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救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7 17:42:14

儿科急救知识培训

儿科急救知识培训篇1

产科急诊抢救主要以产前、产后出血、子痫、新生儿窒息较为多见,是产科的重症和急症。近年产后出血、子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抢救率增加,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还增加了工作风险。总结近年来本科室的急诊抢救工作,尚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的急救水平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上突况的需要,因此认真总结,找出差距,并制定改进措施。

抢救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抢救前准备不充分,如接生前未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未备好复苏气囊。未及时发现问题,如产后出血休克早期并无血压过低的显著心动过速,低估失血量。低估患者病情,如子痫前期患者,未准备开口器在床旁,患者一旦发生抽搐不能及时救治。参加抢救的成员未明确指挥者,成员之间沟通不到位;以至造成有时两人同去做一件事,降低急救效率。抢救人员不熟悉急救车内的物品、药品,以至急救车未发挥最大作用。

改进措施

儿科急救知识培训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活动,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防护知识,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总体目标

从*年开始,用3年时间,初步在全社会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基本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各类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用3年至5年时间,对各级应急管理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优化配置培训资源,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狠抓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学习工作,深入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普及应急知识,努力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6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狠抓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学习工作。同时,要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提高公众在事发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开展自救、互救的能力;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公众尤其是妇女、儿童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每年以“公共安全宣传周”以及“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日(周、月)为契机,多种形式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社区、高危企业、建筑群和车站、机构、码头、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张贴应急管理宣传口号,营造浓厚的应急管理社会宣传氛围,使社区、农村、企业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2、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通过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专刊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知识。

3、编印发放应急科普读物。一是做好《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的发行和宣传工作;二是各部门结合专项预案的内容,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按各行业特点整理有关应急知识,编印应急科普读物,协调制作和播出有关电视、广播等作品,做好各类应急知识的宣传工作。

4、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的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

(二)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教育,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

1、以《*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特别要宣传抓好总体应急预案落实的重要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在加强培训和演练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重点抓好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处置突发事件能力。通过总结分析典型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忧患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3、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人、各级公务员和新闻发言人等进行应急管理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实战培训;在各级培训工作中增加应急管理内容课程,以各种培训形式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各级组织、广大公务员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素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以学生和特殊行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对象,开展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1、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组织实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共安全课程,尽快让公共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向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发放《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及各类应急知识科普读物,以举办应急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形式开展应急常识教育活动。

2、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领域的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证及招考公务员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知识相关内容。

3、志愿者培训。对各类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相关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加强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领导到位,组织措施到位,确保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二)制订详细计划。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职责,结合实际,制订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计划。每项计划要有具体内容、牵头负责单位、协助单位、完成具体时间表、预期效果等。

(三)创新工作形式。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细分受众层次,尽可能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教,触角要延伸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

儿科急救知识培训篇3

1.1对象

50名在职护士长,均为女性,护龄6~33年。学历:中专39人,大专5人,本科5人,研究生1人;任职时间:5年以下25人,5年(含5年)以上25人;科室:急救科室(ICU、CCU、NCU、急诊)10人,非急救科室40人。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培训模式,导师分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穿插讲授有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学员一边观看视频一边使用模拟人练习。培训时间4.5h,包括视频教学100min,成人、婴儿模拟人练习各55min,理论、技能考核各30min;课程内容包括成人BLS急救和婴儿BLS急救;采取全员脱产形式组织实施。

1.2.2考核方法考核分理论与技能两部分,考核标准、考核内容依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复苏指南。技能考核模拟医院各科室场景,将考试人员作为第一目击者,要求其完成从检查患者反应到做完2个周期的按压、通气单人心肺复苏及双人心肺复苏操作为止,各项操作完全正确为通过。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核形式,合格成绩为84分,76~83分可以参加补考,75分以下需重新学习。只有理论和技能考核均合格才可以获得结业证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受训人员中,一次性通过考核的40人,补考6人,重新学习4人。低学历者与高学历者相比,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任职时间大于5年(含)与小于5年的相比考核成绩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科室与非急救科室相比考核成绩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学历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对大专(含)以上及以下学历参训护士长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进行统计学,发现学历不是影响考核成绩的因素。分析原因:一是AHA-BLS课程所讲授的是心血管急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经常提及、应用的技能,对该技能的掌握和使用,不会因学历的高低而产生明显的差别;二是AHA-BLS培训课程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不受学历层次限制,面向广大基层医护人员推广。

