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时间:2024-02-28 17:48:54

儿科实习感受

儿科实习感受篇1

但当前,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主要还是依靠每周一到两次的正式科学活动,也就是科学集体活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幼儿科学学习的需要。我们尝试在幼儿园开展源于生活的非正式科学活动,在正式的科学集体活动课程之外,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一、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的实践意义

1.有效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其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探究能力都不尽相同。集体科学活动因受其相对统一的活动目标、相对固定的活动内容等制约,很难兼顾到不同发展水平的每一个幼儿。而非正式科学活动,如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索,增加成功机会,提升自信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适宜补充幼儿园正式科学活动

《指南》提出:“幼儿是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科学感性经验的。”非正式科学活动作为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的适宜补充,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二、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的实施要点

1.追随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愿。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如,雨后户外活动时,有幼儿发现小蚯蚓从种植园爬到了水泥地面上,随着瑶瑶的一声惊呼:“呀!有蚯蚓!”孩子们呼啦啦地全围了过去,七嘴八舌交流起来:“蚯蚓走起路来一伸一缩的,真好玩!”“蚯蚓的身上怎么有一个个的环?”“老师,怎么看不见蚯蚓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呀?”……因为是源于幼儿对偶然间发现的蚯蚓产生的浓厚兴趣,所以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关蚯蚓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看看、摸摸、说说,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2.贴近幼儿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蕴含在幼儿对周围具体的物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皮球、轮胎、竹简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幼儿园非正式科学活动来解决。比如想知道种植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在户外活动时进行实地调查想证明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可以在区角里做个小实验进行验证等。贴近幼儿生活的非正式科学活动,能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获得更为广泛的科学经验。

3.适时有效介入

非正式科学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就等于自由活动,教师仍有责任对幼儿活动提供支持。寻求幼儿自主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完美平衡点,适宜介入、有效引导,能够支持幼儿更好地投入科学探究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

4.重视家长参与

《指南》中明确指出,制定《指南》的目的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宣传册,希望帮助家长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了解孩子。可见,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幼儿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父母的陪伴可以随时随机帮助孩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获得科学经验。

三、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尝试在区域活动中、生活活动中、户外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1.区域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科学区、自然角、饲养区都是幼儿开展非正式活动的最佳场所。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丰富的与生活相关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做做小实验,进行自主探索。如雨天,孩子们对伞面不吸水产生兴趣,我们就投放海绵、泡沫、毛线团、木板、石头、记录单、笔等,供幼儿探索哪些材料能吸水,哪些材料不能吸水湿衣服晒在太阳底下,一会儿就干了,幼儿对水哪儿去了这一现象感兴趣。我们就投放电吹风、湿抹布、纸盘,供幼儿探索水的蒸发现象孩子们在自然角观察植物的生长、在饲养角与小动物亲密接触。因为是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由幼儿的内部动机激发的活动,因而更轻松、愉悦,更能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2.生活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幼儿参与和适应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及时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相关科学元素,引导幼儿去感受并主动探索。点心时间,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尝一尝,感知了解桔子的外形特征和酸酸甜甜的味道盥洗时,引导幼儿观察水的流动,水箱越高,水流越远,冲力越大年餐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起床时,有幼儿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我们就和幼儿一起探索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我们支持幼儿生活中自发的科学观察活动,有效介入,帮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3.户外活动中开展非正式科学活动

《指南》建议:“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幼儿的很多科学探索活动就是在户外活动中进行的。晨间活动时,我们和孩子一起用轮胎、竹梯变出跷跷板玩平衡和杠杆游戏。引导幼儿利用空隙科学原理更好地收纳晨间游戏活动器材;户外散步时,我们和孩子一起体验风吹到身上、太阳照在身上的感觉发现路边有小蚂蚁,我们就随机开展观察小蚂蚁的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和幼儿一起通过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等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此外,我们还经常和幼儿一起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百花争艳、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雨雪霏霏。我们动员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外出走走,参观公园、动物园。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我们珍视户外活动中的幼儿科学学习活动,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获得科学概念。

儿科实习感受篇2

关键词:生活 科学 幼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04-02

在幼儿的周围到处充满了需要用科学来解释的现象,也充满了由科学技术转化而制成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些科学现象和科学技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帮助学习探索周围世界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认知技能,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初步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科学领域总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教育要以现实生活的科学现象与问题为活教材,善于从真实的生活中发现教育资源,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热情,增强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与行为。生活化,是新形势下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说,幼儿园科学教育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幼儿积极的科学态度和情感,最终是要使幼儿在学习科学中体验、感受现代社会的幸福生活。

1 为何要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贯彻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为儿童更好地接受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大学教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它在个人的成长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为何要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贯彻生活化的理念呢?

