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德育渗透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1:30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

首先,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优秀感人的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其次,物理学的理论是在持续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并修正自身,不断完善并丰富自身。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充满着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落后和先进的尖锐斗争。充满着新旧理论观点的激烈碰撞,历经了对世界认知的否定与再否定的曲折历程。如在16世纪以前,在天文学领域里“地心说”占统治地位。而哥白尼受到古希腊人思想的启示,经过长期的精细反复的系统观测并做了大量复杂的数学计算,终于创立了新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后来第谷、开普勒、牛顿等人进行了补充,使日心说建立在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础上。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都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也只是绕银河系中心高速运动的很小的一部分,而银河系又是整个宇宙的一小块。这又是对日心说的否定了。因此,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二)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会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德育渗透”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如在讲解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笔者认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一般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或年级学科组统一命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指标,教师听课以后要写听课后的感受与心得,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其中课堂德育渗透也是作为感受心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使德育渗透教学得到永久坚持,而不是一句空话。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1.前言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2.新课标下物理教中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

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3.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方法途径

3.1对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规划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3.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

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3.3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一般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或年级学科组统一命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标。教研组中各个教师可每月开一次公开课,每位教师必须听二次公开课,并且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其中评课的指标体系中就列出了课堂德育渗透这一块,并把课堂德育渗透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以利于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

教师听课以后要写听课后的感受与心得,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其中堂德育渗透也是作楦惺苄牡弥械囊幌钪匾内容。这样,使德育渗透教学得到永久坚持,而不是一句空话。

4.小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在具体实施时,应明确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要求,采取合理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组.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3

关键词:医学解剖 教学 德育渗透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充分把握医学专业课课堂教学特点,适时开展德育渗透教育,让课堂德育教育孕育于课本、取材于教材之外,掌握好德育渗透教育要点的切入时机和火候,让教育教学能够达到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效果。

一、德育渗透原则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医学解剖课教学德育渗透原则因视角不同,教师要实施方式必然有所不同,但始终要遵循和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形势。

(一)科学性原则

在中职医学解剖课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德育渗透合理也结合起来,既不能忽视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也不能错误盲目地进行德育渗透,要树立科学自觉的德育渗透意识,在教学设计中进行研究和准备。

(二)有机性原则

针对中职医学德育渗透要与医学解剖课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思想教育因素和成分,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精心谋划,制定计划,巧妙设计,恰当引导。

(三)渐进性原则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了“积善成德”的名句,可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要使学生就有正确的观点、理念、信条和品德,教师就必须进行反复的实践和学习教育。

(四)自律性原则

古语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对教师最高的褒奖,体现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验操作、日常管理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风趣幽默、言语文明,这些人格魅力的示范作用虽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五)从属性原则

教师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将德育渗透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而忽视专业知识,本末倒置,要把医学解剖学知识课堂教学和德育渗透主宾时确,切不可喧宾夺主。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课堂教学自身包含着充分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找到、发现能够有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德育渗透相融合、贴切的教学内容,避免生拉硬扯,让学生对课堂德育教育产生厌烦,形成负面影响。首先,通过第一课培养学生对本专业课的兴趣。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对课本进行研究,结合课本的序言整合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好序言中的德育内涵。第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德育渗透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教师要据所教授学生的专业和年纪差异,结合卫生职业教育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第三,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人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视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善待病人。第四,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要充分发挥能量。

三、德育渗透的课堂切入

(一)课堂教学特点

分散性、附属性、多样性、隐蔽性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医学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提炼和升华课本知识,结合自身特点,灵活多变,处理好衔接。

(二)课堂切入的时机

在医学解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还是要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概念,要不被学生察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角落这无疑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典范。

四、德育渗透的教学意义

(一)明确目的,激发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新生大多没有接触过任何医学知识,很多学生因对医学课程的学习有困难而产生消沉低迷的情绪。结合这些情况,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注意结合生活、临床实践等,如举一些触目惊心的医学病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医学生的责任重大,只有学好医学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才能让枯燥的医学知识生动起来。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学习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培养能力,学好知识

