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7:31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篇1

(呼和浩特市第九中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叛逆心理是初中生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能否顺利度过青春期,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健全。笔者从产生叛逆的原因入手,从家长和教师双方教育学生,力求形成合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用情感感化教育学生,从而达到思想认知一致。

关键词 叛逆;初中生;教育

叛逆心理是初中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怎样教育叛逆的学生?初中生叛逆怎么教育?初中生存在叛逆心理怎么办?如何应对初中生叛逆?下面,笔者整理了一系列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子女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学生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学生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学生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学生,使学生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学生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学生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

2 主要表现

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对学校倡导的事往往对着干,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

3 教师对策

3.1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对这些同学须真诚相待,并主动与他们沟通思想,通过交谈,统一认识,达成协调感情以取得学生信任之目的。为此,我主动与之谈心交朋友,尊重其人格,发现闪光点,给予信任和激励,用其所长,启迪其自爱自强,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3.2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首先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其次是积极推进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再次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3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3.4 合理利用学生叛逆心理的正效应

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3.5 注重对产生负向叛逆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

对学生中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向叛逆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学生产生负向叛逆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

4 父母与初中生关系协调注意事项

(1)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是父母与少年子女关系协调的基础。学生进入初中后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这正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开始。作为父母应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强迫少年子女改变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生感到鼓舞,缩小父母与少年子女的心理距离。

(2)与初中生平等、民主相处是父母与少年子女关系协调的根本保证。如果父母真正能以平等的姿态,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与初中生交往,就能缩短初中生与自己的距离,缓和、解除初中生对自己的反抗情绪,使他们乐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理。初中生所要求的平等与民主实际是反对父母的家长式作风、过分的父母尊严。他们要求父母与自己平等,如果这种愿望得以实现,初中生就会报之以信赖和热情,这样,父母的指导教育才能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容。

(3)父母要善于和乐于使少年子女接受自己的意见。

要使少年子女乐于接受父母的指导,有两个条件:认识的一致和情感的沟通。要达到认识的一致因素很多,作为父母,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矛盾。主要的是父母采取耐心说服的教育方法。父母与学生有互爱的基础,但父母与少年子女不一定感情沟通。作为父母要帮助他们摆脱烦恼并指出发展的方向,满足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更多与朋友独处的机会。

(4)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初中生的“自立”生活。

满足少年子女独立性的需要,让他们自立生活这是与少年子女搞好关系的手段之一。譬如,培养初中生的社交能力,让他们代表父母与亲朋好友交往,使他们产生独立交际的勇气和长大成人自豪感;学习方面,父母要指导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写好日记,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但是初中生由于是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父母放手让他们独立,却不能撒手不管,而要时刻注意他们在独立自主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特别是在挫折困难面前产生苦恼时更要给予鼓励,教给他们处理困难、克服苦恼的方法。

(5)父母要采取耐心、说服、疏导的方法对待初中生的反抗性。

初中生反抗是为了独立的反抗,这是初中生发展中正常而必要的行为。初中生表露出反抗行为正是进行指导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其反抗的性质及原因。如果是对自己家长式作风的反抗或不合理的教导方法的反抗等,父母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不应该一听到他们有意见就不问青红皂白、一概视为缺点加以否定;应该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指出他们反抗的消极面,引导他们与父母交心谈心。

5 结语(下转第376页)

(上接第267页)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如何应对初中生叛逆心理,初中生叛逆怎么办,初中生叛逆如何应对”等这些问题对家长和老师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但当我们看到他们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和老师都会为之欣喜和幸福。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篇2

关键词:叛逆;分析与诊断;辅导;表扬

现就如何使初中学生不在“叛逆略陈我见。

一、叛逆表现及影响

(一)叛逆的表现。以我校为例,学生叛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旷课、迟到,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顶撞家长老师,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

2.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老师提问时是一脸的茫然,有些同学甚至根本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

3.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生龙活虎。时有抄袭、拖拉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的现象,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

(二)叛逆的影响。学生叛逆看似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如果不加以纠正,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一个学生的叛逆情绪很有可能会蔓延到整个班级乃至全校,影响班级或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和教学秩序的稳定。

