害严重,容易引起蔬菜减产甚至绝收。多种病害的发生都与高湿关系密切。

3.充足的寄主有利于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黄瓜霜霉病是大棚和温室黄瓜的主要病害。在未采取大棚和温室时,黄瓜只能在春夏季种植和生长,在冬季停止。随着黄瓜种植的停止,霜霉病也消失。当春天再来临,重新种植黄瓜时,霜霉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适宜的条件才能得以发生和传播。而采取了大棚和温室的栽培技术后,黄瓜全年种植,而大棚和温室的条件又相对适宜,霜霉病一旦发生,就能够迅速扩大,加重病害。

4.菜农缺乏蔬菜病虫害防治知识

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而菜农对各种病虫害没能很好地区别和认识,也不清楚不同农药的性质。当病虫害发生时,往往一味地滥用农药,并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导致防治效果并不好,造成了损失。

5.菜农重复混乱用药,不注意安全间隔期

每一种农药都有它的安全间隔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菜农往往忽略掉安全间隔期,随意用药。甚至不顾农药特性,胡乱混合喷施。这不但影响了药效的发挥,还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戏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

6.菜农用药品种单一,随意加大药量

在实际生产中,菜农一旦发现某一种农药对某一病害防治效果较好,就会比较依赖,长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效果不如之前就加大用药量。农药品种单一,药量过大,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7.施肥不当诱发蔬菜病虫害

未腐熟的农家肥的施用易招引种蝇产卵,加重根蛆类害虫。播种前大量施用化肥易导致伤根缺苗,诱发苗期病害。

三、防治蔬菜病虫害有效措施

1.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具有较强抗性的蔬菜品种,可有效减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

2.优化蔬菜群体结构,使作物分布合理,强化通风透气,充分利用光能,为蔬菜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增强其抵抗能力。

3.合理轮作换茬和间作套种,使土壤养分得到均衡利用,切断专性寄主和单一的病虫食物链和世代交替环节,抑制病虫生产和繁衍,为蔬菜生长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4.合理施肥,科学灌溉。

5.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调整播种期,使作物避开病虫高发期。

6.清洁田园,深耕晒土。

7.及时处理蔬菜收获后的烂菜叶,减少病菌潜伏,传播。

8.采取晒种、温汤浸种、土壤处理等方法预防病虫害。

9.采用嫁接技术强化作物抗病性和增产性。

10.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11.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结合气候、蔬菜病虫害发生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农药种类,提高药效,减少用药次数,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达到控制的目的。

12.交替轮换使用农药,以防害虫产生抗性,降低防治效果。

13.提倡使用不污染蔬菜与环境的生物农药。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蔬菜成为一种要求和趋势。然而,在蔬菜生产中,病虫害时有发生,菜农往往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所以,在正确认识各种蔬菜病虫害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方法正确防治蔬菜病虫害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继英.浅谈无公害蔬菜及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1(08).

[2]潘继兰.防治蔬菜病虫害妙法——物理防治[J].河北农业,2010(02).

[3]宫琳,时雨,何向阳.蔬菜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3).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6

1绿色防控技术在丰宁县的应用

几年来,丰宁县重点在露地蔬菜上推广了“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即频振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成虫技术、黄虫板诱蚜技术、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技术、生物防治技术。2008年在坝上地区露地蔬菜生产主产区设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1000亩,取得明显示范效果。2009年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规模,示范区面积达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5万亩蔬菜生产,通过2年示范应用,形成适合本地生产的技术集成体系。2010年全面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技术覆率达到40%以上,2011年绿色防控技术开始应用于设施蔬菜的生产中。

2“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在丰宁县的应用效果

2.1频振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成虫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重点触杀发生普遍的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如小菜蛾、草地螟、地老虎、玉米螟、甘兰夜蛾、金龟子等害虫。每50亩安装一盏,每天定点观测,2008年7月害虫发生高峰期每盏灯日平均诱虫251头,最多1541头(其中草地螟748头、地老虎238头);2011年7月害虫发生高峰期每盏灯日平均诱虫89头,最多364头。该项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成虫田间落卵量,压降了虫口基数,蔬菜一个生育期减少用药次数2~3次,平均亩节省投入25元。