医学解剖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医学基础课程,但是很多学生的医学知识是零基础,虽然渴望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却学习难度很大。对比,教师可以在医学解剖课的教学中使用一些解剖学图谱,同时可以布置学生亲自去绘制某重要器官的解剖学图谱,通过绘制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真正掌握基础医学知识。

(三)医德教育,树立专业思想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医护人员最基本的医德,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和设计中要注重医德的培养,这是责任也是义务教师要教育学生关心、体恤患者,换位思考体谅患者的不稳定情绪。通过医疗实力的解说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医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医学专业课中开展德育渗透是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它既是一门教育艺术,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中的切入是实现高标准课堂德育渗透的关键,需要广大医学教育者结合学生、专业、课程特点,发现其德育渗透的规律,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晓平.浅谈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西北医学教育.2010(6).

[2]张爱梅.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0(32).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4

一.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势在必得

1.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素材

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素材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同时,又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突出等国情劣势,从而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

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生活实践中可得多彩的案例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就以我们生活的北京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与我们所学的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在地球上,我们所听到、看到和所发生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实、有说服力。

三.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

1.适时渗透润物无声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概括了这样一句话:“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差异,而气压的差异又导致了风向的变化,形成了季风环流,从而构成了季风气候。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雄辩证明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让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具体的地理问题,又教给学生一种挖掘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学习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2.深入挖掘巧设案例

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有些原理过于抽象,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为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适的案例载体,并将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城市规划》一节的教学时,如果单纯就书本讲理论,学生听起来空洞、乏味。在认真挖掘教材之后,我引入了北京城市规划的变迁这一案例,将北京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北京工业区(特别是首钢)的搬迁、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等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事作为一个个子案例逐一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布局到“一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规划变迁的意义所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书本上的理论鲜明而具体,而且,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融入了环境观、发展观,引导学生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法规分析城市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3.亲身体验自我教育

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自我感悟,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比如在《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来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和如何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评价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对旅游活动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在课前设计了8个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课题到八达岭长城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学生对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种种破坏旅游环境的问题、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旅游超载问题有了直接而深刻的感受,许多学生提出了有独到之处的建议。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又适时引导,为本课设计了一个“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里就可以水到渠成将旅游三要素: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业作为三个系统来看,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而人的调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点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这样就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旅游活动》整个单元的知识及相互关系。

又比如,在地质灾害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往往被老师们忽略或一带而过,我在讲课中却设计了一个学生小游戏,让学生模拟表演当灾害来临时如何冷静避险、科学自救,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既了解灾害发生的原理,又知道如何防灾自救,使得地理教学与生活联系更密切,学以致用。

4.抓住机会大力推进

对学生进行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教材专门设计了资源专题、环境问题专题和可持续发展专题,这也正是我们进行大力推进的良好契机,但是往往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只要我们巧妙设计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进行《陆地资源》一节的教学时,如果仅仅就课本论原理是很乏味的,我引入了许多有关中国资源国情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材料阅读、问题设置、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特别是一组身边事的数据计算,起到了很震撼的效果,学生真切的感到许多资源就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节约资源何等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由陆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引申到中国资源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想观念去分析和思考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同时进一步明确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正确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堂课不仅成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很好体现了日常教学中应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5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许多学校、学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研究,同时重视“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的思想,开展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开展“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我们沿着“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目标,推进学科的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还有许多!同题需要探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争取有一个新的进步。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6

摘要: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对学生思想意识、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学生一生发展。将德育思想与数学概念知识融合,注重学生德育品德培养。但是怎样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此,笔者基于德育教育思想,就其渗透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教育 方法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思想融入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这门课程像一根金线,贯穿教学始终;而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德育意识发展阶段,将其相互融合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帮作用。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操理念

数学这门课程具有抽象化特点,加之小学生思想结构是直观的。因此,想要完全掌握概念知识,具有一定难度。怎样将数学概念转为直观的概念知识,将单调的数字变得形象化,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成为教师重要研究问题。

例如:在牢记公式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有关公式背景帮助学生记忆。在“圆周长”学习时,教师可以渗透一些历史知识,让学生知道2000年前,我国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即:圆和直径比率为3∶1。在1500年前,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远远超过国外数学家数值精确。通过圆周率起源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人的伟大。同时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提高文化自信,深化道德情操又掌握了公式,两全其美。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习惯养成