2.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多,心里想到的就是“玩”,结果是越玩越不想好好学习,导致恶性循环。

3.叛逆的学生大多与社会接触过多,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诱惑,讲吃穿,图享受,攀比成风,错误不断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明哲保身,不求大过。

二、个案情况

洪博,男,九年级6班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爬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我就是读不好书了,我就这样了。”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三、分析与诊断

(一)问题诊断。根据洪博的表现,我初步诊断为学习无动力,无兴趣,不认真,不努力。学习习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没有预习复习习惯,作业拖拉等。对学习有明显的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的心理、行为,其实质就是叛逆。

(二)原因分析。从家庭方面来看,其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在临洮一家名气较大的饭店做经理。没有空余时间关心洪博。父亲教育方法粗暴简单,而母亲溺爱,使孩子个性倔强又很自卑,对自己评价较低。

从他本人来看,洪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气,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叛逆,甚至故意不做作业。

(三)辅导目标与策略

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对洪博加强对学习的指导。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萌动时期,生理、心理都在急剧变化并趋向成熟,在这一时期,道德的、认识的、情绪的、兴趣的、自我的和性的变化同时发生,而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起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是叛逆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针对洪博好胜心强和意志力弱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指导他制订计划,引导他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反馈,赋予责任,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叛逆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四、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关心下,洪博不交作业现象渐渐少了。在家里也会复习功课了。看到他的进步,他父母非常高兴,说将进一步配合老师,使他考上高一级的学校。

(二)反思

1.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家庭环境和构建学习型家庭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2.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尽量做到每天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心理上有种紧迫感。如果发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或是出现违纪现象,不能简单粗暴的斥责或打骂他们,而应耐心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和违纪的严重后果,使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危害。平时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篇3

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二、正文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叛逆心理的表现 

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 

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此时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正确判断,而他们又盲目的想自己做决定,这就使得他们叛逆心理的产生。 

2.家庭原因。家长们对子女管教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多大的改变。年代不同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他们对孩子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遇到事情总想要替他们做决定。而且硬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输给孩子。这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抵触,所以就会加剧孩子们的反抗,和家长的对抗也更加强烈。 

3.学校环境。与家长想法和教育方式相似的是学校的老师教育方式,他们也认为“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理念是对的。所以,对待青春期们孩子的反抗更加毫不留情。遇到冲突不会换位思考,毫不留情的批评学生。 

4.社会文化和传媒因素。青少年的价值观在还没有成型,所以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如果不能好好的引导,那么青少年就会和网络上学习他们认为好的。比如“古惑仔”、“嬉皮士”“朋克”对青少年就有十分不好的影响力。 

5.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我认为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也是影响着他们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是一种社会学生物,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属于社会化的一部分,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成长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青少年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青少年不叛逆他就不完整。正因为经历了叛逆时期,他才回长大,才回促进自己思维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现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少年叛逆是受同伴影响。青少年这个时期是格外注重友谊的时期,为了融入这个群里,有时候他们甚至不得不公然对抗老师或者家长来赢取同伴的好感。 

(五)解决策略 

不要过分担心他们的叛逆心理,在他们产生叛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关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教方式有问题。如果是,那最好的就要平等的看待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不要把他们仅仅当成一个孩子,而要认真的倾听他们的声音。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在社会方面,青少年最喜欢模仿偶像,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介创造正向的偶像榜样作用,让青少年在模仿中,可以正确学会疏导叛逆情绪,平稳的度过这一叛逆时期。 

参考文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2]桑标.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1):(37-41). 

