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见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03:43:38

儿科见习报告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1篇

昨天晚上上晚班的时候,有个小女孩在护士站指着我对她妈妈说:‘妈妈,我最喜欢这个阿姨!”听到她这么说,大家都扭头看着她,问她为什么,她却说不知道。呵呵,我记起来了,这个小女孩是我上次上夜班的时候收的病人,我只是安排她住院而已,难道是因为这她记住我了吗?还是在某一个我不知道的瞬间,我说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动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也是在昨天晚上,我在给病人铺完床后,有一个小女孩突然跑到我跟前对我说“阿姨,你太可爱了,你很温柔,我可不可以叫你姐姐?”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往我手里塞了一个苹果,就跑开了。站在走廊里,我突然间觉得护士这个职业很圣洁。我不知道在一个孩子的眼里,可爱和温柔具体代表什么,但我相信,那是她心中美好的字眼。但是医院有规定,护士能私自接受病人的礼物,我去给她还苹果的时候,她把门反锁了,任我怎么叫也不开,最后还是还给她了,我也多了一个小妹妹,呵呵。

记得还没去医院的时候,有的朋友对我说,以我的性格只能进儿科或者妇科,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看不起的,当时听了心里当然是难受,外界对我们护士有太多的观念,可是他可知道,在儿科和妇科能做好,也是需要用心的,并不比其它的科室容易,甚至会更难,我我们要有熟练的技术,要有不怕苦的精神,要有爱心要细心,以及时刻为他人着想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吃了多少苦有谁知道?

还记得一个小孩说我拔针疼的时候,我琢磨观察实验了好久才,才掌握怎样才能减少痛苦,也最终取得了成绩,在一个小孩说喜欢这个阿姨拔针的时候,我有多高兴,虽然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还记得有一次,给一个小孩扎针,因为我是实习生,他的邻床就说我扎不上扎的疼,而我再紧张中顺利穿刺成功后,我有多高兴,我也在后来的工作中获得了家长对我的肯定及赞赏。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2篇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将《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教学的内容或合二为一、或环环相扣从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施教,有效避免二者的分离和脱节;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于人为划分而造成的时间和空间段的严格划分,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三是在师资队伍上,授课老师均是既具备深厚的儿科护理理论素养,又具备丰富的儿科护理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四是在学生层面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高分低能”向“高分高能”转变。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2.1专业认知见习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2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环境仿真,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2.3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学校选择寒暑假期,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培养护士职业道德,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2.4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结合医嘱和病例,进行分析,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能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使学习变成主动,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3.2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能直接、真实地与患儿接触,面对患儿的喜怒哀乐能感同身受,容易产生对病人的同情心、义务心、责任心。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对同一个护理操作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再加上大多患儿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护士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具备儿科护理学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与之有效沟通,完成护理实践或操作。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激发获取儿科护理学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为患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儿科学科的专科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儿科护士工作的价值。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增强职业自豪感,有利于专业思想的形成,从而大大激发学生主动索取儿科护理学专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儿科专科护理工作有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儿科护理学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积极主动获取儿童心理学、儿童保健等儿科护理学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能感受到儿科病人的需要,能认识到儿科护士的价值,能切身体会到掌握儿科专科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热情。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科;七年制;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12-03

七年制医学教育计划主要是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素质良好的临床医学专业高层次人才。这不仅要求医学生具备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和继承,建立“宽基底、大纵深”的金字塔形医学知识体系,还要求医学生逐步形成临床或科研思维模式。儿科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从儿科医学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但目前儿科临床见习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和医学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同时医学生人数增加,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本研究拟就如何在本校七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见习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一、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化,职业素养培养是临床见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精神、医学道德、医学伦理等新观念。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教学过程中需巧妙的应用语言技巧、动作等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同意配合教学。为配合示教,我们购买了儿童玩具赠送给患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患儿的配合,效果较好。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实行的是规范性、填鸭式、灌输式教育,突出教师、课堂、书本这三个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显现出滞后于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在七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着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它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见习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医学知识,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病例,教师全程指导,通过讨论病例,分析病例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同时介绍相关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这种典型病例讨论形式,能使见习生由单一纵向思维模式向横向临床思维模式转变,提高见习效果,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见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典型病例讨论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大课内容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上都好于传统临床病例示教[1]。

2.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方法,与传统医学教育采用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等方面均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实施步骤为: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教师总结。PBL在教学中贯穿“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灌输式、权威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病例导入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从培养儿科临床医师的角度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真实的病例,以问题为基础,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使其将既往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快地适应临床实习,从而实现临床见习教学的目标。

3.循证医学教学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10年来现代医学实践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由加拿大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其含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在七年制儿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循证医学是指:医师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以当前最佳临床研究结果为证据,结合临床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考虑患者需求,为患者作出最佳的诊治决策[2]。EBM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来源于临床实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对现代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七年制儿科见习教学学时较其他医学生多,教师能更详尽、具体地结合病例,引导学生应用EBM原则进行小组讨论,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加强对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七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和正式临床工作中实践EBM打好基础。从医学教育角度看,循证医学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其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

三、重视医学英语教学

双语教学已成为本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奠定与国际接轨基础的必然选择。七年制医学生公共英语水平相对较高、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强、听力好,但专业英语接触少。针对这一问题,讲课时涉及疾病、检查的医学名词用英语表达,常用的医学缩略语要给出英文全称并要求学生掌握。在带教过程中,本校专门增设英语病例讨论部分,增强教学互动,对所涉及相关儿科专业术语采用英语表达,根据医学专业英语单词的前、后缀及字根等扩大其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对发音不准进行纠正。同时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教授英语查房的病例提前告知学生,使学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参加英语查房,然后和学生一起用英语讨论。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医学英语词汇量,提高了医学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使其初步具备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注重科研意识的培养

