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0:33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篇1

关键词:中学生 羽毛球 课余训练

课余体育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对未来建设型人才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羽毛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可以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主要以问卷访谈形式走访并调查了南通市的五所中学,研究对象是南通市第一中学、南通市第二中学、南通市第三中学、南通中学、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的300名学生和10位教练员。

2.研究方法

对于不同的研究调查项目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同一个调查的不同环节也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在准备阶段,我应用了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L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1)问卷调查法

对南通市区五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向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以了解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中学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态度。收回问卷290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为95%,大家都能积极地填写问卷调查表。

(2)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以任务的需要,我借助校图书资料、互联网以及有关中学课余羽毛球训练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博士论文,详细查阅了有关南通市中学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文献60余份,还阅读了大量有关学校体育学、心理学、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在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利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南通市中学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3)访谈法

为了进一步获取详细资料,我走访了南通市区的几所中学,与部分学生、体育教师以及学校领导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了更多的情况,为撰写本论文提供了强有力依据。

(4)数理统计法

通过访谈和调查,我对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与整理,并对有关数据做了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现状调查

(1)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目的

中学生参加课余羽毛球训练能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起到强身健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表1显示了中学生以强身健体和丰富课余生活为主要目的而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占82.81%;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升学需要为目的的则很少,尤其以升学需要为目的的仅占2.46%。

(2)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时间情况

在对南通市各中学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时间的调查中发现,课余参与的同学很少。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时间不足1小时的占59.65%;训练时间在1~2小时的占28.07%;训练时间在2~3小时的占12.28%。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中参与到课余羽毛球训练中。

(3)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频率情况

表3显示:南通市中学生每周参与羽毛球训练3次以上的同学仅占24.21%,不到总数的1/4;每周参与2~3次羽毛球训练的学生占37.19%,总体来说,学生每周参与羽毛球训练的状况不是很好。

(4)影响南通市中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影响因素

从表4可以看出:42.80%的学生因缺乏兴趣而不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由于时间不足而不参与训练的占27.37%;14.74%的学生因设施缺乏而不参与训练;15.09%的学生因无指导人员而不参与训练。综上所述,学校应增强学生参加课余羽毛球训练的兴趣,以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5)南通市中学生对课余羽毛球训练队的满意度

从表5可以看出,中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羽毛球训练队的总体水平持基本满意态度。其中,认为水平很高的占18.24%;认为水平较高的占35.09%;认为水平一般的占31.58%,三者所占比例超过总人数一半以上;有15.09%的学生仍认为羽毛球训练队水平差。综上所述,南通市羽毛球训练队总体水平亟待提升。

(6)南通市中学生对羽毛球教学水平及教学方式的认知态度

表6显示:对教学水平及教学方式非常满意的学生占14.04%;基本满意的占27.02%;认为需要改进的占58.94%。由此看来,学生对教练的教学水平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2.南通市中学羽毛球教练员现状调查

(1)南通市中学羽毛球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

由表8分析可知:目前在南通市五所中学中,中年羽毛球教师在所有教师年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所占比例差不多,从这个比例来看是比较合理的,他们各有所长,可以互相促进和弥补不足,这样既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高的创造力,又可以形成延续成长的梯度综合体。

(2)南通市中学羽毛球教师的教学形式情况

从表9可以看出:50%的教师通常亲自演示教学,剩余时间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训练之外,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检验与激励的方法,30%的教师会经常通过小型比赛来总结学生在羽毛球训练中的不足,并使之加以改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20%的教师则通过观看比赛视频来教学。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南通市五所中学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体育设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大部分学生以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为主要目的,对羽毛球训练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学校的羽毛球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以及羽毛球训练队总体水平的满意度不高;学生主要在课堂上练习羽毛球,而课余时间则很少,学生每周参与羽毛球训练的频率总体不高;专业羽毛球运动员数量少,学校赛事安排不合理;学校羽毛球教练专业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训练;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教学方式单一,教法不正规。

2.建议

学校要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应投入一些经费,规范场地、器材、龉莸壬枋;学校领导只有重视体育教学、羽毛球训练,在经费保障、场馆规范、设施完善的基础上,课余羽毛球训练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羽毛球训练;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式应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提高学生参与课余羽毛球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及活动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参与到羽毛球活动;教师及学校可组织相关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羽毛球训练;学校应引进羽毛球训练的专门人才,改进教学方式,适当增加课程。

参考文献:

[1]翁志强.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制的形成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9).