数学知识点的深化,是通过一步步知R点学习累计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有充足的信心和勇气;并且要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坚持不放弃的精神。

数学学习过程中,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对学习具有重要重要。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首先需要养成勤奋、能吃苦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知识掌握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复习的过程,简而言之,“学”与“习”之间相互督促、帮助。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能够在学习中学会总结、抓住学习技巧与方法,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应用题学习一直是数学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一些学生在应用题学习环节中出现学习障碍。这还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形式进行指导、增强学生信心,找到解题方法进而突破学习障碍。让学生发现数学这门课程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随后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进而摸索应用题解题方法,超越自己,提高数学成绩。例如: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多余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根据问题准确选择出所需条件,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例如:动物园中,有5只白猫,其中3只公猫,2只母猫;有6六只花猫,黑猫与白猫数量相同,提问白猫和花猫一共有多少只。其中5只、6只、一共是其关键。

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是重要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信念,是探索数学应用题解题前进的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学会自主寻找方法,也就是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

三、观念价值的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发展阶段,教师怎样引导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语文课程中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是重要的。而数学教材中,教师只要细心观察,也会发现其中的德育知识,影响着学生的观念知识。例如:数学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就是一段故事,其中数字间的转换、相加、相除;以及人们开凿隧道的团结精神;工人节约用煤;工人超额完成任务等。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方法,教师更要学会渗透有关德育思想,让学生懂得节约粮食、劳动光荣、坚持不懈等美好德育品质

例如:在为偏远山区献爱心教学中,学生计算出班级全部捐款金额;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出平时生活中学生在购买零食上花费的钱。两者进行对此,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的概念意义,引导学生懂得怎样合理规划用钱、怎样用钱才是有意义的。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进而实现知识和德育品德同时进行的目标。

数学教材中包含一些日常用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在教学前,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懂得帮助他人、关爱同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生活情境,渗透德育教育理念。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学中,想要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还需要注重方法的掌握、数学知识概念的观察,掌握学生思想意识,使之在无形中渗透德育品质。笔者分别从:数学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操理念、培养学生习惯养成、观念价值的渗透,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起到帮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淑鹤.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OL].学周刊,2016(08).

[2]刘翠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

[3]陈驭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0).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7

关键词:有效教学;英语教材;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36-1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巧借教材内容,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渗透“讲文明、讲礼貌”教育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大量文明礼貌方面的日常用语,如:Excuse me.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Please. Sorry. Not at all. Thank you. See you.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通过充分运用这些英语日常会话,培养学生自觉使用文明礼貌语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比如:对于Thank you.这一较为常用的礼貌用语,我更侧重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经常提醒:接受别人的礼物、帮助甚至赞美时,都要说:Thank you.哪怕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记说:Thank you.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这些文明礼貌教育在英语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英语教师要积极钻研教材,注意适时加以引导。

二、渗透“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如今的独生子女在众多家人的宠爱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爱护他人。教师如果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不仅能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情感熏陶。

我在教“Our school”和“My family”时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和关心同学的教育。在教师节和母亲节,请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创作,把亲手制作的贺卡赠送给老师和妈妈,同时用英语送上节日的祝福,表达对老师和妈妈的爱。让学生体会到如何使用英语礼貌用语,做尊敬师长、懂礼貌的好孩子,并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关心师长和身边的朋友们,努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

三、渗透“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教育

作为教师应善于唤起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不断培养孩子善良的心灵,使他们真正地感动,自觉克服不良行为。

例如在学习“In class” 时,我用教材内容巧妙利地实现了德育。通过说歌谣和操练 Dont ...这一句型,学生熟练掌握了本课句型,还明白了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不要模仿那些不良行为,并教育学生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改正了就好。

四、渗透“热爱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重要功能,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几个固定人物,贯穿全套教材,经常出现在不同场景和情境中,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教育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做事认真、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节约粮食、注重环保等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

有大量的实例不胜枚举:学习“Time”时,教育学生应遵守作息时间,学会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时间。学习“Fruit”时,教育学生养成科学食用水果蔬菜的良好生活习惯。