3.2任职时间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任职时间大于5年(含5年)的与小于5年的相比,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均偏低。分析原因:一是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直接参与临床抢救减少。首先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科室管理,占用了护士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护士长单独值班与参与危重患者急救的机会。其次,在危重患者急救过程中,年资老的护士长多扮演组织协调角色,直接动手参与抢救的逐渐减少。二是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掌握的急救知识陈旧。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血管急救由最初的“ABC”模式发展到现在的“CAB”模式,理论和技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在其学历教育期间所学急救知识大多已经过时或者淘汰,亟待更新。三是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少。在医院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中,大部分高职称、年资长的护士长未被列为培训对象,致使该群体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难以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强化,同时亦无法紧跟急救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

3.3工作科室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急救科室护士长与非急救科室护士长理论、技能考核成绩相比差异显著。分析原因:一是急救科室急救技能使用频率高。急救科室频繁接触危、急、重症患者,心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概率明显高于非急救科室,对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强。二是急救科室急救知识更新快。对于急救科室医护人员来说,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是基本功、必修课,必须积极主动跟踪急救知识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急救技术。

3.4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参训人员对导师的授课情况、培训方式以及课程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达到94%~100%,该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得到普遍认可。相比较,培训设备、培训时间的满意度则低于90%,主要原因集中在模拟人设施简单和培训时间短两个方面。

4对策与措施

4.1区分培训对象

研究结果显示,任职时间和所在科室对培训结果影响较大,学历因素对培训结果影响较小。据此对参训人员进行分组施训,收效更佳。考虑到急救科室人员工作中应用急救技术频繁,不同年资护士长在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方面水平相当;而非急救科室任职时间大于5年(含5年)的与任职时间少于5年的相比,在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差异较大。可作以下分组:一是将急救科室人员分为一组,重点强化急救知识和技术培训;二是将非急救科室任职5年以上的分为一组,重点加强模拟人实操练习;三是将非急救科室任职5年以下的分为一组,重点加强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判断力和应变力培训。

4.2改进培训方法

根据参训人员的特点,对培训方法进行适宜的改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对于低学历、急救知识老旧的人员,可以比规定时间提前向其发放教材,让其有足够的时间预习和熟悉课程内容。

(2)对于参加急救培训少、任职时间长的人员,应与低资历人员实施同一标准培训。注重规范示教、延长模拟人练习时间,让学员反复跟随视频进行同步练习。采用“操作为主、同步提问”的训练方法,激发学习主动性。

(3)对于任职时间短、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设置不同心血管意外模拟场景,从多个角度培训其对心血管意外突发事件的判断力和应对力。有研究指出,场景模拟培训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核是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有力保障[5]。

4.3调整培训周期

培训质量和培训频率是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的关键要素,要提高医护人员CPR技术的熟练程度就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与复训,其中复训以6~12个月为最佳[6]。培训周期,应根据参训学员所在科室、任职时间长短作适当调整。对任职时间长、非急救专科的学员,不但要加大培训力度、延长培训时间,而且要缩短培训周期,以6个月为宜;对任职时间短、急救科室学员则可以适当减小培训力度,并适当延长培训周期,以12个月为宜。