[2]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陈小蓉.我国学校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9(6).

[4]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杨再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篇2

[关键词] 田径 中小学生 课余锻炼

1 引言

中小学阶段是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和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时期。在调查的烟台市8 所中小学中,其中中学有3所,小学5所。有业余训练队的学校有6所,占总数75%, 其中中学有3所, 小学只有3所,。由此可见,烟台的中学较为注重业余训练, 小学则不重视业余训练.

2 中小学课余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要想发展田径必须从中小学入手,中小学阶段是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抓好中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实际经验,对中小学生业余田径锻炼作系统、科学、有计划的安排、总结,对更好的提高业余训练质量,更多更好的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大有好处。

中小学中蕴藏着许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合理、科学的训练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田径人才。

3 学生爱好调查

3.1调查问题

(1)你是哪个年级的?

(2)你经常参加课外活动吗?

(3)你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

(4)你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5)你有自己的锻炼计划吗?

(6)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

(7)你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吗?

(8)对中国的体育你了解多少?

3.2调查统计表

调查数据表明,满足训练需要(有300米及以上的煤渣或塑胶环形跑道)的中小学校有8所,占总数的40%;基本满足训练需要(有200米及以上的煤渣或塑胶环形跑道)的学校有10所,占总数的50%;而不能满足训练需要(有200米以下或未建成煤渣或塑胶环形跑道)的学校有2所,占总数10%。由此可见,训练场地基本能够满足业余训练的需要。

4 找出存在问题

中小学是发展田径的关键阶段,是基础阶段,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却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我认为比较关键的有以下几个。

4.1只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

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认识不足,对学校开展课余田径训练不够重视,“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认为参加训练或比赛会影响学习,同时运动员的课外补习与训练时间发生冲突,造成运动员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同学们课余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课余田径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这无疑将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4.2 学校体育条件

学校体育条件是保证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科学的训练方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训练条件之上,一些学校的条件参差不齐。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条件一般,使训练计划、方案无法落实,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效果,同时运动项目的开展也受到局限,这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有的学校田径场与篮球场在一起这就限制了田径运动员发挥。

4.3比赛与学习问题

田径比赛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杠杆,学校参赛存在的问题很多,一是少数尖子运动员需要参加各类比赛,疲于应付,影响学习;二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谎报年龄,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竞赛的质量,挫伤了一些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三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关系不顺,对训练听之任之,不加过问,有赛有队,无赛无队,不能真正做到系统训练。

5 解决方案

烟台经济发展的很快,但是烟台的田径相对来说却不算强,要想强盛就必须从中小学抓起。

5.1增加课余田径训练的经费投入,保证课余田径训练的系统性

课余田径训练是田径要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传统模式下体育局和教育局都没有投入的动力,因为学校归教育局管,而教育局又没有培养后备人才的任务。这个问题缘于管理体制,两个系统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机的整合。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学校田径运动进行赞助,寻求赞助伙伴;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有偿输送制度,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5.2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有些家长存在一种想法就是让子女参加竞技性的训练,对以后的生活会不会造成身体上的影响,到年龄大了有了伤病怎么办,这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训练与伤病不是画等号的,只要有合理的训练计划就不会出现严重的伤病,反而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一定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制定一个完全符合本田径队的训练计划。其中运动的负荷一定要把握好,负荷小了不长成绩,大了会造成伤病,有了合理的训练,家长和学生才能放开心的参与其中。

5.3课余田径锻炼对中小学生好处多

能够健体强身,增强免疫能力;能够心情舒畅,减少烦躁的骚扰;能够创造财富, 增加经济来源;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压力;能够广交朋友,互通互传信息;能够相信科学,树立无神观念;能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斗志。

6 结论

总之,如何解决场地、经费、文化课学习与运动员训练的矛盾,解决优秀田径体育人才的出路,从而保证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健康有序发展是一个值得很好研究的课题。切实抓好中小学体育课余田径训练,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孙庆杰.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3-5.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篇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天津市西青区部分农村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动机调查