七年制医学生培养的目标,不仅要让其具有完备的临床医学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对医学科学强烈的探索精神。七年制医学生毕业时要达到临床硕士研究生水平,其在临床见习的同时,面临即将选择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问题。因此,对其科研素质的培养要求更高。儿科带教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渗透到儿科学的教学中。①有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正在进行科研活动,这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进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活动。②开展科研兴趣小组活动。见习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述某些疾病研究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支气管哮喘”这一章节时,可以介绍目前有关哮喘的发病机制、治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检索相关文献。③参加其他研究生的开题报告。④开展读书报告会,形式多样,内容以儿科学内容为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儿科学的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对于选择儿科专业的七年制学生,要求导师与学生定期交流,指导其文献查阅、综述撰写,部分参与科研课题申报、实验操作、学术交流等,逐步训练科研基本能力,为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提高沟通能力

有学者认为,应在儿科学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中培养其沟通、交流能力,并将这一能力作为评估其综合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3]。在儿科见习教学中,医学生不仅要面对小患者,还要面对不同层次、文化背景和道德修养的患儿家长。因此,要强调与病儿家长接触时要有耐心,学会换位思考,要理解此时家长的心情。通过见习要强调医患沟通对临床实践的和重要性;在切入正题前要注意与病人家长以朋友间的交谈方式先做情感交流,并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倾听是发展良好医患关系最重要的一步[4]),获取患儿家长对你的信任和理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表情(包括:语调、语气、语速、眼神和肢体动作),加深家长对你的印象,进一步获取患儿家长的信任,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对配合的患儿及家长表示感谢,对不愿合作者表示理解。对不合作或病情较重患儿,则主要由教师示教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为学生和患者的交流搭建桥梁。另外,在课余时间开设医患沟通讲座,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医患沟通技巧、注意事项等,并组织学生模拟患儿及家长进行医患沟通实战训练,座谈医患沟通体会,相互交流见习中的见闻和体会等,也是提高七年制见习生沟通能力的途径。

临床见习课是医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医学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起始点。我们倡导创新教育,在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及沟通能力,顺利完成见习阶段的学习,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云英,刘海燕.儿科临床见习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52-1053.

[2]万朝敏,邓建军.循证医学与儿科学[J].中国医院,2003,7(2):65-66.

[3]Leslie LK,Miotto MB,Liu GC,et al. Training young Pediatricians as leaders for 21st century[J].Pediatrics,2005,115(3):765-773.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儿科;见习

The Applic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Pediatric Novitiate

WU Ming

(The pediatric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ection,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

【Abstract】Bilingual teach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forms in pediatric clinical novitiate,which can help to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actively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Pediatrics;Novitiate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提出要把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来抓[1]。许多高等院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强学生英语素质的教学改革,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双语教学成为了一种趋势。配合理论课教学,我们在本科生儿科临床见习中,也进行了一些双语教学的实践,来弥补理论课双语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我们的授课对象为大学四年级本科生,包括临床、麻醉、影像、全科医学等专业。同学们的口语、听力水平有个体差距,大部分同学们的专业英语词汇量也比较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词汇量的积累,巩固课堂基础知识,成为我们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是我们在儿科临床见习中,对双语教学的一些尝试:

1 具体教学方法

1.1 对教师的要求

所谓双语教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2]。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作为带课老师,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水平、口语水平及语言沟通能力。

1.2 准备工作

教师在见习课之前,最好能与带理论课教师沟通。见习课的内容要与理论课相关,既是课堂内容的复习又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对理论课中已经接触过的专业英语词汇在见习课中可以继续突出。教师要将课堂中可能用到的医学相关词汇进行整理、归纳,包括有临床相关性词语的归纳,近义词的补充,词头、词尾相同的引申词汇的补充等等。要做到重点突出,不脱离教学大纲,适合本科生的实际水平。

病例的选择最好是典型病例,具备课本上所讲的大部分临床及辅助检查特征。事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

可配合多媒体教学,将重要专业词汇编排于幻灯片上,便于同学直观记记。

1.3 教学形式及教学过程

见习的目的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化、形象化,从而加深记记。高等教育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参观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都可以综合运用于临床见习中。

我们在教学中通常先带同学们参观一下病房,对儿科的一些设施、设备有大体了解,如新生儿病房(newborn ward)、呼吸机(breathing machine)、暖箱(infant incubator)等。这些单词多来源于公共英语,较易记忆,可以试用较浅显的口语用英文讲授。

接下来,我们选取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带教老师向同学介绍该病例病情,可以按一般病情汇报顺序。对病例书写中常用到的词汇都可以用英文表达,如PC(presenting complaint)主诉,Associated symptoms相关症状,General一般情况等。对该病例的症状、体征的讲解可以用中英文混用的方式,便于同学接受。还可让同学亲自对患儿体检,用英文描述阳性体征,加深印象。