4.4完善设备条件

为模拟人安装CPR按压及通气指示灯是必要的,以指示灯判定CPR操作是否达标,绿灯表示按压、通气合格;红灯提示按压、通气过快过猛。这样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感受高质量CPR的按压、通气标准,同时也给导师一个客观的评比参考值,让技能操作考核更科学、更客观。众所周知,急救技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技术,急救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抢救结果。随着急救医疗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急救培训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我院要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急救技术水平,实现急救技术的临床运用高效性,除了要改进培训模式,完善培训设备,还必须制定合理的培训、复训计划,以期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儿科急救知识培训篇4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医院 吉林省通榆县 1372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低年资助产士新生儿复苏应急能力的处理情况调查分析,研究其产生的相关原因,探讨低年资助产士复苏能力的培训,为今年工作提供相关的经验。方法:根据我院目前的现状,针对低年资助产士的人员分布情况,采用集中上课的方式方法,对我院的低年资助产士进行分组训练,并采用专题讲课的形式,情景模拟训练等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和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结果:通过我们对低年资助产士对新生儿复苏应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各低年资助产士新生儿复苏能力有明显提高。结论:实践证明,通过对低年资助产士的专题培训,能增强他们的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从而能有效提高其新生儿复苏能力,保证对新生儿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 助产士;新生儿复苏;能力;培养

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新生儿复苏的知识和技术,做好复苏的全程管理,是对助产士的基本要求。应对产科工作年限在5 年以下的助产士进行新生儿复苏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助产士的新生儿复苏能力,做法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以及低年资助产士的就业结构特点,选择5 年以下的护理人员12 名,均要选择发性,年龄在20 岁左右,工作年限要在3 个月至5 年的,并对学历做好记录,以便确定培训人员素质是否提升。

1.2 研究方法

根据低年资助产士的年龄特征以及工作经验不足的现状,采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低年资助产士培训师资的选择。实践中选择那些具有丰富的临床试验,熟练的抢救技术及较好的讲授辅导能力的临床骨干组成培训小组,主要职责是确定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并对参加培训的助产士进行考核。

(2)针对低年资助产士确定适合的培训目标。根据新生儿窒息的特点及低年资助产士的具体情况;确立了培训目标,要求助产士具备较强的抢救意识,对新生儿窒息作出迅速判断,能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

(3)针对低年资助产士制定培训内容。临床实践中培训小组通过可以分析科内助产士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复苏原理综述,复苏的最初步骤,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胸外按压,气管内插管,药物治疗,脐静脉穿刺技术,注意事项等八方面内容。

(4)针对低年资助产士培训方法。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集中上课,分组训练,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训练方法。集中上课由培训小组出院讲课,学习新生儿复苏理论知识和复苏程序,课后发放新生儿复苏课程复苏资料进行自学,下节课前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理论测验,巩固学习知识;分组训练由培训小组成员对新生儿复苏流程各操作步骤进行具体讲解及操作演练,然后将学员分组进行练习,熟悉抢救设备、用物和抢救流程,达到熟练掌握复苏流程;专题讲课选择某一特殊的重症个案为主题,由培训小组成员介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发展和助产士在这一事件中所具备的正确思维方式,抢救程序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情节模拟训练,以假如新生儿出现某种紧急情况为背景,即设置情景引导助产士进行模拟抢救和处理,让助产士学会识别和判断病情,掌握抢救程序,在模拟训练阶段,培训小组成员采取边讲解边示范,然后让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助产士的模拟抢救操作进行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反复的模拟操作,直至掌握抢救程序及要领为止;实践反思讨论法针对以往出现过的应急事件进行讨论,让护士反思在这一事件中的思维和处理的成败,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从而提高助产士的应急能力。

1.3 对低年资助产士评价方式

通过我们对低年资助产士临床上专业技能的培训情况,注重实效,对于他们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低年资助产士理论测试考核。通过口头提高和书面进行考核,测试助产士对新生儿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低年资助产士操作能力考核。通过对助产士模拟抢救过程的考核,测试其对抢救设备和抢救流程的掌握情况。

(3)通过对低年资助产士的观察法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助产士在实际抢救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助产士的实际应急能力及医生的配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