有51.3%的学生参与课余田径训练是出于内部动机,他们思想端正、目标明确;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训练是迫于升学需要或者出于家长的意愿。

2、天津市西青区部分农村中学参训学生训练现状

有37.8%的参训学生每次训练时间在1~2小时之间,这基本符合国家教委下达的中学课余训练每天不超过2~3小时的管理要求。但是通过现场访谈了解得知,仍然有37.1%的同学课余田径训练时间大于3个小时。

3、天津市西青区部分农村中学参训学生运动等级调查

在所调查的参训学生中,有32.4%的同学没有获得等级证书,有48.6%的同学获取了田径三级证书。而在所调查的参训学生中,田径运动员等级达二级的占总人数的18.9%,没有学生获得田径一级证书。

4、天津市西青区部分农村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

通过家庭随访以及学生本人访谈可知只有18.9%的同学是在专业带训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的训练项目,有30.4%的同学则是自己随机选择训练项目,没有进行专业选材,更没有科学的训练依据。

5、天津市西青区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

学历代表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 带训教师体育理论知识多少的重要标志。带训教师中大专学历占到44%,本科学历水平教师达到32%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带训教师中参加专业体育训练四年的老师达到了32%,六年及以上的达到了40%。

6、天津市西青区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任务量调查

通过对天津市西青区部分农村中学参加课余田径训练教师每周教学任务量调查研究分析知,教师课时任务量比较重。

7、天津市西青区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课余训练指导动机调查

通过动机情况调查分析知: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对这份额外工作感兴趣的只占到总数的7%,而36%的老师是为了服从学校安排。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参与课余训练的主要动机是迫于升学需要,23.6%的学生的参训动机是强健体魄,排在第三位的是兴趣爱好。学生训练的内部动机不够明确,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2、体育教师的带训动机主要是服从学校安排,带训教师没有额外劳动补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训练热情,不利于课余田径训练的开展。

3、每天的训练在1到2个小时趋于合理,有的学校课余田径训练时间偏高,参训学生中有54.7%每周训练次数在5次以上,体育教师的训练计划不是很合理,训练时间过长,训练强度偏大会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始终处于疲劳状态,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4、参训学生的运动等级偏低,32.4%的同学没有获得等级证书,参训学生总体训练水平偏低,参训运动员训练质量不高,体育教师在运动员科学选材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5、带训教师的学历水平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具有较深专业知识、长期自身训练的经历和教练训练经历,基本能满足训练需要,能够很好地控制训练过程,确保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

6、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工作量较大,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指导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训练,影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7、影响田径训练的因素主要有:运动场地器材不足,训练经费不足,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课余的运动训练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影响训练效果。

(二)建议

1、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使他们思想端正、目标明确,有着良好的主动性;

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时间算到绩效工资中,让教师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训练中去。

2、教师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3、体育教师要科学选才,在训练学生过程中应该加强运动员的训练质量,鼓励参训学生向更高层次冲击,鼓励参训学生多参加正式比赛,提高自己的应赛能力。

4、定期开培训班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新及体育教师的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

5、学校应适当的减少教师的课时量,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课余田径训练中去。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篇4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二、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三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2、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研组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好每周一节篮球课,,普及篮球活动。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篇5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实施“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发展方针,坚持在日常体育工作中学生以学为主,业余训练为辅助的体教结合统一路子,进一步拓宽了业余体育训练的路子,再加上全区体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秉承“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积极进取精神,讲奉献,乐付出,学校训练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日前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教学管理体系,多措并举,齐抓共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2009年,体育各项工作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共组织了区550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了广州市20个项目比赛,获奖运动员达517人次;50多人次获金牌59枚;40多人次获银牌78枚;70多人次获铜牌92枚。在广东省级比赛中27人次获金牌31枚,15人获银牌17枚;12人次获铜牌14枚。在参加全国锦标赛各项目中我区运动员获得金牌10枚;银牌13枚;铜牌14枚。原白云区输送的运动员李丹于2009年11月13、14日在俄罗斯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十六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网上项目团体决赛中以117.00分获得冠军;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白云区籍运动员张俊龙代表广东队参加水球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宋家文以总分360分的总成绩获男子举重85公斤级第二名,萧立新获男子单人皮艇第二名,曹燕妃获女子轻量级2000米双人双桨及四人双桨比赛第三名,曲天行获男子赛艇2000米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第三名,杨维获羽毛球女子双打第六名。为白云区体育事业增添了光彩。