2.2黄板诱杀蚜虫技术利用蚜虫等害虫的趋黄性进行诱杀,重点诱杀蚜虫、斑潜蝇、粉虱等害虫。每亩安装20块,定点观测黄板,每个生长季节可诱杀各种害虫20800头,蚜虫9480头,使白菜等蔬菜上的有蚜株率降至10%以内,且有蚜株的蚜虫数量很少,对白菜等蔬菜构不成危害,达不到防控指标。同时降低了蔬菜病毒病的发病率。根据近几年的防控效果看,在蚜虫发生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只用黄板不用药剂即可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2.3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技术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小菜蛾成虫,主要诱杀危害严重、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防治困难的小菜蛾。每亩安装装有小菜蛾性信息素的诱捕器3个,定点观测,2008年从开始安装到替换调查平均每个诱杀318头;2011年从开始安装到替换调查平均每个诱杀达到约229头,最高达到约560头。性信息素的使用使小菜蛾的田间落卵量明显降低,其发生及危害程度明显减轻,解决了小菜蛾防治困难的问题。每个生长季节可比常规对照田少用农药1~2次,用量减少20%左右。

2.4生物防治技术重点推广的天然植物源杀虫剂有天然除虫菊素、虫清、苏云金杆菌、普尊;杀菌剂有农用链霉素;生长调节剂主要有碧护、茎叶宝、有机钾等。绿色防控技术在丰宁县的应用实践表明:黄板、杀虫灯及性诱剂三者共同使用,使蔬菜害虫的田间落卵量和虫口基数明显降低,减轻了害虫的发生及危害,减少农药20%左右的使用量;同时在有效防治害虫的同时,农药施用量的减少,避免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了害虫的天敌,维护了生态平衡。

3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7

[关键词] 黄瓜 苗期 管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56-01

黄瓜是否高产,与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的管理水平等着密切关系。但黄瓜苗期管理不当是造成黄瓜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为了黄瓜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要抓好苗期的各项管理工作。

1 苗床管理技术

土壤消毒技术。土壤是多种病害的温床,许多种黄瓜在育苗和移栽前均要进行土壤消毒,以有效防止子叶早衰。苗床可取小麦地土壤育苗,苗床播种前2d使用绿亨1号对土壤进行消毒,使用营养土块是比较好的选择。出苗后增加昼夜温差,上午要保持一 定的光照时间,视苗床墒情适当叶面喷施0.30%尿素和0.10%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2 定植管理

定植时注意事项:黄瓜在定植时根系会受到损害,定植后根系的发育对黄瓜后期的抗逆、抗病和抗早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定植后是防治枯萎病、青枯病的关键时期,浇定植水时为了防止受伤根系被病害侵染和根腐病等根部病害的发生,采用柔水通1500倍+纳米欣1000倍+斯德考普6000倍进行喷施,能够加快缓苗并促进根系迅速生长。定植后加强中耕,提高地温。定植前进行通风炼苗,同时要喷施 90%乙磷铝 800 倍,做到少伤根。定植后加强瓜秧观察,如中午生长点出现萎蔫,傍晚未能及时恢复就要需浇缓苗水。

3 肥水管理

由于育苗时间、育苗方式的情况不同,黄瓜冬季育苗期间要5~8天浇一次水,而夏秋季育苗可能每天都要浇水。总体原则是:黄瓜苗期既要保证黄瓜充足的水分供应,又要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现在多采用与苗床底土分离,适时观察床土水分变化,在浇水之后减少水分的蒸发。在黄瓜的育苗后期减少浇水次数,使床土见湿见干。从缓苗到坐瓜是黄瓜营养生长时期,此时每间隔3-5天就可喷施一次斯德考普以补充微量元素。此时,农户对于大量元素肥都存在著注重用量而不注重吸收率的情况,但是因黄瓜吸收后传导不畅,于是经常产生后期徒长,以及土壤板结的现象。

4 温度管理

初期,黄瓜育苗阶段最好进行高温管理,尤其是出苗前一定要温度高一些。出苗后为了防止形成高脚苗。黄瓜出苗后, 白天维持 25~28℃, 夜温 15~20℃;出齐苗后, 白天降温至 21℃, 夜晚降至 10~11℃;当出苗 60%~70%时揭去地膜。 幼苗出齐时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杀灭病菌。