对于低年资助产士结果所得数据均采用Excel 2010 结合spss 19.0 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利用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采用配对T 检验。

2 研究结果

采用护士应急能力评价表由考核小组进行统一量化记分评价,对助产士培训前和培训后的人数、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能力、应急综合能力、急救动手能力进行比较,会发现经过培训,助产士的各种能力均有提高。通过学习培训并把培训考核结果记录在案,为今后工作做好准备。

3 结论

儿科急救知识培训篇5

【关键词】模拟医学教育;儿童重症医学;临床教学

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学研究生需要在儿童重症医学科进行实习轮转,学习对重症患儿的抢救和诊治。儿童重症医学科是培养儿科医学生重症抢救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危重患儿病情变化快,潜在医疗纠纷的风险大,医学生短期内获得动手操作和参与诊疗的机会少,往往会降低研究生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学教育进步,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的应用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1]。在既往重症医学科实习教学中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患者为主要操作训练对象。而SBME则打破了这一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仿真模型模拟各种危重症的临床场景,以供临床教学;SBME贴近真实,具有内容丰富规范,重复性和安全性强等特性,对于医学教育有重要作用[2-3]。本文初步探讨对儿童重症医学科轮转医学生开展SBME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1SBME是社会发展和伦理学的必然要求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医学的“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指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遭受损伤。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伦理学,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不伤害患者[4]。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的医学生如果多地进行医疗操作,即使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也可能有违“不伤害原则”。SBME在培训医学生提高其医疗技术的同时规避对实际临床教学中对患者伤害的风险。因此,大力开展SBME符合伦理学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和疾病治疗越来越重视,较多人希望能在大医院进行诊治,使教学医院的医疗负荷不断上升。然而目前患方对疾病和医学认识不足,期望值和维权意识高,易造成医疗纠纷。儿科又是目前医患矛盾的高发区,儿科医闹现象和伤医案不时被报道。与以前相比,紧张的儿科医疗环境使儿科医学生无法在临床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操作实践机会。在此社会环境下,SBME可以帮助医学生不断接受培训提升其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减少医疗风险。

2SBME是提高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

危重症抢救分秒必争,救治过程中有时可能无法向医学生讲解和示范,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工作有其困难之处。SBME能模拟休克、呼吸衰竭、室颤等各种危重症,结合急救设备,能给医学生提供相关临床场景和救治演练。SBME实践性、重复性强,不受时间限制,是提高医学生危重症抢救临床知识和技术的有效手段。受时间限制,医学生在重症医学科学习期间不一定有机会面对特定的危重症,比如室颤。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室颤发生率低,电除颤使用也少,室颤发生的时间不定,进行相关教学时学生往往感觉空洞,教学效果差。但是采用SBME就能很好地进行室颤急救教学。通过计算机软件使与仿真人相连接的心电监护上出现室颤心电波形,同时仿真人大动脉搏动消失,医学生通过心电波形和重要体征评估,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进行电除颤治疗或抢救药品推注。指导老师通过SBME完整地讲授室颤识别、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并作示范。再通过考核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评估教学效果,并通过摄像回放来纠正错误和不规范之处,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传授和讲解知识为主,医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来切身体会知识要点,并核实掌握程度。而SBME能帮助受培训者完成知识到实践运用这一转变,提高其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保障患者安全[5]。

3SBME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危重患儿的抢救既需要指挥者的决策,又必须依赖团队力量来完成。传统医学教育注重知识单向灌输,各种考试考核也仅仅关注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培养医学生在危重病情下的诊治决策和应变等方面严重缺乏。而在SBME中可设定场景,并指定某位医学生带领团队,由其负责指挥,着重培养和锻炼其治疗决策和应变能力,利于全面培养医学生。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间的沟通、协调合作非常重要。但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指导教师无法有效地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去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SBME可以提供培养团队精神的良好机会。面对模拟的临床危重场景,参加培训的数名医学生需要群策群力短时间评估病情、抢救施治,整个环节都必须相互信任和协作,以达到成功救治患儿的目的。如在心跳呼吸骤停场景中,医学生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各行其是势必引起抢救的紊乱和错误。经过SBME培训的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明显增强。