看过病人后,我们回到教室,对所看过的病例做具体回顾及详细讲解。整个过程要有互动性,可以让同学用英文回答问题,口语水平差的同学,可以中英文混用回答。问题既要突出理论重点,又要和临床挂钩。如问“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诊断依据是什么”,答“cough、 tachypnea 、moist rales and X-ray imaging”。教师要适时地加以总结归纳。对具有相同词头、词尾的词还可以引申讲解。如bronchitis(支气管炎),我们可以举例具有bronch(o)- 这一词头的单词还有bronchospasm (支气管痉挛)、bronchoscopy(支气管镜) 等单词,这更加有利于同学们词汇量的积累。临近下课时,最好将本节见习课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将所用到重点的及新学的英文单词再加深一遍印象。

2 经验及体会

双语教学是一种较新的教学形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见习课中开展时间不长,经验不多。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师资问题

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较高,要求带课教师在授课中可以自如地穿插使用中英文进行详细清晰地讲解。我们的见习课教师都为临床医师,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流利的口语,过硬的专业外语,丰富的专业知识,都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同时,身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还需要逐渐积累。备课教学的过程,也是我们逐渐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更多的师资培训机会对教师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2.2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

由于自身因素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英语基础高低有别。操之过急,一次灌输大量专业英语单词,一步过渡到纯英语教学,往往会使同学感到压力,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激发学习热情。教学应由简入深,照顾到大多数同学。

2.3 注重形象化教学

见习课通常没有专用教材,主要依靠带教老师的讲解。但见习课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多采取形象化教学模式。如分析一黄疸患儿的肝功能报告单,我们就可以将所出现的缩写单词展开讲解,如TBiL(total bilirubin)、ALB(albumin),再配合分析该患儿的具体病情,就更加深了印象。

2.4 要加强沟通

在课前教师要对该班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有大致了解,课中还可采取讨论小组的形式,开放式教学。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都可提出让教师解答。教师可根据同学的要求增加或删减授课内容。课后还可通过查看同学的课堂笔记,询问同学的课后感受,来掌握教学的尺度,把握教学的方向。

我们在临床见习中开展双语教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现有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更好地完成本科儿科学双语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袁宝强,戴园园,樊秋萍,等. 《儿科学》双语教学在临床本科生中的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07).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 教学方法

高等医学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儿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为了顺应新世纪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变化,我们针对儿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在儿科学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及途径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儿科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儿科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1.1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校训。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兼备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临床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3]。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 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学习他人的各种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方法及教学理念,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以稳固提高。在工作中要通过进修学习、专业技术培训、专题培训以及自学等途径不断钻研教材和业务,以专业的服务赢得尊严和荣耀,思维的愉悦、求知的乐趣,是医学独有的魅力。

2 激发学生对儿科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学生轻视儿科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儿科专业。究其原因:一则由于儿科在临床医疗中收入低、风险大;二则儿科的内容相对琐碎,尤其是儿科基础部分,如婴儿喂养等,以至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灌输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对儿科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呢?

2.1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每学年进行5~6 次,采取的形式有读书报告会、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知识抢答赛、师生联谊会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儿科知识,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增强了同学们汲取知识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师生感情和沟通。在同学的反馈调查中,,95%以上同学表示欢迎。

2.2 走出校门,开展社区医学实践 临床课程历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儿童保健和生长发育是社区医学在儿科学方面的体现,儿科老师应该组织同学到幼儿园学,托幼机构,小学对孩子们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指导托幼机构及家长们对小儿进行合理喂养等实践活动。并引导大学生们完成科研论文,召开论文报告会,评选优秀论文,以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3.1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或不同疾病,分别采用PBL教学法[4]、病例导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参与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引导,供学生讨论分析。譬如在讲某病治疗时,先让学生根据该病病因病机积极思考该“怎么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治疗思路,进一步思考有哪些具体的治疗方法?经过讨论,教师归纳并条理化地进行讲解,除了掌握课本上的具体治疗途径外,还要及时介绍目前最新动态和最有效的治疗途径,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2课程体系改革:针对儿科学临床教学课时多、任务重,且部分教学内容与内科学、产科学、传染病学等教学内容重复,以致学生课时负担过重,接触患者机会过少,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现状。我们删减了产科的重要内容“新生儿窒息”、内科的重要内容“白血病”“哮喘”等。而且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疾病预防、康复和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的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为了提高医学生对这些变化的认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了 “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肥胖症”等教学内容。同时部分教学内容,我们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如在讲授“小儿体格发育”时,我们就在实验室边讲解,边示教,从而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压缩旧内容,把儿科学的新进展、新内容添加进来,及时、准确地反映本学科最新前沿和进展。通过精简课程,扩展教学内容,减少重复,进一步拓宽了医学生的专业口径。

3.3 临床见习改革:在临床见习活动中,我们大胆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5-6]。在临床见习前,组织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相关理论,利用前期所学医学检索知识在图书馆、局域网、循证医学网查找资料,示范予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查找和论证依据。4—5人为一小组,以病房为基地,尽量在病房收集典型或复杂病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们亲自询问病史和感受典型体征,再用科室典型病历库作为补充。从病人疾苦中找到疑点,带着问题进行翻书,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论证其真实性,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包括从病人病历中得到的问题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可信程度,寻找出疾病病因、发病机理、补充完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提出如何进行治疗。整个讨论由学生组织,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起指导活跃气氛的作用,最后进行系统总结。课堂结束前一小时又带领学生们到病房,为下一次见习课作准备。通过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医学是一门不断地将医学知识的创新性及创造性应用于各领域的服务学科。面向新世纪,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坚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探索, 以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书玉, 石文惠, 王瑛 等.教学医院教学矛盾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医院管理, 2005, 3(3) : 38~39

[2] 罗少军.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临床教学与医疗的关系.广东医学院学报,1999,17(4):4

[3] 贺建军 强化临床实习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 33-34

[4] 张园海 陈其 项如莲 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体会[J],高等医学教学2008,1(2):4-5

[5 ]徐米清,陶 怡,黄文辉. 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的探索[J ] . 医学教育探索,2006 (5) :4542455.