(1)从幼儿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来看。

幼儿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的都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而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综合表现就是幼儿能够愉快、健康地生活。在以往的幼儿科学教育中,常常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放在首位,比较少关心幼儿的情感教育和态度指引。现在我们都知道仅仅是掌握知识对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足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目的;生活课程就是要关注儿童幸福,努力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2)从当前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来看。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迅速运用于民用技术产品,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家用电器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并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普遍“三高”(学历高、素质高、要求高),他们希望孩子们过的是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自然会教授他们一些科学技术产品的内容。作为幼儿园教育者,也必然要顺应时展的步伐,将生活中的科学作为教育的内容,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3)从生活本身的性质来看。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只要经过仔细观察、思考,就会发现:生活本身就自然地融合了包括科学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内容。

例如:在一次玩滑滑梯中,鸣鸣的衣服被撩了起来,外露的肌肤使他几乎不能顺利下滑,并且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在一旁的好朋友肖肖走了过去,俯身对他讲了一些话,只见鸣鸣把衣服拉好,开心地去继续去玩了。事后我问肖肖为什么那样做,她很得意地说:“衣服将皮肤包起来,就可以减少摩擦了嘛!”

幼儿科学教育就是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和个人探索开始,通过接触、感知、相互作用,进而发展为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意识地理解。幼儿对生活的各种现象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自然就能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2 如何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贯彻生活化的理念

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越来越注重科学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创新。但是仍然有许多教师以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集体教学方案,精心准备了一些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过了”,老师“教过了”,幼儿就学会了这些知识。其实这种教育脱离了幼儿的现实生活,是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的,只会使幼儿感到这些知识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是无法纳入到他们的认知结构当中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幼儿缺乏学习的兴趣。幼儿科学教育应当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它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不应是传统意义的书本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初级阶段。

那么,如何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贯彻生活化的理念呢?

(1)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生活化。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以后的生活做准备,而且还包括其现在的生活,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充分的贡献,并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①。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和方式。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要用幼儿能理解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问题,并且尝试去理解与解决它。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是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更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探索实际问题时,老师要重视幼儿的主动建构学习过程,尝试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推理、验证等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要求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不墨守陈规,而应有属于自己的观点;鼓励幼儿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多种思维方式。

(2)幼儿科学教育途径生活化。

在《纲要》的实施原则中,要求保证幼儿的游戏、自由和自发的活动时间;强调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这符合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密切地贴近儿童的生活的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以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为素材,引入课程内容,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让幼儿真切感受生活、认识和适应生活,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3)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幼儿正是通过这些学习而成长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幼儿来说,有序的、系统的知识并不是最有重要价值的知识,而日常生活中体验性、探索性的知识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常常蕴涵着一定的自然和科学规律的道理,凝聚着日常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当幼儿通过模仿习得一定的生活技能时,他同时也在体验感受前人的智慧创造。日常生活环节中幼儿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与不同的事物、人发生作用,并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应该善于从中发掘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使科学教育与生活紧密融合。

比如,我将“自然观察角”里照顾小植物、小动物的任务交给幼儿自己去完成。在分工的时候,幼儿很快达成协议,有在家养过金鱼经验的肖肖负责照顾金鱼、了解含羞草习性的杰杰负责照顾含羞草、看过妈妈种花的超超负责照顾月季花……这个过程中不但使孩子们在学习照料动植物和科学分工的方法技巧,同时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得到发展。

(4)幼儿教育评价生活化。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听到有家长这样评价幼儿:“上次不是教过你怎么做吗,怎么又忘记了?”“你真笨!”……许多家长甚至老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幼儿的教育评价片面地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方面,他们却忽视幼儿不再是刚出生的什么也不懂的小不点,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维能力,他们并不满足于成人的教授与示范,也许他们想要要尝试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走偏了路、还没成功。这些教育评价都是不利于我们在实际的幼儿科学教育中真正贯彻生活化的核心理念的。我们的科学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情,增强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应该太片面地评价幼儿在教育中获益。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该重在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充满生活的气息,淡化集体课堂教学的痕迹。

总之,新形势下的幼儿科学教育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坚持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核心理念,让幼儿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愉快积极地接受有关外界世界的信息,将幼儿科学教育与现实生活融合一起,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愉快学习科学,才能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到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并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享受科学的生活。这,才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春梅.幼儿园活动设计实例・科学[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2] 邓海英.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10-111.

[3] 许魂霖.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方法与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2(5).

[4]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张华.课堂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注释

儿科实习感受篇3

【关键词】英语教育 理论与实践 学习兴趣 交际能力

幼儿英语教育是一门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探讨幼儿英语教育规律的学科,具体包括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和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原则及教育评价等一整套英语教育规律的体系。幼儿英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幼儿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总体而言,幼儿英语教育既有英语学科本身的性质,又必须遵循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英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开展的正式的、专门性的英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幼儿园一般在每天或两三天一次,安排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授幼儿有关英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幼儿调动注意力进行有意识的学习。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英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采取双语教育。幼儿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的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教育,母语和英语都成了教学媒介语和交流的工具。即除汉语外,教师还用英语组织幼儿的一半或大部分的活动,如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等,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把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

在幼儿英语教育的实践中,准确确立和及时达到科学的幼儿英语教育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行动的指南,是开展幼儿英语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语言学家H・HStern对语言教育目标分类为:熟练、知识、情感和迁移的目标。从宏观角度而言,具有启蒙性质的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涉及认知、能力与情感态度领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具体的教育目标来开展活动来更好的有利于幼儿英语的学习。