二、去年,我区举办了第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项目设有11个,参加人数共2054人,各街、镇积极组队参赛,各学校的体育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组织好本辖区的运动队伍,很多同志在区运会期间即当领队又兼教练,又积极协助大会担当各项目的裁判员,为保证区运会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运动会同时得到各街、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人、财务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投入,精心组织,发动人员积极参与,有效地确保了区运会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充分展示了公平、公正、和谐的气氛,体现了全区体育工作者、参与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看到了白云人的体育精神,为我区青少年业余体育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三、根据区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条件,在体教结合工作中科学合理地调整全区训练网点学校,充分利用市、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充分调动区内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中小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对体育成绩特出的重点学校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加强与传统项目学校及网点学校的协调配合。健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对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加强指导,落实训练网点学校阶梯运动员基本训练队伍的形成,争取省、市各专项组协助组织运动员的选材,争取各镇、街、学校的理解与支持积极开展训练、参赛工作。去年,我区竹料三中等21所学校被评为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人和第四小学等20所学校评为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三元里小学等18所学校被评为体育项目网点学校,同德小学、棠涌小学、市81中学3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江村小学、握山小学、嘉禾小学、广园中学、棠涌小学、钟落潭小学、黄边小学、明德小学、市65中、颜乐天中学10间学校被命名为2009年—2011年度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这为加快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区不少的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在财力、人力、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不少老师不计较报酬,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身体力行地站在训练的第一线,为我区的青少年儿童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在加强开展选材和输送工作中,我们加强与区内各有关学校、老师、教练员的沟通,做好选材测试与训练监控等工作,及时掌握信息,输送更多的体育苗子到省、市运动队、校,夺金牌、创成绩,为我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开拓有利条件。同时,以加大运动员的输送力度,作为提高区体校训练水平的有效途径,把运动员的输送作为去体校教练员业务水平评价的硬性指标,并予以强化和重视,坚持向输送要成绩,向输送要效益。2009年我区向上一级运动学校输送了6名优秀运动员。共有1008人次参加了各级的比赛。

五、认真做好新周期运动员的注册及有关竞赛工作,我区组织了区内746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26个项目的广州市业余运动员注册工作,其中新注册的运动员433名,确认的运动员313名。组织队伍参加广州市23个项目的带分赛,,通过以赛促练,加速了体育人才的培养,提高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效益。

六、以区体校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全力打造体校品牌。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开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的要求,体育局、体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组织力量,准备相关材料,为使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从传统训练模式向科学训练模式的转变,体校对2005年至2008年的所有训练管理工作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建立了训练资料档案,改进选材、训练、跟踪监测手段,配备了专项工作电脑、打印机和运动医学器材。为适应体校现代化的需求,更好地以信息化带动办公现代化,利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科学、有效、规范化的信息系统,全方位的提高工作效率,体校创建了自己的网站(hi.baidu.com/gzbytx),主要用于最新的赛事报道及各类通知,除此之外,网页上增设了友情链接和读者留言板,可下传和下载文件,功能齐全。网站自创建半年以来,目前点击量已近万次,得到了区属中小学教师和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向“基地”标准靠拢。2009年3月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评审认定工作,体校被正式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过去的一年,我们硕果累累,但还存在着不足:一是训练项目结构还需进一步科学化;二是“体教结合”模式有待于加强;三是培养、输送机制及网点还有待完善;四是体育科研力度有待加强;五是体育特长生发展之路有待探索;由于今年传统与网点项目学校命名迟,各校训练还没有走上正轨,各传统与网点项目学校体育老师抓业余训练的工作量与时间得不到保证。

新的一年我们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全局,以满足我区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强体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在广州第16届亚运会来临之际,积极组织参与“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活动和赛事,努力展示我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成果和精神风貌。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营造“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的浓厚氛围;以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抓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按照《国家奥运争光计划》要求,通过抓好“选材、训练、竞赛、输送”四个环节,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精心打造好区竞技体育品牌项目,提升白云区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训练网络体系;体校继续做好区业余体育训练工作资料的整理、归档、录入工作,为迎接下一周期国家体育总局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复审验收做好准备。