中期,苗栽植后的 1~3 d, 白天温度维持 22~28℃, 夜晚 15~20℃, 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4 d 后白天降温至 22~26℃, 夜晚降至 15~18℃, 从而有利于培养壮苗和促进雌花芽分化。

后期,要注意通风,3d后开始通风,目的是为了锻炼幼苗。4d后撤掉小棚棚膜,减小大棚通风口,以便维持适宜温度。

5 黄瓜病虫害及其防治

5.1 病虫害

5.1.1 炭疽病

叶片受害,初出现近圆形病斑且成红褐色,病斑中央出现粉红色的病斑开裂;

防治方法。土壤处理: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育苗土可进行土壤消毒,即每平方米用菌线威均匀喷洒在苗床土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亩用天诺乐乐逗10毫升对水1000倍液喷洒叶面,可较快恢复发病植株生长。

5.1.2 病毒病

黄瓜病毒因症状复杂多样,且黄瓜往往又可以带病生长,故黄瓜病毒病分为以下四种:花叶病毒病 ;皱缩型病毒病; 绿斑型病毒病 ;黄化型病毒病。

防治方法:种子消毒:温室用50%菌成可溶性粉剂浸种5~10小时和苗床土壤消毒。秋冬茬黄瓜应避蚜、防高温,除治蚜虫和白粉虱;药剂防治:50%菌成用600倍液+乐乐逗喷冲型300倍液于苗期叶面喷雾,每隔4~6天连续2~3次。病重时可用病毒一喷绝500倍液喷施。

5.1.3 霜霉病

(1)防治方法:生态防治:控制棚、室内白天迅速增温至28℃以上,傍晚迅速降至10℃~12℃,以此抑制病菌的发展。(2)药剂防治:发病时病重地块3~5天重复喷一次,配合天诺乐乐逗喷冲型对水1200倍液同时施用,病重时也可用霜霉一喷绝300倍液喷施。

5.1.4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该病在叶片上的后期容易干枯、脱落、形成穿孔。在叶背面呈多角形。当空气潮湿时病害容易和霜霉病混淆,两者最大区别在于后期不穿孔。药剂防治:50%菌1000倍液或国优101 1000倍药液喷洒均匀、周到,以提高防治效果。 此外,黄瓜需要从栽培措施和防治方法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5.2 黄瓜虫害及其防治

5.2.1 蚜虫

蚜虫繁殖力很强,一头雌成虫可产若蚜60头左右。

防治方法:由于蚜虫蔓延迅速,在药剂使用几天后又会重新发展起来。蚜虫多着生在心叶及叶背皱缩处,所以药剂难于全面喷到,在用药上巧妙1000倍液或螨帮1500倍液也可用天诺阿维・哒1500倍液+润周6号3000倍液+乐乐逗200倍液喷施。

5.2.2 白粉虱

白粉虱黄瓜苗期的主要害虫。这种害虫繁殖力极强,一年可发生10代。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首先育苗前清理杂草和残株;在通风口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方法:用油漆涂为橙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每亩摆放高度与株高相同。当白粉虱粘满板面时,巧妙1000倍液或天诺阿维・哒1500倍液+润周6号3000倍液+乐乐逗200倍液喷施。

参考文献

[1] 詹志翔,许梅花.黄瓜育苗的方法及主要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1,(01).

[2] 贾文庆,刘宇.黄瓜苗期管理技术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6,(04).

[3] 宋永海.黄瓜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

黄瓜的病虫害的防治篇8

关键词 黄瓜山梨病虫害;周年;防治技术;重庆永川

中图分类号 S43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68-01

重庆市永川区现有南方早熟梨植面积4 000 hm2,是西部最大的南方早熟梨产业化示范基地,其中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区域为永川黄瓜山。永川区“黄瓜山梨”已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定,是重庆知名品牌,果农通过实施南方早熟梨提质增效技术,产量30 t/hm2,产值9万~18万元/hm2,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果农的失管和栽培时间的推移,病虫害发生也日趋严重。根据黄瓜山梨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黄瓜山梨病虫害的周年防治技术。

1 萌芽期和花期(2―3月)