在幼儿英语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要更好的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基本情绪状态,而且处于动机的最深水平,它可以驱使人去行动。美国的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认为,人类有一种自主,就是兴趣。儿童的反应是由这种内在动机驱使的。可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前提、保证和动力。幼儿注意的集中性、注意保持的时间长短和情绪的积极性都是由兴趣决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感过滤(压力)会影响学习行为,压力越小,学习效果越好。教育学家指出,对儿童的教育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含义丰富和有趣味性的。只有激发起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幼儿英语教育的效果,才能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是幼儿学而知乐,破除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和神秘感。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和生动有趣的方法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幼儿满怀浓厚的情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去接触语言符号,接受英语教育。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先,为幼儿营造轻松、有趣、生动和真实的学习环境,否则幼儿会过早产生焦虑、厌学等情绪障碍,以致影响今后甚至是一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幼儿学习英语的前提,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幼儿英语教育的实践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兴趣外,更要注重训练幼儿的模仿能力,从而打好语音预感的基础。语言学家S・I・哈娅科娃认为,在现有各种形式的符号中,语言是最高度发展的,也是最细微、最复杂的。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共同基础,是语言的外在形式、物质外壳。幼儿英语教育中的语音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幼儿阶段英语教育涉及一些认知目标、涉及一些语言知识学习的话,主要是在词汇、句型等方面的学习中掌握语音的感性知识,即语感。心里语言学实验证明,幼儿期是语音学习的关键期,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在于语音,那么教师就要在日常的英语教育实践中,让幼儿在听说的活动中,在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大量语音熏陶,从而逐步学会控制发音器官,分析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舌位的高低前后,掌握正确的语音,为后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音基础。幼儿在反复听、反复模仿语音的基础上,易养成自动化的习惯,形成一定的语音预感。教师在注重语音训练的同时,还应训练幼儿良好的语感,即直觉的感知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初始阶段幼儿的学习不是理性的,而是直觉的,幼儿更多的是通过听觉、视觉等器官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熟悉所学语言的语音、语义等,更多的依赖语境直接感知语言信息。因此,幼儿期较易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要努力创设语境,使幼儿在视觉、听觉上始终受到大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获得对语言的感受。

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了幼儿对英语的兴趣以及打好了语音语感的基础,那么接下来幼儿就可以简单的进行英语交际。

在幼儿英语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听说领先,启动开口”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听说领先,启动开口的实质就是以“听说为主”,不搞认读,以听说口语练习为教育目标来培养幼儿开口说英语,使之顺应语言发展的规律。幼儿期正处于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幼儿在读写之前,通过口语掌握了音位体系和一些基本词汇,那么今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将会迅速而有效得多。因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视觉体现,书面语言的表达在口头语言里有其相应的语言对象。幼儿听觉敏锐、模仿力强,善于获得具体的语言信息,再加上自身的监控能力弱心理障碍少,只要有一定的环境,幼儿都能乐于开口,这样便于幼儿边学便用、学以致用,使所学的语言材料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社会语言学、心里语言学认为,语言行为和语言活动能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使用语言是一种交际能力,语言功能的主要标志是交际功能。从实践中掌握外语,在真实情景中使用语言,才是基础外语教育的目的。儿童语言教育应重视通过培养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以促进他们交流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努力创设使用英语交往的环境,让幼儿自然的、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英语,培养幼儿交际的能力。

幼儿英语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幼儿教师可以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实践,同时也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幼儿教师对于幼儿英语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幼儿对英语学习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打好英语语音的基础,启动幼儿开口说英语,培养幼儿初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立非著.A Survey pf Moder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2] 何广铿著.英语教学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儿科实习感受篇4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有效学习

由于残障儿童的客观存在和需要特殊的关怀的现实,国家在各地开办了不少特殊教育学校。而所谓的特殊教育,就是指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特殊教育中包含了社会发展及当下人类生存所需的各门课程内容。

在普通国民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是基础性的学科。同样,在特殊教育中,语文学科也是不可替代和或缺的基础性学科。特别是特殊教育的小学阶段,语文成为培养特殊儿童交际能力的重要工具学科,也是培养他们人文精神的重要文化学科。特殊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孩子们既要掌握语文的工具性内容,又要受到其中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加上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和能力又异于普通孩子,因此,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师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心里的压力不小。笔者从事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多年,一直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调研,现就如何引导特殊儿童学好语文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教师要从心底里重视和关心每一位特殊儿童

大多数的特殊儿童都是特别敏感的,都是比普通人更加在乎细节上的东西。所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给特殊儿童传授知识之前,首先要把感情基础打好。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仅次于父母的人,有的甚至高于父母,也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人。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中也要尽可能地去亲近他们,去照顾他们,去爱护他们,去温暖他们。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要多关注特殊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活动,以及在各个时段的真实信息和发展水平,还要在思想上多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和矫正他们的思想。