4SBME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仿真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儿童重症医学科开展模拟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它们并不能模拟危重患儿全部的症状、体征和情绪变化,如果医学生仅仅满足于SBME培训成果而脱离临床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因此SBME并不能完全替代重症医学科内危重患儿诊治的床旁教学和技术指导。另外,SBME抢救的主要情节步骤来源于临床,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临床抢救工作。因此指导教师在情节设计和考核评估中均应考虑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可能情况进行纠正和补充。医学是一门爱的科学。但是SBME在医学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医学生在面对仿真人时容易存在这是在面对“机器”,是在技术培训的思想认知,可能无法产生对待真实患儿的责任心、同情心和关爱,在培训室中也认为无需就患儿情况与患儿或家属进行相应医患沟通或病情告知,从而造成与实际临床工作的脱节,不利于医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因此,指导教师在SBME时需要进行医学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让医学生尊重仿真人,像对待真实患儿一样对待仿真人,牢记“不伤害原则”。综上,SBME能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知识和技能,并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也必须正视SBME存在局限性,可以通过与临床工作结合、精心设计和加强人文教育等方面克服其不足。

参考文献

[1]梁菊,李瑛.模拟医学教育:医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2015,24(3):266-269.

[2]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4-23.

[3]SchroedlCJ,CorbridgeTC,CohenER,etal.Useofsimulation-basededucationtoimproveresidentlearningandpatientcareinthemedicalintensivecareunit:arandomizedtrail[J].JCritCare.,2012,27(2):219.

[4]魏恒顺,李燕姿.医学伦理学教学路径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887-890.

[5]KatoueMG,IblaghN,SomervilleS,etal.Introducingsimulation-basededucationtohealthcareprofessionals:exploringthechallengeofintegratingtheoryintoeducationalpractice[J].ScottMedJ.,2015,60(4):176-181.

儿科急救知识培训篇6

【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是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需要进行监护、治疗和护理的,不同疾病病情观察内容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NICU护士不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更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娴熟的急救技能、多学科护理知识,经过严格专业培训后方能上岗。

【关键词】护士;素质;能力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集中了先进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收治急危重患儿,护士岗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对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更加严格。在参照国际专科护士有关标准的基础上,我国于2003年成立了“北京市首批N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培训基地”,山东省于2007年开始了NICU护士的专科培训,合格者获得专业证书上岗。由于各种原因,现有的NICU护士大多数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因此医院要严格按照NICU护士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认真培训、严格选拔。

1基本素质

1.1 身体素质

NICU工作环境严肃、紧张、劳动强度大,健康的体魄是完成工作的保证,也是本科室紧张的工作需求。

1.2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NICU内患儿病情危重,护理上稍有疏忽,可能造成病情延误。依靠机械通气的患儿,若呼吸机出现故障,护士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否则可导致患儿缺氧甚至窒息。

1.3有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NICU护士班次没有规律,常常是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对护士及家人造成心里紧张,故NICU护士必须有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1.4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

“慎独”精神在NICU内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无陪护,常常单人操作,这就需要用“慎独”的精神约束自己。

1.5熟练掌握、规范操作各种仪器

NICU室内仪器多,特别是病情紧急情况下,分秒必争,刻不容缓,为抢救治疗赢得时间。

1.6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不断掌握和学习危重病学的前沿科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以科学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1.7善于创新

结合目前状况、基础条件,努力创新,积极开拓,探索一条危重病护理的创新之路。

1.8具备多学科护理知识及实践经验

病种多样,要求NICU护士有较高的专业知识面和专科护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理质量,每年选派1~2名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更好地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心理素质

2.1清晰敏捷的思维

NICU护士应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制定最佳护理方案。

2.2积极稳定的情绪

NICU护士的情绪对一天内的工作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所以护士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帮助患儿去除疾病。