[3]何小霞.剖析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J].北新课程(教育学术), 2008(8),143-144.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篇4

[关键词]初中生;叛逆心理;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01-01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常态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采取的相对偏激的、强烈的态度和言行。逆反心理存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当中,而初中时期尤为明显。因此,初中教师要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探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疏导措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以偏概全,夸大社会的反面影响。表现为夸大社会中某些反面案例的影响,以偏概全,否定社会的正面宣传,甚至有意无意地进行反面素材的宣传。

2.对于优秀人物的否定。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以历史上和社会上的先进人物为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然而,这样的教学容易引发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学生对于先进人物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是为了迎合政治而进行的投机取巧,或者认为他们是“傻子”,对他们进行无情嘲讽。而且这些学生对身边正面的榜样,也会给予排挤与孤立。

3.对不良情感的认同。部分初中生不崇拜三好学生,而对于打架斗殴、公开对抗教师的叛逆学生产生崇拜与敬仰。

二、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逆反心理产生具有遗传因素。人的生物特点有很大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格。一般而言,父母易情绪化、暴躁,其后代逆反心理相对而言较早出现,且情况严重。

2.逆反心理产生具有社会原因。首先,学生生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其心理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例如,单亲家庭的儿童,大多由于父亲或者母亲给予他们的关怀不够,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再加上其他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舆论和风气,对于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探究意识的初中生而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

3.逆反心理产生具有主观原因。初中生由于各方面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发展并不健全,为其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初中生对于社会的认知不足、理解有限,处事能力差,因此,对于社会问题的判断与分析,常存在片面、偏激、爱钻牛角尖的现象。有些初中生为了面子而固执行事,并将教师、家长的教导当成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伤害,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剧烈波动,对家长和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三、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人与人的交流与交往,需要建立在良好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学会因势利导,使学生形成心理上的认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言传身教。初中生对于不熟悉的人和物都存在本能的抗拒和不信任,因此,τ诮淌ι砩系牟涣家蛩睾拖肮呋岣裢庾⒁猓并且形成逆反心理。例如,有些教师有吸烟的习惯,但其还要劝说学生不要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抗拒。所以,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完善自身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现实的榜样。

2.慎用禁令。在现实中,被禁止的事物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从而对禁止的事物进行尝试。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要慎用禁令,在不得不采用禁令的情况下,要为学生说明原因和理由,让学生能够理解。

3.与学生平等交流。初中生对于教师高姿态的说教存在逆反现象。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双方是处于平等的状态,以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获得学生的理解。

4.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就是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侵犯。比如,在公开场合下对学生进行批评与责备,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抗情绪。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最好能在私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5.采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宽容能更好地使学生产生悔恨心理,反思自身的错误,从而减少逆反心理,并且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篇5

关键词:逆反型学生 心理诊断 导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84-02

一般学生在上初中时,开始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而表现出在家长与老师看来不符合常规的行为来,同时对待学习、家长、老师的态度体现的是消极冷漠、缺乏正确的态度等,这些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1 逆反型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1.1对父母不满,缺乏最为基本的尊重与认可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于自由的渴望不断加深也就使得对于父母的管教束缚感到强烈的不满,从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教导感到厌倦,渴望逃脱。无论是来自于父母的贴心呵护,还是偶尔严厉的批评都会使得其感到不耐烦,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也逐渐转冷,通过顶撞父母、绝食、离家出走等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不满。

1.2情绪易冲动,对于学习的热情不断降低

叛逆性重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导往往存在着抵触的心理,认为老师的教导与言语反复嗦,缺乏实际价值,缺乏创新精神,认为与老师无法进行很好地交流沟通,存在着代沟。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授与教育,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基本行为规范都缺乏学习的热情与认可度,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轻者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下滑,更有甚者,逃学,在课堂上捣乱,影响了整个班级甚至校园的教学环境。

1.3存在着强烈的不满情绪

认为家庭与学校不再是自己所希望的生活环境,而丧失对二者的归属感,但由于自身阅历的不足,因此对于社会缺乏深刻真实有效的认识,进而对父母,老师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言语与行为都对其造成伤害,并且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2 逆反型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与所学知识的不断丰富,青少年的思维与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青少年的能力还存着明显的不足。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第一次以自己的眼光来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对于社会的美好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向往,但当出现挫折时其较低的解决能力又使得其遭受打击,因此,其独立性的不断发展带来其自身能力未能持续发展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使得青少年虽然不再一味地听从父母、老师的教导,尝试自己的想法时的叛逆带来了对父母、老师的伤害,也同时造成了对自己的伤害。