1.特殊儿童大多有孤独感和自卑感。这是几乎每一位特殊儿童都会有的,因为无论是聋哑儿童,还是智障儿童,在他们的心里,都明白自己的缺陷,就会产生一种不能融入人群无法融入社会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因而会使他们内心特别敏感,情感特别丰富,自尊心特别强。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调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与特殊儿童沟通,要充分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要解决,或者是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语文教师不要摆高高在上的教师架子,要试着去和他们做朋友,试着走进他们的心里,多关心他们。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他们,去陪伴他们,使他们充分的体会重视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语文教师要尊重他们。

2.大多数的特殊儿童都是非常内向的,甚至有些会出现自闭的现象。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多和他们谈心之外,要多带领他们去人多的地方,并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尝试着与人沟通。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美好,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学会感恩生命。

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要引导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下获得快乐,奠定学习语文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心理基础。

二、教学中要设法多角度多方式激发特殊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特殊人群,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的,是可以推动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所以,语文教师在给特殊儿童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环节重视起来。关于激发特殊儿童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现在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也在日益的发展,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是越广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具。特殊儿童的思维都是很简单的,太复杂的知识一般都很难理解,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教学中遇到的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转化为一个一个鲜活的、简单的、直观的形象,这样就把许多问题都简单化了,也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使学生很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如果学习轻松,学生就会愿意去接触,愿意去学。这也是激发特殊儿童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的一个方法之一。

2.大多数的特殊儿童都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多与他们互动,多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上课时多回答问题。无论回答的对与错,语文教师都不能去批评,而要多表扬和鼓励他们。慢慢地,他们就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并且,这种小小的成就感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如果特殊儿童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总是能够得到表扬和激励,并总是能收获一点自信,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上语文课的。这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大力发展特殊儿童的阅读

阅读是特殊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开启特殊儿童知识宝库的大门。在小学这个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是儿童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培养儿童各种能力的最基础时期,这都需要儿童获取足够的知识。而阅读是儿童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来源。阅读不仅能丰富儿童的知识,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还可以使儿童懂得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儿童的写作能力,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等等。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也要多了解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学习能力。

儿科实习感受篇5

关键词:幼儿;苏派教育;培育

在幼儿教育的领域之中,可以将苏派理论和思想引入其中,形成独特、实用而鲜活的幼儿教育经验和方法,将醇美自然的幼儿教育内容贯穿于教学之中,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和融合,关注幼儿的科学发展和素质培育,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进行道德品质熏陶和人格塑造,使幼儿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之中,认识科学、接近科学,实现个体素质的全面健康成长。

1苏派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分析

1.1萌发并保持幼儿的科学兴趣:对于科学兴趣的培养要从幼儿入手,幼儿有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世界的感知能力,要出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的角度,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使之萌发探索科学、探索世界的信心,要采用循序渐进式的科学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多动手、多动口,探索新奇的科学把戏,形成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1.2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应用力和创造力:在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应用力和创造力,不要单纯地灌输“死”的知识,而要大胆改革,学以致用,并使幼儿的科学教育成为生活化的科学教育,从生活中感知和体验科学,并充分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双眼、嘴巴,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玩得别出心裁”,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1.3注重幼儿的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取:在对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幼儿对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取,不仅要演习自然科学,而且还要学习生物学,并在广阔的大自然之中,感受和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开放头脑和思想,在生活中直接获得科学的知识和经验,形成扎根于生活中的“真知识”、“活知识”。

1.4养成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要引领幼儿多观察、勤思考、多动手,通过各种科学教育活动锻炼幼儿,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知疑、假设、实验、印证、推想和分析,显露出强烈的、不可遏止的科学态度,并逐渐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更好地与幼儿的素质教育相契合。

2探索幼儿科学教育之美的具体路径

2.1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使生活教育科学化:在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之中,可以从贴近幼儿的生活入手,使幼儿科学教育与生活相链接和整合,避免幼儿科学教育与生活相割裂和脱节,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前提,在贴近幼儿的、熟悉的生活环境之中,找寻适宜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以大自然为科学园,让幼儿接近生物,使幼儿在生物世界中感知和体悟,感受到科学知识探索和兴趣和求知的乐趣,在用之不尽、取之无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萌发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可以取材于幼儿身边的昆虫、野兽、鸟雀、草药、花草树木、瓜果豆菜、日月星辰等,向幼儿呈现出广阔而丰富的生物世界,使幼儿科学教育围绕幼儿生活、服务于幼儿生活,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2.2编制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教材: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之中,要以苏派教育理念为引领,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连,将幼儿生活中的内容与儿童歌谣、故事、游戏相结合,进行加工和整合,编制形成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教材,更好地丰富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可以将幼儿园周边的花草农产为教育素材,以香甜可口的红薯、蚕豆为点心,采用麦杆、豆杆等废物作为手工材料,结合大自然的芦苇、野等作为玩具,开设生活科学教育课程,使幼儿在生活化的材料之中得到科学知识和经验。