2、多方协调,促进“体教结合”模式的科学发展。积极把训练触角向中小学延伸,重心下移,把龙头项目靠前,重点项目下移,广设训练网点,逐步开办体育特色学校,努力突显“体教结合”的育人特色,积极引导,帮助体育特长生走体育发展之路,在体育局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广园中学、竹料一中、景泰小学、嘉禾中学、棠涌小学等学校的重视下,体育特长生的升学工作得到了解决,留住了人才,整合了资源,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业余训练之路。

3、健全训练网络,进一步完善培养、输送机制。初步探索出 “1.2.2” 训练模式。所谓“1.2.2”训练模式: “一个中心、两只翼、两个基本点”的训练格局,即以体校为中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网点学校为两只翼,市矿泉游泳场、市体育馆体校为两个基本点,拓宽选材和训练人数,大力扶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俱乐部,指导其开展训练工作,加速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以体校训练为重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市属场馆为依托的训练网络体系。

4、健全各项训练管理制度和机制。为做到提高我区的体育运动水平,扎实开展业余训练,根据广州市、白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网点学校的管理办法,对评为广州市、白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网点学校每间学校要建立校队,积极向上一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市、区组织的比赛,根据参赛成绩、业训情况,结合体育传统项目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四年进行一次评估,并对积极开展业余训练的学校给予适当的器材支持。对体育特色学校要求特出一个“特”字,向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要健全领导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健全工作,认真做好“三开”工作(开放时间、开放项目、开放收费标准)的落实,真正达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同志们,二0一0年是亚运盛会在我市举行的一年,为做好迎亚运,创文明的各工作,希望我们全区体育工作者继续以“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体教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作用,继续加强体教结合,广泛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积极发现、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继续转变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争取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促进白云区体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白云区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篇6

一、锁定手球特色项目

我校是一所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占地面积39935平方米,建筑面积1972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2291人,教师107人。学校有可供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12926平方米,人均占有面积5.64平方米。拥有250米塑胶田径场,室内手球场馆一片和室外手球场两片。体育器材按国家教委颁布《体育教学大纲》规定配备齐全。

学校各项体育工作齐头并进,手球工作更是成绩优异。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手球训练教练员,三人均多次参加了省、市的教练员培训班。同时,每学期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校长和分管领导能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学校各职能部门、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使我校的手球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手球训练做到每周平均训练5次,晨练每次60次分钟,下午每次90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手球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形成梯队衔接。2010年1月学校成立校手球队,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得力,成绩出色。学校2011年11月被苏州市体育局命名为“苏州市手球学校”;2011年12月被昆山市体育局、教育局命名为“昆山市业余训练先进集体”,2013年7月被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2014年1月被苏州市体育局命名为“苏州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7月获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男子组第三名,同年获苏州市手球比赛第一名,2011年7月获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女子乙组第五名,同年获苏州市手球比赛第一名,2012年7月获全国小W生手球锦标赛女子甲组第九名,同年获苏州市手球比赛第一名,2013年7月获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女子甲组、乙组均获得第五名,同年获苏州市手球比赛第一名,2014年7月获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女子甲组第十名,同年获苏州市手球比赛第三名。

二、全面优化体育教学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严格按照苏州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保证体育课开齐开足,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我们在课改兴趣体育中找到了结合点,努力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我校长年坚持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活动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课外活动时间,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纳入班级考核和教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近年来学生国家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在96%以上,优秀率达10%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节,并举行拔河赛、踢毽子比赛、跳绳等各种比赛,从锻炼选拔到参加比赛,学生参与面达100%。

同时,我们坚持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还被评为苏州市平安校园和昆山市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手球特色项目。多年来,学校始终把手球传统校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手球传统项目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具体分管手球训练队,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担任教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我校手球传统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有关要求对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经过不断地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手球传统校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经验。

三、科学开展体育训练

多年来,我们把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进行常年、科学的业余训练。我校手球训练工作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奖惩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手球队员的身体情况、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手球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系列的体育竞赛活动。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篇7

关键词 器材;体育训练;学生体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035-02

学校体育训练属于业余训练,与专业的训练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以全面提高训练生的素质为最终目的,不能拔苗助长。