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交流沟通不够,进而难以理解学生的想法。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自然是其能够健康成长,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就,却也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误入歧途,因此对其的管制不会有丝毫地松懈,造成了对孩子的束缚较大,使得孩子产生叛逆心。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全方位照顾,事事关心,使得孩子对独立自由的渴望进一步加剧,造成了二者的矛盾难以解决。就目前的教育系统来说,由于缺乏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与研讨使得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麻烦,进而使得原本敏感的孩子叛逆心日益加深。

受网络技术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青少年有着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游戏以及一系列娱乐项目。固然,这些技术的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益处,但是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较弱,且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重,也就极易陷入到对这些娱乐项目的过度依赖之中。无论是电视电脑上的电影情节模仿还是对网络游戏迷恋都会使得青少年的叛逆心不断加深。

3 逆反型学困生心理的诊断方法

通过侧面了解的方式来实现父母、老师对青少年的了解,使得了解加深了,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心理测试的方式来避免青少年对于父母、老师的抗拒,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其主要形式可以是问卷调查、实践游戏以及自由绘画等。

多方法试探。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如若处于叛逆期,其敏感性较强,且单纯地使用一种测试方法难以达到需要的测试的目的,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的青少年实际状况以及开展测试的环境进行对测试方法的组合运用。

4 逆反型学困生的导学策略

孩子的叛逆大部分都来源于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要消除学生叛逆心理的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但是,叛逆学生的特殊心理决定了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付出全部的真情,更需要教育者的智慧。

4.1导学原则

通过良好的态度进行交流,通过智慧解决矛盾。由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往往易冲动,爱顶撞,因此老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身的情绪,不能“硬碰硬”,因为在学生潜意识中会对老师的话产生抵触情绪,老师应当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话进行处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老师的话进行肯定,进而对其的改正提供指导的措施。

注重于对做人品德培养,其次才是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其敏感度强、对于教导存在着抵抗情绪,因此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于对教导方式的采取与运用,要使得教导的方式既能实现对青少年的帮助,也能使得学生更易接受。使得处于叛逆期青少年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主,进而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实现其自主学习。

学校与家庭之间需要交流合作,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有着同样的教育观念,形成统一强大的教育体系。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叛逆期的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帮助关心方案。

4.2导学策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频繁,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导认同度也就会提高,其逆反情绪也就会相应的降低,进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教育。相反,如若,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于老师的认同度不够,学生的逆反情绪就会强烈,老师对其的教导成果也就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因此,老师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也要进一步加深,进而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学习成长。

积极鼓励,降低学生的逆反心。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鼓励,叛逆期的青少年也不例外。因此,老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其的优点,长处,进步提出及时有效的鼓励,巩固其发展的自信心,避免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多采用正面鼓励的形式,同时对于逆反心较重的学生加大关注,对其的进步之处,过人之处报以充分的肯定,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避免呵斥与训责,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

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反感。青少年由于对个性的追求,对自由独立的渴望,会使得对父母、老师的建议与教导表现的不在乎,倘若,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无法对其提供关心与帮助而是一味地责备,将会使得学生的逆反心加深,产生难以消除的隔阂,因此,老师应当努力地走进学生,消除学生对其的反感。

5 结语

青少年的叛逆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任何一种消除学生叛逆心理的方式都少不了教育者对学生生的一份执着的爱,如若家庭与学校交流合作,将会创造出更好地环境使得其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相反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将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加剧,造成更大的矛盾。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深入逆反型学困生的实际,全面了解他们学困的原因,并因材施教,这些学生定能淌过“逆反”这条河流,走上正常学习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金平.怎样对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J].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10).