2.3引领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在苏派教育理念和思想之下,主张和倡导“教学做合一”,并以“做”为核心,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玩幼儿喜爱的科学小把戏。还可以引领幼儿进入到生活情境之中,感受和体验角色,如:可以在《亲亲小草》的游戏活动中,组织幼儿迈出校门,到广阔的天地之中进行教学,让幼儿扮演画面的角色,迁移和外化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内容,使幼儿得到科学教育,产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2.4开发多种感官,实现“手脑同盟”的科学教育和学习: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之中,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自主思考和学习,要动手做、动脑想,使幼儿在科学的知识海洋中进行思考、探索和创造,从而发现科学微妙,全面激发科学探索的潜能,充实自己的大脑。

2.5自制幼儿科学教育玩具,实现科学教育环境的精心布设: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态度,可以开展科学教育玩具自制活动,让幼儿玩一些不花钱的科学把戏,利用现成的材料进行科学教育。教师可以鼓励和支持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科学实验材料,如:瓶子、管子、布料、易拉罐等,还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玉米棒子、麦秸、豆杆、荷叶等材料,自制玩具,用随处可见的沙和水制作“清水沙盘”,在千变万化的生活化自制玩具中享受到科学的知识,探索科学的微妙。同时,为了创设科学环境和氛围,可以创办“空中学校”和科学讲座,让幼儿参与其中,进行收听和学习;可以举办大科学家诞辰庆祝会,让幼儿在科学的氛围之中,产生对科学的无穷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联性,在这种良好的科学氛围和环境之下,可以营造出人人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的氛围,对于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有极大的推动意义和作用。

2.6探索家园文化合作方式:在苏派教育理念和思想之下,要把握苏派教育的精神,在实践和创新中坚守幼儿教育,可以探索家园文化的合作模式和方法,采用丰富的图片、鲜活的案例,呈现出家园文化的合作模式和理念,以“家园、学园、乐园”的理念渗透于幼儿日常教育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温馨、交流和合作的家园环境中,自由而快乐地成长。

3结论

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之中要依循苏派思想和理念,秉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教育精神,实现对幼儿思维的引领和情感的交流,使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奏响“苏派幼儿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浅析游戏材料的投放与幼儿情感的发展[J].严莉.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4).

[2]缩短幼儿在校适应期做法初探[J].潘丽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

儿科实习感受篇6

关键词 兴趣 自主探索 启发引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学科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而且能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拓宽幼儿探索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应以能满足幼儿天生的好奇好动为前提,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1.1实验操作激发兴趣

实验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动手、思考、合作等能力,对激发幼儿科学活动兴趣也十分有益。如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在活动前教师可提问幼儿:“你知道哪些材料通过摩擦吸起纸屑?”然后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尺子、梳子、筷子、牙刷、玻璃棒、勺子、气球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探索,不断寻找答案。

1.2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幼儿就是在不断的游戏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如果巧妙地将科学知识运用到游戏中,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例如:科学《弹起来的球》《光、物体和影子》《鞋底的秘密》,教师就可以运用拍球、踩影子、小鞋踩大鞋等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3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呈现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创设情境,深受幼儿喜爱。如大班科学《海洋世界》,我们就能通过图片的视觉刺激,让幼儿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动物和植物,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贴近生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只有将科学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习的知识就容易被幼儿掌握、内化,所以科学活动必须贴近生活、来源生活。

首先,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如在自然角中,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观察花花草草、小金鱼、小乌龟的生长情况,突然有一天发现小乌龟死了。这时,我们就可以由此开展一个“认识小乌龟”的科学活动,请家长和幼儿重新认识小乌龟,收集多方面乌龟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等资料,从而满足幼儿的需求,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比如每次饭后散步时,总是会看到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在玩“踩影子”的游戏,如何利用游戏的形式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呢?我们可以让幼儿找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玩手影游戏、感知影子形成的奥秘及相关知识。

所以,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所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及周围人的用处,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

3讲究方法,培养幼儿科学思维

科学操作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孩子们的操作没有目的和方向。这是与孩子的自主操作相矛盾吗?其实不然,自主探索不等于纯粹放手,而是带着思考去探索。所以,在操作前老师必须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比如: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这个活动,老师提出问题:“勺子的凹面和凸面照出来的人脸是一样的吗?勺子离物的远近会不会受影响呢?请你们赶快来试一试吧!”孩子们带着问题操作,目的性会更强、兴趣会更浓,很快就会发现勺子里哈哈镜的秘密,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有效。

4鼓励引导,帮助幼儿体验成功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止才能的发挥。”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适当引导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学龄前幼儿年龄尚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性的鼓励,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如中班科学《好玩的磁铁》,孩子们已经知道了磁铁能吸铁,但给他们提供了小船、回形针、纸板、磁铁等材料,让他们将小船开动起来时,他们都难住了。此时教师就可提醒到:可以将回形针别在小船上,小船放在纸板的上面,磁铁放在纸板的下面,结果会怎样呢?相信看到小船开动后,孩子们肯定会兴奋地高呼起来,实验过后可以问问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孩子们对实验问题有思考并回答时,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深情的抚摸和一个肯定的点头,因为动作比语言更易于理解,更能表达情感,更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这种肯定远远超过了言语的范围,给了孩子莫大的自信,让幼儿在感受到亲切温情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满足和鼓励。