[6] 何玲,夏晓玲,施丽斌 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见习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134-136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教学及实习过程中应用病理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基本知识掌握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医院儿科专业2009级1班的50例学生为观察组,并在学生临床实习阶段采用病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与本专业2009级2班50例采用传统方法教学的学生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序贯病案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兴趣,,观察组期末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实验操作分数、见习阶段、实习阶段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序贯病案;儿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病案是医疗活动中患者真实情况的记录,通过对医学实习生应用病案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对医疗行为的认识,提高学生医疗法律法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修养及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儿科临床医生队伍的素质[1]。为此本院将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儿科教学中对学生营养病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于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应用问卷调查以了解病案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学员资料

选取2009级1班儿科专业50例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学员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2.5±2.5)岁.另选取同一专业2009级2班50例学生为对照组,学生年龄为19~23岁,平均年龄为(21.6±1.8)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带教老师将病例进行分组,让实习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借助幻灯片、教材作为辅助学习手段,并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由老师对病例诊断进行示范性操作,让学生能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学习提问,对学习上的疑问进行解答。

1.2.2 观察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授课前准备:课前教师结合教学目的及其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准备一些适当的病例,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病例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2)课后整理:一节课结束之后,要做到课后及时查阅最新的儿科技术和相关病案,精心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将这些精心准备的问题打印并及时分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翻阅,并能带着问题去查阅相关资料。(3)病案引导:平时注意多收集一些特殊的病例资料,以便于上课时就相关资料给学生进行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SOAP格式引出事先就准备好的病例,并根据病人健康问题依照客观资料、主观资料、评估、计划即PACD的方式向学生解析相应病例发病的原因、机理、症状、治疗方法,随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对老师课前整理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并将讨论重点放在围绕疾病的诊断以及如何治疗上。老师及时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总结的同时要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及建议做到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后再就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启发他们进一步探讨,尽可能的做到病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在课堂最后10min时可向学生提出本疾病的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最新的治疗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对病例进行了解。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序贯病案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兴趣,,观察组期末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实验操作分数、见习阶段、实习阶段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以往的儿科临床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教师将,学生被动听,这就势必导致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产生学习情绪消极的心态,长期下去,这将比例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3]。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进行儿科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可以讲复杂的医学知识通过病例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学科的界限被打破,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既提高了他们的成绩,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病例引导教学法同时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老师在为学生查找课外知识的同时可增长自身的知识,让教师的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医学工作者[4]。本研究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序贯病案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兴趣,,观察组期末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实验操作分数、见习阶段、实习阶段评分显著提高,从而表明在儿科教学中应用序贯病案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儿科专业医学生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符合儿科临床要求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闻芳,张芳,景玉芳等.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杂志,2013,30(5):65-66,69.

[2]艾素梅,须玉红,贺伟等.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41-642.

[3]张忠浩,马兰,崔红等.儿科教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1756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护生;见习;护理技能;护士人际

一、见习前奏

获释寒假社会实践火热报名中时,很兴奋,放假前一个月就开始谋划见习实践活动。鉴于罗定同乡学护理的人数比较多,据了解已经见习过的人数屈指可数,有意向见习的同学甚多,本人就勇敢地站出来组建一个团队去见习。忙前忙后,找老师,找经验丰富的学长指导,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顺利,在放假前还真的组成了一个七人团队,队员跨两个年级本、专两个学历层次。最后很可惜,在见习后期才发现队长我本人失误,没有成功申报团队社会实践,学校也就不认可这个民间团队,结果只能队员各自写自己的社会实践论文。然后本文就是本人见习报告。

二、见习的目的与意义

学习是一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学习课本知识,然后运用课本知识用于实践。护理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所有的护理技能都必须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越显护理专业的魅力。在护理这个专业学校学习了近二年,还未能弄个清楚护理究竟要干什么?在哪些环境干?应该怎么去干?虽然在平时会有实验课,但全是在学校内;虽然后期学校也会有安排为期一年的实习,但在此前,还真限于学习课本知识。如何走进医院,走出学校,走出课本?见习成为那一群跃跃欲试护理专业学生的一次小练兵、一次小实践。很自然地把学校教学引到临床。

三、见习的经过

第一天 整体感受医院环境

xx年2月10日上午8点整,罗定市中医院八楼护理部门前站着6个着装整齐的见习护生(原计划团队见习后因故变个人),见习社会实践正式开始。在护理部主任蔡老师带领下,我们去了不同的科室。龙葵娣、覃丽妮去了七楼内二神经内科,梁金冠、招冰梅去了四楼内三普通内科儿科,胡伟聪(本人)、彭韦玲去了四楼内一心血管内科。

蔡主任把我们介绍到护士工作站,心血管内科护长玲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科室,然后就去忙了。带教老师飞霞姐,很快就带我们见习了各种抽药、稀释、查房、各种治疗、发药、各种交谈、人文关怀。