英语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联系实际,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培育良好习惯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习惯是启动英语学习的总开关,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而且终生受益。

五、渗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挖掘牛津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是英语课堂德育渗透的前提。英语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把握其结合点,巧妙地将两者融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才能更好地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在教“Animals”时我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同时戴上头饰并模仿其声音和动作,再设计有趣的游戏来落实新句型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实例说出怎样做才是真正爱护动物。这个内容非常贴进孩子们的生活,也符合小学生喜爱动物的心理,不仅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主动热爱动物,并愿意和动物交朋友这种美好的感情和兴趣,使学生懂得爱护动物的重要性,懂得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之,德育元素的挖掘是有效教学的别样视角,加强在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英语学科中真正有效的德育不是靠教师“硬”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引导启发下“悟”出来的,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接受正面教育和情感熏陶。因此,英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德育部分融于教学中,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8

关键词:地理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渗透

新的高考模式取消文理分科,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高校要求自行选择三门学科参加高考。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难度,由于对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高校专业及对口职业的不了解,在志愿填报上出现差错,就会造成“错一步,错一生”。高中教育阶段几乎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因此,在高中各门课程中有机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是必须且迫切的。地理学科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学科属性决定了在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十报告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要落实“立德树人”,要从学校教学抓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需要通向社会现实的桥梁,它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改善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缺失的现象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毕业的志愿填报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没有对自己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高校专业的充分了解,容易错选、误选,使得自己在大学因对所选专业的不喜欢而导致学业荒废,对未来失去勇气和信心,严重的甚至出现轻生现象。可见,高考之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至关重要。而目前,我国中学阶段几乎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以及就业中心都主要设立在大学,即使是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有效改善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学阶段的缺失。

(三)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的高考方案,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选择空间,但选择不仅仅是停留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而是伴随着人的一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在享受自由选择的同时,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容易误入歧途,得不偿失。地理学科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学会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正确选择。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一)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是决定一堂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对教学设计的精心准备。比如,对于“世界石油宝库———西亚”,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巧妙利用从事石油贸易的人物角色(X先生)创设教学情境,以X先生“寻找石油、查询石油、运输石油、感叹石油”展开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了石油集中分布的地区———波斯湾及其沿岸,查询西亚石油在世界的地位及其特征,设计销售石油的运输路线,最后感叹石油给自己及世界带来的影响。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石油贸易者的工作流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该职业的工作内容也有初步了解。

(二)创设各种活动

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各种能力,同时在活动中还可以体验职业角色、加强自我了解。在地理教学中适时创设活动是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方式。1.创设课堂教学活动,认识自己,锻炼能力案例1: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早餐、午餐、晚餐三个时间段观察校园旗杆影长并测量,课上进行汇报,这样的活动涉及团队合作,有的学生擅长观察,有的擅长记录,有的计算能力不错,而有的学生擅长表达,通过活动中的分工合作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对自己在团队合作中适合扮演什么角色有初步认识,对自己擅长和欠缺的方面有所了解,以便在日后的生活中加强锻炼,扬长补短,逐步向自己想要的工作、生活靠近。案例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中对于热带雨林的前途———保护还是开发?不同的人物角色持有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自愿的原则下,进行角色扮演,有原住居民、商业伐木公司老板、政府官员、世界环保组织人员五个角色,各种角色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阐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交流讨论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职业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是不同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2.课外实践活动,开发职场体验资源社会才是人生最好的课堂,学生处在学校这所象牙塔里,对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还不甚了解,组织学生到气象局、国土局、城市规划局、环保局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行业进行参观甚至职业体验,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己以及自身能力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差距;体验各行各业工作的内容和艰辛,感悟生活之不易。总之,无论是应对学生眼前的高考还是将来的发展,都要求尽早在中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地理学科独特的学科属性使地理教学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资源,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李梁辉.中学地理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策略初探[J].地理教育,2017,(03):7-9.

[3]吴亚.“中东———世界石油宝库”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7,(03):21-23.

[4]康红芹,张家辉.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1):4-7.

上一篇:既有建筑绿色评价标准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