儿科实习感受篇7

一、结合当地本土资源及园所资源,运用“活教育”的思想积极开展我园园本课程

适时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践行“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同时,更应该弘扬我国的悠久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因此,爱国主题活动做为园本课程在全园不同的年级以各种形式开展,形成系统的园本课程。如,小班小朋友每周一在升国旗时会做到要行注目礼,知道国旗的全称及颜色和构成,中班的小朋友会唱关于国旗的歌曲,会唱国歌。大班会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小朋友都会承担升旗手的任务,了解国旗的历史,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会唱国歌,学画国旗等系列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二、运用地域资源开展园本课程,践行“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重视生活教育的课程论

1.运用当地资源布置幼儿生活和学习环境。杨凌是部级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在这里孩子们会看到很多高科技的农产品。我们抓住这一当地资源,为孩子们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环境。如二十四节气的展示,农产品的展览,农作物的艺术装饰使园所拥有浓厚的当地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会说话的环境也给幼儿提供了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使幼儿在科普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当地的风情。

2.每年的农高会是我们当地特有的全国农业盛会,我园会运用这一有利资源开展园本主题活动。带领孩子去农高会现场参观,了解每年的新科技农产品,知道太空丝瓜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全园会以此开展相应的园本课程。如教师会组织幼儿每天开展“我的新发现”、“盛会大事记”、“我是小主人 ”“安全记心中”等多方面的活动,让幼儿亲身运用当地资源以大社会为课堂,自主,快乐的学习,丰富经验。

3.“高新小农场”是我园施展地域特色,实施园本课程,主张“生活课程化”的又一体现。在这里,孩子们通过认识种子——自己去小农场播种——发芽——成长——结果——收获会全程跟踪观察,填写观察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农作物各阶段的生长状态,主动去照顾农作物,学会测量农作物高度等等……孩子们在不同的时期接受着大自然这个看得到的大自然课程,在大自然的课堂里逐步的学习和感受大自然课堂的魅力。

三、贯彻“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探索、发现、学习”的教育思想,践行“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

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中、探索中、参与中、合作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因此,在主题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应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注重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注重观察孩子的发展,使幼儿拥有舒适的学习,发现和探索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提倡活动游戏化,活动生活化,活动实效化的教育思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活动。如在小班幼儿主题“嗨,你好”认识小动物中,教师会带领幼儿去亲自观察园里饲养的小鸡,看看小鸡的外部特征,小鸡的生活习性,公鸡的叫声等;在了解小鸡的生活习性时主动去喂小鸡,学小鸡走走,学画小鸡等;所有的经验来源于幼儿自主的学习和认知,并从中不断的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又如在中班“好忙的市场”主题中,教师亲自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了解各种菜的名称,感受各种菜的形状和气味;在幼儿园的菜地里会观察到蔬菜的成长过程;在高新农业示范园里看到高科技的无土栽培西红柿,彩色辣椒,彩色茄子等高科技蔬菜;在班级教师会开展小朋友自己择菜,自己洗菜,自己煮菜,一起享用蔬菜大餐的活动,在主题结束后孩子会深刻熟记每种菜的特征,从此喜欢吃蔬菜。这样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积极探索,主动吸收,快乐参与的感知空间,真正体现了尊重、了解、善于发挥儿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活教育”教学理念。

四、积极运用家长资源,践行“幼稚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总和”思想

1.幼儿教育是家园共育。因此,在做好幼儿教育同时,引导家长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的育儿观念,从而达到幼儿全面发展。在这一方面,我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形式。如,每学期初会以年级为单位召开年级家长会。帮助家长一起认识新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级科学育儿观。在班级的家长会上教师会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开展相应的亲子活动,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会引导幼儿科学认知。其次在和主题活动和幼儿为主体的环境中感受幼儿园的教育形式,统一家长的教育观。并配合教师做好日常教学活动。在园所组织的活动中都会有家长的积极参与,让他们感受到幼儿时代美好和幸福感,达到教育共识。班级还会承办班级家长会,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做到资源共享。

2.家长作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应积极运用与教育教学中,丰富幼儿经验,感受课程的生活化。家长来自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见识与经历。他们可以为孩子们带来教师说不明白的知识,课堂上学不到的本领。如:在 “各行各业”主题活动中,消防队的爸爸会把消防车开进幼儿园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消防车的结构和功能,感受消防员工作,消防员的工作和服装拿来展示和试穿表演让幼儿感受消防衣服的不同特性。在“叶子”主题中,我们请来了中医院的妈妈,会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的中药叶子,并告诉小朋友这些治病的叶子的名称及用途,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医生职业的魅力和医生职业的伟大。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幼儿教育也在不断的进步与提高,在我园实施品牌建设,践行幼教之父的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引领下,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发扬陈鹤琴献身教育事业的纯爱精神、幼教领域的创造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精神、勇于探索求真的改革精神,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不负众望,实现陈鹤琴先生“一切为儿童”的宏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美好的,唯一的童年。