1 巧妙使用器材,提高学生训练兴趣

训练中巧妙合理地使用训练器材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如短距离的起跑及加速训练,老师一般会让学生在30米距离内反复练习起跑接加速,十分枯燥。如果在终点放几个篮球、几块垫子,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自由玩一会篮球,而其他同学需要做一定数量仰卧起坐或俯卧撑。这个方法既保证了学生们的训练热情,也无形中让素质弱一点的同学增加一些素质的基本训练,同学们也都乐意接受这种方式,可以说,一举两得,训练效果也会很好。

器材训练还要做到多样化、组合式。如果每次器材训练时都反复使用固定的器材,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弱化。例如,在学生力量训练时可以偶尔把杠铃换成沙背心、沙袋、跳绳等器材来训练。沙背心代替杠铃安全性高,训练间隙玩跳绳可以转移学生注意力,达到更好的休息效果。

2 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选择所需体育器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充分说明计划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训练器材呢?首先,老师要对每位参加训练同学的体质有综合的认识,做到不让学生使用身体能力承受范围之外的器材。其次,在训练周期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来合理规划和使用训练器材。例如,训练的开始阶段,这阶段一般是进行身体柔韧性、基本技术动作等基本素质练习,因此这阶段可以借助肋木、单杠等训练器材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再根据训练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再次,训练器材的使用要遵循“从无到有、由轻到重、逐渐增加”的原则,要结合每阶段的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训练。

3 注重学生的差异,不要“小马拉大车”

首先,开展学校体育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不是追求一时的体育成绩。如果我们过于追求体育成绩,势必要进行一些超出学生能力之外的训练,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这种做法不仅影响学生的兴趣,还很可能让学生的身体在训练中受到伤害。

其次,学生在中学时代身体发育非常迅速,但他们发育的只是身高,而肌肉和骨骼的发育相对滞后。因此我们在使用器材进行训练时,如果使用的器材不合理并且超出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必定会出现运动损伤,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

4 体育训练时注重器材重量的递进

在借助杠铃等笨重器材进行力量训练时,器材的重量要逐渐的增加,并且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要了然于心,以便在训练时掌握学生的具体状况,让每位学生达到最理想的训练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进行力量训练时,首次使用的器材重量一般比学生的体重轻十五公斤最为合理,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的各器官适应了训练强度以后可以逐渐增加器材重量。这样循序渐进既保证训练效果,又避免伤害学生身体,保证了训练的安全性。如在进行男生负重训练时,第一次选择40公斤的重量,然后逐渐增加到50公斤,最大使用60公斤。几年的训练证明,在这个重量范围内,既能保证训练效果,又能做到安全训练,不会损伤学生的身体。

5 关注训练细节,注意训练内容的合理性

对于初中学生的训练,建议以速度力量、身体协调性、基本田径技术等为主。尤其是在以杠铃等手段进行的力量练习时必须掌握好使用的重量,因为这种训练方法可能让学生的身体产生隐蔽性的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与我们进行训练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

训练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训练的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达不到训练的目的。难度过大让他们掌握起来有难度又可能让他们失去自信心,导致训练无法深入开展。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安排训练内容。要做到因材施教,顺势而为,训练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训练过程,结合实际状况适当调整训练强度。

6 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的意识薄弱。在体育训练中必须向学生强调清楚自我保护问题,如学生在练习短跑项目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尤其在终点冲刺时,这时身体的冲击力很大,体能已经透支,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因此教师必须落实好保护措施,并亲自进行保护,不得放任自流,以免造成事故。

再就是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好的准备活动是器材训练时安全的有力保证。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时间最少要20分钟,如果是冬季准备时间还要加长。准备活动时尤其要注重身体柔韧性、关节活动以及提高心肺的适应能力。在实践中发现,准备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时的表现是:“身体轻微出汗、呼吸平稳顺畅”。只有在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后,教师才能进行器材训练。

7 要注重总结训练的得与失

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教师要尽可能避免学生训练中受伤。在这方面,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训练得失,结合训练经验对训练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例如,跑的练习最容易发生膝、踝关节的损伤以及中下肢的肌肉群拉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器材要合理运用。在体育训练的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在训练中对不合理的动作要求及时地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尤其在使用体育器材进行训练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运动损伤,并且有些运动损伤是隐蔽性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体育教师首先要细心检查器材。如果发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一是不要进行训练,二是要立即报修,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训练正常安全的开展。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具有安全的锻炼能力,并合理运用体育器材辅助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训练水平,努力做到科学指导,合理训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双龙,彭玉凤.巧用体育器材进行身体放松[J].田径,2010(9):43-44.