[2]陈燕娟.消除学困生逆反心理的方法[J].福建教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3]杨成龙.对物理学困生逆反心理的初步探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6期.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感策略;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初中生心理渐渐走向成熟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往往会出现问题,想通过各种极端的方式摆脱学校、家庭的束缚,追求所谓的自由,于是“叛逆”成了初中生的代名词,叛逆心理给学生带来一系列学业问题,阻碍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因此,在初中教育中运用情感教育策略,是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改革,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各国文化之间越来越广泛地交流,时至今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已经在各国的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在课程改革中应当受到高度的关注,但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水平,要实现初中英语教学与情感策略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初中是决定一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飞速发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言类教学中穿插情感教学,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初中英语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教学形式化

英语课堂的形式化教学,尤其是初中英语课堂的形式化教学,更容易使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丧失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初中生的心理不够成熟,需要外界的情感诱导才能投入教学中学习新的事物,这是初中生共有的心理特点。但是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形式化地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育,使原本就处在心理叛逆期的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

2.教学方法生硬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会创造性地将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中,这导致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并不顺利,情感教学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中难以找到突破口。再加上应试教育中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让很多教师选择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这导致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生硬死板,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很难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初中英语情感策略教学的重要性

在对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后,情感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正在向情感策略英语教学转变。初中英语情感策略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是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年龄群体,这一群体在父母长辈的殷切期望下慢慢成长,但家长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往往只是在学习方面。随着初中生的心理渐渐走向成熟,初中生追求自由的渴望也越来越深切,但处在家庭以及学校的“怀抱”中,使他们异常难受,于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冲击着家庭以及学校的束缚。叛逆的初中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些许厌学现象,如果教师还依旧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这必然会导致初中生的厌学。

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才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力。

2.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自身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这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对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认识。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仅仅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同时还有情感上的交流。初中生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群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情感的细微变化,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加强情感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对学生所做的事情进行指导,做他们心灵的导师,通过鼓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叛逆期的初中生,对独立以及自由总是充满幻想,他们渴望自己被别人认可,希望自己的想法以及梦想被别人接受。就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而言,教师正是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真真切切地了解每个学生心底的想法,并对他们表示一定程度的认可与赞同,也正是这份认可与赞同,无形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通过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和文化元素帮助学生解开心结,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的学习。

初中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同时也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群体。因此,初中教师应当着重关注学生的思想健康状态,心理成长处于萌芽阶段的初中生需要别人的赞同与认可。所以情感策略教学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创新提升情感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篇7

“我的学生为什么不听话?”

在某班主任大讲坛活动中,我旁边的一位初中班主任小声感叹道:“要是我的学生也这么听话,该多好!”

当时,作交流报告的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他班的集体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听话,简直是把班主任的要求当作圣旨。

为什么让中学来展示同样的节目,他们却很难“听话”;或许在他们小学的时候也很“听话”。

案 例

“她怎么这样自以为是”

“我数学分数低,不是你的错,分数高也并没有托你的福,你一没有教数学,二没有给我讲题,不是你说的‘你要学好不能偏科’,我就能学好,谁不想学好?”这是半期结束后,小玉同学的一段总结,读到这里,我有些迷糊了。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小玉同学数学成绩的高低与我这个班主任无直接关系。我是英语老师,没有教她数学,所以数学分数低,没有我的错;即便她的数学成绩很好,也与我无关,因为我没有给她讲授任何数学问题。

她在文章中,也作了一定程度的说明,“个性方面,你和我们这一代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思想也不同,很多事,我会遵循你的观点,不满我会留着自己不满。”对此,我需要申明的是,我并不是遭人讨厌的老师,反而,还有许多粉丝。

01学习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叛逆”的青春期

都说青春叛逆,每位教师遭遇不尽相同,但感受却相似。人们常问:“今天的中学生怎么了?变得我们不认识了,是因为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了吗?”这个问题也时常敲击着我的心灵。有一天,我再次翻阅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突然有点醒悟。原来虽然时代与我们青春时不同了,但人的发展规律是没变的,可能是表象发生了变化。所以,教师要善于拨开表象,从本质上把握。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进行了研究,总结归纳出其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第二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其特点:(1)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2)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

第三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1)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们根据相互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2)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这三个阶段大致可以对应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小学、初中三个阶段。