儿科实习感受篇8

一幼儿文学的认知作用

(一)在认知中走近科学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启迪认知的关键与发端。幼儿正处于认知的初始阶段,他们求知的触角伸向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任何角落,探索的目光向着未知世界不知疲倦的搜寻。于是,解读幼儿头脑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成了幼儿文学作家和幼儿文学作品必然的责任与内容。考虑到幼儿识字有限,可以让幼师、家长读给他们听,朗读时,神态、语气要以文中语境相呼应,使幼儿听时容易集中注意力。三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观察力等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让幼儿自己看一些彩图配文的故事书,在锻炼、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教幼儿识字和认识自然世界。在讲述与朗诵作品的同时,关注培养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并学会朗诵的技能。幼儿科学文学,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作品。将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以形象鲜明、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人以科学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它是以介绍科学常识和宣传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颂扬科学业绩为主要内容。其中,吴城固的《转呀转》,方惠珍、盛璐德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高士其的儿童科学诗《我们的土壤妈妈》,樊发稼的儿童科学诗《家》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幼儿在感受认知的同时也体会到科学的魅力。

(二)语言智能是认知的前提

首先,幼儿文学在认知作用上有和语文教育相似的地方,语言功能就是它们的交叉点。严格的讲,语言是认知的前提,也是一切社会实践的前提。在培养幼儿的各项智能中,培养语言智能应列在首位,特别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是语言的一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都是人们交流、思维的工具。通过口语,相互交流思想,积累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幼儿时期是掌握口语的主要时期,幼儿的大脑发育很快,求知欲很强。有研究表明,四岁以前的幼儿有着惊人的学习语言的能力,这是因为幼儿有超强的记忆力,这种超强的记忆力,为幼儿尽快掌握语言提供了便利。这也是正常的幼儿都具备的,并非天才的灵光。年龄超过十岁的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就差些了。因此幼儿时期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

其次,中国古诗是世界上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最富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而想象和激情正是人情感的重要部分,不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的情绪的描摹,如果没有想象和激情的渲染,都不足以构成诗的最终目的。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除朗诵诗歌外,还有复述故事、猜谜语、看图说话等等。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与情节,可以于学习中收获大量的新的词汇以丰富其语言。还可以通过启发幼儿自编故事以发展幼儿的连贯性语言,并以此进一步提高言语质量——即发音准确性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发展语言智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关于言语的功能,我国幼儿教育的先驱陈鹤琴先生指出:“言语是人类建立社会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借助于言语,使思想的交换成为可能。固然在社会关系的沟通方面,图画、文字等也非常重要,但最简单而最基本的工具,还是要算言语。”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会经常遇到问题,在思考并提出问题时,离不开语言的借助,如:“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那是什么?为什么那样?”等等,有时弄得成人不知所措。一般情况下,语言发展越好的幼儿,求知欲越旺盛,知识积累越快,智力发展也就越好。对幼儿的个性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发展好的幼儿,往往具有活波开朗、思想活跃、交往能力强等优点;语言能力发展差的则相反。这表明幼儿口语能力问题直接关系到心理或精神健康问题,目前社会,精神健康已经超过身体健康而成为人类健康最大最棘手的问题,造成人的精神健康问题的原因很多,来自语言障碍或语言能力差的缘故是其原因之一。因此,语言教育以及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培养认知能力的前提。

二幼儿文学对道德品质的启蒙

(一)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功能

幼儿文学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启蒙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作品中的正义感、爱国情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对儿童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童话、故事、寓言中存在着大量能够启蒙道德品质的材料。幼儿有喜欢模仿的特点,对故事中出现的榜样人物会产生自然的崇拜心理和模仿行为。这是德育的巨大推动力。其次,作品里出现的爱国精神会对孩子年幼的心灵产生很明显的影响。爱国热情、民族意识是要在幼儿期就要培养的,年幼的心不可能自然生成国家概念与民族意识,因此幼儿期的爱国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心理品质的早期培养也须借助幼儿文学的作用,从小培养完整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等品质。再其次,德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禁于未发”。在幼儿茫然的时候、疑惑的时候,往往可以通过一则故事的启发而获得帮助。一部好的幼儿文学作品是可以让幼儿在其中获得勇气和力量的。

(二)好奇心与兴趣的培养

首先,北师大著名的儿童文学教授金波先生曾指出:“想象力是儿童所特有的潜质”“尊重儿童,首先是尊重儿童的天性。他们从小喜欢在好奇的心态下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对孩子们的想象力,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宽容、尊重、肯定和赏识。”“小读者也许对书中一个个小故事更感兴趣,但它不是一般的故事,它不以知道一个情节为满足,它引发的是故事之外的思考——让脑筋转个弯儿,或扩展思维的空间,或举一反三进行再创造,等等。”所以,选材恰当,内涵丰富,极具启发性的故事更受小读者的欢迎与青睐;也是培养道德情感、思维能力、广泛的兴趣、良好的习惯;不失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健康的生活方式打下坚实基础的最佳途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爱是什么?其实,最大最完全的爱——莫过于“充分的理解、尊重和赏识。”。幼儿虽然缺乏理智,但其情感世界是相当丰富的,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理解”的微笑;一声“尊重”的问询,都会让幼儿感到莫大的满足与欣慰,也将变成继续发展的直接动力。