2.3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危重症患儿的抢救过程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保证各环节救治工作井然有序。

2.4顽强坚韧的意志品格

NICU护士相比较其他专科护士,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品格,从容应对紧张的局面和复杂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这个特殊的岗位。

3能力要求

3.1熟练的急救技能

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的使用等,同时掌握各种急救药物的性能及用药途径,遇紧急情况,在医师到达之前,能独立应急急救,并做好后续救治准备。

3.2突出的应变能力

患儿病情变化快且千差万别,因此要求护士对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有独立分析、思考和抢救的能力。除能及时掌握病情外,还能采取果断的护理救治措施,敏捷而正确地应对突然发生的危急情况,以赢得抢救和治疗时机。

3.3敏锐精细的观察能力

精细敏锐的观察力来自广泛的知识和临床经验,是危重监护的基本能力。运用监护设备等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病情,并准确、及时记录。能运用自己的临床经验,观察细微的躯体功能变化,为不失时机做出判断提供条件。

3.4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危重症患儿免疫功能差,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对病情变化有预见性。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硬肿症、呼吸暂停等,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对策,进行预防和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5良好的护理书写能力

首先要认识到护理书写的重要性,保证护理文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格式。要求字体美观、清楚、语句通顺、条理,勿涂改。

3.6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

知识是提高能力做好工作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学习,钻研业务,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充知识领域,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与危重症监护医学理论。

3.7协调能力

患儿来自不同的科室,需要与各科室人员进行协调,因此应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

3.8情绪的调动与自控能力

NICU护士应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技巧,使患儿家属感到放心,给与取得配合治疗。

总之,为使患儿得到最佳治疗效果,NICU护士最好经过专业培训,同时具备以上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并不是任何护士都能到NICU工作,这些是NICU的工作性质和特殊环境决定的。

参考文献

[1]邓洁,苏春燕.N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教学质量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

儿科急救知识培训篇7

【关键词】 乡镇医院;急诊科;护士;资质准入

Statistics of Town hospital ER Nurses Qualification

PENG Xiangfu, HUANG Yuchan, XIE Huajiao. Nanzhuang Hospital,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52821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ind out town hospital ER nurses current qualification and their need. Provide basis of further directional and systemic training. Methods Design survey for 100 ER nurses in 15 different town hospitals in Foshan City. Results After ER training and test of qualification, survival rate has increased greatly,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has increased greatly, and cooperation of doctors and nurses has increased greatly. Conclusion After ER training and test of qualification, nurses of ER in town hospital can improve their first aid skills, prevent wrong ways of first aid before sending patients in hospital, and make sure patients alive.

【Key words】

Own Hospital; ER; Nurse; Qualification

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1205)

作者单位:528219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展示医院的整体形象,是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抢救任务最重要的科室,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院前急救” 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 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救治上要求高,但院外条件又非常有限,因此,负责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有精湛的技术和应急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临危不乱,使患者化险为夷。急诊科护理人员无论是在日常的急诊护理工作中,还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的抢救护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对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通常使用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而没有系统的核心能力考核标准。因此, 乡镇医院急救护士的资质准入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自2010年511月调查100名急诊科护士资质情况,根据需求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选择2010 年5~11月调查佛山市15 所乡镇医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100 名。其中男5 名,女95 名;年龄19~55岁;工作年限:1~5年53名(53%),6~10年29名(29%),10年以上18名(18%);学历:中专29名(29%),大专54名(54%),本科17名(17%);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1%),主管护师22名(22%),护师25(25%),护士52名(52%)。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发100份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100%,于2010年5~11月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了15 所乡镇医院的100 名急诊科护士。内容包括:①乡镇医院急诊科护士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院内轮科情况等。②急诊护士人力配置情况:急诊科护士配备人数、急诊科医生数与护士数之比。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急诊出车情况。 ④急诊护士接受过院前急救护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及外出进修情况。⑤急诊护士接受院前急救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情况。