第二天 胸腔闭式引流

38床自发性气胸入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该手术为小手术,在病房内进行,作业见习生我见习了过全过程。头高脚低位,胸部局部麻醉,用药为普鲁卡因,麻醉师又是手术主刀者周主任,麻醉前皮试为护士操作。护士要做的工作,就真的如书上写的一样,每天更换引流瓶内生理盐水,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伤口有无渗出液,渗出液的量、颜色、气味,保证引流瓶在伤口水平60cm以下,引流管在生理盐水下2-4cm,查房时嘱病人深呼吸,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是否波动。很多专业知识要求撑握,很多内科护士不了解引流瓶,叶玲护长就组织了一次学习小会议,介绍引流瓶相关知识。

第三天 实习生在科考试

恰逢实习生在科考试,实习生们表现紧张,考完就很比较自然,然后科室轮转了。

第四天 见习病危患者紧急抢救

28床病危。作为见习生目睹了抢救全过程,最后医务人员把病人救回来。该病人是医院的老病号,3日前心律不齐好转出院,今天早病重再次入院。下午2pm,查房病人病情稳定,主诉腹涨痛,与注射速尿后未能及时排尿有关。10分钟后,病情加重,病人主诉心慌,气闷,目眩,眼黒,心电临护提示室早、窦性心律过速,病人家属情绪低落。值班医生报告主任,主任联系其他科主任会诊,经抢救病人病情稳定。

此次抢救收获,临床护士病情报告制度必须执行,护士遇到突发事件,评估自己能否处理,不能则快速报告上级领导。

第五天 护患关系

尝试运用护士人文怀技巧。内一科住院部有40个病床,5个临时备用床位,住院患者30左右。有足够的病人用于实践沟通。利用前几天认识的病人,尝试刻意用一些技巧,见习生可以做的只有部病史,问一般资料,做一些健康宣教。

发现:微笑、礼貌、文雅果然会在护患关系中起重大作用,撑握药理知识,为病人解说药理作用,也很令病人信任。

第六天 护士人际

复杂的护士人际关系: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护长,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处理不好则会身心俱疲。恰好见习团队中有一个同学做得欠佳,这里就分享一下经验。梁金冠同学被2个护长投诉,护理部主任批评,分析其原因大因其不守纪律。她本来分配到内三科见习,却不好好在内三,却先跑去内一,后跑去内二,去了不是好好跟带教老师学习,又去护士办分室玩手机。结果怒了二个护士长,主任批评了队长,和她本人。

四、 心得与体会

各方面初步了解护士,了解医院工作环境。见习巩固了各种护理技能,稍稍尝试运用了护理各种技巧,确切把课本知识引到实践。

五、谢辞

衷心感谢罗定市中医院的支持,衷心感谢罗定市中医院护理部安排教学,感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内科各位老师教学。

六、附件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8篇

获释寒假社会实践火热报名中时,很兴奋,放假前一个月就开始谋划见习实践活动。鉴于罗定同乡学护理的人数比较多,据了解已经见习过的人数屈指可数,有意向见习的同学甚多,本人就勇敢地站出来组建一个团队去见习。忙前忙后,找老师,找经验丰富的学长指导,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顺利,在放假前还真的组成了一个七人团队,队员跨两个年级本、专两个学历层次。最后很可惜,在见习后期才发现队长我本人失误,没有成功申报团队社会实践,学校也就不认可这个民间团队,结果只能队员各自写自己的社会实践论文。然后本文就是本人见习报告。

二、见习的目的与意义

学习是一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学习课本知识,然后运用课本知识用于实践。护理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所有的护理技能都必须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越显护理专业的魅力。在护理这个专业学校学习了近二年,还未能弄个清楚护理究竟要干什么?在哪些环境干?应该怎么去干?虽然在平时会有实验课,但全是在学校内;虽然后期学校也会有安排为期一年的实习,但在此前,还真限于学习课本知识。如何走进医院,走出学校,走出课本?见习成为那一群跃跃欲试护理专业学生的一次小练兵、一次小实践。很自然地把学校教学引到临床。

三、见习的经过

第一天 整体感受医院环境

xx年2月10日上午8点整,罗定市中医院八楼护理部门前站着6个着装整齐的见习护生(原计划团队见习后因故变个人),见习社会实践正式开始。在护理部主任蔡老师带领下,我们去了不同的科室。龙葵娣、覃丽妮去了七楼内二神经内科,梁金冠、招冰梅去了四楼内三普通内科儿科,胡伟聪(本人)、彭韦玲去了四楼内一心血管内科。

蔡主任把我们介绍到护士工作站,心血管内科护长玲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科室,然后就去忙了。带教老师飞霞姐,很快就带我们见习了各种抽药、稀释、查房、各种治疗、发药、各种交谈、人文关怀。

第二天 胸腔闭式引流

38床自发性气胸入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该手术为小手术,在病房内进行,作业见习生我见习了过全过程。头高脚低位,胸部局部麻醉,用药为普鲁卡因,麻醉师又是手术主刀者周主任,麻醉前皮试为护士操作。护士要做的工作,就真的如书上写的一样,每天更换引流瓶内生理盐水,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伤口有无渗出液,渗出液的量、颜色、气味,保证引流瓶在伤口水平60cm以下,引流管在生理盐水下2-4cm,查房时嘱病人深呼吸,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是否波动。很多专业知识要求撑握,很多内科护士不了解引流瓶,叶玲护长就组织了一次学习小会议,介绍引流瓶相关知识。