(一)前道德阶段――无规则的幼儿期

幼儿时期,儿童几乎都活在单向、不可逆的以自我中心的心理世界中,片面强调个人存在以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此时,儿童已经在接受外界的准则,但是他们并不顾准则的规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三四岁的儿童一旦遇到自己不顺的事儿,就哇哇大哭,或者是想出手时就出手,全然不顾后果,也全然不思量自己是否能够真的具有控制外人或外物的能力。这个阶段,相当于我国幼儿园阶段,与他们讲道理的教育作用,显得微乎其微。这个时候的教育意义,在于逐渐淡化其自我主义,快乐自由应该是教育生活的追求,若以游戏等活动培养亲子关系,融合他人的同学关系,则是对后续阶段的前期开发。

(二)他律道德阶段――建立规则的小学时期

在我国小学生阶段,孩子的自我反思和对事物外在的批判思维还未形成。这个阶段的道德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示范和规则,由此,小学阶段道德素养的形成,学校的规则规定是必要的,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由此内生为孩子的道德品质。

(三)自律道德阶段――打破规则的中学时期

从小学毕业向初中进军,儿童大多进入青春期,也面临着从自我走向自律。平稳度过此阶段,是孩子走向自律的关键;否则,自律阶段的到来将被推迟,青春烦忧将不停困扰自我。

从自我走向自律,孩子不再把规则看成不变的,而是把它看成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这一阶段,孩子们时常表现出与老师或者家长不合作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认为的叛逆。有人认为,这个阶段的叛逆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段弯路,阻碍了孩子快速发展的步伐,于是,孩子越叛逆,师长的要求就越严厉,而实际效果是,师长要求的规则越多,孩子越叛逆,如此反复导致恶性循环。其实不然,对于旧规则的打破,是学生对规则的重新审视,对于社会人和社会事的认识不再持有拿来主义,而是具有自我独立的加工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孩子个性思维以及人生思想的萌芽,应该被保护和尊重。

02 构建良性道德发展场,重塑规则走向自律

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和危险期主要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而高中阶段的心理矛盾,大多也萌芽在初中阶段。因此,提供良好的新规则形成环境,避免建立非健康的新规则,尤其重要。

(一)构建和谐家庭,给予孩子完整的爱

家庭问题,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雷区。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位是城市学生,父母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但家庭离异。一位是农村学生,父母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甚至无教育经历,但家庭关系良好。显然,这个城市孩子内在智力发展,外在教育资源都优于这个农村孩子。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生活满意度往往会高于城市孩子。根源就在青春期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可见,稳定和谐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叛逆期孩子的成长,普遍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营造健康朋友圈,防止小环境的腐蚀

小环境,主要指此阶段学生的朋友圈,包括虚拟朋友圈和生活朋友圈,虚拟朋友圈主要指以手机和电脑为载体的游戏、聊天、视频、信息上交往的朋友,生活朋友圈主要是在社区和学校为玩伴和学伴的朋友和同学。

在初中阶段,小团体比较普遍,这是学生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和现象,同时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社交需求的体现,而且虚拟朋友圈也是当今社会青春期孩子寻求共同的话语和爱好的场所。家长与老师要密切关注虚拟朋友圈的交往情况,避免交友不慎带来的恶果。

03 道德终极发展,走向自律

理性认识孩子在青春期看似非理性的言行举止,调整教育方式方法。

建议教师从以往命令为主转向以协商为主的教育方式,甚至对于孩子的“叛经离道”抱以“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引导交流,甚至偶尔还需要“放任自流”。没有必要以老师自我那个时代的个人行为去揣摩和要求另外一个时代的孩子;尊重正视可逆性阶段的孩子及其行为,就是对孩子未来的保护。因为,这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孩子在过去的规则和现在的规则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其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进入了公正阶段,即自律阶段,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而这种转变是利他主义因素增长的结果,其特点是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此时孩子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也才称得上真正的道德。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篇8

近日,成都第52中学公布了《“问题学生”调查报告》,通过对部分“问题学生”全面细致的调查,科学分析了导致“问题学生”的原因,其中家长啰唆取代了父母离异,成为“问题学生”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教师吕红霞