2.2 干预方法 针对存在的不足,开展一系列的干预培训活动。

2.3 效果观察 向医护人员及患者发放调查表及实施急诊护士资质准入后满意度,并评估抢救成功率(患者脱离危险,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入病房)。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干预前后计量资料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3 结果

3.1 乡镇医院100名急诊科护士资质现状调查情况

急诊科护士资质现状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接受过院前急救相关法律知识系统培训9%、外出进修情况(1~3月)11%、轮换科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12%、接受过院前急救知识系统培训16%、低于5年年限52%、低年资护士52%。

急诊科护士资质现状情况(n=100,%)

项目人数百分比

轮换科室(内、外、妇、儿科)1212

接受过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系统培训1616

部分培训4545

外出进修情况(13月)1111

接受过院前急救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系统培训11

部分培训1919

15年年限5353

护士职称5252

3.2 院前急救效果分析

根据乡镇医院急诊护士的资质现状培训前与培训后的院前急救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急诊科护士资质培训前后院前急救效果(例,%)

组别例数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医护协调配合度

观察组19751877(95.04)1917(97.06)1934(97.92)

对照组21131859(87.97)1851(87.60)1901(89.97)

P

4 讨论

4.1 乡镇医院急诊科护士任职学历低、职称低、年轻化。目前随着医院的发展, 护士一毕业即分配在急诊科工作, 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 很难达到专科护士的要求[3]。韦思华[4]曾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了专门急救培训后选择条件为:接受过正规护理教育、轮换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有精力、有能力去适应紧张的工作环境和应对复杂的病情。章安信[5]等对发挥高级职称护师作用的思考中提出:护师、主管护师护龄相对较高,急救经验较丰富,知识水平较高,且参与临床工作多,应充分发挥传、帮、带方面的优势,提高抢救成功率。

4.2 基层医院急诊护士普遍存在未经过系统性培训。急诊专业涵盖了所有临床专业的急症处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6]。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方式:①科内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每月示范及考核一次。②参与综合模拟急救演练(批量群体伤、批量食物中毒、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心梗、过敏性休克、有机磷农药中毒、心博骤停等),使护士在抢救中应对自如, 在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中取得了信任, 不仅减少了纠纷, 化解了矛盾, 还满足了患者不断提高的护理要求,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金标准[7]。根据广东省卫生厅指引,建立《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特殊岗位护士的院内外培训制度,通过核心能力逐级递增,培养专业护士;按照核心能力定岗、定级,合理组合使用护士。

4.3 急诊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急救护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的多方面,需解决一些非医疗问题,因此必须学习法律法规、沟通技巧、职业道德规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4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也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8],因此乡镇医院急诊护士的资质准入关是致关重要的。乡镇医院急诊护士的资质准入为建立急诊专业护士的培训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推动急诊护理工作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培养高、精、尖的急诊师资队伍和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反应水平和应急能力打下了基础[9]。

参 考 文 献

[1]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2] 韦春莉.首都医科大学武医院.急诊护理的现状与未来.当代护士,2008,(10):2930.

[3] 席淑华, 赵建华, 叶文琴, 等.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41343.

[4] 韦思华.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培养.全科护理,2010,3(8):725726.

[5] 章安信.理解尊重、善用对发挥高级职称护师作用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4647.

[6] 朱秀芬.院前急救护士培训与资质准入对院前急救站效果的影响.临床医学工程,2010,17(7):6566.

[7] 陈桂兰,罗佳,唐程敬.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现状及防护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1415.

[8] 孟华.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08,8(9):5657.

[9] 李淑霞,郭小方,李英娜.急诊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现代临床理,2010,9(1):1213.