第三天 实习生在科考试

恰逢实习生在科考试,实习生们表现紧张,考完就很比较自然,然后科室轮转了。

第四天 见习病危患者紧急抢救

28床病危。作为见习生目睹了抢救全过程,最后医务人员把病人救回来。该病人是医院的老病号,3日前心律不齐好转出院,今天早病重再次入院。下午2pm,查房病人病情稳定,主诉腹涨痛,与注射速尿后未能及时排尿有关。10分钟后,病情加重,病人主诉心慌,气闷,目眩,眼黒,心电临护提示室早、窦性心律过速,病人家属情绪低落。值班医生报告主任,主任联系其他科主任会诊,经抢救病人病情稳定。

此次抢救收获,临床护士病情报告制度必须执行,护士遇到突发事件,评估自己能否处理,不能则快速报告上级领导。

第五天 护患关系

尝试运用护士人文怀技巧。内一科住院部有40个病床,5个临时备用床位,住院患者30左右。有足够的病人用于实践沟通。利用前几天认识的病人,尝试刻意用一些技巧,见习生可以做的只有部病史,问一般资料,做一些健康宣教。

发现:微笑、礼貌、文雅果然会在护患关系中起重大作用,撑握药理知识,为病人解说药理作用,也很令病人信任。

第六天 护士人际

复杂的护士人际关系: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护长,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处理不好则会身心俱疲。恰好见习团队中有一个同学做得欠佳,这里就分享一下经验。梁金冠同学被2个护长投诉,护理部主任批评,分析其原因大因其不守纪律。她本来分配到内三科见习,却不好好在内三,却先跑去内一,后跑去内二,去了不是好好跟带教老师学习,又去护士办分室玩手机。结果怒了二个护士长,主任批评了队长,和她本人。

四、 心得与体会

各方面初步了解护士,了解医院工作环境。见习巩固了各种护理技能,稍稍尝试运用了护理各种技巧,确切把课本知识引到实践。

五、谢辞

衷心感谢罗定市中医院的支持,衷心感谢罗定市中医院护理部安排教学,感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内科各位老师教学。

六、附件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生;职业核心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把“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作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心。国内高职院校大多数在护生实习前安排了时间不等的综合实训课程,但很多院校仅局限于前期课程的单项操作重复练习[1],缺乏贴近临床的综合训练,护生顶岗实习时机械模仿多,不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培养护理核心能力,缩短学校与医院的距离,我院于2012年开始在护理专业第4学期开设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围绕典型岗位任务设计综合案例创设护理工作情境,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采用任务引领的模式来解决护理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3级护理专业(三年制)472名护生,其中男生22人,女生450人,年龄20岁~22岁,均已完成基础护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护理等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于第4学期(1周~10周)、护生实习前开设《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共60学时。

1.2方法

1.2.1岗位分析序化高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应首先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将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整合到课程中去,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职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我院通过广泛调研、邀请省内护理专家分析,将护理工作岗位序化为5大护理岗位群(门诊、病区、手术室、产科门诊及产房、急救中心及ICU护理岗位群)及28个护理岗位(导医台、输液室、注射室、换药室、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烧伤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传染科、妇产科、儿科、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产科门诊、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急救中心、ICU)。1.2.2任务归纳目标设计根据调研及各岗位的护理工作特点,总结该岗位护士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胜任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以儿科护理岗位为例。儿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为:出入院患儿的评估、处理;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处理医嘱;书写病室交班报告;无菌物品的使用及管理;对各类用物的终末处理。胜任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儿科病房各班护士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熟悉新生儿温箱、蓝光箱使用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熟悉更换尿布的目的、注意事项、臀红的表现、预防及护理;熟悉小儿约束法的目的、注意事项;掌握小儿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目的、注射部位及注意事项;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小儿心肺复苏术的目的、步骤、操作及复苏评价指标。②技能目标。准确采集患儿健康史,对儿科常见疾病体征进行评估;正确对儿科常见病实施护理和健康教育;正确更换尿布,及时正确处理臀红;正确实施小儿约束;准确执行小儿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采血法;正确给小儿实施温箱保温、蓝光疗法;能成功实施小儿心肺复苏、评价复苏效果。③素质目标。具备与不同年龄患儿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对患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具有评判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病情观察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慎独”的职业素质。1.2.3学习任务设计参考2010年1月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各个岗位的实训项目。将一个护理工作岗位的多个实训项目综合为一个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如将采集健康史、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法、蓝光疗法、脐部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整合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评估、护理工作任务。课前通过综合案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任务引导,将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准备后,带着见习任务到医院(行业一线)课间见习。课堂实训采用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情境,学生将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展现出来。1.2.4典型案例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总课时60学时,实训场所为仿真模拟病房。实施时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单元,采用高职校院合作项目化教材《护理专业岗位能力综合实训》组织教学,综合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小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以儿科护理工作岗位为例介绍如下。1.2.4.1课前任务准备以5人~7人(单数)组成1个小组,提前1周进行课前准备。①参考《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教材熟悉儿科护理岗位的岗位设置、工作任务;②按照教材提示,完成本岗位知识、技能、素质的准备;③复习本岗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④回顾本岗位重点实训项目的职业标准及安全事项;⑤根据老师给出的见习任务在学习附属医院完成课前见习,比如用一段视频记录下儿科护士的一天,为婴儿更换一次尿布,制作一个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的PPT汇报、完成一次对缺铁性贫血小儿家长的健康教育等。1.2.4.2课堂任务实训21人左右小班授课,授课地点为仿真模拟病房。具体实施:①各小组汇报见习情况,视频、护理方案呈现;②教师设计仿真工作过程的综合案例,案例包括一组工作任务,每组抽签决定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抽签后小组讨论决定解决问题方案,最后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工作任务完成过程;③自我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上一步骤的不足,并调整;④分小组情境实训练习。1.2.4.3课后任务总结护生利用护理实训室仿真病房,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实训,完成解决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案,并完成实训日志。1.2.4.4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占50%(出勤、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语言交流、组织协调能力、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训日志、课堂提问等),终结性评价占50%(完成典型案例为载体的工作任务,对其完成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2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有助于高职教育理念的实现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方法手段上,与传统的课程不同。我校前期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将临床护理岗位序化,归纳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总结胜任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再以临床真实案例为背景设计工作任务,根据认知规律,设计由点到面、由单一模块到综合实训的若干学习性任务。该课程更能实现学校与行业的“无缝对接”,体现高职教育服务于行业发展的特色,更好更快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3.2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综合技能