问题之源 啰唆甚于离异

在成都52中的这份调查报告中,导致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大因素。

负责此次调查的成都52中校长助理吕红霞说,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父母啰唆(46.85%)、学习压力大(40.56%)、网络环境的影响(28.67%)、个人贪玩(43.85%)是导致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以往对‘问题学生’家庭的调查,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是造成孩子出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

对家长啰唆感到极度反感的,不只有“问题学生”,其他绝大多数中学生也表示不满。

吕红霞说:“我們做这个调查的目的是希望找出一些症结,让我們的家长、学校、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生这样说

调查对象:初中生

“啰唆不是病,哕唆起来真要命!”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初一学生黄瑞(化名)说,自己平时住校,但周末一回家,母亲就会不停地念叨: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不要早恋;学习上有不懂的一定要多问老师;每天早上必须喝牛奶……“妈妈很爱我,但像这样的话至少说了几百遍,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子。”黄瑞不满地说。

记者在对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初中生调查发现,早恋、考试、学习、饮食、服饰等话题,是初中家长最爱“哕唆”的。一些中学生受不了家长的这种“过分关心”,发帖在网上求助——怎么才能让家长不哕唆。在各大网站的论坛里,类似于这样的求助帖数不胜数。

家长那样说

调查对象:家长吴女士

对自己的啰唆,家长們意识到了吗?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哕唆毫无知觉,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爱和责任。少部分家长虽然意识到自己很哕唆,但认为“如今的孩子必须时刻敲打、时刻提醒”。

对于家长哕唆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这样的结果,大多数家长表示不能接受。“这只是孩子們简单的理解,无非是希望家长能给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间。”家长赵女士说,“谁想哕唆?”

家长們也面临生活和工作等压力,每天下班回到家中已非常疲惫,没事谁又愿意多说话?!

吴女士的儿子在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读初一,她是一个典型的“啰唆妈”。“儿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又加上如今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很多,儿子还单纯,做家长的肯定操心,自然少不了对他的提醒。”吴女士把自己对儿子的哕唆总结为“强迫症”,一见到儿子,就要反复不停地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印象深刻。”

课堂内外青少年成长调查表——关于中学生的叛逆调查

1 你现在的年龄阶段?

A.90后 B.95后 C.00后

2 你的性别?

A.男 B.女 C.保密

3 你是住校还是走读?

A.住校 B.走读 C.全托

4 你的思想很赶潮流吗?

A.是的 B.不是 C.还可以

5 你对你的父母很反感吗?

A.是的 B.还可以 C.不反感

6 你认为你在哪方面和他們不和?

A.性格 B.金钱 C.自由

7 你认为自己是否有叛逆心理?

A.有 B.从来没有 C.以前有,现在没有 D.不清楚

8 你认为什么是造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A.社会 B.父母与家庭 C.学校与学习 D.同学与朋友

9 你是否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看?

A.是 B.否

10,你的叛逆表现在?

A.不理睬他們 B.什么事都和他們对着干 C.不回家

11 当你和别人意见不一样时,你通常会怎么样?

A.听取别人的意见 B.与别人重新协商 C.沉默,但心里不服气

D.认为他們故意与你作对,一定要他們听你的

12 一个星期以来,你大概有多少次跟你父母静下心来聊天?

A.一次都没有 B.两次 C.多次

13 当你感到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有困难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

A.置之不理 B.有想过办法解决,但是解决不了 C.尽力解决问题,相处融洽

14 你有心事的时候,会主动向父母倾诉吗?

A.不会 B.经常 C.偶尔,视情况而定

15,面对你父母的教育,你的态度怎么样?

A.虚心听取,表示接受

B.不认真听父母说什么,坚持自己的想法

C.厌恶,并表示抗议

D.不耐烦,总觉得听不进去

16 当你知道自己有了叛逆心理的倾向时,你会采取下面哪种方法去克服?

A.找亲人、老师、朋友谈心,希望得到他們的帮助

B.找心理老师

C.只找同龄好友倾诉

上一篇:中秋佳节的风俗习惯范文 下一篇:债务危机案例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