儿科急救知识培训篇8

规范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

针对全科医生的儿科教学,应包括不同年龄小儿主要卫生问题及社区保健,社区儿童疾病的综合管理等。学员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处理社区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医疗技术,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其中,一般急诊急救技术、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及初级治疗与预防技术是重点培训内容。

1强化基本技能培训:全面、系统、正确的采集病史,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是医生最基本的技能要求,是得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信息来源。学员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规范和强化此项技能。现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是以患者为的中心,患者的感受受到重视,要求临床医生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2扩展思维,善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是全科医生教学培训的重点,当发现一种临床症状时,能够从多系统多视角去考虑、分析、鉴别,同时还要考虑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逐渐建立起全科医疗的临床思维。例如:某一患儿出现呕吐、腹痛或皮疹等症状,不能单一考虑小儿内科疾患,扩展临床思维,考虑与儿科相关的其他疾病,如急腹症、传染性疾病等,予以鉴别并及时处理,以免误诊或耽误病情。

3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检验项目是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项目之一,是指导医生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学员通过培训要学会正确选择相关检验项目和对检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信息更是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学员通过儿科相关科室轮转,如影像科、电诊科等,学会或提高在心电图、X线、CT、MRI等检查结果的分析技能,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4合理用药:带教老师应按照严格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患者。指导学员用药前正确阅读和使用药品说明书,不仅掌握药物的适应证,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必要时应向家属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矛盾。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使用问题备受关注以来,输中药制剂的患儿逐渐增多。因有些中药成分比较复杂,其所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作为过敏原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故输液时勿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特别是过敏体质的患儿更应该慎用[3]。还有,喘息患儿输氨茶碱时会出现烦躁、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严重可出现惊厥等,需严格掌握指证,输液时速度应缓慢,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因病情需要使用特殊药物时,应向家属明确交代可能的风险,经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

正确评估病情,及时转诊

学员通过脱水、抽搐、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休克等重症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转归的学习,掌握正确评估患儿病情的思路,如腹泻病、急性喉炎等疾病。初期虽然不严重,但时刻考虑其并发症的发生,需及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同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儿争取在病情进入不可逆阶段之前能够在综合医院得到综合治疗,否则重度脱水伴有血压下降,进入休克失代偿期或喉炎加重出现极重度呼吸困难时,抢救成功率就很低了。对于新生儿,需正确评估高危儿,如有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患儿,需积极查找原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干预,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和遗留胆红素脑病、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儿科专科医生带教时,应充分考虑社区的需求,帮助全科医生识别危急重患儿危险程度,熟练掌握转诊指标,准确有效地进行转诊。这些培训对确保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儿存活率,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开展儿科特色教学—儿童保健教学

目前,很多基层单位在儿童保健方面,关注范围过窄,不注重发育和行为问题。因此,充分利用综合医院儿童保健专业的优势,在培训期间,让学员了解影响儿童发育和行为的因素,认识各类儿童时期的发育和行为问题和疾病状态下的儿童行为,参与评估、提供并指导使用一些简单的筛查表格等,帮助受训者在以后工作中拓宽思路。此外,把儿童的躯体和心理行为统一起来,也有助于全科医生筛查出社区中有行为偏离或异常的儿童,尤其是有高危围产因素的婴幼儿,使其尽早地接受专科检查评估,并协助家属找出一些家庭、学校、社会等影响因素[5]。

加强继续教育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让学员了解国内外儿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最新进展及循证医疗结果,以保证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特别是《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项目是不可缺少的培训项目之一。全科医生是社区第一线医疗服务的提供者,难免遇到突发公共卫生医疗事件的发生,需掌握紧急处理或院前急救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但接受全科医生培训的学员主要来自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但知识面较窄、基础欠扎实的社区医生和缺乏临床经验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他们缺乏最新的心肺复苏(CPR)知识,有的仍沿用目前认为是错误的CPR方法。因此,通过学习最新的CPR理念和方法,使他们对CPR有统一的认识,规范具体的实施措施,从而在临床上正确实施CPR,改善心肺骤停患儿的预后,使危重病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抢救。

建立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的交流平台

上一篇:生物燃料的优缺点范文 下一篇:高等教育的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