[2]鲁飞.体育教学中废旧体育器材的再次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学习,2013(12):24-25.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篇8

摘 要 从心理学角度看来,体育锻炼是智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菏泽市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为实验对象,采取侧手翻为锻炼手段,对小学生练习侧手翻后是否对方位知觉和灵敏协调性有影响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侧手翻 空间知觉 灵敏协调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武术侧手翻练习对小学生方位知觉和灵敏协调性的影响研究。

(二)实验对象

实验人员为一年级学生,选取两个班分成实验组25人和对照组25学生。其中实验组男12人,女13人。对照组男14人,女11人。选取同样的岁数,身高,体重处于同样的环境来降低外在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侧手翻练习前、后方位知觉能力的比较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组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对实验组进行前测,实验结果摸错总次数为366,对实验组进行后测,实验结果为摸错总次数为165,实验组在侧手翻练习后摸错总次数明显降低,可知实验组人员在经过侧手翻练习后方位知觉能力有明显提高。

(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方位知觉能力的比较

在经过两个月侧手翻练习后,结果实验组摸错次数为151,对照组摸错次数为320。明显看出实验组摸错总次数少于对照组。

(三)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方位知觉能力的分别比较

在经过两个月的侧手翻训练后,实验组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的方位知觉能力的比较,实验组男生摸错次数的平均数为7.92,对照组男生的平均数为12.36,实验组男生平均摸错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男生。实验组女生平均摸错为4.31,对照组女生平均摸错次数为13.36,实验组女生摸错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女生,从数据表现上看,女生的结果对比比男生的结果对比的差异更加明显。

(四)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协调性能力的比较

在实验后,结果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总数共多了四次,其差别并不大,故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练习侧手翻协调能力差别并不明显。

(五)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方位知觉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分析

从运动训练学理论可知,在对运动员实施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过程中,就某一素质训练时该素质的提高还会对其它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这种现象被运动训练学理论称为运动素质的转移。对灵敏协调性素质的训练试图借助于运动素质的转移理论,在进行其它主要素质训练中以转移来替代灵敏协调性素质的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践表明,运动素质的转移是客观存在的,在进行速度、力量、柔韧性素质的训练与提高过程中定会提高灵敏协调性素质的水平,但是这只能说是可以促进而绝不可以代替。如果只依赖于运动素质的转移过程来发展灵敏协调性素质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取直接发展的形式来进行发展。

运动是肌肉活动的结果,正是因为所有运动都是通过肌肉外化来的,所以力量素质被视为一切动作的基础。灵敏协调性需要肌肉快速的启动,因侧手翻只有两个月的练习时间,对肌肉增长力量的刺激并不是很大,故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无太大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侧手翻训练对小学生方位知觉能力和灵敏协调性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结论

1.实验组实验前、后方位知觉能力上有差异,且实验组小学生参加侧手翻练习后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参加侧手翻练习前。

2.实验组与对照组方位知觉能力上有差异,且实验组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小学生。实验组男生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男生。实验组女生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女生,且表现更加明显。

3.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灵敏协调性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灵敏协调性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4.整个小学阶段,方位知觉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未来身体方向感和协调等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适当开展侧手翻运动,能够促进学生方位知觉能力的发展。

(二)建议

1.由于本文撰写时间有限和实验器材的限制,建议在研究小学生侧手翻练习时间应更加充分和器材更加先进。

2.在进行灵敏协调性的训练应主要是对肌肉力量的训练,侧手翻可以是辅助练习。

3.在体育课中增加侧手翻练习。体育教育中,应按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使小学生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4.由于本文实验人员有限,建议对小学体育活动中开展侧手翻练习是否对不同年龄段方位知觉增长高低作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黄希庭.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 刘林.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上一篇:足球射门训练总结范文 下一篇:商业文化与素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