传统实训授课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学生在实训课上往往只关注操作本身,而不能理解在哪种情况下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病情变化后又该采用哪种操作等,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改变以往理论和实训分开教学的方式,将理论内容与实训项目相结合,通过任务引领、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操作过程中要明确目的理解原理,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去理解、思考、分析,学生不再拘泥于教材的操作步骤,操作不是简单的模仿,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2]。

3.3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护理综合实训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沟通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其模拟临床工作的环境,充分地应用综合实训将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贴近岗位,贴近临床,贴近学生,尽量缩小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学活动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3]。在未来的护理教学中,如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应用软件、网络空间化、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核心能力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因此,对护理核心能力的内涵我们要不断挖掘、探索。

参考文献:

[1]冯蓉,夏立平,许红,等.《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护理研究,2014,28(1B):108-110.

[2]周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儿童护理》课程教学设计及应用[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1.

[3]孙荣良.煤矿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与教学模式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儿科见习报告范文第10篇

本研究主要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人们通过四种信息源形成和发展自我效能感:成功的实践经历、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和情感状态。[5]成功的实践经历是指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被认为是教学效能感最重要的来源,因为它为个体有能力完成某任务提供真实的证据。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人观察到的成功教学楷模。它有以下表现形式:(1)实际教学楷模(effectiveactualmodeling,现场观察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2)符号楷模(symbolicmodeling,通过电视或可视媒体观看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3)自我楷模(self-mod-eling,观看自己成功的教学视频,并反思);(4)认知自我楷模(cognitiveself-modeling,想象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言语说服是指从他人那里获得教学评价信息,积极的言语支持将增强个人的自我效能判断。第四种影响源是来自生理和情感状态的信息,紧张、焦虑容易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判断。根据职前教师的实际情况,帕尔默(Palmer)对班杜拉的教学效能感的四种来源进行了补充。[7]成功的经历不仅包括成功的教学实践,还包含认知内容的掌握和教学方法的掌握;替代性经验除班杜拉的四种楷模外,还包括模拟楷模角色扮演模仿课堂教学)。他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三种来源对职前教师科学教学效能感的提升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也参考了帕尔默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背景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某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必修课,2个学分72课时,第三学年下学期开设。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主要内容: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方法、内容;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其他途径等。笔者有幸被该校邀请担任这门课程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学生人数为49人,女生48人,男生1人,47人高中阶段为文科背景,2人为理科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笔者根据帕尔默和班杜拉的科学教学效能感形成的信息源来设计教学活动。本课程教学分为四部分:理论知识讲座、课堂探究活动、教学实践、见习。理论知识讲座主要教授幼儿科学教育基本理论、模式、方法和评价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热情,讲座大量运用了视频案例教学、教师示范、讨论等方式。课堂探究主要包括做中学、游戏和科技制作。做中学和游戏主要是模拟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师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通过动手做或游戏活动来解决问题。科技制作主要包括风车、自制温度计等项目,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用品制作并上交产品。教学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成功的实践经历。学生应完成二项实践任务:(1)每个学生必须调查一个幼儿的科学前概念。调查前,学生必须通过查找资料,向他人请教等方式理解这些科学知识,然后对此幼儿进行教学实践(课外、自找地点)并写出报告。(2)每个学生利用“做中学”、探究教学等模式设计一次幼儿科学教学活动方案,并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见习活动是学生在幼儿园观摩科学教学,计划安排2次。最后一项任务是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设计一次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方案,并以“说课”形式展示,目的是使学生想象自己成功的科学教学实践,发展认知自我楷模。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和数据处理

研究工具采用里格斯(Riggs)设计的职前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STEBI-B)。它包括2个维度: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13个项目)和科学教学结果预期表(10个项目)。量表被翻译成中文,采用5点制评分标准,非常同意为5分,完全不同意为1分,所有具有否定词的项目都反向计分。量表的表述采用幼儿园科学教育用词,如成绩提高表达为表现良好,教科学表达为组织科学教学活动。用此量表对149名学前教育专业大三本科生进行测试,数据用SPSS14.0处理。结果发现,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内部一致信度系数为0.79,科学教学结果预期量表为0.67。斯蒂文斯(Stevens)建议,如果项目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小于0.32,则应删除这个项目,[8]表2是被删除的5个项目。经修正后的量表共有18个项目,这些项目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32。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为11个项目,内部一致信度为0.82,科学教学结果预期量表为7个项目,内部一致信度为0.73。