其次,兴趣是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培养兴趣是保障心理健康的措施之一。任何教育机构如果唤醒或培养了受教育者的某种兴趣,不论这种兴趣是否达成未来的功利价值,受教育者都会因此有充实感和期待感,并愿意为此投入智慧与热情。兴趣可为我们终身的心智生活奠定基础。没有兴趣的支撑,光靠廉价的鼓励与苍白的说教,任何学习活动都是难以以较好的效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的,因为幼儿只对他们能够理解和感知的事物和活动感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幼儿热忱投入活动、沉浸其中,才能够主动的学习、提高,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都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果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他们就会失去兴趣,也就无从发展。因此,兴趣是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同时,兴趣又是一个标志,是判断我们的教育做得成功与否的标志。

(三)良好习惯的养成

优秀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对于那些好动性强的幼儿来说,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教幼儿配合着诗歌做一些动作,会使他们逐渐养成专心的习惯。那些“好动”的幼儿被吸引到正确轨道,操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教育活动中,“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久而久之,在幼儿的言行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幼儿文学中的审美教育

人天生就是爱美的,并终其一生追求美,但审美能力却是因人而异的。在幼儿期就给予幼儿审美教育,能为其一生奠定坚实的审美基础。因此,审美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甚至对其整体素质的发展形成都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学习是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幼儿文学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

首先,语言美。符合幼儿天真、纯洁心灵的审美接受能力的干干净净的文字,以快活的节奏轻松自然地流入幼儿心灵深处的文字,就像是一股滋润心田的清泉。儿歌,是一种凝练的文学精品,简单质朴的文字里诉说着对幼儿的关爱和理解。诗歌是以精炼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内心深处内容的文学形式。

其次,意境美。幼儿文学在优美的语言中为小朋友们描绘的是一个个美好的意境。尤其是童话,以其丰富而充满生趣的离奇幻想为儿童呈现新奇的意境。像《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都是孩子们百看不厌的优秀作品。它吸引幼儿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幻想意境是神奇而优美的。

再次,人格美,主人公的高尚风格是小读者美化心灵的主要途径,作品中的人物令人赞赏的品行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正义感,这个主题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如《哪吒闹海》、《葫芦娃》等,小朋友们都想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成为正义的化身。最后,幼儿文学的美育效果在语言的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各种手段的有机结合,让幼儿通过听、看、做、谈等形式去感受幼儿文学作品中的美,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刘绪源先生在谈到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时,指出“只有以审美作用为中介,文学的教育作用与认识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当幼儿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周围的一切就会给幼儿一种强烈的美的刺激和艺术的陶冶。如让幼儿欣赏散文《春天来了》的情景:湛蓝的天空中,漂动着几朵白云和几只刚刚放飞的风筝,嫩绿的柳丝倒垂着且极富节奏地随风摇摆,小燕子于柳树行中飞来飞去,小朋友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奔跑嬉戏。把春天美丽的景色淋沥尽致地展现出来,向幼儿展现美,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激起幼儿强烈的欣赏欲望。审美教育并不是要教师教给幼儿多少美的词汇,美的语句,美的意境,而是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使幼儿感受美的词汇,美的语句,美的意境,并且使幼儿主动将这些转化为自己的意识、情趣,获得对美的自我体验,使幼儿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毫不掩饰,喜欢表现、创造,并用美的感受再造美。

审美能力是人生中相当重要的能力,能否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而不会迷失于低级趣味的贪恋中,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艺术大师罗丹有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用心体会,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美的影子。老师的关怀,父母的呵护,朋友的帮助,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一张亲切的笑脸,一双认真的眼睛还有那专注的眼神……而儿童文学恰是生活中这些美好事物的浓缩版,是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放大。特别是童话和儿童小说,你可以从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发现美的事物,发掘人们内心深处所珍视的东西。学会感恩、知善知恶,成为有良知的人。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教育由此可见一斑。

四结语

美好的生命情感总和教育及其体验息息相关,教育虽不能完全决定人生的幸福,但幸福人生都是从教育的体验开始的。因此,就早期教育而言,重要的不是致力于知识与能力的赋予,而是对知识与能力的渴望、对求知探索的欲望以及健康向上的快乐幸福的情感世界的形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幸福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乐观感知,能唤起幼儿良好的愉悦的生命情感,而这种良好的愉悦的生命情感,就是为幼儿面对未来做好的精神准备。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美好的情感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爱,就是对人与自然的爱。因此,“以人为本”和“绿色文明”永远是幼儿文学欣赏与表现的两大主题。

上一篇:电子技术研发范文 下一篇: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