此期为在芽萌动前即2月下旬至3月上旬喷5 °Bé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的害虫,捕捉天牛及吉丁虫幼虫。同时施好芽前肥,即芽萌动前10~15 d,施复合肥0.2 kg/株、钙镁磷肥0.5 kg/株、硫酸钾0.3 kg/株,以促梢。通过摘心,争取春梢大叶片。花序分离前喷大生M-45 800倍液+吡虫啉2 000倍液,防治黑心病、黑斑病、二叉蚜幼虫等。3月中下旬对花芽或花过多的梨树疏花。花期人工点授花粉或在初花期可喷糖硼液(0.3%硼砂+1%蔗糖)1~2次,以提高果实的结果率[1]。

2 春梢旺盛生长期(4月)

在落花80%以后喷仙生600倍液+吡虫啉2 000倍液+0.3%尿素,防治黑心病、黑斑病、二叉蚜、梨茎蜂、梨大食心虫、梨蚜,同时进行叶面施肥,促使叶片转绿。若发现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的桔黄色斑点时,喷粉锈宁800倍液或大生M-45 800倍液,防治梨锈病,若仍未治愈,15 d后再喷1次。此时也是梨木虱第1代卵孵化结束,可用20%双甲咪1 500倍液杀死成虫,是防治梨木虱的第2个关键时期。可人工捕杀天牛、吉丁虫及梨大食心虫幼虫,或用敌敌畏棉球塞虫孔。对大年树疏花疏果,一般每果台留1~2个果,中长果枝(18 cm左右)留1个果。及时进行除草松土,除草可用果农乐在杂草萌生一至三叶期对全园细致喷雾1遍(切忌喷洒在梨树叶片或花果上)。新梢生长到长度达到5~10 cm时,进行摘心;新梢长到20~30 cm时,及时拉枝加大开张角度[2]。

3 果实发育期(5月)

5月上旬即花谢20 d后进行套袋。观察梨木虱、梨网蝽、星毛虫、梨小食心虫、蓑蛾、介壳虫、黑斑病、轮纹病等发生情况,及时用药。一般用吡虫啉2 000倍液+蝽虱净+甲基托布津800倍液+0.2%磷酸二氢钾(叶面施肥)进行防治。或用80%喷可湿性粉剂对防治梨黑心病、轮纹病,同时对梨木虱有优良兼治效果,是难得的杀虫、杀菌剂。5月上旬是梨木虱成虫羽化盛期也是防治关键时期。5月中下旬开始施壮果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施复合肥0.5 kg/株,或水施沤熟的农家肥5~10 kg/株[3]。

4 果实迅速膨大期(6月)

该期是梨园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梨木虱6月上旬开始出现第2代成虫,是发生严重的月份。用敌杀死1 000倍液+蝽虱净+退菌特800倍液,防治刺蛾、梨网蝽、梨木虱、黑斑病和轮纹病。同时用0.2%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以增强抗病力,促进花芽分化。6月雨水较多,注意清沟排涝。

5 成熟期(7―8月)

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注意果实的食用安全。一般在采收前20 d喷药。杀虫农药用来福灵2 000倍液;防病农药用25%多菌灵250倍液;梨木虱发生严重的,用蝽虱净1 000倍液喷杀加强防治。若遇伏害时,要适时灌水,保证花芽分化和防治采前落果。果实采收时,要连果梗一起摘下,做到轻摘轻放,避免发生碰撞,造成损伤,做到分批采摘和分级包装[4]。

6 树体营养管理期(9―10月)

采果后重施基肥即采后肥(月子肥),用鸡肥、猪粪、土杂肥、饼肥较好,即施复合肥1 kg或施农家肥10~15 kg/株。采果后全园喷退菌特+吡虫啉1次进行防菌治虫,同时人工捕捉天牛和吉丁虫幼虫、刮树干清除虫卵。

7 梨树的休眠期(11月至翌年1月)

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僵果、落果和病叶。清洁田园、除杂草,并集中烧毁。对树体层次多,主枝过多等结构复杂的树,进行改造,造就分枝布局合理、通风透光良好的树型,全园深翻、深埋杂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无论病虫害严重与否,对全园喷施5~6 °Bé石硫合剂1次,起到杀虫治菌,又补钙、硫微肥的作用。

8 参考文献

[1] 吴平原.庆永川无公害梨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7,36(1):71-73.

[2] 王少敏,王江勇,王之涵,等.套袋梨病虫害研究综述与展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9):141-146.

[3] ,张小飞.响水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55.

上一篇:海外市场调研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