(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49名学前教育专业大三本科生,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调查法。在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用修正的量表前测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18周最后一节课进行后测,同时,用问卷调查不同信息源对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影响的重要程度,在问卷中列出本课程涉及的所有教学和实践活动项目,要求学生选出对其科学教学效能感有影响的项目,并解释原因,学生也可以写其他因素。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描述和解释划归为相应的教学效能感来源(见表3)。如果学生指出有成功的学习经历,但并未说明具体的内容,则归类为“掌握不明确的内容”。如果学生描述的原因不能进行分类,则归为其他类型。为了解释数据,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整个研究过程用访谈法作为辅助。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对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从表4可知,《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之前,学生的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得分为34.6(满分55),结果预期得分为22.9(满分35),而实验后学生得分分别为43.4和25.3。经独立样本t检验,前后测对比,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t=-9.43,P<0.01)和科学教学结果预期都达到极其显著性差异(t=-3.35,P<0.01)。这个结果表明,本次教学实验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和科学教学结果预期。以下是学生在一些项目实验前后的变化。在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方面,前测有63%学生相信能把科学教的象其他科目一样好,而此项目的后测数据为89%;在“欢迎幼儿提出科学问题”和“能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两项中,前测分别为77%和45%的学生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而后测数据分别为91%和72%;前测57%的学生认为有组织幼儿科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技能,而后测的数据为86%。在科学教学结果预期方面,前测有73%的学生把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归因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后测的数据为87%;前测有78%的学生把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表现的更好归因于教师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后测的数据为92%。因此,实验后学生在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上表现得更为自信,在科学教学结果预期上更倾向于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归因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本课程实施的第一周,笔者访谈了大部分学生,结论如下:(1)大多数学生认为科学概念抽象,很难理解,怕教科学。(2)学生不知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和科技活动,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就很少动手做实验和参与科技活动,缺乏这种经历。(3)作为女生,不愿意选择教科学。因此,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负面的科学学习经历以及对女性学习科学的刻板印象。在课程实施的最后一周访谈中,学生的评论总结为:(1)本课程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理解,使他们掌握了幼儿科学教育方法。(2)幼儿园科学教育应以做中学、游戏等方式为主。(3)幼儿科学教学活动很有趣,相信自己能够教好科学,愿意探索更好的科学教育方法。由此可见,访谈与定量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了本研究具有较好的效度。2.不同信息源对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影响的重要程度。本课程使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显著提高,但究竟哪些信息源导致这种变化,它们是否起同样重要的作用。从表3可知,每种来源的影响有较大区别。在成功的经历中,最有影响的来源是科学教学方法的掌握、成功的教学经历。44名学生认为在教学中学会了幼儿科学教学方法、知道如何对科学问题做出解释,所以有信心教好科学。尤其是课堂探究活动被大部分学生所认可,因为这些活动既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掌握),又使学生理解了科学知识(认知内容的掌握)。因此,探究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40人认为成功的教学经历提高了科学教学自信。24人选择认知内容的掌握。学生评论:通过调查幼儿的前科学概念、做中学等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不担心幼儿提出的问题。这个结论和国外的研究结论一致,即职前教师科学概念学习的成功与高的科学教学效能感密切相关。在替代性经验中,符号楷模和认知自我楷模是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形成最有影响的来源。符号楷模是学生观看的幼儿科学教育视频案例,42人选择此项。因为这些视频都是有经验教师的成功教学录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加以编码保留。学生认为不但从中可以学到有效的幼儿科学教学方法,还认识到教师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38人认为认知自我楷模是科学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来源。只要学生描述“将来能使用某种教学方式、思考能否使用某种教学理论、从某活动中获得教学资源或想法”等都可以归为这类。调查表明,学生的认知自我楷模发生在视频案例教学、对幼儿科学前概念的调查、课堂探究等项目中。如某学生说:当调查幼儿的科学前概念时,我就思考怎么才能有效地教这些知识。有趣的是,很多学生的解释既包含认知自我楷模又包含教学方法的掌握。如某生说:一些视频案例中的教学方法,我相信以后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见习本安排2次,但学生仅观摩到一次幼儿科学教学活动,21人选择实际教学楷模(见习),13人选择了模拟楷模。学生评论“:教师的示范,在课堂探究中模拟幼儿的活动使我对幼儿科学教育更加理解”“、这些活动同样能使幼儿感兴趣”。因此,科学教学论课程应充分让学生参与、模拟科学教学,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讲授。在选择对科学教学效能感的提升有影响的活动项目上,73%的学生认为是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实践,75%的学生选择调查幼儿的科学前概念,86%的学生选择视频案例教学,83%选择课堂探究,68%的学生选择设计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还有11名学生未在幼儿园进行科学教学实践。从学生的评论可知,一些教学活动项目所提供的科学教学效能感的来源已经超过了原来的设计意图。如视频案例教学不仅提供了符号楷模,也提供了认知自我楷模和科学教学方法的掌握;调查幼儿科学前概念也额外提供了认知自我楷模。

四、结论

(1)根据自我效能感的来源设计的教学活动显著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2)在成功的经历中,科学教学方法的掌握、成功的教学实践是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最重要的来源;在替代性经验中,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形成最重要的来源是符号楷模和认知自我楷模;认知内容的掌握、实际教学楷模和模拟楷模是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形成的比较重要的来源。

上一篇:社区护理见习报告范文 下一篇:儿科护士见习报告范文